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血清铁蛋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1篇

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321

[摘要] 目的 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方法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血清铁蛋白于与叶酸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肾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含量变化进行有效的掌握,为其具体的诊治极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清;叶酸(FA);铁蛋白(SF);肾性贫血;检测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051-02

The Detection Value of Serum Ferritin and F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LUO Lijie

Clinical Laboratory, Dongguan Shilong Boai Hospital,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5233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value of serum ferritin and fol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3, 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ampled (observation group), and 75 cases of healthy volunteer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detection of serum ferritin and folic acid was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content of serum ferritin and folic aci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serum ferriti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ut the content of folic acid was still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ffectively mastering the change of serum ferritin and folic acid content of patients with renal anemia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pecif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Serum; Folic acid (FA); Ferritin (SF); Renal anemia; Detection

[作者简介] 罗丽杰(1979.12-),女,广东连州人,本科,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技术和输血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多元化,从而导致了现今人们生存环境的愈发恶劣,再加上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愈演愈烈。故而贫血患者的比例就急剧上升,其中肾性贫血更是重中之重,现今医学界也在努力寻找治疗此病症的理想方法。然而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水平,对于肾性贫血的治疗是极具价值的。为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该研究选取2012年月—2013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治的75例肾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样选取该院诊治的肾性贫血患者75例(记为观察组,30 d内无输血史,排除其他病症引发的贫血),再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75例(记为对照组,排除糖尿病、胃病、肝病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年龄23~87岁,平均(54.9±2.3)岁;对照组志愿者年龄22~84岁,平均(52.1±2.2)岁。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检测对象均不能服用维生素、叶酸或相关药物,均由该院专业医生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再按照标准操作和流程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随后给予观察组患者相关治疗,比如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叶酸等药物补给,3个月后,再次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检测。

1.3 判定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于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与叶酸的含量水平,再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等不良症状。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版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含量,观察组却仍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症状分析

观察组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其肾性贫血患者中仅有1例稍感胃肠道不适,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得到缓解了,其次就再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而在后期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率甚高。

3 讨论

贫血(Anemia)[1]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多用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肾性贫血(Renal anemia)[2]肾病晚期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伴有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临床常表现为脸色枯黄、眼结膜苍白、嘴唇暗淡无色等。然而当患者肾功能损伤时,慢性肾病患者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就难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求,从而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这也是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sn, SF)简称铁蛋白[3],这是由去铁蛋白和Fe3+形成的一种复合产物,而Fe3+拥有极强对铁的亲和力和存储铁的能力,同时也是用于保障人体铁需求与血红蛋白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含量能够直观的反应人体内铁含量的存储量,对于临床极具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肾性贫血的患者。因此,实时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叶酸(Folic acid,FA)[4],别名维生素M、维生素Bc或维生素B9,作为一种维生素B的复合体,对人体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同时对患者造血机能的促进也是十分重要的。

该研究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1),即低于正常值。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虽说略低于对照组(P>0.05),但尚处正常范围内;而叶酸虽说仍远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叶酸含量却明显有所增加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完成的,其显著的疗效相比于传统CoCl2的治疗更为优秀[5],并且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故进一步的印证了血清铁蛋白与叶酸含量检测是此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和叶酸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极高的敏感度[6],可作为此病诊治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实时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燕,王庆旭,栗群英,等.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63-865.

[2] 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248-249.

[3] 常玉荣,王志文,葛庆峰,等.血清铁、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对贫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9):1412-1413.

[4] 孙丽华,孟亚红,邹健,等.联合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指导肾性贫血治疗的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25-226.

[5] 韩叶光,符生苗,蔡俊宏,等.血清铁参数检测在肾性贫血病人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0,1295.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感染性疾病中浓度的变化以及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感染组,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均有病原学依据。并以干部门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F和β2-MG结果。 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SF水平为(325.85±189.10) μg/L,β2-MG水平为(3.92±2.20) 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F水平(130.95±77.40) μg/L,β2-MG水平(2.02±0.59) 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54例,住院期间死亡6例,但两组患者的SF、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F和β2-MG浓度的测定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铁蛋白;β2微球蛋白;感染性疾病;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038-03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Ferritin and β2-micr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LIU Lijua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Beijing Electric Power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Grid Limited Company,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serum Ferritin (SF) and β2- microglobulin (β2-MG)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in Beijing Electric Power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Grid Limited Company, 60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as infection group, which the mainly infection was bacterial infection with etiological basis, and 60 patients from clin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as control group. Then, the levels of SF and β2-MG in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SF levels of infection group was(325.85±189.10) μg/L, and β2-MG levels was (3.92±2.20) mg/L, both of the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SF (130.95±77.40) μg/L,β2-MG (2.02±0.59) m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fter treatment, 54 cases improved, 6 patients died, but the levels of SF, β2-M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F and β2-MG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i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arly infectious decision and the rational using antibiotic.

[Key words] Serum ferritin ; β2-microglobulin (β2-MG); Infectious diseases; Clinical value

血清铁蛋白(SF)和β2-微球蛋白(β2-MG)是人体内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以及多种疾病中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此两项指标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2-5]。因此,本研究对6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旨在了解SF、β2-MG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主要以细菌感染为主,且均有病原学依据。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2~90岁,平均(77.48±10.05)岁;痰培养阳性者28例,尿培养阳性者27例,血培养阳性者5例;大肠埃希菌4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6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入选病例均无肿瘤、肾功能不全病史,SF和β2-MG浓度的情况未受其他疾病影响。对照组60例,为干部门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8~88岁,平均(74.25±11.37)岁,均无感染、贫血、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3 mL,留取上层血清并分装,置于-20℃保存待测。SF和β2-MG均用Diasorin S.P.A公司生产的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

1.3 观察项目

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SF和β2-MG浓度的变化;感染组不同转归患者血清SF和β2-MG浓度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SF和β2-MG浓度比较

感染组血清SF和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对照组SF和β2微球蛋白浓度比较(x±s)

注:SF:血清铁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

2.2 感染组不同转归患者血清SF 和β2-MG浓度比较

感染组中住院死亡患者比好转出院患者血清SF和β2-MG水平有所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感染组不同转归患者血清铁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浓度比较(x±s)

注:SF:血清铁蛋白;β2-MG:β2-微球蛋白

3 讨论

SF是去铁蛋白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铁的主要贮存形式,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但以肝、脾、骨髓含量最多,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在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存在铁平衡的紊乱,而铁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是由感染患者炎症部位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所分泌TNF-α、IL-1和IL-6诱导肝细胞合成与分泌的[6]。Kossiva等[7]在2012年发表的一个单中心研究显示3F和铁调素(Hepcidin)水平在急性发热患者中明显升高,且SF与铁的比值(ferritinto iron ratio,FIR)能够作为细菌感染的辅诊断指标。Huang等[5]的研究数据也证明细菌感染患者SF水平明显升高。近年来一些国外文献报道SF水平在布鲁菌病和军团菌肺炎中均显著升高[8-9],并认为SF可作为一项辅助诊断指标指导临床工作。本研究结果提示感染组患者S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统计学差异十分显著(P < 0.01),这与以上国外研究相符,因此,本研究认为感染者体内急性期反应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增多,从而使肝细胞合成和分泌SF增多。此外,有学者研究了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证实了SF升高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对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0]。本研究中,感染组死亡患者SF均有升高,但与好转出院患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这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大样本研究。

β2-MG是一种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分子质量为11 800,它是细胞表面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的β链(轻链)部分(为一条单链多肽),广泛存在于淋巴细胞表面及白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膜上,当组织相容抗原代谢与降解或细胞更新时,以游离形式释放到体液中[11]。正常人β2-MG的合成率以及从细胞膜上的释放量相当恒定[1],但是,当机体出现炎性反应、免疫应激、细胞变性坏死以及肿瘤细胞异常代谢等情况时,其合成与释放增多。在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由于炎症的刺激,细胞活动旺盛,免疫活性介质使淋巴细胞转化,在激活补体的同时使炎症加剧,造成高细胞因子血症,使β2-MG合成、释放增加,从而血清浓度升高[12]。D'Souza等[13]的研究发现,β2-MG分子基因中断的小鼠容易感染结核杆菌,这可能与β2-MG分子基因能够早期有效地促进保护性淋巴细胞进入感染灶进行防御有关。同时Soderblom等[14]也发现局部的细胞免疫事件能够解释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β2-MG浓度升高的原因。因此,认为血清β2-MG浓度增高很可能为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其基因表达的缺失增加疾病的易感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感染组患者β2-MG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这与国内外研究[15-17]是一致的,说明感染组患者机体处于一种防御反应阶段,这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一项辅诊断指标,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国外β2-MG水平升高在结核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报道较多[13,16,18],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菌血症也偶有报道[19-20]。本研究主要针对病原学阳性的细菌感染,且以老年人为主,结果显示此类患者血清中β2-MG明显升高,虽然与其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仍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SF和β2-MG是感染性疾病时机体炎性反应的产物,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国内外研究以及本实验结果得出,二者升高均可作为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因此,在对感染的早期判定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面均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自正.现代医学标记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8,66-211.

[2] 黄刘炜,管丽华,雷后兴,等.肺炎患儿血清糖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3,10(6):822.

[3] 龙宪和.血清铁蛋白高值对急性炎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应用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1,8(4):242-244.

[4] Wanchu A,Arora S,Bhatnagar A,et al. Decline in beta-2 microglobulin levels after antitubercular therapy in tubercular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 [J]. 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2001,43(4):211-215.

[5] Huang HH,Yan HC,Han CL,et al. Association of in vitro oxidative stress,serum ferritin concentratio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febrile emergency room patients [J]. Clin Invest Med,2005,28(2):48-54.

[6] Marino IR,Panarelio G,Singh N. Efficacy of Aspergillusgalactomannan directed preemptive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J]. Transpl Infect Dis ,2002,4(4):226-227.

[7] Kossiva L,Gourgiotis DI,Tsentidis C,et al. Serum hepcidin and ferritin to iron ratio in evaluation of bacterial versus vir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a single-center study [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2,31(8):795-798.

[8] Arica V,Silfeleri,Arica S,et al. Brucellosis with very high ferritin levels:report of five cases [J]. Hum Exp Toxicol,2012,31(1):104-106.

[9] Karabay O,Tuna N,Ogutlu A,et al. High ferritin and myoglobin level in legionella pneumoni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1,54(2):381-383.

[10] Barut S,Dincer F,Sahin I. Increased serum ferrit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can it be a new severity criterion? [J]. Int J Infect Dis,2010,14(1):50-54.

[11] 郎江明.临床免疫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483.

[12] 胡红兵,夏维,刘芳,等.肺炎患儿血清β2-MG及白细胞介质-2水平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5):549-550.

[13] D'Souza CD,Cooper AM,Frank AA,et al. A novel nonclassic beta2-microglobulin-restricted mechanism influencing early lymphocyte accumulation and subsequent resistance to tuberculosis in the lung [J].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0,23(2):188-193.

[14] Soderblom T,Nyberg P,Pettersson T,et al. Pleural fluid beta-2-microglobulin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concentration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tuberculosis [J]. Respiration,1996,63(5):272-276.

[15] 蒋荷萍.脑脊液乳酸、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酶活性测定在脑膜炎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2,27(7):609-611.

[16] Wanchu A,Arora S,Bhatnagar A,et al. Decline in beta-2 microglobulin levels after antitubercular therapy in tubercular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J]. 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2001,43(4):211-215.

[17] 陈品儒,陈华,易小萍,等.血清β2-微球蛋白的测定在菌阳肺结核诊断价值方面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68-869.

[18] Takahashi S,Oki J,Miyamoto A,et al. Beta-2-microglobulin and ferriti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or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ingitis of different etiologies [J]. Brain Dev,1999,21(3):192-199.

[19] Inamo Y,Ishizuka Y,Hashimoto K,et al. A 7-year-old girl with subcutaneous emphysema,pneumomediastinum,pneumothorax,andpneumoretroperitoneum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J]. J Infect Chemother,2012,18(2):247-250.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脑水肿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035-03

高血压脑出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都较高。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主要包括血肿扩大、血肿周围代谢异常以及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1]。其中血肿周围脑水肿往往是影响并决定其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最近研究认为,铁离子介导的氧化损伤在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为此,笔者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排除),均首次发病,发病后6 h内明确诊断,无其他常见基础病(心脏疾病、糖尿病),病历资料齐全。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6岁。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后4 d行64排螺旋CT(西门子公司)检查,采血行血清铁蛋白,常规血常规生化等检验。

12 方法

血清铁蛋白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 DXI800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检测,117名研究对象均要求晨间空腹采静脉血5 mL,45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后取血清待检测定方法参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所有测定结果都严格执行全程质控监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血清铁蛋白参考值:男性23.9~336.2 μg/L,女性11.0~306.8μg/L。CT资料分析:Syngo软件采集分析CT数据,分别由1位神经外科医师和1位放射科医师在每一层面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范围与脑水肿总范围,计算相应面积,取均值。血肿体积=各层面血肿面积之和×层数×层厚,脑水肿总体积=各层面脑水肿面积之和×层数×层厚,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脑水肿总体积-血肿体积)/ 血肿体积。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别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Spearman 相关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体积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的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体积入院当天为(12.68±2.21) cm3,入院第4 天为(14.43±3.96)cm3。入院当天与入院后4 d 两个时间点血肿体积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入院当天脑水肿总体积为(27.14±4.66)cm3,入院后第4天脑水肿体积为(47.68±2.26) cm3。入院后4天比入院当天脑水肿总体积增加75.7%,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入院当天为1.10±0.24,入院后第四天为2.16±0.65,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增加将近1倍。见图1、表1。

图A: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其中白色虚线框出的部分为血肿范围;图B:高血压脑出血形成的血肿在CT上的高密度区;图C: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其中白色虚线框出的部分为血肿周围的水肿范围;图D:血肿周围的水肿带在CT上的低密度区

2.2 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

经Spearman 相关分析,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4 d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 = 0.007),而入院当天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体温、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其他数据无明显相关性。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产生机制目前仍然未完全阐明,参与因素复杂多样。血液凝固和血凝块回缩、凝血酶、血肿占位效应、缺血再灌注、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水通道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炎性因子和补体等因素都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作用[3]。有学者报道[4], 在大鼠脑内注入血凝素能导致脑水肿, 并在24~48 h内到达高峰, 但对脑出血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脑水肿巅峰期在脑出血3 d后,故本实验选择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4天两个监测点。这两者间的时间差异提示存在另外一种重要的、迟发性的致水肿因素。鼠脑内注入溶解红细胞可在24 h内引起明显脑水肿, 与直接在鼠脑内注入血红蛋白后的进展过程相似。但鼠脑内注入完整红细胞直到第4天开始才引起脑内含水量的显著增加, 而这个时间跟红细胞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的周期相吻合。这些研究说明血红蛋白在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铁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之一[5], 将FeCl2注入鼠脑的研究发现铁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DNA 损伤参与血红蛋白的神经毒性损伤。此外, 研究还发现铁离子螯合剂能减弱血红蛋白诱导的脑损伤。这些结果表明, 血红蛋白自身及其降解产物, 特别是铁离子参与了脑出血后的迟发性脑损伤。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脑出血血肿体积在入院当天与入院后4 d 2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入院后4 d与入院当天相比,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增加将近1倍。这与临床上大量脑出血患者在出血后4 d达到脑水肿的高峰期,神经功能恶化最严重基本一致。入院当天,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入院后4 d,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血清铁蛋白成明显正相关。这是因为脑出血早期(出血后24 h以内),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液凝固,血块凝缩、凝血酶和补体激活有关,而晚期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肿内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有关。脑出血后,血清铁蛋白主要来源于红细胞的降解,少量来源于血凝块析出或直接透过损害的血脑屏障渗出的血清成分。这就符合晚期血肿周围脑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有学者认为,脑出血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上升可能是机体应激所导致的继发性改变, 而不能作为反映体内铁储存的指标[6]。在一项关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中, 最48 h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保持稳定, 和其他应激反应指标不相关, 不支持铁蛋白的增加是应激性的激发性反应[7]。此外, 国外的同类研究也表明, 白细胞计数作为应激反应指标之一和水肿形成或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8]。因此本课题将患者入院后的体温以及血糖、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与血清铁蛋白同时进行监测及分析,以排除如感染、贫血、应激性高血糖等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在入院后4 d时与血清铁蛋白成正相关(P = 0.007),而入院当天与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与体温、血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其他数据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在脑出血4 d后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方面,相对于炎症细胞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出血刺激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方面,铁离子超载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及时监测血清铁蛋白的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脑水肿引起的神经损伤。

[参考文献]

[1] Ming Dong, Guohua Xi,Richard F,et al. Role of iron in brain lipocalin 2 upregul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 Brain Research,2013,3(5):59-67.

[2] YH Tsai,MD,L-M Hsu,MAI, et al. Functional diffusion map as an imaging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J]. 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86(13):113-119.

[3] Lee JK, Kwak HJ, Piao MS, et al. Quercetin reduces the elevat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 level and improves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cerebral focal ischemia in rats[J]. Acta Neurochir (Wien),2011,153(6):1321-1329.

[4] Hoffmann A,Bredno J,Wendland MF,et al. Validation of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by comparison with gold standard histology[J]. Stroke. 2011,42(7):2054-2060

[5] Lu P,Hua Y,Keep RF,et al. Iron and ironhandling proteins in the brai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Stroke, 2012,34:2964-2969.

[6] Bhalla A, Hargroves D. Does early medical intervention have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J]. Int J Clin Pract,2010,62(4):633-641.

[7] Wagner KR, Sharp FR, Ardizzone TD, et al. Heme and iron metabolism: role in cerebral hemorrhage[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3,23:629-652.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血清铁蛋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对于发病在6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错失溶栓最佳时机及不稳定病灶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但临床关于药物治疗对二者影响的报道较少[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61.6±8.5岁,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扩容和脑细胞营养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间隔12h;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0.9%生理盐水100ml,1次/d[3],两组均以14d为一个疗程。

1.3指标观察与疗效判定治疗前、后常规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4]、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以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4]:①治愈:NDS下降91%以上;②显效:下降46%-90%;③有效:下降18%-45%;④无效或恶化: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增加18%以上。

3讨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hs-CRP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多限于二者在梗死患者体内变化以及检测的临床意义,鲜有关于药物治疗对其影响的报道。

hs-CRP在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已受到公认,主要通过诱导LDL氧化,加速炎性细胞浸润和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脑动脉狭窄引发梗死发生[2],国内报道也表明hs-CRP水平与神经损伤的程度一致[3]。血清铁蛋白是体内铁储备的重要指标,体内高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通过介导自由基对内皮造成损伤,被认为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2]。低分子肝素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主要是通过预防梗死患者已蔽塞的远端血管再继发新血栓形成,但单独使用往往效果有限。而和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捕获剂,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可减少体内自由基的浓度,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本研究通过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NDS,且对hs-CRP和血清铁蛋白有效降低,效果显著好于肝素单独使用。提示在应用肝素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依达拉奉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花生四烯酸致脑水肿,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改善神经损伤的目的。

总之,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炎症反应减轻。

参考文献

[1]杨正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2-53.

[2]王天舒,滕军放.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4):657-658.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补铁治疗;亚临床缺铁状态;效果

【中图分类号】R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06-01

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铁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全球约有20多亿患者[1]。按照WHO估计,铁缺乏的发生率大约为贫血的2.5倍,某一年龄段如有10名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就会另有10-30名儿童处于尚未出现贫血的铁减少阶段[2]。铁减少期和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称为隐性缺铁[3],隐性缺铁即亚临床铁缺乏,多见6-24月小儿。进行小剂量间断补铁治疗,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手段。2009年1月-2011年3月,我院采用硫酸亚铁冲剂治疗亚临床铁缺乏小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发现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降低的6-24月小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正常值参考范围: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为(50.83±33.09)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含量为(489.44±219.61)μg/L。

1.2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2名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硫酸亚铁冲剂(含铁量10mg/g)进行补铁治疗,

1.3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构成、治疗前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基线情况比较

*两组性别构成完全相同,故未进行假设检验

2.2 补铁治疗的效果

经过补铁治疗后,干预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干预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达到正常范围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2干预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数据见表1

表3干预组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达到正常范围的比例

3讨论

亚临床铁缺乏的阶段血红蛋白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人体在尚未出现贫血症状时,就会引起做功能力、身体素质和智能行为的改变呈现疲劳状态[4]。铁缺乏导致整体代谢发生异常,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缺铁性贫血本身。尤其是快速生长的婴幼儿,对铁缺乏的承受和应变能力非常脆弱。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诊断铁缺乏的重要指标,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也是反映铁缺乏较重要指标。干预组及对照组小儿均予以添加含铁丰富的营养米粉及食物,但造成铁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与当地饮食习惯及对添加含铁丰富食物的依从性差有关,本地多食自制的营养米粉,含铁量不及加强铁的营养米粉。对于如动物肝脏、猪血、肉类、木耳及芝麻酱等食物很少食用或几乎不食用,而摄入频率较高的食物为米、面、蔬菜及水果等。这些均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差值低于干预组有一定的关系。

本次研究通过比较补铁治疗组及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变化,探讨补铁治疗在改善婴幼儿亚临床铁缺乏阶段的效果中的作用。通过补铁治疗,干预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并且干预组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干预后达到正常范围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补铁治疗对改善亚临床铁缺乏的状态,提高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有明显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婴幼儿缺铁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本研究通过硫酸亚铁进行铁干预,对亚临床铁缺乏状态采用间断补充铁剂,取等了满意的补铁效果,表明及时发现与纠正亚临床铁缺乏是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开玉. 营养性铁缺乏症的调查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11(6): 619-620.

[2]WHO/UNICEF/UNU.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a guide for program managers. Geneva, 2001:1-132.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早产、胎膜早破患者母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先兆早产24h内分娩者、24h内未分娩者,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及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先兆早产组铁蛋白均升高,其中24h分娩者铁蛋白水平高于24h未分娩者。与对照组比较,足月、未足月胎膜早破组铁蛋白均升高,2组胎膜早破间铁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 铁蛋白与胎膜早破及早产关系密切,临床上可作为预测早产的指标。

关键词 :铁蛋白;早产;胎膜早破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serum ferritin and premature labor and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Methods The70subjects were pided into5groups:group of 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group without labor,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with labor within24h,normal control pregnancy of comarable periods of gestation group,and the groups of pre-term pregnancy prema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and term pregnancy PROM.The level of serum ferrintin was determinated by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In contrast to the control,the levels of ferritin in the threatened premature labor were high,higher in the group who delivered within24h than in the group without labor.The levels of ferritin were higher in the two PROMgroups,and there were no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ferritin between the two PROMgroups.Conclu-sions Ferrit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M and premature labor,but not to the onset of labor.It can be a marker for predicting premature labor.

Key words:ferrintin;premature labor;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早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综合征[1] ,占整个妊娠的5%~15%[2] ,是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通过测定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预测早产的发生。本研究测定了早产、胎膜早破及足月产孕产妇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探讨其与早产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9月―2003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保胎治疗或分娩的患者共70例。①未足月组49例,又分为先兆早产组及对照组:先兆早产组中24h内分娩者13例,24h内未分娩者21例;对照组15例。②胎膜早破组21例,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组10例,足月胎膜早破组11例。早产组病例按以下标准收集:①孕28~37周;②规律宫缩≥4次.20min,并伴有宫颈改变;③宫颈扩张≥2cm;④宫缩伴有宫颈管消失≥80%。

所有病例年龄、胎次无明显差异,血红蛋白均≥105g.L,无铁负荷过高,均无吸烟、酗酒史,无急、慢性传染病,无内、外科和产科伴发病及并发症。

1.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肘静脉血3ml。置于干燥的玻璃试管内,3h内离心,离心前暂放4℃保存,3000r.min离心10min,留取上清于-8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铁蛋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各组孕妇血中铁蛋白的水平见表1、2。

表1 先兆早产孕妇血铁蛋白水平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

与对照组比较,先兆早产组铁蛋白均升高(P

表2 不同孕期胎膜早破患者血铁蛋白水平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

与对照组比较,2组胎膜早破者铁蛋白均升高(P0.05)。

3 讨论

宫内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前列腺素的大量合成密切相关。同时与感染时大量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一氧化氮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增多有关。感染发生后体内铁蛋白水平可能升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点,探讨孕妇体内血清铁蛋白水平一项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早产或胎膜早破的指标。有研究表明,体内铁蛋白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氧化代谢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抵抗作用[3] 。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及胎膜早破患者血清铁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24h内分娩者较24h内未分娩者又明显升高,说明铁蛋白与早产、胎膜早破关系密切,与文献报道一致[4] 。早产及胎膜早破患者铁蛋白升高的原因可能为体内铁负荷过高或有潜在感染。本研究中铁负荷过高者已被排除,因此,铁蛋白升高的原因很可能为机体对亚临床感染的“应激反应”,与文献报道一致[5] 。因此铁蛋白有望成为临床早产诊断的预测性指标,对于临床无症状而血清铁蛋白升高的孕妇可能预测早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Romero R,Mazor M,Munoz H,et al.The preterm labor syndrome[J].Ann N Y Acad Sci,1994,734:414-429.

[2] 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63-169.

[3] Brailsford S,Lunce J,Winyard P,et al.A possible role for ferritin dur-ing inflammation[J].Free Radie Res Commun,1985,1(2):101-109.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7篇

1、铁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储铁蛋白,具有纳米尺寸的水合氧化铁内核和笼形结构的蛋白质外壳。铁蛋白是含20%铁的蛋白质。通常,存在于几乎所有身体组织尤其是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作为铁储备。微量的血清铁蛋白反映了正常的铁储备。检测血清铁蛋白是缺铁性贫血诊断的重要依据。

2、铁蛋白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层蛋白壳围绕着铁和磷酸盐分子组成的铁核,外径12~13nm,分子量500kDa。从不同来源(如人、马、牛蛙和细菌等)的铁蛋白结构特征来看,所有的铁蛋白虽然在一级结构上变化很大(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有时才达到14%),但本质上都有相同的体系结构。蛋白壳均为由24个亚基以高度对称性方式组成的内空心结构,空心直径约为8nm,其中的氢氧化铁核中可积累多达4000个铁原子且不影响蛋白表面和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蛋白亚基中包括亚铁氧化的接触反应位点和与溶剂进行交换的亲水小孔。

(来源:文章屋网 )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8篇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补铁,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铁,比较两组补铁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补铁后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补铁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口服补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静脉补铁;口服补铁;肾性贫血;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2(b)-0022-03

[作者简介]李卓(1971-),男,河南林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肾性贫血属于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合并症,应用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使肾性贫血治疗得到改善,但多种因素影响到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其中铁缺乏是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补铁治疗对于肾性贫血意义重大[1-2],该研究旨在比较分析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在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0±9.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0±9.2)岁。两组患者均为慢性肾衰竭,持续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血红蛋白<90g/L或红细胞压积<27%。排除标准:有铁剂过敏史;疑似铁负荷过重(血清铁蛋白≥800μg/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50%);2个月内肠道外补铁;1个月内输血史;1个月内出现过病毒、急性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20mg/L、活动性系统性疾病,活动性溃疡、急慢性血液系统疾病、消化道肿瘤,合并肿瘤、肝病、中风、心衰等。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给予静脉补铁(右旋糖酐铁)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批号:H20023833),100mg/次,1次/周,共10次,静脉滴注。在每次透析前的后1~2h时间段内,经静脉端输入,时间为1~2h,右旋糖酐铁首次应用者,先计量25mg,稀释于50mL生理盐水中,给予1h以上静脉滴注,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再静脉滴入剩余剂量[3-4]。

1.2.2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铁(多糖铁复合物)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批号:H20030033),100mg/次,2次/d,口服,连续用药10周。两组患者均继续常规用药,均以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常规治疗[2]。

1.3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补铁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1.4疗效评价

显效,即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上升≥10﹪或血红蛋白≥30g/L,或红细胞压积上升达到≥30﹪或血红蛋白达到1000g/L,患者贫血症状改善;有效,即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上升≥5%或血红蛋白≥15g/L,患者贫血症状改善;好转,即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上升或血红蛋白上升,但未达到上述要求;无效,即治疗后红细胞压积上升或血红蛋白未有改善或进一步恶化[5-6]。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补铁前、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补铁前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方面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补铁后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补铁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2=11.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0),其中2例为轻度肌肉痛,4例为轻度胃部不适。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2/30),其中2例为口中有金属味,10例为程度不同的胃部不适、呕吐等。补铁后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c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性贫血指的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肾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或者因尿毒症导致血浆内一些毒素物质对红细胞生成与代谢产生干扰而导致的贫血[7-8]。肾性贫血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贫血程度和肾功能的减退程度关系密切。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患者一旦出现肾性贫血,多会表现出面色萎黄、唇甲苍白无光,眼结膜苍白等症状[9-10]。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肾性贫血治疗使其有了根本改观,但多种因素影响到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其中铁缺乏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许多研究证实血液透析患者口服铁剂可纠正缺铁,但多数患者需要静脉补铁来维持机体对铁的实际需求,使红细胞压积达到33%-36%[11]。该研究显示,口服铁剂患者补铁后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方面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能纠正患者缺铁,影响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20﹪(6/30)。而静脉补铁患者补铁后在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方面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纠正患者缺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0%(21/30)。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2/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孙淑清等[12]研究的“将6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静脉补铁组静脉补充蔗糖铁,口服补铁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8周后两组Hb、Hct水平均升高,但静脉补铁组和口服补铁组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治疗后静脉补铁组SF、TSAT比治疗前及口服补铁组明显升高。口服补铁组治疗前、后SF、TSAT未有明显变化”结果相似。口服铁剂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剂量和疗效上的冲突,即口服铁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严重,而患者的胃肠功能下降,影响铁吸收利用,使临床疗效降低。静脉补铁的不良反应少,纠正贫血的疗效满意。但应注意,在静脉补铁停药以后,为了满足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铁的需求,仍应根据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给予补充相应剂量的铁剂。并加强监测铁含量,每1~3个月进行其次检查[5]。

综上所述,静脉补铁在肾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口服补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崇瑜.生血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3):27-28.

[2]热娜古丽·努尔,赵新,刘健.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45-1049.

[3]张海峰,陈卫东,张燕.漫性肾衰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铁调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340-1341.

[4]赵国东,郭瑞敏,王红梅.蔗糖铁注射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6):843-844.

[5]洪良.口服和静脉补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12):222-225.

[6]吴昊,孔丽丽,刘树军,等.大剂量右旋糖醉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61-5562.

[7]PortolesJ,Lopez-GomezJM,AljamaP.OnbehalfoftheMARStudyGroup.Aprospectivemulticentrestudyoftheroleofanaemiaasariskfactorinhaemodialysispatients:theMARStudy[J].NephrolDialTransplant,2007(22):500.

[8]黄启宣,康明,秦玉娇.蔗糖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43-44.

[9]ElliottJ,MishlerD,AgarwalR.Hyporesponsivenesstoerythropoietin:Cayseseandmanagement[J].AdvChronicKidrneyDis,2009,16(2):94-100.

[10]沈如芬,曹敏.静脉铁剂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1):921-922.

[11]熊英.静脉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