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鲜活农产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1篇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特性;物流;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66-01

鲜活农产品是我国消费者除粮食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鲜活农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易腐烂,保鲜难度大,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在物流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农产品有所不同[1]。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落后,使农产品物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效益大大降低。一般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产品总成本的50%。与世界发达国家(日本)10%左右的物流成本相比,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所占比例已达60%,甚至更多,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因此,分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完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不仅有利于降低生产及运输成本,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鲜活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这对提升鲜活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鲜活农产品的界定及其物流特性

1.1鲜活农产品简介

鲜活农产品是指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等5类农产品”[3]。由此可知,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生鲜茉莉花、生鲜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生鲜蛋和鲜奶。

1.2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对鲜活农产品生产数据的采购和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分销、配送等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由此可以总结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性主要集中于2个方面[4]:一是基于“鲜”而提出的物流时间及环节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鲜”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只有较短的保质期限,易腐烂、易变质,因而要求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同时,这也对各物流子系统之间的沟通、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新鲜果蔬的损耗大多发生在装卸搬运作业环节,因而应努力减少新鲜果蔬的装卸搬运次数。二是基于“活”而提出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上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具有“活”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可能具有某种生命体征和生物特性,其规格、质量、活跃程度以及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价值不一,因而需要不同的物流空间及设备与之相适应。例如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及储存对于温度有严格要求,因而必须配备专用的运输车辆。

2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资源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明显,南北东西各地的产品各有不同。例如:南方香蕉、北方苹果、东部大米、西部山货等,这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创造了一个先天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对如何建立有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2建立了绿色通道

在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以方便鲜活农产品运输为目的的“绿色通道”,很好地促进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发展。“绿色通道”是指为了保证鲜活农产品快捷、顺畅地从生产地向销售地运输而划定的公路线路,对在这些线路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优先通行或减免通行费用等特殊运输政策,保证运输车辆快捷、低成本运行,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5-6]。从1995年开始,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山东寿光至北京、寿光至哈尔滨、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等4条蔬菜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总里程约1.1万km,穿越18个省(市、区)[7]。通过对整车运输蔬菜的车辆实行不随意拦车、不罚款、不扣车等特殊政策,保证蔬菜的运销顺畅。为了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保证其快捷、顺畅、高效率地运输,2005年初,由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委联合了《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现有公路国道网为基础,规划了布局为“五纵二横”的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信道”网络,总里程约2.7万km,直接连通全国29个省会城市,71个地市级城市,基本可以实现重要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与大部分中心城市之间的便捷连通。

3对策

3.1改进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改进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物流技术。政府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给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和质量检测设备,加强冷藏设备的建设,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带动鲜活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强批发市场建设

加强批发市场建设,构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体系。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具有物质集散、价格生成、信息、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的规范化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

3.3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构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要求在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作用,构建物流信息网络资源,有目的、有系统地筛选、归类,符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农民直接应用。

3.4培育物流人才

政府要提供资金和政策培育物流人才,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加快物流业人才的培养,介绍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操作方法,实现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3.5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可更好地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要积极引导、大力扶助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形成,吸引、推动农民入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合作组织真正成为联结农户与批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4参考文献

[1] 吴峰.江西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111-114,118.

[2] 施海霞.浅析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J].商业经济,2008,31(9):27-28.

[3] 胡定寰,俞海峰,T Reardon.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03(8):12-17.

[4] 俞菊生.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和批发市场[J].上海农村经济,2003(4):43-44.

[5] 贾会棉,曹印革,路剑.美日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科技,2005(7):12.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交易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有效引导生产。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足实际、服务发展。要立足于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大力提升创新的整体效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着力增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创新的内在动力,突出企业农产品流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在规划、政策、标准和监督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三)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要积极推动技术、项目和要素向创新企业、市场和示范区集聚,鼓励大胆探索,重点突破束缚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工作。

三、发展目标

开展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到5年的发展,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进一步减少,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流通的公益性特征更加突出。

——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体系,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机制及支持政策。

——重点培育一批创新示范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突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广泛应用现代交易技术、方式和模式,交易水平明显提升。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系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公益明显增强。建立完善更加符合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实际的组织制度。

四、主要任务

(一)交易创新。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深入推进跨区域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建设,支持市场和企业建立和优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支持加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发展全程冷链物流,促进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完善创新鲜活农产品交易方式的配套服务体系。

(二)管理创新。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推广农产品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标准,宣传贯彻商务部的番茄、青椒、黄瓜、鲜食马铃薯、洋葱、冬瓜、豇豆等有关农产品流通规范,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流通品牌化,完善农产品流通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广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系统,促进农产品流通节点交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3篇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分析了陕西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现状,并构建了新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最后对陕西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54-01

收稿日期:2015-02-10

基金项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ZK14-14)

作者简介:任娟娟(1980-),女,陕西省商洛市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陕西省鲜活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当前陕西省鲜活农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农产品的物流发展还很落后,部分鲜活农产品不能实现“物尽其值” 和“货畅其流”,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区域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缩短鲜活农产品物流时间、有效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商品率、实现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建立高效、新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生鲜农产品的特点

随着生鲜农产品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其市场特点也在逐步变化,主要体现在需求、生产和流通方式上。

1、需求特点

生鲜农产品是城镇居民生活中必需的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虽然单位需求量不多,但总的市场需求量大。生鲜农产品本身的品质和鲜活度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需求观念的变化决定了流通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做到快速流通和销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把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间的损耗降低。

2、生产特点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分散性和季节性,因此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流通特点

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特点要求物流组织需要快速将产品流转到消费地,尽量缩短生鲜农产品物流半径,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了保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在物流技术上则要求加强冷藏物流或低温物流,减少损耗。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从最初的自给自足、沿街散卖,到批发市场的出现、超市的普及、企业+基地模式的兴起、农超对接、网上生鲜、政府便民工程等,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摸索从未停止。至今为止,我国大体存在五种形态的生鲜供应链。

1、直销模式:“农户+消费者”

2、批发市场模式:“农户+批发商(多级)+零售商”

3、订单农业模式:“农户/农协+零售商+消费者”

4、基地模式:“零售商(自建基地)+ 消费者”

5、信息平台模式:“农户 / 农协 + 服务运营商 + 消费者”

三、构建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1、便民连锁菜店成为销售主体

近几年,生鲜市场、社区超市总体发展滞后,很难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市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成了政府部门关心的大问题。为此,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流通网络建设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未来工作勾画出了蓝图:“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以以规范型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为供应主体,第三方生鲜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以社区平价菜店、直供直销菜店、车载零售网点和连锁菜店为基础,以周末蔬菜直销市场和早晚市为辅助的业态丰富、渠道多样、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城市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络。”

2、多种形式推进蔬菜进社区

鼓励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等与社区蔬菜销售网点直接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等,积极参与建设菜市场或社区直销菜店;鼓励社区菜店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连锁经营。今后要在提升改造原有零售网点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新网点。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流通模式,多途径开拓蔬菜零售市场。”根据《意见》,全省各大中城市将选择 2 至 3 户有实力的流通企业组织开展车载直销经营的试点,并与周围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加强合作,在社区开办直销直供生鲜超市和连锁菜店。

3、产销衔接,让百姓吃上放心菜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4篇

随着生鲜农产品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其市场特点也在逐步变化,主要体现在需求、生产和流通方式上。

1、需求特点

生鲜农产品是城镇居民生活中必需的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虽然单位需求量不多,但总的市场需求量大。生鲜农产品本身的品质和鲜活度引起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需求观念的变化决定了流通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做到快速流通和销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把生鲜农产品在流通中间的损耗降低。

2、生产特点

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分散性和季节性,因此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流通特点

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特点要求物流组织需要快速将产品流转到消费地,尽量缩短生鲜农产品物流半径,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了保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在物流技术上则要求加强冷藏物流或低温物流,减少损耗。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从最初的自给自足、沿街散卖,到批发市场的出现、超市的普及、企业+基地模式的兴起、农超对接、网上生鲜、政府便民工程等,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摸索从未停止。至今为止,我国大体存在五种形态的生鲜供应链。1、直销模式“:农户+消费者”2、批发市场模式“:农户+批发商(多级)+零售商”3、订单农业模式“:农户/农协+零售商+消费者”4、基地模式“:零售商(自建基地)+消费者”5、信息平台模式:“农户/农协+服务运营商+消费者”

三、构建新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1、便民连锁菜店成为销售主体

近几年,生鲜市场、社区超市总体发展滞后,很难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市民“买菜贵”、农民“卖菜难”成了政府部门关心的大问题。为此,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流通网络建设保障市场供应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为未来工作勾画出了蓝图:“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以以规范型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为供应主体,第三方生鲜物流配送体系为支撑,以社区平价菜店、直供直销菜店、车载零售网点和连锁菜店为基础,以周末蔬菜直销市场和早晚市为辅助的业态丰富、渠道多样、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城市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络。”

2、多种形式推进蔬菜进社区

鼓励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等与社区蔬菜销售网点直接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等,积极参与建设菜市场或社区直销菜店;鼓励社区菜店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连锁经营。今后要在提升改造原有零售网点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起点的新网点。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流通模式,多途径开拓蔬菜零售市场。”根据《意见》,全省各大中城市将选择2至3户有实力的流通企业组织开展车载直销经营的试点,并与周围民专业合作社、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加强合作,在社区开办直销直供生鲜超市和连锁菜店。

3、产销衔接,让百姓吃上放心菜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鲜活农产品 物流

当前,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农产品初步实现了供求平衡。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地下降。但是近年来,农产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己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消费中关注的热点,它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一、调研设计与实施

我们将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看成一个系统,首先界定了研究对象――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并且分别调研和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内容:系统的组成部分(农户、批发市场、加工企业、零售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实体之间的关系、外部环境(包括政府、其他相关行业如:物流技术开发商、物流软件开发商等、消费者等)。

对于物流系统内实体的调查范围确定为河北省11个地级市,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实体,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在各个实体的问卷的设计中也包括对物流系统内部各个实体之间关系的识别,以及各个物流实体在物流管理与组织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对于系统的外界环境,我们主要调研了消费者,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信心指数、食品安全状况认知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本次调研从2006年10月开始至2007年3月止,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57份,有效问卷为381,参与问卷的人员有企业经理、副经理、经理秘书、各部门主管、员工等,他们都对被调研的公司(企业)的情况有全面了解。

二、河北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现状描述与存在问题分析

1.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外部环境分析

(1)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仍有待提高。

①物流结点。由调研数据分析得知,农户销售鲜活农产品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到本地市场销售(92.94%)或是出售给上门收购的企业或个人(56.47%),由于河北省的产销地批发市场中有大批的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所以上门收购者也多数通过批发市场把产品销售出去,而生产前与企业有订单的仅占7.06%。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最主要的物流渠道是通过产销地的批发市场和销地零售市场到最终消费者。

②物流线路。从全省路网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河北省公路密度虽已达到40.44公里/百平方公里,但仍低于我国东部沿海11个省市的平均水平;全省仍有10%的行政村未通公路;同时调研发现,河北省的鲜活农产品运输主要依赖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仅占2.35%。

③信息通讯网。虽然河北省在通信设施方面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河北省农业信息网络相对于农业大省来说覆盖面依然有限,并且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更新发展滞后。农村物流信息的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的资金严重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

(2)消费者调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能力的增强,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从新鲜、价廉物美进入至安全、卫生新层次,相应的对食品的安全及卫生的关注也增加。遗憾的是,让消费者感到忌惮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市场上已经不是个别品种或偶然发现的问题,而是时有发生,动辄波及全国。从而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3)国家政策法规。由于河北省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的调控能力较为薄弱,调控力度不足,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物流调控缺乏市场化机制。农产品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法制管理难以真正到位,存在有法不依、无法可依、违法不究等影响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的问题。二是农产品物流调控缺乏统一性。农产品物流涉及的各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都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它们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相互之间横向联系不多,各级政府没有进行统一协调。

2.河北省物流系统内部实体分析

(1)实体之间的合作较少。虽然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绝对数量大,但普遍是一些小农户行为,以简单、零散的经营方式从事小规模运销,实体之间缺乏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呈现出的总体特点是:物流主体多元化、但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等。

(2)实体在应用物流技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从生产者出售产品的阶段到批发商运销产品的阶段,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冷藏运输技术落后。调研发现,农户在销售产品时有92.94%采用的是自产自销的方式,运输过程中自己运输的比例高达76.47%,在运输过程中大多采用敞篷车运输,没有任何冷藏保鲜措施。其次,物流处理过程效率低,损失大。调研发现,农户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阶段有高达69.41%的产品未经过任何食品质量检验或检测程序。这不仅造成了大量产品的浪费,而且也产生大量鲜活农产品的安全隐患。第三,物流信息处理先进技术应用较少。以批发商为例,拥有电子结算系统的仅占12.5%,拥有电子监控系统的仅占25%。

(3)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有待提高。目前,河北省境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从事最主要的活动只是存储运输,而且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其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非常的低,大多数物流企业处于一种不成熟的发展中状态,不完全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特征。通过调研得知,河北省第三方物流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服务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河北省目前的第三方物流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135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企业平均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5.43辆,而且利用率较低。

②服务范围狭窄。在欧美,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河北省的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

三、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措施

1.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便利与否,所以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和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物流集散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的改善,可以从提高河北省农产品实物流管理水平方面,首先农产品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并接受先进的物流管理的观念与方法,其次,提高河北省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改善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合作协调水平,促进利润合理分配,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2.农产品物流技术

一方面要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因为“新鲜”是鲜活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是鲜活农产品存在含水量高,保险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所以就更应该对运输技术进行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储藏保管技术,储藏保管技术是储藏合理化的重要方面,对于疏蔬果类等鲜活农产品,应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加大产地蔬果贮藏库和冷藏库的建设,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

3.第三方物流

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物流结点建设。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而且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这样作既可以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

4.宏观调控

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制定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最后,应该严格控制涉农费用,对涉农收费进行清理审核,取消没有政策法律依据的收费项目,减少收费环节和事项。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我国农产品行业中,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基于利益共享的紧密合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试图建立一种农产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企业与个体农户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从而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heagri.省略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超对接 鲜活农产品 流通模式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

(一)流通规模大

我国农产品总量高,居世界首位,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消费,更希望能吃到最新鲜的最自然的产品,所以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由于地区经济结构和气候条件不一样,我国农产品基本上是各地各自生产,全国范围内流通,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区域的人民都希望能吃到各地农产品。因此,农产品流通中,原产品占了70%以上。

(二)流通渠道多样化

我国鲜活农产品大体有以下几种流通模式:农户+小贩+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专业合作社+批发商+终端零售、农户+专业合作社+超市。从这些流通模式中可以看出,批发商在渠道中还占有主导地位,我国有超过70%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要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终端环节通过农贸市场销售的在80%左右,进超市销售的比例不到10%。农产品通过农业合作组织销售的比例偏低。

(三)流通环节较多

从目前存在的渠道模式中可以看到,批发市场在流通环节中还是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要解决农民的生产与销售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就要依赖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经过多个环节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比如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一般要经过产销地的批发市场、加工企业、中间商贩等多个流通环节,肉类产品流通也要经历“养殖生产者-屠宰加工企业-批发配送-消费地市场-零售店、农贸市场、餐饮酒店”多个流通环节。

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特点

(一)农超对接有效减少了流通环节

目前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为“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这是一种产销一体化的新模式,超市方通过专业的合作社与农户产生关系,直接下到田间地头岸边,看产品、谈价格、签意向书,向合作社进行采购。这种方式使得流通渠道扁平化,尽量压缩层级即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了成本。鲜活农产品可以以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提高了市场流通速度。

例如杭州华润万家通过利用自身这个大平台,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为浙江各地消费者展示各地优质丰富、价廉物美、鲜活安全的农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起对接农产品包括蔬菜,衢州柑橘,江山西瓜,慈溪杨梅、蜜梨、葡萄及阳澄湖大闸蟹等十多个基地,其中基地的水果销售额已占水果总销售额的50%以上。

杭州华润万家与浙江宇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多年的购销合作关系。2009年,华润万家正式将宇航定为“华润万家蔬菜定点种植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各门店依托各个对接基地直供的优势,在杭城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销售的蔬菜价格普遍比农贸市场低15%。对稳定杭州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该公司也与绍兴市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行农超对接,以拓宽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成本,扩大产品影响,实现优质优价。

(二)农超对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合作社也可以反向通过该行为组织社内农民进行符合市场需要的生产。农业企业可以直接从超市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到市场需求“该种什么,该种多少”,避免盲目种植,保持农户收入稳定;同时,通过农超对接,农产品的质量信息更容易被监控,农产品质量更加有保障。

例如浙江省舟山市、台州市等各地市也都通过举办了“农超对接贸易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推动市场信息的共享,搭建起农超对接平台。多家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签订了《购销合同》或《农副产品购销合作意向书》,超市利用其独特的地位和销售网络承担起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销售问题,同时把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合作社和农民作为参考,保证了种植户的产品能够及时、如数、保质保量地进入超市销售,而且由于缩短中间环节带来的15%到25%左右的利润返还给社员,既保证货源供应又稳定农民收入,从而真正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群众买菜贵”的问题。

基于农超对接的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容易违约

由于农户过于分散,个体的行为都不确定,分散的单个农民无法应对对接相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也十分有限。同时,分散农户的逐利心理和淡薄的法律意识使得他们即使与超市签订订单,但面对市场上出现更高的收购价格便难以抵挡诱惑,转而将照单生产的产品卖给出价更高的收购者,从而形成违约。

(二)本地种植成本高导致价格无优势

由于各地市农产品合作社的产品品种还较为单一,产量也较小,规模效益很难产生。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在管理、种植方面存在很多盲点。某些农产品由于本地种植成本高,价格上不具优势,甚至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超市宁可舍近求远选择外地农产品。

(三)农超对接门槛高

超市对于进场的农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但由于采购量巨大,又很难对每批农产品都做到细致的检验。因此,在“农超对接”过程中,超市往往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具有相对完善的检测设施和质量监管体系,因而导致“门槛”高。这就要求农业企业在农业设施、检测设备以及科研人员方面等软硬件方面都要有较大的投入。

(四)仓储与物流滞后

要发展“农超对接”,超市还需要解决“仓储”与“物流”两大环节。在仓储环节,由于运输距离较远,为了降低成本,一次配送货量必然较大,需要具有合适的场地进行存放,而且这个场地根据农产品仓储的要求可能需要冷藏,同时还要在这个商品的保险期内要把商品卖出去,这也是农超对接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物流环节,农超对接过程中,合作社要把商品送到仓库,超市要把商品从仓库配送到相应的销售门店,这个环节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撑。这个冷链是全程的,包括仓储、配送和门店销售过程,而当前浙江省在这两个环节都还比较落后。而鲜活农产品很多属于易耗品,最害怕长途跋涉而影响新鲜度,每年由于远距离和冷链设施物流的不足,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平均大于20%。超市从采购的角度来说,也更愿意就近采购。

(五)消费意识不高

农业基地与超市直接对接,缩短中间环节,是一种解决目前农产品流通环节过长、过多的理想模式。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农超对接”能够降低连锁超市15%左右的流通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农超”菜品质更优。根据浙江省目前的实际情况,当前消费者大多品牌意识较低,以消费大众菜为主流,对价格波动更为敏感,消费理念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

优化浙江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

加强鲜活农产品冷藏冷冻设施设备投入,对部分鲜活农产品实行强制性冷链流通,保证鲜活农产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率,建立鲜活农产品快速检测系统,保障鲜活农产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尽可能实现产销无缝对接。从压缩“供应链”的角度,重点做好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引导鲜活农产品企业或超市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布局,提高服务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提高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可建立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供农产品存放、深加工、分级、包装的指导,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针对浙江省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高增长和高分散性并存的特点,应积极鼓励其他资本进入,发展有独立运营能力,积极探索农产品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契约物流等模式。将超市的物流业务进行外包,降低超市自身压力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产业弹性,使系统总成本最小。

(三)降低超市进场门槛,建立长期对接关系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适当向合作社偏斜。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不合理费用,超市应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结算方式收购生鲜农产品,严禁随意拖欠货款,尽量缩短账期。鼓励超市和合作社签订长期对接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如不遵守,政府应给予黑名单警告。

(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

对接的专业合作社要尽量挖掘本地特产,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丰富货源,同时依靠农业科技适当降低种植成本,从而为本地农产品积累价格优势,能尽可能多地保证市场供应。应积极探索建设4PL物流基地,将市域、省域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城市CBD超市商圈,建设鲜活农产品综合物流基地。通过EDI、RFID、SCM、VMI、ERP等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供货及物流信息的全面共享,用产业的规模化与集聚化降低地产鲜活农产品的成本,形成比较优势。

(五)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对农户签约进行专门指导,设置诚信奖项,引导鼓励农户遵守合同,诚信履约。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农民进超市,给农民看成果,培养品牌意识,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其荣誉感,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二是积极建立农户“信用体系”,设立农户“信用档案”,对于恶意违规的农户实施“清退”制度,及时向市场进行公布,形成制度约束力。

(六)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鼓励目前大型的连锁经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与目前较大较成熟的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力探索鲜活农产品与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积极与京东、淘宝等电商进行对接,开展网上签约和交易试点,实时对外供求信息,鲜活商品网上订货。通过开拓市场平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建设线上订货线下配送网络,形成一个服务体系健全的网上生鲜商品购物平台,使浙江省鲜活农产品能够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最终成为一种省域品牌。

结论

总之,浙江省作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长三角的南翼,完善其农超对接模式对于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当前浙江省鲜活农产品流通中还存在着农民违约、农产品价格无优势、农超对接门槛高、仓储与物流滞后、消费意识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系统,多种形式增强鲜活农产品深加工配送能力,降低超市进场门槛,丰富货源品种、提高价格优势,培育农民诚信意识、打造合作社自有品牌,强强合作、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才能更好地优化“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最大力度地形成产供销多赢的局面,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三方受益 杭州“农超对接”销售模式闯出一片新天地[N].浙江在线,2011-8-29

2.农菁.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启动[J].农业知识,2009(8)

3.朱永波.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问题和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宋超等.“农超对接”现象浅析[J].物流技术,2010(9)

5.沈敏.“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上海农村经济,2011(4)

6.刘和爱.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安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周发明.中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比较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5)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

一、 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

1、 河北果蔬产业发展迅猛

据统计,2011 年河北省蔬菜播种面积1895万亩,居全国第五位;蔬菜总产量7898万吨,从1995年起连续15年居全国第二位。河北也是果品生产大省,面积居全国首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全省近60%的蔬菜销往省外,主要辐射我国的北京、天津、东南沿海、内蒙古等 27 个地区,在京津市场常年占有率在50%左右,我省蔬菜一直居外埠进京津蔬菜市场份额之首,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据北京市农业信息监测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每年7-10月份为我省张承地区夏秋错季蔬菜销售高峰期,在北京市场占有率可达70%以上,春秋两季为50%左右。

2、 果蔬流通浪费严重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果蔬资源,而果蔬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却居高不下。蔬菜和水果鲜活农产品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冻又怕晒,在流通中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所以果蔬采收后“从田间到餐桌”的各个流通环节都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贮藏运送的物流体系。河北省蔬菜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散装形式进入京津市场,虽然质量不错,但包装上不去,目前我国的果蔬冷链流通率仅有5%,由此造成我国每年水果蔬菜浪费损失1000亿元以上。而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高达95%以上。

我省目前参与果蔬物流的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既有实力较强的产地贮藏加工企业、终端大型零售商;也有势单力孤的农户、农民经纪人。物流主体的散乱弱小造成物流市场管理差,环节多,物流周期长、物流成本高,而引起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有数据表明,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仅在5%以下。

3、 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迫在眉睫

河北省果蔬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果蔬流通企业也初具规模,河北厚朴冷链物流园一期工程已完工,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有20个独立仓库间,主要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险储存,秦皇岛北戴河集发蔬菜配送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配送企业,在廊坊三河市启动了河北供京蔬菜配送中心项目,石家庄北国超市与藁城的石家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果蔬农超对接,甚至农宅对接。但是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是从过去传统体制下的贮运、贸易、批发行业转型而来,贮运设备只能适应通用性贮运,无论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

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河北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总体水平不高,果蔬通过冷链流通率偏低,耗费严重;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不高,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因此河北省发展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对策

针对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拟从政府职能部门、果蔬流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四个方面入手找出河北省提高果蔬冷链流通效率的对策。

1、 营造良好的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政府职能部门积极营造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环境,加强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同时,在税收政策、融资、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快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的进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新建1000万吨冷库,新增4万辆冷藏车,这非常有利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河北厚朴冷链物流园是由河北教育产业第一品牌——河北教育厚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省发改委《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方针和市场需求。

2011年,石家庄市商务局的商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大力推动“农超对接”,推动北国、保龙仓家乐福、国大连锁型等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直接购销关系,构筑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

2、 推进果蔬流通多种冷链模式

果蔬流通行业组织落实行业标准,推动果蔬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果蔬流通企业可以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果蔬加工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石家庄金凤冷链物流园有独立仓库间20个,温度控制在-2℃~4℃范围内,主要用于蔬菜水果的保鲜储存。金凤冷链物流园可以实现统一、集中的仓储及配送,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退货等环节的费用,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秦皇岛北戴河集发蔬菜配送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的绿色无公害蔬菜配送企业,现有无公害基地26多个,蔬菜日配送量达20万公斤以上,供应市区近四十多个大型超市。采用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方式,带动周边3800多户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充分发挥了集发绿色品牌和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3、 加强果蔬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现代果蔬冷链物流的运作必须要有保鲜技术、信息化、自动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撑,更需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队伍的有效操控。但是目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难以适应现代冷链物流的要求。

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鼓励有资源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类型需要,建设冷链物流专业,并在相关专业领域设置与冷链物流有关的课程;同时,高等院校也应重视对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培养力度,力争把冷链物流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高等职业院校有针对性的培养以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方面人才缺乏的这个现状问题。

4、 提升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个环节中,农户是第一个实际操作者,作为一线操作人员,不仅包括物流公司的司机、装卸工,还包括农户等。他们缺乏对冷链物流的正确认识和操作技能,这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规范化发展。相对硬件设备来说,一线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是最难实现的。果蔬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求具备鲜活农产品储藏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冷链物流技术,还需要具备冷链物流管理技能。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多参加一些专业的果蔬冷链物流培训,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总之,政府职能部门、物流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及从业人员应相互协调、紧密合作,一方面提高物流企业冷链物流的理念意识,认识到冷链物流对于果蔬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为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提供系统的恒温保障。另一方面降低果蔬的浪费,减少果蔬“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提高河北省果蔬的冷链流通率,促进河北省果蔬冷链物流高效发展,力争使我省果蔬冷链物流水平跻身全国、世界先进行列。(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河北省商务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HBSW2013090)

参考文献:

[1]崔彦生,蔡淑红,单 芳.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建议——基于对冀中南五县蔬菜生产的调研,河北农业科学.2011(085);

[2]宋建新,张忠义,赵清,郭明霞,康振宇.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河北省蔬菜产业调研报告.中国蔬菜2012(13);

[3]杜玉宽,浅谈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果菜2013(3)

鲜活农产品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宁夏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配送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1 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吴忠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达20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060万元,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达34323平方米,经营果蔬品种达100余种,年客流量达912万人次,年成交额2.5亿元,年成交量为3亿公斤,是吴忠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宁夏第二农产品集散中心。宁夏中卫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县东南部的宣和镇,占地面积40余亩,市场面积10330平方米,市场年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交易量2万吨,其中禽蛋交易额2亿元以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地批发市场位于中宁县北环路,市场辐射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北、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区,日客流量达2000人,日交易量70吨以上,旺季日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年交易额1.4亿元。宁夏灵武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位于灵武市郭家桥乡,市场屠宰的牛羊肉产品远销除海南,西藏等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高峰期可达1.5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该市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及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宁夏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2 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宁夏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我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自2005年就已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截止2006年底,顺利解决了20乡镇不通光缆,91个乡镇不通宽带的问题。宁夏在187个乡镇已经全部通光缆、通宽带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解决所有行政村宽带接入问题,在2007年年底,通光缆的行政村将达600多个。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基本形成,在全区内形成了多条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村生产动态、供求、价格、科技、灾害、疫情、气象、农民收入等信息,形成了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信息采集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核心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尽管近几年宁夏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一是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宁夏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二是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是三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2 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宁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四种物流配送模式。

2.1 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品种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2.2 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配送模式的货源全部来自自有基地生产的产品,所以货源相对比较稳定,反应快速、灵活,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产品基地在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鲜活易腐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

2.3 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我国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提升超市的人气,从而带动商品整体营业额的增加,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优选、包装、深加工,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损耗。

2.4 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运输、仓储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货源的供应有组织保障,公司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构成较为稳定和长期的交易行为,各节点的彼此信任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由于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比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品质和规格不均等,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交易成本高,因此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双方合同形式,详细规定品种、数量、包装规格、等级、运输时限等内容,并且双方企业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合同双方对于合同履行所负有的责任也很明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 吴海鹰、陶源、马学茹.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3] 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 陈清华,王朝良.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 李学工,刘伟芳.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