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古汉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中古汉语韵母 阴声韵 日语音读(吴音、汉音) 对应关系
一、引言
中国人学习日语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日语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汉字。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不仅汉字,而且当时汉字的原音也被引入了日本。由于中国的时代和地域方言的不同,结合容纳了汉字原音的当时日本的文化状况,在日本也产生了多种读法,主要的音读是吴音和汉音。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都能感觉到,有些日语汉字的读音和现代汉字的读音很近,但对大部分汉字来说日汉的发音还是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日语音读主要来自古汉语语音,而现代汉语语音从上古到现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此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所以很多情况下日语音读和古汉语语音很接近、相似,同时和现代汉语韵母、声母也有一定的对应规律,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若要究其原因,还要探究古汉语音韵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对应关系。本文主要考察韵尾为零韵尾即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中古汉语韵母,也就是阴声韵与日语音读(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应关系。
二、汉语音韵的发展时期和日语音读之吴音、汉音
在将日语音韵和汉语音韵进行对比之前,先介绍一下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和日语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
1.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
汉语音韵发展的时代区分大致可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四大时期。上古音是指周秦和两汉时代的语音,《诗经》押韵和《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中古音可分为前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后期的隋唐时期的语音,《切韵》及《切韵》系韵书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近代音是元明清时期的语音,元代的《中原音韵》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语音系统;现代音则是目前使用的语音系统。
2.吴音和汉音
由于汉字及汉字原音传入日本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地域方言和融入日本语音体系时当时日本的文化状况等原因,日语音读产生了多种读法,其中主要是吴音和汉音。吴音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入日本的,主要反映中国南北朝时期长江下游地方的音韵体系;汉音是由遣隋使和遣唐使传入日本的,汉音反映唐代中原地方的音韵体系。日本朝廷将汉音作为正音扶持,汉音得到了普及,现代日语汉字音的常用音大部分采用汉音。
三、阴声韵与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照研究
吴音和汉音都来源于古汉语音韵的中古音时期,故现代汉语韵母不一样的汉字在日语音读中可能读作同一段的音,比如:他(tā)和多(duō)的现代韵母不一样,但它们的中古韵母一样都是「-a,且同属于歌韵系的歌韵部,所以他们的吴音汉音都读作ア段短音。我将中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日语常用汉字按其在中的所属韵系和韵部,分成各个韵系,将同韵系的汉字的吴音、汉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吴音、汉音皆为短音的汉字大致来源于以下六大韵系,下面将这六大韵系分开,具体考察韵书的同韵系的汉语语音特征是如何在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中反映的(中古韵母的具体音值参照藤堂明保《学研汉和大字典》)。
1.歌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歌韵、哿韵、韵组成歌韵系。据统计,歌韵系所属的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a「-o「-e「-uo「-üe五类。歌韵系的汉字的中古韵母主要有「-a和「-ua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开口呼与合口呼,共同点是主元音都是「a,且都是零韵尾。经逐字详细对照研究发现,此两种类别汉字的吴音、汉音皆为ア段短音,可以说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汉语原音。其中仅「靴字的吴音为エ段短音与其它汉字的吴音不一致,是一个例外。
2.麻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麻韵、韵、组成麻韵系。麻韵系所属的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a「-ia「-ie「-ua「-e五类。我经过调查统计发现中古韵母有「-ǎ「-iǎ「-uǎ「-uǎi四类,韵母「-ǎ比「-a口型窄,中古韵母为「-uǎi的汉字仅「一个汉字。此四类中古韵母分别为开口二等韵、开口三等韵、合口二等韵、合口二等韵。将此三类所属汉字按类归并,并详细对比其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总结如下。
开口二等韵:吴音为「~ャ型或エ段短音两种音形,汉音为ア段短音。
合口二等韵:吴音为エ段短音,汉音为ア段短音。
三等韵:吴音、汉音皆译为「~ャ型音形。
以上类别中除了「字的中古韵母「-uǎi的韵尾为「i,其他皆为零韵尾,日语的吴音、汉音全部译成短音。
3.鱼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鱼韵、语韵、御韵构成鱼韵系。鱼韵系所属日语常用汉字的现代韵母有「-u「-ü两类。中古韵母由于介音的不同,出现了以下三类:「-io「-Io「-?o。三者的介音有点微妙的不同,介音「i比「I舌位靠前,イ介音较后者清晰;介音「?比「i的イ介音松弛。将此三类所属汉字按类归并对比,考察结果总结如下。
中古韵母为「-io的汉字:
吴音、汉音的音形一致,同为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其中现代声母为「Y的汉字吴音汉音皆读作「ヨ。
中古韵母为「-Io的汉字:
吴音译成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或オ段短音,而汉音统一译成オ段拗短音。
中古韵母为「-?o的汉字:
吴音译成オ段拗短音「~ョ型音形,汉音译成オ段短音。
以上三种类别的韵尾皆为零韵尾,吴音汉音皆译为短音;主元音皆为「o,吴音、汉音的音形不一致但都译为オ短音。
4.虞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虞韵、韵、遇韵构成虞韵系。虞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u「-ü「-o「-uo四类。中古韵母也有四类,它们是:「-o「-iu「-Iu「-?u。韵母「-o为合口一等韵,其他三种皆为合口三等韵,但介音不同。将虞韵系所属汉字按中古韵母的四类分类对比,结果总结如下。
中古韵母为「-o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短音或オ段短音两种,其中「徒、「途、「、「吐、「暮这五个汉字的吴音一字两音为ウ段短音和オ段短音,汉音皆为オ段短音。
中古韵母为「-iu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拗长音或ウ段短音,汉音皆译为ウ段拗短音「~ュ(其中现代声母为Y的汉字的吴音汉音读作ウ段短音「ユ)。
中古韵母为「-Iu的汉字:
吴音译为ウ段短音,汉音译为ウ段拗短音或ウ段短音两种音形。
中古韵母为「-?u的仅「数一个汉字,吴音译为ウ段拗短音,汉音译为ウ段短音。
以上四种类别的中古韵母的韵尾皆为零韵尾,吴音汉音都译为短音。其中,合口三等韵的汉字的主元音为「u,吴音汉音皆译为ウ段音;而合口一等韵的汉字的吴音有ウ段音或オ段音两种,经我的详细调查发现:在《平水韵》韵书中分别属于虞韵、韵、遇韵的汉字在韵书《广韵》中分别属于模、姥、暮;吴音译为两种段音,可能跟这两个韵系的主母音的不同有关。
5.支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支韵、纸韵、韵构成支韵系。支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i「-ui「-ei「-uai「-er五类。据调查,中古韵母共有18种,具体可分为开口三等韵和合口三等韵两大类。将此两大类的所属的汉字分类对比,其结果总结如下。
开口三等韵的汉字:
无论韵尾为零韵尾或「i韵尾,吴音汉音都译为短音,吴音译为イ段、少数译为オ段、极个别汉字译为エ段短音,汉音皆译为イ段短音。
合口三等韵的汉字:
吴音、汉音皆为イ段短音或者吴音汉音皆为「ウイ型音形,或者吴音为「ウイ型音形而汉音为イ段短音。韵尾有零韵尾或「i韵尾两种,但零韵尾与短音和「i韵尾与「~イ型音形的对应不绝对。也就是说,零韵尾可对应「~イ型音形,「i韵尾可对应短音。
6.微韵系
《平水韵》韵书中微韵、尾韵、未韵构成微韵系。微韵系所属汉字的现代韵母有「-i「-ei「-ui三种,中古韵母有三类,具体可将此三类分为开口三等韵和合口三等韵两大类,将微韵系所属汉字按此两大类分类具体对比各自的吴音、汉音对应关系,发现:
开口三等韵的汉字:吴音为エ段短音,汉音为イ段短音;其中「祈字的吴音既可以读作エ段短音又可以读作イ段短音。
合口三等韵的汉字:大部分汉字的吴音汉音都译为イ段短音,极少数汉字的吴音译为エ段短音。
以上两种类别的汉字的中古韵母的韵尾都是「i韵尾,但在日语的吴音、汉音中都对译为短音。
四、结语
以上对中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汉字的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的短音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综上所述,吴音汉音与汉语中古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对应关系,可以说,吴音汉音的译音很好地反映了汉语中古原音,同时也结合了自身日语音韵体系的特征。通过对中古音韵与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的对照研究,可以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语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汉字之间渊源同一的理解,这对日语学习、对汉日音韵研究都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藤堂明保、加纳喜光学研汉和大字典.日本:学习研究社,2008.4.
[2]藤堂明保.と日本[M].日本:秀英出版,1992.3.
[3]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教学;高中古汉语教学;古汉语教学策略
高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古汉语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对于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对古汉语的学习非常重要,一部分学生认为古汉语学习可以提高人文修养,所以愿意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古汉语没有兴趣,态度非常的被动,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对于目前课本中古汉语的篇目内容和数量都很不满意,觉得学习起来相对困难。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自己学习的能力非常不足,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在学习的方法上,主要靠教师上课传授,自己不会用工具书,也不太会借助辅助材料,对于工具书,很多学生觉得没有必要使用。在古汉语的阅读上,很多的学生都存在困难,所以阅读也相对较少,更不要提背诵,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大多都是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古汉语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鉴于此类问题笔者做出一些施教方法和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中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光盘和电脑的出现,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光盘由于其储存量大,几乎可以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储存进去,发挥出课本所不能发挥出的作用,语言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将真实的环境模拟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直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觉得语言学习很有趣。
古汉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讲解语言知识,而语言知识内容深奥且单调,缺少形象性和生动性。如果教师只是讲解语言知识,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就要求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古汉语的兴趣。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形象化和简单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讲解效率,达到易教易学的目的。
二、业余生活和作业形式
现代的学生思维敏捷,所以应该发挥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组织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可以让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分析其中的语言,可以组织古汉语的知识竞赛或者古汉语诗文的朗诵比赛,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多读,用读来培养学生古汉语的语感。老师可以把繁重的动手写家庭作业转变成对课外读物的鉴赏,在阅读的时候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只有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才能够对古代的文化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理解文献内容的愿望,《诗经》和《红楼梦》都是很不错的阅读对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经典文献,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有阶梯度的阅读,老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该注意词语的相互呼应和联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原文的背诵和翻译,加强练习,这样慢慢地对所学知识就可以灵活掌握了。
三、将古汉语的学习与阅读和表演相互结合
刚刚学习古汉语的学生,由于对古汉语词语及句式的积累不够,往往会觉得很多语句都读不通、看不懂。所以,语文老师则应该选择一些具有神话色彩或者一些文言短篇来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就会被轻松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获得精神愉悦,忘记古汉语学习的乏味性,有时他们反而会觉得古汉语对事物的描述言简意赅,从而对古汉语产生兴趣,同时可以将文章的读和演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学生的亲身演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讲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当学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这句时,学生可能会想象出不同的送别场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将学生对这句进行表演,对角色进行分析,对表演过程进行设计,这也是熟悉古汉语词语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表演,不仅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加深文章的理解。
四、古汉语教学的策略和展望
古汉语学习的选材应该生活化,尽管高中古汉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相当远,不够生活化,在课堂上教古汉语,学生与教材主人公的生活还是有相当大距离的,阅读时很难理解当时的场景及意义。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一些平民化、生活化的教材,力求贴近生活,教材的内容应该既有人文性又有生活性、趣味性,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或者是充满趣味的,让学生好奇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古汉语阅读的兴趣。
教室的环境应该古汉语化,作为语文学习的教室,在古汉语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古汉语对为人处世和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古汉语能够提升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汲取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品读古汉语中的人文美和人性美,领略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现古汉语的乐趣。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设置文言文角落,也可以在墙上贴一些名言警句,上墙的名句应该积极向上,语句优美,书法精湛,比如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总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说教育应该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古汉语教学的现代化主要是教学的内容面向现代化的发展,也就是说要着眼于国际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来进行课程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调整。随着我国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备受关注,古汉语教学的方法也应该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进,抛开传统的束缚,增加古代白话文的内容,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对古汉语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它能够涵盖古代语言的规律和基本知识,使它能够与社会的需要相符合,与学校的体制变革的趋势相互吻合。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绪论.北京中华书局,1999.
[2]何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中青年语文沙龙纪要文学习,2003.
苏州话里的“小娘鱼”是小姑娘的意思,指未婚年轻女子。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
苏州话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汉语要素,其显著特征为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能够与古代韵书《切韵》、《广韵》等基本匹配。现代苏州话有28个声母,49个韵母,7个声调,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苏州话有很多特征词、俚语和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瑰宝。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构词法;虚词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80-01
一、构词法比较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
在单音词为主的古代,要构成新词,常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词义引申分化出新词,可以叫词义构词。例如“田”在甲骨文中有“田猎”和“农田”两个意义。推测起来,“田”本来是表示田猎的,到了农耕时代,人们在先前田猎的区域进行种植,才由“田猎”义引申出“农田”义,分化出一个新词。另一种是通过音节中音素的变化构造出意义有联系的新词,可以叫作音变构词。例如“好”本来是“美好”的意义,读hǎo引申出“爱好”一义,读hào。
单音词的词义构词和音变构词后来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从周代起,汉语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复音化的方式有二:一是双音节的音变构词法,形成叠音词,例如“灼灼、祁祁”等;又形成联绵词,例如“参差、清沱”等。二是结构构词法,采用语词组合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起来,代表一个概念。这种构词方式,直到现代汉语也都是最常用的,例如“贫穷、先生”等。
现代汉语中,利用结构构词法构造的复合词,当然会采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方式。例如主谓关系“国有”、“兵变”等,可以称为表述式;动宾关系“领队”、“吹牛”等,可以称为支配式;并列关系“阅读”、“解剖”等,可以称为联合式;动补关系“抓紧”、“看透”、“推广”等,可以称为补充式等。
二、词法方面进行对比
词法包括词的语法类别和特征等内容。比较古今词法的异同,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现代汉语词法上的特点。例如,跟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量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名量词,放在数词之后组成数量词,常常充任名词的修饰语,表示事物的数量;一类是动量词,也是放在数词之后组成数量词,常常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的次数。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动量词是中古产生的。上古汉语中,表示动作的次数,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把数目字直接放到动词前作状语;二是让数目字直接作谓语;三是让数目字直接作复句的一个分句。至于名量词,上古汉语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只是名词中的一个小类,可称为单位名词。上古汉语中,事物数量的表示可以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数词+名词”;第二种是“名词+数词”;第三种是“名词+数词+单位名词”。在第三种情况下,“数词+单位词”不放在名词之前,而是放在名词之后,这里的单位词还是名词,不是量词。到了汉魏以后,名词逐步变得不能直接同数词结合了,中间必须加上一个单位词;而单位词却往往总是直接同数词结合成数量词,用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名词+数词+单位名词”语序调整为“数词+单位词+名词”。这时单位词和一般名词的语法功能、语法作用有了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从名词中分化了出来,发展成为量词。通过古今对比,我们就可以明白,量词的丰富是逐步形成的,现代汉语量词十分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根据虚词进行比较
把古今虚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虚词使用上的特点。例如古代的“相”和现代的“互相”相当,但使用很不同:古代的“相”所修饰的动词多是单音节的,但也不一定是单音节的动词,“相长”、“相望”、“相生”,动词是单音节的,“相往来”、“相为君臣”、“相将迎”,后面都是动词性的结构。现代汉语的“互相”可以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但修饰动词时,该动词一般只能是双音节的,不能是单音节的,可以说“互相学习”不能说“互相学”。
通过古今句式的比较,可以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句式特点的认识。例如,现代汉语有这样的句子:我们把敌人打退了。带有这种“把”字的句式,我们叫它处置式。这种句式中古已出现了,但古代的处工式跟现代汉语不大一样。古人可以说“莫把杭州刺史欺”,今天不能说“不要把杭州刺史欺编”。由此可见,古代处置式中,“把”后面可以只出现一个单个的动词,现代汉语则不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说:早期的处置式是表示主语对“把”后面的宾语施加某种动作,至于是否使“把”的宾语产生某种变化,并无限制,而现代的处里式则要求主语对“把”的宾语施加某种动作,使宾语所指的对象产生某种变化。
总体来说,要想学习、研究、运用好现代汉语语法,离不开古汉语语法的知识。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古代汉语语法,充分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实践,比较对照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
[2]杨伯峻,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下)[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8.
关键词: 形容词 比较句 词序 共性
1.引言
英汉形容词都能表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英语如:new,hot,blue,important,汉语如:红、高、硬、香。事物的属性或特征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英语如:new,newer,newest。汉语如:有“高”就有“较高”、“很高”、“最高”。但不是每个形容词都可分级别,如:英语perfect本身已带有“极度”的含义,不可以说most perfect,汉语“白茫茫”就不说“很白茫茫”。本文只谈可分等级形容词。
2.现代英汉形容词比较句类型
2.1英汉形容词同级比较的句子
英语形容词同级比较句子,使用英语形容词原级形式,如:tall,short,intelligent,可以通过as(或有时用so)...as来表达。例如:
①Kate is as tall as Joan.
②John is as intelligent as Bill.
汉语形容词同级比较句子,使用汉语形容词原级形式,如:高、好、酸,常用连词“和”连接比较和被比较的事物,且有表比较的程度副词“一样”。例如:
①昆明和桂林的气候都一样好。
②张三和李四都一样胖。
相同点在于形容词本身不发生变化,as...as与“和……一样……”相似。
2.2英汉形容词比较级句子
英语形容词比较级句子采用形容词屈折变化形式-er,或与其相等的迂回法形式more,跟than状语从句。例如:
①In the fall,the valleys tend to be foggier than the hilltops.
②Kat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Mary.
汉语表达比较级概念采用词汇手段,形容词搭配“一点”、“一些”、“很多”,等等。比较级句子中有表示比较的介词“比”,“比”字结构在句中修饰谓语形容词,作状语。例如:
①我比你高。
②我比你胖一些。
③张三比李四高很多。
④张三比李四聪明一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可以采用词汇手段表达比较级,都有比较状语。不同点在于英语形容词有屈折变化,汉语没有这种变化。
2.3英汉形容词最高级句子
英语形容词最高级句子采用形容词屈折变化形式-est或与其相等的迂回法形式most。例如:
①Kate is the cleverest student in the class.
②This question is the most difficult.
汉语表达最高级概念采用词汇手段,形容词搭配“最”、“非常”、“极”,等等。例如:
①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②在班里小张笛子吹得非常好。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英语形容词有屈折词尾,汉语无。
2.4英汉形容词差级比较句
英语形容词差级比较句通过less和least表达。例如:
①This problem is less difficult than the previous one.
②This is the least difficult problem of all.
汉语形容词差级比较句有时用表示比较的介词“比”,有时不用“比”,而用否定词“不如”、“没有”,等等。例如:
①张三没有李四高。
②张三没有李四那样高。
③张三不如李四高。
④张三不如李四那样高。
⑤今年的收成没有去年好。
⑥今年的收成没有去年那样好。
⑦张三不比李四高。
⑧今年的收成不比去年好。
上面例句①至⑥都可简化成:
①=李四高。
②=李四高(更肯定)。
③=李四高。
④=李四高(更肯定)。
⑤=去年好。
⑥=去年好(更肯定)
例⑦语义就不像例①至⑥那样确定,很可能会出现两种解释:一种是张三与李四一样高,一种是张三比李四矮。到底哪一种解释较妥,就要根据上下文、根据语境而定。例⑧道理一样。
汉语差级比较句反映了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即在说话时常常不用贬义词,如:上文用“高”、“好”等褒义词。但这种差级比较句若离开具体语言环境,有时容易引起歧义。英语差级比较句一般不体现礼貌原则。
3.现代英汉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功能
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分析,以比较级句子为例。比较分句当做状语,比较成分当做主语补足语。例如:
①John is more intelligent than Bill is.
主 谓 主语补语 状语
②George is quicker than I am.
主 谓 主语补语 状语
汉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分析,也以比较级句子为例。例如:
①我 比你 胖 得 多。
主 状语 谓 补语
②弟弟 比哥哥 更 聪明。
主 状语 状语 谓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英语比较状语在谓语后面,汉语在谓语前面。
在汉语比较句中,形容词可直接作谓语,可带补语。在英语比较句中,形容词不能直接充当谓语,作表语时,前加系动词be。
上面所谈的都是现代英汉形容词比较句,现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各自的历史形态及演变特点。
4.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历史形态
4.1古英语形容词比较句
因为古英语属于综合语,句法关系用词尾的屈折变化表示,所以古英语形容词表达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概念,只用屈折变化形式。古英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屈折词尾一般为-ra和-ost(a)/-est(a)。
古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结构与现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相同,古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词序较自由。
4.1.1古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一般句式:主语+谓语+补足语(形容词+屈折词尾-ra+?奁onne+比较基础),括号内是现代英语翻译。例如:
①Sé w?Vs betera ?奁onne ic. (He was better than I.)
② n?Vfne hé w?Vs mára ?Oonne aénig man ó?奁er.(except he was larger than any other man.)
③gyf ?Oú aér ?Oonne hé.(if you earlier than he.)
4.1.2古英语形容词最高级可以作为名词的前置修饰语或句子的表语。例如:
①?O?Vt w?Vs waépna cyst.(it was the choicest weapon.)
②Sé w?Vs wreccena wíde maérost ofer wer?Oéode.(He was of adventurers the most widely famed?among nations.)
③húsa sélest heorodréorig stód.(the most splendid house stood battle-gory.)
4.1.3古英语形容词同级比较句子使用“swá...swá...”的结构,相当于现代英语“as…as…”的结构。例如:
①efne swá síde swá saé bebúge?奁.(even as widely as the sea surrounds.)
②eldum swá unnyt swá hyt aérer w?Vs.(as useless to men as it was before.)
4.2中古英语形容词比较句
中古英语与古英语相比,最重要的语法变化就是词尾屈折变化变得模糊起来。中古英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屈折词尾一般为-re和-est。
英语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迂回法形式最早出现在公元13世纪的中古英语文献中,从16世纪开始被人们频繁使用。中古英语中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使用迂回法形式,即把mōre(现代英语more)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比较级,把mōst(现代英语most)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最高级。
中古英语是英语从综合语向分析语转变的过渡类型。中古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结构与古英语相同,但是词序更接近于现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
4.2.1中古英语形容词比较级的一般句式:主语+谓语+补足语(形容词+屈折词尾-re/er+than+比较基础)。例如:
①And yet he semed bisier than he was.(And yet he seemed busier than he was.)
②His purchas was wel bettre than his rente.(His total profit was much more than his proper income.)
4.2.2中古英语形容词最高级可以作定语或句子的表语。例如:
①What ladyes fairest been or best daunsynge.(What ladies are fairest or best in dancing.)
②The rewefulleste of al the compaignye.(The most pitiful of all the company.)
③The gretteste clerkes been noght wisest men.(The greatest clerks are not wisest men.)
4.2.3中古英语形容词同级比较的句子使用“as...as...”的结构。例如:
①Grehoundes he hadde as swift as fowel in flight.(He had greyhounds as swift as fowl in flight.)
②His mouth as greet was as a greet forneys.(His mouth was as large as a large furnace.)
③A voys he hadde as smal as hath a goot. (He had a voice as small as a goat has.)
4.3早期现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英语由综合语转变为分析语,句法关系以词序表示,英语语法大大简化。现代英语把古英语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屈折变化形式继承下来,但是,现代英语形容词,除比较级-er和最高级-est屈折词尾外,无任何其他词尾变化。
古英语中无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迂回法形式。在中古英语时期,人们开始把more和most放在形容词前面表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到了早期现代英语时期,这种表达形式逐渐固定下来。迂回法形式符合英语从综合语向分析语的结构转型需要,通过词序表达比较级和最高级概念。
早期现代英语中有形容词双重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即既有-er或-est词尾,又前置more或most。例如:more fitter,more better,more quicker,more fairer,most worst,most hardest,most stillest,most unkindest。
早期现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与当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句法结构相同,例略。
5.汉语形容词比较句的历史形态
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由综合语变为分析语,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汉语从古至今没有这种转折性的巨大变化,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形容词比较句上的明显区别是词序不同,介词结构置于形容词后面。
形容词后面常用表示比较的介词“于”。例如: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荀子・劝学》)
②苛政猛于虎。(柳宗元《捕蛇者说》)
③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④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前面也可带否定词“非”、“不”。例如: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②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贾谊《过秦论》)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上面例子中,“于”作介词,即“比”,“于”和后面的名词组成的介词结构置于形容词后面,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调到形容词前面,如“苛政猛于虎”译成现代汉语为“残暴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上面例子里的形容词“寒、猛、弱、美、贤、尊、抗”在句中作谓语。
综上,古汉语形容词比较句常用的句式如下:
A.主语+谓语+介词结构。
B.主语+非(或“不”)+谓语+介词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闽南地区老年人所用的方言中也有与古汉语形容词比较句相似的句式,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追本溯源。
今天福建境内的闽南话,并不是福建本土固有的土话。汉以前,居住在福建的就是史书中称为闽越的少数民族。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迁移入闽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当时入闽的汉人比较集中地定居在闽北以建瓯为中心的建溪、富屯溪流域,闽东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和闽南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流域。这次南下的汉人带来的是当时中原(据史载是河南中州一带)的口语,彼此间应该是较为接近的,所以往后形成的福州、泉州、建瓯及其所属地区的方言就反映了更多隋唐以前的汉语特点。
隋唐时期,中原汉人又几次迁入福建,带来的仍是中原故土的汉语方言,新客旧客彼此在语言上较融洽。
一者由于山川阻隔,长期受外来影响少,二者由于这种方言本身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虽然岁月流逝了,但是今天闽南地区的老年人说的还是相当古老的闽南话,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当时的中原口语。
闽南方言的形容词比较句是一种常用句式,在泉州、惠安、晋江、南安、永春等地的方言口语中,特别是老年人的口语中常常用到。这种句式(下面A式)应是一种较古老的说法,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而与古汉语较接近。例如:
①A.汝水伊(你比他漂亮)
B.汝比伊水(你比他漂亮)
②A.汝卡水伊(你比他漂亮)
B.汝比伊卡水(你比他漂亮)
③A.汝更卡水伊(你比他更漂亮)
B.汝比伊更卡水(你比他更漂亮)
④A.汝有卡水伊(你比他漂亮)
B.汝有比伊卡水(你比他漂亮)
⑤A.汝无卡水伊(你没比他漂亮)
B.汝无比伊卡水(你没比他漂亮)
⑥A.汝楼伊一个头(你比他高一个头)
B.汝比伊楼一个头(你比他高一个头)
⑦A.汝卡楼伊一个头(你比他高一个头)
B.汝比伊卡楼一个头(你比他高一个头)
上面例句中,有几点要说明。
(1)上面例句仅作为举例性说明,闽南方言里像“凶(丑)、悬(物高)、架(低)、楼(身高)、矮、大、细(小)、侪(多)、少、轻、重、酸、甜、苦、咸、淡、勇(健壮)、滥(弱)、仙(懒)、穷、富、肥、珊(瘦)等形容词,都可构成同上面句式(A式)相似的形容词比较句。
(2)上面例子中的A可视为形容词后面省略介词“于(比)”,假如把这介词“于”补上,“汝水伊”即等于“汝水于伊”,就与古汉语的“苛政猛于虎”句式一样。
(3)年轻人有时也采用老辈人(A式)的说法,有时采用B式的说法,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并存的。
(4)上面例子里的代词“汝”、“伊”均可换成名词,如“张三卡水李四”。
(5)上面例子里的“有”表示肯定强调语气。“卡”强调语气,无实义。
(6)“水”、“卡”、“楼”用闽南方言音近字代替。
综上,这种方言味特浓的形容词比较句常用的句式如下:
A.主语+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
B.主语+卡+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
C.主语+更卡+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
D.主语+有(或无)+卡+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
E.主语+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补语。
F.主语+卡+谓语+介词(“于”省略)结构+补语。
古汉语和闽南方言表比较的介词结构都是放在形容词后面,这一点与英语形容词比较句的词序有相似之处。
6.英汉比较句式的相似性及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6.1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在逻辑思维、认知方面有共性、有相似性。比较两种事物时,古人可能很看重比较点的“质”,即体现实质性问题的关键词要放在前面,如:古文里的“寒”、“猛”、“弱”、“美”、“贤”,等等,闽南方言里的“水”、“楼”,古英语里的betera,mára。
6.2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6.2.1形容词比较句英汉互译时,都要注意词序转换。以英译汉为例:
Kate is cleverer than Mary.凯特比玛丽聪明。
上面例子中,状语从句“than Mary”译成汉语时要放在主语“凯特”后面。
6.2.2英译汉时,还要注意分译问题,因为汉语的句子意合居多。例如: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得出来的。
6.2.3注意倍数翻译问题。以英译汉为例:
①This room is three times as big as that.
②This room is twice bigger than that.
以上两个英语形容词比较句意义相同,①是同级比较句,但是要译成汉语比较级句子,即:这间屋子比那间屋子大两倍。
6.2.4英语句型结构:“比较级+and+比较级”要译成汉语“越来越……”。例如:
He ran faster and faster.他越跑越快。
“the+比较级……the+比较级……”要译成汉语“越……越……”。例如:
The harder he tried,the less progress he seemed to make.
他越努力,似乎进步越小。
6.2.5英语语法上用比较级形式表达最高级含义的句子常译成汉语最高级句子。例如:
Jack is more diligent that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杰克是他班上最用功的学生。
这类英语句子也可以译成汉语比较级句子。例如: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ime.没有比时间更宝贵的东西。
6.2.6有多项对比的英语比较句译成汉语时,要进行词性转换。例如:
①This room is wider than it is long.这间屋子的宽度比长度大。
②Jane is angrier than she is sad.简生气的程度比悲伤的程度大。
③Mary is cleverer than Jane is pretty. 简的美貌不能与玛丽的聪明相比。
7.结语
从上述大量例句中可以看出英汉形容词比较句有差异,也有相同之处。从纵线看,英语从古英语到现代英语,从综合语变为分析语,发生了转折性的巨大变化;汉语从古至今没有这种转折性的巨大变化。说英语发生了转折性的巨大变化,是针对整个英语语言而言的。若就形容词比较句而言,除比较级-er和最高级-est屈折词尾之外,现代英语形容词已变为零词尾。古英语、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形容词比较句句法结构相同。古汉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提到形容词前面。从横线看,两者的句法功能有差异:汉语的形容词可直接作谓语,可带补语,而英语不行。两者的表达方法有异同:相同之处是都用词汇手段表达比较概念;不同之处是英语形容词加屈折词尾-er或-est,而汉语无此用法。两者的词序异同:现代汉语的比较状语是放在形容词前面,而英语是放在形容词后面;古汉语和闽南方言表比较的介词结构都是放在形容词后面,与英语相同。
闽南方言的形容词比较句,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古老的方言句式,与古汉语的形容词比较句的句式类型是一脉相承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现在虽然笔者还未能从古文献里找到与闽南方言的形容词比较句一样的句式,但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况且,古汉语里省略介词早已是司空见惯的,闽南方言里省略介词也是司空见惯的。至今闽南有些地区的老年人,如:福建南安诗山的老年人日常的口头语常省略介词,例如:“我汝食”(我给你吃),“我汝看”(我让你看),“我汝买”(我让你买),“我泡汝饮”(我泡给你喝),“伊不我食”(他不给我吃)……上面例句中的“我”、“泡”、“不”后面均省略介词。
目前,汉英比较语法的论著较少,且大多偏重于词法比较,虽也有一些句法比较的论著,但大多是用现代汉语与现代英语作比较,语言研究者渴望能看到研究领域较宽广的论著。用现代汉语、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和古汉语与英语作比较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Jack,G.Beowulf[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陈法今.闽南方言的两种比较句[J].中国语文,1982(1).
[3]福建省汉语方言调查指导组、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编写组.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U].1962.
[4]夸克,等.朗文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任学良.汉英比较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7]翁时雄,金丽安.英语最高级概念的几种特殊表示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4).
[8]张和友.差比句否定形式的语义特征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2(10).
[9]张克礼.比较成分为两个形容词的比较结构[J].现代外语,1991(2).
1.“陌”韵
众所周知,在普通话中,“陌”读mò,“泽”读zé,“贼”读zéi,“黑”读hēi,“北”读běi,“侧”有cè、zhāi两读,“肋”有lè、lèi两读,“得”有dé、děi两读,“脉”有mài、mò两读,以普通话读音读入声韵的古诗词,无异于作茧自缚。何况,传统京剧中的韵白,还有将“贼”读zé,“黑”读hē,“北”读bō的情形(兰州话的读音与之类似),更加五花八门,无所适从。
在陇东地区,“陌”字的现代方言读音为mei31,中古读音应为mei42,则古“陌”韵的字在宋代大约全部读为ei韵,入声(调值为42)。中古时期的陇东方言读音代表着中古汉语(官话)的读音。推而广之,在广义的关中方言地区,包括陕西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商洛、延安,宁夏部分地区,甘肃庆阳、平凉、天水等地区,古“陌”韵字读音大体相同。
2.“药”韵
“药”韵的“药”读如yue,“钥”读如yue(普通话书面语读音有“锁钥yue”的固定读法),“乐”读如luò,“薄”读如puó,“角”读如jüō ,郝读如hüō等等。
3.“缉”韵
“缉”韵的“缉”读如zei,“急”读如zei,“即”读如zei,“疾”读如cei等等。
三、用陇东方言读唐诗
古代科举作诗对用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诗固然有押平声韵的,但也有押仄声韵包括入声韵的,中古汉语的读音以及声调与现代汉语特别是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今人来说,入声字的读音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那么该怎样读入声韵古诗词呢?先看唐诗例句:
(1)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造颜色。水深波浪阔,天使蛟龙得。(杜甫:《梦李白二首》)
(2)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李白:《古风》)
(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上面这些诗句,用普通话来读肯定不能全部押韵,我们试用陇东方言来读这些诗句的韵脚用字:
(1)测cēi黑hēi得dēi色sēi
(2)陌mēi宅zēi赫hēi
(3)北ēi贼éi色sēi
全部押韵!这并非巧合,这是一个规律:这些字在古代都是同韵的,属于“陌”韵,“陌”韵是古入声字的典型韵部。
四、用陇东方言读宋词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提到:
“读上古诗歌的时候,必须先假定每字的古音是什么,然后念起来才觉得韵脚和谐。例如《诗经・ 秦风》: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巳;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采”、“巳”、“”、“右”、“”,这些字在上古的主要元音一定相同(至少是相近),如果照今天的语音念起来,那简直是没有韵脚的诗了。”
困难的是,上古诗歌距今已远,读音以及声调皆不可考,各家注释往往多有抵牾,难以有统一的准绳,姑且从权。
古入声字的读音实在很难确定。做为古四声之一的入声,在其消亡之前应该是有一个明确的声调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古入声的调值究竟是怎样的,换句话说,今人在读押入声韵的古诗词时应该如何处理,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意图给出读古诗词的两种变通处理的方案。
(一)关于读音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韵脚用到了“戚、息、急、识、摘、黑、滴、得”等字,属古“陌”韵字。“陌” 韵是古入声字的典型韵部,其古汉语拟音大致读为:韵母为ei,声调为42。
在关中地区,确切地说,在陇东地区,“陌”字的现代方言读音为mei31,中古读音应为mei42,则古“陌”韵的字在宋代大约全部读为ei韵,入声(调值为42)。中古时期的陇东方言读音代表着中古汉语(官话)的读音。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韵脚用字的模拟读音应该如下:
戚cei42、息sei42、急zei42、识shei42、摘zei42、黑hei42、滴di42、得dei42。
需要指出的是,国、虢、惑、获等字,在陇东方言中,至今犹读ei韵,特别是陕西“虢镇”,当地人读ui31 zhen55,是古“陌”韵字读音的强有力证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时常听到有人将“血”读为“xuě”,殊为无理。“血”为古入声字,理当读“xuè”。现代汉语普通话“血”字在口语中虽也有上声调的读音,但却不读“xuě”,正确读音是“xiě”。
详细论述请参见“用陇东方言读唐诗”部分。
(二)关于声调
1.统一读作去声
如果不把古入声读作42,则可统一读作去声,理由很简单,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约有60%派入了去声,而且古诗词中押韵时几乎用不到今普通话读阳平的字,因此按此规则去读押入声韵的古诗词,韵脚的声调将会基本一致。
现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韵脚按普通话读出来,其中的“歇、缺”为阴平,“雪”为上声,其余为去声。只有统统读作去声,声调铿锵,掷地有声,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满腔愤懑之情,如若将“歇、缺”读为阴平,其声调悠长、柔曼,难收慷慨激越之效。
[关键词]湘南 勉语 汉语 借词
[中图分类号]H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57-02
引言
湘南瑶族勉语主要集中在湖南省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宁远县、新田县四县。由于瑶族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其语言尽管长期受到汉语及其方言的影响,但是仍然保留了古代苗瑶语的特点。特别是语法具有很强的保守性,比如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的这一语法特点,其次是语音上的保守性,许多常用词语音与现代汉语相去甚远,即使与古代汉语也显示不出多少联系。比如“水”,中古汉语属于上声旨韵书母,当读作ɕwi,后来逐渐演变为shuei214,现代勉语内部读作wam33、wəm33、wəŋ33、wɔm33、wən33,只是韵尾或韵腹稍有区别而已。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汉族经济文化发达,瑶族人民在向汉族人民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语言中引入了大量的汉语词,因此瑶族勉语中存在不同时期的大量汉语借词。下面我们对勉语汉语借词略作讨论。
一、汉语借词的判定依据
认定勉语词汇中的某个词语是不是汉语借词,惟一的依据是该词语的读音。瑶族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支,与汉语的关系较为疏远,其底层词语即古苗瑶语词语在读音上与汉语没有对应关系,因此现代瑶族勉语中那些由古代苗瑶语词语演变过来的词语与由古代汉语词语演变过来的现代汉语词语仍然不存在对应关系。但是瑶族勉语中的汉语借词肯定是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词汇中吸收过来的,与汉语特定词语必然存在对应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种对应关系去判定勉语中的某个词语是不是汉语借词。当然,这种对应关系,不能简单地以普通话为依据,现代汉语方言、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都是判定依据。因此,瑶族勉语中汉语借词的判定需要有汉语古代音韵学的知识。比如kau53(路),“路”在古代汉语中属于去声暮韵来母字,声母从古至今均为半舌音(舌叶音)l,韵母中古便读作u,勉语念作kau53,与汉语“路”字读音毫无关系;那么kau53是不是汉语的“道”字呢?“道”是上声皓韵定母字,尽管韵母对应,但是声母当念作舌尖中音t或者d,因此也不能认为kau53就是汉语中的“道”;显然不能把勉语中的kau53看成汉语借词。又比如现代汉语的“坟墓”一词,勉语读作tsəu53,显然不能对应,因为音节数都不一致,但是当地的西南官话把坟墓称作tsu53,勉语tsəu53应当是借自西南官话。许多汉语方言管“坟墓”叫“祖”,管“一座墓”叫“一盆祖”,管“扫墓”叫“祭祖”,因此勉语中的tsəu53就是借自汉语的“祖”字。
二、汉语借词的构成
瑶族勉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特别是现代科技术语、政治术语几乎毫无例外地借自普通话或者当地的官话,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词语也有不少词语借自汉语词汇。我们对1545个汉语基本词的勉语读音作了统计,发现在这1545个参照词语中有628个词语明显借自汉语,汉语借词律高达40%,这其中还不包括汉语语素加纯勉语语素的复合词语。我们以方向类常用词语为例,这类常用词语包括:东təŋ33、西fai33、南naŋ31、北pa54、中间pu31doŋ35、前面daŋ11mɛŋ35、后面gaŋ33mɛŋ35、上面kə31ȵwa11、下面kə31dje53、里面ȵwə232mɛŋ35、外面kʰu53mɛŋ35、左边tsɔ31pwə232/tsɔ31mɛŋ35、右边bja11pwə232/ bja11mɛŋ35。这是千百年来最为常用的、稳固性最强的一组词语,按理应该保留了纯粹瑶族勉语的读法。但是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勉语中的这类词语显然来自不同的历史层次,纯勉语的只有“西fai33”。另外,作为构词语素的勉语语素有pu31、gaŋ33、kə31、kʰu53、bja11,其余词或语素均借自汉语。就是汉语借词也有层次,最明显的是复合词组合方式有不同,应该说符合古苗瑶语复合词组合方式的借词要早于符合汉语复合词组合方式的借词,比如“上面kə31ȵwa11”“下面kə31dje53”应该早于“里面ȵwə232mɛŋ35”“外面kʰu53mɛŋ35”。又比如金属矿物类常用词,这类词语进入勉语系统较晚,因此绝大部分是汉语借词,现罗列于下:石灰sɿ31hui33、玻璃pɔ33li31、金tɕəŋ33、银ȵwaŋ31、铜toŋ31、铁ɬje54、锡fei54、钢kaŋ33、煤mei31、汞sui53jiŋ33。十个词语除“锡fei54”外都是汉语借词。这类词语的借入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不同时期;金tɕəŋ33、银ȵwaŋ31、铜toŋ31、铁ɬje54,借入较早,应该不会晚于中古,因为“银”仍保留了中古的鼻音声母(“银”是平声真韵疑母字),“铜”没有照现代汉语读作送气声母,而是同部位的浊音清化而已;石灰sɿ31hui33、玻璃pɔ33li31、钢kaŋ33、煤mei31、汞sui53jiŋ33借入时期应该是近代,因为它们的读音与现代汉语读音几乎完全一致。
三、汉语借词的组合方式
瑶族勉语汉语借词的组合方式有3种。
(一)原样借入汉语词语
这类借词是直接采用汉语读音和汉语的构词方式。这类借词最多,占借词的80%多。现举例如下:水笔sui53pi31、笔筒pa54doŋ31、梭子sɔ33tsei53、鸟铳nɔ21tsʰoŋ35、劝kʰwiŋ35、牵tɕʰəŋ33。
(二)借入汉语词语,但语素组合顺序改变
勉语在借入一部分汉语复合词语时,为了适应自身的语法习惯,会对汉语复合词的构词语素顺序做些调整,今举数例如下:歪嘴――嘴歪dzui31wai53、门牙――牙门ȵa31mwəŋ31、旱田――田旱liŋ31aŋ232、公牛――牛公ŋuŋ31kəu53、母牛――牛母ŋuŋ31nei232、花牛――牛花ŋuŋ31kwa11,茶油tsa31jəu31,葡萄pʰu31tʰau31。
(三)勉语语素与汉语语素叠加组合新词
这类借词由勉语语素和汉语语素共同复合而成。这类借词依语音组合顺序分为两种,一种遵循汉语语序,一种遵循古勉语语序。前者如:桐油树toŋ31jəu31djaŋ35,荒山hwaŋ33kəŋ33,外孙女wei31sɛŋ33sjɘ54,脚板薯tsau35pəŋ53dwa31;后者如:空心树djaŋ35goŋ33、白菜lai33pɛ21、青菜lai33mɛŋ33、剩饭naŋ35tsəŋ11,晚饭lu31mwəŋ35(有下滑线者为勉语语素)。
四、汉语借词的读音
瑶族勉语的汉语借词有着鲜明的语音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源自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1)从汉语借入的时间不同;(2)汉语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不同;(3)对汉语同义词的选择和取舍;(4)瑶族勉语本身的语音系统;(5)瑶族勉语传统构词法。下面我们结合这些制约因素谈谈瑶族勉语汉语借词的读音特点。
(一)声母保留汉语古音
勉语的汉语借词有一部分借入很早,因此读音保留古读。
1.保留古重唇音。古无轻唇音,中古的非组字在上古并入帮组字,即非归帮、敷归滂、奉归、微归明,比如:翻(身)plan22,孵pu22,放(走)puŋ35,分(家)puŋ33,犯(法)baŋ,粪pwəŋ35,(蝙)蝠bui35,望maŋ11,晚mwəŋ232,蚊(子)muŋ232,网bɔŋ33,浮(萍)puŋ31。2.保留古牙音。中古汉语见组字均读作k-组,近古后三等韵、四等韵的见组字则读作tɕ组,但勉语的汉语借词仍读k-组,比如:颈kaŋ33,牛角ŋuŋ31kɔŋ33,鹅ŋɔ31,艾子ŋwa11。3.保留古舌音,比如:猪tuŋ232,(树)桩tɔŋ11。4.保留古齿音,比如精组齿音:象tswaŋ232,青(苔)tsʰiŋ33;日母齿音:乳ȵɔ35。5.保留古喉音,比如匣母字“学”hɔ21。
(二)声母规律性换读
声母规律性换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同组声母内部替换。
古代汉语,同组声母的字谐声现象十分普遍,这一现象在瑶族勉语汉语借词中也有体现。比如:古明母字“茅”,勉语读作母,全音为bən35;古书母字“鼠”,勉语读作章母,全音为tɕuŋ33;古定母字“田”,勉语读作来母,全音为liŋ31;古透母字“踢”,勉语读作定母,全音为dei54;同组的全浊声母字读作清化的非送气音,古母字“平”,勉语读作帮母,全音为pɛŋ31,古定母字“铜”,勉语读作端母,全音为toŋ31。
第二种是跨组声母替换。上古汉语存在塞音、塞擦音、擦音互谐的现象,故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由塞擦音读作塞音的现象,比如湘南一带的梧州话(又称寨山话),古精组的精母字、清母字分别读作端组的端母古、透母字,瑶族勉语受到梧州话影响,有这类汉语方言借词。比如:姐:tai22(梧州话),tɔ11(勉语);酒:tau22(梧州话),təu11(勉语),亲:tʰən31(梧州),tʰen21(勉语)。另外有些词语明显属于汉语借词,声母替换了,但是尚未找到对应的汉语方言,比如:“香”daŋ33,光bwaŋ33。
(三)声母脱落
一些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均有声母的字,在瑶族勉语中却脱落了声母。比如:
旱(田)(liŋ31)aŋ232,下(巴)a31(pa31),肿oŋ35,鞋ei31,(烟)盒(iŋ33)ɔ21,放(置)cŋ33,喊ɛi11。
(四)韵头脱落
古三等韵在勉语的汉语借词中韵头多数脱落。比如:
平声阳韵字“霜”sɔŋ33,平声霄韵字“桥”ʨəu31,平声侵韵字金tɕəŋ33,去声韵字面mɛŋ35,平声先韵字“年”ȵaŋ35,入声月韵字“月”ȵe31(文读,白读ɬa35),平声韵字“香”daŋ33,上声韵字juŋ11。
(五)勉语合成名词
一般要变调,但现代汉语借词一般不变调。现代汉语借词阴平调值为33,如飞机fei33tɕi33;阳平调值为31,如银行jiŋ31haŋ31;上声调值为53,如主管tsu53kwaŋ53;去声调值为35,如胜利səŋ35li35;中古汉语入声字调值为31,如ja31pa31。勉语中的汉语借词如果不是来自现代汉语,声调则较为复杂。
五、结语
瑶族勉语的汉语借词颇为丰富,但是由于借自不同历史时期,如果是同一历史时期借入的词语又可能来自不同的汉语方言,而且汉语方言本身也是汉语的历史沉积。因此,勉语的汉语借词不论是组合方式还是音读都十分复杂,作者只是对勉语汉语借词的特点作了粗略归纳,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毛宗武.瑶族勉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354-663页.
[2]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修订本)[M].北京:商务因印书馆,2002年,第78-85页.
[3]师懋.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年,第90-128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35页.
[5]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99-155页.
[6]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5-88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第1期,第6-27页.
[8]林涛,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98-288页.
On the Shonan Mian Language‘s Borrowed Words from Chinese
关键词:古文 汉语
一、高中古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高中古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是高中古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诗、赋、散文这三个方面。因为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这三类文学体裁的成就最高,而这也是高考中最常见的考察内容。如2003年高考就考察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诗歌中的一些名言名句,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把这三个部分学习当作高中古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一点也不为过。
1.诗歌的学习。诗歌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古文形式,在小学课本里就有《鹅》。进入高中学习以前,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几十首诗歌,可以说诗歌的掌握比词、赋、曲、散文等古文学习掌握得要好很多。但是,高中学习阶段要求学会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欣赏、学习诗歌的精妙之处。因此,学生要想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韵味,理解诗歌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容,就只有加强诗歌的阅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必拘泥于课本,而应该把阅读的内容放在课外,这也符合近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学生通过加强诗歌阅读,可以增强语感,通过阅读把握诗歌内容的规律和要点。当然,阅读也不是胡乱阅读的,而应尽量以名家的作品为主。
2.散文的学习。散文并不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但却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因为散文在唐宋兴起以后,代表了中国古文向白话文发展的过程。散文的学习内容可以说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唐宋家中,尤其是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为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多读、多体会散文,思考作者在写散文时的心情,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散文的学习,学生不必计较枝枝末末,而应以理解文章的内容为主,至于散文中的各种语法知识,则不必过于重视。
3.赋的学习。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虽然没有诗的成就高,但它却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最多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文学形式。赋应该是高中古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之后很多古代文学形式的渊源,如诗、词、曲等,这些古代文学形式的一些写作手法、修辞的运用等都来源于赋。因此,如果掌握了赋的知识,就很容易进入到诗歌、词、曲的学习中了。但赋的篇幅比较大,语言表现形式更是复杂多样,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一首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赋与赋之间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所以只需掌握很少的篇幅即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找一些名篇进行学习,如曹植的《洛神赋》、左思的《三都赋》,等等。
二、高中古文学习的难点内容
1.实词的学习。在实词的学习中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
(1)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只有一个含义,也就说是特指的,意思比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要小得多,如“河”就专门指黄河,“关”也就是指现在的嘉峪关,“山”就是指太行山。如古代的“山东”意思不是山东省,而是太行山以东的意思。有的词的含义则比现在多,如“妻子”在古代是妻和子两个人的意思,现代则单指丈夫的配偶。这些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少,学生可以收集整理一下,以便于系统地掌握。
(2)通假字。通假字也就是在古汉语中由于文字的分歧而产生的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通假字的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因为通假字之间的读音和含义是一样或相似的,如具和俱、坐和座、属和嘱、已和以等。掌握通假字的诀窍很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析本义、找近义、结合上下文”,意思是要先理解文章中出现的通假字的本义,看看用本义能不能解释得通,解释不通时,要找与它相近的词语,再解释一下,或是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3)一词多义的掌握。一词多义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词汇使用方法,因为在古代是不区分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因此,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常常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含义之间的转换,这其实是一种规律。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要看这个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作者想表达的含义,来判断多义词的含义。如“毒”这个词,又“安敢毒焉”中的“毒”是怨恨的意思,而“呼嘘毒疠”是形容词――“有毒”的意思,“赋敛之毒”是动词――“毒害”的意思。
2.虚词的用法。虚词是古汉语中最少的一类词语,在《大纲》中仅仅要求掌握最基本的18个虚词的使用方法,这十八个虚词实际上又可以分为几类,即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兼词,如同做代词的“之、其”;用作介词的“以、于”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18个虚词按照这一划分方法进行分类,然后逐个弄清其含义,逐个进行区别。其实,学习汉语虚词的用法并不难,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的观念,并能够对每一个所学的虚词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的分析分类方法主要有句类、词类、音节、轻重音、肯定与否定、简单与复杂、位置和与其他词语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