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玉米种植

玉米种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玉米种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米种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玉米种植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07

玉米要想获得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关键,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懂得科学种田的农民来开展农业生产,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玉米选种到玉米收获,总结了玉米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1选种

玉米品种选择是保证玉米高产丰收的第一环节,没有好的、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即使后期管理再努力都不可能获得高产,玉米质量也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因为只有品种选对了,才谈得上后期的管理。玉米品种选择,因地制宜是关键,不能盲目选种,要考察和了解当地玉米种植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玉米品种;其次要选择生命力旺盛,以抗逆性强,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为主;再者购买种子要保证种子纯度,去正规经销商处购买。

2选地

玉米地块选择也很重要,有的农户考虑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本身即是抗逆性相对强一些的作物,不用考虑土壤问题,其实不然。尽管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属于根系发达作物,根系深扎于土壤当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如果土壤肥力不好,玉米长势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再者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为宜。

3播种

播种这一环节,笔者主要从播前准备、播种时期、播种方法进行介绍。

3.1播前准备

由于玉米杂交技术的实现,出现了诸多的玉米新品种,因此在对玉米进行栽培时,需要做一些事前准备,以保证在接下来的栽培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播前要进行整地,将土壤靶细,让土质变得疏松、均匀,有利于玉米发芽和后期生长。

播种前还要进行种子处理。首先要晒种,晒种可以消灭细菌,保证种子发芽率,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晒种后,还要进行浸种、拌种或者种子包衣。这一些列的处理都是为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提高种子乃至玉米苗后期的抗逆性,保证玉米高产量、好质量。

3.2播种时期

播玉米应在耕作层5~10厘米低温稳定在10℃~12℃,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60%以上播种。北方玉米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旱夏涝,适宜的播种时间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

3.3播种方法

玉米播种方式有垄作和平作。东北多用垄作,华北多用平作以利于保墒。播种时多用机械播种方式,以提高工效。播种时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行距一致”,播种机作业速度要控制在4公里/小时以内,防止漏播或重播;播种量和深度。为保证留苗密度和出苗整齐,目前我国一般条播用量45~60公斤/亩。播种深度为3~5厘米为宜,墒情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

4田间管理

当玉米进行种植之后,应当对田间进行管理,该管理包括三个时期:苗期、穗期、花粒期。田间管理也是保证玉米高产丰收的主要环节,苗期、穗期、花粒期的管理都十分关键,不容忽视。

4.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间苗和定苗。在玉米的幼苗有3片叶的时候是间苗期,当叶片数量增加到4~5片时是定苗期。定苗期应当施以苗肥,这样能够促进幼苗的生长。病害虫的防治是在苗期进行的。粘虫、棉铃虫以及甜菜夜蛾等是主要的害虫,治理这些害虫一般用阿伟辛硫磷喷雾。

4.2穗期管理

与苗期相对的,穗期应当施以穗肥。穗肥的追加能够为玉米的生长供应足够的养料,有利于雌穗的分化和穗粒的增加。相较于苗期,穗期的害虫会造成玉米各种各样的病症,主要有花叶病、小斑病和纹枯病等。对害虫进行合理的防治是提高产量的保证。栽培人员应当对这个时期的各个病虫害进行了解,对其发病期以及发病后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按照病症的治疗对症下药。

4.3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的玉米已经处在生长的后期,这时期主要是补充一些花粒肥,给玉米生长提供一些充足的养料,促进玉米的产量。

5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论是在玉米生长的苗期还是穗期,都存在一定的病虫害。为了不影响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需要对其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苗期一般使用药剂对病害虫进行防治。以玉米丝黑穗病为例,一般对土地进行轮作,深耕可以有效的减少这类的疾病。对于害虫,则可以配置糖醋液,在幼苗生长的早期阶段用来清除杂草,在后期,可以防止害虫。

6玉米的收获

收获玉米要选对时期,通常是苞叶变黄10天之后为最佳的收获期。

7结语

以上分别从玉米的选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几大方面简单的总结了玉米种植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玉米的栽培方法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进行合理的种植,应用合理的玉米栽培技术,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并且降低病虫害的影响,所以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超.玉米高产栽培的十项关键措施[J].安徽农业,2004,(08).

[2] 邢跃先,檀国庆,张妤,吴凤新,蔡鑫茹,王玉贞,李凤海. 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03).

[3] 赵致,张荣达,吴盛黎,宋碧,张帮琨,江龙,王嵩,胡建风.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05).

[4] 周少芳,杨刘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玉米种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效率;问题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2

1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分析

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能够发现,我国正在加快玉米栽培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在玉米种植新技术的运用下,改变了农民的种植理念,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还将提升了玉米的质量。种植中绿色环保理念的引进,肥料使用开始以绿色肥料为主,使玉米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合理的利用土地进行种植试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相应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明显提升了种植的效率。国家出台的相关的惠农政策,从经济的角度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助,明显的提升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在种植过程中,农民对培育的新型玉米种子缺乏相关的了解,加之新品种价格相对要高,造成一部分农民在种植期间内没有进行种子改良,导致玉米的最终产量不高。

2.2 耕层较浅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属于粗放式的管理,耕层只有15cm左右,使土地中土壤的通透性较低,降低了保水、保肥能力,不利于玉米的增产。

2.3 施肥不当

受到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落后的影响,农家肥的使用率不高,使土地中土壤的肥沃程度降低,直接导致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在施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导致一些工业废料造成土地污染,严重的影响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2.4 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青壮年大部分都去城里打工,在农村种地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女,种植人员的基本专业常识认识降低,对于新型技术的掌握也不断变弱,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3 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

3.1 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从玉米最初的播种、栽植、整地以及最后的收获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传统的农耕时代,需要人工配合着牛车来完成犁地工作,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工作效率也不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玉米的种植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机械化的应用。

3.2 抗倒伏技术的运用

玉米种植中最害怕出现倒伏现象,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玉米苗的密度过大,并且在茎秆生产期中没有进行精确的水肥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倒伏。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种植时,要适当的加深耕作层,增加肥料的施放,做好相应的培土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进行植物的生长剂的使用。逐步的密植玉米,保证其在生长期间肥料的供给,也可以通过矮化栽培技术降低玉米高度

3.3 合理密植技术的运用

玉米种植间距过大,玉米N植数量会减少,从而产量降低。但是间距过小,必然引起植株之间对养分、水分以及光照的争夺,导致玉米发育不好,也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合理密植,有效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率。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通过精密计算方法运用,对土地进行严格测量,确定每片土地上能够进行的最多的种植量,在种植过程中实施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对玉米尽可能多的种植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保证玉米植株对营养、水分的充足供应,促进产量的增加。以北方某地为例,在实际的玉米密植中,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运用过来,实行行距一宽一窄,并且分别控制在80~100cm与40~50cm的距离以内,合理的确定玉米株距。通过采取本种栽培技术,能够科学调节后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使每株玉米都能充分的享受肥料和水分的供应,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

3.4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在种植过程中难免会有病虫害发生。目前,只是从种子栽培与后期防治2个阶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只有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在发生时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病虫的危害。

4 结论

农业增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民经济收入,也能带动起种植积极性。但是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性的高产栽培新技术,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玉米种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玉米 种植技术 推广

前言:与其他作物相比,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其产量一直比较有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其对农业经济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但从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来看,却不是十分理想,对此,必须要因此重视,采取新的种植技术,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

1.玉米种植的重要性

首先,依赖较好的适应性,玉米相对较为高产,且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也较为稳定,因此,深受农民的喜爱,是其最愿意种植的作物之一。同时,玉米也是动物的重要饲料,堪称饲料之王,尽管其价格较低,但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不容小觑。另外,玉米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不仅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来酿酒,制药、纺织等等。所以,从多方面考虑,有必要加大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提高玉米种植技术,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2.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措施

2.1 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品种

种子的选择是作物种植的基础,但种子的选择不是以贵为标准,而是必须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要对市场的发展情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因为市场是选择玉米品种的前提,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决定选择哪一个玉米品种。其次,要了解当地土地的情况,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肥沃状况要有充分的了解,相对而言,玉米生长周期较长,品种稳定性较高,不愁销量,因此,在推广玉米品种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土壤的情况。最后,要考虑到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运用现代化技术选择合适的品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2 加大玉米生长培养技术的推广力度

作为玉米生长过程的重要阶段,玉米生长培养阶段对后期的产量与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的过程中,种植者必须要慎重对待这一过程,提高育苗技术就是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培养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处理种子,就是在种植玉米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经过照晒后的种子吸收水分能力较强,具有催芽功能,同时生长也比较整齐。

第二,播种。玉米播种的关键是留下足够的间隙,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和足够的土地利用率。完成播种后要对种子进行覆土镇压,如果水分充足就轻压,如果相对对较为干旱,就必须要进行重压处理。

第三,种子施肥。完成播种后,要对土地进行技术性施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幼苗的发育,同时也可以给幼苗提供更加充分的营养,提高其抵御病虫害及干旱的能力。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搭配,控制好用量,避免烧苗。

第四,覆膜。这一环节不是所有的种植者都需要使用,只针对一些在春季播种地区,由于春季温差较大容易导致死苗与出苗率不高,尤其是玉米幼苗的抵抗力较差,此时就需要进行人工覆膜处理,保证玉米生长的温度,确保其根系可以更好发展。

2.3 选择合适的土地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产量的提高,土壤是基础,这就要求选择土层较为深厚且具有良好通透性、地块相对较为平整、质地疏松的土地,在正式播种之前要再次处理一次土地,提高土质的松软性与平整性,然后进行起垄撒种,由于玉米的根系较为发达,可以从土壤中充分吸收营养与水分。整地主要是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种植的土地含有水分与营养达到均衡。

2.4 合理密植

通过上述的准备工作,同时对玉米的环境进行科学分析,综合考虑土壤的肥力、气候、品种特征与栽培管理的水平等等,科学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使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都有一定的提升,通过科学合理的密植可以使单位面积的数量达到合理化,对于土壤质地较好的环境要进行合理的密植,而如果环境不好,则要稀植,即使是同一品种,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密植,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种植玉米的产量,同时也可以保证种植者的收入。最关键的是,增加玉米的产量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祥,康云友,王圆圆,等.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J].山东农机化,2012,(6):18-19.

玉米种植范文第4篇

2、如果选取肥力一般的土壤,最好在里面加入适量的磷钾肥溶液充分搅拌,栽培前将土壤进行深耕处理一次,去掉周围生长的杂草,保持土壤呈现为疏松且平整的状态最佳,浇透一次水分后保持湿润即可。

3、一般的种植甜玉米要和普通玉米进行隔离种植,这样才不会影响甜玉米的产量,应保持普通玉米和甜玉米的间距在1.5m左右,栽种后要保持覆土的厚度为5公分左右,在穴底施加稀薄的腐熟有机肥即可。

4、当栽种后在种子的发苗阶段,最好经常保持土质湿润,生长期间还要做好对病虫害的预防,可不定期的向土壤喷洒适量的百菌清溶液,此外还要经常的进行除草处理,中期的时候要适当增大浇水量,这样可以保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玉米种植范文第5篇

1发病症状

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都可感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早期发病病株先在心叶基部出现宽窄不等黄色条纹,后向上扩展,整株心叶枯黄,高秆品种上心叶细长出现黄化斑,卷曲成假枯心。本田期发病植株明显萎缩,叶片逐渐枯黄,重者整株枯死不能抽穗,轻者生长受阻,虽能抽穗,但穗小且畸形。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加重,根据田间普查,2007年宁国市条纹叶枯病病株率平均为1.7%,最高为4%,而2008年本地个别品种最高病株率达37%。

2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具有持久和经卵传毒功能,传毒时间短。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主要与传毒媒介灰飞虱虫量、带毒率、品种抗性及水稻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则发病重。

2.1水稻品种抗性不同,病情差异大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病轻重有很大不同。通常杂交稻和籼稻比较抗病,粳稻、糯稻比较感病,但是,杂交稻中也有一些品种易感条纹叶枯病,如协优58、协青早、国稻1号、渝优10号等。

2.2栽培措施不同,病情差异大

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之间的病情差异比较大,表现为播种越早,秧田期越长发病越严重,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在防治水平基本相同条件下,麦-稻田、小麦茬移栽稻田的病情最重,油菜茬、大麦茬移栽稻田次之,小苗抛秧和直播稻田发病则较轻,稻田周围杂草丛生,则病害发生重。

2.3及时合理用药的发病轻,用药不当及推迟用药则发病重

在秧田期或本田初期使用吡虫啉加乐斯本等防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轻。然而,大多数地方对该病害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农户在水稻移栽前忽视对灰飞虱的专门用药,秧苗移栽前只用敌敌畏、杀虫双等防治;或是等到病害发生后再匆忙用药,错过病害防治适期,造成病害发生重。

3发生原因

3.1缺乏针对性防治导致灰飞虱虫源基数高

由于条纹叶枯病在正常年份较少发生,大多数农户对该病害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使介体灰飞虱的传毒基数得以多年累积。据2008年6月2日田间调查,宁国市秧田(中稻)虫量平均495头/m2,超过防治指标20多倍。

3.2种植结构调整为灰飞虱创造了良好的繁衍场所

近几年来,由于水稻种植成本较高,许多农户改种玉米。种植玉米比种水稻节约农药、插秧及收割开支,收入比种植水稻高,所以水稻与玉米种植比较普遍。即使是水稻种植户,田埂上也是杂草丛生,给灰飞虱的越冬繁衍和发生危害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为其毒源积累和病害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越冬代灰飞虱的带毒率由2007年的10%上升至2008年的12%。另外,近年推广的国稻1号、渝优10号等抗性较差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加剧了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危害程度。

4防治对策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以后,目前尚无特效药可治,故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策略:治虫防病,采取切断毒源,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

4.1开展虫情监测

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及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4.2推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水稻新品种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提倡在上年偏重发生稻区扩种籼稻或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杜绝种植易感条纹叶枯病的粳糯稻、协优58、协青早、国稻1号、渝优10号等品种。

4.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质

首先,秧苗远离麦田,统一时间集中育秧,播种期适当延迟至5月15日以后,利用同期播栽分摊毒源昆虫,减轻发病。其次,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中期健壮。再次,对病田增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进健株有效分蘖,增强后期补偿能力,减少病害损失。另外,可调整育秧方式,全程覆盖防虫网,阻止灰飞虱接触秧苗。

4.4铲除田边杂草以降低虫源基数

灰飞虱在本地越冬寄主作[文秘站:]物主要是麦田和杂草,田边杂草往往又是麦子收割后至水稻秧栽前灰飞虱的过渡场所。因此早春时节铲除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栖息场所,可以起到阻断灰飞虱向水稻本田迁移的桥梁作用。

4.5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采取压前控后减基数,治虫防病,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稻田保麦田的方法。重点抓好3个阶段的防治:一是防治麦田等毒源地的灰飞虱,降低迁入秧田和大田基数;二是狠治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及时用药防治;三是适期防治大田灰飞虱,在灰飞虱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

玉米种植范文第6篇

北甜玉1号是以自交自交系日超为母本、自育自交系B463为父本杂交育成。2010年初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一、特征特性

北甜玉1号是甜玉米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为绿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16厘米,穗位高87厘米,果穗圆柱型,穗轴白色,成株可见口十片数15片,穗长23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4-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20克。品质分析结果:鲜果穗籽粒含糖量:16.20%-17.26%。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4级,丝黑穗病发病率9.8%-25.4%。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200℃左右。从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需85天左右。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及施肥

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平川地草甸土,前茬为大豆、小麦或马铃薯的地块为好。采用ISQ-350型全方位深松机整地,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要求深浅一致,不得漏松,整地要精细,做到上虚下实,土细碎,浇好底墒水。结合整地每公顷施优质腐熟农肥40吨,起垄时公顷施磷酸二铵250千克,硫酸钾75千克,尿素40千克,垄距 70厘米,起垄后及时镇压,达到播种状态。

2.隔离种植

甜玉米的甜质是受隐性基因所控制。开花吐丝期如有外来玉米花粉侵入,则出现花粉直感现象,从而失去应有的甜质,变成普通玉米。因此,必须与其他玉米隔离种植,可以利用天然河道、道路、树林等作为自然屏障。没有屏障的要求与其他玉米隔离不少于400米。也可以错期播种,即种植甜玉米的时间和其他非甜质玉米在播种时间上错开,达到花期错开的目的,错期一般要在20天以上。

3.适期播种

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再决定播种量。最早播期町在气温稳定通过12℃时;如采取地膜覆盖可提早7-10天播种,采取薄膜育苗移栽的可提早10-15天播种;最迟播期要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如果是以收获鲜穗为目的,可在4月下旬覆膜种植,以收获干籽粒为目的,只要能保证收获干籽粒就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宜时期下种。播种后,用无杂草种子的熟肥细土盖种,覆土不能太厚,3厘米左右为宜,再平覆1层地膜,以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搭拱棚盖膜,棚高40厘米。

4.育苗移栽

出苗前不揭膜,控制膜内温度20-35℃。气温不高时,一般通过在拱棚上加盖草帘保温,草帘要早揭晚盖,并灵活补水,当发现盘土干燥时应喷雾补水。有70%幼芽出土应及时揭去地膜。1叶1心时施用稀粪水5.25-6.00吨/公顷。2叶1心时炼苗,移栽时适宜叶龄为3叶,移栽前一天用叶面肥对水喷苗。种植密度4.5万株/公顷。

5.田间管理

终霜期后及时放苗,并用土封严地膜开口处,查苗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栽,当幼苗3-4片叶时间苗,4-5片叶时定苗,公顷保苗4.5万株。放苗后用机引深松铲进行垄沟深松。玉米5-6片叶时用迫肥器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225千克。6月上、中旬根据气温的高低适时揭膜,以便接纳较多的雨水。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易产生分蘖,分蘖一般不能或极少结实,且消耗养分水分,必须去除分蘖。去蘖要及时,一见长出即彻底去除,不留痕迹,而且要多次进行。甜玉米株高较高,在高肥水条件下,田间有3%雄穗抽出时,用玉米矮壮素450毫升/公顷对水225-300千克喷雾,以提高抗倒性能和矮化茎秆,提高产量。

6.病虫害防治

因鲜食甜玉米的籽粒和植株营养成分高、品质好,极易招致地下害虫及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的危害,且玉米果穗受害后,会严重影响其商品质量和市场价格。对此要早防早治,以防为主。为防止食物中毒,鲜食甜玉米在授粉后采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绝对不能使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敌菌灵町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防治玉米螟可使用赤眼蜂卵卡,一般每公顷放30片左右。

玉米种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内蒙古;玉米;生产成本;成本收益

引言

玉米是我国种植范围比较广的一种粮食和饲料经济作物,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玉米种植大省之一[1]。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再加上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工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玉米的需求量大量增加,。本文中对来自我国《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对2006~2011年玉米种植成本效益的有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内蒙古玉米种植的各构成成本和收益变化趋势,进而提出适合内蒙古玉米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和粮食质量,进而提升内蒙古玉米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1 玉米种植成本效益的经济学界定

1.1 玉米种植成本定义及其成本构成 成本这个概念,是在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来说,成本这一概念一般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就定义为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2]。

总的说来,玉米种植成本指的是总成本,总成本是生产中耗费的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所有资源的成本。其包括生产成本和土地成本。生产成本又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又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费用。物质与服务费用主要包括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用、种子费、和农药费等。人工费用由家庭用工折价和雇工费用构成 。而土地成本,亦称为地租,是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两种。流转地租金是指生产者转包他人拥有经营权的耕地或者承包集体经济组织的机动地(包括沟渠、机井等土地附着物)的使用权而实际支付的转包费、承包费(或称出让费、租金等)等土地租赁费用。自营地折租是指生产者自己拥有经营权的土地投入到生产当中后所损耗的土地资源按一定标准和方法折算的成本,表现了自营地投入生产当中时的机会成本[3]。

1.2 玉米种植收益的经济学界定 玉米种植收益指的是净利润,而净利润指产品产值与生产过程中投人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成本之差,表现了玉米种植中损耗的全部资源的净回报。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产值合计一总成本,而产值合计是表示单位产量的指标。

2 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的动态分析

2.1 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的动态分析 用玉米的每亩总成本作为生产成本的考核指标,表现了单位每亩玉米的种植成本,它的好坏决定了农户家是否种植玉米及种多少。当今,土地资源越发变的紧张,更为重要的是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由下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6~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动态走势是一路向上升的,这个总成本上升的结果是各单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06年的446.42元 /亩上升至2011年的 771.68元 /亩,增长率为72.86%,这与生产要素的快速上涨有关。玉米单位每亩总成本的上涨,表明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种植玉米的投入增加,也就是说一定的投入水平下,种植玉米的产出减少。

由表1的数据我们得出2006年到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的各单成本的平均数:

种子费用平均数是27.58元,化肥费用平均数是105.06元,农家肥费用平均数是13.61元,农药费用平均数是5.19元,机械作业费用平均数是64.33元,排灌费用平均数是30.09元,人工成本平均数是165.52元,土地成本平均数是140.79元

从以上分析计算结果我们知道,2006年到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生产成本的各单成本中最高的是化肥费用,其次是机械作业费用,排在第三的是排灌费用,第四是种子费用,第五是农药费用,第六是农药费用。

2.2 内蒙古玉米种植效益的动态分析 由下图2,我们可以看出2006~2011年内蒙古玉米种植每亩净利润动态整体走势是一路向上升的,但是2007年到2008年净利润由188.78元下降到181.84元,这主要是因为产值合计由2007年的691.66元增加到2008年的717.02元,变动幅度是3.67%,而2007年的总成本由502.88元增加到2008年的535.18元,变动幅度是6.42%,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到2009年又上升到186.9元,这主要是因为产值合计由2008年的717.02元增加到2009年的744.56元,变动幅度是3.84%,而2008年的总成本由535.18元增加到2009年的557.66元,变动幅度是4.2%,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其它年份净利润都是增上升的,都是因为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大于总成本的变动

幅度。

3 小结

内蒙古玉米种植总成本的变动是各个单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化肥费用,机械作业费用高居榜首。净利润的变动是产值合计和总成本两个指标共同作作的结果。当产值合计的变动幅度小于总成本的变动幅度,那么净利润下降,反之就上升。而产值合计又和玉米每亩产量有关系和销售价格有关系,其计算公式:产值合计=销售价格*每亩产量,要想产值高,就要千方百计提高单产产量,就是亩产量,国家继续提高玉米的收购价格。

4 降低内蒙古玉米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建议

综合上述对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可以发现,玉米种植成本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化肥费、机械作业费用,种子费用等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国家把农民增收放在主要地位,推出了并实行了各种惠农政策,增强了农民对种玉米的信心,如对种玉米直接补贴、玉米良种推广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业机械作业补贴等。的农民应该在这些政策的帮助下,提高玉米的净利润,从而增加收入。

1)依靠科技,提高玉米的亩产和总产量[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注重利用科技,第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大玉米良种,要精量播种和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化肥的有效利用,减少总成本;以提高内蒙古玉米种植效益。另一方面,聘请玉米种植专家介绍玉米的生产过程,在保证玉米亩产和总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玉米质量。

2)对玉米实行规模种植,进行产业化经营,。内蒙古的玉米种植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因此没法实现产业化经营,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产业化经营是要提高玉米种植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持续提高和保护农民的玉米收购价格。玉米作为内蒙古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丰收对内蒙古农业发展和农民的收人增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虽然玉米的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但是上涨幅度很低,不利于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发挥。我们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得到2011年内蒙古的玉米每公斤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2.09元/kg,而全国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2.17元/kg。因此,政府应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建立玉米收购的最低保护价格,以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其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高常胜,王贵平,云志明,孟德.内蒙古玉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1):6一10

[2] 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 年

玉米种植范文第8篇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土壤动物;跳虫;螨类;蚯蚓

随着畜牧业、工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基因玉米具有抗玉米螟、玉米根系害虫等方面的优点,广泛地种植在世界各地,显著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并降低了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化学污染,保护环境。在转基因玉米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研究了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转基因玉米与土壤动物概述

1.1转基因玉米

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数量增多的过程中,玉米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传统的玉米种植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的玉米需求,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研制出了转基因玉米。1996年,美国批准应用转基因玉米,这是首次种植转基因玉米,发展至2011年,已经有16个国家种植转基因玉米,面积达5100万hm2。至今,被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种类已经超过40种,在玉米害虫的防治中,转基因玉米种植成为重要的手段。2012年,我国获得转基因玉米进口安全证书,13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准予作为原料进口,与国外相比,我国转基因玉米商品化种植发展还比较落后,但由于我国历来重视玉米生产,因此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在我国发展比较快。

1.2土壤动物

在土壤环境中,某些动物群会暂时或经常栖息在此,并进行某些活动,比如蚯蚓、蜘蛛、多足类等,这就属于土壤动物。土壤动物的数量非常多,生物量巨大,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土壤物质循环转化、土壤形成及土壤转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1转基因玉米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全部储存在土壤中,而且土壤中各种养分都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转化。转基因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向土壤中释放Bt蛋白,这是一种毒蛋白,会对土壤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Bt蛋白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3种:1)植株残体,目前转基因玉米相关研究表明,Bt蛋白在整个植株任何一个部位均可表达出来,玉米收割后会有一小部分植株残体留在田间,这时残体就会将Bt蛋白释放到土壤中,并在土壤中不断累积;2)根及根系分泌物,根及根系是转基因玉米植株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根及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在根系生长的过程中会向土壤中释放分泌物,这其中就包含Bt蛋白;3)花粉,转基因玉米生长过程中,花粉同样会表达Bt蛋白。

2.2转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2.1对跳虫的影响土壤动物类群中,跳虫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数量众多,在植株残体降解和循环时,跳虫发挥一定的作用。农作物根系附近是跳虫主要的活动场所,而根系分泌物中含有Bt毒蛋白,因此跳虫经常暴露在Bt毒蛋白下。Clark和Coats在其研究中以白符跳为对象,分别饲喂转基因玉米叶和普通玉米叶,结果显示,两组白符跳的存活率及繁殖率并未受到显著的影响。Bakonyi等在其研究中选择了3种类型的跳虫,同样饲喂转基因玉米叶片,结果显示,Folsomiacandida并不喜欢食用,而Heteromurusnitidus和Sinellacoeca却未出现如此反应。总之,转基因玉米叶片并未对跳虫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受到试验方法和材料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2.2对螨类的影响在土壤动物类群中,螨类的数量非常多,而且种类比较丰富。2003年,Al-Deeb等的研究指出,转基因玉米表达Cry3B1蛋白,螨类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Castro等在试验中直接将转基因玉米花粉喂食捕食性螨,其影响并不明显;而在改喂食Bt蛋白时,浓度不同产生影响也不相同,Bt浓度为0.006mg/mL,捕食性螨的繁殖率并未受到显著影响,但浓度上升为0.018mg/mL后,繁殖率明显下降。2.2.3蚯蚓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分解,碳氮营养循环,土壤形成,土壤通透性改变在蚯蚓的作用下均可得到有效的增强。通过蚯蚓的活动,可以防止土壤硬结,增强土壤肥力。Saxena在试验中对蚯蚓受到转基因玉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种植40、45d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种植并未对蚯蚓的种类和死亡产生显著影响。Maria等在人造土中养殖蚯蚓,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蚯蚓食物中添加转基因玉米叶片,经过28d的试验之后,与喂食普通玉米叶片的蚯蚓相比,在各个方面并未呈现显著差异,但需要注意,蚓茧的孵化率低于喂食普通玉米叶片的蚓茧孵化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