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会成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会成本:
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来源:文章屋网 )
妥善处理好与原东家的关系
胡经理建议那些准备跳槽的白领,在进入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前,一定要处理好与原单位之间的关系。她说,作为一个职业人,如果不想换行业,就需要妥善处理好离职前的工作。因为各单位间保不准就会有一些业务联系或业务研讨,员工在原单位的表现或许就会在不经意间传到新的单位,从而对员工的职业声誉有所损害。胡经理还介绍,近年来一些企业也开始对招聘的中高层员工做一些相关的背景调查,以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谈到具体的做法,胡经理建议即将辞职的白领,首先要提前1个月告知原单位。如果是处在试用期的员工,需提前3天(《劳动合同法》要求)递交辞职通知书。对于有些即将辞职的员工不请假就不上班或者擅自离职的行为,胡经理认为,这样不仅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严重的还会引起法律纠纷。其次,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要把手头工作分类归档,以便顺利移交。最后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总结,理清思路。
违约金和补偿金如何处理
根据旧《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约定违约金是合法行为。在《劳动台同法》实施之前,原有的有关违约金的合同条款还是应当执行的。但应注意,员工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台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
从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除专项技术培训外,企业不能约定违约金,也不能约定服务期限。胡经理介绍,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一些过渡期发生的问题还无法解决,比如员工签定的合同是2008年12月到期,也约定了违约金的条款,但从2008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间的违约金是否需要支付,目前还没有定论。
据胡经理介绍,新的劳动法扩大了员工获得经济赔偿金的范围。在理由台法成立的情况下,单位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都要按照工作年限,向员工支付补偿金。一般是每满1年发给员工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创汇327.18亿美元,与2005年同期相比,实现高达30.21%强劲增长。服装产品的“中国制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处可见,其高性价比也深受当地人民所欢迎。然而不同于如火如荼的国际市场,国内服装市场却是一片“打折”之声。据调查,70%的消费者喜欢到大型商场或者专卖店购买服装,然而,当进入琳琅满目的大型商场时,与其他商品相比,醒目于服装专柜前的各种“打折招牌”已成为服装零售业的一大特色。可见,“打折”已成为服装市场的一种主要价格营销手段。以下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我国服装市场目前价格营销的利弊予以分析。
一、机会成本及其分类
机会成本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概念,其表述往往用“资源”的选择性配置来描述,比如:当某“资源”用于A用途就不能同时用于B用途时,则该“资源”用于B所产出的价值就是选择将其用于A用途时的机会成本。这里的资源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各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等等。
笔者认为机会成本是指现代经济活动在面临多种执行方案时,选择一种方案后,被放弃的其他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将这种被放弃的最大收益理解为选择某一方案的成本之一,并与传统会计方法所估算的被选择方案的收益相比较,通过判断其大小来做出最优化的行动决策。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并不是某一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而是用来与该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假设性的收益,一种预估的被放弃的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是相对的,辨证地,如果面临在两种方案之间的决策,则这两种方案所产生的预期收益互为对方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按其量化的难易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1.显性机会成本
人们往往希望对机会成本进行尽量精确的量化来指导自己做出最优化的决策。有些时候机会成本是可以进行较为精确量化的,笔者将其定义为显性机会成本。作为显性机会成本的一个经典例子,比如资金的银行利率,就是将该资金用于其他投资(如股票投资)时的机会成本。如果将该资金存入银行,可获得净利率10万,而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为15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5万,大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是成功的;如果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只有8万,则考虑机会成本后的净收益为-2万,小于零,可以认为股票投资基本是失败的。
2.隐性机会成本
有时机会成本很难量化,或者在决策前根本无法量化但又的确存在,构成这种机会成本的收益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来体现,笔者将其定义为隐性机会成本。由于这种隐性机会成本不易量化,因而在文献中往往不作讨论或者一笔带过。比如一个成功的职员是否进行MBA的培训问题。选择读MBA其机会成本很大部分是显性的,比如读MBA的学费,生活费等等,因而讨论起来比较方便。但该职员选择不读MBA的机会成本则很难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因为其获得MBA学位后的收益是一种远景收益,是肯定存在的,但却是难以预估的。
显性机会成本因其显然性而较易受到决策者关注,与之相比较,隐性机会成本由于难以量化且经常涉及到的是长期利益,往往由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急迫性而易于被忽视。
二、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分析
在我国各大商场中,与其他大部分产品所采取的“明码实价”的价格营销策略相对应,广大服装专柜普遍采用的“打折”的促销手段作为销售商选择的一种价格营销策略,其机会成本的存在也是必然的。为了便于对这种价格营销策略的显性机会成本和隐性机会成本进行分析,笔者首先作一个假设:将6折以下的价格策略列为“打折”行列,并以5折为代表;将不打折或者基本不打折价格策略列为“全价”行列,我国商场大部分服装柜台都属于“打折”行列。本文所分析的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机会成本主要针对这种“打折”的价格营销策略。
1.服装市场价格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
就服装的价格面值而言,“打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一件标价300元的服饰分别以原价或者5折卖出,则打折的机会成本将高出其收益150元。然而如果该服装只有打折才能被顾客接收,则可以认为“打折”机会成本并不存在。因此,“打折”策略中的显性机会成本并不能以标价和打折价的差价简单推算,而应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估算。据统计,由于对服装“打折”的预期,100名受调查人员中,50名顾客将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而只有37名顾客会在价格高位时购买。以人均1件计算,如果服装全部“打折”销售,商家将获得销售额(50+37)×150=13050元;如果完全不打折,根据最简单的“抛硬币”原则,50名选择打折时购买商品的顾客中将有25名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全价购买,即商家获得的销售额为(50×50%+37)×300=18600元。可见,如果不考虑“打折”所带来的资金的快速周转收益,就服装市场的整体行情而言,“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18600元)将高于其收益(13050元),是不合算的。相反,如果选择“全价”策略,则销售收益(18600元)将大于机会成本(13050元),但与此同时,服装总体销售量将可能减少25/(50+37)=28.7%。如果这种销售量的减少由整个服装市场均摊,则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商家应取缔“打折”营销策略。但有趣的是,如果总体销售量的减少由部分商家承担,则这些商家“打折”的机会成本亦即其采取“全价”策略时的销售收入将迅速降低。比如如果其销售量减少50%,则这些商家“打折”策略的机会成本将降低至(25+37)×300×50%=9300元,从而低于其选择“打折”策略时所带来的收益(13050元),不难理解这些商家将采取“打折”策略追求其市场份额和收益的最大化。依此类推,部分商家“打折”策略将导致所有商家“打折”策略中机会成本的降低,从而使“打折”发展为一种普遍行为。可见,这种“打折”策略往往是大部分商家为获得当前销售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的被动选择。
2.服装市场“打折”营销中的隐性机会成本
回顾我国商场服装零售业的“打折”史,早期是各大商场利用各种喜庆节假日(十
一、元旦、圣诞、店庆等)打折促销,接着发展为几乎所有周末都要打折,进而发展为每天都有打折的理由。打折的品牌也从低端品牌发展到现在包括国际知名品牌也时不时参与到“打折”行列。折扣的程度也由以前的满200送200发展成经常性的2~4折。笔者认为这种“打折”从范围到程度的不但发展将降低服装企业的品牌声誉,严重影响其品牌形象,表现为隐性机会成本的显著增加。首先,“物有所值”是消费者普遍持有的一种购物心理,当商家均以高额折扣销售服装时,顾客会对服装标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有时会发展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抵触心理。比如消费者在不打折时购买了某一服装,在还没来得及穿时该服装已降为5折,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从而影响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潜在的购买欲。其次,消费者往往认为商家销售商品时是盈利的,因此商家“打折”程度的不断增加会引起消费者对该产品实际成本的合理怀疑,进一步对产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怀疑。当消费者普遍认为该品牌的使用价值远低于其定价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该品牌的品牌声誉也就荡然无存了。这种品牌形象降低所引起的隐性机会成本往往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三、我国服装市场价格策略调整的新思路
关键词:机会成本;制造成本;控制
一、机会成本相关理论
机会成本是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其主要以产品基准收益率为主进行的成本分析方法,并与资金成本相同被视作企业产品收益率核算的基础成本类型,为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及决策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信息。机会成本主要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成本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成本控制为根本,将其划分为利用和机会利用两部分,同时对利用与机会利用之间进行对比和损益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产品和放弃可用资源机会的分析方式。
与此同时,全面理解和掌握机会成本概念应把握两点,其一是机会成本概念的前提。机会成本所涉及现有资源具有稀缺性,当进行经营决定时绝大多数企业会同时制定多种不同方案进行选择。由于资源具备稀缺性,企业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合的一种实施方案,放弃可能取得最大收益的方案,即为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反之,如果企业资源不具有稀缺性而是比较充足,企业能够根据形势变化随着更换不同方案而提供所需资源,那么其便不存在放弃选择而失去收益所付成本和代价。与此同时,资源还具有多用性。从理论上理解机会成本是对放弃机会所需付出代价成本的一种体现,当企业在决定过程中放弃任何一种决策,都会相应的放弃其它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收益。如果资源使用方式只仅单一化,那么各资源应用所能取得的经济收益比较便不切实际。只有当资源具备多用性时,其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之间才会存在不同,也才会涉及到机会成本;其二是机会成本的计量。机会成本计量过程中尤其重视其可能性,因此在关注和分析机会成本时并不能只针对一种使用方式,应当对各方式进行分析,并选择能够取得经济收益最多的。
二、产品制造过程中机会成本特性及机会成本分析
(一)产品制造过程中机会成本特性
制造企业为生产产品,通过对时间或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化利用并进行生产加工的同时,企业也失去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进行产品生产来取代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这便是产品制造过程中机会成本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制造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较多的倾向于重视有形资源利用和实际成本管理,并将直接的能够收到的经济收益作为企业主要研究对象,对机会成本的研究并不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的具体数据管理模式下,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机会成本进行全面分析,能够有效确保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需成本具有可比性和实用性。
(二)运用机会成本分析
运用机会成本分析主要是对机会成本选择性进行分析,而存在选择便会存在放弃。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机会成本的减少,对经济收益情况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起到提升经济收益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机会成本具备双重属性,其主要源于机会成本利用和利用机会的双重转换流程。
对企业特有资源而言,其属性不同于其他资源,全部决定分析与评估都是为取得经济收益最大化提供依据,并用于平衡可利用机会损失,物有资源这一属性能够在质量成本和制造成本分析过程中全面体现,比如,不同企业同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制造环节和流程设置明显存在不同,且其所出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各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同步检测能够对产品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和监控作用,而这个过程需要占用较多的人力动作频次和加工过程时间,人力支出及时间付出所造成的产能减少则是产品生产机会成本的体现。同时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人力动作频次和加工过程时间都极为重要,为确保实现企业经济收益最大化,需分析下列内容:
首先,应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然动作和自然动作进行区分和优化。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对产品生产进行细化、检查以及传递等工作均为必需内容,根据所生产产品对制造过程进行明确和分析,将必要加工动作采取最小化调整,并通过利用产品制造工作台面对机械和其他生产辅助设施进行调节和设置,避免自然动作发生,并根据生产节拍适当加快制造效率,降低错误动作发生机率,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组合方式,缩短空闲时间,通过充分利用设备使用率降低机会成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制造设备功能与作用,应采取矩阵式分析方式,比较分析设备和生产方案,对设备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制造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进而确保实现设备利用最大化和经济收益最大化。同时,这种方法还被应用于优化人工生产过程,能够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提升人工工作效率。
最后,运用机会成本对产品制造成本进行分析。根据机会成本递增理论,通过利用机会成本对产品生产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以能否实现最大化经济收益来对机会成本进行计算与评估,并通过选择有利条件和策略来全面实施。在对生产产品工艺的选择方面,应对具体生产流程进行细化和评价,以各产品收益和成本为根本,对实际产品生产消耗为依据,对生产流程优化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对策,进而实现成本优化。
三、利用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对成本进行控制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主要是针对企业每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用成本和取得收益进行分析,且每多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便会递增,同时要放弃其他产品产量。每个企业所拥有的运营资源与其他资源相同,都是限定性资源,且是在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特定情况下的企业加工能力和生产能力的结合。由于企业所拥有资源有限,其生产产品产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经济资源便会出现减少,而产品价格则会随之增加。当放弃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机会成本则有明显上涨的态势,资源受限及决策选择性各方面原因表现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机会成本与产品制造成本中的影响表现出弱化趋势。边际技术替代率下降主要表现在企业产量不变情况下,某一生产材料投入不断增加,而能够取代其生产材料的材料数量呈现出减少趋势。总而言之,企业机会成本表现出上涨的势头。当劳动投入增加且资本投入不断减少的交替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呈现出递减趋势。根据以上分析能够得出,可替代技术减少意味着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主选择面减少,同时也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和限制。合理控制产品生产产量和成本上涨趋势,把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并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企业机会成本可选择有收益的成本收益项,通过实施融资分析和投资项目分析,对机会成本进行对比与分析,提供并取得真实的、有效的、准确的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四、总结
产品制造成本所涉及到的机会成本资源具有稀缺性、多用性以及自由性等特点,通过利用机会成本和经济收益来衡量各项经营决策能够取得的收益。机会成本作为企业经营决策中最为常用理念,从企业决策分析过程中多个经营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放弃方案能够取得的经济收益则视为企业机会成本。忽视机会成本可能会造成经营投资决策分析失误,难以对产品制造成本起到控制作用。机会成本虽然从某种方面而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生产成本,也不属于生产制造企业实际支出,且不做账务处理,但其对企业经营者选择决策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惠丽.浅谈企业机会成本的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4(22):65-66.
[2]于航,张淼.关于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中国市场,2016(5):128-129.
开始关注总成本
对采购成本的计算目前早已超出了仅仅对采购价格的关注,采购总成本的概念涵盖了从采购到使用的多方面因素。常见的成本结构分析如下图:
这种分析方法使得采购成本具有了概念上的战略意义,极大地提高了采购管理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虽然这个提升在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立即体现出来。
但从理论上,采购总成本的分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总成本分析包括:
在使用方面,总成本的概念还包括以下内容:
市场机会成本被忽视
以上所示内容在目前的采购管理培训课上已经被推崇的轰轰烈烈,大家似乎已经觉得没有什么例外了。然而一个巨大的黑洞在某些企业无声无息地吞食着应有的利润,这就是市场的机会成本。一个畅销的产品型号在一个销售旺季由于采购配件的不到位而失去了这个旺季的销量就是典型的市场机会成本。曾有一个民营企业就发生过畅销产品配件断货半年的事件。其原因竟然是由于价格问题。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去计算差价与市场获利之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更多情况由于采购问题发生的损失在总结时却由于市场损失难以计算,而忽视。最终倒霉的是销售部门的目标难以完成。
所谓网上创业,就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具有巨大潜力。《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同比增长达到56.2%,一举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吸引了众多人网上创业。其中,大学生网上创业所占比例最多。有关部门作了一个统计,结果令人惊讶,在淘宝网上,万个网上店铺中,由大学生开的个人店铺居然达到40%。人在家中坐,钱从网上来,新的SOHO一族正在金字塔中诞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下,失业已是不足为奇的常事,选择自己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与传统的创业模式相比,网上创业门槛可谓是降低了很多,随着网络市场的一步步形成和网络创业游戏规则的一步步完善,更加为网上创业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一
如今面对好的机遇,网上创业是不是就可以盲目进入,一窝蜂蛮干呢?其实网上创业同样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虽然不会给创业者带来损失,但却增加了成功的难度。
1.网络市场大且竞争激烈
由于网上创业资金门槛低,进入容易,大量的创业者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一些传统企业也纷纷上网,将市场扩展到网络中。这使新进入者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书籍、饰品、电子产品、食品等产品的网上零售领域,竞争异常激烈。以“MP3播放器”为例,2007年3月27日有819种在当当网上出售,淘宝网上有5568条出售信息,易趣网上有1184条出售信息。
如今,网上交易之所以红火,最大的特色在于买者能从中挑到价廉物美的东西。那么,对于创业者来说,你有货物渠道吗?你有廉价的货物吗?
所以,你到底准备卖什么?这是创业者需要好好分析的。从交易的产品中可看出,一类是价格非常便宜的产品(相比网下同等产品),如手机、电脑、化妆品等;另一类是网下不常见或在市场上没有流通的产品,如各种优惠票、独特的饰品甚至房子等。从一些已经创业的店主了解到,他们多半有一个固定的货物渠道,有人是了某个知名服饰品牌,有人已经有一个实体店,有人专门到香港或国外进货。所以,对于创业人员来说,除了学会如何上网、如何登陆以外,更要考虑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如果创业者觉得网上开店只是将网下普通的产品搬到网上而已,那么就会给自己的创业带来风险。
2.安全问题
(1)网络中法律与信用环境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网上经营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传统的法律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应用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电子合同、在线支付、产品交付等问题虽有了初步的法律规范,但还没有做到全面的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保护、欺诈等问题困绕着消费者,使之不敢大胆地在网上购物。特别是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网上信用评价与监控体系,致使“收货不付钱”、“收钱不发货”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经营者信誉下降。
(2)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风险有待提高
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上进行的,支付信息、订货信息、销售信息、谈判信息、机密的商务往来文件等大量商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存放、传输和处理。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会造成商务信息被窃、篡改和破坏。机器失效、程序错误、错误操作、错误传输都会造成信息失误或失效,给创业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实现的保证。电子商务中,资金流和信息流都可以在网络中完成,物流则必须在现实物理空间中完成。我国现阶段物流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配送效率低而且不规范,物流管理人才缺乏。这些导致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成本过高,甚至有了客户却无法将商品送达到客户手中。
4.目前网上商店普遍存在的缺陷
(1)业界
一是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经营意识的滞后和相关资源的缺乏;三是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2)店主
店主学会开价是很关键的。因为,网上产品其实是通过拍卖的形式成交的,即卖主开出一个价,然后各路买家再加价,直到成交。因此,卖家开出的价并不是自己心里要出售的价,而是要便宜,然后再靠人气将价格拍卖上去。所以,你对商品的描述、商品的定位一定要吸引人,这样才能增加点击率,聚拢人气,也为你的小店拉进长期顾客。
二
当然,网上开店不是那么简单,也同样考验店主的生意胆。首先,你如何让买主知道有这家店?其次,面对赚钱机会你有胆“吃”下吗?其实,网上开店和网下开店都需要魄力。
另外,准备网上创业的朋友还要注意网上创业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地讲,即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更加简单地讲,就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件事情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
那这个“机会”有多大呢?
1.国家政策支持
发展电子商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创立自主品牌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必备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市场巨大
(1)网络市场是个全球性的大市场
不同于任何区域性的技术,Internet是全球一体的,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连成一体。在这个市场内,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将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送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2)网络市场具有成长性
这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还在快速增长着。仅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增长率都在20%左右。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网民不仅数量增长了,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3)网络市场是个个性化很强的市场
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3%。这些人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传统的营销观念和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具有方便性、交互性、高效性、经济性,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传统经营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成本低廉
(1)开办费用低廉
企业的开办费主要是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房屋租金、办公设备。网络创业用网络空间代替了“门面”这个物理空间。一般个人网站空间或网店一年只需要几百元租金,有的经营项目还是完全免费的,如以“威客”形式在网络上提供服务。网上创业只需有一台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开展经营。
(2)生产成本低廉
网络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个人提供的无形产品主要有咨询服务、设计服务等,这些产品无需外购成本,主要靠创业者个人的知识和智力生产。如果是提供各种有形产品,网络经营也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通过Internet可以将市场需求信息迅速传递给企业以决策生产,同时企业的需求信息可以马上传递给供应商以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相应地节省了大量材料采购费用和库存材料带来的资金积压。
(3)销售成本低廉
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代替以前的实物交换,一方面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以无店面销售,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另外,通过网络收集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开展售后服务活动、广告,成本比传统的营销方式要低得多。据统计,在Internet上做广告可以提高销售数量10倍,同时它的成本只是传统广告的1/10。
4.营销方便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Internet的各种功能都能作为营销工具,如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网络广告等。它们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舞台,也为创业者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大大地降低了费用。比如说产品的陈列费用、人员开支、宣传费用。此外,沟通也比较快捷,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信息的传递,下单发货都比较方便。而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另外,计算机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并能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因此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
面对“机会”,面对眼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清楚了必须面对的风险后,创业者想网上创业必须遵守以下几点要求:
1.创业者心态要正确
要创业,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确定创业目标。大学生网上创业不能把目标定位于赚多少钱,而应是创造多少价值。价值可以体现为金钱以及其他物质,也可以体现为知识技能、精神文化等非物质方式。坚持下来的动力来源并不是钱,而是对价值的追求。
2.网上产品的供应要稳定
网络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良好的产品是创业成绩的关键。适合网络上经营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无形产品,另一类是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包括网络服务和信息产品。网络服务是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最适合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有咨询服务、教育服务、设计服务、旅游服务等。
网络经营的第二类产品是有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在网络上销售。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具有优势:①体积较小便于运输的产品;②附加值较高的产品;③具备独特性或时尚性的产品;④通过网站了解就可以激起浏览者购买欲的产品;⑤网下没有,只有网上才能买到的产品,比如外贸定单产品或者直接从国外带回来的产品。对于经营这类产品的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前提是要有合适的货源。
3.市场定位要准确精细
波特竞争理论表明,目标聚集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之一。创业者所拥有的资源有限,要想成功,就必须将网络市场进行细分,在细分的基础上选定一个目标市场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4.网络营销技巧
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良好的产品外,还需要大量的营销技巧。
(1)网络品牌
网络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并推广企业的品牌,知名企业的网下品牌可以在网上得以延伸,一般企业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树立品牌形象,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2)网址推广
这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几年前,人们甚至认为网络营销就是网址推广。相对于其他功能来说,网址推广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网站所有功能的发挥都要以一定的访问量为基础,所以,网址推广是网络营销的核心工作。
(3)信息
信息是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哪种网络营销方式,结果都是将一定的信息传递给目标人群,包括顾客/潜在顾客、媒体、合作伙伴、竞争者,等等。
(4)销售促进
大部分网络营销方法都与直接或间接促进销售有关,但促进销售并不限于促进网上销售。
(5)销售渠道
一个具备网上交易功能的企业网站本身就是一个网上交易场所,网上销售是企业销售渠道在网上的延伸,网上销售渠道建设也不限于网站本身,还包括建立在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上商店,以及与其他电子商务网站不同形式的合作等。
(6)顾客服务
互联网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在线顾客服务手段,从形式最简单的FAQ,到邮件列表,以及BBS、聊天室等各种即时信息服务,顾客服务质量对于网络营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7)顾客关系
良好的顾客关系是网络营销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通过网站的交互性、顾客参与等方式在开展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增进了顾客关系。
关键词:外汇储备;国际收支;机会成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2-0083-04
收稿日期:2008-02-07
作者简介:1.龚双红(1976), 女,江西上饶人.中央党校2006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2.张兴,男,河南济源人,中央党校2006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2000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急剧增长。截止2007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528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见图1)。中国是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增强了我国对外偿付和抗风险能力。然而,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是有其机会成本的,中国政府在拥有巨额外汇储备时也必须放弃某些利益,这些代价有时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对面巨额的外汇储备,我们不能一味的沾沾自喜,而应该更加清醒和谨慎,争取将外汇储备的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
一、巨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激增表面上是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国内部经济失衡、资本流动和管制的不平衡,此外,国际投机资本的迅速流入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果
外汇储备持续高涨的直接渠道有两个:一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二是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从表1可以得知,在我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中,这两条渠道都是连年出现巨额顺差,二者并称为“双顺差”。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连续出现“双顺差”盈余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高涨的直接来源。
(二)我国内部经济失衡所致
国际收支双差从深层次上体现了我国内部经济的失衡,是国内相对储蓄过剩在对外经济上的反映。根据国民收支恒等式,储蓄减投资的差额必然会转化为净出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顺差。我国居民储蓄率自1994年以来一直高于投资率[1],高储蓄带来的内需不足迫使我国不断为产品寻求国外市场,导致出口猛增,并使得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信赖外向型贸易,2007年中国GDP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7%。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了大量的贸易顺差盈余,并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三)资本流动和管制的不平衡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资本项目除1998年外一直保持盈余状态。这主要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居高不下。从1995年到2000年间,直接投资差额占资本与金融账户之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最高的2000年达到1952.1%,之后,稍有下降的趋势。[2]仅2007年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就流入627亿美元。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施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密不可分。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弥补本国技术的不足,大量引进外资。而且,为了推进国企改革的步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鼓励收购与兼并,这些措施为企业引入了大量外资,直接推动了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走高。
与资本流入相比,我国资本流出的步伐缓慢。一是由于大部分本土企业竞争力不强,尚不具备跨国投资所需的实力和经验,对外投资还停留在资源开发和来料加工上。虽然政府鼓励本土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但真正出台的扶持政策却寥寥无几。二是目前国家对企业和个人在外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仍然实行严格的管理,由此造成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顺差,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
(四)国际热钱(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
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和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国际游资以“热钱”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是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01年之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基本上是负值,而2002年之后,这一项目变成了正值,说明部分短期投机资本规避了政府部门管制进入了中国,而且数目越来越大。据学者估计,流入中国内地的热钱大约共计600多亿美元。
二、巨额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中国政府目前掌握着巨额的外汇储备,在享受踏实感的同时,却又失去了一些其他非常重要的利益。
(一)以外汇储备购买外国国债的机会成本(以美国国债为例)
在我国的外汇储备当中,约60%的资产是美元。除保留一部分用于国内用汇需要和应对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外,其余部分必定会选择合适的投资渠道以获取收益。流动性较高的“安全资产”美国国债自然就成了一个理想的选择。在此,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购买美国国债的机会成本。
1.美元贬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价值缩水。
美国国债的最后担保人是美国政府,本利的偿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除非美国政府宣布破产,而目前这一概率基本为零。但是,2001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走低已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尤其是美国为了缓解次级债危机给其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自2007年9月开始降息,至2008年1月31日,美联储已将利率从5.25%降至3%,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刷新纪录,从而使我国长期积累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资产进一步缩水(自2005年汇改以来至2008年1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达11.41%)。
2.美国国债利息收入的机会成本。
我国用廉价的劳动工资、低价资源、高环境成本换来不断增多的外汇储备,但是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回美国,只能获得不足3%的回报率。假设中国购买了期限为20年的美国国债5000亿美元,收益率为3%,20年后中国将增加利息收入150亿美元。在此过程中,我们是否考虑过这一问题,那就是美国人只用了150亿美元的代价就使用了我们价值5000亿美元的产品和资源。也就是说,我们获得了一堆印有美国总统头像的货币符号,美国消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资源。而且这其中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它们在未来只能是变得更加稀缺和昂贵。很可能在不久的未来,当中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源时,我们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那么,这种贱卖和贵买之间的损失又该如何计量呢?
另一方面,当我们购买美国国债时,事实上就是为美国投资。美国政府运用这笔资金可以平衡国际收支、繁荣金融市场、刺激消费、增加生产,总之是做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的事情。而中国呢,是不是我们的投资真的已经绝对过剩呢?不是的,中国目前急需大量的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都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若通过合适的途径把部分储备投入这些领域,很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率,而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企业 应收账款 绩效考核 指标
一、引言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有利于扩大销售,增加业务利润,但相对于现销而言,赊销会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减少,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如果企业不对应收账款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措施,势必导致应收账款的管理失控,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权衡赊销带来的应收账款成本增量和企业收益增量两者之间的大小,如何完善和构建应收账款的绩效考核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绩效水平,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传统考核指标的不足和缺陷
根据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指标应含括对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效率等内容的评价。
(一)传统的应收账款考核指标仅反映资产营运效率,缺乏对盈利效率和财务效益状况的评价。传统的应收账款绩效考核指标有:
(1)应收账款占收入比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由于指标(2)是指标(1)的倒数,因此两个指标反映的实质是一样的,即指标(1)越低或指标(2)越高,表明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越快,资金使用效率高。可以看出两个指标均是反映应收账款营运效率的指标,而不能直接反映应收账款盈利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对应收账款的绩效考核时显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二)传统的考核指标以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为绩效导向,忽视了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仍可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增量的情况,不够科学和合理。目前企业在业绩考核中,除了考核利润水平,还重点考核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认为只有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企业忽略了当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时,伴随着赊销收入的增加,业务毛利也会增加,因为产品的赊销价格往往是大于现销价格,或是因收入规模扩大产生规模效益增加业务毛利率,从而获得收益增量。因此,这种绩效导向不利于企业可能通过扩大赊销规模的方式来提高盈利效率,笔者认为,唯有从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设计应收账款的绩效考核指标,才能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收账款考核方法来准确评价企业绩效,健全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应收账款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和评价
根据EVA(经济增加值)的绩效评价思想,评价企业是否创造剩余收益,应将利润减去资本投入额的机会成本,并满足EVA=(利润-机会成本)>0,即净利润>机会成本,或(机会成本/利润)
(一)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比率=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
由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整个业务部门所投入资本机会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认为该指标小于1就代表业务部门创造了剩余收益,在评价标准上,我们可设置历史同期标准,或是同行业平均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当该考核指标大于评价标准时,我们则认为应收账款的盈利效率较低,反之,则较高。同样,我们可设计利润修正指标来评价业务部门经济效益,公式如下:
(二)修正后的利润=利润-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修正后的利润大于评价标准时,我们则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其应收账款的绩效水平也较高。
四、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确认方法
应收账款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是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大小,我们以年度考核为例,根据机会成本的定义,可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一)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两种计算方法: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日均赊销额×平均回收期(信用期)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文献中关于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计算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些文献认为计算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要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基础上乘以销售成本率或变动成本率,从机会成本定义和实务角度,笔者认为这种算法并不准确也不易于实际应用。在公式(1)中,由于企业可能针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信用期,导致赊销平均收现期难以计算,实务中较少应用,因此笔者认为采用公式(2)将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作为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在操作上简单可行。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确定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年均余额、月均余额、日均余额,由于年均余额只统计了期初和期末两个样本点,计算的误差较大,而日均余额计算的结果虽然可能很准确,但太过复杂,计算成本太高,实务中较少采用,因此笔者建议采用月均余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机会成本率的确定方法:
机会成本率可以用“企业资金利润率”、“市场有价证券利率”或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来替代计算,为便于计算,笔者推荐采用一年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机会成本率。
根据以上计算方法,我们得出了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银行贷款利率
五、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比率指标的分析与应用
根据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可以导出应收账款绩效考核指标如下: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比率=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银行贷款利率)/(销售收入×利润率)
■
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是个常数,因此该考核指标大小只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润率两个变量相关,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等价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占收入的比率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 当利润率不变,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时,该考核指标下降,企业的盈利效率上升。
2. 当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利润率也同时下降时,该考核指标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3. 当应收账款周转率上升,业务利润率也同时上升时,该考核指标下降,企业盈利效率上升,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4. 当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润率两个指标同时呈反向变动时,则该考核指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时要根据两个指标的实际变化幅度计算出结果进行判断。
5. 当业务利润率越高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对该考核指标的影响越小,反之,当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时,业务利润率对该考核指标的影响也越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而利润率上升时,企业仍可能提高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比率指标,改善企业的盈利效率。我们通过该考核指标可直观量化地分析评价应收账款的绩效水平,改变了以往通过单一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来提高绩效水平的价值导向,因此,该考核指标能更加全面、科学地反映应收账款的绩效水平。
六、结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赊销已成为企业促销增收的重要手段。业务部门的赊销政策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一项对客户的资金投资,需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投资收益情况,作为对业务部门应收账款绩效考核的依据。本文从评价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与业务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构建了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利润指标对业务部门的应收账款绩效进行评价,并对机会成本的确认方法、评价指标的分析和应用作了探讨,以期给企业应收账款的绩效评价实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财统[2002]5号
[2]朱乃平,孔玉生.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四川会计,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