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共服务设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布点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plan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the Longyou city planning practice,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setting standard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matching on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acility site and the scale are discussed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distribu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背景及概念

当前,随着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各界对公共服务事业日益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地域平等与社会公平,就需要推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来指导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此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多,而且建筑的形体和立面也比较丰富而多样。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风貌的城市景观,最能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城市特色。

公共服务设施,涵盖的内容很广,根据相关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包含行政管理、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社区服务、绿地、市政公用和其他等11 类。在进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的时候,为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都纳入规划,可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将新近结合城市、社区建设提出的重点设施、以前缺少针对性规划的设施,以及现状缺口矛盾较突出的设施作为重点。龙游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里讨论的重点集中在教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四个方面。

龙游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旨在结合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和安排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从而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现状概况

1、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教育设施:现状城区有中学6所,小学6所。城区中学生总数为11272人,其中高中生为4664人,初中生为 6608人,生均用地25.2平方米。城区现有党校、教师进修学校、电教中心(内设电大、电视中专、树人学校)、职校等,总用地约6公顷。。

文化娱乐设施:主要有龙游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馆、文化科技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总用地约4公顷。

体育设施:现有县体育馆一座,占地0.67公顷,位于太平西路。

医疗卫生设施:城区现有综合医院两所。县人民医院,占地3.24公顷,床位300张;县中医院,占地1.58公顷,床位160张;另有妇保院、肿瘤医院、骨伤专科医院、卫生防疫站、药品监督所各1所。

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各类设施数量偏少,结构体系不合理。目前,龙游县城区各类设施总量少,许多设施建于八、九十年代,与龙游作为浙江省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需求。

(2)、空间布点不均衡。城区中心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能满足居民需要,城东、北片设施非常匮乏,布点不均衡,现有设施不仅大大超过其服务半径标准,同时也增加了设施的负荷和城市交通的压力。

(3)、各类设施用地紧张、规模小、扩容难。由于历史等原因,城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规模普遍不高,老城区尤显突出。这些设施的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增多,现有用地规模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亟需扩大用地规模。

龙游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较落后,文化娱乐、体育等社会公益性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代表龙游城市形象的公共服务中心,而且公共设施对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与城市地域中心职能不相符。

三、布点规划的要点

与县域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所包含的172.80平方公里,以中心城区为主。包括县城建成区,龙洲街道、东华街道、小南海镇、詹家镇的部分村庄,分为城西片(老城区)、城东片、城北片三个片区。

1、规划定位

龙游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与龙游县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符合,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能改善城市环境。通过规划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多样、富有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广大居民生活,促进龙游最佳人居环境的建设。

2、技术思路

(1)、以方便居民使用为根本要求

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规划时,需兼顾行政体系边界、规划体系边界的划分,以及服务半径的要求。以社区居民能够方便使用为最终目标。以行政体系的社区划分为主,规划形成城区级(中心城市)为基础——片区级(城西片、城东片、城北片)为主体——社区级(阳光社区等7个社区)为重点的三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能更好地方便片区的街道参与规划实施推进。

(2)、综合考虑差别配置标准

建设标准是设施的重要规划属性,规划中需要考虑确定各类设施的配置标准。公共服务设施一般都有各自主管的职能部门,在确定标准的时候,需要将不同标准进行综合,不同口径进行折算;充分考虑不同来源标准的要求,结合龙游实际条件适当取值。

(4)突出重点的同时,综合考虑远近期

在设施配置时,首先要解决的矛盾是“无”,然后是“不足”。在设施缺口大的地区,受空间资源条件限制,一般先按较低标准配置,远期有条件再按较高标准配置。在龙游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在人口密集、土地紧缺的老建成区,考虑近期保留,远期实施的布点提前进行规划控制,防止空间资源流失为其他用途。

四、布点选址与规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基本要求在于设施的合适选址和规模达标。在进行各类设施的规划选址的时候,确定需增配的设施数量、规模、服务范围后,依此寻找合适的土地空间资源。部分新增设施在已有规划上有选址的,则可以顺利完成选址落地;若以前没有对应规划,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土地空间资源。有一部分会随着新址选点或功能不再需要,成为闲置资源,应充分调动闲置资源,安置合适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2篇

关键字: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 布局 溧阳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驱动下,城市发展理念、发展功能及发展模式正面临全面转型,即将从工业文明时代步入生态文明时代[1]。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正经历全面的转型,各个领域的变化给社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社区呈现出类型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发展趋势,现状社区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2]。 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是居住品质的保证,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本文立足溧阳市的实践,就社区公益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划策略问题展开讨论

2规划思路

本文通过现状调研踏勘及座谈等方法,深入解析现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弹性标准,强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等社会公益性设施,将规划分级与行政管理单元的结合,构建助于居民的空间流动和文化交往的特色公共设施布局。以期形成一套实用的、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设施配套规划策略。

3当前社区主要问题

现状社区级公共设施布局相对复杂,总体而言,部分新小区的社区中心规模较大,配置较高;而老小区配置规模普遍偏小,服务水平不高。各基层社区中心的管理用房基本能配置到位,各类服务用房(文化、体育、医疗等)配置良莠不齐。

3.1 设施分布差异明显

设施空间布局差异明显,老城片区数量多、质量差,新城片区数量少、质量高。伴随城市建设,老城社区建设较早,设施数量众多,但年久失修,设施品质下降严重。新城社区多为新建社区,配置标准较高,质量较好,功能齐全。

3.2 功能欠缺

各类设施提供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功能,但对于经济发展、居民整体水平均较高的溧阳市来说,目前的设施功能不能与居民需求相符合。居民对于,文化、体育、医疗、福利设施均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大于目前所提供功能范围。

3.3各地区同类设施规模满意指标存在差异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伴随城市发展同步进行,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老城基层社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片区,如基层社区级体育活动站和文化活动站,规模较为满意的社区主要分布于老城中,不满意的社区主要分布于新城片区。老城中基层社区级设施数量充足,同时早期市级设施部分也位于老城,因此基层社区级设施指标满意值较其他片区要求较低。新城的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满意指标相对较高。

4 规划要点

(1)按照居民对当前社区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满意评价为导向,根据居民对于功能需求、满意规模,制定合理的规划标准,同时比较现有国家规划,制定符合溧阳自身特色的布局模式。

(2)对成熟地区,强调优化完善公共设施,重点解决“有”和“优”的问题;对新拓展区,强调公共服务引导发展,特色和品质并重,形成“特”和“品”的总体特征。

(3)公共设施布局与服务对象、服务空间相对应,促进设施精准配置、提高设施服务效率。日常生活服务等对服务半径要求较高的设施,尤其是基层社区级服务设施,保证居民在可接受的出行时间内得到相应的服务。

5规划策略

5.1设施分级

溧阳市正处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逐渐演变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现有的公共设施层级应做适当调整。管理体系由原来的“市-镇-居委(村委)”形态向“市-街道-社区”逐步转变。公共设施分级体系总体上由“市级-镇级-基层社区级”向“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基层社区级”转变。因此社区主要分为主要分为两级,具体到每个领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分级层次,如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区,可省略居住社区级。

居住区级公共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为3~5万人左右,居民在此可获得较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和休闲服务。1-5个左右居住区对口一个街道办事处进行管理。

基层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服务人口规模为0.5~2万人左右,满足周边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3~4个左右基层社区构成社区。1个基层社区对口1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

5.2设施分类

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设施。在设施规划时,不需要把所有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都纳入规划,本文重点研究由政府直接主导建设的,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设施,并根据溧阳市特点将需要配置的设施分为三类:管理类、生活服务类、教育类。(如表5-1)

5.3设施配置标准

两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如表 1 所示) 在配置标准上实行新城、老城差别配置:老城区,以查漏补缺,逐步完善为主,强化设施建设;新城,建设初期集中控制用地,以期形成必备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有一定发展弹性的社区中心。

表格 5-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一览表

6 空间布局

6.1布局原则

(1)新、老城区区别对待

新城区高要求配置,符合长远发展趋势,留有发展弹性;老城区尊重现实,结合现状特点合理确定配置要求,逐步增补完善。

(2)均衡服务,按需配置

强调社区服务设施的种类、标准和布局均等化,各个地区均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给予合理配给。

(3)兼顾行政管理组织

为了更有利于社区公共设施的实施与管理,在设施的分级、分类以及标准上兼顾行政组织管理的区域边界。街道办事处一般对应多个居住区进行管理。居委会对应1~2个基层社区进行管理。

6.2布局模式

(1)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布局模式

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宜集中布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集中布局形成“社区活动中心”,派出所和街道办集中布局形成“管理中心”模块,教育设施单独布置。用地紧张地区可在满足建筑面积要求下相对分散布局,不要求独立占地。具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的居住区中心布局模式。(见图6-1)

第一种为基本模式的居住区中心,不含管理功能。

第二种为复合模式的社区中心,含管理功能,在基本模式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和其他管理用房以及派出所。

(2)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中心布局模式:

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居委会、警务室可集中布局;医疗卫生站、托老(残)所和老年服务站可集中布局;幼儿园分散布局。除幼儿园外均不要求独立用地。由于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对服务半径和要求高,因此布局分为3种类型(见图6-2)。

第一种为人口规模在1~2万人的社区,每个社区一般设置一套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在300-500米。

第二种为人口规模在1万人以下的社区,除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设施外,其他设施可与相邻社区合并设置,保证规模效应和操作性。

第三种为社区服务半径超过500米的社区,文化、体育等可适当增设一处。

7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策略,从居民实际需求情况为出发点,问题为导向,差别配置,集中布局,构建有便于居民使用和交流的公共设施模式。同时,在整个规划研究过程中感到要想改善社区公共设施配套状况,不仅要合理布局,还必须提供服务品质,加强居民意识,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新加坡 新镇 邻里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 对比

Abstract: Singapore as the island whose land area is about 7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city construction is in intensive and high efficiency as the primary criterion and forms a set of perfect plann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our country is in from divergence to intensive city development stage, research and Singapore city planning theor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China and Singapore City Planning in the planning system, and gain enlightenment from.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ingapore; new town; neighborhood center;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contras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新加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新加坡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拥有美誉,其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作为宜居环境建设重要的一方面值得借鉴。在城市规划实践中,新加坡的“新镇-邻里中心-邻里组团”的规划理念的应用取得不错的效果。

新加坡新镇公共设施根据其等级和服务范围从大到小,包括新镇中心(new town center)、邻里中心(neighborhood center)、邻里组团中心(residential precinct center)。其中邻里中心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政府组屋分布,保证居民8分钟步行可达,为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的设施,主要功能为商用产业,其实质是购物中心。同时,邻里中心定位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与社区政务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共同构成社会配套基础设施系统。

2、新加坡与我国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分级的比较

在居住规模分级方面,新加坡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新加坡居住是以新镇模式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串联式发展,强化了新镇层次,建立了新镇、邻里中心、邻里组团为梯度的三级结构,注重按照不同层次的梯度要求进行规模化、社会性、复合型的公共设施配套。新镇级设施服务约15至30万人口规模,邻里中心级设施服务约1.5至3万人口规模。我国的居住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为梯度的三级结构,其中新加坡的邻里中心级相当于我国两个居住小区级的规模,但较之我国的居住区的规模要小约1/2。而新加坡邻里组团级所服务的人口规模则是我国居住组团人口规模的1.5-3倍。

新加坡各级公共中心的服务规模

我国各级公共中心分级控制规模

3、新加坡与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内容的比较

公共服务设施可按功能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非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新加坡主要集中在新镇级,我国主要分布在居住区级和小区级。经营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新加坡新镇级设施主要集中购物、金融、餐饮、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中心,而且与地铁站和公交转换站、主干道紧密结合;邻里中心级的设施一般在交通便利地段集中形成的日常综合商业中心,以商业、金融、娱乐等功能为主,必备基本项目有银行、超市、餐饮店、洗衣房、美容美发店、书店、电器维修店等,建设形式以商业大厦或商业广场为主,单独用地进行建设,既缩短了这些设施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又能充分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既做到便民利民、又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新加坡邻里中心与我国居住小区中心主要的功能相类似,均是围绕社区服务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和小型的金融等功能。

新加坡各级公共中心的内容

我国各级公共中心的内容

4、新加坡与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形式的比较

新加坡各级公共服务中心一般集中设置,形成综合商业服务中心,能够为居民提供便捷和多元的服务。而我国的相对较分散,常见为沿街设置。小区中心与组团中心缺少较高层次的公共设施,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不易形成,缺乏社区氛围。

新加坡商业服务设施布局示意我国居住区商业设施布局示意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4篇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体现,对比北京与国内外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做法,对于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做法

房地产开发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在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上海市按照一定的收费标准和建设用地上居住建筑的面积,向建设单位单独收取居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费。从2011年5月1日起配套费的征收标准由住宅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20元调整为430元。配套费的使用范围包括:每平米30元由市统筹用于轨道交通建设;住宅建设基地市政公建配套;市政府同意的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在具体征收环节上,上海市《关于本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和使用操作口径的通知》中规定,建设单位在领取标有住宅建筑面积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领取规划许可证对应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之前,按照规划许可证核发的住宅建筑面积一次缴清配套费。经认定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若开发单位资金确有困难的,经配套费征收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分两次缴纳配套费。对于容积率低于0.8的住宅建设基地,统一按0.8容积率核定征收配套费面积。配套费征收部门应当在建设单位申领项目交付使用许可证前,根据项目实际测绘面积,对已缴纳的配套费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广州则根据2016年出台的《广州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对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采取无偿代建、成本价代建和自建自用三种方式。

对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站、派出所、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消防站、公交首末站等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公益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由建设单位统一代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底价评估时综合考虑上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

对于变电站、邮政所,由电力、邮政企业按照建设成本出资委托建设单位代建;独立用地的变电站,可以由建设单位代征用地后移交给电力企业自行组织建设。

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托儿所、农贸市场、老年人福利院、社会停车场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等,由建设单位建成后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进行使用和组织经营管理。

在建设时序方面,广州规定全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不含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完成80%前建设完成,居住用地内独立设置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在规划地块建设总量完成50%前建设完毕,并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其中,垃圾压缩站、变电站、公共厕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派出所、公交首末站等设施应先于住宅首期工程或者与其同时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在移交时间和标准方面,广州规定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后1年内完成,一般由建设单位以毛坯房的标准进行移交。但幼儿园、小学、中学、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变电站、消防站、派出所、公交首末站应当按照标准完成装修。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成本价支付给建设单位装修费用,不得增加接收条件,也不得额外要求增加建筑面积和提高装修标准。

成都市则鼓励以社区综合体方式设置公共配套设施。社区综合体是指由社区管理、社区文体、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社区商业等功能等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体,包括社区用房、养老服务设施、农贸市场等公共配套设施和便民店、生鲜农产品配送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意见》,公共配套设施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予以公布。为提高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土地,宜以社区综合体设置公共配套设施。

在用地管理方面,《意见》指出单独占地建设的公共配套设施,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地;由市、区级财政或市、区级全资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社区综合体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可采取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协议方式供地的出让金按所在区域商业用地基准价的20%收取。拟上市出让宗地周边规划服务该宗地的公共配套设施应同步建设,其中农贸市场、中小学、幼儿园、垃圾转运站等必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应优先同步建设。

在主体职责方面,成都市成立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工作目标、年度建设计划和决策、协调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住建委,负责承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督促成都高新区和五城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和各区(市)县政府设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及办公室,负责所辖区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而重庆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则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为主,而且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承诺制度。

依据最新的《重庆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开发建设方案对开发项目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期限、产权界定、移交使用等事项作出书面承诺,并在办理预售许可手续之前填写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自预售当日起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张贴公示。一旦开发商违规,一方面将面临限期整改和罚款,另一方面购房人也可将承诺书作为重要的证据来进行追责。

国外做法

在美国,通常情况下,城市细分法规要求开发商为新开发项目的居民或租客提供基本的服务设施,包括地方街道、上下水管线、排污设施、停场和康体设施等。

此外,地方政府还会就开发行为向开发商征收影响费,又称为“系统开发费用”或“开发影响费”,其数额与开发项目使用公共设施的类型与数量有关,也可以认为是公共设施建设的分摊费用。这些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代征、设施建设或为公共设施建造等直接支付的费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被收取影响费,因为这些收费可以用来支付开发项目边界以外与项目相关的设施建设费用,是重要的融资工具。例如,开发商必须支付连接费使他们的项目与供水及下水系统相连,而这些费用被用来改善项目场地外的主干线、泵站和水处理设备等。影响费还用来支付服务于多个开发项目的大型公园和康体设施、主要公路路段、排水系统、学校和其他类型的设施。有关收费法规明确了收费标准和计算方法,使开发商可以预先估算将来要支付的费用。大多数社区允许开发商直接建造设施来抵消需缴纳的费用。

影响费数额从几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由佛罗里达大学政府责任研究中心对33个行政区域的调查表明,1997年每套住户住宅的平均影响费是11856美元、多户住宅每套为9118美元、工业用房每1000平方英尺超过1883美元、普通办公楼每1000平方英尺超过3038美元、零售用房每1000平方英尺超过4207美元。由于服务设施建设需求随着经济活动或人口增长步伐日益增加,地方政府收取的影响费用呈现显著增加趋势。

与美国的收费模式不同,新加坡主要由开发商配套建设,并由开发商或物业方进行集中经营与管理。但政府在空间布局上采取集中布局模式,一般以3000~9000户家庭为单位进行设置,用地80~100公顷,含6~7个邻里组团,并统一称为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将商业性和公益性项目有机结合,以12项必备功能(超市、银行、邮政所、餐饮服务、洗衣房、美容美发服务、药店、文化用品店、维修部、文体中心、生鲜菜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中介服务、礼品鲜花店、书店等为补充。

与传统的公共服务设施分散布局模式相比,邻里中心的优势在于:一是建立了政府主导型社区发展模式,由政府掌握邻里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权,打破了原有居住区由开发商主导规划、各类社区服务自发形成的社区发展格局。二是对社区服务设施进行集中布局和建设,全方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增近社会交往和交流。三是采取独立建筑形式,根据所在区人口数量,一般建一栋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四是摒弃了传统商业沿街布局模式,使交通干道两侧不再有路边商店,保证了城市交通顺畅。

北京现状

按照《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京政发[2015]7号文)中的分类,北京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交通、市政公用、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6大类52个小类。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在北京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依据北京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标准,通过对市发展改革委2013年到2016年4月期间批复立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筛选,共查找出13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内容中有代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共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52个,总投资(建安成本,不含土地费用)近50亿元。

从代建公共服务设施类型看,教育类设施数量最多,共149个,总建筑面积102.3万平方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幼儿园,共计102个,规划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中小学43个,规划建筑面积60.9万平方米,其中小学25个,规划建筑面积28.2万平方米,中学9个,规划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中小学合校13个,规划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幼儿园单个项目的建筑规模一般在3000-4000平方米左右,小学单个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0-15000平方米左右,中学和中小学合校面积差异较大,最小的不足10000平方米,最大的近5万平方米。

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类设施共有32个,规划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这类设施中使用代建模式的主要是面积比较大的文体设施、养老设施、办公用房等,以及派出所一类特殊机构。其中,养老服务设施的比重最大,共12个,规划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交通类设施共29个。其中社会停车场18个,公交场站设施11个,包括首末站、停车楼、充电站等。此类设施的特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但建筑体量较小。不同项目的建筑体量差异较大,最少的建筑面积仅500平方米,最多的上万平方米。

市政公用设施类共20个,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其中邮政、电信类设施9个 ,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环卫设施7个,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水电气热设施4个,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医疗卫生设施类共21个,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此类设施中使用代建模式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级别的设施,单个建筑面积一般在2000-4000平方米。其中2个地块兼有医疗和养老性质,建筑面积分别为7643平方米和12600平方米。

除上述5大类设施之外,代建设施还包括消防站1个,面积4063平方米,位于大兴区亦庄新城。

而从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分布看,除核心区的两个区外,各个区均有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

代建较多的区有丰台、朝阳和房山。其中丰台区代建数量居全市第一,58个项目中有20个项目代建了41个公共服务设施。另外,平谷区虽然项目不多,但代建比例较高,12个立项项目中有8个项目代建了11个公共服务设施,内容涉及教育、社区服务、交通、市政多个领域。

较少的区主要位于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其中核心区两个区的11个项目,没有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延庆、怀柔、密云这三个区本身房地产开发项目就比较少,相应的代建公共服务设施也比较少。此外,海淀区代建比例也比较低,25个项目只有6个有代建公共服务设施,且除了一个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投资3759万元的小学外,其他建筑规模都不大,单个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

造成各区之间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本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的制约,近几年来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的区域,使用代建模式的机会也就较多,如丰台、朝阳。二是区级财政财力强弱不一,财力较强的区代建量较少,如海淀区。三是受公共服务设施缺口情况影响,特别是外来常住人口比重较高的区缺口较大,选择代建模式可以尽快补充供给,如昌平区、通州区。

从承担公共服务设施代建任务的项目类型看,各类住宅开发项目中均有所涉及,个别非住宅开发项目也有所涉及。其中商品住宅项目(含自住型商品房)83个,代建公共服务设施共158个;保障房项目52个,代建公共服务设施89个(其中安置房项目37个,代建公共服务设施67个);其他类型项目4个,包括3个集资建房和1个非住宅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5个。

房地产开发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虽然大体上都是政府提供土地、开发商承担建设成本、建成后移交政府部门,但在细节上,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不同类型代建设施的具体操作方式多种多样。

在土地出让方式上,以招拍挂方式供地的商品房项目,代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采取在出让范围之外划拨土地的方式,也有少部分可以社会化运营的设施(如社会停车场)收取了土地出让金。保障房、安置房通常采取与住宅一起整体划拨或协议出让地块,并限定各个用途地块的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

在移交-接收环节,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同接收主体,方式也不相同。多数公共服务设施是无偿接收,邮局等少部分设施,接收方按照一定标准向开发商支付费用。

在接收部门上,有的区是由区住建委先统一接收,再转给具体使用部门,如朝阳区、丰台区;有的区则是由相对应的主管部门直接接收,如大兴区、房山区;有的是具体使用者接收,如房山区的环卫设施由环卫集团接收。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差异性需求;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方式逐渐向服务型和盈利型模式转变。原来政府和企业等单位所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来承接。因此,社区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如治安、卫生、公共场所、医疗保健、就业、住房、养老等)需求日益迫切。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发展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

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加强了对小城市社区的建设,但从实施情况看,小城市社区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比大、中城市难度更大。小城市观念更新、体制改革、社会变迁的速度都远远落后于大城市。无论是人们的身份性质,还是区域状况,都比城市社区有着更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1】小城市社区发展滞后,已成为目前我国社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1 社区相关概念及分类

1.1社区

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对所指社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及规模调整后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本文所使用的城市社区的概念,亦即中办发〔200023号文件中对城市社区的界定。而小城市社区就是指那些处于小城市、县城或城乡结合部的社区。

1.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了便利社区居民生活、满足身心健康发展需要、方便社区管理而建设的相关硬件服务设施和软件服务设施【9】。

本文通过梳理和整合规范和文件【7】【8】中有关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结合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发展需求,选取以下设施作为研究对象。

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包括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室、社区科普站,青少年、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体育服务设施,指社区健身设施(社区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室内活动室等);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主要有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教育设施,主要包括社区幼儿园;社区福利与保障(援助)服务设施,包括老年人综合福利设施,含残疾人服务中心、社区心理咨询室、社区法律咨询室等;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包括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家政、就业指导、咨询等综合服务)、警务室;以及社区商业金融业服务设施。

2东平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问卷调查

2.1典型社区的选取

通过对县城所有小区的分析,东平县城综合了商品房社区,单位型社区,村转居社区三类社区形式。

单位型社区依然是主要居住模式,由于社区建设年代较早,设施配置的标准较低,存在设施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建委家属院,交通局家属院。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建设的早期开发小区型社区,多采用比较传统的规划布局手法,空间紧凑,人口密度较高,配套设施不全,如佛山小区。新建居住小区,建筑质量较好,社区服务设施配置较完善。村改居社区多位于配套基础差的城市边缘区。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供应严重滞后与低效,居民构成以就地安置的拆迁户为主。

通过以上分析,分别选取了2个新建商品房社区、1个旧商品房社区、1个单位型社区和2个村转居社区作为调查点。 基本涵盖了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

(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配套层次单一

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以街坊级为主,缺乏居住小区级配套。

设施类型滞后

旧式居住小区仅有半数建有基本的配套设施,且存在规模偏小、设施落后等问题;新建居住小区虽然基本都建有配套设施,但其中多数是物业管理,并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服务。除了个别高档住宅区之外,所有的社区都缺乏文体设施,社区图书室、阅览室等几乎不存在,体育健身设施及场地的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社区医疗设施实质上均为个体私有,并非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

③建设标准偏低,存在质量问题

(2)原有标准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现行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层次的居民对于社区公共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其中的部分内容难免会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非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住房商品化导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侧重于营利性设施类型,公益性项目和经营型项目的建设程度差别大。社区福利设施、文化活动站等普遍缺乏,而以经营为目的的第三产业服务项目品种繁多。

(4)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有限

小城市的社区服务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和推动,许多社区应配备的基础设施会迫于财政负担而缩水甚至取消。小城市资源配置有限,单位制社区和商品房社区的设施由于管理体制、营运成本等诸多原因无法资源共享。

2.4问卷调查概况

通过本次调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小城市社区居民属性的群体特点,分析居民对设施的群体需求偏向;

居民对社区管理和社区生活的认知,分析居民对社区生活的需求程度。

(3) 小城市社区居民属性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群体所需求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侧重情况、对配套设施的依赖程度,以及利用周边城市设施的情况;

(4) 小城市社区类型差异性,分析不同社区对设施的需求差异。

调查问卷包含两部分:

(1)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人消费、家庭结构等,结合政府资料作为影响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基本人口特征考虑;

(2)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偏好,需求及评价,作为居民需求的基本特征加以分析。

3影响小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差异的因素分析

3.1居民结构

3.1.1居民年龄结构

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变化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由于受身体状况、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老年人增多的趋势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影响较大,对其依赖程度最高。需要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心理咨询等托老服务。而中青年人群对社区生活的依赖性较弱。

3.1.2居民阶层结构

社区居民的阶层化带来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上的差异。经统计分析,随着文化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设施需求程度和对社区的认知均有较大的差异性。文化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社会地位越高,对文体娱乐设施的需求越高,在生活习惯上对社区的依赖越小,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弱。文化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社会地位越低,对基本生活设施如幼儿园,医疗卫生的需求越高,在生活习惯上对社区的依赖越大,对社区的归属感越强。由于收入的不同,小城市社会各阶层享受的社会福利有较大差异,低收入阶层依然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最强烈。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住区会所;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关系;供需关系

伴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进入商品化开发以来,住区会所广泛建设将设施发展推进一大步。近年住区会所已从房地产必备公建变身楼盘营销卖点,大肆美化以获取附加效益,前后错位的建设导致绝大多数住区会所处于亏损状态,同时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理想现实间的差距使住区会所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将住区会所问题上升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公共产品供给层面深入思考,结果是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的完善补充,以求设施供给达到规划先行优化配置并完成自我更新的过程。

1.住区会所与公共服务设施互动发展

1.1 设施发展与住区会所演变

“会所”一词可上溯到17世纪欧洲,后随殖民文化传入亚洲。“会所+地产”模式在香港发展得到认同,90年代初“住区会所”概念传入深圳、广州进而蔓延到北京、上海等地,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伴随设施发展而生长变化的。

表1 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住区会所演变(据[1]整理绘制)

年代 体制特征 住区规划 设施发展 住区会所演变

建国初-50年代末 计划经济 移植苏联模式 住区内设置日常设施,绿地与儿童老人活动结合,发展缓慢 有住区会所影子的配套设施

改革开放-80年代末 计划向市场过渡 住区规模扩大;1980颁布《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规定居住区和小区级公建指标,建设均质,类型渐完善 类会所性质的建筑住区服务中心出现

90年代至今 住宅商品化 居住区规划理论及指标体系形成:93版《规范》 重视公共设施,对文化营造要求渐高 住区中出现会所,并迅速发展

1.2 国际比较下的住区会所规划认知

比较发现,我国住区会所在产权与规划认知上存偏差,产权归开发商而非业主,性质为营利设施,开放经营,功能贪大求全,盲目提高档次。同时承载配套服务和营利双重性质,是我国住区会所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表2 国际比较住区会所规划认知

美国 香港 中国

少量建设;业主共有;不对外

各有分类 建设普遍;开发商建业主共有;业委会管理;非营利 产权 定位 分类 功能

不明确;大多归开放商所有 不明确;大多为营利设施 按照档次经营形态 类型 项目

文化体育 康体

娱乐

商业 休闲

餐购

其他 业委会等

1.3 住区会所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现实困境

我国现行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和原则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市场建设中诸多不适应,政府低效、资金缺位导致设施供给结构不足,表现为空间布局不均衡和不同类型规模失衡。同时住区会所现状维艰,与售楼风光对比是亏损经营问题,明知面临亏损,开发商追捧仍未停止。

两者困境均存在规划定位不足、缺乏管理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住区会所的经营性质同时使其具备市场调节功能,两者的关联性为实证奠下基础。

2.由会所营销看住区会所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关系特征

样本以01-09年上海四高小区为基础,范围外环内及周边区域,过滤剩余样本300个。设施以《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中各级商业中心建设现状为基础。

2.1 住区会所建设总量趋势

(1)建设广泛、营销诉求高。建有会所住区占所有样本的93.3%,会所营销住区占建有会所住区的46.4%。

(2)跳跃式圈层差异。市区核心三区会所营销比例高于平均;市区边缘六区及浦东内环内比例较低,近郊四区及浦东内环外会所营销比例又高于平均。

数据表明,上海市区核心区和近郊区住区会所营销建设呼声较高、居民对其潜在需求更强烈;市区边缘区相较前面两区低。

2.2 住区会所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关系

(1)中心城区分布特征

从设施可达性较好到较差区域,会所营销比例递增;营销住区30%位于可达性较好区域,70%在此之外。

两者空间关系呈现环线差异,环线从内至外设施覆盖率递减,位于可达较好区域会所营销住区数量迅速减少,反之比例上升。

表3 不同区域会所营销住区数据统计

设施可达距离 评价 该类样本总量 该类会所营销住区量 营销占总量比例

< 500米 可达性较好 101 25 24.8%

500-1000米 可达性一般 51 22 43.1%

> 1000米 可达性较差 41 35 85.4%

(2)近郊区分布特征

郊区新城范围内会所营销比例高达60%,会所营销住区中94.5%位于设施可达性较差区域,与郊区开发迅猛但缺乏成熟社区、设施环境较差成正相关。

3.由会所纠纷看住区会所与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关系

案例选取以会所纠纷住区为基础,按不同区位选择分别是内环内、内外环间和外环外三个住区。概况显示,纠纷起因多种但归于一点即住区会所使用现状与初期营销、合同存在差距。从纠纷入手易于认清矛盾及背后动因,进行比较发现异同,对阵下药。

3.1 设施供给环境差异

对住区日常生活圈设施进行统计发现两个特征:(1)供给主体二元化。政府提供公益型设施也即公共产品,私人建设营利型设施即私人产品。(2)不同类型设施供给差异化。医疗设施供给结构较完整,商业设施供给呈现区位差异,文体设施供给呈轻公益重营利现象。

3.2 需求特征差异

设施供给环境差异同时反映在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上。综合满意程度高低,反映住区日常生活圈设施环境优劣。单项设施满意度越低反映其在区域内供给越不足,不同类型有个体差异,如文体设施不满意度远高于其他,商业设施不满意度表现为对某种商业业态的需求。

不同设施供给环境下居民对住区会所项目需求存在差异。(1)康体项目需求高于休闲餐饮。(2)对住区会所项目要求高于基本生活需求。(3)住区会所满意度评价除项目类型和项目规模,还包括项目使用费用。

4.建议与展望

4.1 住区会所与公共服务设施关系特征

(1)定位特征

住区会所已然是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组成部分,是住区内部公共设施,有准公共性。

(2)空间关系特征

住区会所建设一定程度已成为住区外部设施供给不足的补充手段。普通会所营销住区常位于设施可达性较差地区,外部供给不足成为会所营销契机。

(3)供需关系特征

住区会所纠纷实质是设施供需矛盾的激化。设施供给环境差异下居民对设施需求及住区会所需求也呈现差异。

4.2 基于特征总结的建议展望

(1)完善政府供给。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协调不均衡,缓解外部压力内部化。

(2)强化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职能,加大调控。住区会所公共属性应受重视,不能视其为私人产品完全交市场供给,指标上控制其规模,审批时注意引导其功能配置。

(3)PPP模式引入。在政府市场双失灵情况下,引入PPP模式,确立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作参与机制。利用住区会所准公共性,从供给主体、决策和监督三方面保障使其成为设施供给的有效补充。

在住区会所建设问题上,必须意识到区域平衡的价值观,前期盲目定位开发、夸大营销,都为后期运营管理带来极大难处。同时须意识到住区外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对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与开发同步甚至前瞻、兼顾公平效率的设施供给才能更便利居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黄幸.困境中住区会所的建筑学反思:[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7年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7篇

新城公共服务设施

水平偏低

新城大多是在卫星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工业生产单一功能向生产、生活综合功能的演化过程,先天不足导致公共服务设施普遍较为缺乏,与中心城区有较大落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城的吸引力,“反磁力”作用未体现。虽然大部分新城规划中都表明该项内容很重要,但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例要明显低于中心城,致使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始终较低,最初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难以实现。即使为确保街区级、社区级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实施,《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实施意见》做出了明确规定,“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类、教育类、医疗卫生类公共服务设施应在住宅总规模完成50%前,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应在住宅总规模完成80%前完成建设,并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但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环节的协同程度不高,末端环节(管理)缺乏针对前端环节(规划、建设)的参与机制,规划漏项及不合理、开发甩项及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公共服务设施的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新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配套完善的重要原因。北京新城均面临城市人口迅速聚集和增加、社会结构发生急剧转变的发展阶段,需要对社会群体的需求分异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合理预测,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差异化配置公共设施,实现多元分异供给。现今新建采用的是2015年颁布的《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集约用地、规模合理、均等布局”是其坚持的基本原则,这种“保基本、兜底线”传统的公共设施配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当地工作、居住人群的需求,有效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多样化、

层次分明

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很多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经验表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新城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群。多样化和层次分明的公共服务设施容易吸引多元化的人群,从而实现社会平衡。例如伦敦新城,在设施配套上提倡要有各种水平的生活服务、文体、教育、医疗、游憩等设施,供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自由选择,避免成为单一阶层的集居之地,从而促进社会平衡。在Milton Keynes新城中,既有面向年轻人的露天音乐厅、影剧院、购物中心等,也有面向老年人的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还有各类教育机构,多所初高中和小学等,也有医院、购物中心、教堂、公园绿地等,丰富多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带动了新城人口的增长和多元化。

重视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

带动作用

国际化大都市新城发展的实践表明,公共服务不单是服务居民、吸引人口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带动新城集聚能力提升、改善新城面貌、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地产升值等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大型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新城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从多方面提升其对人口、产业、就业等的吸引力。巴黎无论是传统城市化地区(如巴黎)还是新城市化地区(如新城),建设资金的使用往往集中在大型公共建设项目上,如建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设施,通过大型公共设施的集聚形成具有功能多样性和综合性的城市中心,改善当地的城市面貌和物质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地产升值,继而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相关产业和职能在此集聚。例如巴黎马恩拉瓦来新城中的迪斯卡特科学城是1983年巴黎区域开发的重点,通过在该科学城内建设一系列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升了新城的人口吸引能力,带动了新城的产业发展。

立足需求提升新城

公共服务能力

社会的多元化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前提,也是新城健康运作的基本保障。新城公共服务配套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新城为谁服务”,明确它们所承载的社会群体构成及其不同的需求,进而以人口密度、年龄构成、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特征作为配套标准的修正参数,共同构成体现差异化的设施配置标准。以就业为主的新城,就业人口中年轻人居多,学历及收入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对高档服务业和休闲娱乐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未来,大力提升休闲娱乐康体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是提高本地居住的吸引力,留住本地就业人口的关键。新城内部不同组团之间,也需要考虑到需求的差异,有些比较成熟的组团老年人口多,老龄化趋势相对更加明显,在公共设施布局中,就应适当增加养老、福利O施,同时注重传统社区的设施更新;而有些新发展起来的组团人口增长迅速,则应加强幼托机构、中小学、妇幼保健等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非均等化

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处于起步状态。由于资金的匮乏导致我国广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范围较窄,只包括养老、医疗、低保、特困户等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而失业、生育、工伤、住房等社会福利基本没有。

(二)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等化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城市教育当中,而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教师资源、教育资金都十分落后。农村的学校少、教育设施差,很多农村学生连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无法得到满足;农村教师待遇差、教师资源紧缺、教师教学水平低,无法满足学生的中高等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政府对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加大了城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三)医疗服务的非均等化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处于高水平、低覆盖的局面,大量高端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以及优秀的医疗人才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医院,而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医疗服务十分落后。医院分布不均匀、医疗设备简易、医疗环境差,同时,农村的医疗服务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报销比例低、小病医疗缺失等,导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出现因病致贫、因贫再致病的恶性循环现象。

(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非均等化

由于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滞后,水、电、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在城乡间差距较大。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往往依靠农民和农村自行解决。尽管近几年,政府有意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建设速度依旧缓慢,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

(一)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我国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以农村支持城市为主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式。政府将居民人为地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其中城市居民拥有良好教育机会、丰富的就业机会、完善的养老医疗制度、生育伤残等社会福利,而农村居民却被限制在土地上,无法平等地享受国家公共资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无法适应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各地政府也逐渐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但始终未能有较大改善。

(二)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的发展战略均以城市为中心,对r村重视度严重不足。尽管近几年我国对农业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与工业生产的投入相比仍偏低。面对广大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来看依然显得微不足道,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当地的农民连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都无法享受。同时,由于我国采用分税制,导致政府更加关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忽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使得广大农村财政资金不足,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资金严重紧缺。

(三)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合理

在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由政府供给为主,私人组织或社会团体供给为辅。但由于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很难获得经济收益,使得非政府组织投入资金的意愿不强烈,很难参与其中。同时,政府作为公共设施主要的供给者,其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明显少于城市,增加了城乡差距。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着所供非所求、所求非所供的问题。农民无法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充分表达自身偏好,导致出现政府供给非农民所求,农民所求政府未及时供给的现象。

三、提升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分配制度

我国政府应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让农民能够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首先,我国政府应逐渐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养老医疗制度、失业伤残生育保险制度。其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保障农村学生获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文化差距。再次,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增加农村医疗服务站点,提高医疗设备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后,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资金的投入,将优化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纳入我国农村长期发展的规划中,着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

(二)拓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

政府作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供给者,单纯依靠政府难以持续稳定地向城乡提供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优势,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建立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鼓励私人组织或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形成以政府供给为主,私人组织或社会团体供给为辅的模式,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来源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