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细胞肺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X线表现;CT表现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在19~81岁,平均年龄约为45.8岁,36~40岁发病率最高,均有X线胸片或胸部CT为依据,经X光引导下穿刺取病变组织活检,痰检、纤支镜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临床上有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消瘦等症状。

2主要X线及CT表现

180例小细胞肺癌,右肺100例、左肺80例,其X线及CT表现如下:

2.1肺门、纵隔型

X线表现:肺门或纵隔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多呈分叶状,少数表现为肺门结构不清 。

CT表现:以肺门、纵隔肿块为主共108例,单侧肺门肿块65例、双侧者43例,难以分辨原发灶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2.2周围肿块型

X线表现:肺内病灶呈结节状或肿块状,可有分叶。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均有深分叶或短毛刺。

CT表现:肺实质内肿块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均有深分叶或切迹,共45例,同侧肺门淋巴结有肿大3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远侧有阻塞改变3例。

2.3气道阻塞型

①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② CT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共22例,其中阻塞性肺炎改变8例,一侧性肺不张9例,上叶肺不张5例,隐约可见肺门肿块3例,肺内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轮廓不清。

2.4胸水型

①X线表现为中量或少量积液,纵隔未见明确移位。②CT表现为中量或少量积液,纵隔未见移位,肺门隐约可见肿块,共5例。

180例中肺转移100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共145例,脑转移5例,肝转移7例,肋骨转移3例,胸膜转移10例。

3讨论

小细胞肺癌好发于较大支气管粘膜下、沿长轴方向生长。故多为中央型并迅速穿破支气管壁外生长,常转移到淋巴结,形成肺门与纵隔肿块,文献报告当小细胞肺癌被确诊时70%~90 %病人已有淋巴结转移。[1]本组病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共145例,约占80%。小细胞肺癌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阻塞症状较轻,由于小细胞肺癌早期多在支气管粘膜下沿长轴方向生长,而极少露出粘膜面、较为完整的纤毛上皮仍能把分泌物排出,故不易造成肺阻塞性改变[2]。本组病例表现为阻塞性一侧肺不张为9例,占5%。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生转移,不适合于手术切除,预后的判断通常以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作为依据,比以原发肿瘤的大小为依据更有价值。

3.1诊断要点

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诊断,CT及X线引导下介入穿刺及纤支镜活检和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获得病理诊断。

3.2鉴别诊断

需与肺结核(尤其是结核球)、肺部良性肿瘤、支气管腺瘤(低度恶性)、纵隔恶性淋巴瘤鉴别。

结核球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与下叶背段、大小多为2~3cm、轮廓多较光滑整齐、密度较高欠均匀,结核球的邻近肺野可见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称之为卫星病灶。

肺部炎症,一般炎症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而阻塞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吸收缓慢、不完全吸收或吸收后又在同一肺叶内反复出现。

肺部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错构瘤。以肺内孤立结节状影较多见,边缘清楚,无明显分叶、部分病灶内有钙化、典型的钙化呈“爆米花”。

恶性淋巴瘤多为双上纵隔增宽、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一般无钙化、对放射治疗敏感。

炎性假瘤X线表现为团块状影、其形态多种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病灶分布可为大灶性、节段性或肺叶性或有跨段及跨叶现象[3]。

3.3治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肺癌一般首选手术治疗,对于早、中期肺癌及部分无明显禁忌的病人亦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是病灶呈结节状或肿块状、原发灶小、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明显、应首选化疗、再行手术、术后再结合化疗及其他治疗。因此,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的5年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 第1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617.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采用NP、G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迪注射液50ml静滴。21天1周期,2~3个周期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部分缓解23例(639%),稳定9例(231%),进展7例(179%),有效率639%,B组部分缓解16例(410%),稳定7例(179%),进展16例(410%),有效率4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吉西他滨 艾迪注射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27

肺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0%,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为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临床效果,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进行化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男48例(615%),女30例(385%),男女之比16:1,年龄32~78岁,平均568岁。其中腺癌46例(590%),鳞癌27例(346%),腺鳞癌5例(64%)。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所有患者在化疗前血象、肝功肾功能方面均正常,并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NP、GP方案化疗。NP方案:盖诺25mg/m2,第1、8天静脉推注,顺铂80mg/m2或卡铂300mg/m2,第2天静滴;GP方案2: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滴,顺铂80mg/m2或卡铂300mg/m2,第2天静滴。21天为1个周期,2~3个周期为1个疗程,至少观察1个疗程。观察组用上述方案化疗后把艾迪注射液5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化疗第1天开始,1次/日,连用15~30天1周期。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A组部分缓解23例(639%),稳定9例(231%),进展7例(179%),有效率639%,B组部分缓解16例(410%),稳定7例(179%),进展16例(410%),有效率4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不良反应: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肝肾功能受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讨 论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本病多在>40岁人群中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另外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70%~80%,就诊时约70%为局部进展的Ⅲ期以上患者3,而且肺癌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有的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疾病,不宜手术,故化疗成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艾迪注射液主要成分有人参、黄芪、刺五加,还有一味以毒攻毒药物斑蝥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人参皂苷能增强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功能,诱导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及增强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黄芪多糖能提高网状皮质系统功能,增强细胞、LAK细胞、NK细胞、IL—2抗癌活性。刺五加皂苷多糖具有与人参、黄芪类似的免疫增强及抗肿瘤作用,黄芪与刺五加合用时,抗肿瘤作用也明显增强5。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A组部分缓解23例(639%),稳定9例(231%),进展7例(179%),有效率639%,B组部分缓解16例(410%),稳定7例(179%),进展16例(410%),有效率4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刘叙仪,王洁,方健,等.35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2,5(6):416—419.

2 Georgoulias V,Ardavanis A,Tsiafaki X,et al.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versus docetaxel plus gemcitabine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phase Ⅲ randomized trial[J].J Clin Oncol,2005,23(13):2882.

3 毛旻,翁鸢,朱为民,等.DP与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21:87—88.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靶向;非小细胞肺癌;探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82-02

肺癌现已成为癌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最为常见,在发病早期没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被发现时大多已是晚期[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利用化疗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出了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利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分子细胞在生物学上的差别,运用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的生成、阻断信号的传导通路等方法,应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向,有效的遏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2]。在患者临床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我院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组42例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3例,年龄为32-69岁,平均年龄为(61.7±2.3)岁;女性8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63.4±2.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年龄为35-74岁,平均年龄为(60.1±3.6)岁;女性4例,年龄为33-78岁,平均年龄为(64.4±3.2)岁。42例患者中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的药物诺维苯+顺铂治疗,NVB用药方法为静脉冲入,将药物加40ml的水中,在11-15分静脉冲入,25mg/m2,每周1次,共2次,冲入后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每3周1次,DDP用药方法是静脉滴入,DDP75mg/m2,加入250ml盐水中,在60分钟静脉滴入,并给予水化,每3周1次。观察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主要以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为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药物,用药方法为饭前1小时或是饭后2小时进行口服,每天150mg,连续用药直到患者出现好转或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吉非替尼药物,用药方法为空腹或者与食物一同服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调整用药剂量。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肿瘤细胞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消失,治疗后存活1年以上。有效:患者的肿瘤细胞得到一定的控制,治疗后存活0.5年-1年。无效:患者的肿瘤细胞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或发生扩散,治疗后存活1个月或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靶向治疗主要以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为治疗药物,两者在临床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了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的症状;对照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脱发的现象,4例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4例患者出现了贫血等不良反应的症状,3例患者化疗无效改用靶向治疗,共1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 论

靶向药物治疗就是将有效的药物瞄准肿瘤的部位,延长用药的时间,在肿瘤部位保持比较高的浓度,能提升药物对肿瘤的杀灭。常规的化疗药物是对所有细胞进行杀害,不能精准的识别肿瘤细胞,所以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时也会牵连到正常的细胞,对患者产生了较大的毒副作用,而大多数的患者身体情况比较虚弱无法忍受化疗给患者带去的伤害。对患者进行靶向药物治疗时,能以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为靶点,结合其他的机制,有效的阻断肿瘤细胞的增长,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不仅治疗的疗效好,产生的副作用与常规的化疗相比明显减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细胞的生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基因突变会直接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的增加,加速了癌细胞的增长、转移、抑制了癌细胞的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极高,而它在肿瘤的发展和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近年来怎样对它进行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3]。研究最多的就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药物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这两种药物在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极大的关注,能对一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着显著、快速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二三线的治疗中对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如出现较严重的皮肤皮疹、脱水、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减少对患者用药的剂量或停止使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吉非替尼的用药剂量对患者有着一定的影响,250mg・d剂量的药物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与使用500mg・d剂量的疗效相似,对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在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药物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腹泻和皮疹,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2例出现腹泻、皮疹不良反应,但经治疗后好转。对照组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共1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其中3例患者在化疗无效后改用了靶向治疗。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药物的经济性与同类药物多西他赛进行对比后发现,治疗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的治疗率,且价格比多西他赛要低,所以利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是既经济实惠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靶向药物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为治疗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 李屹,张丽楠,刘永琦,等.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19):74-75.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4篇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

对于ⅢA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新辅助化疗源于以下观点[1]:①新辅助治疗减少原发肿瘤的肿瘤负荷。②能够控制局部治疗不能控制的病灶。③减少耐药癌细胞的数量,减少手术中血性播散和局部种植的发生率。④减少术后潜在转移灶的发生率。⑤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手术从病理上得到验证,并能对随后的治疗提供指导。⑥新辅助治疗有效的病例,其病灶缩小,在手术中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肺组织,新辅助化疗一般术前行2~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可改进之处。如化疗方案、剂量组合、最佳人群等。目前所报告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是基于以前MVP、NP、MNP等方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近年来的新方案如TP(紫杉类)、GP(健择)等,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地位在逐步得到认可。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辅助化疗

未完全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治疗,建议如能行再次手术者可采用手术切除,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应首先给予局部放疗或支气管腔内后装置放疗结合体外放疗,然后再辅以全身化疗,术后首先采用放疗或化疗一个疗程后即开始给予早期放疗,而后辅以化疗,以4~6个疗程为宜。

局部晚期NSCLC临床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化疗原发或继发耐药,其预后一直不理想。这组患者是肺癌多学科治疗中最为复杂,治疗方案最多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组。NSCLC术后辅助化疗是否改善生存仍争议不断,但是,几年来新药(吉西他滨、泰素、泰索帝、伊立替康、长春瑞滨等)组成的“第三代”含铂类肺癌化疗方案已经确定能改善进展期NSCLC的一些生存指标,但是至今还没有给出一个最优的方案。目前,已有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上述新药+铂类化合物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含铂类的方案,有效率在30%~40%,1年生存率40%左右。因此,含铂类方案连续治疗4~6周期成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人们关注,靶向治疗为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是一种能口服的小分子苯胺喹唑林类化合物[2~4],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高度靶向性。杨鹭等使用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9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该组研究认定91例晚期NSCLC治疗后CR为0,PR20.9%,疾病控制率(CR+PR+SD)63.7%、该研究还认为吉非替尼对经过反复多次治疗的晚期难治性NSCLC患者,有改善症状,增加疗效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研究显示,非吸烟者、女性、腺癌尤其是细支气管肺泡癌、东方人的患者使用Iressa治疗效果好。目前,在尚无预测Iressa敏感性有效手段的前提下,以上临床特征无疑是预测Iressa疗效的初步手段。

肿瘤血管抑制剂(VEGF)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肿瘤相关性出血;厄勒替尼(Erlotinib,Tarceva)是一种有效的、可逆的、选择性的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者认为Tarceva同Iressa类似,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不可否认,靶向治疗将成为本世纪肿瘤治疗最具潜力、最有希望带来突破的新疗法。

中药干预治疗晚期NSCLC

在我国中医药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有相当部分患者要求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林红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SCLC 199例[6],对照组215例,中药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日,28天/周期,榄香烯注射液,600mg/日,28天/周期康莱特注射液,100ml/日,28天/周期,间歇期予以中医辨证汤剂。中位生存期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12.03个月,疗效最好;西医治疗组8.46个月。研究显示,中药对化疗有显著减毒作用,是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用药。中药治疗能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确实能够起到治疗和辅助作用。

其他治疗

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支持治疗等,虽然这些治疗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说,疗效仍不尽人意,目前还不能同上述治疗相提并论,有些方法还在研究开发中。但它们也应该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将来攻克肺癌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宝惠.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34-40.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86-602.

3 路舜.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57-61.

4 Mendelsohn J,Baselga J.Status of epidermal growty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 Clin Oncol,2003,21(14):2787-2799.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肺癌;靶向治疗;护理

肺癌靶向治疗指基于患者基因型,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特异性杀伤肺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研究证实,肺癌靶向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化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2]。更重要的是,靶向治疗为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住院时间短或者不住院,仅进行门诊随访。这就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良反应护理等多方面积极作为,从而增强靶向治疗疗效并减少其毒副作用。

1 用药指导

服用靶向药物的方法:厄洛替尼150 mg口服,1次/d;吉非替尼1片(250 mg),1次/d。至少在进食前1 h或进食后2 h服用,服药前后1 h不再服用其他药物,并尽量进食,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3]。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使用胃酸抑制药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正常吸收。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片剂置于半杯饮用水中,无需压碎,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即可饮下药液,再以半杯水冲洗杯子后将水饮下,也可将溶解后的药液通过鼻饲胃管注入。如出现漏服现象,漏服后的第2 d不可补服。持续用药直到医生判断的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在用药期间均定期随访观察,并接受护理指 导[4]。

2 健康教育

靶向治疗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患者和家属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和认可,因此治疗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直接讲解,并利用文字、图片、观看录像等进行宣教。①让患者及家属消除对靶向药物的恐惧感,②也要使患者及家属对于靶向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5]。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树立全程化管理的理念,对服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化用药指导和随访指导。由于靶向治疗为口服药物,患者可能会在出院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次入院,而是通过门诊进行随访。这就要求在初次用药之前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健康教育,以免患者出院后不知如何进行病情的观察,出现毒副作用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3 心理护理

由于靶向治疗药物为口服药,且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患者及家属对该药疗效、经济负担均有较重的思想顾虑。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介绍该药的作用、副作用,在国内外使用的状况,并请接受过该药物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并且告诉患者者要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6]。同时做好家属情感上的支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始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使用靶向药物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如皮疹、腹泻、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其有心理准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 不良反应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学习熟知肺癌靶向治疗可能存在哪些并发症,并掌握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的技术。管理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最佳手段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良好的患者教育有助于减少毒性反应、使疗效最大化[7]。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反应、腹泻、口腔溃疡,少见而致命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间质性肺炎,详述如下。

4.1皮肤不良反应护理 皮肤反应是服用靶向治疗药物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皮肤皴裂,皮肤干燥和皮肤脱皮,皮疹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1 w出现,呈普通皮疹或痤疮样囊泡型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躯干和头皮,痤疮样囊泡型皮疹同时伴有轻中度的皮肤干燥和瘙痒[8]。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皮肤情况,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皮肤干燥和瘙痒,并详细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部位、范围。此时如果患者能耐受,无需停药,局部外用抗痤疮制剂,必要时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嘱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避免抓挠,勿用碱性肥皂和粗毛巾擦洗,局部禁擦刺激性药物。局部可用清水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嘱患者衣着宽松柔软,外出时避免强烈日光照射。对出现皮疹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9]。如果重度皮疹患者出现局部感染,则应嘱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应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局部应用百多邦软膏,暂停口服吉非替尼,可服用罗红霉素1 w,若症状缓解后可请医生评估是否可继续治疗。

4.2腹泻不良反应的护理 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腹泻发生率较高,在40%左右,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也有出现严重腹泻者,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观察并记录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和量,并立即报告医生。并报告医生,轻者可口服补液盐,或予思密达1 g冲服,3次/d,至腹泻停止;重者先口服易蒙停2片,以后每2 h口服1片,至腹泻停止12 h后停服[10]。对腹泻严重者监测水电解质情况,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平衡。全身症状明显者要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补液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包括血钾的监测。腹泻严重者可用高锰酸钾液坐浴,然后涂上红霉素软膏或抗菌药物软膏保护,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嘱患者着棉质内裤,入厕时嘱家属陪同,避免摔倒,便后注意清洗肛周并涂擦鞣酸软膏。进食高纤维素、高蛋白食物和足够液体,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产气、粗纤维、豆类、牛奶等食物。嘱患者多休息。

4.3口腔溃疡护理 口腔溃疡在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对于出现口腔溃疡的患者,护理的要点如下:嘱患者每日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的颜色,溃疡大小,有无出血等;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硬毛牙刷二次损伤溃疡部位;保持口腔清洁,于饭前、饭后漱口(应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预防口腔继发感染,也可以局部予口腔溃疡贴保护[11];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或口服肠内营养液,少食多餐,进食速度适中,戒除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溃疡。

4.4间质性肺炎护理 间质性肺炎是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少见但致命的不良反应。日本学者Okamoto et al报道了首例因服用吉非替尼导致严重间质性肺炎而死亡的病例。患者用药8 d后即出现呼吸困难,尽管给予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但仍于给药13 d后死亡。美国FDA的研究发现,在美国使用吉非替尼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其中约1/3患者死于间质性肺炎。预防EGFR-TKIs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关键。从护理的角度,一定要高度警惕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是否出现明显的气促、喘累加重,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则需要建议患者立即至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间质性肺炎。

5 总结

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的时代。肺癌靶向治疗是精准医疗的典型代表。在靶向治疗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护理人员更应该主动作为,熟悉靶向治疗的原理及可能伴随的毒副作用,从而主动出击,使患者第一时间发现副作用的存在并及时干预,从而增强靶向治疗的疗效的同时减轻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鑫,支修益.2009年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0,4(97):42-44.

[2]周道安.新编肺癌综合治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68-294.

[3]刘英,付萍.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干预及护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3):179-180.

[4]杨剑霞.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培美曲塞化疗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2):78-79.

[5]胡欣.应用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09,17(6):323-324.

[6]董俊玲,崔义才,孙振晓,等.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希望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89-190.

[7]腾英,赵金奇.24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易瑞沙分子靶向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2):252.

[8]黄霜,喻碌瑞,郝丽琼.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护理[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9,22(1):76-77.

[9]孙燕.分子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对策[J].癌症进展杂志,2009,7(4):387-391.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微小RNA-101;EZH2基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紫杉醇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055-03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疗效欠佳。紫杉醇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临床应用较广泛,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通过凋亡促使肿瘤细胞死亡,而凋亡抵抗是恶性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严重降低紫杉醇的治疗效果,因此有效提高紫杉醇促凋亡功能,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提高其疗效。microRNA是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是肿瘤学近年研究的热点,据文献[1]报道miRNA可改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该研究起止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5月,旨在阐明miR-101促进紫杉醇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现报道如下。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且预后通常欠佳[4-6],这种状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并未得到改善。紫杉醇是当前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一线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虽然其取得一定临床治疗成绩,但并不理想,若能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则有益于肺癌患者。因此,检测miR-101能否增进紫杉醇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研究显示提高miR-101表达或沉默EZH2基因均能促进紫杉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同时亦降低EZH2蛋白表达和增强Bim蛋白表达。先前文献研究显示Bim能增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而下调Bim基因表达则显著减少紫杉醇导致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死亡,此表明Bim是连接紫杉醇和凋亡之间的一个重要分子。EZH2已经被证实能通过后生性抑制Bim表达而减少肿瘤细胞凋亡。结合上述科研成果,研究结果提示miR-101调节紫杉醇诱导非小细胞肺癌凋亡的机制如下:由miR-101介导的EZH2低表达诱导Bim蛋白生成,因此增强紫杉醇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凋亡。

综上,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101能增强紫杉醇诱导的肺癌细胞凋亡。该研究结果提示miR-101和EZH2可能成为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潜在新靶点,有望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Esquela-Kerscher A, Slack FJ. Oncomirs-microRNAs with a role in cancer[J]. Nature Reviews Cancer,2006(6):259-269.

[2] Porkka KP, Pfeiffer MJ, Waltering KK, et al.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prostate cancer[J]. Cancer Research,2013,67:6130-6135.

[3] Cimmino A, Calin GA, Fabbri M, et al. miR-15 and miR-16 induce apoptosis by targeting BCL2[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0,102:13944-13949.

[4] Galardi S, Mercatelli N, Giorda E, et al. miR-221 and miR-222 expression affects the proliferation potential of human prostate carcinoma cell lines by targeting p27Kip1[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1, 282: 23716-23724.

[5] Gillies JK, Lorimer IA. Regulation of p27Kip1 by miRNA 221/222 in glioblastoma[J]. Cell Cycle,2007,6(16):2005-2009.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厄洛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82-03

肺癌属于多种肿瘤疾病中中死亡率、发病率均比较高的一种,而在肺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应用铂类联合长春瑞滨/健择/紫杉醇等第三代化疗药物这一种两药联合的方法,以发展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首选化疗方案,然而由于化疗的治疗效果已达到平台期,在改善预后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厄洛替尼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临床治疗中所应用的二线/三线治疗药物。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3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厄洛替尼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研究对象经诊断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共有20例男性患者与1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为30岁,平均(60.2±5.7)岁;3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2例腺鳞癌、16例鳞癌、12例腺癌;30例患者的肿瘤分期情况:6例为Ⅲb期,24例为Ⅳ期;30例患者的KPS评分均在不低于60分,其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30例患者均具有可测量的病灶。其中有6例患者未接受过化疗,原因是这6例患者无法接受化疗/不愿接受化疗,其余24例患者均有接受过化疗。在用药期间,30例患者除了有定期对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进行复查外,还定期对肿瘤病灶采取影像学检查,按时随访。

1.2 治疗方法

给予30例患者应用厄洛替尼(盐酸厄洛替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J20090116,规格:150mg)进行治疗,每次口服150mg,服用时间为进食前的1h/进食后的2h,每日1次,若患者出现病变进展、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则终止治疗。治疗期间,需叮嘱患者戒烟,同时还需对肝功能进行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估标准

以1.0版本的RECIST标准作为近期疗效的评估依据,将疗效标准分为4个等级,按有效~无效的顺序,分别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疾病稳定);PD(疾病进展);厄洛替尼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的计算方法分别为CR+PR与CR+PR+SD。3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其中,由服用厄洛替尼开始至疾病发生进展之间的时间为肿瘤进展时间。由服用厄洛替尼开始至患者发生死亡的时间为中位生存时间[2]。

毒副反应:以美国NCI(national cancer insitute)癌症研究中心就毒副反应制定的评价标准作为本次研究毒副反应的评估标准,将毒副反应等级分为0~Ⅳ级[3]。

2 结果

2.1 本组30例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

通过给予30例应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经治疗后,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1例PD,12例患者SD,7例患者PR,0例患者CR,治疗有效例数为7例,占总人数的23.33%。病情得到控制的例数为例,占总人数的63.33%。具体见表1。

2.3 本组30例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

经过治疗后,30例患者均接受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0.69±3.21)个月,其中30例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67±0.63)个月。

2.4 本组30例患者用药后的毒副反应情况分析

患者在用药后,其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以及皮疹等,程度均不严重,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得到缓解。具体见表3。

3 讨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不少患者在诊断出该疾病时,通常癌症已发展到中期/晚期的阶段。现阶段,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以含铂双药联用的治疗方案为化疗首选方案,该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较为显著。在进一步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方案的影响下,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铂类药物所导致的疾病进展、疾病复发等不良事件也随着受到了大家的关注[4]。为此,临床相关医学研究者开始寻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案。其中,分子靶向药物的目的并非是将肿瘤细胞杀死,此种药物是将部分肿瘤细胞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表达分子、高表达分子等作为作用靶点,从而达到抑制其的发展与转移,同时诱导其凋亡,降低正常细胞所受到的杀伤作用[5]。

厄洛替尼属于分子靶向药物中的一种新型药物,临床上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治疗。厄洛替尼的作用机制包括2个方面,一是对络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活性化等进行抑制,二是与嘌呤核苷三磷酸对表皮因子受体胞内部分进行竞争性结合[6]。此外,该药物对细胞周期对于蛋白P27表达的抑制起到一定的诱导效果,从而使肿瘤细胞在G1期停滞。通过体外的实验观察用药后,可诱导其发生凋亡。在相关的临床实验中,通过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厄洛替尼发现,通过化疗失败的731例Ⅲb患者或是Ⅳ期患者,通过接受厄洛替尼(或是安慰剂)进行治疗后,其中位生存期分别达到6.7个月、4.7个月,其1年生存率则分别为31%、22%[7]。目前,相关研究发现应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以女性患者、不吸烟患者较具优势,尤其是亚洲人群以及肺泡癌患者[8]。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3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该药物对于患者病情的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3.33%与63.3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67±0.63)个月。通过应用厄洛替尼进行治疗后,患者所获得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BR.21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表明了厄洛替尼较适用于国人。此外,通过研究结果可看出,厄洛替尼可有效缓解与改善患者的各种不良症状,优化其生活质量。另外,结果表明,应用厄洛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进行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毒副反应,尤其是恶心呕吐与皮疹等反应,但该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程度均不严重,在进行对症治疗后,可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厄洛替尼,有明显的疗效,虽然治疗期间会引发多种毒副反应,但总的来说,毒副反应较为轻微,可进行治疗,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湛永滋,黄昌杰,黄剑峰.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防治研究,2010,37(4):461-462.

[2] 唐勇,王治华.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6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2):175-176.

[3] 王同杉,孙婧,高雯,等.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12):1287-1290.

[4] 赵敏敏,李婉萍,申传厚.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23(6):495-496.

[5] 王琳,杨宁蓉,钱军,等.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7):7-10.

[6] 汪小沅,石远凯.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0,8(1):29-32.

[7] 张华勇,吴,李俏敏,等.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4-26.

小细胞肺癌范文第8篇

反应。方法:将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和顺铂组(DC组)42例及吉西他滨和顺铂组(GC组)42例。同一方案治疗2个周期评估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评价入组的84例患者的近期疗效,DC组和GC组有效率分别为45.2% 和40.5%,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多西他赛加顺铂与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两者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以用于临床一线治疗。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顺铂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054-03

A study of cisplatin plus docetaxel or gemcitabine in treating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I Jingj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Henan Provincial Hospital,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DC and GC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84 cases with advanced NSCLC were randomized devided into two groups,42 cases received the DC regimen chemotherapy and 42 cases received the GC regimen chemotherapy.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evaluated after two cycl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DC group and the GC group was 45.2% and 4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major toxicities w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reaction. Conclusion: The DC and GC regimen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NSCLC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Both the curative effect are the same. The toxicities are tolerable and it can be used as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ocetaxel; Gemcitabine; Cisplatin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多数发达国家及我国城市人口中,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85%[1],多数患者在确诊NSCLC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选择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尽管新的化疗方案不断出现,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依然较差[2]。笔者整理本科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晚期NSCLC的患者资料,观察并比较多西他赛加顺铂组(DC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C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8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SCLC的患者;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7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正常,预期生存期3个月以上,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为63岁,腺癌46例,鳞癌34例,腺鳞癌4例,根据TNM分期Ⅲ期48例,Ⅳ期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多西他赛+顺铂组(DC组)42例;吉西他滨+顺铂组(GC组)42例。两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病理分型及肿瘤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DC组:多西他赛75 mg/m2,溶于0.9%NaCl溶液250~500 ml中,静滴大于1 h,d1;顺铂30 mg/m2 溶于0.9%NaCl溶液250 ml中,d 1~3 。在多西他赛治疗前1 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 mg Bid,持续3 d,多西他赛滴注时进行心电监护。GC组:吉西他滨1000 mg/m2,溶于0.9%NaCl溶液150 ml中,静滴30 min,d 1、8;顺铂 30 mg/m2 溶于0.9%NaCl溶液250 ml中,d 1~3。以上两种方案均以21 d为1个周期,化疗前予止吐药物应用。如患者白细胞减少明显则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同一方案的治疗。

1.3 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断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CR+PR为有效(RR)。不良反应评价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分为0~ Ⅳ 度。治疗过程中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每周1~2次,每周期至少检查一次心电图。详细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疹、乏力、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2.2 不良反应

两组接受化疗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GC组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76.2%(32/42),DC组为81%(34/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其中DC组出现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占31%(13/42),而GC组出现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9.5%(4/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但GC组发生Ⅲ~Ⅳ度血小板减少者26.2%(11/42)明显高于DC组12%(5/42)(P0.10)。

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恶心、呕吐和乏力是最主要的反应。DC组和GC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7.1%(3/42),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的出现以DC组更为常见,为51.4%(22/42),GC组仅为19%(8/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以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含铂类的化疗方案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症状控制,提高生活质量。现已有多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新药进入临床,这些药物包括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喜树碱类似物(伊立替康、托泊替康)和吉西他滨。应用这些药物联合铂类化疗,总有效率为25%~35%,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1]。

吉西他滨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抗癌药,吉西他滨经核苷激酶作用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及三磷酸核苷,能抑制DNA合成,主要作用于G1/S期细胞,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而顺铂和吉西他滨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两者的细胞毒作用,提高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3]。文献报道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SCLC的有效率为31% ~54%[4]。

多西他赛是属于紫杉类化合物抗肿瘤药。通过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体外抗癌活性是紫三醇的1.3~2.0倍[5]。有文献报道多西他赛与紫杉醇有不完全交叉耐药,即紫杉醇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仍可对多西他赛有效[6]。多西他赛与顺铂联用有协同和叠加作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已作为状态评分较好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7]。文献报道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有效率为32%~44.4%[8-9]。

在本研究中,笔者应用多西他赛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分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42例,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其有效率分别为45.2%和40.5% ,两方案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的DC和G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有效率基本相符。

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两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DC组出现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占31%,有文献报道认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多西他赛剂量限制性毒性[7],GC组发生Ⅲ~Ⅳ度血小板减少者占9.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中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出现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发生Ⅲ~Ⅳ度血小板减少者予输注血小板并应用重组人IL~11后恢复正常,顺利完成化疗。在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恶心、呕吐和乏力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乏力在DC组更为常见。DC组未有患者出现皮疹,与其化疗前口服地塞米松有关,而GC组3例患者出现皮疹,可在化疗前预防性应用抗过敏药物以减少皮疹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加顺铂组(DC组)和吉西他滨加顺铂组(GC组)治疗晚期NSCLC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且两者的疗效相似,可以做为临床一线治疗。

[参考文献]

[1]NCCN中国版专家组.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版)[EB/OL].http//省略/cn/Adaptation.aspx?CatorID=51&KoID=6&Opsition=2010.

[2]Carney DN.Lung cancer-time to move on from chemotherapy[J].N Engl J Med,2002,346:126-128.

[3]杨亚冰,田丰,李勇猛.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34-135.

[4]Manegold C,Zatloukal P,krejcy K,et a1.Gemcitabine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Invest New Drugs,2000,18(1):29-42.

[5]宋海平,王颂平,孙翠萍,等.多西他赛及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7):531-534.

[6]Davies A,Lara PN,Make PC,et a1.Docetax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eview[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3,4(4):553-565.

[7]Chu Q,Vincent M,Logan D,et a1.Taxane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 d practice guideline[J].Lung Cancer,2005,50(3):355-374.

[8]徐建芳,刘驯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7):1269-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