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边际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边际效益范文第1篇

一、边际效益理论介入词汇教学的合理性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而言之,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消费者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所增加的效益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例如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英文版)中有如下的例子:如果你口渴,吃第一只冰激凌时,觉得最解渴,再吃第二只,第三只就没有那么解渴了。“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也可以引入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习得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通力合作,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果最优化。

Singer在其研究中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占阅读能力的39%,单独词汇量对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含义起47%的作用,词汇意义识别占阅读速度28%的比例”(孙兴文,1998),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在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是否恰当以及学生能否持久地对词汇保持记忆,并在语言输出中正确地运用目标词汇。

一般来讲,词汇呈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目标词汇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记;二是在呈现目标词汇以后,教师提供例句(往往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偶尔也让学生自己造句。暂且不讨论这些词汇教学呈现方式的利弊,单从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记忆特点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常规的词汇呈现操作模式予以发展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词汇教学包含词的音、形、义。词汇的语音包括读音和读音规则。读音规则包括重读音节、弱读音节、开音节、闭音节、字母组合等等。形是词的语法。词的语法主要指词的构成法、词性、词类等。义是词的意义及用法。词汇教学主要针对英语单词、词组、惯用法的含义、搭配和用法等的教学。一定的词汇量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基础。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学习者正确的词汇习得习惯培养和词汇的巩固,是学习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词汇教学任务重,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结构主义教学法的指导下,词汇教学存在孤立地教单词、教词义的低效现象。学生词汇习得依赖机械记忆单词的方式,学习者感到单词难记易忘,很难进行词汇的积累,进而阻碍了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常规的词汇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词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词汇教与学的效果,在此提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进而指导英语词汇教学。

二、词汇呈现及巩固

基于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如何达到词汇教学效果最优化,即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教师应分析词汇的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词汇呈现方式。词汇呈现有很多方式,比如:翻译法、举例法、构词法、词源法、直观法、定义法、情境法、肢体语言、推测法、词块法等。

首先,教师应该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请学生自己猜测词义。例如,在一些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够直接给出实物,学生见过实物就能够明白词汇的含义特征以及功能,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使用举例法或者其他的方法,即采用直观法;一些词组可以给出图片或短片,然后基于图片或短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己猜测出词义;还有一些词,如果是词汇构成存在常见的词根词缀,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构词法进行讲解,并且能够进行相关词根或词缀的拓展学习;还有一些词汇,它们的文化含义与中文存在极大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内涵意义,即在中英文化语义场中进行不同诠释,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总之,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词汇教学应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词汇讲解,教师对词汇的深度分析要适度,切忌面面俱到。在词汇呈现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时间,既要考虑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还要在词汇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词汇特点教会学生一些记忆方法,例如发音法记忆、谐音法记忆、联想法记忆、词缀记忆等等。

其次,当词汇讲授结束,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习得词汇的音、形、义,而非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在第二次课中考察学生默写的方式,因为默写仅仅检查了词汇的拼写。

笔者认为,对于新词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词汇意义的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评估。譬如完形填空的形式,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空词,如果学生能正确地填空,就说明学习者很好地掌握了相关词汇,并且这样的检测方式利于学生对分类词汇保持较持久的记忆。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词;通过给定词汇、设计口语任务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词汇,也可以通过听力或体验式写作任务来检验。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例如宾果游戏、猜词游戏等等。不论什么水平的学习者,都喜欢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所以,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游戏会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在词汇巩固阶段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设计合理的词汇巩固任务。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热爱英语教学,更要研究教学。

三、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要将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必须要将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类型,最重要的是确保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1.理解学习者风格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视觉型、听觉型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风格,当词汇呈现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时,教师要考虑学习者风格的差异。

2.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综合使用,对学生词汇习得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反馈,通过访谈的方式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词汇习得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并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经济、有效地精讲词汇,帮助学生对所学词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扩大积极词汇的数量。”本文阐述经济学中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并将之引用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教学必须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采用一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运作更合理很难一概而论,教师应基于学习者的水平和具体词汇,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呈现词汇,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例如讲解到何种难度、词汇的扩充、词汇的具体语用、文化含义的挖掘等都需要认真计划、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3(3).

[2] 李玉升,姜双明,吕鹏飞.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1).

[3]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边际效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边际成本;差异性;成本核算;医院

0引言

在经济领域中,在产品生成消费过程时出现的每单位额外新增的产品或消费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通常的说法,边际成本会随着生产消费过程中产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不过在医院金融运行中,边际成本的作用体现完全不同,各个科室之间的边际成本变化各不相同,主要呈现为两种变化的曲线,其一为临床科室的成本边际随着员工工作量呈稳定的变化,另外一种则是以医技科室的成本边际呈持续比例增加的变化,这使得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盈利评估存在差异[1]。医院内绩效分配应以医院效益最大化为要求。为探讨医院内改变成本核算模式对医院金融效益的影响,本次以本院改善边际成本对医院金融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整年成本核算数据为资料,并取医技科室为研究对象,通过降低边际成本作为变化因素,分析比较成本核算结果和参与核算的科室的意见反馈。1.1各类科室成本核算原则1.1.1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成本核算应由本科室自身决定其成本支出与收益的变化率,每月做一次总结算。1.1.2医技科室各个医技科室分别以本科室为主体,各自控制成本预算,每月计算科室的总收益与变化率。1.1.3职能科室主要通过职能科室对医院所用的财务支出与收益进行分析考核,并且降低各职能科室的成本预算,减少成本支出。1.1.4后勤部门主要通过控制后勤部门支出成本,并按照标准服务价格进行公摊。1.2成本核算方法制定。通过改善边际成本,医院财务部门对全院科室进行成本预算,制定目标值及绩效补贴的增长比例值,取消各科室的任务规定,在公平条件下进行竞争,医院针对临床科室定期收取各科室净利润的1%作为保障基金,并且将科主任补贴效益费用加入成本中。医院的职能科室与后勤部门的工作支出费用应纳入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总支出成本,并以全院人数进行公摊[2]。1.2.1成本核算原则所用成本核算采用成本责权制进行核算的原则,并以收付实现制核算.1.2.2核算比例由开单责任人的科室与检验科室按比例分摊利润。其中门诊与检验科室比例为1/9,住院与检验科室比例为1/4。1.2.3盈利科室效益核算方法临床科室效益绩效=科室总利润×科室目标完成比例;医技科室效益绩效=∑各个临床科室绩效值×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收入比×该医技科室占全部医技科室总利润的比×0.8+科室利润×科室目标完成比例×0.2。1.2.4医护考核标准依据医务科、护理部对各科室进行督查,比较药品构成比与床位使用率,如出现超出与降低每1%,则扣该科室的绩效补贴5%,并严格执行。

2结果

本次研究中,以改善医技科室的成本核算模式,得出相应的科室绩效补贴金额变化,主要体现为各医技科室的绩效补贴相比于之前都下降了,并且利润越高的科室,下降越明显,使各个科室的边际成本核算得到有效控制。全部临床科室对这次成本核算的改变表示满意态度;然而医技科室则是呈反对态度。3讨论在医院中主要以临床科室的收益为主要收益,医技科室作为辅助科室,大部分的收入是被动收入,为了让医院获取最大的利益,医技科室应做好辅助诊治工作才是重点。如何更好地提高医院效益,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应控制成本,临床科室的成本与收益呈正比,医技科室应重点提高边际效益。因此在医院金融管理中,合理的成本预算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利润,将临床科室的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提高医技科室边际效益,同时纳入制度考核管理中,要让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理解成本管理的优点并积极实行。综上所述,在医院金融管理中,通过改善边际成本差异性影响的成本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利润,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实现医院收益最大化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对医院的金融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凯文,王国建,张桂桢,等.改善边际成本差异性影响的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1021-1022.

边际效益范文第3篇

记得以前,西瓜只有夏季才有,现在技术进步了,反季节水果的出现,使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到,一饱口福。吃剩的西瓜皮可以炒菜,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东西南北各个省份都有人这么做。在我农村老家,有的人家还把瓜皮制成腌菜或者泡菜,这样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防止变质,并能长期食用。这样的人家,是没人会笑话他们穷酸、抠门的,而且还会被人称赞:“嘿!持家有道,会过日子”,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去效仿。是呀,废物利用,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呢?

西瓜皮的再生利用只是家庭生活中一件芝麻绿豆小事儿。但把它拿到企业经济管理角度来看,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你看,如果把西瓜比作企业,那么瓜肉是“规模效益”,瓜皮就是“边际效益”,那么,把瓜皮炒成菜就是“挖潜增效”,瓜皮制成腌菜和泡菜就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求变创新”了。同一品种的西瓜,西瓜越大,皮肯定越厚,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的企业也一样,规模效益和边际效益同样也是成正比的。这样看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西瓜皮理论”还是极其相似的。

一个企业的规模效益是产值发生的直接利润,如果经营正常,规模越大,效益也应增加。但是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是生产能力,也就是说,生产能力决定了生产规模的大小。打个比方,一支队伍有10个人,假设业务熟练,干15人的活不在话下;能力再强一点,20人的活也可以勉强完成;如果要完成30人的活,那再神勇恐怕也不行啦。这说明,一个企业在短期内生产规模是有限的,规模效益同样也是有限的。而且目前,建筑企业由于国家基建投入银根紧缩、市场不规范等原因,利润空间是越来越狭小,生产规模加大了,不见得规模效益会提高多少,反而还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边际效益就不同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项目增收节支、变更索赔,小到办公室用电、卫生间冲水等等。不过边际效益的两个特性是不会变的,第一个是主观能动性。边际效益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所谓内部管理就是可以关起门来说话,基本不受外界干扰,好比个人选择抽烟还是戒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没有人来强迫一样。第二个是边际效益具有无限性,这是它与规模效益的本质区别,比方说你打电话汇报工作,打10分钟,就是15块钱,语言精练点,长话短说,压缩到3分钟,就是5块钱,选择发手机短信,只要1毛钱,如果用免费邮箱发伊妹儿,就不要钱,从15到0,成本降到了无穷小,那么,效益可不就是从0到无穷大吗?其实,这样的例子远远不止这些。企业边际效益就是这样,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个人节制来实现,换句话说,边际效益的增减,实际上就体现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每位员工的综合素质。

边际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资源;利用

高校教育资源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范畴,是高校各项事业得以高效率运行的各类资源的总和,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或硬资源),也包括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无形资源(或软资源)。其资源的多寡、优劣和使用效率、效益以及分布状况,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经济资源,如何优化配置越来越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比例既定的情况下,高等教育资源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是否合理,本文试从经济学观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和财政拨款投入的机制下,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资产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招生规模和发展速度增长过快,办学资源短缺

近几年,高校的办学条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仍然比较落后。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增至2005年的724.44万人,增幅达568%;在校本专科生从1998年的340.87万到2005年的2 500万人,增幅达633%;在校研究生从1998年的19.89万到2005年的110.47万人,增幅4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1998至2005年教育统计报告)。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全国在校生规模翻番,使得办学的物质条件全面趋紧,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验、研究及其配套设施全面紧张,有的严重短缺。

(二)高校发展定位错误,效益观念淡簿

新的历史时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立足现在,规划未来,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是各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占地面积大、学生人数多。我们的目标是建“一流大学”而不是建“一流大的大学”,学科方向、科研成果、学术水平才是高校真正的标志。现在很多高校对未来的发展更多地注重规模,存在着盲目攀比心理。许多高校在利用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方面稍显不足,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许多校办企业和高校科研优势及智力资源尚未有机结合。这一方面限制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

(三)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存在着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比如, 有的高校一面购进大量的仪器设备,而另一面却有相当数量的仪器设备闲置或利用率低下, 甚至提前报废。这些仪器设备并非都已过时,没有了使用价值,而是盲目追求高配置及计划不周造成的结果。这是一种隐性的资源浪费,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同时,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大都按产品设专业,按行业按地区设大专院校,致使我们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高校数量过量,规模过小,生师比偏低。虽然近几年该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高校扩招以后,热门专业往往一哄而上,毫无顾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如会计学、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各类高校均开设有此专业。这种违背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的短期行为,导致了严重低水平的重复,造成该类人才的供过于求,从而造成隐形的教育经费浪费与使用效率的下降。此外,一些高校由于多校区办学,各校区办学功能划分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办学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运行成本明显加大。

面对有限的教育投入,如何进一步优化配置高校教育资源,努力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培养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以不断提高办学的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二、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分析

优化教育资源,就是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办学效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另一个是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坚持高校办学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效益,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同取得的有效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讲究经济效益就是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量多的有用成果。如果将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益的概念延用到高等教育领域,则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首先应该是高校的教育投入与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里的教育投入主要体现在高校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和耗费上;教育产出则体现为高校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和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在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总效用最大化规律。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或多种物品所得到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物品消费所能得到的效用。据此可以认为,教育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用就是指高校办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在某一方面的投入(消耗)每增加“一个单位”(如每万元)时所引起的效用增量;教育资源使用的总效用则为高校办学过程中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消耗形成的效用总和。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如下:令x――教育资源的投入量,Ui――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后产生的效用, U――教育投入产生的总效用。则有:

教育资源在第i方面投入的边际效用=dUi/dx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满足程度(总效用)会以越来越缓慢的速度增加,但所增加的效用(边际效用)在递减。而教育资源使用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即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教育资源在某一个方面的投入量增加以后,虽然在这一方面的效用和总效用均会有所增加,但在这一方面的边际效用将随着教育资源的投入而逐渐降低。

总效用最大化规律,其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准则。等边际准则是消费者在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等于花费在其它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每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时,该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最大。据此,教育资源使用总效用最大化,就是在高校办学所需投入的各方面教育资源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应当相等。

根据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规律,高校优化配置有限教育资源时,应做到:教育资源在用于高校办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某一方面时,不仅要看投入是否形成效用,还应当重视其边际效用;依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对任何一个方面的投入过程中,都要及时将边际效用与其它方面的边际效用加以比较,并适时地将投入转向边际效用较大的其它方面,以提高投入效益,最终使办学效益最大化。

三、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教育资源是高校谋求发展的基础,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存量大小以及配置和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益,要使高校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同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的问题。真正做到适销对路,避免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防止资源短缺与剩余并存的现象发生,避免人才的积压和浪费。高等学校要积极发展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兴学科,高度重视发展带有前瞻性、能够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面对不同层次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高校要找准位置,突出重点,使高校学科专业能够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结构,形成学科专业结构整体性优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革高校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高校最重要的办学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政策,改革分配制度,较大幅度地向教学、科研骨干倾斜,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按事企分开的原则,加快后勤和校办企业改制进程,分离和分流富余人员,逐步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行政和后勤人员严重超编的现象,使高校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去。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校的校舍、教室、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学校的重要资源,是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保证。首先是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高校应根据物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固定资源和共享资源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重复购置,打破过去封闭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其次是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高校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把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实行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服务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双赢”

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当紧张,这就要求高校要争取利用更多的途径去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其中高校科研课题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争取当地政府、企业界的支持不失为一个良策。高校应采取具体措施,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与社会发展问题相关的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咨询,为企业的教育培训提供服务,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革新,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以此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资金支持。这样,不仅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而且使高等教育不断把握时代脉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获得发展,实现 “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等.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边际效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网工程 国民经济评价 影子价格

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133-02

国民经济评价要准确反映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必须考虑价格尺度。剔除价格失真的影响。因此,评价中要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价格体系,即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又称为效率价格,计算价格。实质上是经济资源内在的价值含量,是保证资源最优化利用而应体现的价格。

1 电网工程效益影子价格理论

电网工程产品表现为各类输变电项目,最终表现为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差额部分,即输配电价。输配电价作为电网工程的产出物,在估算其国民经济效益时,需要测算其影子价格,因此电网工程效益影子价格主要表现为输配电价影子价格。单位输配电量所增加的边际效益即输配电价影子价格,反映了电网工程产出物为社会提供的国民经济效益。关于影子价格有以下理论。

(1)边际理论。影子价格是有限的资源在最优配置、合理利用条件下的边际效益,即在此条件下,资源数量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效益增量。可近似为效益增量与资源增量之比,它不是资源的平均价格,而是随利用程度而变化的边际价格。

(2)最优化理论。线性规划(或非线性规划)的对偶解是影子价格的数字解释,即通过建立和求解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来推求总体最优条件下的资源价格。其理论意义在于如果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价格就是效率价格,亦即影子价格。

(3)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是指占用或耗用某一资源,必然放弃其他利用该资源创造价值的机会,其他机会所能创造的价值,就是占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这里所涉及的“其他机会”是未指明专门用途的一般机会,是国家可随意用于投资或消费的机会。

(4)理性市场理论。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理性市场理论认为只有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其价格信号才能最真实反映价值。在这种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市场价格就是影子价格。

2 电网工程影子价格计算方法

2.1 电网工程影子价格计算的特点

电网工程项目产出物的影子价格有其独特的特点,同一电网产出物影子价格在不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影子价格,电网工程产出物影子价格的计算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1)时间性。影子电价均具有明确的时间性,即使在同一地区,各年的影子价格应均不相同,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主要由于影子价格用货币表示时,不断受到各年通货膨胀率及电量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地区性。一般商品,尤其是便于运输的商品,其影子价格的地区性差别较小,但电力商品的影子价格由于受到开发利用难易程度和输送条件不同差别很大。这一特征要求在制定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电网工程影子价格时,必需考虑这些地区的地区性特点。(3)边际性。电网工程影子价格具有边际性,当商品电力作为电网工程的产出物时,其影子价格应按增产单位电力时国民经济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测算,不应按其平均成本(费用)或其平均效益计算。

2.2 电网工程影子价格计算理论

电力产品属于增加电力供应,能够满足国内消费的非外贸货物产出物。对于非外贸货物产出物的影子价格测算有两种情况,一是若国内市场供求均衡,应采用市场价格定价;二是若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应参照国内市场价格并考虑价格变化趋势定价,但不应高于质量相同的同类产品的进口价格。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电力产品作为政府调控价格,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的经济价值,输配电价作为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差值也同样不能反映电网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电网工程项目的固有特点,提出以下测算影子价格的方法:

(1)成本分解法

电力产品作为非外贸货物的项目投入物,当电力产品投入物能够通过扩大生产的方法给予满足时,全社会为本项目所付出的边际代价或边际费用,就是作为投入物的电力产品影子电价,一般用成本分解法测算。

(2)帕累托有效配置法

如果经济中资源和产出的配置能满足任何重新配置都不能在不使任何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有效配置。根据帕累托有效配置理论,影子价格是帕累托有效配置时资源和产品的价格,是帕累托有效配置时,商品或服务的边际增量引起的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的增量。根据帕累托有效配置理论。电网项目输配电价影子价格测算方法如下:

我国政府对局部垄断的电网企业销售电价实行适当的价格管制,能够得到与竞争机制同样的经济效果,见图1。在价格管制之前,垄断企业面对需求曲线D,按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收益MR的原则确定产量QE,相应价格为PE。若政府限价PB,则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由D变为ABK,边际收益曲线由MR变为ABCL,迫使厂商按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的交点B进行生产,产量由QE提高到QB。可见,只要管制价格PB选择适当,就可在B点实现帕累托有效配置,此时的管制价格PB就是产品的影子价格SP。

(3)支付意愿法

对于电力产品来说,影子价格是接收方愿意支付的边际费用,即为新增单位电量供应所愿意支付的最高费用。接受方既可以是具有电力产品需求的厂家,又可以是消费者。产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一切好处(即效益)已由支付意愿的价格反映。支付意愿价格随产品稀缺程度而变化,稀缺程度越高,支付意愿价格也越高。

(4)缺电损失法

由于电力产品,特别是电网项目销售电价影子价格难以通过某一种测算方法直接计算,缺电损失法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地区,若缺少供应单位数量的电量,而引起的国民经济效益单位损失,损失的单位效益间接地反映了电价的影子价格水平。

2.3 电网工程国民经济效益影子价格确定

国内对于发电项目影子价格测算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于电网项目输配电价影子价格测算的研究较少。由于输配电价影子价格难以直接测算,本文对电网项目上网电价影子价格SPI和销售电价影子价格SP2的测算进行研究,通过测算SP2与SPI的差值来衡量电网项目输配电价影子价格。测算对象地区为广东,测算对象时间为2009年。

2.3.1 上网电价影子价格SPI的确定

在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对于上网电价影子价格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测算方法是成本分解法。对于电网项目中上网电价影子价格,原则上应与发电项目电力上网影子价格相同,在本报告前文中,已经对发电项目上网影子电价进行测算,本章中上网电价影子价格SPl的确定可直接引用前文成果。

2.3.2 销售电价影子价格SP2的确定

对于价格受到管制的销售电价,本报告首先采用帕累托

有效资源配置模型进行销售影子电价测算,进而考虑到社会支付意愿,对测算结果进行判断,最后则采用缺电损失法间接计算销售影子电价,对测算结果进行印证。

(1)帕累托资源有效配置法

1)确定广东地区平均销售电价P

广东地区平均销售电价与广东省经济结构和不同经济结构的用电总量有关,《电力监管报告2009))(2010年5月14日)中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平均销售电价P为0.69940元,千瓦时。

2)基于帕累托有效配置模型判断P变化趋势

判断广东省平均销售电价P处于帕累托有效配置模型中哪一区间,可结合近年来广东电力行业状况来分析。近年来,广东电网存在局部的亏损和利润的减少。亏损或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煤价推高电价成本,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广东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高能耗产业逐步减少的影响。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作为资源性产品的电价也存在着巨大的上浮压力。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广东省平均销售电价P低于帕累托最优配置时的价格PB,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3)基于帕累托有效配置模型确定广东地区销售电价影子价格SP2

从图1看出,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B,是帕累托有效资源配置状态,此时对应的价格PB即为广东地区销售电价影子价格SP2。由于边际成本曲线MC与需求曲线D的确定在理论界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成果,本文先提出这一测算思路,并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广东地区电力价格的变化情况,来确定SP2,即SP2=p+p,其中2-p。

本文结合近几年广东地区电价的变化趋势以及广东地区的峰谷电价,来综合确定影子电价SP2相对于平均销售电价P的上升程度Ap,经过分析取20分/千瓦时。

SP2=P+P=0.69940+0.20=0.89940元/千瓦时

因此,基于帕累托有效配置模型分析,广东地区销售电价影子价格为0.89940元,千瓦时。

(2)支付意愿法

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电力产品消费者或需求厂家,进而获取消费者或厂家对电力产品的支付意愿,往往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在于调查对象往往凭借直观感受,而不是在完全理性和量化分析的情况下做出的意愿选择。为反映对电力产品支付意愿水平,本文搜集世界上其它国家民用电价水平,见表1。通过这些国家评价支付电价来反映广东地区对电力产品支付意愿情况。

上述9国民用电价平均水平PPj为0.9411元/千瓦时,广东地区2009年民用电价为0.6066元,千瓦,没有超出其它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尚存在较大的裕度空间。也反映了广东地区对销售电价的支付意愿价格与实际平均销售电价相比,还存在合理的上升空间,由此判断基于帕累托有效配置模型所分析的广东地区销售电价影子价格为0,89940元,千瓦时是合理的。

边际效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应收账款;环境会计;计量模式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的问题十分严重。其生态环境恶化是由生产的自发性与生态环境社会矛盾引起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生产者在经营中所费和所得是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只有直接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支出和收入,才反映到生产者的成本与效益中,不以货币表现的那部分成本及效益(如工厂对环境的破坏,或林业经营对环境的改善)则不计入到成本与效益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为自身的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即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式向社会转嫁成本,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由此便提出了对环境进行描绘、量化的要求———即环境会计计量,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所费与所得。

一、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价值

(一)从环境价值转化为求其效用的大小。由于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相当一部分不是劳动的结果,按马克思的理论即没有价值,但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环境会计计量对象是具有效用的。所谓效用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这一概念与人的欲望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环境资源虽不是商品,但其符合效用定义的实质。因此需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论学说探讨环境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否则无法对环境资源这一非商品性的资源进行价值定位。

(二)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可采用货币单位。由于效用是“满足程度”的度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作为计量单位,也可作为效用单位的计量单位。

(三)环境会计计量的基础可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环境资源虽然不是通过交换形成的价格,不能建立以交换为基础的计量基础,但环境资源是有效用的,而且是稀缺的,人类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环境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其环境资源究竟有多大的效用是很难计量的,如张家界国家公园的风景价值,直接估计其价值有困难,可考虑采用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选择成本,是指因采取某一行动方案而失去来自其他要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最大潜在效益。当采用诸方案中最优方案时,次优方案的潜在效益为其机会成本。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环境资源消耗中所得到的效用量总和,用公式表示为:TU=F(Q)。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资源消耗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公式表示为:MU=TU(Q) Q.从经济资源稀缺这一前提出发,当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有不同的用途,如何配置这些资源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可引进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均衡概念。边际成本是指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的产出量时所增加的成本,其公式为:MC(Q)=TC(Q) Q.从环境会计的角度看,边际成本应包括边际直接成本(整个社会的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边际用户成本(另辟资源的成本)。

环境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应包含用于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化,即未来的效用。当效用单位可采用货币单位时,未来效用的计量应引进贴现率的概念,在计量环境资源的价值时,则按贴现率进行调整。

(四)计量环境资源的退化也是环境会计计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计量环境资源的退化,可能很困难,但我们可以考虑用替代成本来间接计量。替代成本是为消除和补偿可能出现的后果发生的费用。如计量土壤流失的损失营养成分时,可以考虑用保持其营养成分所施化肥的价格来计量土壤流失的损失。

(五)采用经济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环境会计引用边际价值原理,旨在说明环境资源变量的关系,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所导致的另一个变量的单位增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达到变化过程不能或不值得再继续进行的边缘或限度,为了计算变量、增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应采用数学方法。因此,采用精确数学方法计量,就突出了计量方法精确性与事物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人们面对复杂的环境系统,对它进行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就低,当复杂性超过一定界限时,不确定性就不容忽视了。而经济计量学恰恰是解决观测中的随机统计关系的不确定的方法,因此经济计量学在环境会计的计量中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个体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计量

(一)价值回归还原法。此方法是将被污染的个体价值还原成基年时未被污染状态下价值,其计价基础中包含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可采用该个体的市场交换价计量,间接使用价值的确定则必须考虑该个体的成因以建立数学模型。比如,一棵树的间接使用价值包括生态功能、水土保护功能、观赏功能等,把功能设为A1A2A3,则有观测矩阵A=(A1A2A3),设系数向量β=(β1β2β3),Y=(y1y2y3)为评价向量,则有Y=Aβ+U,U为随机误差向量。根据此模型求出β,再给出相关参数,就能求出间接使用价值。

(二)影子价格。从数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是最优规划的对偶解或拉格朗日函数的拉氏乘子,即目标函数发生的增值;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影子价格不是价格,是某种资源投入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年带来的追加效益,实际上也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收益。影子价格反映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即资源的数量与产品的价格影响着影子价格的大小。从费用效益原理分析,资源稀缺则影子价格高。在市场机制比较充分时,以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条件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调整求出影子价格。此方法比较适用稀缺物种的计量。

(三)机会成本法。对于稀缺资源的计量。在同一资源可供不同选择时,可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其价值。

(四)危害资本化法。危害的各种表现通过市场的手段替换为货币值,再除以一个适当的贴现系数,得出其价值。比如汽车尾气的污染值可通过其引起的呼吸系统、心脑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的贴现来计量。而贴现系数要结合人的生命周期来考虑。

三、系统环境会计计量对象的计量

(一)建立宏观数学模型。环境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的系统,而且各要素是不相容的。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此处的数学模型与微观个体的情况相似,只不过方程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联立的,要考虑的解释变量多一些,基本形式还是Y=Aβ+U.

(二)系统投入资本化法。有时系统的价值难以计量,可采用价值替代的办法加以解决。替代价值就是能够使系统有价值或保持其价值的投入资金和维护资金。比如一些风景名胜区的系统观赏价值难以确定,但这些景区之所以有较大的商业价值,是与宣传、建设、维修保护密切相关的。因此,可将人工投入资本化作为系统的价值。贴现系数可采用计算期的存款利率。

(三)效益数学模型。环境资源不仅有价值,而且能够给人类带来一定的效益。环境效益通常包括:一类是直接效益,如耗用自然资源给人类带来最终消费品的效益,称为发展效益;一类是间接的舒适性效益,如一段河流给人类带来优美的自然风景的效益,称为保护效益。这两种效益是相互排斥的,如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效益,要伐木、采矿等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原始环境,环境会计的计量就是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值,使发展效益和保护效益达到均衡。应以此均衡点作为系统的计价基础。发展效益可以根据项目的收益来计量,保护效益的计量可根据发展效益估计,或计量一个优于发展效益的估计值。由于环境效益涉及子孙后代,因此,估计时应引进贴现率的概念。保护性效益和发展性效益均衡时的公式:bOp=A B,A=∑Tt=1bOd(1+I)-t(1+r)-t-[C+Otd(1+I)-t], B=∑T t=1bO p(1+a#)t(1+I)-t,bOp:保护现值等于发展效益现值起始年的保护效益值,它以a#速率增长,以I比率贴现;bOd:起始年的发展效益;C:投资费用;Otd:年操作和保养费用;bO p:价值1元的起始年保护效益;I:不变的贴现率;T :相应的保护相应终止年;R:变化系数;T:相应的发展相应终止年;a#:保护效益增值的年平均率。

四、环境会计对象量的计量

由于环境会计的计量对象大多是宏观的东西,因此精确计算其数值难度较大。数理统计的方法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其数量确定上来。无论是基年数、发生数还是现存数的取得都要考虑样本抽取的典型性与总体的一致性,并便于用概率论的理论去作推断。通常要求样本x1x2x3…xn中每一个观测值都与总体X具有相同分布,且彼此相互独立,即独立同分布。对无限总体,只要随机抽样即可,对有限总体可采取有放回地重复随机抽样。此外,要保证统计量具有良好的统计性质,如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当无偏性与有效性发生矛盾时,要力保有效性。

总之,环境会计的计量主要是确定数量的单价,数量的确定主要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单价的确定相对复杂,要结合数学、经济学、相关产业的基础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

[参 考 文 献]

[1]肖序 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J] 会计研究,2003,(11)。

[2]许家林,蔡传里 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 会计研究,2004,(4)。

边际效益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会展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会展业收入的乘数效应测算方法及其类型,并分析了会展业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间接与直接作用。

关键词:会展业 收入乘数效应 社会效应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展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全世界的会展业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对其他经济部门和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投入产出的经济乘数效应

乘数又称为“倍数”,在经济学中是用来表示经济活动中某一经济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某个行业的投资或收入不仅能增加本行业的收入,而且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增加。例如,某部门增加投资1000万元,则该部门的收入会增加1000万元。在新增的1000万元收入中,如果有4/5用于消费(生产性消费,如购买原材料、设备等),第二级部门就会增加800万元的收入;如果第二级部门在新增的800万元的收入中也有4/5用于消费,第三级部门就会增加640万元的收入。如此下去,形成一个递减数列。

国民收入增量:

由上可知,1000万元的投资,能使国民收入增加5000万元,增加了5倍。如果用Y表示国民收入增加量,I表示投资增加量,K代表乘数,则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则上例中。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的理论,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国民收入=投资+消费,则:Y=I+C,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投资,C表示消费,那么:Y=I+C(C表示消费的增加量);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储蓄+消费,则Y=S+C,其中S表示储蓄,那么:Y=S+C(S表示储蓄的增加量),则:I=Y-C,S=Y-C,代入上述乘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为边际消费倾向(MPC),为边际储蓄倾向(MPS),则: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小。反之,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小;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上例中,MPC为0.8,所以: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

(一)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测算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是用来衡量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给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值效益和连锁促进作用。用来衡量这种连锁促进作用和增值效益程度的尺度,称为“会展收入乘数”。本文把乘数效应概念引入到会展经济活动的分析之中,从而产生了会展收入乘数效应的概念。借鉴乘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会展收入乘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K代表会展收入乘数,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I代表会展收入的增加量。

如果会展收入流入会展举办地区的经济运行中,就会对该地区其他经济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通过社会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如果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或用于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本地经济运行过程或流失到国外,就会减少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注入”,也就是说,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物资倾向越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就越小。根据以上乘数原理,计算乘数的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MPM表示边际进口物资倾向。该公式也可表示为:,其中:L表示漏损率(包括储蓄、购买进口产品、纳税等)。

由此可见,会展收入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漏损率在会展收入中所占比例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说明会展收入中用于消费流通领域的比例越大,漏损的比例就越小,则会展收入乘数也越大。如果漏损率越大,说明会展收入中脱离当地消费流通领域的比例越大,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小,则会展收入乘数也越小。例如,某会展地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0%,即表示在这个地区的会展收入中,70%的资金在本地区的经济运行系统中运转,而余下的30%资金是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或是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则:

计算结果说明,会展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获得了3.3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如果把80%的资金投入经济运行,仅有20%的资金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则会展收入乘数就为5,就可获得原始收入量5倍的经济效果。

(二)会展收入乘数的种类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加一笔会展收入,相应会引起该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国民收入总量增加,并反映出国民收入的变化和经济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常用的乘数模式,从不同侧面对国民经济产生相应的经济影响。

1.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营业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其他产品营业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会展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营业总收入的作用和影响。

2.居民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会展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收入乘数。政府收入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对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净收入所带来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税收从会展经济活动中得到的效益,即会展收入对政府税收增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4.就业乘数。就业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收入额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的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通过一定量的会展收入对本地区就业产生的连锁反应,并导致对最终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5.进口额乘数。进口额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最终导致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随着会展经济活动的发展,会展部门和企业以及向这些部门和企业提品和服务的其他相关单位从国外进口设施、设备等数额的增加量与会展收入增长量的关系。

6.消费乘数。消费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会展收入增加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促进作用,即对社会消费扩大的作用和影响。

会展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一)直接经济效益

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至25%以上。大型会展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经营会展的直接收入包括:会展活动的入场券收入、参会参展费收入、场馆展台和会展设备的租金、会展服务收入、广告收入等。按一般规律,办展单位的摊位费、广告费比门票收入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九五”期间的场馆收入达5亿多元,平均年递增46.2%。从有关部门测算结果看,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花费约6000元。以第六届国际汽车展为例,来自国外和境外的会展企业近300家,即使以每家企业平均来10个人的保守估计,每人每天吃住行花费100美元,加上展前准备和撤展,综合展期按10天计算,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300万美元。据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议组织――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与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已达40万个,大型展览达4000多个,每年创造的市场价值达2800亿美元。

(二)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1.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除了会展产业本身的直接收入外,还能带动旅游、住宿、餐饮、零售、通信、交通、物流、保险、金融、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经济联带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全世界会议代表所订的机票占全球机票销售量的50%左右;1999年《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短短几天时间,酒店收入就超过1亿元。会展业带动的经济效益有时不是用倍数就可以简单衡量的。一次会展中签订的贸易、技术合作以及投资协议可能大大超过会展业本身的受益,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据专家估计,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会展经济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方,其带动效应有所不同,在美国,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美国举办了13000个展览,直接收入120亿美元,与之相关的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亿美元,会展的经济带动比例达到1:10。而中国内地现在没那么高,据初步估计是1:6,但这种带动作用正逐渐增加,如上海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投入产出比为1:9。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实际的比较、更精确的选择、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

2.会展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效应。譬如: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受益的将是整个华东地区。目前,上海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达四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周边地区。由于会展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展示,信息集聚性好,有利于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3.会展业的扩大就业效应。据统计,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2000年德国展览业从业人员10万人,直接收益45亿马克,创造社会综合效益410亿马克,为社会提供了23万个就业机会。有“展览之都”美名的中国香港,每年超过1000万名的游客中,约有30%的人是参加各项贸易展览或会议的,有两万多家企业每年参展,有约20万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每年在此签下订单,一年的会展收入超过74亿港元,同时提供了9000多个就业机会。欧洲16个最大的场馆为35.2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经济与产业研究基金会(2000)研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59328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77026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99500人。

4.会展业的社会文化效应。仅仅看到会展的商品展示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可以加速对区域增长极的培育,可以树立国家形象和城市品牌,而且可以把会展地的一些名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竞争力。世界性的会展活动在聚集人气、推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主办地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免费宣传,这有助于提升主办地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我国举办的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展示了我国的崭新面貌,使与会客人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能比任何经济收益都要重要。这两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在华投资的增加,跟成功举办APEC会议有重要关系,因为在全球投资安全系数下降的同时,人们看到在中国投资的安全系数却很高,这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06

边际效益范文第8篇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部价值主要是农林牧业增加的产值与效益。根据研究区的统计资料,项目实施前(2009年)、实施后(2011年)后的农业总产值、增加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数据见表3、表4。从表3、表4可以看出:农业增加值是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部价值即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项目实施后研究区内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0.1%。

2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评价

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外部价值是产生于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或区域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包含两方面,即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水土保持调节水文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1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被改良土壤过程中固定碳与积累氮素的作用上。根据赵建民的研究成果,黄土高原丘陵区林草植被固定碳的边际效益为91.31元/hm2,固定氮的边际效益为105.46元/hm2,合计为196.77元/hm2(土层深度按60cm计算)。因此,通过计算研究区林草植被面积(不包括果园与覆盖率很低的荒坡草地),其改良土壤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4.35万元,见表5.研究区内林木每年新增长期生物量约为4.12t/hm2,木材含碳量按43%计算,经计算林木固定碳的边际效益约为555.64元/hm2。因此,计算研究区项目实施后林木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34.81万元(见表6)。综上所述,研究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改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3.72万元增加到49.16万元,增加了15.44万元。

2.2水土保持调节水文循环的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水土保持调节水文循环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水土保持减洪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水土保持减沙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根据项目实施前后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与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洪效益的生态系统边际服务价值,可以计算项目实施前后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减洪效益的总价值,见表7。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减洪效益的生态系统边际服务价值取值采用王浩等、张胜利等、吴钦孝[17]、赵建民的研究成果,分别为梯田247元/hm2、林地378元/hm2、草地234元/hm2。由表7可见,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洪效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6.03万元,较项目实施前增加了41.04万元。根据水保法计算研究区项目实施后的水土保持年减洪、减沙量,见表8、表9。减洪、减沙定额来源于常丹东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研究成果。研究区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按0.85元/m3计算,研究区水土保持减洪、减沙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情况见表10。由表8、表9可知,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水土保持减洪量由13.20万m3/a增加到30.99万m3/a,增加了17.79万m3/a;减沙量由3.76万t/a增加到8.57万t/a,增加了4.81万t/a。由表10可知,如果按当地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0.85元/m3计算,那么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87.09万元。

研究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外部价

值综合评价研究区处于农村,空气污染源相对较少,空气品质良好,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轻微,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在吸收大气污染物、净化水质等方面的效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在物质循环、减洪、减沙(保土)等方面的功能,从实施前到实施后研究区的外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37.39万元增加到280.96万元,增加了143.57万元,增长幅度为104.5%,见表11。人均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为223.94元。

由表11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后3种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的外部服务价值最高,林地高于草地。林地的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中,保土的效益最高,约占总价值的41%;其次为物质循环效益,约占35%;减洪效益最低,占24%。梯田的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主要为保土,占总价值的69%,其余为减洪。由于梯田的土壤肥力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梯田在调节生态系统物质元素循环方面的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草地的三项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均较低,但调节生态系统物质元素循环的效益最高,占总价值的71%,其次为减洪与保土的效益,占总价值的29%。在减洪与保土方面梯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其次是林地与草地。

结语

(1)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评价了甘肃省秦安县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使用价值都有了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改善。项目实施后研究区内人均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由2173元增加到3272元;外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37.39万元增加到280.96万元。研究区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增长的幅度要大于内部服务价值。

(2)3种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的外部服务价值最高,林地高于草地。林地的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中,保土的效益最高,其次为物质循环效益,减洪效益最低。梯田的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主要为保土效益,其次为减洪效益。梯田的土壤肥力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梯田在调节生态系统物质元素循环方面的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草地的三项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均较低,但调节生态系统物质元素循环的效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