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语言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训练范文第1篇

我们从李先生分析的例子入手:

例一:“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瓮’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画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

例二:“有一天,她问我‘灰溜溜’怎么解释。我想了一会儿,问干吗解释这个词。她说是作业。”

李先生认为:第一个例子错在“教了不需要的语言知识”(学生学习“瓮”这个字的最终目标是会用,它的部首、笔画、声母、韵母、义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第二个例子错在叶巴无法或不必要知识化的内容教成知识(学习“灰溜溜”会用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不会用另外一句话解释一遍并不影响他们正确使用这个词)。

先生认为第一个例子的错误是“教了不需要的语言知识”。我们不妨看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课程目标之阶段目标有如下说明: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应达到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试想,学生不识声母、韵母,如何能正音?不知部首、笔画,如何能正确书写?由此可见,部首、笔画、声母、韵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虽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屡有变化。但对部首、笔画的要求从未放弃,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也有对注音字母的要求:

“识最普通文字二干个左右,并能使用注音字母。”“写字的姿势,工具的应用,以及字的笔顺、结构、位置等,开始的时候,就应注意指导。”“字音的教学必须依靠拼音,字母。识字课开始就教拼音字母,教儿童掌握拼音字母的读法、拼音和音调……”“就汉字字形作适当的指示,对于识字教学是必要的。开始的时候可以就新识的字逐步教儿童认识汉字各种笔画的形状,知道汉字各种笔画的名称,并且把书写的笔顺教给儿童……”

这几份标准或大纲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其余内容李先生和读者可参看《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这里不再引述。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书写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小学阶段更需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教学。

李先生认为第二个例子的错误,需放在具体情境中分析。若是撇开具体的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灰溜溜”的解释,这种方法确实有问题,但若是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不但不是错误,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取得语言的雅致及避免重复的能力。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中没有说明是解释语境义还是死记硬背,李先生的分析有片面之嫌。退一步说,即便是识记“灰溜溜”的基本意思,在小学阶段也并非绝不可接受,因为学生若是不知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却要求他们学会运用,这种要求不符合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

届文中,李先生论述了新的“训练”与“知识”的关系图,其中涉及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论述,这应当源自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five knowledge),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Pedge)。前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后一类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是陈述性知识,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是在认知活动中习得的。

所谓程序性知识者,事实上只是程度之分,而且任何程序性知识之内、都必须包括部分陈述性知识。即先经语文陈述性知识的内容,而后按程序运作达成学习的结果。

“灰溜溜”的基本意思应属于陈述性知识,比对李先生的观点:“知识”对“训练”来说是“无也可有更好”的关系。我们无法理解,若是没有了这些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获得的基本知识,李先生期望的这些能力从何而来。就像一台电脑,即便装备了再好的程序,若是没有相关文档储存,岂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裸机”?其作用恐怕有限。更何况,没有相关知识,人脑中的这个程序恐怕是不容易形成的。这或许是李先生对教育心理学中这三种知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理解偏差或者是误读的缘故吧。至于言述性知识,除了在李先生一些文章中出现过外,笔者未能在其他心理学书籍和辞典中寻找到。期盼先生日后能在文中有所界定,以避免这种绕口令似的概念演绎。

李先生还认为:关于语言知识,过去有一个所谓“八字宪法”的表述。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是一种描述性而非类型化的表达,是教师们对教学实践中所教知识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它们与训练的关系是一样的,都是动宾关系,即“练知识”,也就是知识操练。……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操练”式的训练,肯定不是训练回归所需要的。

所谓“八字宪法”即“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真实含义,我们不妨查阅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沈佩畦先生的解释:1.字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字的教学:包括“识字”和“写字”两部分。2.词是语言(包括口头和书面)的建筑材料。词的教学,包括“辨词”和“积词”两部分。3.句是语言(包括

口头和书面)的基本单位。句的教学,包括“用词造句”和“修词炼句”两部分。4.篇是从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叙述事物或说明道理的整个过程,就是篇章结构……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是五种学科或科学,是各自从思维或语言文字现象中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或科学研究所得的结果,它们自成各种科学系统。这五种科学系统,与字、词、句、篇教学系统,内容有交叉,但要求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语言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标精神;语言训练点;品读重点词句;想象文本“留白”;精准改装作业;语文学科本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1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能力。

所谓语言训练点,笔者认为就是指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习得言语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的词句段等。语言训练点是师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即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言语。下面结合徐芳老师《七颗钻石》的教学,谈谈如何立足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点的:

一、抓住关键词语,品味精彩语句

案例:师者出示:一天夜里,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醒来时,罐子装满而来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

师:令人惊喜的是小姑娘一睁开眼,便看到了什么?

生:清澈新鲜的水。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清澈的水?

生:我在小溪里见过,泉水就是清澈的。

师:是啊,这些水清清的,透亮透亮的,没有一点杂质,是清澈的。还为何是新鲜的?

生:(池塘)是才换过的。

生:(泉水)时才从山上流下的。这水没放多久。

师:新鲜的,还带着丝丝的回甜味。

师小结:联系生活我们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

师:在这样的大旱灾中,能获得这样的水,真是太珍贵了。小姑娘非常高兴,请勾画描写小姑娘心情喜悦的语句。

评价:课标指出:词句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低段对词语应该了解,中段要理解,高段应推想。这是中段的课文,那么应该引领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揣摩词语的意思,理解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师者有效地指导学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拓宽想象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把阅读理解变成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关注文本“留白”,指导入境想象

案例:师者对比出示这样两句话:

小姑娘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区别。

生:我发现第二句多出了“哪儿”这个词。

师:“哪儿”是指很多地方。小姑娘可能走过哪些地方呢?能依据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生:小姑娘走啊,走到沙漠里,但是沙漠里并没有水。

生:小姑娘走啊,走啊,好不容易走到小河沟边,可是她太饿了,太渴了,倒了下去。

师:是啊,燥热的天气让人受不了啊。

生:小姑娘走啊,走啊,走到了山崖边,此时天色已晚,她疲惫极了,一失足,跌了下去。

师:在月高风黑的环境中,随时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生:小姑娘走啊,走啊,她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找到。她真的不行了,终于晕倒了。

师:小姑娘真的走过了很多的地方,可实在是找不到水呀。不管怎样,她坚持了下来。因为她有着一份深沉的孝心。

评价:咀嚼“哪儿”,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寻觅姑娘走过的足迹,体会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是品味夏姑娘对母亲深沉的爱。此处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拓展了想象,在情境中加深了体验,还训练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可谓双管齐下。

三、精准改装作业,涵咏升华主题

案例:师者结合《点金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七颗钻石化为七颗星星高挂在天空,看到这七颗闪亮的星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姑娘对母亲无私的爱。

生:我会想到《七颗钻石》这个神奇的故事。

语言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层次;语言积累;重点挖掘;文本仿写

一、发散课文内涵,加深阅读理解

作为语言教学工作者,在教授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通过采用开放式阅读方式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剖析。使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在掌握文本重点语句的同时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遣词造句方式方法的独到之处,体会作者相通过文字表达的真实意境。阅读训练是一种陶冶情操、重塑品格的独特方法,在不断的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系统化的提高个人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本中《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对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时,教师提出问题周瑜长叹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在长叹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状况?这种在阅读中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掌握内涵所在。学生1回答说:周瑜长叹时因为他对诸葛亮十分佩服,深深体会到诸葛亮的厉害之处.学生2:周瑜一定非常怨恨诸葛亮,心生嫉妒,想着以后怎么在他身上讨到便宜。学生3;周瑜长叹因想到诸葛亮果然厉害心生敬佩,同时也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这样好的策略。学生4认为周瑜在长叹时心中五味杂谈,即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为有这样一位对手感到担心。学生5则认为周瑜在感叹时心中不禁困惑,在我的地盘他竟可以这样从容,此人乃我心腹大患呐。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剖析解读,在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层面理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在阅读中与文章进行呼应,通过理解文中人物思想进而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讲解。

二、利用课文留白,开发想象空间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空白处被留了出来,这些地方有的是在文中转折处,有的是在引人入胜的地方戛然而止,使读者自行展开瞎想和深思,也有的地方是在鼓弄玄虚。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留白空间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理解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通过联系自身实际对阅读内容展开遐想,在增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在对阅读中的留白处进行填补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填充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学生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本中《最后一头战象》一文时,文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嘎羧在凝望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它为什么会亲吻那块江中的礁石?它在呼唤着谁?这段文中的留白带来了诸多疑问,在探究这些疑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通过上下文的结合将文中留白处进行填充同时把握文中所刻画的情景,在探究与思考中提高阅读语言的训练。学生1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嘎羧在江面呆呆伫立,头脑中呈现的是当年战争中的惨烈场面,战友一个个的倒下,鲜血染红了整片江面,他们为了保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挥洒了自己年轻的汗水和鲜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当嘎羧站到那块礁石上时,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就是自己当年曾经倒下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还留有在战斗过程中搏杀所留下的痕迹以及弟兄们的呐喊。于是它情不自禁的亲吻了那块礁石,仿佛亲吻着当年一起战斗的的同胞,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想念。学生2认为,嘎羧站在那块礁石上,往日威武的战象驮着抗日英雄们穿梭于枪林弹雨的场景浮现在眼前,在场景中有鬼子被抗日英雄们杀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英雄们也在枪林弹雨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纷纷葬入江中,何等的悲壮……嘎羧看着这块埋葬了战友和敌人的土地,不自禁的亲了又亲。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想起战友最后血洒江中, 它不禁心中大喊:兄弟们,你们离开了好长时间,在这段时间有没有想我,我很快就来陪你们了,你们再等等我!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对文中留白进行填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深层次、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在发挥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把握。

三、巧妙进行仿写,实现读写结合

在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进行理解时,教师应对文中富有个性的语言文字进行摘选,深入挖掘文字间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掌握文章语言文字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文字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对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仿写,使学生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在这样的读与写并进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独立构建文字表述,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放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在主旨和作者思想的解读。在仿写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表述,在打好自身文字运用基础的同时也促进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

语言训练范文第4篇

一、优化组合,积累词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笔者在听课中经常看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教学词语,只是简单地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罗列出来,纠正一下字音就一带而过。其实,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排列是很有讲究的,既可以按照词语的构成分类排列,又可以按照教学的侧重点排列,甚至可以重组或者拼凑。词语排列得好,有助于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有利于学生进行积累。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课时是这样教学词语的,她先把课文中的词语或摘抄或拼凑或重组,归纳为下表中的这些词语。

在读熟这些词语后,师生之间出现了美妙的对话。

师:青蛙真是乐到极点,看,用上这些词,跟老师一起说说井底之蛙的快乐生活吧。注意用上这些词。

师:井底之蛙生活在井里可真快活,高兴时――

生: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蹦跳。

师:疲倦了,躲在――

生:井壁窟窿,安然休息。

师: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

生:浸没两腋,托住下巴。

师:稀泥――

生:没过双脚,绵软舒适,环顾四周。

师: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师:而且,我――

生:独占一井,跨井倚栏,乐到极点。

师:赶快和我一起――

生:分享快乐。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巧加引导,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表格中的词语。通过练习,学生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涵,而且通过运用,将这些词语转化为积极词汇,使得语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细读文本,斟酌词句

语言训练要教学生学会推敲词句,引导学生斟酌、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学生到写作的时候也能做到妙笔生花。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笔者发现有一个句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表述不一样,人教版的是:“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山崖上。”北师大版的是:“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样生活的伟大英雄,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因为听过王崧舟老师教学的人教版的《普罗米修斯》,笔者认为人教版的课文中用“锁”字比北师大版中的“拴”更能体现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难。所以笔者的课堂预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用“锁”这个字更加精确和缜密,然后就计划着把书上的“拴”改成“锁”。没想到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有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拴”字让我们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像动物一样被拴着,更让人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所受的屈辱。所有的学生包括笔者都被她说服了,既然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感受到不同词语所能表达的不同情感,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就不再执着于原来的教学设想,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这个教学片段更让笔者感受到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我们不可以代替学生去思考,代替学生去感受,而应放手让学生去感悟、去品味、去思考,实现课标提出的“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带动有个性地表达。

三、披文入境,填补空白

教材的课文有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些地方让学生进行补白写作。如,《圆圆的沙粒》这篇文章,在沙粒钻进贝壳和沙粒变成珍珠后有一个省略号,这是绝妙的想象空间,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沙粒在这期间经历了什么。老舍先生著名的散文《草原》,最后一句话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画,想象一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我们”是怎样和蒙古族人民告别的?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笔者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师:你看,法布尔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蝴蝶飞来了,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蚂蚁爬上了他的脚,他一动不动地看着蚂蚁在他身上转圈。还有,一只蜘蛛从树上掉下来,他――

生1:他纹丝不动,看着蜘蛛一寸一寸地从天而降。

师:想得真好,能想到蜘蛛一寸一寸降下来,还有――

生2:有只蚱蜢正在抖着翅膀准备唱歌,他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蚱蜢的乐声。

生3:有只蚯蚓正在那里蠕动着,他小心翼翼,仔细观察蚯蚓是怎样钻进泥土里。

生4:有只蜻蜓飞得好低,他睁大眼睛瞪着这只蜻蜓,想看到蜻蜓身上美丽的花纹。

……

这样的补白训练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课文传达的人文精神,更让学生发展了想象力,在细致地描写事物方面得到有效的进步。

语言训练范文第5篇

1、气息的练习:吹羽毛、纸条、乒乓球,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强调孩子用力吹,而要匀速的有控制的吹气,手拿羽毛匀速吹动让孩子感受气流的动向,每天坚持一次时间不要过长可分多次进行,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有控制的用气。

2、舌部练习:运用葡萄干(把一个葡萄干用手拨开撕成小块)粘在嘴巴的四周让孩子用舌尖舔下来,练习舌头的灵活性,用海苔(劈开撕成小块)粘在口腔内的上颚让孩子用舌尖将其舔下来,练习孩子的舌头在口腔做上翘下滑的动作,这个动作很关键,它有利于孩子说话时舌头的灵活。弹舌出声音,用舌前部弹响。

3、唇部练习: 噘嘴唇嘬出声音由慢至快,平唇嘬出声音,用嘴唇发“嘟嘟~”、在胳膊上发“噗噗”、打哇哇等等唇部的练习,每次十分钟。

4、鼻音练习: 闭住嘴巴用鼻子发音(在韵母的an/en/ang/eng/ing都要用到鼻音)长、短、快、慢、轻、重,每次三分钟。

(来源:文章屋网 )

语言训练范文第6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 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解决生活所需的实用问题。新课标强调科学、整合、动态的语言训练,强调学生要运用母语。

我们指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训练。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要确定训练点。所谓语言训练点,是指被用来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训练的部分课文内容,也就是供学生训练用的句子。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和思维直接联系,就是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这一特殊工具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语言表达的清晰与条理、形象与生动,这些都是与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对语言的学习和训练,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因而思维对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有至关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设计动态语言训练的力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两者和谐,相映成趣。好的语言训练,往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实现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和谐发展。

二、 语言训练与审美的关系

除音乐、美术之外,语文是最富有审美因素的一门学科。在母语教学中,那独具风韵的文字美,那铿锵动人的音乐美,在文本中的和谐押韵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韵、参差错落的节奏,在文学大师笔下潺潺流出;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或雄伟高大,或感人肺腑,或动人心魄;那和谐丰富的结构美,那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无不体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离开语言学习、训练,语文课的审美教育无疑如“空中楼阁”。因此,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密切结合应该是唯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三,语言训练与语言知识和语感的关系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语言还是文字之事,所以在口耳训练的基础上还是练嘴、练手。”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学点知识——语音、语法、修辞逻辑之类,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必须明确,在普通教育的语言教学之中,实际的训练是主要的、基本的,教学知识是为了培养技能服务。”语言训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所以应将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感能力作为确定语言训练的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应从母语学习规律特点出发,不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而以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品味和运用为重点,练就学生敏锐的语感。

四,语言训练与练习的关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叫做“训练”。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叫做“练习”。

什么叫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这就表明“训练”不同于“练习”,它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学习,决不仅指练习、答题、测试而已。可见,我们有时经常借“训练”的混淆,使语文教学的主体由“学生”转向了“知识或技能。”语文教学就变成了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师指导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大量的“题海战争,”语文学习也就变成了几条抽象的规则和机械的劳作,造成了学生语文兴趣的荡然无存。正确的做法是要“训”和“练”有机结合。

五,语言训练与人文的关系

语言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字】聋校;聋生;语言训练;交流

聋校的语言训练课,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语言能力,提高聋生和正常人交流的能力。

我们学校用的教材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言训练》一共有六册,分三个学年,也就是聋校一至三年级都有语言训练课。因为语言训练课是重要科目,所以每个星期有四节。我们招收的学生面向农村,由于各方面原因,新入学的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再加上家长和孩子沟通少,所以他们几乎没有语言,交流非常困难,而且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不一样,有的佩戴了助听器,有的没有佩戴助听器,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我们的语言训练课难度很大。因为沟通困难,其他课的学习也比较吃力。所以我们的语言训练课既要让学生开口说话,又要让一无所知的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对聋校语言训练课有了一些体会,认为做好以下几点是上好语言训练课的关键。

一、创造良好的语训环境,使学生开心的上好每一节语训课

聋生由于致聋原因不同,家庭条件的制约,多数聋生学前没有经过任何途径的语言训练,对配戴个体式助听器或集体式助听器感到不习惯,如感到头昏、烦躁……为此,作为语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助听器,创造良好的愉快的语训环境,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鼓励他们正常使用助听器,这是上好语训课的第一步。

二、因生施教,不要“一视同仁”

由于听力的制约,聋校的孩子说话程度不一,每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我现在所教的五个一年级学生有两个孩子听力比较好,接受能力强,每节课的知识课上都能接受,而其他三个孩子水平有不一样,其中一个孩子完全没有残余听力,胆子又小,不敢开口说话。这样的学生结构对于语言训练课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因生施教,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学内容上也要有所侧重。在感情上“一视同仁”,但训练方法和内容上要有所不同。比如聋校语言训练教材第一册第一课,就应该重点照顾那个胆小的孩子,只要他能专心听就可以了,对于另外两个孩子要有更高的要求,而对于那两个程度好的孩子要求他们能够模仿并且分辨不同动物的声音。

三、贴近生活,循序渐进

聋校语言训练课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更应贴近聋学生生活实际,重视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学习是经常训练、长期积累的过程,语言训练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间的相互衔接,全面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训练做实,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高高兴兴地说。

四、用自制教具或图片辅助语训教学

在日常语训教学中,根据需要自制图片、教具学词学句、说词说句,效果很好。例:“青蛙跳”“燕子飞”“小兔吃萝卜”这些都可以通过图片、手工制作青蛙、燕子、小兔演示句子。把这些句子从静态变为动态,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进行学说。

五、实物搬上语训课堂

可以拿到课堂上的实物尽量带到课堂上去,在演示过程中,要以看为主,认识为手段来认识事物的外表特征,如酸、甜、苦、辣、香、大、小……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运动觉,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如认识一些水果、蔬菜类……能尝的尽量让学生尝一尝,让学生各种感官同时参与说话训练,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很快激发起来。既学会说话,又认识了这一类事物的特征。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物要通过实地参观、游览,在实际情景中让他们获得知识。如教学 “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这样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仔细观察,不仅提高聋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而且使其建立完整、准确的句子概念。

六、语训课上做游戏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如“开火车”读词语、句子游戏;看词语卡片和示意图片找朋友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七、语训教师语言要简练

因为听力残疾,聋生对一些修饰性的词语理解困难,教师里嗦解释半天他们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对于从事聋校语言训练的教师来说,语言简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语言训练教师教学方法很新颖,很能吸引学生,课堂气氛也很好,但就是教学效果不好,很多学生不知老师说什么。比如,认识“水果”一课,其中有苹果、桃子、梨等10个词语。这课的中心是让我们的学生知道、会说水果的名称。教师在讲的时候,只需要指着图直接介绍“苹果”、“桃子”、“梨”就可以了,学生很容易记住,而且很多学生可能不用上课就已经明白了。有一次,我听一位老师的课,这位教师可能想多教一些知识给学生,就说:“大家看,这个红红的东西像什么,你们见过没有?她可好吃了,你们吃过没?这个东西营养价值很高……”说了那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其实问题就出在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学生本身听的能力不行,主要是听看结合,只要稍微一走神,就不明白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水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介绍那么多知识,学生也理解不了。

八、“说”是语言训练课的最终目的

聋校语言训练课训练聋生日常生活用语和培养“说”的习惯,提高聋生和正常人交流的能力。这就更体现“说”的重要性了。我们应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不要只是死读书。不要太注重句式是否完整、用词是否准确等等,而应该多让学生去“说”,只要能用语言表达的,尽量避免他们使用手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说话,这样才更有实用性。

听力残疾使聋生丧失了听的权利,但做好语言训练可以补偿这方面的缺陷。在语言训练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把握以上几点,上好每一节语言训练课,努力提高他们和正常人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残而不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语言训练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言训练方法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它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构音障碍,声音异常,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发育迟缓,语言理解能力差,词汇贫乏,说话词不达意,答非所问,并且缺乏连贯性、条理性,颠三倒四,使人无法理解等,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人际间的沟通和社会交往,并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融入社会的可能性。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能与人正常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训练和校正工作,并采取多种训练方法,补偿智障学生的语言缺陷,矫正智障学生的语言障碍。我班的8个学生中主要是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学生,全部是刚入学的学生。虽然有5人在普通学校学习过,但知识水平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差不多。他们中间有2人讲话较流畅,能与别人进行简单对话,其余学生说话不完整,只能用简单的字、词表达意思。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训练。

一、听话训练,让学生学习听懂话

要想学会说话,首先要学会听话,只有听懂别人的话才能与人交流。由于智障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且集中的时间不长,听别人说话时常常就听不明白,那么回答问题时就自然会答非所问,这时,集中注意力训练就成为听话能力训练的前提,只有唤起学生的集中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得到,听得清,听得全,听得准。我就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力。如我说一句话,请学生复述出来,当学生说不出来时,我就解释我说的话的意思,然后请他们再复述,经过多次或多天的训练,学生慢慢就能听懂老师的话。再如,我利用图片来训练学生听话的能力,我制作了汉语拼音卡片,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然后我读出其中一个音让学生找出来。当学生找出来后,我们就给予鼓掌、表扬,以此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发音训练,在平时说话时及时纠正错误发音

由于智障学生发音器官的缺陷,他们对声音的区分能力差,使得他们的发音不准确,吐字不清,让人无法理解,所以有必要对发音器官进行训练。

1、利用声母、韵母的不同组合来调整舌头的位置,锻炼舌头的灵活性。在进行发音训练时,让学生看着老师的嘴型,听着老师的口令一起发音:ɑ、o、e、i、u、ü,四声调ā、á、ǎ、à,以及带“ɑ”的音节bɑ、pɑ、mɑ……这样通过对舌功能、声带振动功能,唇功能的训练,锻炼了智障学生发音器官的灵活性。

2、在日常说话时,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口型,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如孟某“哥哥”(ɡē)的音发成(dē),我就先发“ɡē”音,要求学生看我的嘴,观察我的口型,也发“ɡē”音,然后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我的口边,我再发一次“ɡē”的音,学生感受到老师发音时变化自己模仿发音。当她发出类似“ɡē”的音时,我立即给予表扬,竖起大拇指,当她得到鼓励再发这个音时,就比较准确了。

三、词语积累训练,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要把句子意思表达清楚,词汇必须丰富,而智障学生由于词汇贫乏,语言单调,词不达意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时词汇的积累就很重要。在字词教学中,学生每学习一个词时,不仅要掌握字词的音、形、意,还举出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个词。例如,在学习“大”、“小”后,我拿出大球、小球,大盆、小盆,大盒、小盒等实物进行比较,学生看到了,学会了,也记住了“大”、“小”两个词。再如,学习“球”这个词时,我就拿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实物,让学生对着实物跟着我朗读,学生很快掌握了“球”这个词的发音,而且还学习了几个与球有关的词组。

四、 进行说话能力训练,表达清楚意思

智障学生在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常常只能用简单的词语来说话,不会运用连贯的语句。我就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如在教学中,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上都画有什么,这时学生只会说出一个一个的词,“人”“广播”,不会连成句,我就指导他们用这一个一个的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小姑娘在听广播”。进行句的训练时,我给他们提供一些词语,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句子,如:桃花开了,粉红色,在校园里,把这几个词组合成“校园里开着粉红色的桃花”或“粉红色的桃花在校园里开了”通过这些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从而达到了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五、朗读训练提升语言训练效果

因为智障学生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要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在学生入学后,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背诵过一些唐诗,我就从此入手,选择《千字文》等国学内容,古诗、儿歌等富于音韵、富有情趣的儿童作品,每节课用5—10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朗读,读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张开嘴,把声音放出来。这样,既矫正了学生的发音,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六、个别化训练,分层教学

在我们班上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较流畅地说话、朗读,而有的只能说一、两个字、词。在教学中,我就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训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在回答问题和讲话时要讲完整,吐字要清楚;对于讲话吐字不清楚、不连贯的学生,就要求他讲话时慢些,一句一句讲完整,反复练习;对于一次只能说一、两字词的学生,就循序渐进的从字、词到句地进行说话训练,要求他们尽量把话说清楚。如:教师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会非常随便地回答“人”,“人在干什么?”“走”当你要求他把话说完整时,他们便无所适从,这时我就教他说“小男孩走在大路上”、“图上画有一个小男孩”等等,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

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与你说话

我们的学 生大多数是中等智障学生,比较自卑、胆怯,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时,教师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真正地去理解关心体贴学生。不嫌弃他们,不因急于求成而大声训斥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是真心关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亲近你,主动找你说话。我班有个学生从不与同学交流,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也不说出自己的需要,我就主动与他亲近,找他说话,吃饭时与他同桌,把自己的菜分给他,帮他挠痒,提醒他去厕所解手,对于他的错误不呵斥,只要求他重新做,让他慢慢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善意和真诚。虽然到现在他还不会主动地找我说话,但已愿意回答我的一些问话,进行相互间的问候,并能准确地叫出我的姓 。

从学生入学到现在,进过近半年的学习,说话的质量、说话的速度都有明显的进步。刚入学时,大多数学生不愿开口说话,即使说了要不声音很小,你根本听不清,要不只能说简单的字词,表达不清意思。现在班级里声音最响的是他们,有时会抢着回答问题,有时说到开心时还会手舞足蹈。有一个女学生,刚入学时基本上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但在今年三月她过生日的时候,居然说出“我过生日了,我好高兴,我好幸福”当我听到这话时,忍不住在她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平时工作中的所有辛苦、劳累,各种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居然会有一种成就感。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叫枯燥的过程,教师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在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发音、字、词、句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语言的不同运用方式。通过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并以此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对提高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张理义,陈春.智力智障[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毛颖梅.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