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坍塌事故

坍塌事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坍塌事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坍塌事故范文第1篇

1、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小面积坍塌事故,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对坍塌部位前已开挖断面进行加强支护,可在初喷砼结束后迅速安置钢拱架,并及时喷锚进行围岩封闭,支护范围尽量靠近坍塌面,然后再进行复喷砼封闭围岩,最后在进行清理。

2、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应立即尽可能地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安全。及时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救护工作。准确记录坍塌范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坍塌范围的控制。

3、防坍塌事故发生,项目经理立即组织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及各职能小组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并协助项目经理做相关辅助工作。

     4、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公司有关部门和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各施工队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石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外包队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安排人员在路口迎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指挥与控制:

①观测预警

由工程部技术干部和各工班指定人员加强监控量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确认坍塌险情,提前发出预警提示。

a与当地气象台建立天气服务联系,根据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统计,加强隧道变形观测及超前地质预测;

b注意观测隧道已开挖断面的变形;

c观测数据有变化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以便组织施工抢险。

②施工报告 

V类围岩或围岩较差段在开挖时,工人要身系安全带,安全带长度松紧适宜,如有坍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③安全撤离 

当出现坍塌事故时,由项目部领导下令,立即电话通知值班室,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洞内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衬砌台车等安全平台进行自我保护,等待项目部、业主及政府组织救援。

④组织抢险

a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b组织抢险突击队,由各工班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挡护拱架,控制坍塌范围的继续扩大;

c在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时,由项目部决定组织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敏的工人进洞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d安全员做好准备,并视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⑤供电和照明

a在坍塌可能危及到洞内变配电设施时,应果断断电,防止个别线路漏电发生意外;险情排除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后可恢复供电;

b启动专用照明线路,保障隧道内必要的照明需要。

⑥设备

在发生坍塌事故时,如设备不能撤离到安全位置,应使设备处于动力关闭、加固和适当防护状态,防止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5、通讯

各救援小组与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机关和外部救援机构建立起畅通的通讯网络。

6、警戒与治安

a在发生坍塌险情时,保安应加强洞外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闲杂人员围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禁止地方老百姓进入施工现场,防止再次事故的发生;

b加强洞口看护,未经公司统一组织不得放入任何人员。

7、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主要应急机械设备及物资表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1

2

装载机

3

3

自卸运输车

3

5

电焊机

3

6

水泵

2

7

发电机

2

8

通风机

1

9

注浆泵

1

10

砼喷射机

2

11

20型工字钢拱架

20

12

临时支护木撑

m3

5

13

应急车辆

8

随时调用

14

主要应急物资:

①在洞内显著位置配备适当的救生器具,如逃生管道、安全绳等;

②内部电话、对讲机等联系工具保持畅通;

③自备发电机和照明专线保持良好工作状态;

坍塌事故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大模板;坍塌事故;技术管理;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加快,许多高层建筑工程逐渐向大型化、高度化、复杂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大模板支架系统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施工工艺,具有诸多的优点,在城市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高大模板支架系统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需要攻克高度高、承载力低和承载荷载重等施工难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支撑体系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这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而且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施工单位应重视高大模板支架系统的施工,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

1 工程基本情况

某工程项目为框架结构,建筑高度27.5m,首层层高5.5m,2到5层层高均为4 m,事故发生部位在三层顶2~4轴线与C~E轴线之间,模板支架高度15.6m(电石炉基础底板顶标高为-2.13m),三层楼板厚150mm,边梁截面分别为400×1200(mm)、300×1000(mm)、600×1300(mm),中间梁300×700(mm),属超高、超重模板支架体系。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该模板支架均未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立杆间距1.3m~1.5m,步距1.8m左右,纵横向水平横杆严重缺失,梁底顶撑使用扭曲、过细的细木杆替代钢管,部分丝杠顶托安装偏心且螺杆伸出钢管顶部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水平横杆对接接头,部分立杆对接

接头未按规范规定错开,未设置纵横向、水平向剪刀撑,梁底立杆与横杆连接未设置防滑扣件,支架也未与已完建筑结构一层、二层柱子进行刚性拉结,现场随机测量若干根钢管壁厚最薄处2mm,小于规范3.6mm,现场多处发现有扣件崩裂残片。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有关架体构造要求,本工程三层顶、梁、板模板钢管脚手架支撑架体构造设计中,至少应做到落地钢管立杆间距应≤90cm,横杆间距≤150cm,其中上部1/3高度内适当加密,纵、横、水平三方向剪刀撑应≥3道,梁底、板底最上部大横杆应与立杆交接处加设防滑扣件,梁底另加设钢管顶撑,满堂支架四周应与每层结构柱连接,所使用钢管、扣件进场时至少抽一组检验批检测并据实计算设计,且扣件扭力矩应按规范检查,混凝土浇捣前应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并书面填写验收合格同意浇捣混凝土结论书。

2.2 技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对该工程未办理工程招投标手续,提供的设计图纸无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盖章和签章,选择无任何资质的个人承揽工程且未签订合同和协议,未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也未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把工程直接发包给了某包工队(无任何资质),未督促施工方对该工程高大模板施工编制专项方案并严格实施。该建设单位违反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违法建设、违法发包,不能有效组织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对施工方(某包工队,无任何资质)选择、管理不合法、不规范。

3.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某包工队无资质,未能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未编制该工程6#电石炉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组织专家论证审查,未对钢管、扣件进场检验和复试,也未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施工负责人无资格证,其他施工人员尤其是架子工、电工、电焊工、塔吊司机、起重工均无证上岗,未见6#电石炉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交底和验收记录,未见该部位混凝土浇筑令。总的来说,施工方项目管理不到位,现场混乱,作业无序;现场无合格技术人员,未见到任何技术资料。

3 梳理归纳,模板支架存在的共性问题

最近几年,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对高大模板的施工不够重视,不断发生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笔者也参与了几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调查工作,尽管每个工程都有不同之处,但究其原因却十分类似,经过梳理归纳,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

3.1 通过现场勘查支架搭设情况,往往发现

(1)开挖回填土方不平整、不夯实,造成立杆基础承载力不符合要求,立杆基础未设置垫木或支座,不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或扫地杆设置严重不足。

(2)立杆垂直度偏差过大,受压承载方式为偏心受压,产生一定量的弯矩,稳定性较差。

(3)立杆对接接头、水平横杆对接接头未按规范规定错开,基本在同一平面或立面上。

(4)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过大,尤其支架顶部立杆自由端过长,往往大于0.5m,约束杆件不足,不符合规范或方案规定。

(5)纵横向水平横杆严重缺失,不能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体系;纵横向、水平向剪刀撑设置不完整,剪刀撑的数量和间距不符合方案和规范要求。

(6)梁底顶撑使用扭曲、梁底顶撑未与其他杆件连接,部分可调支托安装偏心且螺杆伸出钢管顶部长度过长,且可调支托螺杆直径过细、支托板的厚度较薄。

(7)大梁底两侧立杆与梁底小横杆连接未靠近主节点,荷载传递路线不合理,造成荷载计算时未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搭设情况,且大梁两侧立杆与小横杆连接未设置双扣件进行防滑处理。

(8)钢管壁厚较薄,扣件质量差,锈蚀、变形较为严重,有些钢管焊缝开裂,施工现场不能提供钢管、扣件进场检验和复试检测报告。

(9)工程项目部对高大模板工程的施工重视不够,方案编制不具针对性,未选取最不利的荷载单元进行复核计算,属于专家论证的方案未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10)未严格按照方案或相应技术规范进行交底,交底流于形式,交底内容空洞,缺乏相应的节点详图和关键部位的技术措施,造成方案与现场实际操作不一致。

(11)施工现场往往是木工搭设支撑架,而非专业架子工,为赶工期,先满足模板安装需要,在浇筑混凝土前再加固整改支撑架,既浪费人力又加固整改不到位,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凭借施工经验验收,埋下很多隐患。

(12)混凝土浇筑顺序安排不合理,浇筑过快,浇筑未分层等。

3.2 查阅工程项目部管理资料,存在以下问题

(1)工程项目部未按规定设置安全专职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监管不力;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等相关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劳务公司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劳务负责人未向班组分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班组不严格按方案实施,严重违规操作。

(3)设计单位未对高支撑模板支架体系等特殊工序进行安全生产防止事故提出设计说明和指导意见。

(4)监理单位监理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中标项目总监不到场;总监代表不按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理,对模板支撑架不认真组织复查验收,违规签发混凝土浇筑令,旁站监理监管严重失职。

(5)建设单位违规发包工程,报建报监手续不全,施工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力度不足,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审查不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不到位。

4 预防措施

高大模板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这在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已明确规定;关于模板支架的搭设,在建设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中已有明确的技术要求,作为施工企业,要认真吸取同行业曾经发生的模板支架坍塌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还是可以避免该类事故的发生。

(1)工程项目部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措施,配足人员,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安全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应由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2)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小组,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施工图纸,选取最不利荷载单元进行设计计算;要现场实地踏勘,讨论研究模板支架的搭设工艺流程,深度优化施工方案,认真组织专家论证审查,按照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订完善。

(3)对于关键节点、关键部位的支架搭设要求,技术人员绘出节点详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对施工班组认真交底。

(4)现场搭设作业时,进行测量放线,定好每根立杆位置、标高,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员、监理员严格旁站监督,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符合方案或规范规定的,坚决要求返工,项目经理对高大模板工程的施工实行带班制度。

(5)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对高大模板支架的验收内容要根据方案要求进行量化,不能凭经验验收。验收先由项目自检,总监组织相关人员联合验收。验收要有结论,验收人员必须签字,验收不合格的,严禁浇筑混凝土。

(6)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建设法律法规,依法发包工程并办理施工许可证、工程监督手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人员资格,依法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重要节点进行监督。

5 结语

高大模板支架系统施工在技术、管理和组织等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认真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并逐步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保护意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坍塌事故范文第3篇

   市委、市政府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市、区有关方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公安、消防、卫健、住建和民兵等救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截至发稿时,已搜救出被困人员20人,其中9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人员正在全力救治。

   来到事故现场,陈敏尔、胡衡华实地察看垮塌建筑,向现场指挥人员了解被困人员情况,现场指挥调度搜救工作。随后,陈敏尔、胡衡华在现场指挥部召开指挥协调会,对救援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

   陈敏尔强调,要把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搜救被困人员作为当务之急,抓住黄金救援时间,动员一切力量,穷尽一切措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尽最大努力把被困人员抢救出来。要加强现场统筹调度,坚持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各方面力量分工协作,有序推进组织、协调、救援等各项工作,全力做好人员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处置工作有力有效。要做到科学救援、安全施救,依靠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把被困人员找到,注意避免被困人员发生二次伤害,同时保护好救援人员安全。要全力抓好治疗,把现场救治和医院救治结合起来,做好一人一方案,精心开展治疗,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尽一切办法减少人员伤亡。要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照顾好受伤人员和遇难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要做好事故原因调查,迅速组织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依法严肃处理。要加强信息,做好舆情引导,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秩序稳定。这次事故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教训十分深刻。安全生产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工作,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把隐患找出来,把漏洞补起来,把责任落下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陈敏尔、胡衡华还来到医院病房看望伤者,询问受伤情况,了解治疗方案,向家属表示慰问。陈敏尔说,请大家安心治疗,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恢复健康。他还叮嘱医院和医务人员,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帮助伤者积极恢复。

   目前,救援和善后工作有序推进,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发现煤气泄漏该怎么办?

   一、杜绝一切火源,严禁开关电器

   严禁在室内开启各种电器设备,包括手机、排气扇、电风扇等等,以防电火花引发爆炸。

   二 、关闭煤气阀门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关闭煤气瓶阀门。

   三 、打开门窗通风

   把家里所有门窗打开通风,稀释空气中的煤气,使之不能达到爆炸极限。

坍塌事故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坍塌事故;风险;对策

随着生产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发展,桥梁建设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面临的难度逐渐增加,其风险越来越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坍塌事故是比较严重的风险之一,其发生的频率随着环境的复杂性而逐渐升高,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桥梁坍塌事故的风险分析,有助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安全。

一、桥梁工程坍塌事故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桥梁设计不合理

桥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理论知识不全面,导致桥梁长期使用而出现疲劳,加之不断的振动影响,导致桥梁开裂,严重的出现断裂的情况。很多桥梁为了满足创新的需求,更是没有充分考虑安全要素。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无法正确计算桥梁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结构和构件设计不合理,加大了桥梁出现坍塌事故的风险。

(二)桥梁的施工技术落后

桥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其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之间密切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分析问题的综合素质不强,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都会引发桥梁施工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出现。目前,我国桥梁工程施工的管理机制混乱,偷工减料事件时有发生,各种腐败问题严重。致使桥梁工程完工后经常出现局部质量问题货坍塌事故。落后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是桥梁工程存在风险的关键。

(三)桥梁施工材料和负荷能力不达标

桥梁施工所用材料是桥梁质量的保证,其中混凝土容易出现碳化和锈蚀等情况,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施工材料在选择时没有考虑其耐久性和性能退化等因素,导致材料耐久抗力逐渐降低。桥梁结构部分的材料更要提高耐久性、防腐性、耐热性、耐火性等性能,以降低坍塌事故的风险。桥梁工程主要承担各项运输任务,其负荷能力是桥梁安全的保障。而桥梁施工中对桥梁负荷能力的重视不足,没有具体分析桥梁所处的环境和车流量等情况,桥梁的负荷能力往往不达标,很多桥梁存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其风险不断增加。

(四)桥梁工程缺少科学的养护检测

桥梁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等侵袭后,其负载能力逐渐降低,导致坍塌风险增大。科学的、及时的检修时确保桥梁安全性的关键。若桥梁安全检修不及时,桥梁内部结构损伤无法修复,其在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的坍塌危险相比之前高出数倍。

(五)缺少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资源的开发控制不力,导致环境越来越差。环境的变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近些年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们的财产安全。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桥梁工程结构所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泥石流、洪水等对桥梁造成直接冲击,严重损害桥梁的结构,进而出现坍塌事故。自然灾害成为在成桥梁坍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个别地区在桥梁根基附近过度开采砂石,导致河床宽度越来越小,在洪水暴发时不利于减缓水流的流速,间接增加了洪水对于桥梁结构的冲击力,强大的冲击力将桥梁附近的砂石冲走,桥墩塌陷风险增加。

二、桥梁工程坍塌事故风险的预防对策

(一)规范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桥梁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住环境、用途、位置等因素,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科学计算桥梁的负荷承载能力。因此,规范桥梁工程设计和施工,是降低桥梁坍塌风险的重要保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和施工,提高桥梁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设计人员要对桥梁的结构、安全性、负荷承载力综合分析、科学计算,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桥梁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降低桥梁工程坍塌事故,提高桥梁安全性的关键。因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锻炼,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创新施工管理安全机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还要采取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桥梁工程施工中要不断进行安全试验,通过实践经验积累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安全检修机制

桥梁工程坍塌事故的预防中,安全检修的作用无可替代。桥梁的使用和运载情况检修和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桥梁的安全性。桥梁结构构件的耐久性不同,检修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对各个部件分别养护,以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检修人员还要定期评估桥梁构件的安全性,加大维修的投入,建立维修和养护记录制度,为以后的检修提供支持。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

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出台相应的政策严厉打击迫害环境的行为。组间环境保护小组,针对管辖区域内的桥梁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督,严格控制河床内的砂石开采量。对于砂石开采要有相关的审批,切不可随意开发,影响河床的生态平衡。对于河床较窄的地区要合理扩宽,出现塌陷的桥墩在及时修复和填充,减少桥梁出现坍塌的风险。

三、总结

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确保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坍塌事故是桥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受到设计规划、自然条件、施工技术和检修维护等多方面的影响。针对桥梁工程坍塌事故的风险分析,可以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作者单位:青海众禹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坍塌事故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支模;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large span and heavy load component, the emergence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happen collapse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the phenomen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The author of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for tall accident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s the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high mode; collapse;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大支模体系是建筑行业施工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其支撑体系稳定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目前,高大支模体系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惨重的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提高高大模板工程的安全策划,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高大模板体系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

1 工程概况

某框架厂房,层高8.3m,跨度民主78m,建筑物长度160m,钢筋砼独立基础,主体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屋面为钢筋砼梁板结构,框架柱网10×10m,最大梁截面尺寸350×1000mm,普通梁截面尺寸300×700mm,砼强度C30,屋面梁板混凝土浇筑量4200m3。楼面支模方法根据《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属高大模板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对屋面跨中进行浇筑,在砼浇筑36m3约200m2时屋面发生下沉,并有异响声,在立即停止施工并撤离人员后,中间部分5~7/D~E发生坍塌。经确认无人伤亡,但事故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较大。

2 从技术管理方面分析坍塌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要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事故现场调查结果:施工单位已按照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批准、审核、专家论证程序办事,也按规定向当地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申报专项方案经专家组讨论审批。

3 高支模支撑体系材料方面的分析

3.1 构配件的质量

(1)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的规定。

(2)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2008)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2008)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采用φ48×3.5mm(新标准要求为48.3×3.6mm———编者),钢管壁厚最低不小于3mm。

(4)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及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

(5)钢铸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2009)中规定的ZG200-420、ZG230-450、ZG270-500和ZG310-570号钢的要求。

(6)钢管扣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规定。

(7)扣件的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事故现场调查结果:该工程所用钢管一部分新钢管一部分旧钢管,均按照相关标准检测合格,符合高支模方案论证的要求。

3.2 木材的选用

(1)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

(2)木材材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规定。

(3)用于模板体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规定,不得利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事故现场勘查结果:该工程所用木材符合高支模方案论证的要求及相关规范标准。

3.3 竹、木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

(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事故现场勘查结果:该工程所用竹、木胶合模板板材符合高支模方案论证的要求及相关规范标准。

4 施工工艺技术方面的勘查

4.1 高支模论证的施工方法

(1)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柱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柱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立柱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2)柱模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柱砼,然后再绑扎梁板钢筋,梁板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体结构拉结牢固。经有关部门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梁板砼。

(3)浇筑时按梁中间向两端对称推进浇捣,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搭设本方案提及的架子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

(4)根据当前模板工程工艺水平,结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决定采用梁侧模板、扣件式钢管架作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

(5)立柱及其他杆件搭接要求: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柱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6)水平拉杆

坍塌事故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支模体系 坍塌 措施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63-01

模板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中极易引发群体伤亡的危险源之一,尤其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层高的建筑越来越多,一些高度大于4.5m,且采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模板工程频频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工程基本情况

2013年5月30日11:00上午,太原某工地地库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架体突然坍塌,坍塌范围为10-13轴H-F轴内,坍塌面积为300平方米,砼约为160立方米,坍塌的形状为锅底状,四周钢筋撕裂伏地,地库从底板到板面标高为5.4米,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现场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该模板支架立杆下无垫木,部分立杆上下同时使用可调托丝,顶板的梁托支撑用的可调托丝架单钢管,可调托丝长度大于25cm,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过大且没有连续连接,未设置水平剪刀撑与纵向剪刀撑。

2、相关资料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中未提及地库的模板架体施工的方案措施,架体搭设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架体搭设与模板施工完成后未进行质量、安全验收。

3、管理行为

带班负责人与工长均没有收到安全交底,浇筑申请,浇筑方案,凭经验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只是口头与施工单位质检员提过方案未申报,砼浇筑未申请,并未制止施工,现场监理监管严重失职。

三、采取的措施

1. 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施工企业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工地施工项目班子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以现场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及施工班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作为施工项目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管理层到工作层,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定期对项目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 建立健全领导带班管理制度。项目部领导现场带班实行交班制度,轮流带班领导要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第一的责任,全面掌握当班的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对项目所有部位,所有环节进行检查,并指导现场人员安全作业。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及时制止;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交接班时应向对方详细告知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4)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 、

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用工管理制度等。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

2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1) 公司教育。通过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三违”:即不违章指挥 、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保证“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利用过去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给家庭社会造成的损失,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2) 项目教育。全体职工都必须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及培训,让职工掌握必备的安全基本知识,安全知识的重要内容。本项目的生产状况、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施工作业的危险区域、危险部位、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及各种安全技术规范。

3) 班组教育。定期开展班组安全活动,以安全问答有奖制度,让工人意识到自己工作环境的危险性,熟悉本班组易发事故的部位,结合行业特点,利用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教育,使工人对照先进找差距,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对于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通过考试合格取得岗位证书后,持证上岗。

4)日常安全培训教育。所有施工人员应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日常教育的内容:(1)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人员不准穿拖鞋、高跟鞋进场;不得在工作中开玩笑、打闹以免发生事故。(2) 不得酒后作业,遵守施工现场相关规章制度条例在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严禁明火、吸烟等。(3)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安全标志及警示标牌不得任意拆除或移动。(4)现场材料堆放要整齐稳固,搬运材料、半成品等应由上而下逐层搬取,不得由下而上或中间抽取。

3 .加强安全技术交底

1) 安全技术交底的原则。一是交底必须全面具体 细致明确 针对性强; 二是安全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给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三是安全交底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交底双方必须在交底书上签字确认,防止走过场,以利于确认各自的责任。

2) 安全交底的要求及内容。工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 施工方法以及安全措施向施工负责人和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的危险部位;针对危险部位采取的预防措施;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和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躲避和急救措施。

2. 加强模板搭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 建筑施工模板支架搭设必须由持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架子工进行搭设。

(2) 搭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指定专人实行过程监控,对剪刀撑设置、连接件等关节点进行验收,并如实填写验收记录。

(3) 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确认安全可靠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模板支撑的拆除,必须在确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且拆除的顺序也应严格遵照模板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严禁野蛮拆模。

3. 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

(1) 监理单位要按照规定配备项目监理人员,确保企业资质、人员数量、资格等条件符合有关要求。

坍塌事故范文第7篇

1.1反映事故总体状况的数据2004~2007年、2010至2012年共7年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数量与死亡人数见图1。在所有事故中,以群死群伤、损失严重为基本特征的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数量与死亡人数见图2。1.2反映事故类型的数据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按照标准分为8类。将7a间发生的所有事故按照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入表1。将7a间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按照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入表2。

2数据分析

2.1事故总体状况图1数据显示,安全事故数量以及死亡人数都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年均分别减少7.2%和6.6%,这说明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事故频发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善,安全法规和主管部门的政策已经发挥作用,建筑施工安全状况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图2中,以群死群伤、损失严重为基本特征的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数量与死亡人数同样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年均分别减少3.9%和3.4%,该递减趋势与总体状况相比更为缓慢,且2012年度与上年相比还有反弹的现象,说明对于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的努力尚不容乐观,而且任重道远。以上分析与文献[3]的研究结果也基本吻合。2.2事故类型状况就各类事故的总体发生频率而言,表1数据显示,近年来高居前三位的事故保持了基本稳定,其余类型的事故在各年度的发生频率排序各有升降。2010年事故发生频率按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在其他各年度,事故发生频率按由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分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对于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频率,通过对表2数据的观察发现,坍塌事故在各年度位居第一,保持稳定,其发生频率沿50.8%的中值上下波动,在2006年的最高点为61.54%,即使2011年的最低点也达到了40%,对此可表述为:近年来,每两起群死群伤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有一起是坍塌事故;在各年度中位居第二的分别有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位居第三的分别有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在表1和表2中的数据也显示,各年度中发生频率排序较低的事故呈现了较为明显的随机性。以上现象也一再体现出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事故发生的诱因多种多样甚至千差万别,但这些诱因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基础性的条件是相对稳定的。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生频率高的事故类型相对稳定,原因在于近年来的建筑施工活动从总体而言,其生产方式、作业条件和管理模式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一认识即使从业内人士和研究者的经验性的观察中也可得到证实。表3是6个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或略高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总体的发生频率排序,这些数据尽管不处于同一年份,但时间相近且处于其正常发展时期,所以具有可参考比较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高处坠落的发生频率为最高,体现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其共性[4],通过对于表1和表3的观察验证了这一点。其余事故的发生频率则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而对于坍塌事故的发生频率,在2006/2007年的英国位于第四,在1999年的台湾位于第三,在2005年的香港位于第三,坍塌事故在表1中基本位于第二,作为较大及以上事故,在表2中位于第一。因此,有理由说,坍塌是我国多发、易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类型。2.3坍塌事故成因建筑施工中的坍塌主要是土方边坡支护坍塌和模板支架坍塌两类,与发生事故的其他活动相比,边坡支护和模板支架两类施工活动鲜明的特殊性在于其需要有以设计和计算为核心的施工方案的指导[5]。文献[6]的成果表明,计划活动和执行活动合而为一的分包商对于事故源的控制能力最强。而经验观察表明,我国的边坡支护和模板支架施工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而是施工单位的现场实际技术能力不足,低于其名义技术能力,难以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导致设计者与操作者分属不同的组织,且二者缺乏有效的交底沟通,甚至会发生设计者考虑到操作者的实际行为而采取保守设计、同时操作者考虑到设计者的保守设计而偷工减料的“恶劣共振”状况,再与不良的材料供应状况和错误施工方法相交织,为坍塌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这一被动局面的扭转,并非一日之功。

3结论

坍塌事故范文第8篇

关键词:隧道施工 施工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63-01

隧道施工的环境复杂,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每年因为隧道施工所带来的人身事故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吸取教训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控制,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1 引起隧道安全事故的原因

隧道安全事故是不容忽视的,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要加以重视。根据多年来对隧道安全事故的分析发现,隧道施工中的很多安全问题是由于隧道塌方、机械伤害、触电伤人等方面引起的,此类型事故一旦发生,危害性非常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可观的。其中隧道坍塌现象造成的人身事故最多,下面对引起事故坍塌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的隧道坍塌现象。隧道围岩的压力除了要靠自身的结构来对其进行支撑外,大部分还是要靠隧道中的其它支护来进行的,只有做好支护工作才能减少隧道出现坍塌的现象,尤其是对隧道进行超前支护时更为重要。设计人员在对隧道支护强度进行设计时,是根据围岩的压力参数来设计的,但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对围岩造成破坏,破坏了其原有的参数,原有的支护方案不能满足围岩的压力;对隧道进行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时,没有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工艺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由于支护没有达到围岩的需求,所以导致坍塌事件发生。

其次,开挖方式不当,监测工作没有做好,支护又不及时造成隧道坍塌。在对隧道进行开挖前,要对隧道施工的地质进行勘测,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开挖方式,开挖方式不当会造成隧道坍塌;很多时候为了施工方便而扩大开挖的断面,盲目的拉大了施工的距离使得封闭不及时造成隧道坍塌现象发生;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支护的监测工作没有做好,支护变形时没有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改变措施,造成隧道坍塌现象发生。

最后,由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坍塌。地质灾害造成的隧道坍塌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时候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前方地质的问题,仍然按照原有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导致突然涌水、涌泥等现象发生。

2 编制应急方案

在对隧道进行施工时,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坍塌、涌水等事故的发生,为了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控制,编制出应急方案。应急方案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作出准备,明确应急的职责,具备对应急事件的分析能力,辨别事件特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突发事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避免因突发事件引来的人身事故。

在对应急方案进行编制时,项目部应该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小组,避免发生突发事件时出现慌乱现象而造成更大的事故发生。项目部经理应该做为应急小组的组长,并对应急的组员进行分配,将责任具体划分到每一个人身上;应急小组成立后,要对应急救援中应该做的事情进行分组,每一个救援环节都有相应的组员对应,这样有条理的划分,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因慌乱而造成救援混乱。可以分为现场抢救组、技术处理组、消防排水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几个组要互相协作,保证救援工作有序的进行,减少人身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的损失;在对应急方案进行编制时,还要将应急中用到的设施设备进行配置,辅助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抢救车、挖掘机、运输车辆、电焊机、抽水机等。应急方案的编制要从多个角度考虑,保证其全面性。

3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施工的主要问题,要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与控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把隧道施工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安全事故的控制。

首先,从技术与质量的角度来控制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施工的工艺选择对隧道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造成支护不强,最终导致隧道质量出问题;在进行施工时,要不断地进行超前地质勘测,时刻关注地质条件,避免因地质因素造成施工工艺不当,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在对隧道进行施工前, 要根据施工的环境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施工的设备以及施工工期的确定等;根据不同的围岩选择开挖的方式;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以及新设备来进行施工,提高隧道的质量。

其次,提高本质安全度,降低事故发生率。在对隧道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时,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虑,尤其是对施工设备的选择与配备上,要进行认真的考虑,设备的选择要符合隧道施工的需求,选择配备好的机械设备。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安全指数,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再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约束制度,并且进行安全教育。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定期的进行安全培训,只有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施工;除了要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外,还要实施一些硬性措施,监督施工的安全进行。制定施工的标准制度,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施工,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最后,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建设。隧道施工所要求的施工技术是非常高的,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对施工岗位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减少因施工人员的操作问题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4 结语

目前隧道施工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隧道施工的环境复杂,安全事故容易引发,所以在对隧道进行施工时,要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加以考虑,并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吴从师,丁祖德,叶勇.大跨公路连拱隧道安全控制爆破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1).

[2] 朱宇仪.略谈提高隧道工程技术水平问题[J].铁道建筑,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