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先导智能

先导智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先导智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导智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提升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力供应关系千家万户,电力行业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对电力供应、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率成为了供电企业永恒的主题。

坚强的电网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基础,是开展优质服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网健康水平的逐步提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作为县级供电企业更应着重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加大“四新”技术应用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紧紧围绕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先导,促进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这一主线,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激励创新为手段,加快科技进步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电网,为县域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县级供电企业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以政府中心工作为先,积极发挥行业优势,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要不断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的角度出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步伐。

作为中国橡塑管业基地、中国(广川)铁塔制造基地和中国叉车货叉生产基地,近年来,景县经济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大型工业园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给当地供电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拓展电力市场的“双赢”局面,景县供电局长期致力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电网装备的技术水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十一五”期间,该局全面推广应用输、变、配电工程典型设计,累计投入资金13486万元用于电网建设。全县14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五遥”功能与双电源供电,满足了N-1运行要求;10千伏及以上开关无油化率、变电站综自保护率、有载调压率、35千伏线路硅橡胶绝缘子使用率、节能型主变与配变应用率均达到100%。电网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电网输送能力和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为县域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服务“三农”建设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电力是基础产业,农业要发展,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改善,充足的电力供应和优质的电力服务是前提。

近年来,景县供电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电网建设上向农村倾斜,全力打造坚强农网。该局在为新农村提供安全、经济、充足电能的同时也将诚心、真心、热心的服务送入农村的千家万户。一是诚心服务农村。国家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来,景县供电局围绕“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电网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投资1700余万元实施了农村电气化建设,对全部涉及的高低压线路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缺陷并进行了整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能源保障和动力,促进了乡镇、村及个体经济等产业链的延伸,推动了乡村统筹协调发展。二是真心服务农民。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户均用电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客户端电压过低,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秩序。景县供电局因势利导,科学决策,积极与县委、政府协调沟通,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农村低压电网治理工作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了600个村、1009个台区的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共延伸低压线路17.84千米,安装二、三级漏保101000余块,先后有94000余户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三是热心服务农业。为有效解决农民浇地用电难、费用高这样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景县供电局下大力度组织实施了“井井通电、户户持卡”工程。目前该局已投资2400万元完成了全县8431眼深浅井的磁卡表改造任务。“户户持卡”率达到了100%。农业排灌用电设施的全面改造在抗旱保春灌、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大“四新”技术应用,提升居民用电优质服务水平

农电系统加大“四新”技术应用,是从服务广大用电客户出发,解决农电管理和发展中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县级供电企业要一改习惯思维,以科技进步为引领,积极探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智能化电网发展趋势,应用科技成果,提升居民用电优质服务水平。县级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开展配网绝缘化、自动化改造;推广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建设智能台区;全面优化电压无功补偿等科技手段,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先导智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RFID 商场智能管理

商场智能管理通常被理解为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将获取的顾客数据和购物记录等信息转化为知识,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通过商场智能化管理,可以发掘出顾客的深度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商场的顾客忠诚度和顾客价值。

数据是智能管理的基础,商场智能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包括三类:①顾客会员资料信息;②商品信息;③购物记录信息。在传统商场智能管理系统中,以上数据只是“静态”的信息,它仅仅记录购物活动的“事后结果”,无法反映购物活动的“事中过程”。事实上顾客购物的“事中过程”信息对商场智能管理更为重要,只有将顾客购物行为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才能更好地把握顾客放弃购买的原因。RFID技术的出现将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电子标签即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称为射频标签或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数据可加密、存储容量大、信息可更改等优点。

一、RFID技术对商场智能管理的影响

对商场智能管理系统来说,RFID的两大功能最为关键:①大容量数据的读写和储存;②可识别物理空间移动信息,包括顾客移动痕迹和商品被翻动痕迹。RFID的应用可使得商场智能管理更具有应用价值。由于RFID可读写和存储“动态”信息,从而使传统的商场智能系统发生以下变化:

1.从“面向购物结果”分析向“面向购物过程”分析转变:由于RFID的介入,商场智能管理系统不仅能从POS机上采集顾客的购物结果记录,还能通过RFID信号,跟踪顾客在商场的移动痕迹和商品被取放和翻动的频次等中间过程信息,这使得面向购物过程分析成为可能。

2.从“购买记录”分析向“放弃购买”分析转变:传统智能管理系统只能通过POS机了解顾客已经发生的购买记录,而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管理系统可通过RFID信号采集顾客放弃购买的行为。例如:顾客将某商品放入购物车后,过一段时间又将该商品取出。分析顾客购买行为更有助于提高商场销售额。

二、商场智能管理的实现模式

RFID采集的信息数据不同于POS机,因此,基于RFID技术的商场智能管理系统将出现一些不同于传统智能管理的新模式,这些模式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说明:

1.顾客的动态信息分析。传统的商场智能管理系统只能采集顾客会员资料等静态信息,而RFID技术可以让系统采集顾客的动态信息,包括:(1)顾客在商场的移动路径;(2)顾客无购物进出记录,即顾客进出商场,但没发生任何购物活动。顾客无购物进出记录是商场POS机所无法提供的信息;(3)顾客在商场的关键节点前面的停留时间分布,关键节点是指顾客所关注的各类商品货架。

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可通过数据挖掘等工具,提取出对商场经营管理有帮助的知识。它包括三种情况:(1)潜在客户的发掘。例如当发现顾客无购物进出时,意味着顾客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般来说,顾客会快速走过他不感兴趣的商品,而在他感兴趣的商品前面停留较长时间,但由于这些商品仍存在某些不明缺陷,故顾客放弃购买。智能管理工具可通过分析顾客在商品前面“走过”或“停留”的时间,并结合商品的属性,以提取顾客放弃购买的理由,从而发掘出潜在的客户需求;(2)商品分布区域设计:通过RFID可以记录各类顾客的频繁移动路径,商场可将高利润率的商品放置于该路径,或者对整个卖场的商品区域分布进行整体设计,以实现收益最大化;(3)个性化广告:虽然顾客未曾购买某类商品,但他在这类商品面前停留较长时间,往往意味着他在关注这类商品,因此一旦有该类别的新产品推出,可以向顾客发送定向的个性化广告。

2.商品的动态信息分析。商品动态信息分析包括:(1)不同品种商品被顾客取出的先后顺序分析。先取出的我们称为“先导商品”,后取出的称为“后继商品”。先后顺序分析可能帮助商场实现商品购物提醒功能,例如在顾客购买了先导商品后,可以通过广告等方式提醒顾客购买后继商品;(2)同品种但放在不同货架上面的商品被取走或翻动的频次。通过频次分析可以提取出货架排放位置对商品销售额的影响模式,从而为商场柜面设计和货架排放提供决策依据;(3)同品种但上架时间不同的商品被取走或翻动的频次。通过分析商品的不同上架时间,可以识别出货架的无效占用时间,从而为商品何时上架,那些商品先上架,那些商品后上架等问题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提高了有限货架空间的利用效率。

基于RFID技术的商场智能管理的功能更强大,RFID技术将使得商场智能管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先导智能范文第3篇

(讯)未来,全球物联网应用将朝着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将是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规模化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在各领域中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尤其是一些政府推动的国家级项目,如美国智能电网、日本i-Japan、韩国物联网先导应用工程等,将吸引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大大推进物联网应用进程,为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起到积极作用。

二、协同化发展:随着产业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应用将朝智能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物体间、不同企业间、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地区或国家间的物联网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可服务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全球化物联网应用体系。

三、智能化发展:物联网应用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识别和信息采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交互和应用平台可控可用,实现信息在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之间的智能化流动。

四、重点应用领域:结合各国国情、优先发展重点行业应用以带动物联网产业。现阶段,物联网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支撑力度不足,行业需求尚需引导。一个成熟的应用需要多年培育和扶持,更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未来几年,各国都将结合本国优势产业,确定物联网应用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尤其是电力、交通、物流等全国性基础设施以及能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领域,将成为物联网规模发展的主要方向。(编选:)

先导智能范文第4篇

一、河南省构建大数据试验区面临重大机遇

(一)国内外竞相发展大数据的大格局已经形成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加快产业革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大数据成为国家和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制高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了“数据驱动的经济”战略,推动大数据应用,拉动产业升级发展。未来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美元规模。我国加快实施信息化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密集出台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行动纲要、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十三五”计划在全国建设10~15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龙头企业全球领先,未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将走在世界前列。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大数据的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2月,批准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 10月批准建设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沈阳市、内蒙古等7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有21个省、市出台了大数据规划,8个省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14个省、市搭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交易平台。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经济落后地区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可能。

(二)河南省具备五大优势条件

当前河南省构建大数据试验区、发展大数据产业具备如下五大特色优势条件:一是数据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重要的经济大省,处于一带一路核心,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数据资源丰富多样,传统产业升级需要大数据发挥先导带动作用。二是信息技术网络基础支撑优势。河南省是全国七大互联网信源集聚地、全国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二类地区,郑州是全国10大互联网骨干枢纽之一,河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网络中心。三是大数据平台集聚优势。郑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集聚规模居全国前列。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奇虎360先后在河南布局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中原云、工业云、豫教云、健康云、旅游云等一批行业云及大数据平_加快建设;鲜易网、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等一批本土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全国首个北斗(河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四是大数据关联产业集聚优势。河南省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手机产量2.6亿部,智能手机产量1.7亿部,约占全国12%;互联网领军企业加速集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IBM、惠普等国内外互联网领军企业加快在河南布局。五是国家区域战略叠加优势。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城市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自创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等国家区域战略陆续实施,与大数据战略形成叠加效应。

(三)河南省存在四个短板

当前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存在如下四个短板:一是规划引导滞后,二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程度低,三是产业集聚程度低,四是高端人才匮乏。

当前,尽管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面临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但是机遇更加难得,机遇大于挑战。

二、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提升战略目标定位,优化战略路径

(一)确立“两中心、三区、三型”战略功能定位

河南省应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大数据产业中心、大数据双创中心、“大数据+”应用先导区、大数据制度创新先行区、大数据开放发展示范区,成为引领中部、辐射全球、特色鲜明的集群型、创新型、开放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力争2020年大数据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增加值3000亿元,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5位,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进入全国前3位。

(二)优化“六条”战略路径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形成双创载体、双创主体、双创金融、双创人才、双创政策、双创服务等配套完善的国内一流双创生态体系。二是坚持开放带动。优化环境,筑巢引凤,突出项目抓手,强化项目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平台,引进行业龙头,构筑开放型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体制和体系。三是坚持战略协同、融合发展。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与各项国家区域战略紧密结合,形成叠加联动协同放大效应。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合作共赢。围绕网络强省和大数据强省建设大目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激活市场主体,推广PPP模式,形成发展合力,构建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新体制。五是坚持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打造优势、差异化发展。要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力争在产业、企业、品牌及创新上形成特色竞争优势。六是坚持园区集聚、集群发展。打造园区发展载体,促进集中集聚集群化发展。

三、实施“4111”战略,推进重点突破

实施“4111”战略,即打造四大主导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10大特色大数据产业园,建设10大双创孵化器或双创综合体,引进培育100家行业龙头企业,构筑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创新体系、企业梯队、产业基地。

先导智能范文第5篇

进入2018年,A股市场呈现春季躁动夹杂风格转换、蓝筹白马走强与成长风格跃跃欲试等多因素博弈。在复杂市场环境下,机构调研的轨迹或预示着市场机会所在,其中QFII机构开年调研情况受到市场关注。统计数据显示,QFII机构在开年之际的调研颇为专注。截至1月18日的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在板块选择上,中小板超过主板和创业板成为QFII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行业分布上,QFII机构重点调研了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

扎堆调研电子通信行业

财汇大数据终端资料显示,QFII等机构在新年之际保持着对A股市场标的的密切关注。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发现,2018年1月1日-18日期间,合计有20多家QFII机构调研超过30次。QFII机构选择的调研对象颇有意思,其中,在板块选择上,中小板超过主板和创业板成为QFII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的对象。更明显的是,QFII机构对行业个股的集中关注。在行业上,电子通信、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等成为QFII机构开年扎堆调研的对象。

先导智能范文第6篇

自从我国实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过后,经济、科研实力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其间更衍生出智能电网信息设备、通信网架、数据存储控制、数据多元化应用等层次,这一切如若脱离通信技术,而独自运营延展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决定深入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将其中隐层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炼整理完全;同时,结合最新技术设备和思维理念,制定完善样式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防护方案,为日后通信事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绽放,提供合理数量的便利支撑条件。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关键问题;防治策略

前言

智能电网是我国在世界领域内获取科研竞争优势的先导媒介,如今已经引起国内各类人员关注。在此类背景下,有关电网公司决定以特高压电网为主体网架,配合创新形式的通信控制手段,搭建起全程自动、数字化,且充满中国特色的电网。此类关键技术涉猎范畴广阔,尤其是当中的通信技术,将直接覆盖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户服务、综合式调度等结构单元。有关其智能性则透过数据精准化观测、分布式控制与分析、设备自适应等功能逐一呈现。由此看来,针对此类通信技术关键性问题予以客观验证调试,绝对是迎合时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创设供应多元化层次模型

有关智能电网信息流的层次模型,可以顺势划分为电网设备、通信网络架构、数据存储控制、数据改造应用等结构单元,在此类空间下衍生的信息支撑体系,将被视为是智能电网信息运行实效强化的特殊载体。这部分信息支撑体系,主张透过电网基础性信息分级整合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纵向贯穿与横向集成,为今后智能电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能效。

(1)电网设备可以划分为不同信息传输和交换元件。

(2)通信网络架构层配合通信网络,快速得令电网设备层中不同类型设备融合一类整体,其中网络连接方式快捷且便于维护,在有线网络难以布置情况下,完全可以借助无线和公网途径,赋予一类合理的网络安全策略。

(3)数据管理层供应不同数据的存储、跨系统整合与集成访问功能。其中,提供的信息量繁多,针对其进行数据存储管理需要考虑多方面问题。并且在已有信息化基础上,完善不同结构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改造任务。至于信息访问,完全能够利用事件驱动或是消息总线方式,进行数据大批量检索弊端克制。

(4)至于标准体系,则全程贯穿于信息流层次模型之中,确保各类设备都能够即插即用,并且信息的有效交换和传输内容都比较稳定,可以达到信息交换成本适度降低的目标。

2开放沿用足够先进可靠的电力通信网络

电力系统的控制信息调度,主要配合网络传输手段进行动态化调度,其间不同任务周期难以精确化预测。另外,采用时延控制举措,对于同时到达交换机的电力系统保护信息流,加以控制过程中,无法保证端到端响应时间要求得以顺利满足,所以需要技术人员针对信息流控制机制加以革新,尽量在信息网络的电力系统控制任务时间约束关系基础上,进行电网信息调度实效性改善。笔者在此提出一类借助相量测量装置获取的电压和电流、静态等值理念,以及相对电距离指标对不同负荷节点的静态电压稳定性,予以有序地划分,进一步对关键点实施科学监管。

3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防护功能

作为智能化电网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脆弱性和风险验证评估。尽管现阶段我国智能电网工作站、服务终端、路由器等,都相应地提供安全管理机制,可用户仍未能针对安全加以有效配置。其中几乎超出九成的信息系统入侵,基本上都是透过已知系统漏洞和操作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错误配置实现的。

(2)对各类安全威胁的综合应对能力。对于电网安全造成威胁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内激发报警机制回应信号。特别是在极端状况之下,电网信息系统通常会经受大规模冲击,致使电网衍生故障问题时,电网公司和其余机构,包括政府机构的联动响应。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无线网络时刻保留灵活、便捷接入优势,为了规避严重的黑客干扰行为,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针对原有安全机制加以校正改良。具体就是透过智能电网全方位监控途径,进行各类信息转变,分散在不同类型信息系统之中,同时利用综合式数据平台加以集成改造,方便各类业务人员进行数据应用,完成电网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信息和通信网络建设工作,有必要全面迎合新时代智能电网建设诉求,及时处理有关智能电网信息传输标准协议体系等课题内容。毕竟此类内容不存在外国经验可以借鉴,因此需要技术人员自行创新改造。

参考文献

[1]赖业宁.智能电网的本质动因和技术需求[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0(02):155~166.

[2]姚建国.智能电网发展形态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23(02):89~93.

先导智能范文第7篇

关健词:智能建筑;雷电压形成;雷电防护;防雷设计

0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智能建筑占城市建筑的比例愈来愈大,然而高层建筑相对于低矮建筑物却更易遭受雷击的威胁。且由于智能建筑内电子设备和线路较为密集,因此也大大增加了雷电对这些设备及线路的破坏威胁。如何解决高层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问题成为广大电气设计人员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雷电压的形成及其危害

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碰撞过程中,形成了带不同电荷的雷云。当带电的云块临近地面时,由于静电感应,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云层与大地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极板电容器,当云层中电荷密集处对大地的电场强度达到25 ~30 kV / cm时,就会击穿空气绝缘,云层对大地便发生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的通路到达大地时,大地上的电荷与雷云中的电荷就会发生强烈的中和,出现特大电流,时间大约为50~100μs,雷电流可达几十万安,其能量巨大,可损坏建筑物,中断通信,危害人身安全。雷过电压分为两种:直击雷过电压及雷电感应过电压。

(1) 直击雷过电压(传导过电压) 。架空线路直接遭受雷击后,高压冲击波形成的过电压沿线路传播损坏设备称为传导过电压,传导过电压会导致设备与大地间的绝缘损坏。

(2) 雷电感应过电压。由于雷电是高频脉冲电流,持续时间不超过100μs,雷击点附近的线路由于电磁感应会产生脉冲浪涌。脉冲浪涌通过线路侵入设备系统,会造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此外,雷电流流入大地时,由于存在散流电阻,该区域不同地点会有不同的电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会产生电位差,在低压配电装置中也会产生过电压。

2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

智能建筑受到雷电冲击时,建筑内冲击电位分布和空间瞬间电磁场将会影响安装在楼内的与楼外有联系的电子设备,尤其会使现代数字化通信设备中的计算机控制中心误动或损坏。据国外资料介绍, 0. 03 T的磁场强度可造成计算机误动, 2. 4 T可使元件击穿。但雷击时雷电流在建筑物内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可以通过将电气设备尤其是对雷击敏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单元(即数字终端设备)在通信大楼中进行合理布局,并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如分流、屏蔽、搭接等,有效地减少雷害。目前比较流行的防雷方法是采用外部防雷,即采用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 、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而引起火灾事故。但是防雷仅采用外部防雷是不够的,雷电波会侵入各个电气通道(如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 ,由其产生的浪涌电压对通信设备、网络、信息系统有极大的危害,轻则毁坏线路,重则损害设备,甚至导致系统瘫痪,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所以,必须进行内部防雷,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防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避雷,需要在进出建筑物的各保护区上的电缆、金属管道上安装连接过压保护器,并实行等电位联结,防止由雷电产生的浪涌电压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对于智能建筑特别是电子设备的保护,除了做好常规的防雷设施和处理好接地问题外,还应在设备房内加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以消除电网浪涌、雷电感应电压、设备切换等意外事件对设备的冲击和毁坏。要求进入设备房内的电源线、信号线应通过防雷、防过压处理,设备外壳、金属门窗、管道、静电地板等应进行等电位处理。

3防雷措施设计

3. 1完整的防雷方案

一个完整的防雷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即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两者缺一不可。

3.1.1直击雷

直击雷防护主要是使用避雷针、女儿墙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网,再加上主体钢筋而形成一个笼式框架及所谓“法拉第网”笼式的框架,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没有避雷针的情况下,必须在最高位布有不大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分类要求的金属网络,整座建筑物的金属体(如水管、天线等)都要与这个笼式框架相连接,以达到理想的防雷保护作用。

3.1. 2感应雷

感应雷主要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数据线入侵而破坏电子设备,所以感应雷的防护是要在各种线路的进出口安装适当的防雷器。防雷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动作时间快,小于25 ns。

(2) 相容性。它不会对其所保护的设备或线路造成任何干扰和中断。

(3) 能承受高电流。防雷器必须能承受10 kA以上的雷电电流。

(4) 全面保护。电源防雷器必须能提供相线对地线、中性线对地线及相线对中性线的全面保护。

(5) 反复使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承受多次感应雷击,而自动恢复原始保护状态。

(6) 安装简易。

3. 2电源系统的分级保护措施

对于低压供电系统,浪涌引起的瞬态过压保护,最好采用分级保护的方式来完成。从供电系统的入口(如大楼的配电总房)开始逐步进行浪涌能量的吸收,对瞬态过电压进行分阶段抑制,通常采用三级保护。

(1) 第一级保护。第一级保护是连接在智能建筑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浪涌保护器( SPD) 。一般要求该级电源浪涌保护器具备每相25 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2 400 V,称为Ⅰ级电源防浪涌保护器。这级电源防护器是专为承受雷击的大电流和高能量浪涌吸收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SPD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成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该级的保护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的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2) 第二级保护。第二级保护是安装在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设备处的电源防浪涌保护器。这些SPD对于通过建筑供电入口浪涌防护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该处使用的电源浪涌保护器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 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 200 V,称为Ⅱ级电源防浪涌保护器。一般的建筑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的要求。

(3) 第三级保护。可在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使用一个内置式的电源浪涌保护器,以达到完全消除微小瞬态过电压的目的。该处使用的电源防浪涌保护器要求的最大冲击容量为每相20 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 000 V。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三级的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3. 3信号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

数据信号传输线路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其线缆应采用屏蔽电缆或穿管埋地引入。在线缆与信号接收器间安装SPD。传输设备的天线应在LZP0区与LZP1交界处穿金属管屏蔽接地引入。在天线的发射设备端和接收设备端应安装SPD,进入主机房的电话线应穿金属管屏蔽接地引入,并在接线盒前端的电话组线箱内安装SPD。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上网时,在同轴电缆或双绞线上安装SPD。

3. 4等电位联结措施

(1) 实施等电位联结的主体应为:设备所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属构件和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供电线路(含外露可导电部分) 、防雷装置、由电子设备构成的信息系统。

(2) 实行等电位联结的连接体和无法直接连接时而做瞬态等电位联结的电涌保护器为金属连接导体。

(3) 设备房外面应敷设金属屏蔽网。屏蔽网应与房内环形接地母线均匀多点相连。

(4) 通过星型( S型结构或网形M型)结构把设备直流地以最短的距离连到邻近的等电位联结带上。小型设备选S型,大型设备选M 型结构。(5) 设备房内的电力电缆(线) 、通信电缆(线)宜尽量采用屏蔽电缆。

3. 5运行维护

(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每年进行一次测量。

(3)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运行中的SPD 防雷器进行检查,发现SPD 防雷模块显示窗口出现红色时及时处理。

4结语

智能建筑遭受雷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对建筑及设备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在设计阶段,应针对智能小区内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综合布线等方面做防雷措施,并采取泄流、均压、接地、屏蔽、等电位联结、电涌保护等系统的防护措施来进行防护,以大大减少雷击时对智能建筑及内部信息系统的危害。随着智能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及智能建筑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智能建筑的防雷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曾山佰. 智能建筑综合雷电防护技术探索研究[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2] 谢海华. 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D]. 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3] 郑春华. 智能建筑中电气保护与接地[ J ]. 电气时代, 2003 (12) : 1002101.

[4] 林树枝. 智能建筑的问题及对策[ J ]. 厦门科技,1998 (1) : 425.

[5] 高素萍. 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防雷接地技术措施[ J ]. 低压电器, 2005 (3) : 20224.

先导智能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 雷电防护技术 防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智能建筑物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出现。而建筑物内抗干扰能力较弱的现代电子设备如通信、楼宇智能系统、网络、自动控制等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随之这些设备的弱点开始逐渐显现,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绝缘强度低、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如果建筑物遭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内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要借助接收天线、通信线、供电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建筑物内部进行侵入,对室内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威胁作用。如果防护不当,轻则造成电子设备误动作,重则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或者造成人员伤亡。为使人们的生命、财产、设备不受到危害,把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

1.雷电压的形成及其危害

由于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碰撞将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形成了带不同电荷的雷云。当带电的云块与地面快接近时,此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大地感应出的电荷与雷云极性相反。大地和云层之间好比一个庞大的极板电容器,若云层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相对于大地达到25-30kv/cm时,就会将空气绝缘层击穿,此时云层对大地便产生先导放电现象。当先导放电到达地面时,地面上的电荷同云雷中的电荷就会产生强烈的中和反应,此时会产生时间大约为50-100μs大电流,能量巨大,,雷电流可达几十万安,不仅损坏建筑物,还能中断通信,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

雷过电压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电感应过电压

(1)直击雷过电压又称传导过电压。当架空线路直接被雷击后,通过高压冲击波形成的过电压将会沿线路进行传播对设备造成损坏的现象称为传导过电压,传导过电压会导致设备与大地间的绝缘损坏。

(2)雷电感应过电压。由于雷电是持续时间不超过100μs的高频脉冲电流,电磁感应会使雷击电附近的线路产生脉冲浪涌。脉冲浪涌借助于线路侵入相关设备,轻则造成设备失灵,重则将使设备永久性损坏。另外,当雷电流流入大地时,由于散流电阻的存在,在该区域的不同地方将会出现不同的电位值,即使距离很短也会有电位差的存在,而过电压在低压配电装置中也会存在。

2.智能建筑物的雷电防护

当智能建筑物遭受雷电冲击时,建筑物内的冲击电位分布和空间瞬间电磁场将会对安装在楼内与楼外有关联的电气设备产生影响,会造成现代数字化通信设备中的计算机控制中心误动或毁坏。据国外的有关资料表明,对计算机造成误动的磁场强度为0.03T,而2.4T的磁场强度将会使元件击穿,使计算机破损。当雷击时雷电流在建筑物内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可利用这一规律在通信大楼中对电气设备特别是雷击敏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单元进行合理布局,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分流、接地、屏蔽等,把雷电造成的损坏降到最低。

采用外部防雷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防雷方法,即利用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外部防雷系统,减少建筑物受雷击的概率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但是对智能建筑物只利用外部防雷是不行的,当雷电发生时,各个电气通道会有雷电波侵入,此时产生浪涌电压,浪涌电压对网络、信息系统、通信设备有很大的破坏性,不仅毁坏线路,还会损害设备,甚至导致系统瘫痪,造成的损失难以估算。因此,对建筑物进行内部防雷是非常必要的,内部防雷可防止雷电和其他内部过电压侵入对设备造成破坏。为实现内部防雷,需要在进出建筑金属管道和各保护区上的电缆上实行等电位联结,并连接过压保护器,可防止雷电产生的浪涌电压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3.智能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对雷电防护不仅包括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还包括针对建筑物内设备、人员的雷电波侵入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两部分。

3.1直击雷防护

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应依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等,包括引下线、接闪装置、接地装置三大部分。若建筑物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则这部分可忽略或只适当的完善。

3.2弱点防护

雷击发生时,大约一半的雷电流将通过接闪引下通路直接泄放入地,雷电流快速经过,引下线时会感应出极强的电磁场,建筑物中的管线相对切割磁力线产生雷击电磁脉冲,导致设备间接损坏和人员伤亡;另外一半的雷电流泄放将沿着进出建筑物管线,对设备和人员将构成直接威胁。因此,现代防雷设计的重中之重是防止雷电波侵入与雷击电磁脉冲。其主要防护措施是:电涌保护器安装和等电位连接。

3.2.1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安装

对低压供电系统,浪涌引起的瞬间过压保护,最好采用分级保护的方式,通常我们需要采取三级防护措施。

电源一级:将雷击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此级电涌保护器瞬间泄放入地,并将瞬间通过的电压限制在2.5kv以下。

电源二级:进一步抑制第一级电涌保护器泄放后的线路残压,使瞬间通过的电压限制在1.8kv以下,确保一般用电设备的安全。

电源三级:把带有精细保护和噪声抑制电路的电涌保护器安装在重要设备的前端,把上一级的残压限制在0.9kv以下,此外还能吸收非雷击导致的操作过电压。

3.2.2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安装

在防雷项目中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的选型和安装时是最复杂、最容易出问题的。与直击雷防护不同,雷电波即使没有侵入,也可能由于选型和安装不当,导致保护无效、数据包丢失甚至通信中断。因此,在了解相关设备基础的同时,还应依据通信接口、工作频率、供电方式等要求,应选择响应速度快、通流量大、插入损耗小的电涌保护器。

3.2.3等电位联结、接地、综合布线和屏蔽

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把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与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减小。根据相关标准电气设备工作地、防雷保护地、防静电地等应共地使用。接地是为了使进入防雷系统的闪电电流顺利地流入大地,而不让雷电能量集中在防雷系统的某处对被保护物体产生破坏作用。综合布线的主要任务是将电源线、信号线分槽布置,减少线间交叉和冗余信息点。而屏蔽是为了避免室外电子信息系统或设备电源线和信号线环路上感应的过电压损坏设备,应对其进行屏蔽,采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或将非屏蔽线槽内,金属屏蔽层应良好接地。

4.结论

综上所述,雷击发生时,对智能建筑物的破坏巨大,应采取均压、接地、屏蔽、等电位联结、电涌保护等防护措施来进行防护。在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应针对智能小区内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综合布线等方面做防雷措施,把雷击时对智能建筑及内部信息系统的危害降到最低。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智能建筑的防雷系统也将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曾山佰。智能建筑综合防雷电防护技术探索与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