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接口测试

接口测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接口测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口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通信;光接入网;施工调试

中图分类号:TN8

光接入网的功能是完成各种业务的接入,其本身并不具有交换功能,接入网的所有业务,包括接入网内的用户之间的业务也必须通过本地交换机的交换才能完成,光接入网与本地交换机的连接是通过OLT实现的,因而OLT是整个接入网的中心部分。接入网调试时应首先编制详细的调试计划,然后按计划逐站进行单机调试和测试。然后进行端-端调试和测试,最后进行全网调试和测试。在整个调测过程中,充分利用SDH和光接入网本身的网管,协助进行调试和测试,发现并排除故障,减少盲目性、被动性,使调试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1 调测施工工艺

1.1 工艺流程(见图1)

1.2 工艺操作

1.2.1 OLT、ONU单机调试

1.测试内容。单机测试的主要测试项目有V5.2接口测试;n×64kbit/s数据接口测试;ISDN 2B+D接口测试;音频2/4线接口测试;自动电话呼叫试验。

2.测试方法。(1)V5.2接口测试,测试配置如图2。连接好测试设备,按照V5.2接口规范要求,依次测定各项指标,其应满足规范要求;(2)n×64kbit/s数据接口测试,测试配置如图3。使用数据分析仪进行测试,在OLT设备上将两个相同接口进行连接,并将其中一个接口做2M环回。根据接口不同的速率设定仪表,发送测试信号,观察20秒以上,测试无误码即符合要求;(3)ISDN(2B+D)接口测试。①数字电话拨叫试验,测试配置如图4。分别在OLT或OUN的两个2B+D接口上接两个NT1,各自接上数字话机,在程控交换机终端上设置此端口号码,完成后进行两个数字电话机间相互拨叫,各项指标应符合验收规范。②半永久连接测试,测试配置如图5。将TA连接在OLT(ONU)的一个(2B+D)端口上,在OLT(OUN)上用网管将此端口与另一端口相连,将TA连接在数据分析仪上,按规范要求的端口类型分别设置仪表的测试档位,各项测试结果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4)音频2/4线接口测试,测试配置如图6。将话路分析仪接在OLT(ONU)的任一个2/4线接口上,在OLT上用网管进行设置,将一个ONU设备任意一2/4线接口环回相连,发送音频信号,然后按照规范要求的有关指标进行接收测试;(5)自动电话通话测试,测试配置如图7。将普通电话机接在OLT或OUN的Z接口上,在数字交换机终端上给相应端口分配号码,进行普通话机间任意相互拨叫、通话,拨叫通话能正常达到使用要求,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

1.2.2 端―端调试

每个分站调试完成后,进行端―端调试。从OLT所在站或端站逐站进行,每完成一个站的调测后,就与其上一个站进行端―端调试。调试时需要满足规范提出各项指标,实现设计要求的各站间所有功能。

1.2.3 全网调试

全网调试是整个调试的最后环节,调试通过后,所有设备就可以启用,进入试运行阶段。(1)网管功能试验。接入网的网管功能都比较强大,用于网络维护与管理。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功能参数,并结合工程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故障管理功能;安全保护功能;性能管理功能;配置管理功能。各项功能都顺利测试完毕符合有关要求后,就可以投入运用,为今后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网络指标测试。光接口参数需要测试:发送光功率;过载光功率;接收灵敏度;光接口输入抖动;光接口输入抖动容限等指标。其中误码性能需满足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并且施工测试指标需比网络性能指标严格。2M电接口参数测试:接口比特率,接口波形;接口输出抖动;接口输出抖动容限;时钟频率;噪声产生;保持性能等指标。

2 结语

接入网调试方法在铁路专用通信网中的应用,提高了专用网的运用质量和可靠性。充分利用接入网本身的网管功能,避免了人员、仪表和车辆的往返。总之,运用此方法不仅可以按步骤对设备进行全面测试,保证工程质量,也可以缩短工期,减少投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吕清.光纤网接入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J].电气时代,2008(12).

[2]柯赓.接入网技术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08.

[3]何用贵.简述V5接口的控制功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6).

接口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七号信令 故障处理

1.概述

七号信令是用于转接交换网的控制信令,是电信网络的神经系统,关系到提高运营服务质量与运营维护水平,提高网络接通率等方面。除了运用话务统计分析法外,还可以利用信令分析法,通过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或监测仪表准确、有效的获取信令信息,深入研究信令流程,分析网络呼损,对网络故障进行定位和诊断,为网络参数的合理配置提供适当的方案,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2.信令分析的应用

2.1 分析原理

信令分析主要是通过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或监测仪表对GSM 网络中的各种信令接口进行数据跟踪和信令数据分析。七号信令分析的主要功能包括:接通率分时统计、按局向及号码的接通率排行榜、呼损分析、被叫用户号查询、呼叫记录直接查询、按PCM 与按时隙的呼叫占用话务统计、按PCM 与按时隙的通话时长统计、网络响应时长等。全面实现了MAP 漫游部分测试、CAP 移动智能网测试、A 接口部分测试、Abis 接口测试、Gb 接口测试、Gs 接口测试等必备的功能。

通过对A 接口采集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切换局数据不全(遗漏切换关系)、信令负荷不均、硬件故障、部分数据定义错误、链路不畅等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接收电平分布图、信令信道或话音信道占用时长图等,可以找出上、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小区覆盖情况、一些无线干扰及隐性硬件故障等问题。通过E接口MAP 测试、A 接口BSSAP 测试、智能网CAP 测试等,成功配合网络设备的开通测试与维护。

2.2 案例分析

案例1:故障现象:少数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小交换机用户)拨打本地移动用户,当移动用户漫游至国外时,不能正常接通。

问题分析:首先,在市话GATEWAY-移动GATEWAY 之间分别对不能拨通的市话局向和能够拨通此移动用户的其它市话局向进行信令跟踪,发现两者在IAM 消息中只有CALLING PARTY'S CATEGORY(主叫用户类别)字段不同。能够拨通的局向送来的IAM 消息中此字段为0A,不能拨通的局向送来的IAM 消息中此字段为F8。根据ISUP 技术规范,主叫用户类别参数字段含义:

0000 1010 普通用户,在MSC—MSC 和MSC—LS/TM 间使用;在长(国际)—长,长(国际)—市局间使用;1111 1000 普通用户,在市—市局间使用;然后,根据《中国移动电路交换网主叫号码的传送实施方案》,当固定用户呼叫归属地移动用户时,需要在移动GMSC 进行消息的处理和主叫号码传送的规范。因此需要对我们的来话GMSC 进行数据的修改。

解决方案:修改现网GMSC 的ISUP 信令处理功能,即SCREENING MASK 属性。

修改后测试,呼叫能够正常接续,从而解决了固定用户呼叫归属地移动用户(移动用户漫游至国外)不能拨通的问题。

案例2:故障现象:部分手机用户使用中国电信的17968 长途IP 卡不能进行呼叫。

问题分析:针对用户反映的情况,用测试手机和TCON 进行同样的呼叫,都能正常接通。利用七号信令监测设备在SYGMSC 到SYDX 的去话路由上分别跟踪正常接续和不能正常接续的两种呼叫的信令状态,通过比较,ISUP 的IAM消息无异常。而在TCAP 测试中,发现送给电信GMSC 的信令消息总是提示用户帐号输入不全,初步判断为本端的问题;另外通过咨询用户、查询用户数据,集中了这些申告用户的特点,即不能正常进行17968 长途IP 卡呼叫时,用户基本集中登记在SYMSC4 局。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专门对SYMSC4 到SYGMSC 的信令消息进行了挂表跟踪,当进行正常的17968 拨打后,对端回送CON 消息,听到语音提示后,接下来的按键脉冲在信令消息中没有向对端发送,测试在SYMSC4 局没有成功。

在SYMSC4 进行类似的二次脉冲拨号,如用登记在SYMSC4 的手机拨打电话银行95555 或者移动客服热线1860 后,根据语音提示进行下面的操作时都不能成功,最终确定为SYMSC4 局的音频拨号路由设备或软件处理模块发生故障。

经验总结:音频拨号相关的软件补丁被修改。因为此案例发生前的晚上在SYMSC4 进行了补丁装载,排除了音频拨号路由设备故障的可能。正是由于利用信令监测系统和信令仪表,迅速、准确的对故障进行了定位,避免了由于软件补丁不正确可能造成的大范围的通信故障和用户申告。

案例3:故障现象:登记在MSC8 局的用户拨打外省彩铃用户,提示暂时无法接通,但是其它局用户可以拨通。

问题分析:MS 被叫信令流程主要包括查询过程、寻呼过程和呼叫建立过程等。

为了能使呼叫到达被叫的MSC,GMSC/MSC 发出“发送路由消息”的报文,被叫MSC 将分配的MSRN 号码以及被叫所在的LAC 号码发回给GMSC。通过MSRN 和LAC,被叫MSC 对MS 进行寻呼。结合本案例的情况,对MSC8、MSC9 进行MAP 层的跟踪测试,拨打同一广东彩铃用户,MSC8 与MSC9 发送的“SEND ROUTING INFORMATION”报文不同,MSC8 多一个[扩展部分]表示语,对端局不能解析该字段,因此无法回送正确的动态漫游号码,呼叫无法正常接续。

解决方案:针对此[扩展部分],请求设备厂家故障支援,对现有的MSC8 软件进行了修改,问题解决。

案例4:故障现象:一段时间来,移动用户拨打如意呼接通率偏低。

问题分析:通过某日忙时的信令跟踪测试,具体的TUP 信令呼损如下。

对于用户拨打如意呼的情况,跟踪测试结果发现在忙时用户拨打如意呼的次数不多,但是接通率很低。主要呼损原因有:系统忙,大多数用户都是收到系统忙的通知音,然后系统送“后向拆线信号”CBK 直接拆线;地址不全,主要是用户拨打的号码不全,系统送“地址不全信号”ADI,然后拆线;主叫用户拨打的被叫用户无全球呼功能,系统回送通知音并拆线。

对于用户拨打如意呼的情况,主要的呼损在久叫不应、无应答。在这些呼损中,除了是因为其它个别城市的用户拨打12580 要经其他B1 转接至本地B1,再至如意呼平台,造成到如意呼平台的响应时间较长主叫用户挂机,而未能接通;以及坐席台全忙,用户呼叫无法接通的情况,其它的呼损基本上都是用户在拨打如意呼平台后,系统放送通知音的时候就主动挂机,此时系统不回ANC 信号,只有当坐席台接通播放“XX 号为你服务”时才回ANC 信号,呼叫才算接通,因此接通率较低。

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等待时间过长问题,适当增加坐席台数量;大力宣传移动如意呼功能,减少因为被叫无此功能造成的呼损;优化话务路由,减少转接次数,缩短接续时间。

2.3 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的引入

基于信令分析手段在日前网络维护、故障定位处理和优化网络性能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程全网的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有的系统是静态且宏观,而集中监测系统实现了动态管理和微观分析(实时告警、接通率分析、呼损分析、负荷分析、呼叫跟踪、计费管理、业务分布管理),对于七号信令网的故障分析和故障定位,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网络的运行维护质量有很大的好处。

接口测试范文第3篇

电信华为盒子有两个输出接口,可先用替换信号输出线方法,验证是否为信号线的问题,若换线后也仍没声音,其它故障检测方法:

1、盒子正常工作时,对其信号输出线的另一端红色插头音频输出接口测试,如将耳机插入音频电极,使用两根导线触碰插头相应电极,有声音则为正常,无声音即为盒子没有输出音频信号。

2、若有信号,盒子输出正常,但与电视连接无声,则检查电视机的音频输入插座是否有问题,若使用HDMI线也无声,但上面信号线的测试有信号,即可推断为电视机问题。

华为盒子简介:华为盒子是华为公司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中高端高清互联网电视盒子,华为盒子采用海思四核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海思自主研发的专利解码芯片及Imprex图像处理引擎,提供超强解码能力及容错性,另外华为盒子可通过蓝牙连接蓝牙耳机、蓝牙音响及选配的蓝牙遥控器等设备。

(来源:文章屋网 )

接口测试范文第4篇

1存在问题

1.1隐形高风险

对配电设备没有十分有效的监控手段,对于处在高风险运行状态的配电设备不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处理,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1.2故障报修处理

以在2013年7—9月迎峰度夏期间受理故障报修话务量为例。400V线路过负荷跳闸、变压器过负荷烧坏的报修数据21起,从接到报修到人员到达现场时间平均为26min。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或部分线路因过流、过负荷时间较长造成客户端电器烧坏,从而使得故障范围加大、事态越发严重。

1.3排查窃电

从营业室和监察大队在2013年秋季营业普查的结果来看,24起窃电行为因督查监控手段稍显落后,日常巡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

1.4增容限电

根据汇总的2013年居民客户报修电压过低、过高的工单67件中,其中反应电压过低或不稳的64件,电压过高的3件,由此表明在线路运行过程中,需关注供电负荷分配是否均衡,实时监控该线路是否存在过负荷、轻载等现象,合理调配供电网络结构,使得供电企业能够根据实际负荷所需,安排线路的检修、增容、限电等。

1.5资源共享

远抄中心、客户服务、GIS定位、车辆跟踪、大客户中心、电费结算、用电监察等各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不能形成一个闭环管理的环环相扣,互相配合又互相监控的管理规范的局面,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2设计思路

在现有远抄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编制在线监控程序,将六大预警信息进行分类警示,实现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同步动态报警,结合远抄时间数据实时展示设备运行状态,通过营销MIS接口将台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关联,GPS车载定位系统提供车辆位置信息并在GIS动态定位实时位置信息,实现管理一体化、客户服务快捷化、技术支撑集成化、服务效能集约化。

3解决问题

3.1完善营销MIS客户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

全局参与,由各科室中层正副职包片组织全部农电人员在20天时间内完成了全县全部客户档案采集。方便配网监控系统的早日投运。效果检查:实现客户基础信息的采集,保证客户的联系方式与用电地理信息相对应,准确定位客户的用电地址,并且可调取客户收费记录。

3.2调度SCADA系统的接口测试

调度中心对SCADA系统的接口测试。效果检查:接收开关变位信号以后,在GIS中开关变位、开关跳开能自动显示影响范围,能统计停电用户数。

3.3GIS系统与营销MIS对接测试

在营销部进行MIS系统和GIS的连接测试。效果检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营销系统的接口,将营销用户数据、用电数据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信息、设备信息进行有机整合,确保了用户数据和设备数据的统一性和唯一性,并且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查询每个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用电环境、用户的用电信息,统计变压器或指定线路下所有用户。

3.4远抄操作系统的测试

对远抄数据采取每15min汇总读取一次,及时报送线路的负荷数据、对负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值班人员可通过报警信息,及时进行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保证配网运行的科学性和处理时效性。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预警功能参数和阈值在国内也没有统一规定,根据时间数据和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反复的试验进行验证,试验过程中借鉴了很多一线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对报警系统进行反复的调试,最后将最真实、有用的报警信息过滤出来。效果检查:通过与远抄系统接口,GIS系统从自动抄表系统镜像数据库或通过接口程序获得配网和设备的电气数据,从而可辅助分析配网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在GIS中可以查询到现场电压、电流、表码以及用户电量等实时信息,抄表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并及时提供对用户的服务等。

3.5GPS车辆定位系统调入

小组成员通过多方调试将GPS车辆定位系统与GIS配网线路地图进行调试连接,显示离测试点最近的抢修车辆地理位置,可实现抢修车辆的准确定位,并可对车辆运行轨迹进行监控。效果检查:与抢修车辆管理系统接口接通后,在平台上实时显示车辆位置,在故障抢修过程中,方便指挥故障附近抢修车辆快速到达故障现场。接口只需实现单向接收车辆位置信息,开放共享车辆基本信息。

3.6对系统进行调试测试

对与GIS地理系统进行调试连接,将客户MIS信息按台区、线路进行逐条绑定,实现客户信息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连接。效果检查:当客户拨服务热线电话故障报修,GIS系统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该客户的详细信息。根据系统传递的参数快速定位,使系统人员可以即时定位报修用户的地点、周边环境、线路走向及配变、线路等设备的详细信息。

4整合后配电网调控系统取得效果

4.1工作流程

接到用户来电后,GIS地理系统准确定位用户所在位置,并通过与营销MIS系统的互联调取该号码的匹配用户号、交费信息、电费电价、所在台区及所在线路信息,然后GIS地理信息系统与配网在线监控系统互联,联查并获得详细线路及台变设备运行状况,监控人员通过信息整合,综合研判事故类型并确定抢修方案,通过GPS车载系统就近派出抢修人员及车辆,事故解除后,系统报警进行消失,客服平台登记并解除维护状态。

4.2实现功能

在远抄系统平台开发了配网在线监控系统,有效地利用了原系统功能,经过开发能够实现六大自动预警功能:线路过负荷在线预警、台区过负荷预警、电压电流及三相不平衡预警、疑似窃电在线预警、线损异常预警、其他报警。摒弃了人工排查数据方法,通过先进的算法,系统自动将各种预警信息进行分类警示,防止了人为筛查易出现的漏报和错报的情况发生,还可以通过历史报警信息查询可以很直观的还原出异常发生时该设备的各种曲线数据。原五大系统数据共享,统一在GIS平台展示,可通过GIS查询线路负荷现状、客户地理信息、抢修车辆位置、客户缴费信息等情况,GIS智能巡检系统的巡视工作流程及缺陷处理流程,要求和生产MIS系统的设备巡视模块及缺陷处理流程有机结合,从而避免重复工作。

5结束语

接口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光通信系统,安装调试,经验,

中图分类号:[TN929.14]

总结

0引言

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是雅砻江干流上的重要梯级电站。其上游紧接具有年调节水库的龙头梯级锦屏一级水电站,下游依次为官地、二滩(已建成)和桐子林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MW,单机容量600 MW,最大净水头318.8m,额定水头288m,多年平均发电量242.3亿kWh,保证出力1972MW,年利用小时5048h。电站以500kV电压等级接入电力系统,在系统中担任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电站按“无人值班”原则设计,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国家电网调度中心统一调度运行,华中网调和四川省调进行运行监控。

1锦屏二级水电站接入系统通信概况

锦屏二级电站接入系统通信分为接入国调、华中网调、省调和接入公司集中控制中心两部分。接入国调、华中网调和省调均按照规范要求,配置一主一备两个通道,接入集控中心部分除配置一主一备通道外还增加了一路卫星通信作为紧急备用通道。

1.1 锦屏二级电站接入系统通信

接入系统沿电站至裕隆换流站的500kV输电线路架设2根24芯OPGW光缆,光缆长度为2×60km,沿电站至乐山变的两回500kV线路上架设1根24芯OPGW光缆,光缆长度308km,沟通电站至国家电力调度、华中网调和四川省调之间的通信联系。目前,在裕隆换流站已配置1套阿朗Metropolis? ADM和1套诺西hiT7070 MSTP光传输设备,分别用于接入国网一通道和二通道;另在裕隆换流站和乐山变电站分别配置1套中兴S385光传输设备,用于接入四川省调;配置在四川省调的PCM设备型号为Unitrans? BX-10。锦屏二级电站至调度端的通道组织如下图1-1:

图1-1锦屏二级电站接入国网设备配置

Figure 1-1 Jinping II power station access to the national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为增加接入系统通信的可靠性,配置在锦屏一级电站的国网第一、第二通道和省网光传输设备均通过锦屏一级、二级电站的施工通信光缆连接,组成锦屏一级~锦屏二级~裕隆换流站环网;配置在电站端的国网第一、第二通道和省网设备通过STM-4光接口板互连。

图1-2 锦屏二级电站接入省网设备配置

Figure 1-2 Jinping II power station access the provincial network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1.2电站与流域集控中心通信

锦屏二级至流域集控中心的通信电路采用主用、备用和应急3个通信通道。

主用通道租用四川省调电力通信专网的光纤通信通道,锦屏二级电站至成都集控中心租用1个155M,通过电力通信专网将信息传输至省调,再由省调至集控中心,实现电站与集控中心之间的通信。

备用通道租用电信公网光纤通信通道,锦屏二级电站至集控中心租用20M带宽,电信公司将光缆分别放至集控中心和锦屏二级电站,并提供光通信终端接入设备,调通电站至集控中心的电路。

应急通道为卫星通信系统,在地面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应急通道将电站的重要数据和调度电话传输至集控中心。卫星通信网络为星状拓扑结构网络,中心站设在集控中心,电站侧建设一座远端站,采用Ku频段,以星形网方式组网,租用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鑫诺6号卫星0.8M带宽。

图1-3 锦屏二级电站接入成都集控路由示意

Figure 1-3 Jinping II power station access Chengdu centralized control routing schematic

2、现场安装调试过程

2.1接入系统的安装调试

接入系统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设备安装、光缆敷设及熔接、两端调试等步骤。

调试工作包涵三个步骤:配置设备硬件,配置设备软件和测试。

其中设备的硬件配置都依照设计施工图进行,软件配置需根据调度部门分配的电口和光口进行配置。现场主要把控测试过程。测试包括:电源电压测试;线路光接口测试;2Mb/s 电支路口测试;设备倒换功能测试。以线路光接口测试为例:

图2-1输出端口测试连接图

Figure 2-1 Output port test connection diagram

测试仪表为光功率计,测试步骤:

a. 确认光线路发送端安装的衰耗器是0dB;

b. 设置光功率计接收波长为当前设备波长;

c. 将光线路发送端连接至光功率计;

d. 用CIT 将光线路接口自动光保护设置为Disable;

e. 读数并记录。

2.2接入集控通道的安装调试

接入集控的三个通道中,主用通道随接入系统通信通道一并测试,备用通道测试由电信公司完成,如下图:

图2-2 租用公网系统图

Figure 2-2 rented to the system diagram of the the public network

测试内容如下表:

3问题处理

在锦屏二级电站接入系统通信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光缆路由问题,系统通信需满足“双设备、 双路由、 双电源”的要求 ,因锦屏二级厂房地理条件限制,在设计时有部分光缆未能实现双路由,在投入运行前及时修改路由并紧急施工得以实现双路由。

2)光缆敷设问题,光缆敷设过程中设计要求全程使用PVC管对光缆进行防护,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不当,造成光缆受力衰耗增大,测试发现后及时将光缆受损段割除续接得以消除。

3)通信机房接地问题,通信机房设计之初分别设计了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网,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未仔细查看图纸,导致两个接地网焊接在一起,采取整改措施重新加绝缘子实现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分开。

4)OPGW熔纤出错问题,因OPGW在熔接过程中中间熔接点较多,难免出错,测试时发现纤芯不对应,采取办法为在两个站点光纤盘内将纤芯调好,保证运行维护人员不因熔接错误出错。

5)调试过程联系问题,因系统通信调试需要两个站点之间调试人员密切配合,且调试时间通常较紧急,由于各站点投运情况和要求不一,需要提前联系,确保调试有序开展。

6)卫星通信安装调试问题,因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道租,在选址时必须对天线的安装位置做好选择,既要防止天线受自然灾害影响,又要满足搜星信号能够使用。

4结束语

锦屏二级接入系统通信作为典型的山区大型水电站送出通道通信模式,在设备组成及安装,组网方式都可作为其他水电站的参考,对于安装过程中的经验也值得其他水电站借鉴。因接入通信系统一旦投运将很难有检修机会,从施工之初就必须严格施工,严把调试关,确保电站投运后通信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水利电力部西北设计院 . 电力 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 电气二次部分 )[M ]. 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1.

接口测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构件测试;接口变异;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561-0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nterface Mutation in Component Test

LIU Chang-you, GUAN-Xian-chun

(Computer Schoo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Source code of component is unavailable to component users, so component test has to been run on component interface.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Mutation Testing and Genetic Algorithms; Secondly, applying Genetic Algorithms to interface mutation, and by that to create adequate and effective test cases which are used to test component; At last,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test method.

Key words: component testing; interface mutation; Genetic Algorithms

近年来,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逐渐发展起来,且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欢迎。与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不同,CBSD开发一个系统可以由现成的构件组装而成,而不必一切都从头开发。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由于CSBD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已经开发出了质量可靠的构件,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构件进行测试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对构件使用者来说,构件具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1],即构件的源代码的不可得性,只有通过调用才能使用构件的功能。由于源代码的不可得使构件验收和部署时的测试工作变得困难,因此构件的测试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入手,即从构件提供的接口进行测试。通过接口调用和参数传递观察构件的外在行为,用以验证构件是否符合规格说明。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而充分的测试用例成为基于构件接口测试的关键任务。本文正是根据这种思路把遗传算法应用到构件的接口变异中去,通过变异测试生成有效而充分的测试用例,最后运用这些用例测试构件的功能。

1 构件与变异测试

1.1 构件与构件测试的现状

根据《计算机百科全书》中的定义[2],构件是软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可以明确辨识、接口由契约指定、和语境有明显依赖关系、可独立部署、可组装的软件实体。而构件的质量关系着构件化软件开发的成败,因此在进行构件化软件开发前要对构件进行充分的测试。

目前构件测试方法有内置测试法、元数据法、构件交互图,基于合约的接口变异测试方法等。根据构件测试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构件开发者的测试和构件使用者的测试。这里主要研究接口变异的测试方法,即站在构件使用者的角度一种测试方法。该方法允许构件测试者根据构件的规格描述信息生成初步的测试用例,通过遗传算法对构件的接口进行变异,把构件测试用例应用到变异后的构件接口上,经过一系列迭代的测试过程逐步完善测试用例,直至测试用例的有效度达到要求为止,最后运行测试用例观察构件的交互是否满足规格需求。

1.2 变异测试的过程

基于变异的软件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法。它需要执行一个程序的多个不同版本用来评价所使用的测试用例。这里要对为测试的程序构造出变异来,一个变异体就是引入了一个简单的语法错误到程序中。整个变异测试过程(图1)可以描述如下:

被测试的程序P,它的变异体为Pi(i=1,2,3,…N)。在测试集T上执行变异子Pi,与执行P的结果比较。

如果 Pi(T)P(T) 那么Pi被杀死。

如果 Pi(T)==P(T)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Pi是P的等价变异体;另一种情况是用例不够完善尚且不能揭示出Pi里面存在的错误。

这里介绍下变异充分度参数MS定义:

其中D是被杀死的变异体个数。

N是所有变异体个数。

E是等价变异体的个数。

理想的情况下MS为100%,即测试用例T能杀死所有的非等价变异体。实际上往往难以达到100%的充分度,因为等价变异体的判定在有些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在达到可以接受的充分度后就结束测试。

通过上述的变异过程可见,变异测试的目的是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目前应用较广的是运用遗传算法生成变异测试用例。

2 遗传算法

2.1 遗传算法的概念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3]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由于仿照基因编码的工作很复杂,我们往往进行简化,如二进制编码。初始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要确定满足测试目标的输入变量域。这个问题就是最大化一个函数f(x1,x2,…xm)。在遗传算法中,每个染色体代表一组测试用例。遗传算法着眼于原程序输入域,其中合适的测试用例可以杀死原程序的变异体。遗传算法的个体是二进制或字母的串,需要为每个个体定义一个适应度函数f(x),适应度函数的值就是指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和效率。

2.2 遗传算法的操作符

遗传算法使用以下操作符[4]:选择(复制)、交叉和变异。

1)选择(复制)

选择就是从一代中选择两个个体进行交叉、变异等重组的过程。有不同的选择个体的方法,比如随机法或者根据它们的适应度函数的值。

2)交叉

交叉操作符作用在个体水平上,在交叉操作前要把个体转化为一个二进制表达形式,即编码的过程。交叉过程中双亲在个体的随机位置交换子串的信息生成新的串,即子代。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组合双亲的信息创造出更好的个体来。

3)变异

变异操作符修改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值。假如个体是一个二进制串的话,变异就意味着把其中的0变为1。

2.3 遗传算法的应用过程

有了以上三个操作符与适应度函数,那么遗传算法的应用过程可以描述为:

1)创建初始种群。2)为每个种群的个体求它的评估适应度函数f(x)的值。3)使用复制、交叉和变异操作符创建新种群。4)用新种群取代旧种群作为新一代。5)测试问题规范。6)返回第2步。

使用遗传算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更好的测试用例,可以改善使用大量测试用例运行变异体的困难。因此遗传算法改进了有效测试用例的生成过程,从而减少对变异程序执行测试用例的时间。

3 运用遗传算法生成接口变异

3.1 接口变异概述

接口测试是从构件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其目的是评价构件是否能够准确有效地进行交互。它不像传统的变异把变异操作符应用到整个程序中,而是变异构件接口的参数。参数包括函数参数,返回值或全局变量。下面给出了常用的面向对象的变异操作符,如表1。

3.2 遗传算法应用到接口变异过程

在Java RMI中,使用Java来定义接口,而在CORBA和DCOM中使用IDL(接口定义语言)。本文以更具通用性的语言即IDL来描述接口变异。在IDL中[5],一个参数如果是输出参数,可以被声明为out;如果是输入参数,可以定义为in;如果它包含了输入及输出值,则可被声明为inout 。根据遗传算法对接口进行变异的一些策略:

1)参数替换操作符,即in, out, inout中一个被其它某个替换。例如:

原始IDL:Test(in vType v, in xType x)

变异IDL:Test(out vType v, inout xType x)

2)方法调用中的变量交换操作,相同类型的变量可以在方法调用中交换。例如:

原始 IDL:Test(in vType v1, in vType v2)

变异 IDL:Test(in vType v2, in vType v1)

3)参数递增或递减运算符作用在接口传递的变量上,并替换变量x为x+或x-,变量x只是被作为一个参数传递。例如:

原始IDL:Test(in vType var)

变异IDL:Test(in vType var+)

4)把一个固定值赋给参数,例如:

原始IDL:Test(in vType var)

变异IDL:Test(in vType const)

5)使一个对象引用为空。例如:

原始IDL:Test(in vType var)

变异IDL:Test(Null)

6)插入绝对值符号。例如:

原始IDL:Test(vType var)

变异IDL:Test(vType |var|)

3.3 接口变异测试的充分度评价

在IDL中,接口描述不包含任何代码和不被实现的信息,所以变异操作符必须应用到变异实现上去。构件接口描述信息包含了构件内部的方法,签名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异常。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测试人员可以获取一些覆盖域。以下是两个评价接口变异测试充分度准则[6]:

充分性准则AC1:如果方法覆盖率达到100%,说明在测试过程中被测构件的所有方法都被执行了。

充分性准则AC2:如果异常覆盖率达到100%,说明在测试过程中所有定义的异常都被抛出了。

但是方法和异常覆盖准则是繁琐而且不充分的。因为构件内部代码执行将会访问和修改传递到方法和异常的参数。代码根据参数值和类型的不同会有多个执行路径,执行一次就覆盖了一个方法或异常并不能说明所有的路径都会被覆盖。构件里的对象有它们的状态,有必要追踪对象的状态。还要通过不同参数的值来执行方法,这可以通过变异测试来完成。

这些覆盖域是在构件接口水平上说的,是在比传统代码覆盖域更高的层次上,覆盖域的大小也因此缩小,这也提高了充分度的度量能力。

3.4 给出的测试流程图

根据以上对接口变异测试过程的描述,可以给出的测试流程图如图2所示。

4 实例研究

下面用一个EJB构件的接口变异测试过程来验证以上所述的测试策略。实例是一个计算器EJB构件Calculator。其中名为Calculator的接口作为Bean的Remote接口,Remote接口必须继承javax.ejb.EJBObject。在Remote接口中声明其中的四个用于计算的业务方法add、sub、mul、div,即加、减、乘、除方法。类CalculatorBean实现一个无状态的会话Bean.,该类必须实现javax.ejb.SessionBean,并实现接口中声明的加、减、乘、除四个运算方法,并有相应的异常处理方法。

下面是对该构件进行变异测试的过程:

1)获取构件需求规格信息,即构件接口提供的方法参数情况,这是进行构件测试的基础信息。

double add(double v1, double v2)

double sub(double v1, double v2)

double mul(double v1, double v2)

double div(double v1, double v2).

2)根据构件规格信息创建初始测试用例T,即两个为一组的实数对,这里要考虑到常用的数据,临界数据,非法数据等等。

3)对构件接口进行变异,生成的变异体示例如下:

double add(double v1, null)

double add(double v1+1, double |v2|)

double add(string s1, double v2)

double sub(double v1+1, double v2-1)

double mul(double v1, null)

double div(double v1, 0)

如此类推,进行接口变异。

4)部署构件测试环境。这里可以使用远程调用的方式,创建一个客户端构件实例调用构件接口提供的各个方法,运行测试用例T在这些变异的接口方法上,把运行结果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相同则变异被杀死,不同则另外设计更充分的测试用例,直到测试方法覆盖度和异常覆盖度达到可以接受的限度。(下转第B001页)

(上接第B001页)

5 结束语

构件测试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源代码不可得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文章以构件的接口描述信息为依据生成原始测试用例,然后运用遗传算法生成接口变异,通过变异测试过程获取充分的测试用例。余下的工作就是在测试环境下运用这些生成的测试用例测试构件了。这篇文章的不足是尚没有找出一种有效的自动化方法运用遗传算法变异接口,以后的研究将向这个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 XiaBin,ponent Configuration Test Based On Mutation[C].IEEE,2008:66.

[2] 杨芙清,梅宏,构件化软件设计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0.

[3] 王小平,曹立明,遗传算法-理论、应用及软件实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7.

[4] Md Masud M,Nayak A.A Strategy for Mutation Testing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J].IEEE,2005.

接口测试范文第7篇

【关键词】TETRA TTCN 自动化测试 性能测试 互操作性测试

中图分类号:TN92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24-06

1 引言

相比于公网通信系统,专网通信系统架构较扁平,但对系统的健壮性和安全性要求却更为苛刻,因为应急状态下的通信顺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设计一套工业级的自动化检验机制,以提高专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与健壮性,一直是各专网通信设备厂商积极追求的目标。

在TETRA系统测试中,各项业务测试比较复杂,而且基于手动完成,工作效率低,对每一轮系统回归测试均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以对日志进行分析,机械重复的执行可能会引发疲惫,并导致测试质量不保证及产品不能及时,这是专网设备研发生产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网行业的领军企业,在TETRA专网设备领域有长达近20年的研发经验(1999年第一个版本的TETRA系统项目交付商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基于TTCN-3(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测试和测试控制表示法第三版)的系统性自动化验证机制,可以模拟长达50年的系统运行环境;对于海能达公司的每一个TETRA系统版本,都要经过这套机制严格的检验“洗礼”,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健壮可靠以及持续稳定。基于TTCN的多种测试应用研发,TETRA R5二代系统很多功能都通过高效准确的自动化测试,促使R5系统能按时并高质量完成。目前海能达TETRA系统已应用于马来西亚、荷兰、香港、深圳、长沙等地的重要项目。因此,严谨且全面的TTCN测试机制保证了产品研发品质,赢得了客户信赖与尊重。

本文就TTCN-3在TETRA系统中的实践应用方面,对相应自动化设计的原理和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阐明了TTCN-3在TETRA系统测试中的优势。

2 TTCN技术简介

2.1 TTCN-3优势

TTCN-3是由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化测试描述语言,现已被公布成为ETSI ES 201 873系列标准文件。

与其它测试脚本语言相比,TTCN-3语言优点主要体现在支持现行的测试规范,内部配对机制强大,支持定时器,可在运行时进行测试配置,而且TTCN-3不局限于特定的应用和使用接口,也不限于特定测试执行环境、编译程序或操作系统,TTCN-3能兼容导入其它开发代码。正因为上述特性及灵活机制,TTCN-3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复杂的工业测试,国内外大型通信类企业通常会运用TTCN进行互操作性测试、协议测试、接口测试、功能集成测试等。

2.2 TTCN-3测试系统

在TTCN-3标准规范的第5部分中,对TTCN-3测试系统的概念模型进行了描述。系统主要由测试管理和配置(TM)、测试执行(TE)、被测系统适配器(SA)和平台适配器(PA)组成。其中TM与TE的接口称为测试控制接口(TCI),TE与SA/PA间的接口称为测试运行时接口(TRI),如图1所示。

其中,TM组件负责全面的管理,包括用户接口的实现和测试执行的管理。TE负责解释和执行TTCN-3抽象测试套(ATS)。SA负责适配TTCN-3测试系统和被测系统之间所有基于消息的通信和基于过程的通信到一个特定的执行平台。PA负责实现外部函数和定时器的操作。

TTCN-3可以用作基于多种通信端口的系统测试的描述语言。典型的应用领域是协议测试(包括移动协议和互连网协议)、服务测试(包括增补服务)、模块测试、APIs等测试。按测试类型和领域延伸,TTCN技术可应用在模块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也可应用于覆盖分布式、电信、互联网、传输领域测试。TTCN应用场景拓展如图2所示:

3 TTCN-3在TETRA DIB-R5中的测试应用

Accessnet-T IP二代系统是海能达公司专注研制出的最新TETRA系统产品,由中国总部和德国子公司共同研制。目前其架构已有很多改进和优化,模块化程度更高,组网更加灵活,流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鉴于TETRA集群系统的业务功能多种多样和手动测试的重复机械性,为了提升新产品的测试效能,通过设计SA和PA,以及Java编写的相应编、解码子系统,开发了一整套自动化测试环境平台。利用TTCN设计并覆盖自动化功能测试/回归测试、接口层互操作性测试、性能测试、数据传输速率测试、稳定性测试、业务压力测试、应用程序网关协议测试等。下文从部分测试角度进行呈现举例。

3.1 自动化功能测试/回归测试

设计综述:利用TTCN集成开发测试环境,设计并搭建了TETRA自动化测试平台。主要实现原理是通过PEI(Peripheral Equipment Interface,设备接口)标准,用串口AT指令完成多个终端的行为控制,例如短信息的收发、通话的建立、挂断等;通过Socket通信接口连接应用网关接口,实现调度中心、录音器的完全仿真;通过SIP接口协议连接电话网关,实现对PSTN/PABX的完全仿真。在用例设计过程中,通过在TCI接口层加入多种错误消息判定机制,只要收到不符合业务逻辑的消息,则立即呈现出错提示并设置setverdict(fail),中断这个用例执行,然后跳转执行下一个用例。

为了使自动化/回归测试更加精准、有效,提高场景覆盖率,在设计自动化/回归测试用例时,考虑各种可能的正常与异常场景,测试用例按以下维度细化、组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合:

1)按业务发起方和目的方主要分为TETRA终端到终端,终端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到终端等。

2)按业务种类主要分为半双工、全双工单呼、组呼、广播呼叫,电路模式数据呼叫,个体或组发起的短信、状态消息等。

3)按业务场景分为正常场景和异常场景:正常场景主要为通话正常挂机、短信正常收发等;异常场景主要为呼叫目的是否已知、注册、是否响应、目标忙、目的拒接、呼叫超时、权限不允许、呼叫不可达转移呼叫等场景。

4)其它边界,如短信分为Type1、Type2、Type3、Type4等。

整体测试架构图如图3所示:

实施成效:综上条件,共设计执行用例三千多个,实现了应急通信系统业务场景的全覆盖,并在各种组网方式下精准运行,节省了大量人力投入,从而大幅提升了测试效率和产能,并且根据测试结果推动了产品研发的改善,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在用例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入严格错误判定机制,对可能的错误进行零容忍,确保新产品应急通信基础功能全部正常。

3.2 互操作性测试

设计综述:目前主流的TETRA系统与终端的IOP(Interoperability,互操作性)测试都是基于界面操作手动执行,验证系统与终端的业务交互流程。而TETRA系统IOP测试标准也要依赖于观察界面,通过界面控制终端来测试。假设在接口层实现IOP测试自动化,则通过串口即能控制验证底层协议栈是否互通,从而不依赖终端界面。

一般而言,接口层面的互操作性严于常规IOP测试。如果设计一套测试框架和用例实现自动化,那么系统测试项目在自动化平台测试通过,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说明系统符合IOP测试标准。

根据TETRA IOP标准测试规范文档中Group Management、Group Call、Individual Call、Status Message、BS Fallback Operation、SDS(Short Data Service,短数据业务)、CF(Call Forwarding,呼叫转移)等章节内容,基于TETRA系统及TETRA PEI标准(AT指令),利用TTCN集成开发测试环境,设计并搭建了基于接口层面的TETRA互操作性测试平台,并设计了大量IOP测试用例。

(1)用例列举一:无条件呼叫转移

1)预置条件:终端MS1、MS2、MS3在TETRA SwMI(Switching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交换管理基础设施,泛指Tetra系统)下注册,SwMI中配置MS3无条件呼叫转移至MS2。

2)测试控制:通过控制MS1发送ATCTSDC、ATD消息指令,由MS1发起到MS2的呼叫,然后SwMI会向MS1发送外呼CTOCP消息,向MS2发送CTICN呼入消息,再通过控制MS2发送ATA指令,接听呼叫即可。通过结果判定是否成功。

标准流程如图4所示。

(2)用例列举二:拒绝单个组附属

1)预置条件:终端MS1在SwMI下注册,SwMI中只配置GroupA,不配置GroupB。

2)测试控制:通过AT控制MS1发起单一组GroupB的附属(CoU值不为selected,即仅附属,但不选择),SwMI不接受MS1组附属到GroupB,因为GroupB未被配置,GroupB对于MS1不可用。其中编解码部分需要在适配模块中提前完成。

3)实施成效:利用TTCN-3设计并执行面向IOP的自动化测试,作为正式IOP测试前的预测试,能从接口协议层面保证R5系统产品的质量。首先保障了TETRA系统产品符合IOP标准,同时确保R5系统与市场上绝大多数TETRA终端能进行兼容,并通过IOP联盟认证。通过设计这一套测试框架和用例,既大幅提升了正式IOP测试通过的测试项数,同时节省了人力投入以及避免了手动测试时的误差,从而提高了测试效率和产能。

3.3 性能测试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专网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上的信息收集回服务器进行分析,然后给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等应用场景成为未来工业生产领域的趋势。更多的纯短消息的网络被部署在电力部门、码头、机场等需要密集调度的场所。相比公网而言,专网在呼叫建立时间、呼叫成功率、网络稳定性等方面表现更加优秀,所以专网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首选。

在SDS大业务量并发传输场景下,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健壮性成为测试研发关注的一个重点。TTCN-3引入了PTC(Parrallel Test Component,并行测试组件)组件来实现并发操作,TTCN-3支持多个PTC同时执行,通过MTC(Main Test Component,主测试组件)控制整个执行流程。在测试过程中PTC通过串口完成与SUT(System Under Test,被测系统)之间的通信,如图5所示:

利用TTCN-3 PTC组件模拟多个移动手台、车载台、调度台、PABX等外部设备并发短消息进行压力测试与性能测试,能够利用现有多样的功能测试用例快速构造出模拟现实的压力场景,提高了执行效率。

用例举例:短消息传输

(1)设计综述:在TETRA空口标准中,对数据的上下行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图6所示:

一个超帧(hyperframe)由60个复帧(multiframes)

组成,一个复帧包含18个帧(frame),其中第十八帧作为控制帧。一个帧分为4个时隙(timeslot),每个下行时隙包含510个调制比特(modulation bit),上行时隙又拆分为两个子时隙(subslot),每个子时隙包含255个调制比特。所以在验证系统处理SDS能力时,要分别对上下行进行验证。

(2)预置条件:多台MS注册在SwMI系统上,并通过串口连接到TTCN测试主机上。

(3)测试控制:在利用TTCN-3进行测试时,如何得到精准的SDS传输成功率与传输时延数据成为难点,在TTCN-3的并行机制中,MTC收集PTC的判决结果,然后给出最终测试用例的执行状态。目前TTCN-3功能测试中支持的判断结果类型有pass、fail、inconc、none、error,这些都无法反应具体的并发量与成功率。为了更好地监控性能测试结果,则定义了新的性能测试判断类型perftype,并定义了与perftype相关的动作。当PTC发起一条SDS时,perftype将SDS发送量加1,并捕获返回结果,与预期值进行比较,如果返回消息与预期不一致,就将SDS失败数加1,当压力测试执行结束时,输出SDS丢包率=SDS失败数/SDS发送总量,从而得出较为精确的丢包率数据。

(4)实施成效:使用TTCN-3开展性能测试,可以利用现有多样的功能测试用例快速构造各种测试场景,加速性能测试用例开发,同时TTCN-3灵活的数据类型与timer机制,能够使精确统计通话成功率、并发量以及时延等变得更加简单。经过严格测试与建模分析,TETRA系统产品在大数据量并发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较好的性能,满足项目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观之前已经成功部署交付并良好稳定运行海能达TETRA系统的马来西亚全国网、香港中华电力(CLP),成功进入交付及试行阶段的深圳地铁7、9、11号线,长沙地铁等国内外项目,以及即将交付的荷兰国家网等项目,能够确信TTCN测试在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专网通信有了更多展望,例如:将窄带与宽带在专网中融合,让网络既能保持窄带快速建立呼叫、语音加密等优点,又能提供较高带宽,进行大数据量传输;将人体传感设备更多地应用于专网,在重大事故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等。如何将TTCN-3应用于宽/窄带融合及可穿戴设备等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ETSI EN 300 392-5. 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TETRA); Voice plus Data (V+D) and Direct Mode Operation (DMO); Part 5: Peripheral Equipment Interface (PEI)[S]. 2010.

[2] ETS 300 392-2. Trans-European Trunked Radio (TETRA); Voice plus Data (V+D); Part 2: Air Interface (AI)[S]. 1996: 76-84.

[3] ETSI ES 201 873-1 V4.2.1. Methods for Testing and Specification(MTS); The 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 Part 1: TTCN-3 Core Language[S].Europe: ETSI, 2010.

[4] 张阮阮. 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中Az接口测试例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12.

[5] 徐明伟,吴建平. 并发TTCN的性能扩展[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9,36(7): 206-210.

[6] 王鹏,李海,宋起柱,等. TETRA数字集群系统分组数据互操作性测试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4(3/4): 102-106.

[7] 谢海彬,戎骏,李峰. TETRA空中接口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研究[J]. 电子质量, 2006(6): 5-8.

[8] 冯婷,李海,王俊峰,等. TETRA数字集群系统多业务交互测试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24): 47-51.

接口测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广州地铁;加装;屏蔽门;工程经验;探讨总结

1前言

广州地铁一号线开通七年多,多次发生乘客掉落轨道或跳轨的事件,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给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为保证营运安全,广州地铁对一号线进行改造,给站台加装屏蔽门。根据一号线2001年运营费用分析,通风空调系统总用电量达5526.46千瓦时,占运营总能耗55.76%。与其它气候条件相似但采用屏蔽门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相比,通风空调系统能耗过大,有必要对原通风空调系统进行改造以节省能源。地铁二号线采用了屏蔽门系统,开通运营以来在安全与节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一号线改造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2004年12月,一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正式启动,以黄沙站作为试点,至2005年12月底历时一年试验工程完工。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批次车站改造(陈家祠站至农讲所站)的改造工作,有必要对黄沙试验站改造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运营安全、施工配合、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探讨总结,提出建议,使下批次的施工能安全有序地开展。

2工程经验

2.1施工进度计划

要将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到日,做好动态控制工作;落实好大监理,小业主的施工管理模式。

一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是改造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向运营部门请点,站台公共区改造必须在营运结束后施工,晚上施工时间从进场到退场不足4个小时。所以我们要求将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到日,这样有利于实施目标控制。若计划实施中有困难可执行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浪费时间影响第二天地铁的正常运营。

由于一号线改造的特殊性,抓好监理的管理致关重要。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要适应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必须朝“小业主,大监理”的方向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协助业主管好工程。一号线具体抓两重点:一抓监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二抓监理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一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每天只有晚上四个小时的施工时间,施工地点主要在站台边,安全工作十分重要,要求监理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施工中不能出现任何影响第二天地铁正常运营的事故。另外监理必须严格控制现场施工质量与进度,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2.2加强与运营部门的沟通

进一步加强与运营部门的沟通,建立互信机制,争取更多时间、更多作业面施工。

施工项目各方需与运营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将本工程顺利推进。合作需要经历一个磨合阶段,我们需确 保工程安全可靠、易改造、易操控。为确保工程不出现重大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是必须的。申请施工作业的一系列流程需努力与运营部门进一步沟通,优化运作程序,建立互信机制,加快施工作业令的下发,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现在施工承包商在4点半前清场完毕,运营部门开始作运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黄沙站试点施工运作后,经验表明推迟半个小时清场是完全有可能的。每天多半小时施工作业,对工程进度是很有利的。

2.3合理配备施工设备、机具,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中采用先进设备和装置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如站台两侧原有风管的拆卸工作,风管体积庞大,质量重,拆卸工作有一定的困难。采用起重叉车后,将要拆的风管用叉车臂支撑牢固,待一段风管拆断后叉车将风管慢慢卸在站台边上。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施工安全。

切割站台板是加装屏蔽门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黄沙站施工过程中,由于切割的深度较大,切割到钢筋结构层时,切割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工期进度。为此,业主召集施工承包商与监理协商,共同讨论工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求施工承包商重新配置切割设备,并做好相应的调试测试工作。重新配置的切割设备,一是要加强刀片的强度,二是电机的功率需增大。新的切割设备经调试测试后能满足工程的要求。如施工承包商能及早根据所掌握的资料采用满足工程要求的切割设备,就可避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

轨道机车与平板车的合理配备也是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黄沙试验站施工改造时,按目前的施工组织计划配备一台机车与一辆平板车勉强能满足施工要求。下一批四个车站同时施工时,合理配备足够数量的机车与平板车需认真考虑。平板车配备直接影响工程的效率和工程的进展。下一批要改造的车站是陈家祠站、西门口站、公园前站和农讲所站,承包商应在工程实施前制订详尽的机车与平板车配备、运作方案,供建设、运营、施工承包和监理等各方对方案详细讨论。方案确定后承包商必须开始准备配备相应的运输设备,不要到工程开始实施时才准备。实践证明配备合理的施工设备,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2.4屏蔽门系统在安装前后做好相应的各项测试

为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行,对屏蔽门系统在安装前后应做好各项调试及测试。要保证设备达到非常安全的状态,就要通过大量的测试来保证。在考察香港地铁加装屏蔽门系统工程时,目睹门体当晚安装,当晚测试调试,天明即可运行时,我们的感触很深。香港地铁在屏蔽门安装前都严格执行相应测试方案,如开/关门力、冲击力、寿命试验、障碍物探测等。

广州地铁一号线屏蔽门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及安装完毕后应严格对相应项目进行调试、测试(包括预运行测试、门体安装阶段测试和绝缘测试及接口测试)。只有测试结果达到规定的标准时,才可投入最后运行。

2.4.1预运行测试

⑴屏蔽门门机及门机配重安装完毕后,测试门机在带配重下的运行情况,主要是通过推拉力计拉动带配重的门机进行关门运动,读取拉力最大时的拉力计读数。当读数≤133N时,测试合格。

⑵屏蔽门系统所有设备安装布线完毕并检测合格后,须在设备室进行设备系统的通电检测,主要检测所有电源及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⑶屏蔽门系统所有设备安装布线完毕后,在站台进行单元屏蔽门的电源线检测及通电试验,主要检测电源模块输出电压。当电源模块输出电压为110VDC±10%,并确定输入DCU的电源电压正常时,则测试合格。

⑷每单元屏蔽门的电源线检测及通电试验完成后,在站台对每单元屏蔽门的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使用就地控制盒(LCB)对屏蔽门进行每个单元门10次循环的开、关门测试,应开、关门正常,无异常声音。

⑸单元屏蔽门运行测试完成后,对屏蔽门的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主要用PSL、信号模拟装置分别控制屏蔽门的开关,当各功能显示正常时,则测试合格。

⑹屏蔽门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后,对屏蔽门系统进行5000次运行测试,每分钟开/关1次,连续5000次系统无故障,无异常声音时,则测试合格。

2.4.2门体安装阶段测试(每一单元安装完成后测试)

⑴滑动门安装完成后,对滑动门的手动开门力、关门力、解锁力进行测试,主要通过推拉力计对手动开门力、解锁力进行测试。当手动开门力≤133N;手动解锁力≤67N;滑动门手动打开30秒钟后,能低速关闭且锁紧时,则测试合格。

⑵滑动门障碍物探测功能测试,在滑动门中放置一尺寸为5mm×40mm×200mm的障碍物。门关闭过程中如探测到障碍物,门将停止,释放关门力,静止3秒钟(可调节)后再关。连续3次循环后,如障碍物依然存在,滑动门将处于自由状态,门状态指示灯闪烁;将障碍物移开,给一个关门信号,滑动门立即低速关闭且锁紧,门状态指示灯灭则测试合格。

⑶应急门安装完成后,对应急门手动解锁力进行测试。通过推拉力计对解锁力进行测试,当在轨道侧用解锁把手和站台侧用钥匙把应急门打开且解锁力≤67N时,测试合格。

2.4.3绝缘测试及接口测试

⑴一侧站台屏蔽门安装完成后,对屏蔽门门体进行绝缘测试。用兆欧表对屏蔽门门体与大地间电阻进行测试,当测得的读数≥0.5兆欧时,测试合格。

⑵屏蔽门门体进行等电位测试。用兆欧表对整列门体间的等电位电阻进行测试,当每一单元屏蔽门的等电位连接线均可靠连接,测试合格。

⑶对PSL功能进行测试。通过PSL系统向屏蔽门发出开、关门命令,如果屏蔽门的开、关门无故障且同时开启和关闭,所有的信号指示灯都正常,则测试合格。

⑷用模拟信号系统对屏蔽门进行测试。通过模拟信号系统向屏蔽门发出开、关门命令,如果屏蔽门的开、关门无故障且同时开启和关闭,所有的信号指示灯都正常,则测试合格。

⑸屏蔽门系统IBP盘在车控室安装完成后,对IBP盘进行功能测试,IBP盘应能控制整侧屏蔽门的开门,并显示屏蔽门的状态则测试合格。

⑹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安装完成后,对屏蔽门系统与信号系统的连接进行测试。通过信号系统控制屏蔽门的开关,如果状态显示正常,则测试合格。

2.5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⑴车站环控机房改造尽量控制在非空调季节进行,对运营所造成的影响最小。

⑵拆卸下来的大批旧有设备和材料应有足够的堆放场地并尽快处理。

⑶落实好屏蔽门测量基准,处理好绝缘地板与屏蔽门门槛和站台面石材的收口。

⑷金属临时踏步板与屏蔽门门槛接触要绝缘或不直接接触,避免影响每个门体的绝缘测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