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文化

陶瓷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陶瓷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瓷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瓷文化;概念;特征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陶瓷进行定义。陶瓷包括了三种器具,分别是陶器、瓷器以及炻器,陶器是这三者的总称,这是从传统的角度对陶瓷进行解释。此外,我们还能按照陶瓷的实际运用对它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陶瓷可分为日用和陈设两类陶瓷。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日用和陈设这两类陶瓷。从陶瓷这一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陶瓷是陶和瓷的合称,但陶瓷并不是将陶和瓷简单的叠加而已。本文将重点探讨陶和瓷分类,两者的区别、种类、成分以及特征等,以便读者对陶和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陶瓷文化的概念

陶瓷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与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决定了陶瓷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陶瓷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陶瓷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同样,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陶瓷。因此,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会研究陶瓷。了解和分析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陶瓷不仅纪录了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历程,甚至还纪录了那些与陶瓷没有之间关系的艺术的发展历程,例如音乐和舞蹈,陶埙、瓷箫、舞乐陶俑等陶器真实纪录了我国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历程,这足以看出陶瓷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十分广泛,它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陶瓷的制作材料决定了陶瓷的坚固耐久性,因此陶瓷能够被长久地保留下来,因而陶瓷所纪录的文化历程也能够被长久地传承下来,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陶瓷了解历史,这是陶瓷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陶瓷中包含了人们的智慧,它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来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陶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将陶瓷所包含的内涵挖掘出来。同时,那些专家和学者还对陶瓷进行了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笔者曾经在闲暇时间阅览过《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以及《手艺的思想》两本书,这两本书均涉及到了陶瓷的文化研究、美学研究以及历史研究,观点颇具新意,值得一览。

二、陶瓷文化的特征

上述文章对陶瓷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解释,我们可以从定义和解释中归纳总结出陶瓷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是陶瓷的本质语汇是这样解释陶瓷这一概念的,泥经过制作和火烧之后便形成了陶瓷,我们在对陶瓷文化这一概念进行定义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一关键点。用泥制作,说明陶瓷在制作时主要使用的是泥这种材料,也点明了陶瓷的成型方式以及它的成型过程。用火烧,这是陶瓷所独有的特征,朱琰在他的《陶说》一文中也谈到了这一点,它说陶瓷和其它器具不同,是火烧后才进行装饰的。

二是陶瓷兼具审美和实用两大特性。陶瓷是工艺美术的一种,一般公益美术品所具备的特性陶瓷也具备,此外陶瓷还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陶瓷,陶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陶瓷具有实用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两大特性是将陶瓷局限于工艺美术这个层面上所总结得出的,陶工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型,因此本文在这里不做论述。

三是陶瓷的制作不仅使用了科学技术,还和造型艺术密不可分,这是陶瓷所独有的。只有将科学技术和造型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陶瓷。因此,在制作陶瓷的时候,不仅要运用好科学技术,还要充分考虑到造型艺术,将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四是陶瓷文化具有民族和区域两大特征,因此,我们在对陶瓷文化进行探讨的时候,要考虑到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水、土等要素,还包括了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以及人的情感、心理等因素,当然,民族和区域这两个要素也是我们探讨陶瓷文化时必须考虑的。这些因素都会对陶瓷文化产生影响,因而我们在探讨陶瓷文化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唯有如此 ,探讨陶瓷文化所获得的结论才会更加合理和准确。

五是陶瓷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陶瓷文化具有文化传统特征。要想正确理解陶瓷文化,就必须区分好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陶瓷文化与这两者都存在着关联。

三、结语

陶瓷文化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我们只有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角度出发,才能正确理解陶瓷文化。历年来,我们对陶瓷文化的理解都比较片面,上述理解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这有利于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均建,李兴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路径――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

[2]程云,陆涛.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儒、道、佛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陶瓷.2008(12).

陶瓷文化范文第2篇

我国是最早制造陶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由于生活的需要,陶器被发明出来,而瓷器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我国非常伟大的一项发明。我国优秀的陶瓷文物在世界各地被展示,唐宋以来,外国将我国的陶瓷器视为珍宝,称中国为陶瓷之国,而英文单词“china”就有“中国”和“陶瓷”两个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陶瓷器艺术信息的接触越来越多,对艺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设计师要想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就要认真地了解并拥有文化传统,但是文化不是一种普通的日常行为,而是一种从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的反映。几千年以来,我国的陶瓷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能体现出我国的时代面貌和文化内涵,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是人类文明的艺术传承。很多陶瓷产品设计中都能见到中国传统文化,如,纽约设计师设计的“HUG拥抱”胡椒瓶就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设计中的两个人形小瓶相对放置时会扣在一起,形成拥抱的形象,当两个小人“拥抱”起来时,从瓶子顶部看下去,两个小人的手臂和头就会组成鱼形图案,很像中国文化中的太极图,黑白两色代表了阴阳两极。这个胡椒瓶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达了一种万物调和的理念。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饮食器具陶鬲被生产出来。陶鬲外形像鼎,但是三足内空,使得受热面积更大,受热更均匀,而陶鬲上的粗绳纹也具有增加受热面积的作用,并且能起到装饰作用。现代很多花瓶的设计会模仿陶鬲的造型,并加以简化,既融入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特点,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如,丹麦设计师LinUtzon曾设计了模仿我国古代陶鬲造型的花瓶。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都留下了精美的著作,形成了丰富的艺术宝库,也给当代陶瓷设计师提供了非常多的设计素材。所以,设计师在进行陶瓷设计时可以汲取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使产品既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又能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

二、避免在陶瓷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

在进行陶瓷设计时,一些设计师会对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误解。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中国元素不是一种狭隘的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一些陶瓷设计者在设计时会广泛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提炼,但是实际上可能并不清楚这些纹样、图案、造型代表什么意思。如,提到中国元素,很多人会想到龙,有的设计者不论在什么陶瓷器设计中都会添加龙的图案,但是其往往并不清楚在这样一个陶瓷器中使用龙的图案或者造型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的价值是需要深层次挖掘的,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因此,陶瓷设计者在加入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清楚到底什么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代表的意思和文化精神应该如何应用。如,一味将古代的造型、装饰、材质等单纯地复制、移用,就不是真正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设计者应该先吸收、消化,再进行创造,这样才能设计出既能符合现代审美观,又能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优秀作品。

三、结语

陶瓷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

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国知网中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篇名的相关文章有近万篇,但是由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特殊性、专业性、地域性限制,从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人员不多,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篇名的相关文章有一百五十篇,纵观目前有关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万洁、陈小青、王彬(2009)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鲁伟(2012)以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指出了目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并对江西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2]。第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对策研究。余炳才、徐华、严金发(2009)指出了制约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提议通过多方位并举来促进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3]。黄勇、邱婷、刘细发(2010)剖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多方面构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4]。徐俊、刘梦婷、张甘霖(2011)对比了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要走出一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5]。邓后平、苏丹、况丽红(2012)提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在培养模式中设置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从而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达到平衡[6]。龚慧华、方振武(2012)从地缘问题、人才问题、公共服务问题三个方面对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7]。李文跃、程志山(2016)以瓷板画为载体,探讨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并预示了陶瓷文化艺术品创意市场的繁荣前景[8]。尽管很多学者对目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诸多对策,但是研究普遍缺乏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也缺少从陶瓷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视角,来研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和途径。

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翻译界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沟通者和媒介,继续担当先行官和沟通者的角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7年10月、2009年10月、2014年9月,在北京共召开了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9],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的举办和相关研究者的交流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逐渐引起了专家和翻译研究者关注。尽管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翻译研究相比,文化创意产业翻译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中国知网只有5篇文章对文化创意产业翻译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彩霞(2008)[10]、邹彦群和吕和发(2014)[11]对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情况进行了报道和综述,指出了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董莉芳(2010)剖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参与人员和研究人员要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翻译者也要提高跨文化传播意识,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提高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质量[12]。赖祎华(2011)提出从外宣翻译多维协作视角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13]。李扬(2016)以《2012年度拉脱维亚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方法,并给译者提供了相关的翻译工具[14]。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因此中国素有“瓷器之国”之称。以景德镇陶瓷为杰出代表的中国陶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世界陶瓷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陶瓷产业化的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必将成为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具有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陶瓷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并承担着将中国陶瓷文化进行域外传播的重要使命。

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分类及翻译要求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根据其目前涉及到的领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翻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经营翻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化翻译。

(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翻译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翻译要求译者具有丰富的陶瓷文化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能够实施此类翻译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第一,陶瓷文化用语翻译。陶瓷文化用语翻译是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重点内容,陶瓷文化用语是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陶瓷文化用语中蕴含着译出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这就要求译者具有敏锐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意识,可以按照方梦之教授提出的“达旨———循规———喻人”的翻译标准来实施翻译行为,这样就能把中国的陶瓷文化准确、全面地传递给西方读者。第二,陶瓷文化景观翻译。陶瓷文化景观能够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因此陶瓷文化景观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吸引国外游客、发展地方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类翻译,译者作为媒介,必须保证中国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信息不可缺失,并且目的语编码要符合国外游客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陶瓷文化交流。第三,陶瓷艺术品翻译。陶瓷艺术品也是陶瓷文化的重要载体,译者首先要具有对陶瓷作品中文化元素的发现能力和解读能力,然后应用直译、直译加注、音译、意译、释译等翻译方法和策略,完整而准确地将艺术品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表达出来。第四,陶瓷科技翻译。陶瓷科技翻译包括陶瓷工艺、陶瓷制作流程、陶瓷材料、陶瓷专门术语等方面的内容,陶瓷科技翻译要符合科技文体的要求,做到准确而严谨,严格按照信和达的标准来生产译品,要达到译文的准确性和陶瓷术语翻译的一致性。第五,陶瓷文献翻译。陶瓷文献翻译能够丰富译者的陶瓷文化知识,拓展译者的学术能力,从而为陶瓷翻译者今后的学术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陶瓷文献翻译要求译者具有严谨的学术作风,要能够通过文献翻译传播译出语国家的陶瓷文化精髓,要做到准确和达意。

(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经营翻译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经营翻译要通过对陶瓷文化管理和经营方面的翻译带来经济收益,主要包括陶瓷贸易翻译和陶瓷拍卖会翻译两个领域。第一,陶瓷贸易翻译。陶瓷贸易翻译着重培养译者的外贸谈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陶瓷贸易口译表达能力,通过译者的中介作用,要能够将双方的贸易诉求准确而完整地传达给对方,使陶瓷贸易经营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陶瓷拍卖会翻译。陶瓷拍卖会翻译重点培养译者的反应能力、思辨能力、陶瓷口译表达能力,从而使拍卖活动顺利、即时进行,并且能够达到拍卖活动的经济效益。

(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化翻译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化翻译将陶瓷产业化得以推广,并产生经济效益,主要包括陶瓷旅游翻译和陶瓷展会翻译两个领域。第一,陶瓷旅游翻译。陶瓷旅游翻译主要针对陶瓷涉外旅游口头翻译,陶瓷涉外导游应将中国源远流长的陶瓷制瓷历史以及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传达给外国游客,因此,涉外陶瓷旅游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口译技能,还要熟悉并掌握陶瓷历史文化知识、陶瓷旅游文化知识、陶瓷工艺流程知识等,通过翻译促进陶瓷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第二,陶瓷展会翻译。陶瓷展会汇集了艺术家要表达的文化思想和内容,是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桥梁,是弘扬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平台,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举办陶瓷文化展会都需要译者作为沟通者,需要译者通过陶瓷展会翻译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并促进陶瓷展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政府当前也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是为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媒介,相关译者要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敏锐意识,要将陶瓷文化传递放在翻译的首要位置,并根据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的不同分类和翻译要求,将中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果和作品传递到他国,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和我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万洁,陈小青,王彬.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2):82-84.

[2]鲁伟.论创意经济学与创意产业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4-19.

[3]余炳才,徐华,严金发.浅析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J].江苏陶瓷,2009(4):1-2,5.

[4]黄勇,邱婷,刘细发.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2):219-222.

[5]徐俊,刘梦婷,张甘霖.创意产业与城市精神———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陶瓷,2011(1):22-25.

[6]邓后平,苏丹,况丽红.试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144.

[7]龚慧华,方振武.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战略的冷思考[J].经济导刊,2012(1):88-89.

[8]李文跃,程志山.江西景德镇瓷板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6(10):1-3.

[9]吕和发,周剑波,许庆欣.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究[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2.

[10]包彩霞.全球化与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J].上海翻译,2008(1):27-30.

[11]邹彦群,吕和发.“走出去”与“走进来”语境下的公示语、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1):208-211.

[12]董莉芳.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之尴尬现状[J].出国与就业,2010(7):52-53.

[13]赖祎华.江西省外宣翻译多维协作文化创意产业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11(8):114-117.

陶瓷文化范文第4篇

从这一角度来展望当代人类陶瓷审美文化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陶瓷美学应该自觉把发展和深化的指向,同人的文化意识自觉的结合起来,从密切关注现实人类文化实践中获得自身发展的生机。当代陶瓷审美文化建设应该积极地致力于一般的大众文化、感情文化向陶瓷审美文化的转化,并按照符合时代精神的陶瓷审美理想去完善和构建文化。陶瓷审美文化实践应该努力致力于当代人类所希望、所追求的生活秩序,使人们以陶瓷审美的态度从事现实文化实践,并把现代陶瓷审美意识辐射到所有人类文化的广阔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社会文化的质量。当代陶瓷审美文化实践也应通过上述努力,最终达成全社会与全民族的陶瓷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

着眼于陶瓷美学的这种价值定向,笔者认为未来陶瓷审美文化建设应该着力从陶瓷品位及审美旨准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现仅述两点:

艾俊近影

第一, 着力于人的现代陶瓷审美意识的培养

陶瓷审美意识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他是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作为陶瓷审美文化的综合表征,陶瓷生没意识包括人类的陶瓷审美感受、陶瓷审美体验、陶瓷审美情趣、陶瓷审美态度、陶瓷审美理想等诸环节。陶瓷审美意识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表征,它是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陶瓷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当代陶瓷审美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对于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陶瓷审美文化背景进行创作性的价值转换。

现代陶瓷审美意识的确立,首先应立足于我们的文化时代,以鲜明地主体自我意识去关注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而在超越现实文化层面的基础上,唤起人的自由感和自我实现感。面对现实文化的发展,要善于总结归纳人类陶瓷审美活动中心的因素、新的现象和新的审美理想,并从中升华提炼出新的陶瓷审美概念、范畴和命题,以丰富人类的陶瓷审美世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陶瓷审美意识应该透过复杂多变的文化现实,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扑捉生活中的美。时代在进步,文化也在进步,这种进步也必然体现在陶瓷美学的变革上,如果以“以不变应万变”的陈旧陶瓷审美观去去审视现代陶瓷审美时间与现代艺术,必然难以有效的把握我们时代的陶瓷审美现实,最终页只能被时代所抛弃。因为从现代陶瓷审美意识衡量,陶瓷审美主体应是一种不断更新的主体,因此应该自觉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心胸。

从这一角度衡量,当代中国人现代陶瓷审美意识的真正确立,有赖于实现传统陶瓷美学与当代陶瓷美学的贯通,东方陶瓷美学和西方陶瓷美学的融合。面对未来,中国陶瓷美学能否与世界文化沟通,能否真正拥有世界性意义,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自身陶瓷审美文化主体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更新。

第二,着力于现代陶瓷审美人格的塑造

一种健康向上的现代陶瓷审美意识必然要通过具体的陶瓷审美主体在其陶瓷审美实践中变现出来,因此,现代陶瓷审美人格的塑造对于当代陶瓷审美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人的现代化的角度要求,陶瓷审美人格的塑造是人的完善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格的内在规定性上说,健全的人格应该是人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理想人格的塑造应当使人格的这三方面要素得到协调发展。然而,在人类文明的进化中,往往这三者得不到协调一致,而是其中某个方面被片面地发展了。

陶瓷文化范文第5篇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我国历史文明演化进程中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人物的创造产生、汇集,并传承下来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也可以归纳地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先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观念文化中,在历代陶瓷装饰艺术中,人们习惯将常见的动物、植物等,用图案的方式装饰在器物表面上。有时用人们爱听的谐音表达一句话,或是用图画的形式把这句话表现出来,都能形成一幅富有吉祥寓意的作品,如许多陶瓷艺术创作者通过描绘“鹭”表达“一路平安”。历代遗存至今的大量陶瓷艺术品,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象,也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得以传承、发展的载体。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先民乃至当代人的观念文化和审美理念。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文物方面许多历史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冶陶技术及陶瓷装饰技法的精髓,如商、周时代是以青铜器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陶瓷装饰和青铜器饰相似,刻纹白陶的烧制成功是制陶工艺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制度文化方面在制度文化方面,最典型的要数在题材运用方面,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在这段时间里,陶瓷装饰有官窑、民窑之分,如“龙”的题材一般都用于官窑,民窑禁用,这在当时已经形成一种制度。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明。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辩证统一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作用与陶瓷装饰艺术实现审美、美育的功用是辩证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功用在引导教育、教化,如《诗经》倡导“夙夜在公”,[2]《尚书•周官》也有名言“以公来私民其允怀”[3]倡导天下为公,以整个民族、社会、国家为重。而陶瓷装饰艺术则是通过含蓄的图案、纹饰加以表现某些思想、认识、理解乃至审美。中国美学思想是重“意”的。陶瓷绘画装饰则体现出美学中的“意”以古典美学为最高理想,这种审美理想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陶瓷绘画的艺术本质。如瓷界泰斗王锡良《黄山西海》作品如图1所示,作品流畅大胆,整个画面呈现一种“简约”的感觉。注重那种含蓄的美,展现自然恬静的感性韵味。随着陶瓷技术的进步,颜色釉与白胎的结合,粉彩艺术与雕刻、豆青、青花、开光等多种装饰技法结合,形成多种新的装饰形式,根据作品的要求,相互结合,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得更为完美。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秦汉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大师,其各篇佳作,名传遐迩,历久常新;书法、绘画、歌舞等艺术也登峰造极;许多科学技术在当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陶瓷装饰艺术也出类拔萃,并且陶瓷装饰艺术也因当时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实现文化、艺术的“双丰收”。文化的繁荣促进艺术的发展,陶瓷装饰艺术的灵感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这在当代陶瓷装饰艺术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如21世纪初,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作品如图2所示。作者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故事情节的把握,对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回归到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梳理,在陶瓷装饰上,整个画面意境开阔、场面宏大而视觉中心突出,场景既符合历史真实意义,又调动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寓意,在极其微细处彰显作者艺术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人物刻画方面,极其注重人物神情,求贤若渴是这件作品重点要表达的主题。在视觉效果上,在黑与白的苍茫间透露出极具绚丽色彩,给人一种恢弘而不失细腻的审美享受。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有陶瓷装饰艺术的精妙,也正因为陶瓷装饰艺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相互渗透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而艺术种类、载体的不断丰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陶瓷装饰艺术领域,凸显艺术装饰中的文人雅韵,粉彩装饰中的文人画、山水画等。如现代粉彩艺人以竹林七贤、桃园结义、精忠报国、才子佳人、仙道神佛等故事传说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再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创作的粉彩作品《鱼戏莲塘》(见图3),以泼釉的“形”作为画面的主体结构,如泼釉形成的密集的枝干,再在其间穿插梅花;通过泼釉形成几个大的抽象不规则色块,在其间绘制花鸟,不规则色块因所绘花鸟不同而可以看作是荷叶或其他之物,这集中表现了对佛教“莲花”圣洁与自由心性的赞美。

3相互促进的关系

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促进了陶瓷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传统的发展也促进了陶瓷艺术装饰的进步。因此,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为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在现代陈设艺术陶瓷装饰中要求无论是图案纹样装饰形式或绘画装饰形式,无论表现题材是人物、风景、花鸟或动物,它都必须巧妙的在碗、盘、瓶、罐等器皿上进行构图,并且是和器皿冰融于水的结合,更好地以画美物、以物托画。从而形成了的装饰形式,配合陶瓷绘画的技法、工艺手段、工艺材料,形成了特有的陶瓷装饰艺术语言和审美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将其数千年的思想内涵以各种形式运用到陶瓷装饰上,并通过现代陶瓷艺术装饰技法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结语

陶瓷文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观文化交流

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

一、中国艺术文化对陶瓷的影响

1、陶瓷文化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景德镇瓷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以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籍为品位,追求一种“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感觉。陶瓷艺术也要遵循这种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都深深的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作。

绘画用的工具有毛笔、墨、颜料及纸、砚。陶瓷艺术中的陶瓷彩绘基本上沿袭这一传统,是将绘画表现转移到瓷器上的一种创作。它既可以在瓷器上面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创作出工笔画;又可以利用线条淡化成块面,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描绘出写意画;除了运用笔墨以外更多的运用到了颜料。陶瓷彩绘的形式和分类基本同绘画的表现手法一致。

在线条运用上,无论是国画,还是陶瓷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陶瓷绘画要设法发掘它潜在的表现力,自然要综合借鉴中国画等门类中的线条的表现力。国画在对形的刻画上讲究线条的对比变化,如粗细、长短、疏密、虚实、浓淡、穿插、扭结,从而产生线条的节奏韵律。陶瓷绘画也当如此,比如要求将线条淡化成块面,形成了线面的二层对比,或是在线与线、线与面之间加上一些点,形成了点线面的三层对比关系,就是这个道理。

2、音乐、舞蹈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音乐艺术是抒情性的艺术,同人类情感、精神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具有纯粹感觉的冲击力;舞蹈艺术,同样是抒情性艺术,它通过人体的动作所呈现的动作力度、间隙、旋转、张驰、快慢、强弱、刚柔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将人带到如幻如梦的美妙境界;陶瓷艺术同样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艺术,自然需要满足审美的要求。正因为陶瓷艺术与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有共同的属性,陶瓷艺术家们从这些艺术门类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艺术营养。除作为题材使用外,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的借鉴,无论是在造型还是意境的追求,以及在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都是这样。

3、文化思潮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思潮的活跃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造,要么是思想、语境,要么是风格、观念等等。比如颇具影响力的“八五思想”,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样在当时不为人注意的陶瓷艺术领域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陶瓷革命运动。1985年5月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讨会将“什么是现代陶艺”,“如何发展现代陶艺”这一系列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正式提出与传统陶瓷艺术发展不同的宏伟勾划,表明陶瓷艺术界第一次以群体共识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这种潮流已经改变了陶瓷艺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大风暴中。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说明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段时限中,关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二、科技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提高

纵观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物质文明史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史。作为手工业代表之一的陶瓷业也在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1、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陶瓷业只有陶器制造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瓷器在商代开始。

2、从商周到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处在原始青瓷阶段,东汉晚期才烧出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浙江地区制瓷业发展最快,尤以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促进制瓷业的发展,真正的瓷器出现。

4、到了唐朝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和饮酒品茶之风盛行,使制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时在南北各地形成了以地区命名的瓷窑体系,瓷器在社会上普遍使用而占了主导地位,隋唐的陶瓷也同中国丝绸等名贵物产一起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隋唐时期进入了瓷器阶段。唐代的青釉瓷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为著名。

5、到了宋朝,宋朝采煤技术高,用优质煤烧瓷,炉温高,瓷器的胎料、釉料、彩料能充分进行化学反应,这就为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制瓷业无论就瓷质和艺术外观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冲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名窑、名瓷层出不断。制瓷工业达到新高峰。宋代有所谓五大名窑之说,指的是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和哥窑。到了元朝,中国的瓷器进入青花瓷阶段。

6、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至清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并有所发展。它的影响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中,就有制瓷业。

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陶瓷艺术的进步和中西结合

在中世纪,东西双方的文化联系,主要就是通过贸易的途径,而陶瓷则是联系这种文明接触纽带的一种主要象征。

在《陶瓷之路》一书中,作者三上次男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具体而且明晰的历史图卷:来自阿拉伯和印度方面的海舶,自从唐代中期以后,就络绎不绝,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和杭州等地,向中国购买各种商品,其中陶瓷就是大宗。在中国方面,也有相当数目的舶商,驾着中国式的宽头巨舶,飘洋过海,不但足迹遍及东南亚各地,还有不少人经常泛海于印度洋上。东西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交互影响促进,也就在这样频繁的贸易接触中默默进行。

1、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瓷文化的影响

瓷器市场活跃是对外贸易最直接的结果,这种繁荣刺激了制瓷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装饰文饰丰富,色彩丰富瑰丽,引进了欧洲样式,制作技术改进并产生新品种“彩瓷”;促使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

①明朝时期,在欧洲市场的新需求,以及大规模的海上武装走私贸易的刺激之下,我国瓷器生产亦活跃起来,纹饰较前丰富。至嘉靖时,鸟树、折枝花果、云鹤、人物、及象征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出现;至隆庆,明王朝开海禁,中 外瓷器市场就更加的活跃了;万历三十六年以后,欧洲大量需求景德镇优质瓷器,制瓷业如虎添翼,获得空前的发展;崇祯九、十、十二年这三年,景德镇每年优质外销瓷数十万件,而且还来样订制欧洲式样的瓷器,促进了瓷器质量的明显提高。

②清朝时期:康熙初期,大量涌现出生产锡白釉绘兰彩中国纹饰的薄胎陶器的“费恩斯作坊”。乾隆中后期,由于欧洲盛行饮茶,青花的碗类亦颇受欧洲欢迎。它们均受欧洲罗柯柯艺术影响,打破了传统的陶瓷装饰束缚,使人耳目一新,颇有情趣。其时的装饰题材空前广阔,除山水、花卉、人物、翎毛、瑞兽及象征寓意的吉祥纹样外,还有不少绘欧洲宗教、人物故事及纹章的瓷器。这一时期,由于欧洲人极喜瑰丽的瓷器,所以景德镇便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成更适合瓷器装饰的粉彩,使景德镇瓷器进入彩瓷阶段。

粉彩的流行使景德镇制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清代中后期,景德镇街头巷尾无处不是绘画釉上彩,形成家家彩瓷,处处烧炉的繁荣新局面。这种家庭手工业形式的“红店”和工场手工制瓷的结合,使景德镇的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极限。欧洲和景德镇珐琅彩粉彩技术的交流,虽没有使景德镇制瓷业发生根本的变化,却使景德镇瓷器在外观上一改旧貌,给这个手工业城市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使其向工艺美术城市过渡。

2、对外国瓷文化的影响

中国瓷器市场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外瓷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亚欧瓷器市场繁荣,形成新的瓷器风格。

陶瓷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陶瓷装饰;视觉符号;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主流即消费,快速的消费成了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助燃剂,它能帮助消费群体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而那些不能不能引起消费者眼球冲击的则成了牺牲品,必然在社会中快速的被淘汰。所以留给设计师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商品,如何做到消费与视觉的完美结合?以上说的大部分是对市场的消费现象的抨击,但是如果经过一番研究,它确实一个社会发展所必然的一种文化趋势,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好的现象,在反思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将这种消费文化做的艺术,做的更像文化。

设计师与艺术家不同,它不能像艺术家那样不必过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一心只做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理想。但想要成为艺术家,首先一定要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如何理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他也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当设计师能自成一家,抛开所谓的各种束缚,离艺术家就不远了。艺术家一定是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具有较高审美高度和大思维的人,所能驾驭的想法和作品一定是超前并且是水到渠成的,在经过一定磨练之后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说当今追随消费的视觉文化一定是主流,毕竟艺术家是少数,设计师占多数。

景德镇陶瓷学院解晓明教授是当代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陶艺家,所做的作品如皮影系列、敦煌佛教飞天系列、红装素裹系列,都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他的创新点在基于一些可能被人忽视的中国传统元素运用现代的审美眼光进行创作。其创作的陶艺作品《石头记.莲语》,创造性的将我们常见的鹅卵石造型与中国传统的缠枝莲纹样结合在一起,两者看似不相关却能在作者创作思维的引导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作品通过浅浮雕加镂空的技法在翻制好的鹅卵石坯体上直接设计创作,形成有凹凸层次感的图案,最后施以青釉烧成玉质般的效果,莲花如同要从石头上蔓延生长开来一般,摇曳在风中,叙述着使人净心的禅语。

同样,解晓明教授创作的《红妆素裹》,它的造型来自于1999年的一套多面体茶具设计。审美的疲劳激发了作者再次创新的欲望,作者完全打破了传统茶具壶嘴壶身等设计,将多面体的造型运用在了整体名乃至每个细节的处理设计,成瓷后再勾绘传统的剪纸或龙凤图案,虽然同样是传统的纹样,给人的视觉感官就是一件吸收了传统元素再创作的一件纯现代陶艺作品,十几年前的设计今天看来依然先进时尚。

2013年11月解晓明教授又将此符号作品向前推进了一步,将创作完成到一百个多面体,用一根根钢筋将每个体块支撑起来,百件作品形成一个破浪式悬空动感,在顺序与空间及色彩上震撼视觉。

这样逐步改进改善、渐渐提高作品格调,是建立在不断学习与实践、提高全方位素养的基础之上的,作品的成长过程正是作者审美与素养积累的过程。一个符号、一个设计,他们都是有生命的,就看你是否拥有相应的高度和眼光发现它们并通过创新让它们成长发展。

自从我自己上了研究生的学习,除了在基本技法的学习之外更多的是思想思维能力的拓展,因为这些才是能够帮助自己不断向前而且是大步向前进的捷径。更丰富的思维技巧,开阔的视野是的头脑更加灵活多变,发挥创造力,从而为设计创作出更宽的新路。我的这些作品就是受解晓明教授影响但又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创新。解老师的亮点在于运用陶瓷颜色釉色彩间的碰撞所产生的丰富变化和自然肌理,我从人物造型上的改变,进行渐进性的创新,把许多元素更加的装饰化符号化,其中的纹饰来自各种看似毫不相关的符号,抽象变形的叶子花卉圆点,还有佛像人物身上小佛以及衣服上的纹饰,我能够创新性的对他们加以融合最后整合在一组画面中,给人的视觉冲击就是造型纹饰上的精美。假如把里面的元素再次放大它还是很精致耐看。这就是以我审美的理解所作的一些创新。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我还需要从各种不同的事物中积累提取更多的元素进行抽象创新、组合。今后的作品还会有更多的元素加入,作品才能不断发展,才会有更新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眼前。

我的陶瓷作品《守望者》运用了釉上新彩的装饰手法。我的手稿图就是一件完整工细的手绘作品图,先在瓷盘是利用海绵拍上黑色的水料,待干后,用竹签和棉签剔刻去图案以外多余的地方,其中的难度在于需要对造型的精确把握,在下笔的一瞬间需要肯定的线条,以刀在画面刻出所需要的画面,如果没有工笔国画勾线的基本功那刻出的线条一定不能如豹尾那样流畅有力,而是软弱无力的,使整个画面失去该有的生气的精美装饰性的画面感。主体物刻画完毕后就需要用海绵沾上多种颜色的新彩的油料。由于水料和油料的不相容性所以并不用担心线条和黑色块面的覆盖问题,只需在画面上拍出各种颜色的渐变效果。由于釉上瓷盘的烧成属于低温烤花,所以画面的最后效果与烧成之前的效果相差不大,没有高温颜色釉的丰富色彩变化和窑变的效果。所以颜色釉的尝试也将是我拓展材料探索的一个大方向。

在我作品中能看到传统的兼创新的一些符号,这些符号的构成方式是全新的、现代的,因为抽象的元素才能真正给于观赏者心里的冲击。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思考如何创造新的视觉构成与创作形象,同时能处理好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思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审美能力和提供审美高度,并提高创造抽象形象和构成的能力。我的装饰元素也在学习中不断拓展,这样我就能够将所积累的元素进行创新再设计,因此我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是更宽广的思维,一个整合更多思维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小结:世界上的一切造型活动,其形象有自然的和人工的,不论建筑设计或家具,服装设计,基本目的是使用,却越来越朝着视觉的方向发展,他们的价值也从之前的使用价值慢慢的分配到了视觉文化上,更多的注重了逻辑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产物。所以,凡是艺术品一定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将自身的感受加以整理,概括,加工,取舍使之更加的条理化,更加集中了美的因素,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美得享受,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所以说陶瓷装饰一切的基础是设计,缺少了设计的视觉文化就不再是视觉文化,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感受与感官体验,我们需要这样的视觉体验来冲击我们的艺术,使得我们能创造更多的视觉艺术,使得艺术视觉文化不再“边缘化”,为更多人所接受。(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论艺术里的精神》(俄)瓦西里・康定斯基著,吕鹏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月

陶瓷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陶瓷英语 景德镇陶瓷文化 对外交流传播

1.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郭沫若先生曾用这样的诗句赞美千年瓷都景德镇。景德镇陶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自中国有对外交流以来,陶瓷就发挥着重要作用。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历史上为东西方文化艺术、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陶瓷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影响却逐渐弱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降低,无论在文化影响还是经济方面都大不如前。许多外国友人,只知中国功夫、中国戏曲、中国美食,却不知中国陶瓷。历史上,在西方贵族家庭最受欢迎的中国陶瓷,如今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远远落后于意大利、日本等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大环境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对外宣传与交流活动日益活跃起来。譬如国际陶艺教育大会、陶瓷材料与工程国际研讨大会及景德镇市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等。虽然景德镇现拥有这些对外交流交流传播的文化平台,但其外宣的力度尤显不足,无法让西方世界全面深入地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无法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精髓。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和作为文化交流传播桥梁的语言有极大的关系。

2.陶瓷英语与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交流的主要媒介。在对外交流中,英语作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门外语,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用于表述陶瓷专门用语的陶瓷英语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中最重要的工具,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一系列的陶瓷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中,陶瓷英语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显得尤为重要,而陶瓷英语研究更是重中之重,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基于景德镇陶瓷文化背景下的陶瓷英语研究,能够帮助保障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更有效地进行。

3.陶瓷英语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

由国务院首批列入中国24座历史名城,有着上千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其制瓷技艺多样、陶瓷种类繁多、器型风格独特、图纹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陶瓷品质卓越,拥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那么,如何让世界了解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陶瓷产品呢?这就需要作为专门用途的陶瓷英语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进行宣传。以下将从陶瓷英语与景德镇四大名瓷、陶瓷英语与景德镇对外交流发展两个方面加以叙述。

3.1陶瓷英语与景德镇四大名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这首歌曲――《青花瓷》,其歌词描述的正是位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在景德镇千年的制瓷历史中,青花瓷俨然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代表。其始创于元代,属釉下装饰品种,在釉层下面装饰有青色的图纹,蓝白交映、典雅素净。位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的青花瓷,无疑是中国制瓷史上的瑰宝。那么如何让国际友人了解青花瓷的特点呢?这就需要译者掌握相应的陶瓷英语,准确地将其特色表述出来。如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青花釉里红blue and white with copper red colors;青花斗彩blue and white with overglaze colors;青花缠枝花卉纹碗blue-and-white bowl with design of interlocking branches and flower;青花山水人物盘blue-and-white dish with landscape and portraiture design等不同器型、不同图纹的青花瓷的表述。通过这些陶瓷英语词条,外国友人将对这些瓷器的器型、图纹、颜色等有全面直观的了解。

始创于宋朝的颜色釉瓷,采用多种氧化物、配置不同色料、施于瓷胎或者泥坯的表层,经高温或低温熔烧而成,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中颜色最为多样、色彩最为璀璨缤纷的一种。对于颜色釉瓷,主要向国际友人介绍的是其多种的颜色釉。如:美人醉釉beauty’s flush glaze;火焰红釉fiery red glaze;霁蓝釉deep blue glaze;粉青釉pale;虎斑釉tiger skin glaze;象牙黄釉uvory yellow glaze;金星绿golden star green等。

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中的另一佳品。因其瓷器之上既有青花图纹,又嵌有米粒状的透明的“玲珑”,被称为“米通瓷”,外籍友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在陶瓷英语中,我们根据其制作特征,将其译为:青花玲珑blue and white with pierced decoration;玲珑碗lace bowl;嵌晶结构poikilitic texture;米通rice grain pattern等。

始创于清康熙晚期的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属于釉上彩的一种,其粉彩画面线条纤细秀丽、色彩粉润柔和,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被称之为“玫瑰族瓷器”。制作粉彩瓷时,先在白瓷釉上勾勒图纹,然后填上一层“玻璃白”,再用彩料描绘洗染,最后入彩炉烘烤而成。如果要让外国友人理解其制作的过程及工艺、不同的图纹样式,则必须理解以下陶瓷英语:粉釉powder;粉彩powder enamel;彩绘decoration;玻璃白glass white;彩炉decoration furnace;烘烤baking;单面彩式single painted decoration;双面彩式twin painted decoration等。

3.2陶瓷英语与景德镇对外交流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景德镇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前来访问、考察、学习的外国友人日渐增多。景德镇先后派出大批人员前往国外访问、考察、学习及洽谈业务等。全国唯一的陶瓷类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每年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前来学习交流的学子。景德镇的三宝、明清园等多年来,一直有外国艺术家不断前来交流访问。景德镇一年一度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在国外举办的景德镇陶瓷展览活动、与英国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联合举办陶瓷艺术展暨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都是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扩大景德镇陶瓷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平台,是活跃景德镇市对外贸易的渠道。在这些对外交流活动中,陶瓷英语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是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开展对外学术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外招商引资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之一。

景德镇因其独特的陶瓷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之名的瑶里、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古陶瓷博览区―古窑瓷厂、明清民间建筑、陶瓷历史博物馆等都是外国游客的必到旅游点。要让外国友人感悟到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对这些旅游景点特有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译者们必须了解如下的陶瓷英语:古瓷ancient porcelain;官窑governmental kilns;窑kiln;葫芦窑double-gourd kiln;马蹄窑horse hoof kiln;遗址site;高岭土kaolin china clay;手工作坊workshop;考古学archaeology;琉璃瓦glazed tile,等等。为了让外国友人了解景德镇传统手工成型的制作工艺的全过程,包括揉泥、拉坯、印坯、制坯和补水,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掌握以下陶瓷英语:揉泥kneading;烧成过程fire process;捏坯throw;收缩contraction;捏泥tempering;拍打thwacking;利坯fine trimming;修坯repaired biscuit;补水body wetting before glazing等。

4.结语

要更好地对外宣传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制瓷技艺、种类繁多的陶瓷产品,扩大景德镇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必须使用好陶瓷英语这一语言工具。陶瓷英语是陶瓷技术人员对外交流学术技术、陶瓷贸易人员对外商贸洽谈、导游及译者宣传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必备的工具,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云.景德镇陶瓷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江西社会科学[J].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