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鳜鱼养殖

鳜鱼养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鳜鱼养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鳜鱼养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商品鳜鱼;高效;池塘;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965.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76-01

鳜鱼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含量等特点成为淡水名贵鱼类之一[1],发展人工鳜鱼养殖已势在必行[2],现将商品鳜鱼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池塘准备

池塘是鳜鱼赖以生存的地方,池塘条件的优越性直接决定了鳜鱼品质的好坏,为鳜鱼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首先要求池塘有足够的水源,并且水质良好,清洁无污染;其次,要确保池塘坡度较大,且排灌系统方便,池塘内的淤泥少;最后,池塘的面积要适宜,对于没有饵料鱼的一般为1 300~2 000 m2,对于有饵料鱼的池塘面积在2 000~3 300 m2。另外,要对池塘进行清整和消毒。

2 饵料鱼准备与培育

鳜鱼的饵料鱼有很多种,一般为野生杂鱼,如团头鲂鱼、鲮鱼、鲢鱼、草鱼、麦穗鱼等。在投放饵料鱼苗前7 d左右,要保证池塘的水深约为60 cm,并根据池塘底泥的质量向池塘内施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情况是3 t/hm2 [3]。用来培育轮虫等枝角类浮游生物,为7 d后培育饵料鱼做好准备。接下来就是饵料鱼的投放养殖过程,在投放之前要在饵料鱼培育池内加入约10 cm深的清水,使水中清洁且富含养料,注意饵料鱼的投放密度要控制在450万尾/hm2。定时饲喂饵料鱼,在饵料鱼喂养过程中要不断观察饵料鱼的体质和大小以及水中红虫的数量。一般鳜鱼鱼苗的大小为8~10 cm,饵料鱼的大小要控制在3~4 cm。

3 鱼苗放养

鳜鱼鱼苗在投放池塘前7~14 d,池塘的水要用浓度为0.7 g/m3的CuSO4溶液与FeSO4溶液以5∶2的比例混合后泼洒全池[4],目的就是杀死池塘里的寄生菌,以提高鳜鱼鱼苗的成活率。在放养鳜鱼鱼苗时,一般提倡采用套养的养殖方式,适合鳜鱼套养的鱼种有白鲢、花鲢等。同时,在池塘里放养一些老泥鳅,让其在池塘里自由繁殖,其中小泥鳅是鳜鱼很喜欢吃的食物。在鳜鱼以及其他套养鱼种在投放池塘时,都要经过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把鱼浸在浓度为3 g/m3的CuSO4溶液或者是浓度为20 g/m3的KMnO4溶液中5~10 min即可。避免投放进入的鱼类把病原体带到池塘或者交叉传染。

4 饵料投喂

在喂养过程中,对饵料鱼要求:一是确保饵料鱼鲜活;二是大小适中,一般情况下饵料鱼的大小为3~4 cm最为适中;三是保证饵料鱼没有硬刺,避免伤及鳜鱼身体;四是保证头尾工作要及时且规律。当然,在投放饵料鱼前,必须着实做好消毒工作,确保鳜鱼的食品安全。在鳜鱼放养的前期,最好多投放团头鲂鱼,而且饵料鱼将要被吃完时要及时添加。等到鳜鱼长到25 cm左右的时候就要根据鳜鱼的喜食性,多投放鲤鱼、鲫鱼等。到6―7月和11月,池塘的水质较好,而且水温适宜,是鳜鱼快速生长的时期,此时要加大饵料鱼的投放量,对鳜鱼超量供应食物,促进其快速生长;而在8―10月,池塘的水质较差,且水温较高,不适合鳜鱼的生长,饵料鱼的投放量应适当减少,但是要勤投放。

5 水质监控

在鳜鱼的养殖中,要注入新水,以保持池塘水质干净、肥沃、清爽,尽可能保持鳜鱼健康的生长环境。例如在夏季,即在6―9月要特别注意池塘水质。隔35~50 d要注入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度为15~20 cm。天气如果过度干旱,此时要保证池塘内水位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控。保持鳜鱼池塘水质问题,那就是水中溶氧度的问题。由于历年来科学养殖技术的普及,在鳜鱼养殖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增氧设备来为池塘水中注入氧气。具体实施方法为每天的21:00―22:00开启增氧设备,直至翌日日出后。夏季炎热时,也要加开2 h,以保持水中溶氧度的稳定,确保鳜鱼正常快速生长。

6 疾病防控

对池塘水体进行消毒,每20 d用浓度为30%的漂白粉泼撒整个池塘,或者用生石灰75 kg/hm2均匀投放至池中。交替使用该2种方法效果更佳。防止池塘中病毒寄生虫,用浓度为0.7 g/m3的CuSO4溶液泼洒全池。注意鳜鱼的饲料鱼类的安全卫生,用100 g/m3的福尔马林混合3 g/m3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泡10~15 min。

为了增强鳜鱼体质,在鳜鱼饲料中要掺杂光合细菌、免疫多糖等物质,增加鳜鱼体内的自身免疫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调节水质,适当增加氧气来改善鳜鱼的生长环境;一旦当池塘中出现死鱼,即可断定池塘中有传染病。在治疗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用药,切记不可滥用药物。

7 参考文献

[1] 芮平禄,陈志平.优质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J].内陆水产,2007(5):29-30.

[2] 张英.鳜鱼种专池培育技术[J].齐鲁渔业,2010(12):38.

[3] 陈德权.河蟹池塘套养当年鳜鱼经验谈[J].渔业致富指南,2009(17):45.

[4] 周福元.商品鳜鱼生态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3(17):41-43.

鳜鱼养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河蟹;鳜鱼;套养;生态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93-01

河蟹(Eriocheir sinenisis),学名中华绒螯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螯科绒螯蟹属[1]。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风格独特,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河蟹的养殖也一直势头良好[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餐桌上常规、大众化的水产品,市场需求逐渐转向河蟹、鳜鱼等优质水产品,河蟹生产也由原来的“大养蟹”转为“养大蟹”。过去单纯追求的高密度投放、高产量、小规格商品蟹,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不再适应市场需求,且其市场价位低、效益差。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别名翘嘴鳜、桂鱼、季花鱼,隶属鲈形目科鳜属[3],常见种类有翘嘴鳜、斑鳜和大眼鳜。鳜鱼属温水性淡水鱼类,底栖生活,喜群集穴居,静水或微流水均适宜,水草繁茂的浅水带尤其适合于鳜鱼的摄食栖息。鳜鱼以活鱼虾为食,是凶猛的掠食性鱼类[4],其肉质鲜嫩、少细剌,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驰名中外的淡水名贵鱼,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市场对大规格商品蟹和名优鱼类的需求日益加剧,生态养殖大规格商品蟹、鳜鱼已成为当今名优水产产业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市场价位高,而且销售渠道广。现从池塘条件、水质调控、投放苗种、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养殖户来说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最便捷、最重要的手段。

1 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

1.1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石塘村内,面积2 hm2,坡比1∶(2~3),水深1.5~2.0 m,池底淤泥8~10 cm,排灌系统配套,防逃设施好,水源丰富,交通便捷。

1.2 放养前准备

1.2.1 清塘消毒。修坡护埂,建造防逃设施,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腐殖质,曝晒池底1个月后,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1 125~1 500 kg/hm2,7 d后注水。

1.2.2 种草移螺。以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金鱼藻为主,在池塘水体中至少形成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使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70%,如果水草不足,要及时补充;如果水草覆盖率超过70%,应及时割除,防止发生“闷塘”现象。分2次投放螺蛳,以免因一次性投螺量大导致水质偏瘦而滋生青苔。一般在清明前投放螺蛳2 250~3 000 kg/hm2, 6―7月再投放750~1 500 kg/hm2,在投放螺蛳时一定要全池均匀撒开。

1.2.3 培育饵料鱼。在清塘后,放养发育良好的2龄鲫鱼45~60组/hm2,雌雄比例1∶3,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浸洗5 min,再放入水草分布密集的水域。待温度回升后让其自然繁苗,为鳜鱼种下塘提供适口饵料鱼。

1.3 苗种放养

1.3.1 蟹种放养。选择当地培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投放的蟹种要求甲壳完整,肢体齐全,活力强,规格整齐,同一来源,无“小老蟹”。放养密度1.05万只/hm2,放养规格120~160只/kg,放养时间为2月,放养的蟹种要进行围养,以便于前期集中投喂,提高饵料利用率;同时避免其过早进入水草栽种区,影响水草生长。一般5月中旬可撤掉围隔。

1.3.2 鳜鱼种放养。池塘养蟹增效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套养鳜鱼,放养密度750尾/hm2,规格为4.5 cm的当年人工繁殖苗种,年底可养成商品鳜鱼。少量投放鳜鱼能有效清除部分野杂鱼类,减少与河蟹争食,降低饵料成本。

1.3.3 青虾苗、细鳞斜颌鲴和鲢鳙鱼放养。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可适当配养在食性上与河蟹、鳜鱼不产生矛盾的品种。投放青虾苗22.5 kg/hm2,规格2 000只/kg;细鳞斜颌鲴450尾/hm2,规格5 cm;鲢鳙鱼150尾/hm2,规格0.5 kg/尾左右,鲢、鳙鱼比例2∶1。

1.3.4 苗种消毒。苗种须经过严格检疫和消毒。鱼种在放养前采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5 min,河蟹用6 mg/L高锰酸钾浸洗10~20 min,用药时间视水温和鱼的耐受力而定。

1.4 饲养管理

1.4.1 饵料投喂。投喂饵料要根据气候、水质、前1 d的摄食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等灵活掌握。河蟹按照“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精青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和遵循“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进行人工投喂管理,投喂的饵料以2 h以内吃完为宜。

早期(4―6月)饵料品种以动物性饵料野杂鱼为主,植物性饵料玉米、小麦、南瓜为辅;中期(7―8月)以玉米、小麦、南瓜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后期投喂野杂鱼辅以小麦、玉米促进河蟹育肥。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10%~30%,并根据存塘蟹摄食强度、饲料种类、季节、天气、水色等情况灵活掌握,以食完为度。因此,一定要勤观察,随时增减投饵量。鳜鱼饵料根据养殖的实际情况重点安排在7―9月,每月各补充投喂1次饵料鱼,饵料鱼规格以其体长为鳜鱼体长的35%~55%,体高小于鳜鱼的口径为宜。投放饵料鱼数量,按鳜鱼与饵料鱼尾数比1∶(8~12)为宜。

1.4.2 水质调控。一是换水。春季水位0.6~0.8 m,每隔20 d左右换水1次;夏、秋季水位1.2~1.5 m,每隔7 d换水1次,每次换水30~40 cm。高温时每天都应加注新水1次,形成微流水,增加池水溶解氧,但应注意在河蟹蜕壳高峰期不能加水。二是调水。即调节池水的pH值,宜控制在7.5~8.5。方法是施用生石灰,每隔15~30 d施用1次,按1 m水深施放150~300 kg/hm2,使池水始终保持微碱性,促进河蟹蜕壳生长。三是改水。即泼洒光合细菌,每20~30 d施用1次,每次施用量为75 kg/hm2,但使用生物制剂时,不施用生石灰。

1.4.3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从源头抓起,严把饲料质量关,种苗消毒后下塘,合理施用生石灰泼洒水体,投放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拌饵投喂三黄散、水产用复合维生素VC、VE等预防措施,促进鱼蟹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安排专人了解河蟹吃食、活动情况、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敌害侵袭、做好各项记录等工作。

2 效益分析

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平均规格0.12~0.15 kg/只;平均产鳜鱼300 kg/hm2,规格0.4~0.6 kg/尾;平均产青虾105 kg/hm2、细鳞斜颌鲴112.5 kg/hm2、鲢鳙鱼225 kg/hm2。总产值220 510元,总投入119 745元,总利润100 765元,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50 382.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3 结语

在蟹池中套养鳜鱼,可以将低质的野杂鱼转化为优质鳜鱼,不仅提高养殖效益,还控制了野杂鱼的过度繁殖与河蟹争溶氧、争空间,有利于河蟹生长。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吃河蟹剩余饵料,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细鳞斜颌鲴能够刮食池塘底部有机碎屑、附着的藻类和植物碎片,起着“清道夫”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蟹塘青苔及蓝藻的发生。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有机腐屑,防止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期间基本实现了零排放,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广。需要注意的是,河蟹与鳜鱼均要求水色较清爽,溶解氧含量高,在防病、治病上都需要谨慎使用药物,一般采用生石灰为好。

4 参考文献

[1]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24,217-222.

[2] 林乐峰.河蟹养殖与经营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7-152.

鳜鱼养殖范文第3篇

盐城地区采用鳜鱼与饵料鱼在同一口池塘养殖的生产方式,当年的鳜鱼苗即可养成商品鳜,池塘中饵料鱼被鳜鱼吃完后,即可放干塘水收捕鳜鱼上市。一般5月初放鳜鱼苗,当年9月上中旬就可达到400克以上,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达200~300千克。

1.养殖条件

(1)池塘条件。面积以1350~3350平方米为宜,长方形;池埂坚固,保水性能好,壤土底质,水深2米左右;池塘周边环境安静。

(2)水源条件。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池塘进排水设施建设完善,进排水方便。

(3)集鱼设施。池塘底部开挖“一”、“二”、“井”、“口”等集鱼沟,沟宽0.6~1米,沟深0.5~0.7米。集鱼沟与排水口相连,其底部略高于排水口底部。

(4)增氧设施。养殖鳜鱼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

(5)清塘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清塘。

(6)生物肥水。生石灰清塘10天后,渗入经40~60目筛过滤的塘水到0.7~1米,然后每667平方米施“生物宝”或“水中宝”(生物肥)1千克,培肥水质。

2.塘鱼放养饵料鱼投放过多,使池塘水体长期保持低溶氧状态,不利于鳜鱼生长,甚至造成池塘水体缺氧;反之,饵料鱼投放不足,鳜鱼没有充足的饵料,则造成鳜鱼生长缓慢。因此,饵料鱼的投放数量至关重要。我场经过多年的摸索,每667平方米池塘投放饵料鱼250万~300万尾为宜。此外,饵料鱼投放过早,其规格偏大,鳜鱼没有适口的饵料鱼;饵料鱼投放过迟,其规格偏小,同样鳜鱼捕食饵料鱼数量增多,造成养殖后期饵料鱼不足。因此,必须要正确把握饵料鱼的投放时机。经过生产实践,我们认为比较恰当的投放方法是:施肥后第四天,第一次每667平方米投放鲢、鳙鱼水花100万尾;7天后第二次再投放鲢、鳙鱼水花100万尾;再过7天,第三次连同鳜鱼种又投放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水花50万~100万尾,共计投放各类饵料鱼250万~300万尾。在第三次投放饵料鱼时,同时每667平方米投入经严格消毒的3~4厘米鳜鱼鱼种500~700尾。

3.日常管理

(1)饵料鱼培育。从第一次投放饵料鱼苗的前20天内,每天喂鱼粉饲料4~6次。在第三次投放饵料鱼时,每667平方米施生物宝或水中宝2千克;以后间隔15天,每667平方米施生物宝或水中宝2千克;20日后,每天投喂鱼颗粒饲料3~4次。此阶段,饵料鱼的培育十分关键,必须适合鳜鱼生长的需求状况。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日常投饲和水质调控来控制饵料鱼的生长,使饵料鱼的体长始终保持在鳜鱼较适口的范围,即饵料鱼的体长相当于鳜鱼体长的30%~60%,确保鳜鱼比较容易捕食到生长所需的饵料。

鳜鱼养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秋浦花鳜;池塘单养;网箱养殖;池塘混养;大水面套养

鳜鱼又名桂花鱼、鳌花,属鲈形目、鳍科。鳜鱼为肉食性鱼类,膘肥体壮,肥满度很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为典型的食肉性的猛鱼类,终身以活鱼为食,饥饿时自相残食。池州地区养殖的秋浦花鳜属于长江水系翘嘴鳜,在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繁殖最佳季节。在天然水域中,雄性1冬龄性成熟,雌性鱼2冬龄性成熟。产卵的适宜水温为21~23℃,喜欢在微流水中产卵。

一、池塘单养

1.1池塘条件

单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3.33~6666.67m2,池塘太小,水质不易控制,太大又不易管理。池水深1.5m左右,池底平整少淤泥,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增氧设备齐全,并靠近饵料鱼配套池塘,以便于饵料鱼的运输。

1.2鳜鱼种苗的放养

投放鱼苗前10~15d,用生石灰1500~2250kg/hm2或漂白粉以池水呈20mg/L的浓度清塘,有条件的池塘可提前放干池水,曝晒塘底,然后加水12~20cm,并进行清塘、消毒。清塘7d后注水,逐渐加深。鳜鱼苗放养前,在池塘中培育部分适合的饵料鱼,一般品种为鲤、鲫、草、鳙、鲢鱼等夏花,培育900~1050万尾/hm2为宜。鳜鱼苗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投放。具体时间根据饵料鱼规格而定,要确保鳜鱼的饵料鱼适口。一般放养7~8cm鱼种1.2~1.5万尾/hm2。当年可产规格为0.4kg以上商品鳜鱼1500~3450kg/hm2。

1.3饵料鱼的配套与投喂

饵料鱼除在鳜鱼苗种放养前培育夏花900~1050万尾/hm2外,还必须有专池培育饵料鱼,饵料鱼池与鳜鱼养殖池为2∶1,以确保后期饵料鱼的补充。饵料鱼宜采用多池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办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要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鳜鱼生长、吃食情况及饵料鱼的数量、水质变化和饵料鱼增补情况。保持水质良好,勤注水、换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大于35cm,pH值7~8。在高温季节,应逐步提高水位,早、中、晚要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

1.4鱼病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清塘时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消毒;或采取外用杀虫剂杀灭池塘寄生虫。必须时中期选用无公害杀虫剂、杀菌消毒剂定期预防。并每月用生石灰150kg/hm2左右化水全池塘泼洒1次,调节水质,抑制病菌。如发现病害,应及时检查病鱼,对症下药,及时施治,对鳜鱼较敏感的药物慎用。

二、网箱养殖

2.1网箱结构与规格

网箱网线一般为聚乙烯线,网目以1.5cm为宜,以饵料鱼不能逃出为原则。也可设2级箱,前期用密网箱,中后期用稀网箱。网箱规格为4m×7m×2m或4m×8m×2m,也可用3m×3m×2m等,但入水深度必须1.5m,高出水面50cm。网箱一般封闭型,用毛竹作网箱支撑材料,箱底以石子作沉子,并应离水底30cm以上,使网箱呈自然垂直状。

2.2网箱的设置

网箱应设在避风向阳的地点,箱距大于2m,行距大于10m为佳。

2.3鱼种投放

6月中旬投放鳜鱼苗,规格为8~10cm以上,投放20~30万尾/hm2为宜。

2.4饵料鱼配套与投喂

以1∶50的池塘配套,投喂的饵料鱼体长应为鳜鱼体40%以下,过大不宜摄食,造成浪费。日投喂量为鳜鱼体重的15%左右。一般每3~5d投喂1次,投喂前应用3%~5%的食盐水对饵料鱼浸洗5~10min,确保饵料鱼不带病进箱。

2.5病害防治

网箱四角可采用药物挂袋,定期选用杀虫、杀菌消毒剂全箱泼洒。发现病鱼,及时捞起检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网箱要经常洗刷,防止网眼被堵,影响水体交流。:

三、池塘混养

池塘混养模式主要有成鱼塘混养、蟹鳜混养、藕塘套养等。高产成鱼塘不适宜采用,因成鱼密度大,大量投饵水质易恶化,极易引起鳜鱼缺氧死亡。对中低产池塘可混养鳜鱼。混养鳜鱼时,必须控制投放鳜鱼苗种规格,以不危害主要鱼类为原则。投放3~4cm的600~750尾/hm2或13~16cm的150~300尾/hm2。不增加投饵,也不需要特别管理,池塘可净获鳜鱼75~150kg/hm2。

鳜鱼养殖范文第5篇

记者受邀来到扬州市邗江杨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以后简称园区),在园区的道路上,一位镇政府倪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道路两边的蟹池和鱼池以前都是低洼地,水涝严重,少数村民看到土地荒废非常可惜,抱着可有可无靠天吃饭的心理,每年都会在田里撒点麦种,每年产量都很低,最近几年,杨寿镇政府在扬州市农委和邗江区农委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对低洼地进行改造,才有现在成片几千亩的蟹池和鱼池。

沿着园区道路往前走,记者走进扬州市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王德定的蟹池边,王德定告诉记者,他就是东兴村的村民,养蟹已有十几年;目前,他们夫妻俩共承包130亩蟹池,像他这样承包100多亩蟹池的农户在东兴村还有十几家,很多人都是通过养殖河蟹发了家,致了富。王德定还告诉记者,以前他也养过河蟹,但不懂养殖技术,收入很低,三年前镇政府帮他们牵头成立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机制,由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基地建设,实行“五规范一分开”管理办法:即实行苗种质量规范、放养模式规范、饲料采购规范、渔药使用规范、技术标准规范,一分开就是分户养殖。以市场化建设推进基地建设,增强工作实效。现在全是订单式生产,饲料由厂家直接送货上门,用药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河蟹长大以后经济人就直接上门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了生长到销售的难题,往年每当河蟹大量上市后,他们都为一次几千斤的河蟹销路发愁,现在这些根本不用担心;合作社还经常组织他们到南京的高淳,常州的金坛等地去学习先进的养蟹技术。现在他家蟹池采用的套养办法就是学习外地养殖技术,以前蟹池经常有小杂鱼和小虾与河蟹争食,不但影响河蟹的成长,又增加了饲料的投入,现在在每亩的蟹池里投放20条季花鱼(学名鳜鱼)鱼苗,通过放养季花鱼以后,小杂鱼,小虾明显减少,这样不但节省了饲料,河蟹也长得很肥,同时季花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每斤高达20元,这样又额外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扬州市邗江区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杨泉”牌、“氧呈湖”牌两个商标,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认定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四个无公害产品,并已认证2000亩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的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五个无公害产品认定和2000亩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已得到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和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的批准。园区注重产品品质,养殖技术领先,养殖效益显著,是邗江区重点河蟹池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和鳜鱼主养模式示范区。

杨寿镇农服中心主任詹坤田告诉记者,杨寿镇是邗江区水产重点乡镇之一。园区现有标准化养殖池63个,占园区养殖池65%,防逃设施建设4万米,护坡设施建设8000米,水泥路6.8公里,砂石道路6.2公里,安装路灯59盏,购置了800亩增氧设施,投饵机械150台套,潜水泵50台套,渔业机械桥覆盖率62%,新建500吨冷库1座,新增200KV变压器一台,活鱼运辅输车2辆,生活、办公室、实验用房500平方米。

詹坤田还告诉记者,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亩,拥有养殖水面4384.5亩,并将规划建设管委会办公区、 “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和“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其中“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占地面积3000亩,拥有养殖水面2600亩,包括养殖面积2300亩的“池塘河蟹生态健康养殖区”和培育水面300亩的“中华绒螯蟹良种扣蟹培育中心”; “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占地面积2184.5亩,拥有养殖水面1784.5亩,包括养殖面积1584.5亩的“鳜鱼养殖区高产高效养殖区”和培育水面200亩的“良种鳜鱼苗种培育中心”。大部分已经建成,未建成的也在最近两年陆续建成。

鳜鱼养殖范文第6篇

池塘是适宜大闸蟹繁殖的最佳场所,必须远离污染源。面积不可过小,水深需要达到2米,螃蟹池塘里的浅滩面积占整个池塘的面积不超过四分之一。池塘用黑色挡板隔开,养殖前加入生石灰,彻底清洗池塘。生石灰的作用不仅在于改善池塘土质,而且可以消灭池塘中的敌害生物。清池后需要及时栽种水草,保证螃蟹栖息、觅食以及躲避危险。同时水草还是螃蟹获得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2、优化养殖技术

大闸蟹的养殖若是仅仅靠提高品质毕竟能力有限,利用套养模式增加整体效益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其中套样青虾既可以摄取池底的残余物质,减少污染,并且虾类事物本身便是大闸蟹的天然美味,在不增加饵苗的情况下,年底可以收获每亩十多千克的优质虾。再者套样鳜鱼模式也是十分可行的,鳜鱼是肉食动物,与大闸蟹对于水质的要求相似,鳜鱼主要以池塘中的小鱼小虾为食,套养的鳜鱼可以减少氧气的消耗、增强饲养的效率。

3、放养优质大闸蟹种苗

在长江天然水系养殖出来的大闸蟹整体呈现青灰色、生长速度惊人、蟹体本身极富光泽。放入时选择个头较大、体质健康的幼苗,密度不能过小,否则难以提高群体产量;密度也不可过大,否则个体太小。放养前置于一定量的盐水中浸泡消毒,并且在蟹池的中间需要围栏一小块对大闸蟹进行饲养。不仅有利于集中饲养管理,又有利于大面积的生长繁殖。暂养时间一般从4月到5月,在大闸蟹退第一次壳后撤围栏,开始进入整池养殖。

4、充足饲料的投喂

大闸蟹作为杂食性动物的一种,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需要共同喂养。在人工喂养中,保证饲料的鲜活,切忌变质饲料的投喂,前期以及后期主要投放小杂鱼、水生昆虫等以动物性的饲料,中期主要投放以蔬菜、水草为主的植物性饲料。在使用蟹商品饲料时,要把握好饲料质量,选择无公害优质饲料。每日一般投喂2次,清晨、傍晚的投喂量不依水温、环境、数量、规模的等有所区别。规格、数量、水温、天气、环境条件等。

5、调控池塘水质

良好的水质是养蟹尤为重要的一环。对于水质的一般要求是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5~8.5,水体透明度达40cm以上。根据水温、水质等生长情况定期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对增加溶氧有很大的作用。春秋两季每半个月换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换水频率远远高于秋季,夏季平均六天换一次水。夏天大闸蟹的摄食量明显减少,水质常常因为温度的升高恶化,这种情况下应立即换水;当然在久旱不雨时,也要勤换水。此外,大闸蟹池塘的生石灰一次性使用量不可超过五千克,洒泼的范围在覆盖有水草的水面,次数为每月三次。

6、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水质。大闸蟹的饮食习惯、大闸蟹的生长环境、定期对池塘的环境进行清理,做好养殖方面的专业记录。防治偷盗、防治天敌入侵、防治水草的恶化。

7、加强病害防护

在大闸蟹无公害养殖的过程中,拒绝使用高残留农药等有毒物质的药品。在大闸蟹出现生病症状后,不解盲目的病急乱投医,而是应该综合的有效的对症下效。大闸蟹的病症大概分为七种。大闸蟹常见的第一种症状是水肿病,此病症的特征是蟹壳周围肿胀,蟹类停止进食,最后死亡。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仅需用点红霉素投于蟹食之中,七日一个疗程。蟹奴寄生病也是大闸蟹常见的病状之一,蟹奴寄生于大闸蟹的腹部,吸收大闸蟹的体液。寄生严重的蟹肉会散发一股恶臭,不可食用。若发现蟹奴寄生,可用0.5微升/升的硫酸铜和0.2微升/升硫酸亚铁混合剂遍池泼洒。

8、结束语

鳜鱼养殖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河蟹,青虾,名贵,鱼生,高效

 

实践证明,在蟹、虾池中混养鳜鱼等名贵鱼类,用肉食性鱼类消灭池塘中与蟹、虾争食、争氧、争空间的小型野杂鱼、虾,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蟹、虾的规格和品质,而且还可套养出一定数量受市场欢迎的名贵鱼类,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主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模式。“河蟹十青虾十名贵鱼类”。目前混养名贵鱼类主要有鳜鱼、黄颡鱼、白鱼等。养殖模式即:河蟹十青虾十鳜鱼或河蟹十青虾十黄颡鱼或河蟹十青虾十白鱼。

二、池塘准备。(1)清塘消毒。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培肥水质。(2)移植水草。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3)移植螺蛳。在清明前进行,每亩水面移植200~250千克。

三、苗种放养。河蟹:3月底前放养,规格每千克100~200只,密度每亩300~500只。青虾:2~3月放养幼虾,放养量每亩5~10千克,或4~5月放养青虾,放养量每亩0.5~1千克。名贵鱼类:鳜鱼5月底6月初放养,规格6~9厘米,密度每亩15~20尾;或黄颡鱼6~7月放养,规格4~6厘米,密度每亩300~400尾;或白鱼5~6月放养,规格每千克20尾,密度每亩10~30尾。

四、饲料投喂。饲料包括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冰海鱼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河蟹、青虾采取“两头精、中间粗”,荤素结合,合理搭配,定点投喂的方法,日投喂量按在池蟹、虾重量的7%左右。混养品种主要利用蟹、虾的残饵和池塘中的天然饵料,不足时适当补充。

鳜鱼养殖范文第8篇

太子河以投放草鱼、鲢、鳙、鲫鱼为主,同时投放青鱼、鳜鱼、鲤鱼、鳊鱼和黄颡鱼等鱼种。放养鱼种的尾数由2008年的79.05万尾上升到2009年的131.3万尾,2010年和2011年又分别回落到112.85万尾和114.91万尾。草鱼鱼种投放的比例最大,2009年投放的尾数达总投放尾数的77.68%,2008年比例最低也达到49%,其他年份为62.3%~69%。其次是鳙鱼的放养比例,2008年比例最高达39.00%,其他年份为10.86%~20.27%。鲢、鳙的放养比例除2008年因当年未购买到足够的鲢鱼种而比例1∶15.13,2009年和2010年比例为1∶1.86和1∶1.61,2011年调整了放养比例为0.51∶1。具体的鱼种投放情况见表1。

二、渔获物分析

太子河的渔获物组成主要以草鱼、鲢、鳙、鲫鱼、鲤鱼、鳊鱼为主,其他经济鱼类还有青鱼、鳜鱼、黄颡鱼、鲌类、鳡鱼等。几种主要的经济鱼类占渔获物组成的比例高达82%~96%,其他如鳜鱼、鳡鱼等天然鱼类只占4%~18%。2009年草鱼放养较多,因此渔获量较其他3年高7%~18%。2011年调整了鲢的放养量后,当年鲢的渔获量也较前3年提高了11%~14%。

三、分析与讨论

1.太子河鱼类多样性特点本次调查只发现鱼类20种,说明太子河鱼类区系较简单,鱼类种类多样度不高,鱼类种群以人工放养鱼类为主。2006年是开始人工养殖的第一年,年底捕捞时可以发现0~5+龄的鳡鱼、0~3+龄的鲌、0~3+龄的鲇等天然经济鱼类,每年外河水位高时可以通过开闸加水增加一些鲌、鳡鱼等天然苗种,但通过2008-2011年的渔获物还是发现这些天然经济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而且呈低龄化趋势。这说明高强度的捕捞对这些天然鱼类产生了影响,导致鱼类区系简单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2.太子河养殖模式与其他养殖模式的比较太子河为河道型水库,库型规则,利于管理和捕捞,现在的养殖模式为半精养式主养草鱼,搭配养殖鲢、鳙和鲫鱼,这样的养殖模式类似于主养草鱼的池塘养殖模式,但产量较池塘低。太子河草鱼的产量为142.55~419.65千克/亩,鲢的产量为8.10~91.17千克/亩,鳙的产量为58.34~115.63千克/亩。张从义等报道的湖北地区的池塘主养草鱼的产量达到500~650千克/亩,鲢的产量达到160~240千克/亩,鳙的产量稍低为40~80千克/亩。但太子河为小(一)型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