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畜牧机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畜牧机械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是从牧草收割机械化作业开始,逐步扩大到草原保护建设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畜禽饲养管理机械化、疾病防治机械化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根据畜牧生产的需要,曾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畜牧机械产品及生产技术。在试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和生产了一大批具有国外20世纪70年代技术水平的畜牧机械产品,不仅在品种、机型方面填补了国内许多空白,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目前,我国畜牧机械已基本形成了草原建设及改良、饲草料收获与贮存、牧草种子加工、饲草饲料加工、畜产品采集与加工、畜禽饲养机具与装备等基本完整的畜牧机械结构体系。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饲料加工机械发展相对较快,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从单机向规模成套化和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二是饲养机械向适度规模化、自动化、安全卫生化方向发展,引导饲养模式从传统散养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三是畜牧机械的各种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大部分畜牧机械列入国家农机补贴项目。四是注重畜牧环保机械的研制与开发,完善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与设备,力求畜牧业实现可生态化、持续化发展。
浙江省畜牧机械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机械化 浅析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05-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日益突显。肉、蛋、奶在人民日常食物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草原畜牧业需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生产出质优、价廉商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需要。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可以极大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和效益,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创造条件;可以解决牧区劳动力不足问题,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也可以解决当前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牛羊肉销售价格下滑,牧民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有效接轨。
1 草原畜牧业机械化现状
新左旗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纯牧业旗,草原畜牧业占有主导地位,是牧民当家产业,也是主要的致富产业。千百年来,牧民们过着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进入五六十年代,打搂草机械才走进了牧民的生活。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的发展,现在天然牧草收割、运输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其它生产环节机械装备水平较低,严重地制约着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2 存在问题
2.1 畜牧业机械化水平低。由于历经传统游牧畜牧业发展阶段较长,全旗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虽然在打搂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但主要是一家一户小型化机械,一是造成机械设备浪费,打搂草机械利用率不高,每年主要是秋季打草使用;二是打搂草机械配套性不强,牧民在打草生产实践中,往往使用一台大功率拖拉机配搭几台小型搂草机,使用上自动化水平不高,故障率高,工作效率差。
2.2 畜牧业机械人才缺乏。农机工作人员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很难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难以适应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要。
2.3 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不健全。牧区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现有牧机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旗和苏木镇所在地,难以覆盖到嘎查和牧户居住地,造成牧机维修困难、维修费用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
2.4 畜牧业机械规模化程度低。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型配套机械投入牧业生产,而现有牧业机械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小型机械为主,难以满足生产实践需要。
2.5 畜牧业机械化投入不足。畜牧业机械设备购置主要以牧户自己购买为主,大部分为小型机械设备。近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补贴政策,但补贴比例不高,补贴机械设备种类不广。
2.6 畜牧I机械化研发能力不强。当前,国内农机科研院所主要是研究农业生产机械多,对牧业机械研发不多,新产品少,科技含量少。
3 对策措施
3.1 提高畜牧机械化的认识。通过培训和宣传,广泛提高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对推进畜牧机械化重要意义的认识。畜牧机械化是畜牧业现代化前提,只有畜牧业机械化,才能把畜牧业做大做强,才能提高降低饲养成本,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3.2 加大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当前,牧区畜牧业主要还是一家一户为经营主体生产模式,这种“小而全”饲养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要想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必须把一家一户经营个体组织起来,依托合作组织发展规模畜牧业经济,只有这样畜牧机械装备才能有用武之地,发挥最大效益。
3.3 加大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开发。专门研究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单位不多,特别是研究草原畜牧业机械装备研究单位特别少,草原畜牧机械自动化水平低、配套设备少、质量不高、使用寿命短。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机械研发力度,为畜牧业提供先进适用的畜牧机械装备,尤其是畜牧业环保机械研制。
3.4 加大畜牧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畜牧业机械化是一项高投入浩大工程,需要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一是加大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特别是对大型机械设备补贴;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贷款扶持力度;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机行业,支持有实力企业创办农机合作社,有偿服务农牧民。
3.5 建立畜牧业机械化作业示范点。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畜牧机械化可以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专用于畜牧业的机械主要有:草原建设机械、牧草收获机械、青饲料收获机、饲料加工机械、畜禽饲喂和饮水机械、畜禽舍除粪及粪便处理机械、畜禽舍环境控制设备、畜禽疫病防治机械、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机械、畜牧业运输机械等。当前牧区草原畜牧业机械主要是应用在天然草原饲草加工、运输等方面,下一步要扩大畜牧机械应用范围,在草原建设、牲畜的养殖、加工各环节都投入机械装备,在具备条件群众积极高地区建立畜牧业机械化示范点和畜牧业机械化示范户,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3.6 加大基层畜牧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畜牧机械人才缺乏、服务站点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也是制约畜牧业机械化一个重要因素。下一步,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机技术人员、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各苏木镇和人口居住集中嘎查都要设立农机服务站。同时,建立流动农机服务站,方便广大牧民农机购买和维修。
参考文献
[1]唐树君,高晨鸣.草原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思路[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第1期.
关键词 牧草机械化;问题;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67-01
草畜产业作为宁南山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其投入低、产出高、无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优势,越来越被山区农民所重视。固原市种草历史久远,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传统种植经验丰富,特别是实行退耕还林(草)以来,固原市在实行天然草原禁牧封育后,在自治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固原市人工种草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稳定在20万hm2以上,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m2(含青贮玉米),年提供优质干草200万t以上,饲草生产加工转化前景极为广阔。
1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固原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加,从牧草的生产、加工等方面引进了一些项目,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综合运用草原围栏、“三贮一化”、草场改良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技术手段,牧草机械从无到有,草畜机械化的发展具有了一定规模,提高了全市畜牧业机械化程度。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畜牧生产机械8 1965台,主要包括牧草收获机械2 898台、饲草料加工机械76 074台(包括铡草机、粉碎机、饲料搅拌机及饲料混合机等);而全市牧草机械化播种及收获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彭阳县、原州区零星拥有,牧草机械播种面积为1.95万hm2,占全市牧草生产面积的7.3%。
以紫花苜蓿收获环节为例,较之人工收割紫花苜蓿,采用背负式牧草收获机收割紫花苜蓿,生产效率高,费用低,节本1 755元/hm2,而采用联合收割机效果更好。仅以全市20万hm2多年生牧草计算,只开展牧草机械化收获一项带来的节本效益可达3.51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极为可观;如果实现全市26.67万hm2(含青贮玉米)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将不可估量,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牧民重农轻牧的思想较严重,机械化投入资本不足
固原市广大牧民普遍存在重农轻牧的思想,加之市场畜产品附加值偏低,特色不突出,传统粗放型养畜方式突出,农民发展养畜规模档次还较低,不愿投入资本,牧业机械引进力度欠缺。
2.2 牧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单一
牧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比较单一,畜牧机械主要以饲料铡草机、粉碎机为主,牧草播种、收获、加工能力薄弱,饲草料“三贮一化”机械化技术普及率不高,高性能的割草压扁机、打捆机、青贮机械等发展滞后,造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损失严重,有时还会造成牧草变质,产草量也明显降低,制约了农民的养畜积极性[1-2]。
2.3 政府扶持牧草机械化资金的力度尚待加强
政府对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购买机具要比购买良种草畜一次性投入大,对于大多数生活还比较贫困的农民来说,难以承受购机负担。同时,畜牧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支持。牧业机械的更新速度缓慢,多半还是以前的低效益机械,作业机具不配套,不能从整体上达到一条龙作业要求(种植、割、搂、捆、运、加工),作业质量差,工效低,满足不了农民和市场需求。
2.4 综合性、精加工技术配套差
目前,草业机械与畜产品工艺尚没有充分地结合,各行其是,没有严格系统的技术标准,综合效益差,牧草价值仅停留在压捆上,没有进一步精加工,草产品市场流通不畅,导致牧草生产附加值较低。
3 固原市牧草机械化发展对策
3.1 抓好草业项目
现阶段,国家草业机械化项目相继在全国各地实施,根据全市草畜业发展情况,为加快引进草业生产加工项目提供了大好机遇,可以融合各级财政资金,促进当地牧草机械化发展。因此,要积极争取草业机械化项目,促进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进行示范、推广,带动草业机械化作业这块市场的升级[3-4]。
3.2 抓好草业基地建设
在固原市畜牧业发展规划中,提倡种草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和培育,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粮经草并重的三元种植结构。同时,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和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为畜牧业提供强大的饲草料支撑。
3.3 引进更新草业机械装备
在配套机具上,增强机动作业灵活性,提高动力作业负荷,提高机械科技含量。
3.4 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草业机械化资金投入较大,可以争取国家政策性的资金补贴,可以采取股份筹资、银行贷款等形式,形成股份公司,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养殖企业、大户也可以成为草业机械化投入的主体,农机部门投入技术,提供场地,从而建立起多元化投入体系[5-7]。
3.5 建立智力、人力支持体系
草业生产是个多学科、多种专业知识的生产领域,涉及机械、畜牧、经管、种子、环保等多种专业。从现在起,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一是要引进人才,尤其是涉农专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现有技术人员实行进行深造,为全县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专业队伍。
3.6 争取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退牧还草项目,不失时机地加快草业机械化发展,使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草业机械化、对发展草业机械化的个人、团体,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政策性补贴;在基地建设上,可落实多种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从而形成社会共同关注草业、支持草业发展的氛围,为促进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8]。
4 参考文献
[1] 李爱华,康承昊,王敦军,等.谈退化草原牧草机械化补播[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1(3):5-6.
[2] 裴得云.浅谈刚察县牧草产业和牧草机械化技术推广思路[J].青海农技推广,2010(3):9-10.
[3] 徐光晓,代进.浅议牧草机械化[J].现代农业,2010(7):90.
[4] 杨天兴,杨娜,王玲.甘肃省牧草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机械,2010(3):108-110.
[5] 赵永昌,李有田.运城市牧草机械化生产及加工技术推广[J].当代农机,2007(10):58-60.
[6] 赵永昌,李有田.牧草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推广的探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6):22-23.
2012中国国际食用菌及灵芝产品(郑州)博览会将于2012年5月5日~7日在郑州举办。此次展会旨在把养生健康产业推到中国市场发展的最前沿。同时为优质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搭建了一个推广、展示、交流的国际平台。展会涵盖食用菌相关产品、食用菌器材。组委会联系电话:0371-86653190;展会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
2012第四届西北(甘肃)畜牧业交易大会将于4月25日~27日在兰州举办。同期同地举办的还有2012第三届西北(甘肃)农机展示订货会、2012第五届西北(甘肃)种业交易会和2012第五届西北(甘肃)农资交易大会。届时将是一场农业盛会,涵盖范围之广也是国内展会少有的。组委会联系电话:0931-4806999,8173366;展会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甘肃国际会展中心。
2012中国(海南)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将于4月20日~22日在海口举办。本次展会旨在展示渔业发展成果、加强渔业交流与合作、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海南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过渡,争取办成国际渔业博览会中最具有影响力、最大规模的盛会。展会范围涵盖水产品、各类水产加工设备、保鲜技术与设备、渔船渔具、水产养殖自动化设备及仪器、水质净化消毒系统、养殖网箱、水产种苗、水产饲料及病害防治。组委会联系电话:020-28821561、28821551转8005;展会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会展中心。
关键词:散装全价饲料配送技术;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 S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23-02
在饲料原料、劳动力、疫病防控等各方面成本都在快速上涨的今天,畜牧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低利润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生存倍感艰难。特别是2013年这一年,整个养殖形势都不乐观,生猪养殖、家禽市场等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为保证畜牧业发展需求,我国大豆和玉米进口量已多年持续快速增长,饲料资源稀缺的制约性已成为突出问题。然而,饲料占养殖成本达七成,人工和运输费也是构成成本的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养殖场和饲料企业必须创新经营方式,寻找一切节本增效的方法,才能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随着规模养殖比重的快速增加,推广散装饲料配送技术,实行饲料厂和养殖场“厂场对接”经营模式的时机已成熟。推广散装饲料配送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提升现代畜牧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1 散装饲料配送的意义
散装饲料配送技术就是指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经专用料灌车直接配送到养殖场料塔,饲养员通过料塔输送管将饲料转入喂料车。实现从饲料厂到动物饲槽的全程机械化对接,从而减少了包装、销售、仓储等环节,节省了包装费、搬运、销售等费用,无省耗、无粉尘、无污染。养殖场不需建饲料库,不用为搬运饲料而烦恼。
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专业化的散装饲料配送已经普遍应用。目前我国散装饲料配送刚刚起步,主要用于肉鸡、肉猪饲料的配送,而且只是在大企业内部使用。真正商业化、市场化经营的还没有。我省目前多数大、中型养殖场饲料都是采用商品预混料加玉米豆粕制成的自配料,这种模式虽然中间环节少,但劳动力成本高,高能耗高粉尘,玉米等原料品质无法保证。饲料营养价值靠估算,饲料质量靠感观,畜产品质量无保障,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小型养殖场大多使用商品袋装料,浪费了大量包装资源,增加了白色污染。饲料经过中间商环节,增加了费用,降低了总体经济效益。
饲料是集现代科技和经营手段为一体的大工业产品,自配料是无法解决高品质和高效益的。专业化的散装饲料配送技术能提高饲料加工、饲养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节省包装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缩短饲料贮存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能实现养殖场内部机械化和外部专业化的社会化分工。1t饲料的包装、装卸成本一般在60元左右,销售费和省耗一般60元/t左右,合计饲料增加成本120元/t。一个年出栏1 000头的自繁自养猪场,一年可节约成本4万元,增收10%以上。我省2013年肉蛋总产就超过520万t,年消耗饲料1 000万t以上,按规模比重65%计算,使用散装全价料配送技术一年可增收8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养殖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减少了污染,促进了畜牧业的转型升级。
2 散装饲料配送技术的要点
2.1 饲料厂延伸和改造生产线 改包装线为灌装线,建设成品料塔和自动上料机,购置专用散装料运输车,与养殖场签订配送销售合同,建立销售平台和配送网络。饲料厂应承担龙头角色,把握散装全价料生产、配送、使用全程设计和技术推广。
2.2 养殖场安装自动料塔(带电子秤)和喂料车 饲料厂根据各养殖场用料量统一采购料塔,并指导安装料塔和配套机械化喂料设备。
2.3 掌握配套技术 饲料厂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养殖场科学使用自动料塔及配套机械化喂料设备。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实行机械通风、机械清粪等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养殖机械化。把改善环境控制条件和节本增效作为投资的重点,提升养殖现代化水平。
3 如何应用和推广散装全价料配送
3.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3.1.1 散装料配送技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代畜牧业是依靠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现代管理理念经营,合理利用畜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建立合理的养殖业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实行养殖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化,生产效率才能达到现代先进水平。
3.1.2 散装料配送技术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宝贵,节约饲料就是节约粮食。据测算:全价散装饲料可减少1%的省耗,提高2%的饲料报酬,全省一年可节约粮食30万t,相当于增加了2万hm2的耕地。
3.1.3 散装料配送技术是饲料生产企业的生存法则 饲料企业下游生产链是畜牧业,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业息息相关。饲料厂应以养殖场之忧而忧,尽一切力量降低养殖成本,为养殖场提供点对点的便捷服务,不仅减少了中间费用,而且,能及时反馈产品质量信息,指导饲料生产。散装料配送技术是拉紧产业链条的法宝,以最快的速度跟上潮流的饲料企业才能最先把握先机,饲料企业决策者一定要有紧迫感,机遇感,早下决心早推广早获利。
3.1.4 散装料配送技术是养殖场节本增效的必要手段 养殖场利用饲料配送技术不仅每t节省120元,还能大大提升机械化水平,减少了人员进入圈舍机率,减少了鼠耗,对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饲料品质,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3.2 政府扶持,企业投入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不断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转化粮食为市场提供肉蛋奶,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产生大量优质有机肥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保障。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没有现代畜牧业就没有现代农业。
政府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加大扶持养殖行业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生产设备与工艺,降低加工损耗,提高加工效率,鼓励饲料生产企业推进“厂场对接”销售模式,降低包装和销售中间环节费用,走高效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政府扶持建立示范区,把散装料配送技术推广项目与其它畜牧项目结合起来一并推广,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饲料厂承担技术改造和专用运输车配送投入,养殖场承担饲料塔建设。
3.3 配套技术,金融支持 散装料配送技术是一个大的技术体系。从袋装饲料转变成罐装车运输散装料,需要设计生产标准,从饲料厂的细节标准、运输车的标准一直到养殖场、饲料传送的设备标准,是一整套的技术体系的构建。饲料企业和技术推广机构制定相关标准并负责技术培训,推广配套散装饲料运输和储存技术。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信贷支持,加快进度。
关键词:草原畜牧;防灾减灾;转型升级;初显成效
草原畜牧业既是我市牧区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当家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各项惠牧政策的扶持下,我市草原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设施化”方向稳步发展。但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粗放、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依然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障碍。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我市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重要课题。
1 防灾减灾型草原畜牧业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惠牧政策的扶持下,我市草原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设施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防灾减灾型畜牧业初见成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近3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三级每年投入抗灾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防灾减灾体系得到逐年完善,避灾畜牧业已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牧区四旗拥有应急饲草储备库47座,具备了3.7万吨应急饲草储备能力。配备60马力以上的大型抗灾机械182台,破雪器械166台。建各类棚圈16084个,累计打机井2686眼。牧业机械近2.16万台配套,机械总动力达60万千瓦。
据了解,牧区四旗“双权一制”承包到户和联户的草原面积达到8786万亩,占牧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9%,纯牧业户为2.3万户,6.1万人。草原确权进一步得到落实,草牧场流转逐年被规范。截至目前,规范流转的承包草场面积近1200万亩,占承包草场面积的13.7%。
今年前6月,牧区四旗牲畜存栏511.5万头只,大畜和羊存栏分别为62.8万头和446.9万只。其中,牲畜存栏500头只以上的养殖户约为3000户,占牧区四旗有畜户的13%。据悉,我市连续三年牧业年度牧区牲畜头数稳定在450-524万头只之间。
广大牧民为草原生态的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我市牧区牲畜头数控制在480万羊单位以内,比自治区农牧业厅公布的可载畜量645.5万羊单位少165.5万个羊单位。近五年来,草原生态也呈现了明显好转的趋势,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由2008年的61.5%上升到了2012年的71.5%,产草量从2008年的84.6公斤/亩上升到了2012年的102.7公斤/亩。
在国家和自治区种羊补贴、奶牛肉牛冻精补贴等良种工程支持下,牧区四旗建立了1个呼伦贝尔羊原种场和43个扩繁场,能够提供近1.2万只特一级、一级呼伦贝尔种公羊。2012年前6月,牧区四旗良种及改良种比例达到85.9%。牧区四旗肉羊出栏率稳定在42%-45%之间,畜群保持良性周转。
2 转型升级是草原畜牧业惟一出路
摆在眼前的一串串数字显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态势的确良好,但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粗放、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若干问题,依然是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重障碍。尤其是去冬今春牧区遭遇的雪灾,再一次暴露出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弱点,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对此,我市制定了《呼伦贝尔市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规划(2014年―2016年)》,并对此不断充实完善,明确了在3年时间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工作进度和责任部门。
2012年年初,我市已着手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要求牧区各旗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出生态家庭牧场型、小区带动型、合作社引领型、联户经营型、交易市场辐射型等模式,从每类模式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试点重点推进。
我市针对草原牧区出栏羔羊多的特点,在保证呼伦贝尔草原羊肉品质不变的前提下,重点推广了羔羊在出栏前进行阶段性集中舍饲育肥。在鄂温克旗进行了牧草裹包青贮试点,在养殖设施完善的牧户中,开展早春羔试点,2014年2月,试点牧户即将开始接羔,较正常接羔提前45天以上。
3 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初显成效
据了解,目前,各地集中阶段性舍饲育肥的羔羊超过两万只,每只羊纯收入在150元以上,预计增收300万元以上,较正常出栏增收25%,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牧民群众从试点中初步领略了阶段性舍饲育肥的效果,他们纷纷表示要主动转变经营方式,按科学饲养管理方式饲养牲畜。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方案>的通知》(农机管发〔2013〕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函〔2013〕2号)文件和县政办发〔2013〕3号文件明确的推广任务和目标为推广插秧机7台,实现机插面积7238亩,培训机插机手12人,建设一个连片200亩以上的机插示范片。
二、组织领导
成立镇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协管农业工作、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镇党政办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农机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措施
1.主攻为“机械育秧”。加强农机、农技结合,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育秧,将机插秧纳入镇集中育秧补贴项目。大力推广育秧播种流水线,标准化机插盘等设施设备,提高为“机育秧”效果。
2.加快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成立由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任组长的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专家组,明确每台插秧机生产技术责任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由镇农推中心牵头,积极组织镇属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积极参加以水稻机插秧技术、插秧机操作维护和田间管理要点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加大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大户购机”,对新购插秧机且全年实施机插秧面积不低于200亩的农户,在享受国家、省、市、县惠农补贴的基础上,镇人民政府将予以适当补贴或奖励。
[关键词] 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1-0113-04
引 言
甘肃省是典型的农牧业结合省份,草食畜牧业既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推动全省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1]。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快速发展,机具保有量和作业量均有所增加,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选用适合甘肃本地的机具意义重大[2]。
一、我省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现状
1.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需求。
我省是典型的农牧业结合省份,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草食畜牧业既是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推动全省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3]。近年来,全省立足实际,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加快秸秆转化利用,建设牛羊产业大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使牛羊产业成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4]。
2016年全省牛饲养量800万头,居全国第11位,羊饲养量3800万只,居全国第5位,全省生产1158.7万吨粮食,产生秸秆2000多万吨,饲料化利用量为1489万吨,其中玉米秸秆1349万吨,是重要的饲草来源[5]。
我省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虽然发展较快,但商品化程度不高,利用率不足60%,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机械化水平较低[6]。近十年来,在国家和省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发展较快,机具保有量和作业量均有所增加,但仍与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秸秆饲料利用机械化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3]。主要表现:
一方面,大量秸秆因缺乏回收机械不得不采取人工回收或者焚烧处理,劳动强度大且给环境治理和后续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畜牧养殖企业秸秆存量不足,不得不寻求替代饲草料。加之企业秸秆加工转化利用机械缺乏,秸秆利用率不够高,影响了畜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
2.我省玉米典型种植模式
(1)旱作区主要种植模式,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特点:全覆膜、大小垄间隔、沟里种植、一膜两用,覆膜与播种分开进行。
(2)河西灌溉区主要种植模式,①半膜平铺种植模式②半膜覆盖垄作沟灌模式③全膜覆盖沟播沟灌模式④膜下滴灌模式。
(3)配套机具,配套动力为带后置式动力输出轴的小四轮拖拉机或手扶拖拉机。机具一次进地,可完成开沟、起垄、整形、施肥、铺膜及膜边覆土等作业工序,实现机械化联合作业。
3.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困难。
(1)地理特点限制,目前,河西地区的部分秸秆回收机具基本上能满足作业要求。但在中东部地区,因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目前尚没有成熟的秸秆回收机具[7]。
(2)机具功能、性能需完善 现有机具大多将秸秆直接均匀铺放成条,但在二次捡拾作业时容易混进田间残膜,再加上如果不及时打开或收集,遇上雨天就变质,使秸秆利用率降低。目前,m然有些收获机械附带了集草箱等秸秆回收装置,但是草箱体积较小,卸草次数较多,效率较低。
(3)机具行走装置对地膜的损伤,我省玉米种植从东到西大部分都是铺膜种植,玉米收获机或青贮机进地对地膜损伤较大,不能实现一膜多用,同时加大了秸秆回收混有田间残膜的可能性[8]。
(4)种植模式多样,行距不统一,我省现有玉米种植模式多样,对机具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大部分地区采用宽窄行种植,现有的玉米收获机都是等行距的,对宽窄行种植适应性和可靠性较差。
二、国内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现状
1.玉米收获机 近年来国内各大企业融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使玉米收获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舒适性、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升。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从功能上看具有摘穗、剥皮、装箱、自动卸粮,秸秆还田等功能[9]。从工作行数上看,有对行的和不对行的,行数有2行、3行、4行、6行、7行等多种行数 [10]。
从秸秆处理的方式上看,有直接粉碎还田型、铺放成草条型、秸秆回收型。
二行、三行的小型玉米收获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适应于我省中部小地块作业,但作业后直接将秸秆粉碎后洒在地表,无回收装置。
2.青(黄)贮机械。青贮玉米是玉米长到腊熟期,将果穗、秸秆一起收割、切碎,即刻进行氨化处理或裹包青贮。 目前青贮玉米收获机都具有切割、输送、切碎、卸入草车的功能。
3.捡拾打捆机。田间作业过程中,捡拾打捆机的切割揉碎器锤片将地面秸秆捡起,切割揉碎后抛送到输送器上,输送器将物料推送到压捆室,在活塞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物料逐渐被压实。当捆形长度达到调定尺度时,打结器打成绳结。捆扎好的物料捆在后续物料的推动下落到地面。
4.裹包机。裹包青贮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完成秸秆或饲料青贮的方法,是在传统青贮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饲草料青贮技术。与其他青贮方式相比,裹包青贮过程的封闭性比较好,通过汁液损失的营养物质也较少,而且不存在二次发酵的现象。此外裹包青贮的运输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有利于它的商品化,对于促进青贮加工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铡草揉丝机。小型铡草揉丝机主要用于铡切青、干玉米秸秆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及饲草,是以家庭为单位养殖的理想帮手。主要特点: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草长均匀、青干适宜等特点。
三、我省玉米秸秆饲料回收利用机械化的对策
1.开展适应机具选型试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
做好试验验证,明确各地主推模式和主推机具;试验探索不同的技术模式,分地域进行指导;总结不同的机具配套方案,全方位促进发展[11]。
(1)河西走廊区域:
区域特点: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势平坦,条件较好,秸秆产量高、品质好,机械化水平在60%-85%之间[12]。
发展重点:重点扶持、引导大规模现代化养殖企业,针对玉米、甜高粱等作物,推广多功能、大中型收获、捡拾、打捆、加工粉碎、裹包等机械。
(2)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域
区域特点:气候干旱、地形复杂,农作物产量低,坡耕地多,是我省全膜玉米双垄沟技术的重点种植区域,但由于地块小,土壤细碎化程度高,机械化水平在30%-50%。
发展重点:针对千家万户的小型养殖场,推广适于山地作业的小型玉米收获机、割秆机、锄草粉碎机、打捆机[13]。
(3)东部黄土高原残塬区
区域特点: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块较大,农作物产量高,机械化水平在40%-56%。
发展重点:推广中型玉米收获机具、玉米青贮收获机具,及与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捡拾打捆机,大型秸秆加工设备。
(4)南部丘陵山区
区域特点:土地细碎化严重、地块坡度大,种植模式小,机械化水平在22%-25%,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机具少。
发展重点: 因地制宜,推广适应于一家一户使用的小型铡草揉丝机等机械。
2.加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
在玉米收获机上增加秸秆回收装置,实现茎穗兼收;减小机具尺寸,适应山地多、地块小特点;改进行走装置,减少地膜损伤;采用不对行收获,提高行距不一的适用性;提高机具割茬高度,避免回收秸秆混进残膜;优化机具性能,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3.落购机补贴政策,对紧缺和急需机具实行应补尽补。
提高补贴比例,鼓励地方财政在国家补贴基础上累加补贴;扩大补贴范围,紧缺和急需机具应补尽补。
4.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秸秆机械化回收利用率。
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积极引导大户开展土地流转,建立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试点;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主体作用,构建一主多元社会化服务体系。
5.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规范种植模式。
农艺向农机靠拢,降低机具研发难度;农机为农艺服务,加快农艺技术的推广;开发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创新实践,提高机具通用性。
6.加大宣传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农机操作人员。
加大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机械安全使用;加大宣传,提高农民的认可度,加快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新惠.甘肃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5.
[2]曹新惠.保护性耕作知识[N]. 农民日报. 2005-09-15.
[3]吴建民,曹新惠. 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2(01).
[4]王芬娥,郭维俊,曹新惠,韩正晟,魏宏安. 甘蓝生产现状及其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J]. 中国农机化. 2009(03).
[5]张陆海.甘肃扛起旱作农业大旗[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09-
03.
[6] 张陆海,孟养荣. 积极推广全方位深松技术 加快甘肃旱作农业发展――对全方位深松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 甘肃农业. 1998(05).
[7]张陆海,张中锋,邵博. 高效农田节水机械化技术集成模式探讨[J]. 中国农机化. 2011(04).
[8]张陆海.甘肃省把握关键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J]. 农机科技推广. 2015(06).
[9]丁宏斌,张陆海,康清华,白利杰. 河西灌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农机. 2015(02).
[10]刘鹏霞,韩心宇. 甘肃省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要点[J]. 农业机械. 2016(06).
[11]郑晓莉,刘鹏霞,张中锋. 甘肃省“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刍议[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