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兽医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畜牧兽医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委培生;职业素养;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主要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专业知识不扎实、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1]。因此对高职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职业素养上。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由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行为素质、职业技术素质、职业文化素质几部分构成,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增加到了765万,创造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具有显著的优势[2]。第二,有利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3]。第三,有利于高等院校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通过职业素养的培养,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4]。第四,有利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高职院校的委培生,在校期间除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外,用人单位文化内涵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

二、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了订单委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常订单培养的学生相对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但仍存有不足。1.委培生服从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意识是衡量执行力和忠诚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化,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职业工种之间明确分工,有效配合,对的工作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委培生由于感觉到没有就业压力,行为懒散,缺乏团队合作的锻炼,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表现出对工作指令的执行不坚决,不能与他人形成有效的团队配合[6]。2.职业道德信念不坚定,缺乏职业信仰。在高职院校的委培生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是畜牧兽医行业的现实,大部分工作岗位需要节假日无休和倒班,没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部分委培生由于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观念,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毁约退出定向委培班。3.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缺乏创新创造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部分委培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实践操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创新创造性能力有待提高。4.职业意识欠缺,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委培生施行的是定向委托培养,用人单位已对用人计划做了全面规划,毕业后一般都会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委培生在具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度。

三、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研究

现代畜牧业要求的是高知识技能型、高复合技能型、高技术技能型、高经营管理型的“四高”人才。畜牧行业的从业者不但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能够将经营和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良性优化。2016年5月,学院与扬州市农委签订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定向培养协议,2016年实际招收扬州户籍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16人。这批定向委培生入学后减免学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毕业后推荐到扬州各区县农技部门就业。此项工作先后得到农业部、江苏省农委等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该做法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学院具体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1.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委培生在入学后并没有客观理性地思考个人的职业规划,缺乏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因此加强委培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学院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特点,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介绍畜牧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自身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努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学院与委培单位共同设计并落实委培学生的职业生涯路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职业素养教育。2016年,学院畜牧兽医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专业诊断与改进试点之一,学院以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诊断与改进为契机,在深化课程体系的同时,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学院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扬州市农委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牛羊生产》、《家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等核心课程及《动物繁殖技术》、《动物外科与产科》等相关专业课。把课程学习内容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增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注重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委派责任心强、职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班的班主任及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发挥对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提高。3.营造职业环境,激发委培生创新精神。学院为促进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积极引入优秀企业的文化,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着力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将委培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委培生的创新精神。畜牧兽医专业定向委培生是学院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应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业余文化学习的全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委培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学院将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着力构建职业素养培养及评价机制。通过3年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使其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泽.企业培训方式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6,27(9):138-139.

[2]范江洪.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5):42-43.

[3]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3):46-47.

[4]黄立.夏世鸣.高职院校委培生职业素养现状及培养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2015,(6):86-87.

[5]黄文琳.网络时代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5):95.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2篇

1.1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实训教学、实习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不但能胜任理论教学,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能承担畜牧、兽医相关的实训、实习以及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他们考取家畜繁殖工、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医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执业兽医师。

1.2创新创业能力畜牧兽医专业贴近生产,社会需求量巨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该能独立开设动物门诊和饲料店,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发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紧密相连的专业特色课程,及时更新教学重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定期去相关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走访实习实训基地,回访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开拓校企合作新领域,为学生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2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

2.1双师素质评价现状我国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对高职教师的评价多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尽快研究建立一套合乎高职教师特征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2双师素质评价意义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是高职教师开展工作的方向和准则,是高职教师努力达至的目标。它既是高职教师评价的出发点,也是高职教师评价的依据和标尺。

2.3双师素质评价原则在制定高职双师素质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师的意见,让高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切实体现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发挥其对教师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评价标准的框架下应制定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它是评价标准的载体和具体体现。评价指标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和可测定的,应能激发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能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制定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时,应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涵盖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制度五大部分内容,在此框架下再细化为若干可操作性评估指标。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室设计 专业特色

教室设计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它既要满足学生群体对环境的要求,又要尽量提高教学效果满足教学工作的技术要求。其中建筑设计主要是确定教室的样式、结构类型、各部位尺寸及材料性能等,技术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及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的设计。这里主要针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普通教室的功能关系与室内设计。

1.教室与实训室可以兼用

出于校园内各种建筑结构整齐划一考虑,一般做法都是把教学楼与实训楼分开、把教室与实训室分开,教学楼内有的把多媒体室与普通教室分开,有的多媒体教室单用白板或黑板,或白板与黑板相结合。总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谓想尽了千方百计,但总还不如意。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通常有解剖生理实训室、药理实训室、家畜病理、动物微生物与传染病、动物寄生虫、兽医临床综合、畜牧基础、畜禽生产、显微镜室、内科与诊断、生物生化、外科与产科、宠物训养与美容、中兽医等实训室,另外还有中草药园、牧草栽培园、各种小型动物养殖场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有些实训室仪器小而多,有些则仪器大而贵,有些则化学药品多且有毒,有些则经久耐用且无毒副作用或对人体无不良影响。

由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活的动物,接触的是鲜活的个体,学习的是实用技术,其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实训所需仪器设备多且不方便挪动;学生人数一般不太多,多为小班授课,其专业课教学不需要大型阶梯教室。根据这些特点,本人觉得其教室设计可考虑与实训室兼用。这样可增强直观性,方便老师进行演示试验,方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相结合,还能提高教室利用率。但教室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场所,是除寝室以外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如果与实训室兼用,则要求室内没有对人体有害的药品或其他物质,室内仪器较耐用、不易损坏且较廉价,当然还需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教室可与畜禽生产实训室结合,教室外可以与中草药园、植物园、牧草栽培基地相邻;或者教室内贮放一些小型仪器设备,或教室与存放小型仪器设备的小间相连,改变以往教室只有课桌与讲台的现象。如果从整栋建筑来看就是教室设在实训楼,教室与实训室有机结合。不过对桌椅也要精心设计,既要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又要充分利用空间,尽量减少空间浪费,必要时可考虑在教室中间的桌椅上安装滑轮,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自由组合,靠墙安装柜子存放什物或做成桌子与柜子两用式。

2.教室内布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室内布置完全可以与教学结合,增加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与频率,强化与巩固其专业知识。如室内摆设动物的整体骨架、动物的体表各部位名称图、各种组织器官的结构挂图、各种牧草图片、各种穴位图、药物配伍禁忌图等等,还可张贴各种专业报刊杂志的内容,窗台上可以种植各种真实的牧草或中草药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天长日久的接触中熟悉、学会专业知识。教室内的多媒体经常播放一些专业视频,也方便学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此外考虑到专业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需要,也可对室内布局进行合理设计,打破那种桌椅整齐排列的方式,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形成学生之间能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室布置设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爱好,发动师生提出设计方案。

3. 教室外围护结构的设计突出专业特色

外围护结构的设计首先是满足保温防寒、隔热防暑、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的要求,合理设计其墙壁、天花板与地面结构、材料及门、窗、通风口的数量、尺寸和安装位置等。如电热器、散热板、红外线灯、热风炉、暖风机等防寒采暖设备的选择与安装,喷雾、喷淋、蒸发垫或湿帘降温、冷风机降温等降温设备的选择与安装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结合。不过这样可能增加费用,但有些仪器可以考虑有偿使用的方式,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会使用仪器。 转贴于

4.与个性化设计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上各种突显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室设计都会增加管理难度。那么管理方面如何应对呢?

4.1领导更新观念,放宽政策

目前教室一般是制式的,国家有统一的标准,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即使曾经有过某些人性化设计也难于变成现实。在这方面,各级领导者首先应该放宽政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4.2实行承包责任制:硬件的购买与安装由学校出资完成,管理由承包者负责。承包方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是学生或老师个人。如同学生公寓楼的管理一样,学校给定出经费限额、电的基本限度、水的基本限度等各种基本指标以及各种基本制度,承包方节约的就奖励,超支的就处罚。

4.3定期收集信息,多部门配合:畜牧兽医专业的个性化教室要想更好完成它的功能,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用户调查和可用性评估,收集师生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室和室内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这种专业教室在设计时应该倾听各课程教师的意见,吸收他们参与设计,这样也可减少以后管理的难度。在教室醒目位置张贴求救电话,保证师生使用教室遇到维修问题或需要支持时有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可减少对设施的盲目破坏性,增加师生的满意度,利于管理。

参考资料:

1.数控专业工作过程导向一体化教室设计探讨,江洁、詹华西、李艳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教室设计初探,汤朝晖、孔翠婷、杨晓川,建筑科学,2009.04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改革 《禽病防治》课程

《禽病防治》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威胁禽类生产甚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禽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控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而开设的,是校企合作建设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切实做好禽类疾病的防控为现代禽类生产服务。同时也是培养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等中、高级职业资格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开发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畜牧兽医行业及企业的职业岗位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注重实用性与操作性,着重选择学生及社会需要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为度的原则。技能操作贴近生产岗位,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是自己今后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按照中职人才培养要求,采用临床案例分析、理训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以培养畜牧兽医岗位能力为重点,但家禽疾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多数没有接触禽病临床的中职生而言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教、学、做一体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理念。

二、《禽病防治》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中职生的职业定位,《动物病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禽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

(2)掌握禽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制;

(3)掌握禽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制;

(4)掌握常用的疫病检验检测技术。;

(二)技能目标

(1)能对禽流感、新城疫等烈性传染病及其他病毒性传染病进行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控;

(2)能对禽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细菌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3)能对常见的寄生虫病及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科学诊断和综合防治;

(4)能熟练应用免疫接种、禽场消毒、药物预防等防疫措施;

(5)能进行鸡白痢、禽伤寒等疫病的快速诊断及抗体监测;

(6)能独立或合作制定禽场免疫程序及预防给药程序;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具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终身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可以分为3个模块、5个学习项目、32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及要求、课时安排见下表:

模块一 禽传染病

项目一 禽病毒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

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个病毒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控净化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对新城疫、禽流感进行抗体监测,能够正确选择免疫接种方法、能够利用其临床诊断指标对其进行正确诊断,熟悉疫情上报制度,并熟知其防控措施;能够对鸡传染性支气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痘、鸭病毒性肝炎、鸭瘟、小鹅瘟、鸡传染性贫血、鸡传染性贫血、禽病毒性关节炎、禽白血病、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进行正确诊断及防控;

能够熟练进行马立克病免疫接种;能够正确诊断马立克病并能做好其平时的预防工作。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3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细菌性传染病

工作任务:禽沙门氏菌病、禽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鸡毒支原体病、鸡传染性鼻炎、禽葡萄球菌病、鸡弯曲杆菌性、禽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各细菌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及细菌学检查;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熟练进行沙门氏菌病进行检疫及净化、能够熟练进行巴杆菌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细菌学检查;能够利用临诊指标正确诊断并能提供综合性防治方案、必要时能进行药敏试验。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18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二 禽寄生虫病

项目一 禽原虫病

禽球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了解各禽原虫病的危害性;熟悉其病原特点;掌握其流行特点、症状、特征病变和防治措施。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球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验球虫卵囊;

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住白细胞虫病和鸡组织滴虫病。

项目二 禽蠕虫病及蜘蛛昆虫病

工作任务:鸡病、禽蜘蛛昆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知识要求:了解鸡蛔虫病的危害性;能肉眼识别鸡蛔虫;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了解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等蜘蛛昆虫病的危害性;掌握其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禽蛔虫病、鸡异刺线虫病、绦虫病,会用直接涂片法检验蠕虫卵;能肉眼识别鸡蛔虫和绦虫;能够正确诊断和防控鸡禽羽虱、鸡皮刺螨、突变膝螨。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6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模块三 禽非传染性疾病

项目一 禽营养代谢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禽常见营养代谢病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重点掌握:维生素B族缺乏、钙磷缺乏及钙磷失调症、痛风等的病因、症状、病变及防治方法。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治营养代谢病。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项目二 禽中毒病

工作任务:禽常见中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磺胺类药中毒和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病因、特点、种类及防治原则。

技能要求:能够正确诊断禽中毒病和家禽其他病与防治。

学时与教学方式:共2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教学实施

(一)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熟识家禽常见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病理变化。通过临床检查结果能对禽类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并能提出防制措施等。难点是根据禽类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能与其他类似禽病进行类症鉴别诊断。

解决办法可创造条件利用现场病例、现场示范、边做边学,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像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熟识常见禽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家禽常见疾病的诊断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出案例,设出问题让学生分析、自主查找各种禽类疾病临床表现,检找防制的资料,建立初步诊断,制定防制措施等,然后教师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家禽类似的禽病症状与病理变化的图片、音像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点,从中找出这些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课外实践法、理实一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情景角色来模拟实际的疾病的诊治过程,主要利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来完成。课外实践法:主要利用教学动物医院实训基地,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实践来体验、应用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实例导入、问题分析、讨论学习、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评价和拓展提升等环节,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利用平时的积累,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临床禽病案例,对亲身所见的真实病例的流行背景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前感受家禽场的真实情景和技能要求,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运动“案例教学法”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以临床现场病例、案例、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直观教学为主,采用置疑启发、分析、讨论、理训一体、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临境临床及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问题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组内相互交流,使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

(三)教材编写建议及教学参考资料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5篇

1 影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

1.1 师资力量的组成难以适应专业要求

学生到学校除学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而专业课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他们在普教中可以胜任,在畜牧兽医专业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林院校毕业生因种种原因难以走上教师的岗位,尤其是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更缺。讲医的不能给猪“去势”,讲畜牧的不会解剖,像这样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能达到技能传授的要求。

1.2 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的不足,实验实习设备短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是形成学生技能不够强的关键因素。

1.3 教学手段落后,与社会联系不足,缺乏前瞻性。

有许多教师是由普通高中调入职校的,往往用普通高中教育学生的方法,只注意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与实践接触较少,新的教学手段应用的不足,加之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闭目塞听,闭门造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麽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

1.4 生源不足,新生素质勘忧。

随着小养殖的滑坡,就业形势严峻,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职业中学的生源存在问题,畜牧专业又是既脏又累的专业,生源奇缺,许多学校自动降低门槛,来者不拒,许多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进入学校,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较差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尤难,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这样一来,招生更难,形成恶性循环。

2 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2.1 优化师资组合,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要办好一个专业,没有组合良好的强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那只是一句空话。如何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我认应从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或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第二、有计划的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去学习。这样一来,会使教学功底更深厚,同时接受外界的先进的饲养技术,开拓视野,为畜牧兽医专业打下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界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只要学校有两三杆“大旗”飘舞,不愁学生踏不破门槛。以上三点是畜牧兽医专业办好的前提,也就是现在说的校本培训,是恢复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的方法之一。

2.2 建好生产实习基地,为专业的发展牢固基础。

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包括饲养实习,疾病诊治实习,畜禽解剖实习等,实习需要资金和实习动物,离开生产实习基地根本不行。

我们学校的生产实习基地设有门诊部、饲料加工部和饲养部,饲养部除了饲养作为实习用动物的牛、羊、猪、兔、鸽外,主要饲养为提供实习动物和增加饲养效益为主的优良种鸡为主,建有孵化室、育雏室、青年鸡饲养舍和成年鸡饲养舍,各部室都有专人负责,既分工又合作,工作人员除往届留校生外,把学生编排成实习小组,定期到各部室轮流实习,这样以来,使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在校园经济方面,饲料加工部除了供本校养殖外,还承担附近群众的来料加工和为特种养殖专业户提供优质饲料。我们孵化室可为群众提供优良品种雏鸡、成年鸡可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蛋,所有这些都与负责人的经济挂钩,使学校企业化、社会化,在带动一方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学校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清退的老龄鸡和病鸡又为教学实习满足了解剖的动物需求。

3 开门教学,走向社会。

一方面,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有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预防注射,兽医教师带一组学生实习,手把手的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

另一方面,我们每年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还不定期的带学生参观西农大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4 严把招生关,严把教学关。

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的生命线,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较大关系,没有好的学生,是保证不了教学质量的。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有标准,不能来者不拒,要“宁缺毋滥”,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事业的学生招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这样一来,开始学生虽然少,但学生的素质高,分配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强,经济收入高,长此以往,自然会消除负面影响,生源会越来越多。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 畜牧兽医专业 示

范性建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79-03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是农业大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畜牧业历来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产业,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广西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畜牧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能很好适应行业发展等,已严重制约着广西畜牧业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因此除加大力度对在职的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创新培训提高外,还要对现在校就读的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加强其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据初步统计,中职在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占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在校生70%。因此,加强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研究尤其显得突出和必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进行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正确定位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部在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不断增强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如何定位?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6年多来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畜牧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广西畜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确立“面向企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育人理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逐渐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在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中根据社会、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形成了如下人才培养模式:

(一)“2+1”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需要,积极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然后1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学生第三年通过到企业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训练,直接体验到职业岗位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的熏陶,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的作用,密切了校企关系,强化了就业基地的培育,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实施“校中厂”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几年来,学校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筹、企业参股”等形式筹集资金,在校内建设了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等生产性“校中厂”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学习专业岗位技能,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选择了一些区内外优秀企业,如扬翔集团、春茂集团等,校企共同育人,订单企业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数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这种订单式的学生占专业学生15%左右,“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试行,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家畜饲养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技能证+中职学历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应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多证毕业,在企业各工作岗位的应聘时增加了竞争筹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与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使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促进课证融合,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目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双证制”学生占专业学生95%,毕业时取得双证,成为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广泛开展专业调研,本着“突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原则,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改革上应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进,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上遵循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实用为原则,专业技术课突出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上融教、学、做为一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目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调查畜牧兽医专业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在具体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对行业工作过程化探究,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根据职业成长与认知规律将整合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将原来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重新构建,按岗位要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等方面作为衡量新课程体系建立的标准,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动物疾病防治岗位设计出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猪、牛、羊、禽)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四个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相对接,实践技能与岗位技能相对接,学生素质与职业素养相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能同时满足学校育人、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共赢的目的。

(二)重视德育课教学,创新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交、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团结协作与环境适应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而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三门德育课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德育这一主线,将德育贯穿在各课程教学中。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为载体,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设计。对语文、化学、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程度、行业需要进行改革、调整,并与时俱进确定教学内容和标准,促进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使文化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如语文应加重应用文写作的比例等,以调动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积极性。

(三)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除进行教学内容精选组装外,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特点的教学新法,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特点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专业教材、多媒体课件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学校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组织专业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猪生产》、《动物微生物及检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部国家和农业部规划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部,在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理论适度,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编写的教材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定和推广,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此外,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导向编写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指导书、习题集,开发和制作了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多媒体课件,利用教学软件把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组合成一体,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营造了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氛围,初步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突出了专业特色。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专业教师既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多年来,学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保证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开展了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养计划,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其中参加国家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训4人;第二,强化教师实践技能训练,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1个月以上的生产实践,使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第三,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编写教材著作和,仅2008年以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就承担了教育厅、水产畜牧兽医局教改、科研项目7项,发表教育教学和专业论文20余篇;第四,聘请相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5人,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第五,学校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教师普遍树立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初步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枝能、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学校有畜牧兽医专业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7人,“双师型”教师11人;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名师,1人被广西教育厅批准为自治区名师培养工程人选,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要求上都远远超过了示范专业要求,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基地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按照示范专业的建设要求,对校内实验实习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环境,确保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本专业生产性、技术性的各种规范性实训。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由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校内畜禽养殖场、动物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其一,新建设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大楼设置了16个实训室,基本满足了畜牧兽医专业校内各课程实验实习的需要。

其二,按生产企业标准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建设了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能力,提高技能,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三,完善动物医院的建设,在满足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基础上,专业课教师能积极对外开展畜禽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还结合教学带领学生为附近养殖场、专业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解决养殖户在防治疾病中碰到的问题,为畜牧业生产、农民增收做了大量有益工作。

其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工学结合”的一系列政策等有关规定,制订一套完善的学生“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织管理方案,做到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互利共赢。积极选好了一批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规范、育人环境好的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先后与广东温氏集团等20个著名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议,保证了常年可容纳500名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由企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与技能训练,学校教师则担负起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学生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专业师生提供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的条件,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对全区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

六、学生素质的现状及素质教育的方法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可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就业技能素质等6个方面。据对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素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热爱本专业,诚实守信,学习态度端正,能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就业等。但部分学生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薄弱,厌学、自卑、失落等现象令人忧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与社会所期望的素质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致使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此,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应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一,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中,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第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人文课程,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要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引导和感染作用。第三,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广泛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第四,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改革实验、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爱岗敬业、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把学做人和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五,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达到教、学、做合一,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通过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专业教育等途径加强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学生科学和人文品位的专业精神,逐步建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总之,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经过多年示范性建设,潜心探寻,无论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建设与企业、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滞后等,加之中职畜牧兽医专建设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有待今后在专业建设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内部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74-02

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市场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农牧类高职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我国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秉承“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2011年牵头成立了“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2014年10月,由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牵头,学院等150多家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组建了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自身的办学特点,以集团化办学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注重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充分发挥集团各方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1]。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学院积累了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学院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深化学院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内部专业评估的有效机制,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有效开展[2]。学院将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考量,内部专业评估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明确专业的办学定位

学院面向畜牧行业,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能够掌握畜牧生产的综合职业技能,能够从事畜牧场畜禽养殖、畜禽繁殖、动物疫病防治等岗位,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骨干专业,基于专业建设对学院办学定位的支撑性作用,关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已成为学院内部评估的首要关注对象。随着学院内涵建设的深入,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以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度,已经成为畜牧兽医专业建设的价值所在[3]。

2 加强资源条件的保障

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建设,围绕专业建设发展定位与目标进行分析与优化。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8人,正高16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4人),副高19人;博士21人,硕士33人;具备“双师”素质教师57人。现有兼职教师73人,均长期从事养殖管理、疾病防治、检疫、营销等工作,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中有全国农业职教名师2人,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组成了一支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等5个校内实训基地;正大集团、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上海光明食品集团、辉山乳业等4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畜禽繁育、畜禽养殖及疾病防治相关的生产性训练和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3 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秉承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抓手,融政校企为一体,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在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实际情况下,学院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不同的生源结构和生源状况,科学地调整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衡量标准。将学院办学定位、办学理念落实到专业建设上,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道路。学院建立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质量予以监控和保障,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梳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性。

4 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面对“一带一路”以及区域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学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最终落实在专业建设上。近年来,畜牧兽医专业建立了家畜生产科技服务团队、家禽生产科技服务团队、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团队等社会服务团队;建立了由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每年选派3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参与“驻企兴农”服务;选派了18名“科技副职”教师、16名“兴农专家”教授参与“百师兴百村”服务。学院科技人员研发形成了生态放养、立体套养、循环饲殖、种养结合等12个畜禽养殖新模式,推广水禽发酵床养殖、水禽旱养和网上平养等养殖新技术18项。挂钩帮扶93个科技示范村,解决科技难题 500多项,培育科技示范户300多簦辐射带动5 000多户农户从事优质畜禽养殖。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2万余份,培训养殖户3万多人次。

本专业以正大集团、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等畜牧行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为载体,结合区域经济特征,融合职业岗位标准,产、学、研紧密结合,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战略合作企业群的支持下,利用集团优势,依托专业办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畜牧行业人才。

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的内部评估而认识到专业评估工作的变化是连续的,是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的[4]。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要充分研究专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技术水平提出的具体标准,不断地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对专业建设进行丰富和创新,这也是专业内部评估工作开展的目的和要求。

5 参考文献

[1] 张厚勇,刘影.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畜牧与兽医,2014(2):94-96.

[2] 吴一鸣.高职“诊改”突破口:内部专业评估[N].中国教育,2016-09-13(6).

畜牧兽医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S84;G7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113-03

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1]。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为:使学生掌握动物饲料生产、动物繁殖技术、动物饲养管理、疫病诊断与防控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生产;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2]。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尚未完全转向“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民族地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探讨,以期构建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畜牧兽医教学基础比较薄弱,其应用实践中的专业性、区域性比较强,因此缺乏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特色不鲜明。整个课程体系沿袭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设计思路,这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区别不大,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没有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重点不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占比过大,而专业技能教学未占主导地位,如《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等基础课程近年来虽有压缩,如《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合并为《动物营养与饲料》,《传染病学》和《寄生虫病学》合并为《动物疫病学》,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没减少,而围绕“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这些环节的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训练却没有强化;三是内容不精粹。如动物微生物、动物传染病、动物防疫与检疫有部分内容重叠,课程内容的取舍强调经典,却缺少新技术、新技能;四是面向不广阔。当前民族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已由“零星散养、畜禽混养、人畜混处”转向高度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而课程设置仍局限于单一的专业技术,只面向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忽视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并且领域,没有从出“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去拓展职业能力实训。

鉴于现行课程体系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有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一是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已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按职业结构与岗位内容的变化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弹性的课程体系实事求是。二是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改革,有利于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与职业实践一条龙,这与当前绝大多数职业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完全吻合的。三是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理论知识限定在“必需、够用”的幅度,摆脱学科知识系统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进一步精简门类、整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训练,避免交叉重复,加重新技术、新技能的传授,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和师资力量配备,师生参与积极性高,改革效果必定理想。

2 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及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改革不是对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作简单的增删,也不是一鳞半爪、随心所欲地内容调整,而是实现整体优化。其基本原则为:一是坚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目标[3];二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发展;三是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达到目的。因此,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奠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基础。不可忽视广博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交流、沟通、协调、管理、组织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民族文化、社会学、外语、写作等方面的学习兴趣的激发,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等,这都是就业创业潜能的储备,同时又是终身学习、转岗转职的前提。专业基础知识是先导和基础,要立足学扎实,这是知其所以然的根本。专业技能则要求精深,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涉及“饲养,饲料,管理,繁育,兽医,预防”等多个环节,课程包括畜禽解剖及检查,畜禽日粮配合,常见饲料加工与调制,畜牧场设计及环境控制,畜牧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动物疫病防治,草食家畜(牛、羊,兔等)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家禽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产品加工与检测,畜牧场经营与管理、畜禽繁殖与改良等[4]。高职的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有是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因此,专业技能教学不能强调“全面,多向”,要力求在某一方面学深、学精,掌握一技之长。

根据上述原则,认为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最终应达到以下要求:

2.1 课程结构合理

要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要能适应养殖生产第一线岗位,且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问题。但高职养殖教学绝不是为养殖场进行现行生产的操作工培训,培养对象是高级养殖技术人员,而不是普通饲养员和农村兽医,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技能。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5]。理论课程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专业操作技能同要求一是熟练,二是融合,三是突破。课程所涉及的面比较宽,但要突出重点,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课程设置实用

即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一切要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目标,该添加的添加,该删减的删减,该整合的要整合。课程结构可是由若干个不同模块组合成,每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而每个单元是根据生产工作流程中的专业技术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特点是精选教材内容,突出专业技术训练为主,要有利于加强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构建“教、学、做”一体化[6]。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3 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3.1 知识体系力求全面

学习知识目的在增强能力,提高素质,高职学生的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两大方面,能力主要是职业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其知识的构成集中在综合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个方面。几者关系见表1。

3.2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涉及课程较多, 但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不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要“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根据对湖北民族地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及管理、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动物疫病防治3个方面,工作场所集中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含养猪场、养禽场、养牛场)、饲料(兽药)公司、宠物医院等领域,主要职业岗位包括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生、饲料(兽药)营销员、技术员等。据此,我们认为按照这三方向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见图1。

在基本框架内,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就业岗位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只要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即可,具体地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岗位,可增加动物防疫检疫和畜牧兽医法规、宠物诊疗与美容技术等课程;而养猪、养禽、养牛羊三门课有教学内容重复,也可将这三门课合并为一门,关键在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7]。

3.3 合理调整教学时间

尽管是同一专业,但从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能能力培养的需要出发,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原则上要在学生基本能接受掌握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理论课,增加实习教学时间,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大致为1∶1.2,其中,职业素质课(公共课)5约占23.4%;职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专业课)约占57.6%;实习约占19%。这样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实习和技能训练总课时占比接近6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c课的理论授课约占40%,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便于课程结构外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配合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置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后教学方法可相应改进,如畜牧兽医专业要求专业技能高,也重视合作精神、吃苦耐劳、规范严谨等方面的教育。适宜开设专门课程,如举行一些专题讲座、演讲赛等特殊的教学形。

总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存在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要随着教育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只要让专业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课程贴近岗位实际,教学贴近学习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就会表现出合理性[8],最终能将学生培养成业务强、技能硬、知识广、素质高、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恩宇.刍 议.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179.

[2] 何华西,钟金凤,刘 军.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与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5-48.

[3] 刘 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2012,28(7):57-58.

[4] 董兆林.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创新教学的再认识[J].文理导航,2010,1(32):81.

[5] 杨康林.藏职院畜牧兽医专业示范性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0,28(33):133-134.

[6] 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新校园,2012,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