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寿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全寿命周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1篇

关键词: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帕雷托法则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15-03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 (转让)的简称。BOT投资方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吸收资本,建设基础设施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投资融资方式。它的运作方法是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私人投资者(即特许权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特许权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的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

随着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推出,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市政公用项目的建设已经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商通过BOT融资模式承接我国各地的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商和各地政府在该领域操作经验的普遍匮乏,投资商普遍没有提前进行详细成本分析或者成本控制的规划,造成项目后期的成本远远超总投资预期,从而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有些项目甚至影响到BOT特许经营权的合法性和融资机构对该项目的支持。为使投资商和政府在BOT项目中能够双赢,特就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和控制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引起BOT项目各利益方的注意。

一、BOT项目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BOT项目工程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前期立项、工程勘察设计、建造、运营直到运营期结束经历的全部时间。

在广义的项目寿命周期成本中,不仅包括资金意义上的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

(一)项目寿命周期资金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成本、财务成本,它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项目运营期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

(二)项目寿命周期环境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项目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项目寿命周期社会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项目在从项目构思、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运营期结束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中,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都是隐性成本,它们不直接表现为量化成本,而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转化为可直接计量的成本,这就使得它们比资金成本更难以计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收益,后者对于投资者则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成本。在分析及计算成本时,应对他们影响进行分析甄别,剔除不属于成本的系列。

狭义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即该项工程在其确定的全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运营期结束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发生的成本费用归入建设成本,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发生的成本费用(贷款利息除外)归入使用成本。在一般情况下,运营及维护成本往往大于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入。

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一)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

要从项目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在使资产具备规定性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总成本最低。

(二)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有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

1.费用效率(CE)法。费用效率(CE)是指工程系统效率(SE)与工程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计算式如下:

费用效率(CE)=系统效率(SE)/寿命周期费用(LCC)

=系统效率(SE) /(设置费(IC)十维持费(SC))

CE值愈大愈好。如果CE公式的分子为一定值,则可认为寿命周期成本少者为好。

(1)系统效率。系统效率是投入寿命周期成本后所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明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的指标。

(2)寿命周期成本。寿命周期成本为设置费和维持费的合计额,也就是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费用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l)费用模型估算法;2)参数估算法;3)类比估算法;4)费用项目分别估算法。

2.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所谓固定费用法,是将费用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出能得到最佳效率的方案。反之,固定效率法是将效率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取能达到这个效率而费用最低的方案。

3.权衡分析法。权衡分析是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个要素作适当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总体的经济性。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法的重要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权衡分析。通过有效的权衡分析,可使系统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既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又可使有限的资源(人、财、物)得到有效地利用,寿命周期大的吸引力。例如,使用简便,舒适性提高,容易掌握,具有多种成本评价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权衡分析的彻底程度。

在系统效率SE和寿命周期成本LCC之间进行权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有效手段:(1)通过增加设置费使系统的能力增大(例如,增加产量);(2)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精度提高,从而有可能提高产品的售价;(3)通过增加设置费提高材料的周转速度,使生产成本降低;(4)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的使用性能具有更多用途等,可使运营期的收入得以提高。

4.比率法分析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1)构成比率。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以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2)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 (或稳定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三、BOT项目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原则

BOT项目成本管理以“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原则,核心是成本规划与控制,不能只追求一次性建设投资的节省,而是要从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范围来考虑成本的节约,尤其是要考虑工程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提高会带来工程成本的降低。

(二)帕雷托法则

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本来就不平衡。因此,主张以一个最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获得最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一般而言,项目的全寿命成本不是均匀的分配在每一个阶段上的。据统计,在建设期有大约占全部分项工程数目10%~20%左右的主要分项工程,其成本占建设期总成本的60%~80%,因此,这些分项工程应作为建设期成本的重点,可以用来作为项目成本分析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三)以规划设计阶段为重点,以动态控制为主的控制原则

图1是描述的不同建设阶段影响建设工程成本程度的坐标图。从该图可看出,影响工程成本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工作阶段。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BOT项目工程成本动态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这种控制是动态的,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

四、BOT项目从寿命周期成本角度评估决策的一般步骤

(一)提出项目的功能要求

在项目开展前期,就项目未来的功能要求必须以目的或目标的形式具体地、定量地加以明确。

(二)项目前期基础资料收集

在评价寿命周期成本时通常需要的资料有:(1)市场调研资料;(2)用户的需求资料;(3)设计资料;(4)建设期资料;(5)后勤支援资料;(6)运营费用计算用资料;(7)价值分析资料;(8)项目的计划和进度管理关系的资料。

(三)BOT项目方案比选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进行权衡,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要考虑多种方案,进行费用效率(CE)法进行分析,以便从中选出可以完成任务而且经济性高的最佳方案。

由于寿命周期成本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建造进度和系统的使用年限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成本,同时余下的运营期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投资商的收益。

项目方案比选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评价方案的“符合性筛选”。首先进行符合性筛选,以最重要的评价要素为依据对各方案进行一次筛选,将评价显然不高的方案排除掉。

2.对经过“符合性筛选” 剩下的方案进行有效度和费用的详细估算。

3.用固定费用法和固定效率法进行试评。

4.从效率和费用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选出最佳方案。(1)如果系统的效率和费用两个方面都是最优的,当然应选取该方案;(2)如果系统的效率相同,费用也没有大的差别,则需要通过分析定性因素来择优选用;(3)如果不存在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方案,则在最终决定哪个方案最佳时,应以与系统预期功能关系大的因素为依据。

(四)编制报告

形成BOT项目的评估报告书。

五、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BOT项目立项前,参与BOT项目的利益双方就应该进行项目全寿命成本分析,一个进行成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BOT项目应能达到以下效果:

1.提前预测未来的各种收益和成本支出,在项目初期就考虑寿命周期成本,以便评价方案及鉴别潜在的问题或影响因素。

2.积极影响BOT项目利益各方前期对于项目功能设置的规划。

3.支持未来BOT项目战略性规划,进行“费用设计”,降低未来的工程成本,节约投资。

4.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引用到成本分析计算之中,考虑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政府决策者还应该注意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5.BOT项目利益各方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控制的意识,达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喜军,王孟钧,陈辉华.BOT项目运作与管理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自然环境与资源;控制成本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进行探索。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环境效益,而且要满足经济效益,从而让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面向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一)建筑设计能源消耗最少的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运用能源消耗最多的是日常使用阶段使用的能源。

1、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消耗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它在生产的过程中也消耗很多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在计算建筑材料能耗的时候,也需要加上建筑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如果回收回来的材料加工成新材料,那么它的原材料能耗就大大的降低了,而且也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对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全寿命周期来比较,从而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与建筑质量优质。

①施工建筑活动中选择生产能耗低的材料

建筑行业是使用这些能源、资源最多的行业,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面积日益减少,环境的破坏度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愈厉害。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活动的时候,尽量选择生产能耗较低的材料或者是可再生、可重新加工的材料。

②就地取材,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由于建筑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但是在进行这些材料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汽车等运输工具来运输这些材料,而在进行这些材料运输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汽车汽油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建筑活动中需要大量建筑材料的时候,尽量选用当地的材料。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能源能耗,而且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

(二)在全寿命周期下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我国本身存在南北气候的差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环境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冬季比较寒冷,北方房屋建筑的时候需要供暖设备,而南方需要空调设备来取暖。从空调产量就可以看得出,使用空调设备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也直接增加了能耗以及环境污染情况。北方燃煤供暖,更是对能源大大的消耗,释放的二氧化碳不仅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而且对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而南方空调释放的CFC物质,不仅破坏环境污染而且破坏大气臭氧层,导致紫外线加剧从而伤害人体皮肤。

①通过建筑结构框架设计实现节能

北方的住宅建筑大多注重朝向,南面受到阳光较多而其他面则受到阳光较少,因此,则通过减小这三面的窗口从而减少热量散失。而在南方,则需要注意通风与隔热,因此,在建筑布局设计的时候结合夏季主导风向来进行窗口位置的布置。

②改变护结构达到保温隔热性能

由于我国冬季的时间较长,供暖的日数也较大,因此,不但要减少能耗不仅要节省能源,而且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来实现保温性能。由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要考虑到住户的需要,因此,住宅的门窗比会变大且住宅的体形系数增大,正因为如此,才很难实现对除南面以外的窗型进行变小,给节能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利用最佳化原则

建筑全寿命周期使用中,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降低对其消耗。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用水,尽可能的使用对环境低污染的清洁能源。

(一)清洁能源有哪些

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是可持续使用的,利用起来不仅能够替代自然资源,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①太阳能利用可以进行发光、发热、发电等。这些都不仅代替了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十分的环保。

②风能的利用也可以进行发电、发热,它的原理就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与热能。

(二)建筑废弃材料可回收利用

目前建筑设计着重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在建筑活动中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活动之后将所剩下的材料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经过物理、化学方式处理之后可以重新变成新的材料,从而进入下一次的使用,不仅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减轻了环境的污染。

三、环境压力最小原则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运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减少自然资源破坏,减少建筑垃圾以及固、气体污染等废弃物,才能真正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四、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选用长寿的建筑材料增强多适应性原则

(一)选用耐久性材料,从而实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保证选择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全寿命周期同步,从而减少对材料的更换实现节约能源。

(二)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将来的适应性,比如说户型在多年以后可能不适用当时需要了,即刻对其进行改建则可满足当时需求。这样的设计,所产生的环境消耗能源要少很多。

五、经济环保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项目成本的控制问题,在全寿命周期活动中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建筑,并且实现所需的必要功能,那么这个建筑物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是比较成功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最小的。

(一)选用环境性与经济性的建筑材料

在建筑施工活动中,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往往是成反比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则会损耗环境利益,因此,寻求一种保持经济利益增长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破坏的设计方案势在必行。

(二)优化建筑投资

对建筑投资时要考虑到后期维修资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前期投资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后期运行时维修的问题。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要结合这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化、长期化的建筑设计图。

六、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程序

对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程序,主要包括明确目标、构思方案、方案备选、评价以及改进工作方案等等。第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明确目标,设计最终的结果要实现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以及可持续化等目标;第二,方案构思这一步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例如环境、气候、建筑材料、施工条件、资金等等。根据设计目标开动思维创造力列出若干个方案,这个过程可以是草稿图记载也可以是感念式笔记等等;第三,备选方案根据建筑设计原则将构思的方案具体化呈现,包括材料的运用选择、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方案拟定等等;第四,建筑周期寿命的评价,根据前面三步骤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建筑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对将来整个建筑水平进行评定,而且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从而选出最优、最佳的方案。

七、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评价方法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评价,包括环境效益方面和经济效益方面。环境效益方面,是减少环境的破坏以及改善自然资源,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建筑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是控制成本,在开发前投资、招标、设计、施工等项目内容进行成本控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八、结语

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结合自然环境能源问题,而且要考虑到项目成本的控制,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建筑,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对建筑设计需要秉承的各项原则进行了综合阐述,而且分析了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的原因。明确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环境资源问题和控制资源以及成本问题,从而实现高经济效益、高环境效益的建筑成果。

参考文献:

[1]余建鹏,郑泽根.城市污水处理厂全过程周期评价模式探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02).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站LCC;分析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可用公式(OC=€%d1C1+€%d2C2+…+€%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d€識C€譓TTR)进行估算。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aWT为断电(惩罚)成本,€%d€識C€譓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三、设计方案中的LCC分析

(一)总平面优化

站区总平面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站址用地面积最小,综合社会效益最优。

(二)二次系统

1、监控系统的配置全部按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参数配置及组屏。

2、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要求统一二次设备接口及二次线配置,减少装置功能的重复,对二次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1)取消了独立微机五防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合一;(2)取消低周低压减载屏、小电流接地选检装置、将其功能纳入站内自动化系统;(3)简化全站打印机配置,采用信息后台集中打印技术;

3、二次系统经整合后,二次屏柜数量减少,35kV、10kV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到开关柜上,减少大量控制电缆接线。

(三)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2011版)》,为半户内方案,并进行优化,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电缆进线改为架空进线,符合变电站实际进线条件,比电缆进线节省投资。

(四)变压器调压开关选型论述

真空开关的优越性:

1、依靠真空管熄弧,真空管电寿命高达60万次

2、绝缘油不会碳化,无需在线净油装置。

3、真空管与机械隔离触头同时存在,当真空管出现故障时,机械触头可以起到熄弧作用。

4、整体插拨式结构,油室联结触头无需更换,吊芯、安装、检修简便。

5、滚动方式替代滑动方式机械寿命达150万次。

(五)通用设计、典型设计变电站

全寿命周期理念(LCC)的应用,是国网公司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指导原则下推行的全新建设管理理念。“两型一化”的指导原则即要在工程建设中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遵循工业化的建设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

(六)接地方案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类成《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分流系数、地电位升、优化接地网均压带形式,校核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合理降阻,作好绝缘地坪,在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下节约成本。

四、结语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造价管理;措施

一、 前言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LCC)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英国Gordon A于1974年6月在《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了《3L概念的经济学》,最早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概念,后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已经成为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建筑设计选择的一种分析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成本管理系统。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行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都是国家总能耗中权重较大的一项,约占30~40%,故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意义重大。我国现行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只考虑到了建筑物的建设成本,而忽略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的造价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造价管理中引进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在不同的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因素、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如在美国给出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建筑对环境和建筑使用者的不利影响,重视可持续发展规划,在能源效率、节约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等方面努力提高建筑品质。在我国,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出的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节约资源,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减少建筑带来的污染和废弃物,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存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理念。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1、对于绿色建筑缺少认知

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尚未清楚认识到绿色建筑,没有充分掌握其内涵,绿色建筑基本知识掌握率低,有人单纯将绿色建筑认为是周围绿化环境好的建筑,还有人将绿色建筑认为是贵族建筑。由于缺少认知,故而投资者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开展宣传,等到消费者住进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只是小区绿化较好。这种认知上的误区对绿色建筑市场需求影响较大,且对于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有较大阻碍。

2、初期成本较高,对投资者和使用者缺少足够的吸引力

虽然绿色建筑从长远角度而言有较明显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以及社会效应,但是基于我国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期投资成本较高。绿色建筑有较长的成本回收期,而当前社会主导为市场经济,投资者基于风险角度往往会注重在短期内资金与利润回笼的快速性,故而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与热情。为了开拓市场,投资者只会在炒作广告中较多使用绿色建筑字眼,而在实际建设中却没有充分体现。

3、缺乏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激励制度

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政府出台了较多法律法规、规范以及标准。在此形势下,就凸显出激励政策缺乏时效性与长远性,较为滞后。目前我国虽然颁布了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规模化使用可再生资源能获取财政补贴的政策,但是没有建立健全的、可为绿色建筑与节能项目发展提供支撑的长效机制,缺少税收减免或者补贴等激励政策,故而投资者积极性较低。

四、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项目准备、建设、使用、回收等各个阶段的成本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成本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损耗。建设项目全寿命成本管理和控制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项目建设各个部门的参与,其具体包含了项目材料与设备的成本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以及应用维护成本控制等内容。

1、加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管理。在项目的全寿命成本周期管理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对于整个工程成本具有比较大的影响,方案研究的越透彻,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少,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包含项目周围的地质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有可能影响项目的实施。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当结合当地项目情况进行研究,掌握真实客观情况,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项目设计对于工程造价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在前期项目设计不合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有设计变更等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还会造成材料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最终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同时项目设计不仅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对于建筑物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设计规划是成功的开始,会形成一种无形资产,对于项目成本控制具有增值的效果。设计费用占据建设项目全周期成本的比例非常低,但是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因此项目的设计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3、施工阶段控制

项目施工阶段是将图纸、材料、施工人员等统一组合的过程。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的个体行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承包商的行为涉及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各个方面。在此阶段要严格按照前期设计来完成绿色技术,同时也要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方案不足之处,由于理论和实际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修改反馈,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建设最好的绿色建筑。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深入现场,配合工程管理人员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材料费一般占预算价值的70%左右,所以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的重复利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施工阶段应当以实现规划阶段目标的思想来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同时注意其造价和对工程项目本身与环境的影响。

4、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即将投入使用的阶段。竣工验收的程序:竣工准备;竣工验收计划;现场验收;竣工结算;交接竣工资料;执行交工手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在此环节其主要工作就是要认真做好工程结算的审定工作。在验收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合同事先的约定逐一地对项目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这是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前最后一次全面的检查。它的检查结果直接影响着此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建筑规范,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超出预算等。

5、技术、经济、法律等手段有机结合。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有效的进行造价管理,以创造出更高的效益。要实现建设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最优,就是在保证决策、设计、施工、使用、回收等阶段技术适度先进性的同时,在投入产出比上最合理。另外,建筑市场中的各个参与主体构成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微观基础。只有使各个参与主体协调一致,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只有做到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五、结束语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建筑科学管理的方式之一,能够满足项目成本控制的同时,实现建筑生态化和社会化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5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pe gallery, the whole life cycle is divided into pre construction stag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operation stage, and then the risks of each stage are identified and determined. This paper proposed solutions for identified risks and supplements the risk analysis of the pipe galler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of pipe gallery.

关键词: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策略

Key words: utility tunnel;whole life cycle;risk;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40-03

0 引言

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杆,具有投入高、集约性强、使用期限长等特点,管廊可在同一空间承载多种类型的管道,合理地利用了地下空间,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避免了对路面的反复开挖,提升了城市形象,廊内配备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可随时对管线运行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管廊在各方面都具备传统直埋管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的综合管廊建设尚未成熟,面对使用期限长、工程浩大、前期投入大量资本的管廊,研究其潜在风险,提出策略,有利于管廊未来的建设朝着更完善的趋莘⒄埂

1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管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关于管廊政策的出台以及法律的完善问题。②研究综合管廊设计和规划。詹洁霖在《城市综合管廊布局规划案例研究》中研究了综合管廊主线和支线的规划分析,邓蕾蕾在《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研究中》阐述了综合管廊现状和设计原则。③管廊施工技术的改进以及完善,例如箱涵施工方法和技术以及预制法和现浇法的对比,刘川、陈明轩就对于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进行顶进施工做了详尽的描述。④政府出资比例以及融资模式下投资方所承担的风险。徐霞等在《公司合作制模式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探讨》中针对PPP模式的投资以及利益分配做出了研究。而相关研究则包括地下工程的风险,如地铁、地下隧道工程的风险研究。以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以及入廊问题,宗绍宇等研究了综合管廊内部配套管线的选择,陶子明等针对天然气等各类管线的安全问题做了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对于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PP等融资模式方面,而关于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风险虽然有相关文献,但是并非针对综合管廊。基于此,以独立第三方的角度研究管廊在在全寿命周期的风险可以说是对综合管廊风险方面的研究作出了说明和补充,在现阶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 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

本文将综合管廊建设划分为建设前期,即管廊在施工前的项目决策、立项、规划设计、协调各相关单位、招投标等工作的时期;施工阶段,即中标的施工单位对所中标的标段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运营阶段,即在项目建成之后投入使用和运营维护阶段。按照所划分的阶段,列举管廊面临的风险。各阶段风险不仅包括管廊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还包括通过对已建管廊的实地调研得出管廊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本文为管廊未来的建设提供参考,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规避,站在影响未来的角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亦是会阻碍管廊建设的风险因素。

2.1 建设前期

2.1.1 管理理念风险

综合管廊是国家新兴的市政建设项目,管廊的建设目前多在试点城市展开,国家对于建设综合管廊的地方政府会予以较大的财政补贴,很多地方政府出于行政考虑急于建设,未引入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而管廊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缺乏全寿命周期意识,会使得未来投入使用存在诸多隐患。

2.1.2 规划设计风险

①设计风险。综合管廊耗资巨大,不仅是现时产物,更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扩充等因素,对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管廊既要在规模上具有前瞻性,又要兼顾成本,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造成大量管廊空间的长期闲置和投入资金的无谓消耗,如何平衡前瞻性与成本的关系,是管廊设计阶段所面临的风险。

②旧城区管廊建设风险。旧城区的管廊建设要考虑是否会对地面建筑造成损害以及成本的控制,相对于新城区开发不完善,地下管线不密集,建设管廊难度较小,旧城区的地面建筑密集,基础设施完善,地下埋设大量管线,增加了施工难度,在旧城区建设综合管廊需考虑诸多因素,慎重决策。

2.1.3 管线入廊风险

2.1.3.1 管线单位入廊意愿

管线单位入廊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管线入廊打破了管线单位以往各自为政,低成本埋设的局面,且入廊需缴纳入廊费、租赁费等,故而管线单位入廊意愿不高,增大了管廊建设运营的难度。

2.1.3.2 管线信息风险

①管线信息采集风险。

1)管线数据不全:由于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滞后,众多地下管线没有完备的数据统计,另一些虽然做过数据的统计工作,但实际埋设情况与统计数据不符。2)管线采集标准不一:管线单位使用数据的目的不同故而采集数据的标准不同,即使各自拥有完善的管线信息亦难以互通。

明确运营方式及责任,我国的市政工程一向面临着多头管理的局面,尤其是综合管廊,参与方众多,如果不在管线运营的前期明确各方的管理权限,管廊的日常维护工作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及早明确管廊建成后的维修及管理主体,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也可由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定具有相关资质的管理及养护单位,或由社会投资企业、政府、管线单位共同组成项目运营公司,对管廊进行有偿的运营和维护,这是在管廊投入运营前所必须确定的,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无序的状况发生。

3.3 经济层面

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建设管廊,综合管廊前期投入高,运营期长,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势必会对政府财政造成压力,选择PPP、BOT、BT等投资运营模式,既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也引入了以社会资本盈利为目的的管理,使得综合管廊的建造运营等过程更加透明化、市场化、合理化。

采用柔性合同,管廊运营周期长,对于PPP或BOT项目,其运营主体会发生转变,在运营过程中投资主体会因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管廊收费方式不确定等产生一定风险,这也是社会资本投资管廊的顾虑,采用柔性合同管理能够考虑到投资方所面临的风险,合理规避。

3.4 技术层面

在技g层面可以借鉴试点城市管廊建设施工的成功先例,并结合地质条件、技术水平采取适合各地管廊施工的先进技术,如可采用预制箱涵代替现浇箱涵,既节约了材料,也减少了对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

合理选择入廊管线,市政管线种类多,部分管线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管廊的设计阶段前期,地方政府应并充分论证管线不能同舱铺设的情况,以免发生危险。

4 结语

综合管廊作为新兴的准公益性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各方主体对自身在管廊建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尚未建立全面的认识。参考已有的地下工程风险共性,站在全寿命周期角度探究综合管廊风险,对管廊的风险研究进行补充,以期在未来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童星宽.预制箱涵代替现浇箱涵的可行性分析[J].实验研究,121-126.

[2]伊颖锋,林春秀,彭功勋.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分析及建议[J].管线工程,2015,3(33):121-123.

[3]陶子明,张云生,李跃飞,尹力文,李冬梅.天然气管线纳入综合管廊探讨[J].市政技术,2015,6(33):128-130.

[4]黄建陵,彭巍,华文鑫.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J].铁道建筑,2012,1:77-79.

[5]宋欣欣,闵海华.综合管廊技术应用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4,(31):229-230.

[6]陈晓强,钱七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6(4):666-671.

[7]李平,曲东.浅谈综合管廊建设[J].市政工程,2011,37(6):204-205.

[8]刘治宝.复杂地层条件下地铁随到下穿管廊工程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J].隧道建筑,2014:98-99.

[9]兰旭宁.市政工程的建设风险对策建议[J].江西建材,2014,6:282.

[10]薛伟辰,胡翔,王恒栋.上海世博园区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09,26(1):136-140.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寿命 周期 变电工程设计 应用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作为我国基础能源行业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加快自己的步伐,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由于电力资源的运营、维护、改造等一系列任务变得越来越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只有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安全、寿命、周期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妥当,才能真正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如今也成为发达国家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也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要求。

1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及变电工程设计理念

全寿命周期总体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及报废回收阶段。目前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对全寿命周期管理最简洁的定义是:从项目构建到运营然后到有效寿命的终结这整个过程中花费的资金的总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成本管理理论,它通过量化不同的构成元素,确保最优项目成本模型的获取,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成本达到最低要求。

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一般来说都是在项目前期的策划阶段就确定的,从变电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相关设计,并从人性化、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等方面给予考虑,在设计方案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一种设计理念。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实现,还应该结合当地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可以将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概括为可维护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节约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安全性设计、突发事件处理设计、成本最优化设计八个方面。

要实现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首先应该确立工程指导思想,明确使得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目标,由于变电工程还包含许多其他专业的内容,在各个专业的设计过程中都应该根据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制定出各个专业的执行目标,进而设计出符合各个专业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方案,以保证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更好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整个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往往是依靠多个专业项目相互协调完成的,只有各专业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完成整个变电工程设计理念。

2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变电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系统的规划 从系统的规划角度来讲,在确定接入系统方案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电气计算,在可供选择的接入方案之间进行综合比较。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适当的思考,例如考虑线路的长短、离现状公路的远近、设备运输的难易程度、周边设施是否齐全等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在满足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大前提下选择相应的变电设备,避免设备选择时出现以大代小的情况,造成设备的投资浪费。

在系统规划时,还应该进行相关的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稳定计算,分析并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以满足变电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各项要求,以免出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2.2 地理位置的选择 在接入系统方案确定之后,就应该充分应用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对变电工程的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地址的选择方面,必须重视变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留远期发展的可能。从这个方面来说,变电工程应该选择周边建筑物比较少的区域,避免扩建时无法进一步征用土地。另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例如不良地质、水文、气象位置,这不仅会威胁到变电工程的建设安全,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造成经济损失与浪费。最理想的方式是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总寿命周期成本,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较为重要的变量作为重点的选择条件。

2.3 电气的主接线 变电工程在进行电气主接线时,往往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例如在设计时必须根据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规划容量、符合性质等等特点进行确定。尤其要注意的是遵循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安全性、易维护性、可扩展性、节约环保性等成本最优设计的原则,将日常活动中的供电、运营、操控、检修等环节逐一考虑进去,来对电气主接线进行确定。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应该合理的简化变电工程的主接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元件数量以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经费的目的,在资金的角度下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2.4 变电工程区域规划 在进行变电工程区域规划时,总体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就近的资源与设施,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优化控制。就拿变电站的建设来说,现在的变电站多为无人或少人值班,对站内设施的维护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变得尤为重要,除了达到使用功能外,为了实现防止突发性事件与灾难,还应该符合国家安全的有关标准。

变电工程在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构建物之间在平面与竖向上应近远结合、相互协调,这样才能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设计要求。在平面空间的组合上,也要满足相关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有利条件,使得布置上变得紧凑合理,也方便之后的扩建工作,对于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节约环保性与可扩展性的要求也得到了全面的贯彻。竖向布置也是如此,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并根据工艺要求,将交通运输、土方平衡等因素做为全寿命周期成本变量综合考虑总成本,达到减少土石方量的目的,使得内部排水设施通畅无阻,也便于之后设备的运输。在管沟的布置上,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在满足安全性、易维护性等必要的条件下,还应该尽量保证最短线路、最少转弯,适当的情况下可适当集中分布,减少交叉。

在变电工程区域规划上,对运输道路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变压器作为变电工程的重要设备,由于变压器的设备尺寸较其他变电设备来说相对大很多,运输难度也是所有设备中最高的,在运送变压器时要求运输道路相对较宽,且对道路转弯也要求尽量少,以免造成变电设备的运输不便。

3 结束语

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全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都纳入统一的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世界领先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变电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国家与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也会逐渐意识到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变电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将全面应用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最终使得各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收获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曾庆禹.变电工程的寿命周期成本与新技术发展分析.中国电力,2000,33(12):35~38.

[2]金家善,史秀健,吴奕亮.LCC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上海电力,2004(4):280~284.

[3]帅军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电力,2004(3):177~178.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7篇

一、国家供电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是国家供电企业开展发电工作、经营管理及售电业务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其种类多、专业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管理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功效,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其社会价值。

为了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提高固定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全面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实施国家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实施国家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具体措施

笔者以为,实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一)必须以制度管理为保障

1、完善管理体制,形成三级管理机制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形成价值管理机构――实物归口管理机构――资产利用机构为主要内容的三级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依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工作的需求,明确责任制,例如:归口管理机构在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应负主要责任。管理体制应明确该部门的职责,负责查验固定资产、保管内部转移资料、保障归口范畴内的各类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大规模修理、更新换代和报废要进行严谨的技术核实和审验,并依照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供电企业的负责人。此外,管理体制应结合实践,严谨周密,既明确权利和义务,又具备可操作性。

2、健全管理流程,保证实现全过程管理

实行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流程作为保证。应对已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升级和优化,明确各个关键工作点的工作内容和特别事项的处理措施,并使各个流程直接实现无障碍对接,并以流程为导向进行业务处置。不论是固定资产的购买、变更还是报废,都必须遵循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以强化工作的严谨性,实现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动态管理。

3、强化检查和核查力度,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了保证管理体制的高效实施和电力企业的平稳运转,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应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检验、考评、奖罚与责任追究体制,并依据需求,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

(二)实行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以前卫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对于同一固定资产,因为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模式不尽相同,可能会使财会机构的台账信息与使用机构的设施台账信息有出入。为了使二者趋于一致,就必须建设一座从财会到生产的信息交流桥梁,使财会机构的价值管理信息和生产机构的实物管理信息可以互相传达。

1、建立设备KKS编码与财会台账的映射

KKS编码管理主要是针对部件实行管理,管理覆盖面较大,而设备台账以电力设施为主要线路进行组织,以设施技术信息、地理定位、分类信息、功效、工艺流程等内容为切入点,将设备和备品备件以不同的视角构成相互联系的设备树;而财会资产为三级分类构造,在建立映射时,应从财务台账中的各项具体资产开始,找寻到其中各类设施的KKS编码,建设财务资产与设备台账的一对多的包含关系。映射关系的建立能使设施在全寿命周期中运转、修护以及移动,使每个环节的设施价值等信息得以共同享有,既有助于财会机构做好价值管理,又能为生产设施的计划修护第一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2、建设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当前,伴随ERP软件的运用,供电企业大多都引入了SCM物资管理体系和基建MIS管理体系,使固定资产的购买和建造等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此外,引入了FMIS体系,实现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效对接。在此前提下,还需要管理好管理系统的信息接口,打造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对接,以保障得到的数据一致和管理模式的分布式运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实时管理并监督整个营销过程。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阶段管理

1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内涵

全寿命周期理论以项目或者产品的寿命周期为出发点,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实现寿命周期内整体最优的目标。全寿命周期理论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军界, 主要应用于航母、战斗机等高科技武器的管理,后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天科技、能源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从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出发, 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目标。这里所指的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项目报废(或建设项目结束)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处置五个阶段。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与传统的造价控制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造价控制是以建设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为目标,如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目标要求是工程结算不得超过设计阶段的概算,而往往忽略了对后续阶段(运营阶段和报废处置)造价控制的要求,从而容易造成在后续阶段的维修成本过高等弊端。而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实现建设项目全周期总造价的最低,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将建设过程各个阶段视为一个整体,把各阶段的造价都纳入到全周期总造价的考核范围内。

2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为有效实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强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技术和经济相结合

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建设单位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组织上要明确各职能部门造价控制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在技术上要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在经济上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各阶段造价控制的效果进行奖惩。

2.2 强调控制的主动性和动态性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往往采取被动的目标控制方法,即将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进行比较, 发现偏差后分析原因,为下一阶段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它只能发现偏差而不能预防偏差的发生,一旦偏差发生就已经造成造价超支的事实。所以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应立足于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的偏离。

2.3 以项目前期阶段作为控制的重点环节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但在管理过程中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75%~95%; 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35%~75%; 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5%~35%;运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可能性为0~5%。所以,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造价控制应重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管理,才能确保建设项目全周期总造价最低的目标实现。

3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建设项目寿命期内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应针对每个阶段工作任务的特点和其影响程度,制定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内容。

3.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和建设标准的定位,而方案的不确定因素往往跟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可行性研究越透彻,则方案的不确定因素越小, 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同样,建设标准的合理定位也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如果建设标准制定太高,会脱离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超出财力的承受范围, 反之如果制定太低,可能不能满足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增加后续阶段的造价。

3.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图纸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 设计方案一旦确定后,往往就确定了项目后续阶段(包括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的造价,所以如何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工作。建设单位可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对工程项目的功能进行整合和优化,并结合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建设单位的全部使用功能。

3.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和施工合同订立管理。在施工招标评标时,对技术标书评价时除了考虑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外,还应增加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维护方案的评价,在对商务标书进行评价时,应避免陷入“最低投标价中标”的误区;在施工合同订立时,对于合同中涉及费用的内容(如价款结算方式、违约争议处理等),应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索赔要有前瞻性,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2)施工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审查工程结算支出和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业主应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工程结算报告中的工程量进行认真核算后,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结算借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避免工程变更的发生,若因一些客观原因不得不发生工程变更,应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

3.4 运营阶段的造价控制

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点是加强建设项目的维护成本管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免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结构的破坏;在工程保修期内出现了质量缺陷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