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效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效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审计 现状 挑战

当前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进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新的任务和形势,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地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在促进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广泛和深入地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是审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如何开展效益审计提出初步看法供研讨。

一、概念

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针对受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往来,运用审计方法和一定的审计标准,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的计划、其活动的执行情况等阶段进行审查分析,与标准对比,然后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审计工作还要注重经济活动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性的分析掌控,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其本质是审查预期目标与完成其目标所投入资金之间的关系。效益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和评价受审计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其经济责任是否得到贯彻,从而促进和提高受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

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情况是我国目前效益审计的重点工作,审计的目的为:受审计单位的管理不善情况,和决策失误有直接关系的资金损失,国有资产的流失等。我国的效益审计很多是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就效益问题进行了一些延伸和扩展,还没有组织开展目标明确、系统有序的效益审计。由于法制观念和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等诸多因素影响,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认为我国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工作是真实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会妨碍真实性审计。再加之操作过程复杂和理论上的模糊,一些程序、标准未制定,因而驻足不前。

三、当今开展效益审计所遇到的挑战

(一)审计观念陈旧落后

对于绩效审计工作认知的局限性,是我国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审计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工作的不了解,仅仅听说过这个概念,至于如何审计,审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不甚了解。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点使得旧观念逐渐淡出经济的舞台,新的观念还没有成熟,加之一些预算支出单位负责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观念落后,对于审计工作有诸多误解,从而产生一些抵触不合作情绪,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审计范围较窄

目前来说,我国的效益审计的开展状况仍不理想,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效益审计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费开支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绩效审计工作开展薄弱。近年来,企业绩效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自发行为,这就造成了政府审计对于这个方面的忽视,使其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的审计行为。对于采购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性在审计中较为忽视,审计工作重点仍然集中在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方面。

(三)缺乏法律条文,得不到需要的资料,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当前,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其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也不太科学合理。在绩效审计方面,不但没有指标评价标准,更没有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导准则,绩效审计工作制度还很不规范,针对性不强致使效益审计无标准可循。评价标准难以确定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技术因素。

(四)未具备适合的审计技术,缺少适当审计标准及合格的审计人员和审计经费

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现在的审计人员在以上方面还没有达到绩效审计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对现代审计技术陌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差。

四、开展效益审计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快效益审计理论研究,用成熟的研究成果指导实践

1、进行资产审查,促进增值保值

(1)对资本投入后的保值和增值进行审查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应保证企业的效益,要创造盈利,以保证投入资金的不缩水,实现资本的增值和积累。所以,效益审计工作在这个层面要对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进行审计评价,例如资本的积累率、净资产的收益率、总资产的报酬率、以及不良资产所占比例,从而判断一个企业的资产是不是在保值增效,产生效益。

(2)资产运营管理情况的审计

企业资金的运用得当,不产生亏损,仅仅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面,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在生产技术上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有所发展不至于停滞不前,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因素都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在进行审计时要重视资产质量的审计,审计方法要科学合理。

2、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计,严肃国家财经纪律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审计,是效益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有无违法和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进行效益审计时,要针对企业的各种制度和签署的合同等进行审计,从而判定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

3、对于企业财务会计资料的完整可信性进行审计

企业应该向国家有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资料,以保证国家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有效的、利于企业良性发展的经济政策,并且向国家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的监管和税务的征收提供真实的依据。这些财务会计资料包括会计、统计、业务等方面的信息。这些资料也是企业决策者制定经营决策、计划、目标的依据,因此,通过审计保障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

4、审查盈利完成情况,全面评价经营业绩,对被审计事项的效益进行总体的评价

企业要想保证稳步、快速地获取最大利润,就要不断发展技术和进行产品的研发、积极发展先进的技术和培育卓越的管理人才、让资金迅速大量的积累起来。企业在经营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让资金迅速大量的积累起来,因此,让资金迅速大量的积累正是前两项成果的主要体现。因为经济效益的综合性特征,在对盈利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经营中方针与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在企业审计时,必须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各种不同的经营指标,来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审核评价。

5、通过测试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来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的去改进其管理的方式方法,借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进行内部效益审计时,就应针对效益进行健全特性、符合特性和功能上的特性这些方面来完成测试,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成效先进与否,就应该看它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效益审计的立法

为何要建立健全效益审计的立法?只有建立健全效益审计的法规体系,才能更好地规范效益审计的工作,更好地保障效益审计地深化和拓宽。依据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原则,结合以往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来制定比较完善的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效益审计准则。

(三)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能力

如今,审计人员在我国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隶属于传统的财务部门和审计、财经会计类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人员配置上来说没有复合性,知识结构不能完全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在近期审计人员的结构发生较大的改变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应重点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效益审计培训。

(四)传统审计在效益审计中的作用

现如今,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财经领域内存在严重的的违法违规现象,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效益审计是不可能的,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来进行真实、合法性审计。在对企业进行效益审计时,要充分考虑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和经济责任等方面的审计,在进行其他审计工作中逐渐渗透效益审计的部分。

(五)效益审计工作切入点的合理选择和试点工作的开展

就我国目前审计机关的能力和审计资源的情况来分析,效益审计工作不利于全面铺开,应该考虑在一些较为重要的领域先进行效益审计的试点,在试点试行中,积累和摸索效益审计方法,从而为效益审计工作的规范和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对于效益审计如何切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一是难易程度;二是被审计单位的接受程度;三是社会需要。

综上所述,在中国尝试发展效益审计,可以说是为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低效益、轻视效益的问题,找到了其中一条出路。如果把审计者称作是经济医生的话,那么,对企业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检查违纪违规、经济犯罪的应紧应急的西医疗法,而对企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1]吴综璠,《审计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效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种桑养蚕;经济效益

种桑养蚕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产业,在我国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这项产业又是一项新型的产业,主要是因为现在该产业仍是我国很多地区主要的经济来源[1]。种桑养蚕行业具有历史悠久、面积广、产量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众多特点。由于该产业的收益周期相对较短,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旧需要种桑养蚕来带动。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国家政策的相应调整和产业结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农村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刻不容缓,本文将给出一系列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1柳州市当前种桑养蚕的情况

1.1柳州市养蚕的基本情况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2013-2015年种桑养蚕农民的情况,计算其生产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比,在本文中将对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展开研究。在2013年,柳州市桑园面积为14hm2,2015年急速增加到46hm2,桑园的种植面积更是较2013年有了明显增加;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桑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有效调动,但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到2015年,蚕茧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较2014年下降6元/kg左右,使得当地农民养蚕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对种桑养蚕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1.2当地的收入情况

笔者调查和研究当地种桑养蚕行业发现,当地每张养蚕出成本约为1230元,收入约为1600元,即单张的利润约为370元。如果在此过程中,采用专人供养桑蚕的方式全面养殖和加工桑蚕,则每人每年大约需养10批左右,一批为1.5张,则每个人的养蚕收入就可以达到5500元以上。在一年中,养蚕工作一般可以进行7个月左右,剩余的时间也可以充分发展其他产业,由此可见,该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养蚕的成本逐渐增加,但茧价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经济效益涨幅难以适应成本的涨幅,所以近几年养蚕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显著突出[2]。

2种桑养蚕带来的社会收益

现代经济社会提倡资源节约型和经济友好型社会,种桑养蚕行业需要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和产量,因此要从多个角度和多元化的方向展开,充分利用种桑养蚕行业的优势,从而推动产业的优化调整,促进我国种桑养蚕行业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实现种桑养蚕的增收增产,要不断解放传统思想,开拓创新,突破传统蚕业的发展理念,将种桑养蚕发展向着更多元化、更多途径的方向前进,从而对整体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更大的帮助。

3提升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相关建议

种桑养蚕业开始呈现发展回暖的趋势,但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较为多变,因此该行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3]。如近年来桑蚕业的效益虽有小幅提升,但难以掌握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原料价格的上升、成本的提升,同时人民币还出现明显的贬值现象,都使得盈利空间逐渐减小。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建设工作、市场营销、行业技术和产业布局等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种桑养蚕业。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种桑养蚕行业产业化的发展,笔者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3.1政府需加强扶持力度

在种桑养蚕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养蚕农户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充分调动起农户养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采用各种措施规范蚕茧市场,允许多家企业共同竞争,在这个基础上要强化市场管理的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收购蚕茧的政策,不断加强蚕丝流通管理工作,做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此外,还需要根据蚕茧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合理调控蚕茧价格,保证兼顾农户和商家的各项权益。同时农户也要进一步提升蚕茧的质量,在良好蚕茧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自身收入,有效提升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4]。

3.2桑园需加强管理

桑园是种桑养蚕的重要场所,还是养蚕的饲料来源,只有做好桑园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桑树的健康成长,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桑叶,保证养蚕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因此,桑园的管理也是整个养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想要进一步做好桑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桑园中的施肥或灌溉工作,建立起相关病虫害的监控系统,在此前提下,才能进一步保障桑园的正常工作,防止桑园低产或桑树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出现坏死的情况出现,为蚕茧的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养料。

3.3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重点推广桑蚕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小蚕共育,综合防治各种蚕病。在这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和推广全新的技术和方法,紧紧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预防养蚕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从而培育出更高产高质量的蚕[5]。

3.4多元化经济效益产出

现阶段,我国种桑养蚕过程中,收益的主要来源是销售蚕茧,但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依靠单一的产品,蚕茧价格将受到十分明显的影响,易产生较为明显的经济波动,不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在养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副产品,通过加强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如将蚕丝制作成素丝胶、桑葚酒等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为种桑养蚕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生产动力。

4结语

加强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的探讨对该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更应打破传统思想,不断加强对桑园的科学化管理,要积极主动地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此外,还要实行多元化经济发展,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并加强对农户和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强化现代市场,进一步促进种桑养蚕的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从而实现桑蚕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波.提高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4,36(8S):134.

[2]何珍祖.如何提高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2,32(11):183-184.

[3]廖富蘋,谢特新,王叶元,等.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J].中国蚕业,2012,23(1):17-19.

[4]石林.当前农村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提升的方法[J].大科技,2016,55(16):196-197.

经济效益范文第3篇

一直以来,小城镇建设的问题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众多的专家学者也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孔祥智(2001)指出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存在规模普遍偏小、资金短缺等问题。段炼,张德仓(2007)提出了小城镇建设集约用地的规划对策。李秀香,黄梓桢(2009)强调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大量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小城镇建设本身的研究,而对小城镇建设的效益问题却没有涉及。只有少数的学者利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许先珠,2009),却并未对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的关键,研究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把影响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增长的诸多因素综合成少数几个主要综合因子,再依据这些因子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山东省各地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地区分布规律,最后得出了山东省各地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存在差异和工业生产力与产业结构两者要平衡发展的结论。

一、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内涵

经济效益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不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非经济领域,但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解释却不尽相同。一般说来,经济效益是指在社会经济(或社会再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经济效率及其相应的收益,它反映了投入或所费经济资源与产出或所得的经济成果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即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之间的比较。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小城镇在投资建设过程中对区域社会经济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认为,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的根本体现在于小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小城镇的建设是依据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进行的,而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小城镇的建设只有一定阶段的完成,从长远看,小城镇的建设是没有完成的,而是始终处于建设中,应依据人们的需求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只有这样,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眼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静态经济效益和动态经济效益,相对经济效益和绝对经济效益等。

二、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影响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拟用因子分析模型,把影响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增长的诸多因素综合成几个主要综合因子,再依据这些综合因子并结合聚类分析找出规律,从而为以后各地区制定小城镇建设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因子分析模型指标的选取

根据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客观性的原则,在对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9个指标组成的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X1:城镇人均生产总值(元/人)X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元/人)X3: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人)X4:城镇人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元/人)X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人)X6: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7:城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X8: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X9:城镇登记失业率(%)

(二)因子分析模型的应用

1.变量的检验。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2009年16市的小城镇数据,见表1。由表2知,KMO检验结果为0.668,大于0.5,巴特利特球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根据判断标准知所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确定主因子。分析图1可以看出因子X1第一主因子F1在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上有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载荷),这四个指标主要从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宏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反映了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其对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贡献为51.892%,可命名为“经济效益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城镇人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城镇人均生产总值、城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五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小城镇建设的工业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其对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贡献为28.084%,说明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可有效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可命名为“工业综合经济实力因子”。

3.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各主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得各市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在两个主因子上的估计得分,以每个主因子在旋转前的方差贡献率(见表4)为权重,乘以相应主因子上的得分,得出各市小城镇建设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F。与因子X2,以及因子X2与因子X3之间的特征值之差比较大,而因子X3、X4、X5、X6、X7、X8、X9之间的特征值差值比较小,可以初步得出保留两个因子将能概括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由于明显的拐点为X3,因此提取2个因子(定义为F1、F2)比较合适。综合得分在零以上的有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威海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其余9个地市的综合得分均为负值。其,济南市与青岛市的综合得分最高,说明济南市与青岛市的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最高,而枣庄市与菏泽市的综合得分最低,即两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最低。

(三)聚类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两个主因子F1、F2的得分信息将山东省各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进行了分类。本文将16地市分为3类,济南市与青岛市为一类,东营市为一类,其余14地市为一类,同类地市之间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具有相似性。通过聚类分析可知,各地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可分为三类,各类特点分析如下:第一类为济南市和青岛市。两者综合得分均在1以上,说明两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很高,但在F1、F2上的得分却不同。济南市在F2上的得分较高,说明济南市的小城镇工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而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对一般。青岛市在F1上的得分高,说明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宏观经济效益较好,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而在因子F2上的得分相对较低,利用表1的原始数据得知青岛市在指标X6、X7上均低于济南市,说明其产业结构的合理度相对较差。第二类为东营市,综合得分不高,为-0.1339,但在因子F1上得分却很高,说明东营市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虽然总体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其小城镇的宏观经济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很高。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因子F2上的得分相当低,排在全省最后一名,结合原始数据的指标X6、X7可知东营市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正是因为东营市的这种极端的状况才将其划为单独一类。第三类为其余的13市。在这十三市中又分为两小类,淄博市、烟台市、威海市、济宁市、潍坊市的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为第一小类;枣庄市、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滨州市、德州市、菏泽市的综合得分为负值,经济效益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第二小类。在第一小类中,只有烟台市在因子F1、F2上的得分均为正,比较均衡,其余的淄博市、威海市、济宁市、潍坊市在因子F1、F2得分上一正一负。在第二小类中,在F1、F2的得分上有四个市全为负,其余四个市一正一负。总的来说,这13个市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两因子F1、F2上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另外,在这13市中综合得分在-5以下的为枣庄市与菏泽市,说明这两市的小城镇建设的经济效益水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p#分页标题#e#

三、结论

综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经济效益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决策经济效益

一、科学的财务预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

实践证明,以财务预算为财务管理前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通过编制预算

来分析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也可通过预算来对此检查实际的执行情况,还可通过预算分析来寻找挖掘潜力、降耗增效的途径。

建中公司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已有几年时间。在层次上实行分级预算,总公司及下属各企业及单位都要自行编制年度财务预算,使预算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并严格根据预算按季度编制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表,把实际与预算相比,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一方面提出绩效考核意见,配以适当措施进行激励或惩罚。另一方面分析主客观原因,提出对策,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完成。

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经营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也是企业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的重要条件。建中公司已逐渐在85%以上的下属公司及单位中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形成了经营者按照总公司下达的效益目标自主经营,财务主管对经营者进行量化监督的组织体系。财务主管即要在本单位协助经营者当家理财,组织实施财务业务,又要对整个企业的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上一级委派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使总公司全部资产都处于受控的动态监控状态。公司在财务监督机构中,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室,由总公司总会计师直接领导,还在财会部设置财务稽查科。每年对下属各公司及单位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常规、离任、专项等方面审计,或对财务规范化工作以及对财经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总公司能更详细地了解下属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有利于总公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动态控制。

二、财务参与决策是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面对各种经济信息数据,如何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如何利用财务杠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何正确估计资金风险;如何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目标最大化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问题。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直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管理和决策,顺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方面。财务参与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直接参与研究有关的经济信息,制定经营的财务指标和确定实现经营目标的措施等。

财务参与决策除在经营目标开始之前,也可以在经营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后者往往是发生了原来制订经营任务时所未料及的情况变化。财务管理人员有掌握着经营活动中的丰富数据与各部门都发生密切联系的特点,因而可以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局或从某一局部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方案。

公司成立了以总会计师牵头,财务负责人及主管部门人员参加的企业管理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根据财务信息和有关数据由单位历史的实际情况以及同类企业的经营情况,分析制定当年经济任务指标,并以每月考核报表形式掌握全公司经营动态,考核下属各公司及单位的经济责任承包的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将有关经济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上报企业主管领导,以助其经营决策。由于财务管理的参与及决策,并对下属公司及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及监督有力,经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从而不断激发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力,使得公司近几年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大提高。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1.加强岗前培训和后继教育。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后继教育,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技能。

2.强化考核,完善用人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任免、奖金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务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是当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举措,是各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也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起着重要作用

2.继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衡机制,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追求通过其对经济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常规、离任、专项等内容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合规、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

(三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经济效益范文第5篇

经济效益分析表

建造名称 建造别出 扩建 新建成 改善产品名称规 格单 位数量说 明    本工程预计 年 月起 至 年 月止 计 月完成         摘 要附 表年预计经济效益审核后经济效益差 异审核说明甲:收益项目     1.增加产量    2.节省人工    3.节省物料    4.节省费用    5.品质改进    6.增加效率    合计    乙:支出项目    1.变动成本    2.固定成本    3.财务费用    4.销管费用    5.其它    合计    经济效益净额    投资概算金额厂房设备    机械设备    电仪设备    公共设备    公用设备    土地    合计    投资比率    投资回收时间    

制表:

经济效益范文第6篇

1.经济效益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宏观上控制煤炭价格,使煤炭的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效益被转移到下游产业和其他地区,形成了加工产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在区域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和区域分工的情况下,煤矿城市长期按照指令性计划廉价向加工地区调出煤炭产品,而加工型地区又高价向煤矿城市返销制成品,造成了煤矿城市“双重利益”损失,从而加剧了区域利益的扭曲状态,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外,由于煤矿城市收稿日期:2013-11-12作者简介:张佳滨(196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大学毕业,经济师,现在汾西矿业集团多径工贸公司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主导产业高投资、低产出、建设周期长、收益慢,从而导致煤炭企业亏损,经营困难,煤矿城市经济效益普遍不佳。

2.人才资源配置问题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行政手段配置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都被集中于资源型生产行业,在科技人员普遍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科技人员“行业性过剩”的独特现象,使本已稀缺的科技人员难以真正发挥才干。随着人才市场的发展,为了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和高薪的职位,大量的优秀人才纷纷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使煤炭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煤矿城市经济的后续发展能力受到削弱。.由于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人才匮乏,造成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开发和转化的速度缓慢。

3.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不合理目前煤矿企业无论是国家对企业的评价,还是企业内部自我评价,往往是利用某几个主要单项指标完成计划的相对数,或与历史同期相比的相对数来进行评价。但是一个企业甲指标完成较好,乙指标较差;另一企业甲指标较差,乙指标较好。这时得到的综合评价也很难明确评出谁比谁更好些。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新方法,如模糊综合评判等,有的已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然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除了模糊性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广泛、内容更为深刻的特性,这就是系统的灰色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确知性。而系统的灰色性不但包括了随机性和模糊性,还包含了这两种不确定性以外的系统的更为广泛的特性。

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建立专门的多种经营安全管理系统煤矿企业在抓好煤炭主业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在全矿实施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行为规范管理,并把多种经营安全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纳入到了安全行为规范管理的地面生产生活服务安全环节之中进行管理,建立专门的多种经营安全管理系统,在确保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使多种经营的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道路。特别是实施安全行为规范管理以来,多种经营呈现出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经济效益增长幅度最大的良好发展态势。

2.实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实施的安全行为规范管理,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安长效机制。该管理系统不仅将煤炭生产安全纳入了本系统的管理范畴,还从建立和谐矿区、人本管理和全方位的本质安全的角度出发,把地面生产生活服务安全、家居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及非交通道路安全纳入了本系统的管理范畴。自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安全管理工程以来,广大职工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大的转变,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生活服务系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安全实现了无轻伤以上事故的好成绩。特别是关系到职工生活的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下降幅度达到20%以上,形成了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和谐、本质安全、矿区稳定的大好局面。

3.提高矿区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谐矿区的建设水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安全行为规范管理的实践,不仅是对安全管理的内涵和发展领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我国国有煤矿企业多年来加强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实践了煤矿企业多年来所追求的安全管理最高境界,完全符合我国对于安全生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矿区建设、社会稳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这一成功经验是对我国煤矿安全理论发展方向的一种有益尝试、实践和贡献,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也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经济效益范文第7篇

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可能随意狂为,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切实措施。应对草地、林园稍做改良,对资源的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改变以往就养论养,就种论种,单一留养的传统种养模式,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资源利用地域划分上,对于草山、疏林地类,可经改良后发展牛、羊养殖;而对果、茶园,竹林、药材基地,为避免牛类大牲畜的踩踏或取食,应以发展山羊、禽类养殖为宜。在宜牧资源所处的陡坡、山体的中上部、管理较为不便的地段,应以发展活动力、爬坡力强,管理稍可粗放的山羊、黄牛为好;而在山体中下部缓坡地段,管理较为方便的地处,以养殖鸡等禽类为宜;在稻田中只适合于稻鸭混合种养与稻鸡轮作。在品种选择上,以选用适生性、活动力、寻食力强,肉质风味、市场行情好的绍兴麻鸭、缙云麻鸭,绿壳蛋鸡、当地芦花鸡,凉山黄牛、宣汉黄牛、当地本地种牛,波尔山羊等为佳。在生态养殖实践中,应密切注意与种植业产业基地建设、林地抚养、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紧密联系,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契机,致力于发展种、养、沼循环农业现代生产模式,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增值,并以提高产出效益[1,3]。

2效益估测

2.1规模预测

根据资源禀赋和相关资料分析,借力于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省里扶持景宁县发展生态养殖项目实施之良机,通过人为措施的改良,适当降低栽种、留养密度,留置、套播优化牧草资源,辅之以诸如交通、饮水、栏舍等必要的设施建设,拟可以实现如下表1的养殖规模。以各类资源的80%面积可供畜禽养殖;养鸡以每年养2批,养羊、养鸭以每年养1批计算。由表1可以推测,如果能将景宁县可以用于发展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的80%加以利用,则每年可实现930多万头、只的畜禽养殖规模,相当于2010年77多万头、只畜禽养殖的11.7倍的饲养量,这说明在景宁县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2饲养产出效益

根据表1所列的养殖量,依据各类畜禽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拟可获得如下表2的饲养产出效益。牛以每年单体重225kg,纯收入以产值的25%计。由表2可见,如能将景宁县可用于生态养殖的各类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根据当地当前畜禽产品的市场价格行情,每年可增加农业产值7.8亿多元,增加纯收入近2亿元,仅此一项,农业产值可比2012年的9亿元增加近1倍。可见,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不失为景宁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3节省成本投入效益

实行生态种养,可起到产业互利共促的作用,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养殖业则为种植业起到以养代抚,取食园内杂草,寻食植物害虫,控制病虫杂草发生为害,畜禽排泄肥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低碳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用[4-6]。根据景宁县的资源禀赋,如能优化配置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发展生态种养业,不仅可以促进景宁县生态畜牧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资料与生产实践调查统计,可为种植业增加如下表3的养分投入[7],并拟可获得如下表4的节本效益。

2.3.1肥料投入以各类粪便有机质含量换算为栏粪便,栏粪肥以30.0元/100kg计;化肥价格以尿素1.82元/kg(含N46%),过磷酸钙0.52元/kg(含P12%),氯化钾3.50元/kg(含K60%)计。

2.3.2养鸡鸭饲料1.88元/kg,放养节省投食150g/只•天,年放养320d计。由表3、表4可以看出,根据资源禀赋,实行资源化配置,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绿色畜牧经济。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质120648.86t,植物主要营养成分纯N6996.94吨、P2O56504.35t、K2O3576.65t。这就为培肥土壤基础肥力提供了条件[8];并此可以增加农业纯收入19618.76万元,节省生产投入成本92854.3万元,节本增效可为景宁县14万多农业人口年均增收6632.45元,可见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结语

经济效益范文第8篇

1.1土壤样品播种施肥前取0~20cm土,测定有机质、pH值、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参考《土壤农化分析》中的方法进行,其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碳酸氢钠侵提,钼锑抗比色法,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外加热法)。

1.2植株样品(1)记录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收获期每小区随机选取3~6穴,进行考种。取单薯50g以上为商品薯。小区边行和两头不取样不测产,剩下部分测产,记录测产面积和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鲜质量。(2)玉米成熟期调查植株、穗位高度,收获时选取有代表性的10m2进行测产;每个处理采集10穗玉米测定穗长、穗行粒、百粒质量、籽粒率、产量、含水量等指标,按照玉米储存要求,标准含水量14%折合产量。

1.3积温测定利用HE173温湿度测定仪测定每日平均温度,通过计算得出整个生育期内≥10℃积温数据。1.4.4统计分析试验结果用Excel和SSP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方差分析用SSP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上茬马铃薯生育进程及产量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两种模式下生育进程基本上能够满足马铃薯生育期的要求,达到90d。模式Ⅰ利用马铃薯耐寒特性,通过小拱棚加温,地膜增温的手段,达到提前上市的优点,产量略低于模式Ⅱ,但是马铃薯提前上市,价格要高于模式Ⅱ,从表中可以观察到,两个模式的产量,商品薯分别达到43577.4,49135.7kg•hm-2。

2.2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玉米生育性状、考种以及产量调查从试验结果观察(表4),各品种株高、穗位变化差异显著,其中桥峰1号、辽单502、辽单506、辽单1211属于高秆型玉米品种,属于当地农民习惯种植品种。郑单958、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登海605属于矮秆型品种。6月15日播期试验,从出苗到收获共计124d,从试验结果分析郑单958、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登海605生育期基本能够满足,其中桥峰1号、辽单502、辽单1211、辽单506生育期不能满足,但是当地习惯种植高秆大棒稀植型玉米品种,销售时按照鲜质量进行买卖,从表4中观察百粒质量以及籽粒率均未达到成熟的标准,可能与当地9月底开始提前下霜有一定关系。从储存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播期6月15日建议种植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登海605能够正常成熟的品种。产量:德美亚2号>德美亚1号>登海605>郑单958,登海605号作为当地品种对照,德美亚2号增产18.46%,德美亚1号增产15.05%。6月25日播期试验,从出苗到收获共计114d,从表5中结果分析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登海605生育期基本能够满足,其中桥峰1号、辽单502、辽单1211、辽单506生育期不能满足,但是除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的百粒质量以及籽粒率基本达到成熟标准外,其余品种均未达到成熟的标准,与当地9月底开始下霜有一定关系,播期6月25日种植品种建议为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其中产量,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登海605,登海605号作为当地品种对照,德美亚2号增产12.55%,德美亚1号增产14.51%。

2.3马铃薯玉米复种不同模式积温利用情况试验地上茬种植马铃薯前期利用小拱棚、地膜覆盖可以明显提高地温,从而适应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需要,>10℃积温是从4月1日开始,从4月1日到马铃薯收获,两个模式积累>10℃积温分别为987,1223.5℃,种植下茬玉米累计>10℃积温分别为2863,2626.5℃(表6)。从表中可以观察到德美亚1、2号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说明在种植下茬玉米时,选择品种关键是满足品种所需积温以及相应的生育期,其中德美亚1、2号无论是6月15日播期,还是6月25日播期均能满足其生育期所需的积温。

2.4马铃薯复种不同播期玉米品种经济效益分析从表7中可以观察到上茬马铃薯是马铃薯复种玉米种植模式中主要盈利部分,成本包括耕地、种薯费、播种费、化肥、水费、电费、人工费、棚膜、地膜、竹竿,模式Ⅰ成本为27450元•hm-2,利润达到55354元•hm-2,模式Ⅱ成本中减少了棚膜、竹及相应架设拱棚的人工费,达到20025元•hm-2,利润达到54273元•hm-2,上茬利润的产生主要受马铃薯时令价格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从表中观察,模式Ⅰ产生的上茬经济效益略高于模式Ⅱ。下茬玉米虽然不是主要盈利部分,但是种植玉米对于国家粮食储备、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也起到一定作用,其中成本(包括耕地、玉米种子费、播种费、化肥、人工费、地膜)达到5100元•hm-2,从两个模式的不同品种观察,其中模式Ⅰ中德美亚2号纯利润最高达到9541元•hm-2,模式Ⅱ中德美亚1号纯利润最高达到9057元•hm-2,从马铃薯复种玉米模式中总体衡量,模式Ⅰ最高产生的纯利润达到64895元•hm-2,模式Ⅱ最高产生的纯利润达到63330元•hm-2。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