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饲料原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饲料原料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饼粕类饲料原料的处理方法

 

饼粕类饲料原料中大多含有棉酚、尿素酶、皂角苷、芥子苷、氰苷、黄曲霉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不经清除直接饲喂给动物,会造成诱发动物机体的甲状腺肿大、母猪流产、动物眼角膜充血、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失明、死亡。本文就此对一些饼粕类饲料原料的脱毒处理进行了阐述,经过处理后的饲料能够有效的去除毒素,可以放心使用。

1、大豆饼(粕):

大豆饼(粕)含有抗胰蛋白酶、尿素酶、血球凝集素、皂角苷、甲状腺肿诱发因子、抗凝固因子等有害物质。但这些物质大都不耐热,一般在饲用前,先经100℃~110℃的加热处理3~5分钟,即可去除这些不良物质。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降低蛋白质的饲用价值。

2、菜籽饼:

菜籽饼含有芥子苷,在芥子酶催化作用下可水解成有毒物质。菜籽饼的去毒方法为:(1)、将菜籽饼粉碎,然后加水煮沸或通入蒸汽,保持100℃~110℃的温度处理l小时,使芥子酶失去活性。使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久,以防降低蛋白质的饲用价值;并严格控制喂量,因为芥子苷仍存在于菜籽饼中,它可能受到其他来源的芥子酶以及肠道或饲料中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的催化分解而继续产生有毒成分。(2)、由于芥子苷是水溶性的,因此,可用冷水或温水40℃左右,浸泡2~4天,每天换水1次农业论文,这样可除去部分芥子苷。但此法养分流失很大。(3)、每100份菜籽饼用浓氨水4.7~5份,或纯碱粉3.5份,用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饼中,覆盖堆放3~5小时,然后置蒸笼中蒸40~50分钟;也可在阳光下晒干或炒干后贮备使用。(4)、选择向阳、干燥、地温较高的地方,挖一宽0.8米、深0.7~1米、长度按菜籽饼的数量来确定的1个坑。将菜籽饼粉碎并加水,1千克饼加1千克水,浸透泡软后装入坑内,顶部和底部各铺一层草,上盖土20厘米以上,2个月后可取出饲用。 将菜籽饼与青饲料同时青贮后饲用;也可先干喂,喂后暂时不饮水。虽然进行了脱毒处理也要严格控制菜籽饼的喂量,以不超过日粮的10%为宜。

3、棉籽饼:

棉籽饼因含有游离棉酚,易引起畜禽中毒。棉籽饼的常用去毒方法为:(1)、取草木灰或生石灰适量加入100千克清水中搅拌均匀,沉淀后取上清夜浸泡棉籽饼,饼液比例为2:1,浸泡24小时后再用清水过滤3~4遍,即可饲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在每百公斤土榨棉籽饼中加硫酸亚铁1.2~1.5千克,机榨粕只需加0.15~0.2千克,再以适量清水浸泡4~6小时,就可饲喂。(3)、用2%的碳酸氢铵或1%的尿素溶液均匀喷洒在棉籽饼粉上充分拌匀,当饼粉中含水量达15%时为宜,然后用塑料薄膜密封闷24小时,即可饲用。(4)、用15%的纯碱溶液24千克喷洒在100千克棉籽饼粕上,充分拌匀用塑料薄膜密封闷5小时,然后蒸50分钟晾干;也可用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4小时后滤去溶液,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110℃的高温下蒸煮3~5分钟。

4、花生饼:

花生饼本身无毒素,但贮藏不当极易感染黄曲霉毒素而引起畜禽的中毒。若花生饼感染了黄曲霉菌,一定要经过去毒处理方可饲喂畜禽,常用的去毒方法有:(1)、将污染的花生饼粉碎后置于缸内,加5~8倍的水,搅拌、静置,待其沉淀,再换水多次,直至浸泡的水呈无色为度。此法只适用于轻度的霉败的饲料。为安全起见,去毒后的饲料仍应与其它饲料配合利用,其喂量也应加以限制。(2)、使用饱和的石灰水溶液浸泡并冲洗被感染的花生饼,连续3次,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3)、将被感染的花生饼在150℃下烘焙30分钟或用阳光照射霉变花生14小时农业论文,均可去掉黄曲霉毒素的80%~90%。(4)、将发霉的花生饼密封在缸内或塑料薄膜袋中,使水分含量达18%以上,通入氨气熏蒸10小时,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减少90%~95%。(5)、在霉变的花生饼中添加5%的生石灰,去毒率可达90%~99%。(6)、药物法:将发霉饲料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两次,或在发霉饲料粉中加入1%的硫酸亚铁粉末,充分拌匀,在95℃~100℃的条件下蒸煮30分钟,即可去毒。(7)、辐射法:紫外线照射不但可以杀死霉菌的菌体,而且还可以破坏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如果饲料已经被霉菌毒素所污染,可将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发霉饲料,去毒率可达97%~99%。

5、亚麻籽饼:

亚麻籽饼含有氰苷,当氰苷进入机体后,会在脂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氢氰酸而引起畜禽的中毒。亚麻籽饼作饲料时,应进行减毒处理。一般常用的方法为:将亚麻籽饼粉碎,加入4~5倍温水,浸泡8~12小时后滤去水,再加适量清水煮沸1小时,在煮时不断搅拌敞开锅盖,同时加入食醋,以使氢氰酸尽量挥发。

饲料原料范文第2篇

1.原料质量要求

科学的配方要有优质的原料作保障,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1)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力求选用当地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来源容易,价格低廉的原料:①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等;②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豆饼、花生饼等;③矿物质饲料,如贝壳粉、骨粉、石粉等;④其他农副产品如麸皮、糠等。

(2)严把质量关:①购买原料时,要做好感官检查,或到有关部门化验分析营养成分,对有掺假、虫蛀、结块、发霉变质、污染的饲料,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购买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要查验有否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批准文号,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②自家余粮和购买的原料要妥善保存,防雨淋、日晒、虫蛀、鼠咬等危害。微量元素添加剂还需要单独存放,以防相互作用而降低营养价值。③亚硒酸纳与任何饲料相关物质应严格隔离并单独存放,以防中毒事件的发生,

2.饲料配方的科学性

不同畜禽或同一畜禽处于不同的生理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同,饲料配方也就各不相同。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各自饲养标准的不同配方,杜绝一方多用。在制定配方时,除考虑能量、蛋白质、钙、磷、食盐等营养需要外,还需要特别注意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以及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的添加。如果在日粮中合理的利用了青绿饲料,可减少维生素类的添加剂。另外,日粮配方要稳定,选定饲料配方后不可随意更换,若需更换,也要逐步过渡,以使畜禽逐渐适应。当然,季节、气温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配方,以便适应动物所需。要详细了解原料产地及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以便选择或计算出适应动物生产的最佳配方。实际生产中,畜禽配合饲料中各类饲料所占比例大致为:能量饲料占50%~60%:蛋白质饲料占12%~15%;糠麸类饲料占15%~30%;矿物质饲料占1%~5%:食盐占0.3%~O.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占O.1%~03%。

3.饲料加工技术

(1)清除饲料原料中的杂质,切实做好清污去杂工作。主要以手工方法拣除饲料原料中的如金属等杂异物,避免对生产机械和动物产生危害。

(2)掌握好合适的饲料原料粉碎细度。原料的粉碎是饲料加工生产过程中重要工序之一。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饲料粒子的表面积、改善饲料原料的混合能力、防止饲料成分的分离、便于生产颗粒饲料,它直接影响到饲料的混合、制粒质量,畜禽生产性能,饲料营养价值以及畜禽健康。一般来说,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细度至少要超过60目,粉碎得越细,混合得越均匀,饲喂效果就越好。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应按饲料与畜禽种类而定,适度的粉碎细度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鸡饲料:不宜过细,因鸡喜食粒料或破碎的谷物料,可以粗细搭配使用。小麦、大麦的粉碎细度在2.5毫米以下为宜。猪饲料:仔猪料以特制的颗粒饲料或碎粒饲料较好,豆类和其他能量饲料可炒熟喂给,25公斤以上的肉猪饲料的粉碎细度可控制在2毫米以内。牛、羊饲料:精饲料的粉碎细度可超过2毫米,因为牛可以反刍,饲料稍粗一点有利于反刍,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年老的牛、羊的饲料可以粉碎到1毫米以内。以利于消化。

(3)称量要准确。微量元素添加剂最好按产品说明投放,称取时最好用天平称。

(4)微量元素成分加入方法要适当,先用少量原料预混,再大宗拌料。

(5)饲料要拌匀。配制饲料时,千万要使各种成分充分混匀,尤其是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类等微量添加物与其他饲料要保证充分混匀。

(6)严禁采购并添加非法违禁添加物如蛋白精、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等。

(7)对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原料,如菜籽饼(粕)、棉籽饼(粕)等必须控制用量或经脱毒再用。

4.饲料贮存技术

加工与贮存自配饲料时一次不宜过多,最多供30天使用;夏季要少些,勿使饲料霉烂变质。冬季如条件好可配制50天的饲料。饲料房要勤打扫。勤消毒,勤检查,勤翻料。料房应通风透光,干燥卫生,无污染、无蚊蝇、无鼠害。

5.生产记录和留样观察

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要求记录,主要是原料来源、品种和用药情况、留样数量、时间等。

适宜区域:适合于全国各养殖生产区域推广。

技术依托单位:

1.浙江大学

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邮政编码:310058

联系人:余东游

联系电话:0571-86985347

2.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010-68975843

联系人:刁其玉

3.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193

饲料原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养殖;养殖技术;推广措施

畜牧养殖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们食品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我国的畜牧养殖面临严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概念,即在整个畜牧养殖过程中,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畜牧养殖产品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尽管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政策、行政管理及资金方面都受到了大力支持,但还有一些问题制约其快速有效推广。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做好针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1.1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内容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旨在科学地规范畜牧生产业,不仅保证畜牧业产品的安全性,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这种绿色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养殖场址的选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考虑水质、空气及污染源等;兽药、饲料等的使用管理及饲养生产技术,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必须遵守《动物防疫法》;病死畜禽及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必须符合生产管理技术,排放物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等等[1]。

1.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养殖过程中,利用激素、禁药等方式加速畜牧的生长生产,最终通过食物链使毒素、重金属等物质进入人体中,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则是畜禽污水、粪便及有害气体的产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污染。据统计,因畜禽粪便污水等造成的总体土地符合警戒值高达0.5,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2]。这种自然资源的污染有些是不可逆转,给自然界造成了巨大、持续的危害。由此可见,大力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必要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绿色畜牧养殖业的推广也能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只有安全可靠的畜牧产品才能更好地回报他们的付出。

2如何做好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

正是因为畜牧养殖业的严峻问题,我们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来改善畜牧养殖业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有效推广绿色畜牧养殖技术。

2.1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管力度

目前畜牧养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在畜牧行业监督管理不足有很大关系。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需要政府从政策、法律、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给予支持。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健全基层畜牧养殖技术管理部门,专注负责基层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如环保设施建设、粪便污水无害处理技术等;第二,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全力支持推广工作;第三,还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是因为法律体系不健全,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第四,要做好畜禽疾病防治工作,一旦畜禽被疾病困扰,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实时监控畜禽的状况,做好及时打疫苗等工作。

2.2建立专业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

作为畜牧养殖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饲料畜牧产品的质量原料严重影响了畜牧产品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专门建立绿色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生产的饲料原料符合国家标准。只有选用合格的饲料原料,畜禽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生长速度更快,制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建立专业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与养殖业和饲料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标准化、正规化的饲料原料生产基地[3]。

2.3构建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形成有效推广机制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缺乏完善有效的机制,导致基层推广中存在技术框架不完善、技术含量低、实际效果差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构建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形成完整有效的推广机制,给基层技术推广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第三方技术推广机构可以将现有的框架进行细化和内容填充,改善现有的推广技术,完善推广效果,从而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闫润浪,王吉,朱向卿.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探究[J].当代畜牧.2016,17:1.

[2]包明亮,于明,张钰,李方哲.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及其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4:199.

饲料原料范文第4篇

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有利于猫的生长,建议跟猫粮、鲜鱼、鲜牛肉、骨粉、维生素混合喂食,猫可以长的又肥又壮又健康。

鱼粉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料原料。而猫是肉食性的,生长中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大,优质鱼粉作为蛋白质原料是这些动物饲料原料的首选。

(来源:文章屋网 )

饲料原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奶牛;TMR日粮;应用效果;技术指标

中图分类号:S8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09-02

切割成一定长度,并和精饲料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用特制的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混合而调制成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2012年,项目组在连云港某奶牛场开展了奶牛TMR饲养技术试验,根据奶牛营养需求将饲料原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精料补充料:主要有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等组成;第二部分是低水分粗饲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第三部分是高水分粗饲料:主要是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等;三部分饲料分别预先制成,再按一定比例加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制成奶牛TMR日粮,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由于试验场奶牛是分成六个养殖户饲养的,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将把该公司奶牛分成2个群进行饲喂TMR,即根据奶牛泌乳状况分为泌乳牛群组和干奶牛群组。整个泌乳牛群只使用一个TMR日粮,干奶牛群使用另一个TMR日粮。在全混日粮的配制和分发方面简便易行,且节省劳力和避免由转群所造成大的应激。为了弥补分群少的不足,按全群平均产奶量设计一个TMR,然后对于个别高产的奶牛补饲额外的精饲料。

1%奶牛复合预混合饲料、精料补充料配方以及TMR配方见表1、表2、表3:\

选择奶牛场养殖户的产奶牛2012年248±5头、2013年293±4头作为试验样本。 2012年3月和2013年3月。 试验奶牛场实行相同的奶牛饲养管理制度。饲养奶牛饲料原料也基本保持一致。

以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库验收单为依据,主要检测脂肪、蛋白质、乳糖等指标。奶牛场采用全自动挤奶设备,每一头奶牛的挤奶后都有专人负责记录每一头奶牛的产奶量。

2 结果与分析

2013年3月份产奶牛平均每天为247.95头,日均产奶量为22.67kg/头,所产奶平均脂肪含量为3.78%,蛋白质含量3.15g/100mL;2013年3月份产奶平均每天为293.63头,日均产奶量为24.01kg/头,所产奶脂肪含量3.97%蛋白质含量3.26/100mL。

2.1 产奶量

由图1、图2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平均产奶量为22.67 kg,其中3月15日平均产奶量最低为21.87 kg,3月27日平均产奶量最高为23.41 kg,2013年3月份平均产奶量为24.01 kg,其中3月1日平均产奶量最低为23.03 kg,3月3日、9日平均产奶量最高为24.56 kg2013年3月份平均产奶量比2012年3月份提高5.91%,振动幅度之间变化不大。

2.2 脂肪

由图3、图4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78%,基本上维持在3.5%~4.0%,2013年3月份牛奶中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97%,基本上维持在3.9%~4.1%,2013年3月份牛奶脂肪含量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9个百分点,提高了5.03%。

2.3 蛋白质

从图5、图6可以看出,2012年3月份牛奶中蛋白质的平均值为3.15g/100mL,2013年3月份蛋白质平均值上升到3.26g/100mL,比2012年3月份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从图5、图6可以看出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质维持在3.10~3.20g/100mL之间,而2013年3月份乳中蛋白质维持在3.20~3.30g/100mL之间。

3 小结与讨论

3.1 奶牛数量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奶牛数量不一致,这是由于奶牛产犊牛数量和刚开产奶牛数量发生变化所致。奶牛数量里有小数点这是由于该公司奶牛挤奶时间分成早、中、晚三次,有些奶牛少挤或漏挤了挤奶次数,这样就造成了奶牛数量有小数点的现象。由于奶牛样本数量多,本次试验忽略了奶牛的胎次、年龄等方面的区分。

3.2 试验比较时间的差异性

2012年3月份和2013年3月份之间间隔长,但对某一奶牛场在同一批人管理下,奶牛的饲养管理应基本一致,当时项目组也设计了时间相对较短前后两个月的比较试验,但考虑到饲料原料变化过大,可能对试验影响更大。

3.3 试验奶牛饲料原料

在相同的月份里,奶牛所需饲料原料基本保持一致,特别是奶牛的粗饲料,这样对奶牛中的脂肪、蛋白质的研究更有意义。

3.4 技术指标

使用三合一TMR技术与没有使用该项技术比较,结果显示,平均产奶量提高5.91%;牛奶脂肪含量高0.19个百分点,提高了5.03%;蛋白质高出0.11g/100mL,提高了3.5%。

饲料原料范文第6篇

2010年饲料原料价格走势及特点

1、豆粕价格止跌反弹

2010年,国内豆粕市场呈现出先跌后升的基本态势:全年平均价格为3.58元/公斤,虽然与2009年平均价格(3.70元/公斤)同比下跌了3.47%,与2008年相比更是跌幅加深,但在宏观大环境的支撑和提振下,国内豆粕市场已经从低迷走向复苏。具体而言,本年度国内豆粕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震荡趋跌阶段。1―7月份,受国际豆粕市场利空因素的打压(诸如美国产区播种进度正常,南美收割进度正常等等),以及国内终端需求生猪价格继续回落的拖累,国内豆粕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导致其价格重心不断震荡下移。(2)快速反弹阶段。8―12月份,欧洲债务危机利空影响逐步释放,经济刺激政策为市场打上一针强心针,促使市场悲观情绪有所缓解,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重聚人气,国际豆粕市场价格开始频频发力,从而为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快速反弹奠定基调,截至11月份,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反弹至3.75元/公斤,较本年度的最低点(7月份)累计上涨12.95%;临近年末,受国内政策密集调控的影响,国内豆粕市场价格进一步上行的势头则有所抑制。

2、玉米价格震荡上扬

2010年,国内玉米市场总体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强势行情,呈现高位震荡上扬的基本态势:国内玉米平均价格为2.04元/公斤,较2009年平均价格(1.69元/公斤)同比大幅上涨20.35%。 具体而言,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持续上扬阶段。1―8月份,受2009年我国玉米主产区因灾减产的影响,市场对本年度玉米供应紧张的预期显著增强,而国家关于南方饲料企业收购玉米补贴政策的出台则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格局,上述因素共同推动国内玉米价格持续走高,并不断刷新历史同期新高,截至到8月份,国内玉米平均价格达到2.1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7.88%。(2)震荡上行阶段。9―12月份,国内养殖业的复苏和部分地区灾害性天气的频发基本奠定玉米价格底部,而国内小麦价格上涨的带动以及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提振,则为玉米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密集调控措施,却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程度的打压。市场与政策持续博弈,导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震荡中缓慢上行,截至12月份,国内玉米平均价格创下2.12元/公斤的新高。

3、鱼粉价格高位运行

2010年,国内鱼粉市场总体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强势行情,进口鱼粉平均报价为10.43元/公斤,与2009年8.26元/公斤的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6.17%,但大幅飙升的势头已经结束,具体而言,本年度国内鱼粉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小幅上扬阶段。1―6月份,伴随着国内鱼粉需求旺季的日益临近,以及外盘价格的持续走高,使得国内进口鱼粉市场信心大增,导致鱼粉价格持续稳中上涨,并在6月份突破10.70元/公斤关口,达到10.71元/公斤,较年初累计上涨了9.73个百分点。(2)止稳趋跌阶段。7―12月份,南方水产养殖旺季突然发生的水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鱼粉市场的需求,对其价格形成打压态势,而起风向标作用的外盘鱼粉市场的疲软下行则进一步打压国内鱼粉市场价格,导致国内鱼粉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行情被终止,呈现横盘整理的基本态势,最终以低迷而告终。截至12月份,国内鱼粉市场平均价格为10.66元/公斤,较6月份的历史高点小幅下跌0.47%。

2010年饲料产品价格走势及特点

1、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不断上升

2010年,国内育肥猪配合饲料市场基本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其平均报价为2.73元/公斤,较2009年平均价格(2.54元/公斤)同比上涨7.57%,并已超越2008年的价格高点,具体而言,国内育肥猪配合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震荡整理阶段。1―4月份,受2009年生猪高存栏的影响,国内猪肉市场行情十分低迷,加之部分地区疫病所引发的恐慌性抛售对其上游育肥猪配合饲料市场价格形成打压态势;但所幸得益于重要原料玉米市场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豆粕价格的止跌趋稳,我国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仍处于上升通道,只是出现一定程度的震荡徘徊。(2)稳步上扬阶段。5―12月份,2009年冬季低温灾害导致北方和华东地区仔猪大量死亡,引发生猪存栏量的大幅下降,受此影响国内猪肉价格开始缓慢回升,从而极大的提振了上游育肥猪配合饲料市场信心,加之重要原料玉米和豆粕市场价格的上涨均对其价格产生重要的支撑作用;伴随着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国内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开始发力,呈现稳步上扬的走势,截至12月份,国内育肥猪配合饲料平均价格达到创记录的2.81元/公斤,较年初累计上涨4.46%。

2、肉鸡配合饲料价格稳步上扬

2010年,国内肉鸡配合饲料市场基本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国内平均报价约为2.88元/公斤,与2008年平均价格(2.72元/公斤)同比上涨5.98%,并已超越2008年的价格高点,具体而言,国内肉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横盘整理阶段。1―4月份,受玉米价格持续上扬的提振,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获得一定支撑,但受活鸡、西装鸡市场价格低迷,以及豆粕价格下挫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围绕2.84元/公斤反复盘整。(2)稳步上扬阶段。5―12月份,重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为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伴随着国内活鸡、西装鸡市场价格的突然发力,全国肉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相对低迷的格局很快被打破,开始呈现稳步上扬的基本态势,截至12月份,国内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达到创记录的2.96元/公斤,较年初累计上涨3.50%。

3、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呈上行趋势

2010年,国内蛋鸡配合饲料市场基本上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上升势头,国内平均报价为2.62元/公斤,与2009年平均价格(2.45元/公斤)同比上涨7.19%,并已超越2008年价格高点,具体而言,国内蛋鸡配合饲料市场价格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震荡整理阶段。1―4月份,伴随着春节消费旺季的结束,由于终端需求低迷,饲料市场的需求萎缩,特别是鸡蛋价格的下跌趋势,使得对蛋鸡配合饲料的需求进一步减少,拖累其价格;所幸得益于原料市场价格的支撑作用,国内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跌,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围绕2.57元/公斤上下反复盘整。(2)快速上扬阶段。5―12月份,全国鸡蛋平均价格连续上涨,并屡创历史新高,从而拉升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加之玉米等原料价格上涨的支撑,国内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开始快速上涨,截至12月份,其价格达到创记录的2.70元/公斤,较年初累计上涨4.65%。

饲料原料国际价格走势及特点

1、豆粕国际价格止跌上扬

2010年,国际豆粕市场总体上尚未扭转2009年以来的偏弱行情,平均价格为331美元/吨,较2009年同比下跌7.80%,但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下,国际豆粕市场已经从低迷走向复苏,呈现止跌上扬的基本态势。全球货币供应宽松已成常态,金融属性助推豆粕价格重心上移,加之全球豆类供需面依旧偏紧,供需缺口的扩大将为豆粕价格上行提供支撑;伴随着下半年国际粮食价格的走高,国际豆粕价格的上涨热情再次被激发。截至第4季度,国际豆粕价格已上扬到372美元/吨,较1季度大幅上涨21.17%,成功实现了“熊牛转换”。

2、玉米国际价格先抑后扬

2010年,国际玉米市场已基本扭转2009年以来的弱势行情,呈现先抑后扬的基本走势:平均价格达到186美元/吨,较2009年同比上涨12.05%。上半年,在美元汇率大幅反弹、欧元区债务危机等诸多利空因素作用下,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总体呈现了震荡走低的态势。从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玉米进入生长季节,天气因素引起玉米产量的变化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供需变化使得国际玉米市场走势发生逆转,而对美国经济的担忧以及美国的宽松量化政策导致的美元汇率的再度走低也对市场形成了有力的支持,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下半年演绎出大幅走高行情,截至第4季度,国际玉米价格已上扬到241美元/吨,较1季度大幅上涨47.85%。

3、鱼粉国际价格冲高回落

2010年,国际鱼粉价格基本保持在高位运行,平均价格高达1739美元/吨,较2009年同比大幅增长38.46%,但在诸多利空因素的作用下,国际鱼粉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已基本结束。上半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食品类消费和能源消费获得提振,国际鱼粉厂商销售心态相对稳定,加之主要鱼粉产地厂商依旧担忧厄尔尼诺对新季捕鱼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供需依旧紧张的格局下,共同支撑鱼粉国际价格保持大幅飙升的走势。然而,进入第3季度后,鱼粉主产国新季开捕政策已经明朗,将有效缓解目前鱼粉供求紧张的局面,支撑市场看空心理,加之国际鱼粉价格已处在历史最高位,市场观望气氛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国际鱼粉价格上涨的势头被终结,其价格开始向下修正,截至第4季度,国际鱼粉价格震荡下滑到1641美元/吨,较2季度大幅下跌了13.04%。

2010年我国饲料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2010年国内饲料市场价格总体上处于上涨势头,主要受货币溢出效应、国内需求拉动、生产成本推动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

1、货币溢出效应凸显,奠定饲料价格上涨基调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与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货币投放量的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时,必然会使货币沿着商品供求链条,即通过投资和中间产业向终端的产成品特别是食品传递,最终将推进初级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当货币投放量的速度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时,将推动农产品价格的显著上涨。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我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已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受长期累积的货币溢出效应的影响,我国饲料价格呈上涨趋势。此外,随着美国陆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此举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以及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扬,由此带来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并进一步放大了国内货币超量发行的溢出效应。因此,从货币投放与商品的对应关系来讲,货币的超量发行已经成为本年度饲料价格上涨的“温床”。

2、国内需求“给力”,对饲料价格拉升作用明显

从饲料消费来看,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渐散去,中国经济更是率先复苏,使得饲料市场信心大增,饲料需求显著增加,从而对饲料价格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饲料产量预计将达到15608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猪料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0.6%;禽料稳定发展,同比增长4.9%,蛋禽料基本稳定,同比增长1%;反刍料加速恢复,同比增长10%;与此同时,2010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850万吨、2760万吨、37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1.5%、0.2%。国内终端需求的显著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饲料价格的上升空间。

3、生产成本提高,成为饲料价格上涨主要推手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环节,农产品价格对于生产成本的变动一向亦步亦趋。2010年,我国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中人工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的提高对其价格上涨形成较强推力。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约占我国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总成本的一半。当前农民外出务工机会不断扩大、务工工资不断上涨,直接导致用于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的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加大、雇工费用持续增加,最终成为推高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中能源主导型成本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而决定了饲料原料和产品生产中化肥、农机等与能源相关的要素价格在总体上也呈现上涨趋势。生产成本已成为本年度我国饲料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

4、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加剧国内饲料价格波动幅度

就国际因素而言,由于美盘对国内豆粕的定价作用无可替代,外盘对国内鱼粉的导向性作用,国际价格对国内饲料价格存在较为明显的联动性。本年度,受美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债务危机对原油、玉米燃料乙醇和投机资金等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国际豆粕价格止跌上扬,国际玉米价格先抑后扬,国际鱼粉价格则冲高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饲料价格走向产生较为明显的传导作用,导致国内饲料价格波动被明显放大。

2011年国内饲料市场展望

1、饲料价格上涨约束增强,高位盘整走势明显

2010年我国饲料市场形势进一步好转,已完全扭转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弱市行情:除豆粕外,国内玉米、鱼粉、育肥猪配合饲料、肉蛋鸡配合饲料和蛋鸡配合饲料的市场价格均创造了历史新高。2011年,我国经济已趋稳回升,饲料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下饲料价格仍将面临上涨压力。然而,我国饲料价格相对于终端畜产品的价格似乎有所透支,加之2011年国家进一步强化通胀预期管理,收紧货币政策,对大宗原料,特别是豆粕、玉米等市场形成利空,制约了饲料原料价格进一步上升,因而饲料价格在现有基础之上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已不大,将呈现高位震荡盘整的价格走势。

饲料原料范文第7篇

1. 饲养优良品种 品种优良的肉鸭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对饲料的利用率高,其生产性能比退化品种的肉鸭要高得多。

2. 开食方法要正确 目前农户给雏鸭开食多将塑料布铺好后撒上饲料,任鸭自由采食,这样不仅雏鸭粪便污染饲料,而且雏鸭在吃料时易将饲料扒到地面上,进而造成浪费。因此,建议使用雏鸭专用料盘开食,料盘的边缘应高出盘底层2~3厘米,每次可撒入少量半湿料,少喂勤添,喂料结束后将盘内剩余饲料清除后喂给其他成年家禽,从而大大减少饲料的浪费。

3. 做好料槽的设计、固定与检查 料槽大小、深度要根据鸭的品种、日龄大小设计。养大龄鸭时,有的农户为了省钱和方便加料常用大盆代替料槽,鸭易跳进盆内边吃边刨,饲料浪费率达5%~15%,应改用大鸭专用料槽,且料槽设计成肚大口小,两边上缘应用卷边,既便于采食,又不浪费饲料。地面平养时,若料槽放置过低,料槽中的饲料很容易被鸭拨出,因此,要尽可能把料槽放得高一些,也可用绳或铁丝吊起来,料槽的上缘要高于鸭背,防止饲料被刨到槽外浪费掉。另外,平时应注意及时修缮料槽,以防漏料造成浪费。

4. 注意水槽维修与更换 农户养殖大龄鸭普遍采用切开的塑料管当水槽,这样的水槽容易变形、破裂,而且特别浅,因此平时应经常检查,若发现破漏应尽早修复,水外溢则换成专用水槽。一般每70~80只鸭应有1米的饮水位,这样可保证鸭充分饮水,还可减少饲料消耗15%左右,而且鸭增重快。若水槽漏水将饲料浸湿,应将湿料散开,让鸭尽快吃完,以防霉烂。

5. 及时清水槽、铲料槽 鸭在喝水时,易把嘴内、喙上的料带到水槽内,因此应在每天晚上熄灯前清理1次水槽,以保证卫生。每天清早开灯后还要把黏在料槽内的料铲起来让鸭吃掉。

6. 饲喂方法要正确 有的农户手工加料,饲料易撒到料槽外,进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农户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合理应用饲养器具,保证无漏料、取料定量和上料均匀,减少饲料不必要的浪费。一次加料量过多也是造成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饲料加到料槽2/3深度时,饲料浪费约12%;加到1/2深度时,饲料浪费约5%;加到1/3深度时,饲料浪费约2%。因此,一次饲料加入量以不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宜,且每1~2小时匀料1次。匀料方法是用小铲将饲槽内剩余饲料重新拨匀,以节约饲料和刺激鸭的食欲。喂料的同时最好供给充足饮用水。

7. 饲料料型要适宜 饲料分为粉料、颗粒料和破碎颗粒料三种。采用颗粒饲料要比粉料节约10%,有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但要注意不同生产阶段的饲料颗粒大小一定要合适,雏鸭喂破碎颗粒料,成鸭喂颗粒料,但粒径和长度都不能太大,否则鸭会拒食或将大粒刨出。

8. 日粮配方要合理 应根据鸭的品种、公母、用途、不同生长时期、生长环境和季节等来确定饲料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饲料原料要无残留、无污染、无公害,配制后的饲料要适口性好,营养全面,且价格低廉。充分利用本地的饼类和渣类饲料,适当降低鱼粉的用量,同时加入一定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能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日粮中还必须添加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性添加剂和其他非营养性添加剂。如每100千克饲料添加5克维生素C,可降低饲料消耗8%;又如添加益生菌、酶制剂、有机酸、多肽和杆菌肽锌等,对提高肉鸭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也有明显效果。另外,定期补喂砂粒,也可提高饲料消化率3%~10%;在鸭饲料中添加0.1%~1%的小苏打,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起到节约饲料的作用。天气热时,应提高饲料中能量、蛋白质和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天气冷时,则要适当提高饲料能量。

9. 严把饲料原料关 市场上常见的有鱼粉掺尿素、血粉、羽毛粉,豆饼掺玉米等。利用了这些掺假的原料生产配合饲料,会造成间接的饲料浪费。因此,采购的饲料原料质量肉眼无法鉴定时一定要到饲料监管部门化验,合格后再使用,避免造成损失。

10. 饲料要妥善保管 鸭群喂食全价饲料后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是一个重要原因。饲料原料和饲料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1周,所以,采购饲料时不可一次大量购进;全价料要勤配,配好后要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以避免饲料中的脂肪氧化和维生素A、维生素E遭到破坏。饲料保管不当主要表现在雨淋、受潮、发热和自燃。存放饲料时,饲料与地面之间要放置一层防潮材料并垫高20厘米,以防止饲料板结、霉变。霉变饲料容易引起肉鸭中毒、腹泻等,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对于无储存库房、饲料须放置室外的,要用雨布或塑料布盖好遮严,并经常进行检查。在夏季湿热季节,饲料储存库要通风良好,定期测量饲料内的温度以防发热、自燃等。饲料袋若有破口也要及时补好。

11. 杜绝原料粮喂鸭 有些农户习惯用玉米、稻谷等原料粮喂鸭,这样既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又容易发生营养性疾病。建议将原料粮粉碎,按配方搭配麸皮、豆饼和鱼粉等原料,再制成颗粒料喂鸭。

12. 环境温度要适宜 环境温度将直接影响到鸭的采食、饮水量和体内养分的消耗。环境温度为23.9℃时,鸭体温散失和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最少,饲料消化率最高。因此,为发挥鸭群最大生产效率应提供适宜环境,冬季要采取密封门窗、加采暖炉等有效措施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夏季要采取搭棚遮阳等措施来降温。

13. 光照制度要合理 给予鸭群合理的光照,既可增进食欲,保证营养供应,又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若光照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鸭群消耗饲料就会增加,生长性能反而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14. 减少不良应激 不良应激可造成鸭生产性能降低等,因此要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15. 适时限喂 肉鸭4周龄以后饲喂量要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85%,每天须保持空槽半小时,这样可节省饲料15%~20%。

16. 随时淘汰病、弱、残鸭 病、弱、残鸭光消耗饲料不生长,是造成饲料报酬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随时淘汰病、弱、残鸭,保持鸭群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合理的鸭群组合。

17. 搞好疫病防治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按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按时接种疫苗和进行预防性投药,特别是对慢性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如寄生虫会破坏鸭肠黏膜,直接影响到饲料养分的吸收,因此,要对鸭群定期驱虫。此外,还要注意防鸟灭鼠,防其偷吃饲料和传播疫病。鸭群健康可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鸭的经济价值。

饲料原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3-0737-04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饲料工业持续快速发展,饲料产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总产量从1990年的3 120万t,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1.62亿t。到2012年7月,根据农业部重点跟踪的159家饲料企业统计数据显示,饲料总产量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10.5%。但饲料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非粮饲料原料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非法使用违禁物资、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假劣饲料制售问题等,使得社会关注度和媒体聚焦度不断增加[1]。

为了应对饲料质量安全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压力,我国政府加强了对饲料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采取了多方位的治理措施,启动了以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饲料监测体系建设和依法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饲料安全工程”。政府对饲料监管给予了高度重视,也付出了高昂代价。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政府对饲料的监管保持着长期的高压态势,饲料抽检合格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资源等的广泛应用,以及更多环境污染物的出现,饲料危害因素越来越复杂,饲料中违规使用药品、添加剂的行为仍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鉴于此,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探讨饲料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为提高饲料监管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1 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主要形式

1.1 饲料生产许可管理

按照国家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文件对从事饲料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准入控制管理。目前,国家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文件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草案)、《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对饲料生产的许可条件及其相关的制度规范已做出了明确规定。由饲料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由饲料管理办公室对照许可条件,对要求进入饲料加工行业的企业就其人员、条件、设备、环境、消防、原料等主要生产要素进行准入的监督与把关。对不符合条件要求的企业实行限制或处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饲料生产企业的基本经营素质和规范化管理。

1.2 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年审制度

目前我国对已登记的饲料生产企业实行年审制度。由饲料企业自行送样检验,到湖北省指定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年审,年审合格者,方能继续持证经营。年审不合格者,如限期整改后仍未达标,或伪造审查登记手续的,依照管理条例取消其企业登记资格,并依法予以处罚。

1.3 执行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例行抽检计划

农业部作为我国饲料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年度饲料统检(抽检)计划,并由全国饲料办和省、市、区各级饲料办采取普查、抽查和跟踪监测等方式,依照预定计划对其辖区内的商品饲料质量进行检测。近年来,监测项目重点是饲料产品质量(包括主要营养指标、卫生指标)、饲料中违禁品(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等。监测抽样工作一般由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和承担任务的地市畜牧局共同完成,化验工作由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及农业部确定的饲料检验机构承担,饲料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由农业部向社会公布。

1.4 饲料办协同监督执法部门对管辖范围的重点饲料企业或问题企业进行质量抽检

重点饲料企业生产总量大、销售范围广,为了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管,监管部门往往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其进行抽检,以增强这类企业的饲料安全意识。对涉嫌使用违禁药物或出现其它违规行为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或养殖场(户),也可由监管部门采取抽检、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其实行监督执法,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2 湖北省饲料质量安全政府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对饲料产品市场的监管乏力

在现行的饲料产品市场中,品牌众多,除部分知名品牌外,还存在大量的杂牌产品。据粗略统计,在一些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针对不同动物产品的不同生长阶段都有成百上千的饲料品牌,包括外来饲料与本地饲料品牌。这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单靠养殖户自身显然无法对其质量安全特性进行甄别。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饲料企业,生产条件差,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多依靠赊销方式或熟人介绍,将低劣的饲料低价销给养殖户,劣质产品对优质产品形成逆向驱除,对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构成冲击,因此,迫切需要依靠政府对其众多品牌的饲料产品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

2.2 对饲料原料市场的监管乏力

湖北省不属于玉米主产区,加工饲料所需的玉米、豆粕等原料产品往往是从外地调进。远距离大量购入,对运输、储藏条件会有更高的要求。由于气候原因,玉米原料极易霉变。而一些小型饲料企业出于利益原因,即便是原料霉变也不愿意舍弃,极易带来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降低原料价值,影响饲料品质,也给动物与人类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目前,饲料原料的生产属于种植业,归属于农业种植业部门监管,而商品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在饲料办备案不全,饲料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于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大型饲料企业的原料采购较为规范,大多数的中小饲料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原料采购管理。

2.3 对饲料经营企业的监管乏力

饲料经营企业是连接饲料企业与养殖户的载体,广泛分布于城郊或农村地区,它们点多,面广,监管难度较大。对一些由外地生产进入湖北境内销售的饲料产品,仅需进行备案登记,饲料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由于利益驱动,经营者通过拆包分装来添加违禁药物或其它低劣替代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新颁布实施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商品饲料的分拆包装,但要彻底消除这种违规现象,仍需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2.4 对饲料代加工企业的监管乏力

在一些养殖小区,不少养殖户不愿直接购置价格相对高的商品饲料,而是委托饲料经销企业代为加工饲料原料,获取“准”商品饲料。由于代加工企业加工设备简单,加工网点隐蔽,加工人员专业技能缺乏,特别是饲料产品配方未经备案,添加物来源不明,因而成为饲料中违禁药物滥用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饲料部门对这类作坊式企业代加工饲料产品的监管完全流于形式。新《条例》中通过禁止自配饲料流通的规定,对代加工产品进行交易限制,企业准入门槛更高,日常监管范围更广,使其难度更大。

3 导致饲料政府安全监管低效的主要原因

3.1 饲料安全监管执法依据效力不足

目前我国尚未颁布饲料法。现行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法律效力更低。由于缺乏根本大法的统一指导,使得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处置难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执法效果。虽然我国初步的法规体系已经建立,但相关条文较为模糊,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往往缺乏具体的行政授权和量化指标,譬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未授权饲料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有权力对疑似不合法律规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采取暂时扣押、封存等措施,给监管执法带来不便。有些法规颁布时间较早,未能及时修订更新,部分条例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例如,我国现行有关饲料用药的法规颁布于本世纪初,近10年内没有进行重新修订,而科学技术水平更新较快,饲料药物添加剂行业迅猛发展,多种新型药物饲料添加剂相继问世,饲料用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耐药性、药物残留、违禁药品滥用等均对畜产品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虽然建立了一套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为核心的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但各部法律之间缺乏整体协调性。例如农业部第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和农业部第1519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前者规定了在商品饲料中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后者列出了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禁用的物质。假使某添加剂不包括在第1519号公告里,即可理解为是不被禁止在商品饲料中使用,而该添加剂又不包括在第1126号公告里,如此一来,对于该添加剂的使用,相关法律各执一词,出现了法律设置的真空地带,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3]。

3.2 饲料安全标准的制定落后于实际发展需要

3.2.1 部分饲料安全标准缺失 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2月,我国商品饲料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拥有标准总量499项,其中基础标准23项,检测方法标准197项,评价方法标准15项,单一饲料及饲料原料标准55项,饲料添加剂标准111项,饲料产品标准46项,其他相关标准52项。这些标准远远落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例如,2008年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显示,允许在商品饲料中添加的饲料添加剂有285种,而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中对应的标准只有111种,尚有174种饲料添加剂没有相对应的工业标准,占总数61.05%。饲料添加剂缺乏相应标准的,主要涉及新型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寡糖等。

3.2.2 部分饲料标准陈旧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已制定的饲料标准每5年应该修订一次,而目前实际情况却是,有部分标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更新、修订。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中未修订年限超过10年的有174项,占总数的34.87%;5至10年的有164项,占总数的32.87%;近5年制定的有161项,占总数的32.26%。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商品饲料的原料、添加剂、加工工艺等发展迅猛,而近2/3的“老龄化”标准和目前新兴商品饲料工业技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行的商品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已不能满足商品饲料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无法为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依据,成为制约我国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3.2.3 新标准的制定受制于资金限制 缺乏足额的专项资金,使得饲料的工业标准制定速度缓慢。据悉,国家财政对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缺乏足额资金的支持,每一项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国家财政仅拨款3万元。而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数量巨大,制定过程也纷繁复杂,需要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和验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专项资金匮乏,不利于调动相关人员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我国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举步维艰,进展受到影响。

3.2.4 部分饲料工业标准制定滞后性严重 商品饲料工业标准的制定,按理应该在新产品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之前。然而,我国经常出现的情形是,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才发现标准缺失。由于标准滞后或缺失,使得非法厂商有空可钻,给养殖业发展带来潜在危害。

3.3 商品饲料的监管机制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

3.3.1 饲料管理专职人员配置不足 从形式上看,湖北省自上而下的饲料监管机构已经确立,职能也较为明确。然而饲料办作为饲料监管的主要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人员配置不足的矛盾。据调查,全省17个地市级饲料办中,只有7个饲料办主任是专职人员,其余皆为兼职人员,而且大多数地市饲料办的行政编制仅1人,饲料办主任既是管理人员,也是具体工作人员。在县区一级饲料办中,绝大部分都是由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兼任的管理人员并不专门从事饲料监管工作,往往对饲料管理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对饲料行业的特殊知识与技能要求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兼职领导还容易因其他工作繁忙而无法专注于饲料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产生监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3.3.2 饲料监管经费配置不足 财政资金投入是保障商品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饲料监管部门执行农业部饲料安全监测计划,有专门的项目经费支持,承担了监测任务的单位可以获得相应的财政经费,然而对大多数地区的饲料办及执法部门而言,其日常的管理工作,并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来源,经费来源主要取决于地方财政支持。地方财政不足,或者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就会使得工作经费较为紧张。部分地区(比如黄冈等地区)饲料办,可利用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政策,从地方财政中得到一定的经费支持。由于缺乏工作经费,监管部门就无力承担巨额的检测费用。我国省、市级饲料办属公务员编制,由各级财政负责其工资性收入及福利待遇;但县一级饲料办属事业单位,由单位负责其工资奖金收入及福利待遇。由于经费问题,基层单位正常的监管工作无法开展,执法人员要么无视安全隐患问题的存在,行政不作为,要么通过“钓鱼执法”,行政乱作为,这就使得饲料安全问题的监管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化管理。

3.3.3 对饲料监管目标考核的导向出现偏差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地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纳入了政府政绩考核范畴。饲料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的监督机制,然而由于受制于考核压力,地方政府或监管部门往往并不愿意过多暴露本地企业的诸多问题,这就比较容易产生虚高的抽检结果。而高抽检合格率水平与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之间形成反差,反而容易加剧公众对政府监管的不信任感。

3.4 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落后

湖北省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主要有3个机构组成,湖北省饲料监测所、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省饲料监测所是农业厅直属单位省畜牧兽医局所管辖,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省农业厅制定的商品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数据分析工作。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挂靠于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为第三方的质检机构。该中心主要以粮油饲料质检为主,检测项目包括:(1)检测近30种禽畜、水产饲料产品,总检测参数近120种;(2)检测近50种饲料原料;(3)检测维生素、矿物盐、氨基酸、兽药、抗氧化剂、防霉剂等40余种饲料添加剂。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是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授权的专业化饲料质量监督检测机构,位于武汉市,挂靠于华中农业大学。该检验站可对畜、禽、鱼配(混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卫生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还能承担进出口饲料原料品质评价及产品残损评价。

由于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对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经费相对不足,我国只能在省一级城市建立有相应的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基层饲料检测机构基本处于空白。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基层饲料监管部门对其抽取的饲料样本均须送往武汉市的饲料检测单位,不仅增加了在途时间,降低了检测结果时效性,而且即使检测结果显示有产品质量问题,“问题产品”已被使用殆尽,造成的后果也无法挽回。

虽然饲料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已大为改善,但仍存在某些局限性。譬如,现行的检测手段决定了仅能对某些指定的指标进行检验(例如重金属元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若要检测出样本饲料中可能的有害成分,则面临着检测成本太高,耗时太长,结果不准确等矛盾,这就使得饲料抽检往往针对的是主要的是卫生或安全指标,而饲料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在抽检中就不容易被发现了[4]。因此,为保持抽检指标的科学性,有必要在常规检测中增加抽检项目。

4 政策建议

一个完整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应包括法律法规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监测检测体系。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依据,质量监管体系是主体,监测检测体系是保证。因此,加强商品饲料政府安全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完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制定《饲料法》或者《饲料安全法》,为依法查处饲料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进一步提高饲料安全监管执法效力。及时修订更新部分已不适应形势变化的条例,满足新形势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协调各部法律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4.2 加强对饲料质量安全指标、标准的制定和风险评估

在制定标准方面,加大对饲料产品的储运、追溯类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关注力度,加快对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农药残留等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国外重点监测、国内有滥用倾向的卫生指标的限量标准。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和国际贸易的要求,提高部分不适用或滞后设定值。充分利用风险评估技术,加强安全评价类标准的制定,特别是饲料安全标准的前期研究,中期验证试验及后期的评估,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4.3 完善商品饲料监管体制

首先,明确权力和责任,完善饲料管理体系。要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充实、稳定监管力量,提高其业务监管指导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并逐步建立起部门、地区间饲料管理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新机制。其次,加大对市级、县级饲料行政监管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行政监管效率,保障基层单位开展正常的监管工作,使得饲料安全问题的监管从上自下形成一种有效的制度化管理。再次,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落实饲料监管主体相关责任,规范监管信息的披露行为,正确发挥媒体及公众的重要监督作用,定期、及时、动态披露饲料质量安全信息。

4.4 加强商品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一方面,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将饲料监管检测机构工作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从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特别要重视对基层饲料检测机构的投资建设,提高饲料检测结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加快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和更新,增加饲料监测项目,扩大饲料监测范围,提高检测频率,提升监督检验检测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长乐.我国饲料安全体系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2005(9):50-54.

[2] 刘成江,周裕炎.“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禁而不止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湖南饲料,2007(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