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作平台

合作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合作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作平台范文第1篇

――本报记者邱燕娜

如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各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自2007年以来,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思路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的认可:这一方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他们的应用难题。

事实上,前几年一些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的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平台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ASP本身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承载太多的用户,而且相关部门在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方面缺乏经验,导致ASP最终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ASP平台甚至已经销声匿迹。

3月20日用友伟库网在京其2009年的市场策略,提出 “企业利润升级加速器” 理念之际,用友软件副总裁、用友在线事业部副总经理蒋蜀革指出:“之前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曾经组织了许多专家进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验证并尝试开发,然而由于其缺乏行业相关经验,许多项目尚停留在设想阶段。这正是伟库网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用友公司高级副总裁、用友在线事业部总经理杨祉雄透露,伟库网将开展与各地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伟库网希望用自己的SaaS产品帮助政府做好本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又能够让企业通过在线的管理软件提升效率。目前,广东省、无锡市和江门市都已经与伟库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合作平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长 合作

“合作既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又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幼儿合作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发展结果,是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前提”。幼儿年龄比较小,合作意识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只要让幼儿处于一个互相帮助的氛围中,他们就会从中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并掌握与人合作的技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幼儿对合作有了自己的意识,有一次上完剪纸课后开始收拾,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过来帮忙,然后我说:“谢谢你不用了。”她说:“老师,我也可以帮忙的,我在家经常帮妈妈收拾桌子的。”她的这番话让我感到很惊讶,许多小朋友在家长心目中都小公主、小皇帝,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包办代替。但有些幼儿在父母正确教育下已经渐树立合作意识,如果家长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幼儿有意识地进行合作的培养,会使幼儿主动学会和掌握互相帮助的技能。

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家长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当今社会家长在对幼儿合作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片面性:

一是家长对幼儿的合作认识偏向于幼儿仅仅与家人之间的合作,忽视与社会其他群体的合作。

二是家长对幼儿合作的培养仅局限在知识层面。

三是家长对幼儿合作采取的途径比较单一。

四是家长在对幼儿的培养方式方法上比较空洞,缺乏可实施性。

针对以上误区,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措施进行调整、修改,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家庭教育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一、打开知识之窗,让正确的教育理念洗涤自己

当今世界,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普遍,使得现在的家长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媒体宣传及图书文献等一些有效的渠道自学,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多教育理念。家长在培养幼儿合作时应该不局限于亲子之间的合作,而是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社会交往条件,让亲子的合作慢慢向同伴合作及社会合作方面发展,让幼儿不断融入陌生的环境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化的特点,真正提高相互合作意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知识与情感、技能连接

知识、技能和情感是幼儿学习的三维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但往往大多数家长在培养幼儿合作时只重视知识传播,忽略幼儿对技能和情感的掌握。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学习和领会合作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知识、情感、技能三方面进行培养,要将这三方面同时落实到具体活动中并始终把这三方面内容看做一个整体。如家长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面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传达合作理念,接着以游戏形式对具体合作行为进行实际指导,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将教育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在游戏活动中,家长要尽量为幼儿提供多种合作游戏,尽量避免幼儿独立游戏。在平日生活中,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在学习活动中,家长要丰富自身知识经验,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图片、书籍、影像。在劳动活动中,家长向幼儿提出适当的家庭劳动的要求(如一起擦桌子、整理房间等),让幼儿在劳动中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当然如果仅靠家长或者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园合作,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力量。家长要积极参与各种家园互动活动,增强幼儿园过程的主动性,家长要抽出时间与教师交流,相互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四、逐步丰富教育方法,不断促进幼儿有意义地成长

1.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的品德。

家长要重视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的品德,纠正幼儿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

2.选择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使之具体化。

(1)环境陶冶:环境陶冶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方式,就是通过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睦相处会让幼儿在无形中慢慢形成合作意识。

(2)言传身教:家长通过说教结合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通过家长的说和做让幼儿对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启发诱导:当幼儿与同伴间出现纷争时,家长要提醒引导幼儿学会谦让、合作。如果当时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可以通过反复提醒增强诱导效果。家长要做到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

(4)及时督促:在做到以上方面的前提下,有的时候幼儿知道怎样做而没有做时,家长要及时提醒,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家长就要批评指正,必要时可以伴随一些惩罚措施,如幼儿拒绝与他人一起玩玩具就没收其玩具。通过以上方法,幼儿的合作意识从无到有,慢慢加强,并且真正做到将合作意识上升为幼儿的合作。

3.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整合。

家长一方面要通过图书、好的榜样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合作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将这些知识融入幼儿的实际活动中,让幼儿帮忙参与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好朋友分享玩具等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纷争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因此只要家长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而且是孩子的老师,在教育时时刻牢记客观教育的原则,以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点,敢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扩展自己的阅历,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素质。相信只要认真做好每一方面,幼儿在合作的培养上将会绽放出更绚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合作平台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24-02

“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多向度合作平台”也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用这些方式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平台,每个学习平台一般设计3~7个向度。构建多向度平台的目的,是让学生用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多角度地对关键要素,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重点、难点,进行强化和刺激,掌握新知识。多向度中“向度”的设计既要能满足不同基础知识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满足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下,笔者以具体课例阐述搭建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的操作要义。

【课例1】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并出示了多向度合作学习的平台。

向度1: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向度2:课文分别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景点有什么特征?

向度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句子。

向度4:熟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写写喜欢的理由。

以上由教师设计并出示的由4个向度组成的合作学习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向度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是5分钟。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选择相同学习任务的学生以3~5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之后的交流,同时在小黑板上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3.成果展示,全班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再组织各小组在班上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并汇报。汇报期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或疑问。

4.师生互评。学生在互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主要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进行精讲、补讲或点评。

【总结】教师设计的平台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而且具有五大功效:一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部分学生能够借助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描写的景点及其特征也得到更加全面的认识。二是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任务,自由选择学习任务量,对不同基础知识层次的学生不作统一的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未能掌握相关知识时,可以与小组成员或是在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中再学习。三是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四是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五是在多向度、多途径、多方法、多功能、多人力资源的刺激下,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课例2】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搭建的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

教师出示开放性问题:“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出示一个以上开放性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并用笔在书本上把景点名称画出来或写出来。由于课文有672个字,教师根据学生读书每分钟150~180个字之间的正常速度,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是8分钟。

第三步,交流汇报学习成果。首先,学生个人汇报,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知识。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点拨,并板书课文描写生活场景的小标题,采用气泡图板书如下:

教师接着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场景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全班展示朗读,以引起共鸣。最后,让学生寻找与自己喜欢相同场景的同学每3~7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的单元组。教师出示合作学习平台:

1.你对课文中的哪一处风景描写最感兴趣?请具体说说自己的体会。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并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法写出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4.“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6.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总。

第四步,各单元组从以上6个向度中任选1或1个以上向度合作、探究学习;使用小黑板呈现合作学习的成果。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为8分钟。

第五步,各单元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浏览。学生在浏览过程中,适时地对其他组学习成果的优点或想提什么意见和建议做记录,以备全班交流时使用。

第六步,全班交流汇报浏览情况,进行思维的碰撞。

第七步,教师精讲、补讲和点评。

【总结】以上构建的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与“课例1”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倒置型平台,是把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主要内容搭建起来,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师注重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合作、适度地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水无常态,教无定法。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新路子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在课堂上寻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把如何有效地构建多向度合作学习平台作为研究的课题,使之成为高效的教学手段。

合作平台范文第4篇

根据“卓越计划”坚持校企结合的导向原则,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构建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的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界定该平台的概念和功能,分析高校、企业、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在平台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培养平台的构成系统、运行模式以及平台运行效果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协同培养;平台

1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筑业将从以往的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难以支撑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行业亟需创新型和应用型兼备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是指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这是新常态下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建筑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培养原则。“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受到工程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建、材料等技术型专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关注甚少。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其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多样化的要求,由此有必要结合此类专业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实践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并据此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本文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特点,对平台的概念、功能进行界定,并对平台的成员组成、组成系统、运作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2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概念和功能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是指以工程教育理论、人才培养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在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市场的引导下,将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高校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促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的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三大功能。

2.1人才培养培养契合新常态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是平台构建的初衷,平台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此类人才的培育。构建后的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按照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对学生进行阶梯式培养,以实现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递进式提升。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层次的细分,符合当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多维度的特性,逐步递进的培养层次使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细化的培养层次为平台培养的各阶段学生素质能力评估提供了依据。

2.2技术创新在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不断变化、市场机会稍瞬即逝的今天,技术研发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建筑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还不够,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而通过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2.3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不断涌现出科技创新成果,但由于缺乏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成果大多数无法实现商业化应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师生们的创新热情。通过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可以利用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高校服务于行业和经济发展的功能。

3协同培养平台的参与方与平台系统构建

3.1平台参与方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的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以高校、企业为主体,高校是平台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在平台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为平台提供行业资源,起支撑作用;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发挥宏观控制和协调作用。

3.1.1主导型主体:高校高校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平台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高校聚集了大量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科研创新资源,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有运行平台的能力,协调与解决培养平台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更加有力地推动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和相关科学研究,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

3.1.2支撑性主体:企业建筑业企业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众多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平台建设中起支撑作用。在协同培养平台的企业不是单一的某个企业,而是覆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企业链群。企业可以弥补高校的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高校则可以借助建筑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

3.1.3协调性参与者: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作为平台重要的参与方。政府相关部门是平台的调控者与保障者,为平台的组建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和协调平台的正常运行、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包括校企合作对接、协调校企利益关系、搭建项目风险平台等;金融组织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协同培养平台的资金渠道问题。

3.2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系统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是要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安排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参与现场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实践,实现寓学于研、产学联动的良性循环,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工程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对建筑业企业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资源整合,形成包含平台——子平台——模块三个层次系统的协同培养平台,如图2所示。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在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的协调下,实现对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三个子平台中,以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为核心,高校管理平台提供保障,并以企业合作平台作为支撑。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整合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业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培养服务,其又分为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这四个层次逐渐提升的模块。管理平台强调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按其功能职责又分为制度建设模块与师资队伍模块;合作平台则由资源共享模块与产学合作模块组成,为协同培养平台扩充建筑业企业资源,争取软、硬件上的支持。三个平台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功能,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工程体验与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同时也使企业获得科研成果、创新支撑和卓越的工程管理后备人才。

4平台运行模式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模式是指培养平台保持正常运营状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是培养平台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运行方式。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模式。

4.1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人才培养主要是在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平进行,根据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办学目标,结合行业执业注册师的基本要求,邀请企业专家按照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共同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企业全过程参与,采用“3+1”培养模式(在学校3年,在企业学习1年)共同组织实施。高校管理平台通过师资队伍模块为其提供师资队伍力量。其师资队伍模块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走出去”战略就是教师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请进来”战略是聘请行业一线的工程师、项目经理来校讲学。企业合作平台则通过资源共享模块提供行业资源支撑。其资源共享模块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共同指导,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这一优势。

4.2技术创新运行模式技术创新主要依托于产学合作模块进行,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展开。建筑业企业提出研究需求,之后由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团队对所提需求进行转化,形成科学问题,并在提出目标、制定研究计划、组建研究团队后展开研究。以科研项目作为工程教学内容一部分,寓学于研,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财力资源。

4.3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模式协同培养平台可以提高建筑业企业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成果的重视程度,高校师生将最新的创新成果展示给企业,企业对高校创新成果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商业前景和风险等进行评估,对于那些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创新成果,企业可以投入专门的人才与高校共同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二次开发,让协同培养平台前沿的科研成果取得市场认可。

5成效评价体系

要对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困难的工作,为此须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并与平台特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成效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创新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及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通过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的平台。成果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评价过程直观、合理、准确。

6结语

校企联合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构建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高校可以借助建筑业企业资源进行相关管理技术前沿的分析与研究,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同时建筑业企业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吸引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而从一个侧面促进中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3-61.

[2]韩才新,闫安福,王存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3-17.

[3]易冰,曾永卫.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5]陈勇强,张雯,金春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12(22):243-246

[6]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

合作平台范文第5篇

一、具体问题描述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是国网公司27个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之一,枝江市是宜昌唯一的平原县(市)和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市)。国网枝江市供电公司作为年售电量将近20亿千瓦时的农电企业,具有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念融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和广阔空间。

通过对自身服务资源和利益相关方诉求的全面梳理,我们发现,公司存在以下服务“短板”:一是地方经济园区发展与电力配套建设衔接不够紧密。二是农村缴费方式有待优化。三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点多、面广,依靠行政手段和以往的“运动式”管理,往往治标不治本,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认为,解决问题必须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格局,必须转换看问题的视角。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这样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社会视角看电力,突出合作共赢思维,以联手、联力、联网为路径,搭建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全面提升电力履责水平。

具体实施载体包括:园区项目建设孵化平台、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农电设施网格化保护平台。

三、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描述

(一)政企联手,打造园区项目建设孵化平台

树立电力“孵化式服务”的理念,加强与园区的紧密合作,全力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最快、最暖的电力孵化环境,在助力项目早日投产的同时,实现公司的增供扩销。

一是电网规划“量身定做”。主动与市规划局、各大园区联系,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制定过程,从电力专业角度为园区规划制定提供建议。

二是报装顾问“全程跟进”。主动走出去,提前介入,向市招商局、各大园区、重点企业派出“报装顾问”,全程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电力专业咨询,使项目选址更加准确、报装容量更加合理。

三是电网建设“多方合力”。主动邀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公司开展电网建设工作调研,积极争取市政府在项目征地、建设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十二五”以来,市政府先后将公司3个电网建设重点项目用地纳入规划控制,并大幅缩短项目环评审批周期。

(二)多方联力,建设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

公司统筹乡镇、村组、邮储银行、媒体、用户等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联合多方力量,成功搭建电费绿卡缴费服务平台。

一是群策群力,全面展开宣传沟通工作。利用乡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的契机,让供电营业所、邮储支行负责人参会,讲解电费代扣的便捷性,充分发挥乡镇组织的引导作用。二是细化措施,成功创建“电费绿卡县”。下达电费邮政储蓄代扣工作节点计划,与基层供电营业所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各基层单位实行月度考核、年终评定的监督激励机制;强化企银沟通,建立季度例会工作制度,及时分析整改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作用。

2011年来,枝江市农村居民客户月均电费代扣签约率、批扣成功率均保持在93%以上,电费绿卡缴费平台为农村地区用电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用电服务。

(三)全市联网,健全农电设施网格化保护平台。

农网改造工程以来,随着农村供电设施的移交,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政府该管但没管、供电公司想管但难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致力于聚合政府、社区(村组)和民间的力量,建立健全了电力设施的网格化保护平台。

一是在乡镇建立“三方联保”。由乡镇政府履行线路清障、电力设施保护的主体责任,将电力设施保护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供电公司做好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安全用电技术防范等基础性工作;村组建立农电设施保护“村管片、组管段、户管杆”的群防群治网络。

二是在城区融入社区网格系统。电力服务主动融入社区网格化系统,公司与市综治委共同制作400余块网格牌,对网格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供电公司服务电话等信息向社会进行公布。依托社区网格系统,对社会涉电事务快速响应,同时借助网格资源,有力地支持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

三是政企合作健全源头防治网。与公安、工商、经信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外破源头防治行动,定期对废品收购点进行清理,上门向废品收购从业者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工作,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2013年4月,在公司的积极配合下,枝江市发生的系列变压器被盗案件告破,公安机关击毙犯罪嫌疑人1人,抓捕2人,有力地震慑了涉电违法犯罪。

四、对实践过程的思考和对效果的评价

(一)效果评价

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县级供电企业提升服务质效的有机结合,有效回应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1.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一是园区、企业的项目用电需求得到了可靠保障,电力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突显;二是邮储银行通过电费代扣业务的全面开展开拓了农村市场;三是农村居民用户通过缴费服务平台享受到了快捷的缴费服务;四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乡镇、村组通过农电设施网格平台,资源共享、网络共建,更好地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公司发展环境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是促进了用电市场开发,2011年来,公司的报装容量、售电量均保持较高增幅。二是电网建设与电力设施保护外部工作环境得到优化,有效消除了管理盲点,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速。三是电费回收工作质效明显上升,台区管理员工作强度大幅降低,电费资金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农村客户电费回收率持续保持100%。

3.彰显了“国家电网”品牌形象。通过农电服务社会化合作平台的建设,社会公众对公司社会责任内涵感受更具体,对“国家电网”品牌形象认识更清晰,国网品牌认知度得到提升,公司多次被枝江市授予“政风行风优秀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12年,公司在枝江市优化发展环境年终考评中名列前茅。

(二)思考与启示

1.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在“三新”(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服务战略实施中大有可为。随着“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方式、资源配置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必须坚持“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工作导向。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内部工作外部化、外部期望内部化”的工作导向,没有把农电服务定位为单纯的管理工作,也没有简单地从方便自身管理的角度去开展工作,而是与利益相关方形成发展共识,在合作中加深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使农电服务真正融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作者单位:国网枝江市供电公司)

合作平台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开放实验室 实验平台 科技创新

0、引言

迈普公司是中国主流的路由器供应商和网络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向客户提供全系列路由器产品和IP语音、信息安全、综合接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在网络核心交换设备领域具有优势,是重庆邮电大学的董事单位之一。重庆邮电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1)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建设能同时提高迈普公司和重庆邮电大学网络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网络技术是重庆邮电大学特色优势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迈普公司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共同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网络技术领域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与迈普一起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品化进程,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提高迈普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声誉。作为重庆邮电大学的董事会成员,迈普公司在重庆邮电大学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对于迈普公司及其产品在当前的信息产业领域都会产生一系列较好的影响,并以高校资源作为公司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3)平台的建设对重庆邮电大学网络工程领域的核心教学能力和创新实践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教师可以和一流的网络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的网络技术,提升网络工程创新实践和教学能力。

(4)平台的建设将改进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能力。平台的成功建设,将在网络工程专业领域持续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培养学生工作的开展,毕业后的学生将为学校和公司带来很大的潜在发展动力和市场。

(5)平台的建设将促进双方横向课题的合作和纵向课题的申报。平台提供的基础环境,将为学校和公司在网络行业提供更多的机遇。通过横向课题的深入合作和开展,其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申报政府对应的项目资助,以进一步推动平台的研究工作。

1、实验室建设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技术成为了人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应面向本科和研究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实验环境,开展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1.1 建设目标

为适应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校现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迈普合作,在网络核心路由器和交换设备等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培养并锻炼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网络工程领域专业研究队伍,为迈普公司培养对应的网络工程师。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充实学校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培训,增强学校与业界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将平台建成一个高水平的综合科研开发、创新实验、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训的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多种研究应用系统,使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成为满足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成为迈普公司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等的核心依托。

平台将在网络工程实验平台现有的基础上,建设以高速核心路由器和交换设备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研发环境,形成带动研究生、本科生创新实验的创新平台,丰富部分网络基础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平台的相关设备和形成的科研成果等进行实践教学,避免以往教学过程中的原理化、抽象化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在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相关的网络知识基础上,学生可通过在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提供的创新实践环境,进一步培养网络工程的核心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安全部署能力。

1.2 建设计划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研究平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专业队伍3个方面。

1.2.1 研究平台建设

联合实验室将建设网络协议安全和优化技术研究、高速(万兆)网络系统测试、网络行业应用解决方案3大平台,针对高端网络路由器、交换机、网络接入等目标产品,设置路由器配置、高级网络组网、网络设备研发等研究模块。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作为企业与学校的共建科研基地,一方面作为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如下功能:

(1)作为计算机网络方向的研发中心,围绕迈普的研发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通过与企业合作,服务于地方。

(2)作为创新实验室,支持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特别是网络工程专业)在组网技术、流量分析、协议分析、网络管理、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创新实验和实习实训。

(3)可以结合迈普公司的产品、系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对外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认证考试。

(4)以导师制方式,完成对选拔学生在本领域的创新类实践活动的辅导和参加各种网络大赛,争取创建“MAIPU杯”网络技术大学生挑战赛等。

1.2.2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依照“强化基础训练、着力能力提高、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总体改革思路,建设和完善以综合设计、工程实训和创新拓展为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践内容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培训。

(1)综合设计类实践:提供主干网络和核心网路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部署和配置、IPv4和IPv6、MPLS、VPN等网络互联、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和部署、路由算法设计验证等,训练网络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2)工程实训类实践:提供无线环境组网、VoIP系统应用、网络系统测试、网络应用程序开发、项目管理等实习实训环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面向迈普公司提供订单式的培训服务。

(3)创新拓展类实践:提供个性化创新实验环境,结合网络发展和实际应用,以科技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为主,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该类实践主要采用导师指导团队形式[4]。

1.2.3 专业队伍建设

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完成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迈普重庆邮电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在现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和引进,促进科研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人员稳定、能实现优质教学和高水平科研的教师队伍。

1.3 建设内容

1.3.1 科研平台建设

平台面向网络核心交换设备以及IP语音、信息安全、综合接入等方面,主要包括3个部分:网络系统研发平台、高速网络(万兆)系统测试和实验平台、网络应用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网络系统研发平台主要提供高速核心路由器和交换开发和网络设计的基础设备,支撑科研和研究生创新实验。网络系统测试平台主要解决在高速网络环境下,完成流量、稳定性、安全等测试实验,也包括无线测试、网络运行测试等。网络应用开发可以提供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平台需主干路由器8600和主干交换8900两套构成主干网络结构,MP7500核心路由和MP6800核心交换机两套构成核心层接人,MP7200接人层路由器两套和$3000/$4000系列接入层交换机3套,WA2000无线路由l套,FE21智能机架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700/3700系列路由完成最后用户的接入层路由,并配置适当的网络安全设备(网络防火墙等)2套。为了更好地完成创新实验,将配置VoIP协同通信软硬件2套,MP2100一体化路由器2套。作为学生和教师的研发和实验场地,将另外配置若干不同类型网络工作站。

1)网络系统研发平台。

网络系统研发平台侧重于围绕迈普的研发需求,组织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将科研成果公开部分转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支撑研究生和本科的创新实验需求。网络系统研发平台结构如图3所示,网络系统研发平台需要的主要设备清单见表1。

2)网络集成测试平台。

网络集成测试平台就是在已经有网络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网络测试仪器等专业网络测试设备搭建各种实际的网络测试环境,让学生和研究人员通过在实验室内对设计的线缆、网络拓扑、网络设备配置等进行测试分析,从而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操作及其应用环境,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理解,提高网络故障维护与诊断实战技能,并可在此平台上进行科研开发。

网络集成测试平台侧重于部件、设备和网络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和调优,训练学生的组网和网络系统测试能力。网络集成测试平台所需的主要设备清单见表2。

3)网络应用开发平台。

网络应用开发平台通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语音模块、服务器、网络存储等网络设备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而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中的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而且在网络实验室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都会成为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网络应用开发平台旨在提供开放的创新实验环境,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并且具有一定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观察力的全面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网络上可以开发许多应用和服务,如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子邮件、web浏览、地图服务、上网卡、机器人、移动商务、即时信息、游戏等。学生可以结合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和服务需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选题并制订实验计划,提出设备需求,独立分析和实现,并撰写技术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技术运用、团结协作和攻关能力。

1.3.2 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室将围绕网络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实验模块的建设,改造和新增实验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拟增设或改进一些主要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

1)本科实验。

本科实验要求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互联技术、协议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多媒体通信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原理和技术,具有对信息网络进行实际操作和维护的能力。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本科实验内容见表3。

2)研究生创新实验。

研究生创新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全方面地熟悉网络技术,并掌握当前先进的前沿技术,成为技术全面型的网络专家。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研究生创新实验内容见表4。

3)面向研究的实验项目。

面向研究的实验项目以研究为主,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跟踪和研究,并应用在所搭建的网络上。拟增设或改进的主要综合、设计型面向研究的实验内容见表5。

1.3.3 专业队伍建设

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实施对教师的学术、教学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跟踪技术前沿,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团队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渐形成一支凝聚力强、层次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团队。

同时,加强与电子信息、软件产业领域知名企业的联系,与惠普、富士康、甲骨文、IBM、Intel等企业紧密合作,了解产业动向和企业用工需求,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建设和实验指导,通过校企共建,补充教学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成果

平台建成后,在网络协议,设备外观,网络功能等方面每年产生专利2~5个,产品雏形1~2个,专利和产品通过双方协商,可共享或独享;5年内争取联合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1项;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1~2个,提升了迈普公司在政府和市场的影响,学校在网络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度;每年针对迈普公司需要,为不同行业的网络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网络解决方案2~5项,培养对口的具备高级应用和设计能力的研究生3~5名,培养对口的具有基本网络部署和管理能力的本科生20~40名。

2.1 服务社会

通过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能够发挥重庆邮电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和人才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适应国家和重庆市战略信息产业发展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不仅服务于重庆邮电大学的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还为迈普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

2.2 行业影响

重庆邮电大学和迈普公司通过该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各自发挥在科研生产平台、测试试验环境、研发团队、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共同提高在行业内的影响,促进重庆邮电大学和迈普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争取建成重庆市重点网络工程技术中心。

2.3 人才培养

通过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面向学校计算机、通信、控制、管理等学科的22个本科专业,同时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和社会培训。当然,该研究中心和实训平台将承担迈普公司的员工培训和科技项目实验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软硬件设施和实验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改进和新增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项目200余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协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建成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平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机制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实现集团化办学成为鲜明的办学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虽然职教集团化办学得到了各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双方还远没有达到科学的、深层次的相互合作,集团内部组织关系松散,企业主体作用不凸显,与设想的双方共赢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重点研究在国家新的职业教育政策背景下,职教集团如何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校企利益分配机制、人才共育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起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推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

一、职教集团参与主体的属性功能和利益取向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是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突出特征。其成员通常包括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个主体,业务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及产业经营等多个领域。多元性、跨界性、服务性、系统性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属性。集团各参与主体社会属性和作用不同,体现出不同的利益取向。

(一)政府是政策支撑者和集团运行指导者政府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倡导者、推动者和监管者。《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政策保障和监督管理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职教集团相关政策,如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减免财税等政策,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职教集团化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二)职业院校是职教集团运行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目前来看,多数职教集团为职业院校主导型。职业院校牵头组建职建集团,有责任将职业教育和经济资源进行跨界耦合,但必然突出集团的教育属性。一是通过规模化发展,提升办学声誉,增加生源;二是整合各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获取市场信息反馈,提升人才的适用性、实用性,增强就业匹配度,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三个方面办学水平的提升;四是校际之间在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实习实训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三)企业行业是职教集团运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企业参与职教集团,主要利益包括:引进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以及获得职业院校的科研合作与转化辐射。然而职业院校所能提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技术革新和升级往往存在较大差距。

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困境

(一)校企利益共享不平衡,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缺乏上述可见,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利益诉求不同,难以实现某一成员的利益绝对化。人才培养虽是集团各成员共同利益诉求,但并非所有成员唯一和首位目的。实际情况,往往是职业院校为实现校企合作,最大化共享学校教学资源,而企业仅提出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很少为职业院校提供教育教学资源,这就构成了利益共享最大的不均衡。对于企业来讲,政府的“权威性”、院校的“教育性”要优先于其“经济性”,其人才收益也往往具有不稳定性,政府多年来大力鼓励支持其参与校企合作,但并没有具有实质约束力的规定起到实际作用。从投入成本来讲,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来保障,校企合作基本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企业的情况则不同。企业属于典型的市场经济组织,只有保障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促进校企合作,不能忽略企业参与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动机,这客观上要求集团建立起育人成本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减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压力。

(二)集团运行机制不健全,校企责权利不清从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看,其虽经相关部门批准成立,但多为董事会或理事会的非独立法人治理结构,而各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并不因加入职教集团而改变其法人地位,因此集团无法以法的形式界定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也难以统筹调配各成员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致使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这种松散型联盟无法建立稳定牢固的契约保障和法律保障,难以约束独立法人的个体。实际情况是,各成员单位多依附于牵头单位,而责权利也多集中于牵头单位一身,集团发展缺乏根本的动力,无法真正良性运行。

(三)集团资源耦合性差,共享不对称职教集团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是职教集团建立和良性运行的目的之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优势,是促进校企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集团成员单位对资源共享的重视不够、缺乏双向流动机制、配置优化不到位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未能将资源进行耦合共享,资源共享往往流于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多数职教集团的主要领导为主导单位领导担任,导致集团过多关注主导单位的利益。其他成员单位往往主观上认为自己并非核心利益相关者,缺乏推动共建共享资源的积极性。各主体单位利益不对等,资源共享就陷入了不对称的泥淖中。

(四)集团结构松散,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水平大致可分三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项目式合作。即校企双方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具体项目展开,一旦项目完成,即终止合作关系。二是中层次的战术性合作。即双方就某重大事项开展的一系列协同行动,如课程共建、职工培训、人才交流等长期联动。三是高层次的战略合作。即双方基于资源互补而结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关系最稳固、成效最为显著的合作层次。梳理近年来我国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实践,校企合作多处于第一或第二层次,普遍存在深度和广度不足的问题。如,很多集团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企业为满足毕业生实习需求而提供部分短期工作岗位,学校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而组建订单班的浅层次合作上。校企双方既缺乏必要的资源共建共享与人才流动,也未能建立起人才共育机制,校企合作的成效自然难以彰显。

三、职教集团平台下校企合作推进策略

(一)规范政策和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1.规范和完善集团建设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确立职教集团的合法地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关于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文件精神,出台具体细化、可操作的配套性管理条例,赋予职教集团法人地位,建立健全准入制度,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责、权、利,完善集团运作的制度章程。职教集团具备法人身份,明确了各成员在资源共享、成本共担、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职责和权利,其章程才能约束和规范各成员单位。2.协同构建组织架构,形成职责与权利共生局面除具备法人身份外,集团还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共治、民主决策的治理体系,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多数职教集团实行的是理事会制度,组织架构为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职教集团可借鉴现代股份制公司管理模式,通过部分或全部转股份制等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只有成员单位出资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团成员,并依据出资比例划分责权利,这样就可以形成各成员协同共生的组织架构。

(二)构建共生利益链,完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如前文所述,职教集团各成员利益诉求有不同,但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而是可以形成互补融通的共生利益链。首先,集团要完善成员投资与利益分配的相关规定,统筹各方利益分配点,为成员单位谋求利益增值,形成职责共担、以劳取酬、协同发展的利益分配运行机制。其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鼓励企业灵活参与职教集团建设。如校企共同研发横向项目、教学引入实际生产案例等。以市场促进校企联合,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以院校和企业合资或者合同的形式,开展技术攻坚、产品研发等,集团内外实现面向市场化的运作经营。

(三)专业协商共建,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现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一是促进专业协商共建。可组建由行业技术专家、学校资深教授、科研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相关标准,探索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二是促进人才共管共育。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校企分别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和学徒指导岗位,积极探索三天在企业、两天在学校的“3+2”培养模式,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合作平台范文第8篇

一、“校企合作”汽修教育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强调了过程和对象的双重结合。我校作为北汽集团专业教育培训指导机构,与集团隶属的各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学校商定培训计划和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依托学校环境共同就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学校借助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先理论后实习的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实训相互融合,贯穿于整个学生培养计划中。

校企双方共同就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协商制定,相互关联如图1所示。学校承担着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完成,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基础设备;企业委派工程技术骨干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到学校对学生的生产实训教学进行指导。企业提供与生产过程同水平的专业实训设备供学生实训,达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最后通过学校考试和企业考查、测评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并对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四级或三级等级证书。通过校企双方相互扶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润互享等措施,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图1 校企双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承接的任务

校企合作不但使我校汽车维修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增加了生源,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使学校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了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为企业节省了更多的培训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校企合作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校企合作”汽修教育模式实践

1.“定向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定向双元式就是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用工需求,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合作班级以该企业名称命名,企业参与管理并选派兼职教师,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安排实训和毕业考核,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元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创新,是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是中等职业学校深层次发展的根基。

结合定向双元式培养模式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建了“奔驰班”“新能源班”“福田康明斯发动机班”“现代班”。第一、第二两个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接受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从汽车工程系各专业中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学校选拔条件组建成冠名班,由企业参与管理学生,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校内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

全部课程由三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1)职业素质课程加专业基础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3)企业岗位课程。前两部分课程建设一方面是搭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平台,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塑造职业发展能力和构建专业框架。第三部分为就业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而设计。前两部分主要在校内进行,以理论加实操一体化教学为主。第三部分由企业根据需要对即将上岗的人员先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的学生按照合同到企业上岗实习。此阶段主要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或工程技术骨干在企业授课,完全针对实际工作过程或实习产品进行现场教学。学员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工学结合,并结合岗位生产任务进行一定量的岗位培训。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和技术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岗位新技术的需求,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图2 汽车维修专业“定向双元式”框架

定向双元式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双赢。一方面,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还推动了课程改革,拓宽了教育和培训领域,提升了教学质量,创建了专业品牌,激活了就业和生源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也能获得人力资源储备,得到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学生顶岗实习可承担一定生产任务,尤其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准职业者可以满足企业技术力量的对位需求,优化员工结构。

2.“学年分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生源层次不同划分为初中起点三年中级工为“2+1”模式和五年高级工加大专为“2+2+1”模式两种,高中起点高级工加大专为“2+1”模式。“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和一体化实训,第三年进入企业生产实习;“2+2+1”模式是初中毕业生通过在校两年中级工学习和两年高级工学习再加一年到企业生产实习来完成学业,最后取得高级工证书和大专学历证书。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整体水平,我校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学历水平,毕业后可获得“双证”,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专学历证书。此种教育方式实现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我校依托汽车维修专业、汽车营销专业与北汽福田、北汽研究总院、萨博高端基地、北汽零配件基地、4S店等合作,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直接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教务科和汽车工程系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安排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实践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对毕业生制定出相关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标准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训课程中始终贯穿着“教、学、练、考、做”的训练模式,并不断探索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一学年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安排技术能手或工程师对毕业生的实习训练进行全程指导和考核,毕业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教师辅助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各个实训环节技术要求的监管。实习结束后,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和实习表现进行测评,再由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打分,双方考核结果共同决定了毕业生的学习质量。

三、增强“校企合作”动力的途径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向高技能、全方位发展,提高企业汽车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层次是提升企业活力的关键。而与职业院校合作是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力,开展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合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市场主导,政府调控。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企业与学校合作是为了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政府对于企业与职校合作的支持与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如图3所示)。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出台保障校企合作创新的法律法规;其次,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最后,强化管理机构和评估机构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政府委托管理机构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和激励校企双方合作的热情;评估机构对学校和企业做出评估,并把结果反馈给政府,保证参与合作的企业和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

图3 政府调控机制推进流程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利益分配,它是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还比较滞后,有关利益合理分配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因此,企业和职校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协商如何进行利益的合理分配,明确各自的责、权、利,采取双方都可接受的方式,尽量避免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影响深度合作的展开。与此同时,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出台校企合作利益分配的管理办法或条例,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使得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3)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双主体”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主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但现实情况是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式上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这源于双方的立场不同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校方的办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就业率,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学中做”,侧重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基础性技能训练;而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是毕业生能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于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就要变以学校独家为主成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学校参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定培养计划,有利于学校把控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和适用型人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全过程,不仅帮助学校领导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集思广益,同时丰富了职校学生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得校企合作教育资源有效配置。

(4)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时,具体采用何种合作模式要根据合作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制,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职业学校也要不等不靠,由政府搭桥,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双方选择的合作模式应该使得校企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四、结束语

通过搭建适合汽修教育的校企合作平台,使职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顺利对接,使我校汽修毕业生获得了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使合作企业得到了可用之才,学校得到持续发展。但要实现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还需政府的支持、相关机构的协调以及企业和学校双方的长久努力,最终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0.

[2] 田潇,王彩丽.校企合作动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85-88.

[3] 黄雄健,廖抒华.校企合作共建汽车工程实践中心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191-192.

[4] 赵便华.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9):16-18.

[5]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70-72.

[6] 杨润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72-75.

[7] 邱爱兵,罗子华.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