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脏搭桥手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冠心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病因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壁上出现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导致心脏本身的血供减少,不能维持正常跳动。所以,有效地恢复心脏供血,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为此,世界各国学者做了大量不懈的努力。1967年美国率先成功地施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搭桥术),现在美国每年搭桥手术的数量已超过30万名。我国的搭桥手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搭桥手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安全而有效的一种常规方法。
所谓的心脏搭桥手术,就是采用病人自身的一段血管(常取自于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桡动脉等)作为“桥”,两端分别吻合在主动脉和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见图),让血流绕过有狭窄的冠状动脉,通过“血管桥”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传统的搭桥手术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的功能,即让心脏暂时处于“静止”和“无血”的停跳状态,然后医生在“安静休息的心脏上”架桥开道,以保证手术安全、准确地进行。这种手术的缺点是,体外循环对病人的生理状态影响比较大,有时还能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损伤,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病变、肾功能不全、出血等,或使病人的康复时间延长。这个弊病在老年病人中更为突出,一些合并肾功能、肺功能、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病人往往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无须借助于体外循环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搭桥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是借助心脏稳定器,让心脏需搭桥的局部处于“静止”和“无血”状态,而大部分心脏仍在正常不停地工作。由此可省去体外循环,大大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病。
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是微创技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具有以下优点:①失血少,病人只需少量输血,甚至无须输血;②病人恢复比较快,一般术后一周左右就可出院;③手术费用比较低,比传统的手术住院费用约低1万元;④术后疼痛也较传统的搭桥手术轻;⑤除少数病人,如心肌梗死病人合并有左心室室壁瘤(需切开心腔)仍需要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做传统的搭桥手术以外,绝大多数需做搭桥手术的病人均可适用,对高龄有心功能低下、肝肾功能不全、升主动脉钙化、出血倾向、脑卒中后遗症等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的病人同样安全有效。
心脏不停跳搭桥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施行,因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医技水平外,还能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不过,接受了搭桥手术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手术后病人仍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并服用一些降低血黏度的药物,保持“血管桥”的通畅,预防冠状动脉再次狭窄。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71-01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在心脏不停跳下利用心脏固定器及CO2吹管将局部固定进行多支血管吻合,避免了体外循环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还可以降低病人的手术费用及围术期的死亡率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临床手术的首选方法,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1岁~75岁。冠状动脉造影多数显示为多支病变(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左旋支和后降支),搭桥数为1~4支,均采用自体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搭桥。
2 手术步骤及手术配合
2.1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2.2 手术:仰卧位。
2.3 手术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切取大隐静脉切口。
2.4 手术器械:大体包及搭桥器械。
大体包:蚊式钳20、小弯钳6、中弯10、大弯2、扁桃钳2、小直角钳2、组织钳6、持针器3、胖头持针器1、扣扣钳12、钢丝剪、线引子、套管(硅胶导尿管14#)2、组织剪2、线剪1、粗剪子1、大刀柄1(23#刀片)、小刀柄2(11#、15#刀片)、甲状腺拉勾2、肋骨撑开器、凯旋T、勾镊2、大平镊2、吸引器、卵圆钳2、治疗碗3、弯盘2、小量杯3、洗手盆、量筒、灯罩2、胸骨锯。
搭桥器械:搭桥无创镊3、笔式针持2、动脉剪(黑把)、前向剪、回头剪、冠脉刀、硅酮吊带(带钝头针橡皮筋)2、钛夹钳、主动脉侧壁钳、动脉探子、动脉夹2、乳内拉勾、无创镊2、血管针持2、橄榄头2、治疗盘(外包中单)。
取血管器械:蚊式钳8、小弯钳6、组织钳2、针持2、乳突牵开器、甲状腺拉勾、疝气拉勾、剪刀2、大刀柄及刀片、大平镊、勾镊。
一次性用物:手套、电刀头、长电刀头、吸引器管、慕丝线(0、3-0)、护皮膜、纱布20、纱块20、注射器20ml、肝素盐水(0.9%氯化钠200ml+肝素钠50mg)、罂粟碱(0.9%氯化钠30ml+30mg)、钢丝3根、引流管2、负压引流瓶、钛夹、骨蜡、血管滑线(7-0、6-0)、薇乔线(358、422)、无创线(7×17)、无菌弹性绷带、绷带、心脏固定器、吹管、打孔器。
2.5 手术配合
2.5.1 常规消毒铺巾:消毒:递弯盘碘伏纱布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下至双足。铺巾:中单两块铺于腋下至双下肢下中单两块铺于双下肢下治疗巾折三角包双足会铺一四层疗巾颈部两侧各放一治疗巾卷双层中单至于切口左右两侧治疗巾四块铺切口平胸骨切口至头侧铺一中单切口下缘平肋缘至膝部铺一双折中单大孔单(至膝部反折以暴露双小腿)头侧左右拉中单两块(以扩大无菌范围)平腹部将中单做器械兜平大腿至治疗盘(下垫中单两块,避免压伤)。
2.5.2 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取大隐静脉,一组常规开胸(两组手术器械不可互用,避免感染)
2.5.2.1 取大隐静脉组
内踝切口游离大隐静脉,静脉远端慕丝线(3-0)结扎,近端接橄榄头针头,根据静脉走形做分段皮肤切口以减少损伤,游离静脉至膝部遇分支带慕丝线(3-0)结扎,当静脉游离至所需长度后递小弯钳夹住,组织剪剪断,带线结扎。取下的静脉针头接肝素盐水注射器,远端用动脉夹夹住管腔的3/4,注入肝素盐水使其逐渐充盈,同时检查管腔,若有漏液,用钛夹夹闭或慕丝线带线结扎,也可用血管滑线(7-0)缝扎。如无漏液将静脉置于肝素盐水中备用。常规止血,缝合筋膜薇乔线(358),皮内缝合薇乔线(422),纱布及弹性绷带包扎。
2.5.2.2 开胸组
2.5.2.2.1 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开胸
2.5.2.2.2 切开胸内筋膜,游离左乳内动脉。将床升高,左侧升高30°,递乳内拉勾牵开胸骨,换长电刀头,遇肋间穿支电凝或钛夹夹闭止血。游离足够长度远端递小直角钳夹住,组织剪剪断,慕丝线(0)带线结扎,近段用动脉夹夹闭。用罂粟碱纱块包裹备用,防止血管痉挛。
2.5.2.2.3 切开心包,圆针慕丝线(0)吊心包,换凯旋T拉勾牵开胸骨,探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选择搭桥部位。递无创线(7×17)悬吊后心包,将针剪下,递线引子带套管将绷带固定于后心包上,以便暴露心脏。
2.5.2.2.4 乳内动脉搭桥 是属于动脉-动脉吻合术,乳内动脉和冠脉的口径相似,流速快,涡流少,扭转小,通畅率高,左乳内动脉适合前降支吻合。连接CO2吹管、热盐水,递心脏固定器固定需搭桥的部位,递动脉剪修乳内动脉,小圆刀(15#)切开冠脉浆膜层,血管针持夹硅酮吊带阻断吻合口两侧,以阻断血流,递冠脉刀切开冠脉,前向剪扩大切口(回头剪剪开后侧),递笔式针持夹血管滑线(7-0)吻合,注射器打水打结,线剪剪线,松开动脉夹。
2.5.2.2.5 动静脉桥远端与冠脉吻合 心脏固定器固定,动脉剪修剪大隐静脉,小圆刀切开冠脉浆膜层,硅酮吊带阻断,冠脉刀切开,前向剪扩大切口,滑线(7-0)吻合,打水打结,线剪剪线。
2.5.2.2.6 动静脉桥近端与升主动脉端侧吻合 递主动脉侧壁钳钳夹主动脉前方,11#尖刀刺透主动脉壁,打孔器在预定的主动脉壁上打孔,递笔式针持夹滑线(6-0)吻合,打水,剪线,撤走侧壁钳。
2.5.2.2.7 排气 检查血管桥,如有残存气泡,用针(7-0滑线)刺透有气的血管壁使气泡溢出。
2.5.2.2.8 止血、放引流管、关胸 检查血管桥有无漏血、扭曲,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清点器械及敷料,常规关胸。
3 讨论
该手术是高难度精细手术,缩短时间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器械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必须严密观察手术进展,主动、及时、准确的传递器械,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克服了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带来的不良反应,降低了ICU的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术后心功能恢复快,有利于增加病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护理要点,熟练运用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测技术进行监测,从而及时判断病情变化,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33-464.
[2] 盛艳、杨慧.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黑龙江医学,2001,3(25):211.
[3] C1] McCaughan JS Jr. Photodynamic therapy;a review. Druga Aging CJ. Ann;Therac Surg,1999,68(4);1490一1493.
[4] 刘彤,孟雷,刘均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术后监护.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2):99-100.
[5]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07一708.
[6] 谢艳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教育[J].现代医院。2005, 5(11):100一101.
[7] 张永科,陈红卫,丁军,等.86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回顾性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 10(5);7-8.
[8] 宋强.盖东和.燕书能,等.冠状动脉搭桥术loo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6. 7(9);554-556.
[9] 李文慧,王克芳.心脏瓣膜里换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1);16-17.
今年3月,全球临床研究最权威的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荟萃研究显示:随访4年,药物支架(DES)与金属裸支架(BMS)的死亡率、心肌梗塞率无差异,DES的优势在远期的追踪中并没有显现出来,而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人中,BMS组的生存率反而高于DES组。
对药物支架安全性、有效性的质疑,实际上在去年9月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年会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就集中爆发了。瑞士学者和荷兰学者分别报告了两组有关DES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提示药物支架的远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金属裸支架增高16%~38%,支架血栓发生率年均增高0.6%,到术后第3年发生率达到2.9%。药物支架的安全性成为争论的焦点。
晚期血栓成为药物支架“硬伤”
心脏介入治疗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患者对“搭桥”等外科手术创伤大、有发生并发症风险的恐惧,促使医生找寻创伤更小的疗法。
20世纪70年代,心内科医生尝试用导管经皮穿刺输送球囊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但单纯的扩张容易发生术后的血管再次狭窄。人们发现,在扩张血管的同时放置金属支架能很好防止血管再次“坍塌”。但是,不安分的病变血管被刺激后,会很快生长出过多的细胞来包绕浸蚀金属支架,使血液流通再次受阻,再狭窄率达到20%。聪明的研究者又发现,如果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化疗药物(如紫三醇、丝裂霉素等) “外衣”,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这种穿有药物“外衣”的支架就是药物缓释支架(DES),又叫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一般简称药物支架。
早期的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支架可以保持零或者不到1%的再狭窄率。医生群情振奋,患者趋之若鹜,促使药物支架的使用比率迅速攀升,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治疗格局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心脏内科介入治疗与外科搭桥的治疗比率,从2001年的1.9:1提升到2003年的3.5:1。
然而不久,就有不大妙的消息传来。德国和意大利的研究组在欧洲三个心脏中心对DES植入者进行了21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DES术后较高的血栓形成率,连续2,229位患者成功植入DES后,29位(1.3%)出现支架血栓,其中13位病人因此死亡。
专家指出,药物支架携带的局部化疗药物破坏了血管的自身修复机制,导致局部血管过敏和炎症反应等,都可能会增加晚期血栓形成,再次堵塞血管,脱落的血栓会造成新的心肌梗塞、脑卒中、部分脏器缺血性坏死,使患者再次陷入疾病的苦难中。
心脏搭桥VS药物支架,孰优孰劣?
在介入治疗的冲击下,曾经备受宠爱的冠脉旁路移植血运重建术(CABG,俗称心脏搭桥)的命运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药物支架热潮涌动的今天,一个问题自然萦绕在患者和医生的心头――CABG和DES到底孰优孰劣?应该怎样选择?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说,循证医学早已证实,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均有各自最佳的手术适应证,两者不可偏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因为其极高的再狭窄发生率(30%~60%),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在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金属裸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然在10%~30%。目前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也在10%左右。因此简单的血管病变(局限血管病变)是介入治疗较好的适应证,而对于复杂病变(多支弥漫病变,尤其合并糖尿病、左主干、心功能不全等),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是最佳的选择。
目前国内专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医生和患者在选择冠心病治疗方案时,如果是直径≥3毫米的大血管病变,应选用廉价的金属裸支架,对糖尿病、小血管、长病变则可选用药物支架;对于左主干和多支病变,尤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应首先考虑搭桥。
心脏搭桥术的不断改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心脏外科医生们一直都在寻求更新、更好的手段以减少手术创伤,比如采用非体外循环方式,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冠脉搭桥。试图减少“搭桥”手术的各种并发症;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病变(最常见的是前降支的单支病变)采用局部小切口搭桥术,获取血管桥材料的方法也从直接开放式的获取逐步过渡到使用内窥镜进行采取,这样几个小型切口加在一起总长度还不到5厘米。近年,机器人辅助的搭桥术的出现,已经将手术创伤减到最少,只在胸壁上开3个小窗,运用机械手的遥控操作即可完成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迅速朝微创、安全、快速康复和无痛等方向发展。
胡盛寿指出,冠脉搭桥不是面临“过时”,而是可以更好。它是目前惟一经过30余年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证实的侵入性治疗方法,尤其是应用动脉材料所搭之“桥”其远期通畅率是“药物支架”远所不及的,研究显示,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血管桥5年通畅率达96%,到10年时仍高达93%,这比目前几个有关药物缓释支架临床研究的1年通畅率还要高。他强调,综观国内外现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者并举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新趋势:心内、心外走向融合
当心内科医师沿着听诊器+口服药造影剂+X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支架这样一个日益增大的“有创化”路径前行的同时,心外科医师也走上了传统开胸微小切口手术“孔穴”手术+经皮体外循环这样一条日益明显的“微创化”道路。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介入与搭桥技术的不断融合、交叉,从而诞生全新的“心脏科医生”。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崭露头角的“Hybrid”手术(即杂交手术)就已经预示了心内科与心外科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的趋势。
“Hybrid”手术的英文全称是“one-stop hybrid procedures”,一般译为“一站式杂交手术”。世界上第一例融搭桥与介入于一体的冠心病Hybfid手术完成于1999。我国第一例冠心病Hybrid手术在1999年7月,由阜外医院胡盛寿、高润霖联手完成。2007年6月20日,亚洲第一个心脏“一站式杂交手术中心”在阜外医院开始运行,它标志着一个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模式在中国启动。
植入药物支架后,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对于已经植入药物支架,或者符合植入药物支架指征的患者,要想预防或延迟后期血栓形成,预防心梗等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上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说,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药物支架要比金属裸支架有更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如连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第二,对植入药物支架的医生技术水平要求更高。植入的效果比起金属裸支架更需讲究,比方说贴壁好不好,支架覆盖的这一段本身是否有动脉瘤,本身有没有血栓,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晚期血栓的形成。第三,药物支架植入后,对于病人的二级预防需要加强,尤其是对于预防动脉粥状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包括斑块不稳定等现象需要密切关注。因此植入术后对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应当更精细。
1 临床资料
本院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98例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35岁,其中8例并发瓣膜病变需换瓣合并搭桥,体重在50~87 kg。
2 手术前配合
2.1 手术前一天到病房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既往史、血压、脉搏、精神状态、运动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利用图片介绍效果更好、更直观。重点介绍治疗效果成功的手术的患者,减少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手术,达到手术最佳效果,做好心理疏导,防止因紧张导致血压波动。
2.2 准备手术用物 器械护士准备双组电刀、体外器械、搭桥器械、乳内开胸器、打孔器、银夹、冠脉刀、胸骨锯、吸引器、除颤仪、罂粟碱、肝素、滑线。常用药物准备:多巴胺、副肾、异丙肾、阿托品、速尿、地塞米松、鱼精蛋白、利多卡因等。
3 手术配合
3.1 手术间温度调节 保持手术间温度适中,手术前调节好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注意患者保暖。
3.2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手术前30 min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协助麻醉医生麻醉诱导、桡动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导尿、肛温检测、粘贴电刀负极板,妥善固定各管路、导线。
3.3 患者平卧位,胸背部置胸垫,上肢收在身体两侧并用中单固定,双下肢绷带悬吊进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颌,下至双足。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所用物品并记录。术中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仪器使用情况。
3.4 手术配合 配制取血管用水:取大隐静脉用水(250 ml生理盐水+ 70 mg罂粟碱20 mg肝素),取乳内动脉用水(100 ml生理盐水+100 mg罂粟碱)手术铺巾顺序:治疗巾一块盖会阴-骨科单长边对折从头端至足端铺在身体右侧、左侧-骨科单两条横铺在双腿下面-治疗巾两块包裹双脚-中单一条对折铺在头端麻醉架上-中单两条对折铺在胸部切口两侧-两块治疗巾铺在胸部中单上-一块治疗巾铺在胸部切口下缘-两块纱布擦干切口-两人协助粘贴护皮膜-骨科单两条铺在麻醉架上、胸部切口下缘-洞巾上端展开铺在麻醉架上、下端折叠-中单覆盖一侧下肢。
4 搭桥手术步骤
常规开胸,经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骨蜡止血,递小开胸器打开心包。递搭桥开胸器游离乳内动脉,电凝功率25w,递银夹闭合侧支血管-直角钳夹乳内动脉远端,钳线结扎,近端用哈巴狗钳夹,血管喷洒罂粟碱水。 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圆针7号线悬吊心包,检查及修剪乳内动脉、大隐静脉。递大开胸器,探查心脏冠状动脉,缝主动脉荷包两针,小皮管两个、灌注荷包一针,小皮管一个、递尖刀,主动脉插管.缝右房荷包、插腔房管,灌注停跳后递冰水,递牵引线、冰纱垫。 吻合远端 递冠脉镊、圆刀-冠脉刀-向前剪-向后剪-探条-7/0滑线-皮管蚊式钳,缝合期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视野,确保手术视野清晰,缝合结束后用残头线将血管固定在心脏表面。同法吻合吻合乳内动脉。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复跳-除颤 吻合近端 侧壁钳-尖刀-打孔器-6/0滑线、皮管蚊式钳吻合后松开哈巴狗钳检查有无出血,用6/0针或1 ml注射器针头作血管桥排气。 平稳后拔管,清点物品,消毒剑突处皮肤,放置心包、纵膈、或胸腔引流管,圆针7号线缝心包。
再次清点物品无误,钢丝固定胸骨,收回钢丝残头,2/0滑线缝合肌层、皮下组织,皮针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皮肤,消毒后敷贴盖切口,连接负压胸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ccu。
5 小结
搭桥手术要求洗手护士操作熟练,传递器械准确,物品准备充分,保存手术用缝针,保护好血管桥。手术所需纱布、缝针较多,严格做好关心包前、关胸腔前后、缝合皮肤后清点无误。取大隐静脉器械和心脏手术器械做到不混放、不混用。取静脉后需要更换手术衣、手套后方可参加心脏手术操作。巡回护士做好手术间人员管理,及时供应无菌物品。手术室护士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急救技术,密切配合抢救,注射抗生素、鱼精蛋白时应稀释缓慢,并时刻关注血压变化。心脏搭桥手术成功不仅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手术后严密的心电监护,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并补足血容量确保血管桥的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2]。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价值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在全麻下通过药物控制心率和血压,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用冠脉稳定器固定靶血管处心脏表面,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血管的游离和吻合的一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此手术固可避免或降低与体外循环有关的并发症。OPCAB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国内外的心脏搭桥手术中的使用率不断上升,在发达国家已呈现替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afting,CCABG)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得到临床推广。本院搜集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11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17例,其中男89例,女28例,年龄43~75岁,术前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史,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94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41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28例,高脂血症16例,肾功能不全12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I级21例,Ⅱ级79例,Ⅲ级16例;左室射血分数45%~72%。冠状动脉造成的影响显示病变血管单支9例,双支38例,三支69例。
1.2手术方法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标准胸骨正中切口下进行手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乳内动脉(MA)或大隐静脉(SV),全动脉搭桥病人则在取左乳内动脉基础上再取桡动脉。断开乳内动脉前静脉半量肝素化(1~1.5mg/kg),保持ACT在250-300秒。使用特殊的胸骨牵开器,利用心包深部缝线,同时填塞纱布垫,采用心表血管固定器(CTS)固定目标血管,局部止血技术采用分流型腔内血管栓(Shunt),使用特殊的二氧化碳吹雾装置以保证术野清晰。常规以7~0号prolene线先完成左侧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以使心脏耐受进一步牵引和搬动。取头低足高位,并旋转手术床以帮助显露吻合回旋支的钝缘支(OM)和右冠状动脉(RAC)及后将支(PDA)吻合完毕,侧壁钳部分阻闭升主动脉,打孔器打孔,行血管桥的远端吻合。术中需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在60~80mmHg,心率60-70次/分。
2 结果
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时间3―6小时,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6~48小时。116例病人全部存活,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4天,心绞痛症状消失。随访2个月至3年,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
3 讨论
OPCAB与传统的冠心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在减轻全身炎性反应、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能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良好的血管开通效果。同时,OFCAB手术输血量减少,肾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降低。心脏手术后失血和输血量常较多,英美西方国家10%~20%的血液资源用于心脏手术。由于外科创伤和手术操作的特点,OPCAB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和需要输血。因此,OPCAB手术发展迅速,而且正在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开展。OP-CAB术后治疗重点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心脏做功,减少心肌耗氧,防治冠状动脉痉摩。主要强调一下环节:依据胸管引流量、尿量及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补充血容量,补液主要以胶体为主,避免输注过多晶体,增加心脏负担,使出容量保持适当负平衡。控制心率,减低心肌耗氧是另一项重要工作。控制心率的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可以小剂量反复应用,直至达到满意疗效。我们认为将心率控制在60~90次/min对于降低心脏氧耗较为有利。术后早期防止血管桥痉摩及手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常规微量输入硝酸甘油,气管插管拔出后增加口服长效消心痛,胸管引流量少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关键是获得良好的血管固定,从而确保吻合口满意。目前克供使用的血管固定器有很多。血管固定器使用后冠状动脉吻合口满意率明显提高。使用冠脉腔内分流管可减少术野出血,牵引之可改善显露,冠脉分流管还可避免局部心肌缺血,可安全的增加血管吻合时间,对初学经验不丰富者有益,但术野出血可能较多将预作吻合的冠状动脉两端用特别的弹性缝线阻断可以达到无血手术野,但可引起局部心肌缺血,手术吻合时间不能太长,对手术技术不熟练者可能不太适合。吹雾管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创造一个无血手术野。另外静脉应用β阻滞剂减慢心率,有助外科操作。常规先作旁路远端与冠状动脉切口的吻合,远端吻合口完成后,再在升主动脉上侧壁钳并打孔,作旁路的近端与升主动脉吻合。吻合部位的冠状动脉需纵切6~7mm,以7.0或8.OProlene线连续或间断缝合,主动脉吻合口直径要>5mm,用5.0Prolene线连续或间断缝合。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已成为OPCAB的标准术式,本组116例全部采用了此术式,此吻合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在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安全的做法是先完成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然后作其他血管的远端吻合,这样心脏才能承受进一步的搬动和牵引,才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心脏病被人称为人类的隐形杀手,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称为年年上榜的十大死因之一,心脏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源头,生命就会戛然而止,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应从认识心脏病开始!
科学家在对580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解剖后,用20万倍的显微镜观察发现,小动脉血管内壁有一层薄膜,叫内皮,具有独特的分泌功能,正常情况下,内皮可以分泌抗坏血酸和异去氧胆酸溶解血栓、抗血小板沉积,他们共同维持微循环,保证各脏腑器官正常工作。
当内皮因大血管供血不足时就会引发损坏,使得血栓堆积、血管硬化,导致管道狭窄堵死,产生痉挛,造成心脏如同抽筋一样,产生心绞痛、呕吐、血压瞬间升高、房颤、心梗、眩晕等症,严重的桥就不及时则会造成猝死。
什么是心脏搭桥和支架
为什么做了这种手术,
还会发生猝死呢?
心脏搭桥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救治方式。它是在心脏病患者一根已经被死栓堵塞的心血管两端,建立一种应急血管通道,从而绕过因死栓儿堵塞的血管,暂时缓解心内血流畅通。它并没有消除病根,而是绕过它,另寻出路,这当然是治标不治本,猝死的几率很大。而且搭桥手术风险还比较高 ,手术损伤较大,复发率较高。
支架,则是在被死栓堵住的心脉内“支起一个小架子”,从而暂时恢复心脉血流,这种治疗方法和搭桥一样,并没从根本上消除病根,畅通血脉,所以心脏病患者仍然很危险。尽管其比搭桥相对安全,但费用极高,有的患者一次至少要2―3个架。
病根不除,心脉不通,心脏病就别想好,支多少架,搭多少桥,猝死还会发生!
新药“同仁堂冠脉通片”是最新的科技攻关新成果,是经过中医研究院孟教授为首的38名心血管专家教授组成的科研攻关组,历经十余年终于研制而成的国家一类新药,可用于修复血管官腔内皮组织,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专用药。
通大管、活小脉
就用同仁堂冠脉通片
通脉降压 三步治愈心脏病――
第一步:打通大血管 降压稳压
同仁堂冠脉通片含有异去氧胆酸能快速软化溶解坚硬的脂质斑块,打通堵塞的大血管,畅通血流,使血氧供应充足,心脏跳动有力,当天平稳血压,摆脱胸闷气短、心悸失眠、头晕眼花、呼吸急促、手脚发软等症状。
第二步:清晰“管锈”,消除动脉硬化
同仁堂冠脉通片特有的溶栓降脂中药成分配合异去氧胆碱能层层洗去血管内壁上常年积累的粥样“管锈”,消除动脉硬化,恢复血管弹性,摆脱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及由此引起的胸闷、胸疼、早搏、房颤、心慌多汗、恶心呕吐、背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10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2例,男64例,女18例,年龄35~68岁,平均61.5岁。均有心绞痛病史,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7例,肾功能不全6例,有脑梗死病史5例。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56例,Ⅲ级11例;左室射血分数48%~66%。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单支5例,双支22例,三支55例。
手术方法:常温下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标准胸骨正中切口下进行手术。移植血管采用自体乳内动脉(IMA)或大隐静脉(SV),全动脉搭桥病人则在取左乳内动脉基础上再取桡动脉。断开乳内动脉前静脉半量肝素化(1~1.5mg/kg),保持ACT在250~300秒。使用特殊的胸骨牵开器,利用心包深部缝线,同时填塞纱布垫,采用心表血管固定器(CTS)固定目标血管,局部止血技术采用分流型腔内血管栓(Shunt),使用特殊的二氧化碳吹雾装置以保证术野清晰。常规以7~0号prolene线先完成左侧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以使心脏耐受进一步牵引和搬动。取头低足高位,并旋转手术床以帮助显露、吻合回旋支的钝缘支(OM)和右冠状动脉(RAC)及后将支(PDA)。吻合完毕,侧壁钳部分阻闭升主动脉,打孔器打孔,行血管桥的远端吻合。术中需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在60~80mmHg,心率60~70次/分。
结 果
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时间3~6小时,平均4.5小时。全组人均搭桥2.6±0.7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72例,全动脉化搭桥4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6例,14例采用序贯式蛇形搭桥。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5~46小时,平均12.6小时。术后二次开胸止血4例,2例为乳内动脉创面出血,1例为桥血管主动脉近端吻合口出血,1例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旁出血,经止血后治愈。胸骨哆开2例,均在术后1周左右,经再次手术固定治愈;低氧血症6例,经适当延长呼吸机治疗后恢复;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9例,经用药物治疗纠正;快速房颤18例,均通过药物治疗纠正。平均住院时间14天,心绞痛症状消失。平均输血量450ml,8例病人未输血。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
讨 论
OPCAB技术关键问题在于患者和心脏位置的摆放,冠脉内分流栓的使用,回旋支系统暴露以及近远端吻合的处理[1]。
关于术中如何搬动心脏才既能最大限度地显露靶血管,同时又能保证循环稳定,我们体会:①除了手术床的不同变位外,对于回旋动脉远端及钝缘支的显露,主要借助心尖吸引盘,利用心包深部缝线,同时填塞纱布垫,予以不同方向的牵引;对于心脏功能较差及心律失常易发的患者,采用搬动、复位、再搬动的方法,使得血流动力学最终平稳。②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分流栓即可分流冠脉内血流,保证在血管吻合期间冠状动脉远端仍有持续的血流供应,不加重心肌缺血,又可保证术野的干净无血,熟练巧妙地借助分流栓的不同移位,即为吻合带来方便,又可防止吻合口缝合不当造成的狭窄。③遵循“先前降后其他,先吻合狭窄重者后其他”的顺序来进行吻合,根据术前、术中判断来实施。如果病变前降支细小,其供血范围已主要由其他血管侧支来承担者,则先吻合其他狭窄最重的冠脉。
参考文献
轻度的冠心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症状。对于比较严重的单支血管病变,病变范围比较局限,适宜采用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治疗。而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合并瓣膜关闭不全、心室室壁瘤、心室间隔穿孔等严重病变者,只能采用冠状动脉搭桥的方法治疗。
以前常规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需要阻断心脏供血,保持心脏在静止的条件下手术,可以获得很好的手术视野,便于进行冠状动脉吻合。但是,需要将人体血液从静脉经过体外循环机引到储液罐内,再将血液经过体外循环机器泵入人体动脉内,保证机体的血液供应,维持机体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心脏没有供血,而且,由于机器搏出到人体动脉内的血流是平流,与机体心脏自然搏动的脉冲式血流不一样,对于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现在大量采用在常温下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吻合。由于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使得在手术过程中人体的各个脏器的血供与正常一样没有改变,可以大大降低心脏停跳下进行手术的各种并发症,如脑梗死、肝肾功能损伤、心脏功能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等多种病症。可以使得以前心脏功能降低、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在体外循环手术不能做或者风险过大的患者,可以在非体外循环下、常温下、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而且,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已经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维持血管桥的通畅性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以外,还要坚持服用扩血管药物,尽量避免血管痉挛,导致再狭窄。必须坚持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避免进一步引起血栓,导致再狭窄。如果心率较快,应该服用减慢心率药物,如倍他乐克,可以减轻心脏做功,降低心脏对氧的需求,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同时,要进一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原发疾病,做到有规律的生活,不要吸烟,避免酗酒,少食过度油腻或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油炸食品,坚持有一定强度的锻炼,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可与健康人一样享受美好的人生。
(作者每周一下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