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玉米种植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3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我国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国家农业发展。山东是我国生产玉米的主要地区,属于黄淮海,是夏玉米种植的主要地区,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同时,我国山东省还是玉米栽培量与生产量的大省。玉米是人们生活中的食物,动物的饲料与工业的原料。因此,加强对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1 试验过程

长期以来,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地区、气候问题和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山东在种植夏玉米过程中种植模式多样化,根据不同地区的种植行距也不一样,从而给玉米的收获机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国在2009年就制定了对应项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与全程机械化试验与示范”我国对此项目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有效实施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的研究[1]。

在项目时,我国山东省就该项目进行了试验,并建立试验基地,连续3a开展玉米种植模式的试验。平均在每年的5、6月份进行种植,并时刻进行观察。我国山东的试验示范基地设立在平原地区,有效积温达到了2850℃,每年的降雨量达到了740mm左右,日照为10h。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与种植小麦的模式一样,1a2熟,同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产量达到了9375kg/hm2。同时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用55cm、65cm、75cm的行距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最高的玉米生产量与收获效率[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玉米种植的行距也在不断的改变,为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准确的收益,在实验过程中设置了2个小组、6个试验区,从而确保在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

2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为了得到准确的信息数据,一些相关技术需要在特定的一天内进行,并且按照之前设计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作出及时记录。在种植玉米种过程中。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2.1 玉米种植技术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我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并对55cm、65cm、75cm的行距种植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只有55cm、65cm在播种时可以采取机械化种植,而75cm需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播种。据研究表明,不同的行距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的产量也是不同的,行距65cm的玉米产量要比55cm高出0.62%总产量[3]。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是因为生长时间较长,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就需要人工播种,但是,这并不是我国未来玉米种植的主要发展趋势。而且在每年的7―8月份时,实验基地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在逐年增长,这对玉米种植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玉米产量。

2.2 与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采用了4YW-2技术对玉米进行收割试验,行距75cm的种植地平均每667m2地浪费0.33%、65cm的种植地浪费0.13%、55cm的种植地达到了0.73%。由此可见,间距75cm的种植地在收获玉米过程中损失的的较低,同时也符合国家标准。我国在收获玉米时,应该选择65cm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减少在收获时的损失,还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环境。由于气候不断的变化,我国的玉米总产量也在进行变化,气候较差会导致玉米的叶损失,不能正常生产玉米,从而降低产量。

2.3 对玉米机械化收益效率的影响

据研究表明,我国在早年前在玉米收获机械化时并没有显著成果,55cm行距种植地平均每667m2地只收获0.73hm2/h。65cm行距种植地达到0.63hm2/h,这种较大差异与种植行距有着重要关系。不同行距会产生不同的玉米总量,同时玉米总量与收割机械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在玉米种植时候需要采取适当的行距,采取适当的机械收割技术,从而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总量,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

3 总结

本文对我国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的研究。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我国在种植玉米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玉米生产总量。在种植过程中要选取适当的行距,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方便机械收割,降低损失率。同时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季节,从而保证夏玉米的成长。玉米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山东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因此,农业人员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选好种子,提高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云友,朱月浩,吴静.山东夏玉米种植技术模式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6):143-147.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豆;玉米;套种;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14

大豆套种玉米种植技术,使矮秆系的大豆与高秆系的玉米合理搭配,充分利用了水源、光源、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大豆和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由于大豆和玉米吸收养分有差异,能产生差异效应,所以要将土地利用和养地结合充分。同时大豆和玉米的高矮搭配可以体现复合群的互补关系,使两种作物达到优势互补,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1种植环境

种植环境需要温度和日照能同时满足大豆和玉米的生长需求,土地应该有良好的灌溉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的肥沃地区。

2种子选择

不论是大豆还是玉米,优良品种是粮食增产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要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品种。玉米产量和品种有很大关系,产量潜力与生产管理条件有很大关系。所以在大豆和玉米套种技术中,要选择土地肥沃的地区,同时配备优良的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如果选择增产潜力小的品种,就要求玉米品种稳定性强。同时如果在平地种植,选择晚熟品种比较适合;如果在洼地种植,选择早熟品种比较适合;如果在岗地种植,选择生长期长的中晚熟品种比较合适。

3播种

大豆和玉米在播种前要先将种子进行芽、晒种处理,以保证出苗齐全。适时播种也是提高玉米和大豆产量的基础,一般选择抗旱凹式播种法,具体操作是在播种机施肥播种复土后,播种机的镇压轮要在苗带上压出一条宽20厘米,深3厘米的凹槽,主要目的是提高苗带内的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保证出苗齐全,幼苗强壮。

4合理密植

大豆套种玉米的合理密植原则主要是玉米要超密种植,大豆要合理稀植。正常情况下玉米小行之间的行距大概在30厘米,植株与植株之间距离15厘米;玉米大行之间行距150厘米,一亩植株数4900株。玉米大行内种植两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与大豆行距60厘米左右,每亩大豆植株10000株。玉米主要是宽窄行种植,1.2米开墒,宽行0.88米,窄行0.33米。根据种植地区气候、温度条件和土壤情况等因素,每亩玉米植株数4500左右。大豆种植在玉米的宽行中,大豆株距为0.6米,每年都要轮作换茬,这样可以提高前一茬作物肥料和水分的利用,也能减少病虫害和草害的危害。深耕时要根据地块特点进行垄沟垄体的深耕,主要作用是破除土层的结板,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和保肥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5田间管理

5.1施肥

玉米高产需要施用大量肥料,要在需要肥料的关键时期进行追肥。基肥的使用能保障玉米和大豆在苗期和开花期的营养需要,基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氮、磷、钾等肥料。一般每亩基肥大概施用农家肥大概3000公斤和普钙30公斤。对玉米主要施用三元复合肥大概28公斤,对大豆施用三元复合肥大概12公斤。追肥是根据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期进行,当玉米4~5个叶片时,要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当玉米长到9~10个叶片时,每亩追施尿素17公斤;大豆基本是开花期进行追肥,主要是用尿素追施大概4公斤。

5.2除草

除草是防止杂草和大豆、玉米争抢营养,造成大豆和玉米生长不利。除草一般是在苗带之间和垄帮上进行浅土除草,采用的除草剂要对大豆和玉米都是安全的,而且效果良好。除草主要是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如果有比较恶性的杂草,可以人工铲除。

5.3灌水

灌水是大豆和玉米生长期比较重要的田间管理程序。对大豆进行开花期灌水可以保证大豆高产,因为大豆开花期的水分需求量比较大,及时灌水可以保证水分需求,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5.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大豆和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选择用“杀虫光”拌肥的方法对地下虫害和地上虫害进行防治。同时,在大豆和玉米播种后要及时灌水,以保证幼苗出苗齐全。另外,在玉米出苗后30天,结合除草对每亩地块用20公斤尿素进行提苗灌水一次;在封闭除草时要在除草剂中加入“蜡质层脱膜剂”,主要防止恶劣环境对除草剂效果的干扰。在特别干旱的年份要及时关注玉米蚜虫的出现,发现后要及时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用玉米种子包衣进行防治,玉米螟主要是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于玉米锈病要用粉锈灵进行防治,同时在玉米抽雄时进行追肥,以每亩5公斤尿素为最佳。大豆的病虫害主要是食心虫和蚜虫,对于食心虫可以用敌敌畏熏蒸或杀虫剂喷雾进行防治,对于蚜虫一般用氧化乐果乳油、抗蚜威等进行喷雾防治。大豆在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有机营养液的喷洒,主要帮助大豆补充微量元素,增加其植株的抵抗病虫害能力。

6收获

正常情况下,秋季进行收获时先收获玉米,这样便于大豆的田间收获。玉米可机械收获,之后大豆进行人工或机械收获即可。

参考文献

[1]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张亚飞,徐礼华.玉/豆套作模式下玉米播期与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9,(03).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08

玉米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社会中正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玉米的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这也是当今科研单位研究的主题。在种植技术实现突破的基础上,将科学的种植技术积极推广出去,让我国的农业在整体上有个提升。

1 对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一些建议

1.1 在我国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和品种的革新

我国已有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在现在的情况下已经陷入研究的瓶颈,即在现在情况下如果不引入一些新的东西是无法打破研究的僵局的,最好是对新的品种和技术进行引进,在实践中检验引入的品种或技术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实现我国的玉米产量需求。但是作为新的品种和技术也有其缺点,就是其不可预知性,很难知道它在生产中制造的丰产能否延续下去或者它对当今的玉米种植能否有帮助,所以只有在试验田经过长时期的验证才能够应用于全国。而且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入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有相关文件对此事大力支持并且给予足够的研究资金才能真正的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在的产量。

1.2 加大科研力度

国家政府不但要加大对于科研的投资力度,各个农业企业也要身先士卒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玉米的种植研究打开新的大门,而且这对于他们自身也有好处,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对于他们在市场上的获利也很有帮助。现在我国的企业就有这样的例子,通过自身对于新品种的不懈研究,研究出了丰产、抗病性强、品种多的玉米品种,而来订购种子的客户也增多了,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也为玉米的种植推广做出了贡献。

1.3 种植相关经验的推广

在我国由于多年的种植及最新的科研研究,使得我国现在拥有大量的关于玉米种植的经验,譬如播种、施肥、灌溉等技术经验,这是国家的瑰宝,要将其推广并发扬光大。例如对于播种来说,选种是个很重要的步骤,粒大、饱满、无虫蛀、发芽率高的种子被选出来,再经过晒种、浸种等步骤播种,土壤深度事宜在10cm左右,至于栽种密度一般都有规律,根据株型、杆高等来确定,一般株型紧凑、较矮的品种可以适当的紧密一些,比如5000~1000m2。施肥也是种植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播种前用的基肥一般是用有机肥,在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施种肥,以速效化肥为主。还有化肥家族中不得不提的2个成员:氮肥和钾肥,前者对于植株的蛋白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后者则有促进植株开花结果、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而在播种之后的灌溉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缺水条件下对植株进行水分的补充可以保证植株的生长,灌溉方式分为畦灌、沟灌、喷灌等,而为了保证较高的喷灌效率、节省水分,推荐使用喷灌的方式,根据使用效果来看非常适合玉米的灌溉。

2 推广的意义

2.1 满足粮食需求

虽然在我国的某些省份或者某些地区玉米的种植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高产量、科学化,但是这个数量比起我国所有的农民来说还是远远不够,我国仍有许多山区或者落后地区的玉米种植停留在落后的阶段,满足他们本身的粮食需求已经很勉强,更不要说融入我国的国情来满足全国的粮食和经济需求了。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事农业行业的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种植粮食的困难。所以更要加大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让人们认识到新的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从事这一行业,这在当今对于玉米产量极大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至于使玉米的供给出现断层。

2.2 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这里说的经济效益,是针对将种植作物作为盈利或者谋生手段的人,农民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企业是其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玉米的种植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来源。而推广玉米的种植技术,让他们生产出更高质量、更多产量的玉米,对于整个玉米市场都将会是大的冲击,尤其是现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更使得高质量的玉米品种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3.014

1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加工、制药、编织、酿酒、饲料等多种工业部门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玉米种植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情况,更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掌握科学的玉米种植技术并且加以推广,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益,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分析

地膜玉米覆盖技术在我国的干旱区域非常实用,通过地膜覆盖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壤中的水分,优化土壤生态环境,为玉米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地膜覆盖技术还可以增强玉米苗株对土壤肥力的吸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但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建议对于该技术的推广部门,应积极的研究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因地制宜,使地膜覆盖玉米种植技术更加成熟。同时,由于该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政府部门可在政策和资金补助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从而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2.1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在农业生产的同时对耕地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推广部门应科学合理的制定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计划,并且按照计划逐步加以落实。可以在区域内选择示范田,组织农民群众进行观摩学习,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并且讲述该种玉米种植技术的优越性。同时,将传统的玉米耕种技术与该技术进行对比,引导农民群众逐渐接受新型的玉米种植技术。

2.2深松整地

推广部门可以与农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政府部门进行技术宣传、负责组织协调,企业负责机械设备技术展示和示范。同时政府部门要制定惠农政策,为农民群众推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农机企业一方面要最大可能的降低机械市场价格,提高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研究开发不同地理条件下的新型农机具,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需要,加快深松耕种技术的推广落实。

3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方式分析

3.1完善当代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将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经营企业和政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农户的生产提供实际的指导方案,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一是科研单位与农业经营企业者的相互结合,技术方面的支持主要来自科研单位,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主要来自农业经营企业,只有两者并进行强强联合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的内部整合,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提高实际生产水平,而且还可以缩短研发的周期;三要大力的推动科研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

3.2定期进行农业技术培训

定期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活动有利于农户更加的熟悉新科学技术,掌握实时的农业信息。要不断的去推进村、镇、县等相关农业技术部门的培训工作,强加自身的农业技术专业性的学习,为农业的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对农户、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进行推广认知的系统培训和素质水平的教育工作,使这三个层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乡镇村的内部,也可以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培训班或者电视讲座,让农民可以实时的了解到农业信息,并且在培训结束之后,给予考核评价,颁发“绿色证书”。

3.3不断创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户的需要,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结合目前的发展趋势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推广形式,不断的创新方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现代化,鼓励且扶持农业技术的推广中介,利用社会的广泛力量引进第三方的资源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术米高产栽培技术。

4结语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春播

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高低会对国家一年的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北方是玉米的主要生产地,在北方春播时,其技术要素仍需进一步探究。

1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特性分析

1.1 分区范围

我国北方生产玉米的地方主要有东北三省,宁夏和内蒙古,除此之外还有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区,还有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玉米总产量达到全国的一半。通过分析其气候因素可以得知,北方的春播玉米位于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在冬季气温比较低,气候比较干燥,全年降水量达到400毫米至800毫米,降水量多的月份是7、8、9三个月份,而无霜期天数是130天到170天。东北平原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肥沃的黑土为种植玉米提供了基础,在这一地区里,玉米产量比较高,通过往年数据分析,每公顷玉米产量达到6吨,而一些产量较高的地区达到了每公顷15吨。

1.2 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在北方的玉米春播中,事实上不仅有东北平原,还有华北平原。对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来说,其土壤成分不同和气温的差异导致其培育的品质也存在差别。在东北地区,可以使用耐低温的作物品质,同时其成熟期要适中。在东北地区,一般情况下没有病毒病,但有大斑病流行,还有时候会出现玉米螟危害,所以对于东北地区来说,要采取措施对抗病虫害。而对于华北平原来说,春播玉米的病毒病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茎腐病和大小斑病等带来危害。所以,华北平原对于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北方春播玉米种植技术

2.1 生产条件分析

在北方,春播玉米进行生产的有利因素有很多,地势优势是其它地区不具备的,而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也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在北方,农业生产水平高,所以玉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一地区,限制玉米生产的因素主要有五个,第一,流通性较差,在玉米收货以后,其储存、运输以及销售体系不完善;第二,气温比较低,秋霜日期较早,质量等级不高,能源消耗进一步增加;第三,没有稳定高生产水平的品质;第四,气候干旱,缺乏降水,水资源不足;第五,肥料投入较少,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在这一地区里,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量和高质量,就要稳定面积,继续提高技术水平。

2.2 适当早播

播种时,要把种子埋在距离土层10厘米左右的地方,地表温度要持续在12℃左右。在播种之前晒种工作可以提高发芽率。在播种时,如果采取的是施肥和播种共同进行的方式,那么施肥的深度要达到10厘米,同时还要通过土的掩埋来防止和种子接触导致烧苗现象,把握其精准度,适当早播。

2.3 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第一,选择合适的土地。玉米的根系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并没有像其他作物一样,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不管是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土地,都可以种植玉米。不过,玉米的根系比较复杂,所以它会从土壤中吸取很多养分,所以在选择土地时,要尽量选择在平坦的地区。在播种以前,要保持土质的松软,在土地平整的前提下再播种。

第二,要增加投入。在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平均每亩施用化肥值少于,位居全国倒数第三。对于来说,其施肥量比较小,在这一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比较大,如果不增加肥料的投入量,那么在玉米长期汲取土壤成分的状态下,土壤成分不足,破坏地力,农业系统遭到破坏,失去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性。要做到因地平衡施肥,进一步实现产量的提高。

第三,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

对于粮食的流通角度来说,要加大粮食流通体系的建设,除此之外,海燕按照烘干设备,在玉米收货以后,要加大脱水速度,快速解决玉米贮存问题,保障其效率,提高其质量,占据出口先机。与此同时,还要增强深加工,实现玉米的价值,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其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生产量。

2.4 少免耕覆盖直播技术的应用

少免耕覆盖直播技术起源于国外,它是一种土壤保护性的耕种方式,在国内,这一耕作方式得到推广并逐渐完善。在这一技术中,其使用的是免耕的办法,通过除草剂的作用,降低耕除草的次数,减少土体的破坏,保护土层,保护水资源,实现土壤的高产,完善农艺和农机结合的耕作技术体系。

2.5 做好玉米生长期管理

在进行玉米生产管理时,必须合理留苗。留苗过于疏松会导致产量降低,而如果留苗国紧密会导致玉米空穗,直接影响产量高低。

在进行玉米生产管理时,必须做好追肥工作。因为春玉米的生长周期较长,加上其生长缓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该使用“前轻后重”的追肥方式。在玉米没有拔节以前,要施加总肥料的1/3,也就是每亩玉米施加5~10 公斤尿素,在后期,追加总肥料的2/3,这就是所谓的前重后轻的方式。

在进行玉米生产管理时,必须做好浇水工作。在玉米拔节期以后,直到大喇叭口期,这一阶段里生长速度加快,对于水量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必须保障土壤中的水分可以满足玉米的需求。如果水分在这一时期供应不足,那么会导致玉米空秆,直接导致产量降低,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绝产,因此,在这一时期里,如果遇到干旱的天气,一定要进行灌溉。在灌浆后期到成熟期的阶段里,需水量减少,但是干旱状况仍然会影响其颗粒饱满度,因此还需要按照天气状况和土壤状况进行浇水。

在进行玉米生产管理时,必须做好防倒伏工作。在大风天气,玉米会受到破坏,因此可以在玉米田周围建造防风林带,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抗风的品种来抗倒伏。如果不可避免的发生倒伏现象,就要在倒伏后两天左右扶起玉米,一边扶一边培土,通过把3~5株绑在一起,实现玉米的直立生长,使受伤的植株尽快康复,最大化的减少损失。

结束语

在我们国家,农业是第一产业,所以农业在国家的生产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所有粮食作物里,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全国多个地区都有玉米种植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好北方春播玉米的种植技术,最大化的提高玉米产量,推动玉米早熟,降低成熟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努力提高玉米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殿霞,陈州.同一营养面积不同群体结构对玉米形态性状及产量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17).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冷凉山区 地膜玉米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多年来,农业部门在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认真研究和谋求冷凉山区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多年、多点引进试验示范和摸索实践,筛选出一批适宜冷凉山区种植的玉米良种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成功。但由于冷凉山区山高、水冷、温低,加之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盲、半文盲比例较大,科技意识低,加之沿用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栽培管理科技含量较低,严重制约了冷凉山区粮食生产的发展。所以根据玉米的生长特殊性,除了尽可能采用早熟品种以外,在这一地区可用中、晚熟品种,大力推广种植地膜玉米,对于确保玉米作物的早熟、稳产和高产以及轮作倒茬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一般比不覆膜玉米增产150公斤以上,增收260元以上,成为农民朋友喜爱的种植方式之一。眼下正是农民种植地膜玉米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现将玉米地膜覆盖简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植基础

1、土地选择土壤肥沃的麦茬地、休闲地、棉花地、绿肥地、瓜地等,轮作期一般为2―3年。

2、因地制宜,选用优质良种和地膜

地膜玉米应选用生育期较长、株型紧凑、优质高产、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但各地对品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地膜选购应注意膜的耐拉强度,必须选用合格地膜,不要使用再生膜而影响效果。

3、施足底肥、精细整地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纯氮10公斤、磷57公斤、钾3公斤,施肥应根据地墒适时施入,施完后进行机耕深旋,精细整地,整地时可以一并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方法是:每亩用5%辛硫磷2公斤掺细土30公斤拌匀,施完底肥后撒施覆土。

4、趁墒起垄,适时播种

过早容易使土壤中层板结,过晚则容易跑墒影响出苗,整地要求达到松、碎、平、齐、均、墒六字标准。及时覆膜,用土压实。一般应在气温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时趁墒起垄。为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建议采用“一垄两行”的宽窄行种植法。做到足额下种、确保全苗。

5、种子处理

选用的种子要大小开头整齐,发芽率在90%以上;播种前2―3天用种子量的0.3杀菌剂拌种,预防黑穗病。

6、播种与密植

(1)播期:4月10日前后。

(2)播量:条播3.5―4公斤/亩,精量播种2.5公斤/亩,深度4-5厘米。

(3)种肥:钙镁磷或复合肥每亩30―40公斤左右。

(4)密度: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保苗株数4000―4300株。收获株数4250株左右。

二、栽培管理

1、生长管理

玉米从播种到出苗后,运用叶龄模式判断内部穗分化进程,掌握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发育的对应关系,为玉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据观察,不同品种的玉米穗分化期与外部叶片不同,但是穗分化各时期的叶指数比较接近。用叶龄模式强化玉米促控措施,在田间管理中简单易行。生产中有“三中间,五叶定,七叶控,十叶攻”的经验,以促进玉米的早发稳长,壮杆和大穗。

玉米苗期,可见叶1至9片时,是生根长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出叶速度较慢,平均3―5天出现一片,对水肥要求不高,但对磷肥的需求较迫切。因此在播种时种肥一定要带够。这期间在栽培管理上以放苗条、封洞、中耕松土、除草、蹲苗为主,第一遍中耕的深度以14―l6厘米为宜,距苗带5―7厘米。蹲苗要掌握好“蹲黑不蹲黄,蹲湿不蹲干,蹲肥不蹲瘦”的原则,穗期可见叶 10―10片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时是玉米需水、需肥的关键时期,管理中心是水肥的合理运用。田管上以破膜、开沟、封土、封垄追肥为主,施肥是:一般氮肥60―80个标准肥,磷肥30―40个标准肥为宜,配合使用,追肥后紧跟着浇头水,以形成玉米合理的群体和健壮的个体发育。

可见叶l7―l9片时,正好是玉米花粒期管理阶段,此时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是:在开花、传粉、受精的基础上,以籽粒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营养器官生长速度下降,有机物质不断向籽粒中进行转化、运输和积累。这时田间管理以浇水为主,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适当补施一定量的微肥,以增强长势,加大叶面积,克服花期不遇,减少秃顶缺粒。头水之后一般l5天左右接着浇第二水。

当最后一片叶子展开时,茎叶生长逐渐停止,则是玉米需水的临界状态,需水达到高峰。从抽雄穗前l0天――已抽雄穗20天的一个月内,田间持水量应保持80%左右为最佳,因此要特别注意浇好扬花天水和灌浆水,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促进有机质的转化速度,使得粒大粒饱。但最后一水不能浇得太晚,一般在8月20日前后停水,以免影响玉米成熟。

2.病虫害的防治管理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和叶锈病。其防治方法有:播种前种子用杀菌剂拌种处理,病初期喷洒多苗灵可湿性粉剂。

玉米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地老虎,玉米螟的防治可采用呋喃丹每亩2公斤左右。在大喇叭口时期,灌洒效果较为显著。地老虎一般采用诱杀的方法,在田边摆上糖浆盘进行粘捕。

三、注意事项

l、生产技术管理上要处处体现出“早”字。要早播种,一般5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度时即可播种:早中耕松土,早除地膜以外田问杂草,早开沟封垄,早追肥,早浇水,早收获。

2、铺膜播种时要注意地膜要铺履,铺平,采当面要留足,留够,封膜两边的土以不要压在种带上为宜,沿播种方向,每隔11―15米在地膜上用少许土质打一个横档,保证地膜覆盖的严、细、实和增温保墒作用。

3、在大面积推广地膜玉米种植时,要考虑到栽培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有机结合相适应。目前我国市场上玉米收获机械的行距60―70厘米农用地膜生产的规格也以60―90厘米宽度为主,因此,在种植玉米前就庆结合地的实际情况,即物资设备技术等条件,考虑播种、地膜、田管和收获的配套作业,以利于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和大面积的推广。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7篇

甜玉米不宜连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减少草荒,恢复地力。

1 沟畦制作底肥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0kg。一般畦的宽度(连沟)为130cm左右,可种植两行,沟深20—30cm。若土壤偏酸可施石灰调整pH值。

2 重施基肥,施足种肥在畦的中央顺畦开播种沟,沟距66cm,沟深15—16cm,在播种沟中每公顷施复合肥600kg、过磷酸钙375kg作为基肥,覆土6cm,然后施用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150kg作为种肥,再覆土4—5cm播种。一、栽培技术

二、选择适宜品种与隔离

1 选择优良对路品种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三大类型,应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对路品种类型。以幼嫩果穗作水果蔬菜上市为主,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作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陆续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严格隔离,防止串粉甜玉米在种植时要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甜玉米隔离开,防止相互串粉。通常采用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空间隔离一般距离400m以上,如果有树林、山岗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如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应相差30d以上。

三、播种期

1 调整播期

甜玉米主要是采收鲜嫩果穗,采收集中,季节性强,短时间内就要上市。如果大面积的一次性播种来不及上市或加工困难,须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收获时间。总的原则是长期调整靠品种,短期调整靠播期。即大幅度的时间调解靠不同生育期的品种解决,而较短时间的调整通过同一个品种的错期播种就可做到。

2 适时播种

甜玉米种子干物质含量低,特别是超甜玉米,发芽力弱,拱土力差,对土壤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土壤温度过低容易引起烂种和出现三类苗。播种时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宜。超甜玉米在近地面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能保证正常出苗。而普通甜玉米对土温的要求可以适当低一些。由于甜玉米拱土能力差,覆土不宜过厚,一般以3~5cm为宜。种植甜玉米是以果穗为商品,因此一定要注意果穗的商品特征,不能单纯考虑产量。种植密度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程度和品种自身特性来确定,株型紧凑,早熟矮小的品种适宜密植;株型平展,晚熟高大的宜稀植。肥水条件应遵循“肥地水分足宜密,瘦地水分不足宜稀”的原则。一般甜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宜超过每公顷5.50万株。

四、田间管理

甜玉米的田间管理与普通玉米基本相同。差别主要有几点:(1)要结合铲地去掉分蘖。甜玉米具有分蘖特性,分蘖有些也能长成分枝后结穗,但它与主茎穗争夺养分、水分,会使主茎果穗变小,降低青果穗的商品质量;(2)因甜玉米具有多穗性,可去掉下部果穗仅留上部1~2穗;(3)因甜玉米含糖量高,极易招致玉米螟虫和金龟子等虫害的危害,所以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防除,特别是中后期对果穗的危害。其防治方法同普通玉米。

五、病虫害防治

1、矮花叶病

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或植病灵+喷施宝300倍液喷洒幼苗,效果很好。

防治蚜虫,也能有效降低矮花叶病的发病率,可用抗蚜威、辟蚜雾等药剂防治蚜虫。症状比较明显或较为严重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深埋或焚烧。

2、黑粉病

播种前,将种子充分晾晒后,用0.2%的硫酸铜拌种,有明显的防治效果;4-5片叶期,用800倍液甲基托布津,每隔7天喷雾防治一次;抽雄前10天左右,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抽穗期,用0.1%的喷拌灵进行防治。另外,由于甜玉米的含糖量高,甜度大,易遭受地下害虫的侵袭,可在播种时用3%的呋一钾颗粒剂进行拌种,其散发的奇臭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当甜玉米发生叶斑病、锈病、蚜虫等其它病虫害时,可参照普通玉米的防治法对其进行常规防治。

六、收获

玉米种植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北方地区;玉米增产;种植策略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15

1种植策略对北方地区玉米增产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过去单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粮食需求。因此,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种植策略的合理安排,对北方地区玉米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北方地区玉米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南方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北方很大一部分省份属于农业大省,尤其东北地区的省份由于地处大陆内部,交通不便,大多数青年外出到沿海省份打工,家中基本是年迈的父母及年幼的孩子,无法进行正常田间劳动,导致许多地区的土地荒芜。并且许多村镇企业为加快自身发展进程,不断扩大规模,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2.2土地贫瘠,土壤肥效严重不足

据调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土地贫瘠现象,主要是农民不合理的种植以及施肥不恰当造成的,使得土壤比例严重失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有机化肥过度使用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变化都非常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2.3种植技术水平落后

种植玉米的技术由于推广力度不够大,在北方一些偏远地区还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支持,导致这部分地区玉米产量一直非常低。大多数农民照搬其他地区的种植经验,未结合自身地区发展特点,耽误了该地区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出现了苗质差甚至死苗等问题,导致玉米大量减产。

2.4北方地区区域差异大,种植存在弊端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差异比较大,作物成熟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许多地区的部门在安排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过程中没有结合自身地区的特点,统一时间、统一作业。同时,近年来气候灾害频发,变化无常,这些都对玉米的种植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北方地区玉米高产的影响因素

北方地区的春播玉米区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这两个地区种植玉米的有利条件是土质肥沃、地势较为平坦以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并且这两个地区的玉米生产具有商品生产的特点,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农业生产化水平比较高。但也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北方地区玉米的增产,例如玉米产区深处内陆,交通不畅,给玉米的后续加工、销售带来困难;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非常不利于玉米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稳定高产的新品种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法;施肥比例不协调,未与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进行匹配化生产。

4北方地区玉米增产的种植策略

4.1转变观念,借鉴国外先进的玉米种植经验

农业的发展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我国北方地区要想提高自身玉米的产量,就必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有选择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玉米种植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玉米种植方法的研究。我国在学习西方地区使用高效肥料的同时,要注重结合土壤本身以及玉米品种的特点,合理、有效地选择施肥的比例及施肥的时间。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农户在种植方法及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

4.2加大技术指导,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种植应该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以“高产、优质、高效”作为自己的种植目标,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北方地区的有关农业科技发展部门应该成立技术研究小组,不断创新玉米种植模式,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技术的普及率及推广率。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多深入基层,引领农民亲自实行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如播种施肥、育苗、薄膜覆盖以及增株增肥等方面,帮助农民掌握关键性的技术要领,促进玉米产量的整体性提高。

4.3采取合理套种,提高产出水平

北方地区原有的套种模式在粮食增产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农户在具体种植过程中还未充分认识到植物种类均衡种植的重要性。因此,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大合理套种的宣传及技术指导工作的安排,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因素以及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有效地选择套种模式。

4.4更换玉米新品种,选育或者引进高产品种

玉米种子的选用是玉米高产的一个根本因素。选取高产、优质、抗倒伏的优良品种,有助于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使部分玉米保持稳定生产,降低种植技术培育带来的高风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玉米增产问题。

4.5完善新型种植技术的管理工作

随着玉米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对其技术的后续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比如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通风性促进玉米授粉进而促进玉米种植的技术,这项工作主要包括有关技术设备的投入、种植技术的操作等。这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王凤改.玉米种植过程管理的完善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