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肾脏肿瘤

肾脏肿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肾脏肿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肾脏肿瘤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肾脏;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随着多层螺旋CT(MS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而高质量的影像后处理软件的不断更新,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有了长足的发展,正日趋成为无创性血管造影的主要手段。MSCT血管造影可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国内外学者已做了较多相关研究报道[1,2]。本文分析了肾脏肿瘤患者CTA检查结果,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肿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05年9月超声和CT平扫发现的肾脏肿瘤患者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5~73岁,平均52.1岁。扫描机器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plus16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 kv、350~400 mA、0.8 s/rot,常规肾实质扫描层厚10 mm,重建层厚1.25 mm。扫描前准备:患者空腹6~8 h,扫描前30 min口服纯水600~800 ml,不含碘对比剂,以消除阳性对比剂对图像后处理的影响。所有患者在正式扫描前小剂量静脉注入对比剂15 ml做循环时间测试,4.0 ml/s,利用MSCT time bolous软件准确测定患者肾动脉平面腹主动脉循环时间,并以此作为肾动脉CTA注射对比剂后的延迟时间,因个体差异为20~30 s不等。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ue 350 mgI/ml或Ultravist 370 mgI/ml),总量80~90 ml,使用高压注射器(Nemoto dual shot)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4 ml/s。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肾下极, 延迟70 s后再行常规实质期扫描。将获得的2组重建轴位图像数据传送至SUN工作站(ADW4.2)进行影像后处理,分别行二维MPR及三维MLP、VR、MPVR重建,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诊断,图像分析及诊断均有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负责。30例患者中26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手术,其中肾癌2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其余4例多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除1例介入栓塞治疗外,余未做特殊处理。

2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MSCT肾动、静脉CTA轴位扫描及影像后处理图像。2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VR和MIP显示肿瘤供血动脉24例(24/26),其中单一肾动脉分支供血14例,2支以上供血12例(图1,图2A),1例多发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显示粗大肾动脉分支单独供应肾脏下极的巨大肿瘤,行介入治疗(图1)。2例直径

3讨论

术前对肾脏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作出正确评估,对选择治疗方法(介入、手术或保守治疗)和术式至关重要。

传统血管造影一直是作为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却是创伤性的检查,且费用高,同时对高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MRA能很好地显示腹主动脉而且不需用对比剂,但肾动脉几乎以水平的方向发出走行,与腹主动脉几乎垂直,因此在成像时会因层面内饱和作用而不能真实地显示肾动脉。普通单层螺旋CT不能很好将层厚、扫描速度及检查范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不能完全获得纯动脉期肾动脉及分支图像。MSCT肾动脉CTA扫描,由于其层薄、扫描速度快及扫描覆盖范围广,同时Z轴分辨率高,能够达到各项同一性的图像分辨率,从而可以获得纯动脉期的清晰的肾动脉图像,同时由于MSCT具有强大而高质量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如二维MPR及三维SSD、MIP、VR、MPVR及CTVE,从而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血管以及与肾脏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本组26例手术病例,术中所见与MSCT完全一致,均采取了术前方案,效果良好。

在多种影像中,轴位图像是所有后处理图像的基础,它所显示的血管信息最为可靠,但是不能很好显示上下层面血管的连续关系是其最大不足。MPR可以在冠状和矢状的一定层面上显示血管上下的走行关系,但由于血管的弯曲走行常使它得不到完整的血管图像,MPVR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特别适用于肾静脉,由于肾静脉造影剂浓度低,很难由VR或MIP图象清晰显示。本组22例正常肾静脉和4例肾静脉瘤栓均得到了手术证实。MIP、VR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肾脏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VR更利于空间位置关系的显示,MIP可更好的显示细节。

MSCT后处理图象还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本组22例肾癌中,VR图象有14例可见动脉期肿瘤染色,实质期迅速消退,表现类似DSA实质期所见,符合肾癌造影剂快进快出的特点。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此特征。

肾癌组肿瘤血管仅在动脉期明显,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动脉期和肾实质期均清晰显示。

本组30例,我们在用MSCT做肾动脉CTA的同时,常规做肾实质期的扫描,不但可以了解肾静脉的情况,还可以了解肾脏的灌注及排泌功能,获得围组织的灌注图像。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肾脏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腹腔镜;肾脏手术;肾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b)-009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en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tumor.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kidney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ime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March 2010-March 2016 period, and the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dynamic groups of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laparoscopic observation group reservations kidney surgery,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exhaust time, total time in hospital, hospital cost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total efficiency, bleeding The total amount of time-consuming and surgery were compared.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otal time of operation (107.89 ± 2.89) min, blood loss was (156.89 ± 2.89) mL,exhaust time was(14.98 ± 2.98) h, total time of hospitalization(5.68 ± 1.78) 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as 98.00% and 2.00%, respectively,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but hospital cos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e above comparison of the dat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Laparoscopy; Renal surgery; Renal tumor

肾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若未及时干预,可直接影响患者肾脏功能,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早期常使用传统手术,其不仅创伤性较大,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上不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提高,人们对手术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1-2]。该文以该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00例肾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为50例。观察组:男性/女性肾肿瘤患者之间比例为:21:29,年龄24~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86±2.45)岁,肿瘤平均直径(3.24±1.87)cm。对照组:男性/女性肾肿瘤患者之间比例为:22:28,年龄2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64±1.67)岁,肿瘤平均直径(3.64±1.75)cm。两组肾肿瘤患者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式: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确定病变位置后,行切口,切开患者表面各层组织直至肿瘤完全暴露于视野,分离肾周筋膜和腰大肌,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使用抗生素常规处理。观察组治疗方式: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在患者腋后线肋缘行切口(长度约为2cm),随后分离患者腰背筋膜,再将腹腔镜中需用的气囊按常规方式置入患者切口内,从而建立气腹,利于手术进展,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后腹腔。操作者首先将手指伸入患者后腹腔,实施穿刺处理(穿刺点选为平腋中线和腋前线肋缘下)再放置戳卡,并将腹腔镜置入,随后将腹腔镜缓慢推移至背侧,直至完全分离肾动脉,再游离处理腹侧,直至患者肿瘤面完全显露于视野,同时借助专用血管阻断钳对患者肾动脉进行阻断,处理患者肿瘤周围组织,对部分病灶组织切除,同时可借助超声刀对患者进行局部止血,而对于肿瘤病灶组织较大患者,可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填充,从而达到止血目的,随后帮助患者恢复肾脏血供,并将病灶组织送往病理科,留置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耗时、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

1.3.2 疗效判定标准 将总有效率分为3大类,即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评定方法如下: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全面各项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完全消失,即为治疗显效。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检查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显示为好转状态,即为治疗有效,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且肿瘤组织呈恶化趋势,即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实施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耗时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实施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患者(P

2.3 对比总有效率

观察组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肾肿瘤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4.00%。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存在差异性,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肾肿瘤属于泌尿系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尿,若患者出现血尿症状时,应加强对患者检查和治疗,防止患者病情恶化,从90年代开始,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较小等优势,给我国医学事业带来新契机,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将手术危险性降至最低,还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肾肿瘤患者首选方式[3-4]。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腹腔镜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仅可保证术中充足视野,还可减轻对肾脏周围组织的损伤,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肾肿瘤患者而言,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其不仅可减轻对其组织创伤性,还可降低患者疼痛感,而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其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手术风险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6]。同时该次研究中表明,使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总耗时、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说明,微创性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保留患者肾脏功能,促使患者恢复,同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观察组手术方式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因此无论依据患者经济能力还是手术实际效果,手术医师均为患者首选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7-8]。虽然其疗效显著,但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患者,效果不显著,因此在术中观察到患者为大直径肿瘤患者,可转开放性手术治疗,而对于肿瘤直径

周东[10]在相关研究中,以29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为腹腔镜组,15例为开放手术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4±68)min、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1±0.7)d、术后住院时间为(9.0±1.9)d、术中出血量为(233±30)mL,数据均优于开放手术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肾肿瘤患者效果显著。该文研究中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后,术后排气时间(14.98±2.98)h、住院总耗时(5.68±1.78)d、术中出血量(156.89±2.89)mL、手术总耗时(107.89±2.89)min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以上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后腹腔镜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肿瘤效果确切,可降低手术风险性,促进患者恢复,所以其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尚吉文,张旭,马鑫,等.倒刺缝合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 34(12):929-932.

[2] 吴小荣,陈伟,陈勇辉,等.微波与射频消融辅助的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比较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1):12-16.

[3] 蒲小勇,徐战平,刘久敏,等.两种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R.E.N.A.L.评分≥7的肾肿瘤的比较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2):1818-1821.

[4] 陈勇辉,黄吉炜,夏磊,等.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腹腔镜下肾肿瘤射频消融术中监测的应用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9):657-661.

[5] 徐奔,谌诚,虞巍等.中央型与外周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447-449.

[6] 杨阳,杨荣,郭宏骞,等.腹腔镜射频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0):2359-2362.

[7] 姜晓玲,李季英,朱志国,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4(7):830-832.

[8] 刘茁,孟一森,范宇,等.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内生型肾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10):726-731.

[9] 夏丹,王平,秦杰,等.经腹膜后和经腹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比较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2):81-84.

肾脏肿瘤范文第3篇

肾脏常见的良恶性肿瘤有哪些?

肾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对健康没有影响,经过治疗或手术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肿瘤不会侵犯周围的组织,也不会向其他器官转移。良性肿瘤包括肾腺瘤、嗜酸细胞瘤、肾血管平滑肌母细胞瘤等。肾脏恶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绝大部分,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影响,切除后易复发,常常侵犯周围组织并向其他器官转移。在所有肾脏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约占85%,其他比较少见的包括移行上皮肿瘤、Wilms瘤和肾肉瘤等。

什么是肾癌?

当肾脏(特别是与尿液直接接触的上皮细胞)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损伤后,最终就有可能恶变为癌细胞。癌细胞在肾脏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就会形成肿块,也就是常说的肾癌。

肾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目前的研究显示肾癌的病因十分复杂,已经明确的与肾癌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和高血压、食物、放射和职业等。

遗传 肾癌会不会遗传?这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只有极少数肾癌的发病与遗传性有关。我们把可遗传给下一代的肾癌称为家族性肾癌,是由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病,在肾癌中占的比例比较小,只有2%~4%。

吸烟 大量科学研究都表明,吸烟是导致肾癌最明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吸烟者发生肾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两倍。长期吸烟,尤其是有30年以上烟龄者发病风险更高。同时我们还发现,戒烟后,肾癌的发病风险会逐年下降,戒烟10~15年后,患肾癌的风险可下降15%~30%。

肥胖 病态肥胖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患肾癌的危险性要高两倍,肥胖者要高一倍,比超重而不肥胖者高35%。可能是肥胖者体内某些激素(如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了肾细胞癌的生长;或者是肥胖影响了肾血液的供应,使肾对致癌物更敏感。

肾脏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波: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出血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成人肿瘤的2.0%,占所有原发性恶性肾肿瘤的85%。美国1998年诊断30 000例肾癌新发病例,其中大部分为肿瘤直径小于3cm的小肾癌,12 000人死于该病[1-2]。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肾癌的常规标准手术方式。由于肾脏质地脆弱、血供丰富,肾部分切除术中易出血,因此控制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手术辅助技术,微波在控制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方面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它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 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1.1 动物实验研究 1991年Muraki等[3]首次报道应用单极植入式微波电极辅助部分肾切除的动物研究。该实验用成年杂种犬10只,体重19.9±1.8kg,微波频率2450HHz,波长12cm。最大输出功率150W,微波针状电极直径为0.6mm,长度3cm。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开腹充分游离暴露肾脏,确定切除范围和针状电极穿刺角度,将电极刺入肾实质内,针状电极产生的热能使肾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随后沿预切线刺入下个电极,电极间距为1.0cm,如此反复形成凝固性坏死区,然后用手术剪剪除凝固区肾脏组织。实验发现微波治疗功率50W持续30秒或者60W持续20秒可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微波对周边正常组织热损伤小。如能量过低,肾组织凝固坏死不彻底,无法达到控制出血的效果;能量过大,易引起组织炭化,影响凝固性坏死区的人小。作者认为微波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操作时间,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并避免了传统手术后可能出现的肾功能下降。

1.2 临床研究 1998年Naito S等[4]报道了4例肾肿瘤病人接受微波辅助的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未阻断肾蒂,其中3例获得成功,1例因切除断面有癌细胞改全肾切除。3例病人为单发肿瘤,平均大小1.9cm(1.2±2.3 cm),肿瘤分期T1NOMO。微波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60W,4种针型电极长度为1.5~6.0cm,微波针状电极穿刺点间隔5~8mm,切割线距肿瘤边缘约5~8mm,凝固15~20次,每次60W持续约30秒,最后从凝固区剪除肿瘤组织,实施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9~12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研究发现微波组织凝固器辅助肾部分切除,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微波组织凝固器切割线的正确制定是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的基本要求,术中注意不要损伤肾脏集合系统,预防术后尿瘘和出血的发生。

Yoshiyuki等[5]将34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第1组14例用微波组织凝固器辅助肾脏楔形切除,术中肾蒂未分离阻断;第2组8例用微波辅助肾脏节段切除,术中肾蒂分离但未阻断;第3组12例用微波辅助肾脏横断切除,术中阻断肾蒂。研究发现:三组肿瘤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13),手术操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27),手术失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84)。作者认为:微波组织凝固器辅助肾脏的楔形切除安全有效,平均失血量为330ml,但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切除范围增加,微波辅助肾脏节段、横断切除出血明显增多,如第3组虽阻断了肾蒂,但由于肾脏深部组织未被凝固,肾脏断面深处血管出血,平均出血约943ml。对于肾脏大范围的切除,联合其他的控制出血方法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来说更加安全可行。木拉提·马合术提等[6]用微波组织凝固器在未阻断肾蒂情况下,对16例肾肿瘤病人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1例同时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病人手术时间为325min,15例手术时间为90~220min,平均为180min;术中出血量45~450ml,平均80ml:术前术后病人血清肌酐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微波组织凝固器用于肾脏部分切除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无需阻断肾蒂,对肾脏创伤小,肾脏断端已凝固无弥漫性出血,可在清晰手术视野中从容处理较大的出血点及切面漏尿口。同时凝固范围可根据针状电针,输出功率及凝固时间能人为地控制凝固组织的范围,使肾脏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单位。

Yoshihiko等[7]回顾性观察了61例行微波组织凝固器辅助肾部分切除的肾癌病人,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23.1±19.5个月。病人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术后5年生存率为87%,未见残肾内肿瘤复发及转移。作者认为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适用于单发、圆形或者椭圆形凸起于肾脏表面边界清晰的肾癌,肿瘤最大直径小于50mm的肾癌。慎用于直径大于50mm,深达肾脏组织内部,靠近肾门部或较大动脉的肿瘤,以免引起大出血和损伤肾脏集合系统。Fujimoto等[8]随访了121例T1期肾癌病人接受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的效果,手术前后肾功能无恶化,术后平均随访3.2年,5年生存率91%,107人无瘤生存,1例2年后出现肿瘤复发。

2 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的应用

2.1 动物实验 1996年Banya等[9]报道在腹腔镜下进行微波凝固辅助肾部分切除的动物实验。该实验采用杂种犬,未钳夹肾蒂,微波频率2450MHz,波长12cm。术者将微波电极插入肾实质内,电极间距为5~10mm,凝固肾实质组织后,然后沿坏死区切除肾组织。术中出血量少,无腹膜后血肿、脓肿形成、肉眼梗死等并发症。作者认为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2 临床研究 Yoshimura等[10]对6例。肾肿瘤病人在未钳夹肾蒂情况下,施行了腹腔镜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其中4例经腹膜腔内途径,2例经腹膜后腔途径。肿瘤直径11~25mm,平均手术时间186min (131±239min),手术出血量很少。术中用超声探头扫描肿瘤组织,确定病变范围及深度后,术者将微波电极插入距离肾肿瘤边缘1cm肾实质内,电极间距为5~81ml,凝固5~23次,然后沿坏死区域切除肾肿瘤。所有肾手术切缘病理切片阴性。5例获得随访3~4个月,CT未发现肿瘤复发。研究发现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适用于凸起于肾脏被膜表面的肿瘤,尤其是直径小于3cm的肿瘤。肿瘤直径过大时,切除易损伤肾脏集合系统。Terai A等[11]对18例小肾肿瘤病人行腹腔镜下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术,14位病人出血量极少,4位病人的出血量为100~400ml,平均手术时间240min(131±390min)。但此方法只适用于凸起于肾脏表面的肿瘤,且凝固后的肾创面组织松脆,缝合打结时易造成组织撕脱,不利于缝合。随访19月,CT未发现局部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

3 微波辅助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优缺点

Yukio等[12]报道7例肾肿瘤行小切口开腹下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手术操作时间157~275min,平均209min。术中失血量20~1200ml,平均525ml。作者认为小切口开腹下微波辅助肾部分切除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比较,具有手术视野开阔,对血管、肾脏集合系统的操作更方便、准确,同时避免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时频繁腹腔内通气引起的腹腔内气压增高和温度上升的缺点。

但Furuya等[13]对经腹膜后途径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进行了对照,其中8人为治疗组,9人对照组。研究发现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221.9min,平均失血量137.5ml;微波辅助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45.9min,平均失血量334.8ml。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004),平均失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2)。作者认为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较微波辅助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有学者[14]指出微波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要考虑肿瘤的生长位置是否有利于腹腔镜操作,肾肿瘤直径不超过2 cm和手术者腹腔镜操作是否熟练等因素。

4 展 望

无血肾部分切除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传统的微波组织凝固器凝固范围小,呈长条状,术中使用需要反复多次多点布针,适用于术中止血。其中微波辅助控制肾部分切除术中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大规模临床病例报道,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相信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进步,这项技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会更安全、更广泛。

参考文献

[1] Chow Et,Devesa SS,Warren JL,et al.Rising incidence of renal cell cancer in the UnitedStates[J].JAMA 1999:VO1281,N017:1628.

[2] Landis SH,Murray T,Bolden S,et al.Cancer statistics[J],1999.CACancer J Clin,1999,49(1):8-31.

[3] Muraki J,Cord J,Addonizio JC,et al.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 in partial nephrectomy[J].Urology,Mar 1991,37(3):282-287.

[4] Naito S,Nakashima M,Kimoto Y,et al.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tissue coagu lator in parti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J].J Urol,Mar 1998:159(3):960-962.

[5] Yoshiyuki Matsui,K Fujikawa,Hiroya Oka,et al.Application of the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or:is it beneficial to partial nephrectomy[J].Urol Int,January 1,2002:69(1):27-32.

[6] 木拉提·马合术提,阿力木·热合曼,马彬等微波组织凝固器在无阻断肾蒂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7] Y Hirao,K Fujimoto,M Yoshii,et al.Non-ischemie nephron-sparing surgery for small renal cell carcinoma:complete tumor enucleation using a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or[J].Jpn J Clin Oncol, 2002:32(3):95-102.

[8] K Fujimoto,M Yoshii,N Tanaka,et al.Partial nephrectomy for renal cell carcinoma using a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or-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and renal function[J].Hinyokika Kiyo,August 1,2005,51(8):511-515.

[9] Banya Y,Kajikawa T,Kanai H,et al.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a canine mode l: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 technique[J].J Microwave Surg,1996,14:7.

[10]Yoshimura K,Okubo K,Ichioka K,et al.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with a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or for small renal tumor[J].J Urol,June 1,2001,165(6Pt1):1893-1896.

[11]Terai A,Ito N,Yoshimura K,et al.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using 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or for small renal tumors:usefulness and complications[J].Eur Urol June 1,2004,45(6):744-748.

[12]Kageyama Y,Kihara K,M Yokoyama,et al.Endoscopic minilaparotomy partial nephrec tomy for solit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smaller than 4cm[J].Jpn J Clin Oncol,2002,32:417-421.

肾脏肿瘤范文第5篇

方法:对54例具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结果:超声造影对肾良、恶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显著优于彩色多普勒诊断(P

结论:超声造影对提高良、恶性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具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 肾脏肿瘤 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1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10-01

本研究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Vue对表现有肾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并将之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影像科接受相关检查的54例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本科检查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被确诊为肾脏占位性病变者。其中包括男33例,女21例;年龄37~81岁,平均(52.6±8.3)岁;占位病变部位包括左肾29例,右肾25例,均为单发性占位病变;病灶大小(19mm×15mm)~(85mm×80mm)。

1.2 方法。仪器选用西门子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宽频凸阵4C1-S,频率范围2.5~5.0MHz,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其机械指数为0.18~0.21,造影剂选用意大利Bracco公司所生产的SonoVue新型造影剂,造影前提前采用5ml生理盐水处理造影剂冻干粉,并将其震荡摇匀至混悬液。正式行超声造影前再先性常规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检查,之后选择可对肿瘤病灶与其周围组织均能良好显示的最佳截面进而进入到CPS超声造影检查模式,将0.8ml混悬造影剂经肘静脉行快速团注,紧接着再追加5ml生理盐水。之后对造影剂的灌注、达峰以及消退的过程给予全程动态观察,并同步录像并储存资料。完成后即应用ACQ软件对时间-强度曲线(TIC)数值进行分析,并分别对以下几方面数据进行比较:①到达肿瘤组织与瘤周肾皮质的时间差值AT(AT=AT肿瘤-AT皮质);②峰值强度差值PI(PI=PI肿瘤-PI皮质);③消退强度差值I60s(I60s=I60s肿瘤-I60s皮质)。其中,消退强度差值为造影剂注射60s后肿瘤病灶与其周边皮质的显影强度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本组54例患者中有12例(22.2%)被确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42例(77.8%)均被确诊为肾细胞癌。在42例肾细胞癌患者中又包括有34例为肾透明细胞癌,5例为状癌,另外3例为显色细胞癌。彩色多普勒诊断的准确率为87.0%(47/54),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58.7%;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96.3%(52/54),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1%。将以上数据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超声造影表现。在42例肾细胞癌患者中,有35例具富血供表现,即通常所说的“快进慢出高增强”类型;另外7例具乏血供表现,即通常所说的“慢进快出低增强”类型。12例被确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其中的9例表现为病灶自身造影剂填充时间较其周边肾皮质更晚,7例造影剂填充过程表现为缓慢从肿块周边向中央蔓延,同样也有7例的达峰时增强强度表现为高增强。造影剂的消退时间通常以病灶本身具更长的持续时间。本组所有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造影TIC数值分析详见表1。

3 讨论

就当前临床对肾肿瘤的诊断情况来看,超声造影的应用无疑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诊断方法,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新一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其干粉颗粒直径平均值仅为2.5μm,因此对多数小血管的显影会更为敏感。本组所确诊的34例肾透明细胞癌起超声造影具富血供表现,而过去的研究证明,倘若用富供血造影表现来对肾透明细胞癌进行诊断,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可分别达到95%与90%,这与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另外,本组患者共有7例癌及嫌色细胞癌其超声造影具乏血供表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与连接癌细胞与癌巢的纤维血管间质的密度较小相关。有研究发现在大宗标本的嫌色细胞癌中并未发现坏死或出血者,同时有厚纤维将肿瘤与其周围相邻的肾组织隔开。从以上影像病理特点的分析可知,肿瘤瘤体其内部血管的丰富程度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超声造影中反映出来的,超声造影已能为绝大多数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用且可靠的信息,对提高良、恶性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具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肾脏肿瘤范文第6篇

【摘要】肾错构瘤作为良性肿瘤已被广泛接受。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学医生经验的提高,术前明确诊断肾错构瘤已成为可能。作为一种良性肿瘤,我们均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肾错构瘤;治疗

我院于2000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肾错构瘤患者22例,均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其中左侧单发9例,多发1例,右侧单发8例;4例为双侧同时发生肿瘤,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病变者12例,腰部疼痛不适者7例,肉眼血尿者3例。全部患者均行彩超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明确诊断肾错构瘤20例,2例术前怀疑为肾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肾错构瘤,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错构瘤。

1.2手术方式:22例患者中,15例行肿瘤剜除术,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对于手术前怀疑有恶性肿瘤者,术中切除肿瘤时将瘤体周围1厘米的正常肾实质及脂肪一并切除。

2结果

手术时间80-210分钟,失血量100-800毫升。切除瘤体22个,直径4-21厘米。术后无一例发生尿瘘及出血。术后肾功能相对于术前保持稳定。平均随访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3讨论

肾错构瘤是一种由不同数量的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以及厚壁的血管组成的良性肿瘤。肾错构瘤作为良性肿瘤已被广泛接受。虽然有恶变的报道,但极其少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学医生经验的提高,术前明确诊断肾错构瘤已成为可能。作为一种良性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应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

肾部分切除的主要目的是:(1)治疗肾错构瘤引起的腰酸、血尿等症状。(2)预防和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所致的出血。(3)排除影像学检查怀疑的恶性肿瘤的可能。

肾部分切除术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对肾出血的良好控制。我们通常只阻断肾动脉,除非肿瘤位于肾蒂处。其好处在于单纯阻断肾动脉可以避免阻断静脉所致的肾脏充血肿胀。另外,由于动静脉伴行,肾脏静脉断端的出血处可以提示动脉的断端出血,从而可避免盲目缝扎止血。对于预计肾动脉阻断时间超过30分钟者,应在术中动脉阻断前5-10分钟和去除阻断后应用甘露醇利尿,以及局部低温使肾脏的核心温度降至15-20℃。

在缝扎处理肾脏创面出血时,此缝针应跨过皮髓质的交界处,主要考虑出血大都在此。另外,髓质的组织坚韧不易撕裂,也便于缝合。U形缝合的止血效果要优于“8”字形缝合的止血效果。止血彻底后,肾实质的断端不一定要强求缝合,其创面可喷洒生物蛋白胶,放置止血纱布,并用周围的脂肪覆盖。

术中是否放置双J管,应根据手术范围是否累及肾盂或肾盏。该部位是否位于肾脏低位,输尿管穿刺有无血性的尿液等具体情况而定。尽可能的避免术后尿瘘的产生。

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2周,避免增加腹压运动,以防止术后出血。对于术中疑有恶性肿瘤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怀疑有肾癌的患者,术中应距瘤体包膜1厘米处的正常肾实质一并切除,以免术中冷冻切片出现的假阴性报告。术前明确诊断为肾错构瘤者最好采用肿瘤剜除术。

肾脏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441.5;R73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102-02

CT Diagnosis of Neuroblastoma in Children

HE Liu1 GAO Yuying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c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China;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cated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CT evalu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nephroblastomatosis in children. Methods Thirty-ong cases of nephroblastomatosis confirmed by clinic and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CT characteristics of nephroblastomatosi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ll cases occured unilaterally and were big generally, which appeared in solid masses in 20 cases (64.5%),cysticsolid masses in 11 cases(35.5%). And, calcification was seen in 8 cases.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contrast-enhanced CT. All cases except 1 case which exhibited no contrast-enhance were mixed contrast-enhanced. The remaining contrast-enhanced renal parenchyma exhibited a “new-moon shape” enhancement. Tumor often invaded renal capsule,and metastasis was seen first in the lymph node of retroperitoneum and posterior to diaphragmatic crus .Conclusion CT can detect location of mass and invasion, staging and metastasis, and provide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operation and prognosis.

[Key words] Neuroblastoma; Childre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发生于肾脏的恶性肿瘤,又名Wilms瘤。肿瘤治疗前的方案选择主要依赖于CT检查。本文搜集31例肾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对于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31例肾母细胞瘤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 男14例,女17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3.4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 21例 ,血尿 2例 ,发热 3例 ,腹痛 5例 。CT扫描机为Siemens Sensation64及Brilliance40,增强扫描造影剂为欧乃派克80mL(2.5 mL /s),扫描范围为肝门至双肾下极,层厚为3mm。

2 结果

①部位:发生于左肾者17例,右肾14例,上极14例,中下极5例,下极10例,大部分肾2例。②大小:肿瘤最小为4cm×5cm,最大为12.8cm×12cm。直径<5cm者2例,5~10cm者20例,其余9例>10cm。③生长方向:25例肿瘤向前生长,向后4例,向外2例。④形状:肿瘤大部分为圆形或椭圆形,少部分为不规则形。⑤密度:仅1例密度较均匀,其余在平扫时均可见低密度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8例可见钙化,斑点状钙化5例(封三图4),条状钙化2例,1例边缘弧形钙化。实性20例(封三图5),囊实混合性11例(封三图6)。除1例病灶较小者未见明显强化外,其余均可见不均匀强化,实质部分及其内分隔可见强化,CT值上升范围为20~48HU,其内的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⑥肾脏改变:增强扫描中,28例可见残存的肾脏受压,呈新月形改变(封三图6,7),余3例病变范围累及大部分肾脏,基本未见正常肾脏。⑦邻近结构:突破肾包膜4例,跨越中线7例(封三图7)。肾盂、肾盏破坏2例,肾盂、肾盏积水3例。腹膜后、膈脚后、肾蒂淋巴结转移5例 , 胸部转移2例。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 肝脏直接侵犯2例。

3 讨论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于1814年由Rance首先报道,1899年Max Wilms作了详细描述,故亦称Wilms瘤或肾胚胎瘤、腺肉瘤、腺肌肉瘤等,是儿童期常见恶性肿瘤[1]。

肾母细胞瘤80% 发生于5岁以前,7岁以前约占90%,尤以3~4岁最为常见,左右肾发生率大致相同, 肿瘤多发生于一侧肾脏。本组病例中,<5岁的 23例,约占74.19%,只有3例>7岁,7岁以前约占90.32%,平均年龄为3.4岁,与文献基本相符[2]。肾母细胞瘤通常缺少明显的症状,血尿和腹痛很少发生,25%的病例可发现高血压,这是由于肿瘤产生肾素所致。

肾母细胞瘤可能来源于后肾胚基,从胚胎学上来说,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球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增殖,发展为肾母细胞瘤。肿瘤可以遗传的形式或非遗传的形式出现。若属于前者发生得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所有双侧肾母细胞瘤及15%~20%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部分病例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存在,有报道该病于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有基因缺失,其组织学特点是具有幼稚的肾小球或肾小管样结构,细胞成分包括间叶组织的细胞、上皮样细胞、幼稚细胞。间叶细胞可出现横纹肌、软骨、骨或脂肪等分化[3]。

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①肿瘤一般较大。本组病例中<5cm者2个,>10cm 9个病灶,其余20个病灶介于5cm到10cm之间,病变常单侧发生,本组病例未见双侧发病。肿瘤大部分边界清(30/31)。②肿瘤可表现为实性(19/31)或囊实混合性密度(12/31),且大部分密度不均,本组1例<5cm者病灶密度较均一,其余皆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这种低密度区是病变内的陈旧性出血、坏死和囊变。肾母细胞瘤钙化少见,且钙化与肿瘤大小无关,1岁以上患儿钙化相对较多。本组8例可见钙化,1岁以上者6例,边缘弧形钙化1例,斑点状钙化5例,条状钙化2例,本组钙化率为25.8%,而神经母细胞瘤的钙化率较常见,李欣等报道为73%[4],且多为斑块状钙化,较粗大,而肾母细胞瘤钙化多是细小散在的钙化。③增强扫描绝大多数肿瘤不均匀强化,本组除上述1例较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外皆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内低密度影未见强化,实质部分或分隔可见明显强化,假包膜表现为肿瘤边缘的环状强化影,残存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此征象为肾母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有助于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本组病例此征象约占90.32%,与李新华[5]报道基本相当。④肿瘤可突破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囊,可见肾周筋膜增厚,肾周间隙密度增高等。此外,受累的肾盂、肾盏破坏或积水、扩张。⑤远处转移主要是肺转移, 其次是肝、淋巴结。本组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例肺转移,1例可见下腔静脉内瘤栓,1例可见腹腔积液。由此可见,发生于儿童的肾脏较大肿块,边界清,内有坏死、囊变, 残存受推压的肾实质呈“新月形”强化,可提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比较典型,临床工作中仍需注意鉴别诊断,主要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鉴别。神经母细胞瘤来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绝大多数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脊柱旁交感神经链,故主要应与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后者钙化相对多见,常侵犯腹膜后结构,肿瘤可以越过中线侵犯大血管,推移和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肾的形态基本保持,对肾脏主要是推移,病变晚期可以侵犯肾脏。乔中伟等[6]认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特的CT征象是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后血管包埋。尿中的VMA(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升高支持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

肾细胞癌儿童少见,症状和成人肾细胞癌相同,血尿更常见,与Wilms瘤相比,肾细胞癌更易于双侧发病及转移到骨,而且更易于发生钙化。此外肾母细胞瘤还需与横纹肌肉瘤进行鉴别。后者是一种发生于儿童、少见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大约80%发生于2岁以下,为位于肾中央的较大的软组织肿块,界限不清,与Wilms瘤的鉴别在于可见包膜下积液, 瘤体被坏死和出血区分为若干个小叶,勾画瘤内小叶的线状钙化,血管及局部侵犯常见,80%发生转移,常见肺转移。

CT检查对于肾母细胞瘤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浸润范围、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远处转移等情况,更易于发现肿瘤内的坏死和假包膜,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评价,而且对于术后和化疗后的随访也提供了具有重要的诊疗依据。

[参考文献]

[1] Miniati D, Gay AN, Parks KV, et al. Imaging accuracy and incidence of Wilms’and non-Wilms’renal tumors in children [J]. J Pediatr Surg,2008,43:1301-1307.

[2] 李欣,邵剑波.儿科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31-534.

[3]李玉林.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1.

[4] 李欣,张丽群,杨志勇.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814-817.

[5] 李新华,杨有优,王思云,等.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分期[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7:515-518.

肾脏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B超引导;FNAC; 肾癌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主要目的是鉴别良恶性病变,并对病变进行分类诊断。目前我国肾脏的细针穿刺主要应用于肾病活检,肿块FNAC检查报道极少[1],可能与FNAC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有关。为提高肾脏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现对我院有病理组织学对比的肾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聊城市第二人们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手术切除的肾癌59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1~88岁,平均52.5岁,肿物直径在2.5~11 cm之间,所有病例均术前进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检查。 

1.2 方法 患者选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采用负压抽吸法[2],首先对肾脏部位进行B超扫描,以穿刺路径最短,避开重要器官、神经、大血管为准,选出病变的最大层面。拟定皮肤表面穿刺点后,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铺无菌巾。7号加长穿刺针接上5 ml注射器,右手持注射器以30°斜角刺入皮肤,抽吸针进至皮下,在B超探头扫描引导下,并调整针头方向至正确的部位,垂直进入肿块,嘱患者平静呼气后屏气,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在肿块内反复提插3~4次,当从针座后孔看到有乳白色或血性成分后拔出,把针头内的少量吸取物推在载玻片上,均匀涂抹,立即95%乙醇固定,HE染色。穿刺完毕后重新B超扫描,如无出血、积气等并发症发生,嘱患者休息30 min,如无不适方可离去。 

1.3 结果判定 由两位高年资的细胞诊断医师和病理诊断医师分别对涂片细胞学和病理切片进行诊断,如有诊断困难者,用石蜡切片做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诊断。将各自诊断结果分别记入两组,诊断准确性按国际通用标准[3],统计学处理方法: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FNAC及细胞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见表1。本组59例肾癌中,FNAC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83.1%(49/59)。 

表1 

 

59例肾癌FNAC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例) 

组织病理学诊断例数FNAC定性诊断 

恶性可疑良性 准确率(%) 

恶性肿瘤594361083.1 

2.2 59例肾癌中,FNAC分型诊断见表2。对肿瘤分型诊断正确率FANC为66.1%(39/59),其中黏液腺癌分型诊断可达100%,透明细胞癌和状细胞癌也较高,但对肉瘤样癌、肾上腺皮质癌、集合管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均未明确具体分型。FNAC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P<0.05)。 

表2 

 

FNAC与细胞块联合FNAC分型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组织学诊断例数 

FNAC 

准确数准确率(%) 

透明细胞癌403177.5 

移行细胞癌4250.0 

状肾细胞癌4375.0 

嫌色性肾细胞癌4250.0 

肉瘤样癌200 

肾上腺皮质癌200 

集合管癌100 

黏液腺癌11100 

神经母细胞瘤100 

合计593966.1 

2.3 59例肾脏肿瘤细针穿刺中有2例出现晕针,平卧休息后恢复,另有1例B超显示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自愈,其余56例均无并发症。

3 讨论 

FANC现已应用于全身各个脏器,其诊断价值已被公认[4]。采用FANC检查,其诊断速度快,准确性高,能给临床医师在设计治疗方案时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5]。由于肾脏肿瘤分型的多样化,同一肿瘤类型又常出现不同的分化程度,给肾脏FANC分型诊断带来困难。FANC与组织学检查比较,其最大的不同是标本量少,标本中组织学结构大部分或完全丧失,这也是造成FNAC局限性最大的原因。Brierly RD等[6]报告对49例患者在影像技术引导下行肾实性或囊性肿块细针穿刺,对于大的(≥5 cm)实性肿块灵敏度为89%,小的(<5 cm)实性肿块为64%,对于囊性病变效果较差,对肿瘤分型意义不大。 

经组织学证实,59例肾恶性肿瘤原发55例,2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幼儿神经母细胞瘤为肾上腺和腹膜后病变,因与肾脏位置较近,临床误认为肾脏肿瘤,1例黏液腺癌为胃癌转移到肾脏。FNAC细胞学涂片对透明细胞癌和状肾细胞癌诊断率较高,透明细胞癌准确率达到77.5%,其原因是由于①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②细胞学特点较为典型,特征明显,如透明细胞癌常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背景,细胞丰富,呈单个散在或松散的细胞群,也可为中央有纤维结缔组织轴心的状结构以及腺样排列。细胞胞浆丰富、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略大,染色质粗,可有核仁。状肾细胞癌大小和透明细胞癌相似,但胞浆呈明显的嗜酸性、颗粒状,常呈状,伴有明显的泡沫样组织细胞。1例黏液腺癌FNAC细胞成团,大小较一致,核圆形偏位,核仁明显胞浆嗜碱性,大量细胞外黏液与原发于胃肠道等部位一致,易于诊断。肾上腺皮质癌、集合管癌、肉瘤样癌以及神经母细胞瘤FNAC分型无价值,原因是这些病变临床极为少见,细胞学诊断经验不足,术后多取材,多做免疫组化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余小蒙.常见深部脏器肿物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8):64-65. 

[2] 李天潢,黄受方.实用细针吸取细胞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