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陶瓷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瓷工艺范文第1篇

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大量陶瓷的经典作品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同时展现了历代制陶者的智慧与技艺,不同的陶瓷工艺和装饰方法,都与当时人们的需求社会的状况有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各个时期的特征。当今在满足人们对艺术美化生活的需求,在陶瓷的工艺和装饰方法上不断的创新与完善,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这无疑是当今陶瓷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曾长期影响着各国陶瓷的发展。但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和西学东渐,西方制作陶瓷的工艺与装饰方法不断的流入我国,处在这样一个东方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更加广阔的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开辟出一条中西合并古今结合的当代陶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透雕是我国传统装饰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无论是建筑上还是器物上都被广泛运用,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虽然在陶瓷领域也被运用,但并没有像其它陶瓷装饰方法那样被广泛运用。由于透雕工艺操作比较复杂,很难大规模的复制生产,高成本影响着被广泛运用于陶瓷工艺品中。透雕这一装饰特点在于极大限度的展示作品的空间感与层次感,艺术特征及其符合现代人的空间感观,在陶瓷工艺品中应用十分鲜明地增加了陶瓷作品的视觉效果,如果与不加透雕装饰的陶瓷作品相比,明显的增加了审美特色。就透雕陶瓷工艺品而言,它以透雕技术为陶瓷制品进一步塑造了一种“虚空”的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透雕陶瓷娃娃”制作工艺与传统的注浆工艺大致相同,只不过添加了透雕工艺的流程,因此投产简单易行,制作精良的陶瓷模具的采用,使得透雕这一古老的陶瓷装饰方法在陶瓷制品上的规整度得到较大的提高,更使得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陶瓷制品使其更具观赏性与收藏价值。

“透雕陶瓷娃娃”的制作流程:陶瓷原料石膏模具注浆成型雕刻(透雕)素烧施釉烧成

在整个流程当中透雕这一阶段也是制作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下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纹样的设计原则

陶瓷坯体上的纹样必须要符合窑炉烧制特点,不能开裂或变形,所以纹样线条与坯体边框的位置分布要合理,连接点在坯体上的分布要均匀,在刻坯、烧成时为防止各部分收缩比不一致,有时要利用线条进行合理的艺术连接,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2.工具的选用

刻刀必备工具要选用刚性好、弹性好的刀片,刀刃要锋利,否则会使切割面不够平整影响产品效果。模板的选用,一般为大批量生产不会选用传统的方式在坯体上画好再刻,而是采用塑料板或硬纸板制成的刻坯模板,刻坯时只要将模板贴在坯体上,用刻刀按模板纹样直接雕刻即可。这样可达到批量复制生产和快速变换纹样的目的。

3.坯体干湿度的控制

坯体过干或坯体过湿都不易雕刻,过湿容易变形,过干容易碎裂。所以在坯体出模后,要放在室温30度的室内放置大约15分钟,使水分自然蒸发到适宜雕刻程度,再将塑料带罩在坯体上,刻制时边揭袋边刻,这样一来坯体中保持刻制的最佳状态。在坯体通体刻制完成后不能将雕刻处泥块立即去掉,应将刻完的坯体放置10分钟后再将多余的泥块除掉。否则将容易造成变形或碎裂。

素烧

一般陶瓷制品不存在素烧这一环节,之所以采用素烧是因为透雕陶瓷制品存在一些点线的连接,连接处比较脆弱,直接上釉将会导致坯体损坏,所以,我们选用先素烧后釉烧的工艺来完成。先素烧可以提高坯体施釉时的强度,同时素烧后的坯体如有缺陷将全部显露出来,我们可以针对进行处理。

施釉

施釉前要仔细检查坯体是否损坏,表面是否清洁,在施釉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坯体的转弯拐角处补水,以防止釉层堆积过厚或产生滚釉缺陷。施釉采用浸釉的方式,此时要充分的考虑制品的吸水性,施釉时素胎要保持干燥均匀,调整好釉的比重和施釉速度。

结语

透雕陶瓷工艺品的制作工艺简单易行,它在成型方面也比较简单。透雕工艺在陶瓷工艺品中的应用为陶瓷制品创造了“虚化”的空间形象。与实的形象形成对比,进而给人们的视觉造成一种虚实对比与衬托的关系,既丰富了陶瓷制品的造型形象,又能给人们的视觉审美造成一种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能体现出空间视野的愈加广阔,如若将透雕工艺在陶瓷产品中应用,势必会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陶瓷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陶瓷工艺 项目工作室 特色 发展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2006年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德镇 陶瓷 工艺美术家 城市文化

目前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到陶瓷符号、艺术风格、陶瓷语言的应用,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上也以陶瓷本身为主;对工艺美术家的研究大多立足于艺术表现和个体效应上,缺乏对景德镇陶瓷名人文化的宏观性、群体性、综合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陶瓷工艺美术家的挖掘、开发、利用的研究,本文正是从陶瓷文化的创作主体――工艺美术家角度,研究其对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为主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城市文化名片代表着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素养和城市的形象,可重点围绕景德镇本土特色做好文章,如山水、历史、红色文化、名人名家、陶瓷文化等,基本涵盖古往今来的方方面面,其中名人名家的重要内容就是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

景德镇的陶瓷工艺美术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让工艺美术家成为城市对外宣传和交流中闪亮的“文化名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如以景德镇历史陶瓷工艺美术家为主题,出版著作专著,作为国内外交流交往的特殊礼品,也可以作为景德镇的特色旅游商品。另外,由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包装,比如出版刘新园、王锡良、秦锡麟等人的作品集,对其作品进行文化角度的赏析评价,对其陶瓷作品的内容进行思想、艺术、文化层次的解读,让陶瓷艺术走出纯工艺制品的狭小圈子,普及到大众中去,让古老的陶瓷艺术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最大限度还原传统陶瓷艺术的生命;还可以与已具备一定国际影响的艺术节和作品展等文化艺术活动结合起来,借助两个节会可以推出一批陶瓷工艺大师,可以收到以少带多的集团效应。

政府等相关部门还要借助媒体来打造抽象意义的城市文化名片,围绕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做好宣传工作。重点做好当前景德镇知名陶瓷工艺美术家的介绍宣传。还要让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进社区、进学校,报纸等媒体对类似活动加强宣传,找到古今交融的最佳结合点,营造出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使名人成为学习典范,使人人都有成才的欲望和渴求。

二、城市规划建设陶瓷工艺大师要唱主角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忽视文化或者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注定是上不了档次的。所以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要揉进更多的文化因素,特别是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的要素,要让历史陶瓷工艺美术家唱主角,让他们在现在的景德镇城市乃至乡村中焕发勃勃生机。具体讲,就是要在风景区、城市街头见到名人名作,在城市道路、车站牌以及其他标志性的建筑集中宣传陶瓷工艺美术家。

景德镇市内的风景区内也要注意到知名陶瓷工艺美术家的效用。如在景德镇人民广场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就能更好地宣传景德镇。笔者建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在新建风景区、在城市街头绿地等处丰富景德镇展示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工艺美术家的潜在价值。它们既是景德镇的文明形象窗口,又分布广泛,具有固定性或流动性的特点,如果我们将其充分利用进行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以及其他文化的宣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三、旅游资源整合科学开发利用

景德镇有着悠久灿烂的陶瓷文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知名的陶瓷工艺美术家众多。陶瓷工艺美术家作为景德镇历史文化优秀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建设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旅游作为今天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我们景德镇应该更加积极地发展旅游业,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旅游业的更快、更健康发展。有学者认为,景德镇市应当塑造“历史名人,世界瓷都”形象,集中“活化”历史名人,着力开发以历史名人为线索的文化旅游产品。笔者认为还不仅仅如此,我们要积极利用景德镇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优势,尤其是要特别注重陶瓷工艺美术家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我们要对景德镇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按照地域和资源性质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整合,集中打造“景德镇”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的品牌。

有关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只有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发展稍好,其他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尚停留在起步阶段。目前,我们要充分挖掘景德镇历史陶瓷工艺美术家旅游资源,将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针对景德镇旅游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将知名陶瓷工艺美术家作品与陶瓷博物馆等人文资源整合,针对特定学者型研究型人群集中开发推广,打造这一人文资源旅游的品牌;或将名人名作资源进行联合开发利用,打造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开发的基本精神就是将陶瓷工艺美术家为代表的人文资源整合或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优化组合联合开发,实现旅游资源最大整合。

总之,在城市文化形象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能重视丰富的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家资源,以景德镇陶瓷工艺大师为主题,打造带有鲜明景德镇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对陶瓷工艺美术家资源进行充分深入科学地挖掘、开发和利用,打造“景德镇”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的品牌,景德镇城市文化的建设必将更加顺利、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城市形象设计,吕文强编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城市形象设计/区域形象,钱智等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0

[4]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钱逊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陶瓷工艺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陶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

陶瓷工艺实验室,在大多数高校一般也被称为陶艺工作室。近20年来,中国当代陶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各大美术院校、综合性院校的美术系都设置了陶瓷艺术专业,并授予陶瓷专业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我国目前没有陶瓷艺术专业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已是最高级别。中国大多数综合性高校以及专业学院已经纷纷建立了陶瓷艺术实验室,设立了陶瓷艺术实验课程。然而,当前陶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却仍存在不小的需要完善的空间。虽然业内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陶瓷艺术实验室已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与配备系统,但是其他高校对陶瓷工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实验场地小、实验设备不足、缺少规范化的陶瓷泥釉料、工器具也很匮乏,这些对当前陶瓷工艺实验教学造成很大阻碍。陶瓷工艺课程有别于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从材料准备、成形制作、上釉工艺到最后烧制,每一工序都须有独立的场地、材料与配备设施。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探索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以利于开展好具有建设性的陶瓷工艺课程,是当前实验教学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问题

1.1实验设备的建设不够完备

在陶艺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艺术欣赏与艺术史等相关能够积累大量视觉图像的理论课程,还要重视制成陶瓷作品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目前的陶艺教学水平来看,学生泥条盘筑成形或是拉坯成形的作品,很多时候都是半成品,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学生创作的大多数作品的最终成形样式是自己想象的模样,仅停留于设计图稿的样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数高校的陶艺实验室配置的窑炉设备不足。通常,学生制作出大量的作品,教师往往会挑出一些好的作品入窑烧制。实验室中一般会有一些基本的配置,如拉坯机、压泥条机、喷釉机、电窑、气窑、烤花炉。这些设备保证了学生在制作成品的每一个环节中有设备可用,然而这些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对新技法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完全不能感受到当今陶艺发展的新技法是怎样的创作过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够体会到自己用了什么釉料产生怎样的颜色肌理,用哪种烧制方法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对创作的作品不能深入感受,又怎能掌握泥性、创作好作品?

1.2标准化的泥釉料与工具的短缺

高校的教育不应全是灌输式,更需要一种启发式,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新的技能技法。国内大多数高校用于教学的泥料仅有高白泥、中白泥、普通的陶泥,然而对于不同的成形技法来说,制作精、细、薄的作品却需要更为专业的雪泥或是专门的捏花泥。非陶瓷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学习时间较短,因此对泥材料的性质掌握相对薄弱,即便有好的创意,也可能由于实验室缺少相关的泥料而无法创作出想要的造型。普通泥料粘性较低,可塑性不高,雪泥或是捏花泥有极强的塑形功能,不易断,粘性大。釉料的匮乏是许多陶瓷工艺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对釉料的管理更是缺乏系统的章程。釉料从化学性质上分为低温釉、中温釉、高温釉、透明釉、单色釉、裂纹釉、艺术釉花、无光釉、金属釉、复合釉等,具体到某种颜色釉的品种已高达几百种。当然,据目前多数高校陶艺实验室的釉料配置来看,配备50种及以上颜色釉已属高配置,且在管理上常常无法得心应手。例如,釉料桶被搁置于一个房间,上釉时由实验老师搅拌好釉料,装入水桶,放置于空旷场地,给学生自行选择釉料装饰。然而这种搬来搬去的实验过程非常地麻烦与不科学。美国高校的陶瓷工艺实验室对釉料的管理方法值得学习,他们将现成的釉料均放于教室,学员按照样板上的名称或编号去货架上找到相对应的釉料,然后按照指示的温度去烧制,便可达到应有的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手是最好的工具,但做陶艺作品时的一些常备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工具运用得当,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实验室一般配备的实验工具有电动拉坯机、手转拉坯机、泥板制作机、修坯工具、釉下彩绘工具与釉上彩绘工具。每一道程序都需要专门的工具。在修坯环节,修坯工具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配备最多的是木质工具,不利于细节的修复。目前市场上有成套的雕塑刀、竹片刀、不锈钢刀等。这些工具形式类似,感觉却大不同,雕塑刀适合在稍微干燥的作品上精雕细琢,竹制工具纤细光滑,使用起来利落干净。生活中处处是发现,抹布、磨砂纸、只要是有肌理的物质都可以用来被当作工具使用。

1.3教师与实验员之间工作职责不清

从理论上说,实验课由实验教师讲授,理论课由教学教师讲授,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课前准备、仪器保养及维修等工作。但是,由于艺术学院的理论课程较少,偏技法课程较多,若是所有的实验课程都是由实验教师讲授,那么教学教师就会面临教学量短缺的问题。学校为解决这种矛盾,往往会把大多数设计类的实验课程改为技法课程。这种情况下,教学教师不仅负责理论课程的讲授,同时还负责技法课程。实验员的工作考核、职称评定除了上述职责之外,另需每年独立担任实验课程、撰写实验教改文章。很多艺术学院将陶艺、雕塑、平面设计这样的实验课程都定位技法课,基本均由教学教师讲授。实验员无实验课可授,实验教学经验不足,撰写实验教改的文章内容可称作是纸上谈兵。实验员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职称评定中劣势明显。

2陶瓷工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加大对实验设备的建设力度

以陶瓷艺术专业的发展为依据,加大对陶艺实验室基础设备的建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技术,提高学生的陶瓷工艺的创作技能水平,这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相当有利的。从拉坯实验教学上讲,实验室的拉坯机应保证在上课时间段人手一台,而不是几个学生分时间段共用一台拉坯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基本实验设备的使用,才会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量。从烧制实验上讲,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接受拉坯技法,学生基本从未参与过配釉工艺与窑炉烧制两方面的实验课程,不了解釉的发色原理,不懂得窑炉中火、低火、高火对烧制作品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够预测创作的结果?学生对设计创作效果不应仅仅是想象,更应该积极的参与到陶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为了减少废品率,实验室需建设小型试釉机器,新配的釉料要经窑试烧,试验成功后,新的釉料配方才可使用。

2.2陶瓷教学材料的规范化管理

陶瓷工艺实验室应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陶艺材料库,里面包含丰富的教学所用泥料、釉料与工具。不同的泥料适应不同的造型手段,一块粗陶泥无法制作出细腻的质感,粗陶泥的粘性也不如瓷泥,塑形时难免会断裂。不同泥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经窑炉煅烧后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规范化的陶瓷泥料应尽量配备齐全,包括陶泥、紫砂泥、中白泥、高白泥、彩色瓷泥等。对釉料的配置无需应有尽有,因为不同的釉料,烧制手法也不同,实验室可配置常用的几种釉料,颜色上尽可能丰富一些。拉坯工具、修坯工具闲置时需集中放置于材料库,分门别类进行管理。上实验课时,放置于学生操作台的右前方,统一管理,以免遗失。

2.3探索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制度

陶艺实验室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

1)创作时间较长、不固定性。从一块泥料制型、修坯、雕刻、上釉,再经过一次煅烧、二次煅烧、甚至三次煅烧,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瓷器作品,整个过程最快也需要半个月,慢则需要数月。

2)材料计费。很多高校不在陶瓷产区,学生购买陶泥材料相对困难。陶艺实验室每年有必要集中采购一些适用于教学的陶瓷泥料、釉料与工具。实验室对学生所售泥料按成本价计费,对于正在上陶艺课程的学生所用泥料是统一收取一定费用,泥料与其他材料是尽其所用,直到课程结束(陶艺工作室需对材料计费价位应有明确规定,课程学生用泥与非课程学生用泥应公平对待;教师在实验室创作时所用材料,也须按规定支付材料费)。

3)实验方式特别。制作陶艺作品的实验方式有别理工科的严谨性,陶艺实验创作时,需要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学生可以听耳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创作。创作地点也是多样性,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室盘泥条塑形,也可以在拉坯机房拉坯塑形或者在釉料材料库上釉,更可以站在走廊修改坯体,晾晒作品。正是由于实验教学方式的不同,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也应切合其特色与实际。首先,在陶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严格遵循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其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不同的课时安排需求。其次,把实验教室与基本实验设备交给班级负责,课程结束后,由实验员清点设备、桌椅,并交付给后续班级。其三,实验员全程监督,保证学习环境干净、安全。最后,实验室需权衡利弊,制定适合实验教学发展的制度章程,改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为教师与学生创建更好的教学环境。

3结语

陶艺实验室是学校进行陶艺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保障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是实验室的根本目标,实现陶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是教学单位的长期任务,是一项精细的工程。陶艺实验室应根据教学需要,扩大教学设备的建设,规范管理实验材料,合理分配教师与实验员的工作量,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从而为实验教学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实验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光真.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2白明.另说陶艺.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3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2~15

4张瑞.陶艺工作室实践教学工作的特点与探索.实验室科学,2013(3):171~173

陶瓷工艺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利用德化陶瓷文化教育资源,开展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德化陶瓷文化教育,并加强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间的交流与联系,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乡艺之乐,从而达到乡土文化育人的目的,更好地把陶瓷特色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之中?

1 通过陶瓷参观,提高学生的的德育教育活动。

瓷都德化拥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陶瓷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商店、陶瓷工厂在德化星罗棋布,屈斗宫古窑址、陶瓷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陶瓷历史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让学生领略悠久灿烂的制瓷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了解古代中国的制瓷历史,不同时期陶瓷工艺的不断完善和现代陶瓷技艺的发展过程。学生身处瓷艺数千年的文化氛围中,很自然的在脑海中产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参与陶瓷创作,领悟陶瓷文化从行为教育达到由美悟德。

组织学生参与陶瓷生产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从毫无光彩的一堆白色瓷土,如何经过提炼加工、拉坯成形、上釉烧制等工序,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的全过程。其实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是经过层层工艺而成的,可以说制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恰恰对学生磨练意志力、培养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学们懂得经过这么多的工序,在以手工生产为主导的陶艺创作中,制作一件完美的陶艺作品的可贵,陶瓷的完美不是说创作者做到尽善尽美就会一定成功的,最后还要经过火的烧制才能达到完美。所以说陶瓷艺术也称为"火的艺术",一件好的陶艺作品是非常难得的。

3 构建校内外、课内外开放式的德育教育平台

有效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以校陶艺工作室作为陶瓷文化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定期举办陶艺制作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及时参加县教育局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德化县中小学生陶艺比赛,邀请大师开专题讲座,扩展对学生的陶瓷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陶艺教育特色氛围,设立陶艺教育成果展示等宣传阵地,定期展出陶艺图片、活动照片、获奖证书等。

陶瓷工艺范文第6篇

一、中国陶瓷美术市场的现状

(一)人才现状

传统的陶瓷创作艺术人员的培养不是系统的学校框架教学过程,而是注重生产实践,以及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才能够培养出手艺和思想都比较扎实的陶瓷创作艺术人员。首先,我国成人教育培养的美工人员在陶瓷艺术品鉴方面都有较好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同时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养,具有了非常深厚的生产制作经验,但是在经过了相应的系统培训后,工艺人员的创造动力已经有所改变,从而缺乏了陶瓷工艺创作所应具备的热情和感情,也使陶瓷美术创作的原始情感被埋没,所体现出来的只是单纯的表面精美,毫无灵魂可言。同时,学校的教育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只重视理论的教育,而忽视了手工实践的重要性,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陶瓷艺术的创造需求是脱节的,甚至是不利的。

(二)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结构以及相应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进行调整,相关设计人员的大力培养,是企业维持生存和进一步扩大竞争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陶瓷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创新是必要的,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才能够迎接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只有具有完善的竞争创新理念,才能够使陶瓷美术设计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具有民族自身特色的工艺品,在符合民族特色发展规律的同时,发扬国粹,发扬中国文化,提高陶瓷美术品德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产品的品评、展览中,需要设计人员设计出具有市场潜力、民族特色的更加形象生动,引感共鸣的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二、中国陶瓷美术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以及审美需求都在发展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来,我国的陶瓷艺术止步不前,产品设计迎合市场,丧失了自身的独特魅力和人文精神,不利于产品的发展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加强。另一方面,古玩界的陶瓷艺术品确实奇货可居,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艺术家的关注。想要创作出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陶瓷作品,需要创作人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才能制做出具有强大感召能力的陶瓷作品。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对待陶瓷艺术创作具有纯粹的热情和完美的追求,才能够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具有生命力,体现创作者生活热情的陶瓷艺术作品。

我国的陶瓷美术发展,需要具有接收新鲜事物、新鲜审美观点的勇气,所以,设计者应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文化历史特色,将我国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新鲜的社会发展相融合,创作出符合时展,同时又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工艺作品。从而更好的扩大陶瓷生产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竞争能力。

三、中国陶瓷美术市场的决策管理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发展观念、市场竞争观念是企业发展和扩大的根本条件。尽量为设计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注重设计人员情感的培养以及生活阅历和生活洞察力的培养,提倡设计人员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不受金钱和其他物质环境的影响,为企业创作出具有个人情感特色的优秀陶瓷美术作品。同时,企业也需要尊重、理解、鼓励和激励设计人员,大胆的激发创作人员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发展的竞争意识,开发和协调市场发展动向,增加企业文化的内涵,使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企业发展责任心,才能够使其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更具有个人特色,同时更加符合市场发展潜力的陶瓷美术作品。

四、中国陶瓷美术的市场需求

陶瓷工艺范文第7篇

先来谈谈我国陶瓷工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史,如:新石器时掘于黄河、长江流域古文化的陶器;商汉时期瓷器的产生与发展;从唐代的“唐三彩”到宋代的各大著名瓷窑,及现时盛行的古陶瓷珍品的拍卖等,在交流与研讨中,简要了解陶瓷工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和功能等,都能获得极其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某次历史片的观看,却一下子震碎了我深深根植于心底的那一份自豪、那一份骄傲!骇人惊厥的一幕,沉重地压上心头,难以忘怀。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在那个西方列强的时代,同样,避免不了被疯狂掠夺的厄运。造型美观、技艺精湛的大量陶瓷珍品与青铜器、古画等宝贵艺术精品一同被掠夺,被漂洋过海,盗离中国。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国家若是强盛,谁还敢来瓜分与掠夺?

那么,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方方面面地分析一番,总结起来,甚是复杂。

偶尔,在某次历史片的观看中,一件小小的瓷器珍品,却给出了我们最简洁、最明了、最惊人的答案。

片中,一个豪华的西方大教堂内,一箱箱中国陶瓷珍品铺满了一地,周遍上下三层,密密麻麻地围满了红毛贵族“绅士”,正在兴奋地指着诸多宝贝,夸夸其谈地做着他那伟大的“中国淘宝之行”专场演说。

贵族们在目不暇接的赏识与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大开了眼界。在这里,西方贵族们的赞叹,足已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自豪感。原本,艺术品就具有让欣赏者从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真理。

随着“绅士”滔滔不绝地演说,贵族们在赞叹之余,内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同时在一部分贵族中,也渐渐地产生了些许疑问:如此“博大精深的文明大国”,真可任由随意掠夺、自由来回?

一阵清脆的破碎声,划过教堂的每一个角落。台上那件被“绅士”不断推举、祥解细析的无比耀眼的精品瓷器,应声而落,顷刻间,变成了一摊碎瓦。“绅士”的举动,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不论是片中贵族,还是片外的观客——我等。

“这可是他不远万里,好不容易成功获得的宝贝呀?”

“绅士”对他的举动,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他的解释,轻易地破解了贵族们的种种疑问;他的解释,更深深地刺痛了我——一个极其普通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者的心。

“我亲爱的同胞们,那个所谓‘博大精深、强大无比’的中国,它就跟这个名贵的瓷器一样——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可它却有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堪一击’!”

神气十足的“绅士”如是说。

珍贵的国宝,惨遭如此命运,令人哀叹不已。外国列强还居然对中华民族有着如此傲慢的比拟与解说,震惊下的我,无比悲痛。多少年来的自豪感在此刻竟荡然无存。所剩的,唯有那井喷的愤怒、的耻辱、沉痛的反思……

陶瓷工艺——中华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竟成了西方列强们如此认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形象代言”与“有力依据”!

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反思,一段中国美术史不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吗?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欣赏,集认识、教育、审美三大社会功能于一体,始终为我们呈现着美好、兴盛的一面。然而,在列强眼里,却有着如此另类的认识与教育功能!

往事不堪回首,西方列强的屈辱岁月,我感到悲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真如那精美的陶瓷,难于呵护至善。在国力衰竭的历史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就变得暗淡而颓废。

呆呆盯着世界地图默唠:“中国!不就是那只巨大的母鸡吗?嘴角下,俨然一只毛毛虫状的日本岛。”“只要鸡妈妈脖子一伸,毛毛虫便可嘴到擒来。”如小儿随想,也不见有多怪异。可是,就这样一只毛毛虫,却如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在中华大地上,翻肠倒肚,侵占东北三省,烧杀抢掠,势不可挡。难道,这真应了西方“绅士”对中国那“不堪一击”的定论吗?

陶瓷工艺范文第8篇

关键词:紫砂;一粒珠;设计;审美

1 前言

紫砂壶是宜兴特产的一种天然细陶土,经过精选、精炼、精制而成,然后在1000多度的高温中烧成的。紫砂壶的生产,从陶土做坯到产品烧成,要经过选料、炼泥、制坯、成型、书画雕刻和入窑烧炼等工序,其中以成型为主要工艺过程。紫砂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由于紫砂泥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在缺乏经验的人手里,三把两捏,不是涣散,就是硬化,掌握控制的分寸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2 紫砂《一粒珠》的设计及审美特质

在我国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实而质朴,瓷器丰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质彬彬。在世界上,宜兴紫砂是独具特色、独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紫砂陶器皿或平中见奇、或华而不奢、古朴典雅、千奇百态,堪称为陶瓷艺术品类之佼佼者。因此,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宜兴紫砂的地位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紫砂壶作为传统的实用陶瓷工艺品,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有着传统工艺品根深蒂固的民族根基,有着前辈们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积累,这些都是留给后人最可贵的财富,它也被一代代紫砂艺人所传承。紫砂壶自曼生以来器形不断丰富,样式日益增多。按大的形制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一粒珠》就是典型的光货壶式。

《一粒珠》保持"圆"的个性,弯流圆把,前呼后应,上下稳定,充分体现传统紫砂壶器所注重的实用性能,可谓亦用亦赏。质感润泽,雍容华贵,大气沉稳,壶体乳脂似玉,曲线优雅,腹部饱满丰润。

在《一粒珠》的身上,看到了尝试的胆量和高超的光货器制作水平,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新潮频出的紫砂世界里,我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坚持将传统的紫砂工艺展现给世人,不失为对这一文化的虔心继承。《一粒珠》看似简约大气,实则最见作者的制作功力、尝试胆量与独特构思,整件作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都呈现出数学比例精确的圆弧形,每一个细节都修整至近乎完美。

紫砂陶独具魅力,不仅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惟一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溪头一丸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g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