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密度仪

骨密度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骨密度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密度仪范文第1篇

用每一种骨密度仪测量体模,每一次测量都给出Area、BMC和BMD3个测量示值,每一个测量值都由3次测量取平均,表3和表4列出了两个体模被5台仪器检测的测量值。表中仪1、仪2、仪3、仪4和仪5分别代表Expert、Prodigy、QPX-IQ、DPX-L和4500Discovery5种型号的DXA骨密度仪(以下各表相同)。表3和表4中的误差是仪器测量值与体模的标称值相比,前者比后者大为正;前者比后者小则为负。即:

1腰椎投影面积(Area)

两种体模的模拟腰椎的结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每一个模拟椎骨的投影都是十分规则的方形或长方形[5]。QC-2体模的Area为11.4cm2,ESP的为9cm2。前者误差范围为-10.2%~8.8%,平均为-1.61%;后者误差范围为-10.2%~4.4%,平均为-1.64%。二者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的差异很小。这些误差是由仪器在自动或手动画感兴趣区时引起的,尤其在骨密度很低的投影区域,误差更大。

2骨矿含量(BMC)

两个体模都有3个模拟椎骨,分别用L2、L3和L4表示。QC-2的L2、L3和L4的BMC分别为5.7,11.4和17.1g;ESP的L2、L3和L4的BMC分别为4.5,9.0和13.5g。QC-2的L2、L3和L4的测量示值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分别是-24.6%~5.1%、-0.7%~5.8%和-0.05%~13.3%及-6.1%、2.5%和4.8%;ESP的L2、L3和L4的测量示值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分别是-23.0%~-6.6%、1.5%~9.6%和4.7%~9.0%及-14.7%、5.69%和6.4%。两台体模都是L2的误差范围大,平均误差也大,L3和L4误差要小些。出现这样大的误差,是因为各仪器对骨矿含量的精密度不一样或者分辨率不一样引起的。尤其是对骨密度为0.5g/cm2这种低的模拟椎骨,误差更大。

3骨矿密度(BMD)

在DXA骨密度仪的检定中,是以BMD的仪器值与体模的标称值是否符合,来判定仪器是否合格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在骨质疏松诊断中必须用到的指标。它是由式(2)计算而得:BMD=BMC÷Area(2)体模中的BMD和仪器给出的BMD都是根据式(2)计算。因此,它的误差由BMC和Area的误差决定[6]。下面是5台仪器给出的测量值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QC-2的L2、L3和L4的BMD测量值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分别是-15.4%~-7.9%、-2.1%~8.9%和1.5%~11.5%及-12.7%、3.7%和4.68%;ESP的L2、L3和L4的BMD测量值的误差范围和平均误差分别是-15.4%~-5.2%、4.3%~8.1%和4.3%~7.8%及-11.68%、5.98%和6.0%。两台体模比较都是L2的误差范围大,平均误差也大,L3和L4误差要小些。它们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误差,根据式(2),是由BMC和Area带来的,其中BMC的贡献最大。如果只根据这样的仪器值来判断其是否合格,会给检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所有,DXA的检定体模把模拟骨骼的标称值至少设置为覆盖临床应用要求的3个档次,例如QC-2和ESP体模标称值,都设置成低(0.5g/cm2)、中(1.0g/cm2)和高(1.5g/cm2)3个档次。如果仪器检测值都偏高或偏低,就产生了系统误差,那么,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方法,予以校正[7]。

3.1BMD的回归方程计算拟用直线回归方法进行计算,其方程为y=A+Bx(3)式中:y———仪器的BMD测量值,g/cm2;x———仪器的BMD测量值,g/cm2;A———直线截距,g/cm2;B———直线斜率。根据表3和表4的数据,用式(3)计算,得到表5和表6列出的两台体模与5台仪器测量值的回归方程的A和B参数。表中r为相应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8]。

3.2BMD的校正及校正后的误差由于骨密度仪本身检测敏感性的原因,对于低、中、高不同密度的检测误差是不相同的。同时又要求骨密度仪要有一定的检测范围,以便覆盖人体骨密度变化(正常的和病理的)范围。又由于每一种或每一台仪器工艺技术的原因,出现的系统误差也不一样。所以,用低、中、高3种不同骨密度的体模对仪器的BMD进行校正。表7和表8列出了用表5和表6的线性方程,对表3和表4的BMD进行校正的结果。表7和表8中L2、L3和L4的误差是根据(1)式计算。平均误差是反应体模检测每一台仪器L2、L3和L4低、中、高3个椎骨的误差[9]。

3.3两台体模的比较分析(1)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5台骨密度仪测量两台体模,给出的BMD的仪器值与体模标称值相比,误差都是很大的。如果不加以校正,两台体模的检测值就没有一致性。(2)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5台骨密度仪给出的仪器值BMD同两台体模的标称值,从低到高,都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斜率都不等于1.0,而且都有一定的截距,说明两台体模用来检测骨密度仪产生了一定的系统误差。图1和图2作为举例,分别表示了两种体模对Lunar公司的仪1和Hologic的仪5的直线相关性[10]。对其他型号的直线相关性有类似的图。横坐标表示体模的BMD值,而纵坐标表示仪器给出的BMD值。(3)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经过线性校正后,5台骨密度仪给出的仪器校正值同相应体模的标称值误差都很小。即经过两台体模检测校正后,5台仪器的测量值都同体模标称值相符。(4)两个体模,5台仪器,有5对数据,达到了一定的统计量,可用通常的成对样本均数(或平均值)比较法,对校正后的5对BMD测量值和标称值进行比较。经过计算,并进行t检验,两种体模检定骨密度仪得出的数据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即两个体模在检定BMD时,其结果一致[12]。

4结束语

骨密度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超声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OP) 超声 骨密度(BMD)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3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寿命延长,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早期诊断和预防是治疗的关键。骨密度(BMD)是最有效的骨折风险预测指标,骨密度与年龄、体重、身高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超声定量骨密度仪(QUS)是一种低放射性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设备,是一项无创性、无射线影响,可以准确的监测出骨量和骨的结构。为了解教职工的骨密度情况,本文对我校1800名教职工进行了超声定量骨密度监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校教职工1800例,其中男1003例,女797例,年龄27~81岁,平均46.9岁,其中30岁以下岁41例,31~45岁712例,46~60岁729例,60岁以上318例。身高152.2~187.6cm,平均169cm;体重45.6~78.6kg,平均52.3kg。

方法:采用国产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测量温度5~40℃,所有测试者均选择双侧桡骨,用定位附件调节固定位置,测量骨密度(BMD)[3]。

结果

1800名教职工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D值情况,结果见表1。

讨论

通过超声进行BMD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欧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通过BMD的检测可以及时了解体内骨质代谢情况,做到早期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达到促进健康的作用。青少年时期不同的发育阶段,骨强度、骨弹性和骨脆性是不同的。年龄越小,骨密度越低。伴随年龄的增长,骨所承受的机械负荷亦“水涨船高”。而骨小梁形成相对不足时,使椎体和长骨干骺端部位的骨小梁容积及密度下降,骨力学的稳定性也随之“滑坡”。临床可见青春期前的患儿出现骨骼疼痛、行走困难,严重者出现骨干骺段骨折和椎体双凹变形,也有的人呈隐形表现。经过相关检测才发现不同程度的数据上的改变,由此提示骨髓内环境物质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此时对骨组织构建物质的需求量亦大。人体的骨骼代谢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点,男性骨量达到峰值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丢失,一般在46岁开始降低。

本组研究显示,30岁以下BMD值0.514±0.102g/cm2;31~45岁BMD值0.585±0.182g/cm2;46~60岁BMD值0.504±0.098g/cm2;60岁以上BMD值0.504±0.098g/cm2。30岁以下的教职工的骨密度略低于31~45岁的教职工骨密度,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在46岁以后逐渐降低,而且年龄越大,骨密度越低,由此说明,中年以后就要多补充钙剂,同时注意营养的均衡,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但是在监测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教职工的骨密度低于正常范围,因此,要加强教职工的饮食卫生,健康饮食,对于骨密度低的教职工,要及时补充钙剂,促进骨密度的增加。

据有关资料调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骨质疏松症最多的国家,约900万,占总人口的7%,并呈上升趋势,正慢慢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其主要危险因素:①年龄:年龄增长引起性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性调节激素分泌障碍引起骨代谢紊乱;消化障碍引起营养不良;户外运动较少[4]。②性别、遗传和种族:同种族、同性别女性骨质丢失的易感性高于男性,研究证实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调控,强遗传性疾病。③营养与生活方式:营养素摄入不足,吸烟与饮酒、长期喝咖啡、碳酸饮料、高盐饮食。④疾病及药物因素:某些疾病如胃切除、甲状腺功能亢进、钙代谢紊乱等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

参考文献

1 Ferrasi SL.Osteoporosis:a complex disorder of aging with multipl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ants[J].Word Rev Nutr Diet,2005,95:35-51.

2 王志强.遗传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4):363.

骨密度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身运动;肥胖大学生;骨密度

骨密度是评价骨骼是否健康的非常重要的指标,是我们进行判断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体育锻炼影响人体骨密度主要原因是人体在运动时机械负荷施加在骨骼上,进而增加骨的转换率,成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因为受刺激增加骨的再建过程和骨矿物在骨中量的积累。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骨生长因子和影响激素等因素来提高骨密度。

1.骨密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1)骨密度概念。骨密度即为骨骼矿物质密度,是测量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是一个绝对值。一般情况下,选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因为在医学临床中使用绝对值,而骨密度的差异检测仪的绝对值会有所不同。

(2)骨密度测量方法。测量骨密度的方法有中子活化分析法(NNA)、定量CT测定(QCT)、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X线光束法和超声波法。其中超声波法由于其无辐射和诊断骨折较敏感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超声骨密度仪有两种:测量跟骨的跟骨超声骨质测量仪,另一种为检测人体骨质疏松症的骨质疏松检测仪。

2.影响骨密度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骼中矿物质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骨密度在不断变化,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年龄、性别、体重、女性绝经、遗传和运动等因素就会影响人体的骨密度。

(1)年龄:一般正常人骨质量的生理变化较大的时期是在青春发育期前后,这也是骨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出生时全身骨质量仅为25g,而15至25岁时全身骨质量就增加100g左右。在35岁左右骨密度达到峰值。35岁以前,骨密度为上升阶段;35岁以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2)性别:在青春前期,女孩性激素稳步增加,女孩的青春期比男孩早,并且这个时期要持续3年左右,所以女孩的骨密度增长速度比男孩快,而到了35岁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骨密度下降的速度会明显大于同年龄组男性的降低速度。

(3)种族:研究发现,黑种人的BMD一般情况下比黄种人和白种人高,这主要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饮食的结构有关。

(4)体重:体重对骨量的影响主要是:一方面肌肉发达导致骨骼粗壮, 另一方面体内较多的脂肪有利于雌激素的转化而防止骨量的丢失。但也有调查显示,骨量与体脂百分比呈明显的负相关,而与身体密度、瘦体重、最大肌力呈正相关。

(5)运动:①力量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1993年,阿里对女运动员七个不同部位的骨矿物质密度进行了测试,发现举重运动员在任何部位的骨矿物质密度高于对照组其他运动员。②冲击性训练对骨密度的影响:有研究证明,高冲击性训练项目非常有助于达到最理想的峰骨量。梅村义久等人研究认为“跳跃运动可明显促骨横轴成长”。

3.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哈尔滨学院网球队、健身健美队年龄在19~23岁之间的肥胖大学生各 10 名,作为实验组;同时设有参照组,同样随机抽取未参加健身运动的年龄在19~23岁之间的肥胖大学生10名。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测试,并且要求以前没有长期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品的经历,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运动锻炼史和生活习惯等。

(2)研究方法。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体育运动与骨密度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调查实验相关的内容。测试法:运用超声波骨密度仪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的跟骨进行测量。

(3)研究内容。因为跟骨中小梁骨的含量在95%以上,所以跟骨的BMD测量能很好地反映出人体骨骼矿含量的变化规律,所以本实验主要测量研究对象的跟骨骨质量指数(BQI)和骨密度T 值。

(4)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为哈尔滨学院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实验室提供的韩国OsteoSys超声骨密度仪Sonost 3000。

4.研究结果及分析

(1)结果。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指标可知,T 值大于-1SD也就是说没有骨量的丢失,本实验中在正常范围内的:网球组有10人、健美组8人,对照组有5人,也就是说这部分同学可在此次实验之后的某一时间再次检查BMD的异常。

T值在 -1SD至-2.5SD之间为骨量丢失,本实验中,网球组0人、健美组2人,对照组4人,这部分同学就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通过本次测试后,建议这6人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和保护措施。

若T值小于或等于-2.5SD,即为骨质疏松症,本试验中,只有对照组中有1名肥胖同学在此范围内,他属于骨质疏松症,应该去医院进一步地诊断和治疗。

(2)结果分析。本实验中,为了探讨不同形式健身运动对肥胖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MD)的影响,对哈尔滨学院在校的分为网球健身、健美健身的肥胖性大学生各10名,无健身运动的同龄大学生 10 名进行 BMD 测试。

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组的同学跟骨 BMD 与参照组相比较,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差异显著P

5.结论

网球和健美健身运动都能够提高肥胖大学生跟骨骨密度,但本实验中网球运动稍优于健美运动。哈尔滨学院在校肥胖大学生中,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的肥胖大学生的跟骨密度和骨质量都要高。

参考文献:

[1]赵 斌,姚洪恩主编.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骨密度仪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骨密度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对象和方法

选择2004~2005年来我院就诊的20~69岁的门诊汉族女性(从事轻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1900例,通过问诊排除以下情况:骨折史、肿瘤史、长期卧床史、影响骨代谢的各种急慢性疾病。

方法:准确记录受试者出生年、月、日及身高、体重。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NT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每天按常规进行仪器质量控制,仪器测量变异系数

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按年龄分别输入数据,以每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TX-]±S表示。

结 果

1900例女性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密度平均值:结果显示,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最高值在30~39岁组,以30岁为骨峰值,40岁以后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髋部骨密度在3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降低速度加快。而腰椎骨密度比髋部丢失早且明显,这个结果与北京报道相符[1],与其他地区报道[2~4]不同。1900例门诊女性中40~60岁者占67.7%。

1900例门诊女性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量减少、OP检出率(M-1SD,%;M-2SD,%):骨量减少及OP诊断标准以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规定的M-1SD~2SD为骨量减少、M-2SD为骨质疏松症、M-2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作为诊断标准。结果显示,以峰值M-1SD~2SD为诊断标准的骨量减少检出率,腰椎40岁以上3个年龄组分别为8.74%、20.90%和29.09%,髋部分别为5.99%、7.71%和43.64%;腰椎40岁以上3个年龄组OP(M-2SD))检出率分别为1.78%、9.45%和38.18%,髋部分别为0.49%、1.74%和9.09%。骨量减少及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腰椎骨量减少及OP检出率明显高于髋部,而60岁以后髋部骨量减少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

讨 论

门诊1900例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显示: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这个结果与前人报道[2~4]女性峰值骨密度年龄组一致,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逐渐降低,50~60岁降低明显迅速,且大多有骨质疏松症状。提示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应在40~60岁。主要是因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造成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强,骨转换增加,骨矿物丢失加速,因此对无雌激素治疗禁忌证者,替代治疗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腰椎和髋部骨质丢失存在差异,反映各部位松质骨量不同,女性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质丢失逐渐增加,腰椎丢失率高于髋部,可能与腰椎和髋部的骨质结构不同以及髋部骨骼承重、骨应力增大有关,说明骨密度测定最敏感的部位在腰椎,这个结果与北京报道相符[2],与其他地区报道[2~4]不同。而60岁以后髋部骨量减少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说明60岁以后髋部骨矿物丢失加速,可能与60岁以后妇女年龄增大、活动量减少、骨应力降低有关。故在临床上应同时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作出诊断。

对于成年人补充钙质能保持骨质含量,而在老年人身上可阻止骨质流失。加强负重运动和户外活动,接受日照,不吸烟不酗酒,从而对中老年时期必然出现的骨量进行性丢失就能产生很强的耐受力,使骨量很难降至骨折阈值以下,有效地防止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詹志伟,崔忠辉,王熙然,等.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98-500.

2 马金富,李金祥,杨定焯,等.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63-66.

骨密度仪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colles骨折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colles骨折是老年较为常见的骨折。老年骨折病人中,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为了深入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的235例老年colles骨折病人进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以期分析并发现其中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235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男44例,女191例,年龄48岁~87岁,平均年龄60岁,均有典型外伤史,排除肿瘤等疾患。为了方便检测,本组均选单侧colles骨折病人进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

1.2 检测仪器

韩国产Osteosys EXA—3000型X线骨密度仪。

1.3 检测方法

准确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输入微机,记录患者饮食、生活习惯,拍患侧桡骨远端X光片,健侧采用韩国产Osteosys EXA—3000型X线骨密度仪行桡骨远端测定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了解骨质状态。

2 检测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疏松程度的分类,笔者把检测结果分为四种:①正常;②骨量减少;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1SDs;③骨质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2SDs;④重骨质疏松:即BMD值低于健康人峰值的3.5SDs。

本组病人检测结果如下:235人中,骨质正常者24例,骨量减少者41例,骨质疏松者170例,其中42例为严重骨质疏松.其结果见表1

表1 235例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人骨密度测量结果

注:括号内为女性男性比。

3 结论

⑴ 骨质疏松与年龄程正相关性。

⑵ 女性患者在70岁前较男性易发生colles骨折,70岁后男女相当。

4 讨论

colles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1],受伤机理多为跌倒所致,老年人跌倒后,手掌或手背首先着地,重力的反作用力沿手掌向上传导至桡骨远端。此处骨质以松质骨为主,是骨质疏松较早发生且程度最为严重的部位,易发生骨折。

对于colles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最多采用的仍然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方法[2]。但并非所有患者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疗效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尤其是当骨折累及关节面而整复未达到满意复位或发生骨折再移位时,往往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并使腕部及手的功能受限[3]。因此,应当强调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骨折的复位质量,由此可能使疗效得到改善。然而,尚有一部分患者虽然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并如期愈合但依然遗留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功能恢复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临床观察结果,骨质疏松不仅对于colles骨折具有病因学意义,而目可能对于预后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在本研究中,老年人colles骨折病例中,骨质疏松患者约占总数的72.34%,另有11.45%的患者为骨量减少,说明骨质疏松可明显增加colles骨折的发生率。这个结论与Dias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骨质疏松的程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性别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4]。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年龄呈线性相关。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骨疏松发生率较高,增加了外伤后colles骨折的生率。在骨量下降初期,男、女性骨量丢失比例大致相当,每年约0.3%,但女性停经之后,每年增至2%~3.0%。女性在绝经期后20年间,总骨量丢达20%~30%。从研究中发现随绝经后时间加长,骨量丢失度逐渐减慢,到70岁前后,恢复到与男性相同的度。因此,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发生率远远高于男性,其外伤后colles骨折发生率也显著增加。

根据本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基本与其它同类研究中相同。骨质疏松与年龄呈相关性。在70岁左右尤为严重,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治疗非常关键,尤其注意防止骨折的发生及其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1-71.

[2]郭世绂,罗先正,邱贵兴.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骨密度仪范文第6篇

【关键词】骨强度;儿童;定量超声骨密度仪

6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3-01

儿童期骨骼发育是成人骨骼的基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健康,提高骨峰值是预防成人期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现对安阳地区0-3岁儿童骨强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借以指导儿童临床和保健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1――2013.12于我院儿保科就诊的0-3岁儿童,排除患有可能影响骨代谢疾病(如严重肝肾疾病,佝偻病严重骨骼变形等)和长期使用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惊厥药等)的儿童,有佝偻病激期症状(如多汗、夜惊、枕秃等)不作为排除指标。共3696例儿童,其中男童2110人,女童1586人。

1.2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 TM 7000超声骨密度仪,用标准方法测定超声在左胫骨中段传播速度值(speed of sound,SOS),由专人负责测定。测量结果包括SOS、Z值(与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平均值比较后的标准差差异)等,以亚洲儿童数据库为参照标准。骨强度的界定:Z≥-1,正常;Z(-2,-1)骨强度偏低;Z≤-2骨强度严重不足。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用(χ±s)和率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SOS值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各年龄组男女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数据,随年龄增长SOS值逐渐增加,且各年龄组间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骨强度水平3696例儿童中,Z≥-1的儿童有2655例,占71.8%;Z(-2,-1)骨强度偏低的有806例,占21.8%;Z≤-2骨强度严重不足的有235例,占6.4%。

3讨论

儿童期的骨营养状况影响成年早期达到最大化骨量峰值是目前学术界广泛认同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判断人体骨营养状况的指标,但缺少儿童正常参考数据;且由于放射性因素等,在儿童中应用有限。超声骨密度(或称骨强度)仪,因其简便、无创、无辐射等优点,在国内临床应用广泛。

本研究发现3岁以内儿童各年组男女SO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长SOS值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金标准双能X线反映的趋势一致。

本地区3岁以内儿童的骨强度水平在-2标准差以下的占6.4%,-1标准差和-2标准差之间的占21.8%,-1标准差以上的占到了71.8%。Z值符合正态分布,理论上应该有约83.875%达正常水平,13.625%偏低,2.5%严重不足。这说明本地区3岁以内儿童骨强度达正常水平的比例略低,骨强度偏低和严重不足的比例偏高,这可能跟数据采集时没有排除双胎儿和早产儿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安阳地区3岁以内儿童的骨营养状况欠佳,儿保工作中应该进一步的关注儿童的骨营养状况。

参考文献

[1]盛晓阳.中国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的流行病学资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3):180-182.

骨密度仪范文第7篇

关键词:超声;绝经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

绝经后妇女出现的骨质疏松以及其伴随而来的骨折危险已经成为对绝经后妇女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显著关注。就目前来看,骨密度(BAD)是对骨质疏松测定的一个主要标准。但由于BMD只能对骨的静止情况进行反映,而骨在生命过程中是具有转换代谢的显著特点的,因此,仅仅依靠BMD反映骨质疏松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骨转换生化指标正好能对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的活性以及骨转换水平进行反映,从而对绝经后妇女的全身骨量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反映[1]。本文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自然绝经的女性146例,并对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年龄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以及超声在其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自然绝经的女性146例,排除影响女性骨代谢的各种疾病,如肝肾等慢性疾病或内分泌紊乱、有过骨折历史、长期服用激素、身体畸形等对骨代谢药物产生影响的人群。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4±1.8)岁;身高147~174 cm,平均身高(159.5±1.4)cm;体重37~101 kg,平均体重(68.4±1.7)kg;体重指数(BMI)16.5~38.4 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4.9±2.1)kg/m2。

1.2方法

1.2.1骨密度指标 应用B超骨超声速仪对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的超声速度进行测定,从而对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进行测定,仪器检测结果得到t值(与女性年轻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数值),t值>-1属于正常范围,而t值在-1~-2.5属于骨量减少,而t值

1.2.2骨代谢生化指标 利用真空采血管对3 ml的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抽取,并对血清进行分离,分装两管后,再放置于-80 ℃环境中进行保存,待测定。利用酶标仪对BALP进行测定,利用测试盒对TRAP进行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

2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值显示下降趋势,年龄

3讨论

绝经后的妇女由于机体组织出现生理性衰退,特别是雌激素下降,从而很容易导致出现骨代谢紊乱。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速度,且骨转换速度加快,因而存在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危险[2]。人体骨量的多少和骨代谢转换情况是密切相关的。骨代谢转换主要包括由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以及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对立的过程。只有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对骨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进行保证,当绝经妇女体内的平衡被打破之后就会出现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吸收以及骨形成均得到增加,也就是高转换型。本次研究中测定的桡骨远端SOS值从侧面反映了骨密度的大小。由于年龄的增加,绝经女性的股转化得到增强,因而导致骨吸收也大于骨形成,最终将会使得骨密度得到下降,这说明年龄是导致骨质疏松出现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超声骨密度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时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不能对早期骨质疏松变化进行反映[3-4]。骨代谢生化指标则能对全身骨量变化进行反映,本次研究中选择了BALP、TRAP作为测量的指标。血中BALP变化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在碱性环境中骨矿化十分活跃,也是最常评价骨形成以及骨转换的指标之一[5-6]。TRAP是破骨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中产生的一种同工酶,可对骨细胞活性以及骨吸收状态如何进行充分反应。对特异性强的代谢指标进行测量有助于对骨折危险的预测,且对检测骨质疏松的具体治疗效果也有显著作用。本研究显示年龄因素以及低骨密度都是绝经后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将此人群作为重点防治的对象。本文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且健康自然绝经的女性146例,并对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年龄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以及超声在其中的应用,发现超声检测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关系可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关系有个明确说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玮.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及其与血清骨转化、骨代谢指标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2530-2534.

[2]李云桥,汪金峰,葛晶.雷奈酸锶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性骨痛及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2):1822-1826.

[3]杨军,王博,宣淼,等.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和糖代谢及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2):7255-7260.

[4]王永兰,王文杏,宣淼,等.LRP5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6):79-84.

骨密度仪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糖尿病足;X线;CT扫描;影像表现;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b)-0097-02

糖尿病患者下肢及足部大血管和微血管钙化、病变,致使足部动脉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合并下肢远端神经功能异常,继发足部感染,严重者导致深组织损伤,出现慢性溃疡或坏疽,同时还可引起足部骨组织和关节病变,软组织畸形和损害,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若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截肢致残。有数据显示,15%~20%的糖尿病足患者可造成足部坏疽[1],也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主要病因;因此,糖尿病足也成为了除外伤之外,导致截肢的主要因素[2]。快速准确诊断糖尿病足,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所在。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造影、X线检查、螺旋CT扫描等均常用于糖尿病足患者诊断的辅助检查,每种检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限制;该文将着重对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两种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辅助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97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7例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足部均并发不同程度的病变坏死;其中男性59例,女性38例;年龄在49~82岁,平均年龄(65.3±3.4)岁;病程在3~13年之间,平均病程(6.2±2.1)年。病情方面:出现骨关节病变67例,血管病变75例,骨质疏松59例,病理性骨折37例,软组织病变66例,不同程度溃疡63例,坏疽5例。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波动在6.9~17.2 mmol/L,平均(11.8±3.1) mmol/L,餐后2 h血糖14.2~31.1 mmol/L,平均(24.6±4.2) mmol/L;血钙1.5~2.1 mmol/L,平均(1.8±0.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8.3%。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下肢进行X线平片投影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同时还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检查设备:X线机为日本产岛津UD150-30 500MA;X线骨密度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螺旋CT机为飞利浦Brilince 16排全身 CT扫描机。骨密度检查部位为腰椎和髋关节。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将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影像和CT影像表现输入电脑,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对比。主要观察项目包括:①骨组织病变:包含骨质疏松,X线及CT影像显示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和骨皮质变薄;骨质破坏,X线及CT影像显示,骨小梁稀疏或模糊不清,甚至消失,骨皮质呈筛孔状或虫蚀状,骨质结构消失。②血管病变:X线影像显示沿血管走向出现不规则的斑点样钙化阴影,甚至严重者可见“双轨征”现象;CT影像呈现各期足背和跖、趾之间的小血管壁产生的钙化现象清晰可见。③脱位及病理性骨折:X线及CT影像呈足部趾关节或跖、趾之间畸形或呈半脱位。④软组织病变:X线及CT影像显示,轻者呈斑片状钙化及毛糙不整的网状致密影,进行期可见不规则钙盐沉积,可见条索状或大片致密影,正常的肌间隙模糊不清甚至消失,出现不规则的内陷或者缺损[3]。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X线影像表现

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影像,88例显示出骨骼变化,47例骨密度明显降低;22例呈现肌间隙变模糊或消失;41例骨质损伤,足部皮肤深部出现严重溃疡或骨髓炎症状;8例出现骨坏死现象;6例呈现骨干变细;3例出现骨破坏,45例呈现沿血管走向形成斑点状钙化灶或血管狭窄;28例呈现骨关节脱位及病理性骨折,跖、趾间关节明显畸形、脱位或半脱位,5例出现跖骨骨折。

2.2 CT影像表现

97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骼均显现明显改变,其中79例骨质疏松明显,64例呈现骨质损伤;88例出现血管病变;48例跖、趾之间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出现畸形、脱位或半脱位;71例软组织区域影像密度明显低于周边正常组织区域,肌间隙模糊不清,呈现不规则的内陷或缺损。

2.3 两种影像表现比较

CT影像分辨率、清晰度高于X线影像,虽然X线可直观显示出患者足部软组织、骨骼、关节及血管钙化等,但X线易受骨骼重叠投影的影响,而CT影像可清晰显示各期糖尿病足患者跖、趾之间、足背等部位小血管壁的钙化程度。因此,CT影像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质改变、血管病变及狭窄、软组织病变、骨关节脱位或病理性骨折等方面阳性显示率均高于X线影像,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主要且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较清晰,主要是由于机体持续高血糖水平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周围血管钙化及狭窄、微循环障碍、足部感染,进而出现骨质改变、关节退化或畸形,组织溃疡及坏死等临床症状[4]。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为:①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②患者并发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④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较差,治疗依从性低下等。有相关数据显示,约35%的糖尿病患者可并发糖尿病足,一旦发病,若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干预,将造成足部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快速诊断,全面掌握足部病变程度,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是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重点。

目前,X线平片检查和螺旋CT扫描是临床检查糖尿病足的常用方法,在糖尿病足的诊断、病情分析等诊疗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X线检查具有操作检查、出结果迅速、价格低廉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X线投影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显现出糖尿病足的病变程度,容易延误疾病治疗。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CT影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不仅能够清晰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对糖尿病足部骨骼改变、关节改变等显示清晰,而且对软组织损伤和病变,血管壁狭窄或钙化程度等显示远优于X线平片。该次研究结果就充分证明了CT影像在对糖尿病足部骨质、关节、血管、软组织等方面的精确显示,病灶显示阳性率高于X线影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X线及CT检查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病变检查均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但X线影像阳性显示率低于CT影像,特别是在糖尿病足部软组织、血管病变等方面的显示不如CT检查。由此得出结论,CT检查较X线检查糖尿病足病变显示阳性率高,影像更加清晰,能够为临床医师疾病诊断、病情分析、临床治疗等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蕤. 糖尿病足X线与CT的影像表现对比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0(5):233.

[2] 张学川,杨启明,王学清. 82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140-143.

[3] 满高才,王焕萍,夏淑媛,等. 探讨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J]. 糖尿病新世界,2014,1(21):65.

[4] 黄卫东. 69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16,12(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