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免疫系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免疫系统范文第1篇

一个长期困扰科学家的现象—紫外光能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终于得到了科学解释。光和一些其他刺激通过促进皮肤细胞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的表达,促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增殖。皮肤总是暴露于环境刺激之下,这很可能会引起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失衡。例如,当皮肤暴露在紫外光之下,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紫外光可以部分治疗银屑病(psoriasis)–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现在,Loser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线索用以解释为何一些环境刺激,如紫外光引起的某些皮肤炎症,会抑制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1〕。他们勾勒出了一幅细胞和分子动态图,揭示表皮炎症激活皮肤角质细胞(keratinocyte),引起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选择性增殖(preferential expansion);调节性T细胞是可以抑制皮肤和其他组织中生理、病理免疫反应的一类细胞。

Tregs,精确地说自然产生的是CD25+CD4+ Tregs(见备注1),能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Foxp3,维持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self tolerance),并抑制紊乱或过多的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Allergy)等〔2〕。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自然Tregs(natural Tregs)在外周免疫系统(peripheral immune system)中存活不可或缺的细胞因子;CD25(IL-2受体的α链)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参与构成高亲和性的IL-2受体〔3〕。确实的,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Foxp3、IL-2或CD25的遗传变异都会引起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如Ⅰ型糖尿病)等〔2〕。同种抗原特异性(alloantigen-specific)自然Tregs的克隆增殖在器官移植中可以有助于免疫耐受;相反地,自然Tregs的数量减少或者活性的降低都会激发机体对肿瘤或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4.5〕。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Tregs是如何被激活并增殖的。解决好这个疑问将有助于颐抢斫釺regs在免疫耐受和免疫系统平衡中的地位,也为开发它在临床上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有证据表明,活化的成熟树突细胞会激发抗原特异性自然Tregs的克隆性增殖;这似乎是通过上调树突细胞中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如CD80、CD86等的表达来实现的,尤其是在IL-2存在的条件下〔6〕。其他分子也参与这个过程,包括RANK。RANK是一个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在骨重建、怀孕期乳腺形成、淋巴结形成、T细胞-树突细胞间相互作用、树突细胞的存活中都有其重要作用〔7.8〕。

一般地,T细胞在受到刺激后高度表达RANKL配体和CD40L。这些T细胞通过RANK/RANKL和CD40/CD40L相互作用激活树突细胞,增强它的存活〔7.8〕。从这里可以看出,局部的、不同细胞间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决定Tregs的活化和增殖程度,保证机体对入侵微生物或外来物质实施有效、最佳的免疫反应,不伤及其他组织。

Loser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皮肤角质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低水平表达RANKL,而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或病毒感染时会提高表达水平〔1〕。这就暗示着RANKL在皮肤中的重要地位。确实地,作者发现当单独对表皮角质细胞进行转基因使其过量表达RANKL,皮肤中的Tregs数量会增加。另外,正常的小鼠在接受紫外光照射之后也会在引流淋巴结(draining lymph node)中提高Tregs的数量〔1〕。同样,在采用RANK-Fc融合蛋白阻断RANKL,或者去除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一类存在于表皮/epidermis的树突细胞亚群),Tregs的数量会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当小鼠中树突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过量表达RANKL时,CD86和CD205(DEC205;树突细胞特异性表达分子)的表达量也会提高;不管在体内还是体外,这些细胞都具有激发Tregs增殖的能力。而且,体内、外实验都表明树突细胞可以诱导原始T细胞向类自然Treg细胞(natural Treg-like cell)转化。

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简单模型:角质细胞在应对皮肤炎症时表达RANKL,可能借此活化了朗格汉斯细胞,因为该细胞与角质细胞通过RANK/RANKL相互作用;这些活化的朗格汉斯细胞有针对性地激发引流淋巴结中自然Tregs的增殖。这些过程发生后,增殖的Tregs开始抑制皮肤及其他组织中的免疫反应(图1)。

a)正常皮肤中,角质细胞并不表达RANKL。朗格汉斯细胞尽管会表达受体RANK,但不会通过RANKL/RANK相互作用被角质细胞激活,从而也不会刺激T细胞。b) Loser等展示了当皮肤暴露于紫外光照射下,角质细胞表达RANKL,用之刺激朗格汉斯细胞。随后,朗格汉斯细胞提高协同刺激分子CD86和CD205的表达量,同时还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促进CD25+CD4+ Tregs的增殖。此时CD25+CD4+ Tregs会表达CD86的受体CD28。这些Tregs会在局部和周身抑制免疫反应。

Loser等的发现解释了紫外光照射治疗银屑病的过程〔9〕。同时,此项发现也与之前报道的银屑病患处包含更多Tregs相吻合〔10〕。此外,作者指出:皮肤中产生的早已认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维生素D3,是RANKL的强诱导性分子〔8〕;维生素D3通过角质细胞、皮肤树突细胞间RANKL/RANK相互作用来诱导Tregs〔11〕。这一重要发现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局部皮肤或皮下的抗原处理,结合局部RANKL的表达(如通过紫外光照射来实现),可以增加抗原特异性的Tregs,让其在全身起作用〔8〕。尽管离真正懂得如何选择性、可信赖地激活皮肤中Tregs而不是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还有更为深入的研究需要完成,但这种方法有希望被用来开发治疗过敏及其他免疫疾病。另一方面,如果让局部Tregs数量的减少而抗原反应的效应性T细胞数量不变,疫苗皮肤接种(cutaneous vaccination)将会更为有效地针对肿瘤或是微生物抗原。在接种疫苗的部位,选择性地阻断角质细胞和树突细胞间RANKL/RANK相互作用,可能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

像皮肤一样,肺和肠的粘膜(mucosa)同样处在不断的环境刺激之下。皮肤和这些粘膜并不仅仅是物理上保护机体免受伤害,同时还积极地参与了调控免疫系统反应。一个例子就是机体只对肠的病原体起反应,而不对食物抗原起反应。这种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的内在机理可能在于肠中抗原特异性Tregs的诱导,它能在全身发挥作用〔12〕。有关皮肤和粘膜组织中Treg活化和增殖的分子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在面对环境刺激下如何维持平衡的复杂过程。

深入阅读:

1.Loser, K. et al. Nat. Med. 12, 1372–1379 (2006).

2.Sakaguchi, S. Nat. Immunol. 6, 345–352 (2005).

3.Malek, T.R. & Bayer, A.L. Nat. Rev. Immunol. 4, 665–674 (2004).

4.Yamaguchi, T. & Sakaguchi, S. Semin. Cancer Biol. 16, 115–123 (2006).

5.Belkaid, Y. & Rouse, B.T. Nat. Immunol. 6, 353–360 (2005).

6.Yamazaki, S., Inaba, K., Tarbell, K.V. & Steinman, R.M. Immunol. Rev. 212, 314–329 (2006).

7.Anderson, D.M. et al. Nature 390, 175–179 (1997).

8.Theill, L.E., Boyle, W.J. & Penninger, J.M. Annu. Rev. Immunol. 20, 795–823 (2002).

9.Beissert, S., Schwarz, A. & Schwarz, T. J. Invest. Dermatol. 126, 15–24 (2006).

10.Sugiyama, H. et al. J. Immunol. 174, 164–173 (2005).

11.Barrat, F.J. et al. J. Exp. Med. 195, 603–616 (2002).

免疫系统范文第2篇

自2008年3月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论以来,学术界针对审计“免疫系统”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从现有的文献情况看,目前有关审计“免疫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针对国家审计的本质、功能和定位等方面,针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研究的文献则不多见,研究的成果也不成体系;即使有部分学者针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进行了研究,但从研究的技术路线看,学者们大多借鉴免疫学基本原理,结合内部审计的概念及工作特点,然后提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基本内涵,并以此对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途径,或探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对当前审计工作的启示等,显然,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体Agent技术的发展,利用具有一定自主推理、自主决策能力的Agent以及由其组成的多Agent系统来优化和实施企业风险控制,已成为当前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向和热点之一。但目前尚未有研究机构基于Agent理论及技术对审计“免疫系统”进行相关研究。鉴于此,本文利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智能Agent理论及技术,尝试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及免疫路径,以拓展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思路。

二、智能体相关概念

智能体也称主体、、Agent,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统一和权威的定义。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将智能体定义为:具有自主,并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主动交互,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完成特定任务的组织或人。

一个典型的智能体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智能体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的信息,对接收到的信息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进行自主处理,形成决策(包含若干为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或在特定环境下所采取的动作步骤等),最后,将决策结果借助执行器作用于外部环境,同时,与其他智能体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以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即智能体具有智能性。

智能体除了具有智能性外,还具有自主性、响应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所谓自主性表现为Agent能够控制自身行为,其行为是自主的、主动的、自发的、有目标和一定意图的,能根据目标和环境要求对短期行为进行规划,能在环境中自主执行任务;所谓响应性是它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并对来自环境的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所谓交互性表现为每个Agent可以与周围环境或其它Agent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相互协作和通讯,来完成一个共同目标;所谓协调性表现为单个Agent一般以某种角色存在于由多Agent组成的大系统中,在这个多Agent系统中,单个Agent可以与其它Agent进行各种信息交换,并在工作中进行合作与协调。

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单个Agent所不能够解决的复杂问题,需要将多个Agent组合起来协同工作,这就构成多Agent系统。在多Agent系统中,每个Agent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且每个Agent按照某种目标或要求完成特定的任务,并对事务进行自主处理,多Agent间通过信息交互,实现合作与协调,从而完成更复杂、更广泛的功能。由于多Agent系统中的Agent具有自主性、响应性、交互性和合作协调性,使得各Agent 间的协作,表现为具有不同领域知识、承担多种角色成员的集思广益,在个体认知和群体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对局部问题(局部风险管理)的认知,并最终实现对全局问题(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解决。这种多Agent系统的协作过程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具有明显的群体性、交互性、知识背景的多样性、协作过程的互启发与互学习性等特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三、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严密的经济体,在其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干扰,这种状况客观要求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全体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参与,紧紧围绕企业自身战略目标,让风险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流程贯穿于企业各部门和各项工作之中,对包括企业战略制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和过程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组织的免疫系统,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必须与企业其他各部门紧密配合,在董事会授权以及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对企业各环节风险进行监督,对各部门及其员工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包含多种风险治理方式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全面风险管理结构。由上述对多Agent系统的特性分析可知,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多Agent系统。在这个多Agent系统中,每个Agent(企业部门或具体的人)各司其责同时又密切合作,通过Agent间的频繁通信,以协调和应对企业风险,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免疫”(风险管理),最终使企业应对风险的“免疫力”得到提升,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角色-Agent”分类方法,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多Agent架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从事风险感知和风险识别的Agent(企业一线部门及其员工);二是从事风险管理、咨询工作的Agent(专门职能部门、项目组及其相关负责人等);三是实施风险管理与控制决策的Agent(风险控制决策层);四是负责在上述每个部分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Agent。下面对图2各要素及其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说明如下:

风险感知Agent:企业一线部门员工,如:生产部、采购部等员工,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感知企业经济运行中所蕴藏的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实施免疫的基础。

风险识别Agent:企业一线部门及其相关员工,他们能及时识别侵入企业的病原体(风险),并对抗体(风险应对措施或方案)的产生提供建议,对内部审计免疫效果(风险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风险感知Agent和风险识别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实施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对帮助企业快速感知和识别内外部环境所蕴藏的各类风险,使企业不断适应复杂的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风险控制Agent:实施风险控制的职能部门、项目组以及相关负责人等,他们根据风险感知Agent和风险识别Agent提供的风险信息,按照一定的工作规范及职责,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的局部控制),对风险评价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复核,并将风险控制效果(免疫效果)反馈给风险监控Agent(内部审计以及审计委员会)。

风险控制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是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的关键环节。

风险监控Agent:企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等,他们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过程行使咨询、监督和指导职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效果(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将免疫信息(风险控制信息)在企业不同部门与层次之间进行传递和沟通。

风险监控Agent的作用过程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与修复,是企业应对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对企业免疫力的形成,强化企业免疫记忆等至关重要。

通信Agent: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血液和淋巴,有使分散在人体各处的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作用。在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中,通信Agent负责在不同类型Agent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传递,确保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各Agent间的协同,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共同应对。

四、基于智能体的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免疫路径

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实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当人的机体遭遇病原体入侵,首先,人体最外层的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会对病原体进行免疫防御,它是抵御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屏障;一旦病原体通过第一道屏障进入人的机体后,免疫系统就进行先天性免疫阶段(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它是机体在长期不断与外界病原微生物接触与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生理防卫机制,其特点是先天就有,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均有一定的免疫力。如果非特异性免疫不能对病原体进行有效抑制或清除,则免疫系统进行后天免疫阶段(又称特异性免疫),即机体通过后天不断与病原体发生作用,最终使人体获得免疫力,并形成免疫记忆,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实现机制相似,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时,也有类似的“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个环节,最终使企业获得了免疫力(提高了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并形成免疫记忆(若干风险控制的案例等)。借鉴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原理,受组织免疫有关文献内容的启发,笔者将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免疫路径以图3进行展示。

一是免疫防御。当企业遭遇风险,风险感知Agent通过传感器等感知风险信息,一方面通过各自的岗位工作规范及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风险识别,并将所感知的风险通过通信Agent及时传递给风险识别Agent和风险监控Agent等,同时,配合风险识别Agent对风险进行进一步甄别;风险识别Agent根据风险入侵所产生的现象(症状),对风险进行特征分析,并评估其危害性,并将评估结果依靠通信Agent传递给风险控制Agent,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做好相应准备。在免疫防御阶段,由于内部审计具有对本单位业务熟悉、政策变化掌握及时的优势,它通过与风险感知Agent、风险识别Agent的密切沟通,对企业出现的风险或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进行及时监控,通过引导企业开展风险自查,定期召开风险识别与评估会等形式,为风险感知和风险识别Agent感知和识别风险提供指导和咨询,实现风险的主动识别,使企业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发现。

二是非特异性免疫。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企业内外部风险而进行事先的、一般性的免疫应答行为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是伴随企业建立而存在的,是一种内生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制度和流程,而是深深嵌入在企业经济运营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中,对企业经济运营各个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一种最有效形式。在非特异性免疫阶段,风险控制Agent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制定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对冲和风险接受在内的风险控制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对风险识别Agent传递的风险进行控制,并将风险控制效果反馈给风险监控Agent;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对风险控制Agent的绩效审计,对其他Agent执行制度流程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形式,对企业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检查,以帮助企业消除经营过程中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三是特异性免疫。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免疫主要针对企业内外部风险所采取的后天的、特定的免疫应答行为。由于企业面对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市场情况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风险监控Agent必须时刻加强与各Agent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做好与风险控制其他环节的有机衔接。通过对企业风险的高发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对风险控制Agent应对风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风险预警、应急预案以及应急资源储备(如应急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储备等)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各运行环节漏洞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各Agent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规定等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此外,在特异性免疫阶段,对于首次入侵企业的风险,风险监控Agent有必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专家知识工程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出应对新风险的策略、措施(形成新记忆抗体),并通过信息沟通(如现场研讨、组织观摩等),将应对新风险的策略、措施等为整个企业所共享(形成组织记忆),确保今后企业再次遭遇此类风险的时候,风险识别Agent能在比初次识别短的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风险的识别,风险控制Agent能快速实施风险的应对(风险处理),帮助企业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免疫修复”功能,使企业的“免疫力”得到提升。

五、结论

本文借鉴免疫学基本原理和组织免疫领域的有关研究成果,利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的智能Agent技术,从全面风险管理视角,对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架构及免疫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研究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多Agent系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机制相似,企业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路径也需经过“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三个环节,最终使企业获得免疫力,并形成免疫记忆。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时,要求企业在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免疫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各阶段的重要性,为此,要强化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并将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认真做好风险感知、识别、控制和监控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应对水平,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风险做好应对预案,同时,将风险监控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前移到事前和事中,协调好公司内部审计资源、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员工等诸多资源,以共同应对企业风险,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有效免疫(风险管理),最终完成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学习、记忆、自适应等,使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企业内部审计‘免疫’调节机制研究”(12YJA63008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免疫系统范文第3篇

孩子易发高烧是在“练兵”

当病毒、细菌这些坏蛋进入身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察觉并立刻进行防御,开始跟这些坏蛋激烈交火。不过,发热的高低c感染的轻重没有对应关系,而是与免疫系统派上了多少士兵,病原物质的毒力大小,卫兵的杀敌本领强弱等有关。

通常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没经过磨炼,免疫力防御部队经验不足,因此当病毒、细菌这些坏蛋进入身体后,免疫系统要派多量的卫兵上战场。这些新兵缺乏经验就会多用武器,多射击,所以孩子就特别容易发烧,而且一烧就烧老高。

过早使用退烧药,会延长病程

发烧对于完善孩子的免疫系统来说,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在“打怪”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卫队得到杀敌的经验,提高阻止入侵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不断累积经验值,加攻加防加速,最终慢慢建立起强大、完善的免疫系统。

接下来,再说退烧药,退烧药不能治病,只能缓解症状,过早使用退烧药,会延长病程!

因为这会给身体带来错觉,不发烧,细菌病毒并不多,我们的部队无需出马!轻敌,必然带来失败!

该用药时要用药!并防止触发“高热惊厥”。刚才说了,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训练,抗感染时动不动就能上40℃,这时候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吞噬细胞活性增强。但有时会触发高烧惊厥,高烧惊厥是大脑功能短暂发生了紊乱,适时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可以有效避免惊厥。

大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别滥用抗生素。判断孩子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要检查血常规。但也要相信医生的临床经验,更要动态观察!反复滥用抗生素,会招来超级细菌,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

发烧别硬抗,该吃药时就吃药

孩子在发烧时是非常难受的。缓解发烧症状,可以让孩子更舒服。让他更有食欲进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更有体力和意志去战胜疾病。注意啦,可千万别用棉被捂孩子!体感舒适,且有利于散热。

免疫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免疫系统 功能 实现路径 高校内审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审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对推动审计实践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在教育审计环境变迁的背景下,以“免疫系统论”指导教育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历史溯源

审计是对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评价与鉴证。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1]。迄今,公共受托责任的核心内容历经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与受托社会责任三种形态,与之相应,学界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亦由“经济监督论”转为“经济控制论”直至时下的“免疫系统论”。

“经济监督论”产生于民主制度尚不发达的阶段,此时受托方承担的是受托财务责任,其职责是确保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与财务制度的规定。委托方较多关注的是受托财务责任的履行状况,审计重点验证受托方在财务信息处理中,是否遵循了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

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新运动强调结果至上,更加关注管理绩效。随之,公共受托责任由偏重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并重,且以受托管理责任为主,委托方更多地强调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审计也随之从以经济监督为主转向以经济控制为主,“经济控制论”由此诞生,审计目标更新为对3E的追求,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以往单纯强调经济的发展,一些曾经被忽视的环保问题、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作为委托方的社会公众希望政府能够及时发现、解决、防范这些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该建议的推行将公共受托责任由受托管理责任拓展至受托社会责任,在这种背景下,以3E为重点的“经济控制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强化社会管理的需求,新的审计理论呼之欲出。2007年12月26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将审计定位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运用医学领域免疫学的概念,将人体免疫系统的发现病毒、风险预警、产生抗体直至最后产生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巧妙地引入审计工作,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现代审计应当具备预警、清除、修补功能[2],审计“免疫系统论”应运而生。

2 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背景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是对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事后内部监督活动,审计特征显然主要符合“经济监督论”的目标约束,辅以“经济控制论”的目标约束。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学生扩招、基建修缮工程量大增、学校融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管理压力,这些压力引发的各式危机不断显现,例如因巨额贷款导致的破产风险已成诸多高校面临的共性难题,因基建寻租引起的违纪违规案件时有发生。此时若仍施行惯例的事后监督审计模式,对一些即成损失往往无计挽回。要扭转局势,高校内审就必须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风险、以整体性来看待问题对全局的影响、以宏观性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公开性来促进整改与规范[3],这既是高校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总体思路。

3 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路径选择

高校内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审计的预警性不足,未将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等的安全性目标列为一级审计目标,安全只是隐身于各审计项目之中;审计的层次较低,长期以低标准的“摸清家底、核实盈亏”为审计目的[4],审计领域狭窄,如内控制度审计、问责制落实开展不力;审计建议仅仅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鲜见对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如体制制度、法律法规、环境建设进行剖析并从整体上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效益化。

高校内审克服缺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四个层面展开:体制层面,应当赋予内审机构相当的独立性;制度层面,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机制层面,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部门的协调机制;技术层面,要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方式。

3.1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安全性为一级审计目标

提高审计层次,加强学校资产资金经营的安全意识。拓展审计领域,强化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包括专项资金(重大对外投资、合作办学、教育收费、科研经费)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做好审计调查,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好地为学校宏观决策服务。

3.2 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障内审机构实质独立

据调查,2008年江苏省高校的内审独立性不太理想,总体上看,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部门而言,高校内审部门所受重视不够,高校独立设置内审机构的比例仅占28%,其余多为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对外保留或不保留审计牌子。内审独立性与权威性相辅相成,树立权威的前提是保障独立。增强内审独立性,赋予内审机构形式独立,特别是保障其实质独立,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3.3 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行审计问责制

实施审计结果公告,目的在于扩大审计监督主体,功效在于通过审计透明化提高审计质量。当前在审计透明化进程中,众多高校采取的跟踪审计方式将审计关口前移,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统一,有利于审计预警功能的发挥。而审计问责制的推行也是大势所趋,不仅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所发现问题的消除和管理漏洞的修补,遏制屡查屡犯情况的发生。

3.4 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协调

认真执行《高校内部审计指南》,建立规范的内审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的联动协调,促进教育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3.5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形成信息化审计作业

认真落实教育部17号令和审计署4号令的规定,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实务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为审计作业信息化输送人力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真正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等信息化审计。

参考文献

[1] 赵彦峰.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21-26.

[2]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免疫系统范文第5篇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是以审计监督检查为基础,审计调查为辅助,审计信息分析评价为主体,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有效供给的审计运行机制,即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的国家肌体内部的运行机制。由于审计基本职能和审计本质职能同时发挥作用,而使审计“免疫系统”运行机制表现出层次结构型。

第一个层次:微观审计监督检查,即对被审计对象的个例的监督检查。这是履行基本的审计职能职责,也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功能的基础。一是查处违纪违规违法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二是检查监督国有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情况,促进提高国有资产和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三是严肃财经法纪,促进财经法规和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进而实行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依法对领导干部行使经济权力和经济行为监督检查,促进廉政建设;五是对被审计单位预警、预告和纠弊,一方面发挥了查错纠弊的作用,另一方面广泛告知国家有关经济管理法规规定的约束,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实际上也是一种“免疫”功能;六是获取广泛的会计和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发现经济管理和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的问题、共性问题、趋向性问题,为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审计本质职能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审计基本职能作用发挥的基础之上。

第二个层次:审计调查。这是实施审计的前期工作,是有效审计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因此,审计调查不能仅限于服务或服从于单个实施审计项目,还应该扩大审计调查范围,增设经济社会运行活动有关指标的调查。就是要通过审计调查手段,获取经济为主体,社会有关方面为辅助的信息,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提供可靠信息。

第三个层次:行业或专业性审计分析评价。这种审计分析评价是建立在行业或专业性审计和审计调查基础之上的,依托行业或专业性审计和审计调查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应该说,这个层次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线状的或条形的“免疫系统”。其主要功能,一是分析评价行业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性,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情况,是否存在共性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否存在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二是分析评价行业管理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和行业管理规定的完善程度情况,主要是分析有无与国家政策相抵触的规定和共性问题,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有无共性舞弊行为;三是分析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行业管理自身的问题,还是国家管理制度、机制或体制方面的缺陷;四是分析行业发展是否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过度投资膨胀性发展,还是受某些不利因素制约滞后发展等,都要给予一个客观分析评价。当然,行业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经济政策指令整改,有些问题则需要报送中央政府进行调控和解决。

第四个层次:区域性审计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评价是建立在地方审计和地方审计调查基础之上的,依托地方审计和审计调查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这个层次也是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块状或局部形态的“免疫系统”。区域性的审计分析评价,自然是由地方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其主要功能,一是分析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是否存在雷同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否存在共性的资源浪费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效率不高问题;二是分析评价地方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情况,是否存在国家经济政策不落实问题,是否存在地方政策和规定与中央政策不一致的问题;三是分析评价地方政府投资效益情况,是否存在地方政府投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问题,是否存在地方政府投资决策失误问题,是否存在需要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支持和解决的问题,等等。就是要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信息资料的分析,对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给以全面评价,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第五个层次:宏观或经济社会运行态势综合审计分析评价。这个层次是最高层次,也是国家“免疫系统”的主体。其分析评价是建立在审计和审计调查、行业审计分析和地方审计分析基础之上的,依托审计和审计调查获取的审计信息资料、行业审计分析情况和地方审计分析情况,以及所需查询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预警、预防、发现、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偏差、障碍、矛盾和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健康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免疫系统范文第6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着重对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肿瘤产生免疫效应的机理进行综述;此外介绍了光动力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光动力学疗法 ;免疫系统;肿瘤; 光动力免疫疗法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在人体生长异常的组织(如肿瘤、鲜红斑痣及黄斑病变等)中选择性聚集,在分子氧的参与下,与特定波长的光起作用,使异常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甚至变性、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在以往的文献中,亦称之为光辐射疗法(photo radiation therapy,PRT)或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1] 。

近年的研究显示,宿主体内由PDT激发的免疫反应,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PDT对肿瘤免疫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1 PDT对肿瘤细胞的免疫调节和杀伤作用

1.1 免疫细胞

1.1.1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PDT后最早到达肿瘤治疗部位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在骨髓、外周血 以及肿瘤的治疗部位迅速增高,在PDT的抗肿瘤效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 。Korbelik等[3]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发现,PDT后22h,治疗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增高。

Cecic等[4] 在PDT后6~24h,发现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细胞上表达的L-选择素(CD62L)均增高,24h后,外周血和治疗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及其上表达的L-选择素也增高,并在PDT后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PDT后,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在肿瘤的治疗部位也增强[5] 。陈裔英等 [6] 发现,PDT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3b受体的活性增强,其免疫黏附吞噬功能增强。而应用抗GR1单克隆抗体去除血中性粒细胞后,PDT的抗肿瘤效应明显减弱[7] 。

1.1.2 巨噬细胞 PDT后,肿瘤部位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增加,活性增强。Krosl等 [8] 实验发现,PDT2h后,治疗部位分离出的巨噬细胞杀肿瘤效应几乎是治疗前的5倍。Korbelik等 [9] 在应用光敏剂苯并卟啉衍生物(benxoporphyrin derivative,BPD)的肿瘤组织经光照后发现,光敏剂BPD在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内的浓度最高,由于光敏剂BPD的激活,导致TAMs的崩解杀伤,使治疗部位的巨噬细胞数量暂时减少。但随后,由PDT介导的单核细胞和非成熟巨噬细胞快速侵入肿瘤治疗部位[3] ,参与PDT的抗肿瘤效应。Reiter等[10] 发现PDT并不能直接激活巨噬细胞,而是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间接激活了巨噬细胞的活性。

1.1.3 自然杀伤细胞 近年的研究发现,PDT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11-12] 。Hendrak-Hennion等[13] 应用GM1抗体去除小鼠体内的NK细胞后,PDT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减弱,这提示NK细胞参与PDT的抗肿瘤效应。但用PDT治疗后的荷瘤小鼠脾内的NK细胞体外作用于肿瘤细胞发现,NK细胞不能杀伤肿瘤细胞,则说明NK细胞可能是由PDT的杀肿瘤细胞作用间接激活的。

1.1.4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指能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这类细胞可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从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有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

实验发现,用二氧化硅微粒阻滞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可显著降低PDT的治愈率,这表明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在PDT中发挥重要作用[7] 。Jalili等[14] 发现树突状细胞可有效地吞噬被光毒性反应杀伤的肿瘤细胞,并将肿瘤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后使之激活,同时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促进初始T细胞产生Th1型免疫应答。Sun等[5] 还发现PDT后的肿瘤组织周围的中性粒细胞表达有MHC-Ⅱ分子,说明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PDT的抗肿瘤效应。

1.1.5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在PDT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诱导全身性抗肿瘤反应的产生,控制肿瘤的复发。Korbelik等[15] 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小鼠(scid小鼠)和正常小鼠(BALB.c小鼠)体内分别接种肿瘤细胞,PDT后发现,scid小鼠体内的肿瘤缓解率明显低于BALB.c小 鼠。而将BALB.c小鼠体内的T淋巴细胞移植到 scid小鼠体内后,肿瘤的复发率明显下降[7] 。还有研究发现PDT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 [11-12] ,肿瘤组织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密度显著增加[16] 。Hendrzak-Henion等[13] 用CD8+抗体去除小鼠体内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PDT的抗肿瘤效应显著减弱。关于辅T淋巴细胞在PDT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Hendrzak-Henion等[13] 发现用CD4+抗体去除辅T淋巴细胞后,PDT的疗效减弱程度不明显。Korbelik等[17] 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以上研究提示在PDT诱发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起主要作用,而辅T淋巴细胞仅起辅助作用。

1.2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主要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及小细胞多肽物质组成,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等。

1.2.1 补体 PDT后,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内皮表面可见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的广泛沉积[18] ,导致治疗部位的血供受阻,说明PDT可诱导补体系统的级联反应的激活。应用补体激活剂(如酵母多糖和链激酶等),可增加PDT的抗肿瘤效应[19] 。而抑制补体的功能,可完全阻止PDT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的增多,降低PDT的抗肿瘤效应[4] 。由于补体激活剂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不能增强PDT的疗效[19] ,说明补体的作用与各种免疫效应细胞的共同参与有关,PDT激活补体后产生了一系列活性片断,吸引带有补体受体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效应细胞的聚集。晚近还发现PDT后,肿瘤组织内补体C3水平持续增高,于24h达到高峰,而阻滞C3a受体和C5a受体的功能,会显著降低PDT的治愈率[20] 。

1.2.2 炎性介质 研究发现,光氧化损伤会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共同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光敏作用激活膜磷脂酶,导致脂质片断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大量释放[21] 。光敏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基底膜暴露[22] ,使循环中的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迅速聚集,同时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补体成分、急性期蛋白、蛋白酶、过氧化物酶、基团、白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免疫调节剂等[21-22] 。其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很重要。有证据表明,光动力疗法可诱导IL-1β、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产生[23] 。Sun等[5] 在PDT治疗前分别应用IL-1β、TNF-α和G-CSF的中和抗体作用于肿瘤组织,发现PDT的疗效降低,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在PDT的抗肿瘤效应中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作用。PDT后,肿瘤组织内的IL-6表达也显著增加,这可引起全身和局部的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显著增强[24] 。还有研究发现,PDT治疗后的一定时间内,血管表皮生长因子的水平降低,其降低的程度越大,肿瘤体积缩小程度越明显,小鼠生存时间越长[25] 。

近来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以及诱导其在治疗部位快速、大量聚集的介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上文提到的Cecic等[4] 发现的补体级联反应中的一些成分可直接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增多之外,Cecic等18] 还发现了至少有12种次级中间产物在补体激活后从PDT治疗的部位大量释放,包括IL-1β、TNF-α、IL-6、IL-10、G-CSF和KC、凝血氧烷、白细胞三烯、组胺和凝血因子等,这些介质构成了一个网络,其共同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在PDT治疗肿瘤后显著增加。此外,Korbelik等26] 还发现中性粒细胞的增多还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2以及一些黏附分子,如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有关。

2 PDT对肿瘤复发的控制作用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PDT控制肿瘤复发的作用中,免疫系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Korbelik等[7] 分别去除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辅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后发现,肿瘤的复发率显著增加。Korbelik等[17] 在2组scid小鼠体内接种肿瘤细胞后,分别移植5周前经PDT和放疗治愈的荷相同肿瘤的BALB.c小鼠模型体内的脾细胞,再用PDT治疗后发现,移植了经PDT治愈的小鼠体内脾细胞组的scid小鼠的肿瘤复发率较低。还有研究发现,PDT后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内免疫记忆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并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较长时间[25] 。除上述细胞外,Hendrzak-Henion等 [13] 证实NK细胞也参与PDT抑制肿瘤复发的作用,NK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如IFN-γ、IL-1、IL-2和TNF-α)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抑制肿瘤的复发。

Van Duijnhoven等[27] 在小鼠肝脏不同部位接种 结直肠肿瘤细胞群-CC531,发现经PDT治疗的肿 瘤组织可有效地被去除,肿瘤的复发率显著降低;而未经PDT治疗的肿瘤组织的生长速度及其内的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内形成的肿瘤细胞结节,被防御性基质细胞所包围,阻止了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影响未经PDT治疗的肿瘤组织的生长速度。但由于血免疫细胞可以杀伤发生微循环的肿瘤细胞,抑制其在远处生长成肿瘤组织,从而控制了肿瘤的复发,这与前文提到的Korbelik等[7] 以及Korbelik等[17] 的研究结果一致。

除了上述作用之外,Gollnick等[28] 发现PDT后的肿瘤细胞本身就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将PDT治疗后的肿瘤细胞制成匀浆液,接种于裸鼠体内,在没有任何免疫佐剂的情况下,可抑制同一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但不能抑制其它肿瘤细胞株的生长。

3 光动力免疫疗法的进展

近来,光动力免疫疗法(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PDIT)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PDIT是将PDT和免疫疗法联合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中,使两种疗法协同发挥疗效的治疗方法。如将光敏剂与特定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交联,以单克隆抗体为载体,可显著提高癌细胞内光敏剂的浓度,加强PDT的疗效 [29] 。分支杆菌细胞壁提取物(mycobacterium cell-wall ex-tract,MCWE)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Korbelik等[3] 将PDT与MCWE联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可显著增加免疫效应细胞的活性。由于卡介苗可放大PDT治疗后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联合应用PDT和卡介苗可显著提高肿瘤的治愈率[26] ,抑制肿瘤的复发,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减低。同样,糖基化聚氨基葡萄糖与PDT联合应用,也可达到上述疗效[30-31] 。二甲基磺醌醋酸(DMXAA)是一种抑制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可诱导TNF-α产生。Bellnier等[32] 联合应用低剂量的DMXAA和低剂量的PDT后发现,肿瘤的复发率和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均显著降低。还有,将PDT与补体激活剂联合应用,如肿瘤局部应用酵母多糖或全身应用链激酶,也可增强PDT疗效,降低肿瘤的复发率[20] 。此外,Jali-li等[14] 在PDT治疗的肿瘤组织内接种非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同样可以加强PDT的抗肿瘤效应。

总而言之,PDT对肿瘤的免疫系统的作用很复杂,确切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很少涉及临床治疗。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随着对PDT免疫效应的深入研究,会促进其在肿瘤治疗及预防肿瘤复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张南征.胃癌的光动力学治疗[M]∥刘 倩,王文齐,毛海婷. 胃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1-470.

[2] Dougherty TJ,Gomer CJ,Henderson BW,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J].J Natl Cancer Inst,1998,90(12):889-905.

[3] Korbelik M,Cecic I.Enhancement of tumour response to photodynamic therapy by adjuvant mycobacterium cell-wall treatment[J].J Photo- chem Photobiol B,1998,44(2):151-158.

[4] Cecic I,Parkins CS,Korbelik M.Induction of systemic neutrophil re-sponse in mice by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olid tumors[J].PhotochemPhotobiol,2001,74(5):712-720.

[5] Sun J,Cecic I,Parkins CS,et al.Neutrophils as inflammatory and im- mune effectors in photodynamic therapy-treated mouse SCCVⅡtu-mours[J].Photochem Photobiol Sci,2002,1(9):690-695.

[6] 陈裔英,杨 红,谢企良,等.光动力作用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 胞免疫影响的研究[J].中华理疗杂志,2000,23(2):91-92.

[7] Korbelik M,Cecic I.Contribution of myeloid and lymphoid host cells to the curative outcome of mouse sarcoma treatment by photodynamic therapy[J].Cancer Lett,1999,137(1):91-98.

[8] Krosl G,Korbelik M,Dougherty GJ.Induction of immune cell infiltra- tion into murine SCCVII tumour by Photofrin-based photodynamictherapy[J].Br J Cancer,1995,71(3):549-555.

[9] Korbelik M,Krosl G.Accumulation of benzoporphyrin derivative in ma-lignant and host cell population of the murine RIF tumor[J].Cancer Lett,1995,97(2):249-254.

[10] Reiter I,Schwamberger G,Krammer B.Activation of macrophage tu-moricidal activity by photodynamic treatment in vitro-indirect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 by photodynamically killed tumor cells [J].JPhotochem Photobiol B,1999,50(2-3):99-107.

[11] 罗荣辉,刘婉华,刁振琦,等.光动力疗法对肝癌小鼠的抗肿瘤 及免疫效应研究[J].应用激光,2001,21(3):211-213.

[12] 罗荣辉,陈香才,刘婉华,等.光动力疗法对Louis肺癌鼠的杀伤及免疫效应[J].中国激光,2002,29(8):763-765.

[13] Hendrzak-Henion JA,Knisely TL,Cincotta L,et al.Role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mediating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benzophenothiazine photodynamic therapy[J].Photochem Photobiol,1999,69(5):575-581.

[14] Jalili A,Makowski M,Switaj T,et al.Effective photoimmunotherapy of murine colon carcinoma in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dendritic cells[J].Clin Cancer Res,2004,10(13):4498 -4508.

[15] Korbelik M,Krosl G,Krosl J,et al.The role of host lymphoid popula- tions in the response of mouse EMT6tumor to photodynamic therapy[J].Cancer Res,1996,56(24):5647-5652.

[16] 罗荣辉,刘婉华,罗先润,等.光动力治疗对荷瘤小鼠肿瘤淋巴 细胞表型的影响[J].应用激光,2002,22(1):69-72.

[17] Korbelik M,Dougherty GJ.Photodynamic therapy-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subcutaneous mouse tumors [J].Cancer Res,1999, 59(8):1941-1946.

[18] Cecic I,Korbelik M.Mediators of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ia in-duced by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olid tumors [J].Cancer Lett,2002,183(1):43-51.

[19] Korbelik M,Sun J,Cecic I,et al.Adjuvant treatment for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solid tumors[J].Photochem Photobiol Sci,2004,3(8):812-816.

[20] Cecic I,Serrano K,Gyongyossy-Issa M,et al.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mice bearing Lewis lung carcinomas treated by photodynamic therapy[J].Cancer Lett,2005,225(2):215-223.

[21] Steenvoorden DP,van Henegouwen GM.The use of endogenous anti- ox idants to improve photoprotection[J].J Photochem Phvtobiol B,1997,41(1-2):1-10.

[22] Fingar VH.Vascular effec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J].J Clin LaserMed Surg,1996,14(5):323-328.

[23] de Vree WJ,Essers MC,Koster JF,et al.Role of interleukin1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photofrin-bas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rat rhabdomyosarcoma tumors [J].Cancer Res,1997,57(13):2555-2558.

[24] Gollnick SO,Liu X,Owczarczak B,et al.Altere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6and interleukin10as a resul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vivo[J].Cancer Res,1997,57(18):3904-3909.

[25] Osiecka BJ,Ziolkowski P,Gamian E,et al.Determination of vascu- 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serum from tumor-bearing BALB.c mice treated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J].Med Sci Monit,2003,9(4):BR150-BR154.

[26] Korbelik M,Sun J,Posakony JJ.Interaction between photodynamictherapy and BCG immunotherapy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recur-rence of treated mouse tumors [J].Photochem Photobiol,2001,73(4):403-409.

[27] van Duijnhoven FH,Aalbers RI,Rovers JP.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liver tumors in a rat model for colorectal cancer[J].Photochem Photobiol,2003,78(3):235-240.

[28] Gollnick SO,Vaughan L,Henderson BW.Generation of effective an- titumor vaccines using photodynamic therapy[J].Cancer Res,2002, 62(6):1604-1608.

[29] 刘传瑾,高德奎,许维新.免疫光动力法杀死体外培养癌细胞的研究[J].应用激光,1994,14:41-43.

[30] 周传农,谢树森,李 晖.光动力免疫治疗―――肿瘤治疗新探 索[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0,9(3):196-196.

[31] 罗芳洪,黄 萍,曾超英.激光免疫疗法对小鼠肝癌的抗瘤及免疫效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5):625.

免疫系统范文第7篇

一、“免疫系统”的第一要素是审计干部

“免疫系统”是否具备免疫能力,审计干部队伍非常重要,审计干部队伍是“免疫系统”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讲,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与水平的关键。什么是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一般来讲,审计干部队伍的素质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政治素质,另一部分是业务素质。对审计干部来讲,这两大素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如果业务素质不过硬,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经济社会系统中明显存在的问题你发现不了,发现的问题你不会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不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这种审计干部,无论如何不是一名合格的审计干部。如果审计干部政治素质不过硬,虽然他能够发现问题,但他把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审计权力不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是用来为自己谋利益,用审计查出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作交易,这样的审计干部,无论他的业务水平有多高,都永远是审计机关的败类。对审计干部来讲,如果政治上不可靠,业务越强,甚至越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如果业务素质不过硬,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或问题隐患,既是政治素质再好,也同样无法完成好审计任务。要发挥好“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对审计干部的基本要求一定是德才兼备,既要政治上可靠,同时要业务上精通,两者缺一不可。

二、“免疫系统”也需经常培训

“免疫系统”理论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是对审计工作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要把“免疫系统”赋予审计工作的任务完成好,不断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确保“免疫系统”正常工作,首先必须对“免疫系统”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如果不对“免疫系统”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免疫系统”就会落后于现实,现实情况和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系统出现问题类型花样已经进行了翻新,而审计作为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却识别不了风险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就不可能有效的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免疫。要确保“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必须对“免疫系统”进行强制性的、经常不断的培训,把“免疫系统”首先要武装好,使“免疫系统”始终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并且使“免疫系统”具有极强“识别与鉴别”能力,当经济社会运行一旦出现问题或出现问题苗头时,“免疫系统”就必须快速的识别并果断地采取措施。其次、“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必须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复合型、领军型审计人才。审计干部素质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影响着审计机关职责的履行,如果没有能打硬仗的审计干部队伍是不可能完成好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的光荣任务。从我国审计机关现有审计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审计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要解决审计干部素质与“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干部素质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有两条:一是要把好进人关,对新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能进入审计机关。二是对审计机关现有的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更新和充实审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第三、审计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专家行为,有人把审计干部看作给经济社会系统“看病”的“医生”,医生要给病人看病,除了医生个人医术高明外,还必须要有业务精湛的团队作支持,如果医院没有良好的设备及优秀检验、护理等专业人员作保障,即使医生个人的医术再高明,也可能很难给病人看好病。审计干部作为给经济社会系统“看病”的“医生”,除了“医生”个人的“医术”高明之外,审计机关的其他不直接从事审计工作的部门与单位也非常重要,如果这些部门与单位的人员素质与高明的“医生”的水平不相适应,审计任务就很难完成好。审计活动是一个集体作业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之间、审计机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审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审计组内审计人员素质高低有关,而且与审计机关的全体人员的素质有关。在审计机关内部,如果仅审计人员的素质高,审计机关的其他单位的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与水平也不可能太高,这一点是肯定的。审计机关的任何一个部门、单位都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与水平,影响着“免疫系统”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都必须进行经常不断的培训。

免疫系统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免疫系统论;审计文化建设;审计事业;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张艳玲,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王娟,渤海大学讲师,硕士,辽宁锦州121000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2-0155-05

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理论的创新和审计本质、职能的重新界定,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发挥中重要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企业风险趋于多元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石化企业必须以免疫系统论作为新的价值取向深度推进审计文化建设,促进审计事业的创新和发展,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审计文化与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审计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审计文化的内涵,必须先分析文化的具体内容。关于文化的内涵,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按照《现代俄语标准辞典》的解析: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中、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所取得的成就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泰勒(1992)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努力和习惯。还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可见,文化是一个多视角、多维度和多层面的概念。包括了物质、精神、理性和感性等多方面的涵义。也正是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审计文化也成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整体而言,审计文化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已成为普遍共识。审计文化的自然属性是审计工作中具有的属性,是共性,如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审计手段和方法以及审计行为等。审计文化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审计文化的共性。是不同国家相互交流的基础。审计文化的社会属性是审计工作中所形成的属性,是个性,其决定了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审计文化的差异性。虽然审计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具体的概念,但学者普遍认为,审计文化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发展审计事业过程中培育形成的,被共同认可、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的总和。不难看出,学者对于审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主要是集中在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和审计道德等在内的精神方面。

(二)审计文化的特点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审计文化已经逐步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1)时代性。审计文化是时展的产物,无法脱离特定时代、特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与审计工作实际现状保持协调一致。(2)系统性。审计文化包括了审计物质文化、审计制度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审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制度、技术等有形因素,更要重视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等无形因素。(3)创新性。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审计理论以及审计的价值观等必定要不断创新。(4)开放性。审计文化与其他文化虽有本质区别,但又相互兼容,既需要吸收先进文化的基本元素,又可以为其他文化提供借鉴和吸收。(5)科学性。审计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为基础,不能超越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而独立存在,审计文化应与经济发展和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保持协调一致。

(三)审计文化的功能

实践证明,审计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其一,凝聚功能。先进的审计文化,可以增进审计及机关人员的相互了解。团结各岗位、各领域的人员,形成共同的认知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忠诚度,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合力。其二,激励功能。价值观和精神文化是审计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具有良好的精神感召力,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全身心投身于审计工作,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实践证明,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激励作用往往胜过行政命令的执行约束。其三,约束功能。审计文化的约束功能在价值观的指导下,借助道德、信念和风气发挥作用,通过心理的诱导和规范,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趋于和谐、一致。其四,教育功能。良好的审计文化有利于企业职工陶冶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遵循正确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此外,审计文化还可以促使外部人员增加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审计事业。

二、免疫系统论与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

审计免疫系统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于2007年提出的观点,并在2008年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对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免疫系统理论。免疫系统论是对审计理论的创新、审计本质和审计职能的新发展。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应具有和发挥预防、揭示、抵御功能,现代国家审计就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很显然,免疫系统论下的审计已经超越了传统审计中的会查账就是审计的定位,并对传统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进行修正及突破。免疫系统论下的审计,要做到资金管理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效益与效果性兼顾;既要查处问题,又要完善制度政策;在审计经济问题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和民生等问题的关注。对于企业而言,审计部门作为公司“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审计的本质出发,发挥预警、揭示和修补抵御等“免疫”功能,同时当好经济卫士和保健医生,查错纠弊、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并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免疫系统论和审计文化的功能与目的,两者是趋于一致的。是可以融合的。互为促进的。

(二)创新审计制度,强化审计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由人制定的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在协调个人行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审计文化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就是审计人员、审计组织和审计制度作用发挥和创新的过程。促使审计观念、审计态度和审计价值观转变与新的审计文化相适应是推进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这些都必须通过审计制度的创新来推动和保障。原因在于,审计人员或群体的正确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必须依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来实现,即将审计文化外化为审计制度,依靠审计制度来倡导、要求和规范。我们应当看到,审计文化是具有认知刚性、路径依赖性、内部一致性和延续机制的,以免疫系统论为核心理念的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要推进以免疫系统论为核心理念的新的审计文化建设,最关键的是要把新的审计文化转化为新的审计制度安排,运用审计制度的动力机制和惩罚机制促使其尽快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要把“免疫系统论”作为新的审计制度的核心价值指向,推动审计制度创新转化为新的审计制度安排,为审计工作或审计行为提供新的制度框架。与此同时,审计文化建设涉及多个层面、多个部门和领域,并非审计人员、审计部门的力量所能主导和实现,吸纳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人的参与。寻求多方面力量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多种力量的聚集化、扩大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基于以上所述。审计文化建设至少要形成方面的制度创新来推动和保障。其一,要促进审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融合。要把审计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规划,系统安排,配套实施。通过增强审计人员终身学习意识、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完善审计机关系统培训机制、营造审计文化建设良好环境和氛围、丰富审计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来引导审计人员或群体形成符合以免疫系统论为核心理念的新的审计文化要求的正确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将审计文化建设内化为审计人员或群体的内在行为。其二,构建审计文化建设的奖惩机制。人“私利”的本性和传统审计文化延续性因素的影响是新的审计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要完全依靠审计人员或群体的自觉性来推动新的审计文化建设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还必须发挥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引导性作用来推动。因此,在制定完善有利于免疫系统论功能发挥的审计原则、准则、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化对审计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约束审计人员的“非理”,引导和激励其向新审计文化要求转变,促使新的审计工作尽快取代传统审计。其三。建立健全审计文化建设的协调机制。审计范围、领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审计文化建设绝非审计部门一己职责,而被审计部门的“利已”思想和“利益最大化”追求又必然促使其对审计工作存在“不欢迎”、“不配合”甚至是“排斥”之行为,在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权衡下,要其主动完全配合审计工作和支持审计文化建设显然不现实,应在上述完善奖惩制度的制约基础上,构建相互协同、互促互进的协调机制。就石化销售企业而言,审计文化建设的协调机构至少要由包括财务、审计、纪检、基建、零售、非油品、物流等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人员组成。考虑到企业为维护“局部”利益而在具体工作不作为或不完全作为的可能习惯,协调机构的负责人可由上级主管单位相关人员负责,其拥有对审计工作协调的具体控制权,并且每条专业线也要成立对应的协调机构。而且,在审计过程中,既要指定专人与审计人员对接,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要的资料,接受审计工作的调查,又要加强对审计业务、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