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鲜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商品预售;消费者体验

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农业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以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肉等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营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业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而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便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相关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转折阶段、发展阶段。首先,生鲜农产品的起步主要是以2005年易果网的成立为代表。紧接着以沱沱工社为代表的一批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在随后的三年中快速发展起来,由于在此期间国内相继爆出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也更加注重食品品质与安全,正因为此,在2009~2012年期间,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把握此次机会开始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产生了行业泡沫。而那些简单复制别人电商模式的企业最终以倒闭收场。其次,2012年11月褚橙在“本来生活”网上的热卖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转折阶段,此次的褚橙热卖同时还带动了“本来生活”网上其他农产品的热卖,生鲜电商由此再度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热议及关注,同时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探索更多发展模式,因此第二阶段也比第一阶段更具有生命力。最后,从2013年开始,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联想佳沃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获得资金注入,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到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各大生鲜农产品企业利用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品类,几乎涵盖所有的生鲜类别。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得到飞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企业已超过3万家,2014年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100%。进入到2015年,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工具和整合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发展企业竞争力,在B2C、C2C、O2O等电商模式下通过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展开竞争以活动更多的消费者。

二、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且采购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五谷杂粮,对中、高端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开始显现。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其中以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旗舰店为代表的一批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结构通常包括产品的前期种植或养殖、包装、配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企业承担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角色,网络销售平台通常使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但目前区内还没有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自建物流进行发货。首先,从供应链运作模式看,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模式属于“推式”供应链,即企业自己先行备货,然后消费者从网上下单,由订单信息驱动来完成后面一系列的环节。这对企业而言,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容易造成成品的库存增大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尽管在产品生产环节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生产与电商销售环节脱钩,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预判能力。其次,相关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电商订单量不大,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没有自建物流,通常采取与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的模式。而这样的合作模式,会使企业无法第一时间掌控产品的物流信息,也容易造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时长的增加,对消费者而言会使消费者降低在物流方面的消费体验。

三、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在供应链运行中主要存在产品供应、产品标准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产品供应上,由于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导致产品供应上出现问题。一方面使得企业能销售的品种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商销售的多品种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能按时供货造成消费者体验下降和忠诚消费者的流失。其次,产品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性,比如存在农户散养或小规模的种植形式,每一农户出产的产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满足感。最后,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要求配送速度越快越好,因此就会增加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既要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又要降低物流成本,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会因为考虑到物流成本而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四、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对策。首先,除了保证企业自有生产产品的品质以外,还可以对产品的外部供应商实施激励制度,比如以大订单增加农户的积极性,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全程溯源制度和奖惩机制以保证产品品质,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来弥补企业自身产品品类有限的缺陷。其次,加强与物流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利用物流快递公司在各大区域的冷库,企业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策略,即事先把一部分货物发送到各大区域配送中心,一旦消费者下订单,根据消费者所在区域,选取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配送货物,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再次,采用商品预售模式。企业通过预售一方面可以汇聚大量订单,企业带着大量的订单跟供货商进行洽谈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实现订单农业让供需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预售获得的数据了解到市场及时的需求,从而调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最后,企业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从而提高重复购买率。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推广期采用价格促销的方式,以低价高质来吸引消费者的再次购买,另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下的用户体验活动,比如让消费者亲临农场参观等,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LYF2015013。

参考文献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策略;产品新鲜度;期权合同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42-06

Fresh Produce Supplier’s Pricing Decisions Research with

Circulation Wastage and Options Contracts

WANG Jing, CHEN Xu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610054, China)

Abstract:The Options Contract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ordering decision models, and the huge circulation wastages both from quantity and quality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two stage models in one period. Firstly,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demand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duce’s fresh degree. Secondly,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curement decision and the supplier’s optimal carrying decision both without options case and with options case are gotten by building models. Thirdly, the conclusions are gotten aft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the retailer’s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out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optimal produce ordering quantity with options, but less than the optimal total ordering quantity. The retail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and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with options is more than the without options one under some condition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fter numerical study is gained that the supplier’s maximum profit is negative correlative to the circulation wastage rate and positive correlative to the produce wholesale price.

Key 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cisions; fresh degree; options contracts

1 引言

生鲜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从整个国家到每一个人,它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一方面从农田到餐桌,生鲜农产品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流通运输;但是,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极易腐烂、极易变质、生命周期短、产品鲜活程度要求高的独有特性,导致其长时间流通的高风险性;我国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两亿人的生活[1]。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结合生鲜农产品特性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如何有效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为更好地管理供应链的高额风险,期权合同的运用正变得愈加切实有效。相关的成功运用有IBM的打印机事业部[2],Sun公司[3]和HP公司[4]。陈旭[5],Chen和Parlar[6],Ganeshan等人[7]研究期权的报童模型对零售商订货的影响;崔爱平和刘伟[8]考虑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供应链的协调;胡本勇等人[9]分析单、双向期权机制对易逝品供应链柔性契约的影响;Barnes等人[10]用报童模型来分析期权的两周期需求模型,表明当执行价格线性分段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Burnetas和Ritchken[11]考虑期权合同的引入对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影响。然而,上述有关文献都没有考虑生鲜农产品这一类极具易逝品特性的重要产品,更加没有对该产品的流通损耗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鲜农产品的研究,有关供应链的协调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可见文献[12~16]。然而,在这类文献中,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多数是采用控制库存成本最小或供应链协调的决策方法,没有文献结合运用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手段尤其是期权合同工具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进行相关研究。

与此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引入期权合同,也得到了相关文献的论述。高志杰等[17]以发达国家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发展规律为例,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推出农产品期权的必要性及相应的操作建议;涂国平等[18]介绍期权期货合同引入农业产业化供应链模型优化。据上述文献的研究,将期权合同引入农产品供应链,一方面能够为订单农业提供“风险避口”,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保值和避险工具,为稳定和保护农民收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农场、经销商等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在期权合同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当中,既能够借助现代金融市场打破订单农业交易系统的封闭性、寻求风险外化通道,又能够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不断成熟的条件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与安全性。

2 问题描述与假定

研究一对一供应链的单周期两阶段模型,以供应商只提品(即无期权时)为基础,重点考虑供应商既提品又提供期权合同(即有期权时)的情形,研究和探讨期权合同对供应链管理策略的影响。同时引入产品数量损耗率β(0

由命题5可知,有期权时的零售商订货包括订购产品和期权,其中,订购产品和期权的总订货量是要大于无期权时的订货量,但是,就订购的产品数量而言却要比无期权时的订货量小。

5.2 期权合同对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6 有期权时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最大期望利润。

由命题6可知,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零售商如果能够同时订购产品和期权,那么获得最大期望利润要比仅订购产品时的高。

5.3 期权合同对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

命题7 满足条件h

由命题7可知,当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期权合同时,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供应商能够为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只要供应商的产品持有成本控制适当,同样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综合命题6和7可知,供应商在产品持有成本控制下向零售商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

6 数值实验

为了讨论简便又不失一般性,假设市场随机因子服从均匀分布,即令f(x)=1/(b-a)。

6.1 产品损耗率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都随β的增加而减少,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损耗率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反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损耗率的增加而减少;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损耗率的减少而增加。

6.2 产品批发价与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的关系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虽然最大期望利润随各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不同,但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期权前后,最大期望利润都随wo的增加而增加,有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虚线)始终要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图中实线)。也就是说,产品的批发价与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成正比,即不论有无期权,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大期望利润都是随产品批发价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其最大期望利润都随产品批发价的减少而减少。

7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考虑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的特性,结合金融衍生工具期权合同,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零售商订货策略和供应商运送策略进行研究,得到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1)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大期望利润、供应商的最优运送量和最大期望利润都存在并且是唯一的;(2)有无期权时,生鲜农产品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都与产品新鲜度成正比;(3)无期权时的零售商最优产品订货量大于有期权时的最优产品订货量,小于有期权时的最优总订货量;(4)有期权时零售商的最大期望利润大于无期权时的最大期望利润;(5)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6)通过数值实验得到:供应商最大期望利润与产品损耗率成反比、与产品批发价成正比。

本文在假定的市场需求函数下,通过引入期权合同,考虑到产品流通损耗以及产品新鲜度的因素,不仅得到了有关零售商的订货策略,而且还从供应商的角度验证了期权合同管理供应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以往研究文献,例如,文献[8]论证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得到期权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并提高双方期望利润,然而,本文是以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和新鲜度为特性,从建模及模型之间的对比论证中得出,期权合同不仅能够提高供应链双方期望利润,同时,供应商成本控制下同时提品和期权,能够有效激励零售商订货,供需双方都能够获取比无期权时更高的利润;文献[12,14,16]分别从成本分担机制、新鲜度衰减函数、损耗控制等方面论证了生鲜(时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然而,本文是将期权合同引入,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并通过建模及模型论证得出,期权合同的引入将同时提高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最大期望利润,在规避一定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励供应链的管理。

然而,本文考虑的是一个比较简化而且较为理想的交易环境,是对期权引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尝试,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其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一种崭新的研究实践。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多零售商和多供应商之间、考虑供需双方相互博弈的期权合同和产品现货互相结合等多种情况,逐步提高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 考 文 献:

[1]刘培松.我国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8):91-92.

[2]Bassok Y, Sirnivasan R, Bixby A, et al.. Design of component supply chain contracts with commitment revision flexibility[J]. 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 41(6): 693-764.

[3]Farlow D, Schmidt G, Tsay A. Supplier management at sun microsystems[R]. Case Stud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1995.

[4]Tsay A, Lovejoy W S.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 and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9, 1(2): 89-111.

[5]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的零售商订货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17-23.

[6]Chen F, Parlar M. Value of a put option to the risk-averse newsvendor[J]. IIE Transactions, 2007, 39: 481-500.

[7]Ganeshan R, Boone T, Aggarwal P. Optimal procurement portfolios when using B2Bs: a model and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 118(1): 146-151.

[8]崔爱平,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基于期权契约的能力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2):59-65.

[9]胡本勇,王性玉,彭其渊.供应链柔性契约与单向及双向期权模式选择[J].系统管理学报, 2009,18(2):165-171.

[10]Barnes S D, Bassok Y, Anupindi R.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 4(3): 171-207.

[11]Burnetas A, Ritchken P. Option pricing with downward-sloping demand curves: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option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5, 51(4): 566-580.

[12]肖勇波,陈剑,徐小林.到岸价格商务模式下涉及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19-25.

[13]LodreeJr E J, Uzochukwu B M.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a deteriorating item with stochastic demand and consumer cho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duction Economics, 2008, 116(2): 219-232.

[14]但斌,陈军.基于价值损耗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5):42-49.

[15]Pathumnakul S, Piewthongngam K, Khamjan S. Integrating a shrimp-growth function, farming skills information, and a supply allocation algorithm to manage the shrimp supply ch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 66(1): 93-105.

[16]陈军,但斌.基于实体损耗控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3):54-6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3篇

摘要:农产品供应链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方面,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望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道德风险、利益分配、信息流通和物流配送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应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化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可追溯体系;电子商务

Abstract: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researche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t causes wide concer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reviews those research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me,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system,e-commerce,etc. It also discusse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oral hazard,interest distribution,information flow and logistics,distribution system,etc.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Key words: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organizational model;traceable system ;e-commerce

一、引言

在20世纪50年代物流研究的基础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90年代以来成为研究实践的热点。Hau L.Lee(1992,1995)、Stevens(1993)、Evens(1994)、Harrision(1996)、Phillip(1996)、Wjndell(1995)等从不同的侧重点,给出了涉及不同范围的供应链定义。Houlihan(1985)、Jones(1984)、Sterens(1984)、Slott和West brook(1991)、Lee和Billingfon(1993)、Lamming(1996)等认为供应链是物品从供应商向下流动到客户,而信息向着两个方面流动的一个由供应者、制造者、分销者、零售商和客户构成的系统。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士华、林勇(2003)给出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从研究危急中的美国杂货店开始的。目前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源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尚存在混乱,相互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而没有澄清和理顺,以至我们无法用适当的标准对其进行命名并定义。国外与此研究领域相关描述主要有“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Agri-Supply Chain”和“Agro-Supply Chain”,以及昆士兰大学Peter Nicholas教授使用“Agribusiness Supply Chain”和华盛顿州立大学Kenneth Cassavant使用“Food and Agriculture Supply Chains”的表述,上述表述在国内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译法。国内与此研究领域使用较多的名称有“农业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涉农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等。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为了生产销售共同产品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组织系统(孙剑,李崇光,2006),它类似一种超级组织(W.Stern,1996),它包括交换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是交换的推动器(E.Pelton,2002).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农产品生产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物流和销售等环节参与者的关系的管理,具体的组织形式表现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的战略联盟(Johnson,Hofman,2004)。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过程。

根据国外农产品供应链成功运作和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内外研究者和农业管理者均得到以下结论:农产品供应链可以改变传统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个主体之间链接不紧密的关系,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工业化程度,是农产品经营者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农产品供应链可以解决农业及其关联产业所涉及的效率与竞争力问题、公共健康与生物安全问题、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使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现如今发达国家如荷兰、日本、美国、欧盟等,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冷志杰(2006)指出国际上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一般被用来在最低成本下改进农产品质量,同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渠道,更多地被用于战略、战术和可操作的供应链规划、供应链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等。供应链理事会(Supply Chain Council)、国际食品和农业关联企业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AMA)、世界银行、国际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管理协会、Wageningen农业大学及农业链能力(ACC)中心都在致力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他们对农业供应链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在会员中分享经验和成果,提高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效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学术界、政府和农业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起步更晚。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有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利用CNKI检索表明,国内首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文献刊发于200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及其管理理念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其研究仅局限于对整个或部分供应链进行初步分析、提出问题,给出政策阶段,缺少模型分析工具和建立供应链的方法论。因此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开发。不仅需要新的理论研究来支撑,还需要研究者进行较多的实证定量研究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现存组织模式、合作机理模型及各环节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相关理论分析等方面。笔者将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农产品供应链内涵、主题、结构、要素、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综述。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体的不同特性,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蔬菜供应链、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供应链(棉花、非散装谷物等)及畜产品供应链(乳品、猪肉等)等领域。农产品供应链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应链各环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主题的研究,宏观方面的研究有政府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宏观调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有效的预警、监督管理和惩罚等。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上主题关系的研究有:合作激励模型构建、投入信任理论分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和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等问题。孙剑、李崇光(2006)指出,农产品经营管理的战略重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效率阶段、质量阶段、快速反应阶段。效率阶段存在于以生产为中心的供给经济时代,主要通过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提高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质量阶段发生在农产品逐渐由供给经济时代向需求经济时代的过渡,这一时期市场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在农产品需求经济时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偏好变化迅速,对产品质量、产品服务和产品特色等要求更严格。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日益呈现扩展、深化、精细和外部交融之势,许多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涉及并结合了ISO9000、HACCP、TQM、透明化、冷链配送和可追溯性系统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为研究主题。方昕是我国生鲜供应链初始研究的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指出生鲜供应链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连锁超市集团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是一个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生鲜供应链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的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黄祖辉、鲁柏祥(2005)等从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要素入手,指出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不能仅依据一般的现代物流管理思想与时间,而要考虑产品特性、技术支持、营销与竞争、组织成熟度、公共政策诸因素。蒋侃(2006)以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协调的利益一体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韩美贵、周应堂(2007)指出生鲜农产品具有特殊的品质特性,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供应过程中都有导致污染和不安全的因素存在。通过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题,以生产基地为组织载体,以生鲜超市和综合超市为销售载体,加强流通环节的物流管理,可以促进生鲜农产品安全产供销一体化制度的建设。

国内以生鲜农产品为主题的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黄祖辉、傅新红关于生鲜蔬菜供应链的研究,黄祖辉构筑了生鲜蔬菜链形成的物流主题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的二维空间理论模型;卢凤君、孙世民自2000年来一直致力于大中城市高档猪肉供应链构建的研究,他们指出构建以规模养猪场生猪供应商、大型屠宰加工企业为猪肉制造商、超市和专卖店为销售商、中高收入的理性消费者为最终用户的优质猪肉供应链是提高我国猪肉质量的最终途径;除此之外,还有陈易一关于乳品供应链、徐晔关于水果产业链管理等研究。

(二) 农产品供应链现存组织模式的研究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有别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特殊性,主要是源物质和产品自身的生物性、物流控制的管理的高难度性、主体构成的复杂性、时间竞争的局限性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等。农产品加工业的日益深入引发了农业的深化改造,加之农产品供应链特殊的市场需求,这将促使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进行整合以提高链条的效率与绩效。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已较为成熟,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探讨和摸索。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中游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加快“农改超”进城,以城市连锁超市或大型仓储为主要消费地点,提供安全、快捷、高品质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业加工企业,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张雨、吴俊丽(2004)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农民销售合作组织、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和食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三种比较成功的食品供应组织模式。谭涛、朱毅华(2004)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的动因出发,提出了我国现行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和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两种主要的供应链整合模式,营造了一个符合当今转轨经济和开放经济环境下,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作约束机制的有效的组织模式。李晓明(2006)认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还是应以农民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为核心,即将上游广大分散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与处于链条中游的加工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一条以加工与配送为核心的供应链,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邓俊森、戴蓬军(2006)基于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流通主体混杂等现状,提出了以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和超市为核心企业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胡定寰(2006)指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农产品的“供应组织机构”有密切的联系,提倡采用“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杨为民(2007)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是农业生产松散性的再造,更是供应链管理理念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三) 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研究

市场拉动因素对未来农业产生的影响,促进了对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可追溯性是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预防性策略,确保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实现能够检测和组织食品安全危险、保留新鲜食品卫生及特性的认证和诊断测试,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基本因素。欧盟管理法规No.178 (2002)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6月28日,日木农林水产省正式决定将食品信息可追踪系统推广到牡鲡等水产养殖产业,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可以通过商品包装获取品种、产地以及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相关信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必须向FDA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

樊红平、冯忠泽(2006)指出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旨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信息记录体系,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袁康来、杨亦民(2006)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上实施可追溯的技术可分为可追溯技术和追踪技术,产品及供应链活动的准确、及时的可追溯性已成为影响食品和农业综合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新因素。胡定寰(2007)指出严格意义上需要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和流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管理基础之上的。超市的发展为我国生产安全农产品创造了条件,超市内的大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保存和有效使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中的所有信息资料。

(四)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

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障碍由生产领域转向市场流通领域,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通畅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滞后及不对称和交易手段的单一,使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Gimnez and Ventura(2003)提出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相当重要,可以为农业关联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提供机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依托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工具体系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商务,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提高整个链条的竞争力,使供应链整体向着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国内学者的研究中,王宁、黄立平(2005)认为企业首先应从内部整合抓起,建立共同的物流目标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协作机制并加强信息化建设;当企业的整合普遍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搭建不同层次的信息平台进行外部整合,以形成供应链各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邓俊森、戴蓬军(2006)通过对行业协会信息服务职能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认为我国应建立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第三方组织,构建信息平台来协调各环节信息与利益,保障信息畅通、利益均衡和食品安全。员巧云(2006)讨论了涉农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性质及其信息的有效和标准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控制模式,强调对信息流的管理是涉农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易法敏(2006)提出,可以参照其他行业成功运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网上农产品流通中心和集成化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袁康来、杨亦民(2006)提出了产业结构、产品复杂性和农产品交易的高接触性是影响农业综合企业及其供应链向B2B电子商务转换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从产业结构、市场和产品专长、住址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供应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成功策略。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

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和阅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才刚起步不久,还没有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不管是农产品供应链所要求的硬件设施还是管理理念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这样一些特点:(1)农产品生产市场主体比较分散,以分散经营的农户生产为主,市场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供求信息;(2)我国缺乏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核心加工企业,供应链组织困难;(3)物流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加剧了物流的不畅通;(4)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应该从重视组织体系的支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系统等方面,从而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国内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有借鉴价值的成果,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末端的超市、可追溯性体系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化,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设计和协调等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进展,虽然在深度上还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但确实能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已有的研究文献还存在一些不足,集中表现为现象描述比较多,深入的定量分析比较少等,如果对农产品供应链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通过上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薄弱,相关的政策管理体制不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没有拓展到农村,系统介绍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的经验较少。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电子商务融合农产品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设计,将是未来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展望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完全信息及信息不对称及牛鞭效应的存在,会引起大量的不确定和道德风险,并影响最优委托权的安排。而目前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未有学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因此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如何最小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是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是值得关注的研究焦点。运用利益分配机制模型,指出供应链各参与主题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取决于供应链中的利润是否有效配置,而努力程度与能力水平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农产品供应链的系统效能,来自于农产品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真诚协作。由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任何合作伙伴都不会为了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作伙伴合作的最强大动力。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实现合作伙伴间合理的分配收益是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成功的关键。

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将成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将使得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变得更加畅通,它不仅将增大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效益,还能使单个农产品企业借助庞大供应链的整合优势,在竞争中更主动、更有发言权。同时将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我国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实践有所发展,但对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少有文献对农产品物流配送做出专门的深入研究。建立新型产销一体化供应链和流通体系,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和信息管理,使我国农产品进一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物流配送系统设计早已成为物流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何运用已有的配送系统设计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设计出高效的农产品配送系统,也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6-3689.

[3] 朱小平.农业供应链中影响B2B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J].物流技术,2007(5):84-86.

[4] 凌宁波,朱锋荣.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91-94.

[5] 张莉.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J].管理宝鉴,2004( 11):45-46.

[6] 李军民,朱有志.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提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J].江苏农业科学,2007(2):12:54-57.

[7] 黄祖辉,鲁柏祥.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9-13.

[8] 季绍波,曲刚.国内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主题及方法述评[J].运作管理,2006(9):59-61.

[9] 方昕.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J].远程交易专刊:15-19.

[10]杨为民.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2007(7):33-35.

[11]胡定寰.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强化食品安全[J].专题论述,2007(3):8-9.

[12]樊红平,冯忠泽.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与探讨[J].生态经济,2007( 4):63-65.

[13]袁康来,杨亦民.农业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研究[J].物流科技,2007,29( 4):121-123.

[14]白云峰,陆昌华.实施可追溯体系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禽业导刊,2006,23( 14):36.

[15]陈小霖,冯俊文.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营有道:183-185.

[16]王凯.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7]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24-27.

[18]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论文,2004:24-36.

[19]Donna B.The global food chain,Dairy Foods [J].ProQuest Agriculture Journals,1999,100(3):41-4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82-02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开始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一些文献将目光放在了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上面,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从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概念、特点以及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的专门研究,另一类是从供应链主体间利益分配情况,供应链主体间的合作行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和讨论。

一、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研究的相关成果

一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意义、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定性研究。于红莉、卢文思(2011)认为,供应链稳定性的大框架是由供应链资源、文化、市场、战略合作关系和信息等基本因素构成的,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供应链可靠性、有效率、优势发挥、风险防范的基础和前提,他们的观点比较系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刘朝刚、马士华(2007)和陈新平(2008)从信任、关系亲密度、合作满意度、网络效应及“套牢”和信息协调等方面对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金廷芳(2011)提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契约为手段,整合成新型的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从而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供应链。陈硕(2011)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从促进供应链成员间合作关系等方面提出保持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对策及建议。刘卫华、孙爱真(2012)探讨了农超对接供应链对接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增强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建议。赵晓飞等(2008)通过研究发现供应链成员的心理预期通过利益分配起作用,进而对供应链稳定性造成影响。

二是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和度量。陆贝(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给出了衡量农产品供应链合作稳定性的案例,她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环节成员合作是否稳定的量化标准。柴磊(2008)认为,未来供应链整合的趋势是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企业。他提出了稳定度的概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度法,度量了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并最终给出供应链整体稳定度的理论值。杨叶飞(2009)在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时构建了一个串并联模型,他将供应链看作是由多个供应链上下游主体组成的串并联系统,并提出以供应链可靠度来说明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周树华(2010) 结合工作实际,从连锁销售商的角度出发,全方位、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农超对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系统全面的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现实原因,他对问题的分析很全面也很切合实际,对构建稳定的农超对接供应链有很强的实际参考价值。

二、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供应链成员利益分配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供应链成员间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是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关键因素。现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角度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

1、定性研究。施晟等(2012)提出应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建立合理的合作剩余分配机制,使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在不同行为主体之间实现有效配置,并通过明晰的产权界定实现激励相容,从而让交易各方都有积极性维持供应链的合作关系。于红莉、卢文思(2011)认为,利益分配对供应链的稳定和整体绩效有着重要影响,他们提出设计供应链利益调节机制和公平分配机制应该遵循的原则。

2、定量研究。卜祥龙(2012)通过建立农户、流通加工商、零售商的利润分配模型论证了农产品供应链利润分配是否公平与合理是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间能否形成稳定、长久合作关系的关键。朱力(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方法针对第三方物流主导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建立了利益分配的模型,分析了如何对此模式中供应链的参与企业进行利益分配的协调管理。朱军伟(2013)运用合作博弈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农超对接的价格决策模型,通过设定产品价格、成本等变量运用数学公式推导出农户和超市之间利益分配因子的范围,从而找出农超之间利益均衡的区间。仇莉、阎维杰(2011)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建立农超对接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模型,计算了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的获利情况。李晓辉(2010)提出动态合作中利益分配机制的设计要点,通过建立基于多人合作博弈的利益分配模型构建了利益分配的机制和方案。

(二)供应链主体合作关系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农产品供应链保持稳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供应链上成员间的合作关系稳固,现有文献对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一个角度是对供应链主体的合作机制以及促进主体合作关系发展措施的研究,肖为群、 魏国辰(2010) 认为,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关键是在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建立起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吴云(2010)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冷鲜肉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机制的建立需要设计好相应的激励机制及信息协调机制。左娜(2009)在农产品供应链合作机制建设方面,运用博弈理论,研究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与超市合作的博弈过程,并对双方的博弈结果进行了分析后得出,供应链的合作双方应该利用高违约金和给予合理价格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张俐(2011)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上企农合作过程中影响企业与农户行为选择的因素,利用博弈分析理论找到了对双方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办法并提出了龙头企业对农户实施激励的措施。刘璐琳(2010)运用交易成本等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有机农业协作式供应链中农户与企业之间高度稳定的合作契约关系进行了诠释。

另一个角度着重对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机制进行研究,汤晓丹(2010)提出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中信任机制是基础和保障。陆杉(2012)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完全信息条件下无限次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有限次博弈的分析,研究影响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信任机制建立与完善的因素。赵阳(2009)从信用体系建设、法制建设等政策层面讨论了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任机制的措施。

(三)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

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动与共享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大多认为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是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和进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手段。于红莉、卢文思(2011)认为,供应链企业间信息的对称性、信息的共享程度直接决定着供应链的稳定程度。张敏(2007)提出供应链相关企业之间的信息畅通是实现整个供应链稳定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杨申燕、陈向军(2009)认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行模式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稳定性因素,其中最根本的约束在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阻断。要突破这种约束,就要求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一个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周树华等(2011)认为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体系必须与连锁超市的采购与物流流程变革过程同步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构建供应链信息管理体系的思路。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是很多,已有的重点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概念、特点和意义进行了论述;第二,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某种类型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评价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量化标准;第三,从宏观方面或者依据定量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稳定农产品供应链的对策和建议。总体来看,目前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等定量研究比较统一也相对比较深入,但是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内涵、稳定机制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也比较分散,已有的很多文献在研究农产品供应链主体间利益分配、合作关系时都涉及到了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这可能说明现有文献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内涵的研究还不够统一和深入,所以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系统的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内涵,对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各个因素进行总结和梳理,力求对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能够更完整,更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朝刚、马士华.供应链合作的稳定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02).

[2] 金廷芳. 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02).

[3] 陈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09).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淮南酥瓜;供应链;供应链模式;生产关系理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7日

一、引言

农产品供应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冷志杰(2005)认为农产品供应链其实就是从原料采购到产品进入市场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W络体系,从原料采购到产品进入市场的环节包括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后初加工或深加工、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对于酥瓜产业供应链来说,是以酥瓜为物质载体,通过集成管理的方式对产业上下游不同联系主体之间进行战略协作的一体化组织模式,是供应链管理在农业领域的实际应用。学者们还积极地探索各种可行供应链模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典型的供应链模式有: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供应链模式、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以连锁超市为核心供应链模式等等(谭涛、朱毅华(2004),邓俊森、戴蓬军(2006),胡定寰(2006))。李季芳、冷宵汉(2016)从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视角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关系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把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分为四大类型,明确不同类型的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要选择匹配的合作关系形式及策略。对于酥瓜产业供应链来说,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模式?从生产关系理论的角度来看,不同供应链模式对应的就是不同的生产关系,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匹配的判断。因此,研究对不同供应链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现实情形,从而可以判断出可行的发展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对比分析

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按照核心企业的类型,可以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概括为四种类型,下面就这四种模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表1)

甄杰(2012)根据供应链结构流程分析将供应链分为“推式”和“拉式”两种类型。他指出,“推”式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生产或加工的上游环节,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建立生产计划,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逐级向下一环节进行推销,直到消费者客户。这种模式是以生产为驱动,通过建立库存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拉”式供应链的管理核心是在物流和销售的上游环节,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建立生产供应计划,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计划环节就已经找到了销售出路,将供应链上环节的参与者协同起来为需求服务,从而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业务协同和收益共享。

三、基于生产关系理论的选择判断

上述四种模式,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和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倾向定位于“推”式供应链,而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和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倾向定位于“拉”式供应链。至于选择哪种供应链模式,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矛盾变化,当酥瓜的生产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不足的情形下(可理解为生产力),“推”式供应链模式(可理解为生产关系)更适合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随着酥瓜生产水平和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基于“推”式供应链模式这种生产关系就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化,成为发展的阻碍,基于“拉”式的供应链模式自然应运而生,成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

从酥瓜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限于酥瓜具有重茬的连作障碍问题,产量的大量幅度增长受限,目前酥瓜的销售范围主要为本市内销,少量产品向周边城市辐射外销,产品的形态主要为原始形态和初加工形态,无任何深加工产品形态。纵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淮南市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家,但是果蔬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极少。因此,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酥瓜产业供应链模式在当前生产力条件下难以发展起来。而对于连锁超市来说,淮南市各类连锁超市在生鲜农产品领域其发展规模和影响力不足,如淮南市常住人口200多万人,在安徽省各市中排倒数第6位,市场空间小,经营果蔬农产品的规模以上连锁超市数量还不到20个,在淮南市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农贸集市,连锁超市在果蔬经营方面因为价格比农贸集市的高,经营效果并不好,供应链竞争力不足。另外,调查发现连锁超市资金结算周期较长,很难与当前组织化程度低、资金实力不足的供应商构建合作关系。所以,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酥瓜产业供应链模式在当前条件下也很难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随着农地流转的加快以及农业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为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和制度条件,以“淮南市亚鹏盛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迅猛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由此可见,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为核心的酥瓜供应链模式是能够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对于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来说,淮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前生鲜农产品最主要的流通主体,有着稳定的市场基础,如果通过企业化运营改造,完善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发挥供应链核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生产调节,改善物流水平,扩大分销渠道。

通过分析可知,在现有的发展条件下,引导构建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和以企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对于推动酥瓜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研究启示

本研究以酥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索供应链模式的选择。建议地方政府应从核心企业的培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供应链主体利益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推动酥瓜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冷志杰,唐焕文.大宗农产品供应链四维网络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3.

[2]谭涛,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

[3]胡定寰.试论“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新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6篇

>> 国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浅析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析 DJ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现状及优化对策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上海市地产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政府主导型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基于O2O模式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河南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 基于可追溯流程管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变革研究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运用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 重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索 江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肖芳.解析生鲜电商四种模式[J].互联网周刊,2013(9):50-51.

[6] 小丸子. 国外10大生鲜农产品模式与供应链创新(2016-2-24).

[7] 程艳红. 美国生鲜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世界农业,2014(8):76-79.

[8] 张夏恒. 生鲜电商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2014(11):275-278.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需求的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镇鲜活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一) 复杂性。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并且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得对生鲜农产品在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二) 协调性。

由于生鲜果蔬等不易储藏,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三) 高成本性。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而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程度也不同,基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可考虑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见图1)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农产品经销公司、专业合作社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接受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图1以“批发市场”为主导

(二)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见图2)

连锁超市公司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蔬菜、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图2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三)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见图3)

该种模式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指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例如双汇、蒙牛等,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物流。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系统。

图3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

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策略

(一)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其投资回收的周期较长,运营时的维护资金需求也较多。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仅仅依靠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二)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机制的完善

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尽快建立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三)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五、总结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应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开始非常重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相信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2]胡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2).

[4]洪玉兰.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

[5]张琳,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展望

供应链是由企业间相互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等组成的经营网络。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供应链有了新的认识,供应链管理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它是从“田头到餐桌”上下游企业构成的网链式体系,它是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农业生产者)、生产者(农产品采购加工企业)、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目前,我国现阶段农产品问题频发,这反映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隐患、农产品供应链的脆弱性等问题。因而,如何运用供应链相关理论探讨我国农产品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有自身特色。目前我国采取家庭承包土地所有制,这就造成了我国现阶段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由众多个体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由于个体农产品生产者众多且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加之中间环节过多,造就了农产品供应链链条过长,缺乏统一协作的局面。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还处在初级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农业的科技水平较低,食品加工安全意识单薄,上下游企业没有形成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方式,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本身存在有问题,相互之间信息不通畅等。在上述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特殊性,我们从供应链的全过程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展望

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益,必须做到农产品从场地选择、环境监测、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的管理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1)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机制,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优势。核心企业要把握好对上游企业(农户)的选择、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并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与农户,便于其做生产结构调整。核心企业还要利用超市、农产品市场等销售数据,对顾客需求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把握,能够使企业生产的产品及时快速地响应顾客需求。(2)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管理和支持职能。政府要对农产品市场做出严格管理,违法行为追究责任,保证有问题产品不能流入市场。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减少农产品运输成本,保证产品保时保质保鲜的到达目的地,如:公路、铁路航空的建设,使产品运输顺畅。要加大对农产品技术、资金支持:利用冷冻技术来保持产品的新鲜,为箱式冷冻运输车提供适当补助,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发展绿色供应链。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扶植,积极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网络保证供应链的各节点信息通畅。(3)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销售问题。超市作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的销售环节,目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而超市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和流通,直接为核心企业提供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超市要从源头上、质量上把关,让消费者吃到放心产品。选择好的供应商,利用现代技术为供应商提供相应信息保证市场所需与供应商所供符合减少自我库存等成本,更好的为顾客服务。(4)建设绿色供应链。保证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是从链的源头上抓起,是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遵循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把我国现阶段分散式农户经营土地变成规模经营,建立大规模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从而有效的解决农产品的品质与管理的问题,便于上下游企业直接信息交流,有利于核心企业更好的支持农户发展,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稳定与安全。

本文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出发,结合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思想,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从农产品供应链的源头农户,包括核心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每个节点出发,来保障整个供应链的安全和实施,最后通过发挥核心企业优势,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支持职能等几个方面提出保证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钱莹、王慧敏.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管理研究[J].农业化研究.2007(10):33~34

[2]孙小会,谭立群,郭全洲.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2009(1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