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过敏药物

抗过敏药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抗过敏药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1篇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过敏药也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而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却误解为药量不够,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许多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因为,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又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抗过敏药都能导致过敏反应。如常用的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引起药疹、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扑尔敏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一块或多块钱币大小的圆形红色斑疹),皮损多位于手背、胸部、,有时会累及。常用的抗过敏药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其合成的代用品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均可导致湿疹型、荨麻疹型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多形性红斑等。非那根类抗过敏药还能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表皮坏死型药疹,患者全身或大部分皮肤红肿,呈铁锈色,表面有大水疱,摩擦后大片水疱膜脱落,形似大面积Ⅱ度烫伤,病情极为严重,应及时救治。另外,外涂抗过敏药配制的药膏,也容易引起涂药部位出现接触性皮炎。

抗过敏药物导致的过敏反应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药物大多是一种半抗原类物质,它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后,才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使人发生过敏。

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是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应积极给予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如果就诊及时,基本上可以做出诊断。

对于疑为引起过敏反应的抗过敏药物,可做皮肤试验(如斑贴试验、划痕试验)、黏膜试验或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的稀释液做皮内试验,但可能存在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对于导致危重过敏反应(如哮喘、休克等)的药物,如果一时未能弄清楚,亦不宜做激发试验,以免发生意外。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2篇

最常使用的抗过敏药,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可以分成五类,1 苯海拉明(可太敏)、乘晕宁(晕海宁),2 扑尔敏、苯茚胺,3 安太乐、安其敏、克敏嗪(去氯羟嗪),4 赛庚啶,去敏灵;5 非那更(抗胺荨,异丙嗪)。如果较长时间服用某一种药物,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可逐渐减低,因此需要更换药物种类。但重新选择的药物,不应属于与原药物同一类,而应采用不同类别中的药物。例如需更换苯海拉明时,不应采用这一类中的乘晕宁,而应选自以上第2至第5类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如果有的病人对某个药物效果不好,则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口服以增强抗过敏效果。但这两种药物不应是同一类中的,如安太乐不应与这一类中的安其敏或克敏嗪合用,而应与第1、2、4、5类中的任何一种药物并用。

大多数抗过敏药都有不同程度的嗜睡、疲乏、眩晕或使注意力不能集中等反应。这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强弱,各个药物不一致。即使用同一种药物,对各人也不一样。如扑尔敏一般引起嗜睡反应较轻,但有的人服1片后可整整一两天昏昏欲睡。因此在服抗过敏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操作和其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和差错。

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过敏药时,为了避免药物的镇静安眠作用,可以在白天选服无镇静作用的种类如苯茚胺,至晚饭后或睡前服有镇静作用的种类,以使正常工作和学习不受到影响。也可以仅在睡前服药,既可催眠、也可减少搔抓而使皮肤病改善。

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如慢性荨麻疹或支气管哮喘等,可在病情加重或发作时服抗过敏药,病情好转后逐渐减少药量或停服,再复发时再重新服药。这样可以减少长时期连续服药引起的成瘾性,耐药性和发生中毒的机会。

一般服抗过敏药均是一日8次,每次1片的常规服法(成人),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也可适当增加用量为每次服2至4片,但必须注意防止严重的别作用发生。小儿和老年人如果用药剂量较大,可出现精神兴奋(小儿可引起惊厥)的中毒反应,因此不应使用过大剂量。

抗过敏药可引起口干、恶心,呕吐、上腹疼痛及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反应。由于抗过敏药抑制了唾液和胃肠液的分泌,可造成食欲不振。而有的人则可发:生食欲亢进。

抗过敏药长期使用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因此长期服药者应定期检查血象。有严重肝病,肾病或癫痫等脑病变者亦应慎重使用。抗过敏萄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故严重心脏病患者应小心使用。

以下一些情况禁忌使:用抗过敏药:①病人处于昏睡状态,或病人已服了大量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鲁米那、速可眠、水合氯醛、安眠喇等药,②青光眼,⑧尿闭体质;④狭窄性胃溃疡;⑤幽门十二指肠梗阻。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3篇

抗过敏药的选用原则

1、用药前咨询医生:由于抗过敏药种类繁多,其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万能且可根治的抗过敏药出现。所以,患者不要过度迷信广告药。到药店购药前,最好能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2、查找过敏原:患者在用药前最好能到医院做一次过敏原检测,由医生根据致敏原选择适合你病情的抗过敏药。

3、注意服药时间:选用抗过敏药时,应以抗组胺类优先。但抗组织胺类服用后大多有嗜睡现象,为不影响工作特别是从事一些机械操作的患者,最好在晚上服用。

4、用药剂量要适中:因抗过敏药都有副作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不仅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毒副作用。

5、不宜联合用药:西药抗过敏药之间一般不要合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

6、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要慎重:抗过敏中草药和中成药种类很多,且治疗效果也不错,但绝不能一味依赖或认为中药无毒性或无副作用,而长期使用。中、西抗过敏药合用虽然可以增强疗效,但要慎重或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抗过敏药的具体应用

盐酸苯海拉明

能消除各种过敏症状,用于各种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虫咬症;亦用于晕动症,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用药后常出现,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老年人用药后容易发生长时间的呆滞或头晕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

扑尔敏

为抗组胺药,主要作用与盐酸苯海拉明相同,但一般镇静作用较弱,副作用较苯海拉明小。主要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虫咬、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与苯海拉明相似,但较其弱。扑尔敏可诱发癫痫,故有癫痫病史的患者禁用。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1片(4毫克),每天3次。

敏迪

为特异H1受体阻断药,适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过敏性花粉症等。不良反应:偶见有头痛、多汗、口干或轻度胃肠不适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一次30~60毫克,每日2次。六岁以下儿童不宜应用。

开瑞坦

适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发痒及烧灼感、荨麻疹等。不良反应:有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胃肠炎以及皮疹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

仙特敏(西替利嗪、赛特赞)

具有长效选择性抗H1受体作用,无镇静作用,作用较息斯敏快,对H受体的选择性较特非那丁高。主要用于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结膜炎及哮喘。不良反应:极少数可出现过敏反应,偶尔有困倦感。用法及用量:口服,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1次,每次1片(10毫克)。晚饭时服用。

酮替芬

为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常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及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不良反应:常见有嗜睡、倦怠、口干、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偶尔见有头痛、头晕、反应迟钝及体重增加等。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半片或1片,每日2次,早晚服。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4篇

1、缓解过敏,改善体质

2、避免接触过敏原

经验步骤:1缓解过敏,改善体质:单纯抗过敏,虽然“立竿见影”,暂时解决过敏症状,但过敏发生的基础并没有改变,停药后容易加重发作。息斯敏等抗过敏药本身也可导致过敏,而且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激素类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长期反复使用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因此,抗过敏药物应尽量短期使用,症状控制后,逐步停药,并迅速转向体质调理。

2避免接触过敏原:尽量查明孩子对哪些物质过敏,让孩子避免或减少与该物质接触。同时,避免接触烟、颜料、灰尘、浓烈的香水等其他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的因素。

(来源:文章屋网 )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5篇

致病因素多,临床分三期

湿疹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常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变应反应。内在因素有遗传因子、健康情况,如:慢性消化性疾病、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感染病灶、过度失眠、精神心理障碍等,再加上接触外界环境中各种刺激物,如化学物品的酸、碱性物,物理性的日光、紫外线、炎热、寒冷、干燥、搔抓、摩擦以及植物、动物皮毛、日常生活用品等均可引起湿疹、皮炎,多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湿疹、皮炎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多样,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时期。

急性期:皮疹多为密集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底部潮红。瘙痒是常见的自觉症状。如因搔抓、摩擦,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的顶端搔有明显的渗出及小糜烂面,浆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较重,边界清楚,多可能是接触性皮炎,其形状与接触物相似。而湿疹多边界不清,皮疹散在。当有合并感染时,水疱可变成脓疱,和脓液性渗出,结污褐色痂,并可并发毛囊炎、疖、局部淋巴结炎等。皮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多出现在颜面、手、足、腰围、阴囊、外阴、肛围等处。

亚急性期:急性期的炎症减轻后,或未经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将转变成亚急性期湿疹、皮炎。此时皮损肤色变暗,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还可残留丘疱疹,小水疱或小点状渗出的糜烂面,也可有轻度浸润面,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瘙痒。

慢性期:多是因为急性、亚急性期反复发作,治疗护理不当,长期不愈,从而转变成慢性的湿疹、皮炎。也有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炎症过程。常常表现为患处皮肤粗糙,肤色呈棕红色或灰黑色,色素沉着,覆以少许鳞屑,或因抓破结痂,反复搔抓就会形成苔藓化。常有阵发性或剧烈的瘙痒。慢性湿疹、皮炎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多出现在小腿、手、足、四肢、外阴、肛周等处。

痒了别搔抓,洗烫不可取

湿疹、皮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于某些致敏物质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体,引起机体发生异常反应。致敏物质很多,有来自身体内的病灶产物、内脏器官疾病产生的物质,也有外界环境中的物质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注射、伤口等途径进入体内,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类(禽蛋、海产品、蘑菇等),常接触的清洁剂、消毒剂、化妆品、染料、油漆、药物、化工原料以及某些植物的花、茎、叶、皮等。动物的皮、毛、羽绒,昆虫分泌的毒素等,都可能是患者发病的诱因。过敏体质的人,预防湿疹、皮炎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接触和食用这些物质。

一旦发生皮疹,首先要寻找发病诱因,禁食和脱离接触可疑致敏物,避免搔抓和热水洗烫。搔抓虽是止痒最方便和最简单的方法,但往往只起到暂时的作用,若是长期反复重力搔抓,由于皮肤有自身保护反应,搔抓后皮肤反应性增厚,就会使皮损加重,面积扩大,以抵御更强的搔抓,其结果是越抓皮肤越厚,越厚皮肤越痒,形成恶性循环,疾病长期不愈。热水洗烫也是一种强刺激,可暂时缓解瘙痒,但过后瘙痒更严重,原因就在于洗烫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出加重,糜烂面扩大,导致疾病加重。热水泡浴和桑拿浴同样也不可取。

患者应多用无刺激性药物,避免用机械方法止痒。

治疗先查因,选药要分期

湿疹、皮炎因病因复杂,个体差异很大,所以治疗方法和药物也很多,应根据药物来源,身体耐受情况,皮损特点,掌握好如下基本原则,方能治愈疾病:

1.尽可能找出致病原因,并清除这些病因,同时也要避免皮肤再次受到来自内外界的各种刺激。

2.根据湿疹、皮炎分期,正确选用药物及剂型。

急性期:初起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液时,外治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的中药如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温洗,或用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可选用用马齿苋、黄柏各30克煎水湿敷。热盛有继发感染者,加蒲公英30克、野1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冷却后湿敷。湿敷方法:用4~8层纱布叠在一起,蘸上药液,稍做挤压,以不滴水为度,湿敷在皮损处20~30分钟,每日2次;渗液严重的可做连续性湿敷,有收敛、消肿、抗感染、止痒、抑制渗出的作用。同时可配合外用粉剂或水粉剂,如扑粉、松花粉、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等,有安抚、止痒、增加表皮散热、收缩血管、消除渗出的作用。

亚急性期:可选用安抚性强的乳剂、糊剂、霜剂等,如皮质类固醇的乳剂、氧化锌糊、氧化锌油、苯海拉明霜等,有的可加入低浓度的糠溜油、黑豆溜油、松溜油、煤焦油等,有消浸润、抗角化、止痒作用。若能配合皮质类固醇制剂会有更好的疗效。

慢性期:外治原则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可选用各种软膏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除湿止痒软膏、黑豆馏油软膏、蜈黛软膏、丹皮酚软膏、七参连软膏等。

3.对于病情严重、发病急、皮损面积大、泛发全身的患者,有剧烈瘙痒的要配合内用药物治疗,如抗组织胺类药(扑尔敏、赛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安泰乐等)、镇静药物(安定、阿普唑仑、速可眠、芬那露、舒乐安定等)、脱敏解毒类药(10%硫代硫酸钠、10%葡萄糖酸钙、皮质类固醇激素)或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急性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渗湿汤加减;亚急性以健脾除湿为主,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期以养血祛风为主,方用养血定风汤加减。

需要提醒的是,滥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是极不正确的。调查显示,有12%的湿疹患者曾经口服或注射过激素。其实湿疹用过激素后,病情很快就好多了,但是停药之后,湿疹反而发得更加厉害。口服或注射激素还有一个潜藏的隐患,那就是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疾病。此外,像阴囊、外位皮损宜选用低效或中效激素类霜剂,且见好就收不宜久用,而且面部一般不要使用激素软膏治疗,需要用时一定要很慎重。

饮食要注意,精神宜轻松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们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为此,生活中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湿疹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盐少油的食物为主。对于患有湿疹的婴幼儿,应尽量对其进行母乳喂养。

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以确保病灶产生的毒素能及时排出体外。

控制洗澡的次数。湿疹患者平时不宜频繁洗澡,洗澡时应洗淋浴,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地清洗皮损处,以免加重病情。洗澡时应使用中性的浴液或肥皂,洗完后及时将身体擦干,并要在患处涂抹外用药物。

(编者注:洗澡次数应视居住地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我国南方地区居民,热天出汗多,每周洗澡次数可酌情增加。另外,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和碱性强的洗浴液。)

尽量穿柔软、宽松的棉质或其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物,少穿会引起过敏的人造纤维及毛料等制成的衣物。

注意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过于闷热或过于干燥的环境都可导致病情的反复。因此,患者在夏季要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冬季使用暖气时,可在室内安装加湿器或放一盆清水,以维持室内的相对湿度,必要时可在皮肤上擦油性的乳液来滋润皮肤。

在外出时要保护好患处,尤其要避免患处受风或被阳光长时间照射,以免导致皮肤干燥而加重病情。

当患处瘙痒难忍时,可通过拍打患处或涂抹止痒药物来止痒,切不可大力地搔抓患处。对于控制力较差的婴幼儿患者,应剪短指甲或在其睡觉时戴上手套。另外,湿疹患者在平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抑郁、焦虑、暴躁、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这样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小心病从口入。观察发现,湿疹在发生和发展中,食用辛辣食物、牛羊肉、海产品是使病症状加重或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在发病期间,应严格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以及葱、姜、蒜、辣椒、芫荽、酒类等刺激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治病解惑】

问:1.婴幼儿湿疹是怎么回事?

答: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幼儿是湿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有研究发现,家庭成员无过敏问题,新生儿出现过敏的几率为5%~15%;父母一方有过敏的,新生儿出现过敏的几率为20%~40%;父母双方同时有一种过敏问题的,新生儿出现过敏的风险为50~70%。美国儿科学会主张,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应纯母乳喂养至少 6个月。现在许多学者认为母乳喂养是延迟过敏性疾病发作的方法之一。

问:为什么不能长期用皮炎平治疗湿疹?

答:中医称湿疹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湿热之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起。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的70%左右是水分,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便是患者们常诉的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简言之,湿疹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随着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后,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其实,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症状。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或为“湿”重,或为“毒”重,或为“热”重,当分别运用不同的中药,或“湿”,或“解毒”,或“清热”,方法自然各不相同。而皮炎平作为激素制剂,尽管有快速消炎止痒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可以抑制皮损局部的免疫力,皮肤感染几率增加,而且会使局部皮肤变薄,因此,湿疹远远不是一支皮炎平所能治疗好的。

问:为什么抗过敏药要换着吃?

答:第一,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抗过敏机制和特性,故而各种药物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慢性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这时就要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并且其他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在治疗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过敏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时,一定要咨询医生,合理用药。更要注意的是,需要长期联合用药的患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否则容易复发。这时,就应该依次停用一种药物,直至全部停用,或者可以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并逐渐停用药物。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6篇

文/汪燕

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休克等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有时候需要长期用。为了减轻对骨骼的影响,建议常用激素者注意补钙。

在没有特别说明时,激素类药物通常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简称,常见的有地塞米松、强的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

糖皮质激素会促进体内钙、钾、磷的排泄,如果长期大剂量应用,体内这几种成分逐渐流失,可能诱发骨质疏松,严重时会发生骨折。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和雌激素,二者都会影响体内骨的形成和骨强度,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甲状腺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是维持钙平衡、调节骨转换率的重要激素,过量摄入或体内缺乏,都容易造成骨质疏松。

因此,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补钙,可采用药物和食物补钙相结合的方式。牛奶、虾皮、海带、豆腐等食物含钙丰富,可适当多吃。同时要少喝茶,尽量不吸烟,少喝酒和碳酸饮料。多做运动和晒太阳可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钙剂。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碳酸钙、葡萄糖酸钙可能加重便秘、嗳气等症状,胃肠不好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螯合钙这方面的影响较小,但是它的含钙量相对较低,服用方法和剂量应参考说明书。

当归活血,三七止血

文/王绪前

当归、三七都是活血、补血的良药。除了用来治病,很多人平时也用它们来煲汤,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不过,二者效果有所区别,大家应根据需要选择。

当归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血虚兼血淤所致的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痛经和月经不调,肠燥便秘、咳嗽喘息等。它还可改善肺循环,缓解支气管痉挛。当归身补血作用好,当归尾活血作用好,多入煎剂应用。

三七又称田七,甘、微苦,性温。它能活血也能止血,还可散淤止痛,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淤滞,均可应用。三七多研末冲服,也可入煎剂、丸、散。跌打损伤、筋骨折伤、淤肿疼痛者可遵医嘱冲服三七粉。

两药均有补益作用,治疗和虚损有关的疾病。三七的补益作用主要在补气上,民间多用它来炖鸡汤,可改善乏力、气短等虚损证;当归则重在补血。二者均可用来泡药酒,必要时可请中医师辨证后,请专业药师配制。

抗过敏药易致眼干

文/阎敏

治疗荨麻疹、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常用到口服抗过敏药。除了常见的困倦和嗜睡等副作用外,有些抗过敏药还可能导致眼干,在较为干燥的秋冬季节,更需要注意。

临床上目前常用的口服抗过敏药多是抗组胺药。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主要有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它们具有抗胆碱能作用,长期服用后,可能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诱发青光眼,影响前列腺功能。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较差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此外,很多感冒药也含有扑尔敏成分,用来改善鼻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不适合服用第一类抗组胺药的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含此成分的感冒药。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7篇

不知道吃了什么,皮肤红肿,奇痒无比;用护肤品差点毁了容;一阵风吹过,马上打喷嚏、流鼻涕;喉咙整天又痛又痒,早上起床或夜间睡觉剧烈咳嗽……明眼人会说,这是过敏呀!没错,这就是过敏,是身体里高度敏感的抗体抵抗过敏原时一触即发的战争……

荞麦击倒了壮小伙

从小酷爱运动的小风长的非常壮实,但他有个不为外人知晓的秘密,就是常无来由地起皮疹、浑身肿、喉头发紧,还晕厥过几次,父母带他看过但也没查到原因。最近一次就诊时他妈妈无意嘟囔说每次出事前他都吃了荞麦,医生马上联想到过敏,试验结果显示,小风果然是对荞麦过敏。由于对过敏的不了解,像小风这样走了很多弯路的病人很多。

夜里起疙瘩,原是荨麻疹

65岁的李女士几年前开始,身上总起红色疙瘩,尤其夜里更厉害,一片一片的,特别痒,严重时喘不过气,大腿根、脖子的疙瘩尤其多。专家表示,根据李女士的情况高度怀疑是慢性荨麻疹,该病一般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有的和过敏有关,但不容易找到明确的过敏原。

生活中的过敏无处不在,多种多样……

22%的人患不同种类过敏性疾病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哮喘患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50%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均由过敏因素如花粉等引发;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60多亿人中鼻炎患者约有5亿,而我国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有近5000万。永悦国际功能医学暨抗衰老中心首席医师洪作行教授则表示,实际上95%以上的人都患有慢性食物过敏,但其本人很少知道,即使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也容易因为发病时间延后而造成找不到原因。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曾在30个国家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2%的人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预计在今后的20年内,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染上过敏症。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过敏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做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的。正常人体内有一套生理性保护免疫反应系统,当外来物质(又称抗原)侵入人体时,人体通过免疫淋巴细胞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将抗原中和或消化掉。如某些花粉、蛋白质等物质,被视为外来的入侵者,并对其进行中和或消化,伤害机体一些正常细胞、组织和器官,引发局部甚至全身性过敏反应。

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博士说:“过敏属免疫学超敏反应范畴,当过敏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能使某些组织细胞放出一些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又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局部水肿,红晕,形成风团,导致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腹痛、腹泻及过敏性休克等不同的过敏症状。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过敏现象均属于此类型,如吃鱼虾过敏、花粉过敏等。另外,还有些人体内存在组胺酶等活性不足,或出现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使机体接触某些非抗原性物质(如酒精等),甚至受到某种刺激(如寒冷、划痕等),也可引发荨麻疹和支气管哮喘等过敏反应。”

王月丹表示,过敏的症状多样,原因也很复杂,但与其他任何的免疫学问题一样,归根到底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1)机体接触了可能引发过敏的抗原;2)机体免疫系统存在某种功能紊乱。很多人认为,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亢进,这很片面,应为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紊乱甚至障碍,才是过敏的重要原因。

蚊虫叮咬发痒也是过敏

有人认为,身材瘦长等是过敏体质的特征,对此王月丹有不同看法:几乎每个人都会对某种物质过敏,且都曾有过过敏现象。如1907年,法国免疫学家里歇尔首次发现过敏现象时,其发现的过敏原――僧帽水母毒素,对于大多数人或狗来说,都是普遍的过敏原。而更加普遍的过敏现象则是,几乎所有人被蚊子叮咬后,都会在叮咬的部位出现红肿和发痒的现象,这其实也是一种过敏。与其他所有的免疫现象一样,过敏不仅普遍,且也可对抗病原体,是具有保护机体的作用的。所以,对于某些抗原来说,所有人都是过敏体质。

但某些人对一些不会引起大多数人过敏的抗原(如花粉、青霉素和鸡蛋等)也会过敏,甚至对于某些非抗原或冷热刺激,也会出现过敏样反应。这可能就是通常大家认为的“过敏体质”,但我个人认为,应称为过敏倾向。

过敏体质的人有创造力情商高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说:过敏体质的人是基因决定的,跟遗传有关系。双方父母都没有过敏,不是说你就不得过敏的疾病了,照样会得,但几率不超过15%;如果父母有一方过敏,孩子过敏的几率是30%;如果双方父母都有过敏,孩子过敏的几率基本上在60%-80%。并不是说有一次或两次过敏就叫过敏体质。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反复过敏;第二,多种东西过敏。可能吃的东西过敏,空气里的东西过敏,冷空气过敏等。具备这两点,我们才叫过敏体质。

许鹏飞表示,过敏体质的人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特点:第一,有创造力,有灵气,思维活跃,很多艺术家、画家、领导都是过敏体质。第二,过敏体质的人有坚强的毅力;第三,对音乐感悟、对艺术的感悟比一般人要强;第四,过敏体质的人情商都比较高,过敏体质的小孩很会拍马屁,长大了也是一样。另外,过敏体质的人还易不拘小节,好高骛远。实际上这些都是“双刃剑”,运用好了就是好处,反之就会有很多坏的影响。

过敏是抑郁的导火索

人们过去对过敏的理解就是起起皮疹,打打喷嚏,其实过敏的危害程度远高于我们的认识。随着对过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很多疾病中都看到过敏的影子。许鹏飞说:“过敏是全身性疾病,最可怕的就是对心脏和大脑的损伤。”

心脏损伤,临床上发现很多哮喘的孩子把心肌炎或心肌损伤治好了,哮喘就好了。另外,当这段时间过敏很严重时易结巴。为什么结巴?心肌损伤,心跳会快,说话语速就快。过敏在器官的表现,叫气道高反应,气管紧张,跟心率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出现“我,我,我”的结巴现象。

心脏损伤成人的表现就是易累(常被称作疲劳综合征),晚上睡不着,早上睡不醒,不愿意起床(就是老百姓说的睡觉不解乏),上午就会打哈欠。还有一个就是烦躁,易发火(常发火后会后悔)。更严重的就是有胸闷或心慌的感觉。心电图检查常见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缺血,这些都是小毛病,但这些症状就像白蚁洞一样侵蚀着你的身体,一旦遇到洪水,决堤随时发生。如感冒、拉肚子都会造成心脏严重的损害。还有就是喝酒、生气、游泳(遇到水温的变化),瞬间的刺激可能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跳。

过敏对大脑的损伤就是烦躁、易怒,对人苛刻,易忘事。CT检查会表现为腔隙性脑梗塞。头晕常出现。一般不会致命,但老年痴呆紧随其后。

另外,有时也可能发生致命的过敏性休克。西方国家过敏性休克发病率正迅速升高。美国对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过敏性休克已影响到1.21%美国人的生活,有1100万人曾和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过招”。英国一项研究显示,死于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有一半是药物诱发的,而食物是过敏性休克的另一主要原因。目前,食物过敏在西方国家儿童中的发病率为2%―8%,成人是1%―2%。

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那就是精神上的疾病。许鹏飞说:比如孤独症的儿童要查食物过敏,眼睛不爱跟别人交流,自己玩自己的,这是孤独症倾向,这与食物过敏密切相关;还包括大人的抑郁。现在很多年轻人跟更年期一样出汗、发脾气、脸红,它也是一个过敏现象,从过敏上治疗、检查都能得到好转。

治疗不对症,越来越糟糕

专家提醒,发生过敏反应一定要及时诊治,找出过敏原因,将危害降到最低,千万不要走入下面两个误区。

1.不及时诊治:

不及时诊治,症状无法及时缓解,如皮肤过敏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瘙痒难以控制,忍不住去抓挠,这会造成皮肤的继发损害,如皮肤增厚、色素沉淀等。万一抓破了,就可能引发继发皮肤细菌感染。如过敏性鼻炎,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都有明显影响,尤其是睡眠、记忆和情绪,如果不及时控制,这些不良影响当然无法消除。

过敏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支气管哮喘。据统计,由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的风险是正常人发生哮喘风险的三倍,对于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其哮喘症状的发作或加剧常常先有鼻炎的发作。

2.治疗不当:

如果错把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明明是过敏发作,却去服用抗感冒药,一方面难及时控制症状,另一方面,感冒药往往是包含多种药物成分的复方制剂,吃药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就越大;如错把皮炎湿疹当作癣,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当然不会有效,另外还会出现抗真菌药物的相关毒副作用;有些人已知道自己得了过敏性鼻炎,但选错了抗过敏药,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有些抗过敏药服用后会产生中枢镇静作用,白天老打瞌睡影响工作学习不说,需要开车或操作某些工业设备,还有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找到过敏原最重要

王月丹说,预防过敏最重要的是找到引起过敏的变应原,然后避免接触。当有过敏现象发生时,可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及细胞膜稳定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有过敏性哮喘等严重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应随身携带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喷雾剂等急救药物。

一般认为,可导致免疫应答状态升高或导致免疫调节紊乱的因素,都可能加剧过敏现象的发生。如感染可导致哮喘的发作。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感染也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于疫苗接种,也应注意询问过敏史,及目前是否正处在过敏的状态,如正在过敏或有过敏的迹象则应避免接种。

还有个需重视的问题,就是接触新的过敏原。由于时展,很多以前人类不会接触的物质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如一些新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或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产物。尤其是后者,有些转基因产物本身是蛋白质,就是良好的过敏原,但目前对于其可能的过敏人群研究,几乎都是空白。

过敏反应预防重于治疗。应注意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得当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过敏药要换着吃

吃药换着来,这在很多病人那里都是大忌,可也有像抗过敏药这样的例外。如某些抗过敏药会刺激机体的饱食神经,服药后出现病态肥胖。但一般停药后,便会恢复。这时,换药就是继续应对过敏的最好选择。一般建议,每隔三四个月,最好就换服一种抗过敏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值得提醒的是,换药也不是简单的事,必须听从医生建议,否则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首先,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增加疗效,事半功倍。

其次,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以扑尔敏最为常见,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究其原因,是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抗过敏药物范文第8篇

医学研究发现,过敏反应和体内自由基有关。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都会产生自由基,当受到化学物质、环境污染、阳光照射、辐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刺激时,尤其是自身免疫能力低下的时候,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大量自由基的氧化破坏作用和连锁反应使人体的细胞和组织受到损伤。自由基在人体内不断产生,又不断损伤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受损后,便会导致细胞膜破裂,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这两种细胞会释放组胺、白三烯、5-羟色胺等过敏介质,引起过敏反应。

抗组胺药物只抗组胺,不抗其他过敏介质,更不能清除自由基。激素类药物能暂时抑制过敏反应,但自由基没有被大量清除,过敏体质仍然存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组胺等过敏介质还会继续释放,过敏症状继续出现,这就是过敏反复发作的原因。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过敏问题就要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改善过敏体质着手,只有过敏体质得到有效改善,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稳定,过敏介质不再释放,过敏才不会反复发作。

抗过敏药物也可导致过敏

虽然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赛庚啶、葡萄糖酸钙、强的松、炉甘石洗剂、肤轻松软膏等)是用来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但有个别过敏性疾病患者服用部分抗过敏药物后不仅可诱发或加重原有的过敏性疾病,而且会出现新的过敏性疾病(如激素性皮炎)。对于这种情况,只能选用未曾使用的其他抗过敏药物治疗。

过敏表现并非一成不变

过敏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受到食物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决定体质敏感度的高低,如在0~1岁时,由于与外界接触较少,人们主要是对进食的食物可能有过敏反应,表现为湿疹(俗称“奶癣”),无故拒奶,持续腹泻、呕吐等;在3岁以后,过敏反应主要为哮喘;在15岁以后,过要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湿疹。

食物过敏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却被体内的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的病原而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湿疹、特应性皮炎、持续呕吐、腹泻、无故拒奶、气喘或者憋气等现象。1岁以内的孩子因为肠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对外来蛋白质发生过敏反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强健起来,有些孩子会自然脱敏,对以前过敏的食物可不再产生过敏反应。不过再次接触该食物时,还是应该慎重,从少量开始,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以免旧病复发。

至于年龄因素,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肌肤敏感性增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有些人前些年的肌肤并不敏感,而这几年却变得敏感了。这是因为年轻健康的肌肤表面有一层弱酸性的皮脂膜,保持水分,以保护肌肤不受到外界侵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皮脂膜却不如以前的健康,以至于一些敏感物质容易入侵皮肤。

有些过敏与时间、环境、情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