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传输

网络传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传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传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传输介质;网络布线;有线传输;无线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59-03

0前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化大楼中计算机网络必将与电话一样,日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系统。因此将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与电话布线系统结合考虑,组成一个统一的综合布线网络,必能更加方便用户,降低用户的总投资,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更加易于管理,更加灵活、可靠。

在多媒体、音视频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用户对于网络要求越来越高,传输的数据量也变的越来越大。网络用于数据的传输,其数据传输必须依赖于某种介质来进行。在这种环境下,作为数据传输的承载体-传输介质变的更加重要,在计算机网络布线中,可以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种,而有线介质是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传输介质,通常又被分为铜介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和光介质两种,无线介质作为有线介质的有效补充,被广泛的应用于不适合布线的网络当中。本文主要介绍各种常见传输介质,以及各自的特点。

1有线传输介质

1.1铜介质

铜介质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当中的一种电信号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两种,现在新构建的计算机网络基本上都是以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星型拓朴结构网络,而同轴电缆则在渐渐退出计算机网络市场,目前应用最多的场景是我们熟知的有线电视网络,家中的有线电视连接线缆就是细同轴电缆。

1.1.1双绞线双绞线是在星型拓朴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传输介质,内部是由八根铜导线组成,为了减少电磁信号的相互干扰,每两根按一定的密度缠绞在一起。这样,在传输电信号时相互之间辐身出的电波就会相互抵消,有效的消除干扰。双绞线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样的结构而引申出来的。 在外部,有一层韧性及高的保护外皮保护。

(1)屏蔽双绞线。按其双绞线是否有屏蔽层,我们可以把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两种,在区分的时候,可以直观的去看外保护套内是否有铝锡包裹。基本上我们在布线时都会选择无屏蔽双绞线,其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双绞线在制作工艺上要比屏蔽双绞线容易很多。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屏蔽双绞线要比无屏蔽双绞线有更高的防窃听能力,传输性能也优于无屏蔽双绞线。

(2)无屏蔽双绞线。双绞线最早的使用是被用于电话信号的传输,后来才被渐渐引入到数字信号的传输当中,在很久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使用的3类双绞线,最大只能达到16Mbps的带宽,而现在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都是超五类双绞线及六类双绞线。最大能达到1000Mbps的带宽。通常我们都是RJ45连接器,也就是俗称的水晶头进行连接双绞线与网络端口,其中在使用的只有八根线芯中的4根,用于双向传输(全双工),根据连接两端的网络端口不同,会有直通线、交叉线及rollover三种,直通线主要用于不同的两个端口,比如网卡-交换机,交叉线用于连接相同的两个端口,如网卡-网卡,而rollover线主要被用于使用RJ45转换器连接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的控制端口。双绞线唯一的缺点就是传输距离较短,只能达到100m,所以在布线的时候,如果使用星型拓朴结构,覆盖的范围只能达到200m×200m。

1.1.2同轴电缆铜介质的另一类就是同轴电缆,这种电缆与双绞线不同,内部只有一根做为传输信号用途的铜导线,在铜导线和保护外套中间还有屏蔽层,不同的同轴电缆屏蔽层不尽相同,如在基带同轴电缆当中,屏蔽性通常都是铜制材料的网状,而宽带同轴电缆则使用铝状的冲压技术材料。这都使得铜轴电缆具有更高的屏蔽性能,抗干扰能力要优于双绞线。因为同轴电缆内部只有一根铜导线,所以全部的设备都必须使用BNC连接头连接到这一根导线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总线型物理拓朴结构。在总线型拓朴结构的网络当中,信号是从发送机器向线缆两头同时发送的,所以在这种结构的末端需要有接地。通过使用接地,信号才不会反射回线缆。 如果不安装接地,线缆中就会产生重复的电信号,淹没正常的信号。 同轴电缆主要有两种,粗同轴电缆和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是铜介质中传输距离最长的,在10base5的标准当中,可以达到500米的传输距离。细同轴缆在10base2的标准当中可以传输185米。

1.2光介质

光纤因为使用光信号,在传输距离、数据承载量及信号的抗干扰性能等方面都有铜介绍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造价相对过高。从光纤的结构来看,基本都包括三个部分外部保护层,内部敷层及光纤核心组成。其中外部保护层主要是为了保护光纤的内部,通常都会使用非常坚硬的材料制成,内部敷层主要功能是防止光信号的泄露。在光纤的核心部分,是传输光信号的主要部分,一般都是使用石英玻璃制成,横截面积非常小,光纤的线芯直径一般都被设计为62.5微米或150微米。还有一种是没有外部保护层和内部敷层的光纤,我们称之为裸光纤,光纤跳线就是裸光纤的一种。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光纤通常会被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或者阶跃光纤和渐变光纤,后者由于涉及到光学理论,读者会比较难理解。所以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1)多模光纤的线芯横截面比单模光纤要宽很多,光信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光纤的线芯进行传输。在多模光纤中,光信号可以以不同的模式进行传输,可以直线传输也可以使用折射和反射来向前发送信号。由于信号的发送模式的不同,同时进入光纤的光信号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会不同,同时由于多组信号在一条通道上传输,形成光散的可能性也较大。

(2)单模光纤的线芯横截面通常很窄,只能有一道光信号传输,正因只使用单独模式的光信号,所以在单模光纤中,无光的信号色散,这使得传输信号的距离会更长,传输数据量也更高。

(3)两根光纤的全双工传输 。一根光纤一般只能单向传输信号,所以如果想要组成全双工系统,就必须得要有两根光纤组成。光信号传输实际上是电信号传输的一种变体。完整的光纤通信系统都会有一个光信号到电信号和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由光电转换器来完成。为了保证光信号远距离、低损耗的传输,整条光纤链路必须满足非常苛刻且敏感的物理条件。任何细微的几何形变或者轻微污染都会造成信号的巨大衰减,甚至中断通信。在实际工作中,引起光缆链路故障的主要原因有:光缆过长、弯曲过渡、光纤受压或断裂、熔接不良、核心直径不匹配、模式混用、填充物直径不匹配、接头污染、接头抛光不良、接头接触不良。

2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介质不使用电或光导体进行电磁信号的传递工作。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大部分无线传输提供了物理数据通路。由于各种各样的电磁波都可用来携载信号,所以电磁波就被认为是一种介质。

2.1无线电频率电波

电磁波频谱10KHz至1GHz之间为无线电频率,它包含的广播频道被称为短波无线频带;甚高频(VHF)电视及调频无线电频带;超高频(UHF)无线电及电视频带。无线电频率按管制带宽和非管制带宽划分管制带宽的用户必须从无线电管理部门得到许可证才能使用。对无线电管理部门有权管理的频率区域,用户一旦得到使用许可,即可保证能在这一特定区域内得到良好的传输效果。

(1)低功率、单频率无线电仅适用于短距离、开放式环境中。尽管低频相对长的波长可在大多数材料上通过,但是低功率的特性限制了这种系统只能在短距离或者是无障碍的通路上传输。低功率、低频不能保持高的传输率,它的标准传输率是1Mbps。单频系统可以提供与铜线相近的传输率,然而它的衰减率较大,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也非常小,因而它一般的有效距离仅为几十米。

(2)大功率、单频率无线电也可以在整个无线电频率范围使用,同小功率、单频率无线电的差别是主要用于长距离户外环境。大功率决定了信号通路的灵活性,目前它已成为理想的移动式传输手段。它的传输率可达10Mbps,但所需费用是相当昂贵的。

2.2微波

微波数据通信系统主要分为地面系统与卫星系统两种。尽管它们使用同样的频率,又非常相似,但能力上有较大差别。

(1)地面微波,一般采用定向抛物面天线,这要求发送与接收方之间的通路没有大障碍或视线能及。地面微波信号一般在低GHz频率范围。由于微波连接不需要什么电缆,所以它比起基于电缆方式的连接,较适合跨跃荒凉或难以通过的地段。一般它经常用于连接两个分开的建筑物或在建筑群中构成一个完整网络。微波数据系统无论大小,它的安装都比较困难,需要良好的定位,并要申请许可证。传输率一般取决于频率,小的是1~10Mbps。衰减程度随信号频率和天线尺寸而变化。对于高频系统,长距离会因雨天或雾天而增大衰减;近距离对天气的变化不会有什么影响。无论近距离、远距离,微波对外界干扰都非常灵敏。

(2)卫星微波,是利用地面上的定向抛物天线,将视线指向地球同频卫星。卫星微波传输跨越陆地或海洋。所需要的时间与费用,与只传输几公里没有什么差别。由于信号传输的距离相当远,所以会有一段传播延迟。这段传播延迟时间小为500毫秒,大至数秒。卫星微波也常使用低GHz频率,一般在11~14GHz之间,它的设备费用相当昂贵,但是对于超长距离通信时,它的安装费用则会比电缆安装要低。由于涉及卫星这样现代空间技术,它的安装要复杂得多。地球站的安装要简单一些。对于单频数据传输来讲,传输速率一般小于1~10MHz。同地面微波一样,高频微波会由于雨天或大雾,使衰减增加较大,抗电磁干扰性也较差。

2.3红外系统

还有一种无线传输介质是建立在红外线基础之上的。红外系统采用光发射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ILD)来进行站与站之间的数据交换。红外设备发出的光,非常纯净,一般只包含电磁波或小范围电磁频谱中的光子。传输信号可以直接或经过墙面、天花板反射后,被接收装置收到。红外信号没有能力穿透墙壁和一些其它固体,每一次反射都要衰减一半左右,同时红外线也容易被强光源给盖住。红外波的高频特性可以支持高速度的数据传输,它一般可分为点到点与广播式两类。

(1)点到点红外系统。这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如大家常用的遥控器。红外传输器使用光频(大约100GHz到1000THz)的最低部分。除高质量的大功率激光器较贵以外,一般用于数据传输的红外装置都非常便宜。然而它的安装必须精确到绝对点对点。目前它的传输率一般为几Kbps,根据发射光的强度、纯度和大气情况,衰减有较大的变化,一般距离为几米到几公里不等。聚焦传输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

(2)广播式红外系统。广播式红外系统是把集中的光束,以广播或扩散方式向四周散发。这种方法也常用于遥控和其它一些消费设备上。利用这种设备,一个收发设备可以与多个设备同时通信。

3结语

从各种通信介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可以看出,通信介质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网络设备,不同的介质和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必须通过用户现场环境进行设计。不但要考虑其性能指标和参数,还要考虑其价格、施工难易程度和对连接硬件的要求等。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介质将会在各个方面有更大程度的完善,从而更好的实现各类信息的可靠、安全、高速的传输。

参考文献

[1] 仇佩亮.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网络传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49.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38-02

不得不承认,数字电视已经密切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在时展的过程中,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数字电视的广泛运用,这也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电视广播世界。数字电视充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大大提高了传统电视广播的服务能力。现代技术主要是网络结合,数字电视也是如此。因而,技术人员应该对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技术有着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技术人员才能为人们带来更加完实用的数字电视。另外,技术人员应该多向大家宣传数字电视的特点以及概念。实际上,这也是在帮助大家提高对数字电视的认识,进而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的功能。因此,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向大家普及关于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方面的可取技术。

1.关于数字电视及其网络传输简介

1.1 数字电视的概念

简单来讲,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不同在于其与信息网络相结合。数字电视的网络传输过程就是将传统意义上模拟的电视信号通过抽样、记录、传输等步骤,亦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因此,通过这种数字化处理过的电视设备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同时,数字电视频道资源利用率高,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画质和图像以及更加丰富的电视节目。除此以外,这样也使得电视在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现在是生活在现代化的21世纪,数字电视也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项技术,也是与网络技术充分结合的重要体现。

1.2 数字电视特点及其相关技术

要想对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技术有更多的研究,我们就必须对数字电汇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应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在很多方面,数字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的局限性,因而其特点就更加鲜明。与传统的数字电视广播相比,数字电视的信号是有一些数字马组成的,主要是0和1。这一般是通过从原理模拟的信号中取样、对其量化之后进行编码。编码主要在信道中进行的,再就进行数字调试,最终形成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技术。数字电视与一般模拟信号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3 严谨对待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过程

技术人员要想给予居民一个良好的收视效果,就必须在整个数字电视网络传输施工过程,严谨对待并且注重每个流程。数字电视在模拟和数字频道输出电平大小、电平差以及平坦度等,这些都是会对网络信息传输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的。因此,模拟的数字电视传输相邻的频道之间应该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类。如果网络里面出现有器件之间接触不良的话,甚至是设备都出现了问题时,宽带内的平坦程度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在整个系统之中,网络的载噪能力也会大大下降。严肃来讲,如果当以上的指标都达不到要求的话,出现了恶化现象;那么很多的频道就调制不出数字信号。有时候,尽管能够出现很多的信号,但是依然会有很多的马赛克出现。因此,相关的网络设备都必须事先要经过各种检查以及调试。另外,数字电视在对网络器件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尤其是对于传输电缆外导体的连接。因此,在整个安装数字电视网络的过程中,每个步骤和流程都必须要严谨对待。在进行数字电视网络外导体的连接时,这很容易出现接头进水、氧化等问题。这也就会导致网络调配失灵,主要是回波干扰导致的。紧接着相关的数字流码不能正常传输,而对应的数字信号也无法调解出来。最终,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居民无法流畅地接收电视节目。

2.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中常用的相关技术

2.1 IP和太网传输技术

IP和以太网传输技术经常被运用在数字电视的网络传输过程中,正是因为这项技术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也更加流畅和顺利。这项技术起主要开始于1960年前后,这项技术一开始是用来进行组装计算机局域网的。然而,时代推动着技术的拓展和更新。互联网在不断地进步,这项技术逐渐变得更加流行,也更加开放了。 从本质上来看,这项技术不用提前弄好连接,只需要直接使用IP的分组头的信息来判断分组转发路径的一项网络数据技术。随着时代的推动,很多的宽带都已经带有IP技术。比如语音、图画、数字等各种各样的业务都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送的。关于以太网,这是将局域网接入计算机的一种标准。同时,这也是互联网上的一项通信息协议。在使用以太网进行传输数据时,我们不需要考虑传输过程中的格式转换事项。在不远的将来,如果能够将IP技术和以太网技术二者有效合一的话,这一定会使网络发展中的一项创新。IP技术被人们经常使用,其使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泛。而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就是非常灵活、很可靠、也很经济实用。最初的IP和以太网是用于计算机方面的,在计算机通信的基础之上,在电视行业再开发交互式的业务。这不仅拓宽了电汇行业的发展渠道,同时也提高了数字电视为居民服务的能力。

网络传输范文第3篇

1、2.4G无线数据传输。2.4G模块低功耗设计,理想传输距离在1.5公里,通常用于传输距离比较近的数据采集。

2、433M无线数据传输。433M模块,信号强,传输距离长,理想传输距离在3公里左右。还有穿透、绕射能力强,传输过程衰减较小。深圳信立433M模块,可以实现采集、传输通讯设备超低功耗运行,保证数据实时传输不中断,电池使用寿命达5年。

3、GPRS无线数据传输。GPRS模块,传输距离不受限制,传输数据大、安全稳定,通常用于远程数据采集传输。

网络传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信技术;TCP;综述;拥塞控制;FAST TCP;XCP

中图分类号:TN510.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6-1693-05

A Survey on Several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s in High-speed Networks

JIA Yu1, LI Ya-qin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2. Institute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CP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s, proposed by Jacobson at the end of 1980s, have undergone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and have shown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traditional networks.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s in networks, a lot of experiments and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algorithm of AIMD may not be efficien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block data in networks with high sending rate and large delay, it inherits limitations for new applications of networks such as gri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som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lternatives of TCP and compare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es,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se new protocols may replace the current TCP in the networks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CP; survey; congestion control; FAST TCP

1 引言

在现有的Internet 体系结构中,网络中拥塞控制和拥塞避免的过程主要是由传输层的协议来实现的,更高层的协议调用传输层的协议来实现网络的应用。因此,传输层的协议对整个网络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传输层的协议最常用的是UDP和TCP协议,UDP协议可以提供定速率的无连接服务,它自身并没有提供发送速率控制机制。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提供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TCP,并且我们将注意力主要放在TCP协议及其代替协议中的拥塞控制算法上。

我们把TCP的窗口控制算法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反馈系统,发送端根据网络的反馈信息来调节下一时刻的发送窗口大小。根据得到反馈信息的不同,可以将控制算法分为两种:①基于丢包的控制算法,如HighSpeed TCP [2];②基于时延的控制算法,如Vegas[3]、FAST TCP[4]。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前者只提供一个非0即1的信息,它提供的网络拥塞信息少而且滞后,当接收端发现丢包的时候,网络的拥塞状况通常已经比较严重了;后者根据网络延时的变化来调整发送速率。相对而言,网络时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反映网络的拥塞情况。但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时延的变化比较快,所以发送的速率变化也比较快。

作为传输层的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它应该提供尽可能高的网络带宽利用率,这是评价TCP及其代替协议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除此以外,还有协议内公平性、稳定性、响应速度等其他一些指标来比较不同的协议的性能。传统的TCP的拥塞控制算法(AIMD)如下:(一般cwnd用来表示拥塞窗口):

ack: cwnd=cwnd+1/cwnd

loss: cwnd=cwnd/2 (1)

在高速网络环境下传统的AIMD算法已经被证明是低效的,我们给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一个7.2Gbps的链路,假定TCP数据包的大小是1500byte,链路的RTT(round trip of time)是100ms,一个TCP流发送端的窗口峰值可以到80000,当出现一次丢包事件时,发送端的窗口将减半,那么这个发送端将会用40000个RTT的即70多分钟的时间来恢复到它出现丢包以前的发送速率。这意味着链路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速率过于剧烈的减少、过于缓慢的增加是AIMD的主要问题。

对于AIMD算法出现的问题,一些新出现的TCP替代协议改进了传统的AIMD算法,使其在高速网中也能保持比较好的性能。下面我们介绍这些新出现的改进协议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2 几种高速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2.1 HighSpeed TCP

HighSpeed TCP 是由Sally Floyd 在2003年提出的在高速网络环境中的TCP拥塞控制算法。针对传统的算法中减少发送速率过于剧烈而同时增加发送速率过于缓慢的问题,HighSpeed 拥塞控制算法如下:

(2)

其中wt表示在t时刻窗口的大小,wt+r表示t+r时刻的窗口大小;ssth和标准的TCP中的ssth是一样的,当窗口大小值小于ssth的时候TCP处于慢启动阶段,wlow也是一个阀值,当窗口大小大于ssth小于wlow的时候HighSpeed TCP使用和标准TCP相同的拥塞避免算法;当窗口大小大于wlow的时候就使用新的拥塞控制算法。

a(w)和b(w)取值函数为:

如图1示,当窗口大小达到wp的时候出现丢包:

在公式3中可以看到,增加或减少窗口大小的程度只与当前的窗口大小有关,而与该流的RTT大小没有关系。但是,具有较小RTT的流比具有较大RTT的流的响应频率要更高,所以小RTT的流比大RTT的流更有竞争力,这导致了High Speed TCP 的算法不公平,当窗口越大不公平的情况就越明显。

2.2 Scalable TCP

Scalable TCP [6]是剑桥大学的Tom Kelly提出的,相对HighSpeed TCP而言它对TCP的改动是简单而有效的,它的拥塞控制算法如下:

ack:cwnd=cwnd+a

loss:cwnd=cwnd-b*cwnd

a=0.01 b=0.125(4)

对比前面给出的AIMD算法,我们发现Scalable TCP和AIMD算法是非常相似的。Scalable TCP在遇到丢包事件的时候将发送速率减少八分之一,在收到Ack包的时候增加的窗口大小是固定的,与当前窗口大小没有关系。下面我们给出两个图来比较Scalable TCP与传统TCP算法的区别。

从图2和图3我们看到,当Scalable TCP出现丢包事件的时候,它减少拥塞窗口大小的比例比标准的TCP要小。另外它恢复的响应时间跟链路的带宽没有关系。因此它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可以从一次丢包中较快的恢复过来,从而保证链路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但是它和HighSpeed TCP 算法一样也不具有公平性。

Scalable TCP的特点是在对原算法改动较小的情况下使的协议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下也很容易实现。

2.3 FAST TCP

FAST TCP是2003年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网络实验室的Steven H. Low的研究团队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时延控制的下一代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该协议基于控制理论的思想,与传统的基于丢包控制的控制传输协议不同。它能够连续监测发送数据包和收到Ack包的时间,根据网络传输时延的变化来预测网络拥塞的情况,进而调节源端的数据发送速度,使其拥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快的传输速度。FAST TCP在美国的Abilene主干网和欧洲CERN主干网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试验(dsd.lbl.gov/DIDC/PFLDnet2004/papers/Shalunov.pdf),其效果明显要好过其他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2004年底在美国举行的“超级计算带宽挑战赛”,通过以101 Gbps的速度在匹兹堡和洛杉矶之间传输数据,高能物理团队打破了数据传输的世界记录,并在比赛中胜出, 其最高数据传输速度超过了101 Gbps。而且原来的数据传输速度记录是由该团队在一年前创造的,是23.2 Gbps,还不足目前记录的四分之一。在互联网上,数据传输速度记录是4.23 Gbps,Internet2上的记录是6.63 Gbps。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1 Gbps的一个重要原因是Fast TCP协议,它能够比标准的TCP更好地防止网络拥塞。同时这一技术可以用于更快地传输音频、视频内容以及其它数据。它的拥塞控制算法如下:

其中di是第i个流的传播时延,qi是第i个流在其经过路由器上的排队时间。

根据试验和仿真的结果显示,FAST TCP可以获得比HighSpeed和Scalable TCP更高的吞吐率、公平性和响应速度。但是在传播延时估计错误的情况下会出现“持续拥塞”的现象[5-6]使得网络的公平性降低和队列延迟快速增加。谭连生等对此现象作出了理论分析并且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6]。另外要为每个流设置合理的α值也是一个挑战:当过多的流经过瓶颈路由器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网络的不稳定;FAST TCP流和其他基于丢包的数据流的兼容性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ns-2网络试验平台下对FAST TCP等下一代网络传输控制协议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新的传输协议的稳定性、公平性,改进它们的算法,使其在下一代高速网络中的性能更加完善。

2.4 XCP

XCP [8](eXplicit Control Protocol ),它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Dina Katabi 等人提出的新的网络拥塞控制体系结构,该协议的思想是认为仅仅依靠丢包作为拥塞控制信号对高速网络来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得到更明确的拥塞信息,XCP对每一个发送的数据包加了一个拥塞控制头:

路由器根据包头中H_cwnd和H_rtt的数据以及路由器当前的情况,来计算当前的拥塞状况并将其写到H_feedback这个字段里。

其中δp, δn是路由器根据链路情况计算的值。

如果后来经过的路由器上拥塞状况更严重,那么就用后来的H_feedback来代替当前的值。总之,最后到达发送端的H_feedback值反映了数据包经过各段链路上拥塞最严重的情况的链路,这一点上XCP具有MaxNet [9]的一些特点,因此它有比较好的公平性。XCP的接收端将拥塞控制头在放进Ack包里返回给发送端,发送端根据这个字段的值来调节发送速率。

由于有路由信息的支持,发送端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丰富的控制信息来调节发送的速度,同时该协议也具有比较好的TCP友好性和公平性。但是要实现该协议需要更换所有的路由器上的软件,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开销。

3 几种拥塞控制算法的一般模型

对上述的拥塞控制算法,我们给出一个一般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描述他们;我们将各种拥塞信息理解为链路的代价,拥塞窗口大小是一个关于代价的单调减函数。

Cwnd=f(price)(9)

对HighSpeed TCP和Scalable TCP而言price就是丢包率,对FAST TCP 而言price就是队列延时,对XCP而言price就是拥塞控制头中H_feedback的值:

在表2中,RTT表示往返时延,w是窗口大小,x是发送速率,α,γδp,δn是各自的协议参数。

HighSpeed TCP、Scalable TCP都是以丢包率作为链路代价的,我们在图4中比较它们平衡点窗口和丢包率的关系。

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同平衡窗口的情况下Scalable TCP比HighSpeed TCP需要更小的丢包率,当窗口值较大的时候丢包率的差别不是很大。

4 总结

通过对上述协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下面给出一个表2来比较它们各自的一些特性: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几种新的拥塞控制算法都各有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对于已经被广泛应用的TCP来说,任何新的试图取代它的协议都将遇到很大阻力,但是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新的应用出现,传统的TCP协议所产生弊端日益明显,新的协议出现并且逐渐取代它,这是必然的。总的来说,任何对现有TCP的新的改进应具备以下性质:

1) 要能够提高TCP流的响应速度,同时增加TCP流的吞吐率。

2) 不应该减少其他竞争TCP流的吞吐率,因为目标应是在不影响其他TCP流的基础上更充分利用现有带宽资源。

3) 只需对TCP的发送部分进行改进,从而使TCP具有更好可扩展性。

一个完美拥塞控制协议应该使得网络具有较高的吞吐率、稳定性,流之间应该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具有尽可能较低的队列延迟,并且不需要路由器的太多支持;要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是很困难,在实际协议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使各种指标达到一定平衡。

参考文献:

[1] Allman M, Paxson V, Stevens W. "TCP congestion control," IETF RFC2581,April 1999.

[2] HighSpeed TCP for Large Congestion Windows.Sally Floyd. RFC 3649,Experimental,December 2003.

[3] Lawrence S,Brakmo and Larry L.Peterson.TCP Vegas: end-to-end congestion avoidance on a global Internet.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13 (8): 1465-80.October 1995. cs.Princeton.edu/nsg/papers/jsac-vegas.ps.

[4] Jin C,Wei D, Low S H.FAST TCP: Motivation, architecture, algorithms, performance,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FOCOM 2004, Hong Kong,March 2004.

[5] Steven H.Low, Larry Peterson,and Limin Wang. Understanding Vegas: a duality model. J. of ACM. 49(2): 207235. March 2002. netlab.caltech.edu.

[6] Liansheng Tan,Cao Yuan,Moshe Zukerman.FAST TCP: Fairnes and Queuing Issue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7] Tom Kelly.Scalable TCP: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highspeed wide area networks.

网络传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传输;网格;节点;IPv6

随着IP网络规模和业务的迅速发展,IP网络的用户数急剧增加,正因为如此,IP网络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地址空间不足,QoS、安全问题等。为了解决Internet的这些问题,尤其是解决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IETF于1992年在IPv4的基础上定义了下一代的Internet协议,被称之为“IPv6”。

一、IPv6下的网格计算中的多用户协同计算的认证模型

网格(也称网格计算)技术同样也是近年来国内外计算机业研究的热点。是构筑在因特网上的一组新兴技术。传统因特网仅实现了全球计算机硬件或网页意义上的联通,而网格通过创造一个虚拟的协同空间,将全球计算机上的所有信息资源一体化,还可以使用户透明高效地使用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等其他资源,因此功能更加强大。

对于像搭建在IPv6的网络的基础之上的网格,安全问题始终是关注的一个重点。处于IPv6下的网格用户实体间的互信问题显得格外重要,这种互信具体包括两种信任:身份信任和行为信任。虽然行为信任在过去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但它关注的却是更现实、更广泛意义上的可信赖性问题,用户实体间可根据过去相互间直接的或间接的行为接触经验而及时动态地调整更新彼此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网格行为在IPv6的环境下的安全可靠。

在IPv6的基础之上,如果要确定在网格计算中多个用户协同计算的认证模型,首先要明确网格计算中多用户协同计算的几个特点:

第一,在协同计算中的具体进行参与的用户数目多少要适中。

第二,在将用户加入到协同计算域之后,进行协同计算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服务都是在协同计算域内部发生的,是用户在域内进行交互的行为,只有在绝少数情况下,才会需要其所在域中的用户协助。

第三,协同计算域是一个临时的域,该域是在网格内部,动态的创建,动态的撤销。

在IPv6下,主要的信任模型是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它的设计思想是:把网格分成若干个自治域,将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分为域内信任关系和域间信任关系,根据这两种不同的信任关系设置不同的策略。典型的策略主要如下所述:首先,域内信任关系是基于同域节点间的交易。任意一个节点需维护两张表:直接信任表和推荐表。

其次,域间信任关系是基于域间节点的交易。域间信任值是它们的直接信任值和其他域的推荐信任值的综合。

二、信任模型分析

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分别对待域内的信任关系和域间的信任关系。这使得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更加的合理,因为对于同一域内的节点来说,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远远大于对其他的节点的熟悉程度,同时,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它未考虑交易的上下文环境,而交易的上下文环境是决定信任与否的一个必要因素。还有就是并未充分体现网格节点的信任自主,这就大大限制了网格的灵活特性,并且异域节点每次交易时都要求严格地按照域间信任抉择的顺序进行,这使算法过于繁复,加大了网络的负担,降低了交易的效率。 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未给出系统初值的建立办法,这使交易的双方很难有一个同一的标准,加大了交易的复杂程度。由于异域也存在关系的亲疏,对其他域的推荐信任并不设置推荐权。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没有考虑节点可能属于多个信任域的情形还有时间的衰减问题。

三、IPv6信任模型的改进

在IPv6中,要改进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首先就要在模型中采用信任等级制度。只有在采用了相应的信任等级之后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交易的权限,可根据表所列对应关系确定信任等级,并最终决定其是否具有访问权。

在直接信任表中的各个顶点上加入相应的权值,权值通过交易的数量,交易的大小,交易的次数来决定,权值与信任等级相关联,只有达到相应的权值才能使用相对应的权限,每个刚刚加入表中的节点只能具有最低等的权限,随着相应的交易增加才能使等级提高,普通节点最高提升只能提高到E,F是留给新增节点的。

将其他节点的反馈值同样作为权重来参与计算未知节点的信任度。只采用具有一定数量的最可信节点的反馈来参与计算,把那些可信度低的节点的反馈丢掉。这样可以防止那些可信度低节点一起诋毁一个可靠的资源或节点。同时,只对那些被采用了的反馈(而不是所有反馈)进行签名认证,避免产生瓶颈。

在选择域内节点进行平均信誉度计算时,优先考虑不可信任度为0(即从未有过不诚实交易)的节点而不是信任度高的节点,在计算未知节点的信任度时也是优先选择不可信度为0(即对其他节点的判断从未有过错误)的反馈节点;在选择要下载的文件版本时,也是优先考虑不可信任度为0的那一组所提供的文件。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更倾向于相信从没犯过错误的,但相应的系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低可信度和高信任度的节点提供恶意文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可以有效地防止恶意文件的传播。

在网格计算系统中安全问题是被关注的一个重点,网格中的信任尤其是行为信任关系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做了改进,将行为信任机制进入到了访问控制中,把用户的身份和对该用户的行为信任关系作为访问控制的参数,弥补了传统基于信任域的信任模型的弱点。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光纤网络传输;广播电视网络;应用

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呈现出来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的,比如现在流行的数字电视和手机客户端媒体等。收看广播电视是人民群众了解信息咨询和休闲娱乐的传统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网络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现在人们对于网络传输速度和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播电视网络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光纤网络传播技术是利用光波作为媒体,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光波转变成信号。光纤网络作为重要的信号承载对象,其特点是传输速度快、信号稳定,满足了人们对于网络质量的需求,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众多的领域被广泛使用并被用户普遍所接受。而广播电视网络的信号传输利用了光纤通信网络中的调制和分频的特点,通过光纤网络通信平台将广播电视信号进行高质量的传输,因此在广播电视网络中应用光纤网络传输技术非常有必要。

1光纤网络传输的特性

光纤又被称为光缆,其材质是高纯度的玻璃材料,其包层的材质都是玻璃材料,而影响光纤传输性能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光纤本身的材质。光纤传输之所以特殊也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由于光纤材料多是由石英制成,而石英的特点就是性能稳定,能够保证信号在其中传输时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传输频带成本,因此非常适合在广播电视网络中使用。一般来说,光纤传输在波长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信号传输中的衰减现象,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光纤内部的内芯也能够保证信号的稳定,因此能够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广播电视网络用户众多,有时候广播电视网络连接和覆盖的区域距离很远,因此利用光纤网络传播能够有效的避免距离过长而造成的信号质量降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光纤网络的维修成本很低,一般很少会出现故障,因此能够降低广电网络的运行维护成本,因此广电网络应该注重光纤网络的应用。

2光纤网络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由于光纤网络在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的优势明显,因此为了适应有线电视飞速发展的需要,应该对原有的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来说,无源光网+宽带接入是比较合适的技术方案。特别是作为光纤接入最有前景的宽带PON技术的应用,为网络改造提供了最新技术支持。PON技术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EPON技术和具有GBit/S传送能力的GPON技术,通过EPON和HFC网络叠加来进行技术改造。

2.1采用1550nm光纤组网技术

在目前有线电视的网络改造中,一般来说为了适应数字电视发展特点,可以采用1550nm的光纤组网技术。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有线电视发展水平不一,很多地区尤其是县乡一级都存在传输距离过长的问题,因此采用1550nm光波长传输能够很好的解决县到乡村一级的长距离传输问题,由于1550nm光纤的损耗很小,因此能够覆盖更多的光节点。而随着广电网络应用光纤传输的进程不断加快,使用光节点所带的用户数量也越来越少,光节点也在慢慢的向家庭靠拢。因此需要大量的光功率来实现,而1550nm的光功率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而且1550nm光发射机的结构特点导致了其在载噪比、功率和非线性等方面要优于1490nm传输,同时由于使用了掺铒光放大器,使光功率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光纤组网建设的成本降低,而且1550nm光纤组网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有源设备的使用数量,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从而给光纤网络的后期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

2.2广电网路HFC宽带数据网

HFC是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利用的是光纤到服务区,进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采用的是同轴电缆,HFC宽带也是以光纤作为有线电视传输的主干线,不仅能传输众多的电视节目,还能传输数据信号,具有频带宽、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由于干线是光缆,因此传输质量很高,距离也很远。HFC是由前端、光节点和用户组成的。对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是由前端负责,而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是由光节点负责,广播电视台通过确定小区上网用户的数量来确定光节点。前端和光节点之间的传播是通过光纤网络,而光节点到用户是通过一些信号放大设备和无源分支来对网络进行支配的。在HFC网络中,主要考察的指标包括:载噪比CNR:要求用户端不低于43dB,通常设计为44dB;组合二次差拍比CSO:要求用户端不低于54dB;组合三次差拍比CTB:要求用户端不低于54dB。

2.3利用EPON和HFC网络叠加来进行技术改造

HFC网络是基于CATV发展起来的,目前HFC网络已经引入了无源分光技术,跟HFC网络结构相比,EPON的网络结构也是点到多点的机构,两者基本一致,因此在光纤网络传输中可以考虑HFC和EPON叠加的方式来改造传播技术,传送的方式采用波分复用或分纤传送两种方式。有线电视信号传输利用的是1550nm的光纤,而EPON数据的上下行传输使用过的是1310nm和1490nm来实现的。因此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快光纤网络的在广电传播中的双向改造步伐,提供给用户更大的带宽,满足用户观看高清视频节目的需要,最终实现光纤到户的目标。针对目前小区是新建小区还是已建成的旧小区,EPON技术在有线电视组网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EPON+LAN技术适用于新建的小区,是为了实现EPON到楼,然后利用五类线进入各个用户。EPON+EOC技术适用于铺设五类线不方便的旧小区,通过改造原有的同轴电缆也能够顺利的接入宽带。

2.4采用星型组网方式分配用户网络

广电总局对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推荐的网络结构就是星型结构,实行的是一户一线制,这样能够很容易实现双向传输,有利于宽带的接入,也能为三网合一创造条件。星型组网方式元器件使用少、信号传输质量高、可靠性强、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同时不同用户之间很少会有互相干扰的现象,当某一用户电视网络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的用户,同时采用星型结构的用户分配网络能够更好的与主干网进行接轨,形成更加完整的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网络信号传输中采用光纤网络进行传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传播手段。光纤网络传播通过技术优化,能够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稳定甚至是无损的传输,能够让广播电视用户流畅的收看到高清甚至是超高清的电视节目,而且信号传输稳定可靠,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行业要积极利用光纤网络传输技术,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不断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海亮,施玉海,张海峰.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入户IP广播系统技术架构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5(12):22-24.

[2]张伟,赵林.光纤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120.

网络传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特点;主要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视,数字电视已经开始应用网络技术了。

在数字化的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数字电视中的信息均是通过网络传输来运作,所以笔者就数字电视的网络传输技术做出以下探讨。

1.数字电视传输网络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主要指地面、有线和卫星三大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

由于模拟电视传输网络无力处置噪声积累和多径干扰,迫使人们把天线架出室外,导致公用天线系统在楼群中发展。随着全频道模拟电视广播信号的光纤宽带传输技术的突破,一个以光纤为干、同轴电缆为支的树形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在城市得到普遍利用,逐渐演进成为脱离地面广播系统而独立存在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拥有绝大多数的城市电视用户。

2.数字电视网络传输的特点

2.1 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特点与技术

数字电视技术主要是来自网络IP技术,大多数由编码组成信号。运行原理是通过对原模拟信号进行取样、量化编码,而后又通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进而加以数字调制而形成的。数字电视信号采用的是QAM调制,不同于模拟电视,针对QAM调制,有不同的测量指标。对于数字电视的传输过程,载噪比与网络的放大器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整个数字传输过程当中,对整个数字电视的再噪比存在着极高的要求。因为在网络的逐渐普及当中,大部分的地区都已经建成了HFC宽带网络,由于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整个网络的放大器的级联已经减少了许多。对于一个数字电视而言,它的载噪比需要更高的要求了,要是低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一定的很高的误码区,导致收视的效果出现马赛克等效果,必将严重影响到客户体验。

2.2 数字电视的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数字电视的中的各种频道输出,以及频道之间的各种数据都会影响到网络技术的指标,在上面我们也说过,数字电视的载噪比对于整个电视的收视效果来说至关重要,网络技术在,某个器件接触不良情况下将出现各种状况,从而影响到信噪比的下降。而信噪比下降,将导致数字电视的机顶盒使得该频道位置调节不出信号,经常导致不良收视效果,因此要想保证整个数字电视的收视效果良好,必须将全部网络设备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调试,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在数字电视中的顺利传输。在整个数字电视当中,要想保证整个电视收视效果的正常运行,在网络各个器件进行安装连接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把关。如果安装过程中出现了故障,那么将严重影响到数字信号的传输。若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将导致收视效果大幅减弱,因此数字电视收视传输过程中,电缆包装与接口的正常连接对于整个数字电视而言,都显得至关重要。

3.数字电视在网络传输中的主要技术

3.1 数字电视在IP以及太网中的传输

在电子技术的逐步发展过程当中,有一项适应时代需要的IP技术孕育而生。该技术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IP技术实质上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它是直接依赖于IP分组头信息来决定分组转发路径传输技术。在IP技术的日益发展状况下,由于其优点和技术特点较为特出,令其在除了因特网外,广泛运用于网络生活之中,而其它相关领域也充分利用该技术。例如,随时代进步而出现的数字电视,恰好得益于IP技术在其中的充分利用。而IP技术实质上并不需要预先建立连接,而直接依赖于IP分组头信息决定其分组、转发路径、和传输。在太网数据格式中,与IP数据格式是一致的,因此其可以通过数据转换来完成整个信息的传递。在IP技术和太网技术相互结合后,他们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鉴于上述两种技术特有的特点,使得它们成为未来世界网络发展的主流。由于IP技术的专属特点,让它在整个网络时代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而同时太网技术还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在IP及以太网上可以方便地将图像信号和数据一起传输,并且由于IP 以太网最初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交互式特点,所以在两种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视再加上网络普及,使得整个数字电视技术得到了更加完善的发展。

3.2 数字电视的 SDH 网络传输技术

SDH网络技术的意思是同步数字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具有统一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便于与各种传输网络互联互通,非常适用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SDH技术在应用于数字电视上之后,很快就得到电视的信号传输的认可,它主要的作用是进行传输前必须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等数字化处理。在数字电视中,SDH网络上进行的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有下传与回传两种形式。第一只种是下传是将电视制作的中心发放给电视台,而之后就是将电视台在下传给各个用户。而另外一种回传是将电视台的相关信息传回给电视制作中心,为电视制作中心提供更多的资料。SDH 传输技术虽然在广播的信号传输中非常的适合,但是对于视频的传输来说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很高的同步性能才能个到达视频收看的高效果,所以在整个数字电视中,要想成功的应用这种技术,还需要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3 数字电视在有线 HFC 网络上的传输

目前大多数有线数字电视系统都是执行DVB-C的标准,在该标准下,对于具有中等质量的网络(即达到GY/T 106-1999要求),选用64QAM的调制方式比较合适,它对数字信号的传输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数字电视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对各项参数指标要求低,只要现有的HFC 网络指标正常,即可开通数字电视信号,通过数字机顶盒收看数字电视节目。HFC网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光节点服务区按500户进行规划,放大器的级联数≤3,同时在划分光节点服务区时还应考虑到将来升级的可能性,干线放大器到楼栋放大器之间的电缆采用物理发泡75-12铝管电缆,“楼放”之下的无源网络采用物理发泡75-7铝管电缆和物理发泡四屏蔽75-5电缆,无源网络结构采用分支分配方式,以便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便于网络维护,影响网络指标的重点是电缆传输中的放大器,网络维护的难点在用户分配网络。

3.4 其他技术

IPTV技术是结合HFC与IP技术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IPTV利用家庭宽带网络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 互式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机”的方式享受IPTV服务。与传统的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相比,IPTV采用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互动。采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完全解决原有分离方案的技术瓶颈,降低整个系统的建设成本;采用IPTV技术交互电视业务利用TCP/IP网实现VOD的个性化服务,减少网络扩容投资,信息化应用平台提供家庭信息化服务和娱乐,丰富数字电视的内容,突破内容瓶颈,并推进城市信息化,降低数字电视运营商启动成本,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数宇电视广播和交互电视运营。

4.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数字电视的出现之后,更是给网络增加了新的业务,使用数字传输技术,从过去的有线电视到如今的数字电视的转变,让电视的收视效果与收视范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所以,我们应抓住机遇, 使用数字传输技术,完成有线电视网络从模拟到数字的升级改造,不仅保留了模拟有线电视网的基本属性和业务,还可拓宽数字化业务和应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易培林.有线电视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网络传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安全性 3G网络

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网络给自身带来的便捷。然而,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利用移动网络进行盗窃银行账户等事情更是层出不穷。移动网络的安全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大致经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模拟蜂窝通信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组网的方式,通过无线通道,实现终端和网络的连接。该技术主要盛行在上世界70-80年代;第二阶段是以美国CDMA等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盛行于80年代到21世纪之初。在该阶段开始出现漫游、呼叫转移等业务;第三阶段则主要为2G与3G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成为2.5G。第四阶段则主要是以现阶段的主流通信技术3G技术为代表,该技术其典型的特点在于在传输的效率上有着很大的提升。第五阶段则主要是4G技术,在3G的基础上形成以TD-LTE为代表的4G网络技术。

2 移动通信传输网络面临的安全性风险

2.1 网络自身的风险

在现代网络中,因为计算机软件或者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导致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能够轻易的植入到网络当中,从而导致计算机当中的一些隐私或秘密被非授权的用户访问,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隐私泄露或者是财产的损失。同时,随着现代wifi等无线网络的发展,通过无线网络带来的非法的截取现象,更是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移动通信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机方面,也有很多的不发分子则利用手机的漏洞,或者是安装不法软件的方式,导致出现非法的访问和数据的篡改和删除。

而面对应用最为广泛的3G网络通信技术,其不仅将面临 IP 网络问题,同时也面临 IP 技术问题。3G 系统的 IP其不仅包含着承载网络,同时也包含了业务网络。而IP的应用其不仅包括因特网、 下载、 邮件等应用, 也有承载 IP 协议的移动通信系统控制信令和数据。 未来针对3G网络运营商面对的主要的问题则是如何加强对3G网络的管理,并以此更好的保证3G网络系统在面临出现的不同安全问题,都要结合IP网络和其应用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更加好的管理措施。

2.2 网络外在的风险

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外在的风险包括很多,而网络诈骗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影响用户安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网络的熟知,电脑技术也开始成为当前人们应用的主流。但是,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却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的工具,如现阶段出现的支付宝盗窃、网络电话诈骗等,都给人们对网络的应用蒙上了很深的阴影。同时,虚假购物网站、网上盗刷信誉同样让人们对网络出现不同的咒骂。因此,如何保障网络应用的安全,防止各种诈骗等问题的出现,也是移动通信安全性考虑的重点。

3 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安全采取的措施

造成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种:

第一,传输组网的结构以及设备不合理造成。通过大量的研究,移动通信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通常会出现一些长链型或者是星型,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当中,其安装古语复杂导致在网络的传输当中出现很大的混乱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因此,在对移动网络进行建设的初期,一定要对网络的整体布局和网线的架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从而避免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上述的问题,以此更好的保障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使得人们对网络的结构能够一目了然,提高其便利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设备的选择方面,只顾及成本而忽视对设备质量的考虑,成为考虑设备使用的重要的因素。在对网络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同样的生产设备,避免不同的设备出现的不相容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给网络安全带来影响。

第二,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移动通信设备遍布各地,从而使得不同地点都能使用移动网络。而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因为气候的影响,给网络传输的效率带来很大的问题。同时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存在不明的干扰信号,导致数据无法有效的传输。因此,对设备的保管必须选择正常的环境。

第三,在通过外在的设备管理和组网结构后,还必须在统一的物理网络接入平台上构建各种基于业务的逻辑专网。因为在移动网络中,很多的安全对策还不能够有效的支撑其各种应用的核心业务。同时如果将安全措施都集中在流量的出口的地方,就会导致安全设备的性能出现很大的瓶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用搭建统一的根绝业务逻辑专网。该网络设置的地点的IP流“特征五元组 (源地址、 源端口、 目的地址、 目的端口、 协议) ” 的基础上,同时还可以将其设置在接入点名/ 用户接入标识/ 主叫号码的上面。通过采用这种GTP 或 GRE 的方式来剂型的传输,一直要到业务网络间的网关被解封了才会传输到业务网络。从而通过这种网络,清晰的知道每个数据其流动的方向和具备的特征。

完成不同层次清晰明了的虚拟网路业务。如果完成了这样的情况就还可以实现: 专门的逻辑网络形成安全的防御系统; 在不同的方向和业务上做好网络安全的预防措施; 根据业务扩展的方便灵活度的能力, 更好更快地计算出业务流量的量和集中区域。

第四,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加入“网络准入控制 (NCA ) ” 机制,从而实现对终端用户的认证。在移动通信网络当中,3G 用户不仅是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是需要进行防范的对象。在面对数以千计的用户,如何做好保护,其实际是非常脆弱的。对此,为更好的保护3G网络,通常采用网络现在的方式,对终端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检测,包括软件版本等,以此提高终端预防病毒的能力,如通过对杀毒软件的在线升级。一旦发现其中有异常,则立即进行隔离。

4 结语

总之,移动网络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涉及到的信息也非常之多。因此,必须采用各种预防措施,走好对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保护。

参考文献

[1]邓娟,蒋磊.3G 网络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6(6):113-115.

[2]沈立武.3G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289-290.

[3]陈冰.网络数字传输解决方案及应用[D].科技论文,2009(11).

[4]张宇.无线局域网的研究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

[5]陈林兴.网络安全的前景[J].中国科技杂志,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