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奥运赛事

奥运赛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奥运赛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赛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京奥运 报道 手机媒体

高度数字化是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超便携性、移动性是手机媒体的最大优势。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媒体除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外,还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特定优势。在这种传播优势的驱动下,手机媒体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事报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以手机媒体为平台的手机报、手机图像和视屏、手机电视等传播形式入手,探析手机媒体在奥运报道中的应用。

一、手机报:随时随地为受众呈现精彩奥运赛事

奥运赛事期间,有庞大的人群因为工作或生活所限,处于外出或移动状态,难以及时获得比赛信息,手机媒体的彩信及短信报道几乎成为他们“观看”比赛的唯一方式。针对这种信息消费群,手机报应运而生,并凭借其突出的传播优势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在北京奥运会媒体战中,手机报以彩信与短信相结合为主要模式,以每天数条的发送频率和急剧扩大的订制用户,使影响力不断增强,一跃成为新媒体集团的“标志人物”。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中国移动推出了独立出刊的《奥运手机报》,新华网和人民网也在各自的《新华手机报》和《人民日报手机报》中推出了内容丰富的奥运专题,三家手机报的奥运赛前报道角度各异,颇有特色。

(一)中国移动奥运手机报:覆盖全面,图文并茂,亮点频出

奥运手机报推出早间和晚间赛事版,早晚各发一次。早间版固定栏目有:【奥主场】关注奥运综合新闻;【全关注】关注与奥运有关的赛事战况;【月旦评】对热点奥运新闻进行评论;【名人坊】介绍奥运名人;【服务区】介绍与读者生活出行相关的服务性新闻。晚间版以专题报道为主,总称【金封面】,每期播发一个主题,重点关注奥运中的各色人物,预测他们的赛时表现。比如聚焦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专题,分别介绍了“男子冲金队”“女子冲金队以及国外阻击团”的情况,图文配合,讲解细致。②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奥运手机报15个分项版悉数登场。它的结构是“1+15”,即以“奥运手机报综合版”为核心,针对不同收费订制用户群,开设足球、搏击、举重、跳水、游泳、水上项目、网球、乒乓球、田径、自行车、排球、其它球类、体操、射击、综合项目、羽毛球、篮球15个分项,覆盖了所有热门比赛项目。

奥运手机报的报道特色主要是体现在专题策划上,从7月下旬开始已经策划了中国跳水队“奥运梦八”、“奥运英雄出少年”、“细数多金王”、“北京奥运会落选英雄”等10多个专题,策划精良,内容集中,角度独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专题策划以奥运人物为主,早间版的手机报专题也设置了“名人坊”栏目介绍奥运名人。人物报道的内容丰富,可将奥运新闻由“硬”化“软”,尤其是按主题将各类奥运人物进行串联,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晚间版的手机报推出独家秘笈:【金封面】,此栏目将奥运名人一网打尽,满足了奥运赛前读者的好奇心,在各家手机报中拔得头筹。

(二)新华手机报:清新明快,紧扣赛事悬念

新华手机报在专题设置上推出【奥运快报】播发与奥运有关的综合新闻资讯,如门票销售、场馆建设、服务保障、安保措施等;【激情奥运】预测奥运赛事情况,比如谁有可能夺得首金、未来赛事热点播报等;【今日关注】关注奥运筹备情况;【有话要说】关注各方民众对奥运的评论;【小编带你逛奥运】手机报编辑探访奥运场馆,亲身感受与奥运有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现场拍回照片并进行解说。③

新华手机报奥运赛事的报道特色主要表现在报道清新明快,节奏感强。文字简练,清新明快,短小精悍,能迅速吸引读者进入阅读状态。而且,报道分段多,表述紧凑,节奏感强,阅读起来比较轻松。

突出赛事悬念是另一特色。尤其是“激情奥运”这个栏目,采用“提出悬念+逐一解答”的方式,与奥运赛前紧张且略带神秘的气氛吻合,容易调动起读者的情绪。

突出服务性是一大亮点。不仅更多地选择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奥运新闻进行报道,如银行、交通、气象资讯等,还推出了“小编带你逛奥运”栏目,编辑探访了奥运场馆如鸟巢、奥林匹克篮球馆等,还为读者介绍了奥运场馆周边有特色的餐馆和艺术区,语言生动有趣,内容详实周到,感觉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体贴,赢得了不少掌声,其报道形式和服务精神在各家手机报中也独树一帜。

(三)人民手机报:另辟蹊径,畅说奥运历史

在议程设置上,人民手机报推出【全景奥运】报道奥运综合新闻;【奥运传奇】刊登历届奥运会中的奇闻轶事;【今日话题】就奥运中的某方面话题深入分析;【奥运百科】介绍奥运常识以及观赛要点;【奥运科技】报道有关奥运的科技新闻。④

报道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推出的【奥运传奇】栏目上,专门介绍了奥运历史上的奇闻轶事及其他与奥运有关的历史故事,成为奥运报道中的“佐餐小菜”,让读者“胃口大开”。奥运历史故事轻松有趣,有些让人莞尔一笑,有些让人增长见识,颇具特色。

普及观赛礼仪是一大特色。在“奥运百科”栏目中,还介绍了一些热门比赛项目的小常识及观赛礼仪,起到了奥运知识普及的作用,也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手机电视:权威、全面、经典的电视奥运赛事报道尽在“掌”控

手机电视是手机媒体在奥运赛事报道中的另一信息传播形式。据介绍,中国移动与获得国际奥委会奥运新媒体转播权的央视国际合作,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奥运视频服务,引入了CCTV-1、2、3、5、7、新闻、12频道及其他专项直播频道等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并在第一时间抽取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方便用户按自身兴趣,自行点播,重温夺金时刻和运动员风采。

截至2008年8月19日,已有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网络用手机欣赏精彩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达到30余万小时。⑤

本次手机电视奥运报道是手机电视在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商用,手机电视已成为迅速传播奥运信息和奥运文化的新平台。用手机电视观看奥运会,这在以往的奥运会上是没有的。虽然当初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之一,包括手机电视在内的手机媒体有着光明的未来,北京奥运会上手机电视的运用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手机图片和视频:新旧媒体、传者受者高度融合

手机图片和视频应用于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的典型代表媒体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办,央视国际、全国各地方台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互动参与项目―“CCTV奥运手机观察员”。

中央电视台通过选拔,拥有奥运会门票的一些手机用户成为观察员,这些观察员身穿CCTV-新闻频道的T恤,佩戴“奥运手机观察员”胸牌,用手机随时拍摄与奥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通过央视手机网传送至60分钟大型互动节目《今日我之最》,在央视网上也开设专栏展示全部作品。

尽管中央电视台有数百名记者分布各个赛场,但也难有把握捕捉到所有精彩画面,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在现场的专业记者难以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报道。手机观察员的任务就是将漏网镜头随时传到央视,避免遗珠之憾。手机观察员身份各异,楼云、莫慧兰、杨澜、赵文卓等文体明星都是其中一分子,另外,还有学生,普通职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摄影爱好者,也有体育爱好者,有火炬手,也有奥运歌曲创作者,他们不同于专业记者的视角,却往往能发掘到精彩故事。《浪漫,雨中观赛》《城市志愿者忙里偷闲也“奥运”》《奥运手机观察员―Greg采访美国商会员工》《求票一族》等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人们的奥运激情,视角独特,贴近性强。

除了观察员们自己寻找题目,央视网也会每天主动设置主题,让手机观察员们完成“作业”。例如:8月17日主题是“奥运志愿者的故事”,8月16日主题“寻找奥运中国红”,15日主题“激情瞬间”,14日主题“属于祖国的瞬间”等等。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提出规定动作,能够充分组织调动分布广泛的观察员,同时有效弥补视角过于分散的缺点。

“手机观察员”的实质就是利用受众自制内容,并且实现从零星使用到建立专门平台,从事后被动接收到事前主动策划,从纯业余到适当专业培训,成就了受众自制内容第一次集体亮相。受众直接参与既扩大了信息来源,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内容的贴近性。

但受众自制内容也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媒体信誉就可能受影响。因此,对受众自制内容进行过滤、核实和编辑是不可疏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Photoshop等软件的普及,使得专业编辑必须对读者传来的新闻图片格外小心。国外有媒体为此建立以下机制:一是对该新闻图片提供者进行了解,并为经常提供图片的受众建立档案;要求最好上传连贯图片,以便从连贯性中发现疑点;在上传系统中,让受众阅读媒体对真实性的要求,受众需要声明其提供内容的真实性等。

概言之,以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北京奥运赛事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融合了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优势,还以其特有的移动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体验。虽然传统媒体也会不断报道更新的奥运奖牌榜,但报纸、杂志出版需要周期,时效性较差;广播、电视虽能做到实时报道,但其易逝性的传播特点又使受众不易留住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互联网克服了上述媒体的种种缺陷,但也受到电脑终端的制约,不能让受众的观看做到随时随地,而手机媒体的登台将这些缺憾一一化解。所以,手机媒体的介入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奥运赛事报道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从而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细化、更加精彩的奥运赛事报道。■

注释

①miit.省略/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②省略/whatsnew/newrelease/mpaper/(中国移动网)

③省略/mobile/sjbcxb/(新华网手机新媒体频道网)

奥运赛事范文第2篇

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五百天到来之际,作为此次奥运会足球赛分赛区的沈阳,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奥体中心即将竣工,沈阳已进入奥运赛事运行阶段。

沈阳“水晶皇冠”光彩照人

2006年3月1日开工兴建,被誉为“水晶皇冠”的沈阳奥体中心, 总占地面积达43万平方米,可容纳6万观众,它将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分赛场。届时,这里将承办12场足球比赛。目前奥体中心的主体框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

记者来到奥体中心,远远望去,这座被誉为可媲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水晶皇冠”,已然傲立在浑河岸边。

据了解,目前场内正在安装棚顶玻璃和看台座椅,以及对功能房间装修。4月起“水晶皇冠”将进行工艺施工及调试,并对其外表进行装饰;5月底,内外装修将全部完成。

沈阳市体育局有关官员向记者介绍说,6月,相关部门将对奥体中心进行整体调试,并进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全方位验收。通过验收后,奥体中心将在7月4日迎来第一场比赛――“好运北京――2007沈阳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这将是对奥体中心运行能力的一次测试。

奥运赛事运行工作有序进行

沈阳市体育局有关官员向记者介绍说,沈阳赛区办招聘的首批工作人员已经到位并投入工作。早在今年初,沈阳市政府即提出,沈阳已进入奥运会城市运行、赛事运行和安保运行工作阶段。

日前,沈阳城市运行中心启动,涉及46个成员单位,包括公交、公安、卫生、医疗、旅游、接待等部门。目前,各部门都已投入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已进入方案审定阶段。

作为奥运会筹备工作重要指标之一的赛区队伍培训工作也已展开。据了解,目前正进行的是场馆运营范围内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包括所有场馆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人数有1000余人。有关城市运行的培训将很快开展,它将确保沈阳的每个奥运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完全具备奥运技能,圆满完成奥运会沈阳赛区的组织工作。

沈阳赛区志愿者招募已启动

3月23日,奥运会志愿者沈阳赛区招募工作启动,奥运会冠军孙福明成为志愿者形象代言人,2008名青年志愿者放飞了手中五环颜色的气球。

记者从沈阳团市委了解到,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短短4天时间,全市已有1万余人递交了报名表格,他们分别来自高校、社区、企业和机关,其中80%来自高校。报名者中,年龄最大的齐济民老人已经86岁。报名的人群中,青年人居多,他们报名领域分布在竞赛服务、礼宾服务、接待服务、展示服务等赛会志愿服务岗位。

随着北京奥运倒计时五百天的到来,沈阳市有关方面围绕奥运开展了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奥林匹克知识读本》教学及奥运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健身推广活动、青年记者奥运城市行、农民与奥运同行等“志愿沈阳、人文奥运”九大主题活动。(石岩)

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支线飞机只待总装

中国首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尾段3月13日在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顺利交付,自此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ARJ21飞机的最后一个关键大部件交付完成,新支线飞机将进入全面总装阶段,这标志中国航空工业民用飞机生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表明中国已具备生产大型民用飞机的能力。

ARJ21飞机是70至100座级、以先进涡扇发动机为动力、航程在2000海里以内的中、短航程支线飞机,飞机机体各部分分别在国内4家飞机制造厂生产,发动机、航电等系统通过竞标在全球范围内采购。

据悉,ARJ21飞机目前已获得71架订单。按计划,首架飞机整体总装将于3月底在上海展开,2007年底完成总装,2008年3月首飞,首架飞机将于2009年第三季度交付用户。

中国一航总经理林左鸣在交付仪式上表示,ARJ21飞机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的希望,是中国航空工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发展民用飞机的关键之举,事关集团公司民机产业命运。(沈殿成)

800多项世界

遗产将展示于沈阳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有180个缔约国、138个世界遗产拥有国、830项世界遗产。今年,这830项世界遗产将逼真地再现于中国辽宁省沈阳世博园。

根据3月26日在沈阳举办的“2007中国沈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新闻会的消息,经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确认批准,沈阳将于今年6月9日至10月9日举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

据了解,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对世界遗产名录全面现场展示。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没有在哪个国家举办过相同规模的展会活动,沈阳成为了第一个举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博览会的城市。

本届世界遗产博览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辽宁省政府共同主办,沈阳市政府承办。

“博览世界遗产,尽在中国沈阳”已被确定为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口号。有关方面表示,这将是一次充分采用各种展示方式的多维化的世界遗产博览会。在展陈形式上创新,使本届博览会不同于以图片、影像为主的传统二维展示形式,更区别于在电脑、书本上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遗产表现形式,它不仅采用图片、影像,还有实物、模型、六维多媒体、一比一建筑局部复建、数字球幕电影和现场表演等形式,从而使人有如置身于世界遗产实地之感。届时,踏足沈阳,尽观全世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将会是惬意无比。(沈殿成)

香港东亚银行

沈阳分行开始试营业

沈阳首家面向个人开办业务的外资银行――香港东亚银行沈阳分行,2月26日开始试营业。该分行是东亚银行在内地设立的第13家分行,其业务范围主要服务沈阳市并辐射东北三省。

据了解,东亚银行沈阳分行将为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票据承兑与贴现、信用证和担保、国内外结算、外汇买卖和买卖、保险、同业拆借、挂钩投资产品、各类保险产品及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等。

东亚银行沈阳分行行长邓醒如向记者介绍,东亚银行已向中国银监会提出将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的申请,今年第二季度将会出结果。如果申请获得批准,沈阳分行将改称为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成为法人银行之后,东亚银行才可以不受限制地开办人民币业务。因此,开始试营业的沈阳分行暂时只能面向企业和个人办理外币业务。

邓醒如同时表示,在东亚银行沈阳分行办理业务,除个人理财方面要求在5000美元以上外,其它各种储蓄业务没有数额的限制。由于东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制定存贷利率,在利息方面会与本地银行一样,因此东亚银行要以优质的个人理财服务来吸引客户,他们会以财务顾问的身份,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理财意见。另外,除了传统的房贷、车贷外,东亚银行将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推出各种业务,包括消费性贷款,例如旅游贷款、留学贷款,甚至房屋装修贷款等。

有关专家表示,面向个人开办业务的外资银行沈阳分行的成立,打破了沈阳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个人银行业务的垄断,外资银行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会对整个沈阳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石岩)

全景式巨型立雕

“圆明园”亮相大连

工艺水准、作品面积创当今之最的《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 3月22日亮相第五届全国艺术品旅游品、家居饰品博览会暨第十届春季(大连)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据悉,这是该作品首次向世人公开亮相。

全景式巨型立雕“圆明园”以1:150的比例,把全盛时期“圆明园”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整座作品长18米,宽14米,外包面积250平方米,净面积154平方米,有山250座,建筑近两千座,桥梁180座,园门30座,船坞九所,游船200余艘,树木1.2万棵,人物3000个。各式建筑用去了紫檀木、红酸枝、瘿木、绿檀、黄杨木等珍贵木材近60吨,寿山、昌化、青田、巴林等名石近5吨。

在作品的2000幢各式建筑中,门窗有近10万扇,都是采用榫卯连接,每一扇窗户都可以开启;屋面是用各色的天然名贵木材镶嵌成图案,再精雕细刻成各种式样瓦片,瓦片总数达上亿片;西洋楼建筑配有大小喷泉23组,喷头近500个,都能自动喷水;海晏堂的12生肖和环形楼梯扶手上有64个莲花喷水口,喷嘴口径只有0.2毫米,创了微型喷泉之最;植物上的柳树叶,只有0.3毫米宽;人物只有1.2厘米高,五官、手、脚清晰可见。

立雕“圆明园”是上海缘明艺术雕刻大师阚三喜先生十年的沥血之作,其间聘请了近百名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参与创作。业内人士认为,这部作品的精细做工、高档选材在建筑界是罕见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娜白庆祥)

台湾师生

在辽宁的冰雪之旅

63位来自台湾的师生,依依告别辽宁,2月14日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乘机转道韩国返回宝岛台湾,结束了为期7天的“情系中华辽宁冰雪之旅台湾师生冬令营”活动。

此次冬令营,由台湾教师会组织台湾岛内北中南十几个县市教师会负责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其中有初、高中教师和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文化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到辽宁来。

短短的7天,行色匆匆。沈阳的清昭陵、故宫、张氏帅府,本溪的水洞,丹东的虎山长城、鸭绿江桥,大连的市容,鞍山的玉佛苑,抚顺的战犯管理所和清永陵,无不令他们流连忘返。宏伟的建筑,壮美的景观,让他们惊叹不已。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拍下了数不清的照片。一位大学生说,他要把辽宁的景观“带回”台湾,让其父母一同分享。

紧张的7天,他们感悟良多。辽宁省实验中学、丹东市第一高中、大连理工大学也留下了台湾师生的足迹。交流中,他们对辽宁的教师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实验中学的规模与设施更让他们惊羡不已,他们表示,有的台湾大学的设施也不如这所中学。

今年正值暖冬,辽宁缺少铺天盖地的白雪,多少令营员们有些遗憾。冬令营团长、台北市教师会副理事长黄振顺打趣道:“本来我们都带了很多御寒的衣服,但辽宁人太热情了,把冰雪都融化了!”

不过营员们也算与冰雪有缘。在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他们滑雪、溜冰、打雪仗,享尽了冰雪之乐;在去清原观赏清永陵的路上,一路上山岭漫漫,白雪皑皑,让他们感受到了东北的冰天雪地。

奥运赛事范文第3篇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赛一周,中国军团的健儿们抢金夺银,发挥正常,而在接下来的一周当中,中国运动员还会在很多赛事中拥有夺金实力。为此,本刊特推出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第二周十大赛事收视指南,便于读者在荧屏前为中国健儿助威。

吴敏霞能否守护中国跳水的霸主地位

8月6日(周一)

CCTV-5凌晨2:00跳水女子单人3米板决赛

吴敏霞出道很早,但是,由于郭晶晶的存在,她被“压制”了两届奥运会。如今,吴敏霞终于等到了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候了。虽然她与何姿已在双人赛中都夺取了金牌,但在跳水女子单人3米板的比赛中,尚有一番的“内斗”,不过,对于中国跳水队而言,这枚金牌已是双保险。人们甚至可能包括吴敏霞自己都会更看重谁将成为新一代的跳水女皇,因此,这枚金牌,吴敏霞当仁不让,志在必得。

陈一冰能否蝉联金牌

8月6日(周一)

CCTV-5 21:00

体操男子吊环决赛

虽然在不久前的一次训练中受伤,但是中国男子体操队蝉联奥运男团金牌后,人们依旧看好“冰王子”——陈一冰有望在伦敦奥运会上卫冕男子吊环的金牌。陈一冰曾表示过,本届奥运会后自己有可能选择退役。那么,这位中国的“吊环王”势必会积蓄全部的能量释放在伦敦的赛场上。也许正因为尚未有人在这个项目上蝉联奥运金牌,但陈一冰将会用自己的行动超越自己——卫冕,是目标,更是追求。

何可欣能否为北京增光

8月6日(周一)

CCTV-5 21:50体操女子高低杠决赛

作为一名北京籍的选手,“高低杠公主”何可欣无疑将会受到北京的观众更多的关注。何可欣不仅要帮助中国女子体操队冲击奖牌,更要卫冕女子高低杠的金牌。北京奥运会后,何可欣在参加的重大比赛中,出现了掉杠的现象,让人们为她的卫冕之路担忧。曾有人问何可欣,该拿的冠军都拿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何可欣表示:“因为我还没有到达目标的终点,我的目标的终点是伦敦奥运会。”

何冲能否再冲金

8月8日(周三)

CCTV-5凌晨2:00

男子跳水单人三米板决赛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何冲凭借自己的零失误、勇夺男子跳水单人三米板奥运金牌,捍卫了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荣誉,而今踏上伦敦奥运会的赛场,比赛经验更加深厚的何冲无疑是冲着卫冕金牌而来,不过,在这个项目上,强手如林,何冲不仅要从外国选手中突围,还要战胜实力同样出色的中国选手秦凯,值得高兴的是,估计这块金牌很难旁落。

生力军能否延续

中国骄傲

8月8日(周三)

CCTV-5 22:30

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

乒乓球比赛的收宫之战,王皓、马龙、张继科力保男团金牌。四年前北京奥运会上,王皓还不是绝对主力,而马龙、张继科则更是新人,如今王皓已成为中国队的顶粱住,而马龙、张继科的迅速成长更是让中国男乒的实力依旧强大,今晚决战乒乓球男子团体的金牌,中国小伙一定会发扬国球传统,努力拼掉对手,捧金而归。

刘翔能否飞向冠军

8月9日(周四)

CCTV-5 4:15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

四年前的8月18日,刘翔在鸟巢退赛,让整个世界震惊。而此次刘翔出战男子110米栏决赛,如果按照伦敦时间,比赛安排在了8月8目的晚上举行——这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这难道是一种暗示吗?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但在相似之后,却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前不久的世界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飞人”又一次退赛,让人惊呼,历史真的会重演吗?如果你真的了解刘翔,那你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经过四年的磨砺,刘翔一定会在伦敦的跑道上起飞,飞向终点,冲击冠军!

吴静钰能否二度加冕奥运桂冠

8月9日(周四)

CCTV-5凌晨5:15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决赛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有不少项目志在卫冕金牌,而吴静钰跆拳道好49公斤级就是踏上卫冕之路的中国选手之一。在这个项目上,吴静钰目前高居世界排名第一位,并以头号种子选手的身份参加本届奥运会,足见其实力超群。不过,她也会在此次卫冕的道路上遇到自己的老对手。但是,就综合实力而言,昊静钰均好于对手,如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能以及高昂的斗志,相信没有谁可以战胜她。

张文秀能否一掷“牵”金

8月11日(周六)

CCTV-5 2:35田径女子链球决赛

女子链球是既讲究力量,也非常讲究技术的项目。欧洲选手因为体质优势,长期垄断着该项目的世界冠军。而本届奥运会上,欧洲选手将面临来自亚洲、来自中国的26岁张文秀的挑战。今年3月,张文秀掷出75米72的成绩,不仅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也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八破亚洲纪录的创举,同时还是今年世界最好成绩。由此可见,本届奥运会这个项目的金牌争夺将会异常的激烈。客观地看张文秀若能将成绩稳定在75米以上,伦敦奥运会夺牌就有很大把握。若张文秀想奥运争金,除了自身要有更加超水平的发挥,还得寄希望届时能有一些好运。

邹市明能否成功卫冕

8月12日(周日)

奥运赛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运经济;物流产业;发展与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奥运会对物流产业的需要

现代物流是实体流动过程,是涉及到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若干经济活动的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系统。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美国《世界贸易》杂志发表封面文章《夺取奥运物流金牌》,指出“当奥运圣火在主会场燃起时,每一件物品都必须到位,这是堪与夺取奥运金牌媲美的任务。”从物流原本的支持服务和后勤保障的意义出发,我们可以给体育赛事物流下一个8Rs式的定义:体育赛事物流是在确定的预算条件下(Right Budget),保证相关的人员(Right People)、必要的器材和物品(right Equipment)以适当的方式(Right Way)、在确定的时间(Right Time)到达指定的场馆(Right Venue),共同参与确定的比赛项目(Right Event),并在赛事结束后有序疏散(Right Evacuation)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的过程。除了具有普通物流的共性,体育赛事物流还具有体育赛事赋予的个性特点:

(1)服务需求的爆发性、短期性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共有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030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有28个大项,比赛使用的器材、设备数量就高达114万件。这些庞大的物流服务需求主要在赛事举办期间存在,从而给主办城市的物流系统带来短期的巨大压力。

(2)服务主体的多样性、客体的安全性大型体育赛事物流服务提供商必须满足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风俗习惯的运动员、工作人员、观光游客的各种物流服务需求;由于体育大赛有严格的时间表,每一项活动必须有序开展,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用品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必须及时、安全配送到位;计算机、电视转播设备、无线电广播设备等高科技产品由于价值高,并且涉及信息保密,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应对暴力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

(3)服务空间、服务商竞争、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大型体育赛事的参赛国众多,如奥运会有200个左右的参赛国家和地区,亚运会有40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物流服务的地域广阔。从地域上分,赛事物流可以划分为赛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举办国通常会选择实力雄厚的国际性物流公司作为赛事物流的承包商,但承包商还必须选择举办国的物流商作为其国内物流、赛区物流的合作伙伴,因此举办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要与国际物流组织与服务的要求标准相配套,避免因要求标准不同导致物品不便于运输、仓储和配送。

二、现代物流的分类及在奥运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1.基础物流系统

建设物流,是指主办城市为举办体育赛事而兴建、改造场馆设施与交通设施所进行的物流活动,是主办城市在物流规划中资金投向最大的部分。

器材物流,即比赛器械、办公器材、新闻器材、医疗器材等的物流活动,而器材物流包括设计到包装、配送、装卸、储存、采购等诸多环节,所以交通设施的畅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材物流的分配速度,同时采用创新管理技术为器材物流的“类别划分”选择最优化方案,以缩短器材物流循环周转时间。

生活物流与废弃、回收物流,是两个互逆循环物流。生活物流是体育赛事为保证人口(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工作人员、运动员等的生活物资需求进行的物流活动,而废弃、回收物流解决的就是因生活需求以及其他需求所产生大量废弃物的运输、处理、回收等物流问题。

2.信息物流系统

信息物流内系统主要职能是收集、加工、处理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类信息,如赛事基础物流信息、赛事物流作业信息、赛事物流管理信息等,并且能协调、指导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正常运作,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系统内部基本物流资源进行调配,以保证物流活动的连续性。

3.信息物流外系统

主要职能是传递、指导在外环境条件下(如经济、社会、市场等)对体育赛事物流活动发生作用的各类信息,如大型运动会供应商信息、物资往来信息、交通运输信息、政府部门信息等,随时进行信息传递、反馈与接收,以统一协调内外系统信息。

三、发展绿色奥运中的绿色物流

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代表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本色,还意味着和谐的生态环境,物流与体育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相结合的目标就是为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体育产业中的物流过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发展绿色体育中的绿色物流,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物流、体育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物流与体育的发展,达到环境、体育与物流的三者的共存。

北京奥运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这也是“绿色奥运”在奥运物流中的体现。政府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一方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弃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的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推进“绿色奥运”除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外,还应是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物流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如绿色包装的管理、体育赛事建筑废弃物的处置、体育赛事期间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与处理等。

总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体育赛事无论在举办规模、参赛人数,还是在传播范围等方面越趋庞大,全球化正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主流。现代物流在规划、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能较大地满足大型体育赛事发展需求,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并要求奥运的组织工作高效、创新。北京奥运物流一方面是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是奥运会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物流方面的经验,找出解决目前我国体育赛事物流发展缓慢的途径和方法,使我国的体育赛事物流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体育赛事拓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奥运赛事范文第5篇

事实上,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社交网络的迅速崛起使其快速成为线上用户的全新入口,并且逐步走上品牌营销的舞台,成为了全新的主角,因此伦敦奥运也被誉为奥运史上的首届“社交奥运”。

而在本届奥运会上,全球用户越来越多地通过Facebook、Twitter等平台了解最新的奥运新闻,在线上与兴趣相同的好友们积极互动。而在中国市场上,“社交奥运”同样在人人网等实名制SNS平台上得以体现,网友们在人人网上不但可以获取最新的赛事结果,还可以针对一个热点话题进行激烈的探讨,这些内容矩阵也为更多知名品牌提供了一个与奥运零距离的展示舞台。

为了满足广告主与用户双方的需求,人人网打造了人人网奥运频道和奥运会公共主页,上线短短几天就集聚了百万用户参与。人人网通过奥运频道推送奥运会赛事日程、最新奥运热点新闻、相关赛事和图片,以及人人网用户最热的奥运日志、讨论;而人人网打造的奥运会公共主页更是融合了奥运猜想、奥运行动和讨论,用户可以随时参与互动交流,成为伦敦奥运会中与众不同的参与者。

人人公司副总裁黄晶表示,互联网时代,群众讨论奥运,观看奥运赛事有很多种方式。然而人人网始终希望能让用户用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去体验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除了赛事整体的公共主页,人人网还聚合了运动项目的公共主页和运动员公共主页,打造一个“兴趣矩阵”。人人网希望通过多元化的赛事介绍、比赛周边的精彩花絮、竞猜投票等方式让用户将奥运“看在眼里,留在心里”。

随着社交网络席卷全球,用户在奥运会期间的观看、互动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统计显示,在比赛期间用户在社交网络上花费的时间已经开始逼近通过电视直播观看比赛的时间,相较于过去被动的观看行为,更多的用户选择主动利用随身设备查找、浏览奥运热点,并将精彩赛事同朋友分享。

奥运赛事范文第6篇

摘 要 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主办城市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给举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如大型场馆的闲置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本文主要从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一、对举办城市的正面影响

(一)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一些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F1汽车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大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与大众传媒密切相结合,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长时间、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对塑造良好的城市以及国家形象有极强的广告宣传作用。而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自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起了中介的作用,是举办城市一张极具号召力的名片,可以改善和重塑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1]。此外,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各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靓丽景观。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一个代表,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新亮点[2]。

(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成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良好时机。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效应,直接拉动增长点,如电视转播收入、TOP赞助计划、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体育彩票、门票、纪念币、纪念邮票、正式供货商收入、各级政府补贴等收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通过奥运会组委会的财政预算,直接盈利1600万美元[3]。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有力地拉动建筑、旅游、通讯和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同时还会相应创造不少就业岗位,减轻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4]。

(三)提升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市环境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举办地的基础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赛事活动期间往往有大批游客到来,这就使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餐饮、住宿、旅馆、饭店、通讯等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之前,举办地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慕尼黑投资13.5亿马克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欧洲的明珠”。在筹备2004年奥运会过程中,雅典完成了原本打算花上20-30年时间开展的城市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雅典的市容市貌,也解决了让雅典城市一直饱受困扰的交通问题,比起悉尼奥运会,雅典更能深刻感受到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为城市基础设施带来的更新、推动作用。

二、对举办城市的负面影响

(一)体育场馆赛后得不到有效利用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与财政负担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设施。例如,北京奥运会,仅北京市就需要新建12座场馆,包括鸟巢、水立方等建筑。而在我国,每4年一届的全运会的场馆建设也是耗资巨大,在筹备“十运会”的4年间,江苏全省各地投入100亿元资金新建或改建了132个体育场馆,这些场馆的赛后利用给主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场馆处于闲置状态。

(二)对举办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以及废弃物的排放也在不断上升,对环境可能造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为大型体育赛事而进行的大型场馆设施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容易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带来破坏;许多运动项目比赛本身的开展就会对当地植被、水和空气等造成污染和破坏,例如汽车拉力赛、F1赛车、摩托艇赛在比赛过程中的废气排放、噪音污染等;赛事举办期间大量游客带来的垃圾、污水、废弃物等,往往造成环境难以逆转的严重破坏。

(三)担负亏损的风险

大型赛事的举办若运营不力,将会出现产出低于整体投入的现象。奥运会真正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是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在此之前,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要赔钱。1976年加拿大承办的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是历史上亏空最严重的一届,欠下了上10亿美元的债款。以至于在20年后,蒙特利尔市民还要为当年的奥运会交税等,这些亏损将影响到举办城市的后续发展。

三、小结

大型赛事的举办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增强城市影响力;带动城市消费市场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不仅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大型场馆的后续利用,对举办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当地政府所承担的亏损风险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举办大型赛事应结合区域特色,找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减小负效应,用大型赛事来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明.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技导报.2008(32).

[2] 邹统钎.奥运旅游效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业的拉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223.

奥运赛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奥运营销 策略 研究

一、企业进行奥运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在社会主题为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国与国之间在体育赛场上的竞技比拼被越来越多的揉合进各种跨区域、跨民族的情感因素。而在奥运赛场中体现的拼搏奋斗的精神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像奥运会这种世界性的赛事,每一届都总是能把整个地球村的气氛提升很多,每一项运动都吸引着一批如痴如狂的迷恋者。而其中蕴涵着巨大商机的体育市场,企业是不会白白浪费掉的。借助体育、赞助奥运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营销目标,是企业进行奥运营销的目的所在,通过赞助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奥运营销最集中地体现了品牌推广手段的所有优越性,因而也最具魅力。

首先,奥运赞助的效果自然、易于接受。奥运赞助实际上是一种软广告,但是由于广告并不单独出现,因而商业性及功利性不像硬功夫广告那么明显。其次,奥运赞助沟通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除了现场的观众,更有不计其数的媒体受众,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承包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奥运作为一项体育产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赞助奥运,进行体育营销的市场动作,其作用是普通广告所不能过到的。从这三点中可以看出,对与企业来说,实施其奥运营销的意义重大,并且不是短暂的,这将对公司长远的发展起来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体育营销学中有对赛事营销为企业带来的营销机遇做过研究。美国De Produktieven营销传播公司总经理Ton Bil将借助赛事营销企业的内涵概括为SP:参与(Participation)、产品及品牌体验(product and Brand experience)、促销(promotion)、调查研究(probing)和远景预期(Prospecting)。参与是指让企业顾客成为赛事观众,在赛事中,通过视像、语言、视觉等与企业真实互动。产品及品牌体验是指在赛事现场向观众分发样品,或让观众亲身体验,试用产品。促销包括在赛事通过“营造故事”吸引媒体报道,并借助赛事发放优惠券和发行奖券,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调查研究是指,在举行赛事的前、中、后开展调查研究,以确保赛事营销确实成为企业信息到达、渗透目标顾客群的有效手段。远景预期是指将赛事营销当作一种长期努力,并关注长期投资回报率。以上的五点是一个在理论上对体育赛事营销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做的一个概括。这项理论对与2008年北京奥运营销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奥运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企业,改变一个城市,乃至改变一个国家。”著名的投资集团―美国高盛研究机构的预测数字显示: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使得中国GDP在7年间的增长率提高0.3%~0.5%。而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的最新调查发现,近80%的中国居民对赞助奥运会企业的好感有所增加,75%的居民会更愿意购买贴有奥运会标志的产品或服务。所以,对于提升国内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销量来说,奥运营销是一张非常有价值的牌。当然,北京奥运为中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企业的奥运营销和常规营销一样,也是危机四伏,充满挑战,因此企业要做好接受挑战,化解风险的准备。

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策略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人文奥运”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和谐发展。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和借鉴融合的盛会,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丰富和相互发展的盛会,是东西方人文思想与和谐精神在体育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生活的充分贯彻和深刻体现的盛会,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平、和谐、和爱”的和谐统一盛会。“科技奥运”,将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绿色是生命之色,和平之色,其内涵就是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筹办奥运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促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广泛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丰厚的环境遗产。基于北京奥运理念与中国文化底蕴之上的奥运营销是独特的。中国企业应把北京奥运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洽的结合,创造让世人瞩目的中国奥运营销,提升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形象,而且也向世界宣扬了带有神秘东方文化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国家形象。

四、中国企业奥运营销中的品牌建立

1.持之以恒,立体行销

企业对待奥运营销不能只是三分热度,应持之以恒。奥运会本身是有其时效递减性,四年一周期,其中奥运冠军、赛事也以4年为一个周期有所改变或更替,而观众对奥运会本身及奥运冠军的热情度和关注效应也会递减。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奥运营销中品牌的温度计,因为奥运营销中的品牌不是一次品牌传播活动,而是结合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品牌与文化、企业的营销战略的品牌战略活动,只有持之以恒,多角度推广,全方位立体行销,让品牌在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鲜明的旗帜,才能真正的在奥运的舞台中将企业的品牌发挥的淋漓尽致。

2.与奥运精神相融

奥运的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正是反映了崇尚一种公正性、正义性,反对暴力、药物的奥林匹克精神。奥运精神、文化具有其独特性。而当中国企业进行奥运营销时,必须认真分析自身企业文化、品牌特质和产品特点,找到企业品牌与奥运精神的结合点,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找准营销策划的切入点,来丰富营销内容,更好地表达品牌的内涵。

3.重视赞助风险,进行效果评估

中国企业在奥运营销中的经验不足,以及赞助营销环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进行奥运赞助的风险性。不可抗力的不规则变化会影响到赞助本身,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的可能性增大。重视赞助过程中的风险,并对赞助效果、品牌传播效果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发现在奥运赞助中的品牌建立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对于初出摸索阶段的中国企业在奥运中的品牌建立起着很大的协助作用。

参考文献:

奥运赛事范文第8篇

事起转播

全球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从2008年8月8日到24日顺利举行。基于这是华夏首度申奥成功,因此本届奥运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都牵动着炎黄子孙的观瞻,而代表台湾地区出席的“中华台北”体育代表团,也满载着全岛观众的希望参与盛会,盼能夺得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更耀眼的成绩。为此有不少热情的台湾同胞远赴大陆,给选手打气跟鼓励,但是绝大部分的台湾公众还是依靠家中的电视机来了解赛事。

被赋予本次奥运会共同转播权的岛内4家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及部分数字台,平均各台每天有10小时的赛事转播(数字台则24小时全天转播),由4台组成的工作团队,每日剪辑比赛精华,并制作成3分钟的重点报导,通过卫星提供给岛内各电视台。

但是,由于无线4台的赛事转播被观众认为“内容过少”、“主播专业性不足”,以及将部份赛事“延迟回放”或“移到数字台播放”,使公众大为不满,质疑电视台忽视观众权益,而不满的声音也传到岛内的通信传播委员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的耳中。NCC虽然在8月13日紧急开会因应并协调改进方案,但奥运会期间民间抗议声仍然此起彼落。为此,在奥运会结束后,NCC也特别成立“奥运会转播公众陈情处理工作小组”,并在9月10日的会议中立案讨论。

转播之争缘自电视台

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的规范,参与奥运会转播的媒体,必须具有“普及”意识。也就是说,IOC为了保障全球观众收视权益,希望将转播权优先下放给愿意为最大多数观众提供服务的媒体,而不是要通过“付费”才能看到赛事的媒体。由于IOC与转播单位之间的授权是每三届一次,而台湾无线4台的转播权正好截止于本届奥运会。

遵循商业运作的惯例,一直以来台湾电视台合作转播奥运会,除分摊高昂转播费用外,另一方面还将广告统包统卖。目前岛内共有五家无线电视台,分别是《台视》、《中视》、《华视》、《民视》以及《公视》。虽然公视肩付“公共服务”的重任,但由于预算及资源不足,故并未参与这次转播。

第三次携手合作的无线4台,为提供给台湾观众实时的转播服务,在人力与物力上都作了相当大的投入,无论是奥运会转播费用、国际广播中心(IBC)的设备租赁费用、转播设备采购、运输、信号传输及工作人员出差费用等,支出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增加了19%。高达24000万新台币的转播成本本来就让他们感到吃亏,未了还被公众痛责,以至未来不打算继续投标转播权。

综观北京奥运会赛事期间,公众认为相对于HiChannel跟MOD的全天直播,真正担任重要转播任务的无线4台反而像是“插播”。其中引起争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宁播综艺节目,不播重要赛事

拥有奥运会转播权的无线电视台饱受外界批评的首要原因,为电视台不愿将拥有广告商机的综艺与戏剧节目时段调整改播奥运会节目,而把许多奥运会比赛以录像方式放在次要时段播出,使得许多精采赛事没有实况转播,并推脱为国际奥委会最多仅提供36路现场转播信号,故中华队出赛时,无法每场次皆能直播。

如负责转播射箭的台视,8月10日下午转播女子射箭决赛,在赛事尚未全部结束时,硬是切进动画片《家庭教师》,引起观众不满,指责台视花大钱却弃决赛,“动画片比决赛结果重要吗?”事实上系因北京大雨,赛事延长,超过预定转播时间,到下午6点才不得不切掉赛事,播出卡通片,并在晚间11点回放时,对观众致歉加以说明。

之后,负责转播篮球比赛的中视,也因为没有将中国对美国的篮球赛放在主频道,而是放在数字台播出,主频道则播放电视剧《篮球火》,直到隔天下午才在主频道重播全部赛事,引起观众狂批。

而负责转播网球比赛的华视,更因8月13日女双庄佳蓉、詹咏然对意大利及男网卢彦勋拚八强的赛事都没播,被观众骂翻天。华视表示,临时变动时段播出,是因为球赛现场没有架摄象机,也不送信号,可到夜间新闻又见女子双网比赛报道,却没有对观众解释为什么。

2、广告乱切错漏精彩赛事

无线台在转播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时,台视、中视广告不停切入,便有观众开始抱怨“广告乱切”,没想到正式进入赛程之后,这个问题更是备受诟病,观众因错漏精彩赛事而咒骂连连。

如8月9日,为台湾摘下第一块奖牌的举重选手陈苇绫出场,比赛经过被负责转播的中视“掐头去尾”,观众只看到第三次抓举,而前面两次抓举及后面的颁奖都没有现场直播,而是用“延后转播”及“新闻插播”的方式播出。更有甚者,陈苇绫在挺举完108Kg挑战112Kg时,中视竟然广告,导致画面中断,事后吊出录象带查证,发现插播广告的时间长达2分40秒,让许多公众失望。而在华视转播跆拳道赛事时,许多观众关心台湾选手朱木炎争取铜牌的胜负,但电视台却在加长赛时突然切入广告,观众事后才知道结果。

无线电视台的困难与无奈

无线4台在转播北京奥运会时引发的争议与不满,以观众的角度来说,表现确实不尽人意,但若从电视台的角度来看,争取转播权似乎已变成一件“不得不为”的苦差事,暴露出对国际重大赛事转播工作的困难与无奈。

由于IOC规定各国的授权转播媒体必须要符合“普及”的原则,因此对台湾来说,最符合这项标准的莫过于为公益性质的无线电视台,而庞大的转播费用支出,只能依靠广告收入填补,但往往电视台排好的广告切入时间在直播过程中跟精采赛程相抵触时,电视台从商业机制的运作惯例出发,只能切进广告,故而导致观众不满。同时,由于加入奥运会转播确实挤压到原有节目的播出,使得无线4台陷入“商业机制”与“维护消费者权益”之间,面临两难。

对于观众的抱怨,NCC指出,因电视台有一定的商业运作,法令无法强迫它们一定要有多少时间的奥运会转播。电视台的节目编排都着重于经营考虑,而观众看到的主频道皆属综合频道,播出内容涵盖新闻、戏剧及综艺节目等,基于观众收视的多元需求,于奥运会活动期间,除应满足公众实时了解赛事发展外,亦须满足不同收视兴趣观众的需求,且目前无线电视播送系统均已数字化,公众可以通过数字无线接受设备在其它无线电视数字频道看到较完整比赛。

但也有观众质疑,主频道主要播中华队赛事,其它赛事要看就要转到数字台,这分明是叫观众去看数字电视,促销机顶盒。其实,转播本届奥运会是赔本生意。无线4台12年前和IOC谈转播权时,转播费不到300万美元,今年已涨到460万美元。北京奥运会转播费用连同卫星传输费用,还有近百位现场工作人员开销,总额约2亿4千多万台币,然而,到了开幕式前,无线4台的广告时段仅卖出2亿台币。

话虽如此,但部分观众仍质疑电视台并没有尝试多作努力,无线4台应该知道若没有妥善安排转播将可能引发民怨,除了努力协调节目变动及安排赛事转播之外,可否多派几路记者赴现场采访,或是在转播时以子母画面或切割画面的方式呈现等。在商业利益与公众权益的两面压力之下,电视台面临难解的矛盾,也因此有观众提出未来何不由“公共电视”担任转播授权频道的建议。

公共电视未来申请奥运会转播之可能

从国际而言,由公共电视担任重大赛事的转播并不少见,如以日本及英国为例,日本公视《日本放送协会(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NHK)》编列庞大的预算经费转播北京奥运会,在自家各个频道播出302场比赛;而英国公视《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则派出150名节目制作与采访人员到北京,播出至少2750小时的奥运会各项赛事。不过,BBC与NHK都是向公众收费为主,年度预算也都高达数百亿美元上下。因此,不但符合IOC的“普及”标准,在预算方面也有充足的财源以支付上亿元的授权转播费。

而美国的授权转播媒体则是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旗下的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NBC花9亿美元买下奥运会转播权,播放3600个小时的体育节目,包括电视、有线电视和on-line在线节目。虽然NBC是商业电视台,但他们坚持将重大比赛项目游泳放到美国的黄金时间播出,因此成功地吸引了大量观众,收视率猛增,使得NBC从奥运会开幕就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而游泳项目的多项金牌得主费尔普斯更把NBC黄金时段收视率推上18年来的新高。

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公司的统计,美国时间8月16日晚上的黄金时段,NBC奥运会转播的平均收看人次,达到3110万人,男子游泳400cm混合接力赛播出的半个小时,更是冲到4000万人次,这也是自1990年2月《黄金女郎》的续集《空巢》创下3140万收视人次以来的最高纪录。

好在台湾的公共电视也曾有过转播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那就是2005年起,为期两年的美国职业棒球赛(Major League Baseball,MLB)。被誉为“台湾之光”的台湾选手王建民在同年首度登上MLB的杰出表现,让万千台湾球迷引颈期盼,因此间接促成岛内相关部门愿意提供经费,协助公视争取MLB现场转播,也创造了公视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纪录。

王建民对于公视的贡献,不仅仅在收视数字上,也可以从赞助上看出来。2006年,与王建民相关的赞助占公视募款总数的37%,显示出王建民的比赛转播,实为公视带来实质的利益。第一年,岛内政府各部门,包括体委、教育、文建、新闻都有经费的注入;但即使扣掉这部分,光是企业赞助的2400万元新台币加上商品销售与个人捐赠共计2710万元新台币,也几乎与转播成本打平。而同年企业赞助与个人捐款的大幅增长,也使得公视有近2000万元新台币的净收入。

然而,在两年签约期满后,却因为MLB转播费的大幅飙涨,致公视无法与其它商业电视台竞标,从而结束了公共电视两年的转播,而由民视与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s Network,ESPN)取得在台湾的转播权。

转播好坏事在人为

纵观公共媒体发达的国家,转播重要体育赛事,往往是公共媒体的责任与荣誉。英国的BBC,除了通过电视转播外,还在网络上辟出奥运专区。再如瑞典,瑞典的公视投入高成本与人力转播本届奥运会会。虽然瑞典仅拿到5块奖牌,整体排名也在50名之后。可是,公共电视仍愿意重金转播,并制作多项奥运会节目,在于他们对于盛大国际活动的重视,并考虑到国人对体育活动的喜好与需求。当然,能够支持瑞典公视制作优良的奥运会节目的最根本理由是,该国有一个良好健全的公共广电服务体系,有稳定的财政拨款作为收入来源,及国人对于公视的信任和支持。

但以台湾的状况而言,公视若要共同担任奥运会转播的授权媒体,只靠政府目前编列的每年9亿新台币预算是不够的。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如果公视要加入转播行列,必须付出至少5000万新台帑,而且需要跟各台合作,参与抽签决定赛事转播权,所以并非每一场比赛都能转播。若要公视转播所有赛事,则必须编足所有预算,而且还要防止其它电视台和公视竞价。最重要的是,只凭公视单一频道亦无法同时直播所有赛事,势必需与公广集团的其它频道合作,形成另一个有待克服的障碍。

此外,根据IOC公布的统计资料,转播费在近二三十年来,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总计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北京奥运会,IOC通过直接协商的方式,已将授权转播的费用提高了10亿美元。由于IOC会按照国民所得的增长幅度,每届平均增加25%的转播费,下一届的转播费会再涨价,可能高达1000万美元,为本届的两倍。以本届奥运会各台广告收入已无法抵消成本的情况来看,届时恐怕连商业电视台都无法负担。也就是说,就算2012年奥运会主办国伦敦提出的转播费用跟2008年相同,但电视台赴欧洲所必须付出的经费及成本,可能呈“倍数”的增长,让未来的奥运会转播变成非常困难的任务。

由此看来,公视未来能否担纲转播大任的关键,即在于这一笔高达新台币数亿元的转播费。在商业机制下,电视台可通过广告收入来弥补支出,但公共电视受《公视法》的限制,不能播出广告,因此这庞大的转播费就必须由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而自下届奥运会开始,棒球将退出比赛,在为期不到20天的赛程中,台湾选手登场比赛亮相的机会更为减少,而相关单位补助经费的意愿也可能相对降低,总之皆属未定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