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命周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命周期范文第1篇

一、矿产富集区的生命周期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等人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后,“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开始被用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同样,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也引入了“生命周期”这一概念,就像产品有生命周期一样,区域也是有生命周期的。1966年汤普森在《经济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对制造业地理的几点理论思考”一文,首次提出了区域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一个工业区建成以后,会经历从年轻到成熟再到老年的发展阶段,类似于生命有机体。汤普森主要以工业区为例来阐述,事实上区域的发展都具有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区域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阶段所组成的生命周期,演变过程大致相同。

像蕴藏矿产资源这种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富集区的生命周期特性则更加突出。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开发、增产期、稳产期、衰退期。1、前期开发阶段,主要包括的工作有矿床储量、品位、底层条件的详细勘探,开采方案的制订与选择。鉴于不同的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矿产分布以及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这些矿产富集区大都偏离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2、增产期阶段,在勘探工作结束后,兴起大规模的工业化开采,逐渐形成几个矿区,形成生产能力,产量逐渐上升,生产成本基本保持不变;3、稳产期阶段,在矿区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企业生产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就进入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稳定期。此时,开采会集中在品位高、地质条件好的富矿矿床,工人熟练程度也逐步提高,整体开采成本下降;4、在经历过稳产期的开采以后,资源存储量将明显减少,开发进入衰退期。产量不断降低,开采成本逐渐升高,各矿区逐渐衰落。美国质地学家胡贝特概括一般资源产业周期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预备期,资源开发前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全面投产到达设计规模阶段;第三阶段,成熟期,生产达到设计规模阶段后继续发展,发展相关联的产业,矿产综合区域发展程度逐步提高;第四阶段,转型期,以矿为主题的产业地位下降,如果有新的产业兴起,矿产区域的功能转变,一般演变为综合性工商业区。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兴起,区域开始衰退、消失。

简单说来,即从发现矿产开始,矿产富集区就开始了其参与经济活动的生命周期,然后就是探测、开采,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增加,矿产富集区就开始走向衰退的阶段,资源剩余量越来越少,直到全部采掘完毕,该矿产富集区的生命周期就走向了尽头。此时,对于必须要面对的不可逆转的事实――矿产资源的耗尽,如多数小型矿产富集区,其开采时间不是很长,远远短于大型矿产富集区的生命周期,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要实施积极主动的措施发展后续产业,使其开始新的参与经济活动的生命周期。(图1)

尽管有些矿产的存储量非常丰富,但是对于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言也总有耗竭的时候,尤其是在现今全球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也相当惊人。如何合理开采、延长矿产资源的利用时间、提高矿产的利用率等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不给他们留下一个资源告罄的地球,我们就要尽力延缓矿产富集区的生命周期,使之稳产期阶段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不要尽早进入衰退期。(图2)

二、陕西矿产富集区的生命周期分析

陕西的矿产富集区可分为四个,分别是陕北、渭北、关中、陕南,其中陕北和渭北的矿产资源类型相似,都是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主;关中以金、钼、铝等有色金属和地热、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以下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典型矿产资源做一论述。

陕北及渭北以煤、石油、天然气、岩盐、铝土矿、水泥灰岩、黏土类矿产为主,重要产地有神府煤田、榆(林)横(山)煤矿区、延长―吴旗石油、榆林―靖边天然气、绥德―镇川堡岩盐、府谷铝土矿、渭北煤田和水泥灰岩等。以神府煤田为例,神府煤田是我国新发现的、全国和世界最大的煤田,与内蒙古东胜煤田连为一体,在陕西北部神木、府谷、榆林、横山、靖边一带。煤田面积与东胜煤田合计23,000多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2,363亿吨。其中,神府煤田已探明储量1,600多亿吨,占陕西煤矿储量的90%以上,是我国规模较大的优质造气动力煤田。这里煤质优良,开采条件优越,现已建成我国特大型能源后备基地。鉴于神府煤田丰富的储量,现阶段正处于稳产期,每年已有超过亿万吨的原煤产出。

关中以金、铝、建材矿产、地热、矿泉水等为主,重要产地有小秦岭金矿、金堆城钼矿、凤翔川口河及扶风草山灰岩、秦岭山前及关中盆地地热、大荔及临潼矿泉水等。以小秦岭金矿为例,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处的小秦岭金矿,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勘探开发以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但历经多年,其表层已“无矿可采”,因而被一些专家判定为黄金资源贫瘠之地。但2005年地矿部门新圈定的12座金矿,在充分收集三维空间信息的基础上,他们编制了矿脉分布平面图等多项综合图件,预测出矿化富集地区,运用物化探及探矿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并估算出小秦岭金矿田中深部潜在金资源量达41.97吨。这对于似乎已经到达生命周期衰退阶段的小秦岭金矿富集区而言,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此外,小秦岭金矿还是我国品位较高、具有代表性的含金石英脉矿床。金矿床中含有大量的碲化物,如碲金银矿、碲金矿、碲银矿、碲铅矿、碲铋矿、碲铅铋矿和自然碲,部分矿段的品位达到碲的工业品位要求。据估计,小秦岭金矿中伴生的碲储量可能会有数百吨到上千吨,达到大型碲矿床的规模,是一个以金为主、伴生多种有益组分的特大碲化物型金矿。

陕南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集中分布在汉中、凤县―太白及柞水―旬阳等矿产聚集区,重要的矿产地有略阳鱼洞子和杨家坝铁矿、煎茶岭镍矿、嘉陵江上游砂金矿、汉中天台山锰矿、凤太铅锌矿、太白双王金矿、柞水大西沟铁矿和银洞子银矿、旬阳汞锑矿、安康重晶石矿、恒口砂金矿、紫阳瓦板岩等。大西沟铁矿是陕西探明储量最多的铁矿产地,探明储量约占全省的50%。有铁矿体18个、铜矿体2个、重晶石矿体5个。探明铁矿储量3.5亿吨、铜1.4万吨、重晶石986万吨。但是陕西铁矿开采程度较低,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开采,但是其还处于生命周期的增产期,仍然有大量的铁矿产和铁磁半矿有待开采。

三、影响矿产富集区生命周期发展的因素和治理对策

(一)开发前期。处在开发前期的矿产富集区,做好探测工作最为重要,不仅要估算出矿资源量,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开采计划。高科技的探测仪器对矿量和矿质的探查起决定作用,探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费时、困难的工作,所以在开发前期一定要下大力气做好测矿准备。如,小秦岭金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勘探、开采,由于当时探测技术还比较落后,结果只是探测到了表层矿产,运用现今的高科技探测技术,又探测到了深层的大型碲化物型金矿,使原本已经走到衰退期的小秦岭金矿又开始了经济活动的新周期。对于承揽开采矿产的企业而言,当地政府要大力支持,给予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政策保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这样才会更好地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开发当地资源,引来新的技术人员并留驻本地,进一步推动矿产的开发。

(二)增产期。对于处在增产期的矿产富集区,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开采成为关键。如,大西沟铁矿,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勘测,开始开采,但是几十年来一直开采程度较低,原因是没有形成规模开采,开发的矿口及铺设的设施不合理、不节约。由于大西沟铁矿以伴生矿为主,纯度不高,在技术不高的条件下,分离伴生矿的效率就很低,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伴生矿中的少量其他矿物含量在分离中也往往被忽略利用,这些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第一,在开发阶段做好开采规划,并科学开挖矿口,铺设安全的开采设备;第二,挖掘资源潜力,坚持在保护和节约的前提下开采资源,以节约为首,充分利用伴生矿的各种组成成分,逐层分离,提高效率,决不浪费;第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稳产期做准备,决不能为了减少一时的成本,而损失长远利益。

(三)稳产期。对于处在稳产期的矿产富集区,减少开采成本变得非常重要。当矿区的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以后,企业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为求多产而超负荷作业,使得工人和机器也全都超负荷运转。针对稳产期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把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适度开采资源放在首位,决不能单纯地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过度开采、耗费资源;第二,有效利用矿业积累的技术、人才发展规模开采,降低成本;第三,各矿区的品位有高有低,在开采过程中有兴有衰,待探测完全没有矿产以后再关闭已经挖掘完毕的矿口,避免造成资源的损失;第四,对于品位高、地质好的优质矿,更要节约开采,必要时控制开采数量,延长其开采时间,避免尽早进入衰退阶段。

(四)衰退期。对于处在衰退期的矿产富集区,发展接续产业是后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应该进一步探明该区的矿产是否真的走向枯竭,这样才不会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然后,全力以赴地进行产业的转向。矿产富集区是依托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发展的,因此该区域也往往受其专业化的影响,表现出产业结构单一、初级的特征。产业结构的演化具有动态性和继承性特点,由于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刚性很强,使得该区域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一旦矿产停止生产,对于矿产的投资,尤其是机器设备等具有高度专用性生产资料的投资,就成为沉淀资本。为了使处于衰退期的矿产区更快、更好地进入新的经济活动生命周期,提出以下几点产业转型思路:第一,在该矿区开发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利用一切优势资源发展矿业加工、合成等一系列附加值高的产业。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当地的经济;第二,较早做好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部门着眼长远发展,结合本地区区域优势,制定出适合发展的接续产业或延长矿业加工链。这样才能使得矿产区的发展即便进入衰退期,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区域产业发展停滞的情况。

生命周期范文第2篇

一、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模型

旅游休假地和其它产品一样,也有其兴衰的模式,即休假地的生命周期。然而,系统地把市场学中的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旅游休假地管理的研究中,还是1980年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的贡献[①]。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始于一小部分具有冒险精神、不喜欢商业化旅游地的旅游者的“早期探险”(exploration)。在“参与”(involvement)阶段,由于当地人们积极参与向消费者提供休闲设施以及随后的广告宣传,使旅游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发展”(development)阶段,旅游者数量增加更快,而且对旅游经营实施控制的权力也大部分从当地人手中转到外来公司的手中。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尽管旅游者总人数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经放慢。至于“停滞”(stagnation)阶段,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高峰,旅游地本身也不再让旅游者感到是一个特别时髦的去处了。而到了“衰退”(decline)阶段,因旅游者被新的度假地所吸引,致使这一行将衰亡的旅游地只有依赖短距离的一日旅游者和周末旅游者的造访来维持其生计

图1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模型来源:Butler(1980)

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这一理论模型,西方学者一直在做实证性的探索。尽管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发现了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模型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他们的研究成果都支持这一理论的一般观点。实际上,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的具体形状虽然因旅游地自身的发展速度、可进入性、政府政策以及竞争状况等因素的差异而各有变异,但每个旅游地都难免要经过“早期探险”、“地方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退”这样几个阶段。能够满足一切时代的旅游者的口味的度假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然而,从经营的角度而言,没有一个旅游度假地的经营者不期望他所开发经营的度假地能在为他提供利润的前提下尽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我们虽然相信“永生”是不可能的,但也相信,在弄清了影响旅游度假地寿命长短的因素并进而做出明智决策之后,“长寿”的目标是不难达到的。

二、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

如果对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进行归纳,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度假地的生命周期的具体模型。下面的图2概括了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直接影响旅游度假地生命周期的因素是需求因素、效应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以不同的方式、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施加影响。

图2旅游地生命周期与各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关系

需求因素,作为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行为(或期望)结果,是决定旅游地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尤其在开发论证阶段,需求论证是决定开发可行性的直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需求本身的复杂性和难以测量性,常常使需求研究难以取得准确而全面的结论,这种情况在我国旅游开发实践中是有经验教训的。一方面在主观上忽视对需求特征的细致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客观上又缺乏从事市场研究的专家,致使许多地方旅游地开发项目缺乏应有的需求基础,最终导致经营上步履维艰,甚至关门谢客了事。

从逻辑上看,一个旅游地的产生总是由需求刺激而产生的,然而,不仅实际情况不尽然(例如,对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即便是确由实际需求引发的旅游项目,也不一定会在开发的后续阶段上始终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上,需求的变化对旅游地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开发的最初阶段,不管是实际需求或潜在需求,都表现出其巨大的诱惑力,否则开发本身就不会实现。在我国,作为旅游地重要供给条件之一的饭店建设,就明显具有这种特征。然而,当旅游地被作为产品开发出来之后,相应的需求反应在开发经营者看来,却可能是出乎意料的。这也许是由于最初对需求的性质和潜量的理解和评估本来就不正确或不准确,也许旅游地的实际建设者并没有完全理解规划者的意图,从而导致“产品形态”与预期模式错位,也许在旅游地开发的同时已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出现,等等,这种变故都可导致预想的需求水平无法实现:需求很快出现萎缩或转移。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于旅游地开发后的短暂时间内,那么,旅游地的经营就将面临着重重困难。在旅游地还未充分地经历一个稳定的发展、巩固和停滞之前就出现需求萎缩或转移,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而这种状况一旦发生,就必然预示着旅游地要迅速走向衰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几年来由旅游开发热潮带动起来的一大批“宫”、“庙”、“微缩景区”中,很多盲目上马的项目都已面临着需求不足的挑战。几乎带有普遍性的“闭宫”潮,正在向人们发出警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需求这一关键因素的分析与评估。一个旅游项目面临需求不足的窘境,就仿佛患有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是很难治愈的。

效应因素相对于需求因素而言,是一种继发性影响因素。它对旅游度假地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侧面:即由旅游度假地的运行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自从中国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的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理论界便开始了对旅游效应的研究。但这种研究一方面以经济效应为主,另一方面也未能系统地从对旅游生命周期的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考察。

经济效应对旅游生命周期的影响,可以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持续的积极的经济效应,包括对旅游地的开发经营者和对社区乃至社会的效应,不仅可以加速旅游地步入发展、巩固和成熟的阶段,增强其维持繁荣期的能力,同时会诱发旅游地的深度开发。相反,任何消极的经济效应,都将最直接地构成经营者自身的经营阻力并引发外部社会的负面反应,而这种状况只能加速一个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社会效应是目前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弱区。由于我国尚处于总体上的初始开发阶段,人们对旅游地开发的社会效应还不够关注。然而,从西方旅游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历程来看,旅游社会效应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足以影响着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一般而言,在旅游地的早期探险和随后的规模开发阶段,由于旅游者多数由一些具有冒险精神、不因循守旧的人构成,因此他们对旅游地的风俗习惯、社会规范都能积极适应,加之他们的出现给旅游地创造了又一个了解外部社会的渠道,因此,他们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旅游地达到饱和或停滞期时,由于旅游的大众化,因此对地方文化的冲击就趋于深刻,对地方社会的各种习俗和规范的适应性就差,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摩擦,就可能潜在地或现实地加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旅游地的环境效应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领域。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旅游是一种不引发环境负效应的活动。可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这主要因为:(1)旅游对环境的依赖实在太紧密了,或者说被开发的旅游地往往是为满足旅游者追求原始、自然或新奇的环境而建设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存得最完好的地区。正是由于旅游者的介入,才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2)旅游本身因交通、对资源的需求、废物排放、土地利用、旅游者活动等行为而直接对环境造成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影响。单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就足以十分肯定地说,一个本来为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旅游地,如果因管理不善而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意味着旅游者前往该地的初衷事实上已无法得到实现,加之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社区各种利益集团的负面反应,就必然要加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在图2所概括的因素中,除了需求和效应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对旅游地生命周期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所不同的是,环境因素(由旅游地内部组织环境、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大环境组成)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作用力,除了来自于环境系统本身外,还来自于效应和需求因素的某种注入。从而,旅游地在运作过程中对外部大环境的积极适应能力,与外部经营环境中的协作关系的性质,以及自身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资源获得方面的组合情况,就共同构成多元环境因子而不断渗入旅游地这个机体之中,成为能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

三、控制与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措施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整,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的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因素对扩展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首先,要从宏观上树立旅游资源的战略性管理的观念,通过全面实施永续旅游战略,来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推迟旅游地衰退期的到来。

永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是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主流的新的全球性旅游发展哲学[②]。它以强调对旅游开发的综合效应评估为出发点,以谋求旅游开发的长期价值为目标,并且对旅游的生态效益至为关注。这种开发哲学目前在西方已成为主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西方旅游学界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些以永续旅游为出发点的新的旅游形式,诸如“绿色(green)旅游”、“软(soft)旅游”、“探险(adventure)旅游”、“生态(ecology)旅游”、“责任旅游(responsible)”和“替代(alternative)旅游”等观念。虽然要把这些观念完全落到实处还不太容易,但观念的产生和存在就是一种极有影响力的资源。因为,对一切现象的理解和处理,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观念的问题,只要观念变了,就会积极为新观念的推行找理由、做注解。如果我们能在战略上形成永续旅游观念,就等于具备了积极的动态发展意识和长远的发展观点,就等于使旅游开发一开始就有了高起点,就等于在战略上保障了旅游地的长久的生存期限。

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旅游地吸引物系统,并通过有效的、及时的产品再开发向这个系统提供应有的产品补充,以此谋求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吸引物是旅游地赖以生存的基础。一般人往往以为,吸引物通常是指一种风景或其他类似的景观和附属设施及其组合。其实,这种认识恐怕不够全面。作为旅游地吸引物系统基本要素的,除了这种一般所指外,应该加上同样具有吸引功能或示范功能的旅游者以及各种能传达旅游地相关信息的标识物[③]。尽管旅游者的存在客观上必须以另两个要素的存在为前提条件,因此所谓建立完善的吸引物系统实际上要受制于这两个客观因素,从而在时间上也就是有保留的。然而,旅游地通过各种营销努力以扩大或维持旅游流,事实上就是在谋求建立起完整的旅游吸引物系统。这一点以前人们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或者说未曾积极地意识到旅游者的吸引或示范的功能,更何况把“人”列入“物”之中,在接受上总会有些障碍的。

由于旅游吸引物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包含时间维的动态过程,因此,这就涉及到在整个旅游地生命周期内吸引物系统的再开发问题。从需求的角度合理确定再开发的节奏、指向、序位和水平,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有效调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最后,有效地运用市场营销观念和手段,是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控制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又一个切入点。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建立良好的内部组织环境,与外部经营环境建立积极有效的合作关系,并能积极通过自我调整适应外部大环境。在这方面,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成果,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书目:

1ButlerRW.TheConceptofthe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CanadianGeographer,1980,124(1)

生命周期范文第3篇

它所采用的特殊的在线式设计,不同于后备式UPS,可以对输入电压进行不断调整、滤波。即使在市电中断时,它可以让备用电池无时间中断地继续供电。在过载或逆变失败情况下,UPS会转换到旁路状态,由旁路供电。若过载情况消除,UPS会自动切换到逆变供电状态。

它可灵活地采用塔式与机架式两种安装方式,适用于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精密仪器等应用环境,为关键设备提供优质可靠的交流电源。

伊顿在努力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有效地使用及管理能源,不断开发并提供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希望通过分享其经验,鼓励大家共同创造更清洁的环境和更美好的社区。

为了更好地阐述产品的节能性能,伊顿电气集团电源质量北亚区技术中心对Eaton DX RT Series UPS进行了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评估)分析。

LCA是基于ISO 14040与ISO 14044标准的一种方法论工具,可量化出产品生命周期中零件生产、组装、销售、使用、弃置等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冲击。 LCA是建置产品碳排放(Carbon Footprint, CFP)的重要基础,也是比较不同产品环境绩效的依据。

伊顿电气集团将Eaton DX RT Series UPS产品的环境数据与其前型号DX 20K UPS进行了比较。因为DX RT 20K具有ECO的节能模式,能实现很高的节能效率,所以在对DX RT 20K的分析中,伊顿电气集团采用了Nomal(常规)和ECO(节能)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技术中心研究人员统一假定产品带载为40%和使用寿命为13年。

对产品进行LCA评估时,技术中心研究人员采用的标准是“Impact 2002+”,生成环境影响因子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生态化系统质量的影响、对气候变更的影响,以及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其中对气候变更的影响主要是以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来计算。

分析显示,DX RT 20K UPS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制造、销售、使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以碳排放当量来看,在带载量为40%的条件下,Normal模式和ECO模式下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分别为90.6吨和26.8吨。因为产品在制造及销售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因子是相同的,从结果中可以看出ECO模式下,Eaton DX RT Series UPS能够大大减小产品对环境的冲击。另外,分析结果显示,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碳足迹相关的影响因子。

通过Nomal和ECO两种模式进行比较,DX RT 20K UPS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与其前身产品DX 20K UPS相比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DX RT 20K UPS的ECO模式具有相当出色的节能能力,DX RT 20K UPS比DX 20K UPS对环境更加友好,且节能性能更加优异。

以产品生命周期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来看,Normal模式下带载40%的DX 20K UPS在整个生命周期会产生143.7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平均每年释放出11.1吨二氧化碳;而Normal模式和ECO模式下的DX 20K UPS平均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7.0吨和2.1吨。以一棵普通的树木每年能够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量来计算,DX RT 20K UPS在Normal模式和ECO模式下每年可少释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约等于种了223棵和491棵树木,可见其可大大改善地球气候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伊顿集团在产品的设计及供应商选择阶段就进行充分考量以确保产品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并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要求产品制造所在工厂符合ISO 14001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及认证,产品生产流程符合ISO 14001体系要求。

链 接

生命周期范文第4篇

关键字:产品生命周期;消费者;市场;心理需求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与对应的消费者需求、营销策略

(一)商品进入期

这时期新产品的生产工艺不成熟、技术不完善,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不够稳定,但由于市场竞争对手少,新产品具有创新或改良的特点,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1)极少数人因求新、求奇等动机强烈,能迅速采取购买行动,以满足不同的心理需要。

(2)大多数人因不了解商品的性能特点、不愿承担购买风险,或是对原有的同类商品十分信任,已形成习惯性购买而不愿改变消费习惯,因而会采取拒绝购买或等待观望态度。

(3)消费者有进一步了解商品信息,认识商品特性的心理要求。如接受广告、观看示范、听取市场各种信息源的意见等。

(4)消费者有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以商品价格判断商品价值的倾向。

这时期由于产品产量低、成本高、广告费昂贵,因而大多是不盈利的,所以必须设法缩短进入期。为此可利用广告宣传或馈赠样品、示范销售等形式,帮助消费者认知新商品,同时采取相应的价格策略。

(二)商品成长期

这时期商品由于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日趋成熟,促销活动不断完善,市场销售量逐步上升,市场占有量不断提高。由于受到盈利机会的吸引,竞争对手涌入市场并推出特色竞争产品。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1)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商品发生兴趣并产生购买欲望,开始少量购买试用。

(2)仍有许多消费者存有疑虑,缺乏购买信心,要继续观察,寄希望于商品质量进一步改进,价格进一步稳定。

(3)某类消费者会注意并相信先行购买的消费者的买后感受、使用经验和社会评价,将这些作为个体购买决策的参考。

这时期应把提高商品的效能、质量和加强广告宣传结合起来,针对消费者的疑虑心理,对产品特点进行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宣传,特别应增加新的型号、款式,使产品具有一定特色,以寻求新的市场。

(三)商品成熟期

这时期产品销售量达到最高点,生产和销售批量已形成规模,产品成本较低,利润达到了最大化,市场上同类商品竞争日益激烈,价格趋于一致,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1)大部分消费者对商品购买欲望强烈,消除了疑虑心理,积极购买、使用。

(2)一部分消费者出于从众心理、同步心理而加入购买和使用行列。

(3)消费者的选择心理加强,积极收集信息,比较竞争品种的功能、质量、外观、价格以及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销售方式、服务水平等。

这时期应注意发展和改造商品原有功能,进一步提高质量,发展变型产品、多功能产品,增加产品的特色。增加产品服务项目,满足消费者取得额外利益的心理欲望,并用灵活的订价方法吸引老顾客和争取新用户。

(四)商品饱和期

这时期商品销售量缓慢上升或下降,呈曲线运动。潜在消费者降到最少程度,企业库存量大,仿制品、代用品日益增多,产品价格下降趋势明显。产品市场趋于饱和,少数实力较弱的竞争者开始退出市场。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1)消费者对商品质量要求更高、更严。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对商品比较全面的认识,确定了个体决策标准。

(2)对现有商品的需求或一定时期内有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达到了饱和,开始不满足商品的现状,为新的消费需求寻找满足途径。

(3)一部分人出于超群心理、好胜心理、求异心理等,已转向寻求新的、能突出个性的商品。

(4)潜在消费者则不多,一部分人受到价格下降的吸引,继续购买。

这时期企业应注重商品差别化、品种多样化,挖掘新市场,争取延长商品生命周期。广告内容应重点介绍产品经过革新改造后的新特点和新用途,以引导新的消费方式,开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五)商品衰落期

这时期商品面临被淘汰的市场局面,销售量急剧下降。企业利润迅速减少,直至发生亏损、停止该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消费者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

(1)大多数人对现有商品产生“心理废弃”,不再继续购买,而是期待新商品取而代之。

(2)一部分人期望从低廉的价格中得到些实惠,等待企业降价处理滞销商品。

(3)注意搜集有关新商品的信息。

(4)极少数消费时尚带头人开始兴起新的消费浪潮,大多数人拭目以待。

二、猜想总结

基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消费者的现实购买力情况,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的需求数量、属性要求及时间特征是有一定规律的: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从创新采用者(产品进入期的主要消费者)到落后购买者(产品成熟后期至衰退期的主要消费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及其相似。

猜想其中的联系为:企业根据消费者有规律的心理特征及行为方式,规划了产品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营销措施,制定最为合理的产品产量,然后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将产品出售给消费者,以期快速、充分的占领该类产品市场,实现获得长期的最大利润的目标。正是由于消费者的一系列特殊的、有规律的需求心理和行为,才使得企业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不同的营销策略,并获得了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销售额。即消费者对于某一种新产品的需求规律(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相当于企业制定新产品营销策略的“先行指标”,从而形成了与之相似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力企业;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全生命周期成本; 成本归集

一、我国电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成本分析方面,传统的成本分析仅分析某一阶段的成本,而忽略了其生命周期内的其他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则重点关注全生命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例如,设备采购时,采购价格往往仅是设备生命周期内成本的一部分,而后还会发生安装成本、维护成本等,大量事实证明,这些成本往往占了设备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要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成本,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二)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对策

总体而言,目前电力企业的资产成本管理需要打破传统模式,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从全生命周期成本角度重新审视电力企业的资产成本管理,研究资产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成本归集,改善成本管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最优性,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基于LCAM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

(一)LCAM及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简介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以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为最终目标。LCAM起源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是其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丰富。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成熟、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它的先进性一方面表现在核心理念的先进,即追求生命周期内总成本最低便是该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另一方面表现在其研究方法的科学与严谨上,即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阶段成本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达到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实施的目的。

(二)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主要内容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模型分析对象、成本分解结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预测方法。

1.确定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业务分析对象。基于LCAM模型,从业务和资产两个维度确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对象,总结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重点应用的业务场景,并据此选取总价值占总资产比例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重要性高的设备资产类型作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设计关注的资产对象。

2.确定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资产分析对象。根据业务分析对象,从电力企业统一的设备资产目录中选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研究所关注的设备资产对象。

3.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及构建过程。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解结构对应后期对成本分析时的数据结构,它包括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所有成本范畴相关的成本。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特点和成本分解的完整逻辑,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按照以下五个层次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

这是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解方法和思路,其核心是确保从项目整体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上述的成本分解结构可用于对所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综合该方法思想而确定的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终分解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4.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核算方法。资产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合理的核算方法,将成本分解结构中列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成本项目,通过归集或分摊的方式记录至具体资产,从而实现对核心资产历史成本支出的多维度统计和分析。

5.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方法。为了满足各应用决策的要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中预测方法的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明确成本预测一般程序;分析各个应用主题的预测关键点;详细描述具体成本项的预测方法等。

6.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目的与意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是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全生命成本的预测分析与管理控制,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三、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方法

(一)设计思路及原则

在设计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方法时,需要把握以下原则:1.成本效益原则:尽量采用归集方式记录成本,无法归集或归集成本过高再采用分摊方法。2.重点突出原则:重点对运行期成本进行分析和设计。3.简便易行原则:方法的原理易于理解、可操作性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二)规划设计期

规划设计期发生的成本包括项目前期费用以及设计费。若确定该阶段成本费用化,则不计入资产价值。若确定该阶段成本应该资本化,需要先按项目概预算结构进行归集,到项目竣工决算时再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单个资产,形成资产价值。

(三)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期

项目竣工决算形成设备资产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直接归集的价值,设备采购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与设备资产相关应直接归集到具体的设备资产上;另一个是分摊的价值,需要先按项目概算结构计入在建工程,分析其与哪些项目可能形成的资产相关,然后进行分摊。

(四)生产运营期

设备资产生产运营期的成本主要包括:

1.运行维护成本。根据简便易行的原则,应用电力企业作业成本法研究成果,对运行成本进行核算。

2.修理成本。修理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和外委成本占修理成本比重较大,应采用直接归集的方式核算;其他修理成本为间接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思想进行成本分摊。

3.技术改造成本。技术改造成本的核算是先将资产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按照工程建设及设备采购期成本核算方式归集项目成本,待转资环节时将新增资产价值作为技改项目成本。

4.损耗成本。损耗成本的核算是将设备类资产在运行过程中损失的电量量化为经济数据。

5.故障成本。故障成本主要是将因设备类资产故障造成的非计划停电与用户损失赔偿,分别量化为经济数据并直接归集至具体资产,同时扣除将故障损失的保险赔偿也直接归集至资产的成本。

(五)退役报废期

退役报废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清理费用、税金等。退役报废费用发生时应直接归集到具体资产卡片上。若是为多个报废资产发生的处置成本或处置收入,则需要根据个别资产净值占报废资产净值总和的百分比确定分配率,计算分摊到个别资产上的退役期成本费用。

四、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完成后,需要按照资产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的要求层层收集数据,由各相关部门收集补充完成最终的原始数据。

(一)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待收集数据分析

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的要求,需要明确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数据收集项。其中规划设计阶段需收集的成本数据包括:项目前期费用、项目设计费用等。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期包括:工程前期费、建筑工程费等。生产运营期包括:运行成本、修理成本、技改成本等。退役报废期包括:处置成本、处置收入等。

(二)历史数据收集

原始数据无疑是任何分析的最重要基础,如果原始数据不准确,那么任何模型和精细的分析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

1.专业部门可提供的数据。可提供数据的专业部门主要包括专业的供应商和施工单位等。许多设备及建筑部件的数据信息都可以从专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那里得到。

2.模型数据。模型的关键是在于降低复杂程度,直达核心部分,模型的建立在整个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是很重要的。

3.历史数据收集。一个好的数据收集者必须对历史数据非常了解,并且要知道从何种途径可以获得它们。收集历史数据的主要途径和来源包括:企业自身、国内外同行业、政府部门、图书馆、网络、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大专院校等。

(三)未来数据积累

未来数据积累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正在发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的方式将成本数据在系统中收集和沉淀下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利用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生产运营以及退役报废等工作。

(四)对数据的分析

虽然强调了数据收集的质量以及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但由于种种实际原因,依然会存在大量数据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因此,要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质量来合理地选择分析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的依据如图3所示。

上述分析框架有以下好处:1.能够识别真正需要的和可以被使用的信息和数据的概貌;2.能够帮助决策者以更客观、科学、系统、快速的方式获得估价成本数据,避免主观因素的过多影响。

(五)对数据的应用

数据收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支持。通过数据的收集,利用适当的模型方法为未来成本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在数据达到一定丰裕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已有的较为科学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案例作为标杆,对未来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

1.生命周期成本的预测。全生命周期成本预测的完整过程是:(1)拟定预测目标;(2)引入假设和约束条件;(3)建立成本分解结构;(4)选择成本预测方法;(5)收集和筛选数据;(6)选择和建立成本预测模型并计算;(7)成本不确定性分析;(8)成本分析报告。

上述八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步骤是选择和建立成本模型并计算。

2.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和优化。在成本历史数据非常详实且足以形成完整案例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将成熟、科学的案例打造成一套完整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衡量标杆(详见图4),用以指导未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使用上述方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对于资产全生命周期内的每个阶段,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预测全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该阶段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个标杆,所有阶段标杆总和可以作为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目标。对于某一个新建项目,可以通过标杆比对的方式来判断该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对成本进行总体和局部的控制,可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精益化。

五、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应用说明

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将其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为电力企业在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方面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在推进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环境等的限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难点和阻碍,这里作简要分析。

(一)不同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础不同。

不同电力企业的管理基础各不相同,如电力企业内部的规范化管理程度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顺畅程度都会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各电力企业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理解各有差异。

(二)要保证历史数据的真实可靠

历史数据的积累必须扎实、可信并具有延续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否则成本模型的应用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用效果就要打折扣。

(三)要建立适宜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应用的机制

要真正发挥成本模型的作用,就需要建立与应用配套的各种机制,如政策完善、组织保障、系统支持等,从机制上为成本模型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需要注意的是生命周期是长期概念,更需要考虑的是未来成本,更需要考虑的是在一个固定、完整的时间区间内,同类不同型资产的生命周期总成本的大小,以此来判断和选择最优方案,以实现电力企业的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化。

六、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本文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讨论了基于LCAM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接着介绍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归集与分摊的方法,有了模型和方法论的基础后,着重讨论了数据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及数据的具体收集方法和应用前景。

(二)展望

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未来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研究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进行深入研究;2.继续深入研究数据收集的有效方式和拓展成本数据的应用领域;3.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评价工作;4.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要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总之,电力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课题,本文通过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较全面的研究,希望对电力企业在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面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电力企业深入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戚安邦,孙贤伟.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3] 董士波.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12).

[4] 郭春明.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估算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生命周期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识别模型 应用领域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企业决策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他们需要获取有关产品和市场的信息、运用各种理论、面对己知和未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众多决策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决策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企业要进入一个产品的生产或退出,必须有决策得制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决策和政府政策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介绍

1.1封闭条件下一国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最早由T.Leritte(1965)首先提出的a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背景是在一国封闭的条件下,该理论认为在一国新产品推出后从被市场逐渐接纳到最后衰败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产品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整个周期曲线呈现S型。

1.2开放条件下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vernon)(1966)在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介绍,当一种产品在国际上开始流通时,由于各个国家的技术、经济等各方面各有差异,因此各个国家在对同一各产品的生产,销售存在时间上的差异。这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发展的差异性称之为产品在国际上的生命周期。

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性特点,表现在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聂品(2003)、张军(2008)在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认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促进了资本、技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递,同时也推动了产品创新国新一轮的创新。Grossman and Helpman(1991)运用动态竞争模型解释产品在发达国家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模仿中经历生产到衰退。

弗农学说从技术动态发展的角度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找到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但并不能解释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双向投资现象。虽然弗农在后来把“寡占反应论”(寡占反应指在一段时间内跨国经营中大企业的FDI呈现集中的现象)引入了其学说之中,以加强其学说的解释力度,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1.3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生命周期

在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环保观念的逐渐发展,可持续发展产品的研制,以生产直至消费为研究对象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即“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生命周期”应运而生。龚菲(2003)在这种理论中提出产品从资源的采集直到产品的报废和处置。这是一种不断物质循环的过程。在这种理论中,通过物质资源的不断循环来达到环境和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韩庆兰和水会莉(2012)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中提出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此外LCC(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在民用领域、建筑业和轨道交通等方面都有运用,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对生产者和用户的决策提供参考。现在也由产品生命周期衍生出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发展

2.1非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在Johnswan研究中,除了典型S型曲线之外还有另外三种不同类型的生命周期曲线。第一种是生命周期中前期发生变异,特点是投入期很短,成长快。第二种是在中期即成熟期发生异变,表现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成熟期很长(销量不断增长)或者很短(销量下降很快)。第三种是后期异变,销量不佳或者递减的产品,便会过早退出市场。这种生命周期的异变很大一定程度上由产品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2.2产品概念的新理论

产品在某种层次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人们要用一种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需求便是产品的核心层次。然后是产品的出现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的大类,最后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品质以及外观性能等特征。通过对产品概念的划分,进而分析创新发生在产品的不同层次上面对生命周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2不同产品层次下创新的影响

当一项创新发生在产品的核心用途的时候,新型产品的出现满足了人们一种新需求。这种大类下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别长,这种产品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很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这种产品生命周期的特点是成熟期特别长,衰退期很少出现。创新出现在第二个层次时,一般称为产品换代带来了性能、技术等方面很大的改善。这种产品的周期一般为典型S型。创新出现在第三层次,产品的外观,质量等方面会有较大变动,周期一般也是程S型,但曲线的四个阶段通常都会很短,此类层次下创新产生的产品周期发展很快。但此类产品层次的划分并非是特别明确。

学者马扬、王淮学(1998)聂品(2003)通过将产品划分为主体(指较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由众多单品组成)和单体(简单技术含量低的产品),提出一段时间内几个连续的单体创新才能引起一个主体产品的创新。这种产品的曲线通常呈现波浪上升―下降形状。主体产品的创新则会使产品的生命曲线上升且时间较长。

3、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分析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识别,进而对企业以及政府的政策制定给予支持。前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根据经验值判别,另一类便是建立模型。

3.1经验值判别法

经验值判别就是根据以往经验或者典型的值作参考进而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区分。胡坚(1998)将经验值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销售增长率,第二种是类比预测法,通过与类似产品的比较从而得出考察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第三种普及率分析与预测法,主要用于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分析与预测。可以通过社会拥有量、社会普及率等方法来测算产品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及社会需求量。

3.2模型判别法

模型判别法主要是运用数学模型的建立来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进而识别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学者唐建蓉(1999)在识别产品生命周期中运用S型生长曲线龚伯兹曲线近似拟合产品生命周期的典型状态曲线,从而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进行识别。

除了龚博兹曲线法,陈新辉和乔忠(2001)以产品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为识别指标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识别。这种模糊识别的方法首先是建立隶属函数,这个函数用来建立某一元素属于某一集合的函数,它可以反映各个指标的不同状态,将不同状态综合,形成特定函数表达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模糊集合;然后求出这些不同阶段的隶属度一即某个元素属于某一个集合的程度,以此描述元素的阶段特征;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某一个元素对于不同的集合有不同的隶属,,哪个隶属度大就判定该元素属于哪个集合)由此对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判断,哪个隶属度最大,就属于哪个阶段,从而完成对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R别。

但龚博兹模型是在S型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但现实中很多产品并非完全能拟合S型曲线。模糊识别模型中隶属函数的建立又很困难。龚菲在已有模糊数学识别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环境影响的指标,同时给出隶属函数经验参数的选择原则,建立一个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识别模型,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和应用。这种方法先比较之前的模型识别研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4.产品生命周期应用领域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做了研究,并把这些研究运用到各个领域。学者刘江波(2007)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产业发展现状及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任峰、李垣、赵更申(2003)提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施以不同的策略、投入不同的资金以获取产品利益最大化。胡钰、胡洪力(2006)也提到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采取适合的组织战略、配备合适的人才。朱锐(2009)将企业的战略创新选择模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王保利、林筠(2001)认为在企业合理利用外资开展经营方面与产品生命周期结合,有助于企业国际经营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张运生(2006)提出根据旅游产品的所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旅游企业要对其所处地位和发展进行判断与预测,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林丹虹认为产品生命周期为那些技术落后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在国际贸易中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Agarwal and Gort(2002)讨论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的存活问题.近年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保护环境、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战略选择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都具有参考意义。

5、结语

纵观之前的学者在产品生命周期方面所做的结论,研究方面比较广泛。涉及到了跨国之间的贸易、一国产业的升级、通过模型求得产品生命周期所属阶段,进而支持企业的决策、在旅游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都有运用。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贸易、政治、经济结合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生命周期理论与政府和企业决策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对于政府制定企业的支持政策方面,生命周期理论并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政府制定产业或企业扶持政策决策的参考的研究,这对于国家资源的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分配合理性的加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聂品.现代国际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研究――对弗农(Vernon)学说的一种拓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5,05:117-122.

[2] 张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31-36.

[3] G.M. Grossman and E.Hlpman, quality ladders and Product Cycl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6(2).1991; G.M. Grossman and E.Hlpman,Endogenous Product Cycle,Economic Journal.101 (408) 1991

[4] 龚菲.产品生命周期识别模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

[5] 韩庆兰,水会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研究综述[J].财务与金融,2012,03:33-38.

[6] 马扬,王淮学.创新产品生命周期论及其适用性[J].科学管理研究,1998,06:10-13.

[7] 胡坚.经济预测讲座(十一) 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折与预测方法[J].北京统计,1998,11:45-46.

[8] 唐建荣.产品生命周期的识别及其营销策略[J].江苏统计,1999,10:29-30.

[9] 陈新辉,乔忠.产品生命周期的模糊识别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04:1-6.

[10] 刘江波.产品生命周期与我国“价值链攀升”研究[D].湖南大学,2007.

[11] 任峰,李垣,赵更申.产品生命周期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3,03:13-18+24.

[12] 胡钰,胡洪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6,02:19-20.

[13] 朱锐.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4] 王保利,林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我企业国际化经营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1,05:41-44.

[15] 林丹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J].管理观察.

生命周期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燃料乙醇; 生命周期; 成本模型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将是今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汽车清洁代用能源研究的深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清洁代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通过对汽车清洁代用能源(包括汽车代用燃料和代用动力)进行生命评价与比较,为政府选择合适的汽车清洁代用能源,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也被称为寿命周期费用。美国国防部给出的LCC的定义为政府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文献认为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和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国内对汽车代用清洁能源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木薯乙醇燃料周期经济、能源和环境评价(EEE)模型,清华大学对燃料电池车基础设施进行了生命周期排放评价。重庆大学对车用替代燃料方案进行了生命周期EEE分析与应用研究。本文采用价值流分析建立LCC模型。价值流(Value flow)是指企业将一种产品从概念设想到投产,将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客户可以接受的产成品,并送至顾客手中的一系列活动。最后以燃料乙醇项目为例对其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成本模型构建

燃料乙醇的生命周期成本由其生命周期过程中各阶段成本组成的成本链构成,如图1所示。C1~C5分别为“原料生产”、“燃料生产”、“加油站”及“运输”单元的成本输出,T1~T3分别为“原料生产”、“燃料生产”和“加油站”的利润。前一阶段的成本输出和利润作为后一阶段的成本输入。

(一)原料生产及运输成本

燃料乙醇的“原料生产”单元成本是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种植阶段的成本。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直接原材料成本;电力、柴油等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种植、收获过程租用使用机械形成的其它成本等,如图2所示。

其计算公式:C1=Cm+Ce+Ct+C0(1)

式中,C1―原料生产阶段输出成本;

Cm―直接原料成本;

Ce―能源成本;

Ct―运输成本;

C0―其它成本。

燃料乙醇“原料生产”单元后的“运输”单元指把木薯等燃料乙醇生产原料(干物质)运输到乙醇生产厂的过程。

式中,C2―运输过程输出成本;

Pr1―原料成本;

Pi―第i种运输方式的单位距离成本;

yi―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距离;

Y2―原料运输量。

(二)燃料生产、运输及销售成本

“燃料生产”单元是把木薯等生产原料加工成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此阶段的成本构成包括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和副产品收益等,如图3所示。

C3=Cp+Ci-Cb(3)

式中,C3―燃料乙醇生产阶段输出成本

Cp―生产成本

Cp=Cm+Ce+Cs+Cmn(4)

式中,Cm―直接原料成本。

Cm=C2+Ca+C0(5)

式中,Ca―生产辅助材料成本;

C0―生产过程其他材料成本;

Ce―能源成本;

Cs―工资及附加;

Cmn―制造成本。

Cmn=CD+CR+COT (6)

式中,CD―折旧费用。

CD=Fx(1-RL)RF/DFY(7)

式中,Fx―固定资产原值;

RL―残值率;

RF―固定资产原形成率;

DFY―折旧年限;

CR―保养及维修成本;

COT―其它成本。

Ci=Cm a+Cf+Cs c(8)

式中,Ci―期间费用;

Cm a―管理费用;

Cf―财务费用;

Cs c―销售费用;

Cb―副产品收益。

乙醇的生产价格为:

Pr2=C3+Tx2+Pf2(9)

式中,Pr2―燃料乙醇生产价格;

Tx2―乙醇生产环节税金;

Pf2―乙醇生产厂家利润。

税金的计算参考国家计委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在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税金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及企业所得税等。由于燃料乙醇为绿色环保,是国家政策鼓励扶持范围,在燃料乙醇的生命周期成本计算中,仅涉及增值税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税),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为:

VT=S*Tr+Pc*Dt (10)

式中,S―销售额;

Tr―税率;

Pc―应税产品外购部分的费用。

Pc=Cm+Ce+Cmn (11)

Dt―扣除率。

“燃料生产”单元的利润为“产品计划利润”。

Pf=C×f (12)

式中,Pf―产品计划利润;

C―产品成本;

f―产品成本利润率。

燃料乙醇“燃料生产”单元后的“运输”单元是指把燃料乙醇运输到加油站的过程。

式中,C4―运输过程输出成本;

Pi―第i种运输方式的单位距离成本;

yi―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距离;

Y3―燃料运输量。

加油站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过程中的销售环节,其成本计算方法与乙醇生产过程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C5=Cp+Ci(14)

Cp=Cm+Ce+Cs+Cm n (15)

Cm=C4+Ca+C0 (16)

Cm n=CD+CR+COT(17)

Ci=Cm a+Cf+Cs c(18)

Pr3=C5+Tx3+Pf3(19)

式中,Pr3―燃料乙醇销售价格;

Tx3―乙醇销售环节税金;

Pf3―乙醇销售利润。

(三)燃烧/车辆使用

“燃烧/车辆使用”单元指含一定比例燃料乙醇的汽油(或纯乙醇)在发动机气缸中燃烧,释放化学能,驱动汽车行驶的过程。在这个单元,由于燃料导致的汽车使用成本为:

Cv=Pr3*FEG (20)

式中,FEG为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升/100公里。

二、成本模型应用

(一)项目概况

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是衡量燃料能源贡献度的另一个主要方面,燃料乙醇的生命周期成本是燃料乙醇从“原料生产”到“燃烧”整个生命周期所消耗费用的总和。

木薯燃料乙醇项目是新建项目,年生产10万吨乙醇(95.6%)。主要原材料为木薯,每年需要的木薯干片为26万吨,从而需要木薯种植面积30万亩。另外,销售这些燃料乙醇需加油站658个。该项目由三个子项目组成,即:木薯种植、乙醇生产和燃料乙醇添加站。它们的概况见表1、表2和表3。

(二)成本分析

除了作汽油含氧添加剂和E10(木薯乙醇汽油车)外,燃料乙醇还有E22、E10~E85(灵活燃料汽车)和E95等应用形式。分别评价木薯乙醇E22、E85(灵活燃料汽车燃料中乙醇与汽油混合比例的最高值)和E95应用形式的生命周期指标,通过运用构建的成本分析模型和有关资料计算,木薯乙醇―汽油生命周期成本如表4所示。显然,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成本都比汽油高。因此,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价格也相应较高,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应用木薯乙醇,都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

木薯乙醇生命周期成本主要构成如图4所示。可见,原料成本是影响木薯乙醇价格的决定性因素(占木薯乙醇价格的59%),其次是木薯乙醇生命周期中(从木薯种植到乙醇生产)相关各方的利润和税收。

木薯乙醇的原料成本包括木薯干片的成本,乙醇生产中淀粉酶、糖化酶、酵母、硫酸等辅助材料的成本,及生产中副产品的收益,表5列出了木薯乙醇原料成本的构成。显然,木薯干片成本是影响木薯燃料乙醇成本的关键因素。

木薯干片的成本构成如图5所示。可见,化学品、木薯种植和农民收益分别占木薯干片成本的21%、22%和21%。新的化学品生产技术、新型木薯种植技术和农民收益是降低木薯干片成本的主要因素。

木薯干片(生产厂买入价)和木薯燃料乙醇价格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可见,木薯燃料乙醇的价格随木薯干片价格的降低而降低,当木薯干片的价格降低到710元/吨时,木薯燃料乙醇的价格将降低到可以在价格上与汽油竞争的水平:2.61元/升。

木薯的平均产量(鲜木薯)与木薯燃料乙醇价格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可见,当木薯的平均产量增加到50吨/公顷时,木薯燃料乙醇的价格将降低到可以在价格上与汽油竞争的水平:2.61元/升。可见,提高木薯的平均产量可以较大增强木薯燃料乙醇的价格竞争潜力。

三、结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木薯的生产、乙醇转化、运输、燃料乙醇配送和燃料乙醇的使用,建立了燃料乙醇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对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进行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木薯燃料乙醇的成本比汽油高,无论以何种形式应用木薯燃料乙醇,都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晓川,方明伦.制造业中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概况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1):17-24.

[2] 冯文,王淑娟,倪维斗,陈昌和.燃料电池汽车氢源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2003,24(3):8-15.

[3] 李云.车用替代燃料方案的生命周期EEE分析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 陈爱早.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集成运用[J].财会通讯,2008(02).

[5] 黎贞崇,黄志民,杨登峰,等.影响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可再生能源,2008(3):110-114.

[6]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 黎贞崇,李军,韦昌联.提高单产是解决木薯燃料乙醇原料问题的出路[J].可再生能源,2008(03).

生命周期范文第8篇

[关键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61-01

一、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起源于全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简称“LCC”管理),是LCC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丰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质上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是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

也可以说,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优化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规划、立项、设计和设备招投标等决策环节将建设和运行阶段进行通盘考虑,以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初期投入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初期投资最低”的做法,有效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达到资产质量的优良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化,从而非常显著地降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总体成本,提高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主要从技术、经济和管理三方面进行,具有“三全”(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特点。

二、传统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是开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评价和应用等各项工作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支持和保证,脱离了这些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管理对象应由资产整体向资产单元过渡,而由于传统成本管理较为粗放,各项成本费用分摊到资产单元的流程、标准不统一,造成资产单元的成本费用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资产管理仅关注资产形成以后的实物及财务管理,而资产形成之前的过程则未包含在内,因而传统的资产管理办法存在以下问题:基建工程建设阶段各环节各项费用的管理方面、资产运维阶段各环节各项费用的管理方面、物资出库管理方面等问题。

三、企业资产现状分析

企业在经营运作时离不开对资产的管理,但目前各企业包括神华宁煤信息技术中心对于资产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脱节

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对资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按资产占有和使用单位来划分管理层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但这样的管理形式使得管理层次增加,管理人员增多,极易导致分工不明确,出现互相扯皮现象,影响信息的反馈速度,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有些职能部门的职能和职责界定不清,存在有人无职责、有职责无人的现象,导致了资产管理功能的弱化。

2、资产考核体系不完善

对于资产价值的正确考核评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少有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资产考核体系。例如,在资产购置方面,正确确定资产的经济生命是资产更新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缺乏资产配置计划或计划不周,没有权威的部门对购置资产进行审计、规划,多数情况下只从一时工作之需出发,随意性较强,忽视了长期的经济效益,导致有的资产花巨资购入后数年不用或很少使用,造成资产的闲置,或者有些急需的资产不能及时更新、购置,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资产数据信息不完备

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各部门掌握的仅仅是资产某个状态之下的数据信息,没有从全局上把握资产的动态过程。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资产在管理上缺乏连贯性,资产信息缺乏共享性,一旦出了问题很难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

4、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产数量也大幅增长,尤其是对于资产密集型企业来说,资源的信息数据庞大,多数企业目前资产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手工方式,这样的管理手段使得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信息不全、可靠性差。

根据以上几点,从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自身情况出发,总结、梳理管理需求,提出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导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投资效益,提升新能源业专业化管理水平就迫在眉睫。

四、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

通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对资产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营,维护,更新到报废整个的生命周期的一系列业务规则的制定,使得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高效、充分、合理的利用。在不同行业和领域,资产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分类,神宁信息技术中心将资产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设备资产、非设备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神华宁煤集团信息技术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秉着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的原则,建设重点主要有以下6个几方面:

一是统一资产模型,建立集中的资产信息库;二是理顺资产新增流程,实现增量资产流程化、规范化;三是打通资产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保持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资产帐卡物信息同步一致,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将企业战略和规划落实到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预算控制;五是建立健全以工单为核心的精细化检修管理;六是建立综合资产绩效考核和智能分析体系,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全视角资产模型,在统一的模型下进行功能划分,从各个角度得到资产的信息,资产模型如(图1):

以此模型为依据,建立资产的财务信息、出入库流程、大修流程、报废流程、采购流程等管理流程,使每件资产从采购到报废都有明确的过程管理。资产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便是对资产清查的一个有效管理,也是对资产和设备进行一个完全彻底的清查,进行资产清查的同时对设备到货验收、入库、出库领用、设备运行维护、设备报废等流程模式进行改造、优化和重组,实现了资产信息电子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使资产信息在统一的平台中进行管理和流转,打破了以往资产管理中产生的信息孤岛,使大家能够共享平台建设带来的便利。通过设备台账的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和巡检工作都能够在系统中体现出来,为运维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使用、操作以及评估设备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