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景观建筑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居住的要求正在变更,需要建筑构筑出舒适、环保、美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社会和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这其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新时期,应该将二者进行功能和目标上的重新解构,发挥二者的优点和长处,将二者有机地统和起来,使城市建筑景观化,以更好的姿态、更丰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因此,设计部门应该明确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掌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积极开展对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因素,优化景观工作,找到适合现实的景观和建筑设计结合的要点,深层次、广范围地推进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走向深入。
1景观和建筑的关系
景观和建筑密不可分,景观是各种地理信息、建筑形式和结构类型的综合,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也决定景观的构成。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内部使用空间和各种功能的合理安排,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景观设计是对园林结构优化、景物构成和景物形态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基础科目和基础技术上有着比较大的交叉,是当今设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两大主要方面。
1.1建筑设计需要景观设计的表达
良好的建筑设计风格可以表达出地域风貌和人文特点,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景观设计配置相应的元素,可以起到配合的作用,共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和风格。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地域特点的景观,可以具象地表现建筑的主体风貌,也可以抽象地体现地域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文艺术的进一步延伸,在给人特定观感的同时,提高人们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2景观设计需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景观设计可以在客观上起到建筑风格的保护作用,使建筑景观和周围环境景观达到和谐地统一,与此同时,良好的景观设计还有需要建筑物的完善作用,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在提高景观观赏性的前提下,促进建筑物的保护和在利用。
1.3建筑设计中体现景观设计的思想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部分,建筑和景观都不能游离于环境,应该发挥环境的整体性作用,将其中的景观和建筑部分进行有效地整合,因此,在建筑和景观设计工作中应该将环境的整体效应进行重新分析和研究。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一直强调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这样的思路是我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宝贵经验,应该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强调利用山体、水系和花木等景观元素的运用,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性融合,力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统一,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发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建筑是景观的组成之一,建筑的外部空间与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建筑物还可以构成不同层次的空间,建成风格各异的环境,在表达建筑设计个性和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和体现着景观设计的风格和意念。总体上看景观和建筑相互影响,景观设计应该起到装饰建筑和体现建筑风格的作用,强化设计的精神和文化,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建筑设计应该起到构成和形态作用,在强化空间形态和建筑思想的基础上,体现设计的功能和作用。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结合
2.1体现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应该看到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机整合,发挥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密切配合起到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2.2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体现科学性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科学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保障,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体现科学性,其中尊重景观和建筑的地域性是体现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以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发和利用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科学地发挥景观和建筑的审美功能,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和谐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富丽堂皇的设计效果,实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自然性。
2.3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要具有“以人文本”的精神
新时期,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保护好自然环境、历史遗迹和人文景物为中心,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建筑和景观科研成果能在更深层次地应用,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下,使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作品发挥更大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主旨上都有确保舒适、环保、实用美观等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又都有其各自特点,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二者结合起来,在丰富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使景观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区环境设计——以重庆东和春天小区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5)
[2]严军,周雨润.尊重自然的设计——以南京银牛休闲会所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06(06)
[3]康江华,全平.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南林业科技.2008(05)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
一、引言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建筑不但要具备优美、整洁的外部形态,同时还要和周围环境与景观彼此协调一致。不仅要能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场所,同时还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与此同时,还需在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原则之下,使建筑实用性和优美性得以与环境有机融合,以此提升建筑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而使这个人工构造物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此创造一个优美的新环境。
二、将景观意识融入建筑设计
在对建筑主体进行设计以前,先要掌握和考察建筑周边的景观以及环境情况,如此一来才能确保景观能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但在进行实际设计之时,建筑景观设计并未引起设计人员足够重视,他们只将主要精力放于设计建筑本体上。在他们眼中景观设计不过是城市规划中非常微弱的一部分,又或者说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景观设计可有可无,如此一来,便使得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之间不能进行有机协调融合。那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应把景观设计看做建筑设计的条件和前提,这样设计人员才会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时对景观设计加以重视。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时需树立起景观意识,并在此意识的指导下对建筑本体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是通过如下几点来达到目的。
(一)建筑设计中融入整体设计思想
整体设计思想应当贯穿于建筑设计整个过程之中,对建筑本体彼此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不仅仅是把目光局限在设计建筑本体上。只有从整体的层次和高度来对建筑进行设计,才可以使设计出的建筑完美的融合在周围环境之中,同周围景观彼此统一协调,让建筑本身变成周围景观的有机组成成分,而不会沦为突兀的个体。
(二)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完善对策
建筑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便是周围环境,作为环境中有机的组成成分建筑在进行设计之时不能一味被动的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而应当采取积极策略,通过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其能融进环境,并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使二者的融合得以加快。
1、整体设计中的建筑先入式原则
在进行设计之时,作为设计人员应摒弃以往单纯将建筑本体作为设计中心的理念,同时将整体性因素假如设计之中。先对周围景观与环境进行大致的分析,并掌握详情,以便在设计之时能从整体高度出发,达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从而使建筑色调与风格能有机的融入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一起起着美化城市风景的作用。
2、改造和实施中的建筑后入式原则
改造和实施原则在新建或者改建项目中实施,可使建筑适应环境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并对二者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旧有基础之上加入改建或新建单体,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改造和实施之时一定要找到适合元素并适度进行调整,从而确保环境和建筑能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3、景观化的建筑导向和趋势
都市建筑景观化无论在实验建筑、设计作品,还是亚洲现代都市、欧洲老式城镇中都有所体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便在于,把景观用作建筑的设计材料、形态、环境效应、要素等,在城市与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同时进行空间全方位的整合。尤其是在对文化会展建筑以及地标建筑和实验建筑进行设计时,这种建筑景观化趋势显得愈发明显。在西方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整体协调的关注视角已从表象转为深入探究客体和主题相互渗透的关系上。
三、将建筑意识植入景观设计
同建筑设计有所不同,伴随建筑应用的不断展开,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完善,所以,我们姑且将其视为一个生命孕育的过程,它的维护需要人们理性的态度以及系统化思想作为支撑。
(一)对景观的形成过程进行理性控制
要论证景观设计是否科学就需从景观生成的整个过程入手,同时这个过程也对景观进行理性应用的途径。所谓的科学景观生成过程是指对技术、生态、经济、效益、功能等因素实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对景观场地中的生物、制备、水文、地貌、地形、地下埋藏物、地质等进行垂直分析。但在现如今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抒发个人情怀老式的园林作品,这种在设计中对客观存在加以忽略的情况比比皆是。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大部分人对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其隐藏于深处的科学性却未能被深入挖掘出来。
(二)用建筑理念将景观设计的深度挖掘出来
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落实景观设计尚且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学科系统不够完善,使得景观设计理念一直处在表层美化阶段。毫无主见、盲目抄袭的状况非常严重,设计水准参差不齐。通过建筑理念对景观设计问题加以处理,成为现如今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它使建筑设计摆脱了以往对漏洞简单遮盖、平面化硬地延伸、花花草草作粉饰的状况,并从建筑设计、分析、决策的形式来实现建筑的景观美学。通过建筑思维使每个层面的不同功能得以被创造出来,用科学形式使广场和周围的公共设施、建筑得以结合,从而使建筑与环境能成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
(三)用建筑手段使造景创意得以实现
技术性和复杂性往往在景观创造过程中对造景创意产生着制约作用,在现代化城市里实现视觉景致同样需要依靠技术辅助和建筑支撑。
1、通过建筑技术使景观空间得以拓展
虽然景观畅想空间要比建筑大,但一样面临着如何实现这一问题。同传统植物造景意向不同的是现代城市景观对用技术来体现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更为关注,所以,景观得以实现的一个至为重要的因素便是技术支撑。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景观想象空间得以被拓展,使景观创造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景观限制问题通过建筑思维来解决
在城市里,景观和建筑通常都会面对很多的制约,其中就包括经济限制和场地制约,在进行设计之时,运用建筑思维形式能使许多限制性问题得以被解决,例如,城市里的夹缝地带,不能事项模式化城市造景,又或者没有植物的条件,又或者不能实现硬地,但尚且存在功能性要求,此时便可以对建筑思维里的分析研究法加以借鉴,在经济适用原则的指导下,将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复杂棘手问题和限制性难题解决掉。
四、结语
伴随时代不断的发展,人们在建筑上的要求也变得愈发的高,在进行高性能的追求之时,人们对外在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也更加的注重,如果建筑设计不能与景观设计相融合,那么即便建筑设计再好也不能为人们带去美的享受,因此在对建筑进行实际规划之时,我们要尽量通过各种形式使两者得以完美的融合,并以此作为建筑规划过程里一个永恒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宇丰.简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202-202.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紧跟时展步伐。文章重点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作用、建筑的独特性以及设计方法和技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产生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 建筑设计 方法和技巧 探究
1前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分迅猛,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建构城市园林景观的非常时期。因此,不同地区的公园、景观绿地等的数量大幅度增多,而园林景观建筑是园林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予以详细阐述。
2园林景观建筑的主要作用
事实上,园林景观建筑有着较高的公用价值,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又能使自己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当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其中,它的作用大致可概括成三点:第一,功能性。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休息和游玩需求。其中,点景、亭等都是供人们进行观赏的,第二,组织游览路线。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常常和风景布局相互协调,顺着所设计的游览路线,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当中,园林景观设计常常会凭借它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造型设计,呈现给人们一副优美的风景画面。在设计内部,由廊、墙以及路等部分构成一活动线路,而此时建筑则充分显现出两重特性,即观赏性和被观赏性。换言之,园林景观设计所创造的空间必须要适合人们在动景与静景中进行观赏,同时景色要善于变化。留给人们不断变化的感受。
3园林景观建筑独特性分析
3.1类型较多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以休息与观赏为主的,而且又有以装饰为主的,同时又有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兼有的建筑。同时有些建筑设计到路途当中,是提供给人们高质量的服务建筑等。因此,园林景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为类型偏多。
3.2功能多种多样
事实上,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总得来说共有以下几种功能:点景、赏景、引导、分割等。其中,点景功能指的是园林景观建筑是建筑设计的主体内容,不仅可以对整个建筑设计予以控制,又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功效。而赏景功能指的是园林景观建设构成了一副图画,可供人们进行欣赏。引导功能指的是园林景观建筑在景观设计中起到起承转合功能。在人们肉眼所能观看到的景观建筑中,其景观游览线路便会得到延伸。分割功能指的是园林景观在整体建筑设计中发挥着分割的作用,从而给人不同的艺术美感。
4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分析
4.1立意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立意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即设计意念与设计意向。其中,意念指的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初步探究在设计人员头脑中浮现出的一种带有概念性的谁意图,同时这是和项目施工条件联系十分紧密的。然而,意向指的是意念产生的最终结果,主要是设计人员借助充分的想象所构成的意图。所以,可以说立意重点考察设计人员的知识构架、艺术修养以及思维方式等予以考核,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的眼力敏锐,知识丰富、思想宽阔等,这样一来,才可以培养出更多新构想,产生更多新颖的设计灵感。
4.2选址
实际上,园林景观建筑设计选址是和设计人员的组景构思能力紧密相关的。那么,怎样才可以将园林景观建筑与四周环境产生一定的关联,从而使二者构成一个完整体,这成为设计人员解决的首个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景观建筑设计周围的环境情况,对地形、水资源分布以及植物分配等进行全面考虑,不仅要凸现出周围自然景物特征,而且又要确保设计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
4.3布局
4.3.1组合形式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布局形式有多种,例如:独立式、自由组合式以及混合式等。
4.3.2对比、渗透和层次
对比指的是通过对比分析,最终使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和周围相互协调,且取得较好协调效果的一有效手段。因此,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指的是将两类存在显著差距因素利用对比手段予以相互衬托,并且又要重视主从与重点之间的关联。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确保主从关系设置的合理,从而避免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完整性以及协调性产生影响。另外,在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使空间产生不断变化的效果,空间渗透和层次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从而提高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其中,最为常见的包含两种方式,即相邻空间渗透和层次以及室内外渗透和层次。
5设计理念
5.1打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营造环境空间的主要目的是为显现出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它又是展现文化内容的一关键性载体。所以,采用因地制宜策略,实现空间场所与四周环境相互融合的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对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予以全面考虑,以便构成一个完整又清晰的设计理念。身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员,必须懂得如何才能发现、认识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科学、合理的将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当中。
5.2注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在当今时代,园林景观概念无论是从广度方面还是从深度层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更加凸显出专业协调性的重要。通常,建筑设计人员都是重点凸显出建筑硬质景观元素,而园林设计人员都是重点凸显出绿色软景观元素,从而将建筑恰到好处的和自然相互融合。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注重各个不同专业直接协调性和沟通性。
5.3引入生态景观理念
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的特征,设计人员要选择适合的园林景观类型,以免破坏已有的生态环境原貌。同时还必须满足园林景观场地的生物需求,保证养料与水分的供给,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6结束语
总之,当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从而建设出更多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丁向刚.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初探[J].山西建筑,2010(6).
[2]刘飞.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关键词:生态补偿;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生态构成了相对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体系一直存在着无视环境承载力、过度开发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态环境的危机正是一种设计的危机,设计师势必要通过设计活动,建立起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机制,景观生态补偿即是其中之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生态补偿,即在建筑设计中,通过适宜的景观设计途径,尽最大可能减少建筑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以增强建筑的补偿功能。本文将对建筑设计时的绿地系统、建筑立体绿化、城市水系统、景观视觉系统等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补偿设计。
一、绿地系统补偿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非生物要素不可避免地要处于增加状态,传统的城市规划有严格的规划区边界,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规划区外被看成是“空白”,这种规划显然忽视了区域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快速发展,城市景观格局急需补偿与修复。建筑设计则可以通过增加绿量与绿地面积,不断地优化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来进行生态补偿:
(1)绿地系统的布局与水系统、地形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城市景观格局,因此必须要正确地把握绿地和其它景观要素间的关系,让他们彼此限制又能互相激发。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对物种和栖息地的破坏,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把建筑绿地与市内外的自然植被、水体空间连接成一体,形成生态格局景观,也就修复和补偿了城市景观格局。
(2)引入较为适宜的自然群落结构机制,将城市植物群落的栖息地明确区分,以此促进绿地的自我维持和更新,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筑立体绿化
建筑外表面是除地表面外最影响城市区域大气状况的第二热力面。我们通过建筑的立体绿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周边的环境温度、提高建筑的冬夏热工性能,缓解当前比较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和降低能耗负荷,为生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助于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立体绿化主要分为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两项,由于立体绿化不仅能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其它生态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楼的屋面绿化,其覆土约5-10cm,上面种植有十余种植物,即达到了隔热保温功能,又发挥了景观生态效应;再如伦敦的象堡生态园,以空中庭院的方式将绿化从建筑底层向上延伸,空中中庭也通过种植乔木、灌木和草的方式进行绿化,这样就对景观生态做了很好的补偿。
三、水系统补偿
建筑对城市有重要影响,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建筑面积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大量不透水地面的出现;污水、废水的产生不断增多;建筑使得地表植被越来越少,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建筑设计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来对生态进行补偿。
我国雨水资源较丰富,雨水也是城市重要的淡水资源,但却有大量的雨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利用就直接排放,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在建筑设计中,一方面是利用建筑中的不透水地面收集雨水,雨水收集以后,经过毛管渗滤和人工湿地的处理,可作为景观用水,另一方面是利用透水地面向城市补充地下水。植被具有很强的保水性能,并且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截流和净化作用,收集到的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1)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的屋顶上进行绿化的统称。通过科学的屋顶花园设计,它是美化城市和消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植被能截留雨水,种植层能吸纳雨水,这样就可以降低雨水径流量,仅在遇到暴雨时形成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排水管网压力;(2)下凹绿地: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相关研究指出,若草坪低于周围路面0.1—0.2m,其入渗量将提高3-4倍,因此可在建筑设计中将普通绿地设计改造成下凹绿地,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而且强化了地下水补给。同时,通过湿地的水生生物、细菌自然过程净化污废水,也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费用,增加用水效益。此外,建筑设计还应当考虑保护建筑广域环境中的原生态资源,以涵养水源,增进水循环,改善城市内部生态质量。
四、景观视觉补偿
绿视率是衡量景观的重要指标,所谓绿视率就是指在人的视野中绿色所占的比例,相关研究指出,绿视率达到25%以上时就会使人的精神和心理处于舒适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人工要素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因此必须要增加绿视率来补偿景观视觉。
(1)提高绿视率的有效方法就是加深视觉空间,透漏更多的绿色。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安排绿化位置,并将绿化和休闲设计结合,如在人行走廊、楼梯、休息区人群比较密集的室内外空间中设置不同层次的绿化,包括草地、花池等,从而加深视觉空间,营造出较好的绿视率。
(2)加强细部处理。建筑的边角如果能充分的得到利用,种植上各种绿色植物也可以提高绿视率,对于带状绿化池,减少护栏的使用,可以让树下空间开阔,通过这些细部处理,就可以让建筑设计从微观上得到更多的生态补偿,并且能突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景观与生态的结合。
(3)当建筑与公园、广场等相连时,宜采用近低远高的方式种植植物,远处采用高大乔木的方法,近处采用草地、花池,这样大大增加了景观深度和景观面,从而获得了较高的绿视率。
小结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及为紧迫的课题,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了一部分设计师转向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在设计领域,生态补偿设计就是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化的一种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进行景观生态补偿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就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城市景观格局普遍存在着结构不 合理和功能缺失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从宏观到微观,从平面到立面广泛实施景观生态补偿建设,只有这样,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才能不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才能逐渐改善。当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补偿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但它是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的,所以应该坚持下去,而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和努力的工作,推动更有利于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正旺,王富平,栗德祥.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J].建筑学报,2008(9):84—88.
[2]张洪军.生态规划——尺度、空间布局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叶敏青,姜立,张雷等.绿色建筑技术中的生态绿化——绿色建筑中的植物配置及计算机模拟[J].2010.
[4]李学伟.生态补偿设计思想的实践——以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及北京门头沟区大沙坑环境整治为例[J].中国园林,2008(10):48—52.
关键词:景观建筑;色彩应用;设计
引 言
景观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物的形式与色彩以及材料融入自然的风貌。同时也是建筑设计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建筑物的景观色彩是建筑设计中最吸引人的因素之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色彩,不仅能够反映建筑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还能够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建筑和个性化的建筑[1]。景观色彩的概述,就是建立在景观建筑的基础之上。在进行景观建筑的时候,如果仅仅只从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学,以及艺术学着手,那必然是无法正确掌握景观建筑设计的,甚至还会将景观的整体性进行分割,如此一来,就不能够达到景观设计的要求和目的。
1 色彩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 利于辨别
辨别功能主要是指,在很多建筑物中,可以通过色彩来进行各个建筑物的区分,以此来突出建筑,使建筑与建筑之间有层次感,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什么样的色彩标志着什么样的建筑。由此可见,建筑的色彩运用对于使用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建筑风格和体型都比较相似的时候,想要辨别一个建筑的功能,光看它的外形是完全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加上了一些景观色彩,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色彩能够给人的视觉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如此一来,使用者只要看到该建筑的外在色彩,就能够知道该建筑的功能。除此之外,色彩还能够改变建筑的风格,这样也能够使人一眼就辨别出建筑的功能。例如:南昌的季季红火锅,其主要的色调采用的是暖色调,火锅店里面的红色,不仅能够让人联想到火锅中红色的辣椒油,还预示着生意红红火火。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医疗机构了,像南昌第二附属医院,其色调基本上都是白色为主,白色的色调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
1.2 建筑造型上的美化
建筑造型上的美化,一般都是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通常情况下,构成建筑艺术感的两大因素就是造型和色彩,建筑的造型与色彩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换一种说法,假如建筑的造型是建造的身体,色彩的应用就是建筑的衣服,那么这两者相结合,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建筑所具备的特点和意义。在建筑设计中,色彩不仅能有效的调整好建筑造型的比例,还能够演示建筑造型的不足。由此可知,色彩在建筑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色彩所具备的明度差异,还能够有效的调节建筑物各个部分对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改变建筑的各个部位的比例。
1.3 建筑的物理功能
建筑的物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建筑热方面的功能。色彩的主要来源就是通过光的传播,但是光的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由此可以推断,色彩与光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为什么说光与色彩是有一定联系的,就像物理中经常说到的,深一点的颜色会吸收的热量会比浅一点的颜色多,原因就是深颜色对光的反射低,而浅色对光的反射能力高[2]。例如:位于南昌江南大大的老南昌工程学院,里面的楼层外面都是采用白色的涂料来装饰建筑的外墙面,进而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为什么呢?因为南昌地区夏季比较炎热,又是四大火炉之一,因此采用白色的涂料装饰外墙面,能够减少光的吸收,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来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由此可知,色彩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 色彩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
2.1 建筑物主题的突出
景观建筑中的色彩应用,其色彩要与建筑的功能保持一致,要符合建筑的使用目的,虽然说当前有很多建筑,它的使用功能不一定是从一而终的,但是人们依旧重视的是建筑的外在装饰,而不是只把眼光放在建筑的内部装饰上,建筑的外在装饰,就像是一个人的外在,如果一个人的外情况比较差,与其内在不符,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受到它人的重视,反而会受到更多的议论。由此可见,建筑的外部装饰远远比建筑的内部装饰重要。例如:南昌八一烈士纪念馆,其色彩应该既稳重大方,又不失其尊严和亲和力,因此,对于该类建筑的色彩可以单调,但是色彩的纯度不能够太过花俏和浓重,太过于花俏和浓重,与纪念馆的意境不符,还有一种亵渎革命烈士的感觉。对于一些娱乐场所,其色彩就可以比较花俏,色彩的饱和度可以调的相对较高。这样不仅能够给人带来视觉感的冲击,还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热情和对色彩的憧憬。进而使得建筑更加有时代感,让人一目了然的辨别出建筑的功能。
2.2 建筑物环境的美化
好的建筑设计是将建筑造型与色彩相结合,建筑是因为环境的衬托,才显得更加的有魅力,由此可见,环境对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与建筑的相互映衬。建筑物的环境美化,首先就是建筑物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如果建筑物与其周边的环境不协调,还会给建筑的美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俗的说,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就相当于人穿衣搭配,只有搭配协调才能够体现美丽,搭配不协调,反而会起丑化作用。建筑与自然协调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互补色彩,这样反而使建筑在自然环境中,显得像个配角。其实,当建筑在自然界中建立的时候,其本身就是非常的耀眼夺目的,根本就不需要再去用色彩让其更加的突出来。例如:使用无色彩的涂料去装饰建筑物的外墙面,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的与周边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想要更加醒目一点的效果,那么可以采用一些色彩作为外墙装饰的重点色,这样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和谐共存
建筑就是供人们工作和生活使用的,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由此可见,建筑的中心就是以人为本。怎样才能将城市的建筑色彩进行和谐统一的构建,这是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和谐城市的例子,但是并没有什么人去重视这个问题,然而,城市依然能够规划建设的很好,是因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所致[3]。当前,很多城市在建设中,不但建筑的形式一样,而且连建筑的色彩也相同,因此,没有表现出各个不同城市的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但是去体现了和谐共存的现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中恰当合理的融入应用色彩,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让人们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安逸和舒适感,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所以,想要不断的提高建筑环境的艺术质量和美学感,就应该重视对建筑设计中的色彩研究,如此一来,才能够有效的防御,由于设计重的色彩单调而贫乏所导致的色彩污染或者是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园媛.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14)89~90.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后面简称师大)位于溪源江以东,旗山脚下,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师大的景观设计是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原则;景观设计以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设计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重要准则。师大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以闽侯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地形特征、生态等为基本的出发点,以及对考虑设计范围、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山水学村的校园设计理念,营造文化寓宿、休闲娱乐、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现代风格开放式的校园空间。同时,百年校园文化脉络与溪源江相结合,形成了一条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统一的景观长廊。由此可见,师大的校园景观是生态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校园的景观设计
美国风景园林师给规划园林学定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并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了对人们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校园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构成建筑以外的空间,遮挡不利于景观的物体,统一建筑的观赏效果,景观的导向作用及调节风速和光照。①其元素主要包括植物造景、水景、铺装、建筑设计、园林构筑等设计。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长周期、大小、质地、色彩等的相互比较;及结合其的花期周期、散发气味的浓淡、季节变化等差异。把师大的景观规划成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风景优美的校园景观。本文将着重从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建筑设计等来阐释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
1.绿化设计
校园的绿化规划有益于提高校园的人文鉴赏高度的同时,丰富了校园的精神内涵。可见,绿化校园对于塑造校园景观的人文气息,对校园的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绿化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地形特征和地域风貌。师大旗山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很注重绿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形态、大小、质地、色彩、生长周期等特点,同时结合了单株、树阵,各种搭配组合在一起等方法,具有福建师大特色的校园绿化设计。同时指出植物的几个主要功能:强化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等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植物的强化作用,指的是户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色的景物或位置。例如,东大校门口正对大门的绿化设计运用了大棕榈来体现东大门入口处的气势磅礴。
(2)植物的识别作用,它与植物的强化作用有点类似,是指出和认识一个区域或环境中某些景物的重要性、区域性和位置。不同地段运用不同种类的行道树来区分不同区域,师大南区运用大紫薇作为主要的行道树;师大北区则主要运用本地芒果树做为行道树。
(3)植物的软化作用,指用在户外空间中软化或减弱僵硬或粗糙的建筑物。以图书馆后面的桃李广场为例,以桃树、李树为主的树阵、竹子和山石相结合,形成了高低有致,疏密有致,供师生们学习休息的广场。这样的设计手法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空间。而另一种景象则是位于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之间的宝琛广场,它运用少量的植物作,广场中间竖立着学校创始人之一陈宝琛雕塑,是为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学习机会,此类造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4)植物的框景作用,指的是植物以大量的枝干和叶子,在视觉上封闭了两旁,为中景观提供更宽阔的视野。人文楼与致广楼两旁的行道树遮住了两旁。显现出了宽广的静态水面,同时一个香樟植物种植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点作用。师大校园内各景观点、建筑院内及其周围,是重点绿化部位,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以观赏植物为主,同时搭配不同层次的孤植、散植、植物群落等组成植物景观。
2.水景设计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作为重要的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度,净化空间,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境和情境,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联想。②从溪源江东岸引自然活水入校内,路经音乐学院、人文楼、美术楼而止于软件学院大楼。此为自然之水从校内西边到东边,灵动了校园内东西两方,同时也增加了东西两方的连贯性。灵动的喷泉与自然叠水水景相呼应的是图书馆前面的人工喷泉,每到周一早上或到节假日,图书馆前面的喷泉就会活跃起来,形成了师大具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同时配以协和桥下的自然河流、笃行楼前与假山配合的水景,师大的水景可谓是动静相结合、有声与无声,大小形态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师大的校园环境。
3.建筑设计
有了绿化设计、水景设计的烘托后,建筑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风格,还是环境建造的基础。因此,建筑设计的外形建造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师大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师大建筑的颜色:红、白、灰。建筑的颜色体现了建筑的宁静、淡雅和朴素。则在建筑的造型上我们采用简洁大方和虚实对比的现代建筑的手法。以师大旗山校区图书馆为例,它是一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布局、设施、色彩运用等都充分反映了百年老校的文化特色,并与旗山校区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也是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富有个性的标志性建筑。
三、校园的建筑构成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建筑构成包括建筑空间构成、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的文脉,这三大组成部分。
1.建筑空间主要有:a.校内的宝琛广场,桃李广场作为主要的校园广场;b.学校宿舍,教学楼的周围都有大面积的草坪,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室外空间;c.室内空间则有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人文、化学、图书馆、美术等教学楼用来大家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室内空间;而公寓、餐厅、超市则是为师生之间的日常生活起居提供了便利。
2.建筑形态是用来表现不同建筑空间、不同功能的建筑特色,它的构成不仅具有形式美、功能性,且具有表现艺术等特色。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美术楼,主色调为灰色,窗户造型为菱形且大小不一,它运用了美术特色的思维。这与国际主义风格的音乐学院,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无论是现代主义风格或是国际主义风格,它们都很好的表现了美术学院与音乐学院的特色。
3.建筑的文脉是指建筑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比建筑空间,建筑形态更深层。它表达的是建筑与人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所在环境之间、所在环境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知明楼、笃行楼、立诚楼、致广楼、图书馆等的建设与其百年校园文化和文明传承是息息相关的。如下图。
四、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
校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筑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建筑位置的确定对园林景观位置的确定起不可忽略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围绕着建筑空间,或是为了美化建筑周围的环境而规划的;同时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2.园林景观设计对建筑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设计,不仅仅能美化建筑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增加其趣味性、多样性与生动性。比起坚固的建筑外墙来说,花花绿绿的,有生命的植物更受人们的亲睐。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一)赏景功能
园林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及各种游览活动而设置的,一方面使点景和游息类的亭、榭,可供人们观赏,同时赏景是其最好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按需要结合其他功能,如水榭可兼做游船码头,亭可做小卖亭,茶水亭等。
(二)组织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常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游览路线的起、承、转、合,而沿着这条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到之处,园林建筑往往以它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图画。在以建筑为主的内部空间,常以廊、墙、路、栏杆等组合成一条内部活动路线,这时建筑明显表现出它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让游人在静或在动中都能欣赏到富于变化的美丽的风景,这就是所说的步移景异效果。
(三)林建是林意境的重要手段
我林通常在名、、匾、楹中反映出其意境。
二、我林景建中存在的
(一)不注重用性
人在景建或者景小品休息,所首先是一用的所,是基本的功能,而在很多做了很多露天的小,於光直接照射下的座椅、躺椅,有棚和的廊道,人在使用不是心甘情的去而是被迫去些所。
(二)景建中存在安全患
在行道修建的景建物意味著在其中休息的人刻不面著危的,倒、、失控等等人的生命安全的威刻存在著,些景建本不於些所,但是由於受土地限制又被迫放置在些不合的位置。
(三)私密性遭到破
在激烈的城市,人需要一清的所,借助林建的合理局日常的生活,但是在在希望看、欣音的所到嘈的城市噪音。景建物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但在了上面到的需要、平面美被修建的毫私密性,太多的人利用同一所,太多的功能被定在一所。
(四)生效益差
所有人心深都藏有本能的外事物的渴望,渴望近自然、察自然,而我段的景建大多坐落在的草坪、灌木、木,很看到自然的土壤,很看到按照物本性成的植物,大量的植物被修剪人使用著一何形所成的空。
三 、林景建的要求
1 林景建的以足人的休憩以及文化生活基,性的要求高,因此,林景建除了需要很有情意之外,要具有高的值。
2 人的文化生活多多,性也林景建的造成影,因此活性非常大,毫律可循。件越抽象和空洞,困也越大,者一般都有。所以,的活性很大,行要考一分二,既要考到它有利於空合的各性,又要考到它的。
3 林景建要提供客所需的空,要足中景的要求,景色最好能化富,做到步移景,即人能在有限的空中感受到幻莫的景色。因此,建的空合以及路的行推敲,是林景建的突出特。
4 林景建即是林和建行有合而建造的建,源於大自然固有美景的憧憬,造的址是在市是在景,建物的都必有利於美景的增加,此外,要使其林境相。在空合中,需要特重和利用室外空,最好的效果是通巧妙的局,使室空和室外空成一整。
四、林景建的要分析
(一)立意
林景建的立意包括意念和意向2 方面,意念是基於物件初步研究而生的概念性意,它特定的案件密相。意向是意念的形象化果,者通建言行的想像和形成形象性的意。立意是者知、涵和思方式的考,只有察敏、富、知博、想,才能孕育出新的思,激出感。
(二)因地制宜行景建
林地貌是林的骨架,我的自然山水的一大特就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因此行林,首先要考到林自然地貌件的特: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沼等,可能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要求,就在原有的地貌基上,合林使用功能和林景等方面的要求,加以利用和改造,可就低掘池,因掇山,使林中的山水景到“由人作,宛自天”的境界。
(三)足林使用功能的要求
人在林行各游憩活,林空境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林地貌的要可能人造出各憩活所需的不同地貌境。如人展集活、野餐、唱歌、日光浴等活,就需要有一大面的草坪;行泛舟、游泳等水上活,需要有一定面的水面;登高眺常需要有山重水、峰路的次富的山林等等。同使不同性的活互不干,可利用地貌的化分隔林空。在一高密度的社中,可用的化空很小,那林就要充分利用地形,分割造出多空,社造出有各使用功能的空。
(四)注重空的合理局
1、空合形式
(1)由立的建物和境合,形成放性空。
(2)由建群自由合的放性空。
(3)由建物合而成的庭院空。
(4)混合式的空合。
2、比透次
(1)比
比是到多一取得生效果的重要手段。具到林景建中的比是把有著差的因素通互相托突出各自的特,同要主和重的。比是建局中提高效果的另以方法。在用中要注意主配置得,防止用而破林空的完整性和一性。
(2)透次
林景建,了避免得空的化,常常用空的透次。理好空透次可以收到突破有限空的局限取得大中小或小中大的化效果,而得以增的感染力。主要有相空的透次和室室外的透次方式。取的手法主要有景、框景、利用空廊及建空穿插、落彼此透,增添空次。
(五)要景建的生效益
景建本上就是土地和外空的生,更深的意上,景建是人生系的。意味著尊重自然,尊重物多性,要自然,少源的,少盲目的人工改造境,低林景的管理成本,要根域的自然境特,建林景型,避免原有境的底破,要尊重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持植物生境和物息地的撤,保持和水圈,保和利用好自然源。少能源消耗等等,以有助於改善人居境及生系的健康。
(六)充分重造林景建的造型美
林景建建的造型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建的型以及廓有表力,又要增加林的面美,造型度地地的地方特色和境特色。一般而言,在造型上,量宜盈,形式宜活,力求明快,通透有度,到功能景的有一。在林的修上,特重林的,突出林的精特徵,常用的造景手法主要有落、杆、花格等等。
考文
关键词:景观环境、生态策略、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自身领域的快速前进使得建筑在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方面得到广泛的提升。在建筑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水平同时,如何将建筑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是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答案――建筑艺术。景观和环境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到今天,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为提升建筑的艺术性,强调景观环境与建筑空间的协调统一的和谐关系,创造出优美、典雅的风格迥异的环境空间,来提升建筑的价值和水平。本文针对景观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理念思想进行讨论,分析相互关系和影响,探究了将景观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的方法和措施,实现两者的融合。
1 景观环境概念性融入
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要求外观整洁、优美的同时,与周围的环境景观协调一致是建筑艺术的自然追求。在为人类提供宽敞舒适的活动场所的同时给人美的感受,建筑师和景观环境师给出了良好的答案――将景观环境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按照景观设计的原则,将建筑融入到周围环境中,也就是将建筑的外在美与周围环境实现相互协调,提高建筑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随着人们对建筑概念的认识的不断改变,要求建筑设计在完成自身主体设计的同时,也要对环境、景观的把握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程度。在我国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景观设计概念的植入,始终贯穿着对景观的理解、协调与统一。我国的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建筑样式和艺术的多样性发展起来的,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和关注,使得景观设计概念的必要性融入到建筑中,真正的景观环境设计是基于原始自然景观形态的基础上,以自然、安全、经济性为主。
建筑和景观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只有优美典雅的外在景观环境,或者仅有新颖别致的建筑是不够的,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只有将自然景观之美与建筑之美充分融于一体才能建成完美的建筑。景观环境设计的细节把握,应充分考虑景观因素的相互融合,建筑的风格、造型应该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把建筑和景观环境充分体现到“意与境”的完美融合,建筑充分融入景观环境,让景观环境影响建筑,在自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充分融为一体,造出完美和谐的的建筑,体现现代建筑的发展水平和高度。
2 生态策略的含义及生态建筑的特征
任何建筑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所建造的,但是在建筑这些设计的时候往往对大自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就要遵循生态环境所存在的规律,所以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不仅仅是顺应人们购买居住空间的意愿,更是保护了自然环境,顺应了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1在建筑设计中一种建筑叫做生态建筑,主要指建筑物具有生态思想和技术。而生态策略则是生态建筑中的一种思想,也就是说生态建筑可以展现于我们眼前全靠生态策略这一抽象的理念才得以实现,所以说生态策略是一种指导思想,是生态建筑的根基理念,而反过来,生态建筑是生态策略的具体化表现。在我国北京,至今仍流传着以前人们居住的四合院,其已经成为了一种名胜古迹,但是四合院的建筑设计就是一种生态建筑,其体现的生态策略就是古代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2.2生态建筑注重的是与自然的结合,所以我们所谓的生态建筑也可以称它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是要把建筑本身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结构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完美设计,使得物质能源在建筑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可以得到有序地循环利用,并且可以获得一种高效率、低消耗、少污染并且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3 如何更好的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在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中,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要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下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分别讲一下如何将生态策略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3.1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屋面设计中
在一个普通建筑中,其屋面的耗热量达到了整个建筑物的十分之一,所以在建筑屋面设计中首先可以采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通过增强屋面自身的热惰性以及热阻性来加强其隔热保温的能力。其次,可以采用蓄水屋面。由于水的比热较大,所以可以在平屋面上蓄好三到五公分的水层,这样就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蓄水屋面不仅仅可以在气候干燥的区域起到有效的保温隔热的作用,而且它在湿热的区域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再次,可以采用种植屋面,就是紫屋面上铺上一层土壤,并且种植一定的植物,通过植物对阳光的阻挡以及植物本身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从而对房屋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最后在屋顶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架空屋面,就是指在屋外的最外层设置遮阳板,在其下部再设置可通风的架空层,这样就可以通过遮阳板来有效的拦截大量太阳的辐射热量,并且利用遮阳板的上下表面将其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热量转移到架空层的空气当中,并随着风慢慢散去。
3.2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外窗设计中
窗户是每个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而由于窗户为薄壁的轻质构体,所以我们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窗户与墙之间的比例,并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来进行比例的合理控制。比如说,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采用较小的窗户,这样可以减少白天从窗户透过的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而在湿热的地区,可以将窗户设计的稍微大一些,夏天可以利用比较大的南向窗户进行自然的通风,冬天可以用其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的热量。
3.3生态策略应用在建筑混凝土材料中
由于近年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而高性能的混凝土往往施工工艺更为严格和细致,所以其配制和生产也需要采用更加优质的材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有事,时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等等特点。所以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受到了当今建筑行业高度重视和关注。
4 结语
随着建筑和时代特色的发展,建筑要向更高层次和境界发展,就必须在满足高性能的基础上,注重与周围景观环境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是自然环境,而建筑设计又是为人类而服务的,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将生态策略充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真正的做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能源,利用再生能源,维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将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应用,也是一种发展的新趋势,一种新时代建筑设计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胡韦伟.对当前我国景观设计的思考[J].规划与设计,2012,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