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维空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维空间范文第1篇

书籍是由文字、图形、颜色等要素在纸上构架起的一个神秘世界,一本书籍中蕴涵了众多的元素,包含了函套、封面、封底、书脊、切口、勒口、护封、环衬、扉页、目录页、篇章页等,书中每一页又都是一个由众多细节汇集而成的微观世界,其中每页又蕴含了字体、字号、版心、字距、行距、插图等要素,这些都是设计师可以大刀阔斧去发挥其创意的地方,不可忽视。一个隔页、一个扉页、一页正文,都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它们基于自己所处的平面而存在,这些视觉元素下面都有更丰富的内涵,每个元素居于一个形态中,产生秩序之美。很多设计师做书籍设计都认为封面和封底的展示面积是最大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上面,这是很大的误区,忽视了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在此就书籍的切口,例证每个细节都蕴含了无限可发挥空间。切口是与书脊相对的一面,由一定厚度的纸张侧面组成的一个平面,这其实是书籍设计的一笔重彩,虽然展示面积不大,但是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吕敬人设计的《梅兰芳全传》一书在切口部位所做的文章,即可称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这本书利用特殊印刷工艺在切口的两个方向印上了两张梅兰芳的生活照和舞台照。使读者将书向内和向外弯曲时,切口分别呈现出两张黑白照片,十分巧妙地反映了梅先生在舞台上和生活中的两个形象,和书要展示的内容十分贴切。设计者认为,梅兰芳的一生有两个舞台,第一个舞台是戏剧舞台,第二个舞台是生活舞台。当读者拿起《梅兰芳全传》时,从正面是一个舞台,从侧面看时,梅兰芳的图像又是一个舞台,这两个形象通过书籍的翻阅过程,交替呈现。如此一来可以看出,不同应是一个二维平面化的切口,通过不同方向的印刷,也能成为一个很三维的空间,让读者赏心悦目。在书籍里面像这样的细节还可无限开发。

2.塑造纸张的结构能构成书籍的空间之美

纸张是书籍构成的要素,书籍无疑要以纸张为材料进行设计和再创造。它在空间上的组织与设计是构成书籍形式美的关键,更是构成书籍空间美的核心。纸张被发明后,在我国数千年的漫长古籍历史上,历经了折装、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这些装订形式都有独特语言,展开和翻阅时所产生的韵律、节奏和空间都有各自的特点,可见古人已经通过装订形式对纸张结构开始了探索。回到现代,从书籍装订形式看,多数使用胶订。书里的纸张每一页都有“上”“下”的关系,并且死死订在了一起,是不能被读者轻易改变的。但是通过对纸张的塑造和再设计,层面交叠产生新的层面,就可以再探索出一个立体空间,内页的纸张造型塑造也是最能体现显著空间效果的部分,其方法也有很多。在纸张塑造空间的案例中,最有显著效果的是立体书。通过对纸张进行杠杆原理的改造创造出新的奇异空间。第55期的VISIONAIRE杂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期杂志的主题是“Surprise”,共10本独立成册,由一个盒装,完全超越了普通杂志给人们的平面印象。每本翻开只有一页,在翻开后都会有复杂的可动立体图片和纸上3D效果呈现出来,给人惊喜,而这些完全由纸制作而成。制作这样的立体书程序十分复杂,需要多道程序,通常从绘制情节串联图板开始。有时制作一本立体图书的样本需要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大约20名专业的立体图书的工程师,负责图书样本的制作。样品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书页多次翻阅之后,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这才能送到生产部门进行批量生产,经过一步步的纸张切割、折叠、粘贴等工序,当然所有的这些步骤也都完全是手工完成的。平面化的纸张,内部通过纸张空间层次的叠合,解构与重构,外部通过读者的互动,手对页面的移动和弯曲,触发了事先设计好的内部纸张结构,发生了很明显的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的变化。纸张结构的设计,开发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即便是通过简单的折叠,也同样能给书籍带来新的空间。德国Doublestandards工作室设计的书籍Thescenebehindthebigscreen则是把每一页做成了类似中国古代旋风装的形式,但在连接的外侧做成了可裁切的虚线,读者需要裁开才可以看到里面的内容,从开始裁到裁完的过程,一个新的空间缓缓地通过读者的互动诞生了,妙趣横生。除了纸的折叠之外,配合颜色、符号和图形可以建立更丰富的层叠关系,可以说纸张的空间开发也是无限的。

3.综合材料和特殊工艺是构成书籍立体的重要因素

三维空间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位置服务(LBS);商品服务(电子商务);掌上商场

中图分类号:F291.1

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1.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大的驱动力,促成新型的智能应用普及到中国城市的各行各业,信息“大爆炸”的快速发展给传统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刺激传统行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不断寻求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经营收益的新道路。

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大型公共场所(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的经营者都在谋求转型,或主动、或被动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其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瞄准这个契机,结合社会大众对公共场所室内空间,需求度较高的位置服务(LBS)和商品服务的特点,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三维信息化技术,建设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其提供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传统行业的整体形象与运营秩序。

2.建设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解决的问题

建立公共场所室内三维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对于传统行业提高室内空间位置服务(LBS)、商品线上、线下营销服务的档次和能力,实现服务、营销一体化联动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更好地展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互动,满足广大社会群体基于位置服务(LBS)的智能而惠民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社会群体更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和消费能力,从而能够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位置 服务“盲点”的难题。

3.公共场所信息化应用的目标定位

建立基于位置服务(LBS)的电子商务(商品服务)运营模式;形成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应用平台和移动APP产品;以位置服务(LBS)为核心价值,商品服务(电子商务)为增值业务,实现利用平台优势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且持续增长。

5.新应用的概念形态

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手段及Unity3d技术的结合,展示室内空间数据的现状与更新,建立虚拟化商场(超)、机场、医院、火车站等场所内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同时,搭载相应的硬件设备,利用液晶触控显示屏、电脑、移动电子设备等展示平台,表现系统的良好互动性及体验感,展现较为理想的室内空间的位置服务和商品服务信息,最终形成跨平台的移动端APP应用。利用移动互联网,形成互动模式的“掌中商场”、“掌上超市”、“掌上机场”、“掌上医院”、“掌上火车站”、“掌上博物馆”、“掌上图书馆”等。

为大型公共场所行业形象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包装的同时,也可实现实体行业线上和线下新的经营模式,以促消费者消费,为社会大众的出行、购物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费模式。

6.应用形式和内容

公共场所室内导航系统平台

利用U3D平台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性能,搭载场内三维空间数据,展示室内环境的现状,并可通过后台服务器及时更新二、三维数据,同时可开发体验感较好的模拟功能,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共享和商品体验的新模式。以Unity3D引擎为技术核心,利于非视觉信息转换成可视觉信息;能够迅速构建室内导航、地下导航、局部区域导航等;方便跨平台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应用系统中,展示场内的二、三维空间格局,重点提供三维空间位置导向路线,及三维空间位置的定位与导航追踪。利用相应的触控设备,自由查询室内空间不同角度的位置状态,并为客户提供位置信息的解决方案,及商品信息的服务。通过移动设备(手机、pad)扫描应用系统相应的二维码,下载到移动客户端,打开无线Wi-fi或移动互联网,对顾客的具置进行实时定位、导航与追踪,实现顾客在哪个空间的信息;顾客和谁在一起的社会信息;顾客所在位置附近的配套资源信息,共享到一个系统平台从而真正解决社会大众在公共场所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盲点”问题。

7.新应用的特色

7.1位置服务(LBS)的特色

(1)实时追踪。支持室内空间定位,实现“在线”与“离线”模式下位置的实时导航与追踪服务。

(2)罗盘模式。2D、3D双屏对比形式的位置指南,依据移动设备的不同朝向自动旋转屏幕,让客户不再迷失方向。

(3)数据应用。更省流量、矢量数据、体积小。

(4)定位精准。搜星定位,结合GPS定位、移动互联网或无线Wi-fi技术、基站混合定位技术。

(5)信息分享。支持短信分享及web位置分享功能。

(6)周边搜索。支持公共场所周边位置的配套设施,如餐饮、购物、停车场等信息的搜索功能。

(7)语音功能:语音搜索信息的功能(仅限移动设备)。

7.2商品服务(电子商务)的特色

通过操控台触摸类的展示设备或移动电子设备(手机或PAD),展示商场内空间的商品信息,以及线上商品预购功能和线下商品信息的互动体验功能,动态显示更多商品的优惠信息。滚动式播放的优惠打折活动;商品所处店铺2D和3D对比形式的位置导航;应用特殊的模拟体验功能“试衣间”可提前试用、试穿商品,亦可参考平面模特展示商品的图片效果,若对商品满意可实行线上预购,用户凭借此系统中后台记录的信息,去实体商场提货,商家以“折上折”的优惠方式,实现较为有效的商品促销行为。

通过会员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点击公共场所内较为感兴趣的商品或店铺,会员用户登录系统以签到的形式,进入实体商场的相应店铺领取优惠券或积分,提前标注预购的商品,便能享受由商家提供的更为优惠的折扣信息,并实时有效地掌握商品信息的最新状态,体现惠民生活的同时,可促进社会大众进一步消费。

8.新应用的推广

8.1线上媒介

在公共场所内部宣传渠道进行系统推广,如报纸、广告宣传单等平面媒介,通过二维码链接下载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从网站平台,点击链接下载客户端到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方式,再利用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或Wi-fi技术随时随地查询场内最新状态。

8.2线下媒介

在场内大厅架设应用系统的PC客户端,利用广大消费群体的口碑传播、会员服务、积分赠送、现金返赠等方式,实现系统推广的最佳途径。

9.结语

三维空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可以说就是一个企业的“心路历程”。在这个“心路历程”逐步生成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民族之心,企业之心和个人之心的“心心相印”。此“三心”从内到外,从微观到宏观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设定了背景、打上了印记、铸就了基层特有的文化符号。只有将企业文化放在民族、企业、个人的三维空间来立体思考,才能创造出一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素质。

一、民族之心――源――民族精神

民族之心即民族大众的精神诉求和文化祈盼,亦即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价值取向、力量凝聚、思想坐标、文化基因和生存经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民族品格的生命和方向。是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和根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如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有以德帅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有允公允能、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等。这些精神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崛起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有其独特性、鲜活性、延展性和基础性。基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决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尤其是在企业步入市场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日益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基层单位成了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沿。其文化建设更是要面向市场、面向实践、面向生存。也正是因此,大庆油田广大基层单位紧紧抓住生产环节,运用市场规律,视质量如生命,靠服务树形象,形成了“大庆油田为祖国加油”的社会理念,“资源有限,科技无限”的科技理念,“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英雄文化,“建精品工程,塑完美人生”的行为文化等等。可以说是特色各异、异彩纷呈,但我们从中也能感悟到他们都是大庆油田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岗位化萌发、班组化发育、基层化再生和市场化延伸。立足基层,回眸传统,循着这样的文化路径,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其蕴涵着《易经》的辩证理念、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儒家的中庸智慧。若进一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核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二、企业之心――流――企业精神

企业具有自己的思维、人格、价值取向等等,企业是一个生命体,是企业精神的承载体、具像体。企业家做为企业的总设计师和总代言人,做为企业形象的人格化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思维、个性就是企业的思维与个性。

一个企业家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既定的“管理构成”。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一个以较少的投入赢得较多的产出的效益运筹过程。而从企业文化学的视点来看,这种投入产出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是用精神的投入产出过程控制物质的投入产出过程,也就是以企业人为主体的物质与精神双重投入产出的过程。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当家人”要想规范其“管理构成”,达成预定的经营目标,进而实现企业愿景,就必须把重视事和物的管理与重视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将重视人的劳动技能管理与重视人的人文精神管理结合起来;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情感管理)结合起来。它的核心就是利用群体文化、基层文化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企业精神,统领并驱动整个企业管理。

一个时期以来,大庆油田有限公司领导集体作为人格化的企业家代表,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为总体特征的一系列的发展决策,并不失时机地把这些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行事作风、个性品质传播、灌输给广大职工群众,从而既达到管理过程的“构成”,又形成精神基因的“凝聚”,根据企业发展实践提出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的战略任务和打造“五大基地”的战略构想。很快以此为基点在全油田各基层单位、各部门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体系,并形成了诸如“诚信文化”、“公交文化”、“服务文化”、“养成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团结和凝聚全油田干部职工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有力的心理支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企业愿景成为“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共同愿望,企业精神成为价值同构,目标同向,行为同质的精神基因,使企业之心真正成为一种激励、凝聚的力量。

三、个人之心――海――价值诉求

三维空间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真三维 地籍 产权 研究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1 地籍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管理是以宗地为基础的二维平面地籍管理方式,主要记载国土资源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二维基础数据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且在应用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其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在二维平面空间,通常采用投影方式或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方式,将三维权利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投影或分摊的方式来代表其权益范围进行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镇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为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的立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地表为核心的国土权利法规和地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用与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地下相关的空间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情况定为一宗地,称为共用宗地。大多数的共用宗地只是在水平面上无法划清界线(如地下管线、高层建筑),比如在对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内部权利划分和管理时,利用二维空间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一方面国土主管部门无法对其权属进行清晰管理,另一方面权属界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保障,引发了很多权属争议事件。

3 地籍管理新要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概念,包括了土地、矿产、地质风貌及其所承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涉及到地表、地上及地下,如城市土地立体利用、立体地价评估、空间权、地下空间权的使用等,都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的三维特性,也有必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反映。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现代地籍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变迁的轨迹,但这个变迁过程仅停留在国土资源平面利用的范畴。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国土资源利用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变化也必然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体现,而直接体现这一变化的方式就是建立三维国土资源模型。

4 三维技术

目前三维市场主要有三种主流三维构建模式:传统建模、三维实景(街景)、全景真三维建模。

全景真三建模通过航空摄影的方式获取多角度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快速自动化的建立地面三维模型,真实反映城市三维影像,作为近几年快速成熟的新技术,其真实、完整、高精度三维数据受到越来越多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单位的追捧。在全景真三维影像建模生产工艺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技术该技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 (IMU) /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素有“精度之王”的美誉,作为近几年在测绘领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的新型技术,成为三维城市建设的一把利器。激光扫描对天气情况要求低,雾霾天也可以进行作业,这在国内当前天气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保证了三维数据精度的可靠性,长久以来三维建设因为没有测绘精度保证,三维应用都停留在展览、显示等层面,没有深度的行业应用。全景真三维技术也真正解决了长久以来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基于三种主流的三维技术本身特点,针对大量国土资源土地登记、征收、出让、开发等管理要求,全景真三维建模无论在是数据的精度上保障地籍权属清晰界定、土地登记管理,还是在为其它各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国土管理”一张图”,都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5 真三维国土资源管理

5.1 二三维地籍管理

随着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利用延伸,各综合性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通信设施等遍布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由于分层开发利用,造成分层属性不同的权利人,给当前基于二维宗地的地籍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采用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混合管理模式,二维地籍登记中不能解决的复杂权属情况则能够通过三维系统进行登记,形成二维宗地平面与三维体宗地的混合管理方案。

5.2 不动产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房屋、水利、海域、林业及农村承包土地。组成的。目前土地登记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利用状况登记缺失状况。诸如商业高层建筑内部权属信息复杂、建筑顶部建造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的电缆设施等。

建立基于倾斜影像和Lidar的真三维模型,lidar直接获取模型三维坐标,三维登记地籍图通过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描述宗地的立体几何特征,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维宗地以体宗地为基本单元,用体积度量,精确描述立体空间中的三维产权体。按照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籍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立三维地籍库,反映三维产权体的基本情况,相比传统二维地籍库的信息要丰富许多,能够清晰的界定地表、地面、地下立体空间的权利。如图1所示。

图1数据库连接

5.3 三维地籍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地籍库,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查询,实时准确的掌握任意体宗地的平面和空间土地登记情况,当输入土地使用者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需要查询的宗地,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积宗地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列表方式显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宗地面、土地证号等信息。同时,该功能还能显示共用宗地中土地使用者的基本用地信息,如宗地分割登记情况,当鼠标指向小区内某栋建筑物的任意区域时,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分摊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主要信息。该功能将实现空间产权的清晰化管理,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

5.4 地籍动态监管

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和监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审批地块颜色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获批后,宗地空间内部建筑物及权籍信息的变更过程,在建设方案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与登记信息发生出入后,系统将自动报警,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审批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监管。

6 结语

全景真三维地籍管理作为国土行业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按照地理三维坐标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将地下、地表、地上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准确划分界定,生成真实的三维场景,为建立城市空间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登记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拟平台。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土籍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精细化的工作平台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国土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东,朱彤.土地立体利用与三维地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130-131.

三维空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实体三维空间;拓展

在中国,“平面设计”是翻译于“graphicdesign”,“graphicdesign”是不带有维度概念的词,但中译后的“平面”一词,使我们对其的理解局限在二维上,使其平面设计概念也变得模糊化,含义变得狭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于“graphicdesign”的拓展[1]。加勒特•埃克伯说:“人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人生最伟大的体验之一,就是置身在这个完美的三维体量之中”将“平面设计”融入三维,观者能更好地体验、感受、理解设计师所要表达的“平面设计”作品。所以平面设计的概念应该包括基于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基于虚拟三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和基于实体三维空间的平面设计。将平面设计向实体三维空间效果拓展,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感官体验效果,同时还能增加与观者的互动性、融入性,增强观者的想象空间,拓展观者的思维。因此,本文结合三维空间的理论,以及应用于平面设计的“三维空间”实体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平面设计向三维设计拓展的必要。由此,研究二维、三维空间与平面设计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激发设计者创作的多样性,表达设计者所想表达的设计内容,也能够使观者能动地,带入性地了解作品,理解设计者的设计主题。

1平面设计中的“三维空间”与实体三维空间

在“平面设计”中,三维空间可以简单地分为虚拟三维空间和实体三维空间。虚拟三维空间是指依旧在二维的平面设计范畴内,利用错视觉的引导,所产生具有明确的轮廓的虚幻空间。换句话说,就是二维的平面设计里的“视觉”三维。

1.1二维设计里的“视觉”三维

“视觉”三维指的是视觉感官上平面内的“立体”空间。点线面、明暗、色彩作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它的变化往往能使平面设计具有律动感和空间感,使画面具有“立体”空间效果。图1是由KurtWenner(美国)通过透视原理在同个水平面内利用人的视错觉关系描绘了这幅立体街头绘画(3-DStreetPainting)——三维立体画《Reections》。它是利用人眼立体视觉的特点产生描绘的作品,利用人眼视觉空间的延续性,将二维作品以伪三维的形式展现,使作品的表现力丰富,意境深远。但是依旧没有脱离二维空间的局限,以一种平面的、单一的面的空间形式存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的三维空间,“立体”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师乔尔森泰说过“设计师在不断通过明暗手法、矛盾空间、色彩色调、叙事结合的手段来强化三维效果时,其实都被手法欺骗了眼睛”。也就是说,在“平面”二维空间内的制造出来的“视觉”感官的三维效果,是基于虚拟三维空间的平面设计。

1.2实体三维空间与平面设计

三维空间的概念是: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2]。三维设计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它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3]。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既需要设计者突破“平面设计”的字面含义,更需要设计者不拘于既定思维,突破球星。与印刷形式的平面设计相比较,包括实体三维化的平面设计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拓展空间,以书籍为例,书籍即是二维也是三维。就页面来说,每一页都是两个二维面的贴合,但翻阅的过程则是一个三维过程。1.2.1立体书籍封面单以页面来说,通常可见的书籍设计属于印刷作品,惯性在于无法摆脱传统的二维平面的束缚,通过印刷文字、图形对视觉感官的刺激来传达信息。而将二维的设计作品与实体三维空间中的真实元素相融合,如图2是来自拉脱维亚设计师艺术家MandarinDuck的书籍封面设计,除了增强视觉效果,也可以更全方位,多角度传递设计信息。图2设计师通过增加二维平面设计中没有的触觉体验,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与吸引力。1.2.2书籍内容立体化强化阅读的三维空间感,使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想象转变为一个观感过程,则在书籍中融入三维设计元素,例如图3Sabuda,Robert创作的立体书《绿野仙踪》的表现手法,给故事书建造了一个可看,可触碰的具体空间,使静态的书,具有动态的“趣味”效果。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传达功能上也拓展了平面设计的领域。实体三维化的平面设计能够打破传统束缚,增强感官体验;融入观者参与,更好传达信息;增强趣味性,吸引观者目光。实体三维设计能够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贯彻,通过与观者的互动过程中,使作品更好地被了解,也更好地了解观者的需求[4]。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对观者来说只是以“局外人”的视角,看设计作品,因此不能很好地融入设计作品,甚至去影响设计作品。但是在遵循互动行为时,利用现代新型媒体手段或者融入观者的行为动作使平面设计完整等,来实现必要的互动性设计。总之,突破传统的印刷形式,空间束缚,使平面设计形成多方位可见,互动性强的实体三维化的平面设计。

2平面设计向实体三维设计拓展的方式

本身存在的空间(平面)+媒介=实体空间(三维)。本身存在的空间指的是通过印刷形式的二维平面设计作品。二维平面只是平面设计中的形式之一,对细致刻画作品的内在含义,是难以做到“完美”的。因此,设计者必须通过对引入媒介来探索平面设计的“实体三维”空间建设。通过“实体三维”建设的研究手法打破印刷形式的品面局限,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立体空间的多角度重新认识印刷形式的二维设计和实体媒介相结合的多样性表现,从真正意义上突破二维空间的传达设计,达到实体三维化设计[4]。陈逸飞先生在创立逸飞集团时说过:“我们致力于打破视觉局限,颠覆视觉惯性,创造一种全新的、“大视觉”的视觉文化。这是一个颠覆的时代,视觉艺术已经突破了传统平面美术的束缚,它的外延正在无限地扩展。”由此看来,平面设计突破印刷形式需要引入媒介[5]。对于媒介的映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手法:运用材料本身的特性、手工艺的技法技巧,光与影与人的关系,突破二维平面设计的限制,真正实现三维视觉空间的立体设计。简单地将“媒介”分为以下3种:

2.1材料的运用

利用材料本身所属的三维空间在平面上设计,突破了传统、二维的印刷设计的范畴,平面设计师利用各种材料、工艺形成新的平面设计,即实体三维化的平面设计,在保留材料、工艺自身属性的基础上,改变了印刷形式的平面设计的视觉观感,创造出实体三维效果。图4原研哉设计的梅田医院视觉指示系统,巧妙地将印刷作品和实物进行结合,将作品中的印刷主体物或重点表达处用实物代替,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表达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重点、主题,也更具创意。将印刷与实物结合,拓宽平面设计领域。

2.2工艺技术

工,巧饰;艺,艺术。工艺可以理解为“巧饰的艺术”,那么工艺技术就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艺术品的方法、技术。用“工艺”的方式,结合材料的特性,来寻求生活和艺术相结合,使平面设计脱离全印刷的平面形式。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工艺技术不再那么复杂,图5是爱沙尼亚设计师EikoOjala的剪纸作品,就是依靠剪纸这种工艺技术完成的作品,使平面的山水画破纸而出,光影效果强烈的三维视觉感官,使作品的既视感更为强烈。

2.3媒体运用

“技术启发艺术,艺术挑战技术”当平面设计遇见光时,通过光艺术,使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视觉效果新颖,光的可变性也是平面设计变为具有动态效果的独创性设计,媒介也从实体材料扩展到了光学。开启了平面设计创作的新“空间”。图6是EMart的3DQRCode创意,利用正午时光的照射与长短不一的code的阴影形成一个完整的二维码。正是这种三维的效果使EMart中午时段的销售额大大提升,而且也带来了更大的曝光率。实体三维化的平面设计拓展方向在于打破印刷形式的二维束缚,但是印刷形式的二维设计也是推动平面设计由二维向实体三维设计拓展的有利因素,传统设计中在乎运用明暗颜色、虚实对比等并非是落后的手段,如果将其与真实效果结合,就能够完整地凸显三维效果[6]。

3结束语

设计无定式[7]。纸和印刷相结合的“平面”设计确实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技术的发展,对平面设计师的要求在发生着变化。用空间的眼光看待“平面设计”,打破平面设计“平面”化的既定思维,将平面设计从二维空间向实体三维化空间拓展。实体三维化平面设计讲的是二、三维,虚实的结合。将实体材料放置于印刷作品中,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感官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突破空间限制,突破单一的印刷形式,赋予更多的真实效果,实体视觉刺激,如此才能为其拓展更广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牛玉慧,刘方林.平面设计的空间性研究[J].包装工程.2007.11.192-194

[2]百度百科

[3]百度百科

[4]孙斐.二维平面设计中的三维视觉空间表现[J].美术大观.2010.11.206

[5]黄婷.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研究[J].包装工程.2011.05.18-21

[6]姜昕.平面设计向三维空间拓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4.12.172

三维空间范文第6篇

关键词:招贴设计;视觉空间;转换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189-01

空间意识是招贴艺术重要的创作观念,招贴中的空间是利用各种形式语言来引导人的视觉使其形成的幻觉空间。对于招贴设计而言,设计者主要面对的是二维创作空间,与二维空间表现形式的抽象性与象征性相比,三维空间更能直接表述真实性。由此,推动了对三维空间与招贴设计关系的研究,如何在二维空间中营造出三维甚至多维的视觉空间效果,实现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多维空间的转换是招贴设计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视觉空间概述

空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被广泛地运用到音乐、建筑、雕刻、摄影等艺术领域。在设计领域当中,谈及视觉空间,会涉及到两个概念:空间知觉与空间感。空间知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人类认识外界物体空间特性的一种知觉,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深度、远近等。而空间感是运用透视原理,在平面范围内获得立体的、具有深度的空间感觉。招贴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门类之一,其视觉空间的创造,主要依据人们对空间知觉与空间感的认识而进行的。

二、二维视觉空间之间的转换

对于招贴艺术而言,设计的过程就是视觉传达的过程,画面的形式语言是视觉传达的有效载体,主要通过有效的图形、文字、空间、色彩等视觉元素表现出来,设计的过程就是寻找这些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寻求视觉生理学与视觉心理学的高度统一。二维视觉空间转换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图形空间与背景空间的关系。关于此项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鲁宾。著名的“鲁宾杯”是其典型代表作。这一图形关系揭示出二维空间转换的主要方式是运用共用形或者正负形的关系原理来实现图底的相互转换。人们观看后,会产生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增强整个作品的趣味性。而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画面的元素,用更简洁的视觉语言去表达更多的内容。例如,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为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其创作手法巧妙地利用图底空间反转的视觉原理巧妙地将男性与女性的腿,作一上一下、忽前忽后的并置处理,令作品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牢牢抓住了观者的视线。

三、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及多维空间的转换

在二维空间中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通常是虚拟的视觉空间,这样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现实与虚拟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体现在招贴设计中,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对于招贴画面的空间三维化表现方式诸多,我们可以利用透视关系去处理画面的相关视觉元素,如对平面形态元素的大小、形状的变化处理及元素的叠加会产生三维空间层次感;利用阴影也可以使平面形态处于富有层次化的三维空间效果当中,诸如此类的方法不胜枚举。

另外,在一些招贴设计作品当中,对于视觉空间的处理打破了空间的常态,制造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递进和连接,从而创造出一个平面多维的虚拟空间,使画面产生多角度透视,获得幻视性平面空间效果。比较典型的是矛盾空间,这种空间形态利用视错觉原理制造出与现实空间相互矛盾、不合常理的虚幻空间。它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可以成立,而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却难以存在。著名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作品特色之一就是这种独特的空间结构,表现形式上采用多视点、多变化、超时空的透视结构去创造一种非现实的、想象的心理空间。正是由于这种视觉空间形式改变了常态空间的透视规律,制造出与现实空间相悖的、不合常理的虚幻空间效果。这对人的视觉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福田繁雄在其招贴作品中大量使用这一手法,进而实现了构思和表现的完美契合。现代招贴设计特别强调视觉冲击力,矛盾空间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它怪诞、反常、使人为之震撼,可以使观者与设计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招贴设计行之有效地起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四、结语

现代招贴设计艺术日益发展,表现方式逐渐多元化,对于视觉空间的不断转换与利用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心理体验,突破了二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形式,增强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表现力;而且在观念上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因此,作为设计工作者,对平面视觉空间的转换这一课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下去。

三维空间范文第7篇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研究函数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函数的图像和其反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等等)时,我们常常把函数的这两种表达方式对照着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以前在传统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些数形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往往徒手作图,但徒手作图并不是很精确,而且速度较慢;但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快速、精确、直观的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研究同类函数的性质时,我们通常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作出一个或多个函数的图像,通过函数图像的比较对学生进行函数性质的教学。如:我们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实质是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在黑板上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但在讲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时就比较困难了。然而利用“几何画板”即可以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同时还可以从指数函数上任取一点且作出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通过点的运动,观察点的运动,很容易发现点始终落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上。这样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关于直线对称(既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

又如在讲解函数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能作出几个不同取值时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这些静态的函数图像来让学生进行抽象归纳,结果必然不是很准确。但利用“几何画板”,我们则可以通过设立三个参线段(线段的长度随拖运线段的一个端点而发生变化),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出函数的图像,在分别改变线段的长度时,通过图形的逐渐变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分别认识到参线段的作用,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归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事物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得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几何画板”除了在函数教学方面的应用以外,在高中代数的其他教学方面也有很多用途。如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情况;在讲解数列的函数意义(即一个由离散点组成的函数图形)等等。

二、“几何画板”在高中立体几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以公理为基础的,根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三维空间图形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在一个平面中作出一个三维空间的图形,而由于多数学生缺乏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且依赖于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感,从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把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直观的看成二维的平面图形,但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解决三维空间图形问题时往往产生严重的偏差。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拿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并逐步引导学生走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速度较慢。而利用“几何画板”可通过拖运一些点使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运动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把三维空间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把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更能接受立体几何的知识,能更好的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三维空间范文第8篇

“图像化”时代,社会对影视作品的渴求迅速增长,深入地研究影视多维空间设计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是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 影像;空间;数字化社会

一、导言

随着影像技术、印刷技术、电子传播艺术等的数字化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进入“视觉化”“图像化”时代。与“视觉化”“图像化”紧密相关的内容就是“影视空间”。影视空间包涵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在影视艺术创意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形、色、光、时间、声音语言的综合过程的应用,才使得影视艺术从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不同的主人公形象,从而展开了形形的故事情节。

影视多维空间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现实的对象和虚拟的对象。影视空间世界是虚拟视觉对象的一部分,除了影像、虚拟的视觉对象外还有绘画、平面视觉设计等。在现代科技手段下,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空间、虚拟处理手法、多维空间去改变影视世界,使影视世界形成更加逼真的未来空间,把人的超前创意、想象可以轻而易举地表现在银屏之上,而由环境、形象、色彩、声、光、电、时间元素所构成的场景,形成具有无比震撼力的空间,带给我们以无限遐想,同时对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军事、医学等诸多媒体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进一步证明影视空间世界充满无穷魅力,具有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二、影视艺术二维空间到多维空间的发展和应用

1、影视艺术二维空间设计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们人类是生存在三维空间里的生命形式中,我们的认知极限是空间由长、宽、高确立的。人类社会的万千事物都存在于长、宽、高确立的空间和与时间的接触点“现在”所构成的生存模式中。然而,影视画面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的。它只有长和宽,必须通过人们的错觉才能加上纵深面。空间错觉可以是有体积的,是一种暗示的实心或者空间,一种暗示的空心。影视多维体空间的错觉用来吸引注意力,暗示所表达事物的真实性,帮助观众进入影视空间中。

二维空间是指仅由长度和宽度两个要素所组成的平面空间,只在平面延伸扩展,同时也是影视艺术中情境的画面元素之一。例如影视艺术场景中将三维空间的深度和体积用二度空间的分布和区域来展现。二维空间设计语言是影视艺术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长、宽、高便构成了“三维空间”。影视中基本以三维空间立体画面来体现故事情节,而三维空间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元素则是二维空间设计语言,三维空间能够容纳二维空间实物。在影视空间画面中,任何在我们视线中平面的物体图像被其它物体遮住的部分一定位于遮盖物体的背后,即“前景”和“后景”,没有发现其它深度的线索,我们也同样会轻易地通过授予部分重叠的物体“前”或“后”的空间位置而感知到第三维度空间。可见,影视艺术二维空间设计语言是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

2、光的运用尺度与视觉传达方式对影视艺术的限制与影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舞台上、在屏幕中,我们只能看见光源或被反射的光。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不反射光,我们将会永远生活在完全黑暗之中,感觉不到任何性质光的存在。

影视空间中的电视和电影(包括计算机画面)都是光的表现形式。在舞台表演中,各种功能的光起到照亮并塑造舞台环境、塑造表演者的作用。而在电影银幕上最终显示的画面,都是由灯光师根据场景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光设计才能较好的完成。对灯光的控制被称为布光,它是影视屏幕设计美学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阴影的存在。在我们的视觉中能感觉到晴天、阴天以及灯光下几乎不存在的阴影。在一些灯光环境下,关键的摄影效果是我们根据剧情需要展开的,可以采用更多的人造光来控制阴影,而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视觉可以看见的人或物体事物。

灯光在影视艺术设计多维空间中向我们展示物体的外观,造型的“圆”和“方”,表面是“平滑”还是“粗糙”。灯光还向我们表述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关系。它向我们表达现在的时间是白昼还是黑夜、是清晨还是下午、是夏天还是冬天。利用灯光来表现外部环境的方法称为外部引导。影视多维空间的灯光设计显示出物体的基本外观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主光和表面阴影是呈现物体基本外观功能的主要内容形式,投影能够暗示物体的位置,并告诉我们产生投影的物体的造型。而质感是一种空间现象,从微观角度出发,实际上当将空间某种材料或物体纹理放大时,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像一组粗糙的岩石。

影视多维空间设计中,控制光的强弱与角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反差是反映质感的主要方法。光在时间与空间中引导我们,并影响我们对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光是一种表现为电磁波的放射能量。在感知上,除非在光源处或被物体反射,否则光是不可视的。布光是对光的审慎控制,通过操控灯光,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外部的时空环境和情感环境。这种灯光的外部和内部引导功能主要依赖于对阴影的恰当的控制。

3、影视艺术三维空间对图形深度表现语言的应用

在影视屏幕中,由于屏幕是由长宽二维空间组成,而由二维空间演变为三维空间实质上是一种错视的感觉。影视画面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的,必须通过人们的错觉才能形成纵深面。影视屏幕空间错觉可以是有体积的,也可以是一种暗示的空间。利用三维空间的错觉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暗示与导向的真实性,帮助观众进入影视虚拟三维空间中。

在影视屏幕设计艺术中,我们需要利用二维平面空间与错视创造三维空间,同时还要掌握通过三维场景模式进行图形的二维画面的数码技术的运用。镜头拍摄的三维画面被精心刻画成像图形或照片一样的二维形式的过程,我们称为图形化。图形化设计与处理场景的方式是将画面放置于二级图框内,在观看的影视屏幕边界内描绘出一个二级画面区域,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渲染成新闻图片的效果。我们把全部的影视屏幕区域称为第一顺序空间,把二级图形画框称为第二顺序空间。由于第二顺序图形画框具有极强的图形化效果,无论它是静止的图形还是具有动态摄影的图形,我们会认为第二顺序图形空间比较抽象化,而第一顺序空间就显得更加具体化、真实化。

影视图像形状由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操控而改变的真实场景,是结构改变影响图像建立的方式。我们在影视节目中,经常会看到采用数字媒体艺术处理的节目效果,它可以把我们“真实”的影视空间通过数码化处理形式而改变成像图形一样的抽象场景。在现代影视空间创意设计中以及处理中,运用电脑图形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创造出多种空间结构画面的形成。

4、影视空间的营造与四维空间的构建

如果说影视空间二维、三维空间的营造是通过视觉错视和图形化处理主要元素形成的话,那么四维空间就是一个时空的概念。应该说,任何三维空间加上时空的概念的空间都 可以被称为四维空间。

在影视空间对于四维领域的研究中,四维空间中各种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美学专家研究与探讨的重要内容。影视空间的画面是运动状态过程的基本结构,影视空间的运动与变化是四维领域的基础,影视空间要求影视工作者,包括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设计师、摄影师,对空间范围和时间领域进行剧情节奏的科学掌控,四维空间需要获得时间与空间的渗透与表现。影视空间中的矢量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脚本的需要、镜头质与量的变化形成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四维空间的营造与构建是挑选与选择那些最具有说服力的、表现事物主体以及具有明晰结构的主体画面。在四维空间与营造构建过程当中。大多数重要事件都是在后期编辑过程当中进行处理与制作完成的。这种后期编辑过程当中对于所拍摄的镜头,根据故事情节及空间和时间的需要去进行后期处理。在编辑处理过程当中,需要根据主要元素与次要元素、主要图形和次要图形进行删减与整理。这是影视空间营造的重要环节,也是四维空间所表现的主要形式的构建过程。

5、影视空间五维空间结构的塑造

影视空间五维空间的塑造过程是在我们研究三维、四维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五维空间的塑造。这种五维空间的塑造是对影视空间深度化处理与渲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把音乐、音响效果及演员的声音、对话融合在一起的影视处理过程,是影视空间最重要的空间塑造。

6、影视空间声音功能的运用

影视空间声音功能的运用,是影视空间与观众互动的主要条件。如果存在图形与图形之间在静止与联动的过程当中,或者在静止与变异的过程当中,根据脚本与剧情的发展的类型,如:战争片、爱情片、侦探片、音乐故事片、动画片……这些影视片在荧屏展现的过程当中脱离开声音功能是不可思议的,也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情节与演员对白的过程当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也不可能形成影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当剧情需要表达演员与演员之间生动的对白,需要与观众的互动时,需要用生动的音乐声音来充分体现某种英雄人物的塑造,假如没有声音与音乐的对白与传递,那么再好的故事情节也很难打动影视观众。节目表现的是真实的事件,声音是我们交流的主要传递与互动方式。无论影视空间所展现的新闻报道或影片和电视连续剧,没有声音功能的运用就不可能完成影视空间所带给鉴赏者美的感受。

在影视空间声音功能的运用过程当中,当我们观看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的过程当中,特别是所翻译的国外影视节目中,如果有了文字对白的说明,而没有配音演员富有感情的中文的解说与对白,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感染力。

7、影视空间声音结构与画面的组合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结构方式,这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应该与影视空间的画面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故事情节去重点刻画或轻描淡写,根据故事发展的初始到、结尾。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画面组合所形成的声音大小、声音的强弱、声音的质量和对自时间的多与少,是和整个故事情节的序列节奏密切相联的。在影视空间创意过程当中所进行的画面与声音结合,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交融的结构方式。恰如其分的音乐和对白给画面空间以新的形式法则。这个过程画面与声音的组合,应该是同一种声音、同一种符号,在符号表现过程当中,在画面的主要场景中观众是视觉的主导,文字和声音应该与影视空间所表现的视觉过程统一。在多种声音与画面的结合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富有感染力的视听效果,这种纵向的结构形式通过音乐、对白和画面形成和谐的节奏才能更加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