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自动化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63-02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1.1 行业背景

工业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实现自动化,就完成工业化,自动化是工业化的最重要标志。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我校于2012年开办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2 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制订20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电气专业和机电专业教师于2012 年暑假期间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

(1)调研成果一:就业岗位。核心就业岗位有:动化设备安装员、自动化设备操作员、自动化设备检修员、维修电工 、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员、销售代表。

(2)调研成果二:企业要求与建议。1)学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诚信、敬业教育,肯吃苦、善沟通的职业素养比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2)就业时要有工作经验,减少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时间。

(3)调研成果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电气自动化行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职业素养,掌握电气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机电电气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能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检测与维护、服务与营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人才规格

3 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师资不够部分,进行教师人才引进(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辅导员教师专业化,高职称教师的传帮带。

4 教学条件建设

4.1 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校内拥有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专业机房三个实训实习基地,占地面积3500多平方米,建有八个专业实训实习室,拥有总价值670多万的先进实验实训仪器设备300多台套,各实习实训室开出率均为100%。校内实验实训室,不仅可能满足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且为社会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培训和鉴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中心通过了湖北省高校基础实验室建设评估验收,并得到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专业实训基地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基本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及生产性实训需要,生产性实训开出率可到50%以上。

4.2 校外实习基地

(1)建设目标——建“厂中校”。

(2)要解决的问题:1)企业要为学生建造学习环境,如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室;2)企业要为学生提供集体学习时间;3)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学习。

4.3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根据课程体系选取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优化,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可用的资源主要为图纸、动画、照片、模型等,我们的建设原则是:

(1)专业性:资源库的建设是以专业为单位,使用时也是以专业为单位,同时还围绕专业来设置培养计划、课程配备、专业建设成果、教师队伍配备、教学资源配备等。

(2)共享性:最终教学资源库不仅在校内使用,同时也给兄弟院校和同行业、同区域企业使用。在教学资源建设时就考虑到相关专业的共享和兄弟院校之间的共享,以及为行业、为区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等。

(3)支持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有其鲜明的特色,如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训教学等,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构建的相关平台和资源要能够支持上述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4)管理评价:基于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平台也需要给教学活动与资源的管理评价提供即时动态的信息,更进一步能够实现对管理者的决策支持

5 不足与改进措施

(1)培养目标太广泛,课程开设散乱,“项目教学法”贯彻不深入。

改进方案:1)培养目标不应太广泛,并有主次之分;2)课程开设应以主要目标为主;3)课程内容应适合高职生源素质;4)课程逐步深化“项目教学法”。

(2)校企合作难,企业积极性低。

改进方案:1)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2)将相邻年级的实训学期错开,使企业常年实习生不脱岗,才能真正顶岗;3)派教师下企业管理学生,并定时授课。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TM76-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22-001

1.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在寻求教学发展时不能绕开任何专业学科,必须针对各个专业的教学做出妥善的安排。因此,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必须保证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符合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毕竟如今的学生要具备更加专业的技能素质,才能更加顺利的融入社会发展潮流中。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开展,学生才能对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全面崭新的认识,从而积极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的目标。可见,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必然要相机而动,及时转变观念,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够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要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学水准的显著提升。

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现实意义

2.1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推行崭新的教育理念

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客观的要求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做出及时转变,以实现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要求的完整契合。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要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作为基点,使崭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动化教学过程中加以及时推广,充分显示专业教学活动的应有功能,让专业教学具备更为直观的示范。

2.2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涵盖了学生未来就业问题。因此,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有效的专业理论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专业知识技能对于现实就业形势的意义,从而督促他们从自身的现状找到差距和瑕疵,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否则,学生空有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形势,无法适应就业的各种需求。学生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前提下,必定能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满足自身的就业愿望。

2.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职业操守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目标,不仅表现在为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做出应有的努力,还表现在为学生步入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优化教学的应有之义。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不单单依靠工作能力及工作效果等方面,还需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便会失去企业事业单位的青睐,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社会就业形势的要求。

3.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原则

3.1尊重个性化特点原则

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在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他们的自身特点,尤其是个性化元素,而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年龄、心理、爱好等因素,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强化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的配合老师进行活动。

3.2与时俱进原则

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不能陷入僵局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优化策略上的转变,这就是与时俱进原则的内涵所在,才能将崭新的教育理念及时融入优化过程中,保障专业教学的成效。可见,与时俱进原则要求对优化教学实习动态的推进,使教学过程在充分尊重变量的前提下开展,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要求。

4.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

4.1重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价值,有效夯实教育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负责人要以学习为渠道,增长自身的教育管理知识,将优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放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这就要求负责人要通过学习认清严酷的就业状况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并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学生身上彰显应有的成效,并保障学生在离校就业后的良好表现。

4.2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要学会与校外的企业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彼此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让中等职业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相关条件,让企业充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优化成果,消除企业要求受聘者上岗必须具备工作经验的心理。这样彼此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为自身发展增添活力。当然,一旦了解充分,彼此的合作机会则会越来越多,学生实习机会就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最终,中等职业学校优化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才能具备持续开展的现实意义。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9-02

一、前言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1936 年至1976年, 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了3.3 倍, 预计从1978 年到2018 年劳动生产率至少增长8 倍。国内外的经验公认: 老设备加自动控制装置( 或计算机) 等于新设备。也就是说, 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设备效能, 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可以使老设备获得新的生命力。德国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用微电脑对纺织业进行技术改造, 使产值增加一倍, 人员减少一半。有人计算后认为, 如果把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起来, 可以把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提高100 倍。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自动化有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 如自动机床、数控机床等; 二是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如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生产自动线、轧钢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及自动化工厂等; 三是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 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工业自动化的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成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供电、工程电气、电气控制设备、计算机测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并运用新的技术对传统的电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作。

二、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我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深感我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落后于该领域应用方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新型技术的应用,提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图,见(图1)。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图中清晰地表明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这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目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存在一些问题是:一,教材较陈旧,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少。二,教学中理论教学时数还是比较多,实验、实训比较少,开设的一些实验、实训,只是单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整个专业的实验、实训还没有形成体系,学生不能系统掌握专业要求。三,实验、实训设备不够先进,制约学生发挥创造性。另外,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少综合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致使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滞后于新技术发展的步伐,使学生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四、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教师的教学要与技术研发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应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设备,还要重点选择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专业教师要关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工作。教师要从现代新技术信息了解和掌握先进自动化设备,从而促进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时间上的先进性,在空间上的超前性。

2、课程设置要灵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是以应用技术为主,因此教师要针对当前电气自动化的现状,选用与时俱进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课程设置能够依据当前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做出相应及时的调整,保证课程设置不落后于当前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求。

3、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应用能力,就业竞争的关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同企业合作有三点好处。第一,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企业需要什么人员,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紧跟技术进步的双师型教师。第三,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可以了解先进设备,了解自动化设备生产过程和专业技术,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类自动化设备发展动向,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加大实验设备投入,设备制作注重功能。 实验室是实践环节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自动化的设备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更新实验设备,开设新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接触到专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掌握最新设计方法和实验手段。另外,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目的,实验、实训的设备要尽量体现实际的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特点。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做出与实际工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相近的仿真设备,进而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工艺、生产技术。

5、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先进知识。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制作工艺的改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日新月异。为了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发展不落后于当前企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同电气自动化水平设备制造企业联系、合作,当生产企业有新的产品研制成功时,我们教师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使教学内容及时获得补充;同时,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新的产品,保证教学的前瞻性。第二,深入到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厂矿企业,了解当前企业自动化的生产力水平,把当前企业的自动化技术和教学相联系,达到高职的教育目的。第三,要积极参加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讨会和产品展销会。通过研讨会教师可以掌握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把握工业发展的脉搏,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理论,指导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的教学工作;通过产品展销会教师可以获得全面的电气自动化产品的信息,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能与时代同步。第四,要善于吸取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当前工业控制领域全部被PLC 技术占领,虽然我们已掌握了PLC 的关键技术,但国外在这一方面研究远远领先于我国,特别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方面,国外发展的更快。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师要善于吸取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丰富教学素材。

6、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改革单一的课堂考试模式, 探索多方法、多途径的考试模式, 包括笔试、设计、操作、答辩、讨论、调研、制作、开卷考试等。借鉴职业技能鉴定思路, 对部分课程建立课程知识要点考试大纲( 含技能考试大纲) , 并建立相应的开放式题库。如可编程技术应用课程知识要点考试采用笔试等方式, 工程实践能力考核在实验室进行, 采用自选应用系统设计、编程、调试或系统故障判断、排除等操作方式进行考核。引入成功教育的理念, 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同时, 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认可程度, 以市场的反馈进一步指导教学改革,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磊.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 包钢科技, 2009,(01)

[2]董素玲.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给高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些许问题,使得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需要,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当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

在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一般还是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统一的地点进行学习,将学生统一安排在一个单位进行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的弊端。1.1学生实践活动难以开展电子化专业的实践学习主要是在一些电力企业或是电力设备企业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和企业职能的分离,就使得有些企业不愿支持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此外,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安全设施保护,从对学生自身的安全考虑,学生还不是很熟悉电力操作,还是不上手为好。这样就导致即使企业接受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但是也不会给予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2经费不足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学习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学校在这个方面的经费却是有限的,这就使得经费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需求。有些企业鉴于与学校合作会给学生一定的补贴,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不利于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

1.3实践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待更新

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改革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让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方面也只是将学生放在企业中加以培养,而且实践内容过于单一,学生所能学习到知识面较窄。这样的培养内容和目标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4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提出,高职院校电力专业课程也在不断变革,多元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由原来的各级电力部门就业模式转为各级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制造等多方面就业。多种就业发展方向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需求,但是实践内容过于单一,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首先需要在实践内容上进行改革,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着手,通过将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建设中要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模块,要能够做到实践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对相关课程进行设计,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处理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还要让学生参与到相关实践课题的学习中,以此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对实践内容的改革,要参照国家发展标准,从电子制造、维修、布线等课程方面进行改革,还需要组织一些有关电力等级考试,不断督促学生在电力知识方面取得一定的建树。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建设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实践基地的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学校在发展中要有针对性地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此外,还要能够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也能够发挥出自身兴趣,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习,通过小组协作让每个组员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成长。此外,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计划,并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以便保证实践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创新产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高职电气专业教学中应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及环境资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结合多种培养机构和单位,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得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未来职业中。传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一般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由于学校实验设备相对比较简单,这样就使得学生获得的实践知识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需求,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产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学校、企业之间的有效资源,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也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产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得多方共同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实践环境,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2.4利用电力系统软件提升实践效果

由于电子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利用电子仿真系统,在数字化模拟条件下进行电子专业的相关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相关实践知识,还能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电力系统仿真时通过计算机模拟相应的电力系统,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电力模拟软件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电力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熟悉电力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相关的电力系统,使得电力仿真软件能够模拟企业电力生产中的真实环境,这样学生在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学习时就能够感受到与企业一样的操作环境。即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学生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再出现类似错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利用仿真软件为学生设计各种实践环境,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各种可能的实践环境,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在仿真软件操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反复操作,更好地掌握相关实践经验。借助这种仿真软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在实践方面的需求,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实践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结语

在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通常还是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学要求,企业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但是也不会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经费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需求。实践内容过于单一,学生所能够学习到知识面较窄,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首先需要在实践内容上进行改革,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着手改革,要选择性地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习,通过小组协作让每个组员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成长。通过产学结合教学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学校、企业之间的有效资源,不仅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利用电子仿真系统在数字化模拟条件下进行电子专业的相关实践,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志.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9:53-54,56.

[2]郑晓坤.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4:41-43.

[3]李颖.试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J].电子制作,2016.12:47.

[4]隋秀梅,高芳,杨华.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4.5:104-107.

[5]于秀娜.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初探[J].电子制作,2014.20:156.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5篇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问题要突出职业信息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可以举办高质量职业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探索中国文化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推行“1+X”证书制度[1]。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利于让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市场,让理论贴合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让职业教育有所作为。

2面向“1+X”证书制度的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关于“1”的学历证书

为了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学历证书和管理者的作用,需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基础。现阶段,必须让学生学习良好的公共和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例如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写作知识、基本的电气识图知识、电路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包括工作中的安全用电以及急救知识,常用集成器件、电子元器件及基于单片机的应用基本知识,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使用,基本电路的维修等。

2.2关于“X”的职业证书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现代化工业控制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维修可促进电气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改造[2]。该专业毕业生可以考取维修电工认证、电气制图师(AUTOCAD认证、PROTEL)、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工程师、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修理工、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师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电气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师、CEAC-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工程师。职业中学虽然是以劳动为导向,但是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需要综合考量如何将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相融合,能够让学生既能就业也能兼顾好未来的学历提升与职业提升的需求。“1+X”制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而且也能够让学校更快适应好产业结构的调整。

2.3课程设置

进行课程设置时需了解学生未来从事的主要行业,电气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是机械加工、食品生产线维护以及电气行业等。电气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岗位是电气设备操作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管理、电气控制系统维护与维修。确定好行业和岗位的需求后,中职学校需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行业一起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好培养计划后进行课程的设置。确定好课程后,制定课程标准制度时需要结合企业与行业的需求。

3设计原则

3.1课程与证书相互融合

需在“1+X”认证体系框架内了解学校的主要责任。将学历教育与电气职业培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获得电气职业资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兼顾职业技能的考核标准和专业的教学标准,将电气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从而打破分科对课程设置的束缚,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需要的技能等级证书,改革人才评价与培养方式,最终促进“1”和“X”的融合。

3.2职业与实践性

中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必须意识到培养中职学生必须坚持职业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是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所以在确定培养计划之前,学校需要通过大量的企业调查去分析目前制造业相关企业对电气人才的需求现状,综合考虑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同时关注电气行业未来方向,深入研究电气行业的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的要求融入到教学组织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确保学生所学符合企业要求,同时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电气工程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领域,电气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应加强和突出实践性连接的设计,最好利用公司项目进行直接培训和实践,这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3.3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实施“1+X”认证制度,必须坚持落实、加强教育合作和双元教育机制,这也是职业教育培训的必要前提,职业培训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企业的需要,鼓励企业在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材的全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础,交流师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外,还为公司节省了培训员工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学校还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1校企合作缺乏通道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校企合作缺乏通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校部分的信息反馈机制不足。职业院校和高校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无法被及时反馈到上级职能部门。政府制定的规则往往与实际的差距比较大,一线教师总结出的经验无法被准确反馈到社会上。②产业反馈链机制缺失。行业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基本不存在的职能管理,使得企业的信息根本无法被反馈到政府,企业向行业反馈信息的机制形同虚设。③教育产业链获得的融资反馈较少,合作单位的对接较单一化,并没达到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

4.2缺少足够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很少有有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学术型的教师往往会受限于自己的经历,他们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被会分配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这样会导致最终培养的学生和就业导向相背离。目前,中职学校迫切需要配备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导师,在确保通识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这是确保受教育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而且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唯一途径。

4.3学校的实训基地不配套

目前大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基地规模较小,学生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是机器的数量有限,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而且设备型号老旧与市场脱节问题很严重,有些甚至无法使用。所以学生就算得到训练大多也是无效的训练。这些经验不能给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参考,整个的实训与市场脱节。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适应,企业也需要花费高昂的培训费用。

4.4课程与教材落后

职业中学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和时代的步伐。而且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调,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导向。他们参加工作后会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工作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要求与期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5建议与对策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反馈不很流畅,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平台来促进校企融合,政府应该放手部分权利给行会,让行会成为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相信更多的中小企业和行业也会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反馈更加流畅的状态。中国必须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管理体系,减少校企合作的制度交易成本。需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划清楚校企双方的边界;明确校企合作的细则,合作的细则一定要细化到学院和公司部门;制定校企合作中可以参考的细则,这样使得校企合作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政府要积极促成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企业进行办学并且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促成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大幅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学院与省内外优秀施工企业达成合作,通过兼职、引进、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师共同打造的专业培训体系,知名企业、知名专家[3]。同时鼓励教师坚持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坚持对传统电气教育进行改革,将课程与岗位、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可让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技能证书的认定培训,这样学校能够拥有企业的先进设备,企业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盈利。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学院还应该注重根据虚拟技术实验实训条件来开发建设,以内涵发展建设问题为着力点,使基地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实训、技能鉴定、企业产品生产等多种不同功能。“1+X”认证体系下的教学和培训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培训体系。新体系下的课程体系结构应以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职业培训为重点,以专业岗位为重点,引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例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利用企业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有更多的感知。同时利用项目教学法也会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锻炼他们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6总结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统筹兼顾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培养出具备较强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一定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在电气自动化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研发,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电气自动化专业由于其本身的工科属性,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高职学校未来在这个专业的培养上更加应该注重拓展与社会性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建立生产性的培训基地,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张小娟,高蕊.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信息系统工程,2018(3):163,166.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气自动化 教学方法

前言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其核心工作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始终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提倡教与学并重,教师与学生要相互配合、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应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微机远动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远动系统中实际工作过程,分析设计调度端、执行端的构成。

2、模拟教学法

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进行的。比如《可编程控制器》、《继电保护》采用模拟环境教学方法。在《可编程控制器》中,模拟电梯控制,模拟交通灯的控制过程。《继电保护》中模拟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过程。

3、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4、启发式教学法

改变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们在授课中注重与学生交流,经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例如在“实用的断路器控制回路分析”中,我们首先对实用的断路器控制回路电路图构成进行分析,接着我们作假设:将断路器控制开关打到某某位置,引导学生分析电流的通路和产生现象,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学生非常活跃,并积极举手发言。我们根据多位学生的发言后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归纳,顺利地完成了该知识点的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5、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到断路器辅助触点与主触点的关系时得知“带机械联动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受主触点的控制”,在教室里学生是很难想象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我们将内容搬到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自操作,对断路器进行手动分、合闸,同时观察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时联动机构的动作情况,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断路器控制开关的操作方法以及断路器辅助触点与主触点之间的关系。这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果。

6、分组讨论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课堂中教师给一个主题给学生讨论,教师在讨论的进行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动态,随时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时还要注意讨论的主题要难度适中,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对讨论主题的确定必须是建立在深入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前提上。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讨论的时间也要适中,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讨论进程。 讨论式教学不同于灌输式教学,它能够使得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案例分析法

课程教学中我们还采用案例教学法,例举来自电力生产现场的实际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电力作业的危险点分析,提出危险点控制措施,使学生深刻领会继电保护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安全措施及重要性,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总结

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或生产制造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安装、设计、调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科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楚延.何谓职业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2]张东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J].职业技术,2011年07期

[3]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7篇

Yang Xiao-qiang Deng wen-liang,.Huang Xiao-yan

(School of Machine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校级教改项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1KC06

摘要: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期末考试存在很多弊端,阻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对电气专业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考试改革,考试制度

Abstract: The goa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final exam, there are many drawbacks, hinder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does not fully reflec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various levels of students,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and exploration of the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Keywords: Skilled personnel, examination reform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一个基本途径,也是改进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由于课程考试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研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1考试的意义和目的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在于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考核方法能更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地考核机制。同时,教师应善于使用考试手段来监测和监控教学质量,规范和引导教学行为,督促学生积极努力地学习,要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积累。

1.2高职电气专业考试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电气类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课程中实验环节学时占总学时比重很大,并且有的课程实验需要独立开课,独立计算成绩;有的课程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左右,有的课程理论比较抽象难懂,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视频、动画或借助MATLAB教学软件进行实验,通过仿真模拟实验利用相关软件将难以理解的工程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工程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而对于部分高职教育的考试方法还是以闭卷、笔答、标准化试卷为准,以卷面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对技能操作的掌握,这样很难对教学效果做出真实、正确的评价,将考试作为了一种形式。真正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与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相配套的考试体系,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3考试形式分析

目前课程考试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问题,课程考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考试模式(含考试内容、方法、实施等),每门课程的目标一般包括认知领域、操作技能、能力领域和就业岗位领域,但是由于每门课程的类型、特点和承担的任务不同,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课程考试应有其相应的侧重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组合和应用多种考试形式。

对于一些概念、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应当实行闭卷、笔答的传统模式考试,但在考试题型上应当主要以主观题为主,集中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分析、融会贯通能力。对于实践环节比重较多的课程应当实行多元化实践考试。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应当采取课程设计,最终以设计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有意无意地锻炼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去运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变死学为会学活用,为以后的就业提供帮助。对于以上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克服或者改变平时不听课、甚至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

2、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2.1考试命题方式的改进

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大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学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死记硬背公式和典型题的求解上,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往“标准化”的闭卷考试大都是知识性命题,考的是学生记忆知识,这种单一的考试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数据调查显示,采用“开卷考试”更能让学生接受,主观方面能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帮助她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客观方面,能减小学生心理上的负担,不在会为考试感到枯燥乏味,而是把考试变为另一种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出卷子,老师在命题时必须得扩充知识面,增加试题灵活性,绝对不能再照搬书上的题目。因为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教师在命题时既要根据学生实际,又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无形中要求教师加强自己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对学生而言,这种考试方式也不轻松,因为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前者更侧重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考试时课本和资料可以放在桌子上随意翻看,但是资料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把书中的知识尽可能浓缩在规定的纸上,这也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总结、归纳。书上也没有现存的“馅饼”,所以开卷考以及带“小抄”进考场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考试的分值分配

第一,课堂表现。课堂表现主要是对学生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纪律、回答问题、动手能力方面的一种评定,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力资源,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通过现场说法,使学生具备电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对实验实质的理解程度。就实验过程中规章制度的遵守,团队合作能力,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和速度进行考核。考核学生是否对该堂课的实验原理了解,是否对实验操作步骤熟知,是否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分析判断。这部分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10%。

第二,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一种评定。教学中设置了课后探究环节,通过完成课后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电气方面最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实施方案为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后探究任务。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程度做出评价。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

第三,期末考核。期末考核分理论和实作考试两部份。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40%,做到理论与实践各占1/2的考核方式。课堂理论教学和平时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涵盖填空、选择、简答、计算、综合设计几个部分。作为专业课程,加大实践成绩所占比重,重点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使得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应实验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具体实验由学生自己抽签决定,就实验过程中规章制度的遵守,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根据学生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速度及规章制度的遵守进行考核打分。

3、总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高职电气自动化考试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习态度考核中的学生出勤统计、作业统计有待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训部分考核有待进一步量化;课程考核指南要在学生中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真正领会课程考核改革的思想和内容等。

参考文献

[1]王翠娟.高职院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1(23).

[2]王莉鹏.关于电气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技资讯.2011(31).

[3]殷建国.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7(4).

电气自动化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认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3-02

现代高职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更注重面向社会、针对企业的实践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但现实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高职院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办学特色体现为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教育最终体现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工厂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三者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这样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规划影响其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及其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的应用缺少了解,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家长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报考专业时的盲目选择和心理抵触。根据对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就读该专业是依据高中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7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了解很少;70%的学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知教育是专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处于学业发展的基础位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首先要知道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形成对专业的认可;其次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二、专业认知教育的目标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安排有专业介绍、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及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跟随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作岗位技能及工作岗位规范等,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系统的认识,明确以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已经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将专业认知教育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已经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针对大学新生,通常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新生通过专业老师对专业应用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以及观摩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系统的认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憧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入学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认知教育。

2.专家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由浅入深地讲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前沿动态、专业就业方向等,鼓励学生形成具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及时解决学生因遇到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能及时找到学习目标。

3.专业认知实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修调试、工程设计、销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新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缺乏认识,渴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信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全部在校外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时间,总计120学时。我们选择具有代表广西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例如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构成、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自动化设备应用,亲临其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对于能提供实践机会且具有足够企业兼职教师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跟班工作体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但实践机会少的企业,例如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发电设备厂等进行短时间的参观认知实习。

四、专业认知教育的实施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安排120个学时,学分2分。成立了由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及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计专业认知实施方案。学生到企业实习,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是难点,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对此制定了专业认知实习方案。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按照外出实习安全教育的要求,分别进行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带队指导老师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安全等),并要求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参加实习的学生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实习事宜,征求家长同意,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其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实习期间,各实习点具体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提醒;学生入岗前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能擅自离岗或住宿区,如有需要,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协议,把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五、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效

1.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通过到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工业生产工艺等,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

2.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能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设备应用等,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形成职业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企业专家提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商品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企业,以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工基础》、《机器人技术》、《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教材。根据多年的认知实习经验由本人主编的《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成为学院本专业在全国骨干院校建设的特色教材之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聘请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岗位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从事职工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师,作为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水平。

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3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总计有5个年级共计698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企业难以同时安排一百多人的实习场地,把学生均分成两个大组,实习场所交叉进行。多年的专业认知实习证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是有效的,专业认知实习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