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过年作文200字

过年作文200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过年作文200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1篇

在乡下过年

邓晨

大年初五那天,我和爸爸、还有他单位的叔叔阿姨去一个乡下的叔叔家过年。

我们开着车路过黄河桥,看见了宽阔的黄河,还有一片农田。我大叫一声:“草原到了”。车上的人都被我逗笑了,爸爸说:“傻孩子,那是一大片麦田。”开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我们先去县城买了许多炮,有长鞭、旗火、飞天炮等,我们把这些炮摆在桌子上,只等着天黑放。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放炮,炮声震的心慌,火花满天飞,十分漂亮,我们大家欢呼起来。我都不想回家了。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2篇

经过八年级上学期一百多天的艰苦磨难后,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但是这个寒假与以往很不相同,具体如下:

19天×24小时=456小时=如此之短

19天的假期,总共加起来有456个小时,除去每天睡觉8小时,还剩余304小时,此外,出去每天进食1小时,还剩余285个小时,除去过年(2月13日~14日)两天时间,还仅剩下237个小时!而这237个小时并不是用来随心折腾的,具体分布,请继续向下阅读!

237小时 - 8.5小时×(19 - 4)天 - 作业理论完成时间=负数

在19天的“寒假”中,还绑定着数学、物理、英语补习班,数学、物理各每天两小时,英语,每天四个小时,除去过年有四天不上课,用剩余的237小时减去后海仅剩下109.5个小时约等于4天,而四天内要完成的除了进200面的“寒假作业”外还有14篇600字的作文,数套数学试卷以及一系列的英语听写默写任务。

在剩余负数时间中的思考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3篇

忍,不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适应却不迷失。不迷失在一成不变中,不迷失在时间的假象中,不迷失在看似静止的前进中。忍,是为了来年更好地萌发。

编者按:告别2013,过去的一年,有欢乐,有喜悦,有拼搏,有努力,有错过,有遗憾。回首这一年的学习与生活,有哪些关键词能成为你这一年成长的最佳注解呢?欢迎你把你的关键词和它背后的感悟写下来。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希望独而不孤的你和我能够拥有秘而不宣的相同标志,作为这一年成长送给我们的最佳礼物。

聚散・成长

再与她擦肩而过时,我们都没有说话,彼此仿若对方只是空气,默然走过。孙君吃饭时对我说,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谓的三人行,终会变成互不相识。

一年前高一上学期,我们分到了一个班,她是爽朗的女生,在宿舍里很快和众人打成一片。后来我们每天放学一起去食堂,还有同宿舍的孙君,一起组成了三人行。她跑800米总过不了,留下来最后测,最后100米时我们陪她跑到终点,笑她的发型跑成了中分,然后扶着她到老师那里登记成绩。

高一下学期分科了,我们都填了文科,却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孙君在二楼,我们每天在楼梯口等孙君。后来孙君常与她的新同学一起走,再后来我们再也没有等过孙君。她和我一直绕着校园散步,她说早知道孙君会有新朋友,淡忘也好。我点点头,从此见孙君而不语。

和她出现分歧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那之后她却再也没理过我。那时临近期末,我晚上背着书包一个人回宿舍,此时我们已不再是同宿舍。行人不多,路灯下寥寥几个人影,突然有种不适应的感觉。从前相伴着回宿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暑假时我与孙君和好了,我本觉得互相交新朋友也没什么不可。只是她太喜欢专属的感觉,觉得既然与别人同行,何必再理我们,最后也自嘲地说总会各奔东西的。

2013年要结束了,恍惚间只能感叹时光流逝。回想去年此时,她还坐在我旁边抱怨物理太难,过年后来学校报名时,我和孙君在路上帮她拿行李回宿舍,然后一起去吃饭买东西找班级。

再回首时已过一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现在我与孙君偶尔遇见还会打招呼,没有非要互相等待一起吃饭。这聚散也本是平常之事,我们都在流逝的时间和友谊中成长。

路过不语,但回忆尚在。向有你的2013告别。

真 实

怎样的关键词能捕捉我这一年的奔忙?我选择了“真实”。一年前,我在意众人对我的评价,却不曾想这些行为背后的矫揉造作。故意装扮美丽向温润儒雅的男生展现,穿着迷你短裙走在纷飞的大雪中,要求自己保持形象笑不露齿,在众人面前伪装配合。这是一年前的自己。后来,一个笔友在信中告诉我要做真实的自己,于是我开始改变。真正做一次自己,活得无比真实。把心情记录在坚固的文字城堡里,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会更快乐。

世界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喜欢的事物不再永恒,讨厌的也没有暂时。我有喜欢的人,我有想要保护的人们。我想要与所有人成为朋友,我心里朋友的那个位置,已经不止一位。我在心里揣摩着身边人的思想感情,然后以真实的一面对待他们。所以我一直努力做真实的自我。今年春天,新的季节,不一样的一切,我爱上了一个不一样的男孩。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是一个普通的存在。我很矛盾,也不矛盾。我有过那些最纯真的感情。没有故意伤感地假扮着成熟,不考虑太多的事情。在受到太多责骂后,心慢慢变得平静了。既然没有人可以保护我,我就尝试去保护别人。我告诉朋友们我累了,什么话都不想说,什么都不要问我。我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就在朋友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中,我努力、幸福、小有收获地过完了这一年。这是我十几年人生中走过的最充实的一年。2013年,我真实地走过,你们呢?

当时光消逝于岁月的尽头,当曾经的习以为常终成记忆,当我们摈弃幼稚褪去青涩,你我还会不会想起这个2013?

我一向是个念旧的人。时间冲刷不了我对过去的执念,正因为如此,我几乎用了12个月在2013年选择留恋。在写下这些文字的今天,我才猛然发现这一年已经快走到尽头,而这一年的回忆却可悲得与其本身鲜少关联。我用一次一次回头张望过去那个骄傲的自己来充盈此时少得可怜的自信心。我记得2009年初秋时,自己是如何自信满满地步入初中;我记得2012年的盛夏,我对那座生我养我十五年的小城有多么恋恋不舍。刚入高中时的豪言壮志在耳畔不断回响,期末时的失败疼得无以复加。当我望见迎春花,我会想起初中随笔中时常提起的“满墙嫩黄”;当我吃着冰西瓜,我会想起那些夏日同女孩们咬着白糖冰在大街小巷中张狂的样子;当我嗅到桂花香,我会忆起小学校门外的糖炒栗子香气扑鼻;当我凝视纷纷扬扬的飞雪,我会不禁念叨那远处校园中腊梅是否动人得一如从前。

我在逃避残酷的现实,在用往事麻痹神经,在用“想当年”为自己鼓足勇气,却忘了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顾,回头看。

这个字占据了我2013年的全部,但我保证我的未来会与其减少联系。2014,我期待演出新的精彩。

不可思议

时光总是在不停地往前走,一回头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以前只是想想就觉得很遥远的地方,面对着一个曾经被称为“以后”的挑战。尤其是今年在写日记,一页页翻过去,变化明显。彼时写下那些字的自己,现在已经不可思议地和“未来”合二为一了。

作为高三党,一年总结不得不说成绩的事。天气慢慢冷起来,离大学也就越来越近了。好像从来没有离梦想这么近过,近得像是面前的一盘至尊披萨,就差刀叉上齐大快朵颐了。考年级200名左右的时候,虽然我心有不甘,却几乎接近承认了别人说的“怎么可能”。之后跌跌撞撞地上升,直到可以稳在前二十,最近终于考进了前十。庆幸当初面对渺茫的未来,没有放弃最后一点点微光,却也隐隐地不可置信:这段日子,我到底在以什么样的姿态努力着?到底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当初的自己会想到有这样一天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自己要一直相信,哪怕在梦里相信,哪怕只是试试看不放弃。

然后是一年之间跟朋友的分分合合,很多事情其实不由人掌控。一年前绝不会想到A会变,不会想到自己会讨厌A,不会想到一些事情纷纷乱乱地导致了和B在一起。在我纠结的当口,C告诉我,我是我的,我要一直往前走。是的,别被过去束缚,跟着现在走,这也是我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学会的东西。

爱和梦想,连结了我整个不可思议的2013年。说到爱,那么在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中间,有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决定永远爱爸爸妈妈。

这一年是普通的一年,春雷阵阵,夏雨秋风冬雪,波澜不惊,仿若一滩流动的水默然地向着时间的彼岸奔流不息。这样的一年容易带给人错觉,以及一种错觉惊醒之后的恐慌感:你以为时间静止,岁月静好,如此这般便能永生;但待树叶轮回一圈又一次飘落脚边,才发现,时间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让你在不以为然、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它。

在我过去的那二十几年中,没有一年会带给我这样的感觉。那些年很快地就过去了,欢喜与悲伤,收获与挫折似乎是那样的明显,它们集中爆发在某些年份,然后又倏忽一下,安静了。这一年,就是安静的一年。而我的关键词却不是“安静”。我的朋友萧泊零羽写过一本诗集叫作《忍冬》,我对这个名字一直颇有好感。最初对它的理解只是建立在文学意义的审美之上,再后来,经历了这一年,又对它生出了一些感悟人生的意味。冬,不似春夏秋般吵闹,它是萧瑟、低调、静谧的。冬天之所以漫长,就在于那些单调的景色容易造成人们对于时间静止与流逝的混淆。干枯的枝丫可能就那样待在你的窗前,好几个月,你都快忘记了它们原本的样子。这样的冬天需要忍,这样的时间也需要忍。

忍,不是一种压抑,而是一种适应却不迷失。不迷失在一成不变中,不迷失在时间的假象中,不迷失在看似静止的前进中。忍,是为了来年更好地萌发。

百味杂陈

也许多年以后回忆起来,2013于我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清晰地刻在我的心上。但或许到那时,已经没有了那么多的酸楚感伤,也许我会很平淡地回忆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的人和物。

这一年,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未至的第一个年头,我依旧生活在惶恐之中,也许也有一些侥幸心理。万一世界末日推迟到2013年呢?无数个平淡的日子里,我就这样期盼着,可是终于失望。没有末日,周围的人都喜气洋洋,每天都像是过着重大的节日。

这一年,我突然意识到读书是一件迫切的事情。我一下子厌倦了电视节目,对电脑、手机这类的通讯工具深恶痛绝。我意识到我需要静下心来,去认真读几本书了。再没有什么功利的念头,我只是追求着心灵的朗朗晴日。

这一年,我品尝了离别和重逢的滋味。但我以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些在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从来不会离去。他们一直在你的心里,不需要你想起,早已经融入你的血脉之中。我与他们从未离别,永不会离别。

或许,多年以后,经历世事的我会以为,2013,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是当下,我的心里沉淀的情绪只是复杂,复杂。

恐惧与希望

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我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旅程。

从小我就是个离不开父母的孩子,朋友对我的评价就是“太恋家”。上学时,不论放几天假,我都会从并不近的另一座城市坐火车赶回家,哪怕只停留一点点的时间,对我来说都是乐在其中。毕业之后,我为自己找了各种借口回了家,这一待就是一年,因为我害怕改变,并且对不熟知的事情充满了恐惧。而在家的日子越久,这种恐惧感也越来越强烈。过年的同学聚会,我参加了。看着同学们对自己的工作侃侃而谈,我默默地退到了一边。那时,我看到的是从没见过的他们,那种从没有过的兴奋劲儿,真真切切地让我为之一震。“真的还要这样下去吗?”我问自己。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内心是出乎意料的坚定。一个人的旅程也宣告就此开始。

这一年过得很快,并且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与满足感,那是以前的生活里所没有的。所以,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我特别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各位星星们:面对未知的环境,我们都会感到不安与恐惧,但是其实它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去探索、去面对。不要找理由去麻醉自己,待在原地永远不会有进步,有追求才会有希望,“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收获

只有到年关的时候,你才会如此明显地感觉到时间的力量,它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行走。回望2013,我一直步履匆匆,总期待明天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可明天总比今天忙。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愣头青似的冲动已慢慢减少,应对工作多了些从容。要说最清晰的感受,是收获吧。大学毕业时豪情万丈,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肯定事事能做好,真正参与到工作中才知道“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了。工作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在整个流程里,哪个环节不认真都会带来麻烦,到时候就要有无辜的人陪你一起重来。上学时写议论文,经常有理有据论证各种命题,那时对我们来说只是一道作文题;现在,它是生活,而你必须学会面对并解决这一切。在这个时候分享给大家这些,是希望我们可以早一点明白,早一点培养,到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一个人偷偷掉眼泪了。

精美书摘

挫败使人苦痛,却很少有人利用挫败的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这份苦痛,就白白地付出了。小聪明人,往往不能快乐。大智慧人,经常笑口常开。 ―― 三毛《伤》

精美书摘

八味心境如浓茶一杯:第一味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第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第三味清心,寻找心灵的平静;第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第五味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第六味专心,使人生更有效率;第七味耐心,机会总在等待中出现;第八味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 林语堂

贴吧展播

Pzyc1:那个,我小学时经常看《新作文》(学校订的),后来初中不知道在哪买就忘了。上高中后看到老师的一本《新作文》,才发现《新作文》还在,而且有高中版的。但找了淮安很多地方都找不到,这有淮安的老乡吗?我想买啊! 新作文中学版主编:可以去当地邮局订阅,或从杂志社邮购。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4篇

刘建国有个心愿,尽管医生说父亲时间不多了,他还是渴望尽力留住父亲,因为是父亲30多年的引领让他一步步走出了人生的精彩――

无意中文盲爸爸激发了儿子的写作兴趣

刘建国是四川遂宁人,父亲叫刘明春,个子矮小。1977年刘建国出生时,他家很穷。5岁时,有一天看见邻居家吃肉,刘建国便守在那家人的饭桌前,嘴馋得流出口水。刘明春很生气,他将儿子拖回家狠狠地揍了一顿:“你怎么这样没志气,为什么要去别人家守嘴?”刘建国很委屈:“我想吃肉……”刘明春一愣:“想吃肉,爸爸去挣钱给你买。”第二天,刘明春便去挣钱了。

村里有户人家修新房,刘明春找到包工头揽活。包工头见他只有1.4米多,摇头说:“修房子是体力活,你干不了。”刘明春恳求道:“我过去也在建筑队干过,你就让我试试吧。”刘明春没说假话,他年轻时真在遂宁一家建筑队工作。儿子刘建国出生后,妻子陈祖容需要人照顾,他才回到了农村。工头答应让他干活了,他在这天挣了5元钱。天黑时,刘明春买了一块又大又肥的猪肉回家:“儿子,爸爸今天就让你好好打牙祭。”

晚饭后,刘明春认真说:“建国,咱们家穷,但要活得有骨气,不能被人瞧不起……”刘建国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

转眼,刘建国上小学了。一天,他用铅笔歪歪斜斜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刘明春竟兴奋得举起儿子:“祖容,快来看,儿子会写他的名字了!”刘明春没上过学,可他对有文化的人特别尊敬。每年春节时,看见村里人全会去村小找老师写春联,他便想:“要是建国长大后也能像村小的老师帮人写写春联该多好。”刘建国刚上二年级,刘明春就每天背几十斤红苕到镇上叫卖,7分钱一斤,他硬是卖了几百斤红苕赚了几十元钱,买回毛笔、墨水和字帖,叫刘建国练毛笔字。

村小老师说,孩子要从小练毛笔字,长大后才能写出一手好字。刘明春拿定主意,不管家里有多困难也一定要让儿子练字。刘建国八九岁,很贪玩,上学一天回家后还要练字,他没写多久就不耐烦了。看见儿子写字心不在焉,刘明春说:“要不爸爸吹口琴给你听吧。”

刘明春过去在工地上打工时跟工友学会了吹口琴。果然,刘建国再练字时,只要听爸爸吹起口琴,心情就会安静了,练字也越来越有兴趣。一年多后,刘明春有一天又突然说:“建国,你能给重庆的外婆写封信吗?”刘建国眨眨眼睛:“写什么呢?”“我说你写……”刘建国点点头。

于是,这个刚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他就在爸爸的口述下给外婆写了一封信。

从此后,刘明春几乎每月都会叫儿子给外婆写信,有时候竟要写三四封,刘建国由此喜欢上了写作。一次,听老师说刘建国在写作上很有天赋,刘明春很快又买回了好几本关于写作技巧的书,希望这些书能帮儿子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辍学车夫小伙爱上新闻

上中学后,刘建国的作文多次被老师在班上朗读。可正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写作文,他严重偏科,数学成绩时常在班上是倒数几名!不少同学幸灾乐祸说:“能写几篇作文有什么用?要是连高中也考不上,可就丢脸大了。”

刘建国无地自容,他不想读书了。刘明春大吃一惊:“不想读书,你想干什么呢?”刘建国回答:“既然被同学瞧不起,读书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去打工挣钱。”刘明春被气得浑身发抖:“不行,这个家不需要你挣钱!”可一天上午,刘建国趁父亲上山干活,他带上几件换洗的衣服就直奔镇上车站。刘明春闻讯后,他在半路上追上了刘建国。

刘建国的个子已比父亲高出许多,刘明春要把他拽回家,好几次被儿子挣脱了。妻子陈祖容很快赶来,夫妇俩才合力将儿子拉回家。

刘建国还是不肯再上学,刘明春和妻子便把他绑在树上:“小小年龄不读书,难道想去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吗?”刘建国妥协说:“上学可以,但我要转学。”刘明春于是明白,儿子没脸面再回过去的班上了。

刘建国转学后,他在学习上还是一边倒,作文常常成为班上的范文,其它功课却一门比一门糟糕。妻子说:“建国要真不是读书的料,再逼他读书又有什么用呢?”刘建国才14岁,不读书又能干什么?“爸,我要去城里拉三轮车……”一天,听刘建国这样说,刘明春一脸苦笑:“你以为拉三轮车就能挣很多钱吗?”但刘建国还是很快做好了去遂宁的准备。

1991年夏天,刘建国离开家时,刘明春甚至没去送儿子。陈祖容偷偷塞了300元钱给他。刘建国说:“妈,我不会做坏事,不会给您和爸爸丢脸。”

刘建国到遂宁后,他便花200多元钱购买了辆二手三轮车,开始在遂宁城拉客了。最初,刘建国上街拉客,人们见他还是个孩子,根本不坐他的车,奔波一天也挣不了几元钱。后来,同样的路程,刘建国就少收几毛钱,坐车的客人才渐渐多起来。

几个月后,刘建国能挣四五百元钱了,他把钱汇回了家……

做车夫不仅辛苦,还要冒很大风险,常有同行提醒刘建国:“小兄弟,千万不要拉客太晚,遇上坏人可就麻烦了。”可刘建国几乎每天拉客到晚上十一二点钟。

这年10月一天晚上,刘建国在寒风中守候一个多小时,他终于又拉上客人。到了一条小巷,坐在车上的小伙子突然叫他停车,然后说:“把身上的钱摸出来!”刘建国刚一迟疑,对方竟一脚把他踢下车,然后将他按倒在地上抢走了他身上的100多元钱!刘建国大声高喊“抓坏人”,可根本没人站出来帮他,他第一次伤心地哭了――100多元钱,是刘建国拉车好几天的收入!

第二天晚上,刘建国天黑后回到住处,看见有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忙碌:“爸,你怎么来了?”刘明春转过身,儿子黑了,瘦了,他叹息一声:“儿子,昨晚上的事多危险,要是被坏人伤着,我和你妈妈怎么办?”一瞬间,刘建国明白了,几个月来爸爸一直在暗暗关心自己,他是靠给同乡打电话了解自己的情况呀!刘建国告诉爸爸,他拉三轮车时认识了一位遂宁日报编辑,每次写了文章就交给这位编辑修改,编辑还答应要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刘明春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是真的吗?”

一年后,在这位编辑推荐下,刘建国的散文在当地一张文化报上发表了!尽管不认识字,可刘建国带着报纸回家,刘明春还是捧在手上看了很久,大颗大颗泪水滴落在了报纸上:“真不容易呀,咱们建国也成秀才了!”

刘建国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家文化报因此聘任他做了通讯员!能做上通讯员,刘建国过去连做梦也没想到。他每天再去街上拉客时,就特别留意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并及时写成稿件送到报社。可刚开始,刘建国完全是用文学的方式写新闻,尽管文笔很好,但缺少新闻要素,编辑大多要做很大修改。于是,每天拉客时,刘建国便买上一两份报纸放在车上,有空就拿出来阅读,揣摩记者是如何写新闻;晚上,回到出租房,刘建国又要看电视新闻,从市台、省台到中央台他全不落下。日久天长,刘建国不仅在新闻写作上有了提高,他对新闻的敏锐性也更强了。

事业有成民工记者演绎父子情

刘建国很想进入报社做记者,可报社招聘全要求是大学生,他连去应聘的资格也没有。刘建国后悔了――当初为什么没听爸爸的话好好读书呢?刘明春说:“人活着要往前看,爸相信你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出息。”

不久后,刘建国提出要去成都:“爸,成都的报纸很多,机会也更多。”可刘建国到成都后发现,这座城市的报纸虽然光在市场上发行的就有10多家,可要成为记者,仅凭他在遂宁发表的那些诗歌散文和新闻作品,还不足以成为他做记者的敲门砖,他只能居住在麻石桥亲戚家,每天和亲戚一起上街捡破烂、收废品。

刘建国很沮丧。可很快,他竟收到一本爸爸寄来的书《中国新闻写作大全》,还托人写了封信:“我听书店里的人说这本书很好,对你会有很大帮助,爸爸就给你买下了……”刘建国的双眼模糊了:“就算为了爸爸,我也我一定要在这条道路上闯出来。”

此后几年,每当有新闻单位招聘,刘建国便会赶去应聘,尽管每次都遭到了拒绝,可他再也没因此而泄气。1999年10月,刘建国有一天收废品,他捡到了一张被人扔在路上的《西南商报》,上面正好刊登有招聘记者的启事,他又按照地址赶去了。刘建国没想到,报社负责人看了他带去的作品,经研究竟同意录用他了!刘建国欣喜若狂,尽管只是做实习,可此后3个多月,他硬是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对记者职业的热爱,采写出了大量稿件,成为报社的主力记者!不久后,都市类日报《天府早报》创刊,刘建国又顺利跳槽到了这家新锐报纸,2005年9月又转入《成都晚报》。

刘建国来自农村,曾在城市的底层摸爬滚打,了解普通人的疾苦和喜怒哀乐。10多年里,他便一直用手中的笔记录着老百姓的生活,不仅做上了报社的首席记者,被授予“荣誉员工”称号,他还因为只身卧底河北沧州的传销团伙营救受害者,并配合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传销团伙等多次暗访经历,走进了央视《讲述》栏目,被称为“民工记者”。

节目播出时,刘明春坐在电视机前老泪纵横――这么多年来,他很清楚儿子为了自己挚爱的这份事业到底付出了多少。好几年春节,刘建国说好回家,刘明春和妻子做好了丰盛的年夜饭,却迟迟不见儿子回来,天黑后很久才接到刘建国打来电话说,因为有采访,他不能回家过年了……

2012年,刘建国迎来新挑战,他进入一家网络媒体做法制新闻,随后又在成都办起策划公司……可就在刘建国准备在事业上大展拳脚时,2014年9月19日,他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父亲刘明春竟被检查出已是肝癌晚期!

这天中午,刘明春在遂宁参加亲戚的生日宴,下午一阵胃痛,被刘建国的堂弟急忙送入医院。刘建国正在公司忙碌,他接到堂弟打来的电话,头脑中顿时一片空白:“不可能,爸爸的身体一直很好……”刘建国要立即赶到遂宁。堂弟说:“你现在赶来就会让他产生怀疑……医生说癌细胞已扩散,病灶很明显。”此后两天,刘建国根本没办法再工作了,头脑中全是父亲的身影。回首自己的成长,刘建国发现这么多年,正是父亲一点一滴的关爱铺就了他脚下的道路!刘建国不会忘记,他有一次回家将自己写的新闻读给父亲听,父亲竟内疚说:“爸爸那年真不该把你绑在树上……”刘建国于是明白,这件事竟像重重的石头压在老人心上,懂得了什么叫父爱无声!

坐在电脑前,翻看着父亲的照片,刘建国流泪不止,不相信这个给予了自己生命的人正在一天天离他远去……

9月21日,刘建国赶到遂宁。医生说刘明春的身体很差,不宜立即转院到成都,他便留在了遂宁。半个月后,刘明春被转送到成都华西医院,听专家们会诊时说“肝癌晚期”,老人一下子明白是怎么回事。晚上,刘明春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结婚时太穷,很多人反对你妈妈嫁给我,我们连结婚证也没扯就过了几十年……”刘建国泪如雨下:“爸,我一定要帮你把对妈妈的遗憾弥补上。”10月15日,刘建国驾车带父母回到家乡。

第二天,在县城民政局,看见父亲和母亲领取结婚证后幸福地依偎一起,刘建国却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这样的幸福,对于父亲实在来得太迟了!

在遂宁,刘建国陪老人走亲访友,邀约父亲儿时的伙伴一起喝茶、钓鱼;知道父亲和母亲年轻时是在重庆铜梁相识,刘建国又带他们故地重游,他还带老人去了四川和重庆的很多风景区。刘建国发现,刘明春在旅行中竟渐渐喜欢上了摄影,他便花4000多元钱买了台单反相机。从此,刘明春每次旅行时,他就会用儿子送给自己的相机拍个不停,刘建国欣慰不已。11月一天,父子俩去眉山旅行,刘明春在整理他拍摄的照片时突然说:“爸爸有一天真要走了,这些照片就是我留给你们的纪念。”刘建国一愣,两行泪水又夺眶而出。

刘建国很少再回公司了。几个月来,公司在经营上问题不断,刘建国根本没心思去打理。在他看来,陪伴父亲已成为自己最重要的事,就算自己无力留住父亲,他也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多陪陪父亲。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5篇

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咸阳监察分局(以下简称“咸阳分局”)是一个有着17名工作人员的集体,负责咸阳、宝鸡、安康、汉中、商洛5个地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辖区有116处矿井。咸阳分局辖区内连续8年煤矿伤亡人数均控制在陕西省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内,连续3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员无违法、违纪等行为。这些成绩的取得,缘于咸阳分局对监察方法的创新、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以及对监察人员的廉政教育。

“集中加解剖式”监察

咸阳分局管辖5个地市的各类煤矿安全监察,地域面积达9.7万km2。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办矿规模,分为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关中地区咸阳、宝鸡两市,煤矿井型为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中型矿井,煤矿瓦斯、火、水等各类灾害严重,是咸阳分局安全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咸阳分局为了抓好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矿井、关键环节,开展了“集中加解剖式”监察,把有限的监察力量用在了“刀刃上”。“集中加解剖式”监察主要针对的是关中地区年产30万t以上的大中型煤矿。这些煤矿井型大、入井人数多、生产集中,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毒” 俱全,发生群死群伤的可能性较大。

“集中加解剖式”监察的工作流程为:监察计划―监察预案―实施监察―集体讨论―制作文书―通报情况―下达文书―跟踪整改―文书归档。在实施安全监察的过程中,咸阳分局按照事先制定的监察预案,打破科室界限,从分局抽调采、掘、机、运、通、电等各个专业的监察员组成检查组,对照检查表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隐患排查。最后,由带队领导召集会议,归纳各组检查出的事故隐患,讨论处理办法。

2011年2月22日,咸阳分局从4个监察室抽调采、掘、机、运、通等专业技术人员8名,由张军昌局长带队对旬邑县辖区一煤矿进行重点监察。由于春节过后不久,对煤矿各个系统运转情况底数不清,咸阳分局的监察人员决定采取“集中加解剖式”监察。2011年2月22日下午,咸阳分局安全监察人员在听取了矿节后恢复生产验收和近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后,按照监察预案重点检查的10个方面以及每个人的专业特长,每个人负责2~3项,从地面资料和主要要害场所查起,查证照有效期、作业规程、规章制度、设备运转记录、领导带班、隐患排查等情况,看风机运转、黄泥灌浆站、洒水消防水池、监测监控、人员定位、注氮系统、绞车房等情况。2011年2月23日,咸阳分局根据矿井的采掘部署,将8个安全监察人员分成4个组,即采煤工作面组、运输顺槽掘进头组、回风顺槽掘进头组、井下主要硐室组,对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展开拉网式检查。2011年2月23日下午,张军昌局长召集所有监察人员将地面和井下检查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对拿不准或者没搞清楚的事故隐患展开热烈讨论,共整理出事故隐患 8条。

在咸阳分局的安全监察人员检查过程中,通过对该煤矿2010年采出的煤炭产量进行测算和估算,发现超过了其核定生产能力,怀疑有超能力生产现象。咸阳分局的安全监察人员立即派人到该矿的财务科调阅了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明细账。通过查核记录,印证了咸阳分局安全监察人员的怀疑是正确的。2010年该矿实际生产原煤201.33万t,超过核定生产能力156.33万t。按照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咸阳分局的安全监察人员叫来了该煤矿的矿长,让其在现场检查笔录上签字,确认违法事实。根据国务院《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咸阳分局按照上限对该煤矿做出了处以200万元罚款的决定,并对该煤矿负责人处以15万元的行政处罚。另外,咸阳分局在检查中还发现该煤矿使用了没有煤安标志的锚固剂,又根据《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罚款。这次检查涉及行政处罚的两项违法行为,分别给予了行政处罚,共计罚款216万元。

咸阳分局按照监察计划,对关中地区重点矿井每季度监察1次,其余矿井每年监察不少于1次。咸阳分局每季度还执行1次专项监察,平均每月监察矿井23矿次。以前,咸阳分局辖区的大中型煤矿自恃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认为其安全生产方面没有大的问题,对咸阳分局的安全监察工作不以为然。咸阳分局在实施一段时间的“集中加解剖式”监察后,由于查得严、查得细,提出的问题有理有据、切中要害,使这些煤矿的负责人彻底心服口服,心甘情愿执行监察指令进行隐患整改。

“集中加解剖式”监察也给监察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作为煤矿安全监察员,要完成好安全监察任务,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集中加解剖式”监察的方式,监察人员相互取长补短,解决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和问题,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示范式监察

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煤矿井型多为乡镇小煤矿。这些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工人操作技能低下、安全意识不强,“三违”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较大。该地区的煤矿瓦斯、火、水灾害小,灾害主要为零星顶板事故。针对陕南地区矿井矿点分散,地势山大沟深,矿区道路崎岖,监察战线较长的特点,咸阳分局开展了示范式监察。

在示范式监察过程中,咸阳分局选择有代表性的矿井,召集邻近矿井主要负责人一同检查,手把手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注意的事项和整改的措施,促使矿井主要负责人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岚皋县处于秦巴山区,各个矿井距离较远,监察1个矿井就要耗时1整天。该地区的石煤矿井自然灾害较少,矿井各系统较为简单,矿井缺少技术人员,咸阳分局就对该地区的煤矿采取了示范式监察的方法。2011年8月3日,咸阳分局党总支书记季治文带领监察四室3名工作人员、会同安康市工信局煤炭科2名工作人员,对岚皋县胜利煤矿开展示范式监察。到达岚皋县后,由县行业主管局召集被监察矿井就近的其他7处矿井主要负责人参加监察预备会。在会上,咸阳分局科室负责人根据监察预案,讲解了被监察矿井的概况、本次监察的主要内容以及各监察小组的分工安排,同时将参加会议的其他矿井负责人分到各检查小组里,共同参与检查。在监察过程中,对于现场发现的事故隐患,咸阳分局的监察人员会详细解释为什么算作事故隐患,该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及整改方法。

在全体人员参加的监察通报会上,咸阳分局的工作人员剖析了该煤矿在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领导带班等方面存在的11条事故隐患,做出了立即或限期整改的处理,并对其中矿井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不严格、存在漏班或替班的现象进行了经济处罚。同时,要求地方监管部门督促该煤矿进行隐患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咸阳分局。咸阳分局通过这种示范式监察,既提高了监察效能,又使其他矿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观摩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了“监察一个点、牵动一条线、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廉洁自律 制度管人

咸阳分局的监察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与煤矿工人有着相似的童年及成长经历。他们深知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和男人作为家庭顶梁柱的重要,从内心深处更加珍惜矿工的生命,更加珍惜这份工作,这是他们能够保持廉政记录的根本所在。

煤矿安全监察员手中握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同时也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因此,咸阳分局把监察员的廉洁自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咸阳分局在最近开展的“深化执政为民教育、规范安全执法行为、整治突出问题”主题实践活动中,从煤矿安全行政许可、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煤矿安全中介机构管理等方面查找出廉政风险点18处,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防范措施。同时,咸阳分局每年开展2次家庭助廉活动,请监察员家属填写廉政建设协助书。咸阳分局还针对监察员8小时以外的生活,向其家属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家属树立“家庭助廉”意识,以德治家、以廉保家;弘扬“勤俭促廉”传统,家庭成员自觉做反腐倡廉的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账”等。

咸阳分局规定,监察员在去煤矿监察时不能单独下井,不住单间,不单独和矿主谈话,监察文书必须在现场制作完成;处罚措施集体讨论决定;监察结果例会通报等,从制度上堵死了不廉洁现象的发生。咸阳分局定期进行干部轮岗交流,分管领导和监察室每2年进行一次轮转,避免执“人情法”。2011年,咸阳分局在辖区聘请了30名廉政监督员,并在煤矿的醒目位置悬挂了116块廉政举报电话牌板。

2012年春节前夕,陕南地区一个煤矿矿主借口到咸阳分局一位领导的办公室汇报工作,在短时间的寒暄之后,拿出了一个档案袋,说是给领导送的安全设施验收资料。这个矿主放下档案袋之后,夺门而去。这位领导打开档案袋一看,一踏踏崭新的百元大钞夹在资料中间。这位领导赶紧拨通了该矿主的电话 ,声色俱厉的质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赶紧过来把你的钱拿回去!”该矿主说:“马上过年了,一点儿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领导笑纳。”这个煤矿主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这位领导晚上回到家里,彻夜难眠。他的80多岁老母亲的一句话――“儿子,想做官,就别贪”,不时萦绕在他的耳边,使他辗转反侧。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这位领导来不及叫上司机,就自己驱车来回800多千米,把钱退回到了那个矿主的手里。矿主一见到这位领导非常感动,拉住他的手说:“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过年了,来看看你。何必那么认真呢?”这位领导郑重其事地说:“我们是有纪律的,不能收矿主的钱。”说完,这位领导调转车头就往回赶。

咸阳分局监察一室副主任闫永齐,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授予了2011年度“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0多岁的闫永齐常年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病。他分管的区域是咸阳分局产量最大、灾害最严重的彬长矿区。他主持工作的监察一室还承担着咸阳分局办公室、财务等工作,监察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出差时,他的包里比别人多了两样东西――几袋中药和储藏胰岛素用的小冰箱。别人累了,可以喝喝水,他累了还得吃药打针;回到咸阳分局,别人可以上上网,看看报纸喝喝茶,而他还要处理公文、写文章。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休息,他总是微微一笑,说:“没啥”。

过年作文200字范文第6篇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三农”,中国的经济学人,也著文鼓呼,献计献策。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决“三农”问题,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如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如何增收

民为国之根,农为民之本,农村稳则天下稳。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村民自治也好,社会治安一票否决也罢,甚至过去的户籍管理制度,近年来的减轻农民负担、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无一不是遵循这个思路。然而,从经济角度看,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关键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就象下棋要讲棋眼、治病要找病根,解开“三农”问题的“穴道”,绝招只有一式: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却一直在迂回爬坡。统计资料显示,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3.8%、2%,刚刚过去的2002年,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善,增长幅度仅略高于4%。“东边日出西边雨”,国民收入苦乐不均的现象,愈来愈突出。一边是国内多数行业增势趋旺,城市居民收入稳定上升;另一边是农业山重水复、险象环生,农民囊中羞涩,难以为继。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象,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心中不能不装着9亿农民。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对此责无旁贷。为此,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

当前政府提出的农民增收举措,从近期安排看,大致有五项: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就是鼓励农民在一亩三分地上作文章,“什么挣钱种什么”。站在县、乡,乃至一个省的角度看,调整农业结构,短期内确有可能增加农民收入。但放到全国范围考虑,结构调整并非治本之策。这里边的道理,经济学上叫“合成谬误”,即“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老百姓的话讲得更直白:你调我调他也调,调来调去卖不掉。农产品市场就那么大,需求弹性又低,靠行政命令调整结构,容易导致结构趋同,增产不增收。前几年有些地方一窝蜂地种药材、养长毛兔,使老百姓吃尽了苦头,至今农民还心有余悸,谈“调”色变,甚至编出顺口溜:要想富得快,得和政府反着来。产业结构要靠市场来调,对此,亿万农民最有发言权,政府越俎代疱,往往好心办坏事,以往的教训值得我们反思。

二是产业化。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这相当于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加入一个企业,从理论上讲,这样做可以降低农民的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化的关键,是要有好的龙头企业,可由于市场需求基本是个定数,把加工企业建到乡镇,相当于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收入转移给了农民,这无异于挖肉补疮,并不能增加国民总收入。另外,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究竟是搞产业化有利,还是专业化更好,一时还没有结论。

三是农产品涨价。80年代以来,国家几次调整农产品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经过入世谈判,国人恍然发现,与国际市场相比,自家的农产品价格已是“高处不胜寒”,更有人称,二者之间真好似“地板高过天花板”,成本价高出人家市场价2-3成。入世后,虽然短期内还允许实行农业补贴,但长此以住,财政显然吃不消,农产品涨价已没有多少空间。

四是发展乡镇企业。应该承认,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在经受着重组、改制或被淘汰的考验,近年来,乡镇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发展,更多地用资本代替劳动,每年向外排斥300多万农民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效果,渐渐趋于减弱,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也已今非昔比。

五是减轻农民负担。也就是用减法,从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对政府的减负措施,农民举双手欢迎,可说时容易做时难,乡镇吃皇粮的队伍不精简,特别是农村教育经费没有着落,“减负”只能屡屡落空。去年农村“费改税”出师不利,足以证明“减”字决一时还不灵验。当然,从长远看,农民负担一定要减,作为一项远景目标,“减负”只有在农民增收的前提下,效果才能尽如人意。

以上措施,从全局和长远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目前,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此举,不仅可以实现农地规模经营,而且可使几亿农民解放出来,改变“土里刨食”的生存方式,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大大提高收入水平。对这项关乎农业长远发展,涉及亿万农民未来命运的长远设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农民增收的关键在农业人口非农化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我们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在新的世纪里,农业发展不能停留在温饱水平,而要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过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中国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多,其中14个省区人均耕地低于1亩,对农民来说,土地已不再是“聚宝盆”,而成了“保命田”,更糟糕的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非农业占地,耕地每年以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相反,农业人口却在不断膨胀。这种状况不改变,中国农业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难以应对入世后国外农业的激烈竞争。

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比如美国,经济起飞时期农业人口下降了72%,日本二战后农业人口下降了65%。而在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却长期停滞,裹足不前。造成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原因,既有户籍制度壁垒等政策因素,也有城市化发展思路的偏差。后者主要指80年代以来,实行的优先发展小城镇战略。主张此战略的依据,主要考虑现有大城市容量有限,新建中等城市代价过高,而小城镇能“化整为零”,据当初测算,如果有5万个建制镇,平均吸纳2000人,就可转移1亿农村人口,投资少、见效快,被认为是符合国情、国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10多年来的发展证明,小城镇战略的负面作用,是决策者始料不及的。到1996年末,全国14000多个建制镇,平均人口4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只有2072人。在乡镇务工经商的农业人口不足3000万,与当初的设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乡镇企业有92%建在自然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民工兼业经营,搂草打兔子两不误,平时上工,忙时务农,土地粗种薄收,交粮完税,喂猪过年,农业分散经营,商品化极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30%以上的乡镇企业停产倒闭,大批农民工回流田间,做工人的荣光荡然无存。发展小城镇,给基层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此期间,全国新设建制镇遍地开花,多达1万多个,投资4000多亿元,自筹资金这一块数额不菲,由于乡镇企业不景气,镇政府还贷乏术,全国乡镇平均欠债400多万元。近两年,乡镇裁撤合并,几千亿的投入,大部分成了“沈没成本”,泥牛入海再无消息。翻一翻世界城市发展史,至今尚没有通过发展小城镇,走上城市化道路的先例。发达国家全都是自上而下,先发展大中城市,然后配套发展小城镇和卫星城,最后实现城乡一体化。若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城市化发展规律,必定酿成“苦酒”。

根据人口学中的“人口流动高位移规律”,劳动力流动遵守就高原则,总是从边际效益低的区域,流向边际效益高的区域。与小城镇无边落木萧萧下形成鲜明对比,大中城市民工潮年年看涨,一浪高过一浪。国务院研究中心曾作过调查,农民自发组织流动的占75.6%,初次外出者“工作目标明确”的占87.7%,中国的农民最聪明,他们怎会做“二百五”,节衣缩食,忍饥受冻,遭人白眼,盲目流动呢?在政府的“逆向调节”下,民工潮尚且汹涌如潮,这种现象早应引起政府的反思,在市场经济规律面前,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只能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决不应倒行逆施,不疏反堵。

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了,必然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问题在于,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知道,城市规模扩大,会产生“聚集效应”。100多年前,恩格斯说过,250万人集中于伦敦,使每个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指的就是城市的规模效应。一方面,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据调查,我国城市人均用地为101.2平方米,而镇里的人均用地为142.6平方米。按县城人均用地120平方米计算,如果将2亿劳动力转移到城里,会比转移到镇里,节约出44亿平方米的用地。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很大,但它一旦建成,使用的边际成本很小。城市里人口众多,厂商云集,他们共同分享着这些基础设施,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城市里,产业间会形成产业链,一个食品加工企业,产前需要设备、原料,产后得包装、销售,自然就促进了农业、加工业、商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也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兴起,于是就业增加、消费增多。城市里的企业较多,为抢占市场、增加利润,它们之间相互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技术、降低销售价格,消费者为之受益非浅,使消费者和企业实现“双赢”。由于人口集中,经济主体间的交往多,资金流量大,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便可大显身手。各大行业间的互动性,使城市的经济总量象滚雪球般地增长。

当然,城市规模过度膨胀,也会带来额外的代价,如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应力求在二者相抵后,取得净收益的最大值。据统计分析,一个城市人口达到25万,才能显示出规模效应,低于这个数,就存在城市资源浪费现象。1999年,我国有20万以上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只有311个。2000年,我国的县级城市共2074个,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中仅13.1%的城市,达到了应有的规模,还有86.9%的城市,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发展空间很大。为使我国的各个城市具有规模效应,每个城市平均增加10万人口,就可以让2.07亿人实现“农转非”。其实,让一个城市增加10万人,并不是不可能,在我国温州市,现有200多万的外来人口。我国有333个地市,如果每个地市吸纳劳动力的数量,有温州市的1/3,可以创造出2.22亿个就业机会;如果吸纳劳动力是温州市的1/4,可以让1.67亿农民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解决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失为两全其美的良策。

以前我国的城市化战略,是“严格控制大城市,限制中等城市,鼓励发展小城市”,之所以如此,据说是担心农民大量涌入,引发城市病,其中最重要的,是担心吃苦耐劳、开价低廉的民工,会抢了城里人的饭碗,使本已压力很重的城市就业雪上加霜。而美国却有一个案例,与人们的想象正好相反:1980年,古巴政府放松移民限制,短短4个月,先后有12.5万古巴人涌向美国迈阿密地区。造成当地劳动力总规模增加了7%。美国经济学家进行了跟踪调查,不仅把该区移民涌入前后工资水平和失业率进行比较,还将其与全美国的经济状况、工资、就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结论十分肯定:古巴“移民炸弹”的威力远非想象的可怕,移民流入,并未使当地的工资水平、失业率明显提高,迈阿密的劳动力市场仍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农村劳动力流动并非洪水猛兽,只要引导得力,组织有序,完全可以象河流入海,一马平川。

三、农业人口非农化的关键是鼓励创业推动就业

我国农村现有劳动力4.69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2亿,平均到2407个地(市)、县(区),一下子要增加近10万个就业岗位,靠政府和现有企业的力量,恐怕是力所难及。因此,转移农村劳动力,应解放思想,转换视角,通过鼓励创业来推动就业。

农村剩余人口的就业出路,在第三产业。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一般已达60-70%,不少发展国家,也要占40%甚至一半以上。我国由于城市化水平低,至今第三产业安置就业的比重不足30%。第三产业,是城市新迁入人口的最佳流向。发展第三产业,政府可以搭台,戏还得要进城农民自己唱。如果每个城市新迁入的10万人口中,有5%,也就是说5000人去创业,每个人雇佣20名工人,就业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道理虽然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常常如坠云雾,不明就里,再高明理论,如果难以操作,也只能束之高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需要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进城创业还有很多现实困难。相对于城市居民,中国农民收入低、家底薄。1999年,城里人均储蓄为11538元,而农民的储蓄额仅1100元。在市场竞争中,没有足够的创业资本,想成就一番事业、抵御大风大浪,只能是南柯一梦。农民的这点“本钱”,与殷富的城里人去一争高低,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我国农民创业可谓“难于上青天”。

除此之外,户籍制度就像是一座无形的高墙,使那些想进城的农民一筹莫展,望之兴叹。很多单位招工时,都会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当地城市户口。农民就业,也矮城里人一截,他们多从事那些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城市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险这张温情大网,却将外地人口拒之门外。外来人口的子女,被排斥于当地教育体制之外,要在当地上学,得交纳额外费用。所以,有的农民就算在城里干了10年、8年,还是不能融入到城市中,他们不能把城市当作家,只能选择离土不离乡;他们会省吃俭用,将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本应属于城里的消费需求,也转到了城外。户籍制度,使农民不能安安心心地呆在城里,也使城市的产业链效应大打折扣。

其实,农民并非一无所有,他们创业最大的“本钱”,是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规定,土地承包制度30年不变,这30年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其实,农民是很有头脑的,在南方很多地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不是新闻。在浙江绍兴县钱清镇梅二村,1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土地使用权转让现象,现在,一亩地的年转让价约为300元。按照市场利率计算(银行年存款利率为2.25%),一亩地30年的使用权,就值1.33万元。2000年,我国农村一户约4人,人均耕地1.98亩,也就是说,如果一户人家举家入城,其土地使用权,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10.56万元。这笔钱只要能变现,再加上农民的自筹资金,到城里做小生意、办个小企业,应该绰绰有余。当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土地的预期收益不同,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当地的物价水平,存在你兴我荣的关系,土地的预期收益低,其创业的成本、劳动力价格等,就相应更低。有了创业资本的农民,就不全是打工族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老板,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城里人也不用担心他们抢饭碗,农民的身份就变了,地位也会相应上升,可以理直气壮地成为城市的主人。

解决农民的创业问题,应对现行的贷款制度大胆改革。要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我国目前的银行贷款办法,尚不允许以耕地是为抵押,而国际上这种做法却很普遍。中国加入WTO后,粮食、棉花收购走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也可以转换职能,为农民开办这种业务,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要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据了解,全国工商业的平均利润率约为6%,靠抵押贷款起家的农民,资金使用成本很高(我国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5.58%),创业风险大,经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为鼓励这部分农民创业,政府应该从长计议,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5年之内予以退税。过去,大量富余人口滞留在农村,一个人的活几个人干,僧多粥少,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自然富不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可扩大一倍;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又会增加农产品需求。这种良性互动,能够使农民收入大幅上升。财政支农资金,也可节省一块,这便为退税提供了空间。从掌握的数字看,8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中,每年支农资金约占9%,1999年,我国的支农资金为1085.76亿元。这笔钱若拿出一部分来退税,对进城创业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