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干细胞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1篇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一年内百万人中会出现13.3~45.9人脊髓损伤,我国一些城市发病率更高。脊髓损伤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同时也适合考虑用干细胞移植治疗。我们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最小年龄为2岁,最大年龄为60岁,受伤后到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时间,最短的为3个月,最长的为15年。

干细胞移植疗效好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修复损伤的脏器和组织。而且自身干细胞移植没有免疫排斥反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的疾病多有惊人的效果。

美国研究人员2008年就已指出,脊髓损伤后,如果脊髓中的干细胞被诱导分化成更多的愈合细胞和较少的疤痕细胞,将有望开发出一种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新法。

在手术、药物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和合并症的预防基础上,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提取相应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再大量扩增,通过短期培养,移植回患者体内或损伤部位,来修复和代替受损或坏死的组织细胞。被移植到患者体内的干细胞,就像种入身体的种子,在血液循环微环境调节下“入乡随俗”,分化为正常的组织细胞,从而改善或恢复患者截瘫部位的部分功能。

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将产生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改善脑、脊髓局部的微环境,增强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力量,肢体的运动功能较术前有所提高。

多数患者感觉平面下移,皮肤温度恢复到接近正常。由于植物神经功能损伤而导致的性低血压、排汗功能障碍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尤其是高位颈髓损伤患者,体温调节接近或恢复正常。对于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大小便障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如严重的便秘得到缓解,大便容易解出,能够更好地感知和控制小便。

使干细胞移植更简便

以往做脊髓干细胞移植,需要通过手术切开的方法,暴露脊髓损伤部位及其上下两端的部分正常脊髓组织,在直视下进行细胞移植。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但也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等不足。

头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是主要针对高颈段脊髓损伤独创出来的一种干细胞移植方式。通过头部立体定向注射的方法,将干细胞移植到皮质脊髓束走行的附近脑功能核团内,通过影响皮质脊髓束,从而影响受损伤的脊髓。此外,还可以采用静脉干细胞移植术,将制备好的干细胞悬液通过静脉进行输注治疗,使干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对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瘫痪肢体肌肉组织起到营养调节作用,但多为头部或腰椎穿刺干细胞移植术的辅助治疗。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2篇

近些年,随着干细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种干细胞在KF临床治疗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BMSCs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KF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通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的结合,BMSCs在KF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9年,T觟gel等[15]使用自体和异体的BMSCs对AKF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异体治疗未出现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由此可见,BMSCs在异体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研究人员指出,BMSCs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aldas等[16]采用牛心包膜为支架,在支架材料上接种BMSCs,将复合物移植至大鼠CKF模型中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所移植的BMSCs可参与组织的修复,同时抑制病情恶化,而且有助于机体肾功能的恢复。郭琦等[17]通过在体外模拟AKF的微环境,对BMSCs进行刺激,研究发现,在BMSCs中,BMP鄄7、IL鄄10、HGF等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均上调,表明KF的微环境可进一步提高BMSCs的分泌功能,促进BMSCs对肾脏组织发挥更好的修复作用。最近,Yuen等[18]等通过体内外研究发现,在CKF过程中,BMSCs对维持器官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他们的研究中,BMSCs可通过抑制肾损伤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茁(transforminggrowthfactor茁,TGF鄄茁)和血管紧张素鄄域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对CKF,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肾脏组织纤维化进程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2BMSCs治疗KF的优化模式

通过上述内容可见:BMSCs对KF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即这种干细胞技术确实能起到修复肾脏组织结构,降低损伤程度,维护肾脏功能的作用。然而,尽管单一的干细胞治疗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尚未达到最佳的水平。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BMSCs对KF的治疗效果,提升BMSCs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最近,Liu等[19]通过将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鄄poietin)和BMSCs同时用于KF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BMSCs对该疾病治疗效果,特别是提高了BMSCs的迁移水平,同时发现,肾脏组织中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鄄1(stromalcell鄄derivedfactor鄄1,SDF鄄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激活BMSCs中PI3K辕AKT和MAPK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都可能与细胞迁移效果的改善有关。同时,另外一个研究组采用维生素E与BMSCs联合的模式治疗AKF,结果显示,联合模式的治疗效果较单一干细胞模式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肾脏的肿胀程度及部分与肾脏功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善方面,联合治疗组较单一干细胞治疗组更具优势。但是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发现:维生素E与BMSCs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二者在KF治疗方面也无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组治疗效果的改善可能是二者独立作用结果[20]。Zhou等[21]研究发现,在CKF发病过程中,患者的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而在给予BMSCs治疗的同时辅助以维生素D,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3BMSCs对KF的治疗机制

在BMSCs治疗KF的治疗机制方面,研究人员也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目前认为,BMSCs对KF的治疗原理可能是BMSCs分化为肾脏细胞而发挥治疗作用,也可能是BMSCs非分化机制(如BMSCs的分泌作用)参与肾脏的相关功能修复,但是,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修复机制,尚存在一定的争议[22鄄24]。在非分化修复机制研究方面,Gatti等[25]采用差速离心法从BMSCs中分离其分泌的微囊泡,并用这种微囊泡对大鼠AKF辕CKF模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证实了旁分泌在肾源性修复中的重要作用。Zarjou等[26]通过从基因敲除鼠中分离不表达血红素加氧酶鄄1的BMSCs,结果显示,BMSCs对肾损伤的修复效果明显降低,由此表明了BMSCs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的重要性。最近,Cheng等[27]采用顺铂诱导大鼠的AKF模型,并将BMSCs移植至大鼠腹腔内和肾脏包膜下,结果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进一步将BMSCs通过静脉注射途径注入动物体内,一段时间后进行干细胞定位,结果发现大多数BMSCs存在于肺部的毛细血管中,少部分存在于肾脏组织中,且细胞活性较差,不能长期存活,由此说明非分化机制在KF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分化修复机制方面,国内外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我国学者刘翔等[28]首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他们建立了雌性大鼠的KF模型,同时移植雄性大鼠的BMSCs进行治疗,并通过激光切割技术获取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基因组中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来确定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显示,在KF模型所取标本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大部分细胞可见Sry基因的存在,该结果表明,BMSCs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的一个来源。Jia等[29]采用缺血再灌注法诱导AKF模型,并对BMSCs进行绿色荧光标记后注入动物模型体内,进行在体治疗,结果表明,BMSCs可进一步分化为Sca鄄1+或c鄄kit+的肾脏干细胞,从而参与肾脏组织的修复,特别是在使用BMSCs进行治疗时,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鄄stimulatingfactor,G鄄CSF),可进一步提高BMSCs向肾脏干细胞的转化效率,促进BMSCs通过分化机制修复肾脏组织。

4展望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翼状胬肉; 干细胞移植;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7-01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可致盲,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我们根据干细胞理论和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1~2],采用显微镜下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68眼(复发胬肉7例7眼),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5~73(平均59)岁,病程4~18(平均11)年。胬肉头部侵入角膜3~6mm,局部无活动性炎症。

1.2 手术方法:2%的利多卡因做胬肉局部浸润麻醉,在显微镜下去除所有纤维增生组织,于对侧取健康角膜缘组织片, 将植片移至术眼角、巩膜缘处展平,用10/0尼龙线对位间断缝合并固定于浅层巩膜。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隔日换药, 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5天拆线,随诊6~12个月。

2 结果

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畏光、异物感等症状。1周后逐渐消失。在裂隙灯下观察术后植片明显水肿,充血明显,大部分角膜上皮愈合;术后第3天,植片水肿减轻,角膜上皮基本愈合;第7天植片血供良好,水肿消退,角膜逐渐透明,部分角膜创面留有薄翳;术后1个月,结膜愈合良好,角膜透明或部分留有永久性角膜薄翳;术后视力多有提高或不变。术后术后随访6~12个月,68例(68眼)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3],以结膜下纤维血管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眼表疾病[4],其形成是自体和环境因素使角膜缘部结膜血管和结膜上皮组织发生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所致[5]。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未明, 对角膜缘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障碍有关[6]。目前认为翼状努肉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尘、烟雾等造成鼻、颜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被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能在角膜前弹力层与上皮基底层之间长人角膜且向中心生长移行,此外受损的千细胞还可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7]。角膜缘屏障下降,致使结膜纤维血管变性组织增生,而形成胬肉。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的 Vogt 栅状皱纹(POV) 区, 是角膜上皮增殖和分化的源泉,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8]。角膜缘干细胞是维系角膜上皮完整性的后备力量,角膜上皮的修复完全依赖于角膜缘干细胞分化修补,而角膜干细胞的损伤、丢失是诱发胬肉组织长入角膜的关键因素[9]。

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在切除胬肉结膜下组织及清除角膜表面附着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时已使角膜缘干细胞受损,角膜上皮的修复出现障碍,角膜切口迟缓愈合加上反复糜烂造成胬肉复发。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修补了角膜缘组织缺损,可有效地抑制角膜血管化及胬肉的复发。手术中应注意: ①角膜创面的切除必须认真细致,确保创面不遗留残余组织,为角膜上皮的修复提供良好环境。②取植片时尽量靠近角膜缘,带角膜缘组织的结膜移植片要薄。植皮移到缺损区时,植片要与缺损区紧贴,缝线固定在浅层巩膜上。③术后2周内局部滴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眼液,对减轻术后反应、促进愈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④以往认为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只有在进行期胬肉或已遮盖到瞳孔,影响视力才是手术适应症。而用此手术方式,术后可控制其复发,使手术时机提前,不必等到瞳孔区才手术,避免遗留角膜薄翳影响视力。

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后未见有引起巩膜溶解,角膜穿孔,突发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我们认为显微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可重建有功能的角膜缘。通过移植角膜干细胞的增生分化及细胞的向心性移行,来修复角膜创面,有效防止胬肉的复发。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无排斥反应,组织来源丰富,是治疗翼状胬肉减少复发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丁功奎,郑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78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4):270 271

[2] 袁海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5):356

[3]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4] 欧良,廖悦英,夏云开,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4):269

[5]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19

[6] Dekarisl, GabricN, KaramanZ, etal. Limb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 for recurrent pterygium [J] EurJOphthalmol, 2002, 12(3): 177 -82

[7] 荣喻,童钟,王刘英,等。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对比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6,14(1):34-36

[8] 吴欣怡, 主编.角结膜疾病学[M].第 1 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

[9] 付立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1(6):4404-4405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干细胞 移植 抗衰老

【Abstract】Stem cells are one of the major hot spots of today’s cell biology. This review statement the Anti-aging effects of stem cells.

【Key word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ti-aging

衰老是人类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的数量减少,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下降,提示干细胞生理性衰老可能是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1]。衰老程度可通过外观、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相关指标、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进行检测。如反映抗氧化能力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含量等。SOD是机体内重要抗氧化酶之一,其活力和含量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丙二醛能引起突变使细胞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以此反映体内自由基产生和老化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抑制丙二醛生成并增强SOD活性而对抗衰老。所有这些因子的改变均由于其特定的功能细胞老化、功能下降,及没有足够的干细胞对其进行及时更新所致。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子代干细胞,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医疗技术被《科学》、《自然》等杂志评为21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是攻克各种传统医学力所不及的重大疾病的一种崭新的医疗技术。2007年英国科学家Anastasia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成体干细胞对人体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成体干细胞减少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2009年罗利民等[2]以新生儿脐带血分离出的间质干细胞,通过尾静脉输入60Coγ射线照射组小鼠体内,照射后当天再次输注人脐血间质干细胞,证实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辐射造成的脾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脾脏细胞分裂增殖,加速脾脏细胞修复。

同年李艳菊等[3]采用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模型,由大鼠尾静脉输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3×106个,每周1次,共4次。实验证实MSC回输到衰老大鼠体内能够归巢到肾脏组织,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所以MSC分泌VEGF可能是其抗肾脏衰老的机制之一。

2010年李军等[4]将胎鼠源干细胞连续3次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超声检查心脏,检验SOD活力、丙二醛含量、GSH-PX活力,各器官做解剖学检查及组织学衰老程度比较评分。结果示移植组小鼠存活日期明显长于对照组,移植3个月后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心脾质量指数,器官组织学衰老程度评分结果以及血生化指标皆优于对照组,证实移植小鼠胎鼠源干细胞能有效地延缓小鼠衰老进程。

杨春等[5]将脂肪源干细胞(ADSCs)经尾静脉输入亚急性衰老治疗组大鼠中,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NO、IL-2水平及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证实异体移植ADSCs可有效增强大鼠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D-半乳糖诱发的大鼠衰老。

许婷婷等[7]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入小鼠体内,6个月后观察比较骨髓切片及PPARγ蛋白表达情况,切片显示实验组骨髓脂肪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 PPARγ蛋白的表达量也较低,实验证实脐带MSC作为一种新来源的MSC,能抑制小鼠自然衰老进程中骨髓的脂肪化,有望应用于抗衰老研究。

综上五个临床实验研究,几乎得出相似的结果:对于进行干细胞移植以抗衰老在动物身上是可行的。实验表明注射干细胞后血清SOD、NO、IL-2水平及脾脏指数均有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器官组织学衰老程度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虽然在诸如鼠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种属差异、免疫反应、怎样控制细胞的增殖,部分移植的干细胞发展成脑瘤[8]以及利用胚胎干细胞存在着社会学及伦理学方面等问题,但这些都不能抹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希望。虽然干细胞作用机制、细胞类型、移植方式、移植时机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公布,我们有望看到干细胞移植可使人们延缓衰老,改善衰老的组织器官,而使这种获益是确定的、持续的、安全的,可以在临床中放心应用仍需要大家的努力。虽然我们仍旧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是干细胞移植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治愈此种疾病的希望。

人体整个生命过程就是支持与储备系统的不断消耗过程,干细胞以其特有的多潜能分化性质,可使衰老或病态器官组织重新恢复健康,而人类就有望同时拥有长者的智慧及青春的活力。多利羊的成功,使我们坚信这些设想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7、8]。

参 考 文 献

[1]张敬军,刘焯霖.《干细胞的应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 ,20(8) :1522-1526.

[2]罗利民,布林.《人脐血间质干细胞静脉输注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脾脏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3卷第1期.

[3]李艳菊,胡亮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对大鼠肾脏衰老的影响》中华肾脏病学杂志2009,25(3):241-242.

[4]李军,张洹.《移植胎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抗衰老作用》生理学报2010,62(1):79-85.

[5]杨春,李东飞.《异体脂肪源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的抗衰老作用》解剖学报2010,41(1):87-92.

[6]许婷婷, 周艳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自然衰老过程中骨髓脂肪化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4):816-818.

[7]Gretchen V.Rat brains respond to embryonic stem cells[J].Science,2002,295(5553):254-255.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5篇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轻者影响外观或引起不规则散光,重者严重影响视力。目前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最常用的方法。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很多,但易复发,术后复发率为20%~70%。2003年6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98例(198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翼状胬肉病人198例(198眼),男74例(74眼),女124例(124眼);年龄41~65岁,平均53岁。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时间2~25年;胬肉侵入角膜2~6 mm。术前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福平滴眼液治疗至胬肉无充血。

1.2 手术方法

局部麻醉,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

1.2.1 切除胬肉 距胬肉头部1 mm水平剥离胬肉至角膜缘部,彻底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至泪阜部,将胬肉自根部切除,剥离胬肉时应在同一层面上,力求做到角、巩膜创面平整光滑,巩膜表面适当止血,剪掉胬肉头部的结膜,使角膜缘外暴露2~3 mm的巩膜裸露区。

1.2.2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从术眼上方9:30~11:30角膜缘处取2~3 mm带结膜组织的角膜缘干细胞,前界达透明角膜内0.5~1.0 mm,宽度根据病变区的大小而定,将植片上皮面朝上,角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侧相吻合,用100尼龙线将移植片其余三边与结膜创缘对应缝合,缝合时将移植片的4角固定缝合于浅层巩膜上,使移植片完全平铺于植床上,并完全遮盖巩膜裸露区。取材区的创面,根据其大小,可将球结膜分离前移,缝于角膜缘处浅层巩膜上,或不予处理,等待结膜自行愈合。

1.2.3 术后处理 术毕,应用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无菌棉签轻轻将植片下的液体压出,包术眼,隔日换药。角膜上皮恢复后,开始滴抗生素及科恒滴眼液,术后10 d拆线。拆线后每月随访1次。

1.2.4 疗效观察 治愈:角膜光滑透明,无新生血管或结膜样组织增生。复发:新生血管或结膜样组织增生,重新长入角膜。

1.3 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早期(1~4 d)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痛、流泪、异物感,早期移植片轻度水肿,2~3 d角膜上皮开始由移植片向角膜中心移行生长,且异物感明显好转,10 d拆线时水肿消退,上皮覆盖整个角膜创面,角膜透明。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190例治愈,8例复发,治愈率约4%,眼球运动正常,无感染、移植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2 讨

翼状胬肉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很多,但复发率高,所以对翼状胬肉的治疗关键是如何解决术后的复发问题。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不仅能为病变区角膜缘提供健康的上皮来源,使角膜恢复正常的透明性,而且还可以为病变区结膜和巩膜提供正常的上皮干细胞,从而有效地阻断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防止胬肉复发[1]。陈海珠等[2]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为3%。本文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198眼,复发仅8眼,约占4%,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的治疗体会是: 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不存在排斥反应,移植片成活率高,避免了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眼压等不良反应。②术前常规应用科恒及利福平滴眼液以控制炎症,胬肉充血时不予手术,以减少胬肉的复发。③切除胬肉时应尽可能地将角膜上的胬肉组织剥离干净。④角膜缘干细胞宜取自角膜缘上方或下方,因为上方和下方是干细胞最丰富的地方。对于因沙眼或外伤导致角膜缘干细胞破坏较重时,我们一般不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而应用羊膜移植术,也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⑤植片的大小应与植床大小一致,植片上皮面朝上,角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吻合,植片要平整地固定于植床上,各边缘不能内卷,以防止植片愈和不良、坏死及结膜囊肿的发生。 ⑥术后用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不用抗生素眼膏,以防止眼膏浸入植片下,影响植片的愈合,而术后眼痛、异物感所导致的流泪,泪液中的溶菌酶、补体等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本文198例(198眼)无1例发生感染及植片的脱落坏死。

综上所述,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材容易,不受供体的限制,无排斥反应,手术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复发率低,适合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6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导致其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受到破坏后,使患者股骨头出现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1]。在刚患病时,主要发生在患者的股骨头负重区,并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坏死,在受到修复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股骨头结构改变,出现股骨头塌陷、变形、关节炎症及功能障碍的现象[2-3]。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认知的不断提高,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4]。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1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1.1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

临床中有关股骨头坏死的病因阐述已经多达40余种,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5]。一种为创伤性病因,常见于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以及髋臼骨折等;一种为非创伤性病因,常见于酒精中毒、激素、高血压、血红蛋白病、高尿酸血症、红斑狼疮以及各种血色素病等。其中激素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主要是因为人体在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后,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血液出现高凝低纤溶状态,这会使得股骨头静脉中发生血栓,股骨头静脉压增高后,会引起动脉血流受损,使股骨头骨细胞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最终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现象发生[6]。

1.2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一个共同发病机制。不管是对于原发性股骨头坏死,还是继发性股骨头坏死,引起其出现病理演变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3个方面,病因、生物力学作用及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骨的有效重建效率及平衡关系。其中病因会造成患者股骨头微循环损害,使其骨细胞或骨髓组织等出现坏死的现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下降[7]。当患者的股骨头出现坏死时,会增强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吸收[8]。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中胚层,其居于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在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或相关理化条件下,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肌细胞以及软骨细胞等。除此之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表达多种基因的特点,可分泌出多种成骨活性因子,这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9]。

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长因子

通常情况下,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还需要多种生长因子进行参与。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内源性生长因子很难满足修复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因此还需要借助外源性生长因子。临床中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以通过适当引入生长因子的方式有助于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修复,使其缺损部位能够得到重建,最终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生长因子包括血管生成素1、骨形成蛋白2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临床中在为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及分期。既往临床通过X线将股骨头坏死分为4期,还包括山本5期分法及松野5期分法等。但是以上分期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1997年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设立了国际骨坏死的相关坏死标准。这种分期方式可以有效反映其骨坏死的面积及部位等,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10]。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移植方式4.1 髓芯钻孔减压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临床中在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治疗时,显示股骨头内高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骨内循环具有腔室内性质,随着正常的组织液以及造血组织等各种原因致其体积增大后,使得髓腔内压发生增高现象,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及静脉血流瘀滞等病理变化。对此,临床试验证明髓芯减压术可以及时减少股骨头髓腔水肿,同时还可以刺激减压针周围的血管形成,最终有利于延缓骨坏死的进展。虽然利用髓芯钻孔减压可以有效延缓骨坏死的进展过程,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股骨头坏死的现象,若其骨内压继续升高后,则会使得股骨头出现塌陷的现象。但在髓芯钻孔减压的同时通过减压通道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并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在其中,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骨内高压的现象,并且可以为股骨头修复提供种子细胞,有利于促进新骨生成。贾骏麒等[12]研究显示放射线可以通过诱导TGF-β1合成进而刺激NOX4表达升高,促进BMSCs向肌成纤维细胞发生分化,参与形成了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理表现。张景义等[13]研究显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降低股骨头塌陷发生率,值得应用。

4.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方式为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后,主要可以起到几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疏通病变的股骨头内血管,改善静脉回路现象,使其促进股骨头的血供。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改善股骨头坏死部位或其周围的血循环,并为其提供良好的血供环境。第三个作用是可有效保护其局部血管内皮,有利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及血管增生等。江锋等[14]研究显示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可防止股骨头病变及塌陷。彭威等[15]研究显示Arpin蛋白的表达会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增加宿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至骨缺损部位,从而提高骨修复效果。

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骨组织的工程技术主要是利用生命科学及工程学的技术及原理来进行设计、构造以及培育活细胞,以此来研究生物替代物,最终应用于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及重建中。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可以利用胶原、珊瑚复合用于股骨头坏死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可以为生长因子提供良好的载体,能够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有效的分化。第二个方面:使用支架后可保证股骨头坏死的部位拥有高浓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小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热点,并且受到了广大学者及医者的关注。不同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是否一样,以及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组织学或生物学上面的差异等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使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代志鹏,王东辉,焦竞博,等.微小RNA-219a-5p通过靶向卷曲蛋白4抑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2):305-308.

[2]李晨琳,蒋倩,徐光宙.不同浓度牡蛎蛋白肽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1,19(1):6-11.

[3]李欠欠,王苏丽,邢飞,等.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1,25(1):15-25.

[4]钟媚共,阮晓红,郑明珠,等.补骨脂定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J].医药导报,2021,40(1):28-34.

[5]皮燕燕,何霞,胡岚翔,等.脑红蛋白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3):73-76.

[6]苏,相蕾.颅骨与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20,60(8):24-28.

[7]张飞,王蕾,彭吾训,等.p53和Parkin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抵抗凋亡和衰老促进干细胞修复股骨头坏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0,37(11):2015-2019.

[8]张沛,卢宝全,杨洁.异甘草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梗死大鼠中的保护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3):305-310.

[9]周航,李同林,宫帅.利拉鲁肽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5):523-529.

[10]周天胜,董轩,潘士锋,等.白细胞介素-1βsiRNA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20,52(3):130-135.

[11]余杰锋,邝立鹏,张炜,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蛋白胶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5):1029-1031.

[12]贾骏麒,赵路,陈媛丽,等.TGF-β1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发病过程中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3):428-432.

[13]张景义,白玉,杨昊飞,等.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0,37(10):1915-1918.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7篇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脑缺血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溶栓、抗凝及应用神经保护剂等,但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修复受损脑组织。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移植研究中,尤其是对于脑缺血等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作为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之一,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好、来源丰富、不存在胚胎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又可用于自体移植,免除了宿主可能的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

1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2〕和多向分化能力〔3〕。在生理稳态情况下,体内大多数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在体外补充适量血清的培养液中,它们能贴壁生长,表现出旺盛的有丝分裂活动和增殖能力。大量研究证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4,5〕、成软骨细胞〔6〕、成肌细胞〔7〕、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同时骨髓基质干细胞还可以向外胚层的神经细胞〔8〕和内胚层的肝细胞分化〔9〕。骨髓基质干细胞是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等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理想的细胞来源〔10〕。

2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主要有三种: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培养筛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法。①密度梯度离心法,是根据骨髓中细胞成分比重的不同,利用细胞分离液通过离心分层,将有核细胞和血细胞分离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所得骨髓基质干细胞纯度较高,对活性影响小等特点。②贴壁培养筛选法,即根据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贴壁生长而血细胞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的特性上的差异,通过定期换液除去不贴壁细胞,从而达到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目的。此法操作简单,但获得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纯度低,混杂细胞较多。③流式细胞仪法,是利用免疫学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识别已标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将所需细胞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此方法试剂、仪器价格昂贵,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分选过程中可造成细胞损伤和死亡、经过此法分选的细胞出现增殖缓慢等问题,目前尚未广泛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培养目前多采用贴壁细胞培养法。培养条件为利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的LDMEM培养基,置于37℃、5% CO2、80%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

3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途径、移植数量、移植时机

3.1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途径

目前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途径有3种:静脉途径、动脉途径、脑内局部注射。①静脉途径:静脉输入骨髓基质干细胞选择性迁移至脑缺血区的机制可能为血脑屏障的破坏有利于骨髓基质干细胞选择性进入缺血半球,卒中后局部的微脉管系统表达黏附因子吸引炎性细胞及血管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损伤区迁移〔11〕。②动脉途径:可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直接经缺血侧颈内动脉注入。其较脑内注射侵袭性小,较为安全,移植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率也较脑内注射高。但动脉途径与静脉途径一样,都属于全身输注,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播散到身体其他器官。③脑内局部注射:根据缺血损伤的部位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一定体积、适当数量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缺血损伤部位。此途径具有可以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直接送达缺血部位,提高移植物抵达靶点的数量的特点。但其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移植物的数量受一定程度的限制;不便多次多靶点注射〔12〕。

3.2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数量

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次数多会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而移植细胞数量的增多会加大对其安全性的顾虑,移植的细胞数量过少又难以起到治疗的作用。Chen等〔13〕的研究发现静脉移植1×106骨髓基质干细胞对MCAO大鼠的功能恢复无明显作用,而3×106组则显示了明显的功能改善。有体外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人的临床研究报道,Bang OY等〔14〕对病人经静脉途径自体移植了1×106个细胞,移植后症状明显改善,而且观察一年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目前多移植1×106~1×107个骨髓基质干细胞用于恢复神经功能。

3.3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时机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时间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必须考虑到脑损伤的自然恢复过程,延迟到缺血后恢复的自然稳定期,但过分延长移植的等待时间,会导致瘢痕组织形成,不利于移植。目前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动物研究中,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时间为缺血模型建立后1~28 d不等。

4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机制

可能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细胞替代作用〔15〕:移植入脑组织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了局部神经环路,代偿了损伤细胞的功能,即认为是干细胞发挥了“替代”作用。Englund等〔16〕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脑内后分化的细胞具有神经元形态和表面标志,与邻近神经元形成广泛连接,并观察到了新生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Wang等〔17〕研究显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能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迁入缺血的脑组织。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血脑屏障向病变部位迁移,对周围环境、细胞因子和一些信号作为反应,与周围组织发生联系,表达神经元特有的标志蛋白,如微管联合蛋白2、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神经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与病变周围组织渗透融合、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从而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目的。②分泌各种营养因子:研究表明,缺血性大脑组织的提取物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且这些营养因子的增加与脑缺血时间呈依赖关系〔18〕。NGF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定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并在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再生潜能及神经凋亡的抑制中扮演重要角色〔19〕;BDNF促进轴突生长〔20〕、提高神经存活及抗损伤能力。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稳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对神经细胞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作用〔21〕。③促进缺血区新血管再生:血管新生与功能恢复有关,因为血管形成是正常组织修复中不可缺少的过程〔22〕。Chen等〔23〕通过静脉给大脑中动脉栓塞24 h的大鼠注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ELISA方法分析缺血边缘带的血管发生和宿主脑内的VEGF及其受体水平,发现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大鼠脑内血管发生,可能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加了内源性VEGF及其受体水平有关。Chen等〔24〕将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入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14 d后发现移植大鼠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及微血管密度的显著增加。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在成年哺乳动物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区,甚至在其他部位,比如纹状体、脊髓、大脑皮质都存在着具有神经再生能力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Chen等〔25〕给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雌性大鼠静脉注射雄性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Y染色体标记的方法发现,移植细胞能在宿主脑内存活并向同侧缺血半球集中,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侧脑室下区的溴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能促进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5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论有待我们研究探讨: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是否具有神经细胞的一系列功能,尽管有些实验做出了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电生理的功能指标,但是各个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故这些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②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宿主体内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有多少,存活时间有多长,如何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③细胞移植后能否整合入宿主的神经环路,能否与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联系进而分泌神经递质,能否与其他神经细胞之间建立精确的联系。④目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移植实验为先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后再植入人体内,倘若对其进行诱导分化操作会改变细胞特性,是否有发展为肿瘤可能。

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26〕,尤其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中克服了诸如伦理、免疫排斥等问题。因此,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Corti S,Nizzardo M,Nardim M,et al.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ameliorate the phenotype of a mouse model of spinal muscular atrophy〔J〕. Clin Invest,2008;118(10):331630.

2 SilaAsna M,Bunyaratvej A,Maeda S,et al.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bone formation gene expression in strontiuminduc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J〕.Kobe J Med Sci,2007;53(12):2535.

3 Lin HT,Tarng YW,Chen YC,et al.Using human plasma supplemented medium to cultivate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evaluation of its multiplelineage potential〔J〕.Transplant Proc,2005;37(11):45045.

4 Gopalakrishnan V,Vignesh RC,Arunakaran J,et al.Effects of glucose and its modulation by insulin and estradiol on BMSC dif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ic lineages〔J〕.Biochem Cell Biol,2006;84(1):93101.

5 Lisheng W,Meng E,Guo Z.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promotes their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along osteoblastic pathway〔J〕.Stem Cells Dev,2008;17(4):80513.

6 Curran JM,Tang Z,Hunt JA.PLGA doping of PCL affects the plastic potential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th in then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biological stimuli〔J〕.J Biomed Mater Res A,2009;89(1):112.

7 Gang EJ,Bosnakovski D,Simsek T,et al.Pax3 activation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ward the myogenic lineage〔J〕.Exp Cell Res,2008;314(8):172133.

8 Mercedes Zurita,Celia Bonilla,Laura Otero,et al.Neural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obtained by chemical agents is a shorttime reversible phenomenon〔J〕.Neuroscience Research,2008;60(3):27580.

9 Stock P,Staege MS,Muller LP,et al.Hepatocytes derived from adult stem cells〔J〕.Transplant Proc,2008;40(2):6203.

10 Wang HY,Zhu XF,Wang LM,et al.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rats〔J〕.Zhonghua Er Ke Za Zhi,2008;46(7):5449.

11 Hill WD,Hess DC,MartinStuddard A.SDF1(CACL12) is upregulated in the ischemic penumbra following stroke:association with bone marrow cell homing to injury〔J〕.Neuropathol Exp Neurol,2004;63(1):8496.

12 Li Y,Chopp M,Chen J,et al.Intrastrialtal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nonhematopoietic cells improv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troke in adult mice〔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0;20(9):13119.

13 Chen J,Li Y,Chopp M.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with BDNF after MCAO in rat〔J〕.Neuropharmacology,2000;39(5):7116.

14 Bang OY,Lee JS,Lee PH,et al.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stroke patients〔J〕.Ann Neurol,2005;57(6):87482.

15 Yasuhara T,Matsukawa N,Hara K,et al.Notchinduced Rat and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Grafts Reduce Ischemic Cell Loss and Ameliorate Behavioral Deficits in Chronic Stroke Animals〔J〕.Stem Cells Dev,2009;18(10):150114.

16 Englund U,Bj rklund A,Wictorin K,et al.Grafted neural stem cells develop into functional pyramidal neurons and integrate into host cortical circuitry〔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26):1708994.

17 Wang L,Li Y,Chen J,et al.Ischemic cerebral tissue and MCP1 enhance 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migration in interface culture〔J〕. Exp Hematol,2002;30(7):8316.

18 Chen X,Li Y,Wang L,et al.Ischemic rat brain extracts induce human marrow stromal cell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J〕.Neuropathology,2002;22(4):2759.

19 Chen Q,Long Y,Yuan X,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injured rodent brain:synthesis of neurotrophic factors〔J〕.J Neurosci Res,2005;80(5):6119.

20 Shen LH,Li Y,Gao Q,et al.Downregulation of neurocan expression in reactive astrocytes promotes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acilitates the neuro restorative effect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 the ischemic rat brain〔J〕.Glia,2008;56

(16):174754.

21 Ang ET,Wong PT,Moochhala S,et al.Neuroprotection associated with running:is it a result of increased endogenous neurotrophic factors〔J〕?Neuroscience,2003;118(2):33545.

22 Thored P,Heldmann U,Gomesleal W,et al.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microglia with proneurogenic phenotype concomitant with persistent neurogenesis in adult subventricular zone after stroke〔J〕.Glia,2009;57(8):83549.

23 Chen JL,Zhang ZG,Li Y,et al.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induces angiogenesis in the ischemic boundary zone after stroke in rats〔J〕.Circ Res,2003;92(6):6929.

24 Chen ZZ,Jiang XD,Zhang LL,et al.Beneficial effect of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an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on cerebral ischemia in rabbits〔J〕.Neurosci Lett,2008;445(1):3641.

干细胞治疗范文第8篇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眼表病,目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翼状胬肉。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常用方法,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14%~89%[1]。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成为治疗翼状胬肉的难点及棘手问题。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案之一,笔者釆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1~72岁,平均45.4岁,所有患者翼状胬肉头部伸入角膜3~5 mm,无其他眼病,初发20例,复发8例。

2.手术方法

取1%丁卡因表麻,2%利多卡因局麻,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用球结膜剪将翼状胬肉颈部与角膜缘分离,从角膜表面撕除或纯性剥离翼状胬肉头部,分离切除翼状胬肉及所侵犯的结膜组织,裸露巩膜,电凝止血。注意不要伤及泪阜及内外直肌。于角膜上方结膜下注谢2%利多卡因0.2 ml,按摩结膜使其平整,取角结膜交界处组织,达透明角膜1 mm,宽约2~3 mm,长约4~6 mm,视翼状胬肉对角膜组织损害范围而定,取时尽量取角膜缘上皮,植皮上皮面朝上,平铺于病变区的角巩缘处,植片角巩缘与植床角巩缘相吻合,用100缝线缝合结膜及植片连带少许巩膜,固定在巩膜上,植片中间内外固定2针,其余巩膜创面暴露,取材处创面无需处理。

3.术后处理及观察

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绷带包扎2~3天,每天滴典必殊眼药水,换药1次,观察角膜上皮及植皮情况,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2~3周拆线,随访18~24个月。

4.治愈标准

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表面光滑透明,无明显新生血管及胬肉样组织。复发:结膜明显充血肥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资肉增生。

结 果

1.取材处伤口

术眼上方取材处伤口于术后3~4天被新生上皮覆盖,一周后局部充血及水肿消退,无瘢痕及并发症发生。

2.角膜巩膜创面

角膜创面上皮自植片的角膜缘向角膜中央移行,术后一周内植片及新生上皮水肿,患者有怕光流泪症状。术后1~2周角膜创面修复,水肿消退,逐渐恢复光滑透明,术后2~3周拆线,刺激症状减轻,巩膜创面2~3周后逐渐被结膜上皮覆盖。

3.角膜缘植片

术后1~2天植片边界尚清可见,轻水肿,3~5天植片的结膜缘血管网己恢复微循环色红润边界模糊,6天后植片水肿消退,与周围的角膜缘结膜组织形态颜色一样,无排斥反应。

4.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18~24个月,26例治愈,2例复发,复发病例术前均为复发胬肉,复发率为7%。胬肉浸入角膜较深者遗留斑翳,少数有薄翳,大部份角膜透明。

讨 论

翼状胬肉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及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埋藏术,术后反应重,并发症多及复发率高[2],理想的翼状胬肉手术标准应是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正常情况下角膜缘部的增殖压力抑制了结膜上皮及血管长入角膜组织,角膜缘干细胞的缺乏或功能下降可使角膜缘屏障功能破坏,致使结膜组织长入角膜和新生血管形成[3]。睑裂部结膜组织长期受日光及风沙等环境因素影响,致使局部抗原成份改变而诱发局部变态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白细胞浸润,阻碍了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角膜缘屏障功能下降促使结膜组织和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因此翼状胬肉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有关[4],认为翼状胬肉是一种局限性角膜缘缺陷症。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角膜缘干细胞未得到及时补充或供给衰竭,角膜表面稳定性破坏,出现各种病理改变,为新生血管入侵和翼状胬肉的复发创造了条件,此外受损的干细胞还可释放血管增殖因子,加速翼状胬肉形成。通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干细胞增殖和移行获得了角膜型上皮修复,恢复眼表面完整性,角膜缘栅栏和屏障作用得以重建和发挥,有利于阻止新生血管入侵和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达到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目的[5]。我们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8例,26例治愈,2例复发,无并发症,无排斥反应,取得了满意效果。笔者认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如下优点:①取材方便,自体组织,不存在排斥反应;②上方有足够角结膜组织,可满足移植需要,如果翼状胬肉范围较大,角结膜组织不够,可取自健眼角结膜缘组织来移植;③角结膜缘植片仅2~3 mm宽,故取材处无需作任何处理,愈合后不留瘢痕,不影响美观,对日后行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切口影响不大;④不需保存,不需昂贵保存设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⑤手术效果良好,复发率低,遗留瘢痕轻微,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

参考文献

1]王敏华,龚白明.胬肉的治疗方法[M].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12):891-894.

[2]杜亚振,姜德咏,聂爱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51-354.

[3]李线,周灵,李绍伟.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初步疗效对照[M].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5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