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贷款利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贷款利率范文第1篇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行的政策和外部环境都有必然的联系,企业现在普遍觉得生存的压力非常大。我在5月曾经说过:“如果目前的银根紧缩政策不改变,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救,如果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今年下半年,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

这个问题我不是特指温州或者浙江,而是指全国,因为不仅仅是温州有这样的情况,全国都一样,最近全国工商联调研的报告已经印证了,全国中小企业现在大都陷入困境,温州只是一个风向标。

正规融资渠道贷款难

自2010年初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截至6月14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达到21.5%的高位,冻结了银行大量的资金,其放贷能力备受制约。

现在正规的渠道能借到钱的利率也在不断地攀高,实际上升到年利率30%左右,虽然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没这么高,但银行通过各种名目来增加利息。

一种方式是变相提高贷款利息,比如说银行借给你1000万元,需要你先存300万元在银行,这笔钱你是不能动的,也是没有利息的(即使有也是低息的),相应产生的利息会被分摊到实际使用的700万元资金里面去了。等于提高了实际贷款利息,你借出来的也是“高利贷”。

另一种方式是银行变相要求借贷人购买各种各样的基金,名目繁多,这样实际上正规企业借出来的资金利率也已经达到月息1分到1分2,甚至1分5左右,企业的压力比较大的,融资成本也就增加了。

金融机构高企的利率对应的是稀缺的信贷资源,即使企业乐于接受这一贷款成本,但也不见得都能获得贷款,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入银行的“法眼”。转向民间借贷成了无奈之举。这其中,弱势的中小企业又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群体。

温州一家高科技企业,颇具成长性。这家企业2009年获得银行几千万元贷款的扶持,新上马多条流水线,生产能力也达到之前的十倍。但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银行又开始收紧对这家企业的信贷支持,而新上马的生产线投资仍未回收。

由于资金非常紧张,这家企业只能转向利率高企的民间借贷填补银行信贷收紧的资金短缺。据悉,目前其在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元,尽管借期偏长,但月息也高达3分以上,意味着1000万元的借款,一年将支付360万元以上的融资成本。就算属于高科技企业,利润率也难以覆盖这一成本。

而1000万元的民间借贷也许还不能完全解决其资金缺口,如果银行进一步收紧贷款,这家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进一步求助民间借贷,背负高昂的利率成本,生存状况更为艰难,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

不少企业也曾有类似的遭遇。有的是贷款到期后,尽管银行与其签订合同并表示:还款之后,还会与之续贷。但当企业借高利贷还款之后,银行则可能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信贷资金紧张为由,延缓续贷,而此时企业只能借更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还掉前期的借款,背负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短期的“高利贷”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借作此类过桥之用,这意味着,一旦银行延缓放贷,那么很多企业都会面临高昂的过桥贷款成本。这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

民间借贷成本高昂

民间借贷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比如你需要500万元的资金,借期在1~3个月,如果找到民间投资机构,通常会要求你有资产抵押,而且资产估值不能超过借款数额。当然最关键的是利息,尽管在民间借贷中1~3个月的借期并不算短,但民间投资机构的报价至少是月息6分,按目前的情况,8分甚至1毛都有可能。

报出这个利息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些投资机构集结的资金成本便要3分,与此同时还有公司运营费用也要1分,即使收取6分的借款利息,其所得利润也只有其中的2分。

6分或者8分的月息,折合成年利率则高达72%或96%,依照最高利率不能超过基准利率4倍为界,这些都属于“高利贷”,这对非暴利行业且经营正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如果你的借期是1年、3年或者更长期,这种长期贷款的月息也要3分左右。

自2010年10月以来,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便一路走高。央行温州中心支行监测统计,目前温州中介民间借贷机构年化最高利率已经达到40%左右。实际上,官方的监测统计应该低于实际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数据来源于众多担保公司、寄售行、典当等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这些被检测对象自身很可能也是“高利贷”的供给者,对于自己的不正规经营,透露给官方的信息还是会有所保留。

求助民间借贷,并能及时获得续贷的企业或许会借此解决燃眉之急,并赢来转机,但对于另一部分遭遇银行削减融资额的企业而言,借助利率高企的民间借贷融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如今的实体企业,利润率也许只有3%~5%,对于他们来说,别说8分、6分甚至2分的月息都难以承受。但又不得不借,不借就可能马上倒闭,而借还存在转机的可能。短期借高利贷还可以,但长期对于企业而言必然是致命的。在温州,关于企业主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跑路”的例子并不鲜见。

借贷双方的风险隐忧

高收益对应高风险,企业的融资困境对于民间借贷机构是机遇,但也是挑战。一旦风险集聚并爆发,包括陷入高利贷泥潭的企业自身,以及众多资金供给者都有可能成为风险爆发的牺牲品。

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0年底进行的一次民间借贷问卷调查即显示,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个人参与民间借贷的数量比企业多;从企业看,被调查的6家大型企业中仅1家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中小企业则有60%左右的企业参与其中。

比如一位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就曾表示,包括他自己,他所在的圈子有80%以上的人涉足民间借贷。这些人并非直接放贷,而是把钱以1.5~3分的月息给某些中介机构,由中介机构对外放贷。

在这些中介公司中,值得提醒的是担保公司。如今担保市场似乎有一个成形的链条: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不直接放款给个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担保公司做担保,担保公司从中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这个链条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很多担保公司看中的不是一点服务费,而是直接取代了银行放起了贷款,不同的是一些担保公司放的根本就是高利贷。

此类担保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资金链断裂问题,由于担保公司以“理财”的名义吸引来的民间资金本身利息就很高,必然要寻找更高利息的贷款下家,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风险,势必引起整个利益链条的崩断。

风险的隐忧并不止步于个人、实体企业或民间借贷机构,且可能延伸至银行。

贷款利率范文第2篇

第9期(总第358期)2013年9月

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 9(General Serial No358)

September,2013

摘要:贷款利率的理论模型是银行贷款以及债券类产品发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借鉴ZZ杠杆模型的研究发现,基于其中关于破产成本的定量突破,综合应用期权定价以及普通金融学的方法,推导出贷款利率的理论模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模型的应用。在解决了有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发现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确定贷款利率,而且可以用于确定贷款可行性以及确定贷款规模。

关键词:贷款利率;违约风险;ZZ资本结构模型;风险补偿率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9006207

借助期权定价的Black-Scholes-Merton模型,Merton[1]推导出了经典利率模型。此后,贷款利率的研究分为两类:结构化模型和简化模型。由于后来没有面向决策应用的得力研究,或者因为学术领域提供的模型太多,且复杂难懂(包括简化模型),难以分辨优劣对错,在莫衷一是的情况下,银行等相关实务领域不得不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基准利率加点模型以及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等纯粹操作性的模型或办法。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多借鉴这三种定价模式确定利率。但不可否认,这样的纯粹操作性模型包含了大量的主观因素,如成本加成中成数的确定、基准利率加点中点数的确定等,都没有一定的或逻辑严密的依据。从而根据这些模型确定利率不可避免地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难以真正起到模型所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银行根据企业的风险精确确定贷款利率;更不利于银行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的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研究的目的是从理论上解决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不是总结归纳或介绍以往的研究文献,也不是总结或解释现实的做法,更不是用统计数据检验“假设”。

第二,基于符合实际的前提条件,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得到贷款利率的封闭解模型;不人为假设模型的形式(如线性函数等)以及模型中应该包含的自变量。

第三,在不影响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模型及其推导过程,尽可能不用复杂的数学工具;模型尽可能依靠手工或简单而通用的软件就可实现计算。

第四,模型有用户友好特性。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至少还包括三方面:一是通用性,不针对特定时间、地点和条件,有跨越时空(时期、行业和国别等)的适用性;二是灵活性,模型经过简单调整就可适合特定用户环境或要求;三是明确性,具体而言,即模型的因变量直接是“利率”,以方便理解和应用。

第五,基于典型公司测试模型的运算效果,为读者和银行理解和应用提供初步感性认识,方便对模型的有效性做初步判断,而不是只提供模型及其推导过程。

一、贷款的风险

针对银行向公司贷款,贷款常见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和违约风险。

理论上,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无力如期足额归还本息的情况,等同于破产风险;而不包含债务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故意逃避归还责任的情况。这与现实中的认识有所不同。可以认为,违约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基本是同一种风险,只是强调的重点或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同时,期限长短主要影响公司违约的可能性。因此,期限风险其实是影响违约风险的一个因素,已经包含在违约风险之中。

一般认为,政府债券即国债没有违约风险,因为政府掌握货币发行的权利,归还债务本息没有问题。政府债券因此被称为无风险债券,其实只是没有违约风险,仍然会有通货膨胀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以,投资政府债券仍然要有收益,这种收益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补偿,但通常称为无风险收益率或无风险利率。与政府债券相对应,所谓风险债券主要指公司债券,而其风险则专指破产或违约风险。

综上所述,贷款的风险可以归结为时间风险和违约风险两类。相应地,利率作为对债权方的补偿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补偿率两部分构成。无风险利率是对时间延迟、通货膨胀以及减少流动性的补偿,风险补偿率则是对破产风险即因此而无法及时足额还本付息的补偿。无风险利率的确定相对简单,可以根据同样期限政府债券收益率确定。这样,确定利率的主要困难就集中于如何根据违约或破产风险确定风险补偿率问题。

二、风险的价值——ZZ破产成本模型

如上所述,违约即指公司破产情况下,不能如期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情况。那么,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破产呢?所谓破产通常指公司在债务(贷款)到期时资产总价值小于贷款帐面本息和的情况,即资不抵债。注意,银行为发放贷款而确定利率时公司肯定没有破产,甚至没有破产的预期,否则,银行不会考虑发放贷款。

因此,违约风险即指公司未来出现破产的风险,而在贷款发放时,这种破产的可能性预期往往不大。如无风险利率通常指年率一样,所谓风险补偿率也按照年补偿率来表达。如何将这种似乎不大的风险补偿再“分摊”到每年上呢?依据或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可以想象,要确定风险补偿率,可以先考虑如何确定违约或破产风险的价值,然后才能将这种风险的价值再“分摊”到每年上,得到(年)风险补偿率。

违约或破产风险的价值在金融学中有一个专门术语,即“破产成本”。破产成本的计量是资本结构(即公司的最优负债率)研究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之一。

我国学者在破产成本计量以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研究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基于金融的决策学科特性,按照事先的决策概念(而不是事后的统计概念)推导出了破产成本的正确计量方法,并一举解决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问题。有关成果已经在《会计研究》[2]、《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3]、《财经问题研究》[4]等面向国内外读者的专业杂志以及《高级财务:理论创新与决策应用》[5]一书中都有不同角度的展现和应用。

本文就借助该最优资本结构研究的前期成果,即ZZ破产成本模型,探讨银行贷款利率的确定问题,当然主要是其中的风险补偿率的确定问题。ZZ破产成本模型与标准Black-Scholes的卖方期权定价模型形式上略有不同[5],如式(1)、式(2)和式(3)所示。

SymbolsA@ 分别为公司价值及其波动率;后者指年投资收益的标准差。T为债务的到期时间。N(-d2)和N(-d1)分别代表在标准正态分布下,变量值取-d2和-d1时的累积概率。

例如,考虑一家典型公司,公司价值S = 100,债务价值X = 50。根据常规情况确定其他数据,如,公司所得税率f = 25%,无风险利率r = 4%,贷款期限T = 5年,以及波动率

SymbolsA@ = 26%。

有关公司所得税率f、无风险利率r以及贷款期限T的数据是结合我国和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情况而确定的“典型”数据。Nengjiu Ju 等 (2005) 按照38%计算公司价值的波动率。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公司价值的波动率经常按照20%计算,例如Leland (1973)以及 Leland和Toft (1996)等的研究。这里波动率取26%,是38%取权重为1/3 和20%取权重为2/3的加权平均数。因而S/X = 2:

SymbolsA@ T = 05813。根据式(1)、式(2)和式(3),ZZ破产成本 = 22777,即破产成本为公司价值的22777/100 = 22777%。

在ZZ破产成本的基础上推出的ZZ杠杆模型或ZZ最优资本结构模型如下:

其中,probit()为标准正态分布累积概率函数的反函数。

沿用前面的数据,即f = 25%,r = 4%,T = 5,

SymbolsA@ = 26%。基于ZZ杠杆模型,可以得出该典型公司最优杠杆比率L = 315775%。

这个结果与世界范围内许多调查报告的公司平均债务比率接近,这说明根据ZZ杠杆模型得到的最优债务比率与公司“经验指导下”的资本结构决策的总体情况相吻合。由此直接解释了长期困惑财务和金融领域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中的公司普遍存在财务保守倾向(即倾向于少借债)?其实,现实中的公司不存在财务保守倾向,只是学术领域在没有解决最优资本结构的情况下,误将50%左右的债务比率认为是最优标准,造成了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在典型或常规情况下,50%左右的债务比率已经过高了。

三、风险补偿率——ZZ贷款风险补偿率模型

ZZ破产成本模型成功解决了违约或破产风险的价值计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考虑如何将这个风险价值“分摊”到各年上以得到(年)风险补偿率。

一个简单推导思路是:将违约或破产风险的价值看作是贷款期限内的风险总成本(价值),运用基础财务和金融理论中的等年值方法可以“分摊”破产成本得到绝对量的年化风险补,然后再除以贷款本金即得到年风险补偿率。以BC和ABC分别表示贷款风险的总价值(成本)和年化价值(成本),根据等年值公式可得:

式(7)即是基于ZZ破产成本模型推导出来的贷款风险补偿率模型,区别于其他模型,可称之为ZZ贷款风险补偿率模型。根据式(7),贷款的风险补偿率取决于无风险利率r、贷款期限T、公司价值波动率

SymbolsA@ 以及公司债务比率L。

在上述基准案例中,已知,f = 25%,r = 4%,T = 5,

SymbolsA@ = 26%。当该公司达到最优债务比率,即315775%时,d1 = 22734,N(d1) = 09885,N(-d1) = 00115;d2 = 16921,N(d2) = 09547,N(-d2) = 00453。因此,破产成本为:

当该公司面临的其他情况不变,但债务比率达到50%时,破产成本为22777。根据式(7),该公司贷款的合理风险补偿率为10233%。随着债务比率的增加,风险补偿率上升,这显然符合常理。在这个“基本解”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下面进一步测试其应用效果,发现和解决该模型应用中的问题,挖掘该模型的应用潜力。

四、利率的确定——ZZ贷款利率模型

如前所述,贷款利率应该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合理的风险补偿率。在上面典型公司达到最优债务比率的情况下,根据式(7)计算,该公司贷款的合理风险补偿率为10233%;加上无风险利率4%可得该公司贷款的合理利率为41999%。同理,在债务比率达到50%时,该公司贷款的合理利率为50233%。

自然,可以写出ZZ贷款利率模型如式(8)所示:

其中,y为贷款利率;d1和d2见式(2)和式(3)。

为方便读者和银行人员查阅、思考和理解,下面将其他变量的取值固定在前面的“基准”水平上,然后分别考虑前三大因素中一个因素以及公司债务比率变化情况下,根据式(7)和式(8)计算该公司贷款的合理风险补偿率和利率。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在表1和表3中,计算出的利率随着无风险利率r、公司价值波动率

SymbolsA@ 以及公司负债率L的增加而增加,这些都符合常识和业界惯例。同样,在公司负债率较低,如公司负债率小于60%的情况下,利率随贷款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常识和直觉。

然而,在表2中,在公司负债率较高,即负债率大于60%的情况下,随着贷款年限的增加,利率反而减少,这似乎不太合理。下面通过应用研究加以解释和修正。

五、模型的应用

理论研究得到的“基本解”模型在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调整,这也是本文强调要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模型的道理。因为只有清楚模型背后的逻辑,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当的调整。我们将结合前面的分析以及表1、表2和表3的计算,发现ZZ贷款利率模型在应用中的问题并做出调整,同时挖掘模型的应用潜力。

1从“平均利率”到“增量利率”

现实中,银行考虑发放贷款时公司往往不是零负债状态,也就是说,每一笔贷款所对应的利率是一个“增量”贷款的利率,而不是从零到目前贷款规模的平均利率。因此,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从负债率的某个水平,比如50%,增加到一个新水平,比如60%,所对应的利率。下面就基于表1、表2和表3计算负债率在0%—10%、10%—20%、20%—30%、

Symbol|B@ 等各水平的“增量”贷款利率,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2.从确定利率到控制贷款

从表1、表2和表3的“平均利率”开始,就可以看到有一些不寻常的“高利率”;到表4、表5和表6的“增量利率”,这些不寻常的“高利率”就更多了。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资金提供方,其特征是提供“低风险、低成本”的债务资本。由此可知,所谓不寻常的“高利率”实际代表银行不宜发放相应的贷款。因此,根据ZZ贷款利率模型或表4、表5和表6,不仅可以确定合理贷款利率,而且可以确定贷款发放界限。

根据风险的对比,贷款利率不应该超过股票投资的正常收益率。按照常规情况,股票投资的正常收益率通常超过无风险利率5个百分点左右。按“无风险利率+5%”为贷款发放的界限,即合理利率超过“无风险利率+5%”确定为贷款风险过大,应该拒绝发放贷款,则可发现,表4、表5和表6中大部分情况下,公司负债率超过50%都不宜发放贷款。而且随着贷款年限和公司风险(波动率)的增加,拒绝发放贷款的负债率界限递减。当然,如果银行在特定时期中认为应该加强风险防范,也可以按照银行自己的经营需要,从严制定拒绝发放贷款的标准。比如,以“无风险利率+4%”或“无风险利率+3%”等。

本文开头提到,根据ZZ杠杆模型得到“基准”案例公司的最优负债比率为315775%,可以看出,这些拒绝发放贷款的负债率界限(50%左右)与ZZ杠杆模型的结论相吻合,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在贷款年限确定的情况下,

在理论上,贷款年限主要应该根据公司的资金需要(如预期投资回收期等)情况而定。银行的贷款决策除了考虑是否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为多少,还有就是贷款的规模或数额为多少的问题。理解了ZZ 贷款利率模型或表4、表5和表6的计算可以得到控制贷款发放的界限,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计算方法同样可以用于确定控制贷款发放的规模或数额。

仍以“无风险利率+5%”为控制标准的话,在无风险利率为4%左右,公司价值波动率为26%左右的情况下,如果公司提出年限为10年的贷款申请,在公司目前是30%负债情况下,则可以发放的贷款规模应该不超过该公司目前价值的20%。如果该公司总价值为1亿元,则贷款规模不应该超过2 000万元;而且应该在贷款合同中强调,公司不得擅自增加负债;即便得到本银行同意,公司可以增加负债,本银行的贷款在清偿次序上应该优先于后续增加的负债;或者要求有可靠而充足的抵押资产才能给予贷款。

3.从贷款年限到分摊年限

进一步,从破产成本BC推导出利率的风险补偿,基本思路是正确的。但是,式(7)是将破产成本BC“平均分摊”到各年中。由于破产风险在各年中有相互抵消的作用,这就意味着贷款的期限越长,分摊后各年的风险补偿可能越低。现实中,贷款的期限越长,出现不能全额收回本息的可能性越大。在贷款年限内“平均分摊”破产成本不利于银行控制贷款风险和尽快回收贷款。显然,“平均分摊”的做法似乎有欠妥当。

既然问题是按照贷款期限分摊风险造成的,就可以采用一个小于“贷款年限”的“分摊年限”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中,银行可根据资本市场(贷款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自己的偏好,决定选择何种方式得到“分摊年限”。即在贷款相对供不应求,或自己有相对垄断势力时,采用合适的方式缩短“分摊年限”;反之,延长“分摊年限”。

例如,取贷款年限的平方根即T作为“分摊年限”,代替贷款年限T,式(7)和式(8)分别改写为:

根据式(9)和式(10)重新计算表1、表2和表3与表4、表5和表6,可以得到更稳妥的贷款发放界限、贷款规模以及更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利率。限于篇幅,不再做具体计算演示。

六、结论

本文基于ZZ杠杆模型的研究突破,即ZZ破产成本模型,推导建立了根据贷款对象企业的风险确定银行贷款利率的基本理论模型,即ZZ贷款风险补偿率模型和ZZ贷款利率模型,从而得到合理贷款利率的“基本解”模型。

应用测试发现,“基本解”模型基本符合常理,但在考虑贷款期限方面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发现,ZZ贷款利率模型不仅可以用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贷款利率,还可以用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贷款的规模和可行性。而在贷款可行的范围内,模型对各变量的考虑基本是合理的。同时,用一个适当缩短的(风险)“分摊年限”代替贷款年限,可以增加以至确保计算结果在贷款可行范围内的合理性,即贷款利率随着贷款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将有利于银行加强贷款的风险控制。

因而,有了ZZ 贷款利率模型,根据申请贷款公司的当前价值及其波动率、公司目前负债比率、申请的贷款年限以及资本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就可以计算得到贷款发放的可行性以及发放贷款的最大规模和合理利率,即可以全面解决银行的贷款决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ZZ 贷款利率模型是经过严格逻辑推导建立的模型,因此,模型全面解决贷款决策的功能不受行业、地区、企业规模、企业类型以及国别的限制。

ZZ 贷款利率模型作为理论上的“基本解”模型,不但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有足够的应用灵活性。银行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基于资本市场的竞争情况和银行的方针政策,通过“企业风险的分摊年限”和“贷款利率的可行界限”两个“手动变量”,调整模型的决策结果,以便达到从严控制风险或更有效吸引客户的目的。

进一步,可以理解,虽然ZZ贷款利率模型是贷款利率模型,但也可用于存款利率的确定。如果将来,银行在存款利率确定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自,自然可以根据模型确定的贷款利率和经营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推导出合理的存款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讲,ZZ贷款利率模型可以全面应用于解决银行的存款和贷款有关的决策问题。

参考文献:

[1]Merton,RC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 Journal of Finance, 1974, 29(2): 449-470

[2]张志强,肖淑芳节税收益、破产成本与最优资本结构[J]会计研究,2009,(4):47-55

[3]Zhang,AQDetermine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Based on Revised Definitions of Tax Shield and Bankruptcy Cost[J]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2009, 3 (1):120-144

贷款利率范文第3篇

显然,周小川所说的利率升高,是指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相对应的贷款利率,而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早已取消。目前争论的焦点还是在于市场化后,存款利率是否会明显上升,对此并未形成共识。甚至很多人认为,当前中国存款利率是偏高的。

然而,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中国长期金融压抑的现实都表明,中国的利率水平(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利率)都是明显偏低的,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将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并将在中长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

各国普遍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末期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全球经验来看,存贷款利率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显著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剔除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国家后,1960年代至1990年代,全球平均贷款利率分别为6.70%、9.74%、14.74%和21.24%,全球平均存款利率分别为4.35%、6.58%、11.69%和12.84%。

这里的利率实际上是针对优质客户的最优惠利率,我们并未获得真实的加权平均利率。不过,可以将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视为中国的最优惠利率。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存贷款利率表现出同样的变动趋势,只是由于高收入国家通胀水平更低,利率上升幅度要小于中低收入国家,但即使是高收入国家,1990年代末期存贷款名义利率仍在5%和8%左右,这仍明显高于当前中国的利率水平。

放松管制后,存贷利率仍会上升

虽然2004年以后,中国基本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管制,贷款利率波动已比较充分。但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人民银行仍然设定贷款基准利率,这实际上为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提供了政策指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与客户贷款议价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央行更主要地是通过准备金、信贷规模等数量手段,而非利率价格手段实现金融市场出清,信贷配给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仍难以完全反映项目的风险溢价。因此,随着利率的完全放开和干预性政策措施的逐步取消,贷款利率仍然会上升。

另一方面,尽管金融机构会加大对优质客户的争夺,但在盈利和竞争压力下,贷款利率下降的空间有限。2012年6月后鲜有下浮八成贷款项目,首套房优惠利率也名存实亡。同时,很多所谓的“优质客户”都是产能过剩的国企,随着国企改革继续深入,它们并不一定是可以享受优惠利率的对象,为了应对利差损失,商业银行将更多向具有议价能力高的小微企业和新兴行业放贷。因此,市场化后贷款利率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中国存款利率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存款利率就是偏高的。把G3国家和中国进行简单的对比是不合适的,因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周期阶段。发达经济体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冲击,至今仍未恢复正常状态。当前G3国家的存款利率水平较低,主要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普遍实行超低利率政策的结果。

另外,人民币长期稳定升值使得中国居民存款的真实利率水平与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并不低,但毕竟中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仍非常缓慢,中央银行长期大规模介入外汇市场形成的汇率水平即使能够短暂地实现经常账户收支平衡,也与市场要求的均衡汇率相差甚远。而且,与当前可靠货币国家存款利率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存款利率明显低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发达国家,而近几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货币相对于美元来说总体处于稳健升值态势。

由于每个经济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不同,因此利率的合理水平十分重要,而“自然利率”的概念对判断利率是否合理至关重要。

早在19世纪中后期的奥地利学派就指出,货币和利息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根源,这一思想被后来长期生活在奥地利的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所继承,并提出了“自然利率”的概念,即与实物资本收益率或生产率相符、与资本供求一致、保持物价中性的利率,这与后来著名的“泰勒规则”中的均衡实际利率是一致的。

泰勒和很多宏观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实际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即使实际利率保持在均衡实际利率的水平,使利率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经济就可以在目标通胀及潜在增长水平上保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也就是后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根据产出和物价缺口围绕均衡实际利率变动的泰勒规则的理论基础。

不过,泰勒规则中如何确定均衡实际利率至关重要。理论上,投资的效率应与宏观增速相符,而投资所依赖的储蓄回报也应与这样的投资回报相符,甚至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储蓄和投资回报还要加上更高的风险溢价。均衡增长模型可以作为分析的基准,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中国的合适存款利率水平。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速和储蓄回报率都要高于目前的水平。即使是与目前的“零利率”经济体相比的话,当前中国的存款利率水平也要比这些稳定经济体正常时期的存款利率低很多。

所以,无论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当前中国的利率水平仍然是偏低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率仍将上升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水平。

利率管制催生“宝宝们”的创新

201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短短半年时间,各种“宝宝们”聚集的资金就高达几千亿元,其高收益汇集的资金又提高了银行同业资金成本,因而互联网金融一度被指责为银行的“吸血鬼”。

不过,应当看到,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服务的创新,其运营与传统金融模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利用现有的交易和监管规则扩大了服务的对象,并向客户提供更趋向于市场化的收益水平。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作为全球金融业和互联网业最发达的美国,并没有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只要有利率存在管制,为了突破利率限制的金融创新就会一波波的出现,过去是理财产品,现在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又会是别的金融创新。事实上,最近银行业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反制措施也表明,受到金融创新制约的银行业,面对资本市场和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的挑战,已由原来利率市场化的阻力变为利率市场化的最主要推动者。正是由于市场的竞争,才使资金价格真正接近市场要求的均衡水平,资源也才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优化配置,这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初衷。

虽然放开管制后中国的利率水平仍将升高,当前金融制度中一些不合理的管制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利率水平,加大了利率风险溢价。例如,由于对金融风险的过度厌恶,当前的金融分业监管安排和具体的监管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以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很多影子银行体系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一些正规金融所不能满足的要求。诸如“过桥贷款”等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利率水平,而这也确实让一些实体经济承受了更高的利率。这也使得当前中国金融体系视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为万恶,就像一个瓷娃娃难经大的冲击,而殊不知小病不断大病不犯的道理。

贷款利率范文第4篇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竞争机制已形成

根据央行公告显示,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内容包括: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此外,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央行方面表示,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

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央行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符合市场预期。

“去年央行两次调整利率浮动空间,经过一年的时间,银行和客户在协商议价后,贷款利率下浮水平基本稳定在10%左右,表明竞争性的定价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央行认为没有必要再管理利率浮动的下限。”曹远征认为。

去年年中,央行30天内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的举动一度被认为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信号。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后,7月6日,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至0.7倍。

事实上,自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行了近二十年。2004年10月29日,央行首度开始实践“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管理政策,贷款取消封顶,下浮为基准利率的0.9倍,存款利率下不设限。而在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

如果说两次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的举措吹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那么此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

“这个重大的政策变化,充分表明了央行向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如是表示。

央行方面则认为,此次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因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微观条件均已具备。“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形势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微观主体看,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进一步强化,自主定价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市场化定价的金融环境也更为适应。”央行相关负责人称。

银行短期不会承压

长期以来,银行业高额的经营利润一直备受争议,而此番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对于依托传统利差模式盈利的国内商业银行将带来何种影响,金融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则各有见解。

一方面,多数金融专家表示,全面取消贷款利率管制,不会对银行构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开放贷款利率限制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市场利率上升。

“目前来看,贷款需求在某些行业还比较旺盛,尽管在经济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一些行业的信贷需求比较低迷,但整体而言,信贷需求仍比较平稳,”连平表不。

他指出,从一季度来看,尽管整个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小幅度走低,但从基准利率上浮的情况来看,还是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下浮的幅度不超过百分之二十,表明信贷需求相对比较旺盛。

中信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林也证实,目前市场的信贷需求还是比较旺盛,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银行贷款利率往上走的概率会比较大。

连平认为,由于大型国企对银行存在一定议价能力,因而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后,对银行会有一些影响,但压力不会太大,因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较强的议价能力。

“从短期来看,当前采取的上述利率改革措施总体对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较为轻微,因为即使在原有的下浮30%的贷款浮动区间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也基本在10%以内,且下浮比例也仅为10%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称。

他指出,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从目前的同质化商业模式转向差异化定位,大型银行需要更多关注综合发挥多种金融工具为大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而中小银行则需要转向更为清晰的、有相对定价能力的小微企业。

除此之外,曹远征强调,按照以往的经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贷款利率可能会往下走,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会降低。然而,孙建林则认为,贷款利率无下限的情况下,定价更多将依赖于资金市场供求情况,“这就要求银行对于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更加灵敏的洞察”。

不过,也有声音指出央行此时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并非最佳时机。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微博)表示,开放贷款利率限制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市场利率上升,银行为抢占更多份额,还可能在存款利率开放之前就提前开打揽储大战。银行利差将迅速收窄,强弱分化也将加剧。

“0.7倍的利率下限取消以后,就要看大行之间会不会恶性竞争,掀起利率之战,例如针对一个优质客户,利用压低价格,竞相竞价。”孙建林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如果大行把利率压得很低的话,好的项目就比较难以进入,因为中小银行资金成本比较高,可能最终转向中小企业客户。

存款利率市场化要求更高

在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存款利率并未涉及,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考虑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所要求的条件也相对更高。

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完全到位,同时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正在逐步建立过程中。”上述负责人称。

连平认为,存款利率的放开,央行会更加谨慎,这些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一直在下降,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赖于存贷款利差,如果存款成本大幅上升,银行利差就会收窄。

“在流动性偏紧和一些特殊考核时点,银行为了达到贷存比要求,会不惜重金拉存款,一旦全面放开存款利率,这种情况就会加剧,存款市场利率也会更加波动,商业银行为了更好地盈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会伤害实体经济。”连平指出,存款利率短期不会像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但会稳步推进。

曹远征也表示,存款利率全面放开有先决条件:“存款利率放开,就意味着银行有经营不善和倒闭的风险,一定要依赖对小储户的保护,这种保护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存款利率自然就可以放开。”

贷款利率范文第5篇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第一套自用普通住房贷款的利率。各银行一般以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为执行参照,并结合银行运营情况及借款人资信条件核准实际利率,浮动空间一般在0-30%之间。

目前,央行执行的商业住房贷款利率为4.9%,公积金住房贷款利率为3.75%,首套房住房贷款利率一般会比二套房,多套房利率要低,还贷压力是最小的。

(来源:文章屋网 )

贷款利率范文第6篇

1、商业贷款:

(1)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年利率为4.35%;

(2)贷款期限在1~5年(含5年)年利率为4.75%;

(3)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年利率为4.90%。

2、住房公积金贷款:

(1)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含5年)年利率为2.75%;

贷款利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放宽;贷款利率;所得税;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项改革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资金成本是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合理的是指不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利息费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放宽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限制后,企业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借款利息费用全面放开,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征收管理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企业允许支付的利息费用增加,可能会增加个人债权人的利息收入,影响到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一、企业所得税对利息费用扣除的规定

2008年我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出台了企业所得税法,国务院出台了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利息费用为:“第三十七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第三十八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企业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只要被认定为合理的都允许在税前扣除(需要资本化的利息费用是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分期摊销),合理的标准是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由于税法没有明确具体指哪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许多地区执行的是本省区当年出现过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就是说企业只要能提供本省区商业银行出现过的同类贷款的最高利率,支付的借款利息不高于该利率都可以被认定为合理的,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人民银行限制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上限,企业允许在税前列支的利息也不能高于银行的利率,这样就规定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利息的最高限制。

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放宽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1. 企业借款利息全部允许税前扣除,扩大税前扣除,可能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额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同企业协商确定,这意味着企业所得税对借款利息的限制也同时放宽。企业支付的资金借款利息只要不高于本省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都允许税前扣除,贷款利率放宽后,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益,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贷款利率水平,有市场需求的资金利率金融机构会随时调整。正常情况下,企业能够支付的借款利息,说明有资金的市场需求,银行作为资金的供应方,为了商业利益,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调整利率水平,争取到该笔贷款。

2.贷款利率放宽对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影响

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没有发票,管理本身比较困难,银行贷款利率放宽后加大了税务机关对利息费用的管理难度。

发票一直是税务机关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在2012年又重新修订了发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发票管理,规定不合规的发票不能作为财务报销凭证,加强了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管理。但银行取得利息收入从来就没有要求开具过发票,企业支付的其他利息费用也没有要求提供发票,税务管理比较困难。在银行规定贷款利率限制的情况下,税务机关还可以要求企业提供银行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对高于银行利率的可以调整增加所得。现在银行放宽贷款利率限制,企业发生的借款利息都可以找到银行的最高利率,全额在所得税前扣除。

由于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没有发票的监督,企业签订虚假的借款合同,需增利息费用,逃避所得税,税务机关管理比较困难。税法规定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在不超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情况下允许税前扣除,实际发生的证据可以是多样化的,利息支出没有发票,以前税务机关主要是通过银行利率来控制管理企业的利息费用,现在没有意义了,只能要求企业提供发生的证据,职业只要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利息不是太过分,税务机关不能调整企业的应税所得。

三、放宽贷款利率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对股息、红利所得的规定是:不得扣除任何费用,税率是20%。个人在商业银行存款的利息暂免个人所得税,上市公司派发的股息从2013年1月1日起实行差别税率,持股超过一年的减按5%的税率执行,其他企业派发的股息如何征税没有明确规定,个人取得的其他借款利息如何征税也没有进一步规定。同样是因转让资金的使用权取得的收益,个人所得税做了不同的规定,政策本身具有不合理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放开意味着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利息也放宽,个人可能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可能大幅度增加。个人借款给企业取得的利息是否征税?如何征税?给税务机关带来征管上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瞿志明.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合理避税探讨.国际商务会计,2010(01)

[2]张剑洪.浅谈关联方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方案.金融经济,2012(02)

[3]张星.非关联方企业间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政策改进思考.财会月刊,2012(29)

贷款利率范文第8篇

一、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之间的联系

利率的市场化主要是通过市场供求的情况对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中的经营融资利率水平进行的确定。利率市场化主要包含了四种市场化,其一是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其二是利率结构的市场化,其三是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其四是利率管理的市场化。也就是由金融机构来掌握利率的决策权,由市场的需求情况来决定CNY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处于负利率状态,会导致存款人利益受损,这实际上是国民收入分配领域中的问题。在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中,如果存款利率太低,客户完全可以把资金用来购买其他商品,做到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来说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对于小额存款人来说,他们并不具备金融市场上大的风险承受能力,一旦通胀发生,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因此,吴晓灵建议在通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应该对小额存款人实行定额保值储蓄。

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及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形成利率市场化主要有两种原因:其一是为了将生产规模得到扩大,使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实行利率的低管制可以使投资者的资本降低项目有利可图,吸引和扩大投资;其二是稳定金融体系。出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抬高利率使项目大量的放款行为影响整个体系的安全。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中,利率的管制是对利益的一种保护,是保持体系稳定的基本条件。

(二)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受到财政赤字制约。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我国GDP增长稳定在较高的水平,而财政收入占GNP比重却是下降的状态。但是,我国的财政赤字从-82.9亿元至今以平均-189.06亿元的趋势增长到了3149.51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恰当的实施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恐慌和通货膨胀,以及倒闭的状况出现。因此,高通货膨胀率和高的利率,强制融资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以及政府负担沉重的债务利息等都是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难以避免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财政收支均衡减少对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影响。其次,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受到银行风险制约。因为受到利率管制自由竞争条件CNY与存贷款利率水平不一致。宏观经济和价格水平的不稳定也会引发利率市场的高利率。伴随通货膨胀及利率的提高,就会影响到利率的判断。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同时也会造成风险,引发银行和金融危机。最后,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受到投资和消费需求不够充足制约。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融资的数量及规模有限。如果财政赤字没有被解决就会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使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同时高名利率及高通货膨胀也影响到消费需求,所以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导致经济紧缩的问题。

三、CNY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