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视频

多媒体视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媒体视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1篇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视频技术对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极大的作用。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在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历史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的单调变得生动有趣。

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重大的作用呢?下面我就讲授的有关内容来粗浅谈谈: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在思维特点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且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在教学中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

的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和清政府签订的《》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要让学生了解战争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只能停留在认知的初级阶段。

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先让学生欣赏与这几个战役相关的历史影片片段,然后在用FLASH动画显示双方进军路线,一边不断出现亮点并显示一些有关的动画和声音讲解,在巩固复习时用电脑软件设计出一系列选择题,运用电脑手段、游戏方式,请学生选择,并显示得分情况。最后进行思考、研究。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海战役、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历史情景场面,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日本发动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加强历史事件的直观性,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上课时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来强化学生思维力度,提高记忆效果

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多媒体手段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它通过剪辑了的电影电视画面、动态电脑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它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

在讲述过程时,我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的有关剪辑片断,让学生了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激烈的海战之一,同时用电脑动态来显示出战争过程中的路线、地点,教师解释相关的知识,使史实与地图相结合,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加强时空概念,化难为易,节省时间,突出重点。学生感到真实、生动、形象、新颖,在充分感知生动的历史形象时,掌握了有关知识和空白概念。同时使学生思考:中日两国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会遭此惨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对这段历史在记忆中打上烙印。

三、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意力分配;多媒体;字幕;视频理解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5-0057-0008

在母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听觉语言处理能力往往强于其视觉语言处理能力,表现为听力理解能力强于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带字幕视频节目主要用于低龄学童进行阅读训练以及对成人进行扫盲教育等活动(Goldman,1993,转引自戴劲,2005)。但是,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听觉语言处理能力通常都低于其视觉语言处理能力,表现为听力理解能力不及阅读理解能力强(Lund,1991,转引自戴劲,2005),字幕通常用于对听觉语言处理能力不足的补救。但是这种补救机制十分复杂,因为带字幕多媒体视频的阅听理解与阅听材料本身的组织形状、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知识技能、认知加工任务的目的要求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均有密切关联。以往的字幕效用研究关注字幕对视频理解的总体效应或单一任务操作的绩效影响,但或多或少忽略了对加工过程的探讨。在具体的“阅听”加工过程中,字幕的功效其实往往取决于阅听者的知觉负载水平和选择性注意。

1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1.1 理论基础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资源有限系统(Baddley,1992:556-559),选择性注意则是对外界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以确保有限的认知资源得以高效运行的认知系统(Downing,2000:467-473)。较之于单一的线性文本阅读和时序性话语听解,多媒体阅听理解需要耗用更多的注意资源。静态画面、动态视频以及语言信息(包括听觉和视觉)的知觉加工大致对应于Baddeley(2000:417-423)的工作记忆模型中的视空暂存(visuospatial sketchpad)情境缓冲区(Episodic Buffer)和语音回路(phonological loop)三个缓存区(图1),但三者对注意资源的占用并非是“均衡负载”的。LaVie(1995;2004)根据对工作记忆的研究,提出了知觉负载理论,认为知觉是资源有限的加工过程,当前任务知觉负载的高低决定了选择性注意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载较高,有限的注意资源被消耗尽,那么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其他客体或信息无法得到知觉加工,从而不会产生干扰效应。如果当前任务的知觉负载低,目标刺激没有耗尽当前的注意资源,那么多余的资源就要自动溢出,加工无关干扰刺激;观察者无法抑制剩余资源的溢出(魏萍,2005:413-420)。Lavie的理论被认为是解决了心理学上前选择和后选择的一个争端。但Johnson等人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影响选择性注意的根本因素是资源有限性,当前任务的负载水平直接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

认知负荷由反映任务与学习者特征之间交互的原因维度和反映心理负荷、心理努力和绩效等可测性概念的评估维度所组成。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选材控制内部认知负荷,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并且使总的认知负荷不超出学习者能承受的水平。

Mayer(2001)基于双重编码理论提出了多媒体认知学习理论的三个假设:双通道假设(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容量有限假设(每个通道的加工容量是有限的)和积极学习假设。在多媒体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加工来自于两个通道的信息,有限的加工容量只允许部分文字和图片信息能被学习者注意到,进入工作记忆,并由学习者对其进行积极加工,构建成连贯的结构,并与先前知识整合,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以上理论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工作记忆中多模态信息的认知加工机制。其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涉及了知觉过程的注意资源分配问题,只是侧重各有不同。

与单通道线性文本阅读或时序性话语听解相比,多媒体认知学习是对线性文本、视频、语音、图画等离散性视觉信息和时序性听觉信息的多模态加工过程。以原声视频语料为学习材料的视听训练中,中国学生无论在视觉语言处理能力(字幕的快速阅读)还是听觉语言处理能力(实时的语音听解)方面都明显存在不足,尤其是听力理解水平大都不如阅读理解水平。未经教学处理的原版多媒体视频阅听大多属于高知觉负载的认知加工,处于同一加工通道的不同信息会构成阅听者注意资源的竞争。视频字幕在语言学习中之所以具有认知补偿效应,主要是目标刺激信息均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外语学习者的阅听能力。问题是,在类似的高知觉负载条件下,选择性注意是自觉的还是自动的?什么条件下才有认知控制过程的参与?

1.2 相关研究回顾

国内外研究者们在字幕对视频材料理解的促进作用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如二语字幕对内容理解和记忆的作用方面(Price,1983;Vanderplank,1988;Garza,1991),字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Neuman et al.,1992);二语水平和字幕使用的交互作用(Price,1983;Vanderplank,1988;Guillory,1998;Danan,1992),不同字幕与配音组合方式对二语习得的影响(Danan,1992;Baltova,1999;Markham et al.,2001)等(详见汪徽,2005)。日本对字幕的研究也比较多。从上世纪80年代后,研究比较集中且丰富,涉及字幕出现的时间前后,字幕在英语学习中的各方作用等等。

国内对于字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且起步较晚,多在2000年后。汪徽(2005)和王燕(2009)做了一定实验研究,认为字幕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的偶然性词汇习得有帮助,提倡教师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将字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戴劲(2005)从理论上总结了字幕的起源、发展、分类以及教育功能,并指出字幕在听、说、读等方面都能发挥一定作用,提倡恰当地使用字幕来辅助听力理解。任开兴(2009)也认为,如果设计和运用得当,基于SRT格式的灵活性字幕能够成为听力教学与训练的得力助手。

但是,对外语视频阅听中字幕效应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设计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字幕呈现量的多寡与不同类型视频组配方式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关注。

Barron和Atkins(1994:295-306)曾就关键词字幕、全字幕和无字幕视频在学习者知识点理解方面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研究。三组的区别在于屏幕上字幕的呈现数量;学习进程由被试自行控制,可重复或回看。结果显示,字幕的多寡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无影响。但是,该实验并非语言性学习任务,实验使用的语言是被试的母语,且被试能反复观看学习内容,文字的作用被弱化了,字幕对被试的听力理解没有很大影响,字幕显示量的变化也未能对被试的知识点理解的数量产生影响。

Guillory(1998:89-108)把关键词字幕放入二语教学中进行测试,分别比较了二语教学中法语全字幕、关键词字幕和无字幕对成年法语学习者(英语为母语)在视频理解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三组的平均成绩方面,关键词字幕组和全字幕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无字幕组。该研究肯定了字幕对加强理解的作用,但是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①作者在测试中考察了被试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但没有明确界定这些内容的性质,如有关语言信息还是画面信息,即两者没有明确分开考察;②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视频相对于被试语言水平的难度;③研究中的母语和二语分别为英语和法语,属于同源语,而同源语字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词义推测。尽管Guillory已经对此做出分析,并指出了作为关键词的同源语更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在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不同语系,英语字幕的出现并无此效应,所以此研究结果能否用于中国的英语教学还有待于商榷。

2 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思路

根据知觉负载理论,学习者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进行的多项任务会遵循“此多彼少、总量不变”的原则;加工任务的目的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持有不同目标的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其心理努力的程度也会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负荷。所以,当前任务的负载直接影响注意资源的分配。我们认为,在没有特定任务的状态下,处于高知觉负载下的阅听加工资源分配是自动进行的;但是具有特定学习任务的阅听活动,无论是高知觉负载,还是低知觉负载,注意资源的分配具有选择性。阅听效果取决于单通道加工的资源竞争水平的高低和注意资源的通道特异性(听觉通道的干扰信息不受视觉知觉负载高低的影响)的有效利用。因此,当视觉通道中只有画面和文字,且注意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改变字幕的呈现量必然会改变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且不影响收听绩效。

本实验拟探讨视频难度控制在Krashen所称的i+1时,英语字幕呈现量的多寡(全字幕、关键词字幕和无字幕)是否会对学习者的注意资源在画面和字幕认知加工的分配上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对视频中的语言和画面信息理解度的差异,即学习者视觉通道的信息量差异是否会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产生差异。本研究要回答3个问题:

①字幕呈现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视频材料的总体理解绩效?

②字幕呈现量的变化对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信息的理解绩效是否存在差异?

③字幕呈现量的变化对语境强度不同的视频的理解是否会产生同样影响?

2.2 实验对象

本实验的受试为江苏省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共180位学生,其中33名进行了预备实验,剩余的147名随机分为六组,参加视频测试,分组与视频材料的处理见表1。参加实验前,通过TEM4模拟考试,调查了这6个实验组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通过ANOVA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f=.160,p=.997),结果显示6组之间在英语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2.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包括六段长度为25秒至35秒不等的原声视频和一份试卷。视频材料的难易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要求,六段视频的平均语速为130 wpm,脚本中有14个词超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占总词汇量的2.7%。六段视频的主题涵盖了家庭生活、自然灾害、社会问题、未来理想和个人品德等学习者比较熟悉的题材。

根据Bejar等对视觉资料的分类和Hymes对语境变量的研究,本实验中的六段视频分为三类:强语境视频、弱语境视频和零语境视频(杜冰,2010),每类含2个视频。

关键词字幕从脚本中提取。5位资深英语教师和2位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分别阅读视频的脚本,并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其中被选择4次或以上的词被定为关键词,最终选定的关键词占脚本的38%。全字幕和关键词字幕均与配音同步,随着音频的播放而出现或消失。

测试试卷采用多项选择题型,内容涵盖了视频材料中所有的信息点,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信息。研究者请5位学生观看没有音频和字幕的画面,另5位学生阅读视频脚本,然后各自写下所获得的信息点。凡出现3次或以上的信息点被编成选择题,并且为了确保语言和画面的相对独立性,所有题目的答案只能单从脚本或单从画面中获得,即排除了那些既能从脚本又能从画面获得的信息。所有题目均为回忆性,无需学生通过推测获得。题目的顺序按照信息点出现的先后来安排。每看完一段视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应的试题。

2.4 实验步骤和数据收集

33名学生参加了预备实验,根据此实验结果调整了实验安排的时间和试题的内容,研究者熟悉了实验流程。然后把147名学生分为六组,在语言室完成了本实验。每位学生单独使用一个电脑屏幕和一副耳机。每段视频播放一遍,然后屏幕上显示此段视频的题目,学生在空白答纸上写下答案。

完成实验后,研究者收集整理学生的答案,并使用SPSS V17.0进行数据分析。学生的分数包括:总分、语言信息得分、画面信息得分、强语境视频总分、强语境语言得分、强语境画面得分、零语境视频总分、零语境语言得分、零语境画面得分。六组的测试结果及其各部分得分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讨论

3.1 字幕对视频材料总体理解的影响

被试的测试成绩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三类字幕组的平均总得分无显著差异(F=0.509,p=0.603),即三种不同量的字幕方式对学习者视频总体信息量获取无显著影响。

这个结果与Guillory的研究结论不同,她的结论是全字幕与关键词词字幕在视频理解上无差异,而且两者都好于无字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测试方法不同。在Guillory的研究中,题目的类型包括回忆性问题(recall questions)和推断性问题(inferencing questions),并且由被试自行写出答案,因此就涉及了学习策略的使用;在本实验中,所有问题均为回忆性问题,被试无需推测,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工作记忆中被试所能关注到的信息量,减少了学习策略和推理能力差异对本实验的影响。

(2)研究方法不同。在Guillory的研究中,被试的母语是英语,二语是法语,两者是同源语。字幕以法语出现,可能导致被试使用联想、推测等学习策略。但在本研究中,英语和汉语并非同源语,英语字幕的出现不会产生类似作用。

(3)三组在总分上的无差异,只能说明这三组在信息获得的总量上是均等的,但并不能以此解释不同量的字幕对各组的阅听效用是一样的,更不能说明在不同视频、音频、字幕组配下,各组的视频阅听加工过程是相同的。

本实验中,因考虑到字幕的认知补偿作用的可测性,所选视频均具有一定难度(太难或太易,字幕的视频阅听补偿效应都会递减乃至消失,或成为纯粹的阅读理解)。

全字幕状态下的视频阅听,由于目标视觉信息量大(视频画面、字幕文本),极易造成Lavie所说的高知觉负载。因此,该组被试在视频阅听时,视频画面信息和字幕文本信息造成了视觉通道注意资源分配的竞争。被试只能有效加工部分视觉信息而遗漏了其余的信息,从而影响总体得分。

与全字幕不同的是,关键词字幕组视觉通道所呈现的语言信息大大少于全字幕,阅听者阅读信息量减少。这虽然会造成部分语言信息的丢失,但较少的字幕意味着较少的视觉负荷和较少的注意资源需求。根据Lavie的知觉负载理论,如果当前任务不能耗尽注意力资源,多余的注意资源会自动溢出,转而加工其他的信息。本组被试的视觉通道的文字加工量低于全字幕组,阅听过程中被释放的注意资源自动溢出,转而加工视频中非语言信息(画面是视觉通道中除字幕之外的最大刺激)信息。在此种情况下,被试获得的信息会此多彼少,互为补充。

而对于无字幕组而言,视觉通道中只有画面,因此所获取的画面信息更多,从数量上弥补了由于缺少字幕而损失的语言信息绩效,因此总体得分上也无显著差异。

3.2 字幕呈现量对画面和语言信息理解影响的差异

被试在画面和语言信息上的得分及分析如表3和表4所示(F=10.389,p=0.000),组2(关键词字幕组)与组3(无字幕组)间无显著差异,但两者均好于组1(全字幕组);而在语言信息得分上组1和组2之间无显著差异(见表5),但两者明显好于组3(F=10.248,p=0.000)。这说明,在画面信息的理解上,关键词字幕组和无字幕组均有溢出资源加工画面,显然优于全字幕组。而在语言信息的理解上,有字幕组明显优于无字幕组。可能的解释是:

全字幕组的被试在观看视觉通道的画面信息与字幕信息时,视觉通道的信息(画面+文字)量超过了可分配的注意资源,同一通道的两类信息形成注意资源竞争,因此两者均不能得到有效加工。而此组在画面上得分最低,表明被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字幕阅读上(以弥补英语听力不足),从而导致画面信息的大量损失,因此画面得分最低。我们也可以推测,资源有限性是影响选择性注意的根本因素,学习者为了有效理解视频内容,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字幕阅读上。

相比而言,关键词字幕组的被试阅读量减少,视觉通道所需要的注意资源也相应减少,自动溢出的资源会用于加工其他刺激信息(包括语音和画面)。由于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具有通道特异性,听觉通道的干扰信息不受视觉知觉负载高低的影响(Tellinghuisen,et al.,2003:817-828),因此,相对富裕的视觉资源可以有效加工视频信息。这样又可能促成语境线索的作用(详见3.3),使得注意资源集中于目标刺激所在的位置,避免加工外周干扰刺激,使低负载条件下干扰效应降低。所以,本组被试能较好地同时获得画面信息和语言信息,某种程度上说,学习效率最高。

无字幕组(组3)的被试在视觉通道中只有画面存在,自然在画面信息得分上应该最高,但结果却是该组与关键词字幕组(组2)无显著差异。可能的原因是本组在实验中,画面信息加工不能耗尽被试的注意资源,因此有多余的注意资源溢出,去加工其他外周干扰刺激(与视频无关的客体或信息),从而形成干扰,反而影响了画面得分。而由于缺失了字幕对听力不足的补偿作用,本组的语言认知绩效也是最差的。

通过对三组被试在画面信息和语言信息上的得分比较,可以说明,在视频难度得到控制,满足i+1的情况下,随着字幕阅读量的减少,被试的注意资源逐步得到释放,被试得遐加工画面信息。但若没有字幕,溢出的注意资源超过了画面加工所需的量,又会自动溢出,加工其他无关信息,最终造成低知觉负载条件下的干扰效应。

3.3 语境对带字幕视频阅听效果的影响

六组被试在语言信息理解上的得分分析如表4所示。

组1和组4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967),而组1和组4的区别在于有无画面的存在。这个结果说明画面的存在与否没有产生影响,表明全字幕组的被试在观看这些视频时,他们的注意资源完全被字幕占据,无多余注意力溢出去加工画面信息。而组4是音频与文字双模态加工,既无过多的视觉(画面)干扰,又能有效利用注意资源的通道特异性,固语言绩效与组1相差无几。但从上一节的分析中看出,关键词字幕组在画面上得分显著好于全字幕组,这就表明视频不是太难。综合以上两点,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视频难度控制得当,符合本实验的要求。

从表4中得知,组1和组4之间,组2和组5之间,组3和组6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似乎画面的存在无任何作用,这与Mayer的多媒体效应相悖。但由于上述分析是把各种不同类型的视频放在一起分析,因此视频画面的多媒体效用不甚明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视频的得分来得知其具体作用。6个视频可分为强语境视频、弱语境视频和零语境视频。

前3组被试在强语境视频阅听中的得分分析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1、2、3组之间在总分上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三组所获得的信息总量是一致的。

六组被试在强语境视频中语言性信息得分分析如表6所示,前3组的画面信息得分分析如表7所示。第1、2、3组虽然在字幕呈现数量上是不等的,但在语言性信息得分上却无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表明,当画面与视频内容紧密关联时,被试在视觉通道中所损失的语言性信息可通过听觉通道的话语信息和强语境线索提示得到补偿,从而产生Mayer所称的多媒体效应。这一点从没有画面的第4、5、6组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看出。这三组没有了画面的弥补作用,语言信息的获得主要来自于音频和字幕,因此得分就有了显著差异(组4明显好于组5和组6)。同时,组2好于组5,组3好于组6。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综合知觉负载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通过控制视觉通道中字幕呈现量的多寡,研究了不同情况下学习者在语言和画面信息上的注意力分配,对于在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利用视频材料有一定的启示。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3篇

《科学逻辑学》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面向本科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奠定基础。早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多媒体视频方式,颇受学生欢迎。笔者分别对2010—2011年度和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的选课学生进行调查①,在此基础上,对视频内容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研究探索。

1、多媒体视频的具体内容

1.1与教学知识点是否一致。调查:视频内容A与每次课严格相关;B不一定与每次课严格相关,但属于科学普及、拓展知识的就可以;C不一定与每次课严格相关,内容生动就可以。“调查一”中,63%的人选择了B,25%的人选择了C,12%的人选择了A。“调查二”中,59%的人选择了B,30%的人选择了C,而仅有11%的人选择了A。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对视频与教学的关联性没有严格要求,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希望能够达到“科学普及、拓展知识”之目的,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范围更为宽泛,显示了中医大本科生的广泛兴趣,表达他们希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社会认知的呼声。

1.2具体内容。调查:多媒体视频的具体内容:A医学;B天文;C化学;D物理;E生物;F遗传学;G军事;H人物传记;I科学史;J其他;K都可以,单选或多选皆可。“调查一”中,选择“医学”科目的有88人,居首位;选择“天文”的有84人,紧随其后;选择“人物传记”的有72人,位居第三。“调查二”的前三位也是如此,其他科目差异不大。此外,他们还希望了解“最新科技动态”、“诺贝尔奖”、“考古”、“心理学”以及“人文”、“历史”、“哲学”等方面内容。选择多媒体视频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喜好。

1.3地域和时间范畴。调查:视频最好选择A中国方面;B国际方面;C无所谓。“调查一”显示58%的人选择了C,37%的人选择了B,5%的人选择了A。“调查二”显示60%的人选择了C,36%的人选择了B,4%的人选择了A。调查:视频最好选择A古代方面;B现代方面;C无所谓。“调查一”显示,75%的人选择了C,15%的人选择了B,10%的人选择了A。“调查二”显示,76%的人选择了C,16%的人选择了B,8%的人选择了A。这说明,多数同学对视频内容涉及的地域和时间无明显倾向,所以在选择素材时不必拘束于此。以上调查为多媒体视频的选择描绘了一个基本框架:内容尽量能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内容本身应丰富多彩,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医学、天文学、人物传记方面优先考虑。

2、多媒体视频的播放

2.1播放次数。调查:播放次数A不放视频;B每次课1次②C每2—3次课1次;D其他。“调查一”中,78%的人选择了B,18%的人选择了C,选择A和D的分别占2%。“调查二”中,73%的人选择了B,还有25%的人选择了C,选择A和D的都分别占1%。

2.2播放时间。调查:播放时间:A40—50分钟;B60分钟以上;C小于30分钟;D其他。“调查一”中,69%的人选择了A,16%的人选择B,14%的人选择了C,1%的人选择了D。“调查二”中,76%的人选A,12%的人选择B,12%的人选择C,没有人选择D。调查显示:学生基本赞同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视频,且最好每次课都播放视频,“40—50分钟”左右的最受欢迎。

3、多媒体视频的互动运用

单纯播放多媒体视频并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以视频来替代老师授课更不可取,所以合理使用视频很重要。笔者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学案例或专题讨论等为重点,以视频资料库和答疑邮箱为延伸”的新措施,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3.1以问题为中心。多媒体视频的播放需围绕问题展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讲解之前提问、播放:如笔者在讲授“科学观察”之前,请同学们观看《达尔文的演化征程》并思考“观察时有没有渗透理论?”有了任务,同学们在观看时都聚精会神,甚至拿着笔在记录。在讨论过程中,他们自己认识到观察要注意的要素,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关原则,对科学史有了具体了解,老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也可以在讲解之后提问、播放:在讲“伪科学”时,先详细解释概念,然后请同学们观看《22度观察:道长李一》的视频。李一是当时的热门人物,他制造出的很多伪科学现象都在社会上影响广泛,视频在剖析李一的同时,还出现了对“辟谷”的争论,这是一个和中医养生以及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所以讨论反响热烈。

3.2以教学案例或专题讨论为重点。视频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贴切的教学案例。如“理想实验”这个知识点,除了讲述广为人知的“比萨斜塔实验”和“斜面实验”外,笔者还选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开视频课程《公正,该如何是好?》,其中的器官移植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想实验”,且与医学相关,也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伦理道德题材,效果非常好。对视频也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方式。笔者在课程尾声时播放了《科学史上100个伟大发现——医学》,请同学们从中找出所学的知识点。大家总结出若干点,由于视角不同,对同一案例有不同的认识,之后老师再进行点评。这种由同学主动参与的思考过程加深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起到了期末复习的良好效果。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4篇

本文概述了多媒体视野下对实施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势,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国内高职体育教学的优越性和改进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而持续创新,呈明显正向关系。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过去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对提高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有着积极的教学意义。

1.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的优势

1.1彰显教学的先进性

具有先进教学意识的高职体育教师应当及时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以及对于一些新型体育教学器材的技术使用问题,教师不仅可以熟练地操作各类运动器械,还可对其展开具体的讲解。具体来说,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出不一样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辅教学,即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具体的体育动作,更好地嵌入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可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予以应用,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详尽解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的资源形式制成课件,加以语音。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既往高职体育教学中枯燥的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1.2开阔学生视野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教师与学生都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教学与学习,不仅调动了师生的思维空间,而且打开了教师的教学视野[1]。不管是对专业体育技术的技能操作示范,抑或是对一些理论教学知识,多媒体教学都能够较好地展现其专业性、精准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方式打破了书本教学理论,更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可行策略

2.1充实利用精品课程资源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可充分利用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2]。一方面,可以重复对视频的播放。教师可以先行选择部分当下最为流行的体育运动或是比较新鲜的精品视频,再把授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其中,通过不断的讲解、模仿、播放,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鉴于奥运会中的体操项目能抓住学生眼球的特点,教师也可将一些体操动作逐一分解,并解释每一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和其他动作的关联性,利用模仿和细节讲解的办法来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通过对视频的重复播放,并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吸收内容精华,通过取长补短的教学改革策略为学生制定更加先进的体育运动教学方案。

2.2加强教学的动态性

怎样使多媒体技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直观性得以体现,主要还是在于教师对教学视频的选材。而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要体现动态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多媒体高职体育教学通常采取两方面的形式演示体育动作:一是动漫演示,教师利用制作FLASH的办法,让虚拟人物演示体育教学中需完成的动作;二是真人演示,教师收集真人视频录制,满足教学需求,这其中不仅要满足学生喜好,教师也需对多媒体技术运用更为娴熟。其次,高职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因为学生学习时所处位置,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所出入,必然会出现对具体细节上的出入偏差。同样,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也会因师生之间视角不同而导致的学生接收体育知识存在差异化的现象。有鉴于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巩固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一些视频,再播放学生学习动作予以规范,使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回放的办法判断自身动作的对错,之后再按照教师或视频中所演示的规划动作进行完善。例如高职体育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健美操、瑜伽等体育项目时,出于自身原因无法完成或无法实现标准化示范时,就能够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来向学生展现健美操、瑜伽等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精确地掌握动作要领,也有助于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在体育动作的示范和动作要点的讲解上,极大地避免了不准确的教学分析出现,通过动态性的特点,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3结合理论教学

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部分通常是利用教师单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去自行体会其中内涵。长此以往,由于内容的枯燥性,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极大地制约了体育理论教学质量。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视频课件,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也能够增进课堂氛围的趣味性。利用图片、影像或是对体育项目的回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运动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爱好。例如体育老师在讲解篮球知识时,可通过一些经典的NBA视频短片的播放[3],并在播放过程中详细地讲解其中的技战术关系,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篮球,并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观,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新课改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已经展开,多媒体视野下的教学不仅有层层递进的教改尝试,更有在教学上的大胆创新。如在同一时段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远程或网络视频互动,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优越性,为高职体育教学和教改的进行打造了更为快速、便捷的平台,并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丁云云 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建才.基于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03):104+106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介 电影 视频影像 新媒体

当我们谈及到多媒体时,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从技术性的产品到高科技的视觉盛宴,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显而易见,多媒体影像关系到了当代艺术中多个艺术类别,它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新媒体、视频影像等都与多媒体这门综合艺术紧密相关,相互交融同时又彼此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艺术家们总是用当下的工具进行创作,并通过一定媒介展示出来,新技术总是带来新创作灵感。同时,“艺术家用其特定的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创造一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本质上差异比相似更多。”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是一种可用于艺术创作的现代个性化语言。

多媒体视频影像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素材形式综合起来,经过艺术加工重新编辑成符合播放要求的视频文件,生成的视频影像需要具有切合公众文化和审美的艺术语汇和表达方式。其在艺术领域中是将视觉艺术带入了一个元素复杂、手法多样、令人惊叹、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于多媒体视频影像的形式复杂,应用领域广泛,所以其分类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从原始胶片影像发展而来的数字影像,还是以实拍素材为表现手段的媒体影像,都是多媒体视频影像的范畴。还有一种影像是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既是人们俗称的CG影像。CG是英文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多数情况下是指计算机图形。在现今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信息传达的大环境下,人们一般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形图像设计的领域通称为CG,CG影像是一门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图形图像集合。从多媒体视频影像的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实拍素材和电脑制作影像既CG影像。如果从多媒体影像的应用领域来看,则大致上可以分为:影视特效、动画影像、电视包装和片头效果、建筑动画、互动游戏等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传播载体和展示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也由于其载体的不同,在设计创作上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在传统舞美设计中融入以现代科技为特征的大屏幕,并且通过计算机设计绘制跟节目相对应的视频影像,以LED为载体能动的展示出体现戏剧冲突、节目内容的视频影像,可以说这是舞台美术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的又一重大变革。

从多媒体影像的发展来看,可以说他属于影像学范畴,它以一种直观的表现手法把视频影像通过现代多种媒介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之上的,这种新型的艺术形态相比其他传统艺术更容易受到技术的影响。由于建立的框架不同,多媒体影像更多的是实验的,保有先锋性的,它区别于电影的保守性和样式化。同属于影像媒介的多媒体影像和电影又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如何区分他们也是当前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传统影像艺术开始告急,新兴的视频艺术、实验影像开始对传统电影发起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电影这门传统艺术最终会被新媒介带动下的新媒体艺术所代替。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批评家及作家约翰?克纳莫斯却明确地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以影像为基础的视频艺术和新媒介的出现并非是对于传统电影观念的挑战,反而应该被视为电影这一传统媒介得以延续的证据。这种延续跟电影形式和电影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一样,是电影史上又一次在技术与观念的影响下的电影媒介的更新。从这种层面上理解,那么本应属于当代艺术系统的视频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也可以放在电影史发展逻辑中去分析。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发展之初也是新技术的引入才带动了电影的发展与成熟,现在看来建立在固定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并有一定发展逻辑的传统电影艺术同样也是从实验性开始的,就像如今新媒介带动下的视频艺术和多媒体影像,而视频艺术或是新媒体艺术只不过是电影对于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出现的一种反应形式,是突破了传统电影媒介边界的突变体,传统的电影形式和观念依然可以作为理解这些新影像媒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将电影、视频艺术以及多媒体艺术视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来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必要通过与不断更新的技术和文化之间的有效关联来思考和界定各种影像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电影并非是一种单一固定的影像形式,而是许多异质性的,相互纠缠指涉的多样形式的混合体,多媒体影像艺术也是一样。

艺术如一种生活中的工具,这种工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多媒体技术以一个新兴的技术手法作为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创作语言,以它独特的方式向为我们也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与更广的创作领域。

参考文献

[1]约翰·克纳莫斯(John Conomos)《突变的媒介 :关于电影、视频艺术以及新媒体》Power Publications,2008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部门立卷;实物展示;档案宣传;开放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71-0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家教育部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008年9月1日起施行)中规定“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第三章档案管理中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第八条)”。

要达到上述规定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与模式已经呈现出很大局限性,不能充分适应当今时代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展示、处理、查询、维护等信息管理习惯和公众接受信息的习惯。纵观目前各大高校档案馆或档案室,在部门立卷、实物展示、档案宣传、开放利用等方面,多媒体管理技术或者难觅踪迹,或者仅起到少部分展示功能,这完全与信息时代不相匹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越来越多地涵盖了更多内容,由原来单一的文字之外,还包含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但是,纵观各大高校档案馆或档案室,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主要停留在对多媒体档案的初步采集上,尚缺乏更深层次的应用。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档案管理利用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是高等院校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计划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整个实施过程计划经历三个相互衔接而又交叉进行的阶段:通过调研分析、理论探索,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规划和设计信息化时代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阶段;在高校档案管理实践中检验并不断改进管理模式阶段;项目总结及形成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阶段。具体实施计划如下:1.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与设计;调研分析我国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梳理、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初步规划和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等。2.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践、评价和完善阶段。主要完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实践;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形成性评价与改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总结性评价与修订。3.确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和项目总结阶段。主要进行总结项目研究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形成有推广价值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部门立卷。在当前的部门立卷工作中,各大高校普遍使用培训班或者说明书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培训方式,效果都不佳。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向导软件开展培训,能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向导软件,能快速指导档案员进行文件的立卷,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步骤如下:(1)制作:利用摄像机将各种类别的立卷过程分别拍成多媒体视频。再利用多媒体后期制作软件premiere或edius、after effects进行后期处理制作成美观大方,简洁方便的视频软件,若视频内容较多,可借助于office软件中的powpoint进行各视频内容链接,生成.exe文件,实现点播。同时,在制作视频时,可将符合立卷要求的与不符合要求的操作进行对比示范,加深档案员的印象,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归档的质量。(2)使用:利用校园网,将多媒体视频档案向导挂接到校园网上,无需安装其它播放软件,也可使校内人员观看。这样使用起来十分的简单方便。另外,利用多媒体QQ群,在线交流交答疑,可提高档案员归档的效率和质量。2.实物展示。目前,由于实物档案的载体各有不同,形状不一,很多档案馆(室)都没有充裕的空间和足够的装具来陈列,不得不将实物档案放之高阁,导致实物档案的利用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展示各种实物档案及其背景信息。同时,通过网络,利用者可以简易地了解到整个实物档案库存的信息,为利用者提供便利。3.档案宣传。高校档案是学校历史发展的见证[1]。是学校管理与教学的真实历史记录,是丰富的资源库。一般来说,现在各高校档案管理都进入了信息化;也使用了档案管理软件。或此软件是网络版的,不仅仅档案员可查看,其它校内教师或工作人员也可查看。但是查看的内容有限,只可查看常规的内容,不能看全貌。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一些静态的典型事例加工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视频。方便查询者了解相关档案信息。除此之外,也可购置多媒体的电子展厅,按不同主题将历史印记用虚拟的参观功能再现现实。进而扩大了档案宣传,增强了档案的渲染力。4.开放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网络交互功能,提高了馆藏信息的输出力,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的服务体创造了条件。(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技术个性化。针对不同类目的标识和索引,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现操作的便捷化。(2)利用QQ在线聊天视频,实现档案员之间强有效的交互功能。档案员之间通过语音或视频,能快速地解决档案管理之间出现的问题。

三、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

(一)以石家庄学院档案管理为例,探讨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如何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档案工作管理手段和信息环境,拓宽高校档案管理服务功能等问题,因此研究工作在构建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二)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成果推广,不仅仅对石家庄学院的档案建设与管理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高校档案管理领域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深度和层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价值,并促进高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四、研究遇到的问题及尚需深入研究之处

(一)人员的配备。因档案员的工作较繁琐,人员太少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不高,影响正常的运转。(二)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要经常实施、维护、内容更新,若档案员的综合素质跟不上,档案管理的运作也会陷入尴尬的局面。(三)经费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类音频、视频、向导软件等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若经费不到位,也会影响档案管理的使用效果,降低档案管理的使用档次。

参考文献:

[1]吕杏.信息化时代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校档案管理改革与创新.文史博览(理论),2010(3):55-56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视频录制与;教学微微视频资源库;微视频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93-02

1 网络微视频教学平台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多媒体教学应用大致经历了PowerPoint文稿、联网的文字和图像媒体资源和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等时代,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媒体在多媒体元素的中也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教师视频录入设备没有配备到位和视频编辑技术等专业知识的缺乏,目前教学视频网络资源非常贫乏,只有几所大学推出几门课程的网络公开课视频[1],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和网络学习者的要求,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库的建立是各大高校未来的教学趋势,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各个高校使用的多媒体视频教学平台,由于整个课程视频信号容量太大,我们将每节课的知识要点录制成一段段相关主题的微视频[3],建立适合网络传输的微视频教学系统平台,这一微视频教学平台不仅要实时录制和所有的教学视频,还要对数据进行微处理,将知识碎片化,分章分节分知识点地呈现微视频供学生浏览观看,同时该平台包括本校老师的所有课程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库,微视频教学平台可以将一门课做成一部电视剧一样让学生进行分集观看浏览,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观看老师的教学微视频,大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4]。再整合各个高校的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库,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开放的实时和自主学习的网络微视频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任何网络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一门课程的任一个知识点。

2 网络微视频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网络微视频教学系统在技术层面上的功能主要包括:1) 多媒体设备集成:录音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师电脑挂接,也可以方便地播放多种媒体集成的教学软件,方便教师实时进行教学课程堂微视频录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视频录入的质量是关键,通过高清视频录入系统进行视频的录入,保证视频和音频信号的质量。2) 多媒体软件使用,一段原始视频可能是两节课,必须通过简单的视频音频处理软件分解成一段一段的微视频和视频进行加工处理,为了便于网络传输,要通过格式转换软件将视频文件的格式转换,为了在网上,要建立一个网络微视频平台,便于微视频的一键式上传与。3) 实时监控:视频系统的监控功能够实现监控中心对所有教室的远程监控,可以方便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督导对教师教学的检查活动。4) 同步/异步通讯:视频系统兼具同步和异步通讯的可能性。可实现多路视频和语音信号的实时传送,可以在网络上现场直播教学教程,另一方面,可以保存教学微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其它时间进行教学微视频的点播。5) 网络支持和信息检索:视频系统通过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具有使用权限的使用者只要进入到多媒体网络微视频系统这个平台,便可轻松点播,上网观看微视频。加上检索技术提供的支持,更可迅速查到相关老师相关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微视频。

3 网络微视频教学系统的硬件组成

多媒体网络微视频教学系统的硬件配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教师机终端硬件配置:为了保证微视频的质量,教师机终端要配备高清摄像设备进行微视频录入,由于视频信息所占的内存空间大,对电脑的硬件系统要求高,教学终端是一种多媒体集成终端,集成音频、视频录入的功能。要求能实时处理稍长时间的多种媒体视频数据流的录入和信号的压缩,能与服务器组成C/S系统,能和分布在网络上的其它的终端保持协同工作,能灵活地完成各种媒体微视频信号的输入输出和能对压缩的多种媒体微视频数据流进行。2) 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微视频系统的服务器应该具备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服务器应该支持对微视频实时、微视频监控、微视频点播、微视频检索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快速反应。3) 通信网络硬件配置:视频数据流对网络带宽需求最大、实时要求最高、数据流量变化最大,对于FLV格式720p的微视频文件,网络上的flv一般码率在1000到2000, 720p就按2000算,一分钟六十秒,每秒200kbps左右。每台教学终端微机的网络应至少保证有200kb的平均带宽,而服务器的输出带宽则必须在200k*N bps(其中N为服务器所接的终端)以上,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所有微视频文件一定要更适合网络传送的文件格式,例如网上流行的FLV格式,RM格式。

4 多媒体网络微视频教学系统的软件结构

一个完整的基于Internet的微视频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微视频录入、微视频、微视频点播的应用软件。

1) 微视频录入模块

现在课程的录制微视频主要针对单间精品录播应用,价格高,可扩展性及管理性差,难以在普通多媒体录播教室大规模应用和普及。传统人员录像机拍摄的方式也很难满足大规模微视频课程资源建设的需要。微视频直播录播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广电录播技术、自动跟踪导播技术,并集成了全数字高清摄像机、音频自动定位采集/混音的视听设备,而建立的一套先进的现代音微视频教学直播录播系统,该系统既能实现无人值守的普通教室的教学进行全自动导播、录播功能,可以录制出专业级的音微视频课件[8]。“微视频直播录播系统”能够很好地整合电子白板、计算机屏幕、教师本人等多方面的微视频信号输入的角度转换,将教学视频清晰完整地展示,而且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对视频文件进行分章分节微处理,对视频文件格式进行转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视频直播录播系统”能够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网络直播,拓宽了课堂的范围,提高了优质教学视频的共享程度,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全球性的全民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9]。

2) 微视频模块

视频信号要能支持现场直播和实时,要能实现边下载边播放,即通常所说的流媒体,这是符合网络传输的特点的。但是不可忽视的就是网络带宽,由于录制的视频文件的容量往往比较大,网络带宽限制了视频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在线播放,也是限制网络视频发展的瓶颈。通过视频直播录播系统录制的视频流信号,必须经过压缩与格式转换后才能在网上进行和传送,传统的摄像机录入的视频信号一般是AVI和MPEG格式,这种视频编码文件比较大,是不能直接在网上的,手机拍摄的视频为3gp格式,也不能直接在网上,也必须经过格式转换,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的视频信号的可是直接通过软件进行格式转化在网上,较早的网络微视频格式:RM / RMVB(Real Media)格式,RM 格式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制定了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进行影像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播放。目前,网上比较流行的视频文件的格式为FLV格式。FLV 格式不仅可以轻松的导入Flash 中,压缩比高的同时保证了高度的清晰图象文件,清晰的1分钟FLV微视频大小在1MB左右,CPU占有率低,适合网络传输,安装在教师终端的微视频模块能将容量大的录入的原始视频流一键式地转化为容量小的适合网络传输的微视频文件格式,操作简单,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适合广大教师在网上将自已现场录制的微视频在教师终端一键式进行网络上传和,犹如我们的微信平台,支持照片和小视频的一键式。

3) 微视频点播模块

教师将每一门课、每一堂课的多媒体教学微视频录入和上传以后,构成一个多媒体教学微视频库存放在微视频服务器上,需要建立一个展示微视频的平台供广大师生在线观看浏览,以实现微视频点播。系统平台支持教师用户的视频上传,支持所有有权限的用户进行视频点播,一个完整的点播系统应该集成各个老师、各门课程、各个章节的讲解微微视频,犹如一个大型的集成了大量电影和电视的网络微视频网站,学生只需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轻松点播和观看微视频库中的任何一个微视频,犹如在网上看电影看电视节目,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习的知识。适用于校园网、内部网络、甚至互联网,把教师微视频网站做成犹如爱奇艺、暴风影音等这些视频网站,支持多用户同时观看微视频而且播放流畅。

5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微视频教学系统的应用前景

目前,世界大学城和幕课中教学视频的应用,都是多媒体视频系统平台的体现,但是在微视频这一块还有待发展,对于一个完整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视频教学系统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首先微视频录入系统可以大大解决各大高校视频录入的难题,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录制电子白板,投影仪、教师三个角色的微视频资源,是微视频录入的一个创新,教师只需要简单的按键操作便可完成微视频录入与格式转化,另外,建立一个大型的开放的各类学科和各个专业的教学微视频数据库很有意义,目前,在网上的电影、电视剧、新闻等微视频素材铺天盖地,但教学微视频却是少之又少,资源相当贫乏,有价值的网络教学微视频更是很少,所以各个高校各个老师要慢慢积累微视频素材,录制完整的课程微视频录像,渐渐建立起各个学校的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其次,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微视频点播平台,可以让学生点播教师授课的教学微视频,也可以在网上实时看到教师的实况转播,在远程教育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未来的教学必将依托网络来实现全天候的功能,有网络就有教室的核心思想一定会配合物联网,网络课堂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基于网络的微视频系统将校园内的任一教室、任一办公室、任一宿舍,甚至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角落都可以成为一个微视频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京杰.MOOC――一种新型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9):49-50.

[2] 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 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6-7. (下转第8297页)

(上接第8294页)

[3]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44.

[4] 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4.

[5] 陈肖庚,王顶明,等.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6.

[6] 张璇.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以江苏开放大学实践为视角[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5-7.

[7] 谢莹,解继丽.在线教育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的冲击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62.

[8] 赵宁江,濮劭泽,尹俊,等.校园网视频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56-58.

多媒体视频范文第8篇

一、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变为具象的问题

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时候,有些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问题的描述太抽象,他们不能理解这些数学问题.当这些学生反复阅读数学描述,依然不能理解数学问题时,便产生了学习挫折感,从而消极地对待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的数学问题,以直观的角度来理解.例如,在讲“集合”时,有位教师过去经常应用直接告诉学生抽象数学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后来很多学生表示教师讲的数学概念根本听不懂.后来这位数学教师便仔细地思考了教学方法,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直观,便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多媒体视频,以后就用多媒体视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知识.当教师打开多媒体视频以后,多媒体便用动画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集合.它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集合,圈内的表示集合内的元素,圈外的表示集合外的元素.它又用到两集合运动,动画把交集的位置用彩色表示,说明这是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两个集合交集越多,表示有共同的元素越多……多媒体直观动画的表现方法,让学生迅速地理解了什么是集合,以及与集合相关的数学概念.

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理解具体的问题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有时存在数学知识不系统、不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整合数学系统,让学生以数学系统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微积分”时,有位教师以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函数概念知识: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S与圆的半径r之间存在函数关系;锐角α与β互余,两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气体的质量一定时,它的体积V与密度ρ之间存在函数关系.这几项知识是以前学生学习过的,他们能迅速地理解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当学生理解了这三个函数关系式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然后引导学生从集合、代数、几何这三个角度理解函数知识.这位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经典的数学习题(略).这道数学习题,可以让学生以集合、代数、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所有的知识,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从数学知识系统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以后遇到数学问题时,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准确的切入,理解数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