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球蛋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丙种球蛋白。
主要成分是抗体
丙种球蛋白是比较特殊的药物,因为它是一种血液制品,必须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生产。它的别名还有:免疫血清球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其中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才是化学名。
人体血浆中天然存在丙种球蛋白,其中大部分具有抗体活性。所谓抗体,我们可以将其看做专门对付细菌或病毒等外来病原体的蛋白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提倡感冒了不吃药,靠自身抵抗力对付病毒感染,后来还真的康复了,就是因为自身的抗体发挥了作用。给人体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其实就是将抗体直接补充到人体内,使之进入较强的免疫状态,一旦细菌或病毒入侵,这些抗体就直接参与到与“敌对分子”的战斗中,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
并非保健品 用药须对症
正由于丙种球蛋白富含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在一些重症感染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目前它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
1.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G亚型缺陷病等。
2.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部分神经免疫性疾病如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以进行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瘫痪为特征)。值得一提的是,丙种球蛋白除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还能促进受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再生。
尽管丙种球蛋白可以用于上述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必须注意,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不能完全排除血液污染的可能,临床也陆续有过因注射丙种球蛋白而感染丙肝病例的报道。从控制传染角度着想,丙种球蛋白不能当成保健品随便用,需要严格按上述适应症凭处方用药。另外,丙种球蛋白价格较贵,提供的免疫增强效应却是短暂的,因为它的半衰期为16~24天,一个月后体内即已代谢清除,往往需要再次补充。
滥用危害多
HB是乙肝的代号,IG是免疫球蛋白的代号,HBIG就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简称。
很多病人都知道,乙肝免疫球蛋白难买,太难买了。电视上、报纸上、网络论坛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求救信息,可谓一药难求,千金难买。
万能的天涯,请给我一条“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线索吧
朋友们,孩子要出生了,他妈妈是个乙肝小三阳,孩子必须在出生12小时后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请大家帮帮忙,给我点线索吧,焦急地等待中!!!
――天涯论坛网友
满城难买乙肝免疫球蛋白
我老婆是乙肝患者,现在怀了宝宝,年底就要生了。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告诉我们,宝宝出生24小时内就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医生说乙肝免疫球蛋白很难进得到货,现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也没有,她也不能保证孩子出生的时候医院里有。这几天,我几乎跑遍合肥的医院,都找不到乙肝免疫球蛋白。眼看着老婆就要生了,我现在非常着急,想向社会求助,尽早找到乙肝免疫球蛋白。
――《江淮晨报》
“乙肝妈妈”难寻乙肝免疫球蛋白
市民李女士致电本报反映她是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上个月刚生下宝宝,孩子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第二个月再注射一支。但就是这两支针剂,她的家人跑断了腿才买到。记者今天采访我市12家医院,只有两家医院有该针剂,但存货极少,药店更是买不到,已确实到了一针难求的地步。
――《济南时报》
血液制品,制作复杂
HBIG属于血液制品,是国家严格规定的处方药。购买时,必须持有医生处方,一般药店不出售,要在有授权的医院药房才能买到。
制作HBIG需要健康人的血液。首先,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给健康人接种,让健康人体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然后采集他们的血液,从血液中提取抗-HBs,再进行病毒灭活处理,把可能存在的病毒消灭掉,这样才能制成对乙肝病毒具有特殊疗效的HBIG。
显而易见,在制造过程中,健康人事先须注射乙肝疫苗,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即抗-HBs);没有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人,由于体内没有足够的抗-HBs,其血液就不能制造HBIG。然而,含有抗-HBs的健康人的血液来源不是那么丰富,因此,使用他们的血液制成的HBIG就显得金贵了。
HBIG三大用处
HBIG主要用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注射HBIG就相当于给人注射“保护性抗体――抗-HBs”。
HBIG的三大具体用处:
一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二是意外暴露乙肝病毒的急救;
三是肝移植手术后预防乙肝的感染。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凡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HBsAg为阳性的孕妇(说明已感染乙肝病毒),在生下小孩后,立即(不得超过12小时)给新生儿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同时注射HBIG。这两针不能一起注射,要分开,并在不同部位注射。孩子在20~30天后,可再注射一次相同剂量的HBIG;在小儿1个月、6个月时,还须各接种1针。
意外暴露急救
所谓“意外暴露”,就是健康者的伤口意外地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所污染。这时,乙肝病毒可能直接进入健康者的血液中,造成感染。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必须补救。
根据我国《乙肝指南》要求:(1)立即检测健康者的HBsAg、抗-HBs、转氨酶(ALT)等,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2)如果健康者已接种过乙肝疫苗,而且已知“抗-HBs”效价≥10mIU/ml,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然接种过乙肝疫苗,但体内的“抗-HBs”<10mIU/ml,或者“抗-HBs”水平不详,应当立即注射HBIG 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20微克),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20微克)。这样,意外暴露的人就比较安全了。另外,如果既是HBsAg阳性者,又发生了“意外暴露”,就不需要注射HBIG和接种乙肝疫苗。
肝移植后预防感染
乙肝病人进行肝脏移植后,最怕的是再度感染乙肝病毒。如果真的感染了,移植就前功尽弃,所以要千方百计地预防再度感染。现在专家主张在术后长期使用抗病毒药拉米夫定和小剂量HBIG,第一周每天注射HBIG800IU,以后每周注射800IU,至每个月注射HBIG800IU;在注射HBIG后,还要检测血液中的HBIG水平,并根据“抗-HBs”水平调节HBIG用量,一般要求抗-HBs在血液中最低值应>100~150mIU/ml,术后半年最好达到500mIU/ml。如此可保证术后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
HBIG VS乙肝疫苗
很多人常将HBIG跟乙肝疫苗搞混,以为它们都是治疗乙肝的药物,没多大区别,甚至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物质。HBIG和乙肝疫苗经常“联合作战”,两者之间具有互补作用,但在应用上还是有区别的。
给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是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因为是自己身体产生的抗体,所以叫做“主动免疫”;而注射HBIG,是直接给予人体外源性补充抗-HBs,以达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这叫做“被动免疫”。但是,主动免疫时需要一个“诱导”过程,不能立即产生抗-HBs,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才能产生足够对抗HBV的抗-HBs,没有“应急”功能。比如一个人受了外伤,伤口被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污染,他的血液中很可能已经有乙肝病毒入侵,这时接种乙肝疫苗就没多大预防作用。只有立即注射HBIG,其中高效价抗-HBs很快中和入侵的乙肝病毒,才可起到救急作用。
HBIG比乙肝疫苗强?
从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HBIG能够“应急”,而乙肝疫苗属于慢热型,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但这并不代表HBIG就比乙肝疫苗强。HBIG也有不足的地方,它注射到人体内只能维持20天左右的作用,然后就消失了,但乙肝疫苗接种后,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HBs,虽然慢一点,但是一旦产生抗体,就能够维持几年到十几年。
因此,乙肝疫苗后劲非常强,而HBIG应急能力强。所以,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二者各司其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HBIG可治慢乙肝?
医学研究人员经实践证明,HBIG治疗乙肝是没有用处的,或者说起不到多少作用,因为HBIG只能中和小部分乙肝病毒,在救急时使用,即在乙肝病毒尚未大量复制和传播时使用。乙肝病毒的复制速度很快,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来说,体内的病毒已经潜伏和扩散开了,如果用HBIG治疗,就相当于“隔靴搔痒”,不仅费用很高,而且疗效不佳,得不偿失。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用HBIG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都不可取。
[关键词] 蛋白电泳;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寡克隆区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对象 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同一天采集的脑脊液及血清标本。
1.1.2 试剂 琼脂糖凝胶:含8 g/ml琼脂糖;Tris?巴比吐缓冲液pH(8.8±0.1)样本稀释液:含小牛血清白蛋白的盐溶液;抗血清:含抗IgG?per(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TTF3显色剂及其稀释液及浓度为30%过氧化氢。
1.1.3 仪器 免疫比浊分析仪(BM?100),全自动电泳分析仪HYDRSYS.SEBIA,样本浓缩干燥盒模板固定块2 μl, 20 μl, 50 μl, 100 μl, 200 μl及5 ml的移液器。
1.2 方法
1.2.1 实验前准备 配制抗血清,用抗血清稀释液作1∶11稀释(即100 μl抗血清稀释液中加入10 μl抗IgG?PERR抗血清),使用前配制。配制TTF3显色剂,每2 mlTTF3溶剂中加入50 μl TTF3及2 μl 30%的过氧化氢。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脑脊液及血清标本中IgG浓度。
1.2.2 标本处理 须将脑脊液及血清标本的IgG浓度稀释为10 mg/L。对于脑脊液标本:若A等于脑脊液标本的IgG浓度,取10 μl脑脊液标本加入(A-10) μl的样本稀释液。对于血清标本:若B等于血清标本的IgG浓度,先将标本稀释20倍,再取2 μl已稀释的血清加入(B/100-2) μl的标本稀释液。
1.2.3 电泳过程
1.2.3.1 加样 在加样梳的每个孔中加入15 μl标本,将加样梳放置2 min,采用一块凝胶可检测3对样本的组合。
1.2.3.2 样本浓缩 握住加样梳的塑料保护框,以加样齿向上的方式放入样本储存盒中,在室温中静置15 min,使样本在梳的齿尖聚集,并由蒸发得到浓缩,然后由样本梳进行点样。
1.2.3.3 电泳 电泳在20 ℃的恒温状态及20 W的持续电流下进行,累计达到80 Vh。
1.2.3.4 免疫固定 电泳后,加入50 μl稀释的抗血清随后进行孵育。去除抗血清,并吸干,以再水合剂使凝胶水合,除去水合剂,吸干。
1.2.3.5 显色 加入2 ml稀释的TTF3溶剂孵育15 min,再水合2次,吸干凝胶及烘干。
2 结果
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及显色后可出现4种情况:患者脑脊液及血清标本中都未出现寡克隆区带,显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未出现相关的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出现寡克隆区带而脑脊液中不存在,表明血脑屏障没有受到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标本出现了同样的条带,显示血脑屏障受到损伤;脑脊液中出现而血清中不存在的极强烈的条带、单克隆区带、额外的或很弱的单克隆区带,可以指示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显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相关的免疫性疾病;后两种情况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标志,可以判断为阳性结果。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16例为阳性结果,其中6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同时出现寡克隆区带,包括朱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脑外伤1例、脑膜炎2例、颅内感染1例;另外10例阳性患者脑脊液中出现而血清中不存在的极强烈的条带、额外的或很弱的单克隆区带,包括神经性梅毒5例、多发性硬症3例、格林巴氏综合征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
3 讨论
据国外研究报道,脑脊液蛋白电泳出现寡克隆区带的阳性率:多发性硬症为95%以上、格林巴氏综合征为57%、脊髓炎为6%、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7%。现阶段临床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依靠影像学结合临床分析,但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症、格林巴氏综合征,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病变早期影像学及常规检查无法诊断,而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增加发生早,脑脊液蛋白电泳IgG形成典型寡克隆区带,是早期诊断重要的、不可少的依据。本免疫固定电泳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技术进行蛋白电泳检测脑脊液免疫球IgG,是一项创新性技术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便于应用临床诊断。该方法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100倍[1],脑脊液蛋白浓度仅需5mg/L,标本无需浓缩即可进行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由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较定量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蛋白质再计算其指数的方法更为灵敏和特异[1]。若出现寡克隆区带则提示脑脊液中存在有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寡克隆区带结果直观,可明确判断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存在[2]。本试验结果显示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16例患者阳性,如:5例神经性梅毒、3例多发性硬症、1例格林巴氏综合征、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出现寡克隆区带,而血清中未见,其中神经性梅毒、多发性硬症患者阳性率为100%。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脑外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都出现寡克隆区带,这可能与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有关。此外,对其他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脊髓炎、癫痫等也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本文收集病例尚不够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一、 β2–微球蛋白概述
β2–微球蛋白属中分子物质。肾功能衰竭时β2–微球蛋白清除障碍,导致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明显上升1,从而导致侵蚀性关节病变、胃肠道出血、穿孔、心肌病变等并发症2。在透析时间超过20年的患者中,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的发生率可达100%3。
目前对于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尚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多以非甾体类解热镇痛剂等缓解症状为主。晚期需依赖外科手术治疗。因此,预防血β2–微球蛋白的升高更有重要意义,目前推荐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通过透析有效清除循环β2–微球蛋白;二是避免由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以及透析液中内毒素所致的β2–微球蛋白释放增加4。
二、 不同透析方法对血β2–微球蛋白作用的讨论:
1、 普通血液透析:
车华等5发现普通血液透析后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但未能恢复至正常。马胜银等6研究表明普通低通量血液透析后β2–微球蛋白浓度反而较透前升高,与国外报道相一致7。
血液透析仅能清除分子量小的物质,极少量的对流作用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差。β2–微球蛋白不能通过低通量透析膜,仅能在膜表面被少量吸附,清除极为有限8。另外,如果血液透析水质不纯及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滤器,均可促进β2–微球蛋白的合成及释放9。
2、 高通量与低通量透析的比较:
赵秀娟10等比较了30例患者使用高、低通量透析器在单次血液透析后的结果,高通量组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下降率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马胜银等6对高、低通量血液透析4周后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进行比较,低通量透析组透析4周后血清β2–微球蛋白较首次透析前升高,而高通量组透析4周后较首次透析前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明显降低。
上述结果提示高通量透析器对血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更有优势。这是由于高通量透析器膜的孔径大,对β2–微球蛋白清除率高;同时合成膜不对称、疏水的特性使其吸附能力强,例如对于聚砜膜来说,吸附的β2–微球蛋白占清除总量的17%11。低通量透析器对于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20ml/min12。
3、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方法之间的比较:
黄洪涛等13比较了HD、HP+HD、HDF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在单次治疗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P+HD组、HDF组下降优于HD组,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β2–微球蛋白。
Leypoldt比较了高通量透析、血液滤过(HF)及HDF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结果显示,HF后稀释法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是HFHD的3倍,前稀释法的清除率高于后稀释法;HDF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是HFHD的4倍,前稀释法和后稀释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
Lornoy等11发现只有在HDF的置换液流速上升至60ml/min以上时,HDF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才显著优于HFHD。虽然HFHD对于β2微球蛋白的单次清除量不如HDF,但患者多每1~2周进行1次HDF,清除量有限,若用每周3次的HFHD代替原先普通低通量血液透析加HDF的治疗方式,每周可清除更多β2–微球蛋白,这便是HFHD的优势所在15。
血液透析滤过利用弥散和对流原理,应用生物相容性好、通透性高的合成膜,故对小、中、大分子物质均有良好的清除作用8,可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血液灌流对于中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具有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机械强度高等特点,对β2–微球蛋白有良好的清除效果16。
因此,预防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的形成可采用HDF、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季大玺.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可能益处[J]. 中国血液净化,2005,4(7):349-351.
[2] Granollerasn C. β2-Microglobulin(β2-MG) removal Which is the best way. Blood purif 1988,6:346.
[3] Jadoul M. Dialysis-related amyloidosis: importance of biocompatibility and age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8,13: 61-64.
[4] 蒋建平,侯凡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沉淀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4):240-241.
[5] 车华,兰天彪. 31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中β2–微球蛋白和T淋巴亚群的变化.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52-53.
[6] 马胜银,刘朝阳. 不同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及β2–微球蛋白清除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2):1085-1087.
[7] WhehleB, Bergstrom. Beta2-microglobulin(β2-MG)before and after hemodialysis(HD) [J].Kidney Int,1998,33(3):760.
[8] 张启蒙,李杰,阿斯亚,等.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尿毒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清除观察[J]. 中国血液净化,2009,8(3):152-154.
[9] 王志刚. 血液净化学. 第2版.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8-489.
[10] 赵秀娟,冯英海,赵晓洁等. 不同超滤系数的透析膜对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和血磷清除效果的影响.中国血液净化,2005,4(5):275-276.
[11] Lornoy W, Because I, Billouw JM, et al. On-line haemodiafiltration. Remarkable removal of β2--microglobulin. Long term clinical observation [J]. Nephol Dial Transplant,2000,15(Suppl 1):49-54.
[12] Eknoyan G, Beck GJ, Cheung AK, et al. Effect of dialysis dose and membrane flux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J].N Engl J Med,2002,347:2010-2019.
[13] 黄洪涛,李红梅.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单次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4(2):171-172.
[14] Leypoldt JK. Solute fluxe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J]. Nephrol Dial Transpalnt, 2000,15(Suppl 1):3-9。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儿童癫痫;疗效;机制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临床上明确治疗儿童癫痫治疗机制,提高治疗儿童癫痫疗效,降低治疗儿童癫痫治疗的副作用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儿童癫痫,改善儿童癫痫治疗方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关于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机制尚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导致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收治的48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针对两组儿童的免疫指标进行严格测定,具体的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8例癫痫患儿,男24例,女24例,发病年龄(4.81±1.06)岁,平均病程(2.53±0.86)年。患儿入选标准: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均符合儿童神经专科就诊的癫痫症状,发作频率均大于1次以上。本组患者按照国际儿童癫痫症状标准进行分析,34例为全面性发作,14例为部分性发作,按照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5例为特发性癫痫,而13例为症状性癫痫。对照组 48例健康对照儿童,男24例,女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与指标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收治的48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球蛋白给予患儿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患儿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疗效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将48例癫痫患儿与同期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分析,针对两组儿童的免疫指标进行严格测定。
1.3免疫指标测定 综合分析治疗前后患儿的免疫指标的改变。免疫指标主要是指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前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后者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1.4免疫球蛋白治疗 在完成检测以及明确诊断后,所有患儿均要例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免疫球蛋白(批号:S10970081,规格10% ,PH值4.0-4.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滴注,每次注射1.5~3ml,连续治疗5天,观察治疗效果,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第2和第3个月按照上述方法重复应用即可。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6%,全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78.9%,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8.3%,两者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治疗症状性癫痫有效率为69.8%,而治疗特发性癫痫有效率为89.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2.2免疫指标
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患儿的CDl9+B、CD20+B细胞比例要高,而CD3+CD4+T细胞比例与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2.3不良反应
本组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寒颤,发热,但是患儿均可耐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速度减缓或者是暂停输注后,不良症状消失。
3讨论
癫痫作为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常见临床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需要临床医师对明确治疗儿童癫痫治疗机制,提高治疗儿童癫痫疗效,降低治疗儿童癫痫治疗的副作用做到深入的探讨。
3.1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并且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儿童癫痫,改善儿童癫痫治疗方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机制,强化治疗的统一认识,本组研究对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其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7.6%,全面发作治疗有效率为78.9%,部分发作有效率为78.3%,由此可见,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针对性,应该加强推广与应用。
3.2免疫球蛋白治疗机制
本研究对一组癫痫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前,癫痫组患儿的CDl9+B、CD20+B细胞比例要高,而癫痫患儿CD3+CD4+T细胞比例与比对照组要低,治疗后,癫痫患儿CDl9+B、CD20+B细胞比例明显下降,而CD3+CD4+T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水平升高,说明癫痫患儿体内存在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改变,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使CD8增多;被活化的CD4减少,从而阻断了血管内皮的免疫性炎症反应。
总而言之,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具有较好疗效,且免疫球蛋白可以下调癫痫患儿增高CDl9+B和CD20+B细胞比值,而对于癫痫患儿降低的CD3+CD4+T细胞水平有上调作用,并用对于免疫紊乱的症状性癫痫儿童治疗效果确切,但是在临床医学中,还要加强对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癫痫机制的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从为临床儿童癫痫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杜陈.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可能机制进行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1-32.
[2]张双,庞保东,彭建霞,曹丽华,刘寅,董琰,张琰.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02:136-137.
[3]Heinemann U,Buchheim K,Gabriel S,et al.Cell death and metabolic activity during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and status epilepticus in the hippocampu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 2013,04:4-6.
[4]许继平,李玉莲,苗丰莲,颜惠兰,孙昭辉.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近、远期疗效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09:648-650.
[5]Hsieh CL,Chiang SY,Cheng KS,et al.Anticonvulsive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Gastrodia elata Bl.in kainic acid-treated rats.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 2011,09:1731-1732.
[6]孙绪丁,岳屹囡,卓琳.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作用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1:842-844.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小儿重症肺炎;儿科临床
临床上,小儿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若患者在这时没有得到尽早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发展为小儿重症肺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甚至还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临床应用范围较广。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者在行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患儿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9个月~6岁,平均年龄(3.1±1.4)岁。实验组59例患儿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7±1.1)岁。经过比较发现,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予以患儿抗菌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起到有效肺部感染的作用。另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并对患儿进行输氧,患儿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就需要对其行利尿以及强心药物,使得患儿的心力衰竭得到有效纠正,并保证患儿体内的酸碱平衡[2]。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4g/(kg•d),患儿需连续接受治疗3d[3]。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需要对两组患儿咳嗽、心力衰竭、退热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儿的住院天数进行记录分析。根据患儿的实际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呼吸通畅。好转: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肺部湿啰音减少、呼吸急促减少。无效:经过治疗之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指标未出现好转,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3.22%)明显较对照组患儿(79.66%)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儿的退热占比、肺部啰音消失占比、咳嗽消失占比及心力衰竭好转占比分别为86.44%、84.75%、74.58%、88.14%,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住院天数为(11.2±1.2)d,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为(7.2±1.6)d。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产生影响。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儿的呼吸到受到合胞病毒的严重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对于患儿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4]。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受到感染时,其免疫功能很容易出现变化。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尽早及时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有研究证明,小儿重症肺炎病情发展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以及患儿免疫系统紊乱都具有密切联系。小儿重症肺炎会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情况,且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其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微循环衰竭、心肌炎等[5]。对该种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有效纠正患儿的缺氧症状,并对并发症进行有效治疗,积极对病因进行治疗[6]。免疫球蛋白是健康血浆纯化得到的一种血液制品,其中的主要成分即蛋白质,具有免疫替代以及免疫调节的显著作用,对于小儿免疫功能系统紊乱出现的疾病可有效治疗[7]。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免疫效应分子,可直接参与体液免疫[8]。在集体中,免疫球蛋白主要是以lgG存在,参与人体的被动免疫。在临床上,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主要是以静脉注射制剂的形式存在[9]。现今,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一些病变治疗以及预防都效果明显。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对补体结合进行阻止,从而使得补体产生得到抑制,对于机体内的免疫细胞以及效应细胞进行调节,并对细胞增值以及凋亡进行调节。通过这几种方式在治疗免疫异常疾病中积极发挥作用。免疫球蛋白进入人体之后,可对人体中正常lgE合成进行抑制,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进行增强[10]。活性得到增强的T淋巴细胞亚群还可对B细胞分化产生抑制,进而与其共同产生活化调节的作用,对机体正常功能进行保护,防止机体受到自身免疫的各种损害[11]。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8例,并对其中的59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实验组),其治疗有效率可达93.22%,明显较经常规治疗的对照组高(P<0.05)。徐海波等学者[12]于《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表明,经每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2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该文相似,证明将免疫球蛋白用于儿科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疗效。此外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盘洪兰学者[13]于《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与该文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中使用免疫球蛋白,可以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促进其身体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综上所述,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发现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志远.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5,8(22):84-86.
[2]邱波,陈新霞,戴晖.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51例疗效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3):228-229.
[3]李胜红,胡汉楚,霍小平.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8):1444-1446.
[4]陆美华.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6):70-72.
[5]房伟.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4):69-71.
[6]LIZheng-ying,ZHOUWen.Clinicalstudyof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nthetreatmentofseverepneumoniainchildren[J].ZhonghuaYiNongXueXueZaZhi,2012,22(16):3554-3555.
[7]曾宪铭,陈永昌,黄丽芸.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2940-2941.
[8]邝朝锋,欧少阳,邹春山.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7):9-10.
[9]白乐平.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4例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502-503.
[10]陆月凤.人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1,33(11):1472-1474.
[11]殷利平.小儿重症肺炎应用氨溴索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2):2075-2077.
[12]程立红,贾利波,尹莉莉.免疫球蛋白联合米乐松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4):7190-7191.
[13]徐海波,任泽东.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6(30):222.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由两条相同的轻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功能:免疫球蛋白可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见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地结合抗原。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内,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直接发挥效应,如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病毒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等。在体外,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丙种球蛋白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8例,临床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抗EHF抗体监测,抗EHF―IgM均阳性(阴性已除)。患者入院后,按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14~70岁,平均(34.9±13.8)岁。对照组44例,男35例,女9例;年龄17~70岁,平均(36.5±13)岁),两组病例在入院病日、病期、年龄、性别及早期病情轻重程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44例,每天除常规治疗外,再使用丙种球蛋白5g静滴,连续7d,治疗组不使用其他抗病毒药和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2.5g/支,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19994004)。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转归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型、越期、并发症和病死率比较
转轻分为中型转轻型,重型转中型。转重分为轻型转中型,中型转重型。II期:为低血压休克期;III期:为少尿期。
从表1可见,治疗组在轻型、提高越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病死率上,治疗组亦有一定降低。此外,在其他诸多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中,如加快退热、减少出血倾向,以及提高血小板回升速度,促进尿蛋白转阴和恢复正常时间等,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2.2 两组患者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表2。
表2 两组不同病日特异性IgG和Igm荧光抗体滴度比较
表2显示,入院当日(治疗前)两组患者IgG和IgM荧光抗体均已出现,随着病程进展,两组抗体均逐渐升高。但从治疗组看IgG和IgM抗体滴度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为高发区,发病以11月~1月为高峰,发病机制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但相关细节至今仍未阐明[1]。丙种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清提取的含有多种抗体的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2,3,4,5]。本文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也取得了相似的良好疗效。从本组实验结果看,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越期率及降低病死率,并且有降低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作用。分析这些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中和了患者体内的部分游离病毒减轻了病毒血症,从而使由此激发的体液免疫反应水平降低,致使相应抗体产生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降低。这就既减轻了病毒对脏器、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又对其继发的免疫病理损害有一定的缓解和阻断作用,有利于阻止病情的发展,促进疾病的治愈康复。但丙种球蛋白属血液制品,有一定副作用,如过敏、发热、胸闷等,且价格昂贵,使用前一定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签字,以免除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85.
[2] 徐利.静脉注射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2,20(2):12-13.
[3] 郭刚.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单纯疱疹性脑炎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