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石油地质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教学方法;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7-02

《油气田勘探》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油气勘探的基本任务与工作程序、油气勘探各阶段的工程部署设计方法、不同类型勘探资料录取要求、了解油气勘探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油气勘探系统”的理念,系统掌握油气勘探各阶段的根本任务、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等。

一、《油气田勘探》课的性质与特点

1.《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与《石油地质学》的比较,就能很容易理解《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石油地质学》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根本任务是阐明石油地质三大核心理论问题,即:①石油天然气的成因问题;②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问题;③油气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问题。这三方面的理论是油气勘探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而《油气田勘探》课的核心是阐明如何来实现油气勘探中的三个核心目标。这三个目标分别是①高效: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②快速:缩短勘探周期,加速勘探进程;③经济:以尽量少的勘探投入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因此,《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理论基础与方法应用的关系。《油气田勘探》作为《石油地质学》的延伸和实践部分,是以《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油气田勘探》的经济规律为指导,系统阐述油气勘探预测方法与技术、油气勘探程序与部署设计、油气勘探评价与决策以及油气勘探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如果说《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属于理论地质学的范畴,那么,《油气田勘探》就是找油的方法论,因此属于方法地质学的范畴。

2.《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油气资源勘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油气田勘探》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油气田勘探》处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金字塔的顶端部位,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第二层次为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地质学基础原理,如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第三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与石油勘探开发紧密相关,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录井工程、油气资源遥感等。第四层次则属于综合应用层次,包括《油气田勘探》和《油气开发地质》两门课程,前者偏于油气勘探,后者偏于油气开发。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很强。由于该课程属于“上层建筑”,综合性极强,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讲好每一堂课,就必须广泛收集有关油气勘探方面的历史素材,对油气勘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开展一定的总结和研究,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业经验,具体承担过与油气勘探相关的科学研究,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油气田勘探》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油气田勘探》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勘探方法与技术、勘探程序与阶段、勘探部署与设计、勘探评价与决策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教学思路也应该区别对待,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勘探方法与技术――“启发式教学”。油气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井工程方法等,这些勘探方法的具体原理已经在专业基础课程部分进行了介绍,在《油气田勘探》课程中主要是侧重各种方法在勘探中如果具体加以应用,特别要强调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要针对勘探任务和目标,采取最佳的技术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因此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启发式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具体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特别是要注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勘探程序与阶段――“对比式教学”。对比教学就是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同条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帮助人们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因此,对比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对比式教学法非常适用于油气勘探程序和勘探阶段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勘探勘探,先勘后探”,油气勘探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达到“快速、有效、经济”发现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与经济价值的目标,特别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精”的客观认识过程。首先,要从盆地整体着手系统解剖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然后选择有利的生油凹陷及周边进行勘探,力争早日发现油气田,发现油气田后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去评价油气储量规模及其开发可行性。因此,勘探的阶段性是非常明确的。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在确定勘探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勘探对象、根本任务、主要成果、重点研究的内容、勘探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对比,让学生尽快建立勘探程序的概念和勘探的整体思路。在勘探阶段各部分内容(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解第一部分,其余四个阶段的教学,则可以以例子的形式,引导学生按照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去自己分析和思考。这样就可以达到又快又好的教学效果。

3.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包括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气钻井等设计内容,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油气勘探工作风险众多,包括地质风险、工程和技术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因此在勘探部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风险,特别是地质上的风险性,因为它是所有风险中最常见的。在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内容在于各种部署设计的目标、地质条件分析和风险分析。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研讨式教学的方法。所谓研讨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分析解答。以预探井的井位设计为例,老师应根据预探井设计的目的和设计原则,设计出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勘探区带,并给定一定的石油地质背景条件(如构造、地层、岩性、圈闭类型),让学生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非得让学生拿出绝对正确的方案,因此也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达到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

4.勘探评价与决策――“辨析式教学”。勘探评价与决策部分,主要是介绍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勘探总结评价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如果进行勘探决策与目标优选。评价部分主要是讲思路,即评价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评价;决策部分则主要是讲策略,即通过怎样的思路来决策。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可以采取所谓辨析式教学方法,它是指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具体内容,确定辨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辨析,最后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授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勘探区带和圈闭等目标地优选上特别值得应用该类教学方法。以圈闭的的评价优选为例,通过对圈闭油源供应、圈闭形成演化历史、储集层质量、油气保存条件等地质评价内容得到了两个圈闭A和B的地质条件得分(假设A-0.65;B-0.85),同事通过对圈闭规模、储层物性等参数的分析开展了圈闭资源评价,预测出了两个圈闭可能的含油气规模(A-5000万吨;B-1000万吨),如果在勘探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最先考虑钻探哪个圈闭?围绕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是选A还是选B。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必然会认识到地质风险大小和勘探经济价值高低的问题。关键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勘探阶段的因素。如果在一个盆地勘探过程中,久攻不破,那么这时候重点是考虑地质风险,因为及早突破出油关对整个盆地的勘探意义重大,这时候应选B;如果勘探处于中后期,目标是发现大油气田,这种情况下,出油关已经突破了,那就可以选A而宁可冒无油的风险。在学生辨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出圈闭优选过程中“保守型决策”、“冒险性决策”、“保险型决策”等不同决策思维模式。针对“保险型”的决策模式,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几十个圈闭,那么如何来构建一个定量指标,以确定他们钻探的前后顺序”,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假设,逐步引导学生去考虑“数据归一化”、“加权求和”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油气田勘探》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对勘探技术与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自我发现各种方法和原理的差别、各自的应用条件,以及各自的技术优势与技术缺陷;对于勘探程序及阶段,则应该采取对比式教学方法,举一反三,通过对比,建立不同阶段的目标、勘探手段、研究方法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对于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准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勘探评价与决策,应采用辨析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辩论中去更深刻领会各种决策模式和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庞雄奇,张树林,吴欣松.油气田勘探[M].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尹德今.论启发式教学[J].绥化师专学报,1995,(2).

[3]秦婷.浅谈比较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音乐教学,2010,(23):31-33.

[4]韩英.比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16):163-164.

[5]吴国平.高校法学教育研讨式教学法探析[J].太平洋学报,2008(6):46-47.

[6]辛仁臣,李桂范.试论本科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53-56.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2篇

2、小排量引擎机械师,“当你埋头于引擎上时,很难会有社交活动,所以做小排量引擎机械师可以说是内向人士的最佳职业。”

3、护林员,“护林员的时间是花在和自然的沟通上,而不是和人的沟通上。这个职业对喜欢户外的内向人士来说很合适。但做个工作的绝大多数(92%)是男性,需要花很多时间持续学习公园、森林、湖泊和其他自然领域的知识。”

4、档案管理员、馆长或博物馆技术员,“如果你宁愿一晚上躲在博物馆或图书馆也不愿去一个聚会,你可能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你也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档案管理员、博物馆馆长或者技术员。工资中等偏下。”

5、网站开发,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是内向人士的梦想,他们可以通过聊天沟通而不是面对面的互动。

6、艺术家(画家、雕塑家、插画家),“有一些艺术家很高调和自以为是,喜欢在一群人面前卖弄他的作品。但其他的艺术家则是安静的孤独者,他们宁愿花上几个小时在工作室也不要陪着一大群人。如果你是安静的创作者,艺术生涯可能适合你。”

7、专职游戏玩家,“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敌人,游戏玩家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虚拟世界的互动上。专职玩家们帮助创建虚拟世界并让之具有活力,但他们大多无需与人互动。”

8、私人厨师,私人厨师根据他们准备的食材,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食物上而不适合吃的人打交道,这让这个职业成了热门。同样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私人厨师是女性(62%),但是主厨大部分却是男性。

9、统计专家,“统计专家靠数据说话而不是靠闲聊,他们每天沉浸在电子表格和公式中,这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很棒。这份工作报酬也很不错。”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3篇

天然气不是化合物。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来源:文章屋网 )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4篇

先用温水冲管道,但不能直接使用开水,因热胀冷缩会造成管道冻裂。之后可找物业或专业人员处理化冰,并检查燃气是否有泄露。冬季燃气管道冻冰主要是因环境温度低,管道暴露在室外遇水凝结成冰造成,冻上冰的燃气管道可能造成管道损害、燃气泄露。平时冬季可用稻草包扎保温,防止再次上冻。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2020年5月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对外披露,该公司近日发现了一条富含天然气的新区带,预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

(来源:文章屋网 )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三区 ;压裂;酸化

前言:

目前商三区已进入油田开发中后期,为了延缓产油量的自然递减速度,近年来地质所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该区块油水井措施的作业量,对油井实施了酸化、压裂、补层等措施作业,注水井实施酸化等措施作业,使油井的产油量和水井的注水量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随着增产措施作业量的增加,措施成本也不断增加,部分井组增产措施效果差甚至无效。本课题结合了采油九队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历年来采油九队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认真总结了商三区部分注采井组油水井酸化、压裂措施的增产增注效果。在商河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日趋变差,地层能量补充不足的情况下,及时对老井进行措施挖潜,对提高老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和采出速度,延缓产能自然递减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商三区区域构造特征

商河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临商中央构造断裂带东端,探明含油面积54.3km2,地质储量6651×104t,动用含油面积49.4km2,地质储量5893×104t,注水储量4222×104t,可采储量1562×104t,标定采收率26.5%。

1.1构造概况及储层物性

商三区位于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南部,构造位置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临商断裂带的东段,共有沙一、沙二上、沙二下和沙三上四套开发层系。油藏含油层系多,单层厚度小,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藏。

商三区油藏含油砂层多,含油小层多,共有四套开发层系,砂层单层厚度小,构造复杂、但主力油层突出;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但原油性质好。其砂岩储层孔隙度一般15~25%,平均孔隙度20.4%,空气渗透率一般1~50×10-3?m2,平均渗透率32.4×10-3?m2,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0.46,渗透率级差2.33,突进系数1.5,层间渗透率差异较小,属常规低渗透油藏。

1.2目前生产情况

采油九队所辖商河油田商三区,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1913×104t,注水储量1253×104t。1976年投入开发,共有11个开发单元38个井组96个含油小层。目前采油九队下设9个计量间,6座配水间,管理着商河油田商三区的油水井241口,其中油井开121口,日液水平1005吨/天,日油水平189吨/天,综合含水81.2%,平均动液面1284米。水井开71口,日注水平1469立方米。

二、油水井措施在商三区的应用

采油九队从2010年至2012年期间油水井措施力度逐渐加大,措施产油量逐级递增。其中,2010年计划措施油井13口,实际完成6口,年累积措施产油量277吨;2011年计划措施油井3口,实际完成9口,年累积措施产油量600吨;2012年计划措施油井6口,实际完成7口,年累积措施产油量2346吨。

2.1 商三区注水井酸化现状

目前采油九队注水井总井100口(含28口报废井),开井71口,日注能力1526 m3/d,日注水平1508 m3/d,日配注2100 m3。其中分注井8口,开8口,层段合格率75%。

水井欠注原因主要包括:对应地层物性差,低渗透;地层污染;泵压低等原因。欠注井使得部分区块供液不足,原本要求的配注量不能达到,地层能量不能得到充分补充。欠注井作为水井管理最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地层能量补充的情况,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通过洗井、及时酸化来治理欠注井。

从2010年5月至今,采油九队共实施注水井酸化11井次,通过酸化减少欠注井8井次,注水井合格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有效的解决了注水井欠注问题,区块地层能量得到了有效的补充。

2.2油井酸化、压裂的应用

采油九队从2010.5-2012.5累计酸化、压裂油井9口,其中酸化井3口,压裂井6口,酸化成功1口,压裂成功4口。

三、商13-585井压裂效果分析

商13-585井是商三区沙二下商13-603井组一口油井,有对应水井SHS13-589对应注水。

四、结论

根据商三区目前油水井酸化、压裂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处着手增强酸化、压裂增产增注的措施力度。一方面强化落实管理,另一方面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1、油井水力压裂是提高商三区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和采油速度最有效的手段。通过近年来油井压裂情况来看,随着科技投入,油井压裂工艺水平不断进步,压裂成功率不断提高,措施有效期越来越长。

2、油井压裂后油井产能高,生产压差小,压裂后平均日油水平一般能提高5-6倍。

3、从近两年对欠注井的治理可以看出,酸化增注是治理欠注井最有效的手段。下步应继续与地质所结合,根据测井曲线和水井注水情况,准确判断小层物性及对应油井生产情况,及时对水井酸化,强化油井地层能量的补充。

4、结合商三区低渗透储层地质资料及小层物性分析得出,商三区油田具有很大的措施潜力空间。井组内油井压裂、对应注水井配套措施酸化,在提高采出速度的同时及时对地层能量补充,这是商三区低渗透油井长期增油、稳油,实现措施长期有效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局编。1998.石油地质学进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复杂断块;开发后期;主要做法;效果分析

1,地质概况

某块区构造位于某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包括卫79块、卫83块和卫302块,该区域是由西倾的卫西断层和东倾的卫东断层所构成的地垒块,是一个西高东低的半背斜构造构造高点位于该区西北,构造产状较陡。探明地质储量352×104t,目前动用地质储量135×104t,动用含油面积2.9km2,平均有效厚度107m,标定采收率44%,可采储量60×104t,主要开发层位是S3X1-2。该断块区的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异常高压压力系统油藏,主力油层平均孔隙度为10.6%,平均渗透率为1.×10-3mm2,压力系数平均在1.12-1.68之间。

2,开发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某块区共有油井22口,注水井18口,注采井数比1:1.2。累积产油39.3×104t,地质采出程度29.1%,工业地质采出程度65.5%,采油速度2.3%,综合含水81.4%,累积注水190.6×104m3,累积注采比1.74。

3,存在问题

3.1,井网损坏严重,工业采出程度高,剩余油挖潜难度大;

3.2,层间差异大,注水压力高(>30Mpa)分层注水难度大;

3.3,挤堵工艺水平严重制约油藏的开发水平,影响差类油层的启动;

3.4,后备储量不足,储采严重失衡

4,主要做法和效果分析

4.1,油井整体二次压裂技术

随着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进步,首先压裂规模增大,人工裂缝达到100~200m,其次分层压裂工艺逐步成熟,另外支撑剂类型增多。某块区属于特低孔低渗的油藏,压裂改造是获得工业油流的必要手段,该断块的油井投产时大都已经实施过压裂,经过多年开发,许多油井表现为低液量、低含水,据此判断为裂缝已大部分闭合。针对这种情况,2002年共压裂5口井,全部有效,措施有效率100%,措施后单井日增油10t以上,截止2002年底累计增油6000t,平均单井增油1200t。

4.2,剩余油分布评价技术

对于老油田来说,井网控制程度高,主力层水淹严重,构造及油水关系特别复杂,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通过动、静态相结合,采取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动态分析法以及数字模拟法等手段,得出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特征:①在油田内部主产区内,由于开发早,水驱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注水波及不到得油藏边缘地区、复杂带无法形成注采井网的地区;②在水驱动用程度较低的地区,除了个别点水淹外,大多含油砂体处于见效、见水的初期阶段,存在大量剩余油。

4.3,近解远调技术

本区在油井在投产时均进行了压裂改造,产生了大量的人造裂缝,在开发初期为油藏的稳产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开发的深入,不少压裂后的油井转为注水井,这些人造裂缝

和非均质性便成为注水单层突进和指进现象的重要因素,造成对应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严重阻碍了油田的高效开发。

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进解远调的工艺技术,即利用盐酸酸化地层以及盐酸与水玻璃(Na2SiO3)在地层中反应生成H2SiO3凝胶的反应来达到近井地带解堵、远井地带调剖的措施效果。实施这项技术后,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油藏开发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累积增油达3000t。

5,结论及体会

5.1,深化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合各种资料,优选高效措施,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5.2,针对油藏地层物性差,注水压力高的特点,可以实施分井分注,解决超高压分层注水工

艺水平不高的问题;

5.3,完善局部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水驱动用程度;开展难动用储量研究工作,增加动

用储量,做到储采平衡。

参考文献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石油;形成;植物;能源;开发;实验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57-02

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已有生物,而且这些生物相当之茂盛丰富,体积之宠大,分布地球各地。经过很长时间变化,地球内部开始激烈运动,不断产生地震和火山喷发,这过程许多生物体被岩浆埋在地下,这些生物长期变化有的造成煤,有的生成石油。现代石油生成理论,是沥青岩,沉积岩中的烃变化为石油,但所有生油过程都需要热解,这种自然界生物生成烃热解过程,只有地球内部高温热能才能做到。我们不防用科学推理火山喷发的物理变化。

地球内部岩浆喷发过程一定伴有强烈的超声波脉冲,这种波峰短而窄快,而且喷发后岩浆建军迅速覆盖这些生物,也形成绝氧状态,在高温高压绝氧之下这些生物不会燃烧,而是迅速液化为液体,有机物液体是成石油基本条件。自然界形成石油与射线也有密切关系。石油层岩石含有高密度辐射线的物质。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热反应过程不断辐射强烈射线,而且超高温的物质都会辐射强烈射线,这些液化的生物体就会受射线辐射。火山喷发的岩浆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地壳内不同层次岩浆喷发后化学成份也不同,特别这些物质辐射线强弱也不同,地质学就知他们的年代。其次我们可以想象岩浆喷发后地核到地面,这过程岩浆不断减压,温度下降,岩浆收缩逐渐形成空间,也便于石油贮储空间。

我们用现代物理研究超声波和射线对有机物作用。超声波在实验中对有机物液体加热升温,也可以增加液压力和加快有机物化学反应时间,而同步辐射中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r射线等射线对有机物分解,降解加快了其化学反应有密切作用,可见自然界生油与超声波和射线有关系。激光对有机物升温作用,还可以光解。高温,高压绝氧状态下,通入超声波,同步辐射,激光光解后,有机化合物迅速分解,降解,并且化学互为转变为烃等物质。高温,高压,绝氧状态下发酵技术,许多科学家做过大量实验,最成功用木薯做成乙醇,即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制成混配汽油。大部分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很复杂,没有射线,也没超声波,激光等分解,光解实验,只是热解生物发酵技术吧。现代同步辐射实验室中,我们知道射线对生物,化学,物理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整个宇宙最普遍的现象。而且生物本来是燃烧易燃物,用他做人工石油是最理想的原料。石油是地球自然界形成宝藏,我们只要根据它们在自然界形成原理,物理,从而用现代先进科技设计相应实验—人工石油。这是人工石油主要途径。天然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不知它能用多少年,如果人工合成石油成功了,他意味什么呢?我们想象他们实用价值是巨大的,不可估量。

实验过程怎么把生物体液化的温度是困难,我们怎么能得到这个高温度,我们不防用核反应堆的温度吗?这样成本,危险性很高的不划算。再我们设计出一种实用人工石油装置。可以解决温度问题和迅速光解,热解,分解,降解的条件。三个过程:高频感应炉,利用涡流的温度,这种炉目前温度最高一种炉,可以把生物体液化,而且快速,安全,容易控制。二把液化生物有机物液体通到另一个置装,用激光装置进行继续升温度,同时初步光解。三光解后的液体通到一个绝热高分子材料容器,通入超强频率超声波脉冲,进行加压,继续加温度。同步辐射装置射线辐射整体有机物液体。实验液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实验过程一定抽出空气,绝氧。形成石油后降温,这三个环节,第三环节时间需要长。整个过程目标,高温,高压,绝氧,光解,热解,分解,降解有机物。实验中可能使有机物碳化,同时形成各各烃的化合物,形成人工石油。

现代物理研究同步辐射超声波作用。被火山喷发的岩浆埋藏生物,以及其他形式埋在地下的生物,如河流冲积到海洋的沉积物,不是都可以成为石油,而是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成油,必需四个条件,一是这些生物体是否完全密封,不然形成的油气散发掉,二是热解中热运移需要的空间,三需要一定压力使油气反复流动,四需要热解,这是最重要的,这些生物经过化学反化生成烃的化合物。从石油地质学我们知道,生油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大概200万年以上时间,但研究发现每个油田成油时间不同的,时间有长有短,特别火山岩层的石油生成与沉积岩生成石油相差很远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深入研究发现,生油快慢与射线辐射强弱直接关系,也与射线辐射时间长短有关,石油岩层有一定密度辐射射线物质,如果辐射射线强一些,他们成油时间快一些,辐射弱一点成油时间慢,`用物理分析,同步辐射光源可以加快了有机物化学反应时间,也加快有机物热解分解时间,而有机物是组成生物最基本物质。生油时间也与火山喷发时超声波有间接作用,因为这些生物体迅速粉碎液化,而且现代实验中超声波脉冲大大加快生物降解时间。激光闪光作用,植物是光合作用组成有机物,我们只好利用激光进行光解有机物。生物生成烃的过程,如果用发酵技术是可行的,但原料,燃料.性能效果不是那么好,只能做混配汽油。所以我们要做新一代石油,重要解决生物变烃物理实验方法,比大自丶然生成石油性能更好,生油迅速更快 。

参考文献

[1]杨威,魏国齐,王清华,肖中尧.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两类优质烃源岩及其形成的含油气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3).

石油地质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渤南油田 罗36块 水淹控制因素 剩余油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1概况

渤南油田罗36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境内,属渤南油田十区。区域构造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的东北翼,是一个被断层切割的断块油藏。罗36块整体表现为中间高两边低的鼻状构造,主要含油层系为沙四段。1997年上报沙四段,探明含油面积1.2km2,地质储量1964t。

2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2.1开发历程

(1)产能建设弹性开发阶段(1997年1月―2000年1月)。1997年在罗东新三维的基础上,对罗36块进行了滚动勘探,投产新井8口,建产能1.64t,日产油量保持在40t以上,最高日油达到56t,平均采油速度0.8%。至2000年1月,油井总数9口,开井7口,有2口油井因产量低、油稠停产。日液水平47t/d,日油水平35t/d,含水23.1%,动液面1358m,地层压降3.8MPa,阶段产油3.15664t,阶段采出程度1.61%,阶段含水上升率14.3%。(2)注水开发阶段(2002年3月-目前)。由于地层能量低,2000年3月罗36-6井首次开始注水,后相继又转注油井2口,但仍未遏制住产量下滑的趋势。到2003年1月区块投产总井10口,油井7口,开井6口,日液水平59t/d,日油14t/d,含水76.6%。水井总井3口,开井1口,日注水量50m3,月注采比1.5。为了控制区块产量递减和含水持续上升,2003年1月对该块实施了不稳定注水,在不增加新井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含水的上升,保持了区块的低速稳产。2011年6月区块实施了局部井网完善试验,在断层剩余油富集区域部署2口油井,转注1口井,取得较好效果。阶段末开油井5口,日油31t/d,含水72.6%,动液面1301m,阶段产油6.34684t,阶段采出程度3.24%,含水上升率-1.02%。开水井4口,日注水量73m3,月注采比0.62,累积注水量16.10024m3,累积注采比0.51。

2.2开发现状

截至目前,罗36块油总井6口,开井5口,日液水平114t/d,日油水平31t/d,综合含水72.6%,采油速度0.58%,采出程度8.05%。注水井4口,开井4口,日注水平73m3/d,月注采比0.62,累注采比0.51,自然递减5.71%,平均动液面1301m,地层总压降6.78Mpa,区块注采对应率100%。

3 水淹控制因素分析

3.1储层裂缝是造成油井水淹的主要因素

该块四周断层封闭,储层狭窄,裂缝较为发育。由于储层裂缝发育,油水井间连通性好,注水较为敏感,注水初期注水见效快,平均水推速度6.6m/d,含水上升快,投产以来至含水上升到60%,每采千吨原油含水上升率平均5.4%,而从见水至含水60%开始,每采千吨原油含水上升率平均13.38%。目前区块采出程度仅8.05%,含水已高达72.6%,远远高于理论值。实施不稳定注水,见效明显。

3.2 构造位置是控制油藏水淹的重要因素

该块构造低部位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尤其是罗36-5以东范围内,由于含油饱和度低,可动油饱和度高,加之油藏强亲水,作业时易造成油井含水突升。如:罗36-5井,98年5月酸化前,日产液量3.2t,日产油量2.6t,含水17.7%,酸化后日产液量21.3t,日产油量5.0t,含水76.7%。

4 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

目前该块采出程度仅8.05%,剩余油较为富集。剩余油主要受注采井网、裂缝、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下面主要针对罗36块在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

4.1无井控制区域储量未动用

区块中部罗36至罗36-5井注采井网相对较完善,油井累积产油量较高、含水较高,采出程度较高,水淹较严重。东西两侧井网完善程度低、储量控制程度差,单井累积产量低、含水低,剩余油相对富集。

西侧罗36至罗36-6区域:该区域油水井均分布在断块中心地带,两侧储量无井控制,通过对构造储层重新研究,北界断层北移,含油面积增大。储量11.74t无井控制,同时从局部完善井罗36-斜20和斜10井可以看出,断层附近属于剩余油富集区,注水波及较少,且注水见效明显。

东侧罗36-5井以东:含油面积0.4Km2,地质储量43.24t,目前仅有油井2口罗36-7和义139井,单井控制储量214t。该部位储层物性差,流动阻力大,加之油井弹性开采,供液能力低,两口井单井累积产油量仅300t左右,储量基本未动用,剩余油相对富集。

4.2 断层附近非主流线方向剩余油富集

罗36块注水见效明显,且区块中心地带油水井注水见效较快,同时见效油井含水上升,因此在罗36块中心地带,注水波及较高,剩余油较少。根据罗36块2011年6月份投产2口新井罗36-斜10和罗36-斜20井可以看出,投产后平均产量13.8/6.8/51%,对比区块初期13.7/7/48.9%,基本持平,因此分析罗36块断层附近虽然处于非主流线,但是受区块条带状影响,断层附近受到注水波及,因此后期投产后有一定的液量,同时投产含水高于区块初期。综合分析,罗36块断层附近虽然受到注水一定的波及,但是受到裂缝和断层影响,剩余油比较富集。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中国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