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肝药物

保肝药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肝药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肝药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犬

Difference of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between the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normal canines and clinical valu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protective liver medicine’s consistency in liver between the portal hypertension (PH) and normal canines,and demonstrate the reasons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ce of protective liver medicine isn’t well under the situation of portal hypertension.Methods To contrast the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injected by vein of head and hepatic artery before and after PH canines model and calculate the areaunder curve.Results The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as same as in vein injected by head vein.It is 2.78 times that the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of normal canine injected by vein of head contrast with the PH canine,while it is 3.76 times that the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of PH canine injected by hepatic artery contrast with the head vein.Conclusion Under the situation of PHT,to provide routine medicine by peripheral vein can’t make the medicine consistency of blood in liver reach the effective dosage,but the medicine injected by hepatic artery is a hopeful way.

[Key words] portal hypertension;disease model;canine

在我国门静脉高压症(PH)病人中90%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其中肝硬化最为常见[1]。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病因治疗必不可少,各种保肝药物的治疗也是重要的环节。但是临床中经常可以发现很多保肝药物对于急性肝损伤有很好的辅助疗效,但对PH患者的保肝治疗并未有预期效果。本研究选用了临床常用效果较好的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2]通过PH动物疾病模型对上述现象做了初步探讨,旨在揭示其中部分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西安地区健康杂种犬10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7.38±2.12)kg,实验前肝脏活检无病变,AST、ALT、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采取自身对照分组,造模前均为正常犬组,造模后为PH犬组。

1.2 试剂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由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友情提供。谷胱甘肽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

1.3 麻醉及造模方法 动物术前晚禁食。2.5%硫喷妥钠1ml/kg静脉注射麻醉,上肢建立静脉通道。犬开腹后,先不进行任何操作。其中5条犬经外周静脉(头静脉)推注GSH 30mg/kg+0.9%生理盐水共20ml,20min推完。以推完瞬间计为0时刻,每隔10min分别从肝脏左前叶和胃网膜静脉抽血1ml肝素抗凝管保存,以1h为限,各为7次。另外5条犬,经胃网膜右动脉肝动脉置泵后,经泵推注GSH 30mg/kg+0.9%生理盐水共20ml,20min推完。同样以上述方法采取血样。上述操作完成后,采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法制备肝前性门静脉高压模型[3],并于肠系膜上静脉分支插管至门静脉以腋中线为“0”点,测量门静脉压力。造模3周后待模型成功后,再次测量门静脉压力并按上述方法分别测量PH犬经外周静脉及肝动脉给药的肝血药浓度。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PH模型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及一般情况;(2)正常犬经头静脉给药肝脏GSH的血药浓度和外周血药浓度变化,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刻肝脏及外周血中GSH的浓度变化绘制药-时(简称CT曲线)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3)PH犬经头静脉及肝动脉给药肝脏GSH的血药浓度变化,同样绘制CT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门静脉高压模型PVP及一般情况 实验犬术前PVP为(1.33±0.28)kPa,术后3周为(2.83±0.66)kPa,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2.2 正常犬经头静脉给药外周血药浓度和肝血药浓度的变化 正常犬经头静脉给药后其外周血与肝血的血药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血药峰值浓度相差不大,60min血药浓度基本相等,AUC的比值1.12∶1(P>0.05)。其血药浓度变化情况及CT曲线分别见图1和表1。

2.3 正常犬与PH犬经头静脉注射GSH的肝血药浓度变化 正常犬经头静脉给药后,随即出现峰值,其后出现缓慢下降,与PH犬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其峰值血药浓度及60min时血药浓度分别是PH犬的1.98倍和7.17倍,AUC曲线下面积的比值为2.78∶1(P0.05

2.4 PH犬经头静脉及肝动脉注射GSH的肝血药浓度变化 PH犬经肝动脉给药其肝血药浓度峰值出现与头静脉给药相似,其峰值血药浓度和60min血药浓度分别是经头静脉给药的2.21倍和11.87倍,AUC的比值为3.76∶1(P

3 讨论

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存在内脏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这是由于内脏小血管阻力下降,内脏小动脉扩张,经内脏动脉流入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portal venous inflow,PVI)增加的结果。但是由于门静脉的阻力增加,大量的侧支分流,门静脉入肝血流一定是减少的,肝动脉血流代偿增加以弥补一定的入肝血流减少。除外慢性肝病病因难以彻底祛除使保肝治疗效果较差这一原因,上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很多保肝药物经口服或静脉注射后不能有效地到达肝脏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而药物的药理效应强度与其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密切相关[5],因此治疗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本实验中正常犬经头静脉给药后,分别测量肝血药浓度和外周血药浓度。发现它们的差距不大,AUC也基本相等,说明正常犬由于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正常,肝脏灌注良好,药物很快就可以达到与外周血相同的血药浓度。同样经头静脉给药正常犬和PH犬的肝脏血药浓度AUC面积之差达2.78倍,可以说明保肝药物对急性肝损伤效果较好而对PH患者较差的部分原因。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只有短暂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其血流动力学基本正常,因此可以保证门静脉入肝血流,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灌注使肝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和剂量。PH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门静脉入肝血流大量减少,虽然经肝动脉的代偿可以增加部分肝脏血流量,但总的入肝血流仍是减少的,加之部分药物经侧支循环再次进入体循环,这样也就增加了药物在其他组织器官的分布和经肾脏排泄的机会,加速了药物的代谢,这样很难达到和维持有效的肝血药浓度。临床为提高疗效可以采取增大药物剂量的方法,但是具体将药量提高多少、周期增加多长都很难把握。另外增大药物剂量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也是很难避免的。考虑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动脉血流量代偿增加这一现象,本研究采用经胃网膜右动脉向肝动脉置泵这一方法在不影响肝动脉血供的前提下通过该途径给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H犬经肝动脉给药与经头静脉给药肝脏血药浓度AUC面积达3.76倍之差,也验证了上述观点。当然由于各种药物的代谢途径、半衰期、作用机制都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通过还原型谷胱甘肽这一种保肝药物取得的资料还带有一定片面性,对于不同的药物都应该通过实验来计算最佳的给药剂量,才能安全可靠的用于临床治疗。

本研究表明,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通过肝动脉途径给药是一个可以提高疗效、减小药物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1 黄莚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3

2 程书权,梁扩寰.保肝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5:158-160.

3 李宗芳,刘效恭,王英,等.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制备犬门脉高压症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14:314-315.

4 刘云姝,李维丽,郑如宏.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数值计算方法.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0):35-36.

保肝药物范文第2篇

保肝药真的有益无害吗

不少肝炎患者,不管自己病情轻重,有的甚至无症状仅仅是病毒携带者,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保肝药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至少有上百种,并非所有保肝药都适合于每个肝炎患者使用,使用不当、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所谓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如通常使用的护肝片、联苯双酯、复方益肝灵等等,它们实际是各种肝病的通用药物,主要起辅助治疗作用,并非根本性治疗措施。通常来说,可以将“保肝药”细分为:保肝降黄、保肝降酶、保肝解毒等几类,每种肝病,每个肝炎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要搞清患者自己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慢性乙肝患者,处于发病阶段,转氨酶、黄疸中度升高,此时可以使用保肝降酶、降黄药物,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注射液等等,比较对路;如果仅仅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这些药物就不合适了。对于强效降酶药物,如联苯双酯、甘利欣等使用更要注意,长期用药有一定不良反应,它们都有类激素效应,一旦停药,可能引起肝功反弹,所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逐渐减量停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中药“保肝药”也要注意适应证,多数中药制剂都应标有主治与功效,主治范围规定该药适合于哪一种中医辨证分型,首先要搞清患者属于何种中医辨证类型,明确后再对照药物规定的类型,两者吻合,才能用药。如双虎清肝颗粒、草仙乙肝胶囊都适合于肝胆湿热内蕴型的患者,只有这样类型的患者使用它们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长期不合理使用“保肝药”,只能加重肝脏负担,往往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打乱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致使病变恶化。对于各型肝炎,主张综合治理,具体措施应在有条件的医院、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乱用药和自作主张用药。

(编辑/于菲)

保肝药物范文第3篇

山西阳泉的李女士两年前查体发现转氨酶升高,先后去过多家医院检查,各项肝炎指标查了多遍,没有明确原因,治疗时断时续,转氨酶时高时低,波动较大。两年来共花费4万多元的诊疗费用,病情总也不稳定,6个月前来到医院求治,专家为李女士做了肝穿检查,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随即为李女士制定了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保肝降酶为辅的治疗方案。几个月来,李女士的转氨酶始终正常,再也没有波动过。

何谓转氨酶异常?

肝功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项。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转氨酶释放于血液循环中,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

两项转氨酶的正常值,都在40个国际单位以下,超过40个国际单位就可确认为肝功异常。根据肝炎诊断标准,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按照轻、中、重度划分,如果谷丙转氨酶为40~120单位/升之间,称为轻度乙肝;谷丙转氨酶为120~400单位/升之间,称为中度乙肝;谷丙转氨酶大于400单位/升,成为重度乙肝。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比值的大小在判定病情发展程度时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病程短、肝细胞实质损害轻、预后较好者,通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显著,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大于1.5;病程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一般情况下,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慢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持续存在。

引起转氨酶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

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要想解决好转氨酶长期居高不下的难题,首先要查出原因,之后才好对症下药。

常见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

1.肝脏本身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2.除肝脏外,体内其它脏器组织如心、肾、肺、脑、、肌肉等,也都含有转氨酶,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升高。

3.由于转氨酶是从胆管排泄的,因此如果患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阻塞,也可使转氨酶升高。

4.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并常伴有淤胆型黄疸和肝细胞损伤。

5.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6.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慢性转氨酶升高是临床上一个特殊的暂时性诊断,也是很多非病毒性肝炎、肝病患者惟一的临床表现,多数通过病史、体检和一系列化验可确定肝病病原;但仍有一部分肝功异常不能通过常规检查被解释,这就要求进一步做肝穿组织学检查,彻底搞清病因。只有搞清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以上情况中的哪一种,才能做到寻根溯源,对症下药。

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反复升高的患者几经治疗,如果疗效不佳者,除了要考虑以上客观原因外,还要找找主观原因――治疗不当或不彻底的问题。转氨酶反复升高是一种征兆和表现形式,如果治疗时仅仅考虑保肝降酶,而忽略治疗疾病的根本,那就是只顾治标,不顾治本,造成了治疗的“本末倒置”,疗效自然不会很好。例如,慢性乙肝造成的转氨酶居高不下,其祸根在于乙肝病毒无休止的复制、机体免疫机制的紊乱。因此,治疗乙肝转氨酶升高必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如果一味使用降酶药物,治标而不治本,转氨酶可以得到暂时控制,但一旦停药,转氨酶往往再次升高,这种“反弹”现象在临床极为常见。

要想使乙肝病情得到彻底控制,必须首先进行抗病毒治疗,抑制和消灭乙肝病毒是根本性举措,仅仅保肝降酶只是权宜之计。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经长期治疗,但是转氨酶总是不正常,这部分患者主要是没有选择正确、有效的降酶药物,看起来使用的药物种类不少,但是都不属于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治来治去,不见成效。因此,对这部分患者来说,选择有效的、作用力持久的保肝降酶药物至关重要。

转氨酶居高不下该怎样治疗?

目前,各种保肝降酶药物种类繁多,而真正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却为数不多,在治疗过程中千万不可滥用,必须真正找到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在治疗和用药过程中,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选择正确、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有效的药物主要是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一般选择含有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化学成分的药物。六味五灵片是由五味子、甘草、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益肝滋肾、解毒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是新一代的保肝降酶治疗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只要患者正确使用以上降酶药物,转氨酶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降酶治疗效果持久稳定。

疗程一定要保证。当降酶药物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应逐渐减少降酶药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药。使用降酶药物的疗程应在1年以上,即便是肝功复常也要维持在最低水平的巩固治疗。例如,使用静脉点滴甘利欣降酶,肝功正常后,可将每日输液改为隔日输液,之后隔两日输一次;如果改用口服降酶药物替代时,最好选用强效药物如六味五灵片等,顺利通过输液改为口服的交接转换。

保肝药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害

[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073-02

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又有回升趋势。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药物性肝损害有时导致急性药物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成为治疗结核病的一大难点和结核病人顺利康复的障碍。本文就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出高效低价的防治药物。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应用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及未服保肝药的疗效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选300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活动性结核病例,其中,年龄2~75岁,男性256例,女性44例,原发型肺结核3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5例,继发型肺结核239例,结核性胸膜炎32例,肺外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肠结核、腹膜结核等)共21例;抗结核药物使用方法:异烟肼(INH)0.3 g,qd;利福平(RFP)0.45 g,qd;吡嗪酰胺(PZA)1.5 g,qd;乙胺丁醇(EMB)0.75~1.00 g,qd或链霉素0.75 g,qd,疗程为6~12个月。抗结核方案:2HRZE(S)/4HR或2HRZE (S)/7HR或3HRZS(E)/9HRE。

1.2分析方法

将以上300例活动性结核病例随机分为3组,接受抗结核治疗前查肝功能(ALT、AST)均为正常,并观察接受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变化情况。分组如下,对照1组:未服保肝药组,100例。对照2组:服用一般保肝药组(如肝太乐、维生素C、肌苷、联苯双酯等),100例。治疗组:服用葵花牌护肝片组,100例。

2结果

各组肝损害统计见表1。

第一组(未服保肝药组)接受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出现肝功损害(ALT:68~188 U/L;AST:50~86 U/L)36例,占36%。

第二组(加服一般保肝药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出现肝功损害(ALT:52~108 U/L; AST:46~72 U/L)23例,占23%。

第三组(加服葵花牌护肝片组)接受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出现肝功能损害(ALT:52 U/L;AST:44 U/L)3例,占3%(其中1例乙肝病毒检测为“大三阳”)。

本三组共有24例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乙肝病毒“大三阳”为16例,脂肪肝有2例,长期饮酒5例,慢性胆囊炎1例。

24例出现肝功损害者均停服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继续服用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或肌注链霉素,均予甘利欣静滴治疗,其中选择10例加服肝太乐、维生素C、肌苷、ATP等保肝药,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为20~45 d,选择14例加服葵花牌护肝片,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0~25 d。

2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服利福平及吡嗪酰胺,同时全程服用护肝片,仅1例肝功能较轻度波动(ALT

3讨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有许多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药物机制大致可归纳为:

(1)药物或代谢产物的单细胞毒性造成肝细胞的直接损害,引起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如异烟肼引起的药性肝炎。

(2)药物本体及代谢产物干扰或阻断肝细胞的某项重要代谢途径或胆汁排泄功能,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如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能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

(3)原有肝脏疾病时,药物代谢异常,影响了药物的代谢与清除。

(4)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因竞争肝微粒体酶的作用位点而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

上述药物性肝损害有着相互关系,同一种药物可以以不同机制诱导肝损害,不同药物又可因相同机制而造成肝损害,抗结核的联合用药可能加重了药物的肝毒性反应,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肝脏,其中,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1~6]。药物在肝内代谢通常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第二步包括结合过程,结合过程至少包括4种主要化学作用,即葡萄糖醛酸化,硫酸盐化、谷胱甘肽结合和乙酰化。异烟肼、利福平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在肝内代谢时均需乙酰化转移酶,代谢形成酰胺化合物,彼此可能存在酶的竞争,如对氨基水杨酸钠可降低异烟肼乙酰化速度,增加异烟肼的肝脏毒性;利福平是肝微粒体酶诱导剂,可增加其活性,加快异烟肼代谢,增加异烟肼的毒性[7~11]。

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对肝功能有明显的损害,有关报道发生率可达34%左右,本组统计为20%。由于抗结核药物服用的时间较长(一般为6个月、9个月、12个月左右),如果肝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大三阳”或有长期服药、饮酒、脂肪肝或其他肝胆疾患,其机体(肝脏)排毒功能低下,以致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时肝功能损害的机会大大增加。以前,临床上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未服用任何保肝药或服用一般的保肝药如肝太乐、维生素C、肌苷片、ATP、联苯双酯等,其护肝作用不甚理想,肝功损害发生率高,常常影响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抗结核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

护肝片利用《伤寒论》中小柴胡茵陈蒿汤的配伍原理[12],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及临床验证配制而成,其组方更加合理,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护肝片主要由五味子、柴胡、茵陈、板蓝根、猪胆汁粉、绿豆等组成。方中五味子含有重要成分五味子乙素,其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增加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柴胡可疏肝解郁,保肝利胆,抗乙型肝炎病毒,抑制肝脏脂肪性变;茵陈清湿热,退黄疸,抗乙型肝炎病毒,增加肝细胞内含糖量,降低转氨酶;板蓝根抗乙型肝炎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猪胆汁粉清热解毒,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而助消化;绿豆清热解毒,补充维生素。上药组合共奏疏肝理气、健脾消食之功效,是防治药物性肝损害的良方。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护肝片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肝损伤而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使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明显增强。

综上所述,护肝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近3年来,我院大规模使用葵花护肝片的结果表明,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加服护肝片,明显降低了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对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可加快其肝功能恢复的速度,是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理想药物。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Qu Yw Guy I,Zhao GD.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liver dysfunction by Anti2 tuberculosis drugs[J].J Chin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2001,23(1):56-57.

[2]Tan Yk.Liver dysfunction by drugs[J].J Chin Anti2 tuberculosis,2002,24(1):41-43.

[3]陈琳,甲战生,傅恩清.两种抗结核化疗方案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3):1228-1230.

[4]Yu Zhangp,Yu Hx.Changes of hepatic puimonary tuberculotic patiersive stage of anti-tuberculotic therapy [J].J Chin Intern Med,2001,18(1):30-31.

[5]蔡雄茂.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合并肝损14例疗效分析 [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4):174.

[6]王卫兵,卢柏安,王春莉.抗结核化疗对73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影响的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0,22(3):169.

[7]毕经瑞,苏华田,程莹.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127例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4):233.

[8]Dossing M,WilckeJTR,AskgaardDS,et al. Liver injury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an 112 year study[J].Tuberc Lung Pis,1996,77:335-340.

[9]曲延文,郭颖,赵佳东.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1):56-57.

[10]金生源,季玉缝,陈商军.结核药引起肝脏损害的几种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16):391-392.

[11]韩素霖,蔡斌.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1994,16(12):63.

[12]汪友永,史美甫,熊方武.病毒性肝炎药物专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24-126.

保肝药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肺结核;HBV感染;抗病毒;保肝

我国是乙型肝炎和肺结核的发生大国,人群中其发病率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出现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比较常见。针对肺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然而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HBV感染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持续感染是乙肝慢性化的重要原因。因此TB合并HBVI者的抗病毒治疗不可或缺,而联合应用保肝治疗又能够对患者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减轻肝脏损伤[1]。本文就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的临床效果做了研究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TB合并HBVI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年龄在24~72岁,平均年龄(52±3.1)岁。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进行常规抗结核与抗病毒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保肝护肝治疗。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差异在统计学分析上没有意义(P>0.05)。1.2纳入及排除标准。研究对象经诊断确诊为肺结核;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排除乙肝以外的其他肝脏疾病。抗病毒治疗的标准:HBV-DNA≥104拷贝/ml并且ALT大于两倍正常上限或者小于2倍正常上限而肝组织学显示纤维化分级在2级以上。1.3治疗方法。两组的抗结核治疗均采用2HRZSE/4HR标准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使用拉米夫定,100mg,QD;保肝治疗选用复方甘草酸苷,80mg,QD。1.4观察指标。于余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30天随访分别检测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肝功能无损害或者轻度损害并且完成抗结核治疗者为显效;肝功能中度损害并且抗结核治疗出现停药,经保肝治疗后继续完成抗结核治疗者为有效;肝功能重度损害且抗结核治疗未能完成者为无效。显效者和有效者所占比例为治疗有效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分析上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肝功能情况。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治疗前的ALT、AST、TBIL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7例,有效治疗率为86.3%;实验组显效29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治疗率为94.1%,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乙肝病毒的持续性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原则上所有检测出存在HBV感染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和核苷类类似物,α-干扰素可以通过干扰HBV正常的转录翻译过程的直接作用和通过调节免疫增强肝细胞毒作用的间接作用起到清楚HBV效果,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2]。肝脏会因HBV感染产生炎症性变化,造成肝脏损害,若患者同时合并有肺结核,受损肝脏对于治疗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同时又会对肝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虽然应用抗病毒治疗会通过清除HBV而起到一定的护肝作用,但是其作用有限,所以需要再使用保肝药物治疗[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抗病毒联合保肝治疗组的肝功水平和治疗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同期的单纯抗病毒治疗组,能够有助于防止抗结核药物和HBV感染带来的肝脏损害和肝脏功能的恢复。总之,在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中,采取抗病毒治疗联合护肝治疗有助于防止肝脏的损伤和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适合在临床中得到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正辉,阮连国.抗病毒治疗对乙肝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作用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6-1898

[2]张利,秦玉玲,周越塑等.抗病毒护肝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0):1881-1884

保肝药物范文第6篇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合用药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无明显症状,B超及肝功能等检查完全正常者。目前尚无可根除乙肝病人体内病毒的药物,故医学专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用药治疗,只需建立随访病历,定期到医院复查,并注意休息调养即可。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及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应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发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即表示病情进入显性发病阶段,此时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如果患者的胆红素正常或基本正常,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疗。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疗效较好的药物。

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高者,应进行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的治疗

如果乙肝病人的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明显升高,则提示其肝脏严重受损。此时,若使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就会使免疫细胞攻击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从而进一步加重对肝的损害。因此,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均升高者,应先进行保肝降酶、利胆退黄的治疗。常用的保肝降酶药物有甘利欣、联苯双酯、强力宁等;常用的利胆退黄药物有茵栀黄制剂、思美泰、优思弗、清开灵制剂等。

病情较稳定者应进行抗肝纤维化的治疗

慢性乙肝病人肝脏内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出现异常增生,并逐渐发生纤维化。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即为肝硬化。因此,慢性乙肝病人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当慢性乙肝病人的病情较稳定,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脏内的炎症较轻微时,是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时机。常用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有复方丹参制剂、复方鳖甲制剂、复方桃仁制剂等。值得指出的是,肝发生纤维化是由乙肝病毒不断地破坏肝组织所致,所以说不消灭乙肝病毒,肝纤维化就不能够被完全控制。因此,这些抗肝纤维化药物还不能彻底地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只是延缓其发展。

保肝药物范文第7篇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新的医保能够报销的主要肝病药物:

1.抗病毒药物

普通干扰素:用于治疗丙肝可以报销,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2b,也就是派罗欣和佩乐能)治疗丙肝和乙肝均可报销,但是有疗程限制。口服核苷类似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可以报销的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用于治疗活动性乙肝均可报销。

2.肝病辅助治疗药物(也就是通常说的保肝药物)

可以报销的品种较多,例如联苯双酯、 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即易善复等)、复方甘草甜素、甘草酸二铵、还原性谷胱甘肽、苦参素注射液、硫普罗宁、双环醇、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腺苷蛋氨酸等等,这些保肝药物均纳入医保,但是又有一定讲究,例如有的只能用于工伤保险,有的只能用于抢救和肝衰竭等严重情况,不管怎么说,这些保肝药物基本就够用了。

3.免疫调节剂

这次调整较大,仅有胸腺肽1入选,也只限定于治疗重症肝炎,一般的胸腺肽不再列为报销目录。这样做较为合适,因为各种胸腺肽制剂太多,治疗肝病效果并无定论,肝病防治指南均未提及。

4.肝病中成药

二十多种中成药均可报销,其中不少都有片剂、颗粒剂、胶囊,这样算下来,实际有六十多种。这些中成药基本都属于中药清肝解毒剂,治疗肝病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需要进行中医辨证,符合者用之有效,否则无效。这些中成药包括护肝片、 益肝灵、 双虎清肝颗粒、五酯丸、茵栀黄、护肝宁、垂盆草颗粒、苦黄颗粒等等。

保肝药物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肺结核 药物疗法 肝损害 甘草甜素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4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1日~2009年6月1日接受正规抗结核化疗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243例,其中男162例,女81例,平均年龄38.1岁。所有患者均无高血压、心脏病等重要脏器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抗结核治疗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B超肝胆脾均正常。乙肝五项部分异常。无消化道症状。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3例,对照组12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HBsAg阳性比例等方面相近,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案:两组均采用“2HRZE(S)/4HR”方案抗结核治疗,疗程6个月,常规剂量,全程督导。治疗组全程加用保肝治疗,甘草甜素片150mg口服,2次/日。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

观察项目:实验室检测肝功能(ALT/TBIL),并与临床观察相结合。无明显肝损害症状,强化期每周查1次肝功能,巩固期每月查1次肝功能。若出现消化道症状,及时复查肝功能。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治疗组出现肝损害ALT增高9例(7.32%),最高者达173U/L,TBIL增高3例(2.44%),最高者达38.3μmol/L。ALT>120U/L,TBIL>40μmol/L的病例暂停抗结核治疗。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日静滴,其他病例继续原方案治疗,每周复查肝功能,肝功能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HBsAg阳性患者肝损害12例。

对照组出现肝损害ALT增高41例(34.17%),最高者达346U/L,并有TBIL增高13例(10.83%),最高者65.5μmol/L,HBsAg阳性肝损害22例。ALT>120U/L,TBIL>40μmol/L的病例暂停抗结核治疗。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日静滴,15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其余几例恢复较慢。

两组肝功能损害ALT增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X2=26.79,P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60岁的老年患者分别为31例、30例,发生肝损害分别为6例(19.35%)、18例(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10.55,P

讨 论

甘草甜素片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甘草酸,在体内经β-葡萄糖醛酸酶作用而生成甘草次酸,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抑止病毒增殖、灭活病毒的作用。我国是乙肝高发地区,在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大约为10%。故在肺结核治疗前,除监测肝功能外,应常规监测HBV标志物。所以HBsAg阳性者在抗痨治疗时更需要观察肝功能变化,抗痨同时加用保肝治疗。老年人由于组织机能衰退,体内含水量偏少,使药物动力学发生某些变化,如药物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多数老年人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游离的活性药物浓度较高,致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青年高。本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抗痨同时予保肝对症,可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认为抗结核治疗的同时予以甘草甜素片保肝治疗,对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 顾正平,周龙祥,宋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疗法致亚急性重症药物性肝炎死亡1例.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30(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