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养生保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生保健范文第1篇

人体上的黄金率。在身体中,肚脐以下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接近0.618。其中少数人身体的这个比值完全等于这个“黄金比率”,被誉为“标准美人”。“鹅蛋”脸型之所以成为人们公认的最完美的脸型,就在脸部的宽度与长度的比值符合0.618这个黄金分割比例。在人体中,还有三个“黄金点”:一是咽喉,它到头顶与到肚脐的比值为0.618;二是膝盖,它到脚后跟与到肚脐之比也是0.618;三是肘关节,它到肩关节部位与到中指尖之比也同样为0.618。医学与0.61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臀宽与躯干长之比,下肢与全身长之比,都符合黄金分割率。人体的很多重要穴位都与“黄金分割率”有关,如人体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下颌到头顶的0.618处是天目穴;手指到手腕的0.618处是劳宫穴;脚后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从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是丹田穴等。

舒适温度的黄金率。人体在环境温度为22℃~24℃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与0.618的乘积为22.8℃,在这一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节奏均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人体来说,最感到舒适惬意的气温大约为22℃至24℃,它是正常体温37℃的“黄金比率”。在这种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生活节奏、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的状态。同样,水温22℃左右的冷开水为最佳饮品。

理想睡眠的黄金率。近来科学家研究证实,每天7.5小时是最理想的睡眠时间,长期这样睡眠的人大多既健康又长寿。一天中白昼和夜晚各为12小时,人最理想的睡眠刚好是夜晚12小时的0.618(7.416),即近7.5小时。

饮食上的黄金率。专家分析后发现,饭吃六七成饱的人几乎不会患胃病,还能够长寿;坚持六分粗粮和四分精食搭配摄入的饮食,不容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都市病;四分生食和六分熟食,才符合养生规则;荤食四成,素食六成,对维持机体健康最为有益。

养生保健范文第2篇

冬季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有:精

神养生、食物养生与起居养生。

一、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愉快与情绪稳定。《黄帝内经》中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二、多食温热,少食寒凉。冬季养生要以食物养生为辅。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三、早睡晚起,避寒保暖。冬季养生贵在空气新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与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的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人体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暖。

冬季人体还要特别注意的保暖部

位是颈部、背部和脚。

1、注意颈部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细观察一下,原来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使寒冷的空气直接刺激气管所造成的,而改换高领服装并加用毛围脖后症状便消失了。

养生保健范文第3篇

首先了解一下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溃疡病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在胃肠局部有圆形、椭圆形慢性溃疡。上腹痛多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来的就是症状。

其次说说胃溃疡的传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能受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两个主要因素。治疗胃病的传统药物作用机理大多为治胃养胃,比如吃杀菌消炎,中和胃酸,强化胃动力等等。吃药治胃病,虽然可以使胃病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大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患者多数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一般药物往往只是将表面症状减轻,只针对胃部疾病多种发病临床表现做应急处理,人们往往忽视病情。在病情稍微缓解时就不再继续治疗,表现为不痛了、不酸了、不胀了、不吐了就以为病好了,不再管它了。这样就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慢性胃病。

而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分为胃寒、胃热、气滞、血瘀等证型胃病可分脾胃虚寒、脾胃郁滞、脾胃阴虚等症状。主要还是靠慢慢调理,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

至此,我对胃病有了些最粗浅的认识,也终于明白那“三分治七分养”意义了。

针对患胃溃疡病的病人,如何利用药膳预防或改善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且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更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溃疡病人除了应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之外,更应该合理膳食,于是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整理出以下一些小“药方”【1】,基于药膳与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用食疗法进补养胃,饱口福的同时解决困扰多年的胃病,何乐而不为呢。

1、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

2、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3、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4、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5、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

这些都是些常见易得且美味的食物,适合长期食用。此外,我平时喜食汤、粥,对此也特别关注,现也整理出一些,以供参考。

1、虫草百合鸭肉汤【6】

原料:冬虫夏草3克、百合25克、鸭肉100克。

制法:先将鸭肉炖30分钟,然后加入冬虫夏草、百合再炖20分钟,调味后饮汤并食虫草和鸭肉。

功效:健脾养胃并润肺补肾。适应:脾胃虚弱、肺肾不足,元气亏虚的患者。

2、牛奶粥【7】

原料:大米100克,牛奶500克

制法: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可直接食用也可根据口味加糖或盐。

功效:补益气津养胃生肌。

适应: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即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双鱼汤【6】

原料:花胶100克,鲜鱼腥草100克

制法:花胶用水泡半天,切成细丝,加入1500毫升水,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约50分钟,再加鲜鱼腥草滚10分钟即可,调味后食花胶饮烫。

功效:清胃生肌止痛。

适应:胃热患者,即经常感觉胃里有灼烧感,及因热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4、胡椒猪肚汤【6】

原料:新鲜猪肚一个,白胡椒15克

制法:将胡椒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猪肚切口,放入沙锅内慢火煮至烂软,汤中放入少许芫荽调味,将猪肚捞起,弃肚内胡椒,食肚肉饮汤。

功效:温中健脾、和胃正痛。

适应:胃寒患者,如经常因为吃凉的食物而腹泻的患者。

5、养胃佛手粥【6】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加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适应:肝郁、胃胀的患者。

6、桂圆松子仁汤【7】

原料:桂圆40克,松子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桂圆去壳后洗净,松子仁洗净,两者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用中火烧开,改用温火煮10分钟,加白糖,过约10秒钟关火即成。

功效:桂圆肉能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益心补气。松子仁能滋阴、熄风、润肺。两者共食,更能起到养胃滋补的作用。

7、香菇粥【7】

原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

制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功效: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肋食用。

要把养胃当成一项长期的保健事业

保持身体健康是进行一切学习、工作的前提,不要等身体不适时才知健康的可贵,才想到治疗与养护,日常饮食中就该多多注意,现介绍一些养胃食物及相关药膳:

1.五谷杂粮:梗米、玉米、粟米、高粱、小麦、莲子、荞麦、甘薯等

1)莲肉糕【7】

原料:糯米500克,莲心肉、白糖适量。

制法:莲肉洗净去心,煮熟压烂碎,糯米与莲肉渣泥拌匀,加水适量,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上盘后撒白糖一层即可。

功效:主治慢性胃炎。

2.肉蛋类:猪肉、猪肚、牛肉、狗肉、鸡肉、鹌鹑等

1)葱姜养胃肚条【6】

原料:葱50克,熟猪肚500克,生姜50克,植物油9克,盐3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制法:把猪肚切成细条,葱切成段,姜切成丝,锅中注油烧热,爆香葱段,姜丝,烹入料酒,加入肚条翻炒均匀,加入盐烧熟,加味精即成.

功效:适用于胃寒,胃下垂,溃疡病患者

3.水产品类:草鱼、鲫鱼、鳝鱼、黄花鱼、带鱼等

1)鲫鱼糯米粥【4】

原料:鲫鱼1~2条,糯米50~100克,调料适量。

制法:鱼去肠杂,与粳米煮粥,粥熟后将鱼骨刺去掉,加入调料即可服食。

功效:主治胃病,慢性胃炎。

4.蔬菜类:番茄、红萝卜、白萝卜、生姜、大蒜、大头菜、莲藕、南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橙子、木瓜、甘蔗、大枣等

1)白玉木瓜汁【7】

原料:玉米、白扁豆各60克,木瓜15克。

制法:将玉米、白扁豆与木瓜加水煎汁饮服。

功效:主治胃炎。

6.其它类:菌类、蜂蜜等

1)蘑菇养胃菜心【7】

原料:青菜心500克,干蘑菇50克

制法:把蘑菇用温水洗净,菜心根部十字劈开,洗净,炒锅加植物油至六成热放心菜心翻炒,加盐,鲜汤,白糖等佐料继炒至软熟捞出置盆内,再将蘑菇.料酒入锅加鲜汤煮沸加盐.味精.色薄芡,盛入菜心盆上,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胃炎,溃疡病患者适用.

2)淮山蜂蜜煎【6】

原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效: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对于患有胃溃疡病的病人,无论是治还是养,平时还要多注意调理,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二是把好饮食关,三是适当进行运动。长期坚持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胃溃疡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养生保健范文第4篇

1、不生病就等于健康。在传统观念中,许多人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现代科学认为。健康的新标准,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们心情舒畅时,其感受力与创造力特别强。相反,当受到挫折而沮丧消沉时,便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性格变异等现象。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躯体疾病,诸如高血压、偏头痛、溃疡病、癌症等,常与心理因素有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锻炼愈多愈好。“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至理名言。但不能片面地去理解它,把它强调到绝对的地步。认为运动锻炼愈多愈好。许多事实证明:片面、过分地强调运动量,反而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创伤的危险。其实,从锻炼身体的角度看,每天只要经过20~40分钟的运动就可以了,而这种锻炼,每星期有三四次也就足够了。除此以外的更多运动,非但不会有什么好效果,有时还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过度的锻炼会使肌肉与韧带损伤,发生肌炎、疲劳性骨折及其他疾病。一些医学家、保健学家与体育学家认为:运动绝对不是非要累得不得了,即使是比较轻缓的运动锻炼,如用比平常快1/4的速度走20分钟,就能使心血管系统达到锻炼目的。过分剧烈运动,即使对于年轻人也有致伤的危险。因为,剧烈的运动往往容易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严重“磨损”与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生命进程的缩短,从而使人早衰或早逝,至于运动员的运动,那是逐步加大运动量并养成习惯的。

3、深呼吸利于健康。人类的生命是靠氧气也靠二氧化碳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也必须有65%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的浓度是很高的,它是人体所需要的10倍,在一般情况下,平静呼吸即可获得所需的氧气。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很低,只有人体所需要的1/20,人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就可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以弥补空气中含量的不足。如果不停地做深呼吸,吸入过多人体并不需要的氧气,就会导致人体血液中氧的供过于求,而二氧化碳则因从空气中吸入很少,经肺排出过多,致使血液中含量急剧下降,造成酸少碱多的碱血症,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以致丧失对疾病的自卫防御能力。现代医学认为,因机体二氧化碳的不足而造成的疾病已多达150余种,因此,对许多健康状态不好的人来说,只要正常的呼吸就可以了。

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锻炼方式。我国有句老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思是饭后散步,有益于畅通气血,疏通经络,增强心肺功能,可促进消化,增进健康。但据科学分析,饭后马上行走,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饭后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与血液来消化胃里的食物。此时若适当地休息,全身血液就可适量地流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若是饭后立即散步,胃肠的血液供应就会相应地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再说,胃里的消化液,是由吃进食物的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胃部饱满,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果饭后百步走,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很可能把没有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入小肠,使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饭后百步走”对患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严重的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管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性低血症、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因此,科学的做法,应是饭后稍休息半小时后再散步为好。

5、“男儿有泪不轻弹”。人们知道,笑可以使人健康,所谓“笑一笑,十年少”,这是因为它是进行生理与心理的调节手段之一,殊不知哭泣,也有益于人体健康。这点常被人们所忽视。因为,伤心诱发的泪水中,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这两种物质随泪水排出后。可缓和悲伤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痛感与消除忧愁。如强忍悲痛,不仅不符合生理卫生,久而久之,还可能诱发高血压、溃疡病、结肠炎等。从生理角度看,眼泪可使眼球保持湿润。保持角膜表面的规则性而使视力增强。因此,传统观念中“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并不正确,当遇到悲痛的事时,长吁短叹有好处,挥泪哭泣又何妨,这样才有益于健康。

养生保健范文第5篇

傣族地区由于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人们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这里许多药物都可以用于养生保健,比如解药,调四塔药、调火塔药、调水塔药、调风塔药、调土塔药。现举例如下:叫哈蒿(弯管花):解药,可调补四塔,解毒。主要用于产后体虚,如气血亏虚、周身酸痛、体弱多病、缺乳,产后形瘦体弱,具有保健治疗作用。海沙(香茅草):调风塔药,出风止痛,续经接骨,健胃消食。主要用于感冒、头晕头痛,腹部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跌打损伤、骨折,具有保健治疗作用。阿郎(黑芝麻):调风塔药,调补四塔,消肿止痛,清火利水,排石,润肠通便。主要用于四塔不足引起的体弱无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面色苍白,水火烫伤,小便热涩疼痛、尿急、尿中夹有砂石,大便秘结,具有保健治疗作用。占电拎(大剑叶木):调火塔药,调补四塔,补火壮骨,增性强身。主要用于火塔不足而致的腰膝酸软,冷淡,阳痿遗精,,精冷,宫寒不孕,四塔不足而致早衰、体弱多病,具有保健治疗作用。哈麻抱(椰子根):调火塔药,调补四塔,强身健体,催乳,镇心安神。主要用于四塔功能低下引起的体弱乏力、心慌气短,腰膝酸软,产后无乳或乳汁清稀,失眠,具有保健治疗作用。更方(苏木):调水塔药,通血散瘀,消肿止痛,强身健体。主要用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全身酸痛重着,衰老,低下。常服有祛旧生新、抗衰防老、养颜靓肤美容作用,也可防止老年性腰腿痛、冠心病、高血脂症。名老傣医康郎仑常年煎水当茶饮,可起到防衰老保健作用[4]。比郎(五叶山小桔):调土塔药,补土健胃,强生健体,除风通血止痛。主要用于体弱多病或久病不愈,肢体关节、肌肉、腰腿、酸麻胀痛或红肿热痛,跌打损伤,具有保健治疗作用。

2傣药养生保健的常见使用方法

智慧的傣族人民利用药物养生,既有常规的煎汤服用,又有一些特殊方法,比如烘雅(薰蒸疗法)、暖雅(睡药疗法)、擦药疗法、洗药疗法、坐药疗法、包药疗法、磨药疗法。另外,傣族人民也善于应用食疗养生。

2.1外用药物养生法烘雅(熏蒸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病情配取药物(多用鲜品),将药物切碎,置于容器内加水煎煮,使药物产生蒸气,嘱患者坐于容器之上方,并让药物的蒸气熏蒸躯体,达到发汗、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痹通的目的。主要适用于日常保健或产后熏蒸保健。通过这种方法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具有很好的美容健身、减肥降脂、排毒养颜的功效。暖雅(睡药疗法)是指根据患者病情配取适当的药物(鲜品或干品),首先将药物切碎加水或酒炒热,待散发出药香;然后将热药放在睡药床的油布上,加傣药酒搅拌均匀,铺平;再根据患者所能耐受的温度,让患者着内衣裤睡于药上,裹紧油布,盖上被褥。这种方法具有发汗、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止痹通的的功效。

2.2食物养生法傣族居住地区,有很多植物具有食品、药物双重功能,正所谓药食同源。这些植物既可以当做日常美味可口的饮食,更重要的是具有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傣族人民善于利用其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食疗养生。如改(青苔),一种水生藻类植物,可以用于煮汤或晒干后烤食。青苔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和维生素B1、B2、B3,维生素C、D及一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具保健美容的作用,对预防支气管炎,疟疾有一定的作用。傣族人民居住于热带雨林地区,为了获得的健康的身体,让子孙后代更好的繁衍生息,他们必须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流行。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了一些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的植物可以泡水服用,服用完后身体舒适,因而他们把这些植物当做日常茶饮,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保健茶。傣医所用之茶和药茶其内容丰富,比如:疟疾多发的季节,可以用取具有截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哈宾蒿”(白花臭牡丹根)、“叫哈荒”(生藤)各等量泡水服。如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出现尿黄、尿急、尿痛、尿血、小便不利等症状,可用“哈累牛”(野芦谷根)、“芽尤麻”(白香薷)、“芽糯妙”(肾茶)泡水当茶饮,以达到清热泻火、利尿排毒的作用[5]。

3傣药养生保健的前景

养生保健范文第6篇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处在深秋时期,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节。此时做好保健养生的工作有益于身体健康及疾病康复。那么重阳节该如何养生呢?

一、饮食——清淡为主,适当进补。

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但是许多中药补品讲究体质的寒热,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补、食疗,避免盲目进补。此时秋燥明显,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二、睡眠——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发病。适当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

三、护理——是否秋冻,理性对待。

有人认为秋季适度“冻”一下,有利于适应冬季的干冷天气,但秋冻并不适宜所有人,应理性对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血压升高,易引发中风,也可能导致心脏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肌梗塞。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受风寒湿邪后,常会出现腿部胀痛、行走不便等症状。

四、心情——登高赏菊,预防悲秋。

养生保健范文第7篇

1、滋阴补阳

海参里含有的部分精氨酸是一种组成男性的主要成分,所示海参对男性来说是非常滋补的食物。而且海参还具备调节性激素的功效。

另外,海参中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比如锰,磷等,对人体生殖系统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促进男女的生殖健康,也是有利于下一代的。

2、改善记忆力

海参中含有牛磺酸非常丰富,这种物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发育,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记忆力。一般人长期食用海参,还能抗衰老哦。

3、增强免疫力

海参所含的营养种类非常丰富,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营养,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海参中含有的丰富铁元素还能防治人体缺铁性贫血。

4、保护关节功能

养生保健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傣族;民间谚语;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 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b)-0177-04

[Abstract] Folk proverbs in Dai nationality are all-inclusive. Medical knowledge and medicine culture are among them. The thesis mainly elucidates dietary, environment, epidemic prevention, herb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ure, from which the unique and practical health care in Dai nationality can be reflected. The splendid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 Dai nationality can be seen as well.

[Key words] Dai nationality; Proverbs; Regimen; Health care

谚语“树无害虫长得茂,人无疾病全家乐”“健康的穷人比多病的富人幸福”,表达了傣族人民对健康和幸福的渴望。而要获得和保持健康就要注重养生和保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傣族民众积淀了丰厚的养生文化和丰富的实践方法,在民间有着深厚的认知基础。

1 饮食与养生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傣族民众形成了特有的饮食体系和饮食习惯,这在养生保健与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饮食体系

傣族多居住在湿热的河谷低海拔地区,出产优质稻米。从谚语“甑子里有糯米饭,太阳落山心不慌”“十块毫崩,顶不上一团糯米饭”“锅桩石愈烧愈硬,糯米饭愈揉愈软”就可以看出糯米饭是傣族民众钟爱的主食。除了糯米饭,糯米加工成的食品也在傣族地区深受欢迎。“毫崩变大靠火烤,牛皮变泡靠油炸”“冷油炸不泡牛皮,冷火烤不泡毫崩”,这两句谚语里提到的“毫崩”就是用糯米制成的粑粑,有甜咸两种口味。糯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能,常食对身体有益处。傣族人制作和盛放糯米饭的方式非常讲究和有特点,就如谚语所说“傣家煮饭不一定用锅,傣家做菜不一定用火”。傣家竹筒饭闻名四海,将米和水装入竹筒内架起火来烧,熟后即剥而可食,糯米香、竹香融于一体,香甜可口。最好的烧制竹筒饭的竹子是云南珍贵稀有的竹种香糯竹,它含有人体必需的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有的香竹黄酮更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自然保健功效[1-4]。除了竹筒,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芭蕉~也是盛饭的器皿,平日下地干活或出门办事,用芭蕉叶包一团糯米饭,里面塞上辣椒、酱、酸菜之类的,饭菜就都有了,揣怀里或放包里,饿了的时候直接打开来吃也不需要碗筷。芭蕉叶在傣族地区可谓就地取材,非常方便,而且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民间认为还可以预防瘟疫。一支竹筒饭或一包糯米饭,取材生态、环保,携带方便且营养价值高,蕴含了傣家人的生活智慧与保健意识。

谚语说“傣和鱼不分家,再穷也有鱼干巴”“无鱼难咽饭,有鱼百样菜”“鱼是鳝鱼甜,肉是狗肉香”“江鳅耳边有毒箭,吃起来却很香”。因为多居住在溪流河边,获取的水产品非常丰富。鱼类资源不仅满足了人的味蕾而且因为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在补养身体方面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水里面的植物资源也被傣家人充分发掘和利用成为盘中美食、保健菜肴。谚语云“青苔好吃难捞起,鳝鱼可口不易捉”“澜沧江的青苔,勐腊街的酸笋”“水深青苔绿,浪急苔丝细”。青苔是傣族特有的美味。当三、四月又长又绿的青丝长成,人们便带着小筐到江流、池塘来采集。傣语称附生在江河中鹅卵石上的青苔为“改”,生长在湖中、鱼塘中的青苔为“捣”,这两种青苔营养丰富,口感最佳,可以煮、蒸、烤还可以制作成干的青苔片。因为它们长于清流之下,不受污染,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防治疟疾,对消化不良、肺炎、气管炎有一定治疗作用,堪称天然绿色保健食物[3-6]。

谚语“一绿就是菜,一动就是肉”说的是傣族人爱吃、会吃。田间地头的野菜和令外人难以接受的奇异动物都可能出现在傣家人的餐桌上,成为大自然赐予的保健秘方。傣家人食用的蔬菜多为野菜,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常吃山茅野菜,身体健康不长癌”。这些具有保健价值的野菜在谚语中有大量的反映:“冬吃帕吃短,夏吃葱姜汤”中“帕吃短”指的是“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民众多喜欢食用,同时还被广泛运用在医学中,是兼具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菜。“左手一把蕨蕨菜,右手一篓小鱼虾;山中的宝任我采,水里的肉任我拿”“蕨菜美名龙爪菜,七箩八箩不愁卖”“山箐边的龙爪菜,箐沟里的小鱼虾”,蕨菜味美,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样,虽微苦但具有清热解毒、润肠的药效。“雨后进山,一挑竹笋一筐菌”,傣族地区竹林茂盛,食用竹笋非常普遍,酸笋、苦笋等笋类食物都是傣家人的特色佳肴。竹笋味道鲜美,开胃健脾,富含纤维素有利于通肠排便,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木耳香菌遍雨淋,只怕脚懒手不勤”,山中菌类丰富,采摘方便,以木耳为代表的山珍味道鲜美、滋补身体[7-9]。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人们喜欢食用昆虫并认为别具风味。谚语云“野猪觅笋跑山箐,女人打菌寻蚁堆”,这句话里就含有傣族特色食品酸蚂蚁、蚂蚁蛋。蚂蚁和蚂蚁蛋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天然食品,其保健和药物功能也不断地得到检验和印证[10-11]。

谚语说“青茶越嫩味越浓,米酒越陈气越醇”“不吃糯米饭不是傣家人,不会喝米酒不是男子汉”,米酒和茶是傣家重要的饮品。傣族人善种稻也善于用谷米酿酒,用糯米酿制的烧酒香醇甘甜,能解渴消暑、解乏提神、促进血液循环、滋润肌肤。傣族聚居地西双版纳是野生茶树栽培的发源地,普洱茶是其特产。傣族家家有茶罐人人会喝茶。茶有消食、解毒、提神的功效,长期饮用能起到延缓衰老、防病抗病的保健作用。

1.2 饮食调味与搭配

傣族饮食的口味以酸、辣为主。如谚语所表述的“酸叽叽菜胜过熟剁生”“多吃辣椒伤肠胃,不吃辣椒菜无味”。喜食酸辣是与傣族生活的环境、气候有关的。炎热潮湿的环境里,酸味食品能健脾开胃、消暑解热、促进食欲。还因为傣族人多进食糯米饭,尤其是外带的糯米饭冷了以后变硬更不利于消化,多吃酸食有益于消化。出于对酸食的偏爱,傣家人制作出许多带酸味的食品,如酸笋、酸菜、酸鱼、酸牛肉等。“酸笋煮鸡,不笑心也喜”“酸笋煮黄牛肉,美味胜过烤鸡”,以酸性食品搭配肉类,酸解油腻助消化,成为傣族饮食的一大特色[1-3]。辣则具有发散、活血,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潮湿的环境里多发风湿病,傣家人认为多吃辣可以除湿祛风。

傣族人爱吃烤制食品,谚语对此表述非常多:“竹楼上烤肉,满寨子飘香”“趁热吃烤鱼味道鲜,趁酒醉跳舞脚步圆”“烤鱼要快,烤肉要慢”。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常吃香香炒炒,脸上水色不好”,常吃香燥食物对身体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又吃得相对科学、健康,傣家人很讲究烧烤时各种调料、饮品的搭配与调和。首先是辅料和佐料的选择,“不栽香茅草,难做火烤鱼”,香茅草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的香料,含有天然的柠檬香味,有和胃通气、消毒、杀菌的作用。除了香茅草,大芫荽、荆芥、 薄荷、花椒、香菜等都是傣味烧烤的佐料[2,4,11],都具有祛风除湿、发散解表的功能。其次是饮品的搭配,吃烧烤时配以柠檬汁、酸木瓜水等酸味饮料[12],化解油腻,清热解毒。

1.3 饮食习惯与禁忌

傣族人在日常生活中还非常注重摒弃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见好吃的,想有两个胃,抬三个碗”“一顿猛吃猛胀,十顿只得喝汤”“吃饭只要七分饱,喝水别像水牛下箐沟”“少喝米酒壮筋骨,贪杯卯牢活见鬼”,这批评的是不知节制、暴饮暴食的行为[13]。《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14],吃得太多会损伤人的肠胃,时间长了还会产生疾病。而“嚼不细伤胃,咽太快呛喉” “饥时狼吞虎咽,肠胃留下后患”又说的是饮食过快、过急也会造成消化和肠道方面的疾患。“冷不吃,凉不咽,睡觉香又甜”“热汤刚出锅,莫要抢着喝”,饮食的冷热也要适度。《灵枢・师传》指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14]。饮食过热或过凉都对身体无益,太热会灼伤食道和胃,太凉则伤牙齿和肠胃。“偏食者厌弃的食物,就是他最好的补药”“拣嘴病多,爱哭泪多”,挑食会造成营养摄入的不均衡,对健康无益。“生病怪嘴馋”“吃啥莫告诉忌嘴的病者,有啥莫通知贪财的匪贼”,告诫人们生病服药期间如果不遵医嘱,不守禁忌,任性食会加重病情。

2 环境与养生

人的健康、寿命和环境关系密切。正如谚语所说“水土好,疾病少”,基于此认识,傣家人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居所环境。

2.1 生态环境

傣家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生存与保持健康的基础,因此对自然环境非常看重和爱护[15]。谚语有这样的表述:“森林是气候的梳子,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森林是大地之肺,大地是万物之母”“有森林才会有水,有水才会有田地,有田地才会有粮食,有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傣家人深切认识到森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功能,植树造林就是造福自身。“热带河谷森林密,砍了树木猴不聚”“林好鸟自投,鸟多林更稠”,保护森林植被既为动物守住了饮食、栖息、繁衍的场所,又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自古逐水而居,傣家人自然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美需要有叶,地肥需要有水”“水库装满水,不怕田张嘴”。并懂得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如谚语所云“水满塘,谷满仓,修沟就是修谷仓”“水源头解便,害了沿河一大片”。

2.2 居所环境

“燕子做窝用烂泥,傣族盖房用竹子”“竹筏不怕浪打,竹楼不怕水淹”,傣家民居竹楼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架空养家畜或放置生产工具,有利于防潮湿、避虫兽。用有缝隙的竹笆做楼板和墙,便于通风和透气,前廊开敞光线好,保证了充足的日照[16-18]。这样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的竹楼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居所的需求。此外,傣家人还追求生活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在庭院内栽植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谚语所描绘的“寨子是大果园,楼院是小果园,浓荫下面才住人”“惜土如金种三层,椰子、槟榔空中园,酸角、芒果窗边园,花生菠萝地上园”“竹楼前后瓜果香,防风防火又遮凉”“窗前种果,晒台栽花,椰子槟榔围篱笆”,绿色、优美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有利于颐养性情,保持身心舒畅。

3 卫生防疫

傣族民众对保持清洁卫生是防治疾病的基础这一认识由来已久,并积累了丰富的卫生防疫经验。

3.1 居室卫生

谚语“寨子常打扫,人康畜兴旺”“无事勤扫院,强如进药店”“别满地吐唾沫,别满屋丢烂衣裳”,教人要经常洒扫,保证室内外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炎热潮湿的环境里,蚊虫本来就较多,肮脏的地方更容易滋生蚊蝇和细菌,“别看蚊子小,疟疾一来全寨倒”“消灭蚊虱蚤,疾病自然少”,苍蝇、蚊子、跳蚤等都是疟疾、乙脑等疾病传染的媒介物,消灭害虫是控制发病源头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在生活细节中进行防疫消杀工作,就如谚语所告诫的“宁可织布缝蚊帐,不必花钱请摩雅”“睡觉懒得挂蚊帐,生病急坏爹和娘”。

3.2 饮食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傣族人非常强调饮食卫生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重要意义。因为气候炎热,傣家人喜好生冷。“傣家楼房不缺竹子,傣家的名菜不缺剁生”“剁生头碗菜,男人个个爱”“麂子肉剁生,醉哑男人口”。“剁生”是生食名菜,肉类、蔬菜配以调料都可以剁碎、捣烂食用[3]。但吃生肉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此,傣族人在认识到“条虫不怕剁生细,就怕沸水煮透肉”的卫生知识后就改用熟肉制作熟剁生。肉食要煮熟才能食用,水也要煮沸才能饮用,谚语“涨水烫病魔,喝了体健康”强调的就是不喝生水。生水一是太过寒凉,二是如果被蚊虫、灰尘杂物等污染后直接饮用就容易引起身体不适。“蔬菜多洗洗,疾病不找你”“生菜不洗蘸喃咪,不到半夜找摩雅”“若要全家不生病,锅碗瓢勺洗干净”,食材和器皿也要保持清洁卫生,带有污染物的蔬菜和饮食用具会将细菌带入人体并可能因此染上疾病。“舍不得吃,变酸更吃不得”“吃饭只能八成饱,喝茶莫喝过夜茶”,吃过夜、过期的已经变质的饮食会引起胃肠道方面的疾病。“水源头解便,害了沿河一大片”,如果生活饮用水受到污染也会引发肠道疾病,要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就要保护水源,清除污染源。“不洗手不配吃抓饭,不浴身不能上帕垫”,傣族人习惯用手捏饭吃,因此也特别强调个人卫生,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

3.3 个人清洁卫生

谚语“人爱干净,病魔远离”,强调了个人的清洁卫生在防病抗病中的意义。保持个人清洁就要常洗澡,“住房要勤打扫,人要勤洗澡”“洗澡为身体清洁,除垢为皮肤健康”,洗澡不仅可以去除污垢,还在炎热的天气里起到降温解暑、清爽神志的作用。此外,还要勤换衣洗衣,“要想干净勤洗澡,要想常新勤更衣”“洗衣不洗澡,臭气不会跑”。在洗浴方面,傣族人有自己的天然洁净去污材料,谚语“想要头发美,柠檬汁加淘米水”“椰汁洗发,白发变黑发”“椰子油洗头,秀发黑又柔”就透露了傣族人美发、护发的秘诀。柠檬汁有杀菌作用,淘米水富含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能够帮助头发生长、黑亮[19]。椰子油则可以预防头发分叉,防止头皮屑并保护头皮。谚语中还有对洗浴方面的忠告,如“不要在三月下河,不要在十月串姑娘”,傣历三月是冷季,天气冷河水较凉,没有养成冷水浴习惯的人下河洗澡容易生病。“不流动的水别洗头洗澡”“沼泽里洗澡,先把棺材找”,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不流动的充满污染物的水里洗浴对健康自然是有危害的。

4 民间草药和土方

4.1 利用民间草药防病治病

傣族居住的地区生长繁殖着很多种类的热带植物。人们在对这些分布广泛采集方便的植物长期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具有防病治病的药效。这些药物资源最终成为傣族医药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如谚语所云“出门便是草,草中有百药”“傣家的田坎坐下都有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一屁股坐下三棵药”。人们充分相信和肯定草药的药用价值,“百病自有百草药”“草药草药,根根棵棵驱病魔”。因此,民间有着丰富的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经验,如“饱肚的藤山药,消食的鸡素果”“向车梅子根,治胃病断根”。

4.2 运用民间土方医疗保健

除了采草药防病治病,民间还有许多具有医疗保健作用且效果奇特的土方。如“米酒生姜炖大头鱼,偏正头痛可治愈”“米酒生姜猪脑髓,隔水炖食治头疼”,大头鱼和猪脑髓都有益脑髓的功效,用以治疗头痛、头晕目眩、神经衰弱。“烟酒熬夜声嘶哑,橄榄竹叶煨绿茶”,橄榄清热解毒利咽,竹叶有清心凉肺的功效,绿茶则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三者混合煨制的饮品能清热、消炎,缓解咽喉不适。“香茅草水清凉剂,洗在身上痱子退”,香茅草含天然柠檬香味,用熬煮后的水洗浴能润湿皮肤,消毒、杀菌。“娃娃周身长痱子,黄瓜屁股擦能止”,黄瓜具有除热、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黄瓜擦拭身体能起到消痛、止痒,缓解痱子症状的作用。“香木瓜熬汤,产妇喝了奶不干”,人们普遍认为木瓜酶对乳腺发育有帮助,食木瓜还有增加乳汁的效果。这些民间疗法使用的原料多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取之方便,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用药或少用药就能防病、治病这表现出傣族民众的极高智慧,也彰显了傣医药的强大生命力。

5 结语

傣族民间谚语以轻松、生动的形式向普通百姓呈现了祖辈在与生活、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所积累的智慧与经验,是傣族优秀的保健知识和养生文化的传播载体,值得引起重视。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能使它们成为医学科学的补充,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亚朝.德宏傣族民间的饮食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24(5):54-58.

[2] 赵玲,张林屏.环境伦理视角下的傣族食品与健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2):39-47.

[3] 高徽南.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审美特征[J].文山学院学报,2012,25(4):14-17.

[4] 岩香宰.西双版纳傣族饮食文化[J].今日民族,2014(1):20-22.

[5] 王文光,姜丹.傣族的饮食文化及其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6(3):34-39.

[6] 李雁丹,覃基煊,彭江云.浅谈傣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2-3.

[7] 徐梅,吴永贵.浅论傣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2(2):67,70.

[8] 杨云波.浅议德宏傣族的生态文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199-201.

[9] 赵青.西双版纳傣族竹文化浅说[J].青春岁月,2014(10):460-461.

[10] 伍琼华.傣族医药与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6):53-56.

[11] 王婧,张超.傣族饮食中的傣医养生观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11):74-75.

[12] 潘玉梅,刘宏茂,许再富.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饮料植物利用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6):653-664.

[13] 蒋力生.中医饮食养生要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 12(6):27-34.

[14] 黄帝内经[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214-215,716-717.

[15] 曾海燕,彭友良,黄之镨,等.从傣族文化与普洱茶的关系看环境、资源与人文的和谐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2(2):61-63.

[16] 段家_.浅析傣族村寨中的生态文化[J].红河学院学报,2007,5(3):25-27.

[17] 付声晖.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文化背景浅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24-25.

[18] 李伟,冯红卫,陈伯平.傣族民居价值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4):63-65.

[19] 邹惠莲,饶华.关于傣医在预防保健方面的初步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0(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