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黄牛养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黄牛;品种改良;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机械化农业的长足进展,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降低,黄牛产业进入了新的转型阶段,并且规模逐渐变大,产业链日趋完善,从原本的追求量的增长的养殖业逐渐转变为重质的养殖,这对各地区黄牛品种改革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利用种间杂交的方式,创建新品种,可以提高牛的出肉量与生长速度,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黄牛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种改良认识不足。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与影响,很多养殖户都秉持着只要母牛能够产出幼崽即可的思想,甚至还会出现“子母配”的现象,配种误区事件频发。并且牛具有较长的繁育周期,对应的品种改良工作也会花费较长时间,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人力物力的成本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很多养殖户丧失品种改良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改良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二)养殖规模小。虽然我国在道路建设中投入了较多的建设资金,部分养殖地区已经修建了水泥道路,但是由于受到当地经济与交通等问题的制约,各家各户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养殖规模过于零散,不利于品种改良工作。并且会出现配种站数量较少现象,对于乡村的养殖专业户来说,配种可能要驱车赶往数百里外的配种站,不利于配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配N人员技术水平低。存在很多配种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的黄牛养殖户,缺乏系统的配种知识,在进行配种工作过程中,不能有效识别患有子宫炎症、卵巢囊肿等疾病,不经系统治疗就对母牛进行配种工作。并且缺乏判断母牛时期的知识,人工操作技术也不甚熟练,导致出现母牛屡配不孕的现象,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降低养殖户品种改良的热情。
(四)良品繁育体系落后。目前,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多个乡镇地区还没有有效开展体型鉴定、品种登记、遗传评估等改良品种的基础工作。选择种公牛不是依照后裔的检测结果,而是沿用传统的系谱与自身表现进行决定,难以对种公牛的遗传品质进行判断。在各个地区开展的黄牛冻精调查跟踪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不能使种公牛得到良好的利用效果。在母牛的养殖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将大量杂交牛在一岁时出售,只保留少数的母牛进行杂交,导致品种改良工作难以取得进展。
二、提高黄牛品种改良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黄牛品种改良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手册等大众关注度高的手段进行养殖知识的传播,弘扬黄牛品种改良的必要性,并宣传政府对于黄牛品种改良的扶持与优惠政策,使养殖户深入了解品种改良的重要意义与经济效益,并大力宣扬改良的基本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养殖户的认知,提高养殖户的改良热情。
(二)增加配种站。政府应着重在养殖范围密集的地方适量增加配种站点数量。并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分析解决在配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配种的数量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的配种热情。
(三)加强配种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定期开展形式各样、内容深化的培训活动,并实行长短期培训结合、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技术交流会、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配种知识与实践认识。并培养工作人员积极的服务态度,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养殖地区,可以采用携带液氨罐配送的冻精的方式,对母牛进行受精,提高母牛的怀胎率。除此之外,鼓励技术人员深入养殖中心,为养殖户传播专业的养殖知识,并在养殖地区筹办技术讲座,并分发黄牛的配种知识,对于有疑难问题的养殖户进行一对一解答,也可以定期到养殖地区放映黄牛配种的相关视频,提高养殖户的配种认知与养殖水准,保证养殖户可以在日常中处理配种问题。
(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人工授精与优良品种的网络建设力度,对养殖户的黄牛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完善黄牛谱系资料,对种公牛后裔进行遗传检测与评定,做好各项育种基础工作,通过科学化、信息化的工作手段,规范本地黄牛育种、配种工作。养殖户也可以和公司、基地、配种站、大中专院校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引进品质优良的外国的冷冻胚胎与冷冻,提高黄牛繁育质量。
(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切实培育典型的改良牛品种,采取多种手段,依赖养殖大户,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养殖示范基地,改变传统的粗放的分散饲养的养殖模式,建立完善的农户、基地、与公司的一条龙的养殖模式,打通销售与供给之间的隔阂,突破地域限制与交通问题造成的销售受阻难题,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恰当的经营规模可以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黄牛的防疫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养殖。
三、结语
随着我国机械化农业的长足发展,黄牛养殖产业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为了提高有效提高黄牛的品质,政府部门需要在养殖地区深度弘扬黄牛配种知识,建立方便快捷的配种站点,并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通过集约式的网络管理,保证黄牛配种工作有效开展,提高黄牛的繁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宏霖.泾川县黄牛改良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牛业科学,2016,03:72-73.
一、普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普查工作主要做法
根据枝江会议精神及普查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立即召开“黄牛”普查工作专题研讨会,会上就普查专班人员确定、普查工作开展部署、相关普查措施等展开积极讨论。会后组建了由庄舒梅总畜牧师牵头,畜牧科、畜牧技术推广站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普查专班,根据我市自然资源分布及地理特征,将普查工作任务细化,迅速在全市十个镇(处)开展基础调研,加强对沮漳河流域,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的普查力度,严把普查操作技术关,确保普查工作有重点、有质量的完成。
(二)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通过普查我们发现,我市的黄牛主要集中分布于半月镇、王店镇、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及玉泉办事处6个区域,其中两河镇、河溶镇、坝陵办事处围绕着沮河和漳河而形成平原,王店镇、半月镇、玉泉办事处属于平原向丘陵过渡区域。因此确定我市黄牛的产区主要围绕着沮漳河流域向丘陵地区进行过渡,这里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同时黄牛也是产区群众的主要畜力。普查专班历时一个月,对现存的黄牛走村入户进行体尺测量、统计及基础信息调查,圆满完成224个农户、364头黄牛的基础性普查工作。
二、黄牛主要特性
(一)品种的起源及形成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市的黄牛品种均起源于亚洲原牛,经自然选育和人工驯化后,开始形成地方品种即“黄牛”。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役用的耕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能力强的黄牛也随着生产需要逐步演化,发展成以役用和肉役兼用型为主的牛种。
根据县志记载,我市历来就以沿养黄牛和本地大堰水牛为主。黄牛在我市呈现点状分布为主,从海拔100米左右的平畈丘陵到1000米左右的山区均有农户饲养,是丘陵、山区旱粮产区的主要畜力。经过特定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产区群众长期选育,促使黄牛体型外貌、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肉质品质等各项性能更具本土特征。
建国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党关于发展耕牛养殖的方针政策,坚持自繁自养,丰富了黄牛的资源。据记载:1950年我市的耕牛存栏23881头,其中黄牛21971头,水牛1910头,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黄牛作为役用的数量不断减少,到1980年止,我市的耕牛存栏23200头,其中黄牛5700头,水牛17500头,黄牛存栏数占存栏总数的24.56%。现在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养殖黄牛作为役用目的的数量逐年减少。相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正宗土黄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致其价格不断上涨,养殖黄牛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大,黄牛的养殖逐步由散养方式向规模标准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市黄牛存栏以肉用为主、役用为辅。我市饲草资源丰富,有大量的青草、农作物秸秆可以加工利用,并且在沮漳河流域有大量的天然草场,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成本。据初步测算,按照这种方式饲养,每头黄牛可达3000—4000元的利润,从而出现大量存栏5—10头的小型黄牛规模场。
(二)品种特性
经调查黄牛具有耐热耐寒,适应能力较强,体小力大,四肢结实有力善于爬坡等特点,能用于农业耕作。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除耕牛和母牛在耕作期和哺乳期需早晚补少量的玉米蚕豆等精饲料以外,一年四季均可以青草、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饲料。黄牛性格温顺,合群性强,易放牧。抗病能力强,只要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水平,一般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饲养管理跟不上,不重视免疫、驱虫、消毒等基础防疫措施也会发生疾病,如痢疾、口蹄疫、牛巴氏杆菌病、肝片吸虫病等。黄牛肉质细嫩鲜美,膻味小,亦能肉用,是值得保护的地方优良品种。
(三)生产性能
1、生长性能。本次普查的测量数据结合1982年100头不同类型的耕牛个体体尺测量数据显示,公黄牛的体高范围90-122cm,体斜长在88-128cm,胸围在122-160cm,管围在12-17cm,体重109-270公斤,母黄牛的体高范围94-116cm,体斜长在104-128cm,胸围在116-183cm,管围在10-18cm,体重163-363公斤,阉黄牛的体高范围90-130cm,体斜长在92-143cm,胸围在109-180cm,管围在12-19cm,体重101-426公斤。但随着农机普及,以及河南南阳牛等地方黄牛的引进改良,我市黄牛的役用性能消减,增重速度加快,个体明显增大,肉用性能突显。
2、繁殖性能,公牛一般18月龄性成熟。母牛一般24月龄性成熟,30月龄可以初配。公牛3—7岁配种能力最强,母牛终生能生产牛犊7—8胎,12岁左右开始淘汰,母牛多集中于9—11月份和第二年的3—5月份。周期为18d—24d,周期平均为21天,持续期18h—72h,平均持续期为3d。怀孕期为277d—285d,平均怀孕周期为275d。繁殖性能稳定,大部分牛只能三年产两胎。
3、肉用性能,经调查农户屠宰后净肉率高达53.25%,且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膻味小,适口性强,非常受市场欢迎。
4、役用性能,随着农机普及,黄牛的役用性能在消减,肉用性能在突显,依赖养牛耕地的农户减少,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在不断增加。
三、普查工作思考
关键词:滇西南;肉牛养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3.9+2;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43-02
肉牛养殖在中国的历史较长,但是各地区养殖的方法有所差异。滇西南地区的肉牛养殖起步较晚,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增加,导致了肉牛养殖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肉牛价格也在提高[1]。为了加速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速度,政府也制定了针对农业的一些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农业及畜产品的发展,肉牛养殖业也因此而受益,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肉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养牛场地及建筑从地方选择到建筑结构都不够合理,那些空间狭小的牛舍空气流通不畅,夏季就会出现闷热污浊,而春秋及冬天又寒冷潮湿,肉牛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不仅影响肉牛增重的速度,而且肉质也受到影响。
1 滇西南地区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肉牛品种
首先是肉牛的品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品种不好,肉质也受到影响。肉牛养殖一般选取的是黄牛或水牛,但是目前中国在肉牛品种改良和育种处于无序状态,导致了很多肉牛品种不好。一些农户挑选本地肉牛进行配种,自行繁育后代,在基因上的近亲导致了肉牛品种质量的下降,改良率较低。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肉牛改良比率相比较,中国改良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则高达90%。另外,品种改良时的杂交品种较少,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繁育,导致了肉牛整体上的性能较低,肉质较差。肉牛养殖户之所以选择黄牛来养殖,主要是黄牛饲养较为粗糙,抗逆性^好,不易生病,而且肉质比较肥嫩。但缺点是生长速度较慢,产肉少,而且优质牛肉的切块率比较低。
1.2 优质肉切块出肉率低
目前那些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肉牛优质肉的切块数量近300 kg,世界平均水平是205 kg,而中国的肉牛优质肉切块重量只有约200 kg。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实际上是肉牛体重的差异、良种繁育、饲料供应及养殖方式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滇西南肉牛出栏体重和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肉牛出栏体重相比较,差距较大,虽然黄牛是较好的肉牛品种,但是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及出肉率低,加上脂肪沉淀不理想都是导致肉牛肉质切块较低的因素。相比较而言,水牛体形较大,但是屠宰率较低,产肉量也少,而且肉纤维较粗,口感不好。品种培育方面,一些养殖肉牛的专业机构以成年架子牛为种进行改良,有效地缓解了中国牛肉短缺的现状,但是改良后的肉牛由于肉质差,不易消化等缺点,也阻碍了肉牛养殖的效益[2]。
1.3 饲料数量及养分不足,精细饲养差
中国肉牛养殖户以放牧的形式进行肉牛饲养,但是天然草场不够充足,放牧并不能解决肉牛较大的食量问题,肉牛增重速度降低。其次,一些养殖户用牧草来喂养肉牛,但是牧草质量不高,营养不齐全,使得肉牛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虽然喂养足够的牧草数量,但是肉牛的增重速度还是很慢,日增量约0.5 kg。牧草数量储存缺乏,导致肉牛食量不足而不能增加体重[3]。目前很多养殖户在肉牛的饲养方式上缺乏精细喂养,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不给肉牛添加饲料添加剂,更谈不上高质量的牧草或者饲料。在饲料投放时间和技术上也不够科学,一些饲料未加工就直接投放,影响了肉牛的消化率和长膘。
1.4 销售渠道不畅
养殖户的最大风险就是牛肉的销售渠道及销售价格。由于肉牛养殖农户的分散性,未能形成规模性的养殖链,导致很多肉牛养殖时间长,但是饲养方式又不相匹配,使得肉牛掉膘,肉质口感差,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牛肉价格下跌,甚至折耗。
2 滇西南地区肉牛养殖质量提高的策略
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采取科学养殖的办法才能使得养殖户受益,而且给市场提供绿色环保健康的牛肉,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1 改善养殖环境
要想肉牛肉质优良,科学合理的牛舍环境十分重要。就滇西南总体的气候而言,比较湿润温暖,开放式的牛舍比较适合这个地区的肉牛养殖,四周不设置围墙,采用支柱式的顶棚方式,高度设置3 m左右,宽度10 m左右,这样就保证了每头肉牛的平均面积。
2.2 改良品种
肉牛品种的改良很重要,要饲养杂交肉牛和规模化饲养方式,使得肉牛有条件实现经济杂交。可以利用本地牛和北方体形较大的鲁西牛进行杂交。也可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像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牛或楼来牛等作杂交父本进行改良。或者也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的办法,既节约了公牛成本,也避免了肉牛由于品种差异太大造成的困难问题[4]。杂交品种的最大优点就是增重快,比本地黄牛增重要高出20%~50%,而且肉质细腻,口感好。
2.3 改善饲料的营养
要想使得肉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是要提高饲料的营养,精细化的饲养肉牛才能使其长膘快,而且保证肉质的口感。饲料要采用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像柱花草、王草、矮象草、桂牧一号杂交牧草,蛋白质含量高,适合肉牛喂养,而且易于长膘。冬季可以种植一些黑麦草、大翼豆、银合欢、杨树、刺槐等,这些牧草不仅在口味上更加适合肉牛,而且营养价值也较高。
2.4 推广青贮及氨化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十分发达,肉牛肉质细腻,口感好。除了自然草场的优势之外,政府非常重视青贮,就是将青绿色饲料在无氧条件下密封保存的方法。青贮可以有效的保留饲料的营养成分,口味和青草相差无几,而且对肉牛而言口感较好,适合任何季节喂养肉牛。青贮在南方地区比较适宜,由于气候湿润温暖,尤其是玉米类作物在青贮后原有的营养保存较好。而氨化饲料则是将饲料进行氨化处理,尤其是草料的秸秆,处理后质地变软,符合肉牛的口味,有效的提高了消化率,并且粗蛋白含量高,适合肉牛长膘。
2.5 加强销售渠道的疏通
肉牛饲养长成后要及时销售才能避免饲养时间过长,保持肉质的鲜美和细腻,优质肉切块率高。那么传统的散养型养殖方式要改变,加强集团化养殖,分工协作,理顺销售途径,保证肉质质量的情况拓展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3 小结
肉牛养殖要想产生期望的经济效益,要依据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饲养条件才能实现。肉牛养殖需要学习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滇西南地区自身的环境条件加以改进,才能为养殖户带来真正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周培红,陈 娴.黔西南肉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3,39(3):37-38.
[2] 张纪鹏.南方肉牛养殖的问题探析[J].江西畜牧医学杂志,2015(6):10-11.
婺城区箬阳乡地处浙江省金华市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适宜黄牛的生长。近年来,通过引进优良肉牛品种进行改良,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积极推进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婺城区箬阳乡黄牛养殖发展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引进优良肉牛品种进行改良
充分利用现有的本地资源和国外优良品种的杂交优势来促进本地黄牛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品质与经济效益。箬阳乡于2009-2012年三年间引进安格斯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其杂交一代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公牛提高20%、27%、30%、47%、67%,胸围、腿围增大,后躯丰满度明显改善,屠宰率58%、净肉率49%,头均产肉增加70kg,经济效益显著。
2 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多方面给予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养殖大户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走“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共同体,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加强对先进养殖技术的宣传,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更新、知识培训工作,提高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科学素质,实现黄牛养殖饲养管理科学化,不断增加科技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含量和贡献份额,加大科研开发及应用力度,提高母牛犊的生产比例。
4 黄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4.1 育成牛
(1)6~12月龄。该阶段是育成牛性成熟时期,生长发育很快,机体对营养需求很高,因此在饲养上要求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育成牛的日粮应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补喂精料。按100kg活重计算,青贮料5.0~6.0kg、干草1.5~2.0kg、秸秆1.0~2.0kg、精料1.0~1.5kg。
(2)12~18月龄。育成牛的消化器官发育接近成熟。为了刺激其进一步发育,日粮应以青粗饲料和饲料为主。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占75%,精饲料占25%,同时要注意补充钙、磷、食盐和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在运动场放置干草、秸秆等。夏季应以放牧为主。
4.2 怀孕母牛
怀孕母牛的营养需要和胎儿的生长有直接关系。胎儿的增重主要在妊娠期的最后3个月,此时的增重占犊牛初生重的70%~80%,需要母体提供大量的营养。如果胚胎期胎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生后就难以补偿,导致其增重速度减缓,饲养成本增加。
(1)怀孕母牛的营养需求。妊娠前6个月,胚胎生长发育缓慢,不必为母牛额外增加营养,保证中上等膘情即可,但此时胎儿的大脑、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较快,应保证富含维生素A的青绿饲草的供给以及钙、磷的需要量。
当怀孕母牛以放牧为主时,青草季应尽量延长放牧时间,一般可不补饲;枯草季节可根据牧草质量和母牛的营养需要确定补饲草料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怀孕的最后2~3个月正值枯草季,应增加维生素A的供给,否则会引起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母牛产奶量不足。在冬季每头牛每天补喂0.5~1.0kg的胡萝卜,另外补充蛋白质、能量饲料及矿物质饲料,每天每头怀孕牛补饲2kg精料。
当怀孕母牛以舍饲为主时,应以青饲料和青贮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每天每头怀孕牛补饲3kg精料。
(2)怀孕母牛的日常管理。怀孕后期应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挤撞、猛跑、饮冰水、喂霉败饲料等;同时应避免过肥,每天需运动1~2h,并做好临产观察和助产工作。母牛应在临产前1~2周进入产房,产房要求清洁、干燥、环境安静,并在母牛进入产房前用10%石灰水粉刷消毒,地面铺清洁干燥、卫生(日光晒过)的柔软垫草。母牛分娩后,应喂给温热麸皮盐水,可以补充母牛体液损失及促进体力恢复,配方是:麸皮1.5~2.0kg,食盐100~150g,红糖200~250g,用温水调成。
4.3 哺乳母牛
哺乳母牛的主要任务是多产奶,以保证犊牛的需要,获得较理想的日增重。母牛在哺乳期所消耗的营养比妊娠期还多,此时如果不给母牛增加营养,就会使泌乳量下降,还会损害母牛健康。
(1)干奶期日粮以优质粗饲料为主,但不应饲喂过量的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同时应补喂矿物质、食盐。
(2)预产期必须精心饲养,分娩前2周可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禁止饲喂甜菜渣,适当减少其他糟渣类饲料。分娩后前2d应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补喂40~60g的硫酸钠,自由采食优质饲草,适当控制食盐喂量,不得以凉水饮牛。分娩后3~4d可逐渐增喂精料,每天增喂0.5~0.8kg,青贮、块根喂量必须控制。分娩2周以后,在母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恶露排净、生理肿胀消失的情况下,日粮可按标准喂给,并可逐渐加喂青贮、块根类饲料,但应防止糟渣、块根过食和消化机能紊乱。
(3)泌乳盛期必须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并使母牛保持良好食欲,尽量采食较多的干物质和精料,但不宜过量。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多喂品质好、适口性强的饲料。在泌乳高峰期,青干草、青贮饲料应自由采食。
(4)全年饲料供给应均衡稳定,冬季和夏季饲喂量不得过于悬殊,饲料必须合理搭配。配合日粮时,建议各种饲料的最大喂量为:青干草5kg(不少于2kg),青贮15kg,青草50kg(幼嫩优质青草喂量可适当增加),糟渣类10kg(白酒糟不超过5kg),块根、块茎及瓜果类5kg、玉米2kg、饼粕类1kg、小麦麸1kg、豆类0.5kg。
(5)夏季日粮应适当提高营养浓度,保证供给充足的饮水,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精料和蛋白质的比例,并补喂块根、块茎和瓜类饲料;冬季日粮营养应丰富,要增加能量饲料,饮水温度保持在12~16℃,不饮冰水。
(6)哺乳母牛的精饲料配方为:玉米50%、麸糠类20%~22%、饼粕类20%~25%、石粉1%、磷酸氢钙1%、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料1%、盐1%。
20__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玉米价格由每公斤0.70元涨到每公斤1.10元,随之而来一些农产品也出现了上涨,就豆粕而言,由每公斤2元涨到每公斤3.20元。这是我国近年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效果显现,也使长期困扰农民的农产品价格徘徊局面出现了转机。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自20__年以来,全国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了5000万亩,粮食产量逐年减少;二是粮食购销市场开放,使粮食购销环节加大了竞争力度,刺激粮食价格上涨;三是20__年我国谷物出口量增加80%以上,也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对粮食价格调整后对我区畜牧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以便更好地分析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止今年6月份,我区生猪饲养量10.4万头,其中出栏4.8万头;黄牛饲养量3.9万头,其中出栏1.2万头,奶牛存栏4655头,蛋鸡存栏79万只,肉鸡出栏58.8万只。肉类总产7647吨,禽肉总产5829.2吨,奶类总产6618吨,与20__年同期相比,除了肉鸡出栏比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其它没有明显下滑现象。总的看,粮食涨价对全区畜牧业的总量、经济效益未产生大的冲击。
调查结果表明,20__年以来,粮食涨价后我区的养殖业经济效益从蛋鸡生产看,成鸡料由每吨1200元涨到1520元,每只鸡增加成本8-9元,蛋价由20__年每公斤3.6--4.4元,涨到20__年的每公斤4.6--5.4元,由于蛋价上调使每只鸡增加收入3-5元,每只蛋鸡纯收入可达15元左右。生猪生产,由于仔猪价格由20__年每公斤9-10元,上升到20__年每公斤16-18元,仔猪饲料每公斤上涨0.4元左右,按饲养到20公斤仔猪计算,每头猪增加成本15元左右,仔猪价格每头增加140元左右。而育肥猪除了增加仔猪成本125元以外,饲养每头猪需220公斤饲料,每公斤饲料涨幅为0.30元,增加成本66元,费用增加191元,而出栏生猪每公斤比去年增加1.2元,按每头猪120公斤计算,增加收入144元,所以育养肥猪效益比上年减少51元。
奶牛饲养每公斤料增加0.20元,而牛奶每公斤增加0.20元左右,按2公斤料产1公斤奶计算,每公斤奶比上年减少收入0.20元,每头成母牛按年产奶5000公斤计算,每头牛纯收入减少1000元,但每头牛纯收入仍在4000元以上,效益仍然可观。
黄牛养殖,由于玉米、豆粕涨价,每头牛支出增加80-100元,但黄牛价格与上年持平,因此,养黄牛效益有所下降。综上分析,养殖业总体效益有升有降,对农民养殖业积极性不会有大的影响。
二、粮食调价格对我区畜牧业的影响。
粮食价格调整后,对我区畜牧业生产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一是传统生产项目仍是稳定发展,粮价调整后,促使肉蛋价格的上涨,饲养母猪、蛋鸡和肉鸡的效益明显提高。二是有利于畜牧业的规模发展,粮价调整后,饲养成本的提高使个别小的饲养户出现弃养,但饲养大户靠规模仍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科技推广。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饲养成本加大,靠科技管理,提高饲养的科技含量保证成活率。四是有利于品种改良工作的推广。优良品种可以减少饲料支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饲养效益。
不利因素:一是粮食价格调整造成饲料价格上涨,使养殖育肥猪、黄牛等项目效益下降,因此出现了饲养数量的滞缓。二是畜禽个体成本增加,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者的积极性。三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扬,一些小规模户无经济效益而弃养。四是养殖户流动资金需求加大,给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几点建议及对策
粮食价格调整后,为稳定和发展我区畜牧业生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第一,着力做好科技推广文章。农业科技部门要深入农户调查研究,抓好品种引进,推广畜禽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要着力强化技术推广,把科技创新和推广落实到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
第二,着力做好饲料转化加工文章。我区旺有几个乡镇秸杆作物较多,开辟饲料新途经,依靠种植牧草大有文章可做。前一阶段区农水局推广的饲料青贮是一项很好的饲料贮藏项目,要进一步加以推广,利用粗饲料加工贮藏等综合手段,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粗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效益。
陆地:养牛赚蚯蚓
从部队退伍的颜士全,觉得家里把农作物秸秆当作烧水做饭的燃料很可惜,便萌发了用秸秆养牛的念头。在镇农村信用社的扶持下,他当起了“牛倌”,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当地远近有名的养牛专业户。牛多粪多,产生的大量牛粪堆积在庭院内,臭气熏天,污染了环境,影响四邻,每到夏天更是蚊虫满院,他为牛粪无法处理大伤脑筋。
机会总是给予那些有心的人。从事养殖业多年的他,2001年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本省临沭县有利用牛粪养殖蚯蚓的消息,他眼睛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说:“总算找到处理牛粪的好方法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踏上了登门拜访之路,虚心请教牛粪养殖蚯蚓的方法。回家后,他买来了蚯蚓和有关书籍,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建起了蚯蚓养殖基地。家人说,颜士全伺候蚯蚓比伺候自己的孩子还上心,每天都守在基地里。汗水没有白流,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他逐步掌握了蚯蚓养殖技术,蚯蚓种由原来的6公斤发展到1000多公斤。
水中:蚯蚓养黄鳝
本来打算把蚯蚓扔在地里让它自繁自灭的颜士全,无意中听别人说,蚯蚓是养殖黄鳝的上等饲料,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多方打听找到了当地喂养黄鳝的人,证实两公斤蚯蚓可长一公斤黄鳝,黄鳝的当地价格30-40元-公斤。2004年颜士全建了5个池子,开始养黄鳝,喂养黄鳝全部用的是蚯蚓,2006年每个池子可产黄鳝50公斤,再加上把蚯蚓卖给渔具店作为鱼饵的钱,一算共收入2.5万元。颜士全笑开了花。
空中:蚯蚓粪种蔬菜
蚯蚓粪是种植蔬菜的好肥料,种出来的蔬菜既不用上化肥,也不用打农药,属于绿色无公害蔬菜,颜士全便打起了蚯蚓粪的主意。2007年,颜士全利用蚯蚓粪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了667平方米(1亩)韭菜、667平方米“江苏一号”丝瓜,蔬菜就种在养过蚯蚓的地方,养过蚯蚓的地方土地肥沃,里面含有大量的蚯蚓粪,在上面种蔬菜一举两得。
关键词 畜牧生产;现状;对策;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88-02
近年来,金寨县立足金寨县实际不断深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抢抓市场机遇,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使该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就该县畜牧业发展问题作以下分析和探讨。
1 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1.1 生态养殖发展速度加快,特色养殖发展项目增多
发酵床生态养猪开始起步。目前发酵床养猪已发展到15家,发酵床面积达5 000 m2。生态黑毛猪、林间散养鸡养殖规模增大,现有黑毛猪养殖基地6处,全县年养黑毛猪达20万头。标准化规模养殖有起色,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8家;大别山黄牛养殖稳步发展,现存栏黄牛达3万头;肉羊养殖有新突破,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行情十分看好;獭兔养殖开发已起步,现已发展獭兔养殖场9家,年养獭兔15万只;品种保护开始试点。
1.2 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转变,畜牧业执法力度加大
中小规模养殖户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增多。通过养殖结构调整,金寨县逐步形成了生猪、家禽、黄牛、山羊、兔业等重点养殖区。优势养殖带内的优势产品集中度明显提高,特别是生态猪、当地土鸡等优势品种日显经济优势,市场销量很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此外,加大了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力度,加大了兽药、饲料的管理力度以及行政执法、技术培训力度。
2 畜牧业发展潜在优势
2.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1~15 ℃,降雨量1 400 mm,无霜期180 d以上,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植物及特长草生长。县内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人为污染源少,水质优于国家地面水Ⅱ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现有耕地2.25万hm2,山场28.75万hm2,其中可牧面积15.47万hm2,内有低山丘陵草场3.47万hm2,林间草地3.87万hm2,四旁草场5.33万hm2。这些草场多由立体植被所构成,种类达1 000余种,家畜能利用的约300余种,据安徽省草山草场资源调查表明,年产鲜草80万t,仅有50%被利用,加之农作物秸秆13万t,年载畜量可达15万个黄牛单位,发展生态养殖优势明显。
2.2 传统的优势养殖品种,有利于养殖资源的开发
金寨县是大别山黄牛主产区。大别山黄牛是优良的地方品种,耐粗饲、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皮张致密,山羊品种为黄淮白山羊,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嫩味美,山羊板皮深受商家欢迎;猪以霍寿黑猪为主,产仔率高,适应性强;家禽主要是当地土种麻黄鸡和少量皖西白鹅及地方麻鸭,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良好开发潜力。
2.3 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养殖效益的提升
一是金寨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拥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可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该县养殖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三是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绿色、生态、无公害畜禽产品市场广阔、前景看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发展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固守传统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意识差,养殖技术匮乏,养殖户素质有待提高。二是畜牧业基础条件薄弱。养殖基础建设滞后,养殖生产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慢。三是缺少龙头企业,龙头牵动力不强。金寨县目前还没有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养殖规模小,养殖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市场控制力弱,牵动不强[1-3]。
4 发展对策
4.1 结合实际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全县畜牧业发展要明确“一个定位”,瞄准“两个市场”,着力“三个提升”,主攻“四大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明确一个定位,是在发展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有机、特色畜牧业。瞄准“两个市场”,是在满足县内畜禽产品充足供应基础上,重点开发大中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和养殖产品精加工市场。着力“三个提升”,是着力提升全县特色养殖业技术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主攻“四大品种”,是在稳定常规养殖品种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黑毛猪、圈山养土鸡、大别山黄牛、有机山羊4个优势品种。实现“五项跨越”,是通过5年发展,努力实现特色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加,质量显著提升,品牌逐步做响,销售渠道畅通,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目标是初步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比较完整的畜牧业的资源、技术和信息体系,力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达8.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畜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4.2 科学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建设
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特色畜牧业生产布局,依据现有养殖条件和优势,规划设立畜牧特色养殖区。逐步形成特色养殖带和养殖集群,加快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启动以龙头企业牵动为核心、基地发展为保障、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养殖产业示范带建设,增强养殖业综合竞争力。
4.3 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进程
围绕规模化生产,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和奖励畜牧业养殖大户,鼓励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壮大养殖龙头企业,开展养殖示范园创建,开展品牌创建,拓展养殖市场空间,发展休闲养殖业、开展良种繁育。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强标准化养殖环境监管,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对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培育、饲料投喂、养殖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验收等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档案。积极开展无公害养殖认证和畜禽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切实提高生态健康标准化水平,在规范发展中促进畜牧业升级,推动传统饲养方式变革[4]。
4.4 加快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
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纽带,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大别山黄牛、黑毛猪品种保护中心。二是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使养殖科技到场入。三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加大畜禽免疫力度,加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保障,完善检测手段,提高科技监管能力。
4.5 加快推进养殖产品产业链升级
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市场化运作,建立种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实现良(苗)种自给,并逐步实现对周边地区苗种供应,全面提升养殖良种上游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以充裕的资源,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畜禽产品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来县创办养殖产品养殖基地,壮大产品供给中游生产能力。引导建立畜禽产品精深加工或饲料生产企业,创造特色品牌,带动基础养殖,做强养殖产品销售下游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
4.6 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在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前提下,着重构建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的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畜禽产品的产地检疫制度,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力争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立健全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养殖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推进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依法加强养殖环境、品种、饲料、用药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从源头上保证养殖产品质量安全。
4.7 加快推进养殖业融资机制创新
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支持老区库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好良种补贴、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养殖业保险等工作,积极为畜牧业的升级工程提供资金和项目扶持。金寨县县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养殖户实行养殖治污直补、购苗直补和贷款贴息。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担保基金作用,积极为养殖大户提供融资担保,力争更多的养殖户得到金融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养殖户投入资金短缺问题。
5 参考文献
[1] 王有木.南平市延平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9(6):43.
[2] 杨会华.昌宁县畜牧生产发展初探[J].云南畜牧兽医,2009(2):36.
【关键词】泾源县;畜牧兽医;草畜产业;现状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泾源县各级组织把草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来抓,草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主要成效和特点是:
1.1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标准化生产日益普及
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要求,以肉牛产业项目为依托,加大暖棚牛舍和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扶持力度。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肉牛养殖示范村76个,建造标准化暖棚牛舍16899座、“三贮一化”池9894座,养殖农户标准化暖棚牛舍、“三贮一化”池户均占有率分别为0.76座和0.47座;累计投放各类铡草机9361台、粉碎机845台、割草机350台、饲草打捆包膜机5台,玉米秸秆揉丝机8台,养殖户肉牛养殖条件大为改善。
1.2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饲草料基础进一步夯实
按照“农业为畜牧业服务,种植业为养殖业服务”的思路,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压缩冬小麦播种面积,加大饲料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力度。自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种植饲料玉米2000hm2、复种禾草2000hm2,积极引进推广了玉米秸秆加工青贮各项新技术,每年加工调制秸秆饲草5万多t。
1.3 动物防疫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初步建立
结合草畜产业项目实施,不断强化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县共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110名,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启用了二维码免疫标识,建立了疫病可追溯体系,动物免疫率、标识率和抗体检出率均达到100%,抗体保护率达到70%以上,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
1.4 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泾源肉牛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政府强力推动、养殖园区拉动、营销大户带动、养殖协会联动、群众积极主动、科技服务促动“六动”形式,突出规模,创新机制,破解瓶颈,以繁为主,以贩促养,养贩结合,部门联动、整村推进,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
2 存在的问题
(1)经济模式的多元化,导致我县草畜产业发展出现滑坡现象。
(2)牛肉精深加工企业萎靡。
(3)养殖园区、养殖大户效益不够明显,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4)现有的扶持政策已经赶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3 今后发展的重点与措施
3.1 抓好万头基础母牛核心基地建设
(1)在全县范围内培育20个基础母牛养殖示范村,每个村培育100户基础母牛养殖示范户,使得每户基础母牛饲养达到3头以上。
(2)大力发展专业化母牛规模养殖。
(3)加强对母牛规模养殖的信贷支持。
(4)建立能繁母牛养殖保险制度。比照能繁母牛保护补贴政策,建立政府部门牵头、农户与保险公司签约的母牛保险制度。
3.2 加强优质饲草基地建设
一是以饲草加工企业为重点,专业大户为骨干,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发展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引进高产优质的牧草种子,进行统一种植、科学管理。每年种植饲料玉米2000hm2、紫花苜蓿2000hm2。二是加快先进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通过引进、试点,结合我县的实际,积极推广紫花苜蓿头茬打捆包膜青贮技术和玉米秸秆揉丝青黄贮技术,解决养殖户季节性缺草性问题,同时提高饲草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3.3 加快肉牛营销屠宰环节建设
一是加大“泾源黄牛”的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中国(宁夏)六盘山黄牛节这一平台,全方面多方位的宣传“泾源肉牛发展模式”,提高知名度。二是建立泾源黄牛肉定点销售网络。三是引进大型清真牛肉屠宰加工企业。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 新产品、新机制的思路和多种成分、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集中人力、物力、 财力,高起点地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使之形成经 营机制新、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经济实体。
3.4 扩张肉牛饲养总量
要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坚持“抓大户、抓园区、小群体、大规模、高效益”的原则,以规模养殖园区(公司)为重点,专业大户为骨干,集中发展连片区域化的养殖专业村、专业社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带动千家万户的规模养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拉动,效益促进和典型推动,大力鼓励千家万户加快发展肉牛养殖,不断扩大养殖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草畜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打造成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的强势特色产业,为肉牛加工企业增值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3.5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强动物防检疫。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强化村级防疫职能,逐步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对主要传染性疾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疫病发生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表,组织防疫人员对家禽进行集中免疫,不漏一禽一畜。对进入本县的畜禽要严格检疫,杜绝一切有疫情的病畜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