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奢侈品消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奢侈品;炫耀性消费;阶层转移;身份认同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连续十年创造出两位数的增长,并将中国工业稳固地纳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之中。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商业化的步伐也在不断推进。这种高速的商业化进程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而且打破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垄断。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国度,一向以勤俭为美德,但在新世纪,国人的消费的水平越来越高档化并趋向于奢侈化。不仅如此而且奢侈性消费不仅仅专属于精英阶层,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有了奢侈品。1998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年不到1%,到2010年,这个比例提高到10%,12年间翻了10倍,可以预见,这个比例在近几年还会保持上扬的态势。2011年3月全球资讯管理公司麦肯锡报告称,2010年,在华奢侈品销售额已达到120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将达到270亿美元。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牛津词典给奢侈品的定义是: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即奢侈(品)是一种昂贵,令人愉悦的而非必需的东西。所谓奢侈品,广义而言,就是那些能带给消费者精致生活品质的高档消费品。除了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更主要的是这些商品能满足购买者的炫耀心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奢侈品包括档服装、饰品、化妆品、洋酒、轿车等。以下几种奢侈品大家都耳熟能详,或许你能见到你周围的人正使用着这些奢侈品:LV(做工精美的旅行箱包)、宾利(以豪华闻名的富豪车)、迪奥(华丽女装的代名词)、劳力士(钟表业中的经典)……

依据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的报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行情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变得低迷,反而是接着看涨。中国仅次于日本,名列全球第2大奢侈品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大部分时装,珠宝,钟表和化妆品等国际品牌都相继进驻中国大城市。这些品牌风生水起,现在更开始有意进军二线城市,当地的中产阶级对于名牌产品同样喜爱有加。中产阶级对于名牌的消费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几乎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改革开放初期,物质生产能力比较匮乏,加之一些物资的供给是采用定额配比的形式,所以奢侈品的品牌对很多人而言都是闻所未闻。改革开放初期的奢侈品不外以下几种:麦当劳,保龄球,歌舞厅等。当然现在这些已经完全司空见惯,甚至完完全全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在那时候,一份标准的麦当劳个人套餐,在1994年要价是17元人民币,1996年是21元。而按当时的水平,1994年的月工资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0左右。所以麦当劳只是属于那些上层阶级的专属的消费品。保龄球,歌舞厅也同样是上层人士的特有的交往的空间,对普通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和理由进去消费。

现在,随着中国的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在奢侈品消费的增长额还是增长速度都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中国2012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按国籍划分,中国人已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而从市场区域划分来看,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仅次于美国。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甚至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在整个国民的消费水平上却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

据相关新闻报道:2011年4月10日,贵州首届茅台酒专场拍卖会在贵阳开槌,113瓶茅台酒共拍出12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一瓶“精装汉帝茅台酒”以890万元高价,被来自江苏淮安的茅台酒收藏家赵晨拍得。1953年前产自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的天尖黑茶进行了验证鉴评。通过专家评估,价值达48万元,这一新闻顿时轰动了收藏界。黑茶的价格开始稳步上升。

中国本土的奢侈品消费也和国外的一些奢侈品呈现出同步的繁荣景象。可见,在奢侈品消费领域内,人们并不是简单的崇洋,而是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合理选择的结果。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整个奢侈品的消费呈现出非理性化的趋势,但是从行为动机来看,奢侈品消费有其合理的一面。

1、奢侈品消费人群划分

《中国二线城市奢侈品消费白皮书》将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划分为8类,这8类分别是社交武装,个人享受,野心勃勃,天生贵族,知足常乐,精神乐活,自我挑战以及不遗余力高攀型。很明显划分的标准时依据消费者的心理状况和经济状况的而定的。

如果根据消费者所处的阶层来划分,可以将所有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划分为3大阶层。

一是经济精英阶层,他们消费奢侈品合乎大部分人对他们的印象,经济充裕,“钱袋子鼓鼓的”,他们也需要通过奢侈品来彰显自己在经济领域的成功,塑造自身成功人士的特有形象。

二是政治精英阶层中的一部分。这些政治精英往往受到的来自组织的局限较少,手头能调动的资源比较多,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地位来换取奢侈品消费。相对而言,这个群体比经济精英的数量要少很多。

三是部分非精英阶层。在非精英阶层中,主力军是学生和白领。他们对奢侈品的接受度和偏爱度日渐提高。他们往往压缩其他方面的正常消费而享受奢侈品消费。所以见到身背LV的包挤公交的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2、奢侈品的功能定位

奢侈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的出现对于整个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毫不含糊的归于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合理性的因素。一方面奢侈品消费很明显而且很自然地将人们划分不同的阶层,奢侈品之于不同的阶级相当于不同的符号;另一个方面,在同一阶层内部,奢侈品又很明显的起到身份认同的作用,好比同一个学校的人穿着印有相同标识的校服一般,学校里的人通过校服样式的差别,就能判断谁谁是哪个年级的。

一、划分不同阶层的功能

奢侈品消费背后的实质是私有财产。奢侈品的购买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若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奢侈品只能可望不可及。如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描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建立了私有财产制,……人与人之间对商品占有进行竞争的特性”《有闲阶级》“对财富的进一步竞争,说成是提高生活享受的竞争……”藏在奢侈品背后的是财产的数目的较量。

奢侈品消费加速了社会分化的速度。奢侈品消费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奢侈品消费简单地认定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鲍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这样描述道“消费并没有使整个社会更加趋于一致,就像学校并没有使大家获得一致的教育机会一样。它甚至加剧了其分化。”奢侈品如同横亘在富人和穷人,上流社会和非上流社会的一道天然的屏障,毫无悬念地将他们区隔起来。于此同时,上流社会本身也被这种精密的体系重新划分,人们按照财产数额的程度,被划分为有序的群体。“随着财富的累积,有闲阶级在职能上、结构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出现了阶级内部的分化,出现了一个相当精密的等级制度。”

二、阶层内群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功能

奢侈品不会言语,但是它却在生产符号和秩序。奢侈品消费有满足上层阶级享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生产的功能。它所生产的并非满足个人需求的物品,而是一种集体的即时的符码。这些符码包含着一种秩序,恰恰正是这种包含在符码中的秩序维护着整个社会的阶层体系的稳定。“消费是一个系统,它维护着符号秩序和组织完整:因此它既是一种道德 (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一种交换结构。”

在群体内部的奢侈品消费往往具有趋同性或者说是同一性。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工作单位的女性佩戴者同样的首饰,背着相同或者风格相似的包包,而男性都带着档次和价格相差无几的名牌手表。每个群体中存在群体规范,每个人都是要受到这些规范的束缚,即是群体压力。当奢侈品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标识时,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压力性。

奢侈品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专属性。“一切奢侈品和生活上的享受用品是属于有闲阶级的。……是严格规定由上层阶级享用的。”什么牌子的奢侈品都有一定的消费群体,群体之外的人不消费的原因有几种:一是想消费,但是没有相应的资本去消费;二是觉得这种牌子的奢侈品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符合,没法有效地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通常来说,某种奢侈品的品牌都定位为某一特定的人群。“……通常只有有闲阶级才能无限制地消费财物,尤其是一些高级的财物;就是说,在观念上只有有闲阶级才能进行最低限度生活需要意外的消费。”

3、奢侈品消费阶层结构发生转移

奢侈品消费的群体结构发生了错位。随着二元格局被逐渐打破,社会的价值观趋于多元,人们的流动渠道增多。群体界限的权威时不时的受到来自下层阶级的挑战,表现在奢侈品消费上就是有些奢侈品不再是某一人群的专属消费品,非精英阶层也大量涌入奢侈品消费的门店,大肆购买心仪的奢侈品。当然不排除有些品牌的死忠追求的产品的附加的非物质性享受的因素,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奢侈品与一般消费品而言,除了能满足正常的需求之外,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身份构建的功能。在有替代品的前提下,选择用稀缺的,质量更加上乘的,尤其是价格一定要更高的非必需的商品和服务,那就是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创造了一种时尚,为消费它们的人群构建起一种特殊性来,这种特殊性带来了动感。人们追求奢侈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追求一种既有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被较高的社会阶层所极力倡导和鼓吹成美好、尊贵和富裕的代名词,它提供了一种把个人消费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规则,又满足了恩们对差异、个性的追求。较高的社会阶层凭借奢侈品具有阶层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希望把自己和较低的阶层区分开来,同时又使较高阶层内部形成了一种具有耦合机制的胶合关系。市场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以及公众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结束了消费模式单一化和趋同化的模式,扩大了阶层之间的差异,开启了精英化和小众化的时代。“时尚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没有能力凭借自身努力达致个性化的人而言也是一种补偿,因为时尚是他们能够加入有特色的群体并且仅仅凭着时尚而在公众意识中或得关注。”

奢侈品消费构建了一种区隔,把那些不同阶层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同时那些同一阶层的精英群体通过联合的手段进一步扩大这种区隔。政府机构有权来制约或扶持商业活动,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需要和干部搞好关系;而奢侈的闲暇娱乐活动则为他们博得政府官员对他们利益的同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对那些非精英阶层而言,他们无疑是被排除在利益链之外的。唯一的途径那些较低的阶层试图通过挤压正常消费来获得奢侈品以期打破这种区隔,从心理上感觉自己和精英阶层别无二致,因为他们也在消费奢侈品,那些具有稀缺性的产品并不完完全全属于较高的阶层。

4、新的奢侈品

奢侈品一般包括:交通工具、房地产、家居用品、艺术品、服装饰品、食品保健品等等,这些是有形的产品,而一个社会一旦进入成熟的奢侈品消费阶段,超越了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的阶段,还会盛行诸如:某些私人俱乐部、会所的会员服务、某些运动休闲项目、某些专业个人服务等等的无形奢侈品。

上等阶层为了维持他们精英地位,会制造新的奢侈物,主要是无形的奢侈品。这就造成了新的分离。

“城市工业界的影响使得新的稀有之物出现:空间和时间、纯净空气、绿色、水、宁静的环境……在生产资料和服务大量提供的时候,一些过去无需花钱唾手可得的财富却变成了惟有特权者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由此可见,陈光标推广的罐装新鲜空气必然有着广阔的前景,而且可能走高端化品牌化的路线。对较高的阶层来说,他们手中永远较低阶层无法享用的奢侈品,而且这种奢侈品正不断由小型化转向大型化,由有形物质转向无形的服务——越是高端的奢侈品越是由较高的阶层专门享用,而且这种专门化的程度还越来越高。

可以肯定的是,奢侈品消费作为时代的产物,只要私有制存在,就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是横亘在较高阶层或者较低阶层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障碍,虽然不断有来自较低阶层的人试图冲破这障碍,并且获得了暂时的某种程度成功感觉,但是奢侈品的消费是与时俱进,会有更高端的奢侈品出现填补空白。(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齐奥尔格西美尔 《时尚的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 费勇 译

[2]波得利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 消费文化系列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F0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29-02

1 奢侈品的涵义

“奢侈消费”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炫耀消费、过度消费。然而在经济学的意义上,奢侈品本身并不是一个明显的贬义词。从收入增加与需求增加的关系来看,人们的消费品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需求增加与收入增加有相应发展关系的必需品;一类是需求增加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劣等品;另一类就是需求增加超过收入增加的奢侈品。

经济学中,奢侈品的定义正是相对于必需品来说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只是给出了必需品的定义,然后将所有不属于必需品的物品归为奢侈品。根据经济学上的定义:随着收入的增长,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奢侈品,其恩格尔曲线呈下凹形。

社会学中,Kapferer认为:“奢侈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是应用于功能性产品的艺术。就像光可以带来光明一样。它们提供的不仅是纯粹的物品,他们是高品位的代名词。”它包含一系列有形价值和心理价值,如炫耀性价值、惟一性价值、社会价值、享乐价值和质量价值等。

2 中外奢侈品消费动机的比较

2.1 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

Vigneron Franck and Lester W. Johnson(1999)在研究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时,采用与自我取向相关的概念――自我知觉(Self-Conscious)来对消费者进行心理细分,将消费者分为两类:公众性自我知觉者(Public Self-Conscious)和个我性自我知觉者 (Private Self-Conscious),与此对应参照群体的影响分为两类:人际影(Interpersonal Effects)和个我影响(Personal Effects),前者影响西方消费者奢侈品的3种奢侈品消费动机:炫耀(Conspicuous)、领先(Snob)、从众 (Bandwagon);后者影响2种消费动机:享乐(Hedonist)、追求精致(Perfectionist)。图1可以清楚地描述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结构。

2.2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

消费文化是引导和约束消费行为的规范,而消费文化受消费者所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文化价值观植根于儒家文化。因此,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与西方消费者在消费动机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1)个我性自我和公众性自我的影响。

个我性自我概念和公众性自我概念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所追求的消费动机是不同的:个我性自我的消费者强调内在自我,因此也偏爱产品或品牌的享乐价值,这种追求享乐价值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因为享乐价值在于个人对产品的享乐和体验;公众性的自我概念强调了个人的公众角色,个人的公众感知是自我识别的中心,对面子的重视,更多的突出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享乐,尤其是产品的公众性象征意义。

(2)礼品消费。

儒家文化下奢侈品的获得方式一般通过礼品的方式实现,礼品是建立和保持儒家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奢侈品被认为是合适的礼品。因此,奢侈品的获得一般通过礼品交换的方式。并且在中国文化下,在选择奢侈品作为礼品时,更强调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生产国。

3 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7)改革开放,更高层次需求产生。

改革开放初期,有关生活消费的报道很少,国人还仅停留在温饱阶段。但是从1991年特别是在1993年――外国的顶级奢侈品牌大肆进军中国后,关于奢侈品消费方面报导的媒体渐渐的多了起来。随着宣传、报导的深入,奢侈消费的观念便被传输进了中国。

1984年,广州友谊商场出现了一个现象:一条皮尔・卡丹的皮带卖到1000元人民币,确实,国人对奢侈品的了解,就是从“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等精美商品上获得的。早期,进口商品成了所谓奢侈品的代名词。

比较流行的理论是,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中国人面对自己逐步增长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第二阶段:(1997-2003)国外奢侈品品牌大举进入国内。

自入世以来,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降低进口关税和放宽旅游者进入香港的签证,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境外旅游人数与日剧增-他们往往把国外的消费观念带进了国内,特别是鼓励消费以扩大内需政策的实行,以及中国富豪阶层和中产阶层数量的增多,使许多人对奢侈消费品位和数量有了更高、更大的需求。

第三阶段:(2003-2005)国内奢侈品品牌的出现。

正当国外顶级化妆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时候,国内的专业美容机构也在大力开发金字塔顶端的消费市场。据了解,南京超妍美容中心推出了一种最新的美容金卡,价值1.288万元。这种金卡不仅可以享受超妍的所有美容服务,更能享受奔驰接送的气派。在推出高端金卡服务前,南京超妍也认真做过市场调查,发现美容服务和化妆品向高端发展的趋势很明显,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能够消费奢侈品的阶段;他们在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不仅只关注产品本身质量上,而且还会越来越看中服务及产品的独特性;相对奢侈的产品就是定位于这群有一定经济基础,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的人。

第四阶段:(2005-)中国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消费增多。

中国境外旅行的快速成长对于奢侈品行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中国消费者在旅行时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同时旅行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品牌的认知。

4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特征

第一,相对于西方消费者注重个人取向的消费价值,中国消费者更注重炫耀性价值。

第二,相对于西方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个人含义,中国消费者注重拥有物的公众意义。

第三,相对于西方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倾向于用产品或品牌的象征性以及消费来表达自己在社会中的阶层和地位。

参考文献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消费消费现状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奢侈品市场出现疲软,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去年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值有望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4月底,路易威登、卡地亚等一批世界一线品牌的旗舰店、概念店、环球专卖店集群闪亮上海淮海路。更大的奢侈品盛宴将在今夏的上海上演,世界顶级跑车、知名时装、意大利名画等奢侈品将在世博会期间汇聚意大利国家馆。一提奢侈品必去恒隆广场的时代要一去不复返了,四大区域如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浦东陆家嘴和虹桥商圈''''划区而治’,都拥有自己的客户群。奢侈品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正快速成长和传播。

一、关于奢侈品的内涵

人们对奢侈品的界定较为模糊,并没有一个最精确的规定。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种类中,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奢侈品消费实质上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文对奢侈品的内涵界定为在某一具体的行业或产品类别中被认为是最高级别的产品。往往,最高级别的产品包括几个品牌。

这种最高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应具有下列特征:

1.卓越的品质。经典的设计,考究的用料,超凡的工艺成就卓越的品质。经过精心创作的产品,应该是经典的代名词,并能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克服语言和文字的障碍,引领时尚,使消费者获得愉快的审美享受。

2.稀缺性。奢侈品源于自然、技术、限量生产等的稀缺性使得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凸现其尊贵的特点。

3.高昂的价格。高价是优质的代名词,认为高昂的价格才体现奢侈品鹤立鸡群的尊贵的形象。

4.深厚的文化底蕴。独有的经营理念、传奇的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等等使得奢侈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回味。

5.非必需品。奢侈品所能满足的实用功能可以由其他便宜的产品和服务来替代。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非仅仅其使用价值。

上述这些特点勾勒出了奢侈品的总体图像,消费者由于侧重欣赏其不同的特点,成为其购买的缘由。而中国消费者由于对其中某些特点的偏好过度演绎,使得奢侈品的消费呈现出与欧美等成熟国家不一样的场景。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中国飞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已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高消费人群,他们总体购买力惊人。目前中国的高收入阶层群体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而收入的增加,使得这部分人群对奢侈品的需求日趋强烈,导致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日益活跃。

2.社会因素。随着大批高档消费品的陆续进入,中国与世界的消费差距正逐渐缩短,中国社会更加注重提倡新的消费观念。“奢侈品”早已超越了“腐败、浪费、颓废、不公平”的意味,它以特殊的物质符号来塑造自我主张的个性风格,奢侈品及其消费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可见,社会因素对奢侈品消费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3.心理因素。奢侈品消费的增加,有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心理因素。根据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的“20/80原理”,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这一小部分人就成为奢侈品牌的消费者。依据马斯洛需求原理,这些人需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有所展示,因此用顶级奢侈品来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并认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贫穷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热衷于显示刚刚获得的财富”。

三、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1.消费年龄年轻化。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在中国,年轻女孩挎着Gucci或者LV包坐地铁,不再是罕见的事。

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2.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

3.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4.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中国内地消费者还在境外购买了大约116亿美元的奢侈品。到了2020年,中国境外旅行将达到1亿人次。

四、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

1.中国未进入全民奢侈品消费时代。2009年中国GDP总量是49100亿美元,人均GDP是3711美元。我们是否真的已经进入了全民奢侈品消费时代?但同时中国有四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不足两美元。中国经济的真实消费状况令人疑惑:一面是内需不足,亟待扩大消费;一面却是奢侈消费的火暴;整体消费不足和奢侈消费火暴的并存,既暴露了中国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节约的消费价值观正不断弱化。

中国还远未到全民奢侈品消费的时代。鼓励适度消费扩大内需,因为勒紧裤腰带的奢侈消费和“拿青春赌明天”的过度负债消费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这里必须要提醒的是:未富先奢,不利和谐。

2.中国是否需要扩大对国外奢侈品的进口。我国对进口奢侈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某种程度上,进口奢侈品消费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的奢侈品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在中国是否需要继续扩大对国外奢侈品进口的问题上,必须掌握一个合理的平衡度。如果只是一味的批判和指责进口奢侈品消费行为,客观上会造成社会心理不平衡,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要倡导理性消费,促进奢侈品消费向本土化和理性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调节,如开征奢侈品消费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另一方面,鼓励中国专属的奢侈品品牌的生产和出口,让中国实现从奢侈品消费大国向奢侈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转变,这才是最佳选择。

3.国内奢侈品品牌的未来发展方向。奢侈品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我们企业要“走出去”,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被外国世界所熟悉和热爱。再如将我国丝绸和刺绣这些独有的原材料和工艺,杂交国际时尚,邀请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进行服饰设计,让款式与米兰和巴黎的潮流同步,就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奢侈品牌。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文化本来就具有稀有性,把稀有资源转化成奢侈品品牌,中国文化有很多机会。奢侈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不在于其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于它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价值,要给它的消费对象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和异乎寻常的尊贵体验。利用中国文化的某个因子,从传统文化底蕴里发现体验、出售体验、演绎体验,这是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今后为世人所认知的必然的举措。

奢侈品品牌成功的秘诀在于对消费者奢侈消费心理的独到把握。相信国内奢侈品品牌可以由铺张型向创意型方向转变,创出中国的奢侈品品牌来。

参考文献:

[1]何莽夏洪胜: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29)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中国物价,2008(9)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奢侈品 消费心理 营销建议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8-01

近年来中国人奢侈品的消费逐年上升,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受全球经济影响,欧美各国奢侈品销售市场收到不断的冲击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表现特别抢眼。曾经远离大众视野的贵族产品---奢侈品也快速渗透到中国市场。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却发现,即便实在中国市场,奢侈品也因种类、消费者类别、年龄、文化等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热度。综合分析中国消费者队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准确地运用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一、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奢侈品是指功能性价值占价格比值低的产品,即有形价值占无形价值比值低的商品。即一种超出消费者基本需求之外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性的消费品。是被界定为在某一具体的行业或产品类别的最高级别产品。这种最高级别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应具有下列特点:

(一)尊贵性。因其尊贵的特点,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它。

(二)贵重性。通过高昂的价格体现奢侈品的贵重性。

(三)卓越性。设计、用料、工艺都体现了卓越的品质。同时具有时尚性和美观性。

(四)费实用性。奢侈品的实用功能可以由其他便宜的产品和服务来替代。奢侈品的价值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不是强调其使用价值。

(五)文化性。经营理念、经营方法,历史的考验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

消费者因人侧重欣赏上述不同的特点,成为其购买的原由,而中国消费者对其中某些特点盲目偏好,使得奢侈品的消费相对欧美国家有不够理性的消费倾向。

二、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剖析

(一)炫耀性消费心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的不完善,富裕阶层应运而生。他们白手起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不断发展使财富迅速膨胀。很多原来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想要通过一定方式展示自身价值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赞赏。而购买和使用稀缺的、具有卓越品质的、高昂价格特征的奢侈品最自然的选择。奢侈品能反映其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的职能,具有符号性,是成功和富裕的代名词。由于奢侈品具有身份认同、凸显社会地位的优越性,不断激发消费欲望,使消费品市场不断上升的现象。

(二)追求自我实现的消费心理。奢侈品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它在质量上没有任何妥协。注重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的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方式,奢侈品的消费成为他们的一种消费选择。他们喜欢既经典又引领时尚,既时尚又超越流行,优雅地体现着生活的品位,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好的呈现。

(三)模仿性消费心理。崇拜性群体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引起模仿,模仿者会因模仿他人的消费行为而感到愉快。

(四)从众性消费心理。群体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于是从众性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立选择的结果,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其中一种结果就是产生从众性消费。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五)情绪性消费心理。女性在与平常心境不同时的消费行为,其消费易受情绪影响。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相当多,她们的购物消费成为一种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宣泄无奈的方法。女性有时会把购买的奢侈品当作补偿或犒赏自己的一份礼物、纪念。

三、奢侈品营销建议。

由于上述奢侈品消费心理特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不够理性,不够成熟。那么,怎样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否着重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创新产品和服务

炫耀性消费决定产品的稀缺性极为重要。通过自然稀缺、技术稀缺、限量生产等形式,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用选择性和排他性的有限的销售方式,特别设计的购物氛围,营造一种虚拟的稀缺性和高贵性。通过物以稀为贵的常识和心理,让消费者愿意接受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产生自信心和优越感。如果限量使产品奢侈到不能复制,稀有到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拥有,那么更能激起消费欲望,因为一旦拥有,别无所求,这样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再次消费。

(二)加强培育品牌知名度

符号性消费是中国市场的主要是特征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奢侈品知名度的重要性。有了知名度才能让消费者知道你所使用的产品的价值。因此在不失品牌格调的前提下,要尽量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让其高贵地奢华。

(三)引导奢侈品消费向奢侈的生活方式消费转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消费者往往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个人物品,较少注重奢侈的体验,属于“个人的生活奢侈”。欧美国家的奢侈品消费者偏爱“体验驱动型消费”,追求能够缓解压力的舒适假期或者高品质的服务,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奢侈品消费变成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引导他们从消费奢侈品转向消费奢侈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值,这是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四)企业应该选择最能体现产品内在品质的、美誉度高的名人作为产品的代言人,名人隐含的号召力有强有力的示范效应,促动消费者的模仿行为发生。往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最初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目前中国消费者还处在奢侈消费的学习阶段,备受瞩目的社会名人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桑巴特,王燕平等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郭佩君,苏永,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实证研究,管理评论[J],2007No,9.

[3] 姜岩,韩秋月,营销情景中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评述,经济学研究[J],2007,7.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在,中国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户群,是古驰的第五大客户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

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

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此外暴富后对财产拥有的心理不确定性也是新富们及时行乐的内在原因。

4、制度层面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对外排斥和保守中脱离出来,人们也慢慢地从思想管束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市场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新富阶层形成,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高涨的社会结构背景。

5、商家的商业宣传渲染着高消费的氛围

商家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总是不遗余力的推崇物质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对于奢侈的渴望”,其传播之道就是“通过精准而持续一致的传播,巧妙地运用消费者和媒体对于奢侈的‘渴望’”。这类广告诉求核心在于表现豪华场景尊贵气质,它们用最豪华绚丽的场景、最浪漫温馨的情感、最崇高伟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绘一幅贵族生活,刺激人们追求商家所营造的那种高消费的生活,对追求“新、奇、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传媒的商品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媒体在“贩卖”信息时爱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以极端形态吸引受众的趋势。在有关奢侈消费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天价”、“最富有”等字眼颇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媒体的大力渲染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外国产品,追求所谓的品位生活。

7、疏解压力的要求

奢侈消费正向大众层面转移,虽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尔的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购买那些质优价高的名牌,也是一种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艰难感的途径。消费的核心不是区分社会地位,而是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与“旧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称为“趋优消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96.2%)都愿意为至少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70%的人确定了多达10种他们愿意花巨额消费的产品类型,近一半的消费者愿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狂飙消费。

8、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相当低迷,原本作为奢侈品最大市场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要努力开拓新兴的市场。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奢侈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并开始实施。

9、新的消费手段的出现

信用卡、电视网络购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诱惑、强制人们消费。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时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随着信贷消费品种的猛增,信贷条件的放宽,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费能力的人有了提前进入高消费行列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提前进行高消费。

10、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世界的消费模式成为国人消费模式的典型参照系,对部分群体发挥着淋漓尽致的消费刚性效应。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点

1、年轻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亿美元,将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亿美元,年轻富裕族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2、阶层型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在新富阶层。西方奢侈品消费者多为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审美观念,能从产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国的富豪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完小学,因此,他们缺乏城市新贵的优雅、品味。

3、物质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重产品,而非体验。从真实物质的满足到精神消费的满足,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却又在物质之外,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更意味着“超前意识”。

4、个体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见。中国即使真的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那也只是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离奢侈“生活”还太远。

5、低端化

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但绝对价格低,在我国很多主力消费者的所购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类。而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三、结论

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高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人们的“仇富”心理,造成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要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新富阶层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基尼系数达0.47的情况下(警戒线为0.4),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美国的GDP是中国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业的钱却是中国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国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没有捐献的意识,于是大量的钱就用在了购买奢侈品上。新富阶层应当学会自己支配财富,在合理限度内享受财富生活,而不是被财富支配,仅仅为了炫耀财富而使自己成为财富的奴隶,丧失一个真正富人对财富的从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消费升级”的趋势。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而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取向就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与此,对于千万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豪华车、豪宅等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的个人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使一些高负债消费者考虑到会上银行“黑名单”而不敢过度消费。政府应采取措施,调节高消费。对于高消费,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如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超高额税收,或是通过一定范围的限制高消费,以做到社会消费的一定平衡,我国湖南省发出首个“限制高消费令”,虽然这个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债务人的社会公信力,让不讲诚信的“老赖”成过街老鼠,以促使债务人主动、自觉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贷、借债进行的高消费。对公款消费进行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包括制定消费的标准,限制追逐高消费的行为与范围,查处违法、违纪的消费行为等。

在国际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大举扩张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为行业,有必要实行资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点品牌;作为企业,则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品位升级。

【参考文献】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6篇

Longer the "Luxury"

但凡看过2010秋冬成衣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2010时装T型台上到处充溢着华丽奢靡的色彩,毛皮饰品、毛皮裙、皮草围巾、貂皮外套等闪亮登场,令人目不暇接。

诚然,在人们以往的消费理念中,“貂绒”、“貂皮”等永远都是奢侈品的象征,平民百姓对其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正如奢侈品营销专家帕米拉・N.丹席格在他的作品《流金时代》一书中所言:“奢侈品已经不再局限于收入水平、个人财富或预算开支。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体验,每个人都向往这样一种体验,并且每个人都认为他们应该得到这样的体验。今天,每个人都是奢侈品市场的一分子……”

如今,“貂儿”正是迎合了平民化消费趋势,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服装消费的时尚潮流,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争相追捧的对象。然而,当奢侈品不再“奢侈”,当貂儿们走向平民,其质量也大打折扣。

貂绒“时装化”让奢侈品走向平民

众所周知,貂是东北“三宝”之一,素有“裘中之王”之称。因此,许久以来,貂绒制品在服装行业里一直是奢侈品的象征,是有钱人消费的对象,普通老百姓对陈列在橱窗里雍容华贵的貂绒服饰也只能望梅止渴。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如今市场营销理念的推陈出新和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奢侈品在人们的消费观念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近日,记者走访了郑州市各大商场,以及位于城东路和东Y路交会处的郑州市皮革市场,对貂绒服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郑州市二七路一家专门经营貂绒服饰的店铺内外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毛皮服装,有的雍容华贵,有的青春靓丽,款式多样,色彩搭配比较和谐。其中,一件时尚典雅的貂绒女款上装吸引了很多女性消费者驻足,原来上面的标价仅有1888元。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店内人头攒动,前来观看和选购的人络绎不绝。

“眼下正是服装换季,秋冬装上市的繁忙时候,这些毛皮服装虽然看上去都还不错,但大都已经是去年库存的一些老款,有的号码已经不全,现在正低价打折清仓处理,一般都在三折左右。不过,按照订单新款再有个月把时间就能到货。”谈及这些毛皮服装的价格为何如此低廉,该服装商铺的老板汪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与其他服装相比毛皮服饰的季节性更为明显,每年的秋冬两季是销售旺季,而秋季以打折促销为主,冬季是真正的新款上市。但是,不管促销也好,新款上市也罢,现在貂绒服装市场都以中低档为主,价格都不会太高,一般的中上层白领阶层都能消费得起。

“以前穿貂绒过新年几乎是所有爱美女人的梦想,现在貂绒虽然也是时尚达人彰显品位的最佳选择,但是,现如今貂绒已经越来越时装化,它已不再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多的是时尚、保暖、有品质的时尚潮流服装。”汪先生介绍说,他经营毛皮生意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毛皮服装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貂绒服饰的价格。“以前大都是‘整貂’制作,一件貂皮大衣买下来一般都要数千,动辄还要上万。而现在大不一样了,随着毛皮加工工艺的逐渐进步,以及加工流程的变化,目前毛皮服饰大都是‘拼貂’制作,而且有很多毛皮动物都是人工养殖的,这就大大地降低了貂绒服饰的制作成本,制作出来已不是天价服饰,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所以,现在貂绒就更加时装化,已经逐渐趋向大众消费,向平民靠拢了。”汪先生说。

美国100%“貂绒王”每斤只要400元?

虽然貂绒服饰日趋低调“做衣”,由先前服装行业的“奢侈品”大王,到现在的平民化消费,但是,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貂绒服饰即使再低调,再趋向于平民消费,也要考虑到生产制作成本,也不会让普通老百姓像淘地摊货一样花上几十元就可信手拈来。然而,时下一些不法经销商正是利用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消费心理,他们追赶着皮草市场消费的时尚潮流,将号称含100%特级貂绒、100%雪貂王、南极冰貂、亚洲貂等貂绒毛线、貂绒服装等实施低价倾销,而事实上他们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貂毛”的旗号卖羊毛、兔毛、貉子毛,甚至是和貂毛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工合成纤维,从而致使部分消费者上当受骗。

据《楚天金报》报道,今年五一前,武汉消费者吴女士在汉江桥附近的新金海毛线市场,花120元钱买了一盒重量约为六两的“貂绒王”毛线。买回家后很快就遭到家人的质疑,大家一致认为真正的“貂绒”不会这么便宜。因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吴女士到汉正街第三工商所进行投诉。后来经工商人员调查,这些号称来自美国的100%貂绒毛线实际上是国产的“大路货”,里面甚至含有绵纶、聚酯纤维等成分。

无独有偶,一天,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河路小商品批发市场二楼的毛线卖场,发现不少商家的销售专柜都有貂绒毛线出售,只是产地和貂绒含量不尽相同,有号称含量100%的特级貂绒毛线,有来自美国的云貂,还有来自南极的冰貂等等,各种貂绒毛线产地各异、名目繁多。但是,当记者出示相关证件要求这些毛线的经销商出示相关说明,证实这些貂绒毛线的产地及含貂绒量时,却无一家店主能提供这样的证明。只有一个店主这样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怎么可能有100%的貂绒毛线?即使有,美国100%‘貂绒王’每斤只要400元,您觉得现实吗?”由此可见,这些产地各异、貂绒含量不尽相同的进口毛线,其花哨的标签和精美的外包装只不过是生产商增加销量的噱头,而实质却大相径庭,名不副实。

随后,记者又查看了几家标有“貂绒型”保暖内衣的店铺,发现一个挂有“貂”图案的保暖内衣,其上面的吊牌明显地标有产品的各种成分含量:其中羊毛10.8%;外层棉88.2%;中层棉92.10%;氨纶8.0%;里层腈纶(聚丙烯腈)100%,而根本没有发现貂绒的含量标识。

针对以上情况,记者致电郑州市金水区工商局,据该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不含貂绒和貂绒含量名不副实,以及不含貂绒而服饰上悬挂“貂”的图案等,生产商的这些行为已涉嫌误导、欺骗消费者,他们将介入调查,情况属实后将给予严厉查处。

专家支招鉴别真伪提醒消费者谨防“貂宠”小技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奢侈品;奢侈品消费现状;奢侈品贸易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奢侈品贸易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中国将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到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截至2008年10月份,中国奢侈品消费比2007年消费总额递增8%~10%,达到86亿美元,而因为经济危机,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奢侈品的第二大消费国。[1]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与品质最高的产品,是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商品学上讲,价格高并不意味着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高价性也绝非是生产与使用过高过多的物质成本的积累与堆砌,而是在其背后有一个完美体系支撑和百年文化传承。而美学家则定义为,“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是一种把生活追求变为美学的外在标志,“奢侈品”就是一种艺术美学的直接代表,它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涵义。“奢侈品”对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它是亲切的、细腻的、敏锐的、最人性化的,而且奢侈品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中。

二、我国奢侈品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年龄年轻化

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40岁年龄段之间,中国奢侈品的消费者年龄层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岁左右的人都有,但20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这一年龄段的中国消费者人数要比日本高出11倍。2007年进行的一项针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例如,登喜路品牌在中国的消费最低年龄要比欧美及其他国家低5岁左右,大概为25岁。[2]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市场,年轻人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有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二是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据此,可以把年轻人消费群体分为两种消费类型:“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人”和“花光所有钱来买一小件奢侈品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性在奢侈品方面支出庞大。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奢侈品业以往以男性为主导的客户基础,时髦富裕的都市女性愿意善待自己,十分迷恋奢侈品的魅力。

(二)消费集中在外国品牌上,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品牌参与竞争

目前,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品牌包揽,我国的奢华消费实际上就是西化,这与我们没有称雄世界的顶级品牌有关。[3]不要说国产名牌,就算是“中国制造”的国外品牌也使其身价下降,这与中国人的消费理念、消费文化、以及国外品牌的成功经营和大举进攻等诸多因素有关。奢侈品牌主要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欧洲,奢侈品范围广泛,涵盖银器、铜器、水晶玻璃、皮革、出版和装潢等等。瑞士军刀、ZIPPO打火机令许多年轻人着迷,而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是一座未开启的金山,虽然我国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奢华品牌,但为人所知的数量实在不多,几乎没有能够跟外国奢侈品牌竞争。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本土奢侈产品,中国本土具有很好的奢侈品品牌生长的基因:做一套西装上万块的永止裁缝,高档的红木家具,还有那些在中国历史上与皇家相关的贡品,比如,南京云锦等,但由于缺乏“走出去”的战略眼光和品牌宣传手段,使得我国本土的奢侈产品不被外国甚至本国国民所熟悉和热爱。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正在吸引许多外国奢侈品品牌商们的眼球,遗憾的是中国奢侈品却缺位,还没有引起中国本土企业家的足够重视。

(三)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并快速增长

在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有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购买一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而我国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奢侈品市场较为成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消费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用奢侈品,而后期逐步由具体的奢侈商品转而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和体验。虽然,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在我国也开始备受关注,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但那毕竟是少数,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将集中于个人用的奢侈商品,即高档时装、高档皮具、珠宝、名表、顶级化妆品和香水、古董字画等高档商品。[4]我国还处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初期,因此奢侈品在我国的发展将会有相当长的时期和过程,这也吸引了大量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扩张。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根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统计,中国目前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至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他们购买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个人用品。该协会预计,到2010年国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人。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奢侈品消费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我国目前已超过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水平,部分沿海城市甚至已经超过2500美元,因此国内的奢侈品消费正在快速增长。

(四)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大型商场和旅游实现

即使在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中国消费者也更偏向在市区商业中心,或大型购物商场里购物,这让他们有机会到处逛逛,挑选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另外,由于高关税的缘故,许多中国消费者喜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香港购买奢侈品。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奢侈品牌消费额中中国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三、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美国媒体称,受金融海啸影响,全球奢侈品贸易陷入低迷,数据显示过去11个月,日本和北美奢侈品消费额剧降35%,各大品牌纷纷降价自救,但中国市场却逆市上扬,保持22%的强劲增长。[1]中国市场奢侈品贸易的强劲走势,几乎没有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从奢侈品的追随者不畏寒潮继续壮大可见一斑。这也更加坚定了奢侈品巨头中国布局市场的决心。英国媒体称:传统奢侈品大国美国和日本都遭受重创,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众多奢侈品巨头抓到了中国这根救命稻草,纷纷进军中国。意大利顶级品牌范思哲称,2009年亚洲市场将成为它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法国媒体报道称:“看看那些奢侈品在美国的遭遇吧,他们现在正在中国投资。日内瓦手表商在过去两个月里造访过7个国家,试图向世界富人推销其售价为200多万元的泰坦尼克-DNA系列手表,结果没有哪国人比中国人对此更感兴趣。”

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此外,未来数年内,将有2~3亿人口进入奢侈品充斥的城市,从而进一步带动该市场的成长。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鉴于经济危机,一些分析人士甚至预言,中国可能在2011年前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1]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本土的奢侈品从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仅是品牌,中国的投资商、零售商和设计师,包括制造商都有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获益。中国奢侈品贸易的发展将会呈现无限昂然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张瑞杰,等.年增22%中国全球奢侈品市场救命稻草[N].法制晚报,2008,(11).

[2]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8,(9).

奢侈品消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行为

一、经济学相关概念界定

1.奢侈品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一般认为,奢侈品的消费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

2.供求

供求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函数

虽未供求函数其实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商品的供给曲线

商品供求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5.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只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名词而以,它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是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二、奢侈品供求关系分析

1.奢侈品消费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品有了大幅度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日本。专家预测,中国正在逐渐的变成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同时也把中国誉为“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快速成长和传播,对于奢侈品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理论中均衡量。但是从目前我们国家相关市场的现状来看,奢侈品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

2.经济调节现状

利用价格的调节作用对奢侈品消费进行了调节,会使得我们国家在奢侈品消费方面显得更加的成熟,当然对于经济的调节只是一方面,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的不断增长是拉动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我们要知道,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经济学中,我们一般利用需求的价格弹性这一概念来解释这种现象。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率/价格变动率,我们已知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高价格会减少厂 商的销售收入。

三、关于“吉芬商品”

1.经济学下的“吉芬商品”

经济学家认为,吉芬现象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反常现象,是需求规律中的例外。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吉芬现象总是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当年的爱尔兰,人们越高越买是在贫困中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在非常灾难时期,人们越高越买是出于一种恐慌心理,害怕以后价格会涨得更高。而一些首饰、服装、礼品等。人们越高越买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吉芬商品”与需求曲线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本身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也就是说,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需求曲线是不一样的。在特殊情况下,某一商品成为“吉芬商品”后,它的需求曲线就与在非“吉芬商品”时期形成的需求曲线不同。“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

四、小结

中国在奢侈品市场上不仅要注重消费,而且要注重生产,特别是蕴涵有中国文化的奢侈品。从总体上看,中国在奢侈品市场上更多的是表现为奢侈品的进口国、消费国;而不是出口国、生产国。对此,中国要由注重奢侈品的消费转向注重奢侈品的生产。通过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我们也应该好好地反省如何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如何提升自己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使我们国内的名牌产品也能成为国际的奢侈品牌。在培育本土高端品牌方面, 首先要增强国内顶级品 牌的国际化意识,重视提升国内品牌的策划力、品牌延伸力、资源整合力、加工生产精细度和服务的精致化。其次,应重视品牌运作和品牌管理,通过强化与品 牌挖掘和维护的专业团队的合作,逐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 俊:奢侈品消费动机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师. 2011(03).

[2]2015年前中国或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J].财经界. 2011(07).

[3]Brenda Wang:中国能否在全球奢侈品行业低迷中独善其身[J].商务周刊. 2011(01).

[4]李亚楠 尹作为:中国消费者珠宝消费动机实证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