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药物中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物中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养鸡生产;药物中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38-1

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壮大,药物使用数量以及计量在不断增加,药物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养鸡生产中常见的药物中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办法。

1 磺胺类药物中毒

1.1 药物作用

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敏感菌引起的疾病。如果使用量过大或者连续使用7天以上就有可能引起中毒,在雏鸡中尤其明显。

1.2 中毒的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鸡群药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鸡精神抑郁、废食或者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急促、鸡冠苍白、头部肿大且冠髯青紫,有的还会出现粘膜黄疸和贫血现象,翅下有皮。剖检最常见的的病变是皮下、胸肌以及出血;还有肝肿大现象,肝呈现紫红或者黄褐色,表面有血斑;肾肿大并呈现土黄色,并带有血斑;腺胃粘膜以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现象;脾脏肿大且带有出血点以及坏死区。

1.3 治疗方法

磺胺类药物不适合用于一月龄以下的幼鸡以及产蛋鸡。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药剂量,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天。

一旦发现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供给鸡足够的饮水量,在水中添加1%-2%左右的小苏打,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VC约0.2g,VK35mg,连用需使用直至病症消失。

2 喹乙醇中毒

2.1 药物作用

喹乙醇是一种抗菌促进生长剂,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以及预防某些疾病的作用。用量过大或者搅拌不均匀都很容易引起中毒,长时间连续使用也会造成蓄积性中毒,目前被禁止用于家禽和水产养殖。

2.2 中毒的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常见的中毒现象为壮鸡突然全身抽搐或者角弓反张,甚至死亡。有的则是精神萎靡、发呆、食欲减退或者腹泻等。雏鸡中毒表现为鸡冠有黄白色的水疱出现,两天之内便会溃破。剖检发现鸡有全身性的出血现象,脑膜成点状出血现象;肺出血并呈现暗红色;心冠出现密集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此外,其腺胃呈现潮红色并伴有出血;腺胃和肌胃的交界处常出现黑褐色的浅表溃疡灶等;肠壁有充血的现象并伴有严重的粘膜出血;另外,还有心脏扩张以及心肌充血等现象。

2.3 预防及治疗方法

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加大VC、VE的用量。可用绿豆熬水并配合浓度为5%的葡萄糖水饮用。如果中毒就爱哦为严重的,可以适量加入口服补液盐。

3 呋喃唑酮中毒

3.1 药物作用

呋喃唑酮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的球虫病、大肠秆菌病以及白痢病。预防量一般按照100~200mg/kg的比例拌料或者按100mg/kg的比例加到饮用水中。治疗量一般按照200~300mg/kg的比例拌料或者按200mg/kg的比例加到饮用水中。剂量过大、搅拌不均匀或者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导致中毒。

3.2 中毒的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常见病症为鸡排水样稀便并呈黄色,食欲减退,饮欲增加,有的鸡群出现精神萎靡和发呆现象,有的则出现闭眼、震颤或者站立不稳、失去平衡的症状,还有的鸡高度兴奋、摇头、尖叫或者转圈,严重者剧烈抽搐痉挛并倒地而亡。食量较大且进食较快的鸡症状尤为严重。剖检可见鸡的肌肉以及肝脏的颜色发黄,并伴有肝脏萎缩症状。肾脏肿胀且呈土黄色;口腔以及肠道中出现黄色的粘液,部分小肠内部出现黄色的泡沫以及水液等,小肠粘膜出现淤血和出血症状;皮下有水肿现象,并伴有黄色的水液渗出,心脏有扩张现象且心室壁变薄。肺部呈现淡红色,且切面伴有红色泡沫状的液体流出,腹腔中有积液。

3.3 预防及治疗方法

如有中毒现象,可给鸡饮用5%的葡萄糖水,并辅以VC粉末,并按照每50kg水中加入10gVC的比例加入。或者每天为给每只鸡25mg的VB1,也可以按照每100只鸡15ml的VB12针剂量加入饮用水中,让鸡自由饮用。如果鸡的中毒情况比较严重,应用滴管进行灌服,连续使用3天即可。

4 马杜拉霉素中毒

4.1 药物作用

马杜拉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鸡球虫病,可以有效杀死寄生虫。过量使用或者连续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中毒。

4.2 中毒的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马杜拉霉素中毒的主要表现在鸡饮欲及食欲均下降,粪便较稀且呈绿色;有偏瘦显现象,且出现脚爪的皮肤干燥、呈现暗红色,并伴有腿无力以及行走困难的症状。如果及时停用一般不会出现死亡现象。慢性病症主要表现为胸肌以及腿肌出血;肝、肾红肿大并呈暗红色以及小肠充血等现象。急性中毒表现为肝肾肿大且有淤血现象,呈褐色;小肠的粘膜有弥漫性出血现象。

4.3 预防及治疗方法

发现中毒应立即停止使用含有马杜拉霉素的饲料,在水中加入3%的葡萄糖以及0.02%的VC,以提高鸡的抗病毒能力和自身的解毒能力。中毒较为严重的应用输液管进行灌服,每天使用两次,连续使用5天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李小琴,李如才.养鸡生产中常见药物中毒的治疗方法[B].甘肃畜牧兽医,2008,38(2):32-33.

[2] 李秋玲,王维靖.养殖生产中几种常见的药物中毒[B].山东畜牧兽医,2011,32(9):86-87.

[3] 夏,沙卫.鸡群常见药物中毒病及其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17.

药物中毒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75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新型且毒性较强农药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接诊中毒的患者较多,对服药量大,毒性较强,就诊延迟患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现就2006~2010年通过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患者的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2010年应用血液净化救治中毒患者101例,男45例,女56例;年龄3.5~72岁;有机磷中毒78例,精神安定药物中毒2例,毒鼠强中毒3例,乙醇中毒5例,百草枯中毒13例,均为口服中毒。

采取血液净化的标准: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活性<30%,伴意识障碍或心肺功能不全;神经安定药物中毒经洗胃后仍处于昏迷状态;毒鼠强中毒经内科治疗2小时仍意识不清伴抽搐;乙醇中毒处于深度昏迷;百草枯中毒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

治疗方法:对符合标准者经充分洗胃及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立即采取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采用B-Braunonline双泵机,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液灌流(HP)采用HA-230或HA-330树脂灌流器或廊坊爱尔碳肾,HP时间为2小时,HP+HDF或HP+HD(血液透析)4小时,先灌流2小时后再继续HD或HDF至4小时,次数与频率视病情而定,1~6次,平均3.5次,采用股静脉插管或直接桡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流量150~200ml/分。

血液灌流操作:①预冲血液灌流器,将灌流器与透析器垂直固定在透析机支架上,相当于右心房水平,灌流器置于透析器之前,用动脉管路串联连接,先用5%葡萄糖液500ml灌注管路,用止血钳夹紧,连接灌流器的动脉端,将动脉端向下,松开止血钳,开动单泵预冲灌流器,并轻轻敲打灌流器,驱除气泡,避免空气进入灌流器而影响治疗效果,静置20~30分钟,使炭与葡萄糖充分结合,以防灌流时血糖水平下降。再用生理盐水2000ml(每500ml加肝素40mg),150~200ml/分的速度循环20分钟,以排除气泡及脱落的微粒,冲洗完毕后关闭所有通道,待机器及血管通道准备好后连接患者[1]。②防止凝血: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灌流器的吸附剂表面较粗糙,所以肝素用量应偏大。首次剂量按10~20mg/kg,最大剂量25mg/kg,静脉给肝素10分钟后,才能开始血液灌流系统的体外循环,灌流开始20分钟时,1次追加肝素5~8mg。肝素剂量视个体情况而定,凝血时间保证在20~30分钟。

护 理

⑴血管通路的建立:多采用直接动、静脉穿刺,也可中心静脉置管。因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多呈昏迷状态,周围血液循环差,多选用股静脉,以保证足够血流量。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作静脉回路。治疗过程中注意穿刺针的位置,以免形成血肿或针头脱落引起大出血。

⑵治疗中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出现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扩充血溶量,提升血压。因碳粒和树脂对药物有吸附作用,使用药物时剂量要适当加大,同时选用另一外周静脉通路给药,以免药物被吸附,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观察透析机各参数的变化,如血流量、静脉压、动脉压等,若持续静脉压高及动脉压报警,可能静脉回流受阻或灌流器内凝血,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必要时更换1只灌流器继续灌流。灌流器及透析器易发生凝血的原因:①灌流器肝素化和全身肝素化用量不足;②环境温度低;③血流量不足,100ml/分以下。若发现灌流器内血色变暗,静脉壶内有气泡产生和纤维蛋白沉积,说明有凝血,应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更换灌流器。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静滴地塞米松或肌肉注射苯海拉明,一般不需中断灌流。

结果

在101例中毒病例中,64例经过1次血液净化治疗,1例经过6次血液净化治疗,3例经过4次血液净化治疗净化治疗,91例治愈,10例死亡,治愈率90%,死亡率10%。治愈病例中,在经过1次治疗后神志、呼吸及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死亡病例中,百草枯死亡8例,毒鼠强死亡1例,有机磷死亡1例,皆因喝药时间长,量较大,中毒深或在县级医院停留时间长,延误了抢救时机。

讨论

对中毒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治疗均是在充分洗胃、内科支持治疗、抗感染、解毒药物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治疗方法是通过弥散,对流和吸附的方法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肌酐、尿酸、胍类及大中分子物质,尤其对外源性药物及毒物等清除率高,以及对一些没有特效解毒剂的中毒,或摄入药物及毒物的数量、成分不明及混合毒物中毒[2]。掌握治疗时机和适应证至关重要,在服毒后6~8小时之内行血液净化治疗是抢救中毒成败的关键[3]。对于水溶性药物,小分子量毒物中毒的患者采取HP治疗效果好;对于重症患者并发多脏器损伤时及清除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及脂溶性毒物方面,HP+HDF更有效更安全。另外,在多次应用HP治疗时,一定要观察患者的凝血及造血系统,尤其是百草枯中毒患者。

血液净化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治愈率高,尤其是对危重病例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对于内科保守治疗差的药物中毒患者,应及早采用血液灌流救治,提高药物中毒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刘剑云.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中毒的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5):2087-2088.

药物中毒范文第3篇

我院采用血液灌流救治重度药物中毒患者9例,全部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为2004年1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19~68岁,其中极大剂量(600片)安定中毒1例,氯氮平中毒3例,混合性药物中毒5例,所有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其中浅昏迷7例,深昏迷2例,服药时间2~10小时,采取尽早彻底洗胃、补液、利尿等治疗。

1.2方法:采用珠海丽珠HA230一次性灌流器,费森尤斯血路管,费森尤斯4008 B型血透机,普通肝素抗凝,直接穿刺动静脉建立循环,术程2小时,术后空气回血,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返病房继续常规内科治疗,其中1例患者次日再行血液灌流治疗1次。

2护理

2.1术前护理:术前准备充分,备齐抢救用物和抢救药品。先将血路动脉管充满每500 ml含肝素15 mg的生理盐水,连接灌流器动脉端后,拧开并连接静脉端,静脉端朝上,充分冲洗、循环,生理盐水不少于2 500 ml,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同时轻拍灌流器,务必排尽空气,并使灌流器肝素化。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如血压、脉搏、呼吸情况,有无出血倾向,置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呛入呼吸道。

2.2术中护理

2.2.1采用外周动静脉直接穿刺建立动静脉通路:按穿刺静脉注射首剂肝素,穿刺动脉建立循环的顺序进行,选择血管时应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便于固定,并由专人看护穿刺部位肢体,以防患者手足躁动使针头脱落或移位,管道之间连接妥当,避免牵扯、扭曲,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2.2.2术中每15~30分钟监测脉搏、血压、呼吸,警惕低血压的发生,无肺水肿的患者,同时连接预充好生理盐水的动、静脉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血容量下降诱发低血压。一旦发生低血压,按医嘱补充高渗糖、生理盐水,滴入升压药,并根据血压回升情况调节滴速。

2.2.3严防凝血的发生:如果出现灌流器凝血,治疗将被迫中止或更换新的灌流器,否则浪费患者的血液,影响效果,加重经济负担,因此,必须严防凝血的发生。适当应用肝素,首剂量0.5~1 mg/kg,术中每小时追加12 mg,将灌流器充分预冲,保证血流量150 ml/min以上,避免低血压,均是凝血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现灌流器颜色变深,动脉端压力上升,是凝血的先兆,立即加大肝素量,并在泵前输入生理盐水,防止凝血的发生。

2.3术后护理:术毕将灌流器动脉端向上,空气回血,因为生理盐水回血容易将已吸附的药物重新释放入体内,静脉注射鱼精蛋白,以中和肝素,避免继发出血。穿刺点用透析病人专用的松紧止血带加压包扎,2~4小时后松解。

3结果

9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血液灌流治疗,治疗后5~26小时后苏醒,住院2~5天,全部治愈出院。

4护理体会

血液灌流可以通过吸附作用,直接清除体内毒物、药物,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中毒患者的抢救中。HA 230灌流器采用中性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吸附容量大,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能高,能迅速清除毒物、药物,提高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血液灌流术毕竟是一种体外循环术,容易发生低血压、休克、凝血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笔者认为,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能保证治疗顺利完成,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药物中毒范文第4篇

有明确的镇静、催眠药物接触史。患者可出现嗜睡,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中毒者出现昏迷,对刺激无反应,呼吸浅慢,脉搏细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休克的临床表现。

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以改善组织供氧和判断病情

操作步骤

吸氧氧疗具体方法较多,包括鼻导管法、开放面罩法及经气管导管法等,下面重点介绍鼻导管吸氧的具体方法:①准备物品;②向患者解释吸氧的必要性;③选择鼻腔,并清洁;④连接鼻导管;⑤调节氧流量;⑥固定鼻导管;⑦安置患者于舒适;⑧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①观察呼吸:记录次数/分;②测量脉搏:记录次数/分;③测量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④监测意识状态:判断意识处于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状态;⑤测量体温:明确体温高低。

详细记录监测结果

态度要求意识障碍者,常伴随有严重缺氧。应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吸氧的重要性,迅速将准备好的氧气安装好,进行吸氧,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需要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随时观察情况,应注意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前提下给氧。当吸氧过程中出现不适时,要立刻采取措施给予解决。操作时,要动作熟练、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要严密注意观察吸氧效果,并认真填写记录。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监测的重要意义,取得理解和配合。监测操作要熟练、准确;动作快速、轻柔;避免损伤。当患者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当沉着镇静,有条不紊,给予及时处理。要将检查和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重要提示吸氧过程中注意防火。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确保患者呼吸

操作步骤重度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极易发生呼吸抑制,应确保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及鼻腔呕吐物,如患者出现呕吐应及时用手或相应器具彻底将口腔及鼻腔呕吐物清除干净。

态度要求呼吸道通畅是确保呼吸的重要手段,工作人员一定要以极度负责的态度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在开放气道时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呕吐物,动作要准确,切忌粗暴,既要彻底,又要操作轻柔,防止损伤口鼻黏膜。应该理解患者家属的急躁和焦虑心情。注意保护隐私,勿私下议论,以免引起患者或家属的多疑。在帮助患者时,不要怕脏怕累。为了能够正确地处理这样的危机状况,提高抢救水平,平时要加强训练。

重要提示 有服药自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清除毒物以防止毒素进一步吸收

操作步骤 口服中毒清除毒物的常用方法:①催吐:神志清楚且能合作者,让患者饮温水300~500 ml,然后用手指或压舌板、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反复进行,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②洗胃:洗胃液选用温水。③导泻:硫酸镁20g,溶于300 ml温水中口服。

态度要求 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清除毒物的常用方法及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配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要给以耐心准确的回答,不要敷衍更不要态度粗暴。操作时动作熟练、轻柔,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切忌动作粗暴。催吐时避免损伤口腔组织。插胃管时动作开始时要慢,使患者适应后再插入。灌注液体时必须先确定胃管在胃内。当患者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当沉着镇静,有条不紊。要将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为熟练操作,平时应多加练习。向群众宣教,注意防止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重要提示 灌注洗胃液体时要明确胃管在胃内。

应用解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以治疗中毒患者

操作步骤

特效解毒药物氟马西尼为苯二氮萆类药物的特效拮抗剂。剂量:0.2 mg缓慢静脉注射,需要时重复注射,总量可达2mg。

对症支持治疗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溶液150~250m1静滴,碱化尿液只对长效巴比妥类有效,对酚噻嗪类无效。

催醒①建立静脉通路。②应用纳洛酮0.4~0.8 mg/次,15~30分钟1次,至患者清醒。

防治休克 补充葡萄糖液、生理盐水、林格氏液;低血压时可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心律失常依据类型进行相应治疗。

对于深度昏迷或有呼吸抑制者:①美解眠(贝美格)50mg肌注或静注。②尼可刹米(可拉明)0.25~0.5 g,1~2小时肌注或静注,可反复使用,极量为1.25 g。③洛贝林(山梗菜碱)静脉注射。成人3mg/次,间隔30分钟使用,总量不超过6 mg。④机械通气。

血液透析、血液灌注 血液灌注对大多数镇静安眠药物的清除有效,血液透析对苯巴比妥类中毒有效。

态度要求 应用解毒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名称、剂量,使用的先后顺序、用法、用量。使用之前仔细核对,防止差错事故。严格按使用剂量及疗程使用,不可盲目增加或减少剂量及疗程。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要给予耐心准确的回答,不要敷衍更不要态度粗暴。对症处理时应依据患者出现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特别注意意识情况的恢复及是否出现休克。当患者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当沉着镇静,有条不紊。要将观察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向群众宣传防止中毒的方法。

重要提示 经上述处理仍无明显效果者应尽快转至上级医院。

观察患者症状、生命体征以确认治愈

操作步骤观察患者直至症状消失、生命体征平稳,从而确认患者达到治愈。及时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及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如有明显不适,再到医院就诊或请医生专访。

态度要求 生命体征监测时应仔细认真,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意义,取得配合。操作要熟练、准确,动作快速、轻柔,避免损伤。对于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特别是意识状态的监测极为重要,应及时记录检查及监测结果。对达到治愈的患者,要建立联系,告知患者回家休息的注意事项,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帮助患者转院以获得进一步处理

操作步骤 ①明确转院指征:经上述治疗病情无缓解或加重;②向家属交待转院的必要性;③联系转院车辆,并告知上级医院;④准备好转院途中需要的抢救器械及药品;⑤指定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陪同护送;⑥带全有关患者资料。

态度要求 当病情不能缓解时,应积极创造条件转院。不要因为怕承担责任而推卸患者。转院前要向患者家属说明转院的必要性和拟订的转诊医院,征得同意,要对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护送人员应当是医生和护士,不要安排非技术人员或者实习学生,要根据可及的交通工具,将患者安置合适的,要态度和蔼,语言文明,不断地鼓励和安慰患者,遇到病危情况,要当机立断、机智勇敢、全力抢救。同时积极联系取得帮助。送抵医院后,要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和抢救经过。

重要提示 所需物品:车辆、呼吸囊、盛有氧气的氧气袋、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

临床小贴士

不要按需使用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包括可待因、曲马多、羟考酮、芬太尼和吗啡等,均为处方药。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类药物的管理非常严格,必须凭借个人病历和身份证才能从医院开具。但管得严并不意味着用得少,实际上阿片类药物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疼痛尤其是癌症疼痛的首选用药。基于这类药物的特殊性,大家应关注以下几点。

药物保管需谨慎 阿片类药物一般常‘温保存,应存放在安全、不易获取处,如发现被盗应及时报警;药品不得私自转赠或买卖;用完后的包装盒或安瓿不可随意丢弃,应上交至医疗机构。

按时而非按需服用 很多人认为阿片类药物容易成瘾,不愿规律地按时服用。会采取当疼痛加剧或难以忍受时,按需服用的方式。其实,按时服药导致成瘾的发生率非常低,而按需服药也不能减少成瘾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只有按时服药才能长时间有效控制疼痛。

药物中毒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药物中毒相关因素,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60例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诊断、中毒原因、服用药物种类及剂量、临床表现、服药至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结果 95%的精神药物中毒属于自杀行为所致,药物种类以抗精神病药物为最多见,服药剂量、服药至抢救时间与意识障碍程度显著相关,服药剂量愈大,服药至抢救时间愈长,昏迷发生率愈高(χ2=34.6、56.1,P<0.01)。结论 加强患者在药物维持治疗期间的自杀预防,做好家庭护理,加强精神药物中毒和急救与护理措施,是预防和急救精神药物中毒的关键。

【关键词】 精神药物;中毒;急救;护理

精神药物作用位点主要是中枢神经,过量服用有较大的神经毒性作用,误服、自杀等导致精神药物急性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做好相应的急救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精神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例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 a~68 a,平均(39.57±12.30) a;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例(60%),高中12例(20%),中专5例(8.33%),大学及以上7例(11.67%);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42例(占70%),心境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13例(21.7%),焦虑症2例(3.3%),癫痫性精神障碍、急性反应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各1例;病程2 mo~31 a,平均(11.3土10.6) a;首次住院15例(25%),2次住院20例(33.3%),3次住院12例(20%),住院≥4次13例(21.7%)。

1.2 方法 对入组病例的人口学资料、诊断、中毒原因、服用药物种类及剂量、临床表现、服药至抢救时间、抢救措施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并提出护理应对措施。

2 结果

2.1 中毒原因 属于自行过量服药即自杀行为者57例(95%),误服3例(5%)。自杀患者中因病情复发或病情加重而服药者43例(75.4%),其中情绪抑郁25例,妄想影响8例,幻听支配7例,焦虑3例;疾病缓解期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引起抑郁而服药者14例(24.6%),其中家庭不和睦5例,失恋、工作问题各3例,亲人死亡、未能升学各1例。

2.2 服用药物种类及剂量 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20例次,其中奎硫平8例次,利培酮4例次,奥氮平4例次;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33例次,其中氯丙嗪11例次,舒必利9例次,氯氮平13例次;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26例次,其中氯硝西泮16例次,地西泮7例次,阿普唑仑3例次;服抗抑郁药物21例次,其中阿米替林8例次,氟西汀(百忧解)10例次,西酞普兰3例次;服抗躁狂药物碳酸锂8例次。吞服1种药物者37例(61.7%),2种药物者15例(25%),≥3种者8例(13.3%)。服药剂量: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精神病学》教材有关药物最高治疗剂量为标准[1],所服药物>最大治疗剂量1~2倍6例,3~4倍17例,5~9倍18例,≥10倍19例。

2.3 服药至抢救时间及临床表现 服药后被发现即到医院抢救在1 h~3 h32例(53.3%),4 h~6 h18例(30%),≥7 h10例(16.7%)。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嗜睡7例(11.7%),昏睡24例(40%),浅昏迷14例(23.3%),深昏迷15(25%)。不同服药剂量及服药至抢救时间昏迷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服药剂量及服药至抢救时间昏迷发生率(略)

表1显示,服药剂量愈大,服药至抢救时间愈长,昏迷发生率愈高,经χ2检验两组分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4 抢救措施 60例患者均采取了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42例洗胃后由胃管注入硫酸镁或活性炭,清除消化道残留药;所有患者均记录了关于服药名称、种类、剂量与时间,留取标本进行检测,均给予输液和使用利尿剂,均给与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或预防感染、保肝治疗及一般支持治疗。低血压患者给予升压药,有心律紊乱者给予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酰胺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癫痫发作者用地西泮或丙戊酸钠等治疗。10例患者采用了血液透析。57例药物中毒者经积极抢救,转危为安,3例因肺部感染、循环衰竭等并发症死亡。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95.0%的精神药物中毒是因患者自杀行为导致,表明服用精神药物自杀仍是精神疾病人群发生自杀的主要方式。目前,普遍认为自杀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抑郁情绪是导致精神疾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妄想与幻觉精神症状的影响[2-3]。患者因不能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在疾病缓解期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引起服药自杀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本资料还显示,精神药物中毒者服药至抢救时间与发生意识障碍的程度显著关联,时间越短,发生深度昏迷的风险越小;服药的剂量与发生意识障碍的程度亦显著相关。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相一致[4]。另外,新型精神药物与传统药物对意识障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亦可能存在差异。以往研究认为服用大剂量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氯丙嗪等较易出现意识障碍;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主要表现为中枢与外周的抗胆碱能副作用,中枢抗胆碱能可诱发意识障碍,外周抗胆碱能对心脏毒性作用明显高于抗精神病药物[5]。但因本资料近40%的患者服用≥2种的精神药物,未能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护理应对措施

4.1 对精神疾病患者应做好自杀预防与干预,做好家庭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家庭护理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精神卫生知识,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掌握常用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与安全常识。在维持用药期间应妥善保管好药物,按时按量帮助患者服药,避免其积攒药物后一次性吞服,减少自杀发生的条件。

4.2 关心患者的生活与社会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鼓励与帮助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劳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对待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与精神压力,减少病情的复发与自杀的发生。

4.3 对精神药物中毒者应及时的实施急救护理措施。(1)洗胃是临床抢救各种经口中毒的常规措施之一,正确及时的洗胃是减少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的关键。担负急诊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中毒洗胃的技术,及时解决洗胃中出现的问题。洗胃越早越好,尽可能在服毒6 h内进行,选择合适的洗胃液,常用为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洗胃。本组病例全部进行了洗胃,部分给导泻处理。(2)注意患者,重症中毒患者实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参与中毒抢救是近年来采用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重症中毒患者可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加速药物的排泄。同时结合药物浓度监测,考察透析前后药物浓度的变化。有时,透析后经过8 h~12 h,血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会反弹,此时建议继续透析[6]。(3)加强药物中毒者的综合治疗,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适当流量吸氧。(5)如药物是在肝脏解毒和肾脏排出时,应进行护肝利尿治疗。(6)在抢救治疗过程中,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医务人员要从人性化服务人手,注意保暖,关怀劝导,使其心理平衡,情绪稳定,增强生活信心,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赖,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整体护理,才能提高药物中毒急救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2

[2] 棘慧兰,肖水担,陈继萍,等.城市居民自杀流行病学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l999,9(4):196

[3] 赵梅,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4):222

[4] 于伟文.54例顿服过量精神药物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护理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l,(1):27

药物中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药物中毒;CRRT治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62―0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作为一种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技术,近年来成为了危重病领域或脏器功能支持治疗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应用已经从最初治疗单纯急性肾衰扩展到各种临床常见危重病的救治。于2012年5月6日我科收治了1例药物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应用CRRT治疗,此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20岁,于2012年5月6日入院前5小时因于家人发生口角口服阿米替林80片及其他药物后昏迷,呼吸抑制,入院后经口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行CRRT治疗。

1.2治疗方法:

采用股静脉用双腔静脉穿刺针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使用Prisma机器,CVVH方式,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加温38℃,采取24小时连续治疗。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情观察:

采用24小时严密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中心静脉压、意识、皮肤黏膜、液体出入量,定时血气分析及出凝血化验等,每小时记录,如血压下降 可加快置换液输入速度,减慢滤出速度或停止超滤,遵医嘱应用升压药或输入血制品。

2.2 预防出血

导管固定妥当,随时检查导管固定情况,有松动及时处理,确保管路通畅,保持穿刺肢体良好,避免多变,可对穿刺肢体适当约束,防止导管及穿刺针的脱出,造成出血。

2.3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导管的接头注意消毒,无菌纱布包扎,严禁管路采血、用药。每天处置,用无菌敷贴覆盖,有污染时及时更换。

2.4防止导管堵塞

治疗结束,下机时用肝素封管,不做治疗时,定时48~72小时封管一次。下次治疗前,从管内各抽出2ml血弃掉,如发现导管存在凝血现象,用尿激酶3~5万U加生理盐水2ml稀释,注入导管保留到20~30分钟后再抽出。

2.5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神志转清后,往往存在很多顾虑、担忧、害怕和不安,向患者说明病情,劝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

药物中毒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急性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毒;醒脑静;纳洛酮

我院精神科为市重点专科,精神患者较多,精神病患者在非住院治疗期间,由于精神障碍或监护不当,导致患者误服或自杀性吞服过量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急性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4~2010年5月急诊收治的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52例,其中应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27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17~71岁,平均45.2岁,服药到就诊时间为2.5~17 h,平均6.53 h,根据服药剂量,临床表现,Glasgow评分(≥8,

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服药史,中毒药物有氯氮平,盐酸氯丙嗪,氟哌啶醇,三唑仑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部分患者伴有低血压,呼吸困难,心律失常,体温异常,抽搐等,其中23例重度患者收治于我院ICU,6例出现呼吸困难,使用人工通气,2例行血液净化治疗。排除同时存在外伤,饮酒,多系统基础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抗精神病药物有较强的镇吐作用,故催吐无效,且由于有轻度抗胆碱作用,可使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减慢,因此,即使服药时间超过12 h,患者入院后仍进行反复洗胃,同时给予导泻处理。同时常规予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补液,促进药物排泄,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低血压者积极补液基础上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者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给与保护心肌治疗,出现呼吸困难者,使用人工通气,体温异常者予以物理降温或保暖处理,抽搐者给予对症处理。重度昏迷患者加用脱水及脑保护剂。所有病例均给予纳洛酮首剂1.2或2 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病情0.8 mg,2~4 h静脉注射。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中,根据中毒程度与病情,1~2次/d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意识改善,glasgow评分提高5为显效;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为治愈。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愈,无明显后遗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效时间及治愈时间均明显提前,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同时通过观察,治疗组抽搐发生率与抽搐次数,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断剂,以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为主:这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而多样化,涉及皮质及皮质下中枢。药物进入机体后,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①抑制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②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致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地使心跳加快;③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④对肝脏毒性和过敏性损害。急性抗精神病药中毒可导致延髓的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除意识障碍外出现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进行性加重可危及生命。

醒脑静脉注射液由中药麝香,冰片、桅子,郁金等组成。祖国医学认为麝香开窍醒神,栀子清热泻火、郁金,冰片芳香走窜,通窍开闭,四药合用时具有开窍活脑,行气活血,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药理基础研究证明:醒脑静脉注射液中的麝香其有效成分麝香酮具有极强的醒脑开窍作用,对各种昏迷有极强的催醒作用,使昏迷时间缩短,同时还有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作用,此外麝香酮能调节血管收缩,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强脑血流,保护神经元。醒脑静脉注射液中的栀子有效成分熊果酸具有中枢镇静作用,能有效防治抽搐的发生。郁金具有化痰,行血活血,泄结开郁的协同作用[1]。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醒脑静注射液通过静脉给药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缺血、缺氧状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神经细胞损害的作用,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使昏迷患者快速苏醒,同时还能降解和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镇静与兴奋的双重作用,具有同种药物双向调节、治疗的功效。此外醒脑静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且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近些年来国内动物试验及临床证明,用于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逆转中毒后心脑血管效应,能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疗效肯定[2]。

急性抗精神病药中毒易降低抽搐阈值,加之存在脑缺血,脑水肿,体温异常等更易发生癫痫,传统中枢兴奋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患者,小剂量常无效,大剂量易导致惊厥、抽搐、呼吸加快及耗氧量增加等[3]。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抗精神病药中毒患者不仅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增强脑血流,保护神经元,进一步缩短苏醒时间;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以及提高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能减少或减轻抽搐发作,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两者联合应用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抗精神病药中毒患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疗效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庆明.醒脑静注射液的药理基础与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4(6):191.

药物中毒范文第8篇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据调查显示,13%的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25%的家长偶尔或从不关注服药的禁忌,如不应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一起吃;还有38%的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很少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止泻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了解药物主要成分

大家到超市买食品时,都会留意成分表,但给孩子用药前,很多家长却不注意药物成分。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多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先看是否都含有类似成分,不要自行叠加用,以免出现过量。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过敏反应,再次服用时很可能还会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将孩子的用药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等信息详细地告诉医生,便于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选对品种和用量

在药店,你可能因为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很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其实,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儿童药还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区别。建议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

不可把成人药自行减半给孩子服用。你可能认为把药片一分为二就是减半,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建议家长在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时,应按照说明书的指导给孩子使用。

关注孩子的体重

家长往往会忽视体重对孩子服药剂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

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般参照年龄标准。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体重为30公斤,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6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选择合适的用量。

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用药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医生给孩子开过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了解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其禁忌,如这种药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时服用,在不确定时应咨询医生。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

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钙可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螯合物,从而影响吸收,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