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供给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直接融资
引言
本文首先列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概念,论证需求与供给在经济中的关系与地位,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到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市场演变;然后讨论了金融在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区别与作用,最后针对经济需求拉动向供给拉动的金融演变,论述金融领域在变化中如何对经济发展发生助力作用及方式。
我国经济增速近年来持续下行,经济运行呈现出新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以供给和需求不协调、不平衡为首要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以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为主要表现形式。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两个必要条件。当“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高供给质量,矫正要素配置扭便成为了 “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众多新动能能否更好的满足人民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宏观经济下的供给和需求是对立统一的,是宏观经济的两个面,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对于经济增长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供需不协调、不平衡、不匹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结构扭曲,影响经济正常、稳定、可持续性的增长。
以往有关宏观经济问题的探讨及研究主要着重在需求侧,遇到经济增长放缓往往惯性思维就是需求侧出了问题,是需求不足造成的。需求侧主要包括三个因素:投资、消费、出口。因为这三个方面疲软,所以出现了经济增速减缓以,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待经济出现的问题,得出的应对方案只能是拉动内需、扩大需求。然而在当前的经济情况确是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业利润在不断下降、新业态经济的消费在上升而传统产业的投资在下降等等。以此对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缩也不是通胀,那么单纯的通过调控的行为增加国内需求存或是设法增加出口需求从根本上无法彻底解决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而政府比较有能力去做的是依靠金融服务实体,靠增加投资保增长,但是这个办法是有局限性的,例如2008年4万亿元投资以及2009年10万亿元贷款措施推出后,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迅速回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发货币的副作用被逐渐放大,主要的表现就是投资回报递减。
可见作为经济基础,面对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换挡期,金融业在经济整体大环境下需要因变而变,扮演经济助燃剂、催化剂的角色服务好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其中去杠杆、绿色信贷、股权直接融资等手段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方式。金融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主要应着重于以下三点:
1、通过运用市场化方式及途径引导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中逐渐退出,稳妥清理僵尸企业占用的大量金融资源,以实现传统行业去过剩产能的政策目标。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增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0.0%,建材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4.7%;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7%,增速自2015年6月份以来累计回落6.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产能过剩行业长期占据大量金融资源,压榨资金配置效率的情况正逐渐改变,这给加快推进产能过剩产业重组或退出提供了前提。
2、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会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具有高发展潜力以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促进实现实体经济结构的转型、补经济结构短板的目标。典型的例子包括,兴业银行为创业企业、创新型企业量身定制了融资产品。该行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结算理财、顾问服务”为一体的“创业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中国农业银行则是了《关于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意见》,这是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新兴大众创新的空间,该意见不仅指出将大力支持各类高校毕业生、“创客”创业,并对创新创业企业适用相对优惠的利率定价条件,消除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3、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尤其是以银行信贷为主导,这种金融格局直接造成了我国金融杠杆率偏高。特别是在直接融资比重本身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股权融资占比偏低。近期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结构显示,截至2016年4月各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3%,企业债券余额占比为11.2%,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为3.4%。总体上看,股权融资及企业发债融资在我国社会融资占比较低,显示出我国融资结构亟待完善,也由此造成企业融资加杠杆现象严重,杠杆率居高难下的状况。事实上,提高社会直接融资比重早已得到经济界各方认可,且已经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此外,近期国内多个省份相继公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在“去杠杆”方面,提高直接融资比率、防范金融风险、压降不良贷款率成为各地方案中提出的共同要求。举例来说,山东省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2016年山东省内力争上市挂牌企业数量累计达到两千家,预计新增直接融资额将突破5000亿元。该意见表示,通过兼并重组、上市增发、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方式,大幅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比重。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具规模,以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以及新三板为主体的股权融资市场已经基本成形,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断提高。据央行对企业通过股票、债券、贷款、网络借贷等各类融资工具的综合成本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末,企业融资成本为5.38%,比2014年同期下降169个基点。其中大型、中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为4.14%和4.59%,分别比2014年同期下降157个和162个基点,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分别为7.47%及8.19%,比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222个基点、236个基点。
当然,与成熟金融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依然有很多不足,大力推动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有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在发展金融创新的同时尤其要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及化解,注意经济传导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当前伴随经济下行,原来被经济高速增长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的情况下,监管者要对创新金融进行适时适度的监管,不应一味谋求创新而忽略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风险,只有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才能更好的发挥好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国信支行)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J].全国新书目,2016(1):10-10
[2] 李国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高杠杆风险[N].金融时报,2016-7-6
[关键词]培训供给侧;培训体系;培训技术
1“培训供给侧改革”概念及内涵
11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的方式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整合供给资源,使供给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率地配置,从而提升需求方的需要,提升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
12培训供给侧改革
培训供给侧改革,主要是针对培训供给方面的资源重新配置的一个过程,通过资源的更好整合,实现培训项目的整体效果的提升。按照培训的要素来说,就是通过培训方法、培训资源体系、培训制度体系、培训教学模式、培训考核体系等的改革来提升培训者的培训目标或提升培训价值。
2培训供给侧改革研究综述
本次综述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工具,检索主题为“供给侧改革”和“培训”,Cnki检索共计返回58条结果。从其年份来看,基本都是2016年发表的,说明目前培训供给侧改革研究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21按月份研究分布情况
供给侧改革从提出到方案制订,时间主要在2016年1月以后,因此,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也是按照这个时间段开展,从初期概念的研究,到成熟后的方法研究,呈现一个研究的基本线路。从分布图图1看,7月发表的研究论文最多,有17篇,4月、5月、8月、9月发表的研究论文次之,分别为:7篇、9篇、6篇、5篇。
22研究机构和作者情况分布
按照发文的机构和作者,对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数量见表,其分析情况见下表。
从机构及作者发文情况看,目前,培训供给侧改革刚开始研究,发文的研究机构、作者分布比较分散,没有一个机构或作者发文在5篇以上。结合研究层次看,目前,主要研究聚集在行业指导、政策研究方面,行业指导、政策研究方面的有32篇。占总发文量的5517%,基础研究有16篇,占2759%以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有9篇,占1552%.
23关键词检索
从研究论文的关键词方面,出现2次以上的关键词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次)、“职业教育”(3次)、“人力资源”(2次)、“经济新常态”(2次)、“劳动就业培训”(2次)、“要素供给”(2次)、“经济增长”(2次)、“工匠精神”(2次),为更直观地反映出研究的关键词分布情况,采用了云图进行展示,关键词(按检索排序取前20)的频次云图图2。
3研究综述
第一,从培训角度展开提出“培训供给侧”的概念、使用范围、作用等展开研究,通过这些研究,阐述了培训对行业的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力Y源提升上的保障作用;对培训供给侧改革在一些领域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见解研究;对培训供给侧改革的作用进行说明和总结,如邹智杰(2016)在“就”供给侧改革论教育培训行业升级”中提到供给侧改革如何促进培训行业升级换代;石克荣(2016)在《加大职业培训教育投入力度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中之处职业培训对供给侧改革提供人才保障;吕景泉、马雁等(2016)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首次提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文中提到当前职业教育如何在满足社会职业要求的情况下开展结构性改革;吴慕林(2016)在《驾培服务的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中提到服务行业在服务培训中如何进行服务培训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第二,从培训的制度上谈培训供给侧改革,主要从制度建设、培训评估、风险评估等方面展开研究,如胡艳霞(2016)在《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评估》中针对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层面开展的培训供给侧改革评估体系的研究;瞿晓理,刘轩(2016)在《地方政府开展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评估――基于劳动力供给侧结构〖LL〗优化的现实需求》主要从劳动力教育培训风险评估方面提出培训供给侧改革的风险评估的方法;苏彩玲,张普雷(2016)在《人民银行组织举办企业融资培训暨银企对接活动提升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金融支持方面培训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式的研究。
第三,培训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应用方面的研究,此方面的研究相比较来说比较多,如职业培训、函授、人力资源培训、劳动力培训、职工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的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如赵瑞慈(2016)在《农函大培训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思考》提出农函大方面的培训改革;吕景泉(2016)在《论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到子啊职业教育中开展教育培训的供给侧改革;张永飚在《深化技工教育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在职职工学历教育――如皋市技工学校在职职工弹性学制学历班招生工作纪实》中谈到在职职工学历教育方面的培训改革;熊颖在《劳务承揽:助推企业转型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实践》提到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实践中的培训改革等。
第四,关于培训供给侧改革中培训技术的创新模式、效果评价、培训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此方面的研究是结合以往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差、培训模式简单等问题展开的研究,是对于培训供给侧改革研究的深入。如王晓波《基于供给侧逻辑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与运营》中谈到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就是对于目前教育技术及培训技术的深入广泛使用的研究;王帆、魏本亚(2016)在《大型定制式区域教师在线培训模式与实现》中从定制式区域教师培训方面,结合管理学中订单式管理的方法,阐述区域教师如何通过定制式培训获取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冯晓英(2016)在“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实践中提出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师专业的创新能力。
4培训供给侧研究总结
从综述的情况看,目前关于培训供给侧的研究内容上还处在研究初期,很多研究结果尚停留在概念、定义阶段,深入研究的成果较少,鉴于提出的时间较短,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量的成果将进一步展现,尤其是培训改革方法、模式、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瞿晓理,刘轩地方政府开展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评估――基于劳动力供给侧结构优化的现实需求[J].地方财政研究,2016(7)
痛苦去产能
2015年,钢铁行业已降低粗钢产能约0.67亿吨,停产的企业有30多家。
2016- 2018年:再降低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防范金融风险
去产能将带来诸多棘手问题,淘汰的1亿~1.5亿吨产能形成的呆坏账,该如何核销和解决?其背后可能蕴藏着局部金融风险。
据业内人士推算,10亿吨钢铁产能负债3万亿元。由此推算,1亿~1.5亿吨产能的负债规模至少是3 000亿~ 4 500亿元。
人员大分流
供给侧结构改革出发点只为解决两个要素:一个是钱,另一个则是人。前者是让国有企业能重新盈利,后者则调整不合理的人员结构。中国钢铁厂的职工数,堪比一座小城市人口,这已成为绝大部分钢厂的沉重负担。比如: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粗略做了计算,此轮钢铁去产能,将有大概50万的钢铁职工面临调整或重新选择就业。
钢铁企业停产的两种“死法”
“安乐死”:是指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应多用兼并重组的手段,少用、缓用直接破产的方式。此“死法”多用于国有企业。
“猝死”:根据破产法,企业破产清算、职工下岗。此“死法”多用于民营企业。
场景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改革如此陌生,亦如此熟悉。用3年时间,1亿~1.5亿吨等待彻底去掉的钢铁产能,50万职工身份的转变,钢铁产业率先奏响了供给侧改革的序曲。
新三板对金融业说“不”
早前,新三板向私募基金管理机构(PE)关上大门,这一次,新三板又叫停了各类金融企业的上市……
金融企业圈了多少钱?
在2015年,新三板共募集资金1 168.7亿元,其中,金融业挂牌企业合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380.1亿元,占新三板募集资金总量的32.5%。
被圈的钱花到哪里了?
从新三板里巨额融资后,PE机构们花起钱来也很大方。中科招商在2015年下半年在股票市场疯狂举牌上市公司,进入2016年1月,股市下跌了22.4%,中科招商的这些投资大多被套。
以中科招商为例:
2015年共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
耗资40多亿元
监管收紧,杜绝恶性融资
社会上大多数钱流向金融类企业,去追逐短期高回报,这显然不是监管层想看到的局面,新三板监管收紧不可避免。
在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暂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和融资。
在今年2月1日,所有类金融企业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手续,无论处于何种状态。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供给侧;产业结构;江苏南京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12-02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advocated,it′s imperative to take actions to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situation,leisure agriculture,which has thrived for recent years due to growing demands for countryside travel,is facing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three directions with an aim to illustrate what kind of measures the government and farm administrators can apply to make more profit in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supply front;industrial structure;Nanjing Jiangsu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休闲农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高度,但供求不均、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一方面,重复投资、过密分布使得休闲农业有同质化、粗放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缺乏创新、经营不善让个性化、精细化的新业态制造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休闲农业呈现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新常态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一条颇具发展潜力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产业链,如何响应市场新需求,构建产业智力服务体系,是值得研究的命题。
1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虽然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势头好、潜力足,但仅着眼和滞留于短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标[1]。
1.1 市场结构欠妥,缺乏整体规划
纵观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虽然在浦口、江宁、六合、溧水、高淳等各区或县均有一定分布量,但总体缺乏农业、旅游资源整合力度,难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区域特色,从而未能实现休闲农业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即使是部分被评为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景点,也存在缺乏规模优势的问题。由于粗放式经营和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一些休闲农业未能利用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2]。目前,由农民自身投资开发、散落分布乡间的农家乐层出不穷,因为在资金和产品方面缺乏优势,这类休闲农业在同行竞争中吸引力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地方政府为改善此类产业的生存空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援助建设,但是这种惠民政策在现实执行中遭受人际关系的考验。一些资源禀赋平庸的村落在盲目投资后仍然无法实现盈利,市场竞争力低下。
1.2 重复现象严重,缺乏文化创新
目前,南京市郊地区的休闲农业处于发展与上升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介入和参与休闲农业经营。但因其文化素质一般,创新意识有限,模仿和套用现象泛滥,农业资源的重复与过度利用屡见不鲜。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的主要活动不外乎观光、采摘等传统休闲项目,尚未深入挖掘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休闲活动。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在没有认真分析当地特色和客源市场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开发休闲农业,使得同一地区内休闲农业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例如,南京市溧水县因气候温暖、土质松软,适合草莓种植。溧水草莓上市早、果期长、品种好、质量优,深受市民青睐,也吸引了众多南京及周边市县居民前往采摘,全县的草莓基地也从最初的洪蓝镇延伸到现在的永阳镇、晶桥镇等众多镇区[3]。然而,溧水草莓产业繁荣的背后,部分农户欲复制草莓模式经营致富,在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盲目进行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最终因层次低、品位低和质量低而导致项目终止。
1.3 品牌意识落后,宣传力度不足
近年来,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景点数量持续增加,但景点的服务和功能水平普遍偏低,规模偏小,以高品位、多功能、知识性为基础的数量较少。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或农业观光点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内容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不大,尚未形成加强宣传建设、树立品牌的良性发展模式,与周边旅游景点缺乏互动,宣传手段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4]。总体而言,当前的南京市郊休闲农业重管理、轻宣传,着眼眼前效益却忽视了长远发展。
2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南京市郊休闲农业产业,应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点,通过整合休闲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将其打造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发展规范的新型产业格局。
2.1 合理定位,有效创新
在“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的熏陶下,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如今,虽然农业的定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躬耕陇亩”的传统层面,但仍离不开“自然”这一原始环境。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内的各种生产经营和休闲体验活动都须以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确保园区景观的生态性和原真性[5]。
“农游合一” 的理念是休闲农业的定位标准[6]。经营者应在积极拓展休闲农业食品保障、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结合。同时,要根据产业前景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推进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一些休闲农业产业在项目规划与安排上欠缺层次性和联动性,未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发展结合[7]。对此,应以游客的参与体验为首要考虑,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出以知识性、趣味性为主的休闲农业活动项目,使游客广泛参与,深入体验。近日,安徽省绩溪县的“桃花节”因其“一人一树”的营销策略受到关注。据悉,凡在节日期间入桃花园区的游客都能免费认领1株桃树苗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栽种。该项目的新颖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游客的猎奇心理与成就心态,打开了一条长久的营销链,提升了顾客粘性,为“桃花节”的后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特色是所有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在充分考虑区域性与季节性的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资源优势,锚定突破方向,因地制宜,鲜明特色。台湾地区的飞牛休闲牧场早期以乳牛养殖为主要业态,在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前提下,成功转型为以经营休闲农业为主的休闲农场,成为游客争相去往的旅游胜地。目前,飞牛牧场共有农产体验区、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3个分区,其中,农产体验区以大草坪亲子活动区为主要特色,吸引了众多家庭出游者;休闲活动区内的农民研习训练区也有大量游客观摩体验[8]。
2.2 深化绿色,优化服务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服务顾客、满足顾客[9]。因此,休闲农业努力的方向,应注重替游客创造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价值。休闲农业具有其生态资源、农村生活文化及绿色产业的独特性,这些特性提醒休闲农业经营者有必要扩大休闲游憩活动与服务系统,把游客视为休闲体验过程的参与者。换句话说,就是将游客的来访作为投入,而游客的满意度作为产出。因此,如何创造游客与休闲农场未来关系发展持续维系的竞争优势,将是休闲农业经营的成功关键。要以绿色为核心要义,营造和谐生态。
绿色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的根本路径。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存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能量流动效率低的问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反映新农村面貌的旅游产业,必须重视在资源与环境利用方式上的改进。
为改善农村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南京市农业部门近年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多数休闲农业专业村实现了公厕、沼气池的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有相当水平,但仍然存在项目盲目开发、人工造景过度、游客垃圾泛滥等问题。如何保障和推动绿色休闲农业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新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南京市郊农业生产和休闲农庄经营过程中,应注意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例如,在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中,强化垃圾就地处理能力,缓解垃圾污染问题。在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可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箱、垃圾分拣处理站等,对休闲农业产生的垃圾进行精细化管理[10]。
在设计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时,要注重游客体验,保证生产和服务的综合性。总体而言,一般园区都会提供生活服务、旅游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旅游活动服务等,但各园区须根据所设项目的特点,在服务组合上形成自身的风格特点。
餐饮是休闲农业主要的经营项目,也是其获利的重要渠道。休闲农业园区餐饮部的客源波动性强,因此应重点关注游人高峰期的用餐管理。该时间段内,要保证餐饮设施、服务人力和饮食材料与接待量基本相符,服务上做到安全卫生、快速准确。
住宿是大中型园区的经营重点。一般而言,园区会利用独有的优渥环境、地道的乡土文化和温馨的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较为优越的住宿服务。南京市六合区的九九艳阳度假村通过建设体量不大但外观内饰特色鲜明的小木屋住宿景观,在同行业竞争中形成了较强吸引力。笔者认为,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农民居所可通过利用其闲置房间,经过改造或改建,形成家庭旅馆,为游客提供接地气的住宿、餐饮和休闲服务。
解说服务是休闲农业基本的服务项目。成功的解说系统能强化游客对休闲项目的感受,提升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从而成为园区促销的有效手段。南京市郊部分大型休闲农业园区,可强化解说服务方面的管理。因讲解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与其素质水平成正比,经营者雇用的导游或解说员应尽量具学历优势。另外,不同的园区应该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园区性质、服务产品、景点分布和游览时间等,探索不同的人员解说方式和游客组织形式,以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和游客最佳体验获取为最终目标。
2.3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等相结合的产业,休闲农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
有学者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人在完成社会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形态和行为方式[11]。休闲应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更好地融入到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建设中。
当前,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区对“名人故里”“传说地”的头衔趋之若鹜,这种“文化傍老”现象在南京市郊的休闲农业建设中也有发生。一些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原貌,却没有将该优势作为突破点和创新点,一味追求空洞的观光、采摘等休闲项目的重复建设,实乃乏善可陈之举。在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方面,北京的门头沟区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位于北京西部山区的门头沟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有多达54个的明清古村落,其中3个村落先后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有砖雕、石雕、木雕的古民居也达数百所[12]。纵览南京市郊,以漆桥古村和江宁佘村为主要代表的古村落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从古村落自身特点出发,南京市郊休闲农业可以确立不同的开发取向。一是从村落特点和文化背景出发,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杜绝千村一面和无序竞争。尤其要注重探索并发掘相应的民俗文化内容,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多层面文化需要。二是村际联合、整体规划、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可尝试开发科普教育型、民俗农庄型项目,发展传统节庆文化等旅游产品。三是多资源综合开发。以古村落为基础的村落旅游应该与山水游、古道游、边关游以及红色游结合起来,与寻根、采摘、休闲、疗养等结合起来;把文化享受和娱乐、游购等时尚元素结合起来,走一条文化与时尚特色并重的开发之路。
3 参考文献
[1] 王秀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0):2-3.
[2] 张跃西.休闲农业创新实证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3):38-42.
[3] 王忠军,汤叶芳.江苏溧水草莓产业提档升级的思考[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10):38-40.
[4] 张胜利.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5] 李哓颍.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郭焕成,刘军萍.观光农业:农游合一的新型产业[J].中国市场,1999(7):42-43.
[7] 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张静,阮如舫.都市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台湾飞牛牧场为例[J].现代农业,2012(2):64-66.
[9] 彼得・杜拉克.公司的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何云,徐慧娟,胡啸,等.注重环境保护,推动休闲农业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5):13-16.
改革动力来自人民,每一个“我”的命运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每一个“我”都在时代大潮中逐浪前行;有难以割舍,有生机勃勃,有期待满满……
转身:从煤矿到袜厂
井口封着,屋顶墙缝里野草丛生。一群小鸟忽闻人声,从厂房前半人多高的枯草丛中成群飞起。一场暴雪即将落下,铅灰色的天空飘起冷冷冰雨。
“每天天不亮从这个人口进,通过矿灯房子、浴室,然后下井。晚上升井,原路返回,出来时太阳早就落山了。”站在这个曾经火热的煤矿前,刘志刚指着旧厂房感慨。
1991年,刘志刚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泰信矿做井下工人。“爸妈都是矿务局员工,我们从小就是矿工子弟,曾经是很自豪的身份。”而到了刘志刚这一代,矿务局已经很困难了,“上班第一年,厂里工资一直欠发。这一年老娘心脏病去世,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自己赚钱为她买过任何东西。”
后来,市里办起了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刘志刚离开辽源矿业集团,在袜业园里做物业。看到袜厂越来越多,很红火,刘志刚心里也开始活泛了。
生产线前,红色、白色、蓝色……织袜机上各色线棒不停旋转,仿佛人生也在不停地运转变化。如今,刘志刚的厂子已初见规模,虽然现在销售一般,但他觉得生活还过得去,将来肯定会更好。
每天700万双棉袜从袜业工业园流向世界各地,成为全国最大棉袜生产基地。
依煤而兴,也曾一煤独大,2008年,辽源成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推进产业结构D型,如今,曾占经济总量70%的煤炭工业占比还不到7%。而去产能后,煤矿工人们也面临着新的职业选择。
越来越多的工友告别矿井,像刘志刚一样选择了不同的路。“这不是衰败,这只是时代大潮中的一个转变。通过休养生息,终有一天会更好的。”
去年,市里共举办了5次工人与大企业对接活动。工人先培训后上岗,如果一家人都在矿务局上班,起码保证有一个人再就业。
不过,企业缺的大多是技术工人,而矿务局井下工人技术单一,如何化解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还要探索。
较量:起落间寻找平衡
离开会还有十几分钟,屋里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人。
“担子不能全压在房地产商身上。”“工资保证金,能不能降一点?”“公积金贷款力度能不能提一提?速度也是”……发牢骚的、发问的,大多是房企老板。
大家围拢着会议召集人莫元春――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去库存是大家讨论的高频词,也是今天的主题。
几天后,重庆成为2016年第一个出台去库存措施的城市。1-3月,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354.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3%。
“我身边的朋友,不少人家里都好几套房子了,还要去库存?是不是房子建得太多了?”一次,某银行高管问莫元春。
现在掌握的数据是,重庆居民有房率大概70%。市里有大量老社区和单体楼,许多居民有购买改善型住房的需求。
“这名高管的朋友大多是有钱人。”奠元春认为,一些人对去库存的误解源自明显的幸存者偏差。
上下班路上,莫元春发现一些新现象。路边,站了些举牌子的人,上面写着“零首付”或“一成首付”。看起来,这会让老百姓买房更容易。但是,购房杠杆上去了,房价可能就会疯涨。
反应很快,管理部门迅速约谈相关房企。
“要严防新增杠杆。”莫元春记得,为了保持房地产业健康有序,重庆还调高了基准地价,防止小散弱企业人市,禁止高债务企业拿地。
房企如果想通过大规模拿地炒房价,拼不过政府。10多年前,重庆市政府就储备了大量建设用地。2011年,重庆试点房地产税。虽然税额不高,但还是让一些买房者和炒房团有所顾忌。此外,公租房大量建设,低收入者也不担心自己元房可住了。
“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房价没有大起大落。
去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122.19万平方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低于销售面积。
10月,有数据显示,外来购房者比例从2015年底的12%上涨到30%。
不过,商业地产,去库存依然艰难。据测算,目前全市商业地产要售罄,还需30多个月。
双城:未来在别处
自从公司传出要搬离北京,竞争对手就不断给龚立超打电话,想要挖她。
女儿才4岁,龚立超有些犹豫。她提了离职,但威克多服装公司的老板将审批离职硬是延长了20天,希望她回心转意。
在北京,高企的地价限制了公司扩张,而且服装制造等一般性制造业也被列入新增产业禁限名录。因为生活成本走高,成熟劳动力也在不断流失。
搬去衡水,公司能更大胆地扩规模,龚立超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离开,一切就是未知和挑战。
周一二在北京总部对接业务,周三四五在衡水指挥生产发货,周六日回京。最终,龚立超选择了跟着公司走。可是,这个周末太忙,龚立超没能回家,很是遗憾。
和龚立超的双城生活不同,24岁缝纫女工祝文凤安顿在了衡水。在北京,每月开支千元以上,一年下来,也就攒个2万元。到了衡水,吃住在厂里,花钱也少,一年存下好几万。
目前,新生产基地所在的衡水工业新区有307亩,是老厂区的4倍,生产车间、库房、宿舍、食堂等一应俱全。过几年,祝文凤还打算在周围买上一套房。这一切,在北京难以想象。
身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服装工人很难在北京扎根。一旦结婚生子,许多人就会返乡。尤其在2010年后,用工状况变化很大,员工流失率上升到15%、17%甚至超过20%。
在服装行业,最先进的电脑编程缝纫机也无法替代一个好裁缝。为了鼓励员工随厂搬迁,除了增发安家费,公司还补助6个月工资。
目前,衡水一员工中大半都是从北京跟来的。
缝纫车间里,100多台缝纫机不停运转,工人在流水线上缝制西装。仅“双11”一天,公司的订单就3000多万元,相当于一个月的产量!
威克多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首个整体搬迁到河北的公司,今年7月-10月销售同比增长25%。
要利润增长,除了开源,也得节流。搬家让企业运营成本大幅下降,此外,龚立超还想到了一个办法裁剪车间作业全部实现机械自动化。
主控电脑屏幕上,一整块面料被密密麻麻分成100多块形状各异的小料,由电脑控制,一台裁床,一次就能剪裁100层面料,面料利用最大化。
迁出北京,原来的老厂房被定位成研发和众创空间。空置的厂房改造成新锐设计师孵化器。
在这里,设计师可以与威克多合作,纳入各品牌服装进行量产,也可以自己打造设计师品牌,组建队伍,寻找企业下单生产销售。
目前,一期签约人驻企业50多家,主要是科技公司、文化创意类公司、电商和“互联网+”公司。
下山:不在这里受穷了
车行颠簸,多处塌方,两小时后,路到头了。山岚缭绕,新潮村的民房三五抱团,孤零零地占据了几片山头。深冬,雨雪封山,出行很难。
虽名新潮,却看不出一丝新潮光景。全村448户,贫困户就有336户,350多户还是土坯房。
“过了年,我们就搬去城里,不用待这里受罪了。”70岁的蔡光兴指着自家一排4间土坯房说,1978年的房子已经到了“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地步。
除了一台老电视和一只电饭煲,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堂前挂着的腊肉了。房前6亩多地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今夏旱灾让一家人的期盼落空了。“只收了两担小麦、一担苞谷,还有些喂猪的红薯蛋。”蔡光兴说,山大鸟多,庄稼“让雀雀吃空了”。
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的叶大乡。
老蔡的儿子蔡建军,现年24岁,职高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打算挣够钱回村娶媳妇。
但2016年,他换了想法,在郧阳城区里选了套安置房,83平方米。政府补贴14万元,买房够了,自己只用找装修钱。
原来,像蔡建军这样有劳动力、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自愿进城安置。政府统筹低价房源,每人有3.5万元的购房补贴。
新潮村有勇气、有条件进城打拼的贫困户只有9户,更多人走不了那么远,继续留在农村,到镇上集中安置。
家住叶大乡的周延学,曾是村里第一批建砖瓦房的“富裕户”。他勤干苦做,一毛一分攒下了家业。
没想到,这些年家人连遭大病,家底耗干,成了特困户。老伴脑梗瘫痪,儿子查出肾病综合征,儿媳要照顾孙女,周延学61岁了,患了白内障,却还是唯一的当家劳力。
“我就盼着住到集镇去。这里太高,离大路相当远,我妻子瘫痪后两年多没出过门了。”去年底,一家人搬到乡政府旁的新集镇,那里有一个集中安置点。
“我们打算把新集镇打造成生态旅游服务站,为大家找到致富门路。”叶大乡党委书记卢贵昌说。
易地搬迁平均每户有20万元左右的配套资金,其中6万拿来发展产业。
“我别的没有啥发展途径,得照顾妻子。”周延学说,“还有两亩地,栽上果树,多少可以变点钱。”老两口和儿子有低保,加上残疾人补助和养老金,每月能领625元。
有余力的集中安置贫困户,办农家乐,去集贸市场开商铺,搞土特产电商,出路是有的。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错配;;政治经济学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行的改革。[1]2015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其目标就是面对我国新常态下供需错配的复杂经济状况,推动产需匹配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向标,引导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是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求
1、解决供需错配问题的需要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在物质生产和财富积累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难。(1)产能过剩。市场经济在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调解市场供求。由于长期的利润和GDP驱动,中国政府主要通过拉动需求刺激生产,钢铁、煤炭企业不断增加产能扩大供给。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完善,加上市场调节功能自身的弊端,导致供求不平衡。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风行也加剧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我国目前仍有大量贫困人口,支付能力有限,购买力不足。因而,我国应从供给和需求双面发力,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增长,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弥补市场缺陷,并在经济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结构性改革,解决制度性矛盾。(2)有效供给不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产权、能够满足消费者高端需求的物质产品明显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海外购买高档消费品成为消费常态。据统计,2015年中国游客海外消费约1.2万亿元,买走全球46%的奢侈品。同时,因为国内产品的品质安全问题,国外高质量、性价比较高的一般消费品也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产业结构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和满足需求结构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影响着消费结构升级。因此,一场针对经济结构的制度性改革势在必行。
2、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16年GDP比上年同期增长6.7%,而2011—2015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0%、7.6%、7.6%、7.5%、7%。可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面临着优化升级的问题,经济发展驱动之前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创新能力不足。[3]这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过去一贯坚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现状。借此机会,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深层次改革,实现经济的可续性发展,这是“十三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3、调整改革措施的需要
长期以来,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指导性地位。该理论认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比如2008年中央4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短期内带动了经济增长,但随着国际经济不景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转向国内,对传统产业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以及国内经济体暴露出来的弊端,需求侧改革效果逐渐弱化。[4]从现在的数据看来,需求侧改革的预期效果也未完全达成,例如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在加大,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1978—2001年,城乡收入差距之比处在“2”时代,但在2002—2013年这一比率进入“3”时代,2009年城乡居民的绝对差异达到12022元,这一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增幅都高于农民收入增长水平,都处于历史最高值。[5]各方面、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需求管理的刺激模式已无法延续,必须转向供给侧管理。供给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做出的长期安排和重要抉择,也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实践,是马克思理论成果在中国的又一次伟大尝试与探索。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原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依据
不断调整并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匹配关系,释放生产活力,是“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含义。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途径顾名思义在于改革,即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而,供给侧改革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生产力理论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是正确指导我国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所发生和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拉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6]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富国强民,党和政府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C+I+G+(X-M)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水平C、企业投资I和出口总额X是衡量GDP增长的三大指标,一直以来我国也通过不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引进外资,扩大出口等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但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结构性矛盾突出,国内“三驾马车”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长速度的变化、结构的优化与方式的转化是当前经济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显然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必须在制度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因此,在中央财经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注重供给一方,引导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注意需求结构的变化,提供有效供给,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2、马克思社会生产总供求平衡理论是供给侧改革的方向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需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问题。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点,只有产品被生产出来才能有下面的环节,也即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也对生产具有反作用。[6]社会生产总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当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一生产过程才算完结,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这就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满足消费的需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马克思总供求平衡理论表明社会总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仅要在总量上保持一致,更需要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关系。[2]因此,Ⅰ(v+m)=Ⅱc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的条件,简单再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社会总产品也就难以实现,也就导致社会供给与需求相脱节。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供求错位问题反映出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在结构上失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注重从供给侧入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化解过剩产能,利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产品两大部类的生产,优化有效供给。
3、市场失灵理论是供给侧改革的发动机
马克思并没有直接提出市场失灵理论,而是从其经济危机理论中间接得出的。在市场经济中,无限制的获取剩余价值是生产的唯一目的,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分离,生产与消费脱节,导致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强力干预经济运行,建立新的供求平衡。因此,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适时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方向引导、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是实现经济平衡稳定发展的保证。供给侧改革不等于供给主义,不是不干预经济政策,而是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供需平衡对接。供给侧不是和需求侧相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供给一方的生产要始终以需求方为着眼点,以达到供求平衡;另一方面,持续创造新的需求以拉动生产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透视
1、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取得一定成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去产能,以钢铁煤炭产业为重点,2016年比上年下降9.4%,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去库存,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年底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三去杠杆,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四降成本,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占比85.76%,同比降低0.14%;五补短板,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办了一批既能解决当前需要又有长远规划的大事。[7]以上数据显示,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各方面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也有较大的影响。
2、经济增长有了稳中向好的趋势
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8.9万亿元,增长速度在四个季度中分别为7%、7%、6.9%、6.8%,而之前一直保持在7%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并有一定的下行趋势。在2015年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被提出并实施。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各个季度增长速度分别为6.7%,6.7%、6.7%,6.8%,[8]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势头有所控制,进入了探底区间。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速度为6.9%,GDP连续两个季度增速加快,经济呈现升温倾向,有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以上改革成果说明我国的改革方向整体来说是正确的,抓住了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我国经济的现实需求并结合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作出的重大抉择,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针。
参考文献
[1]李佐军:供给侧改革理论渊源与实践依据[N].上海证券报,2016-03-19.
[2]刘向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岭南学刊,2016(2).
[3]韩艳红: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6(10).
[4]李良燕:供给侧改革理论渊源与路径分析[J].中国财政,2016,11(712).
[5]张志明、蔡之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6(8).
[6]基本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今年中国经济的情况不是太好,2016年一季度有很短暂的好转,但是这个短暂的好转是用很大的代价换来的。这个代价就是在中央已经提出要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又回归了旧常态。又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幸好在今年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个“权威人士”的讲话,讲话以后,我看了而且觉得转型和改革的常识还在,因为一季度那样的做法会使中国经济以后更加困难。现在出来制止了一季度这种做法,这是今年以来在经济政策方面一个很重大的调整。
供给侧改革面对的三座大山
供给侧的含义是什么呢?供给侧的含义要清理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就是过剩产能、过多的库存和银行坏账。这三座大山不清理,我们没有办法轻装前进。在清理了这三座大山之后,我们再来谈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
权威人士讲了以后,大家有所醒悟。知道我们还是在新常态,不是旧常态,还是要回到供给侧。回到供给侧是什么意思呢?社会上有非常多的不同的理解,莫衷一是。我个人理解,回到供给侧就是放弃用政府来拉动内需,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旧常态。而转向以企业为核心的,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就是供给侧,这就是新常态的含义,这也是权威人士讲话的主要精神所在。
现在我们各行各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过剩产能。到全国的大多数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去看一看,它们拉动投资,上钢厂、上水泥厂、上建材、上工程机械,现在全面产能过剩,没有需求对应,怎么办?
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至少40%,水泥行业过剩产能至少50%。也就是50%的水泥窑现在闲置、不生产,因为生产出来的水泥没有投资项目,没有需求。煤炭过剩产能30%-40%,山西在关煤矿,鞍钢、武钢等钢铁企业也在裁员,为什么?没有需求。不是说完全没有需求,是供给太多了。供给为什么这么多?是因为过去投资拉动上产能上得太厉害了。
现在回到供给侧,供给太多了。提供给侧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清理供给侧过剩。供给侧过剩很严重。河北省今年硬性指标下达任务要裁掉上亿吨的钢铁生产能力。要是今年减掉一亿吨,减谁呢?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现在都发愁,因为关钢铁厂很可能先关他们,现在我们的供给侧政策是对的,但是这个方法不对。你不能用政府行政的手段来淘汰过剩产能,淘汰过剩产能要用市场的手段,谁效率低,谁亏损,谁就关门。这是淘汰低效企业,不能说按照所有制来淘汰,先淘汰民营,后淘汰国有。
所以供给侧,首先要清理供给侧的过剩产能,如果你不清理这些过剩产能,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变成库存积压,银行贷款还不了,到后面会把银行拖垮。
但是过去十几年形成的这么多过剩产能,要清除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清完,你不把过去这些积累的无效产能清理掉,就不能够开始新一轮经济的健康成长。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大家都知道关厂不容易,把厂关掉以后,职工怎么办?所以我认为供给侧政策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要把过去供给侧的无效产能淘汰,这需要很长时间。
不仅有工人要安置,而且这些企业一旦关门之后,他们欠银行的贷款怎么办?所以清理供给侧的过剩,产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银行的贷款。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关一家厂就有几十亿、几百亿元的贷款会收不回。所以现在供给侧很困难,但是这一步不走,下一次经济的高速就无法到来。
我们看到基础设施,在全国进展很快,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些基础设施背后,很可能收益不足以偿还银行利息的情况出现,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现偿债困难。今年有一个神话被打破了,就是国有单位、国有企业或者地方政府的债务永远不会违约。地方政府的债务要违约,地方政府脸上过不去,很难看。
清理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
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新的增长的希望在企业,不在政府。因为政府现在手里的资源已经很有限了,让政府财政再拿出钱来做投资,已经没有这个能力。让银行再贷款,银行也无能为力,因为现有的资产质量发生了问题,必须把他手里这些坏账清理完了,才能够发新的贷款。这样的情况下,新的增长在哪里?这就是供给侧的第二个含义,就是需要增加有效供给。我们所说的产能过剩,那是无效的供给能力,就是没有市场需求对应。
而我们所讲的改革供给侧,是要增加供给的有效供给这一部分。什么叫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就是你有新产品,有新的服务,有新的技术。这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在市场上立即就能找到需求。
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清理无效供给,另一方面要增加有效供给。所谓有效供给就是能够找到市场,找不到市场,就去自己创造一个市场。这个新产品靠谁?靠企业创造,不是靠政府。
转向有效供给:创新与成本优势
这就要求企业去进行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是二流企业,一流的企业是创造市场需求。一流的企业不是被动地去满足市场现有的需求,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市场上还不存在的需求。这就要求你的产品、服务、技术充满想象力,是超前市场,是效率非常高,或者叫做陆价比非常高的产品。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供给是不是有效的,就是两个标准,一个标准叫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第二个标准叫做可持续的低成本基础之上的低价格。这也叫有效供给。低成本、低价格,低到没钱可赚,是不可持续的,那不叫有效供给。现在我们山西卖煤是亏本卖煤,价格很低,但是不能持续。为什么?他没利润亏损,他在做赔本生意,因为他无法降低成本。
如果要想降低成本,要有什么办法?我要比市场上平均水平,要有更有效的生产方法,更有效的生产技术。不管是生产也罢,是销售也罢,都是需要比别人成本更低。
增强企业活力的三条建议
如何增加有效供给?这就要激发企业的活力。怎么激发企业活力?在新常态中,供给侧的政策侧重点上,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已经从政府转向了企业。因为过去拉动需求是政府在拉,政府财政花钱,中央银行印钱,这都是政府在拉动需求。现在要增加有效供给,只能靠企业,不是靠政府。
但是这并不是说政府无所事事,政府可以无所作为。政府的作为是什么呢?政府的作为就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企业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不断去做创新,不断去做研发,来增加有效供给。政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首先要做强调法治、司法改革,包括更有效地保护私有产权。
现在国家经济困难、民间投资不振,需要企业家安下心来在国内投资,在国内好好做他们的企业,做研发,做创新。但是你要给他有制度保障,你的法律要保护他的人身安全,保护他的财产安全,他才能够在这里做下来。最好的保护是什么?最好的保护是法律,不是行政。需要增加执法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为什么人民币在贬值?原因之一,资本外逃。
供给侧要搞活,得想想、得接点地气,知道企业现在在考虑什么问题。所以供给侧激发企业活力,第一条就是强调法治、产权保护,重新建立信心。
第二是对内开放,减少管制。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还是管制,管制非常严厉,电讯、石油、天然气全都是管制的。民营资本进不去。国有企业从国家拿了很多优惠政策,拿了很多优质的资源,但是市场空间总归是有限的。
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倡导的是从需求侧着手:靠扩大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需求。但从目前来看,“三驾马车”对我国工业拉动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
从投资看,国家四万亿、十万亿直接投资及多次降息降准促进投资的效果变得不明显,以增量资本产出比(增加一块钱投资所获得的产出)计算的投资产出边际,十多年来已下降了一半左右;从消费看,国家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战略导向收效甚微。贝恩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奢侈品市场同比下跌2%,但在境外的奢侈品支出涨幅达10%;从出口看,加快装备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需求增长的效应也不尽如人意,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仅增长1.2%。
需求拉动边际降低导致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3年的17.8%下降到2015年的7.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9.7%下降到6.1%。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好比一辆大的马车,光靠马拉动是不行的,车轮车身更需要维护,否则日积月累,车轮会磨损,车身也会坏掉,再使劲给马抽鞭子也无济于事。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车轮车身是供给侧,对其维护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对我国工业来说,出现供需错配的根本原因是工业产品过剩与短板并存,高端产品欠缺、产品质量较差,企业创新不强、活力不足、效率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满足需求升级,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产业、补齐行业短板、提高研发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和产品品牌质量等,从而转变工业发展动力,形成发展新动能,也即进行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重点是增长结构。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有很多,经济学上的供给学派认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进步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
运用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占全球GDP达94%的103个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数据在索洛模型中的核算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分别拉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长1.6%和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是劳动力投入的两倍,是技术进步(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的大约3-4倍。此外,中间投入也被证明是目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
供给侧改革中,里根和撒切尔作为典型实践者,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困境,其着力点是整个经济的劳动力等方面。我国工业则应从加大中间投入和资本投入入手。而资本及中间投入都需要“钱”来支撑,劳动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总的来讲,资金支持才是推动工业结构性改革和增长的有效因素,国家应把更多的“钱”投向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设有百亿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专项、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千亿级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大专项、研发计划等,有效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这些资金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资金规模相对还较小,如果说我们以数万亿的资金专门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工业的长期快速增长无疑将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资金支持仍较分散,部分资金是从稳定社会发展层面来支持,不是有效的着力点,各资金间还存在重复支持现象。
三是市场化手段不够,已有的资金支持中,有一半是中央财政安排的扶持资金,这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环境下,很容易因政府采购和补助补贴等造成发达国家借WTO规则对我国进行诉讼和制裁(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如何统筹更多的资金有效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国家关于支持竞争性领域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的支付原则,中央财政专项将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模式运作,与金融资本结合,发挥撬动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杠杆作用。
因此,建议由行业管理部门、中央财政等部门牵头,统筹相关专项资金中的中央财政支持部分,联合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大型工业企业、产业投资集团等共同出资设立工业结构调整大基金,作为母基金,分去产能、高端发展、短板突破、升级改造、研发应用、创新创业、品牌培育、基础设施、示范园区等多方面,与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联合设立功能类子基金,以投资引导、股权投资等形式,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
需要强调的是,基金应对民间资本让出部分利益,以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基金投向应兼顾国家战略及风险收益,定位早期高成长性项目及国家战略导向项目,向当前活力较强、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倾斜,力求高效全面持久地推动工业产业健康发展。