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免疫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细胞免疫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晚期肺癌;治疗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108

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和患者的防癌意识不高, 大多数肺癌症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基本上失去了手术机会[1, 2]。近年来, 细胞免疫治疗开始试验并应用到晚期癌症的临床治疗上,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院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进行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的试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60例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5.5岁, 鳞癌35例, 腺癌17例, 大细胞癌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的方法, 按照每周1次的标准, 对患者静脉推注25 mg/m2的长春瑞滨注射液(NVB)。并按照每天25 mg/m2剂量对患者静脉滴注顺铂(DDP), 用药时间在1~3 d, 并以3~4周为1个周期。在第2个周期的全身化疗结束, 并等到患者血像恢复正常后再抽外周血, 对单核细胞进行分离, 并实行CIK细胞和DC的培养, 1周后回输, 每周进行2次, 并以4~5周为1个周期。以2个周期的化疗和1个周期的细胞免疫治疗为1个疗程, 在2个疗程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化疗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提升白细胞。对照组:全身化疗方法同观察组。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张天泽等编著《肿瘤学》[3]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评判治疗效果, 包括痊愈、有效、一般、无效。生活质量依据Kamofsky评分标准, 以评分超过10分表示改善, 以评分下降超过10分表示恶化, 提高或者降低在10分以内的为稳定。评分总提高率为改善率和稳定率之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经治疗, 两组均无痊愈患者, 观察组中有效21例、一般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中有效13例, 一般1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4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变化 观察组改善20例, 稳定7例, 进展3例, 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0%。对照组改善12例, 稳定9例, 进展9例, 生活质量提高率为70%,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中, 化疗的效果一直不高, 晚期肺癌的中位生存期一般只有5~6个月。临床上, 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会出现显著抑制的状况, 一些免疫功能较低的患者还会发生“免疫漂移”现象, 也就是细胞免疫功能的明显下降, 身体的抗肿瘤免疫被严重扰乱,而机体免疫防御的组成非常依赖于T细胞亚群, 机体内的免疫也是由辅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相互联系而维持的[2]。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很多肺癌晚期患者会出现T细胞亚群异常, 甚至比例失调的状况, 其CD4+/CD8+比值的降低程度受到癌症病程的影响, 也就是说, CD4+/CD8+比值越低, 患者多为晚期癌症, 其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最终导致患者肿瘤的恶化与转移[3]。而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近几年发展的技术, 在治疗晚期肺癌中, 能够培养CK细胞来产生杀伤机制, 可以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 并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且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 增加其抗肿瘤的效果。本次试验研究也表明了, 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可以取得70.0%的总有效率, 而全身化疗的总有效率只有43.3%, 而且在生活质量上, 观察组可以取得改善20例, 稳定7例, 进展3例, 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0%的效果, 对照组则只有改善12例, 稳定9例, 进展9例, 生活质量提高率为70%的效果。并且, 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相对于单纯的化疗手段, 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 细胞免疫治疗同步全身化疗在临床治疗晚期肺癌上, 不仅治疗效果高, 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改善生活质量, 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慧艳, 彭大为, 谢贤和, 等. 化疗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19):4093-4095.

[2] 孙政, 宋鑫, 黄云超, 等. NSCLC患者术后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观察. 云南医药, 2011,32(6):576-580.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2

近年来, 我国反复自然流产率越来越高, 部分患者反复自然流产原因与母体、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目前, 公认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1]。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 良好的护理干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带来成功妊娠的希望[2]。本院近期研究了采用舒适护理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流产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封闭抗体阴性流产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连续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血清封闭抗体为阴性, 无传染病的已婚生育期妇女, 且男方身体健康。排除宫颈机能不全、内分泌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 年龄24~36岁, 平均年龄(26.6±5.4)岁, 婚龄2~8年, 平均婚龄(5.1±2.3)年。对照组50例, 年龄25~36岁, 平均年龄(26.7±5.3)岁, 婚龄2~8年, 平均婚龄(5.2±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婚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剂量淋巴细胞免疫疗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治疗前后对患者及供血者的相关健康宣教、淋巴细胞注射、饮食及皮肤护理等。

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 ①生理舒适护理干预:给予患者良好舒适的环境, 常通风换气, 给予患者适宜的运动舒适护理, 督促患者完成简单舒适的运动。②心理舒适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制作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案, 配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如在听愉快轻松音乐条件下完成各种治疗等, 出现局部反应和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告知患者反应的正常性, 及时消除心理障碍。③社会舒适护理干预:告知丈夫及家人对患者的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丈夫陪同患者参与治疗, 增加夫妻间的情感交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封闭抗体转阳性例数、妊娠成功(妊娠>20孕周, 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视为妊娠成功)例数、局部反应发生的例数及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和满意度。局部反应评价:在第1次治疗后第3天观察局部反应, 分为重、中、轻度局部反应, 具体判定标准为:①重度局部反应:皮丘红肿>2.0 cm, 伴局部疼痛发热;②中度局部反应:皮丘红肿1.5~2.0 cm, 伴局部轻微发热、瘙痒, 疼痛不明显;③轻度局部反应:皮丘红肿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所有患者免疫治疗前抗体检查均为阴性。研究组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比率和妊娠成功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现瘙痒1例, 乏力1例, 红肿1例, 皮疹0例, 血常规异常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出现瘙痒5例, 乏力2例, 红肿1例, 皮疹1例, 血常规异常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5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 P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 P

2. 4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 P

3 讨论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3篇

【摘要】: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常规治疗的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通过免疫干预可以打破免疫耐受、重新激发机体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发展,免疫治疗在不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经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第4种治疗模式。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又称DC-CIK细胞免疫疗法。它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技术,通过从患者体内采集50-100ML外周血,在GMP实验室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免疫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通过激发、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主体的肿瘤生物治疗其疗效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得到验证。本文就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前列腺癌的免疫疗法

在前列腺癌中,以活化的β连环蛋白为靶向来选择性地表达致死基因(PUMA)是有效的。对于不同的前列腺癌细胞株,重组腺病毒Ad TOP PUMA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对于活化β连环蛋白的PC3细胞株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对于DU145细胞,并无明显效应。Giladi等1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这种新的基因治疗载体对于前列腺癌细胞是有效的,并且AdTOPPUMA能够诱导具有β连环蛋白突变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而对不具有β连环蛋白突变的前列腺细胞无损害作用。Satoh等2在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LNCaP)和人正常前列腺来源的细胞株(PrEC,PrSC)中检测了双重突变体腺病毒(AxdAdB3)的细胞病变效应,在患有DU145前列腺癌的SCID小鼠模型中对AxdAdB3的治疗效应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xdAdB3能够诱导细胞病理效应,而在正常来源的前列腺细胞株中无毒性,在原位前列腺癌模型中,其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可以显著地提高生存率。因此,AxdAdB3可以成为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工具。

4、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白血病

细胞免疫治疗成为白血病治疗中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Armstrong等6曾将白血病的细胞免疫治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输注可在体内刺激抗白血病活性的细胞,即疫苗治疗;二是输注有内在抗白血病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即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往往用于患者放、化疗或HSCT后的辅助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学者用肿瘤特异抗原(TSA)/肿瘤相关抗原(TAA)的某些肽段致敏肿瘤患者缓解期自身T淋巴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在体外可有效杀伤患者自身肿瘤细胞,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毒作用7。Rossing等8通过基因修饰转导出表达抗CD19特异性嵌合受体的T细胞,过继性输注后有望预防和治疗移植后ALL早期复发。Sprent等9报道了DC来源的exosomes能在体外直接诱导CD8+T细胞扩增,因此认为其在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CTL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Alessandrino等10对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化疗和DSI后取得良好效果。乔建辉等11在国内首次报道DSI能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有利于供者细胞植入,而且具有并发症少,较好的GVL效应等优势。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已能在体外培养出许多种类不同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尤其是肿瘤抗原的鉴定和合成、四聚体检测及分拣以及DC细胞的培养,使得能在体外成功地培养出大量的肿瘤特异性CTL细胞,真正开始了主动免疫和过继性免疫相结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将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术,化、放疗)和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相联合,使其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iladi N,DvorySobol H,Sagiv E,et alGene therapy approach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using an active Wnt signal\[J\]Biomed Pharmacother,2007,61(9):527530豹

[2] Satoh M,Wang H,Ishidoya S,et alOncolytic vir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by E1A,E1B mutant adenovirus\[J\]Urology,2007,70(6):12431248豹

[3] Macary P A,Too C T,Dai X.Targeting ttllnOltlrs by adoptive transfer ofimmuile cells[J]1.ClinExp Pharmacol Physiol,2006,33(5-6):569-574.

[4] Rossing C,Pscherer S,Landmeier S.Adopotive cellular immyno-therapy with CD19-specific T cells[J].Klin Padiatr,2005,217(6):351-356.

[5] LambeckA,Lefe~N,HoogebomBN,eta1.p53一specificTcel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nd benign ovarian tumors:Implications for p53 based immunotherapyl J I.Int J Cancer,2oo7,121(3):6o6.6l4.

[6] Armstrong AC.Eaton D.Ewing JC Science,medicine,and the future:cellular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J].BMJ,2001,323(7324):1289-1293.

[7] Spisek R,Cheballier P,Morineau N,et al.Induction of leukemia-specific cytotoxic response by cross-presentation of late-apoptotic leukemic blasts by autologous dendritic cells of nonleykemic origin[J].Cancer Res,2002,62(10):2861-2868.

[8] Rossing C,Pscherer S,Landmeier S.Adopotive cellular immyno-therapy with CD19-specific T cells[J].Klin Padiatr,2005,217(6):351-356.

[9] Sprent J.Direct stimulation of naive T cells by antigen-presenting cell besicles[J].Blood Cells Mol Dis,2005,35(1):17-20.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免疫;恶性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c)-090-02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能有效地刺激原始T细胞诱发初次免疫应答,使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和扩增,是联系天然防御功能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DC疫苗早期应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等,其免疫原性较高,并且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随着DC体外诱导扩增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DC疫苗构建方法的发现,各种与DC相关肿瘤免疫治疗实验和临床研究更趋成熟,其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我院对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DC疫苗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也有明显的独特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7~12月于我院进行DC疫苗治疗的患者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40~70岁,平均50岁。G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其中,肾癌10例,前列腺癌2例,肺癌、肠癌共5例。

1.2 治疗方法

培养DC疫苗的组织可来源于外周血,本组患者采集自外周血50~60 ml,在符合GMP的实验室进行单核细胞的培养、分离、诱导抗原负载、配置和皮下免疫等过程,7~14 d后回输给患者。DC疫苗的回输方法为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皮下注射在抽血后第7、9、11、13 d分4次注射,分别在锁骨上、腹股沟、腋窝淋巴丰富处注射,4次为1个疗程,每次选择2处进行注射。DC治疗1个疗程约需20 d,包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4次皮下DC注射,2次静脉CIK输注,12次细胞因子输注及相关的临床观察和检测程序。

2 结果

在17例患者中,除1例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他都顺利完成了疗程。有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热和寒战,经过物理降温和抗过敏治疗均恢复正常。17例患者克服了治疗前的紧张情绪,表现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神状态好转等。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对待,使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3 护理

3.1 皮下注射及回输过程中的护理

采取标本进行DC疫苗培养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C疫苗为生物制剂,解冻后的存放时间不能超过30 min,如配成滴注液,则点滴时间不超过30 min。为避免标本凝固,可先以肝素原液充分注射器后再采取标本。

3.2 DC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DC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红肿、酸痛、瘙痒不适等。发热常发生于静脉点滴期间或24 h内,因此在输注后24~48 h内应观察体温,每日4次。患者回输DC疫苗时,应注意在每个疗程交替注射的肢体,每个注射的皮丘间隔3~5 cm,注射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注射部位,至药液吸收皮丘消失,以防患者抓挠皮丘处。

3.3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在DC疫苗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都存在复杂的心理障碍,尤其经历了术后复发及放、化疗的患者。在进行DC疫苗治疗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原理、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疑虑,以便患者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对本院收治的17例患者采用自理模式进行护理,使患者增强了对身体康复的信心。

4 讨论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特点:①传统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大,毒副作用强。树突状细胞疫苗针对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却几乎没有损伤。②树突状细胞免疫疫苗诱导的免疫记忆功能可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防止肿瘤复发。DC疫苗的应用过程中,注射部位及注射点皮肤准备对DC疫苗疗效非常重要,DC疫苗一定要在淋巴引流丰富区域,皮下注射。

笔者认为细胞免疫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注射方法和部位,对提高疗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就可以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贺兰湘,张桂梅,冯作化.负载不同形式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抑瘤功能的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1):100-117.

[2]谢绍建,闫庆辉,单保恩,等.传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个体免疫化治疗的体外实验[J].细胞与分子学杂志,2006,22(1):92-95.

[3]LanzavecchiaA, Sallusto F. Regulation of T cell immunity by dendritic cells[J]. Cell,2001,106(3):63-266.

[4]Scanlan MJ, Jager 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tigen specific breast cancer vaccines[J]. Breast Cancer Res,2001,3(2):95-98.

[5]高斌,陈红松,李若冰,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相对数量特点的分析[J].免疫学杂志,2005,16(5):85.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封闭抗体;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027-02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on blocking antibody expression in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DING Li ZHOU L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Beilun District in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8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immunotherapy on blocking antibody (BA) expression in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 Methods Study group (A) had 110 cases of URSA, healthy group (B) had 90 healthy women, and pregnant group (C) had 80 healthy pregnant women. The BA, IL-6, IL-10, CD4+CD25+highTreg of 3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The cases of BA negative URSA were treated by immunotherapy. Results Before immunotherapy, the BA, IL-6, IL-10, CD4+CD25+highTreg of 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 and C (P<0.05). After 3 courses, the BA of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1), IL-6, IL-10, CD4+CD25+highTreg of A group were similar to B (P>0.05), but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re were 96 cases of BA positive in A after treatment,94 cases (97.92%) were successful pregnancy, and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ases of BA negative (P<0.01). Conclusion URSA is related to immune factors. Immunotherapy could improve the BA positive rate and the pregnancy success rate of women with URSA.

[Key words]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Blocking antibody; Immunotherapy

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其中40%~60%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目前认为URSA与免疫因素相关,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y,BA)是维持正常妊娠的关键,约80%的URSA患者存在BA缺乏[1]。本研究通过观察URSA患者BA表达及血清学指标,并采用主动免疫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URSA患者妊娠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URSA的患者110例为治疗组,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1.45±5.28)岁;选择同期体检健康非妊娠妇女90例为健康对照组,既往均有1次妊娠史,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9.67±6.39)岁;选择同期我院收治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妇女80例为妊娠对照组,孕周8~12周,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95±5.97)岁,本次妊娠无先兆流产征象。三组均无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史,排除染色体、生殖器解剖结构、内分泌异常,感染等,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妊娠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mL,别用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IL-6、IL-10;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highTreg。BA、IL-6、IL-10试剂盒由美国Biosource公司生产,CD4+、CD25+指标荧光抗体由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

1.3 治疗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配偶肘静脉血30 mL提取、洗涤淋巴细胞并浓缩为(20~40)×106/mL。将1 mL配偶淋巴细胞悬液于患者手臂分6~10点接种,2~3周接种1次,4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检测BA,阳性者鼓励其于6个月内受孕,确定受孕后维持治疗至孕20周,阴性者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BA阴性患者指导受孕。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BA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BA阳性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妊娠对照组(χ2=7.865,7.213,P<0.01),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05);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BA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χ2=6.974,P<0.01)。见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三组IL-6、IL-10、CD4+CD25+highTreg检测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IL-6、IL-10、CD4+CD25+highTreg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4.738,4.138,3.785,P<0.05)和妊娠对照组(t=4.865,4.485,4.012,P<0.01);两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t=3.146,3.067,3.023,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IL-10、CD4+CD25+highTreg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1.325,1.267, 1.089,P>0.05),而低于妊娠对照组(t=3.246,3.107,3.086,P<0.05),高于治疗前(t=4.868,4.368,4.142,P<0.01),见表2。

2.3 妊娠结果情况

3个疗程后治疗组96例BA为阳性,均在6个月内受孕,其中94例(97.92%)成功妊娠,2例发生早期流产;14例阴性均受孕,2例(14.29%)成功妊娠,12例发生早期流产。两组妊娠成功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5.894,P<0.01)。

3 讨论

母体产生的BA能阻断机体内对胚胎的主动免疫作用,保护胚胎免受排斥,成功存活并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发现URSA患者BA阳性率仅为20.91%,显著低于同期健康对照组及妊娠对照组,说明BA缺乏与URSA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针对URSA妇女BA的缺乏,通过提纯浓缩后的配偶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以皮下接种的方式激活患者体内体液免疫功能,对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患者再次受孕后,抗体能识别来自配偶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产生封闭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本研究进行3个疗程的免疫治疗后有96例患者BA为阳性,阳性率为87.27%,显著高于治疗前,说明免疫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体内BA水平。同时阳性患者妊娠成功率达97.92%显著高于阴性组,证明BA避免因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的早期胚胎的死亡及流产;对BA阴性的URSA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研究认为辅助T淋巴细胞Th1/Th2的调节紊乱与URSA的发生存在相关性[2]。Th1型细胞对T淋巴细胞主导的细胞免疫有激活的作用,Th2型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反应,释放IL-6、IL-10等细胞因子。BA的封闭作用属于体液免疫反应,正常妊娠时Th1/Th2向Th2偏移,Th1处于抑制状态,体液免疫作用激活具有保护胚胎的作用。CD4+CD25+highTreg淋巴细胞对调节Th1/Th2向Th2偏移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结果发现,URSA患者CD4+CD25+highTreg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4],说明URSA患者体内CD4+CD25+high Treg缺乏,提示在URSA患者受孕后CD4+CD25+highTreg对Th1/Th2的调节作用减弱,体液免疫状态较低。结果中URSA患者IL-6、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体液免疫被抑制,免疫治疗后IL-6、IL-10、CD4+CD25+highTreg的水平均接近健康对照组,提示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上调体液免疫水平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而CD4+CD25+highTreg上调与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本研究认为URSA的发病原因与免疫反应调节失衡有关,体液免疫的抑制导致细胞免疫的激活,对胚胎产生免疫伤害导致多次妊娠失败。通过检测BA阳性率可以筛查免疫相关因素的URSA患者,通过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提高BA阳性率及妊娠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丁克文,宋燕,刘娟,等.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外周封闭抗体水平变化[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2):157-158.

[2] 彭婀娜.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773-775.

[3] 夏革清,王泽华,吴超英. Th1/Th2型细胞因子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852-2854.

[4] 高勇,宋月,安万新,等. 外周血Th17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失衡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036-1038.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6篇

“肿瘤”是非常令人恐惧的疾病,很多人都认为,“患了肿瘤,就判了死刑”,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事实上有一部分肿瘤可以治愈,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带瘤长期生存。

肿瘤治疗理念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研究的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如上个世纪肿瘤外科医生侧重于肿瘤的手术切除,因此,很多外科医生认为,“我的手术做得好,手术以后就不用化疗了”。实际上,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大家逐渐将肿瘤的治疗从单纯手术或化疗过渡到了外科手术后接受化疗和放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又认识到手术前化疗和放疗的重要性(和肿瘤的性质、分期有关)。

随着生物治疗基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研究的开展,使医学工作者建立起新的肿瘤治疗理念:肿瘤的治疗是外科手术、药物化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联合的综合治疗,当前的生物治疗主要是指免疫治疗。

如何认识肿瘤的免疫治疗

对于肿瘤的认识,大家早期觉得是一种“要命”的病,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认为必须想尽办法先把肿瘤清除干净,也就是常说的“为了保命,再难受也得用(化疗)”。

通过多年的经验发现,肿瘤化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打击很大,如化疗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精神不佳、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患者的死亡与化疗导致机体极度衰弱有直接关系。因此,现在的化疗过程中,医生对上述副作用予以了高度重视,认识到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应该兼顾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发没有或较小副作用的肿瘤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们对肿瘤免疫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机体对肿瘤存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为肿瘤治疗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重要手段之一。

有观点认为:手术、放疗、化疗能治愈部分肿瘤患者,不是由于上述疗法杀死了全部肿瘤细胞,而是由于当肿瘤细胞负荷明显降低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清除了微小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了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这说明机体免疫对肿瘤生长、转化有重要意义。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化疗、放疗相比,是一种副作用很小的“绿色治疗”,是一种专门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损害的疗法。

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1)肿瘤疫苗或主动免疫治疗;(2)单克隆抗体以及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3)细胞因子治疗等。以下重点介绍一种肿瘤疫苗――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免疫治疗。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免疫治疗机制

传染病疫苗以预防疾病为主(如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发生),但是,我们研发的肿瘤疫苗大部分是治疗性疫苗,这些疫苗通过特异性激活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疫苗的优势在于一旦应用成功,可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细胞,消除肿瘤微小残留病灶并减少肿瘤复发,其缺点是干扰因素多,起效时间长。混合热休克蛋白就是一种肿瘤疫苗。

混合热休克蛋白(heart shock protein,简称HSP)是一种分子伴侣,其亚型HSP―70、Gp―96、HSP110具有结合肿瘤抗原和递呈抗原的作用,因此从肿瘤细胞中分离提取的HSP―70、Gp―96、HSP110、携带了广谱肿瘤抗原,类似DNA指纹库,称为热休克蛋白/肽复合物。这三者都可递呈抗原给T细胞,诱发CD4+、CD8+细胞反应,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即促进了针对肿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是诱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的重要手段。它们具有多价性、特异性,只对自身的肿瘤有杀伤作用。

热休克蛋白的另一种亚型HSP―60,具有活化机体非特异免疫作用,可活化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从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并杀伤肿瘤细胞。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的“绿色治疗”

肿瘤患者,经过多次入院治疗,通过对周围患者的观察,一定注意到:和自己年龄相近的患者,患相同部位、相同大小的肿瘤,全程接受同一医生的治疗方案,最后出现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同一个环境成长的两个孩子,虽然他们的语言相似(当地的方言),饮食习惯相同,但是两者之间仍然有很多性格方面的区别,成年后两者的能力相差很大,此个体化性格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发展前途。同样的道理,同样性质的肿瘤发生在不同患者的机体,一样存在不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只是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发现他们之间的所有差别),因此,采用同一治疗方案对待不同的患者,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治疗结果,其实这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患者的个体差异”。

那么,肿瘤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如何再增加一种针对他本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呢?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每位患者人手。就像我们经常说的乙肝疫苗,它是通过对乙肝病毒信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能够把乙肝的信息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同时又不引起乙肝疾病。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对每位患者肿瘤组织的微观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能否也从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取能够代表他自己的“个体化肿瘤信息物质”,提取这种物质成分,注射到患者机体,使患者产生专门针对自己肿瘤的免疫反应,杀死肿瘤细胞,而对其他细胞不构成伤害呢?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就是从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的、能够特异性代表患者肿瘤的信息物质,其临床应用实现了个体化肿瘤治疗的理念。通过我们临床应用的病例,证实它确实是只针对肿瘤细胞起作用,而对正常细胞不伤害的“绿色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或不适表现。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提取和临床应用流程

接受本治疗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在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前和主管医生联系,因为手术后获得新鲜的肿瘤组织是此治疗的关键。具体包括以下流程。

1 收集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病理科固定后的标本不能提取混合热休克蛋白/肽)。

2 通过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组织,确定患者肿瘤组织的微观信息情况,包括有无表达上述文中提及的4种(即HSP―70、Gp―96、HSP110、HSP―60)热休克蛋白,以及其量的多少。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回输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强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方法,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强、杀瘤普更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1]。妇科恶性肿瘤经过常规的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愈后仍然不满意,特别是晚期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本文就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治疗妇科肿瘤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07-2010年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3例,中位年龄53岁。均经病理学诊断为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分为两组,其中单纯化疗组26例,CIK治疗组27例。根据FIGO分期分为:Ⅰ~Ⅱ期7例;Ⅲ~Ⅳ期46例。其中宫颈癌10例,卵巢癌35例,子宫内膜癌8例。

CIK细胞的制备方法:供者为患者的健康子女,其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用淋巴细胞采集程序在血细胞分离机上,仅仅只采集供者的成分血,然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将分离出的核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2遍,用RPMI 1640液对细胞密度进行调节,然后加入IFN-r,放入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培养后加入IL-2及CD3mAb,以后的每2~3天加入含IL-2的新鲜培养基,连续培养12~14天。

治疗方法:化疗方案采用:艾素70~75mg/m2×d1,顺铂50~75mg/m2×d2。CIK治疗组:上述化疗后间隔2~4周采用CIK静脉回输,每天回输1次,每周期10次,每个月1个疗程,预计完成3个疗程。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观察指标有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主要通过患者的主诉以观察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同时对每例患者的复发时间和死亡时间进行随访。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定义为化疗组;既接受化疗同时又接受CIK治疗的患者定义为CIK治疗组。从患者术后接受第1次化疗日期开始,患者死亡为终点,假如研究对象仍存活,以2012年10月31日为截止日期。

结 果

临床特征指标分析:两组在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生活质量变化:按KPS评分标准,对照组26例患者中改善10例,稳定12例,下降4例;而研究组27例患者中改善14例,稳定8例,下降5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预后比较:CIK治疗组的中位生存年龄明显高于化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粒细胞减少等。单纯化疗组共14人出现,CIK治疗组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其增殖能力强,细胞毒性作用强,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的作用,故具有较强的抗瘤杀瘤的活性。其发挥杀瘤溶瘤作用的三种途径:①体内外某种淋巴因子可以作用于CIK细胞,可引起大量的细胞毒性的胞浆颗粒释放,这些颗粒分泌到胞外,可以直接对肿瘤细胞起到破坏的作用;②进入体内的CIK细胞,如活化后可分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等多种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而且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反应性对肿瘤细胞起到间接的杀伤作用;③CIK细胞表达的FasL可以对肿瘤细胞凋亡起到诱导的作用,由于CIK细胞表达抗凋亡基因,所以在体内能抵抗FasL阳性肿瘤细胞对CIK的反作用,因此CIK细胞能发挥持久的溶瘤作用[2]。

过继免疫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重建、消除残留病变及骨髓净化均有良好效果。国内外研究表明CIK细胞多种妇科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细胞毒作用,在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方面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手术、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且在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造血干细胞如粒-单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抑制不到25%。对自体及异体CML肿瘤细胞均有较好的杀伤作用。放疗、化疗后间隔2~4周,治疗前半月停用激素类药物,防止红细胞溶血影响白细胞的分离和收集,此时机体免疫力有所恢复,输入CIK细胞,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缓解率,且在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提示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患者生存期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的愈后。

本研究显示,经过正规手术、放化疗治疗后,回输CIK细胞,瘤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小。以上说明CIK细胞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效果显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是一种很好的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CIK治疗为其提供了一种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细胞免疫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注射;疼痛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50

复发性流产是指生育期妇女妊娠20周前无任何诱因连续发生自然流产≥3次, 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1], 免疫治疗是复发性流产主要的治疗手段, 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因其经济、方便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成功率己达到90%以上[2]。所谓主动免疫治疗是提取患者丈夫或无关个体(排除感染、传染性疾病)静脉血, 抗凝提取出淋巴细胞, 配制成0.6~0.8 ml的悬浊液, 于患者前臂内侧分三点做皮内注射[3]。皮内注射的强烈疼痛使患者产生明显的恐惧感, 如何缓解患者的疼痛, 增加其可接受性, 是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院试行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注射前1~2 h涂覆在患者的注射部位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9月在本院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15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 年龄23~4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75例。纳入标准: ①流产时孕周4~12周;②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③女方生殖道无畸形、无生殖道炎症;④内分泌激素指标正常;⑤无IgA缺陷史、过敏史;⑥致畸四项阴性、抗HLA-Ⅰ/Ⅱ抗体检测阴性;⑦ 患者与供血方肝功能正常, 近期未使用过维生素之外的任何药物;⑧封闭抗体阴性、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抗体非阳性。排除标准:女性生殖道畸形, 其宫颈分泌物存在生殖道感染;男性的常规检查存在异常:衣原体、抗抗体、支原体呈现阳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以碘酊、乙醇消毒注射部位, 以皮内注射步骤将淋巴细胞悬浊液分三点, 以向心方向做皮内注射[4]。

试验组患者注射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注射部位, 以1.5 g/10 cm2的浓度在前臂内侧20 cm×5 cm的范围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将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纵向裁开, 覆盖在药膏上以在局部形成保护区域, 便于患者活动。注射前用0.9% 生理盐水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洗净 , 常规以碘酊、乙醇消毒注射部位, 以皮内注射步骤将淋巴细胞悬浊液分三点, 以向心方向做皮内注射。两组患者的免疫注射均为同一组护理人员执行, 操作方式、手法无明显差异。

1. 3 护理方法

1. 3. 1 一般护理 采血和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三查七对;注射后仔细测量皮丘的大小, 以横、纵径表达, 并记录在特定表格上;指导并耐心示范, 教患者在注射后第1、2天如何测量注射点以外红晕的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上, 并在下次治疗前交给医生判断反应情况[5]。

1. 3. 2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手段。复发性流产患者经过数次流产, 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的心理;对免疫治疗充满期待同时充满疑虑。因此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要采取热情、诚恳、自信的态度。向患者详细讲解复发性流产诊断标准及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操作流程、目的、作用;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告知处理方法, 解除顾虑, 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教患者在治疗时如何放松;举出成功的例子, 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注射时以轻松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对试验组患者讲解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的原理及镇痛程度, 以免患者对表麻产生过高的期望, 而对注射时出现的疼痛有过强的反应, 注射时以轻松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

1. 3. 3 健康教育

1. 3. 3. 1 对患者及丈夫或第三方进行健康指导, 使夫妻双方了解治疗的过程。要求患者和供血者在治疗期要规律作息, 加强营养,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少用或不用刺激性强的和易致敏的食物。

1. 3. 3. 2 如果患者丈夫不适宜供血, 可由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第三方供血, 不影响治疗效果。

1. 3. 3. 3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免疫治疗后局部可以沾水, 不影响日常生活, 如果局部化脓能不涂任何药物, 不要抓或挤压浓点, 待其自然结痂脱落;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感染。疗程结束复查封闭抗体, 转阳性或弱阳性时备孕。

1.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疼痛的反应程度及封闭抗体转阳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结合语言描述评分法(VRS)评估患者对注射疼痛的反应 [6]: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的患者多于对照组, 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转阳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转阳率为85.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刺激从病灶发出并传导到中枢神经, 使人产生疼痛感觉的过程。剧烈的疼痛使患者对每次的免疫注射都产生恐惧感。个别患者常常感到疼痛难忍, 而无法坚持做完免疫治疗疗程。因而, 尽量减轻患者在淋巴细胞注射过程中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非常重要。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一种应用广泛、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表面, 将其涂于无损的皮肤表面并覆盖密封的薄膜, 其通过释放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到皮下组织, 通过在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处积聚而达到皮层的麻醉作用, 使用后患者在注射时的疼痛感明显减轻, 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可接受性, 更加强了对疾病的治疗信心。对于妊娠患者的加强治疗,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否对胎儿有影响是广大医务人员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综上所述,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缓解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注射疼痛的效果是明显的,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卫兵, 杨宁, 崔蓉, 等.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12):940-942.

[2] 张建平, 林其德, 李大金.反复性流产的诊断及治疗.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6, 15(7):481.

[3] 伍洁华.魏丽芳, 林维新, 等.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2, 27(2):39-40.

[4]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55.

[5] 蔡汝文.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