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缝

施工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施工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施工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新技术和新建材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1 确保施工缝质量的几种措施

如何提高施工缝界面分二次浇捣的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和咬合力,使施工缝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等同于其它部位混凝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以下是几种施工缝处理方法。

1.1 表面清理法:在已浇好的混凝土界面上人工凿除浮浆及松动石子,并清除干净,待浇筑混凝土时,界面上先浇筑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使旧、新混凝土结合牢固,浑然一体。

1.2 插粗骨料法:有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分层分段浇筑时,表面浮浆多,易造成施工缝处结合差,此时应准备长尖型小毛石,均匀插入旧混凝土深2/3,外露长1/3,使施工缝处结合牢固,增加抗剪强度。

1.3 插粗短钢筋法:在浇筑旧混凝土时先均匀插入粗短钢筋,由于粗短钢筋的存在,使施工缝处混凝土温度及干缩变形受到阻碍和约束,于是提高了施工缝处抗拉、抗剪强度。二次浇捣深梁及某些设备基础时也往往用此法。

1.4 设钢丝网法:施工缝处配筋较密集、堵头模板无法设置时,可采用钢丝网封堵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其作用除能阻挡混凝土流动外,还可以在钢板网处形成均匀的混凝土凸头,会大大提高施工缝处混凝土粘结力和咬合力。混凝土浇筑前先将钢丝网用铁丝绑扎或点焊在附加钢筋上,距离柱边缘500mm[2]或者距离与梁高相同的梁内,该距离可视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适当调整。钢丝网的孔眼在15mm左右。钢丝网可以作为永久性混凝土模板留在构件中。

1.5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近年来微膨胀剂的发展,使得“后浇带”、“加强带”等施工缝的处理变得容易,具体做法为:在后浇带混凝土中掺加水泥重10%以上的微膨胀剂(具体掺量按试配确定),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或大部分抵消了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对施工缝的不利影响,通过后浇混凝土的微膨胀,挤实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

1.6 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时候,如何处理施工缝与节点之间的关系,我国规范并没有明文规定,通常的处理方法同国外规范比较相似。当柱比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出不超过一个等级(5MPa)时,可以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同浇筑,节点混凝土强度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相同。此时,施工缝可以留设在柱脚或者梁底。当柱比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出不超过两个等级(10MPa),且柱四周都有现浇梁时,也可以将节点核心区和梁板一同浇筑。这样处理方便了施工,但是容易造成节点核心区强度不足,所以一般情况下要对框架的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也有的施工单位,采用节点混凝土强度与柱混凝土强度相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做的弊端是会引起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不建议采用。而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比较大的时候,混凝土交接面要设在梁上;同时,节点处的混凝土要遵循“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再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严格控制在节点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梁板的混凝土。梁板的混凝土建议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再振捣一次,以增强高、低等级强度混凝土交接面处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收缩的差异柱的施工缝可以留设在梁底或者梁板面。当在梁底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柱内混凝土要浇至板的上表面。在实际施工中,高、低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常留设成垂直面和倾斜面。

2 梁柱节点区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要求

由震害调查可见,梁柱节点区的破坏,大都是由于节点区无箍筋或少箍筋,在剪压作用下混凝土出现斜裂缝甚至挤压破坏,造成纵向钢筋压屈成灯笼状。因此,保证节点区不过早发生剪切破坏的主要措施是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在节点区配置足够的箍筋。设计梁柱常常采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注意梁柱节点部位混凝土等级应该和柱混凝土的等级相同或略低(相差不能超过5Mpa)。从而实现强节点强锚固。在竖向压力及梁端柱端弯矩,剪力作用下,节点区存在较复杂的应力状态。

进行框架柱的节点实验可见,节点的破坏过程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裂阶段。当作用与核心的剪力达到60~70%时,核心区出现贯通斜裂缝,裂缝宽度约为0.1~0.2mm,钢筋应力很小(不超过20Mpa),这个阶段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第二阶段为破裂阶段。随着反复荷载逐渐加大,贯通裂缝加宽,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箍筋陆续达到屈服,在混凝土挤碎前达到最大承载能力。设计时以第二阶段作为极限状态。

3 预防梁柱节点区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严格控制前期柱顶浇筑标高,可以使其略高于梁底面标高10mm左右,并在梁底模板支设时,及时剔除柱顶面水泥薄膜、松动石子等,并冲洗干净。

3.2 铺设的水泥浆不能太稀,砂的级配要合适,要选用中粗砂配制。

3.3 对梁模板在柱、梁交接处的拼装应尽可能做到严密、稳定,并便于拆除。为防止施工中出现模板内移、外倾或下滑现象,可在已浇柱子端部包裹一层油毡、纸袋以后,再支模压紧,或制作专用包箍或支撑以拉紧模板。

3.4 拆除侧模后应及时用凿子等工具检查柱头施工缝[4],注意接头处混凝土有无孔洞、蜂窝麻面等现象。总之,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重视柱、梁交接点处混凝土浇筑质量,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可靠性,而且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应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旁站监督和技术指导。只有从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才能杜绝此类质量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在当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从外观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个整体,实际上它是从下到上(逆作法除外)分层分段浇筑而成的,也就是说,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是大量存在而又无法避免的。施工缝设置不合理或处理不当,会给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严重隐患,处理得当,不仅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而且给施工带来方便。本论述根据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缝及梁柱节点部位施工薄弱区进行探讨,重点从现行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常采用的一些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框架结构节点区是震害常发生的部位,根据梁柱节点区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预防梁柱节点处施工质量的措施。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足设计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福林.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法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08,(2).

[2] 胡芳健.框架结构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J].广东水利水电,2011,(9).

[3] 玉寿华,黄荣源.建筑工程质量症害分析及处理[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李峰.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31).

施工缝范文第2篇

>>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探讨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探讨 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病害、原因及其处理技术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防渗处理技术 小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处理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探讨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探讨 浅谈水利工程中建筑物结构缝及混凝土裂缝处理新方法 水利工程土石坝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对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的探讨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相关问题探讨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应用探讨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技术要点探讨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护坡应用的施工探讨 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探讨 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探讨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探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要求、控制要点及常见问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开工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建设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形成由承建单位保证、监理控制、业主协调、国家授权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和工程验收组成的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也已从事后的质量检查处理转变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大坝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理工作尤为重要。为保证混凝土大坝的整体性、抗渗性、耐久性,必须对混凝土施工缝进行认真处理、确保质量。

1 施工缝处理要求

施工缝处理包括工作缝处理及冷缝处理。工作缝指按正常施工计划分层间间歇上升的停浇面。冷缝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故中止或延误、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浇筑缝面。

1)检查施工缝处理机具及处理工艺,施工缝浇筑及铺设工艺必须保证新浇混凝土能与老混凝土结合良好。

2)分仓浇筑形成的垂直施工缝覆盖前应按设计要求清理干净,有后期灌浆要求的缝面,对管槽系统应认真检查验收。坝内管槽系统包括坝体排水管、冷却水管、接缝灌浆管路、排气槽、排水槽等。

3)基岩面的浇筑仓和老混凝土上的迎水面浇筑仓,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必须先铺设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其他仓面若不铺水泥砂浆, 应有专门论证。砂浆的水灰比应较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一次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工艺应保证新混凝土与基岩或老混凝土结合良好。

2 工作缝处理质量控制要点

2.1 缝面冲洗

1)工作缝缝面必须使用压力水(水压力为30~50MPa)、风砂枪或人工打毛等加工毛面,清除缝面上所有的浮浆、松散物料等污染体,以露出粗砂粒或小石微露为准,但不得损伤内部骨料。

2)对开始冲毛时间及冲毛时的水压、风压等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并给予批准。

2.2 缝面浇筑

1)工作缝缝面打毛后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湿润,在浇筑上一层混凝土前,将层面松散物及积水清除干净后均匀铺设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或浇筑厚度经批准的富浆或低级配混凝土过渡层。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

2)采用砂浆垫层时,砂浆标号应比同部位混凝土标号高一级(二级配混凝土标号可与上部混凝土同级),每次铺设砂浆的面积应与浇筑强度相适应,以铺设砂浆后30min内被混凝土覆盖为限。

3)采用塔带机等特种设备浇筑混凝土时,可在浇筑层面铺设约15~20cm厚的二级配混凝土,或第一坯浇筑富浆混凝土。该二级配混凝土或富浆混凝土标号应与同部位混凝土标号一致。代替砂浆的混凝土级配、厚度等要求在有关现场试验研究后最终确定。

4)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上一层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3 冷缝处理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允许间歇时间(指自出料时算起到覆盖上坯混凝土时为止)应通过试验确定。因故中止浇筑超过允许间歇时间的缝面按冷缝处理。冷缝的处理方式与工作缝相同。

4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问题1:缝面冲毛过早或冲毛太甚,造成大石外露超过2/3粒径。

处理方法:

1)合理安排冲毛时间;

2)人工清除表面浮石。

问题2 :收仓不平整,致使本层缝面凹凸不平。

处理方法:

1)若结构上没有特殊要求,收仓面初凝前应及时人工抹平;

2)若混凝土初凝后才发现,则应凿除收仓面上的混凝土棱角和松散混凝土。

问题3 :缝面冲毛不够,局部尚有乳皮、灰浆。

处理方法:用冲毛枪补毛缝面或人工凿去乳皮、灰浆。

问题4:钢筋密集区和模板角落等不便冲毛的部位,冲毛程度不够。

处理方法:一般采用冲毛枪补打缝面或人工凿毛缝面,直至缝面处理合格。

问题5:因混凝土养护未跟上,产生表面龟裂或浅层裂缝。

处理方法:

1)对龟裂或浅层裂缝采取人工凿槽处理;

2)为防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收仓后应及时加强养护。

问题6:因施工计划的改变、降雨或其他原因造成碾压混凝土施工中断。

处理方法:

1)应及时对已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进行碾压;

2)停止铺筑处的混凝土面宜碾压成不大于1∶

4的斜坡面。

问题7:混凝土缝面遭受有害污染。

处理方法:遭受有害污染的混凝土缝面按工作缝处理。

结 语

对混凝土监理工程师而言,掌握大坝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的原则要求固然是必须的,但要做好大坝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的质量控制,尚应认真研究具体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特点。如按照通常的混凝土施工方法,混凝土浇筑层面应铺设一层2~3cm厚的砂浆。但三峡工程采用塔带机浇筑混凝土的实际施工情况表明:塔带机运送砂浆时,砂浆容易粘结在转料斗中而往往产生堵塞,堵塞到一定程度后呈团状跌落到仓面而引起飞溅,因此塔带机不宜运送砂浆。

参考文献:

[1] 任生春,冷向阳.湖北洞坪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 周厚贵.三峡工程施工技术(二期工程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施工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正确留置正确处理

一、概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问题。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

现行施工规范虽然规定了混凝土梁、柱、板的施工缝留置位置和处理方法,但是不够具体,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笔者根据平时的施工经验,现对施工规范中有关施工缝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二、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置位置正确

1、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仅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约为10%)最合理,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2、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3、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4、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5、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6、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7、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 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8、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9、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10、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1、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臂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三、正确处理施工缝,确保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初凝以后,不能过早地在上面浇注新的混凝土层,否则在振捣新浇注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已初凝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所以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继续浇注混凝土。

2、重新浇注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采用表面涂刷缓凝剂处理的垂直施工缝,应在拆模后即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表层水泥浆,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层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这对前后层混凝土结合有利。所以在混凝土浇注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注混凝土时,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形成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宜在浇注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度为10-15mm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水泥:水=1:0.4),然后开始浇注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在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其直径一般为Φ12-16mm,长度一般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左右,在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光圆钢筋两端加弯钩。在水平施工缝继续浇注混凝土之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观察校正。

四、复杂结构和重要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缝应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留置和处理

当设计无规定时,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可在施工缝处补插钢筋,直径为Φ12-16mm,长度为300mm,钢筋数量视施工缝表面积和结构重要性确定,但每处不得少于两根;也可在前层混凝土面层涂敷一层环氧树脂粘结剂,但这种粘结剂应采用受水分影响较小的固化剂(如600号聚酰胺),并应在粘结剂固化之前开始浇注混凝土;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混凝土施工缝,则必须做防水处理。

施工缝范文第4篇

关键字:混凝土施工;施工缝;施工缝留设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可以说都离不开混凝土。而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结合现行施工规范及笔者平时设计和现场服务的一些经验,就施工缝的问题作些探讨。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一)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二)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二、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9、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这里不再赘述。

(二)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三)施工缝的处理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6、高度大于2m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三、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一)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二)处理问题的措施

施工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10-01

1 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问题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大坝混凝土施工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 概述

大坝混凝土都分层分块施工,分层间歇浇筑产生的水平施工缝缝面一般有水泥浮浆所形成的乳皮,严重影响新老混凝土的层间结合,降低抗剪和抗拉强度。为保证混凝土大坝的整体性、抗渗性、耐久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处理好施工缝面是确保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混凝土是水库大坝的重要建筑材料,同时也担负着防渗漏的作用。因此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重点对其性质和施工流程进行控制,同时对施工裂缝的处理也要科W合理。通过合理的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裂缝处理措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从细节做起,对不同的部位做到合理施工才能保证混凝土构件形成完整的大坝体系。

3 混凝土裂缝成因探讨

3.1 温度和湿度因素。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会产生热胀冷缩、湿胀干缩的现象,而水与混凝土的比热值相差较大,混凝土坝体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3.2 若存在配盘设计方案不合理、混凝土材料性能不达标,或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荷载过大、地基沉陷等因素,而导致坝体结构产生受力裂缝;

3.3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时,混凝土保护层将引发顺沿钢筋的纵向裂缝现象;

3.4 当选取的骨料中碱性物质含量超标时,混凝土极易产生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裂缝。而本文中研究的混凝土缝面,也往往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如温度控制、基础处理等施工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没有做好相关的保湿措施,导致温差过大,造成坝体裂缝;施工缝处理不当,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陷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新老混凝土的层间结合,为保证混凝土大坝的整体性、耐久性。以下将进一步分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缝面的相关问题、处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4 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技术探讨

4.1 做好基础施工工程

在水里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对大坝混凝土的施工缝面进行清理,通常是施工人员使用高压冲毛枪对工程施工缝面进行清理,并认真检查,进而保证水工缝面已清理干净,同时对旧的混凝土面板进行凿毛。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将相应坐标测量出来并标记,然后灌浆,等到坝体的砌石抬升之后,再对坝体的防渗面板进行施工。为了确保坝体混凝土施工缝面的防渗效果,可以对混凝土施工缝面进行定期洒水,从而确保其湿润性,进而降低裂缝产生的几率,最终保证了大坝工程的施工质量。

4.2 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进行优化

在对大坝混凝土缝面施工出来过程中,首先应确保所使用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水化热,使施工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应选择3级配级且粒径较大的骨料,从而使混凝土的配合合理。另外为了确保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入量合理以及提高浇灌混凝土的防冻效果,应选用硅酸盐水泥。优化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改良施工材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应控制时间,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得到彻底消除,应该引气剂、减水剂,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和抗裂水平,从而使防渗面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断面的几率得到降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施工骨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使其避免在太阳下暴晒,应做好降温措施,如将其放入遮阳棚中,并及时对骨料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

4.3 控制混凝土的施工厚度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厚度,坝体上、下游面、横缝面、岸坡以及廊道周边是不一样的,需根据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些部位需要用变态混凝土来代替常态混凝土,这些部位混凝土的使用厚度应在50~100cm之间。一般情况下,50cm以内是变态混凝土的施工厚度,因此在对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变态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严格遵守执行施工工艺方案,碾压混凝土的表面进行灰浆泼洒后,再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达到密实。

4.4 对施工缝面进行优化

在对水利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进行施工时,首先应该进行拉弯、抗压、劈裂抗拉的现场试验,试验合格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操作。在进行大坝缝面混凝土辅料的施工出来过程中,为了确保缝面的摊铺平整,可以借助人工来进行辅助施工,这样可以提高对大坝混凝土缝面的处理质量。在混凝土加浆施工时,应该简化施工操作程序,对大坝坝面的钢筋网拼缝处理时,应采用变态混凝土的处理技术。在进行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过程中,应铺设2~3cm厚度的砂浆,加浆作业时,对加浆量应严格控制,这一过程一般采取底部加浆的作业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加浆的均匀性,为了使混凝土表面得以缓凝,可以在其表面喷洒缓凝剂,进而使冲毛时间得到延长。在浇筑大坝作业过程中,为了降低作业难度,可以避开高温时段进行作业,通常浇筑的时间选取在早上和晚上。为了使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就需要通过遮阳、洒水的方式来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在72h内得到保温效果。其次为了保证浇筑好的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度,可以对施工好的封面进行加盖处理。另外做好缝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降低缝面的抗裂,进而提高大坝的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施工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薛伟.大坝混凝土施工缝面处理技术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6(10):60-62.

施工缝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缝,主体结构,后浇带

1工程背景

由广州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地铁三号线岗顶站土建工程,车站结构呈“7”字状,车站全长为176.4m,西侧宽约28m,东侧宽约18.5m,车站主体结构高度为12.8m。车站底板厚90cm,站厅板(中板)厚40cm,顶板厚80cm,侧墙厚60cm。底板、侧墙、顶板结构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为S8,其余结构采用C30普通混凝土。本工程结构以现浇混凝土为主,且现浇混凝土体积庞大,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大,稍有差错,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合理的设置施工缝,配合适当的养护措施,能有效的抑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和沉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与避免出现施工高峰,该公司采取后浇带、施工缝分段法对主体部分进行施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干缩现象影响结构。

2 施工缝的设置

施工缝的设置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1)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2)施工缝一般应垂直于结构的纵轴线;3)施工缝应避开结构的薄弱环节;4)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简便易行。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纵向施工段长度控制在13m左右,设两道1m宽的后浇带,竖向根据主体结构,分层施工。

施工缝范文第7篇

关键字:地铁 ;车站;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地下车站一般为现浇的狭长框架混凝土结构,具有尺寸厚、体积大的特点。其作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常年埋置于地下,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施工工艺、地基沉降、内外温差等因素产生裂缝。裂缝对地铁的危害性极大,会导致渗漏水,甚至会影响到车站的使用功能等等。故如何控制裂缝的产生,一直是结构界讨论的话题。

1、施工缝、变形缝的止水原理

施工缝和变形缝是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之间的缝隙,在混凝土界面嵌入止水材料时,止水材料和混凝土之间同时也形成了新的界面(缝隙),因此,二缝的止水都是界面缝隙的止水,在考虑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界面缝隙的止水后,必须解决止水材料自身和混凝土界面的密封止水,同时必须满足土木工程止水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施工缝缝隙一般都不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和投入使用后,存在少量混凝土伸缩变形,沉降变形,相应止水材料也要适应这些变形,才能达到止水目的。与施工缝相比,变形缝缝隙较宽,要考虑采用吸水膨胀率较大的遇水膨胀止水材料。

2、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施工

2.1概况

该工程地下水较丰富,复杂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给施工带来不便,昼夜涌水量设计预测201.12 m3/d,实际涌水量251 m3/d 以上。按照结构安全、耐久、抗裂、抗渗的要求,结构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强度≥C30、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为100 年,故施工中对于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环节防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1施工缝防水施工

结构施工前,先排干积水和截断外部流入施工面处的地表水。实践证明,较好的作业环境有利于保证施工缝出浆管的安装质量和混凝土浇筑施工。横向垂

直施工缝防水组合构造详图,见图1。

图1 全断面出浆管样式 图2 出浆管安装后示意

(1)检查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先浇筑的混凝土基面必须充分凿毛、清洗干净、排除杂物。

(2)检测全断面出浆管的材质、性能、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无堵塞,敷设应牢固、横平竖直、弧线圆顺、表面平齐、无扭曲。

(3)出浆管用铁钉固定在混凝土施工缝上表面,每隔5~6 m 两端各引出一根不小于150 mm 的注浆导管于混凝土表面。

(4)墙与仰拱间水平纵向施工缝出浆管和密封胶在台车就位时不能受到污染和损毁(见图2),环向施工缝(仰拱底板)可采用双道单组分聚氨酯遇水膨胀密封胶(15 mm×8 mm)防水。

(5)环向及纵向水平施工缝出浆管按需要长度加工,当需要接长时,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15~20 mm(即有效出浆段长度)。搭接部位必须与基面固定牢固,预留的注浆口必须安装专用止浆盖。

(6)单组分聚氨酯遇水膨胀密封胶涂抹均匀,可根据施工需要加入调节催化剂控制反应速度。

(7)出浆管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50 mm,转弯部位应平缓,不得出现折角。

(8)二衬混凝土浇筑时,用插入式振捣器从捣固窗口加强振捣施工缝侧混凝土。

2.2变形缝防水施工

2.2.1止水带定位与固定

用铁丝将止水带拉展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40 cm,要求绑扎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止水带倒伏、扭曲影响止水效果。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断面设计位置上(见图3),并确保止水带中部与变形缝重合。

图3 止水带定位示意

2.2.2 接水槽施工方法

为保护变形缝不受损坏并且干燥、美观,采取变形缝处设接水槽的方法。接水槽安装要求如下:

(1)变形缝两侧采用切割机切开槽面,槽深50 mm、宽300 mm。要求槽口两侧平整,缝内表面混凝土用钢丝刷和高压空气清理干净,确保缝内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坚实,平整度20 mm。

(2)在缝内变形缝衬垫板表面设置隔离膜。隔离膜采用0.2~0.3 mm 厚PE 薄膜,其定位应准确,避免覆盖接缝两侧混凝土基面。

(3)嵌入不锈钢接水槽并固定牢固。

(4)涂密封胶于槽正面,两侧槽面用M8 膨胀螺栓以间距300 mm 钉牢接水槽钢边。

(5)槽口两侧立面涂刷密封胶。密封胶表面平整、不得突出接缝混凝土表面,要求均匀不露白,嵌缝完毕密封胶未固化前,应做好保护工作。

3、地铁车站防渗性能的措施

3.1 做好围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地铁车站围护结构施工的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车站整体的防水性能,因此做好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提高车站防水性能的有效措施。如有的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垂直度,导致围护桩超过结构线要进行凿除处理、围护结构挂网喷护不够平整、围护结构四周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大范围渗水浸湿、不能适时排除基坑积水,这些都会给防水施工造成隐患,甚至会导致以后结构出现渗漏。因此工程前期施工单位应做好全局性的防水方案设计,并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为后期的防水施工质量打下基础。

3.2 选择专业技能过关的防水施工队

有的施工单位在选择防水施工队时把报价作为唯一标准,选择报价低的劳务队以降低项目经营成本,施工队伍的不专业会在施工质量上带来隐患。因此防水施工应选择经验丰富、遵守合同、信誉度好的施工队。

监理在参与施工队的选择上也应认真参照下述原则:严防出现挂靠、分包以及转包的现象;对施工设计方案应严谨审查,设计方案内对施工技术、工期和施工队伍资质以及施工人员上岗证等做好明确要求。

施工缝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措施

前言:

施工缝是指在浇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而暂时留置的缝隙,它不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它会随着施工的进展或工序的结束而消失。但施工缝的留置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正确留置施工缝和处理因施工缝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技术问题。

1 施工缝设置原则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4-2002)(2011 年版)中的规定:施工缝应设置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同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里对常见的柱、梁、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2 施工缝的设置

在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施工技术间歇、天气等因素影响需要设置施工缝的常见构件主要有柱、墙、梁、板、基础等。

2.1 混凝土柱或墙

1)混凝土柱的最大弯矩位于柱的两端,其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基本无变化,所以施工缝设置在柱两端主要是方便施工,但目前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将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也不应视为质量问题。2)混凝土高柱或高墙往往因建筑功能或装饰方面需要,有的建筑物中独立柱或独立墙高度达到十几米以上,如柱或墙一次浇筑到顶面,既不现实还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同时还会有模板支撑困难、振捣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只要模板支立、接槎处理符合规范要求,就完全可以在柱中段设置水平施工缝,这种施工缝对高柱或高墙受力没有不利影响。

2.2 混凝土梁、板随着建筑物功能及装饰美观的需要,“高、大、新”的建筑物越来越多,多年来因混凝土梁板两端的剪力或负弯矩最大,在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设施工缝,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同时由于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施工操作等问题,使混凝土分成若干段浇筑,因此只要我们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施工缝的处理方法科学合理,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

2.3 混凝土基础

1)当筏板基础较长时,为克服基础沉降差异、温差和水泥干缩等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还应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这样在后浇带处就会出现两道垂直的施工缝,同时应对后浇带混凝土浇捣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保护。

2)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施工缝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到结构的抗渗防漏。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基础底板同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一般是在箱型基础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cm 设一道水平施工缝,缝内再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构造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3 加强施工缝质量的处理措施

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避免因设缝给结构带来隐患,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不变,施工缝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将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层到达已浇好的混凝土层内5~10 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形成整体。

2)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时,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18 MPa 后方可继续施工。

3)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时,新浇筑混凝土前应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钢筋上的锈斑等,凿毛接缝表面并使之形成锯齿状,这样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

②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其保持湿润,并在新浇混凝土前先铺一层厚度为1~1.5 cm 的素水泥砂浆(若是水平施工缝,则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再按混凝土浇筑要求浇新混凝土。

③处理方法

a)二次振捣法。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再次对施工缝附近新浇筑的混凝土二次浇捣消除泌水现象。

b)插粗骨料法。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进行分层分段浇筑时,因表面浮浆多,易造成施工缝处结合差,这是应将提前准备好的长尖型小毛石,均匀插入原混凝土深2/3、外露长1/3,使施工缝处结合更加牢固,以增强其抗剪强度。

c)插粗短钢筋法。在浇筑混凝土时,先在施工缝处均匀插入短粗不一的钢筋,使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混凝土温度及干缩变形受到阻碍和约束,于是提高了施工缝处抗拉、抗剪强度。

d)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随着微膨胀剂的发展,使得“后浇带”、“加强带”等施工缝的处理应用较多。即在后浇带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10% 以上的微膨胀剂(具体掺量根据试配情况确定)配制成补偿收缩混凝土,基本或大部分抵消了混凝土因温度收缩变形对施工缝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后浇混凝土的微膨胀,挤实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施工缝。

e)钢板网法。当施工缝处配筋较密集、堵头模板无法设置时,可采用钢板网封堵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其作用除能阻挡混凝土流动外,还可以在钢板网处形成均匀的混凝土凸头,会大大提高施工缝处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4混凝土施工缝处理的经验和体会

4.1 合理的时间控制采用冲毛法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时,掌握好冲毛时机十分重要。冲毛时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压水,因此,应避免冲毛水影响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其次,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初凝作为混凝土浇注时间的控制,终凝则为混凝土抗压强度开始发展的时间。实际上,混凝土达到终凝时,抗压强度也只不过1 MPa 左右。而采用冲毛法时为保证冲毛效果,喷枪的工作压力一般至少为1 MPa。因此,应防止混凝土强度受到高压水的破坏。

4.2 关于浮浆混凝土的浮浆层,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原因。搅拌后的混凝土混合料可以看成是均匀分布的,但在静止状态或动力作用下,颗粒因重力和浮力作用而下沉或上浮,浮浆的产生可以看成是水泥浆与骨料的分离。若骨料粒径过大,或者水泥浆黏度过小,都容易产生浮浆。因此,要避免浮浆过多,合理的选用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是很重要的。施工缝为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若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加以处理,就能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 结语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缝的设置和处理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合理性要求,但关键是施工缝应按规范要求处理得当,使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完整体。因此,施工缝应尽量少留,必须留施工缝的结构也应周密合理的设置,施工缝的处理措施更应精心施工。同时对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达,陈周根.钢筋混疑土结构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方法[J].浙江建筑,2001.

[2] 程晓威,冯平.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问题及处理方法[J].中下企业理论与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