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联网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1篇

金永良介绍,金龙科技的电脑横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上走得很平稳,相比同行,金龙科技展出的几款新产品有着不俗的业绩和前景。

此次展会金龙科技联合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电脑横机研发中心与中国针织电脑横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参展,展出了加长编幅的轻巧型LXC131、经济型SCE131、超细针LXC131SC-18G,迷你型LXC061C、宽幅型LXC370,三系统嵌花型LXC352SCI等八台电脑横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客户驻足询问。同时,金龙科技还推出了2014春夏针织服装流行趋势,作为促使流行与技术融合的尝试。

金永良告诉《中国纺织》,本次金龙科技的参展产品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针距为18G的宽幅LXC370电脑横机,相比一般国产横机最高仅有16G的针距具有很大优势,市场反响特别好。而迷你电脑横机LXC061C则胜在轻巧方便,可以在不加拆卸的情况下整机通过客运电梯运输,完成制版后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这种特性对设计师来说非常方便,对其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金永良介绍,在“物联网”的新概念指引下,金龙科技还推出电脑横机物联网系统,将多台电脑横机以控制计算机为中心整合为一个系统,“机器在国外,我们也可以远程实时制定生产方案,或监控工作的进度。如果生产中出现故障,接到报警我们可以即时查看,究竟是哪台机器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仅如此,这一系统还可以大为增加研发的灵活度和研发团队的配合默契。

“我们正在应用‘物联网’的概念,这方面我们是走在前面的,”金永良对这一系统的市场前景信心十足。天津工业大学宋广礼教授在对本次展会体现的行业水平与动向开展研究,他告诉金永良:“金龙科技此次对于这一新理念的尝试,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

“智能化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大方向,”金永良介绍,作为纺织设备生产商,金龙科技不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更好地节省成本,提高使用率和生产率,而金龙科技自身也在朝着应用机械手乃至简易机器人的方向努力。

“我们公司希望先保证品质,再增加产量。”在商业模式上,金龙科技同样在为纺织装备制造业提供着创新的思路。金永良告诉《中国纺织》,金龙科技正在减少售后服务部门的人员与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缩水。所谓售后服务是指售出的产品出现故障时进行的维修等服务,而金龙计划将售后服务改为上门培训,教授客户如何更好地使用。

“因为我们的机器做到一定水平后就基本上不需要修了,培训后小问题你都可以自己修理。”对金龙科技产品的品质,金永良有着绝对的自信。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 RFID 传感网 M2M

1、物联网概念与原理

物联网的概念有许多,2010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附录中给出的物联网解释比较具有权威性。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院士对这个物联网的概念又进一步做了修正:“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新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应用与技术

物联网可以以电子标签和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码为基础,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形成实物互联网络,其宗旨是实现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互通。物联网的系统结构由信息采集系统、PML信息服务器、产品命名服务器(ONS)和应用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物联网通过Internet信息世界 的互联实现物理世界任何产品的互联,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识别任何产品,使产品成为附有动态信息的“智能产品”,并使产品信息流和物流完全同步,从而为产品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网络平台。

3、物联网的发展与市场培育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作为国家层面成立了《传感器的网络标准工作组》。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和基于电信网的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

3.1 遥知矿山

3.1.1 遥知矿山的物联网的概念及目标

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遥知矿山”是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可视化、数字化及智慧化。其总体目标是:将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将遥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采矿及矿物加工技术紧密相结合,构成矿山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3.1.2 遥知矿山的物联网的特征

近些年在矿山提出过许多概念,如数字矿山、矿山综合自动化、信息化矿山、智能矿山等,而”遥知矿山”是在综合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更加具体、全面、动态、详尽地描述真实矿山。

而在物联网矿山的概念下,这些都不需要去作任何解释。这是由于物联网本身就是基于统一网络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要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下实现定位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控制与网络一体化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就是分布式应用等等。此外,物联网还明确提出了物与物相联的概念,而在以前的数字矿山等诸多概念中,基本是人与人、人与物相联的概念为主。

3.2 遥知交通

3.2.1 打的找车不再困难

如果大部分城市90%以上的出租车装上了智能定位管理系统,每辆车的位置都清晰地现实在中央平台上。市民只需一个电话就能叫来车。系统还有同事防盗报警、定位查车、轨迹回放、广告信息等多项功能。不仅保障了司机的安全,更大大方便了乘客。

3.2.2 智能公交助力市民优先

无锡移动助力打造的“智能公交”平台将能“遥知”车辆位置、运行状况,并实现智能调度。它让车辆调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车辆行驶到什么位置了,车内是否出现过度拥挤,哪条线路需要增派车辆了。

4、结语

总之,由于物联网是基于现代高新技术,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高效生产及加工技术紧密相结合,构成现实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信息、属性相联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为目标,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与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3篇

2009年12月16日,由宏霸数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CG)主办、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支持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2009物联网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商务部信息化司、科技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以及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关注物联网发展的科研院所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出席了会议。

物联网风潮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意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种网络中,物品或者是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无线射频等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互联网报中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国内尤其从2009年初北京的国际通讯展上,物联网这个概念和宣传如火如荼。业界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也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物联网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而且会带来上万亿元规模的科技市场。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总理曾提出重视物联网至少三件事情可以尽快去做,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2009年11月3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首度提出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命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目标,并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李毅中部长在科技日报上发表题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展望》的署名文章,首次公开提及传感网络,并将其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产业链尚在逐步完善中,它的发展需要在多个领域获得突破,但其基础应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标识感知。二是传输,三是数字处理。

商务部信息化司石伟光先生表示,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在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物流效率一直是制约整体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RFID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国际贸易流通效率。如在集装箱上使用共同标准的电子标签,装卸时可自动收集货物内容的信息,从而缩短作业时间,并实时掌握货物位置,提高运营效率,最终减少货物装卸、通关、仓储等物流成本。基于感知的货物数据可建立全球范围内货物状态监控系统,提供全面的跨境贸易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跟踪,帮助中国制造商、进出口商、货代等贸易参与方随时随地掌握货物及航运信息,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的控制能力。

借力物联网

RCG是领先的生物识别产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致力于为企业级用户及个人消费者群体提供更高效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产品应用领域主要有RFID、生物识别与安防系统。自1999年成立以来,RCG于2004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上市,2009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RCG在电信、金融、零售、交通、娱乐、医疗、航空、物流及房地产等一系列垂直市场领域获得了丰富的实施经验。RCG先后于北京、马来西亚、香港、深圳、澳门、迪拜、泰国设立了办事处,同时在这些市场上部署了广泛的渠道网络。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RFID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企业,物联网的风行无疑为RCG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RCG独立非执行董事Seri Mohd Azumi表示,技术将更广泛地参与入的角色,技术会帮助人们避免不必要的危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最终构建更好的社会架构。虽然物联网的应用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RCG已经有可能实现更高的目标,除了保持并继续深挖在娱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金融等垂直行业的应用,还将物联网的应用拓展到更多的垂直行业中去。

据RCG销售副总裁刘昊介绍,目前RCG正致力于物联网前期的建设。正如城市的建立需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地块修建一样,物联网的建设目前就像城市的兴建阶段,包括RFID在内的涉及物联网的各个关节都在建设中直到最后每个关节都修好并融会贯通后,物联网才从概念走到现实。

目前,RCG作为企业角色主要在推广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应用。

其实,在2004年,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已在市场出现。当时产生的原因是供应链的竞争讲究整个体系的优化,即无论在谁的手里,只要客户没有买单就是体系中的库存。为了应对低效高成本的供应链困境,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概念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企业对它的期望就像救世主,希望它能够解决供应链上所有的问题。但在实施中才发现,单个企业实施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很难见到明显的效益,要想产生效益的话,必须是供应链上下游共同使用才行。然而各个企业的发展程度不一样,信息化程度不一样,资金实力不一样,IT程度也不一样,很难共同使用一套体系。这就遇到了困境。

发展至今,物联网的概念跟以前的物联网已经有所不同。RFID不再是唯一的识别技术,它只是传感器技术中的一种,商品也不再是唯一被管理的目标,而是众多被管理目标之一。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扩大了,但是进入门槛却降低了,不再全球协同就可以使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企业都可以应用。如果不能大面积应用,单点应用也可以产生效益。对于提供物联网技术的众多企业来说,快速发展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在大家才开始关注广义的基于EPC架构的物联网应用即现今的物联网概念时,RCG已经走在前列,成功实施了案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广泛推广。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13-03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自动标识中心(AIL)于1999年提出,主要依据物品编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数据融合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平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6月18日,欧盟执委会也声明,描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并首次提出了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设想。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由此掀起了物联网技术在国内的迅猛发展[ 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和云计算相结合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原因在于云计算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池,而应用的使用又有不同的负载周期,根据负载对应的资源进行动态伸缩(即高负载时动态扩展资源,低负载时释放多余的资源)。将可以显著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外,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存储可以实现将大型任务细分成很多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分布式地或并行分配到在多个计算节点上进行调度和计算,同时将存储资源抽象表示和统一管理。

因此,可以这样预见,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可以借助云计算的诸多特征;而云计算的拓展则可以建立在物联网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网络,从而实现技术的融合,产生更加巨大的正能量。

1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

1.1 以传感器网络为基础

深入剖析物联网的概念可以发现,物联网实质上是对各类传感器和现有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新技术,或者说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其核心是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可以理解为人类感知世界的触角,用这样的触角将感知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物理世界的各类互联网络进行传递、处理,从而使得数字虚拟世界中各种纷繁的画面能够呈现在人类社会中,让我们能够实时感知[2]。这样的“感知——传送——计算——应用”过程,便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物联网的运营模式。而这种运行模式中的关键在于广泛而数目巨大的节点的存在和节点提供了无处不在的计算能力。节点是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单位,主要完成智能感知、信息采集、数据融合、数据传送和构造底层物理传感器网络等功能。节点一般由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和电源以及其他辅助单元等组成。通常,对节点的设计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1)适合广泛的应用场合、微型化、低功耗;(2)良好的接口、传感器具有与较强的感知能力(3)较强的恶劣环境的工作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4)就有数据转换能力,即能够适应数据的串行到并行的转换。

1.2 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深刻认识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正确理解物联网内涵的前提,也是将物联网和云计算相结合的基础。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可由三部分组成: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管理和应用支撑技术[3 ]。

(1)网络通信协议

这一层主要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物联网管理中心、信心中心、各类样本库、算法库和各类服务基础设施。

(2)传感器网络管理

这一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网关等。主要任务是解决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和捕获信息。

(3)应用支撑技术

应用支持技术主要解决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结合以及提供广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其关键在于信息的社会化共享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4 ]。

1.3 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分析

物联网除了涉及到互联网安全问题外,还需要面对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传统互联网存在的多种威胁已经拥有很多可行的应对措施;而传感器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比如,传感器网络一般可能遇到节点被攻击、部分节点被物理操纵、信息流失和部分网络被控制等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有节点身份认证、ZigBee技术等等。[5 ]。

2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实现可行性分析

2.1 物联网云计算基础

从前两个小节的阐述不难发现,物联网一般具备三个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而其中智能处理恰恰与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云计算”的理念相吻合。下面,先考察近几年来云计算概念的发展情况。

云计算作为继网格计算、互联网计算、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等类计算模式的最新发展,云计算主要通过虚拟技术将各种互联网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抽象,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了可靠服务的形式——大规模计算资源,从而将用户从复杂的底层硬件逻辑、网络协议、软件架构中解放出来。这正是云计算理念中一直提倡的“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维基百科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云计算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以及其他依赖于互联网满足客户计算需求的技术趋势”[ 6]。

IBM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供给用户使用”[ 7]。

为此,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的物联网运营平台需要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海量信息源于数以亿计的传感器构建的传感器网络,并利用各个网络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拆分、统计、备份,这对物联网平台的计算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验。同时,资源负载在不同时间段也会存在相应的起伏。因此,考虑一个具有很好自适应能力的物联网运营平台是十分必要切迫切的任务,一方面避免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也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理论和技术,从而寻求新的突破。至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云计算是与物联网运营平台相融合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其原因在于二者有基本相同的客户需求,也有相似的物理设备基础,将二者在理念和技术上进行相容,必将创造出更具活力的运营平台。

2.2 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实现可行性分析

从上面几点分析看,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计算方式、存储手段、智能算法等等都将与云计算的理念和体系结构相融合。依据云计算的方式构建全新的物联网服务模式,无论从理论还是商业运营模式都是可行的,其安全性也是有一定保证的。

3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基本设想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云基础设施

包括传感器网络、物理资源以及能够实现所有客户共用的一个跨物理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池。能够有效地提供资源需求的弹性伸缩和集群服务。

(2)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平台

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运营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网络节点的配置和控制、信息的采集和计算功能。

(3)物联网云应用

物联网云应用是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平台的拓展部分,可以集成第三方行业应用。主要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在一个物联网环境下全部用户资源共享、计算能力共享。

(4)物联网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一方面用于监控基于云计算物联网运营平台的运行情况、资源弹性伸缩机制下资源利用的控制情况以及网络用户、安全以及服务管理等等。

上面几点仅仅是在云计算相关概念的启发下,以及对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初步设想,在有些方面的构建以及架构仍然存在问题,必将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改进,以便于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基于云计算理念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4 结束语

文中主要针对物联网的概念和近几年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根据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并根据物联网的与云计算可能存在的交集展开了理论剖析。从理论和应用前景上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和广阔前景。最后,论文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理念下的物联网实现的简单设想。

参考文献:

[1] 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 22(12): 12-14.

[2] 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 1-3.

[3]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Geneva: ITU,2005.

[4] http: //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in_cerp.pdf.

[5] President. 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Mostp.gov/pdf/nitrd_review.pdf.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一、物联网概况

(一)物联网的概念、涵义。物联网在网络科技、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从一个外来概念演变成一个“中国制造”概念,覆盖了我国城市建设、功能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最早通过RFID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互联网和任何物品相联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在此基础上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一种网络。美国于1999年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最早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直至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才正式确认了物联网概念。

(二)物联网的特点、功能

1、感应的全面化。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发达的高科技手段,如RFID、GPS、传感器等用于物体,对物体进行信息的感知、采集和分析,使联网的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搜寻到源地址、源信息,以通讯、联网的手段达到对每一物件形成可控制的目标。

2、传送的安全性。在物联网构筑中,RFID标签里储存着规范且具有传递性的信息,将物体信息编码接入信息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安全的信息获取或共享,将物品进行识别定位,然后传送到指定端口。

3、处理的智能化。现代的智能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利用云计算、模糊搜索与识别来进行海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识别沟通,对不计其数的物品全面实施动态掌握,在决策和控制上完全智能化。

二、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

(一)在物联网网络中,RFID技术能够让物品主动现身、主动介绍自己,完成物品间的自动交流,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和模糊搜索信息互联共享。在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物联网对文献信息搜集获取准确、全面,针对用户进行的导航性模糊型搜索进而进一步跟进达到个性化需求,及时高效地满足用户。

(二)在国外,物联网在图书馆已有多年应用经验,我国于2006年在集美大学成功应用。在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集成化系统后,文献信息在采编、流通、典藏和用户管理方面,开发了文献定位导航、架位标识和智能盘点车。2006年自助借还机的投入使用,让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模式得到了大范围延伸,目前地方社会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传统闭架――半开放――开放服务模式,对图书馆采取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RFID技术成为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智能馆舍、物联网、数据海、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综合,它必须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建筑、设备、信息文献、关联用户彼此连接构成图书馆物联网,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能够相互感知,并且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管理控制平台。它有存储资源巨量化、互动实时化、资源共享无界化等特点。

四、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

当前,图书馆采用的专网专用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上属于初期阶段。今后物联网发展方向将把智能型向融合型、泛在型靠拢,构筑一个超强的RFID与WEB联合网络体系。

(一)规范文献的标识度。物联网RFID技术能够在海量文献里区别单一文献,并且对单一文献进行编码以供识别。在对单一文献进行筛选识别、跟踪访问、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可批量监测类似文献,做到多文献共进读取、单一文献识别,使个体文献的标识做到唯一性。在图书馆的应用上具有典藏精准、查找便捷、合理排架,数据即时备份又可支持多机器同时盘点,在无网络情况下也支持离线工作。

(二)全面、及时获取文献的动态信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内容庞大而又全面,包括用户群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及数据交换分析,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目的。当用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任何一个装有RFID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文献信息的实时监控、即时获取,RFID技术的支持,使图书馆在采集信息时,精准、高效,能够吸引更多用户。

(三)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完成数据交换,对静态或移动的信息文献作出自动辨识,图书馆利用物联网自助借还文献的设备,实现用户的自助借阅与查询。RFID构筑中,将流通中的不同文献进行分层分级编码,对文献的静态与动态实时监控,在读写器扫描范围内,批量文献信息迅速传回数据库,分配清单与核对结果得到快速分级处理。

五、智慧服务

(一)图书馆模式在经历了传统型、数字型到如今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应上升到智慧服务。智慧服务的特征是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导,知识的创造为基础,服务对象定义为知识团队。

(二)智慧图书馆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智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智慧的程度制约了服务的效果;反过来,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工具都离不开智慧的支持。图书馆是信息的储备中心,它的属性就是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用户通过图书馆搜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创造出新的知识文化,利用新的文化知识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在创造与创新并生的情况下,形成增值的知识产品,并且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

(三)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智慧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硬件,这由图书馆馆员来操控,图书馆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第一梯队,智慧馆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状态、多元化思维及创新能力在多方面促进智慧服务。

(四)智慧服务带来了创新思维,来源于欧洲的Human Library模式,它采用真人借阅方式,在这种服务模式里,借出的不是书而是真人,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可以是知名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长人才,用户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在国内,从2008年开始,各地图书馆陆续开展了Human Library借阅活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借阅活动,更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

六、结束语

在发展产业中国、智慧中国的今天,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互联网时代,“智慧中国”将把任何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物联网造就的智慧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图书馆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将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物联网 现状 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同时,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以及产业链多家企业也已经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有几大优势使得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络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四、我国无线通讯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8年3月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的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至2015年物体捂脸;2015年至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现在全球为了应对气温上升,开始大规模降低排放。减排在短期之内的直接后果必定是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谁能降低成本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降低成本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已经迫在眉睫,而大量应用物联网正是降低成本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新契机。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所以,在如何促进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建议设立物联网专项贷款,支持各级政府、企业应用物联网,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器开发。

五、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同时也将给人类与事物间的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将从许多简单而枯燥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并赋予人类更大的力量,去探索和开发“物的世界”。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7篇

马云们还没有成为网红布道者之前的那些年,中国互联网仍旧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好像多年的沉寂只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人的仰天一吼:未来已来。

于是,新时代下,中国商业开始有了图腾。一时间,各种颠覆、创新、迭代、链接……破茧而出,地球开始加速转动。

这是一个预示,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话语权时代来临。

不得不说,中国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最热衷于炒热概念并且在社会层面普及概念的行业。回顾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一个个新奇的带着浓厚互联网色彩的概念的兴起,背后是大量为人称道的策划和风云人物。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互联网行业的高歌猛进和对各个行I的渗透。

有人说,互联时代,品牌虽然是必要的,但是概念才是关键。马云、李彦宏、董明珠们为了占领市场绝对话语权,不惜唇枪舌剑,互相开炮。其目的,仍然是依托自身行业的属性,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博得一席之地。

什么是概念?通常的理解是,为了超越产品和企业,为行业描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或者定义一个新的市场现象,容易成为行业标准,在行业发展历史中成为独立的名词存在,而在这个名词之下的代表性产品和企业,就是自己这家公司和产品。

一如当年小米横空出世时,把性价比做成了一个概念。在小米之前,国内还没有将性价比这个概念做起来的手机企业和品牌。在小米之后,性价比成为国内手机市场上一项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并因此崛起了一批譬如小辣椒之类的手机生产商,红极一时。但是由于小米首先形成概念,并且维持得很好,所以这些依附于性价比概念之下的品牌打造者,便很难超越小米,只能成为小米发展道路上的垫脚石。

谁在制造伪概念

“互联网思维”无疑是近两年最火热的词语之一,据说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成熟的美国竟没有与这个词语对应的单词可做翻译,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词语从江湖飞上了庙堂。而小米的“粉丝经济”和罗振宇的“社群经济”也当仁不让,在粉丝的热捧和媒体的关注中越飞越高,成为了回顾这两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不能绕过的词语。还有“互联网金融”,据说这个词在美国也没有对应的词语表述。

互联网的新概念之多,让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感到恐慌和难以接受。比如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就直截了当地表示:“不要认为互联网能够包治百病。”这句话蕴藏着传统行业企业家对于互联网行业复杂的情绪和看法。

但另一方面,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会制造出这么多的新概念?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方面需要在市场当中拓荒大力争取市场发展红利,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层面争取话语权和教育消费者。归根结底,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的成长历程和背景与传统行业企业家迥然不同。

新一批做互联网生意的企业家,在社会当中缺乏话语权、缺乏很多资源的情况下,要快速地教育消费者缩短市场开拓过程,通过制造概念制造话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于是我们看到了马云连续办了多次西湖论剑活动,将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武侠小说作家和互联网创业者请到了一起。这能够通过媒体的传播让人们对互联网感兴趣,无形中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

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缺少的工具和元素,但是制造概念仍然是让人们了解新事物的不二法门。并且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够通过这些概念在与传统行业的博弈中取得话语权,从而在市场渗透中占得先机。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就是人口红利,80后和90后的成长和消费能力的成熟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红利。互联网企业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拓荒空间,这批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成熟和需求,使得制造话题和概念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市场手段。他们天生对具有个性元素的新奇事物感兴趣,而新概念的形成能够让他们获得个性化表达需求的满足。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成名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和传统行业企业家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不同。不管是上世纪初成名的互联网企业家还是90后创业者,都属于相对特立独行的一群人,和旧体制的关联不大,并且很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受到的思想约束比较小。而中国很多行业由于业态成熟度不高,更使得互联网有着作为工具的用武之地。互联网作为前缀加上一个传统行业名字,看起来就像是一种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

互联网公司所具有的赢家通吃特点使得传统公司难有施展机会。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子领域的入口早已被巨头占据,即便某些新兴领域巨头还未涉足,而一旦这个新领域经过开拓者耕耘后变得有利可图,这些巨头马上就会蜂拥而入,基本都是通过烧钱来拼死竞争对手。

如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传统公司若转型互联网公司,不耗费巨量现金烧钱去做网络推广就无法获得流量,想获得流量就必须牺牲业绩。不触网是穷途末路,触网也是前途未卜。

正如投资大师索罗斯所说:“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物联网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能供给网络系统;A-GPS;RFID;WSN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4-0084-03

0 引 言

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物联网则更进一步引入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其发展目标是使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与任何物品相联系。时至今日,绝大部分人都相信,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下一个10~20 年新的经济增长点。物联网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这里综述了物联网、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的概念及关键技术,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1 物联网和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的概念

1.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同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 年11 月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多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一概念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1.2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的概念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电动汽车能源供应运营管理之中,同时把各类感应器融入到电动汽车电能供应体系的电网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池等装置中。通过“物联网”与现有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人与系统的融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现实时的管理和控制。管理者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的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 关键技术

2.1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芯片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也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目前有磷酸铁锂、锰酸锂、铅酸电池等几种。由于电动汽车电池一般采用串并联相结合的方式,在电池充放电时,每节电池由于自身内阻和其他参数的差异,会导致电池之间不能同时充满或者放完。这就需要电池管理芯片对电池的充电、放电、运行等状态进行管理和监控,使每节电池工作于最佳状态,提高电池的利用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管理芯片,包括均衡充电、均衡放电,充放电及使用时监控电池内部温度的变化,充放电时监控电池SOC(State of Charge)状态等核心技术。

2.2 A-GPS技术

A-GPS技术是一种结合网络基站信息和GPS信息对移动台进行定位的技术,可以在GSM/GPRS、WCDMA和CDMA2000网络中使用。该技术需要在手机内增加GPS接收机模块,并改造手机天线,同时要在移动网络中增加位置服务器、差分GPS基准站等设备。

A-GPS具有信号覆盖范围广、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定位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系统中,A-GPS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定位。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内部安装有A-GPS定位模块,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等公用网络运营商的基站进行定位,能够较为准确地定位动力电池的位置。

2.3 无线传感网技术

无线传感网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被视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泛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系统中,无线传感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有用户身份识别和电动汽车行驶信息自动读取等几个方面。用户身份识别,当用户充电时,使用射频卡完成刷卡操作,由读卡器读取用户账号信息,并上传服务器进行相关业务操作。汽车行驶信息自动读取,在电动汽车上安装有RFID电子标签,汽车以一定速度在道路上行驶,行驶到安装有RFID读卡器的充电桩RFID读取范围内时,由充电桩RFID读卡器自动读取电动汽车行驶信息(如行驶里程、行驶状态、电池编号、电池SOC、电池状态等)。

(2) 微功率无线组网技术

在无线公共频段(如433 MHz频点、470 MHz频点、500 MHz频点、510 MHz频点、2.4 GHz频点等),通过微功率无线收发器,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管理体系。

2.4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

数字视频监控引入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信号的传输、控制和存储方面都与模拟视频监控有本质的区别。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利用MPEG-4、H.264等高效视频编码技术,监控图像能够以较低的带宽占用实现在各类现有数字传输网上的远距离传输。前端摄像机的PTZ控制和图像显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图像的存储则基于计算机硬盘。

数字视频监控是安防领域的一次革新,在远距离传输、工程布线、操作维护以及应用灵活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了模拟视频监控。在电动汽车充电站和配送站中,网络数字视频监控主要应用于安全监控,监控人员操作、电池状态、设备安全等方面。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对异常信息进行触发报警功能,确保视频监控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2.5 在线测温技术

使用红外线测温技术,获得被测物体的温度值,并通过网络通道将被测物体温度实时上传到服务器。在线测温技术具有实时性好、无需人工干预,能够方便地设置温度报警值,具有温度超限报警功能等优点。

在电动汽车充电站和配送站中,大量的电池集中进行充放电,电池温度的测量必不可少。电池BMS系统中,含有对单体电池的温度测量,能够保证对电池温度的监控。外部通过红外测温装置或热电偶测温装置实时测量接插件和线路上的温度,从而保证系统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可靠运行。

3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框架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系统从结构层次上可分为智能电网交互层、运营管理层和用户业务层。其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智能电网交互层负责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与外部电网之间的交互,包括交互运营过程中的必要技术信息以及处理智能电网的关联影响。例如,利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中的大容量标准电池建设储能电站,发挥对电网调峰、调频等作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与分布式清洁能源联合形成微电网;利用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的负荷特性优化配网运行等。

运营管理层主要由城市综合电池调配系统、AGPS定位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无线区域网络管理系统、温度测量管理系统等组成,同时,也包括外部电源及充电站配网系统等。

用户交互层主要实现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系统对用户的商务往来功能,包括业务订购、合同签订、业务咨询、网点查询和求助等功能。

4 结 语

作为“智能信息的感知末梢”,物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实现对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网络的全方位信息采集和监控。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快速的发展,物联网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便捷、更安全、更环保。

参 考 文 献

[1] 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42-45.

[2] 刘玮,王红梅,肖青,等.物联网概念解析[J].电信技术,2010(1):5-8.

[3] KRANENBURG R V.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critique of ambient technology and the all-seeing network of RFID[M]. Amsterdam: Institute of Network Cultures, 2008.

[4] 陈晰,李祥珍,王宏宇.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华北电业,201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