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连锁经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锁经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农资;连锁经营;前景;政策支持

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形式,它把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零售业,通过规模经营和资源共享来降低企业经营的平均成本和每一单位的边际成本来提高市场绩效。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就是要在农产品与农资流通中引入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一是利用核心零售企业的无形资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高度的资源共享性,降低农产品与农资进入市场的成本,节省经营费用;二是通过企业的批量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网点销售的方法,降低农产品的采购成本、库存成本和流通资金占用,从而以最低的流通费用、最少的流通环节,加快农产品流通,降低销售成本;三是连锁门店良好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起来越多的消费者。

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方式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1]。农产品与农资的连锁经营有利于摆脱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困境,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经营之路,无疑是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现状

1、农产品连锁经营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正在我国各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迅速兴起:如南京市去年开办了首家“生鲜超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利用自己雄厚的基地实力,正着手在全国各地设立农产品超市,苏州南环桥、无锡朝阳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向加工配送延伸……

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2]。21世纪初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客观上具备了推行农产品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同时,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比重的不断增加,也为连锁经营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奠定了基础。与传统的农产品营销业态相比,连锁经营在经营环境、经营理念、质量控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有一些大型超市如“苏果”陆续进入农产品销售领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连锁经营模式:一是“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二是“连锁超市+基地”,三是“放心粮油专卖连锁店+加工企业+基地”。三种模式各有其独到之处,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均以超市、连锁店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为供货源,中间或与加工企业合作,或与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无锡由朝阳蔬菜批发市场牵头,将锡山、惠山等近郊的种植大户组成无公害蔬菜产销合作社,批发市场下辖的配送中心对来自放心菜基地、经检测合格的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定量包装、定牌管理,每天配送至33家天惠连锁超市,实行优质优价,同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无锡分公司承担产品责任险,保险期限一年。消费者一旦发生食用意外,每次事故每人最高赔偿额为10万元,事前质量控制加上事后意外保险,让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盐城有12家粮油店、10家食品店和12个生产加工企业主动加盟“放心粮油”连锁经营,自去年1月正式开业以来,销售量稳步上升。

上述三种连锁经营模式之所以获得成功,我们认为,一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供货源。连锁经营需要大批量采购,统一配送,必然要有规模化的供货源。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如“超大”集团等,租用土地自己生产,不仅可以保证货源供应,而且便于控制产品质量。但作为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企业,囿于实力,可与规模基地紧密合作。如无锡的朝阳蔬菜批发市场、镇江的万方超市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赢得稳定巩固的“大后方”。二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镇江的“万方”超市一方面设专柜经营基地的名特品牌产品,如七里科技示范园的“嫩绿牌”系列蔬菜,江心洲的“滩八样”野生系列蔬菜,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品牌,如“龙脑牌”豆腐等,在节假日还推出品种多样的“万方礼品菜”,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认同,而且迅速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三是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如盐城的“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就是由该市农业质量标准办公室牵头,将当地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分散的粮油销售店有机整合起来。

2、农资连锁经营的情况

2000年5月,我国现代农资超市的始作俑者、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大楼成立。该公司主要发起股东是北京东方渴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海体置业有限公司和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机关报——《中华合作时报》。该公司已在全国8个省(市)建立县级超市30多家,乡级网点350个,2002年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3]。

2002年3月19日,由红太阳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股权98.75%)和南京天和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组建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千县万乡十万村”的农资连销网络工程。目前已在江苏、安徽、江西、广西、重庆等地投资设立连锁公司30多家,形成了覆盖5省30多个地市区县380多个乡镇的“红太阳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该公司同样宣称,将“红太阳农资连锁”建设为中国农资流通领域中的第一品牌。

农资网络的建设,2003年已经开始筹备,2003年正式启动了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销社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中农集团计划到年底,与国内相当一部分省级农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使加盟的配送中心和连锁店达到300个左右;同时,加快对公司直营网络体系的改造步伐,力争对现有的480多个直销网点的60%进行规范改造。全国供销社总社的期望是,“我们共用的‘中国农资’品牌,要遍布农村市场,目标是要占领70%的农村。”

地方尤其是省级供销社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公司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相当一些省、市供销社都正式注册成立了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四川省农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并逐步发展到在四川省内和省外长江以南的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左右,深入到农村的连锁网点实行24小时服务。新疆奥环公司则把眼光瞄准了西部畜牧业农资连锁经营,欲打造中国畜牧业的沃尔玛;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供销社、福建省“龙得宝”、新疆供销社等以供销社系统为主的传统农村流通组织,正在重新整合,力求抓住机遇再创辉煌;各类民间资本,正在强力扩张农村流通市场。一系列迹象表明,与农村生活生产有关的连锁经营,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投资机会,正受到各类资本的强力追捧。专家认为,从品牌农业到品牌农村流通业,再到品牌农产品消费,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思路;考虑到国家正在全力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在农村建超市其实商机无限。

3、农产品与农资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连锁经营必将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的方式完成其销售,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批发市场等销售渠道完成销售过程。从我国农产品连锁经营现状看,由于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建设滞后,所经营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各连锁网点直接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然后转手销售的方式来经营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是连锁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农贸市场采购方式配送农产品,由于各网点独自采购,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在降低农产品采购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由于存在众多中介主体,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市场运行过程承负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造成农产品采购价格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未经加工的蔬菜从生产者、消费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连锁店等一系列中间过程到消费者,价格要增加3-10倍,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成本、分装费用也提高,损耗增加。

(2)难以实现标准化经营。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方式,一方面各连锁企业难以提供相同的产品与服务,就连价格也难以统一,失去了连锁经营共享品牌资源的意义;另一方面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没有成规模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标准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到连锁网点购买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赖它的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因此连锁企业应注重商誉,应该有更强的自律性。但当前连锁企业零星采购农产品的方式,使得农产品供应链过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众多中间环节被反复倒手,产品质量(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下降,迫使许多消费者放弃连锁网点而转向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连锁企业对农产品的销售,对企业的信誉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一)形势喜人,形势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4]。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

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就农资而言,一些经济专家基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做出农民购买力不足、农村消费疲软的判断是笼统的,也不够准确。根据寿光农业部门的统计,该市农民人均农资消费量为2700元,接近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倍,净消费量达16亿元。而且随着寿光花卉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逐年增长。据市场调查,寿光市农民的农资消费量为户均9000元,农田亩均3000元。而每亩大棚蔬菜的农业生产资料消费量为亩均5000元。寿光市大棚蔬菜面积共80万亩,以此计算,毛消费量为40亿元。而且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势头。这些数字表明,农资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十分巨大。

(二)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与农资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三)积极创新,稳步推进

面对新、新任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业绩。首先,要强化创新和开拓意识。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农产品卖难和保障城市供应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为世人公认的。但是,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更不能集贸在管理收费、日子过得“蛮不错”的状态。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以观念创新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锲而不舍,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批发市场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在决策步骤和具体操作上,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从现实基础出发,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根据我们对各地的调查与思考,觉得有以下几点请大家考虑。

第一,如上所述,批发市场在货源供应和供货渠道的选择上确有优势,集中批量采购的成本低,在市场建立配送中心、发展配送业务,不会有多大风险,可以放手发展。

第二,有条件的市场或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连锁经营。因为连锁经营与传统批发交易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在经营理念、营销模式、管理方式和盈利点上,二者全然不同。发展连锁经营,一是要有相当的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开三、五个连锁店,形不成规模,就不会有多大效益;二是要有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硬性能力,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人才队伍;三是要拥有一定的经营资源。除商品货源外,还要有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企业品牌;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经济学上叫做“市场细分”,对无自下而上发展空间至关紧要,这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居民消费水平与购买习惯、培育集聚人气的预期等因素,权衡利弊,慎审决策。

第三,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财、物的实际动作中体现出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仅仅统一了店名、店貌,而没有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商品价格和服务规范,那是“连”而不“锁”,徒有虚名,最终效益也上不去。

第四,连锁经营不是唯一,更不能完全等同于超市,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美国的连锁商店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至1992年共有连锁店(2包括店及2店以上)52万家,占全国零售店总数总数的20%。我国国家经贸委提出,至2005年,全国连锁店数达到10万个,年销售额占当年社会产销品零售总额的20%。应当说这个发展速度很可观了。即便如此,也还是超市、大卖场、百货商店、零售经营门店(包括便民店、专场店、专业店)、农贸市场(至少在中小城市和集镇如此)等,多路型态并存,一个都不能少。考虑到生鲜农产品销售和顾客的需求特点与家电、服装、日用小面货等不同,农贸市场毕竟也有优点,即方便、东西全、新鲜,还可以讨价还价,符合一些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心理。因此,可以也应当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完善与规范,以方便社区居民生活。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正在搞“退路进厅”,不失为良策。

三、中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支持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保持年增长50%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的年增长水平。配送和连锁经营成为当今市场流通行业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但总的看,我国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因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支持对象必须以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技术部门所办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

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选择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作。在推进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设的连锁店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经营总额和效益很难上去。二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过硬的管理队伍。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既靠品牌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也靠品牌吸引供货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没有品牌难以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开设,在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方面,要慎重决策,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2、政策支持必须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推动各类企业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从连锁经营的概念与类型看,有直营直销式、自愿加盟式、特许加盟式、委托加盟式等不同连锁经营方式。对这些不同方式,既不能完全照搬“城市超市连锁店”、“各类批发市场”等经营模式,也不能对各种模式进行简单叠加去应用。所以,在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其独到的特点和特色。发展连锁经营,首先要创办好原型标准店。不管是转型于连锁经营,还是改制重新创办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亦或借用、嫁接连锁经营模式,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区域创办“原型标准店”或“样板推广店”。

3、要支持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管理与技术培训

现实中的农产品与农资市场是一个非常分散的、地域性极强、有着明显的季节性,交通通信落后的市场。农资产品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是种子、化肥和农药,还有农机具、农膜等其它农用生产资料,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和摆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易损易坏、售后服务麻烦等特点。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将给连锁经营中的货品管理、仓储、运输、陈列、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带来很多挑战,如果不能进行恰当高效的管理,也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风险。经销商的文化素质是信息系统建立和使用的最大障碍,必须先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接受你的企业文化。

4、支持制订农产品与农资系列标准

农副产品进入大都市菜场首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信誉度。为此,作为农业科技部门必须编制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在种苗选良、栽培技术和质量要求上制订可操作标准。与此同时,建立无公害配药网络,做到统一供药、统一配方、统一防治时间,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在我市使用。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肥药和物理防治,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农产品中的污染和土地中的残留量。此外,要加大无公害监督力度。由于无公害建设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提高生产者素质,还必须建立镇村两级的培训机制,分级培训种植大户和农业负责人及农户。并加大对基地无公害建设的检测和监督力度,成立农产品农残检测中心,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工作。

5、支持创品牌,让更多的农产品走进连锁超市

连锁超市和集贸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卖场。集贸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销售方式,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环节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商家可以随行就市,见利叫价,生产者则由于无人管理,质量无标准,产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而连锁超市同样卖农副产品,但一个“连”字,使得“销售”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类卷心菜、辣椒、黄瓜等蔬菜走进连锁超市后,质量已不单是农产品的品种问题,而是该品种的整体品牌、连锁超市的企业形象连在一起。在超市,经营者必须把农产品的安全性作为自己的“卖”点,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以吸引顾客。当然超市需拥有稳定的货源,而我们有丰富的蔬菜供应基地。超市农产品优质优价也对促进农产品增效和农产品结构调整产生较大意义。实践证明,连锁超市中“安全农产品”的走俏,说明传统的“提篮叫卖”的销售方式和临街设摊的市场环境,已不能适应现代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行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农业商品化生产成熟的标志。

6、支持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的档次

目前,我国外销的农副产品90%是末加工或经冷冻保鲜处理的初加工产品,如沿海等地虽具备较丰富的海淡水产品资源,但大都以中低档大路货出售,时鲜蔬菜、瓜果虽有较好的内在质量,但外包装没能跟上等等。这些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面狭窄,效益低下。如果农副产品经过深度加工,既可提升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又可促进当前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7、扶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壮大连锁经营队伍

一是支持和鼓励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二是支持农民合资、合股兴办中介组织(自愿为原则),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参与农产品流通;三是促进国有流通企业(粮食、供销)深化改革,利用其原有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优势,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流通领域作用,依托当地资源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动农民走向市场。

8、建立全国联网的“绿色通道”

进一步疏通和建设好农产品与农资运销的“绿色通道”,落实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有关政策,清理和取消农产品流通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产品运销成本。

9、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在信息时代,信息是市场流通的命脉。政府已有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帮助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组织和农户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网,收集、汇总、分析农产品销售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指导农业生产,尽量避免因市场信息匮乏而造成生产和销售脱节,盲目生产而造成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增产不增收结局,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2002年9月。

[2]任鸣鸣.物流是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J],经济论坛,2004(08):98-99。

[3]郑少明.农资流通的新模式——连锁经营,农民日报,2003年3月12日。

连锁经营范文第2篇

目前,无论是房地产市场带动的外部利好,还是连锁扩张模式广泛应用的内部修炼,都使中国家居零售业提前吹起了“集结号”。然而,面对多元且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面对苛刻而缺乏忠诚度的消费者,国内家居连锁企业如何为“提升服务价值”做一个战略主题规划?

纵横捭阖――家居零售行业的竞争模式

传统家具城。家具城是中国家具消费时代的第一站,在家居流通渠道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充当了短暂的重要角色。随着人们对家居品位的提升和购买经验的积累,传统家具城因陈守旧的产品种类和销售方式已经被新一代消费者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定位鲜明且服务专业的连锁专卖店、一站式购物且环境舒适的大型家居建材超市和引领设计时尚且自助开放的专业家居大卖场等业态。

生产+卖场模式。中国家居产品的生产地区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如家具生产主要集中在顺德乐从、龙江、东莞厚街、大岭山和中山大涌等;灯饰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山古镇、浙江平湖和宁波等;陶瓷生产主要集中在佛山石湾、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等;卫浴产品则主要集中在开平水口镇和福建南安等。同时,这些家居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区还纷纷建设了以企业自建展示厅、商品城和专业一条街等形式为主的产品销售平台。

专业家居连锁模式。专业家居连锁模式是跳出传统家居模式发展短板的有效捷径。专业家居连锁以直营店为核心、以加盟店为辐射点覆盖整个目标销售区域,同时专业化的商品、标准化的服务和强势的品牌使连锁专卖店成了家居零售业的“新锐”。红苹果、欧派、富安娜、欧普、科勒、美的等企业纷纷利用品牌知名度向下游进军,借助连锁专卖店模式与专业零售商分庭抗礼。

混合家居连锁模式。混合家居连锁模式以产品种类广而深制胜。目前,国内市场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是以产品设计个性化为定位,比如宜家家居出售的产品全部由宜家公司独立设计,产品风格与众不同,消费者可以自己拆分组装;二是以“一站式购齐”凸显优势,百安居是装修与建材超市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的先驱,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尽情挑选建材家居产品,由百安居负责送货并装修;三是走“国美式”的扩张之路,通过大规模圈地在各地开设连锁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作模式,即不断买地拥有自有产权自建物业和自主施工设计招商开业和对外租赁。

精耕细作――家居连锁的服务体系

专业家居连锁的服务体系

服务理念――“促进销售的达成”。促进销售达成是服务的重要目的之一,专业家居连锁店也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服务的,但由于专业家居连锁店的商品具有专业性和单一性,导致服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混合家居连锁店相比,专业家居连锁店销售的商品种类较少,一般没有较大的卖场,所以提供的服务重心在于商品销售,而不是卖场里的其他辅助服务。

服务人员――“咨询人员为您服务”。在专业家居连锁店里,通常都会见到专门设置的咨询台和分布卖场各处的咨询人员,这些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销售经验丰富,会主动上前为顾客介绍商品、提供咨询并进行推销。比如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导购服务体系,每一类商品部都配备专家级的员工,他们能够为顾客选购商品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设性的装修意见。

服务流程――“从缺失走向完整”。相对于混合家居连锁店,专业家居行业进行程序化管理的难度较大,所以部分专业家居不能统一管理所有连锁店的服务流程。此外,服务流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够完善甚至部分环节缺失的问题,普遍表现为缺少售前的消费者需求分析、忽略营造良好舒适的销售环境以及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配送、安装等售后服务。以往为了降低成本,国内许多地板专业店的安装工人都是临时找来的“马路安装队”,由于缺乏地板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安装技能,经常会出现铺装质量问题。现在,地板企业纷纷推出了“服务师认证制度”,提升了安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水平。

服务品质标准――“从专业走向专注”。专业家居连锁店往往能根据商品特性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系统的服务,其服务品质也在从技术的专业走向管理的专注,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为贴心的人性化服务。圣象地板面对地板业营销难和急功近利的局面,首创了“地板管家”这一服务品牌,通过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和在全国设立5000个服务站,圣象地板建立了细致入微的用户资源库,安装队伍逾万人,每个安装现场都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安装工人必须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服务发展趋势――“融入一站式”。很多专业家居属于泛家居的一个类别,而目前国内家电连锁企业规模较大,市场渗透力深,运作比较规范,因此家居企业与家电渠道商合作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从而相应的客户服务体系也会随之改变。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往往喜欢一站式购物,为顺应这种需求,卫浴设备生产商奥普就开始与一些大型家电连锁商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服务。

混合家居连锁的服务体系

服务理念――“一切从顾客出发”。混合家居连锁店拥有较为成熟完善的服务理念,在经营过程中,会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从细节入手实施全方位的服务营销。混合家居连锁店的卖场面积较大,所以卖场的辅助服务与商品销售服务显得同样重要。宜家家居的服务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一切从顾客出发”这一宗旨,在销售家居产品上,宜家以消费者的居家需要为出发点,大大减少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在配套设施提供上,宜家的餐厅和休息区充分满足了顾客购物之余的其他需求;在温馨提示设置上,宜家为消费者营造了家的感觉。

服务人员――“自助式购物”。混合家居连锁卖场充分考虑了顾客自助购物的乐趣,用详细的产品说明取代了传统的贴身店员服务。自助式购物在宜家家居体现得尤为明显,宜家以平板包装放置货品,顾客在展示区看中某个产品后,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自行提取,运回家后自行安装。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双方的成本,提高了宜家的供货效率,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喜欢DIY的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独特的购物体验。

服务流程――“严密仔细”。无论在家居商品销售服务还是家装服务中,混合家居的连锁服务都严格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并且做到了不同连锁店的服务实行统一化管理。如百安居一项家装服务流程就有13个步骤(家装咨询、现场量房、签订合同、首期付款、完整家居、材料验收、现场包装、进场施工、中期验收、交中期款、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家装保修),不管面对北京客户还是广州客户,这些步骤在服务过程中都是完全相同的。

服务品质标准――“永远多做一点”。当一个服务标准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时,有远见的企业往往会通过行动为该行业树立新的标准。在混合家居行业,各企业比拼服务质量,抓好连锁服务的每一环节,进而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和更贴心的服务。比如,居然之家先后推出了先行赔付、一个月无理由退换货、绿色环保装修、同一产品同一价格、送货安装零延迟等服务承诺,特别是送货安装零延迟服务的推出直指解决送货安装不准时的行业顽疾,引发了整个混合家居行业服务标准的大升级。

服务发展趋势―­―“虚实结合”。目前,很多混合家居连锁企业都开发了电子信息系统,而该系统的有效利用离不开优质服务的支持。在地板行业,消费者选购地板时经常会遇到所选地板的花色在实际安装后与整体家装风格不协调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升达地板开发了一套自选设计系统,通过该服务系统,客户可在升达专卖店内现场选择地板并模拟铺装设计,确定好地板花色及整体风格后,模拟效果也就展现出来了。升达地板的整套服务虚实结合,直观便捷,大大增加了顾客在消费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体验乐趣。

与狼共舞――国内家居连锁的服务竞争之道

宜家、百安居、百思买等跨国家居连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逼迫国内家居零售企业必须进行营销模式的革新,而营销模式的成败与服务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开展并创新家居连锁的服务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理念的坚持。家居消费已经从重点关注家居产品的价格和性能,逐步过渡到了关注产品的品牌和服务水平。如今,虽然国内家居零售企业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但服务范围和服务深度多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一套完善且切实可行的服务理念体系,因此,为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服务理念体系的构建成了国内家居连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其遵循“顾客为本,创新发展”的服务理念,倡导 “用心生活,用心爱家”,传播“家的文化,家的艺术”,红星美凯龙服务营销的发展脉络勾勒出了其一步步迈向国际化的轨迹。

差异化服务。服务营销对顾客的吸引力在于服务的特色, 即减少服务的同质性,增加服务的差异性,所以,向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是提高国内家居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百安居推出了许多差异化营销举措,其中一个就是尝试把建材超市和装潢中心结合在一起,而这一开创性的做法取得了很好效果,使百安居解决了中国消费者经常担心的扯皮问题和装潢公司的价格透明度问题。

体验式服务。家居产品整体概念中的第三个层次附加价值,要比核心产品和有形产品更为重要。目前,国内家居消费附加值已开始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和产品附加值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微妙变化,而实行体验式服务营销策略将利于企业顺应这种改变趋势。比如宜家家居的消费者试用、一站式购物享受、组合式陈列和情景式陈列;百安居的会员定制服务、方便退换货机制和定期促销优惠等策略都值得国内家居企业借鉴。

服务细节管控。在家居连锁经营中,企业对服务细节的控制尤为重要,它折射出了连锁企业的整体形象和服务理念。消费者对宜家家居在细节方面的表现记忆尤为深刻,比如宜家为消费者提供的纸制尺子和小铅笔、宣传单背面的购物清单列表;营业时间为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等,诸多服务细节的积累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方便,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企业经营的用心。

会员制度与客户价值提升。一张完备的会员资料表中,企业能了解到客户的个人信息;大量完备的会员资料表中,企业则能了解到客户群的构成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方向,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宜家就是完善会员制度建立的一个典范,宜家的会员办理手续非常简单,前后只用两分钟左右,且不需要顾客强制购买一定数额的商品或缴纳会费。方便、省时又省钱的办理手续使消费者乐意成为宜家的会员,而宜家也获得了所需要的客户信息。

连锁经营范文第3篇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顺畅、高效的流通体系,以提高连锁经营效率和增强连锁经营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着力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加快连锁经营企业资产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连锁经营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连锁管理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大力发展集中配送;打破部门、地区封锁,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

(二)发展目标。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确立连锁经营在现代流通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中的主体地位,连锁经营销售额、连锁经营企业数和门店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10年,全省连锁经营企业门店数达到3万个,销售额达到760亿元,销售额年均递增15%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左右;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连锁经营企业达到2户—3户,销售额在20亿元—50亿元的连锁经营企业达到5户;培育3户—5户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跨地区发展、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集团。

二、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订连锁经营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制订连锁经营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通过向社会提供城乡建设规划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等信息服务,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根据城乡建设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企业市场发展战略,扩大销售网点,推进城乡连锁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满足消费需求。

(二)稳步推进城乡连锁经营发展。积极、稳步推进连锁经营由经济较发达地区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达州市、乐山市等大中城市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发展特色经营,拓展市场范围。积极引导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县城、中心镇拓展。在城市,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针对我省大部分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滞后、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的现状,通过开展社区商业示范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新建和改扩建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美容美发店、家政、维修等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鼓励企业采取特许加盟等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建设面向社区商业网点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采取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的形式推进粮食连锁经营,发展粮食连锁经营网点;逐步形成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在农村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针对我省农村商业设施和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鼓励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大力开拓二三级市场。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基层供销社、个体私营商业网点资源推行农用生产资料连锁化经营,加快发展生活资料的连锁经营。采取超市+基地、超市+农户等方式扩大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利用统一配送优势组织适销对路工业品供应,适时供应货优价实的农资商品;发展遍布农村的农资放心店和便民连锁经营超市,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三)加快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进一步加快连锁经营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鼓励实力雄厚、规范化程度高的优势连锁经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强强联合、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效率;推进连锁经营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学习和借鉴外资连锁经营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发展,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重视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强化总部的统一采购功能,提高统一配送比重。支持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自有的配送中心。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和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高效配送体系。加快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财务、劳动、人事等环节中的运用。引导企业在抓好销售时点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在抓好硬件开发的同时注重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管理软件,建立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平台。鼓励大型骨干连锁经营企业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造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鼓励引进连锁经营人才。商务主管部门可通过开展咨询服务、支持行业协会、商会举办专业论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连锁经营方式,促进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满足连锁经营发展的需求。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员工业务培训。

(六)推进连锁经营企业规范管理。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陆续发生多起因连锁经营企业经营不善、盲目扩张等原因导致连锁经营企业倒闭、引发供货商聚集要求偿还货款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依法加强对连锁经营企业的监管。引导企业认真分析经营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对经营业态、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市场定位等进行充分论证,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和规范管理的关系,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三、政策措施

(一)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凡具备设立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其直营门店(分支机构)在省内市辖区(不含县、市)开店的,统一在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该企业其他直营门店(分支机构)登记按属地管理原则不变;连锁经营企业经营专营专卖商品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由有关部门对其直营门店统一办理专项商品经营许可手续。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级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烟草专卖、质监、环保、消防等部门在办理连锁经营企业的注册登记、卫生许可、专项商品经营许可等手续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审批程序、提交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进行公示,严禁在收费标准之外以任何理由乱收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优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积极探索网上年检,切实为企业提供方便。

(三)完善财税支持政策。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号)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税局、四川省地税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川财税[2003]3号)规定,落实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连锁经营企业应按规定向总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税务、财政部门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审核、批复。实行统一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办法后,省财政厅要制定统一纳税后所属地区间财政利益调整办法,妥善处理好地区间的财政利益分配关系,确保连锁经营企业直营门店所在地的财政利益在纳税地点变化后不受影响,以利于连锁经营的发展。

(四)改善行政监管方式。行政管理机关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加强协调,减少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强化总店的管理责任并把监管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

(五)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强商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对与物流配送中心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省发展改革委要积极争取国家对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贴息。商务等有关部门要对连锁经营企业开拓城乡市场予以必要的支持。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工作,鼓励连锁经营企业进入示范社区新建或改扩建各类便民、利民的商业网点,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将符合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纳入试点,对其延伸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连锁“农家店”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国土、电力部门对连锁经营企业的重要项目依法给予用地和电价优惠。

(六)改善金融支持环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融资环境。商业银行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要按照区别对待、调整结构的要求,在严把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中小连锁经营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正常的经营流动资金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担保体系,解决连锁经营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会计财务制度,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氛围,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提供虚假信息等失信行为,大力推动信贷征信系统的建设和运用。

连锁经营范文第4篇

连锁经营作为当今世界商品流通和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积极推广,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在一些地区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总的看,发展水平还很低,突出表现在连锁经营企业少、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竞争,提高流通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必须积极引导、大力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

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等是连锁经营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发展连锁经营不仅是流通业态的变革,而且对我国农产品和农资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当前,我国农产品和农资流通面临着新的形势。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买方市场形成,竞争加剧;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农产品消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资零售网点以个体经营为主,数量众多,不利于控制农资进销渠道,质量难以保证;农资市场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相互缺乏合作与联合,市场竞争力弱;加入WTO后进一步扩大开放,农产品和农资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等。这些都对农产品和农资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践看,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壮大市场主体,提高竞争力;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和农资的质量。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重要意义,把引导、扶持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二、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

农产品实行连锁经营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2*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接近1000美元,其中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一些。这些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对方便、快捷的超市食品需求不断扩大,客观上具备了实行农产品较大规模连锁经营的条件,应该大力发展。其他地区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连锁经营的试点,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逐步推进。

各类农业生产资料,每年、每个生产季节都有大量而且相对稳定的需求,实行连锁经营一般不受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可以大力发展。

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选择的一种营销组织形式,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由企业自主决策和运作。在推进企业发展连锁经营中,要注意把握好几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连锁经营依靠规模效益盈利,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设的连锁门店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经营总额和效益很难上去。二是要有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过硬的管理队伍。连锁经营实行集中配送、分散销售,在人、财、物、信息管理等方面对企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三是要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的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在相当程度上是品牌经营,既靠品牌吸引消费者,打开市场,也靠品牌吸引供货商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没有品牌,难以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四是每一个连锁店的开设,在方位、地址的选择,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群体的锁定方面,要慎重决策,充分考虑到原有商业网点布局及其经营特点、消费水平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论证,避免盲目投资。

农产品连锁经营要根据各种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一般说,经过工业加工的农产品最适宜连锁经营,如各种蔬果饮料、罐头食品、腌制食品、粮食制品、糖果制品等;经过分级、包装、保鲜处理的生鲜农产品,如水果、冷冻鱼肉、茄果类和根茎类蔬菜等也比较适宜连锁经营;叶菜、活家禽、活鱼等产品搞连锁经营的难度相对大一些,必须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和布局。

农资连锁经营要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带动农资销售。农资连锁店经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具有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资并传播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在经营品种上要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特、优、新农资产品。

三、分类指导,促进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

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农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为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和推动以下各类企业发展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所办企业。多年来,从上到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建设了一批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商贸活动的企业,设立了不少经营网点。各地农业部门要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创新,转变营销方式,本着先易后难、从小到大、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发展连锁经营。尤其是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种子、农机具、农药、农膜、化肥、饲料等农资供应销售,要依靠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连锁经营,改变目前单店经营为主、商品质量无保障、售后服务不规范、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状况,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营销模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经济实力,并且与生产基地和农民联系紧密,市场开拓能力强。实践证明,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具备较好的条件。要鼓励各类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行连锁经营。支持流通型龙头企业直接领办连锁超市或连锁商店,支持加工型企业配合连锁经营,搞好农产品和农资的集中配送。

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和农资流通、加工有关的乡镇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积极参与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既可以成为加盟店,也可以成为供货商或配送中心,条件好的企业还可以领办连锁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使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按照连锁经营的需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批量,统一向连锁经营企业直供直销农产品。

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市场货源集中,品种齐全,具有持续供货能力,集中采购的成本低,发展连锁经营有优势。要积极引导各地的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参与农产品连锁经营。近期可大力发展农产品配送中心,为其他连锁经营企业搞好配送服务,或依托批发市场引进配送企业,培育农产品配送产业;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可以直接投资建立连锁经营企业,依托批发市场从事农产品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113-02

1 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义

(1)农产品连锁经营避免了传统经营方式的弊端。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以是农贸市场(由众多个体小商贩构成),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农产品批发商构成)为主。规模小、交易环节多、交易手段落后,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来源渠道复杂,市场仓储、保鲜设施不完善,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首先连锁经营购销责任分明,产品质量有严格把关,有助于净化市场,避免假冒产品流入市场。其次连锁经营有助于规范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连锁企业实现大规模、快周转、低成本的优势,充分发挥规模经济,降低流通成本。再次,发展连锁经营,有助于形成统一、稳定的销售网络。

(2)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是实现生产和消费对接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连锁企业能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使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品种和产量,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价格水平,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农产品卖难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问题。

(3)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有助农村产业化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连锁经营需要产业化的支撑。连锁经营的优势最终来源于整合过的农产品产业链上的资源,通过产业化支撑连锁经营。大流通必定要与大生产相适应,规模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为产业化和订单农业提供市场前提。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中间企业必然要适应连锁经营的要求,提升规范化运作,进行订单式生产,逐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双赢,实现产业化经营。

2 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无法发挥品牌共享的优势。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将核心企业和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相关企业连接成一体,重新整合企业核心资源,提高联合效率,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5)连锁经营规模小,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由于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农村生产基地,经营网点分散,专业配送落后等原因,企业不能做到订单生产、批量采购、专业配送。导致各个经营网点大多各自从农贸市场采购,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3 推动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策略

(1)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从现有比较成功的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经验来看,有稳定的货源提供高品质产品是其共同点。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既能保证货源,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基地为农产品标准化提供了基础。应该加快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对农产品的品质、保鲜处理、包装、计量等质量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主导农产品品种标准,产品质量分级,专用标准,生产规程,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投入品及其合理使用建立符合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2)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深加工配套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初级产品档次低、价格低廉、市场面狭窄,经过深加工既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尤其是品牌产品更是品质和服务的象征。对于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起到重要作要。选择与生产基地和农民联系紧密,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为发展连锁经营奠定较好的基础条件。鼓励相同业态或经营内容相近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资产与业务重组,建立

产权清晰的股份制核心企业,以此带动连锁经营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地区发展。

企业联合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条件。农产品及初加工品其可仿制和复制性非常大,也十分容易形成产品自身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企业自有品牌产品设计和推广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实现农产品品牌效益。需要企业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制定可行的营销组合策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优势。

(3)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生产和销售对接。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农村合作组织能够将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接起来,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其次,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增强谈判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对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如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合作社、粮农、果农协会等,将生产农类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有如下几种形式:①农户出资,用产权连接的“专业合作社十农户”模式;②农户不出资,用合同连接的“公司十农户”合作组织;③用会员制连接的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服务协会。

(4)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各企业相互依存。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一是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要有核心竞争力,从事核心业务的经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二是加强各个企业的联系,培育企业间的信任。企业的自利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将极大损害整体利益。

对连锁经营而言,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生产和销售企业可将产品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加工配送设施,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物流资源快速整合,具有规模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托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减轻其自建配送中心的资金压力,减少其物流成本,使企业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农产品配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畅通无阻。

连锁经营范文第6篇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

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连锁经营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成本曲线;连锁经营;规模扩张

中图分类号:F2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124-02

连锁经营是一种规模经济较为明显的商业组织形式,要求连锁企业的规模不能低于最小经济规模水平,否则,经营收益就会小于成本,连锁企业的规模经济潜力难以发挥。根据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经验,一个连锁店只有发展到14家店铺才开始赢利,才能发挥规模优势。世界连锁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效益最好的连锁公司,常常是具有较大规模的公司[1]。

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

在零售连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赢利与发展?连锁企业规模的扩张应该是有效益的扩张,是通过规模扩大而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增加收益的经济模式。

1.在扩张中管理滞后,适应能力变弱

连锁经营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明确,总部和分店之间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等方面,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的基本要求和内在规律缺乏深入研究,照搬单体商店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连锁经营多分店发展的需要[2]。

2.物流配送发展滞后,资源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连锁经营企业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虽有配送中心却难以高效运用。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3]:(1)统一配送率不高,目前我国连锁业统一采购和进货的比例(平均配送率)通常只有30%~60%,许多连锁商店的总部与分店、各分店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仍实行传统的单体采购和进货,还有相当一批连锁商店完全是独立进货,经营上相当分散;(2)配送规模较小;(3) 配送中心建设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配送技术落后,仓储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等硬件问题还普遍存在。效率低下。

3.信息管理成为扩张的瓶颈问题

连锁经营的实质是管理和信息的“连锁”,如果不能在各个连锁分店间实现管理和信息的统一和共享,这样的连锁只能是形式上的连锁。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锁就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IT技术。

4.市场空间不断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风险

有时企业领导者没有掌握市场的真实情况,面对市场需求的增长预测过多地依赖内部信息,诸如订单的增多、一线销售队伍的信息反馈,忽视了未来市场的客观走向。在这一阶段,企业工作重点可能是增大“市场份额”、销售“多多益善”,容易造成对市场增长的人为乐观。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牛鞭效应”造成的需求假象会使企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5.财务报表与经营活动的脱节

许多因素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与经营活动的脱节,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行的会计记账方式不是采纳现金制而是应计制[4]。应计制的核心是“历史累计法”,无论资产负债表还是损益表都不代表企业此时此刻所拥有的现金数额。

6.缺乏合格人才

连锁经营企业大规模扩张将导致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滥竿充数者不可避免,使企业扩张后劲不足。连锁经营是人才竞争激烈的产业,低素质的管理人员不可能操纵大规模的连锁商业体系。连锁经营企业要求员工不论是企业的运作、商品的采购、现金的收支还是对顾客的服务方面,都要具备连锁经营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人员尤其如此。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必须拥有十分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质量的员工。管理人才的短缺、培训滞后于扩张发展的需要已成为连锁商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连锁经营企业规模扩张风险防范

(一)连锁经营合理规模的界定

虽然大的规模容易引起种种的问题,但这并不是大公司已不再适宜的理由,需要变革的,往往不是公司的量化规模,而是管理方式。美国的经济学家威尔什说:“我们正不懈努力去做的,是把小公司的精神和小公司的发度,融入到我们大公司的机体之中去”。 [5]因此,连锁经营的突破在于寻找最佳规模点,并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加以规范。

1.定量研究:启用连锁规模的黄金分割线

海外一些零售专家认为,连锁经营规模的黄金分割线大体应为5 000平方米~10 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100平方米的店铺,需要发展50~100个;200平方米一个的店铺,需要发展25~50个。黄金分割点上的连锁经营规模,可以在养活相应配送和总部的基础上,实现保本经营。也就是说,必须使店铺面积之和达到5 000平方米~1 0000平方米,否则将无利可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连锁经营的定义应将11个店铺以上补充为“11个店铺以上,总面积超过5 000平方米”。这是连锁经营规模的最低标准,小于此,则此规模难以取得理想的效益。

2.定性分析:设立连锁经营规模的风险报警点超过了风险报警点的评判原则是[6]:

(1)店铺出现亏损,或是由于选址不当,或是由于管理不善;

(2)总部管理受阻或失灵,大多是由于经营规模超过了连锁公司的管理幅度;

(3)没经过良好培训的店员升任店长或总部管理者,暗示着人才培训赶不上规模扩张的需要;

(4)店铺货架处于半空状态,或是由于采购资金不足,或是由于配送能力缺乏。

(二)合理进行区域定位

实施市场扩张战略中尤其要注重农村市场的开拓。目前国外连锁商业主要在沿海发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开设连锁店,因这些城市组货容易,但要形成一个遍布全国的采购和配送系统尚需时日。而且,在这些市场中,由于商业的组织化程度更低、规模更小、零散性更强,使得连锁业在这些市场的发展更具优势,也更具发展加盟店的条件。所以我国连锁企业应抓紧时机,加快导入和运用特许加盟连锁方式,从地县级城市入手,进而向农村乡镇发展,抢先一步占领农村市场[7]。

(三)多渠道融资

依靠资本市场来取得资本对推动中国连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资本上市是连锁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一条捷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 资本上市是连锁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一条捷径。这个道理早在70年代就被全球最大零售连锁企业美国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证实。华联超市的上市是中国连锁业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连锁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市场[8]。2000年元月8日,沪市上市公司华联商厦和时装股份分别公告,华联商厦拟从华联集团手中收购时装股份25%的股份,成为仅次于华联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这两个公告意味着华联集团旗下的两个商业上市公司――华联商厦和时装股份将由原来的各自为战成功发展为携手作战,两公司的资产将重新整合。6月份,时装股份两次受让华联商厦持有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100%的股权,最终改名成功,标志着“中国超市第一股”的诞生。

(四)优化企业经营模式

1.加快建设信息中心

在连锁经营过程中,获取和掌握信息对连锁企业至关重要。因此,我国的连锁企业必须加快建设自己的信息中心,加强通讯网络技术和收款机、条形码等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及时沟通信息,保证物流、商流的顺畅,努力实现连锁经营管理现代化[9]。

2.建立起高效的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连锁经营中的“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都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和保证的。

3.扩大品牌效应

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和我国零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国外大型零售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市场,创建自有品牌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施自有品牌策略能省去诸多中间环节,节约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是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的有利手段。我国连锁超市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形象设计,逐步推出自有品牌,增强连锁企业的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

4.加强规范运作

要加强连锁经营的规范管理。保证连锁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集中化”的连锁经营要求。

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业系统化和管理手段规范化。超市连锁需要建立一套与标准化的经营模式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模式,选派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

5.改善连锁经营发展中的物质技术条件。

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其配套软件的应用开发,实现连锁经营的现代化、自动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POS定时销售系统,MIS售后信息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DSS决策支持系统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流转效率

(五)加强人才建设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连锁业态各要素中市场与营销方式、商品与结构组合、供应商的选择等等,都是比较容易模仿的,而人才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人才资源的引进、培育、储备、使用及防止流失是管理中相当重要的环节。现代连锁企业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9]。

从目前外资连锁企业所推行的中国本土化战略看,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有限的人才资源将会更加紧张,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将制约我国连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搞好连锁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必须采取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连锁企业的人才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唐树伶.连锁商业营销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18.

[2] 廖晓.关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思考[J].商业研究,1999,(226).

[3] 陈兵.连锁经营风险控制与投资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521).

[4] 徐印州.零售连锁经营[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354-356.

[5] 李晓木,何文炯.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37-238.

[6] 李素英.谈发展连锁经营的优势[J].江苏商论,2005,(5).

[7] 周殿昆.连锁公司快速成长奥秘[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135-136.

连锁经营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连锁经营营销优势营销缺陷启迪

连锁经营最早产生于1859年的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广泛发展,逐步普及,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发展后,连锁经营在欧美等国家进入空前繁荣阶段。这反映了连锁经营所拥有的在诸如价格、品牌、渠道等方面极大的营销优势,但同时连锁经营也存在着诸如灵活性降低、营销风险加大等的缺陷。因此,在研究和应用中了解这些缺陷,有利我们主动规避这些缺陷。

一、营销活动灵活性降低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增大,企业营销活动面对现实的灵活性会降低,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1)市场会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会发生改变,而大型连锁经营的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往往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有一个较长调整期,会丧失一些营销机会。(2)营销功能的专门化,也会使营销组织在一定程度脱离直接生产和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尤其是上层营销人员,因而易造成营销策划脱离市场的弊端,甚至产生的习气和引起组织活动的僵硬、滋生形式主义。(3)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需要重新规定发展方向和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庞大的企业和众多职业经理的惯性思维会阻碍企业家的进取意识,造成变革摩擦力,丧失连锁经营改革创新和继续发展的动力。(4)连锁企业在经营中强调提供统一产品和标准化的服务,过分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使各连锁门店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些小的市场范围内可能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性缺失。(5)实际经营中受到总部严格约束,可能导致各连锁门店销售活动的自主灵活性缺乏。

二、营销风险增加

连锁经营在一定程度化解营销风险同时,在一些方面却可能增加营销风险,就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1)总部决策失误,会为各分店造成巨大损失。集中统一的营销管理是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可以使专家管理才能放大,但同时也增加了营销风险,总部的决策会在众多的连锁分店执行,一旦决策失误也会使得“专家失误”放大,为整个企业带来巨大损失。(2)个别门店营销失误,会对整个连锁带来不利影响。连锁经营中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别门店服务水平降低会影响整个连锁企业的声誉,当个别门店出现营销失误事件时,对整个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例如,1999年发生在比利时的二恶英污染事件时,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四国全面禁止可口可乐产品,连“雪碧”和“芬达”也不能幸免,一时间全世界的消费者都人心惶惶,生产商惊慌失措,利益遭受重大损失。(3)营销投资的成本加大,导致营销投资回收风险加大。连锁经营企业在营销中,往往会投入巨大的人力、资金,其营销投资是否能回收存在一定风险,这种投资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三、营销管理的控制问题增多

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问题增多,可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内部控制问题的增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存在诸多的分店,各分店在经营中存在的各自利益可能与总部利益冲突,在经营中可能存在“违纪”行为,加大了总部营销管理中的控制难度,尤其对于特许经营的加盟店这种冲突更为明显。譬如:各分店为节省成本,不按要求维修或更新形象;各分店没有按连锁公司要求进行经营,将公司的统一标识或名字用于不被允许的事情或地方;不按期缴纳费用等。这些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会加大控制成本和增大交易成本,还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破裂,进一步引起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上升。

其次,企业外部控制问题增多。譬如,随着加盟分店的增多,其管理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被广泛使用,导致管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被侵害的风险较大,同时也带来了保护手续繁琐,增大了营销成本。其中,品牌等管理知识产权被“免费”使用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在一个大范围的市场内,连锁总部可能不能有效监控这些知识产权被侵犯。同时,连锁加盟店的增加,其知识产权和营销技术的推广,可能制造未来的竞争对手,当一些加盟店在退出之后,对本企业的核心经营、管理方式、内容有着足够的了解,易于成为未来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

四、营销管理有效性降低

随着连锁单店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组织体系中纵向的组织层次和横向的管理幅度会增加,根据现代管理理论,这都会造成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性降低。纵向管理层次增多,一方面影响信息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传递速度,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带来不便,不仅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公文履行、丛生的问题,也带来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增大。实践表明,管理层次每多出一级,信息的失真失落率就会增加一倍;另一方面,也使高层营销管理人员远离一线员工,降低彼此的适应性,使得上层管理人员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基层。横向管理幅度的增多同样也会造成管理效率的降低,每一个管理者或管理部门有效管理的对象为3~5个,其有效性会随着管理对象增多而减少。因此,任何主管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必然会造成指导的监督不力,使组织陷入失控的状态;而管理幅度过小,又会造成主管人员配备增多,管理效率低下。所以,保持合理、有效的管理幅度是连锁经营营销管理所必须要求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迈克尔・波特陈小锐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5]熊联勇:连锁经营的营销优势及在我国的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